农电财务(精选10篇)
农电财务 篇1
1 研究背景
为规范农电用工管理, 深化农村供电所专业化、精益化管理, 加快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供电所业务委托工作的指导意见》, 决定推广实施农村供电所业务委托工作[1]。福建公司作为第一批推广实施单位, 于2012年8月份启动业务委托工作。在资金隶属上, 各地区的农电服务公司均由市供电公司所属的集体企业70%控股投资, 所辖县供电公司参股30%;在业务管理上, 省公司层面由农电部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对口指导, 市供电公司层面则视同二级部门进行管理;财务管理方面, 由于尚未有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 各地区的会计核算模式、业务收费范围及标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做法不尽相同。
2 农电服务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财务管理隶属关系不明确, 专业管控力度不一
在产权关系上, 农电服务公司属于集体企业控股的子公司, 农电服务公司财务管理应由各市供电公司集体企业管理, 省公司层面由经法部对口指导。在业务上, 委托费属于农村电网维护费的延伸, 农电服务公司财务管理应由各市供电公司财务部管理, 省公司层面由财务部对口指导。由于缺乏统一的文件规定, 农电服务公司财务上到底应该归主业财务部还是集体企业管理, 尚无法明确。
2.2 合同签订主体不一致, 双方约定事项不明确
目前, 各地区农电服务公司业务委托合同签订主体不一致。有的地区采取由总公司、分公司分别与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签订合同方式;有的地区则采取由市农电服务公司统一签订方式。另一方面, 业务委托合同约定的事项不够明确。省公司农电部下发的《农村供电所业务委托合同》对业务委托范围、工作内容、工作质量要求和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但未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内容进行约定, 不利于主业与农电服务公司成本费用的清楚划分[2]。
2.3 委托费收费依据不足, 存在外部检查风险
农电服务公司按照与委托方签订的业务委托合同收取业务委托费, 但相关合同条款中只明确了涉及的业务委托工作量, 并未明确具体的收费标准。省公司农电部要求农电服务公司以“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为目标, 在实际的运作中, 各地市均采用“以支定收”的方法, 根据成本费用总额倒挤出收入。由于农电服务公司与委托方属于关联方关系, 双方签订的业务委托合同属于关联方交易, 其收费标准缺乏依据且未经政府相关部门认可, 存在较大的外部检查风险。
3 财务管理模式研究与设计
3.1 明确专业分级垂管职责
省公司财务部:主要负责农电服务公司财务业务的专业管理;负责制定规范农电服务公司财务管理的指导性意见;负责指导各地区制定业务委托费收费标准;协调解决共性的财务管理问题等工作;负责组织农电服务公司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
市供电公司财务部:具体负责对农电服务公司日常财务管理和财务内控的指导与协调工作, 保证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及规范性;具体负责对农电服务公司财务稽核与评价;负责组织年度业务委托费的测算、审核、上报;负责预算指标的审核、下达, 跟踪其完成情况, 并进行相应考核。
市供电公司集体企业财务机构:主要负责协助市供电公司财务部检查、指导农电服务公司日常会计核算等工作;负责编制含农电服务公司在内的集体企业合并会计报表。
3.2 优化财务管理模式
现阶段各地区农电服务公司财务管理原则上采用“集约管控”模式。一是总公司财务管理职能应覆盖到各分公司, 包括统一地区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督评价;二是总公司须加强对各分公司业务管控, 通过明确财权, 对分公司的大额资金使用、敏感业务、重大财务事项进行事前审批, 实现事前风险管控;三是资金管理上执行收支两条线, 严格管控资金风险。
3.3 强化两级预算管理
市供电公司层面:主业财务部应加大对农电服务公司预算工作的指导管控力度, 以预算管理为主线, 组织预算审核, 并将农电服务公司年度预算提交预算决策机构审议, 介入农电服务公司主要成本开支的审核和月度收支情况的管控工作, 加强过程跟踪、分析考核全过程管理。
农电服务公司层面:一是总公司应建立起内部预算管理体系, 明确归口管理部门, 牢固树立“花钱进盘子、支出凭预算”思想;二是实行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预算执行偏差;三是总公司应加强预算执行分析, 建立重大预算偏差事项报告制度, 形成闭环管理。
4 结语
要充分重视农电服务公司财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多措并举提升人员业务水平。结合县公司“三集五大”工作, 解决农电服务公司财务人员无法按定编人数到位的问题, 为正常业务开展提供保证;将农电服务公司财务人员纳入主业财务队伍管理, 结合各地区开展的“师带徒”、“党员一带二”等活动, 让主业财务人员与农电服务公司财务人员结对子, 进行专业帮扶。
摘要:对各地区农电公司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分析比较各地区的管理优缺点, 提出规范农电服务公司财务管理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规范和加强农电服务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明确, 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关键词:农电服务,财务管理,管理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涛.县级电力企业农电财务管理现状及解决措施探究[J].广东科技, 2013 (20) :23-24.
[2]钟结红.县级电力企业农电财务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18) :712.
