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医

2024-07-14

小学校医(共9篇)

小学校医 篇1

日前出台的“贵阳市农村中小学校医配置标准”要求, 年底前, 将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医配置工作,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根据标准, 每所农村中小学原则上配备1名校医。学生规模达到1000人的, 配备2名校医;学生规模超过1000人的, 每增加600名学生增配1名校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以县级为单位统筹安排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 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医疗服务。乡 (镇) 中小学校医, 由乡 (镇) 卫生院派遣医生担任, 村级小学 (含教学点) 校医, 由村医担任。对学生规模超过600人、离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较远 (原则上超过3公里) 且当地医疗卫生机构难以提供服务支持的乡村学校, 由县级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 按照招聘岗位所需资格条件, 简化招聘程序向社会招聘农村中小学专职校医。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展“支医”活动, 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鼓励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送医下乡, 支持医学类高校积极选派高年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开展志愿者服务。

按照要求, 农村中小学卫生保健室应设置诊室、处置室和治疗室, 配备1名中专以上学历医学专业的技术人员。保健室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各室须独立。设备配置方面, 保健室应有诊察床、诊察桌、听诊器、血压计、出诊箱、注射器药品柜、纱布罐紫外线灯等共计7种基本设备。

据了解, 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经费, 保障农村中小学医务场所建设、药品 (器械) 采购及更换等所需经费, 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基层医务人员给予一定补助, 补助标准由各区 (市、县)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开展学生体检等延伸医疗卫生服务, 则应适当安排专项经费。

小学校医 篇2

校医是学校的专职人员,根据学校实际,除负责师生卫生保健工作外,还要配合学校抓好食堂管理及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时的应急事件的处理工作。

一、发扬高尚医德,文明对待师生,热情为师生服务。

二、负责全校师生的卫生工作、体检工作、防疫工作、轻度外伤和常见病的治疗工作,如学生出现重大病情要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及接受全校师生的健康咨询。

三、努力钻研业务,提高医疗水平并负责一般疾病的诊疗,认真对当日看病的学生及时处置,对症下药,对不能确诊的病情要及时让学生通知家长到医院就诊。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开学第一周将学生的晨检和午检表印发至各级部,一月督促级部检查一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协助医院对全体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体检的结果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保留信息档案。

五、对学校饮食等方面的卫生进行监督。经常深入食堂进行检查指导.配合食堂管理员,保证师生饮食安全。

六、根据季节性及时对传染病、多发病、流行病的督导和预防,定期督促学校对教室消毒、发现传染病立即上报防疫部门。

七、做好学生的卫生宣传工作,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及学生眼保健操的培训工作。每年九月份按时收好新生的接种证存档以备检查,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八、经常与校领导沟通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理,共同为学校的卫生工作出谋划策。

二、工作目标

1、校医是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2、严格履行校医职责,对于渎职、玩忽职守、疏于管理,导致传染病流行病在学生中进行传播,学校将直接对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分。

3、学期末,由学校组织考核,考核情况纳入个人考核评定,凡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当年不评优、不评职、不晋级,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小学校医 篇3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北京市丰台区143所中小学学校的校医, 其中中学49所, 小学94所。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辅之以走访座谈的方法, 并与部分学校的校医进行了直接的交流, 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接受调查的校医共151名, 包括53名中学校医和98名小学校医。

2 结果

2.1 校医配备问题

被调查的94所小学中, 34所学生/校医比例>600∶1, 占36.2%。49所中学中, 只有21所中学校医配备符合标准, 不符合规定的28所, 占57.1%。总的来说, 学生/校医比例有2/3符合规定的配备, 不达标的占1/3。学校校医配备不足, 使得校医的工作压力过大, 以至于重点工作无法深入细致地开展并顺利完成。

2.2 校医所学专业问题

学校卫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但在调查中却发现非医学专业人员竟占到校医总数的66.2% (100/151) , 中学校医中医学专业人员人数占83.0% (44/53) , 小学校医占7.1% (7/98) 。

151名中小学校医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46人, 仅占总人数的30.5%, 大专占41.7% (63/151) 。高中以下学历 (含中专) 36人占总人数的23.8%, 其中还有1名无学历人员充当校医, 校医的学历及专业素质不高可见一斑。

