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策略

2024-10-08

申请策略(精选7篇)

申请策略 篇1

0前言

专利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企业的专利可以保证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的、智慧的财产不被其他人盗用占用。在企业发现其他公司的侵权行为时可以通过法律来追究相关的责任。企业要积极主动的申请专利保护自身的权益。在申请专利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项目, 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保证专利安全快速的申请。

1 专利申请的必要性

(1) 技术专利申请时的选择

企业发展中需要大量行业先进技术的支持, 并不是每一项技术都需要进行专利申请。有些技术会作为企业的核心机密实行严格的保密措施。这类技术远远超越了行业的发展阶段, 这类机密短时间内不会被行业内破解。此类技术如果贸然申请反而会引起行业内的注意[1]。有写技术被研发使用了一段时间, 在行业内初见端倪。企业要通过公开的方法阻挡其他企业申请专利。

(2) 两种专利保护的常见方式

商业机密方式和文献公开方式是企业常用的两种专利的保护办法。企业确信自身有能力保护该项技术时可以采用商业机密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行业内技术的垄断, 但这种方式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一旦机密泄露企业将面临危机。企业对于一些不重要不想申请专利又不想对手取得的专利会采用文献公开方式, 让这项专利不再是秘密。

企业在专利申请中应用最多的是综合的方式。针对一项自主研发的技术将外延部分申请为技术专利, 核心技术作为商业机密保护。这种综合的专利保护方式是企业保护自主研发成果的最有利选择。

2 专利申请的时机

在专利申请的过程中时间的把握非常重要, 或早或晚都不合适, 最好的是恰到好处的申请时间。

(1) 过早申请

中国对技术专利的申请要求企业能独立的完整的掌握想要申请专利的技术。在技术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 企业申请专利会泄露企业的专利白白为他人作嫁衣裳。

(2) 过晚申请

竞争对手可以从专利中获得灵感反超该企业。如果企业申请的专利的时间过晚企业的专利很可能被其他的企业优先申请[2]。

每个行业间的整体发展水平是一定的, 企业专利申请的时间很重要。企业会通过时间差来完成专利申请的竞争。

3 专利申请时类别的选择

在中国专利的主要类别有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等三大方面。每种专利的保护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1) 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周期短, 同时受保护时间短。该类专利的申请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的外观设计, 此类专利注重外观的美学设计。产品的外表观设计具有美化产品的作用。

(2) 实用新型专利

该项专利的申请规定的比较简单, 费用低、申请周期短。相对的对产品的保护周期也较短。申请专利的产品一定要有固定的具体的形态。不可移动的和平面创造的产品都不可以申请该项专利。

(3) 发明专利

此类专利是针对物质、应用、改良、研发、方法发明等方向的。该项专利要求申请企业有极高的创造性, 该项专利的申请需要的资金量大、审批时间长。其优点在于保护时间长。该项发明的申请资格比较灵活, 没有具体形态的发明产品也可以进行该项专利的申请。支持具有重点创造性的发明申请专利。支持生物、化学、制造、开发产品新用途的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时要明确该项专利的类别。如果该项专利的类别有多种选择, 那么在类别的选择中一定要慎重。不同类别的专利申请在企业以后的发展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4 专利申请方式与国别

专利的申请时一道复杂的程序, 企业为了快速高效的完成专利申请一定要仔细研究这项程序。专利是企业在国际上发展的根本保证, 单一的申请一个国家的专利已经不能适应一些大企业的竞争与发展[3]。企业申请主要的国别需要仔细的思考。

(1) 专利申请的程序

在申请专利时首先应该申请本国的产品专利, 本国专利的申请可以有效的为国外专利的申请提供便利。本国专利申请日、申请号可以为国外的专利申请取得优先权。同时国家可以防止国家严格控制的专利泄露出去。在外国申请专利耗时耗力耗金钱。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申请专利可以获得便利。

(2) 专利申请的国别

企业专利申请的国别主要是根据企业产品主要输出地和竞争区域决定的。产品在一个国家得到广泛认可, 市场前景好就可以申请专利。专利申请是为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减少该技术被对手公司应用的可能, 最大限度的占据有利市场。

5 结语

企业专利的申请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企业在创造出新的产品的同时一定要积极的对专利进行申请取得法律的保护, 获得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在专利申请时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制定好策略, 争取快捷高效的完成对专利的申请。

摘要:中国的企业发展迅速, 大中小型企业层出不穷。企业自身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需要自主研发, 用自己发明的产品推动企业进步与发展。在发展中的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就涉及到专利申请, 专利申请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专利申请涉及的项目众多, 企业在进行申请时一定要用可行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专利申请,申请策略,申请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潘春英.企业专利申请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14, 01 (19) :49-52.

[2]袁健红, 刘晶晶.企业特征对专利申请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14, 11 (37) :1652-1660.

[3]傅宏.浅谈企业专利申请中专利战略的运用[J].才智, 2011, 01 (22) :305-306.

申请策略 篇2

首先中国的高中毕业生不能直接申请英国大学的本科课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而英国的学生接受的中小学教育;

第二,英国的高中已经开设了大量的针对大学各种专业的预备课程,而中国的高中只开设必要的几门基础课程。

综上两点,中国高中生必须读不少于一年的大学预备课程才能申请本科。学习计划的制定:

1.高一在读学生,无IELTS&TOEFL成绩.这类学生需要读半年到一年的语言课程或一年以上的GCSE课程,加两年的A-Level课程。

2.高二在读生,无IELTS&TOEFL成绩.这类学生需读半年到一年的语言课程,加两年的A-Level课程,有些个别学院允许优秀的高二毕业生读一年的大学预科。

3.高三学生,无IELTS&TOEFL成绩.这类学生需读半年到一年的语言课程,加一年的大学预科.有的学生已获得IELTS4.5&TOEFL450分以上,可以考虑直接读高中或预科。

(A-Level)英国的高中,也叫做A级证书课程.完成A-Level课程的学生通过UCAS申请任意的六所英国大学.(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Course)大学预科是为外国留学生而开设的课程,有些学院或大学的预科可能只被有限的大学认可.就是说,那些完成大学预科课程的同学有可能在申请大学时受到一些限制.特别是希望读医学本科的学生,只能以A-Level的成绩申请。

1.英国留学申请

2.最新英国留学申请指南

3.英国预科留学申请流程

4.英国本科留学申请指南

5.英国留学申请流程

6.英国留学申请流程

7.2017英国留学申请指南

8.英国留学申请指南

9.英国留学申请流程

申请策略 篇3

热词:出版基金项目 申请 筹划 编写策略

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申报项目须经申报机构主管部门初审、基金办复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评审程序。项目评审实行学术专家评审、出版专家评审、财务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分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

在初审、复核和评审的各阶段,申报项目报送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书》是第一手材料,也是除原稿外的唯一材料。这份材料是评委评价项目学术价值、出版价值、作者团队学术水平、申报机构执行能力、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等核心内容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经费预算合理性的核心材料。如何精心籌划和编写一份高质量的申报材料,对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得理想资助费用至关重要。结合个人近年筹划和编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的经历谈谈认识。

精准把握填报要求,筹划组织好重点材料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规定,评审专家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一是申报项目的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传承价值和社会效益;二是申报项目的出版价值;三是作者队伍的学术水平;四是申报机构的项目执行能力和社会信誉;五是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及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一份优质的“申请书”要尽可能全方位体现出项目在以上五个方面的突出优势。

(一)编排周翔,纲举目张,准确理清原稿

出版基金评审的基本要求是原稿成稿要达到60%以上,很多编辑在做原稿准备时比较随意,自己不进行细致的复核和统计,最终导致无法通过基金办复核,无法进入正式评审;有些原稿放置随意、版面凌乱,电子文件命名混乱,给后期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带来很多不便,必然会影响评审效果。我们在准备申报项目的前两年便制定自己的交稿要求,同时将交来的原稿统一录入初排后,给每个编纂单元命名保存。在上报申请书时,我们在申请书中选择了10万余字的典型样稿,同时在样稿前附了一张各编纂单元的字数统计表,统计表中详列了编纂单元的书名、电子文件名、文件序号、字数和原稿的汇总字数,从这张表上可一目了然原稿成稿量。既方便基金办复核人员审核,也使评审专家能够概览项目的全貌。

与此同时,我们在上报材料要求报送的电子文件中,也按统计表中的文件名和序号逐一对应,电子文件中逐层按照文稿结构清晰命名文件夹,以尽可能方便复核人员审核,既节约复核时间,避免复核误差,也非常便于专家审读或抽样查阅。

(二)整体筹划,实事求是,科学预算经费

出版基金资助的基本原则是资助项目出版及印制300册成品的直接成本,所以在填写经费预算时要注意“申请书”表二中“直接成本总预算”“自筹资金”“申请资助总额”等栏目的筹划与填写,同时,这些数据要与“申请书”表四中各项成本构成的测算在数据上和逻辑上一致。

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是确定资助金额的基本依据,在填写表四的各项成本时,要科学全面体现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不盲目增大预算金额,不有意缩减可能的自筹经费,并适当考虑正常的市场调节因素。如果格式表格中项目不足以体现本项目的具体情况,要在表格中插入本项目实际的费用类别,若还有其他事项,一定要在“其他支出”一栏中详细说明情况,避免因漏项而导致资金核算偏差。

(三)组织专家多角度阐释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尽管格式的“申请书”中必备条件仅需2份专家推荐意见,但为了多方面说明项目的主要特色、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给评审专家对项目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项目申报前的半年,便开始物色组织与项目相关的不同专业的学者专家熟悉项目内容、撰写推荐意见。最终我们组织了13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研究领域出发论述了本项目填补水利史籍出版空白、史料价值、文献价值、以及对治水兴水、防灾减灾和相关学科研究的学术价值等。这些材料以专家的角度进一步充分佐证了本项目“申请书”中的“申请资助理由”。