浅析农电安全管理措施 篇2
[关键词]农村供电;安全管理;措施
农电企业,承担着广大农村的电力供应,维护供电秩序、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是当前农电企业须重点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农村用电负荷的突飞猛进,以及广大用户对用电依赖性逐步增强,对农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般来讲,农电安全主要涉及配电安全、电力作业人员及电力用户的安全三方面内容,笔者具体从以上三个方面就农电安全管理工作做一简要分析和探讨。
一、农电安全管理的现状
1. 农村电网设施基础薄弱。目前农网改造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因为资金供应不到位,供配电技术相对偏低,以致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不到位,另外还有一部分遗留问题未及时整改,部分10KV及以下线路没有得到彻底改造,导线过细、金具锈蚀严重、档距较大、电杆受损等问题比较普遍。加之农网改造已过去十几年的时间,设备和线路型号老旧,与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形成矛盾,低电压台区、重载线路逐年增多,农村电力设施仍然存在着较多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
2. 农村电工素质偏低。农网电力作业人员多半是推行网改前乡镇供电所转入的半工半农性质的员工。这部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作业范围仅限于低压线路简单的工作。由于半工半农,电力作业事务琐碎,这部分人员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深造,加之农网安全管理缺少一套严格的约束机制,使得电工普遍缺乏安全管理素质,而且农电工的年龄也日趋偏大,大部分农电工对新规定、新知识的学习欲望不强,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工作岗位不定,人员频繁调动,管理松懈,新进员工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短期内还不能从事和不会登杆作业,农网安全运行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3. 农村居民用电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供电企业虽然加大了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力度,但农村用户对安全用电知识了解不足,安全意识仍很淡薄。主要表现在:用户舍不得投入,使用不合格的电气和材料,私拉乱接现象严重;临时用电极不规范,部分用电设备安全系数不符合要求,漏电伤人时有发生,以致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大部分农户考虑经济利益种植的是速生杨,导致高、低压线路下树木较多,生长过快,许多树枝距高、低压线路近,有的树枝已把供电线路包围,若遇刮风下雨,高低压线路很容易发生接地甚至短路;再就是线下建房、“三线”搭挂、交叉跨越、外力破坏等严重威胁着线路的安全运行。
二、农电安全管理现状原因分析
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一是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農村地区的电网管理普遍缺少一套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以致电网日常管理无据可依。二是农网线路、设备不统一,运营成本偏高。各地区的网架结构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电网与主网联系较为薄弱,仅通过单线或单变与主网连接。由于电力系统保护、安稳、紧急控制等系统相互独立,系统间仅通过有限的接点交互信息,因此,某些运行方式下,存在保护难以兼顾灵敏性、选择性,过负荷保护和安稳系统时间失配等问题。
2. 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够。目前,大部分电力公司没有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没有按期组织各类规程考试,没有按要求规范地开展现场考问、技术问答、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等技术培训,没有对特殊工种人员加强管理,导致职工安全意识淡漠,技术人才缺乏,检修和维护力量不强,设备检修管理不善。可以说人的素质问题是加强农电安全管理最大的难题。供电企业应充分发挥农村电力安全教育基地的宣传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的农村供用电环境,确保农村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3. 现状跟不上科技发展。当前,虽然说薪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这些古老的能源已经陪伴了人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可以认为,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开始进入“能源”时代。在当前及未来的新型“能源”时代,电网建设和运行所要破解的不再是相对单纯的“电力”问题,而是更加综合的“能源”问题。如何利用我们所拥有的增量空间优势,以更低的成本代价打造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安全、更有利于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化建设的电网系统,这是当前我们需要尽快拿出答案的一个紧迫问题,也是需要业内外尽早达成共识的关键问题。
三、农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 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进度,消除硬件设施安全隐患。目前,新一轮网改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农电部门要对所辖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利用改造契机对存在隐患的电网设施,从规划设计、施工架设、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进行彻底清理和升级改造。
2.构建全面的农电安全管制系统。农电单位要及时跟随制度更改,积极把安全管制工作纳入议事议程中,挑选精干员工,组建农电安全管理团队,各层签写义务合同,将安全职责划分到个人,完善章程体制,严谨奖惩,切实地将安全义务贯彻到各流程中。
3.提高村民安全用电思想。 农电公司应选用合理方案,坚持推广相关用电方案与安全用电知识,特别要从周围的用电案例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村民的安全用电意识,切实地使村民将用电安全转换成自觉行为,实现人人都重视用电安全,每户都安全用电。
4.持续强化安全用电管制。坚决贯彻低压配网的三级维护,科学设置合格的触电维护器,实现装置、运输、行动率100%;对农村抗旱浇灌用电选择“疏”、“堵”密切连接,准时弥补设施的不足,化解事故危险;定时或不定时地组建人力,对农网整改后接管的供电器械与线路实施综合性进行安全核查,全面实现随查随改,且完善台账与档案;完善各项章程体制,增强管制,确保线路设施较好地运作;严谨实施国发(1999)02号文档,了解产权所属范畴,清楚管制主体,切实管制义务。
5.强化电工工作者的训练。通过市(县)电力单位组织选连、供电营业站月月定期训练、农电工自己学习等举措,对雇佣的农电工实施全面训练,让其具备用电线路设施管制的知识、电工常用技能与职业道德涵养,掌握安全用电知识,且具备线路设施装置技能,同时建立对应的奖惩制度,对可快速掌控业务技能的农电工给予奖励,对不爱学习或是不能掌控业务技能的农电工给予处罚或另聘,监督农电工提高业务技能与技术水准,保证农村电网与用电安全,为大众带来福利。
6.构建全面用电事故解决规则。全面构建全面性的电力事故解决规则,经过规则清楚地划分好供用电两方的安全义务,较好地处理电力事故纷争中的义务主体不清、处理方式不妥、赔偿额不清的难题,确保供电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郝朝军.农电安全风险如何规避[J].农村电工,2012(02)
[2]张雪莲.如何减少农电管理安全风险初探[J].甘肃农业,2012(12)
农电财务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农电,财务管理
一、农电财务管理的背景
(一) 农电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实施, 县级供电公司作为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隶属于市公司代为管理, 解决了归口管理的问题, 执行了与市公司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模式, 但是综合管理框架下的农电管理工作专业性不强, 尤其是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依法治企理念深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经营健康发展带来风险。
(二) 传统管理习惯不能满足精益化管理要求
近年来, 公司系统实施发展战略, 对县级供电企业实行资产整体划转, 提出贯彻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 坚持加快发展和加快管理并重, 对工作标准和精益化程度的要求都愈来愈高。而县公司受以往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制约, 对上级发展战略、体制变革和工作思路出现了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和员工队伍的不适应。
(三) 农电财务规范化管理存在薄弱点
在当前信息化模式下, 县级公司财务基础工作较传统的核算模式大大改变, 面对着内外部监管的力度加大、集约化管理模式的变革, 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不足, 如, 会计基础工作在信息化模式下有所滑坡;预算管控能力有待加强, 未能真正做到财务、业务深度衔接;成本入账合规性有待加强, 全年成本入账缺乏均衡性等方面。提醒县公司只有在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练好内功的基础上, 才能在保证“底板不能漏”的情况下, 有效提升县公司财务基础管理水平, 确保企业经济平安。
