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作用

2024-08-28

特征作用(共12篇)

特征作用 篇1

预测是基础,而预算则是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的对策性方案。 应该说预算是针对预测结果而采用的一种预先的风险补救及防御系统。 预测可以是相应的书面形式,同时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它不需要拘泥于一种形式,而且它的程序化也不是非常的明显,是一种事先的估计。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特征

(一)目标性

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性是指必须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根本导向来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要能够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规划的强大后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全面性

全程性、全员性和全方位是全面性的具体体现。 全程性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都有预算管理从编制、考核分析、执行控制、绩效评价及奖惩活动;全员性是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完成,企业各个部门都存在财务预算管理;全方位是指预算管理包括筹资预算、财务预算、 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各个方面。

(三)战略性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经营目标, 通过实施统一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来有效的防范风险,使得企业预算指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系统性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可主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表现其特点。 而横向系统通常是相互联系的企业内部各个工作部门的具体工作及内容。 纵向系统主要就是企业共同形成财务预算管理从编制、落实到控制以及考核等环节紧密相连的完整的体系。 也这就是说,当企业内部某一工作部门的工作目标没有完成的话,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内部的其他工作部门。

(五)机制性

财务预算管理的根本点是要通过预算来强化内部管理, 使预算成为一种管理上的制度安排。 而不是临时性、分散性的管理手段。 预算以市场为主导,全面考虑市场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等);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权、责、利必须对等;预算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必须相互分立,以保证权力的制衡和系统的有序运转。

二、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财务预算有助于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标准可以通过财务预算来建立。 为了能够掌握本企业在发展中预算的运行状况、成绩、存在的问题及环节,在当期预算结束之后, 需要分析和考评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是否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及差异原因,以便于堵塞漏洞、纠正偏差提供思路, 并借以查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从而使财务预算能够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二)有利于量化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奋斗目标

各职能部门可以根据预算安排各自的活动, 通过预算量化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是企业最高权力对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经营决策、 经营思想和经营目标的经济责任约束依据和财务数量说明,蕴含着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 没有战略导向性的预算管理就没有灵魂。 公司战略通常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系统分析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所做出的长远规划, 即企业经营者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 依据经济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指导全局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正是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通过规划未来的发展来指导现在的实践, 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与进一步量化,从而更加具有可接受、可实现、可检验和挑战性的特性。 从而对企业战略起着全方位的支持作用。

(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我们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 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照计划推进。 当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以后,往往会导致企业的计划执行同预算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时,我们就必须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计划同落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不断探索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此外,推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企业管理、 控制提供科学预算的指标与标准。 实际上,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明确哪些地方该花钱,哪些地方不该花钱,该怎么花,花多少等等。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制定了财务预算管理计划以后,就需要所有员工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 而不能敷衍应付,流于形式。 如果企业制定了财务预算管理计划后,不去认真落实与执行,那么就必然使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企业以前的工作等于白干。 这样不仅浪费了企业资源,而且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整体发展速度与效益。 总之, 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过程,发挥着日益重要与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四)推动企业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传统企业管理实践中,企业本身是一个整体,但其各职能部门是相对独立的。 于是,在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 由于存在业绩考核和利益分配问题,各级各部门因其职责不同,往往会出现互相冲突的现象,导致企业管理一体化水平降低,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预算管理运用货币度量来表达企业计划,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博弈均衡性,实践证明,经过综合平衡以后的财务预算是有效解决各级各职能部门管理冲突的最佳办法, 通过有效沟通及科学的预算编制,逐步确立各级财务预算目标,使得各级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协调起来, 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管理的一体化水平。

三、结束语

预算与预测有密切的关系。 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与决策基础上。 用价值和实物等各种形态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成果等的一系列计划和规划。 预测是对未来不可知因素、变量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主观判断。

摘要:本文探讨了财务预算是通过科学的预测,对制定出来的多种详细的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并在这些方案中挑选出一种最好的方案来加以执行,同时程序化和书面形式也是必须的。也就是说,预测管理为财务的预算管理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财务的预算管理是对预测管理的一种反映。

关键词:财务预算,科学预测,综合比较,优选方案

特征作用 篇2

有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包括有家庭的、岗位的、单位的、社会的、民族与国家的。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成为人们所说的骨干、是能够挑大梁的人,有什么重要的任务就马上会想到你。为什么?可靠!相反,没有责任感的人,领导不放心,群众不信任,即使你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也怕你出事。如果长期得不到信任,说明你在单位或者岗位上得不到重视,可有可无。可有可无,还怎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甘于吃亏

。甘于吃亏是说要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不争那些无原则的事情、争那些身外之物,在个人问题上得过且过。以前有一句话,叫作“亏了我一个,幸福10亿人”,今天,我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幸福”就更大了。以前还有一句话,叫做“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哪里做起?就从甘于吃亏做起。通过这一途径来修炼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修养。

艰苦奋斗

浅析健美操的特征与作用 篇3

【关键词】健美操特征作用

【中图分类号】G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0-02

1.前言

健美操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身器械的身体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健美操运动的理论建立在运动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体育教育学、美学、训练理论等基础上,其动作和成套编排原理、教学训练的原则和方法等,与体操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其在动作的表现形式、音乐的节奏变化、对身体机能和肌肉的训练等方面则与传统的徒手体操有较大区别。如果我们能根据实际为全民编制数套不同锻炼目的的健美操并配上音乐,根据季节与全国统一颁布的体操轮换做,这样将会激发全民做操的积极性,提高做操的质量,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实效。

2.健美操的特征

2.1健身、健美和健心的一体性

成套健美操是由准备动作、头颈、四肢和躯干动作、跳跃动作以及放松动作四大部分组成的。健美操中许多髋部动作能有效地减少臀部和腹部脂肪的堆积,既有利于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又有利于加强人们常常忽视的腹腔的运动,使吸收和排泄功能得以改善,从而起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

2.2动作的多变性和协调性

健美操不仅保留和吸收了徒手体操、舞蹈、武术等项运动中基本动作的精华,而且大量地增加了腰、膝、踝、髋部动作,因此,内容丰富,颇具活力。由于健美操的单个动作多、瞬间造型多、动作的节奏变化多。因此,每节操中很少有单关节的局部活动,大多为多关节的同步运动。健美操不仅有对称动作,而且还有许多非对称的和依次完成的动作,可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3运动负荷具有针对性

健美操的运动负荷,不仅能对全身或某些关节、韧带、肌肉群等进行卓有成效的健美锻炼,而且可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程度、工作等情况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实际反应的情况,可以随时增大或减少运动负荷,从而保证了它的针对性特征。

2.4鲜明的音乐节奏感和韵律感

不同的音乐节奏可以形成不同风格的健美操,这更体现了它的节奏感、韵律性的特征。旋律清晰,活泼轻快、情绪激昂的音乐,能够振奋练习者的精神,使人产生跃跃欲试的动感。

2.5广泛的群众性

健美操能够健身美体,符合现代人追求健美身心的需要。在激昂振奋的音乐中,舒活筋骨,自娱自乐,又能给人们带来欢快奔放的情感体验,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由于健美操的运动负荷、难度可以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形体、素质、练习任务目的不同而进行自由选择,因此为男女老幼所接受。此外,健美操锻炼对场地、器材条件要求不高,练习起来简便安全,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单位和部门开展。综上可见,健美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3.健美操的作用

3.1对增进健康美的作用

健美操的音乐强劲、欢快、动作奔放、充满活力,经常从事这样的练习,令人心情愉快,不仅可以排除紧张、郁闷的情绪,还可使人的心灵和性情得到陶冶和改善,并且可以使呼吸肌变得有力,使心肌纤维增粗,提高供血能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使肌肉力量增强,体积增大,弹性提高,使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富有弹性,总之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3.2对塑造形体美的作用

健美操频率较快,跳跃动作较多,运动负荷较大,因而消耗身体能量较大,利于消除体内多余脂肪,又可以发展某些部位的肌肉,使人的形体按健美的标准得以塑造。此外,通过经常进行健美的形体动作训练,可以矫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大方端庄的体态,使学习者不仅在体型方面而且在举止风度方面都产生良好的变化。

3.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从事健美操锻炼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的灵活性、均衡性,提高人的动作记忆和再现能力,从而发展了人的协调性、灵活性。

3.4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

健美操中有许多不对称的动作和较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经常从事健美操练习有助于提高人的协调灵敏素质。同时,健美操强调动作的力度和幅度,长期锻炼有助于提高人的力量和柔韧素质。此外,健身健美操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尤其是有氧健美操练习可长达一个多小时,竞技健美操强度较大,因此要求练习者具有克服疲劳的意志力和较好的耐力素质。而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进行锻炼,往往使练习者忘却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身体的耐力水平。

4.结束语

健美操是讲究艺术性的运动项目,从事健美操练习和锻炼可以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同时培养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甚至创造美的能力,使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艺术得到全面提高,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成都体院体操研究室编写组.徒手健美操[M].成都:成教科大出版社,1997.