清晰美观,准确周全,规范提交申报材料

(一)存储电子申报材料要结构清晰,命名准确直观

申报出版基金的项目大部分都是较大的项目,提交的申报材料和原稿文件非常庞杂,在存成电子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复核专家和评审专家的工作便利,电子文件层次结构要清晰,章节编排要详略得当,文件命名要准确。我在存储电子材料时,设计了一层一层展开的4层文件夹,每一层打开都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本层的主要纲要目录,同时文件命名也要力求准确直观。

(二)编排纸质材料要补充高质量的辅助材料

按文件要求需要提交的纸质材料有“申请书”、作者授权书及项目目录。然而,个人认为,仅仅简单提交必备条件要求的几页材料远远不够,对如何清晰全面展示项目特色无论如何也显得很薄弱。我们在提交“申请书”时,把其中两份格式的专家推荐意见书补充为13份,在“申请书”后附加了本项目各分册的详细目录和一份排版完备的可充分体现本项目内容及技术特色的样稿(约5万字),为了避免散乱,我们加封面、目录、隔页等细节后编排装订成了一份美观整洁的材料册。

(三)提交系统文件要校对核查、规范准确

近年申报项目时需要在系统中按要求录入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最终会生成各种供专家使用的评审文件,这个环节万万不可大意。个人认为,规范、准确、全面地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更好地提交到系统中,对后期的评审意义很大。

精心研究评审政策,编写阐释好核心栏目

“申请书”中需要申报单位填写的有4份表格:申报机构信息表、项目信息表、项目实施计划书和图书申请资助经费预算表,这4份表格中共有168个单元栏目需要填写。这些单元栏目中有些数据在申请书的《填表须知》中有明确要求,如申报规模、报送比例、项目类型等;有些数据需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填写,如未完成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情况、是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等;有些单元栏目需根据出版申报指南及资助重点方向等把握项目申报要点,体现项目全方位的价值、实施的可行性以及申报单位的执行能力等。要填出一份让评审专家高度认同的申请书,不仅要筹划设计清晰准确又能打动专家的基础文案,更要认真研读相关政策及评审要求,找准核心栏目的阐释思路,多层面展示项目的精华和优势。现侧重介绍两项核心栏目的编写要点。

(一)“承担本项目的优势”的编写要点

“承担本项目的优势”是申报机构信息表的核心栏目,主要体现申报机构的执行能力,建议从以下要点人手编写:

本单位具有承担大型国家级出版项目的丰富经验。简述本单位光荣优良的出版传统,规范高效的出版机制。简述本单位近年承担并出色完成的各类国家项目、重点规划选题以及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数量;具有胜任本项目的优秀作者团队。简述作者团队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广泛性,简述作者团队在本行业所取得的较高专业成就或曾创作的优秀作品;具有权威的技术专家团队和专业的外审专家队伍。如果项目较大,建议要建立技术专家和外审专家队伍,以提高项目的执行能力和提高项目实施的整体质量;具有专业的出版团队。简述为完成好项目所配备的组织机构、编辑力量和生产保障力量;具有成熟的业务操作细则和流程。简述项目承担单位成熟的业务制度和规范以及为承担本项目而制定的业务细则和工作流程。

(二)“申请资助理由”的编写要点

“项目基本情况”是申请书中最重要也编写要求最高的一个核心栏目。个人体会,本栏目要求填写的8个提要中“申请资助理由”最为关键。以《中国水利史典》的申请书编写为例,我们从以下8个方面分别列举了具体篇目和文献进行详述,主要目的是阐明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1)本项目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整理的水利史料,填补了水利史籍出版的空白。

(2)本项目收录整理的水利文献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本项目收录整理了众多水利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文献,对当前治水兴水、防灾减灾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4)本项目收录整理了诸多几近失传的珍稀文献,有很高的文物和文献价值。

(5)本项目选录整理了大量散见于各种记录中的水利资料,具有抢救挖掘文化遗产的深远意义。

(6)本项目所整理的历史数据和资料具有指导现代水利建设的现实意义。

(7)本项目可为其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丰富而独特的素材。

(8)本项目社会效益突出,但耗资巨大,需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申请策略 篇4

关键词:程序控制,G06F9/44,检索,审查

计算机程序控制领域属于审查单元UA032, 主要包括分类号G06F9/44及其下的3个小类G06F9/445, G06F945和G06F9/455。

从上面的分类定义可以看出, 该领域包括软件开发、程序升级、编译、执行以及虚拟仿真等。G06F9/44分类号的专利申请较为庞杂, 涉及计算机程序的申请都可能分到该分类号下面, 分类号和关键词都不太好扩展。G06F9/445分类号下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程序升级, 系统恢复, 分类号和关键词都较为准确, 审查难度相对较小。G06F9/45和G06F9/455分别涉及程序的编译以及软件的仿真模拟, 分类号和关键词都较为准确, 但是技术方案较为复杂, 审查难度较大。

对计算机程序控制领域的专利申请, 需要审查员全面了解现有技术, 不断接近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理解发明构思之后, 准确把握发明点, 确定合理的检索策略。针对审查员实际审查的专利申请, 初步总结了以下几种检索策略。

1 追踪申请人与发明人

对一件专利的检索, 经常都是首先追踪专利的申请人和发明人。尽管计算机程序控制领域高校和研究所的申请较少, 能够追踪到对比文件的情况并不太多。然而对申请人和发明人的追踪, 有时还是能够很快检索到对比文件,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申请号:201110135160.3

本申请为康佳公司的申请, 涉及互联网电视的升级方法。通过追踪申请人, 检索到一篇同一申请人提交的涉及网络终端升级方法的专利申请。其实施例与本申请基本相同, 可以单篇评价本申请的创造性。

2 追踪本领域重要申请人

计算机程序控制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大都是大公司, 行业内也存在较大的竞争。对本领域重要申请人进行追踪, 可能可以较快地得到对比文件。

案例2:申请号:201310690385.4

本申请是百度公司提交的涉及智能终端导入文件的方法的申请。本领域中开发了“豌豆荚”的卓易讯畅公司是重要的申请人, 对该申请人进行追踪检索, 很快检索到一篇涉及下载文件到智能终端的申请, 可以单篇评述本申请大多数权利要求的创造性。

3 充分利用CPC分类号

CPC分类号的出现, 弥补了IPC的不足。CPC相对于IPC更加细化, 并且新增加了一些分类号。对于本审查领域, CPC中一些较准的分类号, 能够大幅减少文献浏览量, 快速检索到对比文件

案例3:申请号:201110107168.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摸屏与键盘代码重用装置及方法、终端、程序执行方法。该触摸屏与键盘代码重用装置包括:一触摸屏驱动模块, 用于接收触摸屏点击事件;一转换模块, 用于将该触摸屏驱动模块接收到的触摸屏点击事件转换为键盘消息, 并将转换而得的键盘消息发送至应用程序进行处理。本申请实际涉及虚拟键盘领域, 查看CPC相关分类号, 得到G06F3/4886 (通过将屏幕或者写字板分割为独立的控制区域, 例如, 虚拟键盘, 菜单) , 其技术领域和本案相同。在英文库检索过程中, 采用此分类号进行检索, 利用关键词稍加限制, 得到一篇对比文件可以单篇评价本申请新颖性。

4 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技术在互联网上非常发达。各种论坛都有大量的计算机程序方面的技术文章, 例如CSDN, 51CTO, 网易博客, 百度文库等等。在专利库中检索不到对比文件时, 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 有助于计算机程序领域的专利审查。

案例4:申请号:201310307029.X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脚本程序自动化部署Zookeeper集群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Python作为脚本语言进行自动化配置, 在配置管理节点上, 把自动化部署脚本程序和官网下载的Zookeeper程序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 配置好zookeeper-detail.conf和zookeeper-clusters.conf这2个文件, 最后运行脚本程序完成自动化配置功能。在专利库中涉及Zookeeper集群的专利申请非常少, 通过百度检索到两篇互联网上的技术文章, 分别是使用脚本程序自动化部署集群, 以及部署Zookeeper集群的具体步骤, 两篇文章结合可以评述本申请的创造性。

五、CNKI中的检索技巧

计算机程序领域有些申请技术性较强, 专利库中往往很难检索到合适对比文件。在专利库中检索不到对比文件时, 在CNKI和万方中检索非专利文件, 是一种惯用的手段。在CNKI中检索除了常规的关键词检索, 还有一些小技巧。

案例5:申请号:201110320429.5

本申请涉及一种管理图像的方法及图像池, 属于应用程序领域。本发明通过用图像根来保存图像, 图像根被创建时并不加载任何图像, 只有当图像被真正使用、也就是要进行绘制时才会将图像加载到内存, 有效的减少了内存的占用量。在专利库中进行初步检索, 由于权利要求1中声称的发明点“图像根”关键词不好表达, 也不好扩展, 未发现对比文件。经过仔细阅读说明书, 发现本申请实际发明点在于图像池使用了延迟加载模型, 因此在CNKI中使用高级检索功能中的句子检索, 在同一句中检索“延迟加载”和“图像”两个词, 检索到一篇硕士论文可以作为Y类文献结合对比文件2评述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5 结语

对于计算机程序控制领域的案子, 由于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较快, 审查和检索难度都较大, 需要审查员不断学习和了解相关技术, 扩展知识面。对专利申请的审查, 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发明的基础上。本文是审查员对实际审查过程中检索案例的一些经验总结, 以期对计算机控制领域的检索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123-124.