二、主要做法
结合上级公司整体部署, 持续推进县级公司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管理, 进一步深化财力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工作, 在各项财务工作部署中, 做到县公司财务管理与市公司同步同调, 夯实农电财务基础管理水平;以围绕指标抓管理为主线, 确保全年业绩指标管控可控、能控、在控;同时加强对县公司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使县公司财务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推进县公司依法从严治企, 加大财务监督控制的力度, 编制“依法理财典型案例”, 做到以案说法, 提升县公司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一) 强化财务管理市县同步同调, 夯实农电财务基础管理水平
财务部积极贯彻公司农电专业化垂直管理要求, 加强对县公司调研及指导, 确保市县公司同步同调, 即“同布置、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结合县公司调研, 了解县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及时制定针对可行措施, 加强对县公司财务管理, 确保市县公司一盘棋, 共同进步、发展。制订了“县公司财务垂直管理考核细则”, 按季对县公司财务管理考核评价, 并定期召开农电财务专业化垂直管理例会, 对县公司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 找准差距, 制定整改措施, 通报动态考核结果, 促进县公司争先进, 会议同时结合专业实务培训, 以会代培形式, 为县公司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共同提升县公司财务工作水平。
(二) 以围绕指标抓管理为中心主线, 全年业绩指标管控可控、能控
实行月度间财务指标管控工作, 制定“县公司月度指标分析模板”, 要求县公司对所有财务指标偏差原因进行逐条分析, 尤其是成本月度间入账均衡性, 同步制定“预算完成情况表”及“预算入账督办单”, 以督促各业务部门及时入账, 总结其好的做法:一是业务部门积极配合是前提。不管是成本费用还是工程转资入账, 业务部门按时间节点能及时入账是财务核算的基本前提。二是财务专责细心负责是基础。财务部负责预算的专责一定要认真、细心、负责, 要每月及时对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已入账预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及时提请领导决策。三是财务部主任督办、考核是措施。财务部主任每月下发“预算入账督办单”, 提请主要领导签批后下达到各责任部门, 督促其报账, 对仍入账不及时的部门要及时汇报领导解决, 并提请领导同意后考核。四是主要领导重视是关键。成本入账及时性与否、最关键在于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 对于财务提出的督办单和考核, 要会上督导、并支持财务考核, 真正让各业务部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与其部门业绩考核挂钩, 才能确保其报账的及时性。
(三) 以预算为笼头, 提升县公司预算管控能力
多年来, 加大县公司预算管控力度, 以“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实施”为原则, 召开县公司专业部门垂直审查会或预算专项会议, 逐单位对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审查, 分析、审定, 公司财务部同步制定下发《县公司预算管理实施细则》, 并督导县公司同步制定《县公司预算管理考核细则》, 以体现预算严肃性、全面性、协同性及时效性, 明确预算刚性原则, 落实依法从严治企, 确保全年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四) 加强对县公司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 促进财务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积极参加、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实用化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适应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业务技能水平和专业履职能力。每年均开展县公司所有财务人员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或普考活动, 从方案到内容、从培训到考试, 通过全员参与, 是对县公司财务人员基础业务工作的一次有力检验, 意在提高财务专业岗位人员素质和工作技能, 以此形式督促财务人员要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练好内功, 只能在“底板不能漏”的情况下, 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以规范化为重点加强县公司财务基础管理和风险管控。
(五) 推进依法从严治企, 加大财务监督控制的力度, 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加大县公司财务稽核力度, 财务部每年针对高风险领域开展财务专项检查稽核活动或监财联动, 针对违规行为, 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 督促立即整改, 同时对县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点及时向公司领导层提交“风险管理提示单”、“财务专项管理报告”, 以达到管理层知晓县公司现状、县公司针对问题及时消缺整改并举一反三, 通过多角度检查、风险防范, 为县公司规范理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成效
(一) 县公司资产经营指标管控能力显著提升
县公司经营指标管控成效显著, 在各项指标优于计划时间节点完成的基础上, 县公司全年财务指标均优质高效完成, 实现县公司年度财务指标可控、能控、在控目标。
(二) 县公司财务人员综合业务技能持续提高
在近年内举办的财务人员调考中, 通过全体参考人员的努力学习, 奋力拼搏, 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并收获多项集体、个人荣誉。
(三) 县公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推进财务深化应用, 财务管理质量持续提升。坚持以全面落实财力集约化管理为核心, 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 督导县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好的做法及业务及时总结提炼, 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积累经验。
(四) 县公司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理念强化
探析降低农电网线损措施 篇4
[关键词]电网损耗;功率分布;经济运行;电网改造;技术措施
线损是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和电压损失的总称(在习惯上通常称为有功电能损失)。电网的线损按性质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技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它是电网中各元件电能损耗的总称。主要包括不变损耗和可变损耗,技术线损可通过理论计算来预测,通过采取技术措施来达到降低的目地。降低电网损耗的技术措施包括需要增加一定投资对电力网进行技术改造的措施和不需要增加投资仅需改善电网运行方式的措施。如改善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合理安排运行方式、调整运行参数、调整负荷均衡、合理安排检修、对原有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网络结构、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等。
1、降低农村电网损耗的措施
1.1改造高耗能变压器。在现阶段,仍有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还在使用S,SL1,SL2,SL3,SL4,SJ,SJL,S7等老型号变压器供电,这些变压器本身损耗大,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电能损耗,因此,必须对这些高耗能变压器进行更新改造。选用S9系列低耗能变压器,使电能损耗降低。
1.2合理配置变压器。要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不宜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若选择变压器容量过大,它空载需要的无功功率也就越大,变压器容量应按负荷在65%~75%时效益最高进行选择。对长期处于轻载运行状态的变压器,应更换为小容量变压器。对于长期处于满载、超载运行的变压器,应更换容量较大的变压器。
1.3对季节性负荷安装子母变压器。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受季节和时间性的影响,用电负荷波动大。若安装一台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出现满载或超载;轻负荷时,则出现轻载现象。这样会使变压器损耗增大,故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按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安装两台变压器,大负荷时投运大容量变压器,轻负荷时投运小容量变压器,这样才会使变压器经济运行,电能损耗降低。