2.3 校医年龄

从表1来看, 未来5 a内1/3以上的校医将要面临退休。近年来, 随着改革的深入, 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 学校校医2/3的人员又缺少专业知识, 使得学校卫生工作的质量不可避免的受到很大影响。

2.4 校医从事专业工作年限

从表2来看, 中小学校医中从事校医工作达10 a以上的占总人数的40%;5 a以下的占总人数的41%, 5~10 a的占18%。中学校医所从事校医工作的年限要比小学校医从事年限相对时间长些、稳定些。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都规定, 加强校医队伍建设, 学校要按照1∶600的师生比例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并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 确保每校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且从事5 a以上临床工作的医师。通过调查, 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校医人员配备不足

接受调查的143所学校中, 有1/3的学校未按照要求的比例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其中49所中学中有28所未按照要求设置校医, 占中学总数的57.1%。不按照要求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在中学比较严重。其原因是上级有关部门在制定学校工作人员编制时, 没有校医、保健教师编制。目前, 中小学教师编制紧张, 不少学校把卫生保健列入学校的后勤编制, 根据规定, 中学后勤人员最多可占总编制人数的15%, 小学占9%。为了给学科教师腾出更多的编制, 后勤人员编制更加紧张, 卫生人员配备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学校校医人员配备不足, 使得校医工作压力过大, 无法深入细致地开展和完成工作。

3.2 校医整体业务素质不强

学校卫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从事校医工作的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儿少卫生等相关知识, 否则将无法适应当今越来越繁重的学校卫生工作。调查中发现, 有66.2%的校医为非医学专业, 而且校医学历普遍不高, 仅有不到30%的校医具有本科学历, 从校医的学历和专业分布来看,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专业知识缺乏, 校医整体业务素质不强, 这将严重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2]。

3.3 校医资格认证不严格

接受调查的151名中小学校医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46人, 且非医学专业人员占全体校医的66.2%。可见专科的资格认证和管理势在必行, 这不仅是有效提高我国医疗质量的必走之路, 而且是与国际高水平医师制度接轨的基础[1]。

学校校医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并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 才能在学校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工作[3]。但是, 实际上学校及其他相关机构对校医资格认证不严格, 非医学专业、不具有医师资格的人充当校医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要求相关机构要严把校医资格认证关, 秉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 切实维护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3.4 校医年龄偏大且队伍不稳定

学校校医年龄普遍偏大, 年龄在40岁以上的校医占到总数的64% , 而且未来5 a内1/3的校医将面临退休, 从事校医工作10 a的占总数的41%, 这说明校医队伍的稳定性比较差, 由于学校卫生工作有其独特性, 专业性强, 短时间内从事学校卫生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频繁更换保健教师, 将严重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 也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年轻校医的引入和培养成了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文刚.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经验促进中国住院医师培训.医学教育, 2005 (2) :79.

[2]郭俊杰.中小学校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国校医, 2005, 19 (2) :195.

校医管理制度 篇4

1.在学校政教、安稳办主任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暂行规定》,并按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搞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工作。

2.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建立必要的卫生规章制度。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卫生工作。

3.校医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卫生工作大检查,督促搞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

4.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负责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常识、生理卫生及青春期卫生教育。

5.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卫生监督,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能符合学生生活和心理发展的要求。

6.抓好学校的防病、防疫工作,抓好学生的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7.组织学生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建立健康卡片。协助上级部门做好高考体检工作。

8.及时做好教工和学生临时发生的一般病症的治疗和救护工作。

9.协助体育教师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工作。

小学校医 篇5

1 对象与方法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 对皇姑区66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中小学34所, 初中16所, 高中6所, 完中3所, 职高5所, 特教学校2所。

2 结果与分析

2.1 校医配备情况

在66所学校中, 共有校医79名, 全部为女性, 拥有上岗证的65名, 占82%。其中20~29岁14人, 30~39岁40人, 40~49岁16人, 50~55岁9人。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 普通城市中、小学校专职校医人员数量应以每600名学生配备1名校医为宜。在本次调查中, 符合规定要求的学校仅有14所, 占调查学校总数的21%, 多数学校未能达到此要求。

2.2 校医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被调查的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青春期生长发育及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授课教师多是由生物教师担任, 只有37所学校的校医参与授课, 占47%。校医不能授课的原因包括没有时间、不具备授课的资格、学校不能提供相应的课时补贴等, 但校医一般通过广播、板报等多种方式向学生进行一些健康教育宣传, 如学生午餐的营养教育、流感的预防等。