申请策略 篇5

为了帮助丁香园的兄弟姐妹申请到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人联合老婆继成功申请到2005年的国基之后,再次在10月份飞来捷报,又中了2006年的国基。不是本人牛气,首先要感谢从丁香园学到的“独家秘笈”的成功应用。为了感谢丁香园,本人和老婆呕血力创,推出我们申请国基的几大秘诀,提供给2007年奋斗的人们。今天介绍第一计,审时度势。

所谓审时度势,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基金究竟要赞助那些人,一般来说,国家设立基金,目的就是赞助那些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的人。判断那些人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这个就依靠评委来判断了,要知道国基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

你要申请,首先要想,假如你是评委,你写的这封标书送到你手上了,让你来判断是不是会有突破性成果,你怎样来判断?

你肯定说看工作基础,对了,这几乎是肯定的。就是一个申请青年基金的人,尽管不是很强调工作基础,但你想,现在评委的手里绝对不是就你一个基金标书,现在哪个角落、那个地方,可以说只要是人都在想办法申请基金,标书多的吓死人。评委不可能看到是青年基金,就不看工作基础了。所以不要认为申请青年基金,就可以不在工作基础上下功夫了。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工作基础的书写上下功夫?或者说如何让评委一看就知道你是有工作基础的人?

当然是你发表的文章了,如果你在nature上发表一篇文章,兄弟,你不光今年可以中,明年也有你的份,而且,你申请20万,人家会说20万怎么会够?给40万吧。

一般来说,只要你能够在你从事的领域10%最高影响力上发表过一两篇文章,在工作基础方面你就不用愁了。现在的国内学者非常看重SCI的影响因子,因此呢,是人就知道这说明你在科研方面能够有突破。

因此工作基础最重要的是你有牛B文章,而不在于你发表文章的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中文文章都是~~,呵呵,那个词太难听,不说了。

因此呀,奔2007国基的兄弟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埋头工作,搞上几年,来一篇牛文。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牛文,就拉那些有牛文的人入股,呵呵,这也应该算工作基础。有人说了,我真的没有,但还想申请,哪怎么办?兄弟不要急,请看第二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瞒天过海

第一计无疑极大地鼓励了那些有牛B文章的园兄园弟们,但没有牛文的兄弟们毕竟占绝大多数,大家可能会起哄,呵呵,这种介绍谁都知道,我们要的是怎样在一大堆发表的垃圾文章中征服评委,而且不是一个评委,是一审中的几个评委,三个到五个评委。

俗话说,行路难,行川路更难。套用这句话,我们申请标书可以说,写标书难,申请上标书更难。难在什么?你可以打动一个评委,但你并不容易打动所有的评委,评委在评阅自己分发到的20份标书中,一般只会让其中的一两份过关,我老婆说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标书就像一个精子,他和成千上万个精子一起赛跑,谁先进入卵子,谁就胜利了,其他精子就没有份了。所以你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两个办法,一个是跑在第一名,这要看你的内涵,看你的基础,看你思路的新颖性。另一个办法别忘了,你还可以具有超强的进入卵子的能力,在诸强中分得一杯羹,生双胞胎也是作为精子努力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你如何在别的精子进入卵子的 情况下,想办法再进入卵子,取得双胞胎的成功。

我这里装着一个锦囊妙计,这真的如诸葛孔明的锦囊,我这里先把打开送给诸位。我在2005年申请的时候,当时面临的形势也是非常尴尬的,因为我按照原来的idea做了一部分实验,有荧光的结果,有细胞的Ca2+三维成像,还有脑片的免疫组化和2-D结果,但是由于尚未完成实验,因此文章尚没有组织和发表,当时申请国基的任务下达,我踌躇再三,不知道咋办,晚上抱着老婆睡觉,谈到这件事,老婆说,嘿咻完以后给我出个注意。于是一番鏖战,精疲力竭,老婆就发表了“双胞胎”的高论,我觉得这真的是标书申请中的“马列主义”。老婆当时将之概括为“瞒天过海”。

坦率地说,我现在也并不了解“瞒天过海”成语的本意,但是我将他按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哪位前辈知道其意,可以在本帖子后面留言给我以教诲,多谢多谢。

老婆当时问我,那些审标书的人牛不牛?我说不是大牛就是小牛。老婆说这就对了。正因为这样,他们也通常是那些投稿者的reviewer。他们也乐意做reviewer,你为什么忽视这一点呢?

我突然明白了,你在标书上陈列你已经做的前期工作,那些漂亮的结果当然可以说明你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了,他们经常评审稿子,知道什么叫好,什么不行。所以把你自认为可以征服评委眼球的结果放上去吧,这样在你发表文章的时候,你的标书也传来了捷报。在本文中,瞒天过海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实验尚在进行,而你已经取得了很理想的结果,那么,在没有文章的前提下,将你的结果告诉评委,展示你也是将会取得成果的“潜在小牛”,一般来说,评委通常会将你和牛人并列,谁不想说自己有“慧眼识英雄”的本领呢? 这样说来。“瞒”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文章,但可以展示结果;天就是评委,过海就是取得标书的申请的成功。

我终于把这个计策告诉大家了,大家会问,你怎么想到采用这种办法呢?^_^,我现在想来,关键在于申请标书前和老婆干那档子事,如果你也想成功,也来个这种仪式吧,记住要隆重呀。

如果你没有文章,也没有漂亮结果,我还有第三计:胯下英雄。

第三计:胯下英雄

提起胯下英雄,兄弟们都会想到汉朝大将韩信,那韩信年幼时被一富少欺负,“你要么把我杀死,要么从我胯下钻过。”那韩信平时虽自比管仲、孙武,看到这种情景,依今天我们在网上那些愤青的选择,会依然决然地杀掉那个富少,仕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样,我们这些几千年后的人可能就从来也不会听说有韩信这个人,今天我们都知道韩信后来建立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汉王朝的建立。但当时的韩信最终选择从胯下钻过,要知道在当时,对于男人,这是一个奇耻大辱。

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想申请到标书,可以说比登天还难。据不完全统计,中标者50%有SCI文章,35%将自己的结果罗列在标书上,只有15%的中标者不存在前面两种情形,这15%有何德何能,征服了评委?有人说是不是晚上提了二锅头去了评委的家?我不敢说绝对没有,毕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里还出了个***的小会计,那家伙竟然狮子大张口,鲸吞了好几百万,奶奶的,反贪路任重而道远。但毕竟国基评审在中国目前的体制里算是相对最公平的,可以说不会超过5%的去送礼上货,也许在二审的过程中会动些手脚,但兄弟,如果我们没有这条路,为何不好好地在标书的撰写何准备上下些功夫呢?

我的一个同事,只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平时也没有作什么实验,但中了2004年的基金。这当然是15%中的人物,询问他经验,问答曰:“实事求是,要低调,但同时一定要将你付出的10倍于别人的努力或者10倍于别人的天才让评委通过字里行间去感知。” 你要知道,评委不是胡弄的。他们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他们不仅有“慧眼”,也有感知你付出努力的慧心。

比如你曾经因为某个问题而苦苦求证的时候,你可能在标书中忽略掉这些细节,如果你不说明,评委哪能知道?你历尽千辛万苦得到的某个实验细节,评委的眼睛可能在两秒钟扫过,坦率地说,如果你能让评委的眼球在此停留20秒,你就有成功的希望。

如何抓住评委的眼球?这真的是个艺术,这不仅仅可以通过你用黑体字、加下划线等方式来表示,你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让评委感知。比如在研究基础里,你可以就你立体依据中的某一点展开诠释和说明,你可以这样写道(RNAi为例,2000年书写),文献上通常报道基因过表达可以导致相应生物效应的增强,但最近有导入相应的基因片断后相应生物效应减弱甚至消失的报道,这其中是不是存在什么新机制呢?我们检阅了大量的文献,发现较少此类报道。我们也和国外的学者比如××××等E-mail交换过意见,他们认为......(附件附录有联系E-mail),鉴于此,本标书决定探讨这一机制。

你是不是会感觉这样写很有说服力呢?在字里行间都透漏着你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呢?而且妙还妙在附录上作者和其他牛人联系的E-mail网页,当然在E-mail里肯定有国外牛人对你“idea”的誉美之词,而且获得国外大牛对你的赞美也是间接地证明了你的实力。当然这只是表现你作为胯下英雄的很小的一个方面,但却是能够显示你“功夫”下足的最重要的方面。

记住:要用足一切可以说明你实力的证据,只要真实,只要你认为你应该属于那15%!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你所有的一切展示只能以非常低调的态度去展示,你没有文章,你没有结果,但你只有一些间接的证据,那么你就不能据此吹嘘,说你可能是下一个诺贝尔奖的潜在获得者云云。如果这样,如果你稍稍高调一点点,你肯定完蛋,低调,用一种谦逊的态度拿出一些有力的佐证,透过字里行间散发出你比别人牛B的证据,让评委去感受!如果这招你还做不到,或者说实在做不到,兄弟,我还有一计.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诗讲的是大草原戈壁滩中那种美丽的风景,申请标书何尝不是如此,在一大片茂密的标书草丛中,我们的标书被深埋于草丛之中。如果没有风,没有人会想到我们,我们是那样渴求评委们垂青的眼光,但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甚至有时也感觉惭愧,我们的工作基础徒壁四野,要知道好的工作基础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似乎就像没有锐利眼睛的雄鹰,就像在战场上进攻敌人却没有好的栈道一样。我们却不能投降,投降我们将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汉王元年,经过韩信训练后的汉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当时的韩信挥师东进,采用了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而主力在刘邦和韩信的带领下,离开南郑,出褒中,沿着古时的一条山路,向西北挺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水河,当楚军将领章邯还在等着汉军修复栈道的时候,汉军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陈仓。章邯忙亲率军队赶到陈仓去抵御汉军时,为时已晚,于是便在绝望中拔剑自刎了。