1.4停运空载变压器及部分线路。①农村的一些特殊负荷一旦停下来,变压器就会空载。如抽水用变压器,只有抽水时有负荷,不抽水时就空载,有时一天之内空载时间达到8~10h。由于国家有关政策性不收变损,特殊负荷时停时用,大多数未及时停运,造成空载损耗。类似负荷情况的变压器必须在空载时间内与电源脱离,以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②农村10kV线路過长,有些空载运行的线路较多,造成了空载线损的增加。
针对以上情况,生技、用电、调度部门应积极配合制定农排及类似的空载变压器停运管理方法和空载线路管理办法,并定期召开计划用电、停电协调会,以达到合理、优化用电。
1.5优化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现阶段,农村电网已改造,但依然存在以下情况:①迂回供电;②农村10kV供电线路多,且供电距离长,电压质量差,损耗大;③农村35kV网络普遍存在供电半径过长。
针对以上情况,必须合理布局线路,增设变电站,缩短供电半径,高压尽量伸向用户。
1.6改造卡脖子线段。线路卡脖子线段的形成主要是:①电源的重新布点,原来线路末端变成了首端;②线路的负荷增大,尤其是增加大用户,造成部分线路卡脖子;③原来线路建设标准低。对卡脖子线路必须列入改造计划,首先进行改造,一方面要保证供电质量,另一方面要降损节能。改造卡脖子线的标准是使新线路导线截面积在最大负荷时,其电流密度不大于1~1.5A/mm2。
1.7更新改造计量装置。加大计量装置的投入,提高计量精度,保证计量准确性,对电网中存在DD14,DD28,DT8,DS8等这些国家已明令淘汰的电能表应全部更换,使用862系列新型电能表,低压电流互感器由0.5级更换为0.2级,同时制定电能表轮换制度,更换大计量、小容量的计量表计,轮换、轮校农排线路的关口表,使计量更准确。
1.8提高防窃电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电能直接通过高低压配电网送往用户,计算电能消耗的计量装置大部分设在用户的场区和居民住宅区,在计量装置前有露在表外用电的空白区段,会给窃电提供了便利,也增加线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电力企业必须采取以防为主的反窃电与防窃电手段,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
①对于居民用户集中装表,加装防窃电电能表箱,接线采用PVC管敷设。即采用线进管、管进箱、箱加锁加封的措施;②对于农村综合变用户,将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在防窃电箱内,然后再将防窃电箱固定在变压器的低压侧,不给窃电者可乘之机;③对于有重点怀疑的窃电用户,可采用电子式防窃电装置实时检测,该装置会自动判别故障或窃电类型,并计算故障或窃电时间内所丢失的电量;④采用失压记录仪、防窃电电能表、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诊断仪、防撬铅封等防窃电技术措施;⑤对于已安装负荷控装置的企事业单位,可利用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实现远方在线监测。
1.9做好电网经济调度。根据农村电网的实际和潮流变化,及时合理地调整运行方式,调整好无功,改善电压质量,组织定期的负荷实测和理论计算,使农网线损管理与运行方式密切结合,实现农网运行的最大经济效益。
1.10调整电网的运行电压。在电力系统中,电能损耗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即电压越高,损耗越小。适当提高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网损。通过调整变压器高压侧的分接开关,可使变压器出线电压提高以降低配电网的损失。
1.11加强无功管理,提高功率因数。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电能损耗的大小,提高功率因数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无功补偿。电能用户不仅要从电网吸取有功功率,而且要从电网中吸取无功功率。为了减少电网输送的无功功率,一般考虑并列投运电容器。电容器在电网中运行时,流过电容器的电流是电容电流,相当于向电网发出无功功率。如果将电容器并列在负荷上运行,则提高了电网的功率因数,减少了线路的损耗。
进行无功补偿应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采取集中、分散和随器补偿相结合的方法。①在没有安装集中补偿装置的变压器10kV母线上加装补偿电容器,使无功得到平衡,这是集中补偿的方式;②在线路长、负荷大的10kV线路上安装并联电容器,使无功得到平衡,这是分散补偿的方式;③在配变电压器低压出线侧安装并联电容器,使无功得到平衡,这是随器就地补偿方式;④在功率大,运行小时数长的电动机上也进行随器补偿。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补偿,使功率因数提高保持在0.9以上。
2、结 论
总之,电网的经济运行是降低供电成本的有效途径。合理选择降低网损的措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电网降损管理工作者除了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外,还需要根据电网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电网的降损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齐文禄.《电力线路技术手册》.兵器工业出版社,1991年7月.
[2] 能源部.《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1988年
农电财务 篇5
一、管理目标概述
2012年5月, 公司农电财务集约管理中心成立。从各县公司抽调财务人员到中心办公, 具体分工为:预算专责一名, 资金专责一名、会计一名、综合管理两名, 中心负责人一名, 所有人员均为会计专业本科学历。
中心以预算管控为基础, 以资金管控为抓手, 以核算监督为核心, 以对标管理为措施, 改变其他地市公司农电财务集约管理中心只管“钱”的现状, 成为省内首家集资金、预算、对标、监督、稽核、管理为一体的农电管理机构。
通过充分发挥农电财务集约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能,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以资金管控为手段”, 切实发挥对农电财务工作的管控作用。一是通过资金集中上缴和集中支付, 规范资金和银行账户使用情况, 加大资金调控能力, 提高资金集约化管理规模效益;二是发挥预算主导作用, 推动预算管理延伸, 驱动县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和刚性, 促进业务与财务有效融合衔接, 全面掌控县公司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原则, 提升预算管控力, 确保年度经营目标实现;三是规范担保、股权投资、职工集资, 全面清查县公司对外担保、严格监督股权投资、督促清理职工集资, 妥善处置各类潜在风险, 切实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四是规范权证办理, 积极督促县公司各类权证办理;五是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强化县级供电企业会计核算管理, 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提升县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二、主要管理做法
(一) 深化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主要包括:资金集中收付、银行账户监管、资金安全管控、融资贷款管理等内容。公司开展资金管理的原则是:第一, 集中管理, 优化配置;第二, 预算控制, 分级负责;第三, 账户统管, 收支分离;第四, 加强监控, 防范风险。
1.资金集中收支
中心在中行、建行、工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开立集团账户。通过中心与各银行的谈判, 目前中心免费使用各银行现金管理平台, 每年节约管理平台使用费4.6万元、跨行跨地区手续费37万元。
通过中心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预算管控、资金申请网上审批管理系统”, 实现了预算和资金审批流程的网上流转, 资金归集与支付顺畅高效。中心通过设置“内部往来——××县公司”和“银行存款——××集团账户——××县公司”用于与县公司的往来核算。县公司在处理与中心的相关往来业务时, 在会计核算账务系统中设置一个新的银行存款二级科目:银行存款——农电财务集约管理中心, 用于与市公司的往来核算。
2.银行账户监管
中心认真执行《河南省县级供电企业资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严格执行开户审批备案制度, 确保银行账户符合管控标准。
(1) 中心对各县公司的银行账户实行统一管理, 并对县公司银行账户资金信息进行监控。 (2) 县公司配合中心办理账户授权工作, 及时将银行账户纳入中心资金信息监控网络, 完成县公司收入账户、备用金账户的查询、划收等授权工作, 以便中心动态监控各县公司银行账户情况, 实时查询县公司资金动向。 (3) 中心负责对公司代管县供电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
3.融资计划管理
中心成立以来, 共向省公司备案县公司融资 (银行借款) 2.47亿元。以往县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融资, 但未能对融资的规模、使用计划、融资费用、偿还能力等进行评估, 融资随意性较大。中心成立后, 制定县公司融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要求县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和投融资实际需要, 对融资可行性、风险性、效益性进行充分评估、论证, 对融资规模、条件、方式、风险、偿还能力等做出详细分析与说明, 单笔一千万以下的融资由市公司审批, 并报省公司备案;单笔一千万及以上的融资申请报省公司审批, 最大程度节约融资费用, 降低经营风险。
(二) 预算管理
公司修订了《濮阳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预算管理办法》, 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管控与诊断分析, 加大预算执行考核力度, 探索应用标准成本, 协助县公司增强预算管理的引领、调控能力, 做好年度预算的编报、下达、执行、调整及考核工作。