2.3 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情况

在被调查的66所学校中, 目前已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的学校有45所。

3 讨论

调查结果提示, 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切实认清中小学校医对儿童青少年卫生保健的作用, 加强校医队伍的建设, 彻底纠正“重教育、轻保健、不重视校医队伍建设”的错误思想, 解决中小学校医配备上的人员编制不足问题[1]。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 儿童及青少年数量多, 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十分重要且繁重, 校医的工作负荷偏大, 校医室工作人员不足, 势必造成学校卫生工作难度和压力相对增加。所以, 应建立校医培训基地, 对一些业务能力较差、水平较低的校医进行有计划的培训, 以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2]、工作能力和学历档次, 从而改善该地区的校医队伍状况。

关键词:卫生人员,人口配备和时间安排,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姜新峰.安徽省首届校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0, 21 (6) :508.

小学校医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6月,研究人员利用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医技术培训之机,在获得同意后,对与会的全市203名中小学校医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67份,其中小学校医69名(男性4名,占5.8%;女性65名,占94.2%),中学校医98名(男性5名,占5.1%;女性93名,占94.9%)。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校医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情况等;(2)校医对性教育的态度,包括开设性教育课前后的顾虑、对性教育作用的认识、相关应对方式、性教育开展的方式及时机等。(3)校医的性教育相关需求,包括对技能培训、教学器材、课本等的需求及人群支持需求调查。由经过培训的研究生担任调查员,统一指导语。向校医阐明调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并随卷附1份知情同意书。利用30 min进行答卷,问卷当场收回。数据使用FoxPro 6.0双份录入,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校医以不同身份出现时对学校性教育态度及应对方式

作为校医,80.2%的应答者表示完全支持学校性教育,而当以家长身份考虑问题时,仅有62.3%的应答者完全支持学校性教育(表1)。

2.2 校医在开设性教育课前后的主要顾虑

在开设性教育课前,校医的主要顾虑是担心诱发孩子过早性行为(55.1%)和家长的反对(25.1%);而开课后,担心家长的反对(51.5%)上升到第1位,担心诱发孩子过早性行为(29.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校医对性教育作用的态度

82.6%的小学校医和62.2%的中学校医认为性教育并不会诱导过早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80.8%的校医认为性教育可以减少少女怀孕,80.2%的校医认为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抵御不健康思想,中、小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校医性健康教育需求

在中小学校医的性健康教育需求中,“应对学生性相关问题”和“性教育课教学”2项技巧培训分别居于第1和第2位,且该2项需求中学校医显著高于小学校医。在人群支持需求中,小学校医最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34.8%),而中学校医则最需要得到校领导的支持 (33.7%)。小学校医对家长支持的需求显著高于中学校医(P<0.05)。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3.1 校医对性教育的态度

性教育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师资力量比较缺乏。黑龙江省各中小学校的校医多兼任性健康教育教师,而授课教师的言行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较大[2]。研究发现,校医在以不同身份出现时,对学校性教育的态度及相关应对方式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作为校医,完全支持学校性教育的人数高于以父母身份时的人数,而且“能接受但有顾虑”的应答者显著增多。国内其他研究也发现,教师支持学校性教育人数高于家长[2,3,4,5,6],而美国北卡来罗纳州91%父母支持在公立中小学中开展性教育[7]。当面对学生提出的性敏感问题时,不少校医对于该不该讲,如何讲,该讲到什么程度,如何因材施教,心中并不是很有数[3];而由于家庭性教育的优势[8],当这些问题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孩子各方面情况比较熟悉,他们也表现出更大的耐心。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观念文化的冲突和经验的有无使性健康教育教师或医生在为学生授业答疑的同时,存在顾虑和疑惑是普遍存在的[3,9,10]。

在本研究中,小学校医较中学校医更倾向于认同性健康教育不会诱导过早性行为。这很可能与校医的工作目标人群有关,大多数小学生并未进入青春期或仅处于青春早期阶段,发生性行为的风险远远小于中学生。虽然研究表明,适当的性健康教育并不会导致青少年过早发生性行为[11,12],一些校医还是对性健康教育可能产生的负性效应表现出犹疑不定的态度[3],而家长的这种不信任的态度表现得尤其明显[5,6,13]。