如此看来,我们在工作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出奇兵,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但这种希望必须建立在一系列高明的策略之下,只有身谙此道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将这种策略概括为谋事在胸、了如指掌和成事在人三个阶段。先解析如下:

第一个阶段:谋事在胸。古人云,要成大事者,必心中有沟壑。什么意思?就是你要知道你每一步要干什么,怎么干,如果行不通又有什么补救措施。具体在标书来说,首先你必须详细地阅读过申请指南,同时对这一年的申请趋势有大致的了解,什么是鼓励的方向?干细胞的研究还是蛋白组学研究?什么是国内的缺项?是很难突破的技术缺项,比如2000年你申请转基因的研究,你申请也没戏;是能够填补的国内空白,不妨尝试一下,但要估计到竞争对手。其实这种分析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你可以在国家基金委的网站上利用关键词查阅往年的申请情况,从而大致推断出标书的申请趋势,也可以简单地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其次还要夯实你在标书申请和书写方面的基础,这可以通过“看标书、观同行、查高手”的手段来达到目标,所谓看标书就是你要认真地研究别人是如何进行书写的,各个部分的侧重点和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不仅要了解成功标书的成功之处,最好也要研究没有成功标书的教训,丁香园提供有较多的标书可以进行学习;观同行,就是你要知道在你申请的领域,国内的同行专家在关注什么,他们发表有那些文章,如果你不幸进入他们将要研究的领域,一旦评阅标书落到这些同行的手里,你说你标书的命运会怎么样?如果你的标书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你说你标书的命运又会怎么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查高手就是重点关注近几年回国的“海龟”们的学术动态,一般来说,这些海龟们带着从国外学到的良好的学术品质,评阅标书比较严谨而且正直,但又相对比较铁面无私,因此你的标书要充分针对他们这个特点,进行“有的放矢”地书写,说不定会红运当头的。

第二个阶段:了如指掌。你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为自己涂金。如果你符合条件,可以考虑申请青年基金、地方基金,这些基金虽然可能在金钱的赞助方面偏少一点,但对工作基础要求相对低一点。如果你尽了力,即使得到小额赞助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第三个阶段:成事在人。这要体现你成文的能力,要尽可能地变通文字,要变“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我们简单地对这部分展开来进行叙述。

在标书的书写中,涉及到本话题关注的部分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

通常可行性分析从1.工作基础(学术思想)2.科研梯队 3.实验条件4.实验技术5.交流与合作(国内、国外)五个方面来写,这个部分的书写切忌写成对自己标书的自我评价或吹嘘,一定记住,你要专家去评述的,而不是你把自己的评述强加给专家的,因此书写的角度一定要从学术的角度来写。

工作基础的书写其实就是对课题组过去工作积累的整体总结,一般的书写格式是这样的: 本项目是在原工作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入。申请者共发表了若干篇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在10.0的X篇,在4.5以上(国际某领域10%最高影响力,IF>4.5)Y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若干篇(见工作基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本课题组在研究„..,发现„„。特别是我们首次报道了„„,/或者:我们以可靠的证据揭示了(未发表资料)。再或者我们的哪些研究工作改变了以往文献报道的观点,这可能是„..参与„„的重要证据。因此,我们具有完成本项目的切实可行的、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这种书写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你可以进行组合和重新编辑,如果上面提供的你实在没有可采用的语句,不妨以更平实的写法对这部分进行书写。就是说采用文献资料对你的立体依据进行分析,分析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虽然平实,但由于一方面可以补充那些不能在立题依据中书写、但不写又有缺憾的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凸现你进行学术研究的严谨,也有一种平实之美。

在科研梯队方面,突出搭配的合理和科学,比如职称、人员组成、研究生参与方面都要注意,没有高级职称,一些评阅者会说缺少领军人物,没有中级职称,评阅者会说缺少中坚力量,没有低级职称,评阅者会说忽略传帮带的标书功能;没有研究生的参与,天哪!是人都知道现在完成标书的主要力量是研究生,没有研究生,你的标书是在开玩笑吧??? 在其他方面,比如实验技术方面如果采用自己发明的技术,那是最好也不过了,不过采用成熟的技术也不妨通过应用文献加以说明。与国外国内的交流合作也很重要,特别是课题需要的试剂、信息和载体方面能够互通互惠,可以在标书中点出合作单位。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二)正因为研究基础在国基申请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才将这一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进行交流,以突出你发表SCI论文的重要性。如果我告诉你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相信你会有同感的。通常参加标书评审的都是导师级人物,他们带有一些研究生,导师为了培养研究生的需要,通常第一评会交给研究生去完成,研究生会把很多精力放在立体依据的推敲上,他们由于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对你立体依据中引用的文献有时候可以做到随手拈来,对你的错误可以做到如数家珍,当研究生把这些缺陷汇报给导师的时候,这些评委们只要看看你的工作基础,就定下了他评阅标书中的优先赞助、同意赞助和不予赞助等结论。呵呵,我看到你在偷笑,你是不是这几年都帮你的导师在干这种活?!

其实术业有专攻,作为评委不可能对自己审阅到的标书的内容都有切实的了解,但他们可以从你文字表述的内容和自己常年的经验分出三流九等。甚至只要有一个很小的错误他们也会拿出来,据此作为否定你标书的依据。

你所做的就是雕塑工作,拿着文字的刻刀一点一滴地完善,而在标书的部分给了你自己评价的空间,你认为自己的鼻子好,就要突出你的鼻子,你认为自己的脚趾头好,就要赤脚。这个部分就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写这部分前,你要躺在床上,认真地想想,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完成了这份标书的书写?是评职称的需要,还是强烈的兴趣?在这种书写的过程中,你对这个领域的进展了解多少?在这种进展中,你居于何种位置?是独创,前列,还是跟跑?

我强调一句,且不要因为自己是独创而沾沾自喜,切莫要因为是跟跑而垂头丧气,因为科学上的创新不一定意味着先进性,创新通常包括原始创新、借鉴创新、跟踪创新和集成创新等形式,往往对原有知识和内容进行修改后可以产生更大的科学推动作用,对原有零散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提升往往产生比原来更强的对科学的指导作用,这些创新在标书的申请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当然我们并无意否认原始创新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但这种创新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人能够做到的,你不相信,你去发明一下PCR技术、膜片钳技术、SiRNA技术?

搞清楚了创新的含义,我们就能更好地对自己标书的特色和创新性进行评价,想想是不是我们标书的特色具有“中国”特色,比如我们研究某少数民族在血细胞的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与汉族的差异,或者华南地区的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表达?或者河南林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食道癌的关系研究,这叫地区或者中国特色。这种标书由于特色和唯一性,通常在具备较完善的研究方案情况下较容易获得赞助。

其实并不是太多人写的标书具有这种中国特色,很多人研究的其实都是很基本的问题,比如缺血缺氧的脑水肿机制、某信号通路在什么什么中的作用等等,对这类标书的评价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

介绍一下本人的观点。

1.要突出自己以前的工作,特别要突出自己现在的研究是建立在以前发现的基础上的。将以前的发现进行展示,本人首先报道了什么现象,在某方面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机制,实验证据显示什么可能参与这种机制,如何参与呢?本研究拟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获得什么样的可靠依据,说明什么样的问题。2.一定要把你标书的卖点突出出来,技术上有改进,改进在那里?必要时要引经据典,将自己突出出来。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三)那么,怎样书写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这部分呢?

关于研究基础的书写,依照笔者的经验,最好分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包括SCI论文、涉及到标书立项依据的前期工作、有关标书涉及到的实验技术的工作基础几个部分。

SCI论文也许是最惹评委眼球的部分,一目了然,这一条非常重要。很多人在介绍标书的书写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意强调这一点,本经验把这各方面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本人也将此视为标书能否获得赞助的最重要的部分。坦率的说,如果这部分有高IF文章或者罗列有较多论文,那么想和你讨论的是这是不是973或者杰青申请标书?!

SCI论文是干货,那是揉不进水分的,因而也是作为最客观的标书评审依据。但是这并不是说接下来你可以轻视的。其实在立体基础和实验基础方面也同样有很多文章可作。如果用发表的文章表示你在这方面具备工作基础的话,那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在工作条件方面,主要包括实验条件和实验人员素质条件,这方面如果有特别值得书写的仪器或者人员的话,也可以着力介绍,比如如果你购买了具有其他实验室不具备或者比较昂贵的超高速离心机,这个机器可能帮助你完成标书中的关键的细胞器的分离工作,你可以将他作为一条专门予以介绍,甚至可以附上相片。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具备了较好的申请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开始深入国基申请的腹地,逐一对标书中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解剖。

明天请看关于标书题目命名的第五计:狐假虎威

第二篇开篇语:前言(在第五计前,来个小过渡)

书接上回,但同时也得指出,上面书说得是你的工作基础,我把分为几个层次,并针对各个层次进行阐述。不过,每个人情况不同,起点就决定了标书可能中的百分率,部分人可能看的心惊胆战,但同时也觉得应该那样,呵呵,这就有点眉目了。

前面的四计说来说去都是一个主题,因此可以称为第一篇;接下来将进入第二篇,我们依次解说标书的题目;怎样选题;怎样设计研究方案;标书的各个部分如何书写。

我们计划在针对标书的书写方面将更具针对性,特别是将结合具体的实验技术去针对立题的分析,但我老婆害怕我们的思路被剽窃,又让我感觉头皮阵阵发凉。我本来就是那种有啥说啥的人,化了很多的气力介绍我们申请标书的经验,虽然获得一些掌声,毕竟不多,但一些朋友指摘我搞5分集团,颇有懊恼,甚至不想继续下去,但幸得其他朋友的支持,感动得我觉得就是一个人给我鼓掌,我也要踏歌而行。

我不入地狱,谁入?再说了,我入地狱,占一个名额,总可以解放一位朋友,让他进入天堂,呵呵,我也心满意足了。其实,入地狱也没有什么不好,写标书本身就是一个进地狱的过程,你头痛、受尽折磨,而且遭到很多人的批评,最后还没有中,老婆甚至还为此嘲笑你说要让你当一个月和尚,你说这是不是入地狱?!