中心通过“预算管控、资金申请网上审批管理系统”, 实现县公司预算明细分解、按月控制, 季度考核, 实现执行过程可控在控;按月开展预算执行偏差分析, 按季度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通过对县公司可控费用的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 大力开展降本增效, 严控可控费用;通过对县公司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 全面掌控县公司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原则。对于预算执行偏差较大的事项重点关注, 了解偏差原因, 并指导县公司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1.深化预算集约调控。中心通过预算集约调控, 实现预算审批权限细化、市县业务部门参与、业务预算与全面预算融合的良好效果。
2.加强预算执行刚性。中心要求县公司严格执行预算方案,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控, 确保预算目标实现。预算一经下达, 各单位不得自行调整, 全年预算不允许超支。各县公司严禁预算外支出, 确因涉及电网安全运行、应急等临时、突发性事项支出, 必须按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纳入预算管理。县公司发生重大预算偏差事项, 及时向市公司进行报告;市公司审批后, 向省公司进行专题报告。未纳入预算的资金支出, 中心不予支付。
3.突出预算分析。中心每月考核五个县供电企业的预算执行偏差率, 对于偏差较大的事项要求说明原因并通报。针对县公司营运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 中心重点关注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 并在月度经营情况分析报告中专门对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和分析, 动态关注县公司现金流。
4.加强预算考核。县公司预算执行情况按照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纳入县公司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对县供电企业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通报。中心根据预算执行情况, 按季度对所辖县公司进行考核, 并通报考核结果。
(三) 推进风险监控
中心督促县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强化财务稽核, 落实财务管控标准流程控制规范及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 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第一, 集中会计账务信息, 开展日常稽核;第二, 加强依法治企, 认真自查自纠。
(四) 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
中心高度重视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制定了中、长期培训计划, 做到每月都有培训,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月月学习新知识, 次次学习有考试, 希望中心能够成为县公司人员培养的基地。2013年财务调考中, 县公司调考人员取得个人最好成绩第5名、团体最好成绩第12名的优异成绩, 而且无一人不及格, 中心也因组织调考有力得到表彰。
1.考虑到中心抽调的县局人员均未在会计岗位上工作过, 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中心采取“一带一学习”方式, 为每名抽调人员按照不同分工指定一位财务部的“师傅”, 专门讲解相关财务知识和操作实务, 使抽调人员能够迅速上手。财务部还专门买了《国家电网会计核算手册2009》作为专门教材, 制定学习计划, 采取考试的方式督促中心人员学习。
2.为保证学习效率和效果, 中心建立学习激励制度, 每次培训必考试, 对考试成绩较好和较差的人员进行通报。中心还将各县公司参加培训的人数、成绩作为县公司日常财务工作考核的内容, 提高县公司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3.中心聘请会计学校、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为老师, 既注意理论知识的培养, 更注重实务的操作;既全面了解会计工作, 又能突出电力行业会计工作的特点, 理论与工作结合, 业务与实操结合, 提升培训效果和业务操作能力。
通过举办现金流量预算与全面预算培训、财务报表讲解、工程财务决算编报等业务培训, 大力提升县公司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为保证学习效率和效果, 中心建立学习激励制度, 草拟了学习计划。
(五) 创新日常管理手段, 提升财务工作效能
随着农电三年素质提升工作的大力推进, 对县公司财务工作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各种报告数据、分析材料的上报时间精确到天, 而多套财务报表、临时工作上报时间更是精确到小时。以往, 县公司不动态关注OA邮件通知, 中心人员即使通过OA邮件将工作任务布置给县公司, 也必须分别给县公司总会计师、财务主任打电话通知。为了确保各项日常工作顺利完成, 中心人员在工作时间节点要求之前还必须多次打电话督促, 形成了中心电话“放不下”的情况。
农电一体化后的农电营销管理问题 篇6
农民生活水平上升的同时用电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农电的营销也相应的有了更进一步的现代化要求和精细化要求。尤其是在农电一体化后, 农电营销的管理已经不能再延续以往粗放的方式。而农电一体化后的农电营销也必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二、农电一体化的背景概述
1. 农电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农电一体化是国家电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发展模式。国家电网公司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上, 提出了重新布局电网、改革电网和发展电网的思路。具体来说, 农电一体化的内涵就是一种实现新电力、新农村和新服务的电力发展策略, 是实现新型龙网构建、转变农电发展方式、惠及农民千家万户。其目的在于实现农村户户通电、推进农电改革和加强农电管理。
2. 农电一体化与农电营销管理的联系
就农电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来看, 农电一体化旨在实现的是农村户户通电和农电管理等问题。农电营销管理总体属于农电管理的范畴, 是农电一体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 在农电一体化的大政方针下, 农电营销管理的服务如何优质、经营如何更好, 就成为了农电一体化的重要指标内容之一。
三、农电一体化后农电营销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1. 农电抄表方面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农电的抄表一直都是农电营销管理中的重点, 农村地域广, 用电的负荷不仅分散且受到季节影响较大。这就造成了农电一体化之后依然还有部分地区依然沿着原有的抄表方法进行, 即沿路抄取电表读数。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因素影响, 漏抄、错抄情况时有发生, 最终将直接影响到营销业绩。针对抄表方面的管理问题, 农电一体化后应当逐渐采用远程抄表系统, 逐渐普及终端采集计量表。终端采集计量表最大的方式就是解决了漏抄、错抄和估抄的问题, 实现了农电营销“先付费后用电”的方式。在降低了影响误差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抄表方面的管理效率。但是, 普及终端采集计量表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安装方法和放电措施、计量装置合理选择、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使用情况等方面。
2. 用电检查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无论是农电一体化之前还是之后, 农电营销中的用电检查管理都是其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基础, 是堵漏增收的最佳措施。尽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大, 但是当下还是有部分农民群众的用电素质偏低, 偏激认为电费的少交或者不交是合理的。有的地方甚至因为用电检查与农村群众发生过争执。所以, 用电检查的管理问题主要还是存在于检查人员和农村群众之间。那么, 用电检查人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当具备丰富的农电营销管理工作经验, 其次还应当明晰相关的法律法规, 最后还应当注意检查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加强宣传。只有这样,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
3. 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农村电网线损是影响抄表管理工作和衡量供电单位农电营销管理水平的标志。而且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也是当下农电营销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直接营销到了农电营销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随着农电一体化的发展, 加强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更应当逐渐朝着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发展。通常, 通常电网线损的应对措施主要分为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 本文重点关注的则是管理降损措施。归纳总结起来, 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降损措施首先需要的是稽查部门、供电单位、电力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 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 各部门一定要针对线损管理有一个合理、正常和科学的管理应对措施, 做好电力生产、计量和收费等环节的透明化和无缝连接。