调查还发现,在开设性教育课前,校医的主要顾虑是担心诱发孩子过早性行为,而在开设性教育课后,担心家长反对上升到第1位,而担心诱发孩子过早性行为明显下降。经过亲自授课,校医主观上对性教育课可能诱发孩子过早性行为的顾虑大大降低,而更担心难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2 校医的性教育相关需求

此次研究表明,在中小学校医的性健康教育需求中,“应对学生性相关问题”和“性教育课教学”2项技巧培训分别居于第1和第2位,且中学校医显著高于小学校医。Jackson[14]研究中发现,现行的大量性教育项目中,通常教师并没有充分准备好来讲这一关键而困难的课程;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困难是缺乏资料、教育技巧和预防措施方面的培训等[3,15]。性健康教师缺乏相关技术培训是制约性健康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研究发现,小学校医最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中学校医则最需要得到校领导的支持,而且小学校医对家长支持的需求显著高于中学校医。因此,营造支持性的社会环境是提高教师授课意向的必要条件。

小学校医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东城区所有中小学, 对其卫生室/保健室及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小学44所, 中学32所。

1.2 方法

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1],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 对学校进行逐一调查。

2 结果

2.1 校医/保健教师情况

全区共有中小学76所, 校医及保健教师133人, 其中小学62人, 中学71人。

2.1.1 校医/保健教师年龄、学历及专业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校医年龄结构偏大, 中小学校医大于45岁的有76人 (中学47人, 小学29人) , 占总数的57.14%。中学校医年龄结构偏大更为突出, 45岁以上的占中学校医总数的66.7%。

133人中有106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占79.70%。其中中小学各53人。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27人, 占20.30%。具有医学专业学历的校医96人, 占72.18%, 非医学专业学历37人, 占27.82%。其中小学具有医学专业学历的校医仅有27人, 占小学校医总数的43.55%, 中学达到了97.18%。见表1。

2.1.2 医学专业校医职称、执业资格情况

(不包括保健教师) 96名医学专业校医具有中、初级职称的分别为48.96%, 无职称2人, 占2.08%。其中, 中学中级职称占57.97%, 而小学中级职称仅占25.93%。

医学专业校医中具有执业资格的有90人, 占93.75%。执业专业依次为护理36人 (40%) 、公卫24人 (26.67%) 、临床22人 (24.44%) 、中医4人、其他4人等。见表2。

2.2 学校卫生室/保健室情况

2.2.1 学校配备校医比例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 中小学校应按照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或保健人员。76所学校中, 达到要求的共59所 (小学35所, 中学24所) , 占全区的77.63%。有17所学校 (小学9所, 中学8所) 未达到要求, 占全区的22.37%。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2.2 学校卫生室资质

76所学校中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19所 (中学 17所, 小学2所) , 占25.00%。其余学校因各种原因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2.3 寄宿制学校情况

《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 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1]。东城区现有学生住宿的学校21所 (中学12所, 小学9所) 。其中卫生室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有9所 (中学8所, 小学1所) 。12所学校卫生室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其中9所学校有医务人员, 3所小学有保健教师。

2.3 卫生室/保健室的面积

19所学校卫生室建筑面积符合要求>40 m2的有16所 (中学14所, 小学2所) , 有3所中学面积未达到要求。19个卫生室有2~4个功能分区的有13个, 6所中学卫生室无功能分区。57个保健室面积大于15平米的有44个, 13个小学未达到基本要求。

2.4 卫生室/保健室设备配置

19个卫生室基本设备 (1~23项) 不完善的学校16所 (小学2所, 中学14所) , 占88.90%。57个保健室基本设备 (1~16项) 不完善的学校有47所 (小学 36所、中学11所) , 占82.50%。防病和日常办公工作应有设备 (46~50项) 中, 有55所学校卫生室/保健室未配备直播电话 (小学35所, 中学20所) 占72.37%;未配备洗手池19所 (小学13所, 中学6所) , 占25.00%;未配备专用计算机4所 (小学) , 占5.26%;未配备打印机12所 (小学8所, 中学4所) , 占15.79%。

3 讨论

3.1 东城区校医队伍的稳定性有待加强

2010年东城区校医队伍将有25人退休, 到2013年还将有17人离开岗位, 合计占校医总数的31.58%。这些老校医在学校工作的时间较长, 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能够出色地完成学校卫生工作任务, 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中坚力量, 他们大批退休, 使得学校卫生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应尽快采取措施补充引进人才。