2.李雪梅主编.《浅析健美操的作用及其特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告英语特征解析及其作用 篇4

关键词:专业英语,语法,修辞,文体

0 引言

广告作为信息的载体,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广告英语丰富多彩, 新鲜活泼,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成为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广告语言则不拘一格, 运用各类语言形式来体现其语言的新颖、多样、生动和形象。广告英语作为广告信息编码的一种应用文体, 已逐渐从普通英语语言家族中脱颖而出, 发展为一种具有创新、精练、生动、活泼等风格的非规范化的专用语言。广告英语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语法, 在用词及句法结构上均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 研究广告英语特有的语法, 对正确运用和理解英语广告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广告的定义

“广告”二字, 从中文字面上理解是“广而告之”, 在西方“广告”一词则源于拉丁语 (Advertere) , 作“诱导”“注意”解, 后演化成为英语口语中的Advertising (广告活动) 和Advertisement (广告宣传品或广告物)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的定义, 广告指法人、公民和其他经济组织, 为推销商品、服务或观念, 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向公众发布的有关信息。根据这一定义, 广告应具备传递信息的信息功能, 诱使读者在获得信息后做出广告所期望的反应的诱导功能。大众传播媒介刊播的经济信息和各种服务信息, 凡收取费用或报酬的, 均视为广告。

2 广告英语的特殊性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广告几乎是无孔不入, 它的传播介质多种多样, 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广告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即说服顾客进行购买, 这种目的性决定了其语言的特色性风格。

2.1 文字新颖醒目, 刺激记忆, 传递商品或服务信息, 促进销售

借助于广告信息, 消费者可以对品牌或企业作认知评价, 以形成关于品牌或企业的印象或态度, 从而达到广告预期的效果。

2.2 借助于英语语言, 广告效果才得以持久

广告大师雷蒙·罗比凯曾说过:“上乘广告的最好标志是, 它不仅能使观众争相购买它的产品, 而且能使观众和广告界都把它作为一种可钦可佩的杰作而长久不忘。”它说明了好的广告语在维持广告传播效果中的作用。

2.3 学习广告英语有利于了解国外文化

英语是我们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 因此对它掌握如何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研究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这项研究, 可以扩大知识面, 熟悉新单词,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3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3.1 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

(1) 多用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运用动感性动词是广告英语词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因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购买其商品, 所以在词语的使用方面以动感性强的词语来产生更好的感觉。另外, 为了推销产品, 描述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对产品进行美化和粉饰广告中经常大量使用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褒义色彩浓厚的评价性形容词或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以突出推销的产品优越于同类的或以往的商品。

(2) 常用新的复合词

复合词在广告英语中不仅应用广泛, 而且其组词方法不受英语语法在词序排列上的限制。比较灵活, 能充分体现广告创作的创新精神, 使用起来更加轻松活泼,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Take-it-easy terry, very comfortable priced. (疏松的毛织物, 价格使人倍感舒适) 。复合形容词take-it-easy用以修饰terry.从组词的各个部分来判断, 不难理解为“疏松的”毛织物。浅显易懂, 是再好不过的广告用语。

(3) 妙用人称代词。为了缩短广告商与消费者的距离, 联络彼此的感情, 给消费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增加广告的信誉度和消费者的参与感, 广告英语中经常使用许多人称代词。通常第一人称指广告商, 第二人称指消费者, 第三人称指读者熟悉、敬仰或者喜欢的人或物。

(4) 重复关键词。为了突出某一产品和信息, 通过有意识地重复某个关键词语或相同句子结构, 强化语义, 突出主题, 展现情感, 使广告的主要信息得到充分强调, 增加力度。广告语言句式简单, 口语性强, 利用重复可以帮助受众解决“认识广度局限性”的难题, 便于受众记忆。再者, 广告英语充分运用语言的呼应原则帮助受众注意广告信息内容, 因而获得广告的记忆价值。

3.2 广告英语的句法特点

(1) 祈使句

祈使句本身含有请求、号召人们做某事的意思, 能有效地迎合消费者心理, 实现广告的目的, 因此, 祈使句在广告中被巧妙及时的大量采用。如:Have a little fruit after dinner. (请吃点水果) 。这一则果汁饮料广告, 以提议的方式, 委婉地鼓励读者购买其产品。

(2) 简单句

广告用语必须以最少的版面, 最精炼的语言, 传递出最多的信息, 最有效地激发读者的购买欲望。因而广告英语尽量采用简单句, 而避免使用复杂的复合句, 让人一目了然。优秀的商品广告无不以简短洗练而著称。如:Fresh up with Seven-Up. (君饮七喜, 提神醒脑) 。寥寥数词, 道出了饮料Seven-Up对人的好处, 鼓动读者购买。

(3) 疑问句

疑问句形式各异, 但共同的特点是口语色彩浓厚、浅显、简练, 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从而突出商品的某些特征, 引起听众的注意。

(4) 省略句和感叹句

省略句结构简单, 使语言果断、有力, 使广告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加强广告的传播效果。感叹句的使用, 旨在便于理解, 加深记忆, 引起强烈的感叹和惊喜的效果。

(5) 条件句

目的是把条件视为事实, 加以主观设想和劝说, 语气婉转, 以增加宣传和劝说的量。

3.3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1) 头韵:所谓头韵, 是指连续的词语中出现的开头相同的字母或语音, 例如:在sing a song of sixpence或在as thick as thieves中。英语的头韵较难在汉语中再现。头韵更多出现在英语广告中, 来达到逼真或号召的效果。

(2) 拟人

It’s for your lifetime. (你人生的伴侣) 。将手表写成人, 且与你朝夕相伴, 仿佛是你的情人。

It handles the road as easily as it handles Mother Nature. (福特汽车广告) , 用“对付道路”这一短语赋予汽车以人的特点、本领, 读来倍感形象生动。

(3) 拟声词:英语中有些词是通过声音的模仿构成的。例如:buzz, cuckoo, thud, hum等。在广告英语中, 有时也利用拟声词来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Time marches on…Tick, Tock, Tick, Tock, Sniff, Tock, Tick, Tock, …Sniff, Tick, Tock, …Sniff, Sniff, …Tick, Tock, …Still no sign of cat box odor, introducing tidy cat long lasting odor control.”广告商利用拟声词“tick tock”来象征时间的飞逝。

(4) 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 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它用as或like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广告英语若使用明喻, 有时会令产品更有说服力。例如:Featherwater:light as a feather (法泽瓦特眼镜:轻如鸿毛。)

(5) 暗喻:暗喻与明喻有形式上的差异, 即在暗喻里诸如like或as一类的词并不出现。暗喻也是比较两个并不相似的成分;但这种比较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白。由于暗喻没有给出明确的比喻信号, 因此更难以辨认, 但却更加有力。广告英语中的暗喻其喻意留给消费者去品味与理解。

(6) 矛盾修辞法:广告英语有时喜欢将听上去矛盾的词汇放在一个句中, 来达到特殊的效果, 同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Cannon printing”此广告暗示出“佳能复印机质量高的特点, 并起到吸引购买者的作用。

(7) 双关语: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语音和语义条件, 让有些词语在句中造成两种意义的可能性, 从而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利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同音异义现象产生出词的诙谐用法。广告英语有时利用双关语, 使产品听上去更加有趣并具有吸引力, 给消费者带来遐想。例如:I’m More satisfied! (我更满意摩尔牌香烟。) 再例如, 某家航空公司本的英语广告:“a better stretch for the long stretch.”“stretch”第一次出现表示“伸展身体”, 第二次出现表示“一段连续的旅程”。此广告语显示了飞行途中, 和谐美好的环境。

(8) 对偶

A contemporary classic.A timeless timepiece. (当代经典产品, 永久计时装置) 。结构对称, 且巧妙运用了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的意义成分中的矛盾, 令人回味无穷。

Once tasted, always loved. (一旦品尝, 爱之终生) 。结构相同两组词形成鲜明的对比。

3.4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

(1) 简明扼要, 浅显易懂

广告的基本特点是让有限的篇幅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广告既要简短, 又要明白准确地体现广告内容。因此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之一是词语短小、结构简单。

(2) 生动形象, 含义深刻

广告的目的是促进消费行动, 广告语言要刺激消费者的联想, 从而扩大注意、巩固记忆。因此,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色之二是借助不同的修饰格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第一, 平行对照 (Antithesis)

如:Tear out!Fill in.Fax now... (Maclean杂志征订广告) 。结构上对称, 意义上对照, 形式整齐匀称, 内容既适于重复强调又适于反衬对照, 音、形、义都富于形象感。

第二, 仿拟 (Parody)

仿拟是套用人们熟知的某个谚语、格言、名句, 使其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从而达到标新立异, 加深印象的效果。如: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三菱汽车广告) 。这则广告套用了 (美国独立宣言) 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人平等) 。

(3) 诙谐幽默, 富于美感

广告是艺术含量很高的一种宣传手段, 给消费者以美的享受是广告的一个功能。广告的设计是按照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等原则进行的。因此, 广告英语的另一文体特色是以优美的音韵增加广告的魅力, 标新立异, 出其不意, 用特效烘托气氛。

