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与恐惧(精选4篇)
敬畏与恐惧 篇1
观看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关于青藏高原藏羚羊迁徙产仔的科考行动已有时日,青藏高原的美景固然给人印象深刻,但是,藏羚羊的机敏、睿智也让人惊叹。这次科考专家们带着神圣而重要的命题:将首次给藏羚羊佩戴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项圈,以图直观、立体地展示藏羚羊分布状况、迁徙路线等生态环境现状,为科考及环境物种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可是,从7月3日开始的佩戴行动到8日仍未成功。藏羚羊与科考专家们玩起了躲迷藏,丝毫不配合科考专家们的“好意”。为什么藏羚羊理解不了这种崇高的“好意”呢?或许以前的围猎、捕杀让它们阴影难去?或许它们只想安静地产仔,不被外界所打扰,过自己安逸、自在、快乐、闲适的生活吧。
可是,气候变暖以及人口膨胀对于野生动物的影响越来越大。每年的6月到8月,绝大多数青藏高原上的雌性藏羚羊都会进行浩大迁徙产仔活动。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一项不断发展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上最为重要和独特的物种,对整个青藏高原的其他物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具有不可取代的决定意义。如何准确、及时、动态地获取藏羚羊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信息,并对导致其变化的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及评价,则需借助先进技术的力量。
“我们与藏羚羊”科考行动首次对西藏羌塘的藏羚羊的活动进行卫星定位研究。
GIS作为一个集管理、分析、数据建模等功能为一体的强大工具,能够辅助我们更好地保护野生物种及资源,在“我们与藏羚羊”科考行动项目的应用上,地理信息技术对了解藏羚羊分布地区、迁徙路线、产仔地点,科学保护藏羚羊物种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实现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一种渠道和方法。
当然,保护野生物种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挑战与困难,藏羚羊没有乖乖地配合佩戴项圈就是一种挑战与困难,让人惊喜的是专家们并没有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粗暴、强制、野蛮的方法,而是耐心地、甚至欣赏地观察和分析,细心地寻找机会,甚至把这一过程也视为研究的一部分,让人感到了科考的文明,创新的理性,欲望的控制,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动物的尊重。这是一种进步。
在征服高山的过程中, 被高山折服;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 因动物的灵动而不断调整科考的行动路线和时机, 不强求, 不强加, 不强制, 顺势而为, 实现创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当是一种新的境界。
敬畏与恐惧 篇2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即使相隔不同时空,人对生命的敬畏却是相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会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思索,我们会惊讶于我们作为人的独特生命存在,在时光的打磨下,我们对于生命的感悟越来越深刻,人类自诩为自然之最,更应该理解和尊重生命,感受自然之趣,感受生命之美。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感动。就像史怀泽说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就是促使任何人关怀他周围的其他生命。”他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到: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呜唱的小乌,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奉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那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感受生命,是一种心境。没有谁可以教会你,只能靠自己在生活中去慢慢摸索、探寻。直到有一天,你能读懂一花一叶中的情语,能欣赏到虫鱼鸟兽的抚媚。倾听生命的美好,感受自然的神奇。想起高中时的一篇文章,也叫《敬畏生命》,作者是张晓风,文章讲述作者在印第安纳州夏天下午河畔看柳絮飘飞时对生命的感叹。或许我们都只是大自然的匆匆过客,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生命却让原本平淡无奇的世界,充盈着色彩,也正是生命缔造世界的神奇。
2012与世界末日恐惧症 篇3
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科学家们深表担忧。他们发现,许多人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世界末日焦虑症”。许多民众对“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表示疑虑和恐惧。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家保罗·博耶尔认为,事实上许多世纪以来,人类关于世界末日的假设从来没有间断过。19世纪30年代,耶稣再临派信徒威廉·米勒曾经预言,世界末日将在1843年到来。但是,这一预言并没有实现,而许多耶稣再临派信徒也丢弃了自己的信仰。美国福音传道者亨利·林德西也曾于上世纪70年代宣称,世界末日将会在80年代到来。但现在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世界末日也没有出现。于是,林德西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论。
利益与恐惧初中作文 篇4
这年头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沉浸在物质浓郁的环境当中,似乎一切都在往钱看,其实这是非常让人担心的状况。要知道物质固然重要,然而物质需要有良好操纵的精神,绝对离不开精神。一团没有精神的物质,就是一团漫无目的、庸庸碌碌的行尸走肉,一点生气也没有,并且实在就给人一种恐惧了。
谈到利益与恐惧,是什么事物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呢?经过一番联想,小人觉得估计是这么一回事。
要知道,人追求利益也是很正常的。比如一个人出来做生意,需要赚钱养家。要知道,人家上有老下有小,不给人家赚到足够养家糊口的钱财如何了得,那么人家的生活条件岂不是处于很低的水平吗?很显然,这样做也是不厚道的。可是人又是非常奇葩的生物,说这个人不容易满足,如果自身学识修养不够的话,一旦获得了比较大的物质满足以后就需求更大的满足。比如从前经济条件不济,吃顿烤鸡就开心了,如今有钱了烤鸡这类小吃哪里还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就都每天想吃五星级大酒店的酒菜了。
在这里我们就有必要认识到巨大的利益如何争取是大有学问的。一些人经过辛苦努力,积累了很多学识修养才最终获得了大量财富,这样的`财富是比较实在的,也不含多少水分,花得就是自己的。可是又有一些人没有什么学识修养,也没什么能力水平,通过一些旁门左道、违反乱纪的手段捞取了一定资财,他们也单纯得以为可以活得实在,其实是比较幼稚的。而这样一个捞取手段过程当中,通常他们需要跨越比较大的心理障碍。比如有些官员通过挪用巨额公款来中饱私囊,要知道他们肯定是知道这样做的行为是触犯很严重法律的,实际实施起来也背负很大心理压力,可是他们就那么干了,说明他们是挺着胆子面对恐惧去那么干的,这样的违法犯罪也实在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须得有一定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