另外, 由于校医队伍卫生专业人员不足 (尤其小学) 、专业结构比例护理专业偏大、技术职称较低, 使得学校卫生工作难以细致深入, 特别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常见病防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工作水平难以提高。学校卫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从事校医工作的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临床医学、公卫、宣教等相关知识[2], 否则无法适应当今的学校卫生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要求, 保证学校卫生人员编制, 建立校医资格准入制度, 有计划地在中小学校逐步配齐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挑选人才, 并注重专业结构的比例, 尽可能选派医学或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担任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岗前进行系统的培训, 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经过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同时, 要建立起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分批次地培养校医业务骨干, 确保继续教育的效果, 形成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的梯队型结构, 使学校卫生工作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3.2 校医/保健教师配备不足、大部分学校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全区按600∶1比例配备校医/保健教师的学校有22.37%尚未达标。由于人员配备不足, 再加上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深入, 虽然每年都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和新校医相关知识培训, 由于时间短、内容深度广度有限, 没有相关专业基础的保健老师仍然难以胜任校医工作。但较余小鸣等[3]调查的结果, 东城区已有明显改善。大部分学校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原因主要是:卫生人员职称低或非临床专业;非医务人员;卫生室面积不达标等。另外, 未建立卫生室的寄宿制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必须尽快纠正。

各学校要依法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有600人以上学生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的卫生技术人员, 并创造条件逐步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0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要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 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3 部分学校卫生室/保健室面积不够、设备不达标

学校卫生室面积不够, 是该区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比例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 用于学校卫生工作。各学校要调整、扩大医务室的面积, 设立必需的科室, 配齐医务室的设备。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遵照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加强对学校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 按相关规定进行登记注册或验收评审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卫生部, 财政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2007.

[2]殷俊伟, 王霞.宜兴市中小学校 (保健教师) 队伍调查与思考.职业与健康, 2008, 24 (4) :368.

高校校医的新角色定位 篇8

1 高校校医传统角色分析

1.1 临床医师

作为医者, 校医要运用自己的医学专业技能, 尽力对全校师生感冒伤风、扭伤拉伤等小病及时处理, 对运动产生的轻微伤害进行治疗, 对不能治疗的疾病做好转院治疗的指导帮助, 在学校运动会、大型考试中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1.2 卫生行政管理者

依照上级医疗防疫部门关于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要求, 针对本校师生员工的健康与全校环境卫生状况, 拟定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并经学校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 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1]。

1.3 疾病预防控制者

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健康与卫生教育, 宣传健康卫生科普知识, 组织有关咨询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环境、卫生设施、饮食卫生、运动安全、劳动卫生防护、女生经期保护等进行监督指导, 指导师生员工进行经常性的清洁保洁工作, 并且组织定期检查评比。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贫血、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对体弱、残疾学生加强医学照顾和精神卫生工作。

1.4 体检医师

每学年组织学生格检一次,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开展幼儿园入托体检, 高考体检, 新生入学、硕博入学及复试、毕业生离校体检, 职工体检, 体育运动类体检工作。

2 高校医疗卫生部门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 “90后”已经成为高校在校生主流, 这一代大学生与以往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十分注意个人形象, 家庭条件较好, 重视与同学交往, 对爱情充满向往, 有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 消费水平相对提高, 钟爱电子消费产品, 上网时间较长, 自理能力较弱, 身体锻炼减少, 体质相对较差, 健康意识淡薄[2]。社会上的传染性疾病, 特别是一些因社会问题而产生传播的疾病也在大学生中出现, 威胁着校园师生的健康, 如艾滋病、性病、乙肝、结核等。由于社会竞争加剧, 就业、学业压力增大, 毕业往往意味着失业, 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社会转型期间, 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家庭也受到经济、感情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家庭动荡破裂, 家庭出现的问题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情绪、精神, 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小环境, 社会的每个大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冲击, 作为近年来我国十分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样对大学校园影响巨大, 一旦疏忽, 就会影响到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3 高校校医新角色