4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4.1 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英语运用实例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篇, 它反映了社会的潮流、时尚和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借助多种多样传媒的力量, 英语广告也已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英语广告不仅在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 还提供了充足的、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和跨文化交际内涵的当代英语运用的实例。

4.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广告在语言运用上简洁、有力、生动活泼, 广告常配有图片以及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 广告宣传的主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这些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化 (internalize) 语言知识起到了其他语言学习材料所起不到的作用。

4.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广告是文化的载体, 被认为是最有“文化显著性”的语篇之一。就英语广告而言, 它反映出美、英等国家的价值观、审美品味、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英语广告中隐含的文化因素, 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5 结论

广告大师雷蒙-罗比凯曾说过:“上乘广告的最好标志是, 它不仅能使观众争相购买它的产品, 而且能使观众和广告界都把它作为一种可钦可佩的杰作而长久不忘。”广告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英语是一种独特的应用文体, 只有全面分析及掌握其语言特点, 才能在广告策划和制作中有新的创意。广告是一门应用型的艺术, 正确熟悉并合理运用其语言特点, 才能打破人们常规思维模式, 充分展现广告语言生动形象、更好地加大商品宣传力度, 促进消费者购买积极性。最终使广告这门艺术达到其始发的目的, 为商家和顾客搭起桥梁, 促进销售。

参考文献

[1][美]莱恩, 拉塞尔.广告学[M].朱学宝, 翟艳玲,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朱诗花.广告语言的诗化:意境与修辞[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

[3]戚云方.广告与广告英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4]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5]陈其功.广告英语话语基调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特征作用 篇5

关键词:高枝德育管理体制;高枝德育工作体系;特枉;作用

德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由其相对独具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以及管理等因素构成,它与智育、体育一样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恬动。然而,不少学校在重视德育之任务的明确、内容的全面、原则的科学、途径的台理、方法的适宜时,或多或少地将德育的管理淡化了,不自觉地让德育管理融化在学校管理或教育管理之中,往往未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化的德育管理体制,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而有序、系统而协调地开展。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明确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概念、特征,阐明德育管理体制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以期在实践中能指导和推进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高校德育管理体制及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地位。

所谓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是指以正确的德育指导思想为基础,遵循德育原则而在高等学校建立的德育组织系统。其内容包括:相互联系的德育系列的结构建制;不同机构各自的职能、责任和权利;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等等。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是在德育原则指导下建立的,毫无疑同是从属于高校德育体系,是为高校德育服务的。同时,高校德育管理体制又有其独具的内容和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在高校德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

首先.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是整个高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德育是指高等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活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是由德育的目的、任务、内容、途径、方法、管理等因素组成。而管理体制是德育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没有一定的管理体制,德育管理就无从谈起,学校德育就成了一盘散沙,没有了秩序。因此,德育管理体制是高校整个德育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带有整体性、全局性的制度形态。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不仅包含着德育的观念、内容、运作方式,也包含着管理和管理体制学校德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在一定环境下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更是德育管理者对德育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管理贯彻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管理体制同样地作用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德育管理体制规定着学校德育的结构建制、组织机构的职能职责,使之成为德育工作体系中带有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制度形态。有了职责分工明确、机构设置合理、互相关系顺畅的管理体制,高校德育工作才能正常进行,德育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再次,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具体统帅德育工作的基本模式。如果说高校德育是个大系统,那么在一定的德育指导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遵循德育基本原则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则是个小系统,而且是受制于大系统的小系统。尽管如此,高校德育管理体制仍有其相对独立性,德育目标任务总是在一定的德育管理体制下实现的,合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德育目标任务的完成.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德育管理体制具体统帅着学校德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模式。

二、高校德育管理体制应有的功能。

德育管理过程涉及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团体、组织与个人间的各种关系,德育管理活动的效益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上述关系的是否协调所以,科学适宜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功能,应当是能遵循高校德育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德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包括校内外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各种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高校与党和政府及管理机关的关系。

维护学校的独立自主权。古往今率,学校德育始终是从属于并服务于一定政治的,贯彻着一定阶级的政治意图。同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学校必须党的政治路线作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教育方针、德育大纲,遵守高等学校管理机关的有关指令和规定。这是高校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保证。但是,各高等学校不能机械地执行党和政府的指令。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高等学校问历史、现有条件、所处环境各不相同,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不尽一致。从而形成各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各高校在遵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要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权,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触定’符台人才培养规格的德育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不受干扰地完成德育任务。很难设想,一个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没有必要的自治自决权,只是简单地传达党和政府的指令,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第二,处理好高校中的党政关系。

协同地实行德智体的统一管理。高校德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智育、体育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然而,长期以来高校中存在着“两张皮”的弊端,即党组织管德育,行政组织管智育、体育。这种体制人为地将德育管理从学校管理中割裂出来.既不符合学校管理的德智体统一性原则,违背了德智体统一管理的客观要求.也不利于智育和体育中的德育因素的开发和利用。科学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理顺了党组织与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校党委是德育工作的统率部门,担负着根据党和政府的指令和学校实际,提出本校的德育目标的任务;监督并保证各级行政组织机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德育任务。校长及行政组织则行使对德智体统一管理权,像管理智育体育那样管理德育,保证德育任务顺利完成。

第三,处理好高校中德育组织阃的关系。

调动德育基层组鍪}殛德育工作者积极性。科学适宜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明确了各德育组织间的职责,能充分发挥各个德育组织机构及其人员的作用。学校德育领导机构对德育实行统一领导,制定全校德育计划。但是,由于德育实践活动主要在基层开展,基层组织及德育工作者是德育活动的直接责任者,而且,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与水平因其家庭条件、生长环境、知识层次、生活阅历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德育领导机构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及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允许基层组织依据本单位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制订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德育计划,结台专业教育,借助多种途径,完成德育任务。同时也应允许德育工作者面对每个受教育者个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独立自主地处理德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本单位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第四.处理好党、政、工、团、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育德环境。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中党组织、行政机构、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虽然都有各自的工作对象和任务,有特殊的工作规律和原则,但是,它们的独特性不应当同学校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标相矛盾,相反,它们应当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渠道,落实学校德育任务,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学校德育作用的发挥。科学适宜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中的各级德育组织和机构,既要尊重各种组织的独特性,又有责任搞好党、政、学、团在德育活动中的协调工作,围绕德育工作的计划,步调一致,相互配台,积极营造良好的育德环境。

三、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作用。

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合理的结构建制,明确的机构职责,协调的组织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高校德育蕾理体制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大纲的保证。

我们党在五十年代制定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一直是学校工作,包括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九十年代,《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具有纲领性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指导性文件明确了高校德育的方向和任务,各高等院校只有加强德育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学台理的德育管理体制,才有可能真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指导性文件。德育管理体制为高等院校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德育大纲提供了体制保证。

第二,高校德育管理体期是实现高校德育科学化的前提。

科学化是现代社会的本质,德育科学化是高校德育的本质。德育科学化要求德育岿须按照被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自身规律,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工作规程,井按照这种规程组成自身结构完整的工作体系,换言之,德育科学化首先要求德育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只有管理体制科学化才能使德育决策、德育过程、德育评价科学化,才能实现德育科学化。德育管理体制的科学化意味着学校德育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与外部组织、团体之间的关系得以合理协调,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育德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意味着成功的经验可以通过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得到很好推广。

第三,离校德育管理体期有利于发挥学校德育的整体优势。

也有助于组织各种教育力量进行德育工作。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任务。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新人的场所。而“德的培养,并非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大德育课程”体系。所谓“大德育课程体系既包括理论性德育课程,实践性德育课程,也包括体制意义上的德育课程和气氟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也就是说,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不仅体现在显在的、专门的德育括动中,也包含于腺形体制、气氛中,以及德育的与非德育的学科教育或教学中。因此,德育工作不仅仅涉及学校德育组织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而是涉及全校所有部门,所有人员。这里,只有分工的不同,目的则是共同的——培养有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新人。而要将全校各个部门、各级组织、各路人马有秩序地组织起来,构造于学校德育的完整的管理体系中,使各种德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让他们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没有科学台理的德育管理体制是行不通的。科学的德育管理体制将保证部门、每个人的育德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高校德育蕾理体制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效能。

管理学中所谓的“整分合”原理是指管理结构建立后,通过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充分发挥各个部分的职能,井使整体结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根据此原理,高校德育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前提是建立科学高效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因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制具有明确校内各部门的职责、理顺各部门之问关系的功能,它能使学校的每项教育括动围绕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而展开,这样,不仅每一次教育活动要有其应有的效能,在每个教育对象身上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而且通过协调配台和互相支持,使各种教育活动产生整体效能,让每一次教育括动组合起来集中于一个个救育对象的思想中,能产生一种交互共鸣的作用。

当代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及特征 篇6

1、他们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率先致富,并带动周边乡邻共同致富。我国中部某省首批评选出的农村百佳致富带头人,除从事种植业、林业的户均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外,其余的户年均纯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他们带动农户均超过30户,带动户农民人均收入比当地农民平均高30%以上。