4. 电费回收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上述关于用电检查管理和抄表管理的问题都与农电营销中电费回收的管理问题相互联系。实质上, 农电营销中电费回收的管理是一直都存在于农电营销管理中, 且是相当棘手的管理问题。面对农村群众由于用电观念、用电素质的落后, 农电一体化后的电费回收管理想要顺利实施, 务必做好相应的工作。首先, 确保农村企业、事业单位的电费能够按时交纳。其次, 针对用电不缴费和季节性用电农户要大力宣传用电观念和农电一体化的战略思维。再次, 面对个别冥顽不灵的用户可以依法进行维权。最后, 扎实做好电费回收的账务管理, 确保电费能够逐月按时上缴。
四、结语
农电一体化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发展思路, 也是服务于广大农村群众的战略发展。农电一体化后的农电营销一定要加强观念的宣传, 不断提升服务理念, 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保障电力营销总体的业绩。
参考文献
[1]罗国亮.中国农电管理体制:演变、问题与改革[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27) :55-63.
[2]胡志刚.构建农电安全“四位一体”管理新机制[J].农村电工, 2007, (11) :10-11.
[3]张玉民, 石顺立.农电“大营销、大服务”模式的有益尝试[J].农村电工, 2009, (10) :10-11.
农电财务 篇7
20世纪80年代用电标准化的建设, 让扬中乡镇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90年代农电的“三化”、“三为”, 让扬中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如今的新农村电气化更是让扬中率先实现小康。但追溯扬中农电的发展, 却有着非常独特的经历。
艰难起步 谈电色变
建国初的1950年, 扬中建起“公私合营扬中县电厂”, 购置10 kW发电机一台, 1957年扩至60 kW, 主供县城照明。1959年经省计委批准扬中新建火力发电厂, 1960年由国家水利电力部调拨一台捷克产880kW汽轮发电机, 1961年建成投运。由于扬中地处扬子江中, 地理位置特殊, 一直到1965年6月架设一条丹徒县姚桥乡至扬中兴隆镇35 kV跨江输电线路, 扬中才与苏南电网相连, 农村的电力供应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的时代。但由于当时物资匮乏, 农村电网破烂不堪, 动力线90%是破股线和铁丝, 照明80%是一线一地, 两万多根电杆中70%多是树竹, 加上群众安全用电知识几乎空白, 触电死亡事故频发, 仅1971年就发生触电事故60余起, 死亡37人。有顺口溜说:不怕鬼, 不怕神, 就怕用电电死人。线损率接近50%, 全县各用电村不同程度地存在乱收费乱加价的问题, 极少数村在当时国家电价只有0.19元/ (kW·h) 时收费竟高达1.20元/ (k W·h) , 造成电费回收难, 拖欠电费达40%, 成为全省闻名的“触电死人多、电能损失多、拖欠电费多”的“三多”县。当时至少有10%的群众弃电不用, 电灯泡下面点油灯, 更谈不上用电加工制造, 相当多的群众谈电色变。
理顺体制 率先改革
为彻底改变上述的用电混乱局面, 必须从人抓起。1976年, 在县政府的支持下, 扬中各个人民公社成立了用电所, 行政上接受人民公社领导, 业务上接受供电局指导。成立伊始, 各用电所在供电局的指导下, 一方面狠抓用电知识的宣传, 一方面大力维修线路, 提高了安全用电可靠性, 有力遏制了触电死亡事故的发生, 电费也能保证足额上缴。农村用电的混乱局面得到一定改善后, 有的用电所开始安于现状, 不求进取;有的用电所人事有了变动, 一些不懂行的年龄偏大的大队支书调入用电所, 造成外行领导内行;加上用电所内缺少必要的激励竞争机制,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像一潭死水, 没有活力, 根本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3年8月, 县供电局成立农电联站, 负责加强对农电工作的指导。但由于没有人事权, 起色不大。1987年征得县政府同意, 开展了用电所的整顿工作, 并将用电所更名为电力管理站, 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 既懂业务又有经验的青年骨干担任电力管理站领导, 并充实了一批文化水平高的年轻人进入农电队伍, 从而使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同时, 扬中供电局积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于1988年8月对全市村级电工实现统一管理。村电工工资由电力管理站按月发放, 工作由电力管理站与村电工所在村一起进行百分制考核, 每月电力管理站布置当月工作, 检查上月工作完成情况。1990年, 扬中供电局又在农电系统率先实行“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 所有农电人员实行合同制。
电力先行 致富花开
扬中供电局在征得县政府的批准后, 从1985年起采取“农村用电每千瓦时加收一分、村里再拿一点、电力管理站补贴一点”的办法, 筹集用电标准村建设资金, 用了4年时间把全县农村电网改了个遍。于是乡镇企业开始像雨后春笋, 破土而出, 扬中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正因为此, 农村电网在20世纪90年代初又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状况。于是, 扬中供电局再一次掀起了农网改造的热潮。这一次, 共整改低压线路1 700多千米, 配电房363座, 于1993年年底实现了“三化”、“三为”全面达标, 这在江苏省是仅次于吴江的第二家。
电力先行带来了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首先扬中的企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直接促使小小的扬中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并率先基本实现小康;其次是老百姓用上了更多的家用电器, 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在扬中得到了普及, 人均年用电能量达到730 kW·h;再次电能损耗下降, 电价较低。1998年4月, 《中国电力报》头版头条和《人民日报》相继刊载文章, 报道扬中10年减轻农民用电负担2 000余万元。
农电财务 篇8
爱“管闲事”的热心人
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只要接到客户打来的报修电话,齐惠军都会及时前往抢修现场,因为他知道,客户家中急需用电,客户需要他。因此他被称为“爱管闲事人”。
2015年8月9日,齐惠军正在巡线途中,接到报修电话,得知下庙村五队村民王金标正在抽水灌溉稻田,突然停电,王金标急得上火。齐惠军同所里的另一名员工一道驱车迅速赶往故障点。当时酷暑难耐,经过现场检查发现系客户产权电缆烧断。看到客户着急上火地等着用电浇地,齐惠军他们主动帮助客户维修,仅用30 min,就帮助客户接好电缆,恢复了送电。看着正常运转的抽水机,农户开心地笑了。
爱“拼”的运检达人
作为崇岗供电所的安全员,齐惠军主要负责业务站的安全生产、“两票”开具、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供电所“两措”计划编制和组织落实等工作。崇岗供电所地处崇岗工业园区煤炭集散地,辖区环境差、线路多、人员少,工作辛苦又繁琐。齐惠军常说,要做好农电工作,就要有“走遍村村落落、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付出千辛万苦”的敬业精神,就要具备“跑到位,说到位,传到位,做到位”的执行能力。每次遇到客户咨询安全用电事宜时,他都不厌其烦,详细地为客户解答;每当接到客户的报修电话,他都义不容辞、千方百计、不畏困难,在最短时间内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迅速高效地处理各种故障。
作为一名农电安全员,齐惠军在线路运行工作中,对10 k V线路巡视工作一丝不苟,对设备隐患毫不放松,直到查出原因。每年他查找出的安全隐患达40多处,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了线路及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爱“攻”难题的领头羊
为了进一步完善降损措施,推进线路、低压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齐惠军组织供电所相关人员对辖区线损偏高的线路、台区进行分析和现场检查,查漏洞、找问题,开展反窃电专项治理。在查出长青村、兰丰村、镇朔村部分用电客户利用低压线路从房顶经过的便利采取“挂线”偷电后,他立即积极争取线路改造项目,对裸导线进行绝缘化改造,杜绝了用电客户“挂线”偷电现象,一年挽回电能量损失4 520 k Wh,使业务站综合线损率由18.08%降低到8.26%,减少了企业财产损失。
为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齐惠军带领工作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客户座谈会、走访乡政府部门等时机,多渠道征求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班组员工通过自省自查,确定岗位廉政风险点,结合营销及生产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廉洁自律意识,形成了“干事、干净”的廉洁工作氛围,树立了供电企业公信力。
爱“钻”的学习狂人
