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

2024-05-14

《知识论》(精选12篇)

《知识论》 篇1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 在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快速, 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知识型员工需要快速在海量的信息中定位合适的信息, 不断的在学习和实践之间转换, 利用知识创造新知识, 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 为此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迎接挑战, 提升自身信息素养, 提高知识生产率, 知识型员工就需要进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 知识管理分为“组织知识管理”和“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个人方面的应用。

从组织知识管理的层面来说, “知识管理就是组织为实现其管理目标,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 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整理、整合、存储、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和维护, 在最恰当的时候, 把最恰当的知识, 传送给最需要的人, 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 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的知识管理有许多共通之处。“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的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 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 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

可见, 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帮助组织和个人有效地获取知识、管理知识、整合知识、利用知识以提升工作效率, 提高竞争力的过程。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 (P.Druker) 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 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用脑多于用手,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营销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

1. 自身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受过良好的教育, 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 渴望成就, 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工作效率。

2. 工作性质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 而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需要创新,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知识型员工工作目标导向明确, 他们到企业工作, 并不仅仅是为了挣得工资, 而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 成就事业的追求, 他们不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一般性事务, 而是追求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不断的在学习和实践之间转化。

三、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型员工自身工作性质、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组织知识管理的要求。

1. 工作性质的要求

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术有专攻, 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 或研究、或设计、或管理等等, 以管理人员为例: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他们既要随时把握外界环境的变化, 市场的需求, 还要顾及组织自身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需要对大量来自组织内外的资讯进行分析和整理, 定位自己的需要, 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判断而应用的, 通过个人知识管理能提升这些工作的效率。

2. 避免重复工作的要求

IDC的研究报告显示, 知识工作者90%的所谓“创新工作”是重复工作。这是因为获取现有的知识要费一些周折, 大部分的知识工作者更倾向于重新开始而造成的。知识工作者经常会遇到: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及时的反思和系统整理, 再次遇到问题时, 不知如何应对;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和资料有印象, 实际使用时却难以找到;以前撰写过的文章和报告, 面对类似的新文档, 与其查找还不如重写等。这些都说明了知识工作者缺乏对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

3. 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要求

知识型员工都接受了多年的系统教育, 平时仍需要持续的学习, 其积累的显性知识的质和量都达到了一定程度, 隐性知识也随着工作的开展而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通过个人知识管理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创新, 实现价值增值, 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组织知识管理的要求

知识经济环境下, 组织知识管理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型员工是组织的核心员工, 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者, 也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贡献者, 只有管理好自己的知识, 才能为组织知识系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 也能明确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从组织知识系统中获取知识。

四、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 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进行, 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个人知识管理动态体系, 并且在知识收集与管理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具体地说,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分析个人对知识资源的需求

知识型员工专业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可能是其主要的知识需求, 同时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经历、人际关系对个人的知识需求也有影响。在进行需求分析时, 可以根据自身应用的特点, 给知识定位, 立足现在, 放眼未来, 并且要与时具进, 不断综合各方面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需求体系。

2. 获取个人知识

个人知识的获取, 是个人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个人获取知识的来源很多, 一般有实践经验的积累、专业知识的学习、外部信息的获取及对旧知识的改造创新等。

通过培训、期刊杂志、互联网等, 知识型员工可以获取许多显性知识。而通过个人的人际交流, 知识型员工可以从同事、朋友等处获取许多隐性知识。一般地说, 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能创造价值, 而隐性知识的获取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 所以, 知识型员工要更注重实践, 注重交流。

3. 选择合适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能帮助知识型员工获取、组织、交流共享个人知识以及协同工作等。针对不同的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软件, 只要简单易用, 适合自己就行。目前, 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如:i Space Desktop、Mybase等;另外还有一些辅助小工具, 如邮件管理工具、即时通讯工具、BBS、blog、wiki等, 都很简单, 使用非常方便。

4.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及体系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 知识型员工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个人知识管理准则, 方便自己日后查询获取已存储的知识。知识管理准则的内容应该包括知识分类、命名及编码标准。根据知识的分类、命名及编码准则, 将个人搜集的大量信息资源分批分类的纳入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中。

5. 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也在不断的流动。知识型员工会随着不断地工作和学习, 个人的知识水平在提高, 能力在增强, 个人知识系统也要随之变化。个人应做好以下维护工作:增添新的学习资源和知识类别;删除、修改和更新部分资源;进一步完善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在工作中协作以及交流和共享知识;在知识管理的实践过程中, 逐步完善个人知识结构。

6. 应用和创新个人知识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利用已有的资源, 获取新的学习资源, 与他人共享知识, 以便提高学习成效, 提升能力, 促进知识创新。

掌握了知识后,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知识的利用和在知识的利用中创造新知识, 这种能力才是组织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知识型员工可以分析大量的利用已有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 找出事物间的规律, 应用于实践, 从而对这种归纳结果进行检验, 然后再从实践中修正归纳出的知识。

知识型员工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知识创造。在知识交流过程中, 知识型员工获得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结合就是一个创新过程。知识交流中, 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到反馈, 修正自己的观点理论, 反复这个过程, 新知识就创造出来了;同样, 听到别人的观点, 去粗取精, 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得出新的理论, 通过实践, 如得到验证, 就形成新知识, 这也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

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伴随着工作生涯, 是循环进行, 不断进步的, 只有这样,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形成。

五、结束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个人知识管理在培养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提升竞争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自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可以用更有效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知识与人交流, 自己在工作中效率更高了, 有了更多的创新成果, 这正是个人知识管理的成效。

摘要:针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分析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并在个人需求分析、获取个人知识、知识管理软件的选择、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及个人知识的使用和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个人知识管理,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苏新宁等:组织的知识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2]韩大勇: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3]钟靓:终身学习视野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教学研究, 2007, 3

[4]韦春伊:浅谈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12)

《知识论》 篇2

外国——

以色列的康菲诺综合各家的意见,把代表社会良心这一阶层的知识分子特征归结为以下的五点:

(一)对于公利益的一切问题——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问题——都抱有深切的关怀。

(二)这个阶层常自觉有一种罪恶感.因此认为国家之事以及上述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是他们的个人责任。

(三)倾向于把一切政治、社会问题看作道德问题。

(四)无论在思想上或生活—亡,这个阶层的人都觉得他们有义务对一切问题找出最后的逻辑的解答。

(五)他们深信社会现状不合理,应当加以改变。

法国思想家圣西门曾假设说如果法国突然失去了自己的几百位优秀的知识分子,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

美国社会学家席尔斯:知识分子就是在社会中那些频繁地运用一般抽象符号去表达他们对人生、社会、自然和宇宙理解的人。

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就知识分子而言,迫害比漠视更好受。

苏珊·桑塔格在1997年接受法国某杂志的一项名为《知识分子及其角色》的国际调查时,这位享誉国际的美国女作家的回答打破了有关知识分子的神话:“如果期望大多数知识分子都以反抗非正义的行为、保护受害者、挑战占统治地位的权威的信仰为己任的话,未免太乐观了。大部分知识分子就像多数其他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一样因循守旧„„赋予知识分子制造麻烦者、良知的代言人这样美名的人一直是少数。有些知识分子旗帜鲜明,为了自己的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更多的知识分子在公开言论中昧着良心欺骗别人,或者对所谈论的东西一无所知却厚颜无耻地说得头头是道„„”尽管如此,桑塔格却并未降低知识分子的标准,她说,“一个人之所以是知识分子,是因为他在言论中表现出了正直和责任。”

被称为“美国良心”的苏珊·桑塔格。“9·11”之后,她批评美国政府及各大媒体的片面报道和煽动反伊斯兰情绪;2001年5月9日,她在为她颁发“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表了题为《文字的良心》的演说,毫不客气地指斥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的野蛮行径,“除非以色列人停止移居巴勒斯坦土地,并尽快拆掉这些移居点和撤走集结在那里保护移居点的军队,否则这里不会有和平。”2004年5月23日,她在《纽约时报》发表长文《关于对他人的酷刑》,针对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丑闻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将美国士兵与萨达姆的行刑队,甚至纳粹军队相提并论。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文中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

波普尔:“科学,尤其是科学的进步,不是孤立的努力的结果,而是思想的自由竞争的结果”,“进化和进步的主要动力是可供选择的物质的多样性。仅就人类进化而论,这就是‘人们有自己的偏爱和有别于他人的自由’——‘有不赞同多数人和走自己的路的自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一书中冒天下之大不韪,揭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的神话:“我们的史学家们大都对美化历史比对真实更爱好。他们都说贞德英勇就义。但是根据当时的记事和史学家维拉雷所述,她接到判决书时声泪俱下。”

哲学家罗素和科学家爱因斯坦共同发表呼吁废止战争的宣言,并将其副本分送给美、苏、中、英、法、加6国首脑,“据非常可靠的权威人士说,现在能制造出的核弹,威力要比炸毁广岛的大2500倍。„„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要是你们不能这样做,那么摆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险。”88岁时,罗素参加了核裁军群众大会并发表演说,与“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通过电视进行越洋对话;去世前两天,他还在公开谴责以色列对埃及的轰炸。