2、他们年龄轻,有文化,爱科学。比如我国中部某省首批108名农村致富带头人,除1人为小学文化外,其余均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6人,占总人数的70.4%,其中31-40岁年龄段的52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3人,占82.7%,他们是富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在108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中,50岁以下98人,占90.7%,其中40岁以下57人,占52.8%,他们年龄轻,富有朝气。他们在生产经营中,注重科技应用,带头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注意按标准化要求生产,并向周边农民示范推广;有十分之一的户有电脑,他们用现代手段,了解市场,指导生产,调整结构。

3、他们善经营,懂管理,用企业理念生产经营。当今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不仅种养业生产规模较大,而且在发展农产晶加工、组织农产品流通和劳务输出中也有很大的规模和影响,他们讲成本、讲效益,分析市场行情,加强生产管理,使生产效益得到提高。我国中部某县王某养殖1万多只良种鸭,生产现场和生活区整齐、清洁、有序,塘水基本没污染,周边无异味:李某积极申办无公害农产品,以超市、宾馆的需求反映进行生产品种的调整,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科学传授山东大棚蔬菜生产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很快被农民接受,他的经验在周边乡村迅速传播,在全县得到推广。

4、他们开拓创新,守法经营,道德高尚。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多面对困境和艰难条件,不屈服不退缩,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敢闯敢于,改革创新。他们在生产经营中明礼守信,遵纪守法,在当地是有影响的人,大多是文明户,他们带动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5、他们立足自身发展,不依不靠,不等不要。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能人大户,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体谅政府,不向国家伸要,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困难,拼搏发展。他们的做法,令政府感动,令周边农民敬佩,给周边农民良好的影响和示范,他们这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求发展的精神状态在当今的农业发展中是特别要倡导的

漫谈美术中线的作用及其特征 篇7

一、美术中的“线”

线条是美术领域中的一种表现语言与表现方式,艺术家们往往运用不同的线条来勾勒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以突显出美术作品的简洁性与朴实性。虽然中西方存在着社会形态、审美文化的差异,但对于线条美却有着相同的认识,艺术家们积极发挥“线”在美术创作中多样性的表现张力与广阔的意趣空间等作用,以线条的力度美、意象美等审美特征来营造美术作品的意境,进而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渲染与张力。

二、美术中“线”的作用

(一)散发多样性的表现张力

线在美术创作中充当着一种表现工具,一种形象化的表现形式,是点与面之间不可缺少的过渡工具,发挥着其本质的艺术作用与表现张力。艺术家们为了尽可能多的挖掘线条的艺术表现张力,常常采用人工表现方法与手法来灵活变化线条的表现形式,进而赋予线条人工的气韵,使得美术画作能够在“线”的作用下更加富于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意趣。 总体来说,美术中“线”的作用之一在于其散发多样性的表现张力,而这种表现张力也脱离不了人工创作意识的牵引。 艺术家们以或柔或刚、或拉或提等创作手法来运用线这一表现工具,以极具审美性的线条来勾勒出心中的理想意境,以线条美来丰富画作的整体意境,创作出具有强烈表现张力的美术作品。

(二)营造广阔的意趣空间

线作为一种视觉上的表现形式,具有简单、多变的表现特征,艺术表现形态丰富多样,能够满足艺术家营造广阔意趣空间的创作需求。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营造不同的视觉意趣,如直线给人一种正规、严肃的视觉感受,而斜线、曲线则给人一种动态、多变的视觉感受,流畅的线条给人以愉快感,而断断续续的线条则给人以压抑感等等。虽然在美术创作中,画作的空间还可以通过色彩、块面等表现方式来区分体现,但若是缺少了线条这一辅助工具的衬托,画作的空间感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缺失理想中的审美性。尽管线条本身的表现方式较为简单、朴实,不过若将线条与色彩、块面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时,则更易于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意境。于是乎,营造广阔的意趣空间是“线” 在美术创作中又一大作用,利于增强美术作品多变、绚丽的视觉审美力。

三、美术中“线”的审美特征

(一)力度美

力度美是美术中“线”的一大审美特征,在中西方美术创作中,其以不同的表现方式来体现作品中线条的力度美。 西方艺术家在最初的美术创作时期,常常将线条这一元素运用在雕塑艺术上,因雕塑讲究立体性,所以在雕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线条的力度,从而以恰到好处的线条来雕刻出作品的块面,以达到光与影的最佳视觉效果。而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中,线条的力度美特征表现得更加显而易见, 线条力度美在山水画创作中为作品添加了气势上的审美表现张力。在山水画家用笔创作的过程中,笔的着力与勾勒都会影响线条的表现与审美,或浓或淡、或细或粗、或刚或柔的线条取决于用笔的力度、速度与笔墨含量,而线的韧性与审美性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方面。此外,山水画家所掌握的“折钗股”绘画基本功也会影响着线条的力度美,圆润、饱和的线条转折才利于山水画呈现出自然的审美性。线条的表现方式简洁、清晰,艺术家们可以通过不同力度的线条来突显作品的审美性。

(二)意象美

如上所述,线条在美术创作中具有营造广阔意趣空间的艺术作用,线条那丰富多变的艺术形态可以为美术作品渲染更为抽象性的意象审美感觉。在艺术家的眼中线条已超越了绘画元素的普通意义,而是一种承载艺术家丰富想象与情感的表现体,从而为艺术家勾勒极具意象美的画作奠定创作基础。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往往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他们擅长将生活中的具体物象进行线条的抽象化提炼,而后根据创作需求对这些抽象化的线条元素进行再创造,充分的利用抽象线条来勾勒出心中的感性意境,以呈现出画作内容丰富的意象美。线条意象美的审美特征最可贵的地方就表现于此,线条的意象化表现形式往往反映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思想与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向以及创作风格,而具有意象美的作品更易于得到欣赏者的注意与共鸣。

四、结语

线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丰富美术作品审美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线条所具有的力度美与意象美两大审美特征,以及线条在美术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多样性表现张力、广阔性意趣空间的艺术作用。这利于艺术家们更加熟练的运用线条,并积极发挥线条的最大化功能,从而创作出更多极具张力与意趣性的美术作品。

摘要:线条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表现工具,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丰富美术作品审美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谈谈美术中线的作用及其特征。

税收筹划的基本特征与作用 篇8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要求, 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 通过对生产经营、筹资、投资等活动事先进行税收规划、设计、安排, 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税负最小化的一种理财活动。

二、税收筹划的基本特征

1. 非违法性。

税收筹划实质上是纳税人在履行应尽义务的前提下, 运用税法所赋予的权利, 保护既得利益的手段, 是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根据税收法规原则, 国家征税必须有法定的依据, 法律未明确规定的, 税务机关不得征税, 纳税人也只需根据税法规定缴纳其应缴纳税款。但是在现实中, 国家税收法规由于时间、空间等原因, 不可能对全部事项做出规定, 可能存在一定漏洞, 这些漏洞对纳税人来说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 税收筹划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 即非违法性。只要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 都可以纳入税收筹划的范围。因此, 在有多种纳税方案时, 企业可以选择税负较低的方案。

2. 事前筹划性。

税收筹划是一种计划性、科学性的理财活动, 是对生产经营、筹资、投资活动事先进行的税收规划, 而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例如:企业在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资产后, 才依据营业额缴纳营业税、取得房产后才缴纳房产税等。这就在客观上提供了纳税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 应税行为已经确定, 而再图谋少缴税, 采取人为的逃避应纳税款, 则是偷逃税, 而非税收筹划。因此, 做好税收筹划必须遵循筹划在先的原则。

3. 成本效益性。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就是节税, 但是, 有许多筹划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而在实际运作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税收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 纳税人在获得税收利益的同时, 必然会为之实施付出一定的代价, 当发生的成本小于收益时, 该项筹划方案才是成功的。例如:企业在采用增值税购进扣税法时, 要特别注意:不仅要考虑通过延缓缴税, 利用时间价值因素降低税负, 还要考虑购进货物占用资金而丧失的利息机会收益, 以及购进货物发生的储存成本。因此, 在选择税收方案时, 一定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实现。

4. 风险性。

税收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具有风险性。首先,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按照自己对税法的理解和主观判断所做出的计划, 如果对税收政策理解不透, 把握不准, 有可能造成税收筹划失败。其次, 税收筹划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市场价格、税收政策等变化的影响, 使原有方案不适用, 导致失败。最后, 由于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按照自己对税法的理解打出的“擦边球”, 而纳税人的税收筹划一定要得到执法部门的认可才行, 因此, 纳税人具有被动性。如果双方认识存在偏差, 税务机关有着决定权, 所以导致税收筹划方案行不通, 或者被视为偷税而被查处, 不但不能节税, 反而造成事实上的偷逃税而受到处罚, 产生更大的风险。因此在筹划中, 要深刻理解、全面分析税收政策, 不断修改筹划方案, 使之更加科学和完善。