我老婆在入地狱这方面有一个有名的笑话,我觉得有点残酷,不过想想,你要有这种平和心态去听听这个笑话,说不定你还真中了呢!

笑话是这样讲的:

从前有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写标书,但从来没有中过。于是有一天决定去地狱了解不中的原因。第一个房间,小鬼们都在给犯人上刑,鞭打、电烙还有向头上浇热油,这个人就问,这些人都是什么人?小鬼回答:这些人都是为凑热闹,明明没有什么水平非要去写标书的那些人,这些人增加了评委们很多的工作量,害的国家基金委都决定收钱评标书了。然后小鬼问那个人:“你说这些人可恶不可恶?”这个人吓的赶紧向前走,又到第二室,看到很多人都在烧红的铁板上走路,很面小鬼拿着皮鞭,在抽打着那些走得慢的人。小鬼们介绍,这些人都是那些为了提职称,为了某些利益不得不写标书的人。这个人看到那些烧得滚红的铁板,也吓的赶紧向前走。第三个房间,是一个很大的池子,里面都是粪便,半丈深的粪水上立着很多人,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个小碟子,里面盛着精美的点心,有蛋挞等各种好吃的。这个人终于心动了,你想虽然是在大粪池上面吃东西,但至少不痛苦,于是这个人就问小鬼,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小鬼回答到:“这些人是很努力地在写标书,最后给了小额赞助。”这个人想想这个不错,于是就要求进入这个房间,当他进入大粪池,面前也放上点心,准备开吃的时候,就听到外面小鬼在喊:“中午茶时间结束,现在开始倒立。”

lvygwyt :哇呀呀,俺来也。原来我属于在大粪池里倒立的?下面略谈一下大粪池里得来的经验:

1、文献回顾部分:一定不要写成综述,综述是表扬别人,在基金里,还要自我表扬。要说明自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继续研究的方向和重要意义。要把自己的Idea说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去打动评委,让评委觉得不给你赞助,他都问心有愧。当然现在肯扪心自问的人不多了。

2、实验思路方面:要用清晰的图表一目了然地展示给评委,后面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这样看起来不吃力。省时省力谁不愿意呢?评委也是人,一天审上十几份,哪有那心情去拨开草丛找你的优点?所以还是直观点好。

、要详略得当:对于已经成熟的技术和方法,不必作过多的介绍,比如PCR方法,很常见,就没有必要再说变性、退火、延伸,言多必失,万一有个评委对此很在行,说不定会挑什么毛病出来,反而不妙。但是,对于有创新的方法,比如在退火的时候加入某种制剂,结果可以缩短时间,可以更有助于PCR产物稳定等等,就一定要说明。

俺2003年给导师写了一份标书,导师拿到首都,请牛人给看了看,说内容还可以,不过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就是以上这三条。根据他的意见改了改,中了一个小额。虽有粪池倒立之嫌,仅给不怕臭的同志试试。总比第一个房间的那些人好吧?

第二篇 标书内核书写

第五计:狐假虎威(一)

其实我们在写标书时,第一件事就是我们要写什么。标书如何起题目,一般来说对很多人说这都是小case,同样对于评委来说,大多数对题目也是一扫而过的,毕竟多数人更感兴趣的是实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似乎没有必要在题目上兴师动众了。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好的题目在标书中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于理由,听我慢慢阐释。

1.吸引眼球的题目会使评委更多的对你的标书进行研究,有的评委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对你的标书进行细细的审阅,他们的眼睛更像扫描仪,一目十行,而你在写标书过程中最为得意的部分如果没有通过题目醒目地呈现,那么只可能隐藏在字里行间,这就使评委可能错过这部分,或者一些外行的评委根本不会注意你标书最”性感“和最出彩的地方。

2.好的题目肯定是画龙点睛,你的标书写的很好,评委看后肯定会进行回味,这时眼光肯定会关注你的题目,如果题目不好,他会摇头,”这个人虽然有点头脑,但素质不高,交给这个人30万会不会浪费呢?”就在这一犹豫间,你的评语就可能由“优先赞助”改成了“同意赞助”,或者降低了你资助的金额。

3.即使你标书写的不好,题目起的出彩,也有狐假虎威的作用。至少你认真的琢磨过,下过功夫的标书首先就体现在题目上,那些平淡无趣的题目肯定是不受人欢迎的。那么如何起题目呢?

不外乎开宗明义、凸现亮点、展现发现、设置疑点和设置玄机等等方法,由于刚从昆明回来,身体十分疲惫,我们对这些进行详细解说的工作放在明天。

第二篇 标书内核书写

第五计:狐假虎威(二)

书接上回,本人继续娓娓道来,不管诸位给小弟掌声,还是给小弟批评指正,一个目的,让真正有才华之人得到基金支持,让大家的科研能够如日中天,有人说本帖子象易中天品三国,本人岂敢和易中天相比,不过话说回来,易中天为什么会那么红?还不是因为他迎合这个时期人们心理的潮流。

我们给标书起名字,也一定要符合这个趋势。迎着潮流而上的就会成功,逆着潮流而动的人就会被潮流吞没。上回书说到,给标书题目起名字包括开宗明义、凸现亮点、展现发现、设置疑点和设置玄机等等办法,现一一道来。

1.开宗名义:对于那些大家,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过文章的人(或者高于IF10),不用拐弯抹角,评委一看名字就会认真加以研究,天哪,其实我很想用学习这个词,但害怕评委看了,以后看到我的标书上去就枪毙了。比如在有关的retroviruses上面发现Ras蛋白的人,你说人家申请基金可以直接写Ras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足矣!他完全不必要再麻烦,而假如我们写同样的标书,或许应该这样起名字:异源三聚体G蛋白对下游调节蛋白Ras的基因表达研究,你可能通过单细胞微注射的方法,标书设计研究内容包括PI3k、GAP、Raf、hSos、Crkl等等分子的作用研究,比较这两个标书名字的区别,可以看出有本钱的人名字可以大气点,反之就要稍稍内含一点。不管怎么说,开宗明义都是最常用的方法,成功容易,失败亦然。

2.凸现亮点:标书的内核中肯定有创新的地方,这种创新也是一份标书的精华之处。不容否定,这种亮点的闪光度应该极大地加强,因此建议在题目中加以凸现。标书的创新不外乎思想创新、方法创新,如果你有新的思想,比如你在研究cGMP介导的蛋白激酶G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比如血管平滑肌松弛时,发现了NO的作用不同于文献上报道的那样不仅仅起着松弛作用,可能在不同剂量时还起着收缩的作用,那么你就可以将此命名为“NO在cGMP介导的蛋白激酶G诱发血管平滑肌不同于文献报道的效应研究”,呵呵,你可能不熟悉这样的语言,其实这种语言非常重要,他就像黑夜里的亮光,象你秃头上的虱子,直接就突出了你文章的创新之处。当然新方法或者刚刚出来的新技术也是非常需要突出的,比如如果你文章中采用了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的2-D技术,你就可以将题目命名为“用单细胞2-D技术研究大鼠肾上腺.......“,怎么样?有意思吧。

3.展现发现:在你实验中有一些发现,比如你发现了神经元凋亡时促凋亡蛋白Bim上调是不依赖于JNK/c-Jun通路,那么又获得了SP1直接调控bim基因的可靠证据,那么你就可以命名为”神经元凋亡时SP1对BH3-only蛋白Bim的转录调控“。将你的发现陈列,同时列出发现的可靠证据,这是标书命名中的上上策。

4.设置疑点:我看到一些好的标书,这些标书直接用疑问句来作为题目,尽管猛一看到,颇为不习惯,但细细品来,觉得非常受用,首先点出了研究的内容,其次设疑也表达了作者严谨的科研思维,你没有做到最后,就不能十分地肯定那样的作用。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份标书竟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书写的,他竟然也用疑问句作为题目。

5.设置玄机:这点就不用我来解释了,地球人都知道。接下来我们将推出第六计:书写摘要的艺术---字斟句琢

第二篇 标书内核书写

第五计:狐假虎威(三)

首先感谢bettytj,也正是你的留言,让我不得不对第五计进行补充。我看到了你的留言,也特别感谢你的意见。我和老婆昨夜也讨论了你的观点,对此我们有激烈的争辩,老婆赞成你的观点,同时认为合适的题目应该为“NO在cGMP介导的蛋白激酶G诱发血管平滑肌效应中新发现的机制研究”,她的理由如下: 1.我这篇策略谈最大的特点是从评委的角度来谈标书的书写,因此评论这个题目是否合适,也“请君入瓮”,也要从评委的角度来看。如果她和bettytj来当评委,肯定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感觉太“过”,或者说国人无法接受这样的说法。