汗斯-耶尔格`亨内克曾经这样评价哈耶克:“在整个一生中,他(哈耶克)始终强调自己以学术研究为本,在政治领域极其节制,在他看来,涉足政治或是担任顾问太容易使人堕落。”

中国——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多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少的时代,一个亟需知识分子的时代。拥有教授、博导和各类专家头衔的人多如牛毛,但是能够像马寅初和黄万里那样有着为了真理和良心可以和整个世界对撼的勇气的知识分子纵然没有绝迹,却也已经到了凤毛麟角的地步。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颇像英国作家戴维·洛奇小说《小世界》中的大学教授一样四处参加学术会议、连篇累牍地出版泡沫专著以牟取名利,而对逼到眼前的关涉到最大多数群体利益的大问题视而不见,保持沉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他们发出了一些嘀咕,也几乎没有被人听见。

不畏“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失落,不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寂,不畏“同妻何肉尤吾累,不患分明有此身”的痛苦。

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但是爱国主义在他们心灵深处已经生了根,什么力量也拔不掉的。甚至

泰山崩于前,迅雷震于顶,他们会依然热爱我们这伟大的祖国。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史景迁先生在其《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一书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勇气和能力,称赞他们“明知政治行动充满危险却义无返顾,明知希望没有结果仍一如既往。生活在一个四分五裂、险象环生的世界上,他们表现出了非凡的生存能力和勇气。”

王国维“呜呼!美术之无独立价值也久矣,此无怪历代诗人,多托忠君爱国劝善惩恶之意,以自解免。而纯粹美术之著述,往往受世之迫害而无人昭雪也。此亦我国哲学美术不发达之一原因也。”(王国维〈〈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

李大钊曾在1918年撰写《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一文:“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并断言:“思想是绝对的自由,是不能禁止的自由,禁止思想自由的,断然没有一点的效果。”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昭公十八年.愚民说》当中历数了中国统治者的愚民政策,最后提到:“文章”以及“明理载道”之事固无不足以自愚愚人,愚民之术亦可使愚民者并自愚耳。

毛泽东——

“我历来讲,知识分子是最无知的。”

“大局问题,不是知识分子决定的,最后是劳动者决定的,而且是劳动者中最先进的部分,就是无产阶级决定的。”

“有些知识分子现在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在空中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我说,这些人叫‘梁上君子’”

“对右派是不是要一棍子打死?打他几棍子是很有必要的。你不打他几棍子他就装死。”

俞可平把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简单地归结为五个字,叫作“游魂无处归”。并解释说:“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没有自己的归宿,没有自我定位,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而象一个游魂,飘拂于社会之中。它依违于政治和学术,游离于传统和现代,“谟谥泄臀鞣健_sina_#8221_word__

顾颉刚:“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陈寅恪:“沧海生还又见春,岂知春与世俱新。读书渐已师秦吏,钳世终需避楚人。”

陈思和:“人类历史最辉煌的篇章之一,不就是知识分子的历史么?他们在人类社会充满暴力与残酷的历史进程中,别塑一个温馨无比的精神发展王国,与冷酷的世俗权力抗争,与卑琐的动物本能抗争,继绝存亡,薪尽火传,这,才叫做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我相信,真正的传统应该从我们自己做起,要做出一个开端。只要意识到了,开始做了,即使是我们的失败来证明一个无家可归的精神浪子的悲剧,也实属亡羊补牢之举。”(《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

季羡林《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干知识分子这个行当是并不轻松的,在过去七八十年中,我尝够了酸甜苦辣,经历够了喜怒哀乐。走过了阳关大道,也走过了独木小桥。有时候,光风雾月;有时候,阴霾蔽天。有时候,峰回路转;有时候,柳暗花明。金榜上也曾题过名,春风里也曾得过意,说不高兴是假话。但是,一转瞬间,就交了华盖运,四处碰壁,五内如焚。

李济时:“回顾一百年来,政治干预学术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巨大伤害。因为政治干预学术造成伤害的不仅是知识分子,还有政治本身。没有知识分子的独立的建设性批判作用,政治很容易误任歧途。因此,政治如果真的是文明的、理性的,那么它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去管知识分子,让他们自为、自治。我们现在既然要建设自由市场经济,同时也必须建设自由文化和自由学术。给知识分子以独立、还思想学术以自由,使之成为市民社会的中坚,这恐怕才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福音。”

论知识教育之误区 篇3

【关键词】知识教育误区知识困境

【Abstract】The paper account the serious result for the excess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expounds the knowledge predicament for the human nowaday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education must befewer but better.

【Key words】Knowledge educationMisunderstandingKnowledge predicament

【中图分类号】G6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35-01

在教学中,有一个误区,认为老师教的越多越好,我认为是一个误区。

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弄得很疲困;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追求知识,就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了!”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爆炸阶段,各种各样的知识层出不穷,不同的媒介狂轰乱炸,从报纸到电视,再到网络,人们每天可以接触、学习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知识,人人皆以有知识、知识多为光荣,哪怕这些知识本身会打架。

于是乎,从小孩尚在母腹之时,就开始胎教,各种各样的胎教音乐应运而生,准妈妈们忙得不亦乐乎;等小孩出世,又有0-6岁的幼儿教育方案在等着,上了幼儿园也不闲,提前开始学小学的加减法;小孩上了小学,面对着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要重新再学一遍,小学还没毕业,在“未来的竞争会很激烈,多学一门就多一种出路”等话的影响下,家长开始心慌,于是不停地给小孩报各种兴趣班,比如奥数班,音乐班,绘画班,书法班,等等。可怜的小孩,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一周只有两上休息日,除了上学之外,其他的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之外,全部用来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小小年纪,便被拖的筋疲力尽,象个小老头,不知这样学下去,长大了还有没有力气去和别人拚;小学升初中,也是一关,犹如打仗一般,只是不知到底是和谁拚,是和别人,还是和自己?上了初中,身上的统就绷得更紧了,“不好好学,就考不上重点高中”;为了考上重点高中,晚上的时间也要牺牲,正是长身体的时间,生物钟宛全被破坏,能十点睡觉已经是一种幸福了;考上重点高中,更没完,高中三年是最艰苦的三年,孩子埋头于一尺多高的书籍中,游弋于重复的知识间;好容易考上大学,状况仍然没有变化,只是这时候,大部分人再也学不动了,于是大学逃课成风,老师需要点名才能约束住学生。等到上班,才知道自己学的许多知识用不上,而且还要继续学习新的知识,没完没了……

不仅小孩在忙,大人也在忙,忙著到处报名,到处打听消息,挤破头去上“好学校”。可怜天下父母心,为自己的孩子“鞠躬尽瘁”。尽管这样,小孩却未见得全部领情,不满的小孩选择极端方式来反抗,学生自杀,甚至以子弑父(母)的事情时有发生。

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仍有一部分的本科生,研究生找工作困难,“知识改变命运”一词已失去部分信力,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迷茫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呢?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由于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力,原来人们费很大的劲才能做的到的事情,现在变得简单了,人们的认识从宏观转向微观,从现实转向虚拟。原来的体系被推翻,只在部分地方死灰复燃,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民国时期就被打倒,在文革中更是经历了摧枯拉朽般的破坏,只剩下一些残渣。现在传统文化又有卷土重来之势,但没有了国家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复燃也只能是回光返照。旧的体系并未全部坍塌,新的体系尚未完全构建,现代的科学体系有其本身致命的缺点,还有许多的未知领域,而且科学已显露出本身的弊端,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除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之外,还带来了大气污染,刺耳的噪声,以及无法根治的疾病,这些东西,象一个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整个人类,而人们却无处索赔,罪魁祸首是谁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呢?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学习传统,还是现代,或是开山立派?大部分人在摸索。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合理的东西,但是糟粕也不少,在这个没有国学大师的年代,又如何分辩哪些是应该学的,还有哪些是不该学的呢?席卷全国的易中天,于丹热,他们说的就是对的吗?现代的科学知识里,分门别类的不少,能完全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熟练运用,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山立派,普通人不用考虑,除非大智慧的人,并且不用考虑衣食才行。

知识论域,知识拓扑与映射的性质 篇4

粗糙集与模糊集已有广泛的结合,如文[1,2,3,4,5]、文[6]研究了粗糙集与测度的结合,文[7]研究了粗糙集与幂集空间的关系,而粗糙集与拓扑的结合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课题。1982年PAWLAK在文[8]中提出粗糙集的概念,这一概念已经应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领域,并且表现出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性。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关于粗糙集的研究都有很多出色工作。 文[9]研究了粗糙集的代数结构,文[10]研究了粗糙集的拓扑结构,文[11]涉及了粗糙集的应用。

1 预备知识

性质1.1设U是一个有限集,R是U上的一个等价关系,X是U的任一个非空子集,下面各式成立:

(U,Г)为拓扑空间,R为U上的知识,x∈U,N U,如果

N称为点R上近似Г强邻域;否则若则N称为点x的R上近似Г弱邻域;否则,N称为点x的非R上近似Г邻域。

由性质中的(1)(2)(3)(7)知道,分别是内部算子和闭包算子,由(6)知道Г和ψ定义了同一个拓扑空间,称之为等价关系R导出的拓扑空间,记为(U,TR),于是容易证明如下性质:

性质1.2设(U,TR)是由等价关系R导出的拓扑空间,则B={[X]R:x∈r}是(U,TR)的一个基,并且B中的每一个集合既开又闭。

2 知识论域与知识拓扑

定义2.1 (U ,R)为知识库,定义UR={[X]R/x∈U}为知识R的论域, ГR记开集属于知识论域中的拓扑,即开集为空集或R等价类的并,称为知识R拓扑。Г*R记空集、所有R等价类或R等价类的并交构成的拓扑,即以R的等价分类为基的拓扑。

在有了知识 R以后,有U 、UR两个论域,Г、ГR 两个拓扑,故可以组合4种拓扑空间。(U,Г)为一般的拓扑空间。(UR,Г)从某种程度上概括了一般拓扑空间(U,Г),当知识 R细化为单点为类时,其即为一般拓扑空间。因为ГR实质是与R 相关的一种拓扑,从概念上从属于一般拓扑Г,所以(U,ГR)是一个与R 相关的一般拓扑空间。(UR,ГR)从 R分类的角度概括了(U,Г),知识R 细化为单点为类时,其即为一般拓扑空间;反之,从拓扑空间的广泛性UR,ГR也是一种论域和拓扑,故(UR,ГR)也是一个一般拓扑。

鉴于上述各种拓扑的关系,下面将分别研究(U,ГR),(UR,Г),(UR,Г R)的性质及与(U,Г)在内部概念上更深层次的联系。下面给出拓扑空间的几个定理。

定理2.2

(1)(UR,Г*R)是(U,ГR)中最精确的拓扑,其开集与闭集等价,且集合的闭包、内部分别是该集的上、下近似,即

(2)(UR,Г*R)是不连通的,若 R划分U 的等价类可数,则为第二可数(第一可数、可分、林德诺夫)空间,进一步若划分的等价类有限时,则为紧空间,其非T0间,但却是正则空间和正规空间。

定理2.3

(UR,ГR)有性质:

(4) 若R 划分U 的等价类可数,则为第二可数(第一可数、可分、林德诺夫)空间,进一步若划分的等价类有限时,则为紧空间

定理2.4

(UR,Г)有如下性质:

定理2.5(UR,Г)为离散拓扑空间,即拓扑Г由U的所有子集构成,则其开集与闭集等价,为最精确的拓扑空间,单点集族是其一个基;且为不连通,T2正则、正规空间,若U可数,则为第二可数(第一可数、可分、林德诺夫)空间,进一步U有限,则为紧空间。

定理2.6

(1) (UR,Г*R)是(UR,Г)中最精确的拓扑,相当于(UR,ГR)中的离散拓扑空间,当知识R细化为单点为类时,它是一般拓扑理论中离散拓扑空间。

(2) (UR,Г*R)具有类似上述引理中离散拓扑空间的性质。

定理2.7 (UR,ГR)有如下性质:

(4) R划分U 的等价类可数,则为第二可数(第一可数、可分、林德诺夫)空间,进一步若划分的等价类有限时,则为紧空间。

说明: 上述7个定理的证明见文献[12]。

3 粗糙集上的映射的拓扑性质

设U1,U2为有限集,f:U1→U2是从U1到U2的映射,R1是U1上的等价关系,可以定义U2上的由R1诱导的关系R2 ,先定义在U2上的关系R如下:

(1) 是自反的。

(2) 若x,y∈U1且xR1y,则f(x)Rf(y)

令R2为R的传递闭包 则易知R2是U2上的等价关系,易证若f为满射时, R2=R

命题:f为满射, x≠y∈U2,xR2y⌷f-1(x),f-1(y)是非空,且f-1(x)R1f-1(y)

定理3.1 f是(U1,TR1)到(U2,TR2)的连续映射。

证明: 由性质可知B={[y]R2:y∈U2}是(U2,TR2)的一个基。若y∈U2-f(U1),则[y]R2{y}为单点集且f-1(y)=ϕ,故f-1([y]R2)=ϕ为开集X。若y∈f(U1),则对∀x∈f-1[y]R2,则有f([x]R1)⊆[y]R2因此得证(U2,TR2)的一个基的任何成员的原象(U1,TR1)中的,开集。

定理3.2 若f是满射,则是开的。

证明:即证明对于(U1,TR1)中的基A={[x]R1:x∈U1}中的任意成员[x]R1的像还是开集。只需要证明f([x]R1)=[f[x]]R2,若不相等则存在y∈[f([x])]R2-f([x]R1),y′∈f([x]R1)且yR2y',由命题3.1有f-1(y′)R1f-1(y)。而f-1(y′)R1x,所以有y∈f([x]R1)矛盾。

下面c(A)表示A拓扑闭包

定理3.3 如果 f是满射,则有f(c(A))=cf(A)。

证明 由拓扑空间的性质易知f(c(A))⊆cf(A)。下面只需证明:cf(A)⊆f(c(A))由定理1.1知开集也是闭集,由于f(A)⊆f(c(A))由定理3.2知f(c(A))是闭集 因此有cf(A)⊆f(c(A))

定理3.4 如果 f是满射,则有f-1(c(B))=c(f-1(B))。

证明:由拓扑空间性质有:f-1(c(B))⊇c(f-1(B))。若x∈f-1(c(B))-c(f-1(B)),则有[f(x)]R2⊆c(B),[f(x)]R2∩B≠ϕ。y∈[f(x)]R2∩B,则f-1(y)∈f-1(B),由于是满射,有xR1f-1(y)。

定理3.5 如果 f是满射,X是粗集,则f(x)也是粗集

证明 :若f(x)是闭的,则f-1f(x)也是闭的,这是矛盾的。若f:U1⇒U2是从U1到U2的映射,R2是U2上的等价关系,可以定义U1上的由R2诱导的关系R1:

(1)R1是自反的。

(2)对x,y∈U1,f(x)R2f(y)。易证R1是在U1上的一个等价关系。说明:同理可以证明如下定理:

定理 3.6 如果f是双射 无论是哪一种诱导f都是连续,开的映射,粗集的象和原像还是粗集。

定理 3.7 如果f 是单射X 是粗集,则f-1(X)也是粗集。

定理3.8 如果f 是单射的,则有cf(A)=f(c(A)),f-1(c(B))=c(f-1(B))

定理3.9 f是连续的

4 结束语

本文定义了知识论域、知识拓扑、等价关系和映射,组建了4 种拓扑空间,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和性质,从而从理论的的高度解释并深化了Z.PAWLAK所做的粗糙集内蕴拓扑。并在论域、拓扑、知识三者组成的系统中讨论了拓扑算子与近似算子的复合的结果。最后又分析了由一个集合上的等价关系及由这一集合到另一集合的映射来定义另一集合上的等价关系的方法,进一步这个映射的拓扑性质被研究。实质上给出了由一个已知的信息系统来描述另一未知对象的方法。

摘要:定义了知识论域和知识拓扑,组建了4种拓扑空间,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介绍拓扑与映射的联系做了铺垫;讨论了Z.PAWLAK粗糙集模型上映射的拓扑性质,指出了粗糙集模型与一个有限集之间的映射。可以诱导出在此有限集上的等价关系,从而得到了两个粗集拓扑空间的映射。这个映射是连续的,如果是双射则此映射是开的且把粗集映成粗集,粗集的原像还是粗集。本文研究了Z.PAWLAK粗糙集模型上的映射的性质和映射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从而为使用拓扑学的方法来研究粗糙集的理论成为了可能。

关键词:拓扑,粗糙集,知识论域,知识拓扑,等价关系,映射

参考文献

[1]程日失,莫智文粗糙模糊集的分解定理及表现定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1):29-31.

[2]程日失,莫智文.模糊粗糙集的分解定理及表现定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111-113.

[3]王玲芝.粗糙模糊集的贴近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2):476-478.

[4]程日失,莫智文多元粗糙模糊回归预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4):335-337.

[5]张贤勇,莫智文关联函数与模糊集、粗糙集的关系[J]计算机科学,2003.30(专刊):87-88.

[6]张贤勇,莫智文知识测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152-154.

[7]张贤勇,莫智文内部、闭包算子、邻域与近似算子的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452-455.

[8]Pawlak Z.Rough s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1982.(11):341-356.

[9]Biswas R,Nanda S..Rough groups and rough subgroups[J].Bull Polish Acad Sci Math1994(42):251-254.

[10]SkowronA.Ontopologyinformation systems[J].Bull.Polish Acad.Sci.Math.1988(36):477-480.

[11]Stepaniuk.Knowledge discovery by application of rough set-mode:137-234.