三、税收筹划的作用

1. 税收筹划有利于纳税人业务水平的提高。

税收筹划是集税法、会计、金融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理财活动。税收筹划人员要精通税收政策、有较强的会计专业技能、丰富的经济领域知识和较强办税经验, 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税收筹划的前提是不违反税法, 所以, 税收筹划关键是熟悉、及时了解税收法规是否发生变动, 尤其是对不同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 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这就迫使纳税人及时认真学习税法, 清楚哪些经济行为是合法的, 哪些是违法的。因为有许多时候, 纳税人是在不懂法的情况下而违法, 不了解税法时而使税收成本增加。纳税人还要精通会计制度, 因为税收筹划工作一般由财会部门负责, 因此说, 税收筹划离不开会计, 这也是常言说的“财税不分家”的道理。会计工作是对经济活动事后的核算和监督, 与税收筹划有着内在联系, 高质量、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要依赖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 纳税人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2. 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竞争, 纳税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对其生产经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税收筹划目的是为了节税, 要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加强经营管理。首先, 税收筹划要把成本费用降到最低点, 就要依法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制度, 有了规范的财务制度就能使企业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 企业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投资、筹资、技术引进、补偿贸易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方式进行合理组合, 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 税收筹划有利于税法建设。

国家的税收法规虽经不断完善, 但在不同时期仍存在一定漏洞。税收筹划就是利用税法的不完善或漏洞, 减轻税收负担。虽然税收筹划是利用税收漏洞进行的反制约行为, 但并不影响或削弱税法的法律地位。由于税收筹划的反作用, 为国家进一步完善税收法规提供了依据。使国家将注意力集中到完善和健全税制、加强征税管理上, 使税务部门及时了解不合理不完善之处, 从而不断完善税收法规有关条款。这种对税收法规的避与堵, 大大加强了税收法制建设, 使税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税务执法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推动依法治税的进程, 有利于税法的建设。

4. 税收筹划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浅谈抗菌药物作用方式及特征 篇9

1 抗菌药物的作用方式

杀菌剂和抑菌剂:是依据抗菌药物按应用普通治疗剂量后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所对细菌杀菌、抑菌作用[3], 区分为杀菌剂、抑菌剂二大类, 抑菌药物MIC (最低抑菌浓度) 低于MBC (最低杀菌浓度) , 杀菌药物的MIC与MBC比较接近[2]。杀菌和抑菌作用不是绝对的, 同种抗菌药对不同细菌也可呈不同的抗菌作用, 如利奈唑胺对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呈抑菌作用, 而对链球菌属的多数菌株呈杀菌作用[3]。MIC与MBC都是抗菌效能有用预测指标, 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将这些预测指标与临床结果联系起来。

1.1 杀菌剂 (1) 繁殖期杀菌剂β-内酰胺类、糖肽类、氟喹喏酮类、恶唑酮类、异烟肼; (2) 静止期杀菌剂氨基苷类、多肽类。

1.2 抑菌剂 (1) 速效抑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2) 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2 抗菌药物的作用特征

浓度依赖型药物特点: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药峰浓度, 在较大范围内, 随着浓度的增加, 杀菌速度和程度也增大, 抗菌效应倾向于被延长, 这个延长的倾向也与其浓度相关, 所以通过提高血药峰值, 引起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 (PAE) , 而提高临床疗效。但必须在未达最小中毒剂量前。主要评定参数Cmax/MIC或AUC[1]。如氨基糖苷类血药峰值 (Cmax) 与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比值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日剂量单次给药可获得较日剂量多次给药更大Cmax, 使Cmax/MIC比值增大, 药物浓度越高细菌细胞壁与离子化药物结合越多, 杀菌速度越快, 特别是对静止期的细菌杀菌作用更大, 在碱性条件下其杀菌作用更强。所以氨基糖苷类1d量1次用疗效好, 不必分次给药 (重症者除外) 。血液系统感染, 血清峰浓度需6~8倍MIC[2];细菌性心内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等重感染, 血清峰浓度应大于8倍MIC[1];肺炎血清峰浓度需要高于10倍MIC[2]。日单次给药减少肾皮质对药物的摄取量, 减少进入内耳的药物量而降低肾、耳毒性。对肾功能不全病人使用氨基糖苷类, 重要的是在通过监测, 对病人的血清药谷值给予调节, 使下一次给药前不超过2 m g/d L[1]。但儿科病人、老年人还是慎用。

浓度依赖型药物:氨基苷类、氟喹诺酮、酮内酯类、两性霉素、甲硝唑等。

时间依赖型药物特点:对致病菌开始随浓度超过MIC时间 (T>MIC) 所占百分率增加, 杀菌作用增强, 但其浓度达到一个域值, 浓度再增加, 杀菌速度和程度也保持相对稳定, 这个杀菌活性的饱和状态通常产生于4-5倍MIC处, 而与峰浓度关系较小。故可以通过一些提高浓度保持高于MIC的时间 (T>MIC) 方法, 能使药物MIC总的时间维持有效最长。主要评定参数T>M I C、A U C>M I C (M I C值以上的AUC部分) 。例:β-内酰胺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研究证明:β-内酰胺类药物的最大杀菌效应与4~5倍MIC的药物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药物浓度超过这一水平并不能增加其杀菌作用, 浓度降至MIC以下细菌继续生长[1]。β-内酰胺类抗菌素对大多数细菌的PAE较小;β-内酰胺抗菌素的T1/2对T>MIC有影响。因此, β-内酰胺药物的剂量、间隔或体内暴露的持续时间是预测抗菌活性的重要的因素, β-内酰胺类药物抗菌作用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 在繁殖期使用疗效显著。要使β-内酰胺类各种药物的治疗方案达到维持T>MIC最佳状况, 可用增加给药次数, 持续静脉输液的方法。如青霉素类T1/2只有1h, 常规量下, 24h.Tid时其血药浓度>MIC的时间不到50%, 给药qid比较合适;T1/2为1~2h一般在24h内给药tid[1];如碳青霉烯类具有PAL, 可研习使用较低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延长输液时间, 使用持续静脉输液方法等给药方法, 使T>M I C维持至少30%~40%剂量间隔的情况下, 能够获得满意细菌性结果。使用较高剂量而给药间隔时间不变, qid使用半衰期长的药物 (如头孢曲松) 按持续输液方法给药等。与歇性静脉输液方法相比, 持续静脉输液的给药方法能够使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总的时间维持最长, 可使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最佳疗效及降低治疗成本[2]。

时间依赖型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曲南等。

3 科学选药应用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不断增加, 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时常有病例出现无效 (耐药性) 情况下, 科学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时, 对影响药效学因素的药物的生化、生理、药物的作用方式、特征及其作用部位的浓度要有所考虑。依据细菌学数据、患者药动学及药效学参数, 根据抗菌药物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型作用特点, 确定用哪种治疗方案 (抗菌药、剂量和次数等) , 使临床更能合理应用抗菌药, 减少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使药效学的应用达到最佳状态, 临床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睿.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余自成, 曹久发.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的药效学指导原则[J].世界临床, 2007, 28 (8) .

[3]解斌, 董震海, 王建忠, 等.实用新药学[M].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 2.

[4]孙武.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5) :108~109.

尸体特征对爆炸现场的证明作用 篇10

2008年7月14日10时许, 河北省某县家具城后院发生一起不明原因、不明物质的爆炸事故, 并引发火灾。事故造成9人死亡, 1人重伤, 过火面积293 m2, 家具城内的部分沙发、柜子等物品烧损。家具城为该县城内的三层砖混建筑, 建筑面积574.5 m2。该建筑坐东朝西, 门向西开, 一层为家具营业厅, 二层住宿, 三层闲置, 后院用木檩条和苫布等搭建成简易棚, 用于生产作业。当时不能确定是火灾事故还是爆炸引起的事故。

2 现场勘查情况

死亡的9人中, 其中7具尸体位于一层, 两具位于二楼的楼梯口处, 一名重伤者被送往医院抢救 (后因伤势过重, 死亡) , 现场唯一幸存者-该建筑户主陈某带伤潜逃 (4天后抓捕归案) , 当时没有一个现场目击证人, 这给事故的调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图1为家具城火灾现场平面示意图。

(1) 后院简易棚全部烧毁, 家具城仅一层家具厅过火, 二层烟熏, 三层完好;家具厅内家具, 由东向西, 烧损程度依次减轻, 顶棚石膏板东侧大部脱落, 西侧基本保存完好, 与楼梯间连通的窗框东侧炭化痕迹严重, 西侧有烟熏痕迹, 西侧贴邻放置的家具完好。因此, 认定起火部位为该家具城后院简易棚内。

(2) 后院存放有大量硝胺磷、锯末、玉米粉、石蜡等原材料;南配房沿东、南、西三面墙墙角处存放有大量搓卷好的蜡纸筒 (经模拟实验、技术鉴定等证实为生产炸药的主要物品) 。

(3) 后院南配房的中间有一具单眼液化气灶及液化气罐, 均处于开启状态;灶上放一铁锅, 用于加热石蜡, 锅内有少量残余, 经熔解残余石蜡后发现内有纸屑;锅周围放有卷制蜡纸筒的原料纸。现场情况说明, 事故发生时正在生产作业。