面对新问题, 高校校医不仅要继续扮演好传统的角色, 而且要做好新角色的工作, 以新的工作方式和技巧解决新的问题。

3.1 健康规划师

根据当代大学生钟爱电子消费产品, 上网时间较长, 自理能力较弱, 身体锻炼减少, 体质相对较差, 健康意识淡薄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特点, 帮助大学生制订个人健康规划, 从身体发展的需要制定作息时间、锻炼时间、锻炼项目、饮食注意事宜, 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根据个体实际指导学生填写健康规划表, 特别要防止学生因睡懒觉而不吃早餐引发胃病, 节食减肥、药物减肥等导致贫血、低血糖、神经失调、厌食和身体系统功能失调。进行必要而适度的体育锻炼, 保持每周3~4次, 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 每次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由于上网时人体基本处于静止状态, 十分不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不能持续太长时间, 上网以每天1小时内为佳, 使用手机等电子终端每天以持续半小时内为宜, 超过这个时间容易产生情感麻木, 易患网络电子瘾[3]。

3.2 心理咨询辅导员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 》中提出, 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校医院设立精神科门诊, 或聘请精神专科执业医师到校医院坐诊”。大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变化时期, 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 社会阅历浅, 办事经验不足, 独立生活能力差, 自我控制力弱, 遇到一些事情不能合理调节, 不能找到正确发泄的渠道, 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等使得大脑超负荷运转, 精神高度紧张, 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功能紊乱, 会引起神经衰弱等问题。这就需要校医扮演心理咨询辅导员角色, 面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 运用相关心理学知识, 帮助其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疏导学生心理, 使其走出心理误区。

3.3 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员

食品安全是当今我国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后勤社会化的全面推进, 高校食堂进入多元化时代, 食品卫生监管力度相对变弱, 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校医要配合后勤管理人员对高校食堂进行监督管理, 从食品采购、贮存、加工、贩卖等环节进行检验监督, 确保食品进货渠道正规, 贮存保鲜不霉变, 加工方法得当, 贩卖过程卫生, 从制度上保证各环节规范合理。

3.4 性知识教育者

由于传统观念对“性”的抵触, 使得我国中学阶段性教育并未真正开展, 进入大学后, 学生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 但性心理尚幼稚, 由于长期得不到专业系统的性教育, 大学生在遇到性问题时常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应对。性知识的缺乏和性道德的迷失, 使得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和性道德不能相互协调, 婚恋观呈多元化趋势, 在对待两性关系时比较随意, 性爱措施不当等逐渐增多, 造成性心理困扰、性道德观念淡薄、性犯罪、性病蔓延等严重的校园社会问题, 更有甚者还染上了艾滋病等。高校校医要敢于承担性教育工作, 从性生理入手逐渐深入到性心理、性道德等层面进行研究, 开展性知识讲座, 普及性知识, 利用讲座这种影响较大的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对待性问题。

3.5 情感知心者

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阶段, 决定其在大学生活中随时会面临恋爱与情感问题。追求爱情是大学生活中最令人心动和美好的事情, 但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烦的问题,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大学生恋爱本身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但受心理状况、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局限, 有时不易处理好恋爱与情感的问题, 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高校校医要使自己成为大学生的情感知心者, 及时化解学生的情感困惑, 努力成为大学生情感倾诉的对象, 利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在恋爱和情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提高学生情商, 实现其人格提升。

3.6 校园医学科研工作者

高校校医要注意在重复而平淡的工作中收集资料, 把每一次行医、演讲、咨询、辅导的内容收集起来, 以与大学生健康相关的科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医学科研工作。

总之, 高校校医作为教学辅助者, 在维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面对新形势, 要勇于挑战, 重新定位角色,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校医作为高校的教学辅助者, 在维护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担任临床医师、校园卫生行政管理者、疾病预防控制者及体检医师等重要角色。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高校校医还要担任大学生健康规划师、心理咨询辅导员、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员、性知识教育者、情感知心者和校园医学科研者等角色。

关键词:高校,校医,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刘卉.新时期中小学校医的角色定位[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6) :567-568.

[2]石文萍.大学生健康问题浅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9 (8) :108-109.