2.不同于文献,说法太绝对,只可能文献报道是“舒张”,但你发现在小剂量使用时可能是收缩,这种效应表现有剂量方面的依赖效应,在超过某一剂量时又开始呈现为收缩效应。因此这并不表明不同于文献,只可能是对文献的补充。

3.一般来说,评委如果看到题目不顺眼,就很容易将你的标书”PASS“,找个pass的理由还不容易吗?因此尽量不要用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字眼。不同于文献太主观,同时很有点自负,属于不可接受的表述。

老婆的理由很充分,我感觉我错了。坦率的说,我写的标书特别是今年中的标书最大的功臣是老婆,她帮我改的,而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改的题目。我原来的题目“神经细胞缺氧导致的hif表达参与机体保护机制的研究”,老婆认为存在以下缺点:

1.太大,你认为你要出版关于缺氧诱导因子的书籍呀,因此建议加限定词,将文章中关键的HSP90增加上去。

2.太土,老婆形容这个题目就像刚从地里拔出的红萝卜,虽然新鲜,但泥巴太多,没有经过必要的“头脑”处理,建议去掉“神经细胞缺氧导致”,而改为“......”,我不敢写出来了,因为这就象马克思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称为”“澡盆里洗澡的小孩”,增加了标书的内核,题目显得丰满和大气,我要写出来,你肯定知道我中的标书了。所以我就是赵本山那句广告语“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3.太直,你的标书本身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设计,如果没有必要的包装,那怎么行?老婆举了很简单的一个例子,说标书就象妓女,妓女揽客时最关键的是要好好打扮,标书题目如果起的太直,就失掉了应有的魅力。

所以你无论如何,给标书起题目都不要犯以上的三个错误。特别是你不要引起评委的反感,象我在上文里就有这个嫌疑,这应该成为给标书起题目的大忌。

但我也必须警告你,不要太过于花哨,有时候需要直接。最简练地将标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再加上适当地运用技巧就能给标书起上最好的题目。

因此写到这儿我特别感谢bettytj,你太客气了,语言很温文尔雅,其实我特别需要你提出意见,正是由于你的意见,我们对标书题目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也特别希望看本人这篇策略的丁香园友们,希望我们能够展开争论,如果你们对我的某一个观点不敢苟同的话,最好拿出你最犀利的语言,将他剖析的体无完肤,而我也将会得到最大的收益。特别感谢壹刀,你那句话真的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我们一同努力。

感谢每一个给我鼓励的人,正是你们的喝彩,才使我感觉到更要努力,也因此不仅将自己的经验写出,同时也参考了其他朋友的经验,用更加的努力希望给你们更多的我可以给予的认识。

我们写标书,动笔时我们其实已经胸有成竹,一些作者甚至可以预言到自己能够中的,这种自信来源于对中国目前学术界的深刻认识和自己能力的自信,能够作到这点的天下有几个人? 说有一个人特别想出名,干好事不会,于是就想干坏事。准备一个定时炸弹,炸立交桥,上了立交桥,在上面转晕了;炸公交车,硬是挤不上;炸超市,安置好了定时炸弹,出来时,遥控器被小偷偷跑了;炸高楼,被保安逮住了,一顿狂揍:“叫你上访”;没有办法只好写国家基金,《群防群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标书从四个方面确立了立体依据:

一.立交桥:由于中国人多,立交桥建立因此比较复杂,这就为立交桥上的群防群治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

二.公交车:人多,坏人很难有下手的机会,如果上了一车正义的人,坏人不仅可能没有下手的机会,甚至可能连车也上不了。

三.超市: 坏人引起人的痛恨,甚至有时候另外一些坏人也能够阻止你干坏事.四 高楼: 坏人干坏事的时候,人民的眼是雪亮的,即使有时候误会了你的动机,但也能阻遏你犯罪.尽管本标书立体依据有点牵强,但考虑题目新颖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这份标书最终还是通过了我的评审.接下来我们将推出第六计:书写摘要的艺术---字斟句琢.第六计:书写摘要的艺术---字斟句琢

(一)其实我们的摘要通常是在最后才完工的,但通常这部分也是我们在写标书前心里都有脉络的。前几年的摘要通常被限制填写在一些方格框里,现在则是被限制在400字范围内,超过部分就不再显示了。

摘要这部分通常是评委最先看的,感兴趣就继续读下去,否则评委可能就直接下评语了: 课题设计太过主观,没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思路,申请者也不具备该领域的基本训练,课题可行性太小,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建议不予资助。

为什么评委能够直接这样说呢? 原因在于你的摘要写的不好,没有诱发评委的兴趣点,或者你写的摘要摸棱两可,人家看的云里雾里,你说人家怎样满意?人家仅仅看了摘要就给下了评语了,呵呵!你要通过SSH技术进行不同发育时期细胞的差异基因筛选,但你在摘要的书写中没有明确写明这样作的意义,你说你设计的主观不主观?你想在单细胞水平进行SSH操作,但你明白不明白SSH所需要的最少的标本细胞数?尽管你在标书中写明了要进行的一种改良式的操作,但你没有体现在摘要中,当然评委会说你的可行性太小,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看到了最后国家基金委的意见,你 会大骂评委,你会置疑评委看没有看你的标书,但一切已经为时已晚,为什么你不在摘要中将你的观点清晰无误地表达呢? 因此,我们强调摘要的书写要作到以下方面:

一.规范化:标书的摘要书写和论文一样,其实也是有一套格式的。往往专家一看就知道写标书的人是不是科班出身,当然据此也可以大致得出是否给予赞助。二.条理化:从A到B,再到C,依次写来,切忌逻辑混乱。三.鲜明化:是就是,非就非。不能有含混的语句,要语句坚定,不要出现“可能......“, ”有助于”等等这类连作者都怀疑的语句。那么怎样书写能够作到这些要求呢? 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书写的格式问题。

第六计:书写摘要的艺术---字斟句琢

(二)摘要的套式程序通常为: 采用......技术, 在......标本上,研究......的特性,探讨.......的机制,观察........的现象,分析.......之间的关系,解决........的关键问题.一般来说,摘要中需要明确你采用了什么技术,这种技术是改良的还是传统的,你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的意义,而以上的套式基本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我们的研究通常涉及几个关键分子,首先明确研究的标本,在细胞上或者组织上还是系统研究;需要研究这些分子的那些的特性,电生理特性、mRNA丰度还是蛋白质表达丰度;探讨那些因素的影响特性,药物探针的作用、过表达或RNAi后的生物效应;观察那些现象,是报告基因的表达,GFP的现色或者离子通道活动动力学的特性变化;分析那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通道膜蛋白被切去-COOH段后脱内化,膜蛋白离开胞膜,进入胞浆甚至深入胞核,会影响核内的那些基因的表达,当然你要指明怎样观察分子之间的作用;解决那些关键问题,是细胞缺氧的机制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等等。

当然摘要有多种格式,你可以灵活应用,不一定拘泥于以上的表述,你可以首先阐明你研究的意义,然后再灵活展开。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一定要行文如流水,切忌不要混乱,条理要清晰,首先是什么,其次什么,然后是什么。因为摘要在你以后的计划书和结题中都有显示,所以一定要字斟句琢。那么我们说进行完以上的工作,我们就将进入正文的书写了,但支持立体依据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分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和选择很有学问,我们接下来将对此展开论述。请看第七计---好马须要配好鞍

第七计---好马须要配好鞍(一)

关于立题依据引用的参考文献,很多人都介绍了自己的观点,概括起来通常包括以下各点:

1.引用文献要新。

2.引用文献要权威,nature、science、cell、annual reviews 最好。

3.引用自己发表的IF比较高的期刊文章,证明自己在研究的该领域是有实力和有基础的。4.引用国内牛人在国外发表的牛文,万一牛人审自己的文章,说不定就成功了。

这些观点非常可取(下文称为四条),也应该谨记在心。为了给我们的读者更多和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提出本人的观点,我们根据写标书时引用文献的目的将引用的文献分为几类: 1.核心文献 这些文献通常是我们标书idea形成的直接依据,抽掉这些文献,我们的标书可能就散架了。

2.外延文献 这些文献对我们idea的发展和提出起着引申的作用,没有这些文献,我们就没有创新的思想。

3.支持文献 这些文献对我们的立体依据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通常是一种相关的文献,也是当前很多书写标书的人为了套上高IF的文章而较多引用的文献。还有的人引用了大量的垃圾文献,在此我们一并进行讨论。

引用的文献就像我们乘的马儿配的马鞍,好的马鞍是实用的、高效的,考虑到马的奔跑和马蹄的保护的,通常前蹄轻而结实,便于马腾空,后蹄沉重,便于马站稳。文献也要考虑对立体依据的功能,应用文献一定要有的放矢,那么这是不是会造成与四条相矛盾呢。

第七计---好马须要配好鞍(二)有人问,参考文献是什么?有那么重要吗?由于最近网络很不好用,发一个图来表示参考文献对于立题依据的重要意义。

第七计---好马须要配好鞍(三)无疑,好的参考文献就会和立题依据一样组成一副最瑰丽的图案,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这种理论,我们摘引了登刊在《南方都市报》上的一则新闻(原谅我,不是我偷懒,实在是网络光出问题),我们用这则新闻来比喻好的参考文献的价值。

在新闻里,文字就像是立题依据,无论写的多感人,我们都很难体会,但看到那副图后,你才真的会非常感动。

这副图就相当于核心文献,最打动你的第一视觉!我们看一份标书,评价其好坏和是否有价值,不用看立体依据,真的瞟一眼参考文献,如果我们能准确地判断出核心文献来,我们其实真的就知道了这份标书是不是有水平。