3 尸体检验

在没有第一见证人、事故性质不明朗的情况下, 尸体检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勘查组兵分两组, 一组对现场继续勘查, 另一组汇同省公安厅刑侦局及当地法医对九具尸体逐一进行了检验, 分别对尸表、气管、胃容物、颅内及心血等进行了检验。其中, 5号尸体郝某, 女, 43岁, 95%以上Ⅱ度烧伤, 双目紧闭, 口张开, 鼻腔及口腔外部有大量烟尘, 衣服前面较完好, 后面烧损较重, 身体面部、胸部、背部及四肢被烧伤, 未烧损衣服下皮肤有烧伤, 右手半握, 右臂向上抬起, 气管内有较多的烟尘, 颅内未见血肿, 并抽取适量心血送检;7号尸体陈某, 男, 34岁, 上身裸露, 下身仅残余内裤大小外裤, 头发全部烧焦, 双目紧闭, 舌突出, 右手半握胸前, 左手半握, 后背及四肢烧伤较重, 气管内有较多的烟尘等。经对每一具尸体详细的检验, 总结出以下特征:

(1) 部分尸体的衣服有被撕碎的现象, 是气体膨胀形成的气浪冲击造成的。

(2) 部分尸体的外表有衣服, 但皮肤被烧伤, 贴身内衣裤里面的皮肤未被烧伤, 说明较高温度的气体进入到宽松衣服内部造成皮肤烧伤, 也说明有些部位气体膨胀形成的气浪冲击能量不够大, 不足以撕碎衣服, 但温度仍然较高。

(3) 所有尸体气管内均存在较多的烟尘颗粒, 鼻腔外部有较重的烟迹, 说明其死前在烟尘较重的环境中有过短暂呼吸。

(4) 有5具尸体的舌头有明显的外突, 这是短时间内窒息死亡较明显的生理特征之一。

(5) 尸体的烧伤程度最重不超过深Ⅲ度, 大部分烧伤程度在深Ⅱ度以下, 说明明火未在身体上长时间燃烧, 未造成更深程度的烧伤。

(6) 有2具尸体的衣服及皮肤均未受到火烧, 说明其所在位置的温度和气体膨胀形成的冲击能量较低, 不足以破坏和引燃衣服。

(7) 部分尸体仅后背有烧伤, 前面无烧伤或烧伤较轻, 说明其后背朝向火源, 在起火后本能逃离起火部位。

(8) 尸体分布较集中, 且离中心现场很近, 说明火势发展迅速, 造成人员无法及时逃离。

(9) 胃容物检验, 未见可疑物质。

根据尸体特征及现场勘查的情况, 能够认定这是一起爆炸引起的事故, 没有经过初起阶段, 短时间内造成多人死亡, 为案件的定性及侦破提供了依据。

通过模拟实验、外围调查取证等, 查明了非法生产的工艺流程, 最终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非法生产爆炸性物品过程中, 爆炸性物品发生爆炸, 并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在犯罪嫌疑人陈某抓捕归案后, 又进一步证明了笔者的认定, 值得一提的是, 该事故在其非法生产的第一天就发生了。

4 结束语

笔者通过对一起典型案例尸体特征的分析, 总结出规律, 为今后快速侦破爆炸性事故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金河龙.火灾原因认定手册[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胡建国.火灾物证分析[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9.

特征作用 篇11

[摘要]本文以江苏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为例,采用TRAMO/SEATS模型和小波分析方法进行了游客序列的季节调整和多尺度分解。表明景区游客增长以2003年为界分为两段,后期游客数量明显上升但增速变缓,短期内的异常变化主要受控于景区政策调整及经营策略变化。基于分解组分建立的CART模型揭示了多尺度作用过程,在景区发展初期,游客数量的小幅波动对趋势影响明显,而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形成后,游客变动对趋势影响变小,更多体现于不同尺度波动的耦合作用。

[关键词]游客变动;季节调整;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7—0027一07

旅游流是游客及其相关和伴生要素在空间区域内的迁移现象,其形成不仅与旅游资源条件有关,而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政治联系及空间距离密切相关。对旅游流变化规律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狭义的旅游流——游客流。景区游客人数及其变化规律是旅游区的开发、经营、管理和效益分析的起点,也是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客源市场、制定对外宣传策略的重要依据。旅游流在时间变化上具有多尺度性,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客流变化特征和预测等方面。游客数量的变化受景点类型、区位、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季节要素变化及异常事件影响,游客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目前基于历史序列的分析往往忽略了隐含在数据中多尺度变化规律及异常处理,这导致了对游客变化内在规律认识上的不足以及预测上的困难。本文基于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1998—2005年间游客月际变化数据,综合运用TRAMO/SEATS季节调整方法和小波分析以及CART方法对游客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了旅游区游客序列的变化特征及其作用过程。

1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研究思路

游客时间序列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潜在的模式和随机波动,受旅游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游客数量一般表现为整体趋势性和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因素则反映了政策、经营策略以及特殊事件(如“非典”)等的影响,其规律性不甚明显,但其对旅游区的影响不可忽略。对游客观测序列的深入剖析,一是构成分析,即对序列中的长期趋势、季节变化、循环变化和不规则变化组分进行分解,以获得不同尺度的作用模式;二是序列分析,以理解旅游区游客波动的内在规律,进而开展预测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TRAMO/SEATS方法

TRAMo/SEATS方法是以ARIMA模型为基础,使用信号提取技术进行季节性调整时间序列的方法。其中TRAMO(Time series Regression withARLMA noise,Missing observation,and Outliers)为具有ARIMA噪声、缺失值和异常值的时间序列回归法,而SEATS(Signal Extraction in ARIMA TimeSeries)为ARIMA时间序列的信号提取法。这两个程序往往联合使用,TRAMO用于数据的预处理,而SEATS将序列分解出趋势、周期、季节以及不规则等因素。其优势在于它可以设定回归变量,引入自己设定的回归因子,从而解决一些特定的季节因素(如中国日期不确定的春节或放长假等)的影响,是应用最广泛的时间序列调整方法之一。

1.2.2小波分析方法

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是近年来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的新方法,可对信号进行时频域再现和多尺度多分辨率分析。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只能获得信号整体的、单层次的和单分辨率的认识。小波变换的基本思想与傅立叶变换类似,但它既可以分析信号的概貌,又可分析其细节。其优势在于它能够揭示信号的层次特征及尺度行为,即可在预先定义的尺度上对原始信号进行多尺度滤波。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地提取非线性和非平稳时间序列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动规律和异常特征,已被广泛运用于突变检测、特征提取、信号去噪和信号压缩等多个领域。

1.2.3分类回归树

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是以递推分解原理为基础的选择变量和变量值的强有力的非参数技术,可自动探测出高度复杂资料的潜在结构、重要模式和作用关系,并可用来构造精确和可靠的预测模型。分类回归树算法分为树生长和树剪枝两个部分,从包括所有训练数据的根节点开始,通过穷尽搜索寻找最小化分类误差的分割点,产生分割点后,根节点相应地被分为两个子节点,继续对两个子节点实施同样的划分过程,直至某一个子节点的划分误差减小到小于某一确定值。实际应用中期望建立用少量的节点即能够解释数据的简单模型,即决策树简单、紧凑。

2游客序列多尺度分解及对应关系

2.1游客序列的多尺度分解

分别利用欧洲统计署开发的Demetra和Matlab软件对盐城游客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和离散小波分解。由于短期内季节组分一般不随趋势变化而变化,季节调整的基础模型选择加法模型。季节调整时仅选择工作日的影响,并增加了“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作为回归因子对数据进行预调整。离散小波分解的小波基采用双正交小波db15,分解层数为5层。两者分解获得的各组分序列与原始序列对比见图1a、1b。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从原始序列中分离出趋势、周期和不规则组分,但在曲线形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与两种方法数学背景不同有关。

2.2多尺度对应关系分析

除趋势组分外,TRAMO/SEATS与小波分解分别获得了3个和5个组分(周期与随机波动),表明季节调整注重整体平均状态的揭示,而小波分解则更注重不同时间尺度上游客变动的局部特征,适合于不同阶段驱动因素对游客变动规律的影响分析。两种方法在年周期尺度及不规则组分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图2)。TRAMO/SEATS所提取的两个周期组分(T2,T3)均可与小波分解获得的D2组分进行对比,大致反映了年周期的变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53。两者的和序列(T2+T3)与D2间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相关系数达到了0.93。由于D2包含了所有细节波动组分能量的49.34%(占总体能量的2.60%),因此可以认为D2是麋鹿景区游客年际尺度变动的主导模式。

将季节调整年周期组分和序列与D2序列相减所获得的残差序列与D3同样表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相关系数为0.53)。而该残差序列与D3的差序列与D1间相关系数为0.49,但与季节调整获得的不规则组分间相关系数则为-0.24。这可能与季节调整获得的不规则组分存在极端异常值有关。季节