国家电网公司举行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根据“赛服务规范、赛创新举措、赛岗位业务技能、赛群众满意”的考评标准,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经过层层选拔,齐惠军以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总决赛。他感到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直干的是配电专业,平时对管理业务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接触比较少,很多方面的理解不够通透,再加上自己学历不高,却要面对一群“90后”科班出身的竞争对手,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困难,齐惠军不止一次告诉自己,此次比赛,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代表了国网宁夏电力公司,虽然自己起点不高,各项条件都比较靠后,但这些都不是理由,只要自己有不服输的精神,有好学、爱钻、勤练的拼劲,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因此,他针对自己记忆力不足、理论知识欠缺的弱点,采取了笨鸟先飞法:通过一份份地做技能考试模拟试题,早晨5时起来背培训题库,一遍、两遍……最后,只要写出前面一句,后面一句就自然随着笔尖写了下来。由于比赛成绩由业绩评定、理论考试、个人展示、现场实操4个部分组成,在硬记配电理论的同时,他更注重在现场实操上下功夫,扎实务实地在技能操作上获得突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4年国网宁夏电力公司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中,他获得了“宁夏电力公司技术能手”称号;2015年参加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选拔赛,获得运维专业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国家电网公司乡镇供电所岗位知识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乡镇供电所岗位技术能手”称号。
没有豪迈的语言,也没有惊人的壮举,齐惠军以一个普通劳动者应有的品质,踏踏实实、诚信做人、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执著追求,默默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书写精彩的人生,用真情点“亮”万家灯火。
保证农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措施探讨 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农电;安全;运行;措施
一、强化安全教育来使安全常识得到普及
由于农村的特殊性,农电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普遍都不高,甚至有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过比较系统的培训,虽然,在各级农电部门的齐抓共管之下农电的安全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单位的领导会对电网的安全比较重视,而把农电的安全忽视了;对电网设备的建设比较重视,而把安全管理方面忽视了,对改造之后的弄点网络的维修和维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为了使得农电的安全得到保证,对于管理部门来讲,必须要对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各种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标准等等予以重视,不断把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加以健全和落实,努力贯彻好《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及《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中的相关要求。对于在工作中出现违规的现象必须要予以严肃的处理。另外,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把安全教育进行强化,尽量确保把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职工的头上,让每一个人都对弄点安全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认识,杜绝无票作业、随便增减工作内容、不履行工作监护以及不认真进行现场勘查等等现象的产生。不仅如此,还需要对工作中职工的着装进行定期的抽查,防止在工作中有不取电、不挂地线、不穿绝缘鞋以及不带安全帽等等现象的产生,来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产生。
二、强化日常维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于农村的电力改革来讲,在低电网的管理、低电网的维护以及维修资金等等方面都普遍存在着处理机制不完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得农电网络的失修现象异常严重,农电网络的处于极差的健康水平。那么,要想把农村低压电网的健康水平进行提升,就必须要把日常的维护工作做好,要把日常的维护力度加大,尽可能的把农电网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在萌芽阶段就扼杀掉。相关人员必须要对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明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上报和维修,尽可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作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以及及时把问题解决。对于人为导致的事故,应该要追查相关的责任人,把具体的责任加以明确,把具体的义务予以落实好。另外,要安排好具体的人员来定期对线路实行维护和维修,在人员比较稠密的地区,要采取地埋方式来进行供电,并且把漏电保护器装置好,从而来保证供电的安全。在分支配电线路上,要装好低压熔断器,来把事故的范围予以限制,从而对人畜的安全进行确保。对导线松弛以及电杆倾斜等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要及时把隐患消除,尽量保证不出现倒杆、断线以及触电身亡等等中到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起安全评价的体系
(一)农电安全性评价的的重要性
由于生产过程中免不了会存在一些客观的危险性,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可能会由于这一危险性得不到控制或者是防范不当,而引发一些事故的产生。对于事故的产生来讲,它是具有一定打个规律性的,也是存在一定的发生的概率的,它是由一些客观的原因而导致的,换句话说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一旦危险性放大,那么,就会导致安全事故。那么,为了使生产过程中上的安全事故减少,就必须要对事故的危险性进行了解,并对危险性和安全事故之间的相互关系予以搞清,把握其中的规律来对危险性进行评价,定期予以检查,从而来把危险性降到最低,把安全隐患在萌芽阶段就扼杀,这也就是所说的安全性评价。
对于安全性评价来将,它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也就是危险性辨识以及危险性评价,事故的发生概率的大小程度和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之间的乘积也就是我们所说风险率,而安全性的识别能够分析风险性。对于危险辨识方法来讲,主要有直接经验法以及系统安全分析法这两种,首先,直接经验法,也就是对照预先编制好的检查表来按照一定的经验实行检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把知识和经验上存在的不足予以弥补,其主要优点是方便且不容易遗漏。其次,系统安全分析法,也就是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的方法中的一部分主要方法来对危害进行辨识。
总之,安全性评价是渗透于整个农电安全管理中的各个阶段,是对安全生产进行保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升高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农电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
对于农电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来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分析法,这一方法是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这一分析法能够把弄点系统中存在的谷中以及故障的类型找出来,能够把对农电安全所能够造成的影响进行查明,并对故障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检测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提供给农电系统以及设备的维修一定的资料,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改进。
另一种是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于这一方法来讲,它是把专家打分的模糊性转变成为相对的确定性,从而使得专家的主观性以及偏好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避免。
结 语
总之,农电的安全管理是和整个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农政策的落实息息相关的,也是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基础和前提,它关系着千家万户,那么,我们必须要对农电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重视,把安全和进度、质量以及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把握好,尽量做到安全生产,来使农电安全管理的水平提升到更高。
参考文献
[1]郑梦婕.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完成[N].汕头日报,2010年.