第七计---好马须要配好鞍(四)

不知我这样说对不对,一份好的立题依据引用的文献在核心文献、外延文献、支持文献和垃圾文献之间合适的比例应该为30%:50%:15%:5%,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笔者长期研究的“科研成果”,通常比较理想的参考文献数量不低于25篇,太少让人看起来觉得论证不充分;但不宜超过40篇,太多感觉有些堆砌,因此最好介于25~40篇之间,当然也不是太绝对。

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推算,核心文献应该不低于7篇,外延文献为13-15篇,支持文献在5篇左右,垃圾文献则应该尽量压缩,当然也不是说不用,有时候垃圾文献也是非常有吸引评委眼球的效果,所以垃圾文献在必要的时候也是需要的,但最好不要超过3篇。现分析如下:

核心文献通常是对过去国内外研究的review, 通常的要求是高IF,引用率较高,如果你研究的是热点,有充分自信的话,最好在立题依据中进行文献的标示。但你是那种明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建议不要选用当前的研究大热点的课题,最好是研究热点中的冷点,体现在核心参考文献中的表现就是相对少的nature、scicence、cell的应用率,引用这类期刊文献也基本上是往年的,但你引用文献不乏你这个学科领域最高期刊的当年文献;如果你选题属于冷点中的热点,文献通常会表现为较少高IF文献,但引用高IF文献通常为当年文献,而且期刊IF应用呈现为梯度,从高IF到相对低的IF期刊,相对分布合理。我们最好在写完我们的标书后对我们的参考文献中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评价自己选题的竞争力。我们这儿推荐一个公式,即用15%Σ(IF/n)/Σ(IF/n)来计算你选题的竞争力,公式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总结提出的,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分子表示在你申请的学科领域中top15%影响力期刊中引用文献的IF*n的和,IF为期刊的影响因子,n表示的是年代因子,当年的为1,当年的上一年为2,依次类推,如果这个值超过50%,表示这个选题面临较强的竞争,若低于15%,竞争不强,但可能也没戏;我对本人中标的标书进行计算,基本上介于25~40%之间。

这个公式非常有用,在外延文献中计算的是我们选题的创新性,支持文献中计算的是我们的可行性。采用全部文献进行计算则可以算出在同等文字表述水平、同等研究基础的标书中,我们标书的中标率,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评价标准。我们将在下一次中介绍如何引用文献。

lworm edited on 2007-01-11 10:59

第七计---好马须要配好鞍(五)我们通过文献来计算竞争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这可以作为对我们标书的自我评价。但必须指出,很多人在写标书的时候,虽然引用了中文文献,但常常把这一点忽略掉,在我们正式开始计算的时候,也须要把这部分计算进去,影响因子可以参照国内发布的期刊IF。有了评价公式,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立题依据进行一个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我们就有了改进我们标书不足的着力点,是我们标书写的可能偏颇,还是创新性不足,或者不具备可行性(这里主要指的是你的思想)。通过加强和弥补,就有可能将我们的立题依据写的丰满和完善。

同样,我们根据我们以上的公式,可以大致将我们的立体依据分为三部分,分别对应于三类文献,一部分是近一年来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对应于外延文献的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第三部分是对应于支持文献的可行性论证。那么这三部分引用的文献也同样需要进行精心的雕琢和修饰,必须指出的是,最后显现在你标书正文中的标书是明显经过润饰的,和原始的引用文献可能存在一定距离,这种距离表现在:

一.原始文献包含的数目更多,更广泛,但表现文献更具有代表性和吸引评委眼球的功能。二.你写的这篇标书的灵感最主要的是来自于原始文献,但表现文献显得更“冠冕堂皇”,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佐证你立体依据的“完备、可行和可信”。

三.原始文献相对表现集中,在某个领域数目更多;而表现文献更具有选择性,特别在交叉领域表现更为明显。

如果明白以上的不同,也就很自然地了解如何在原始文献中挑选表现文献了;如果了解我们提出公式的含义,也就会很有技巧性地塞入垃圾文献了。

可能有人会说,评委通常不注意参考文献的,我也有同感。但别忘了,你只要选择好参考文献,其实你就对立题依据的书写“胸有成竹”了。

呵呵,原来深意在此!那么我们接下来将正式进入本成功策略系列谈的最核心部分---立体依据的书写。

第八计----------谁敢横刀立马

正如诸位知道的那样,06年资金申请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资金批准额度拉开幅度大,凡是有较好基础的通常给的金额比较大。2.青年基金申请成功率高,但金额相对比较小。3.那些具有较好滚动发展项目的容易受到支持。

为了应付这些新出现的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我们的思路,跟着形势走,永远没错。但如何选题,尽管很重要,却并不是令每一个人都头痛的问题,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是老油条了,在申请基金这条锅里滚打摸爬已经有些许年限了,大家对申请什么都已经心里有数了。我知道大家都很关注怎样写才能成功,其实概括一句话,就是,“太热的太难成功,太冷的太不容易成功;热中选冷的有戏,冷中选热的有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大家去评说。

申请策略 篇6

技术创新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强烈需求,是当代中国大学的重要使命[1,2]。广州大学城集聚了10所高校,对拉动知识经济发展、统领高科技发展潮流具有重要意义[3]。在国外,专利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组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被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等国际组织广泛采用,因此,通过专利申请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分析广州大学城技术创新能力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对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广州大学城在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4,5,6]。

1 统计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2004年,广州大学城建成并投入办学使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等10所高校陆续迁入,并于当年9月开学。本研究以该10所高校为统计样本。

专利申请量,是指申请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向专利行政部门请求授予其发明创造专利权并被受理的件数。检索专利文献的网站较多,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开发的中国专利检索系统(CPRS),以“中山大学”等广州大学城内10所高校的全称作为申请人分别进行检索,在检索结果中以申请日所在自然年度进行排重补缺,分年度统计各高校申请职务专利的数量。

数据包括了10所高校之间及其与其他单位合作申请的职务专利,并以高校排名在前为先的原则不重复统计。数据库数据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6月30日,兼顾专利申请公开周期(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公开周期一般为18个月)的影响。

10所高校中,广州美术学院和星海音乐学院没有检索到相关职务专利。

2 专利申请总体情况分析

经过检索、统计,广州大学城高校2005—2010年的专利申请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各高校申请专利的情况如表2所示。2005—2010年广州大学城专利申请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6.2%。

*注:我国专利法规定从专利申请到专利公开一般有18个月的周期,因此2011年6月30日能够在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10年专利申请量比实际申请量要少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种类型。发明专利需要进行实质性审查,一般情况下其技术创新水平和技术创新含量要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从专利类型来看,广州大学城高校2005—2010年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所占比例波动不大。发明专利共申请5 370件,占申请总量的80.8%,此比例高于2009年全国高校和广东高校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7.6%和61.0%)[7];实用新型专利共申请1 158件,占申请总量的17.4%;外观设计专利比例较小,6年共申请116件,占申请总量的1.8%,且主要集中在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和2010年分别申请46件和54件)。专利申请类型的比例说明,广州大学城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含量较高、保护措施严密的发明专利上。

从高校分布看,华南理工大学申请专利最多,6年共申请专利3 421件,占申请总量的51.5%;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分别申请专利1 792件、602件和426件,分别占申请总量的27.0%、9.1%和6.4%;其他4所高校共申请专利403件,占申请总量的6.1%。这种分布比例与各高校的性质、学科特点及其技术创新能力是紧密相关的。

3 专利申请IPC分布情况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采用等级分类结构,将所有技术领域分成8个部:A部(人类生活需要),B部(作业、运输),C部(化学、冶金),D部(纺织、造纸),E部(固定建筑物),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G部(物理),H部(电学),各个部分若干小类。通过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技术创新领域的分布情况。

从表3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IPC构成情况可以看出,广州大学城的专利申请涉及了整个技术发明领域的8个部。C部为技术创新的强势领域,共申请专利1 960件,占30.0%;G部、H部、A部和B部是技术创新次强势领域,分别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7.9%、16.5%、12.7%和12.1%;弱势领域分布在D部、E部和F部,其专利申请量所占比率分别为1.9%、2.0%和6.8%。

对照各高校情况,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的专利申请涉及了整个技术发明领域的8个部,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性质、学科特点,技术创新重点各有侧重。从中,我们发现,大学城的技术创新优势与所属高校的学科优势是密切相关的。大学城拥有发光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通信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食品科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光学等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这些学科优势分别支撑相应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

4 专利申请技术发展情况分析

从专利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萌芽阶段、生长阶段、成熟阶段、衰老阶段[8]。在此,具体采用以下4项统计参数对专利技术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1)技术生长率V:V=a/A,其中a为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A为从当年开始追溯5年的发明专利申请累积数。若V值递增,说明技术正处在萌芽或生长阶段;反之,则处于衰弱阶段。

(2)技术成熟系数α:α=a/(a+b);其中a同上,b为当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连续计算数年,若α值递减,则反映技术日趋成熟,总体上一般改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主体地位;若α值递增,则反映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3)技术衰老系数β:β=(a+b)/(a+b+c),其中ab同上,c为当年外观设计专利或商标申请数。连续计算数年,若β值减小,预示该技术日渐陈旧。

(4)新技术特征系数N:N=V2+α2,Vα同上。N是可用来反映新兴技术或衰老技术的一个信号指标。N值越大,则反映总体上新技术特征呈增强趋势;N值越小,则反映总体上呈衰老技术的特征。