论知识仓库的架构 篇5

【摘  要  题】专题探讨

1 知识管理时代知识仓库的地位

知识可划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两类。其中,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符号、规则、公式或对象等正式表达并能够传输给他人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深深根植于人脑中的信念、观点、创意和智力模型,包括某人长期从事某项活动或职业而形成的主观经验、洞察力和直觉。二者紧密关联,并与经济活动融为一体,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

知识管理是通过共享和抓住隐性知识并将其转变为显性知识,筛选、存储、加工、检索、传递和利用显性知识,创新新的知识来增加社会价值的。这种实践活动可用知识螺旋(knowledge  spiral)来描述。在每一个螺旋中存在4个阶段:共享隐性知识阶段、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阶段、显性知识转变为新知识阶段和通过学习产生新的隐性知识阶段。每一次新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产生便是知识螺旋的一次上升。相对于知识管理,信息管理注重显性知识或称编码型知识(codified  knowledge)的搜集、存储、加工、检索、分析和预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简称DW)的开发和利用。数据仓库使企业能抽取、筛选、存储大量的数据,对用户的检索进行有效而准确的反应,并为决策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然而,数据仓库中仅仅存储了决策者所需知识的一部分,企业绝大部分智力财富以隐性知识的方式存在于员工的大脑中,因此,数据仓库不足以满足对知识检索的需求。为了满足知识管理和知识决策的需求,可以对现存的企业数据仓库进一步扩充,成为满足知识管理需求的知识仓库(Knowledge  Warehouse,简称KW)。知识仓库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和不同形式的知识(纯文本、二进制对象、模型等)进行捕捉、存储、编码、组织和分析。另外,这些知识还包括元知识(关于知识的知识)和分析后产生的新知识。

2 知识仓库的主要功能分析

知识仓库强调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提升知识管理流程全过程的智能分析平台,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被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所推动。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信息可视化、机器学习、信息分析与挖掘等,其中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在线分析处理)与DM(Data  Mining,数据挖掘)是基于数据仓库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分析与挖掘工具。OLAP是验证型的,建立在多维视图的基础上,重在根据已有的模式将直接源自数据仓库中的不同信息源的大量相关信息联系起来,以给分析人员一个清晰、一致的视图。OLAP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线性(online),即对用户的请求做出快速响应;二是可以应用多种统计分析工具、算法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multi-analysis)。DM是挖掘型的,建立在各种信息源的基础上,重在发现隐藏在大量原始数据深层中的对人们有用的模式(patterns)。被抽取的模式即知识,具备可信、新颖、有效、易于理解的特点。DM有两个主要过程,即建立模型和预测未来结果。在这些过程中,可应用统计分析、神经网络、决策树、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基于记忆的推理(memory-based  reasoning)等技术,OLAM(Online  Analvtical  Mining,在线分析挖掘)是OLAP和DM相结合的产物,OLAM兼有OLAP多维分析的在线性、灵活性和DM对数据处理的深入性,目前OLAM正处于研究之中,针对LAM的发展驱动力和基本结构,以下几点是必要的:OLAM建立在多维数据库和OLAP的基础之上,能对任何它想要的数据进行挖掘;用户对挖掘算法具有动态选择的权力;具有强大的基于超立方体的挖掘算法;能够协调好执行效率与挖掘的准确性之间的关系;具有灵活的可视化工具和良好的扩展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仓库的功能实现变为可能,知识仓库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隐性知识共享和转化功能。即知识仓库应具备共享隐性知识和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的能力,这依赖于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信息可视化、多媒体技术等。

(2)知识存储和检索功能。即知识仓库必须提供数据仓库所拥有的全部功能,并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表现形式。知识仓库应能有效生产、存储、检索、管理各种形式的知识。

(3)知识分析功能。知识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析任务常常利用各类归纳和演绎的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数据处理的分组方法、统计、基因算法、基于案例的推理等。每一个任务在输入数据、执行参数和输出格式方面都有自己的要求。

(4)新知识的产生和反馈功能。知识仓库中的知识随着不同的反馈环而得到实时更新,如通过头脑风暴法产生、共享和获取新的隐性知识;从用户刚刚验证和证实的结果中产生新的显性知识。

论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篇6

关键词:心理契约;组织;管理;知识员工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Employees

CHENG Xiao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China)

Abstract: After being satisfied with the demand of living and safety, People will have high-level demand,especially reflected by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f knowledge employees.It is helpful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ndividual to construct a better psychological contract.Otherwise, it will cause bad effects.All in all,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fknowledge employee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ontract;organization;management;knowledge employees

一、引言

在20 世纪60 年代,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首先提出并使用心理契约这一概念。他认为,心理契约是“……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在施恩看来,组织与个体员工之间的相互期望,远多于在经济与物质上的需求。在施恩教授提出心理契约这一概念不久后,组织行为学家阿吉里斯等人首先在其1960年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契约来说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到了20世纪 80 年代至90 年代,一些研究人员指出,组织作为契约的一方提供了形成心理契约的背景和环境,其本身并不具有形成心理契约的加工过程。[1]这些学者将心理契约界定为在组织与员工互动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一种信念系统。这是对心理契约的狭义界定,强调了员工对于组织责任和自己责任的认知。狭义的概念比广义的概念更加明确、易于操作,为众多的学者所采用。笔者所说的“心理契约”是指狭义的心理契约,即员工对心理契约的理解可能并不为组织所接受或意识。

二、心理契约的内涵

心理契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和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它包括了个体水平的期望和组织水平的期望,即员工对相互责任的期望以及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是雇佣双方基于各种形式的承诺对交换关系中彼此义务的主观理解;狭义上讲,心理契约是指在组织与员工互动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是员工出于对组织政策与文化的理解和各级组织代理人做出的各种承诺的感知而产生的,对其与组织之间的,并不一定被组织各级代理人所意识到的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

心理契约不同于经济契约,经济契约是指以时间、才智和体力换取工薪、休息和适当的工作条件。是有形的、明确的,可以以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心理契约界定了每个员工对社会系统投入——包括贡献和期望的条件。这些期望可表现为尊重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心理情感需求的期望,属于高层次的需要。[2]他们同意给予一定的忠诚、创造力等作为交换,得到心理情感需求的满足。这是无形的、变化的,不能以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心理契约是存在于雇佣双方之间的一种未书面化的契约、内隐契约或者期望。它们构成了人们心理契约与认同的基本内容。是个体在雇佣关系背景下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的一种理解或有关信念。

心理契约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3]是组织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如果一个组织只强调经济契约,忽视心里契约,员工往往表现为较低的满意度,因为他们所有的期望并没有都得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减少自己对工作的贡献。但如果员工的心理期望和经济期望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往往会体验满足感,愿意留在组织中,并努力工作。所以心理契约的核心是员工满意度,它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工作绩效和流动率。

三、心理契约的特点

(一)主观性

心理契约没有正式的文字记录,而是以心理期望的方式埋藏于员工的内心深处,它反映的是主观感受,是员工个体对于相互责任的认知或自我感觉,不同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和体验,它随着个体的变化及其对雇佣关系理解的不同而变化。

(二)不确定性

正式的合同一旦签订,就成为双方行为的依据,比较稳定,很少变动。心里契约与正式合同相比,其具有不确定性。心里契约是一种主观约定,是员工个人的一种心理期望,会随着工作环境及个人心态的变化而不断变更和修订。

(三)动态性

心理契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动态性,正式的雇佣契约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很少发生改变,即使发生改变也必须经过双方协商后方可生效。心理契约却处于一种不断调整、不断变更的不稳定状态,员工心理期望的目标如,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平合理的报酬、尊重和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等,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会随着组织的发展来确定,并非一成不变。心理契约的内容也会随着组织目标的变化及组织成员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四)双向性

心理契约不仅具有期望的性质,还包括对自身责任和忠诚的承诺。它反映组织与员工的双向关系,一方面是员工对自己在组织中的权利、发展方面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是员工自己在责任、义务、忠诚、付出等方面对组织的承诺,这也反映出组织对员工在忠诚与责任方面的期待。这种双向性说明契约双方在心理契约中具有同等的地位,也意味着心理契约不能实现就会导致失望情绪,心理契约被违背时则产生愤怒情绪,员工感到组织背信弃义,受到不公正对待。[4]它会促使个体重新评价自己与组织的关系,对组织承诺、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流动率等均有消极影响。

四、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

知识员工的心理需求主要集中在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高层次的需要上。他们追求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以及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与奖励。他们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工作选择上具有高流动性。这就要求对知识员工进行管理时,应更多地从心理、情感和关系的层面切入,注重心理契约的构建、维护和调整,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防止出现心理契约的违背,实现组织对知识员工的承诺,培养知识员工的忠诚度。

(一) 建立互信,达到双赢

心理契约是知识员工高层次需求的心理反映,是知识员工对双方相互责任和义务、承诺和赋予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一旦被满足,势必会促使组织和知识员工双方之间的关系融洽和相互信任,继而形成新的心理期望,使心理契约的调整、变动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保持心理契约的良好状态,能使知识员工心情愉快,最大限度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心理契约的无形规约能使知识员工在动态条件下不断保持与企业的良好互信关系,建立互信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相互接纳”的过程。因为信任是一个相互融入、融洽的过程,也是员工潜能逐步释放的过程。它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基础。使知识员工在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对企业的承诺,增加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达到双赢。