[2]黄曙林,徐建,胡乃军等.发展电力普遍服务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电力技术经济,2006年05期.
[3]栾凤奎、阙光辉.农电的产业属性及其政策要求[J].中国电业,2010年02期.
当前农电管理之探索 篇10
下面, 笔者就农电员工的待遇和稳定、农电队伍的素质两项工作来谈一些看法。
1 农电员工的待遇和稳定问题
尽管农电体制改革时农电工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产生, 且与供电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当前农电工与正式职工同工不同酬、劳动强度与收入比例不协调的矛盾正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掣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在农电资产膨胀的同时, 农电工工作量成倍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电工的不满与日俱增, 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也影响到队伍稳定。
(2) 现行农电体制及待遇还不能吸引社会上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加盟农电, 就是在职的, 特别是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农电工也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
那么农电工的用工与薪酬制度究竟怎么制定呢?笔者认为, 首先是严格控制农电工数量的急剧增加, 改变农电人员数量居高不下的状况, 通过各种考试和考核措施精简冗员, 科学定员。其次, 通过机构的改革, 使农电企业机关冗余人员充实一线, 特别是要充实基层供电所。关于薪酬问题, 可以考虑组建以农电工为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如农电公司等经营实体, 通过公司的运营发展, 增加效益, 提高农电工的待遇。另外, 还可以把精简人员的工资增加到现有农电人员的薪酬里, 这样可以适度提高农电人员工资, 减小与正式职工的差异, 进一步增加和谐氛围, 促进企业的积极发展。
如今, 农电工已成为供电企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庆幸的是, 当前农电工的处境虽与需求不相配, 但已得到供电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各地企业纷纷为农电工办理了各类保险, 工资待遇正在逐步提高, 更有不少基层单位还认真地为农电工规划了职业生涯。
2 农电队伍的素质问题
农电工统管后, 绝大多数农电工在营销第一线担负着农村电网维护和营业收费等直接面对用户的重要工作。这支队伍的健康稳定与否、工作质量优劣, 对农村电网的安全、企业利益、公司形象和农村社会稳定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广大农电工迅速和企业融为一体, 已成为供电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胆创新, 导入农电工职业生涯管理模式, 积极搭建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平台,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课题。
建立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让员工既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与爱好选择职业发展的方向, 又能够了解自己职业发展道路中每一个能力层级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从而找到差距, 弥补不足, 提升素质, 最终带动员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整体发展的有机结合, 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转变。
在农电统管后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农电工虽属企业员工, 但在性质上不同于企业全民员工, 一般只能部分享有企业的福利待遇, 这使他们在心理上与企业产生了一定距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应在企业文化构建中导入农电工职业生涯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实施全员绩效管理, 创新激励考评机制, 实现责任、能力、贡献与薪酬、荣誉、升迁或淘汰紧密地联系起来, 其结果是使农电工看到前途和希望, 立足岗位, 精益求精, 不断深化农电标准化建设, 使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很好地融合起来, 找到利益共同点, 增强农电工的主人翁意识, 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具体措施如下:
2.1 科学规划农电工职业生涯
将农电工远景目标与农电事业紧密相连, 充分调动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 形成“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发展”一体化激励机制, 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 规划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 使培训真正成为员工提升素质能力的内在要求和不懈动力。
2.2 丰富培训形式, 提高整体素质
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训, 关键人才重点培训、稀缺人才加速培训, 一般人才有计划分层次培训”的思路,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需要, 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有计划地培训。创新培训形式, 做到灵活多样。
(1) 建立培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 将营销、变电、线路等专业的技术力量, 设备场地的资源进行整合, 采取集中示范、分组演练、集中验收的现场培训模式, 坚持学习技术知识与提高操作技能相结合, 特别注重技能的培训, 让员工做到应知应会, 全面提高技能。 (2) 签订师徒合同和“结对帮学”协议。凡男50岁、女45岁以下且技能水平达不到岗位规范要求的人员、新进人员, 均按“公开自愿”、“双向选择”原则, 与界定具有师傅资格身份的人员签订师徒合同或“帮学协议”, 实行“目标式”管理。 (3) 举办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 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考促用。 (4) 技师传帮带。技师除每人带几名徒弟外, 还兼职作为培训教师, 为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5) 树立标杆班组。确定一些供电所为现场培训典型, 推广培训等经验, 起到示范效应。
2.3 开展农电工理论知识评估
推行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准入制度, 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使农电工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建立农电工调考机制, 制定《农电工培训标准》, 建立农电工培训档案和优秀人才档案库, 全面促进农电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推动农电标准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3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