从表4可以看出,2005—2010年,技术生长率V值呈递减趋势,说明广州大学城的专利技术处在成熟或衰老阶段;从2008年开始,技术成熟系数α值逐年递增,反映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新技术特征系数N值增大,也反映出总体上新技术特征呈增强趋势;不同的是技术衰老系数β值,从2007年开始逐年递减,反映出技术逐渐衰老的特征。可见,广州大学城在某些新技术创新领域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但有些技术已经呈现出日渐陈旧、衰老的趋势,这或许与其近年来申请技术创新含量相对较低的外观设计专利有所增长有关,因为外观设计专利仅是一种低层次的非技术保护。因此,为保持新技术的不断增强和发展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广州大学城应该调整技术创新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提高专利申请的核心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优化创新体系,促进创新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和原始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注:*表示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此数据包括2001年申请人为“中山医科大学”的发明专利

5 与企业联合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广州大学城2005—2010年共与企业合作研发并联合申请专利624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9.4%,联合申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31.4%;联合专利申请的类型主要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联合申请总量的79.2%和20.7%,联合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仅1件。

从表6可以看出,广州大学城2005—2010年与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领域主要集中在C部(化学、冶金)、H部(电学)、G部(物理)、B部(作业、运输)和A部(人类生活需要),这与广州大学城的技术创新优势领域是相对应的。

从表7可以看出,2005—2010年与广州大学城共同研发、联合申请专利的企业共有280家,平均每家企业联合申请专利2.2件。其中:联合申请1~2件专利的企业有208家,占企业总数的74.3%,共联合申请专利260件,占联合申请专利总量的41.7%;申请3~5件专利的企业有49家,占17.5%,申请专利188件,占30.1%;申请6~9专利的企业有18家,占6.4%,申请专利119件,占19.1%;申请10件专利及以上的企业有5家,占1.8%,申请专利57件,占9.1%。联合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是广州市聚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14件。

从表8可以看出,与广州大学城联合申请专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地区,共有企业140家,占联合申请专利企业总数的50.0%,共联合申请专利343件,占联合申请专利总数的55.0%;广州以外的珠三角地区共有企业83家,占29.6%,共申请专利179件,占28.7%;其他地区共有企业57家,占20.3%,共申请专利102件,占16.3%。可见,广州大学城技术创新的影响范围已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辐射珠三角、影响全国的态势。

注:*表示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gd.gov.cn),广东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

6 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2005—2010年广州大学城专利申请的状况体现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在若干领域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其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在化学、电学、物理、作业、运输和人类生活需要等领域;同时,通过分析我们也发现,广州大学城技术创新发展已比较成熟,并有技术出现逐渐陈旧、衰弱的趋势。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专利申请工作,促进相关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1)坚持产学研合作策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作为技术创新的载体,专利申请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占领技术创新市场和实现经济效益,因此,技术创新只有坚持产学研合作策略,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高校仍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广东省自2006年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以来,促进了高校与地方、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广州大学城高校也受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新能源和海洋等产业。占有地缘优势的广州大学城,应该紧密围绕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珠三角区域创新发展,在专利申请和技术创新中坚持产学研合作策略,结合产业发展目标需求、结合市场高新技术创新需求、结合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需求,适当调整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切实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实现产业发展目标服务,力争成为珠三角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2)坚持集聚发展策略。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目前,集聚效应的理论在知识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虽说大学城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新型教育组合方式,广州各高校在空间上已经实现了集聚,但在当今体制机制的限制下,广州大学城还是一个各自为政的松散组织,专利申请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集聚效应尚没有很好发挥。比如,广州大学城2005—2010年各高校之间共同研发、联合申请专利的数量是16件,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0.2%;实验室和科研基地也是互不开发。我们知道,技术创新是多学科合作和多项技术集成的结果,在技术模仿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依靠某些单项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益,然而,在技术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由于现代技术的融合化趋势,各种高新技术都具有组合技术的特征,技术不断向集成化、复杂化趋势发展,即使单项技术研发成功,由于缺乏与其他相关技术的支持,也很难形成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因此,广州大学城应该充分利用各高校基础研究、学科领域、科研平台互补的优势,坚持集聚发展策略,跨院校、跨学科,从单项创新向集成创新和互动创新发展,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正整合优势联合筹建国家实验室。具体到专利申请工作,要在积极申请核心专利、占领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的同时,注重形成对该技术领域的基本技术的垄断和控制,在核心技术周围申请一批相关专利,给核心技术筑起牢固的专利保护网,有效保护基本专利和创新技术,提升技术创新的综合竞争力。

(3)坚持政策激励策略。政策和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一是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支持和协调政策,激励各高校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共赢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社会各主体要素的互动和联动,共同保障技术创新系统工程协调发展。二是各高校要根据技术创新要求,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职称评审、项目结题和业绩考核等政策,加大对发明专利、专利实施、校企合作的扶持力度,把获取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效益等作为衡量高校及科技人员工作成效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准,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转化富裕起来。

(4)坚持国际合作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贸易有壁垒,但技术创新没有国界,闭门造车终将会画地为牢,只有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创新才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专利文献记载着技术发明的详细内容,是很有价值的技术情报。因此,要坚持国际合作策略,及时了解和跟踪国际高新技术前沿动态,鼓励积极参加国际技术创新合作,在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着力引进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缩短与世界顶尖创新技术的差距,在引进、吸收、消化和借鉴的同时注重自主创新与发展,形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推动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翔文.技术创新:当代中国大学的重要使命[J].江苏高教,2004(2):1-5

[2]王燕玲.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框架[J].科学学研究,2009(4):623-628,568

[3]冯增俊.中外大学城与广州大学城的发展定位[J].高教探索,2003(3):41-44

[4]暴海龙,朱东华.专利情报分析方法综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B10):91-93

[5]贠强,陈颖健.从专利的角度看我国高校技术创新现状和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144-148

[6]饶睿.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扩散的负效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5):398-4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申请策略 篇7

根据原文文本的不同类型, 我们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 那么与之对应的文本就叫做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 可以发现好多研究者给出这样的定义:除文学文本以外的文本都是非文学文本。可见非文学文本所涵盖的范围之广。皮特·纽马克的文本理论将其分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非文学文本也涵盖这三类文本。比如说法律文献和一些学术论文就属于表达型文本;而报纸以及演讲稿就属于信息型文本。

二、非文学文本翻译的难点

非文学文本中含有大量的专有词汇、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由于非文学文本涉及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自身所特有的词汇和句式。所以说非文学文本中的专有词汇的翻译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转述是非文学文本翻译的一个难点。在笔者的翻译实践中不难发现各个专业领域文章所用句式都有其特点。比如说本文的译例, 在介绍此发明时会应用大量的以介词开头的句子, 这些句子严格来说并不能算作正确的句子。那么在译文中怎样给出地道翻译就成为非文学文本翻译的另一个难点。

三、非文学文本翻译策略—以专利申请书翻译为例

1.专利申请书。本文所引用的是一篇名为《机器视觉摄影机专利申请书》的译例。《机器视觉摄影机专利申请书》中的产品是一种可以执行物体的测量、检验和校对以及对条形码进行解码的视觉系统。文本中涉及大量专有词汇、专业知识以及长句和特殊句式。因此可以用于探讨非文学文本翻译的策略的典例。

2.从译例翻译中探讨非文学文本翻译的策略。恰当的翻译策略不仅可以提高翻译效率, 更能提高译文质量。下面就结合译例中的翻译, 来分析进而总结非文学文本翻译的策略。

以译例中的专业词汇为例, 原文本如下

“These systems are based around the use of an image sensor, which acquires images (typically grayscale or color, and in one, two or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subject or object, and processes these acquired images using an on-board or interconnected vision system processor.”

要准确翻译文本中的专有词汇, 必须借助在线词典、互联网搜索引擎以及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以句子中的“onboard”为例, 在翻译过程中, 将此词语输入计算机进行搜索引擎, 从搜索所得的平行文本中确定该词语恰当的意思“板载”。

通过上述的例子, 我们可以总结出翻译文本中大量专有词汇和专业知识的翻译策略:生疏单词可以借助电子词典、在线词典以及网络来筛选出适合的词义, 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查询相关语料库和平行文本。

对于非文学文本翻译的另一难点, 特殊句式的翻译, 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进行分析, 原文本如下:

“Some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use of a liquid lens are the lens’ ruggedness (it is free of mechanical moving parts) , its fast response times, its relatively good optical quality, and its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size.”

此句中含有多个名词短语, 像“its fast response times, its relatively good optical quality, 等”对于这些短语翻译, 如果按一般翻译, 可译为“它的快速反应时间, 相对好的光能性能”这样的翻译存在着严重的“翻译腔”。对于这种特殊句式, 在翻译时要查阅译入语的平行文本, 从中查找意思相近句式的翻译。除此之外还要适当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来地道地陈述出原文意思。所以该句可以试译为:“使用液体镜头的主要优点包括牢固耐用 (没有机械运动部件) 、反应时间短、光学性能相对较高”。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的分析, 找出非文学翻译中的难点, 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进而得到地道的译文。

四、结语

在进行非文学文本的翻译时, 译者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双语驾驭能力, 还要理解所译文本中的专业知识以及具备查阅和利用平行文本的能力。通过分析非文学文本翻译过程中的难点, 加上大量的翻译实践从而总结出翻译此类文本的一般策略。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下, 非文学翻译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成为翻译领域的新方向。本论文以笔者曾经翻译的一篇名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DRIFT IN A VISION SYSTEM VARIABLE LENS专利申请书为译例来探讨非文学文本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非文学文本,策略,专利申请书

参考文献

[1]徐菲.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对比研究[J].北方文学, 2012 (7) .

[2]张宇.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文体特征[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 (9) 3.

[3]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上一篇:饮水安全工程论文下一篇:顾客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