(二)树立形象,长期合作

心理契约的核心是知识员工的满意度。要达到满意的结果,就必须在心理契约形成的初始就展现出真实、真诚,树立组织和个人的诚信形象。对组织而言,诚实存在于招聘、任用、选拔、业绩管理、奖惩、培训、生涯设计等管理过程中。组织要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管理职能,实事求是地给员工传达真实的信息,将组织的现状、需求、未来发展如实说明,不轻易许诺,使知识员工与组织之间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知识员工也要把诚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在对组织期望的同时,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组织的忠诚。由于心理契约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组织在面临重大变化时必须及时对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进行沟通调整,防止失望情绪的产生。防止心理契约违背产生的消极怠工、忠诚度下降、离职流失等现象的发生。满意的心理契约可以调整知识员工的行为,使其朝着有利于合作关系的方向健康发展,自觉地限制不利于或有损于合作关系的行为发生。所以,心理契约的管理有助于双方树立诚信形象,有助于双方长期合作。

(三)强化激励,提高效率

对于知识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组织及其远期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构建心理契约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也是保证员工产生高水平的内聚力和承诺的过程。因此实施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管理对于激励知识员工、加强组织动力是非常有效的。[5]同时,心理契约的构建也是组织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

五、心理契约管理的策略

(一)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

知识员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有计划为知识员工提供培训,使他们在培训中提高自身素质,扩展其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满足他们对事业发展的追求。知识员工的理想承诺(包括职业理想和抱负的实现)是构成知识员工对组织承诺的主要因素,如果组织考虑他们的职业理想,知识员工就会增加对组织的承诺。发展性契约是知识员工十分关心的问题,是影响知识员工在组织中表现的重要因素。所以,组织要对知识员工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把个人发展和组织的发展、个人理想和企业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将组织和个人二元发展需要相结合,在制订组织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每个知识员工个人特点制订发展目标,使知识员工在组织发展中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机会。这样,他们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的利益密切相关,自己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互促共进,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组织发展远景产生真实感,自觉为组织发展而努力工作。组织也会收获知识员工素质提高所带来的更大价值,使组织和个人达到双赢。这样有利于员工对双方承诺内容的理解,可以防止和减少对心理契约的故意违背。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和组织精神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组织文化是无形的,但其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组织要有凝聚力和精神动力,就必须创立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

知识员工对群体意识的认同,最终以心理契约的形成发挥作用,使组织和知识员工双方能够在共同的平台上相互作用、相互发展。以人为本的现代组织文化,指的是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并使之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组织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进行。当然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组织应当为员工的能力发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的机制、宽松的环境氛围,构建一个有利于知识员工发展的文化机制。共同的价值观会在心理上和知识员工产生共鸣,使他们乐于奉献自己的忠诚和才能,提高他们对组织的心理认同程度,为进一步巩固心理契约奠定基础。

(三)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心理契约是一种主观信念,因此,在进行心理契约管理的过程中,组织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充分了解知识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及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维护良好的心理契约。要根据知识员工的心理变化,随时随地给予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使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要注意发现和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或要求,积极改进工作,以便更好地激励知识员工,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组织氛围。当组织由于某些不可预知的原因而不能兑现对知识员工的承诺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充分地与之进行沟通,即使心理契约不能兑现,如果组织能够公平合理地对待知识员工,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充分地向他们解释契约不能兑现的原因,也能够缓和员工的消极反应。而逃避、推诿与缺乏沟通必然导致他们公平心理的失衡,从而破坏知识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知识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全方位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组织内部融洽的人群关系能满足知识员工情感归属的需要,使知识员工与组织之间、知识员工之间形成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愉悦、健康有序的工作氛围,做到感情留人。

(四)设计多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在对知识员工进行激励时,还应当考虑到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激励机制不但有物质激励,还包括工作及发展激励、成就激励、组织文化激励等。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及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等多种有效激励方式。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知识员工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因此,在建立知识员工心理契约激励的方法与层次上,应当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方面满足知识员工的需求,并促使知识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给知识员工提供较高的工资奖金等经济报酬不是最重要的条件,知识员工同样关注来自管理者的尊重、理解等,这甚至被看成更加重要的“报酬”。还要建立满足知识员工内在需求的成就激励机制,从内心深处激发知识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心理契约的良好状态。

六、小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员工掌握着知识资本,成为组织中的宝贵资源,知识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是组织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合理的心理契约,并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能极大地开发知识员工的潜能,使之心情愉快,满意度提高,增加对组织的忠诚和奉献。组织要重视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的建立、信守和调整,建立主动式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做好对心理契约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罗珊,马家荣.论“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特区经济,2005(1):214.

[2] 李明智.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知识员工的激励模型[J].经济师,2005(1):53.

[3] 丁敏.心理契约与员工激励[J].乡镇经济,2005(9):34.

[4] 雷晓庆.论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管理[J].经济问题,2005(4):9.

[5] 贾俊强,赵雪.论心理契约管理[J].北方经贸,2005(10):64.

《知识论》 篇7

1 在教学中, 注意对知识点的把握

由于本课程涉及面较广, 内容丰富, 有《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零件设计》、《公差与配合》、《液压传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教材, 深入浅出的讲解, 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上来,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中,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机械知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一、老师在讲课时多举一些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例子。如讲互换性时问日光灯的启辉器坏了怎么办?讲金属材料时问我们吃饭所用的饭盒是什么材料?神舟七号外壳用什么材料?讲传动时问自行车用什么传动?拖拉机又用什么传动?为什么?讲机构时分析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缝纫机的踏板机构, 等等, 使学生充分透彻地理解知识。二、多带学生去工厂参观、实习, 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 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 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 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 退刀时快, 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讲液压时, 我带学生去液压实习室参观, 通过参观、实习,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 在教学中, 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

3.1 采用直观教学

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故老师应尽量多利用模型、示教板、实物、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模型、示教板、实物、多媒体的展示或演示, 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动态化, 帮助学生快速形成概念, 消化书本知识。例如在讲各种机构传动时,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运用电脑动画模拟地演示了各种机构的传动过程, 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节内容,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2 采用类比法教学

机械知识内容繁琐, 要记的东西也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类比。例如讲传动比的计算, 机械传动的类型多, 各类传动都有其特性, 各类计算公式也只适应于一定的范围, 我在讲授时把各种机械传动加以比较, 如蜗轮、蜗杆、齿轮传动, 比较它们不同传动特点、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让学生理解哪种传动对应不同的传动比。又如讲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时, 将他们的性能进行比较。

3.3 采用讨论法教学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采用讨论法教学效果明显。例如在讲第三章时让学生讨论:a.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 我们见过哪些传动是链传动?哪些传动是带传动?b为什么自行车采用链传动而电动机的动力输出采用皮带传动?通过同学们的大胆假设、查阅资料、积极讨论, 从而得出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又如在讲完最后一章时让学生讨论: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各有什么特点?各自应用于什么场合?教师进行讨论法教学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论题最好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就布置好,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作准备;第二、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巡视各组讨论情况, 并加以指导;第三、讨论完后, 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第四、教师要作点评、进行总结归纳。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 体现出教为学服务, 教学生有用的知识, 使学生够用、会用、顶用。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2]中国电化教育, 2002 (2) .

[3]课程教材教法, 2001 (11) .

浅论知识营销 篇8

1、营销环境的冲击。

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和市场供求关系已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消费者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人均收入差距扩大, 生活方式和消费者行为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经济不断接轨, 入世使中国面临着全球经济的挑战, 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中, 产业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意味着企业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次, 竞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大家共同拥有信息技术, 共享信息资源, 更多地开发市场, 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

2、营销产品的冲击。

营销产品有了质的改变, 传统营销产品逐步被知识型产品所替代。对知识产品的营销要求营销者必需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 不仅要深谙营销技巧, 同时也要掌握有关产品的知识, 能够把这些知识推销给消费者, 能够提供迅速、及时和高知识含量的售后服务。

3、营销方式的冲击。

传统的营销方式是靠媒体、广告等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的, 这种方式是单向的, 营销者往往处于主动, 而消费者处于被动, 信息反馈速度缓慢并且有限, 成本也较高;而在知识经济时代, 网络化使营销渠道四通八达, 不仅营销部门可通过网络将产品信息迅速传达给消费者, 大大减少了营销环节, 降低成本, 而且消费者也可通过网络与营销部门进行对话, 表达自己的愿望, 提出自己的要求, 促使厂家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4、营销观念的冲击。

过去强调具体的策略, 而现在整体营销的观念已成为竞争的基础。现代企业必须通过战略营销实施来获取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以及企业的长足发展。而知识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之一, 在企业的经营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而言, 产品中知识的含量不断增加, 知识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同样知识在产品营销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企业的营销部门, 各种各样的知识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营销员必须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说服客户, 管理人员利用各种知识进行营销决策。

5、营销结果的冲击。

传统营销的结果往往是有利于企业和营销者的, 因为营销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在于能更多更快地推销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今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 不仅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升品牌竞争力, 也能使消费者放心地消费产品和服务, 特别是使消费者获得了有关产品的知识和使用技巧。在这种环境下, 一种立意求异、求新、双赢的营销方式———知识营销浮出了水面。知识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和管理观念, 它的产生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企业的营销能否具有实效, 关键看其营销能否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利益和好处, 不单是促销期间的价格, 还应该带给他们精神上的享受、生活上的充实、知识上的提高。