小学校医 篇9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贵阳中医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中医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针灸专业、骨伤专业、护理专业学生,共420人,其中中医专业100人、中西医临床专业100人、针灸专业80人、骨伤专业80人、护理专业学生60人。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问卷”进行。共13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学医动机、对医德知识的认识、对专业课中融入医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对当前敏感话题的认识及对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等多个层面。题目内容贴近现实,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在校中医医学生的医德认知状况。

(三)调查方法

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采用发放无记名方式问卷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填写后现场收回问卷,并进行统一整理和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4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13份,有效率为98.3%。本次问卷从调查方式、过程至统计,均力求做到客观、准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医目的

中医院校学生既要学习中医课程,又要学习西医内容,课程多,难度大,专业学时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不畏艰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学到过硬的本领,从而承担起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结果显示:44%的被调查对象学习医学是因为“防病治病,救死扶伤”,41.7%是由于“医生地位和收入高,比较稳定”,还有14.3%则是因为“专业调剂”。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专业思想比较薄弱,“救死扶伤,立志于医”的职业精神亟待加强。

(二)对医德知识的认识

在对“您认为医德包括哪些内容”(救死扶伤;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互学互尊;为病人保守秘密;严谨求实,奋发进取等)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1%的被调查对象能够全面认知医德规范内容,选中率最高的是第一项“救死扶伤”,达到94%,说明学生对自己将从事的职业的性质有充分的了解。选择率最低的是“语言文明,态度和蔼”,仅有68%,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文明服务意识,人文素养需要加强。

(三)对在专业课中融入医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调查显示,93.4%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专业课中融入医德教育非常必要,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医德教育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有利于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医生。2.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少数学生观念淡漠是因为对医德缺乏正确认识,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未能重视职业道德修养。

(四)对当前敏感话题的认识

当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致使一些单位和医务人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拿回扣”,收受、索要“红包”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无疑对在校医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如“红包”现象,76.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该收,11%的比例认为应该收,还有12.5%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虽然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能够正确认识“红包”现象,但仍有不少人思想混乱,态度模糊。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医德观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错误。因此,必须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培养他们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质,坚决抵制不良行为。

(五)当前大学的医德

教育的理解存在的问题经调查发现,8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医德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医德教育内容和现实脱节”。教学内容不能跟上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未能接近社会现实,忽略了真正的商业社会医德的应用分析和指导,使医德教育成为空洞的说教。62%的人选择的比例“医学伦理教育内容单一僵化”。解释医学德教育仍然是按照道德教育教学、单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61%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由于大多数教师专注于“填鸭式教育”的教学方法,盲目地单调的说教,缺乏教师和学生、医生和病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忽视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三、结论和建议

基对420名医学生的医德现状调查,作者发现,当前医得教育的现有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医学生对医学伦理知识内涵和功能的掌握是不够的,不能正确和全面的掌握医德的内涵;缺乏文明服务意识;医德育内容单调,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脱离实际等。结合当前的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医德教育要从低年级抓起,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医德观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术精湛、医德优秀的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医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从医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就应该为这个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医学生誓词宣誓”活动,将医德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中,培养他们对医学、对本专业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当代医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树立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医德取向,为下一阶段的医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医学生参与医德实践,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是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促进医学生的成长、成功的方式,为医学生走向社会,开阔视野,增强服务意识,培养责任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以及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实运动的机会。“[1]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医德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区免费诊所”,“健康”,“血”等活动,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进入社会,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希望通过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临床实践阶段,看到和听到临床经验,文化与病人沟通,负责病人的意识,总结了经验和教训的医疗服务,促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拓宽医德教育内容,全方位开展医德教育

医学科学从来都不是纯粹地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科学,它是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学校要加强人文课程的设置,在人文教育中强化人道主义思想,培养学生树立科学道德的价值观。同时,要将医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教师要把医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活动始终,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医德取向,融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使医德教育随机渗透、自然贴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参与医德教育的积极性

医德教育能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参与医德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可用具体的医学实例来进行医德教育,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积极运用直观式、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现实事例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对医德认识更深刻,逐步形成了自觉的行动。

(五)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优化大学生医德教育队伍

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可以影响学生品德。教师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对医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医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学院校教师教师不仅要注意加强专业知识,还应该注意医德修养。教师要坚决建立一个“教育、道德教育第一”理念,加强自己的道德,并有意识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建立其核心价值观,促进自我的政治理论素养。

摘要:通过对我校在校的12级、13级、14级、15级中医医学生医德认知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目前中医医学生的医德认知状况,揭示当前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医德教育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上一篇:《致橡树》下一篇:物流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