调整获得的周期组分与D2、D3组分之和间的差异可能由随机噪声所引起的。

3游客序列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分析

游客变动分析指从调查获得的数据中发掘游客增长的固有模式,包括游客增长的长期趋势、游客变动的周期分析以及游客数变化的异常分析等。

3.1景区游客变动的长期趋势分析

季节调整和小波分解提取的景区游客数序列的长期趋势分量对比见图3。季节调整提取的趋势以2003年为界划分为两段,2003年前景区游客呈较高速增长状况,年均游客增长率在2000人,月左右。2003年后整体基数明显抬升,但游客增长率降为1000人/月左右。从TRAMO/SEATS方法在预调整时对原始序列线性拟合趋势看,1998—2005年间多年平均游客增长率在1600人/月左右。小波分解提取趋势则表现为非线性趋势,其中,A5与预调整序列提取的平均趋势较为接近,该组分能量占总体能量分布的94.73%。在D4、D5均反映出2003年前后存在显著的周期转型(图1)。将D4、D5与A5相加获得的和序列整体上与季节调整的分段趋势相接近,但存在一些局部性波动。

景区游客数的趋势变化反映了景区建设与游客之间的双向影响。从季节调整和线性拟合的趋势项间的对比看,景区发展初期,游客数呈现较强烈的线性增长,2001年后,游客数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而景区由于自身投资不足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更新不够,使得其对游客的吸引力较之以前有所下降。2003年后,由于景区开设了一系列游客互动类旅游项目,并加大投入改善景区的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使得2003年后景区游客有较大的增长,并直接导致趋势项以2003年为界分为两段。从2003年游客的增长率下降来看,景区仍需在基础设施建设、宣传策略等方面加大力度。

3.2景区游客变动的周期分析

景区游客的周期分析有助于揭示景区游客在时间上的波动规律。从季节调整获得的年周期波动看(图4),除7月、8月、12月4个月游客数相对明显偏低外,其他月份游客数相对较为平均。7月、8月的低值与气温有关,12月份的低值则可能与其处于元旦及春节长假之前出游需求不强烈有关。由于麋鹿景区主要以露天观赏为主,此种变化不仅反映了景区受季节因素影响造成的游客周期性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区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以及对暑期市场开发的重视不够。

小波分解的D2组分显示年周期波动可划分为3个阶段,1998年到2000年,该阶段处于景区运营的起步阶段,游客总数相对较少,周期波动的振幅也相对较小。2000年到2003年,该阶段游客数量表现为波动上升。2003年到2005年间,游客表现出更大幅度的波动,这与景区政策调整有关。上述阶段性变化在季节调整的12组分中也有反映,但差异不甚明显。T2组分中在2005年7月、8月间表现出明显低值。与景区管理人员沟通表明,这一剧烈变动主要受景区内部决策和管理方向的调整的影响。而2000年11月、2001年9月以及2004年7月3个游客高峰的出现,均由于景区增加了游客活动类旅游项目,从而增加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3.3景区游客变动的不规则组分和异常事件分析

游客序列的不规则组分可揭示突发事件或随机因素造成的游客变化情况。TRAMO/SEATS方法根据统计特性的不同,将序列异常点划分为LS、AO及代型3类。LS型表示水平持久变化的异常点,一般代表机制性的突变;AO型表示单个跳跃点,一般不具有重现性,主要由随机因素引起。TC型表示对后继序列有一定的影响,但最终会回到原始值,一般由具有一定影响力特殊事件所导致。本文以序列的2倍标准差(SD)为基准,分析了D1组分T1组分中可能存在的异常(图5),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从图5可知,季节调整的T1组分存在2001年7月、2002年11月和2005年6月3个异常点。时间间隔分别是16个月和31个月,功率谱分析显示不存在这两个周期组分,因此可以认为3个异常点均为突变性异常点。根据TRAMO/SEATS对异常的判定结果也表明3个异常点均为AO型。此外,TRAMO/SEATS还显示2003年1月是一个具有长期影响的突变点(LS型),这与前文景区游客增长趋势的阶段性变化相对应。可见,季节调整所识别出的不同类型的异常点,有助于从机制层面分析其原因及作用方式。基于小波D1组分提取的异常看,在2002年11月和2005年6月两个异常的相邻月份也表现为异常,这可能与小波分解过程有关。而2000年9月和2000年12月在季节调整中未得到反映,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上述两种方法对不规则组分及异常的分析看,TRAMO/SEATS根据统计特征将异常进行分类,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判断异常产生的驱动机制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而小波分解的方法更注重局部信息的再现。从功率谱的对比看,小波分解的频率界限非常明显,而季节调整获得的不规则组分更接近于白噪声的功率谱。就简单性和准确性而言,TRAMO/SEATS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异常提取与判别方法。

4游客序列多尺度作用过程分析

4.1基于组分的CART模型建立

CART通过对自变量进行层次性的划分和归类以揭示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统计关系,各因变量自上而下的层次关系可从统计层面上反映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过程。分别以季节调整和小波分解获取的各组分为自变量,以原始游客序列为因变量建立5层CART模型,计算了模型拟合序列与原始序列的对比及各组分相对重要性(图6a,6b)。可知,2001年前,季节调整分解序列建立的CART模型拟合效果更佳,2001年后,小波分解组分建立的CART对波动和异常拟合效果更佳。这可能与季节调整注重整体平均的序列组分,而小波则更注重于波动的局部特性有关。就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而言,CART的结果与前文分析相一致。

4.2CART模型揭示的作用过程

基于季节调整与小波分解结果所建立的CART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文中仅以季节调整获取的CART(图7)分析多尺度的作用过程。自根节点起,以T4(趋势)是否大于13392为界(2002年12月至2003年1月间)分为左右两枝,与前文趋势的分段相一致。

左枝据T4是否大于7008为界(2000年10月)划分为两枝,此分界点反映了T2、T3问的相互作用的不同,此前T2和T3大致呈反相位,其主要作用变量为T3、T4,而此后呈正相位,表明2000年lO月到2003年1月间,主导的作用变量为12、T3。该分界点在小波分解组分中也有较好的体现。表明在景区发展初期,游客基数较小,游客数量的小幅波动就可能影响到景区游客整体的趋势性变化。

右枝中T2>4108的节点分别对应于2005年5月、9月和10月3个异常月份。对于T2~<4108的节点,往下再以T1(不规则变动)为基准进行划分。表明2003年后,游客序列趋势变化基本稳定,周期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小,序列受异常影响明显。此时景区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后,游客变动一般不直接反映于趋势变动,而是体现于不同周期波动的耦合作用中。小波分解的结果也表明该段异常在D1、D2尺度影响明显,而在更大大尺度上影响甚微。

5结论与讨论

游客人数是衡量旅游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旅游区的发展受到诸多确定性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表现为游客序列数据变动一般较大、类型复杂且噪声和异常较多。通过厘定游客序列中长期趋势、周期波动和不规则变化组分等不同尺度的作用模式,有助于理解旅游区游客波动的内在规律及其影响要素。

运用TRAMO/SEATS模型与小波分析方法对麇鹿生态旅游区1998—2005年游客序列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季节调整获取的周期变动更注重整体平均状态的揭示,而小波分解的多尺度组分则更注重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游客变动的局部特征。总体上,游客增长以2003年为界划分两段,后期游客数量明显上升,但游客增长速率变缓。在国际尺度的变化上,7月、8月和12月游客数量相对较低,这不仅反映了景区受自然规律(气温等)和特定季节因素(节日分布)影响造成的游客周期性的变化,也表明景区在服务、基础设施和暑期营销策略上仍有待提高。从突变和异常看,游客数量短期内异常变化主要受控于景区政策调整以及经营策略变化的影响。

通过建立CART模型,揭示了各分解组分对游客序列的作用过程。CART中各分界点所揭示的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与景区游客变化过程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即在景区发展初期,游客基数较小的阶段,游客数量的小幅波动就可能作用于游客变化的趋势分量。而当景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后,游客变动对趋势的影响变小,更多体现于不同周期波动的耦合作用。这种作用尺度上的差异,对于深入分析景区经营策略评价、规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不同数学背景的方法的综合应用与对比,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旅游系统演化的过程与趋势,以及景区经营决策对景区游客数量的影响,从而可为减小经营风险、以及景区未来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今后应在游客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强化预测模型及优化调控对策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在追求游客总量增长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强化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

[参考文献]

[1]章锦河,张捷,李娜,等,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J],

地理研究,2005,24(2):293—302

[3]唐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1998,13(3):

[4]吴必虎,中国旅游研究14年[J],旅游学刊,2001,16(1):17—

21

[5]张捷,周寅康,都金康,等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

较研究[J],地理科学,1999,19(1):49—54

[6]陆林,宣国富,章锦河,等,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的客流季节性

比较——以山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

报,2002,57(6):73l一740

[7 涂建军四川省入境旅游客流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长江流

域资源与环境,2004,(4):338—342,

[8]丁正山,南京国内旅游流时空演变研究[J],旅游学刊,2004,

19(2):38—44

[9]朱迎波,葛全胜,魏小安,等,sARs对中国人境旅游人数影响

的研究[J],地理研究,2003,22(5):55l一559

[12]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1992,3l(4):133-136

[13]严汾,蒙吉军,Logistic增长模型在游客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5,20(4):87—91