二、知识营销的涵义及特征

1、以知识为手段, 强调知识重要性。

知识营销是收集、使用、储存, 提升、创新并转化知识和智力的一种全新营销观念。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作为重要的消费资料, 消费者更关注商品和服务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 企业应以知识推动营销, 通过知识营销与消费者形成共鸣的价值观念, 建立起稳固的供 (给) 消 (费) 关系。例如, 美国的微软电脑公司通过成立盖茨图书馆, 帮助世界上一些低收人地区图书馆配备先进电脑, 捐赠软件让公众接受电脑知识等知识营销的手法, 为自己树立了良好形象, 从而获得了巨大商机。

2、以创新为核心, 强调知识更新。

知识经济的一个特征就是依靠全面、持续地创新产生飞跃性地变化, 不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知识营销要求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创新, 传统的营销早已跟不上时代潮流, 只有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实现既包括制度、观念、服务等方面创新, 又包括营销观念、产品、渠道、组织、方式的创新, 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3、以学习为途径, 强调不断吸取养分。

知识经济是依赖于知识的积累、生产、扩散和应用的新型经济, 人类必将跨人知识普及和创新的时代。英特尔的葛洛夫将我们的时代形容为“十倍速”生存的年代,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加速老化的现实, 要求我们保持观念更新, 把握优势领先的前提, 即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不进则退的今天, 缺乏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近年来, 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潮流正是这一客观要求的体现。

三、知识营销的螺旋循环

知识营销的关键在于确保“知识循环”在营销活动中的实现。根据知识流向我们可以把知识营销活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营销部门从客户得到知识, 以在企业中传播和应用的过程, 这种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知识营销的内化过程;另一种是营销部门整理和开发关于企业产品的知识, 再散播给特定的客户, 以给客户施加对企业有利的影响的过程, 这种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知识营销的外化过程。这两个过程在企业中不断交替, 形成了从客户开始创造知识 (生产) , 并将知识传播至整个组织 (传播) , 最后将知识融于企业的产品、服务之中 (应用) 的螺旋循环上升过程。企业的营销战略也在这种知识转换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了升级。

1、知识营销的内化过程。

知识营销的内化过程就是营销人员寻找客户行为和属性间的联系以及他们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得到的经验等知识, 并把这些知识传播、应用于企业创造价值的这样一个过程。应该说, 这样一个从客户流向知识型企业的过程中, 所包含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举典型的四种。 (1) 从客户的购买行为中找到彼此间的联系 (即对企业经营有用的知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营销人员在一家超市连锁店调查发现, 啤酒和尿布的销售量之间的存在着某种关联, 把它们放在一起出卖能使得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的销售额同时得到了增加。 (2) 整理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意见或建议, 从中找出可以指导企业改进或开发产品的知识。这个过程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客户是同企业产品或服务关系最紧密的人, 因此对于产品或服务他们才具有最大发言权, 同时他们的思想往往具有很大的创意。因此, 可以说只有客户的想法和渴望才是工程师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最好的动力和源泉。如果营销部门能够及时的从客户那里找出知识并反馈给工程设计、制造和服务部门, 那么, 就可以得到下一个产品的新创意, 而且该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从另一方面说, 营销不能仅仅作为单方面的谈话者, 而同时应作为一个积极的听众。客户希望别人倾听他们, 并且希望被重视。因此, 如果企业能认真倾听客户的意见或建议并适当地加以利用, 还能大大地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3) 寻找并分析潜在客户的属性———建立客户数据库。如果企业能够对每一个客户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那么针对客户的特点去开发畅销的产品就不再成为难题,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内容充实及时的客户数据库是获得市场的一条较好的途径。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客户的个性、脾气、喜爱、习惯, 甚至小孩的姓名等个人信息, 还有有关客户的商业信息, 这样就可以针对客户各自的情况开发合适的产品或服务。 (4) 营销人员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是企业的一种很重要的知识。营销人员在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 把自己的企业或企业产品推向给客户的过程中, 总会碰到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 也往往就是由于这些意外的事情使得自己在与客户的交流过程中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营销人员应定期举行营销心得交流会, 共同交流和探讨与客户交往中碰到的问题, 这样就能在如何选择客户和如何与客户交流上得到好的经验和教训, 以有利于下一次同客户的交往。

2、知识营销的外化过程。

这种知识流向在以前往往被大多数企业所忽视, 因为大多数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而不愿在那些不能很快就能获得效益但又很有潜力的方面进行投资。企业的隐性知识尤其是认识类的隐性知识, 对企业的营销活动特别是品牌建设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品牌建设中就可能接触到大量的隐性知识。在把这些隐性知识转化为风格独特的品牌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外化工作。其次企业营销部门专门针对客户而开发有关企业或企业产品的隐性知识, 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扩散, 让最大多数潜在客户共享这些知识, 这样就能很好地培养客户对产品或企业的好感, 并大大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恒源祥”绒线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绒线生产基地, 它们比较早地就开始认识到了可以通过知识去影响客户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营销人员在各类聘请的专家的帮助下对绒线和智力开发的关系作专题研究, 初步结果表明, 绒线编织有利于沟通感情、锻炼意志、提高儿童智力水平;还作了研究绒线编织与预防老人痴呆症等课题。通过这样的研究, “恒源祥”绒线公司获得了许多关于企业产品的客户感兴趣的知识, 并加以积极的宣传, 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恒源祥”绒线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

四、实施知识营销所需要的转变

1、营销重心的转变。

知识营销管理的中心将同以往只注重业务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提高;营销管理的目标将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转向开拓业务、提高客户忠诚度上;营销人员存在的价值不再只是推销产品和服务, 而是充当咨询顾问, 不再是单纯向顾客推销产品, 而应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参谋。

2、营销人员的转变。

营销人员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千变万化的需求, 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 对技术创新带来的营销观念、营销策略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还要将自己培养成为洞悉消费者行为、熟悉业务分析的专家。同时要在思想上形成一个明确的观念, 那就是自己是企业与客户间的桥梁、是企业通过知识而创造并获得价值的催化剂。营销人员不仅仅要把客户对企业经营有利的知识传递给企业, 同样也要努力挖掘与企业或企业产品有关的知识并扩散给自己的潜在客户, 在客户的心理上形成对企业有利的影响。

3、营销管理工具的转变。

现代社会,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每天都在产生大量而又杂乱的信息。因此, 如何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中找出与企业有关的知识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传统的通过手工去搜寻信息的方法无论在空间距离还是速度上都不能满足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需求。幸运的是,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提供的良好的手段。

4、全员营销意识的贯彻。

企业的所有活动可以归结到两个方面:实现顾客价值 (这在过去的企业管理中往往被忽略或重视不够) ;创造知识价值。显然, 实现和创造这两种价值, 并不是营销部门或其他任何职能部门单独所能完成的, 它在客观上要求打破传统的营销界线, 把职能化的营销转化为意识营销, 即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中和企业与市场之间实现充分有效的、全面及时的信息沟通, 最终形成一致的顾客价值意识和企业价值意识。事实上, 企业的全部工作, 包括生产和经营, 它们之间并不是彼此分离、互不相干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共同处在企业知识流之中, 为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各司其责。而知识营销则是企业生产和经营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和市场之间沟通与协作的强有力的纽带。

参考文献

[1]王勇:知识经济对策、运作与案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

[2]韩中和:营销实践中的知识管理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04 (5) .

[3]梁幸平:知识营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4]李捷: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J].南方经济, 2003 (2) .

[5]谷夫:营销的最高境界[J].企业研究, 1998 (1) .

[6]姚波、杜琦、解芳:基于战略营销的知识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 2005 (2) .

[7]陈绿洲:营销知识管理和保障体系初探[J].企业经济, 2003 (7) .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知识管理 篇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管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并对许多行业及专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储存与传播知识的主要机构, 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知识管理带来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中, 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本, 推动知识管理理念和实践发展, 寻求管理上的进一步创新, 以提高图书馆在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下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是图书馆在21世纪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 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 从而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 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作用的过程。

1 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且极具活力的经济形态。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本, 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知识的投资和应用决定着经济的增长。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传播必不可少的载体, 不可避免的受到这股浪潮的冲击。随着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加, 知识经济时代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

(1) 图书馆员利用自身优势为读者提供服务。如何在大量知识信息中筛选出读者真正需要的有用信息, 这往往需要信息检索的专业知识, 图书馆员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为读者提供各种咨询和检索服务, 协助读者获取最需要的信息。 (2) 社会经济对知识信息的需求量上升促使新的信息消费和知识消费群体的出现, 从而为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3)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深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 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管理的更高要求促使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馆改变经营模式, 以适应新时代用户需求。

知识经济在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的同时, 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例如: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为读者提供了获取信息更广阔的渠道, 读者对信息的易获取性降低了图书馆读者的访问量, 迫使图书馆改革经营模式,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服务。

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提出

知识管理作为对知识系统化、组织化的管理, 是对知识的获取、开发管理、知识再造及自主学习意识和水平的一种应用, 通过提高知识生产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知识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 当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论不再胜任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需求时, 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是适应时代要求、谋求新的发展途径的必经之路。