[14]孙根年,马丽君,基于本底线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客流量预

测[J]地理研究,2008,27(1):65—74

[15]黄震方,袁林旺,俞肇元,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变化特征

及预测[J],地理学报,2007,62(12):1277—1286

[16]孙玉环,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季节调整实证分析[J]旅游

特征作用 篇12

关键词:社区银行,文献综述,含义,特征,作用

一、社区银行文献综述

1.国外社区银行文献综述。国外文献对社区银行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1) 社区银行的比较优势和效率。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 社区银行等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如何测度社区银行等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效率? (如Berger和Hunter, 1995;Timmer, 1993) 。

(2) 中小企业融资与社区银行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虽然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均可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但通过比较发现二者有很多不同, 哪个更具优势?比较不同银行结构下的中小企业贷款, 以证明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极端重要性;社区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应以关系融资为主, 不同于大型商业银行的标准化融资 (如Berger和Udell, 1995) 。

(3) 社区银行与金融及经济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金融结构不同, 会对金融及经济增长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 (如戈德史密斯, 1963) 中小型商业银行对稳定金融体系有哪些重要作用 (Holland, 1998) 。

2.国内社区银行文献综述。我国学者对社区银行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初, 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认为发展社区银行, 不仅能完善我国尚不健全的金融体系, 还能进一步加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因而我国应该加快社区银行的发展步伐 (如巴曙松, 2002;林毅夫, 2001) 。

(2) 发展社区银行的途径。主张改造与新建并存, 即一方面改造部分已有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使之转化为社区银行;另一方面鼓励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 (如王修华等, 2007;王爱俭, 2005) 。

(3) 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认为社区银行应以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为自己的目标客户, 并对其实施关系型融资, 从而形成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区别的、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比较优势的市场定位 (如武力超等, 2010;陈正玉, 2011) 。

(4) 社区银行的经营绩效。为了给中国的社区银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对1999年-2006年期间美国社区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总体水平在1.3%以上 (如陈正玉, 2011) 。

3.相关研究评述

国外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建立在发达国家国情基础上, 得出的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不完全适用;

(2) 大多数的研究较少涉及产权问题, 而这是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关键课题之一;

(3) 没有涵盖对社区银行的经营行为和特征有着巨大影响的金融法规等金融环境方面的内容。

国内研究的主要不足是:

(1) 研究手段比较落后, 定性分析为主, 较少使用定量分析;

(2) 缺少实证分析;

(3) 缺少关于社区银行与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村镇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辨析研究。一部分学者将村镇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归为社区银行, 而另外的学者则认为村镇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与国外的社区银行不同。

二、社区银行的含义

1.国外对社区银行含义的界定。国外对社区银行含义的界定并不统一, 目的不同, 界定出的含义就不同。几种较有代表性的界定方法如下:

Williama R.Emmons等认为, 社区银行是指小型的、区域集中度较高的、拥有关系型信贷优势的银行;Allen N.Berger等认为, 社区银行是指发达国家的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国内银行, 发展中国家的资产在1亿美元以下的国内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堪萨斯储备银行认为, 社区银行是指总资产低于1亿美元的控股公司所拥有的银行。

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 不同定义之间存在着争议:

(1) 社区银行的判别标准只有资产总额吗?还有没有其他标准

(2) 如果以资产总额作为社区银行的判别标准, 那么, 这个资产总额是否包括控股社区银行的母公司的资产?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是否应该用不同数量的资产总额作为判别社区银行的标准?

(4) 将社区银行的资产总额判别标准确定为1亿美元或10亿美元是否合理?

2.我国对社区银行含义的界定。我国对社区银行含义的界定开始于2002年。具体情况如下:李建英等认为, 社区银行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晏露蓉等认为, 社区银行是指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康卫华等认为, 社区银行是指从当地住户和企业吸收存款并向当地住户和企业提供交易服务的金融机构。

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 所有的定义其实大同小异, 都是从资产规模、服务区域和对象等方面进行定义的。

3.本文对社区银行含义的界定。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界定, 结合我国实践, 本文对社区银行含义的界定如下:

我国的社区银行应当是资产规模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下, 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模式建立, 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 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定区域, 服务于当地社区经济的现代商业银行。

具体说来,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资产规模。不宜过大, 应当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下。

(2) 市场定位。应是草根银行, 产生于社区、服务于社区。

(3) 产权结构。应是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模式建立, 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现代商业银行。

三、社区银行的基本特征

1.单元制、小规模。单元制是社区银行的组织形式, 一般在一个社区内只设立一个营业网点, 在社区外不设或只设立极少数的分支机构, 这就导致社区银行的经营规模很小。这是社区银行最基本的特征

由于社区银行只专注于为本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金融服务, 这就使得其服务更加精细化成为可能, 也才有可能在此过程中逐渐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机构设置边缘化, 市场定位弱势化。这两点都体现出社区银行对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拾遗补缺作用。社区银行的机构设置、网点布局主要在大中型商业银行无意设立网点或已退出的地区进行;社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中小企业、居民家庭、甚至下岗待业人员。

3.经营资本多元化。社区银行的经营资本可以来源于社区国有或民营资本投资、法人或自然人投资、企业或事业法人投资。

4.资金来源于社区、运用于社区。即社区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主要在社区内进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社区银行的资金运用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截然不同。虽然社区银行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 但它在资金运用过程中, 却是把贯彻当地政府的经济政策、发展所在社区的经济放在首位, 而把自身的盈利及发展放在第二位。

(1) 对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这是社区银行的核心资产业务。关系型贷款的关键词主要有三:以便于监督为前提;以发展长期客户关系为目标;以个性化的贷款条件为特征。由此可以看出, 对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 既是充分发挥社区银行信息优势的必然结果, 又可以为社区银行带来相对稳定的客户流和收入流。

(2) 城市个人零售业务。城市个人零售业务笔数多、每笔金额小、要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这些都是最适宜于由社区银行而不是大中型商业银行加以满足的特点。所以, 城市个人零售业务成为社区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

(3) 农村个人零售业务。农村个人零售业务分布在基层且非常分散, 所以, 业务开展的难度、风险都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由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和监督成本较高的大中型商业银行去从事这种业务, 无异于雪上加霜, 结局只有亏损;而由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和监督成本较低的农村社区银行去从事这种业务, 就有可能盈利。况且, 还能受到国家和中央银行的扶持。因此, 农村社区银行定位于农村个人零售业务。

5.信息沟通对称化, 经营特色个性化。社区银行贴近社区, 与大中商业银行相比, 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 因而对社区客户包括个性化的金融需求在内的各种经济信息和非经济信息都非常了解, 并进而设计出针对性极强、极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6.经营决策快捷化。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区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和内部组织结构都较简单;二是社区银行对社区客户的各种信息了解得比较透彻, 基本上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障碍。

7.服务收费低廉化。这主要是由于社区银行很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由于规模小、实力弱, 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 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为了留住客户, 故收取较低廉的服务费用。同时, 社区银行的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较低也为这种“自知之明”提供了可能。交易成本低是由于社区银行基本上克服了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代理成本低主要是由于社区银行的规模较小。

四、社区银行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经济结构产生积极作用。中小企业具有超强的创新能力, 能促使新兴行业的诞生或重振原本衰落的行业, 其对一国经济结构的作用不容小觑。社区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因而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美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远远高于大企业。美国创新成果的70%多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而大企业只完成了美国创新成果的30%多, 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

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种类。其中, 服务创新占比最高, 高达39%, 其余的依次为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 占比分别为33%, 17%和11%。

2.通过推动农业发展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作用。农业是基础, 农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农村社区银行为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推动农业良性发展, 从而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产生特殊作用。

截至2001年6月末, 美国社区银行共发放239亿美元的农业固定资产类贷款, 占所有银行发放的同类贷款总和的64.6%, 其中, 金额小于等于$100K的农业固定资产类贷款110亿美元, 占所有银行发放的同类贷款总和的82.6%;共发放284亿美元的农业运营贷款, 占所有银行发放的农业运营贷款总额的60.6%, 其中, 金额小于等于$100K的农业运营贷款160亿美元, 占所有银行发放的此类贷款总额的82.2%。农业固定资产类贷款和农业运营贷款占所有银行发放的同类贷款总额的比例均超过了一半以上, 两种贷款中金额小于等于$100K的部分占所有银行发放的同类贷款总额的比例均超过了80%以上。

3.以普通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为途径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作用

在任何社会, 主流人群都不可能是富裕阶层, 而是普通居民, 尤其是其中的中产阶级, 更是绝对的主流。所以, 普通居民的个人消费才是真实的内需结构的反映, 以其为导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才是正确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向, 也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社区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就是为占居民绝大多数的普通社区居民提供个人消费信贷, 从而对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Basset, William F.and Thomas F.Brady.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Small Banks, 1985-2000[M].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2001:19-28.

[2]Berger, A.N.and Udell, G.F..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R].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5.

[3]Berger, A.N.and Udell, G.F..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 (22) :613-673.

[4]王浩, 魏志华, 何文虎, 杨云龙.社区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西部金融, 2013 (02) :35-38.

[5]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下一篇:弱势群体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