图书馆作为知识储存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蕴藏着古今中外的丰富知识, 图书馆只有致力于将其储存的知识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 转化为保持其自身不断发展的竞争力, 才能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求得不断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必要的。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储存地与传播地, 它的基本职能是对信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使用, 这和知识管理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图书馆的作为知识交流的中介, 其工作目标是把知识提供给需求者, 是科研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可以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创新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首先是实现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以知识的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战略, 指导图书馆知识创新的方向, 从而形成有利于知识创新的图书馆文化与价值观。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本着个体参与原则、明细原则、积累共享原则, 推进图书馆知识创新的进程。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3.1 以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 加速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为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技术支持, 知识经济时代,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管理工具才能抓住新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应对挑战。

3.2 注重图书馆文化氛围的培育。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 鼓励人们交流、共享知识和信息的文化氛围不断得到培育和加强, 图书馆员对知识的认识和尊重是文化氛围培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通过图书馆知识管理, 加强对馆员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 不断提高官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打破了枯燥森严的等级制度, 建立起高效优化的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每一位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图书馆工作提高到一个主动活跃的高度。

3.3 注重知识的导向作用。

传统图书馆虽然馆藏大量图书, 明目繁多, 同时带来了查找信息效率的下降。新形势下图书馆在分类、编目、索引等基础上, 更加注重网络的发展与运用, 不断引入数据库、电子图书、光盘、电子期刊等电子学习资源, 大大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了图书馆工作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同时针对不同用户建立用户档案, 以方便读者便捷地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搜寻知识和信息的效率。

4 推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建议

4.1 建立图书馆专门网站。

网站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 图书馆应当适应当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建立图书馆专门的知识管理网站, 人们可以在这一电子平台上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类电子资源或信息;同时建立知识管理的网上论坛, 加强读者之间、读者与馆员之间信息交流沟通, 加强意见反馈与处理,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知识共享水平。

4.2 加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个完善的图书馆技术基础设施系统能有效促进知识信息的流通, 减少了传统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和丢失, 提高了馆员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知识的更新速度, 提高了整体的员工素质。

4.3 建立合理准确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

图书馆定期组织对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标杆比较不断的审视知识管理过程中, 实施过程与预期目标或行业优秀水平的差距, 不断完善知识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查缺补漏, 并严格执行评估之后的各种赏罚措施, 消除传统图书馆的枯燥、森严、被动的文化氛围,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鼓励知识共享的新型组织文化。

4.4 建立图书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前任何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硬件, 图书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将图书馆工作中人力资源、岗位信息、共享平台、读者资料等子系统结合起来, 提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中包括馆员职务、特长、科研成果等, 同时岗位信息中包含不同岗位所需技能以及各岗位馆员的工作评价;独立的读者资料子系统中包含不同读者的专业、年龄、借阅史、借阅偏好分析、读者疑问等。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整体把握, 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图书馆的知识资源, 将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序地系统地贯穿起来。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的顺利实施还需要诸多条件的配合, 比如相关政策、法规的保障馆员个人的努力和积极主动以及资金、设备等的技术支持等。相信不久的将来, 图书馆知识管理必将为图书馆事业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的大环境, 为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知识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促使了知识管理的兴起, 它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在分析了各种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 概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提出、目标、特征, 并就如何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对图书馆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岩芳.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03 (6) .

[2]董敏红.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现代情报, 2006 (7) .

《知识论》 篇10

美国人类学教授、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 (Del Hymes, 1972) 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学说。80年代初, 加拿大学者卡纳尔和斯温 (Cenale&Swain, 1980/1983) 拓展了交际能力的相关概念, 丰富了焦急能力学说的内容。他们提出交际能力至少包含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 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英语学习的过程, 涉及到了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只有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跨越不同的文化障碍, 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 (高永晨, 2006) 中, 调查者发现如今学多原因导致今天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现状。而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所学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不够了解, 因此就不能准确地道地应用语言。对于学生来说, 较为系统地进行语言学习的地点莫过于课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这一重要环节也必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 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2.1 文化错误影响语言学习的纯粹性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造成这些语言学习的障碍时多方面的。其中一重要原因就需要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是传递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 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 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因此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也是同样不能孤立开来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频频出现文化错误, 这些文化错误大大影响了语言学习的流畅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影响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的不同, 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成为学生犯文化错误的原因之一。不同于汉语语句, 英语句子中的语法成分有其独立作用, 以谓语为核心来控制句内各种成分。涉及动作含义的句内其它成分要以非谓语形式或从句按规则与主谓结构相连。但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句子并不少见。

(1) I have many companions dream of going abroad.

(2) Although I tried, but I still failed.

这样的句子正是由于中国的思维习惯而生成的“中国式英语”的例子。如果不改变汉语的思维方式, 像这样不伦不类的句子会继续滋生, 学习地道、纯粹的英语将面临巨大障碍。

2.2 母语文化干扰

文化干扰是指学习者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到或下意识地强加到所学的目的语上去, 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误, 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特定文化形态的载体, 习惯于某种文化的人往往不把自己的习以为常的行为看作受某些内在的符号规律所支配。一种文化观念越是强大, 这种文化符号及其表意功能就越是不为人所自觉意识。如果我们把语言这个最典型的符号系统作为模式, 我们就必须努力排除视非语言符号为理所当然的思想习惯, 把注意力引向它们的内在结构及其约定俗成的基础。这样学生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很少, 进而不出现以下尴尬对话所导致的交际障碍。

(3) —Your dress is really nice!

—No, no!Where, where!

当然,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视程度, 要避免由于过于强调目的语文化导入而造成的在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 这样才能更好地兼容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

2.3 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学习能力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成正比。这即是“高分低能”的表现之一。很多学生对于跨文化方面知识、对西方习俗的了解程度、对非语言交际了解程度都不够深入, 因此与外国人交往时就很被动, 这些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的表现。美国外语教学协会 (American Counci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在其编写的外语教学大纲中把社会文化能力列入交际能力中, 这样跨文化能力就成了与语言运用能力并行的另外一种能力。在外语教育界, 有一股更强大的动力促使广大师生意识到语言能力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3. 文化知识的学习要行之有效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影响文化知识学习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教材中不符合文化现象的内容是不容忽视的, 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目的语的把握和运用。因此教材选编上要兼顾知识性和文化性, 同时还要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以此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围绕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采取出国培训、文化讲座、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有效利用教学设备, 尽量营造跨文化氛围,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 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生动地培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敏感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 学习中的由师到生的核心转变, 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可以对学生更生动、直观地进行文化导入, 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外语教学不但要传承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这样才能了解文化差异汇中较多的隐形因素。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和灵活性。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增加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采取理解、尊重、宽容的态度来学习文化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培养学生根据双方文化背景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交际能力, 使交际取得预期成果的能力, 这都要求学生掌握精准的文化知识, 因此文化知识的学习能有效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及其准确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11) .

[2]顾嘉祖, 陆昇.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3]刘纪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错误分析[J].外语研究, 2003, (5) .

论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篇11

关键词:空间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整个世界联成一体,人们可以超越时空的概念,利用网络,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协同工作,这种信息交换与工作协同在方便了人们的同时必然造成信息与数据的无限扩张,会使人们在提取有用信息和知识时,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无力,面对大量的数据,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难以应付,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数据灾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技术开始出现。

一、特点及过程

(一)特点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知识发现具有极大的发展前途和有广泛应用前景,知识发现是用一种简洁的方式从大量数据中抽取信息的一种技术,知识发现不需要预先进行假设或者提出问题,就可以找到那些非预期的有用的或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搜寻过程。

数据挖掘也称知识挖掘,可以看成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从大量庞杂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其一开始出现的目的就是应用,因此数据挖掘的研究成果是很讲求实际的。数据挖掘技术不是简单的数据库的检索、调用,而是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分析和推理, 以指导实际问题的求解,企图发现事件间的相互关联,甚至利用已有的数据对未来的活动进行预测。

(二)过程

知识发现的内涵与知识挖掘,知识发现是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的整个过程,数据挖掘是具体这个过程的关键步骤,因此,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通常在使用时是不加区分的。一个完整的知识挖掘过程如下:

数据库→数据的准备→数据挖掘→知识评价→知识表示→知识库。

二、方法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空间分析法

空间分析法是一种总称,其利用一定的技术理论对空間的叠置、拓扑结构、图像以及距离好空间缓冲区进行分析,把探测性的数据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构成探测性的空间分析,聚焦数据,发现隐含在其中的特征和规律。

(二)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范围数量关系信息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进行对象评估、特征预测、规律统计,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聚类方法

聚类分析是基于物理特性的聚类或分类,根据一定的标准大型多维空间数据集,以确定相应的区域,数据被分为一组的一系列相互区分,发现法律数据集。作为统计学的一个分支,聚类分析无需背景知识可以直接发现有意义的空间聚类结构。

(四)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具有内在的隐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能在搜索过程中自动获取和积累有关搜索空间的知识,并可通过自适应机制控制搜索过程以求得最优解。

(五)神经网络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神经元练成网络,通过这种形式使系统成为具有存储、联想等一些列的功能的自适应非线性动态系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并行性、直观性和抗噪声性。

(六)模糊集理论

模糊集用模糊隶属函数确定的隶属度描述不精确的属性数据,重在处理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中不精确的概率。我们都知道模糊是一种客观存在,一个系统越复杂,精确化就越难,因此模糊性就越强。在根据模糊集理论,类型和空间实体分别作为模糊集合和集合元素。在空间数据挖掘中,模糊集可用作模糊决策、模糊评判、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式识别、计算置信度和合成证据等。

(七)粗集理论

粗糙集是上近似和下近似集组成,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处理不精确,不确定和不完整的信息,智能数据决策的工具,更恰当地基于空间数据挖掘的属性不确定性。

(八)云模型

云模型是一种新的方法,它用自然语言值表示定性概念与其定量数据表示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反应的是客观世界中的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并将二者紧密集合,集成在一起构成定量与定性间的映射。

(九)决策树

决策树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特点,分类或决策树结构的集合,从而创造发现的规则和模式,仅仅意味着一个简单的产生规则和发现规律。

三、应用

知识发现与挖掘技术在信息发现与信息提供发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在信息发现中的应用

其在信息发现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Web 数据开采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人们对此并不陌生,我们知道,人们所获取的信息大部分都要来自于因特网,而因特网的数据信息不仅庞杂,更是非结构的、无序的、动态的,要想在因特网上获取符合要求的信息,对用户来说十分困难,基于此,Web 数据开采作为一项已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的新技术被人们提了出来。Web 数据开采由信息采集、识别、分类构成其实现过程,就目前来说,它主要有网络智能体和智能信息捕捉器两种实现形式。所谓智能体就是一个具有控制问题求解机理的计算单元,智能体具有一定的智能型,可以模拟人类的行为和关系,可以自主运行并提供相应的服务。用户在智能体的神经网络技术引导下,可以很迅速的进入所需页面,通常情况下这些页面都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交互才能到达的。智能捕捉器以自动捕捉、采集和整理领域所需信息为目的, 其根据用户输入的对捕捉需求的定义进行查找,先查找到信息源登记表,然后根据信息源提供的信息粒度进行筛选找出信息源,再根据模型算法确定并选取最佳搜索路径,按逻辑式自动组织搜索关键字,还可以同时对应多个特定领域范围内的信息捕捉。

2.智能搜索引擎

面对无边的数据海洋,智能搜索引擎是很好的应用工具,智能搜索引擎的检索机制是关键词匹配原则,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寻找信息资源。目前的搜索引擎还不完善,有着诸如不划分知识领域、知识量少等一些列问题,其搜索的效率并不高,因此人们开始着眼于智能搜索引擎的开发,智能搜索引擎很好的弥补了现行搜索引擎的不足。

3.多语种信息发现

多语种信息资源使人们在获取知识时的最大障碍,一直以来,地理和语言的障碍都使人们获取知识时产生一定的困难,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研究出多语种信息发现,这可以很好的解决多语种障碍,使地球成为名符其实的地球村,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真正共享。多语种信息发现主要应用在多语种电子文档获取、翻译、检索方面。

(二)在信息提供中的应用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技术在信息提供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一個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这种共享发生在一个虚拟的团体中,这个团体的成员依靠网络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一次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

2.信息智能“推”

所谓信息智能推是指在信息的搜索过程中,机器通过关键词识别和预测用户的兴趣或偏好, 从而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向用户主动推送相关知识和最新信息,这样既可以减轻网络负担,也可以扩大用户范围。

3.其他

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个性化服务、互动式服务和语义交互,就不一一赘述了。

四、结束语

知识发现与知识挖掘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作为一项崭新的技术,知识发现与知识挖掘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多研究难题有待解决,比如数据访问的效率和可伸缩性,发现模式的精炼等等,所以对它的研究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其应用前景也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杨武,陈庄.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及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2):32-34

[2]韩惠琴,刘柏嵩.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发现[J].情报学报,2001,20(3):16-19

[3]李德仁,王树良,史文中.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26(6):491-499

[4]白石磊,毛雪岷,王儒敬.基于数据库和知识库的知识发现研究综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36- 138

论知识型员工管理 篇12

传统人事管理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以因袭管理为特征,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这是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时期所具有的;科学管理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科学方式提高效率为特征, 随着工业革命的需要而改变, 形成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管理阶段以员工心理和行为协调为特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研究方向由科学管理转向对人的研究, 发现工人实际需要, 采用合适方法对工人进行管理, 产生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现代管理科学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为系统、权变的管理, 是一种动态化的管理决策, 以相宜权变为主。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 知识的生产、传播及有效的应用将是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力。在这个时代, 人力资源不再是人们曾津津乐道的埋头苦干的“劳动力”, 智慧资本的载体成为理解人力资源的又一新说法, 知识与经济的相互渗透和作用, 全球经济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关键资源, 知识载体——在一个企业组织中用脑力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体力所创造价值的员工就成为企业间争夺的对象, 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呈现出新的趋势, 知识型员工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如果知识型员工不能被有效管理, 除非他们比组织内的任何其他人更知道他们的特殊性, 否则他们根本没用”。为此, 必须充分了解及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才能管理好知识型员工。因此他提出知识工作者的定义:知识型员工, 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征。而知识型员工还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且较高程度的教育, 使得他们具有独立自主性、创新性、骄傲性、流动性、成就性、复杂性等特征, 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与非知识型员工必然有所不同, 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等的特性决定了这些不同, 他们的聪明才智比以往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 创造力是公司价值增值的源泉, 生产工具转移到知识型员工手中, 而生产工具又是存在其大脑中的知识。所以, 管理知识型员工应采取充分发挥员工独立自主性, 创造良好的软环境等办法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展现其价值。

2 针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变革和调整对策

2.1 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的管理理念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

(1) 信任员工, 信任是一种鼓励, 充分授权给员工, 使其增加参与感与责任感, 打破传统只容纳一个领导的组织形式, 将下级转变为领导者, 赋予领导职责, 他们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独立自主的进行创造性工作, 针对各种不同任务要求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德国汽车大众公司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削减管理层后充分授权给员工, 信任使得员工们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事实证明, 信任能够使得知识型员工的对立自主、创新性、成就型的特质充分发挥, 从而使公司用低成本获得高效率;

(2) 充分尊重其个性, 优秀员工的创造性往往蕴含与其独特鲜明的个性中。而充满个性魅力的知识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本, 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泉。而造就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有利于企业强化核心竞争力, 达到知识创造、传播和应用的效果, 并且对提升知识员工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起了积极作用, 从而企业对知识员工的吸引力大增。

(3) 给予充分的个人价值实现空间, 针对他们更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的特点, 并拥有特殊生产要素——知识, 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挑战, 其职业选择范围广泛, 一旦工作对他们来说没有了吸引力、没有个人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 他们会很快寻找新的职业机会, 即当他们感到自己仅仅是企业的一个“高级打工仔”时, 就很难对企业绝对忠诚。从而企业更应该给予员工充分的个人价值实现空间, 发挥他们独立自主、创新性的特征, 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展现出他们知识面广、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热衷挑战、创造、追求完美的特质, 使他们在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中, 在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下, 以更具张力的工作布置进行创新性活动, 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 自主完成任务, 充分展现个人才智, 实现个人价值。

(4) 分散化管理和人情味管理, 努力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针对工作过程难以实施监控, 员工从事的创造性知识工作是在易变不确定环境中进行, 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主观能动动性, 很难进行监控等特点, 做到对知识员工实行分散化的管理方式和更有有人情味的管理措施。德鲁克指出, 人从内心深处是反对被“管理”的, 应当“引导”知识员工, 而不是“管理”他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也认为, “一个日本公司最主要的使命, 是培养它同雇员之间的关系, 在公司创造一种家庭式情感, 即经理人员和所有雇员同甘苦、共命运的情感”。

2.2 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举办各类培训

随着科技的多元化、高速发展, 知识很快过时, 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作。大多数高素质的知识型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 挣钱并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 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工作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知识型员工非常看重企业是否能够提供知识增长的机会。知识经济时代,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在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自身成长的前提下, 企业想要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就要为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机会,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举办各类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2.3 遵循因才使用、因事用人、动态平衡的原则

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有效挖掘员工潜力, 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虽然知识型员工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复杂性创造力, 对企业作出巨大贡献, 但是他们工作环境复杂、难以监控, 从而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知识型员工因才使用、因事用人, 破除平均主义, 建立以员工业绩考核为主体的员工考核体系, 逐步形成科学有效、实用性强、适应企业特点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工作成果, 才能实现成就激励, 而成果的质量是员工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绩效考核是核心内容, 是人员任用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兰兰.立以“人格”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2]郑斐.浅析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 2009, (5) .

[3]谢荷花.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 2009, (5) .

[4]秦希军.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5]陈智宪.浅谈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当代经济, 2008, (4) .

[6]王新南.人本管理思想与一般管理方式的关系[J].现代管理科学, 2003, (10) .

[7]罗伯特.赫勒著, 戴世荃, 贡晔译.激励员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 .

[8]李良伟.新经济时代知识员工的管理策略[D].湘潭大学商学院, 1999.

上一篇:供应商选择方法综述下一篇:语用预设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