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控制

2024-08-08

联机控制(共10篇)

联机控制 篇1

摘要: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反映在各个领域, 空调行业也是如此。近几年, 国内中小型中央空调, 尤其是多联机市场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多联机空调系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维修, 关系着用户的使用效果和经济利益, 同时影响了多联机系统的推广。本文主要从冷媒管道安装、冷媒管道和室内外机的安装, 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以保证安装质量, 达到运行效果。

关键词:多联机,安装,质量控制

1 概述

因多联机与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相比, 具有节约能源、运行费用低;节省占用空问;控制先进, 运行可靠;机组适应性好;设计自由度高, 安装和计费方便等优点。多联机系统越来越被社会认可, 并逐渐推广。

然而,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历史在国内并不长久。到目前为止, 国家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安装标准及安装基础手册。基于以上原因, 就算在相同的设计图纸, 由于施工队伍的不同, 其安装的质量也是不同的。安装质量的好坏将是影响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很重要的环节。作为公司驻工地暖通专业技术工程师, 本人结合现场安装情况及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总结出一些多联机系统施工的经验。

本文主要从冷媒管道安装、冷媒管道和室内外机的安装, 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2 施工和质量控制

2.1 冷媒管道的安装和质量控制

冷媒管道的安装主要是冷媒管道之间的对接。

1) 焊接作业基本流程:

装配铜管-冲氮-焊接加热-添加焊料-冷却、继续冲氮10s以上-关闭氮气-对焊点质量进行目测。

2) 焊接准备工作

(1) 铜管的准备

铜管的管径和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铜管两端用塑料封帽将管口封住, 焊接前必须用氮气或干燥的空气吹干净灰尘和水分, 保证铜管清洁。

(2) 钎料的选用

钎料为Bcu93P, 无须钎剂;

(3) 焊接气体的选择

(1) 加热用:工业氧气0.3~0.4Mpa

液化石油气 (或乙炔) 0.007~0.04Mpa

(2) 保护用:氮气 (N2) :为防止铜管内部氧化, 对管内充入氮气;

(4) 焊工资格

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焊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 持有焊工证;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方可从事手工焊接作业。

(5) 焊接检查工作

(1) 检查焊炬的连接处和各气阀的严密性, 漏气的必须进行修理, 并检查焊嘴有无堵塞现象;

(2) 操作者准备所需的工夹具、钎料、钎剂等必须无误;

(3) 铜管的焊接部位应无毛刺、无明显变形、内外表面干净、无锈垢、无油脂等;

3) 焊接步骤

(1) 装配铜管

铜管应正直插入规定深度, 两装配件的中心线重合, 焊接时应定位。为了保证装配尺寸正确, 不能用手定位, 防止加热时铜管移动;装配间隙过大, 有相应规定的, 可按要求适当钳小粗管口径。根据管径大小一般采用现场扩口连接、成品扩口连接和套管连接。

(2) 充氮保护

铜管在钎焊温度下表面氧化剧烈, 为有效减少铜管内部氧化皮的产生, 要求对铜管进行充氮保护;

在铜管装配后, 对铜管接头内部充氮。气压保证在0.05~0.3Mpa, 保证充入工件内的氮气流量为4~6L/min (手摸有气流的感觉) ;

充氮要保证氮气达到各焊接接头处, 有效地排出空气;

连续充氮时一定要有出气口, 否则在焊接时气体从接头间隙处逸出, 使焊接填料困难, 并易产生气孔。

(3) 焊接加热

加热前确认铜管内有氮气流过;

钎焊铜管时, 使用中性焰或轻微还原焰, 一般采用外焰。铜管接头处加热应均匀, 并注意根据管的材料尺寸分配热量。一般先预热插入管, 使管配合紧密;再沿接头长度方向来回摆动, 使其均匀加热到接近钎焊温度, 然后环绕铜管加热至钎焊温度 (820-860℃, 铜管为浅红色) 。同时钎料亦随之环绕加入, 并均匀填满接头间隙, 再慢慢移开焊炬, 并继续加入少量钎料, 形成光滑钎角;

(4) 焊后处理 (冷却)

焊后在管内有氮气保护的条件下, 可对接头处再次加热至铜管变色 (200~300℃) , 即进行退火处理;

在焊缝完全凝固以前, 不能移动焊件或使其受到震动;

同时继续充氮气保护, 直至冷却到室温后10s才能停止。

(5) 钎焊质量及检验

焊缝表面光滑, 填角均匀饱满, 自然地圆弧过渡。钎焊接头无过烧、焊堵、裂纹、焊缝表面粗糙、烧穿等缺陷。焊缝无气孔、夹渣、未焊满、虚焊、焊瘤等缺陷。

4) 管道连接中注意事项

(1) 液管和气管管长应该一致并且铺设线路相同;

(2) 安装分歧器尽量靠近室内机;

(3) 分歧器需水平安装;

(4) 室外机在上时, 在气管的垂直方向每10m增加一个回油器;

(5) 垂直管道, 一般每隔3m加设支架。支架采用和连接管相同的铜管直接焊接在连接管上。

(6) 安装多套多联机组时, 必须对制冷剂管路进行标识, 避免机组之间管路混淆。

2.2 冷媒管道和室内外机的连接和质量控制

1) 连接室内、外机

(1) 走管美观大方, 连接管悬空处必须做好支撑。支撑间距最大为1.2~1.3m一个;

(2) 连上机组试压合格后进行保温 (包括截止阀处) ;

(3) 连接时, 不得弄瘪管道, 弯曲处, 弯曲半径必须尽可能大。连接管不能经常被弯曲或拉伸, 否则会变硬, 一根管子同一处弯曲最多不能超过3次。

2) 冷媒管道和室内机的连接

(1) 切管

(1) 弄直盘卷的铜管, 用切管器切管;

(2) 放好切管器的刀片, 以便以正交角切管;

(3) 慢慢转动切管器, 切断管子。用扩孔器除去管子切割面的毛刺, 注意不要划伤管子内表面, 否则会造成漏气;

(4) 管子开口朝下, 否则碎屑进入管内。

(5) 用螺丝刀在端部轻敲以清理管子内部, 保证所有的金属屑在开口向下轻敲管子时都能出来;

(2) 喇叭口加工的方法:

(1) 插入喇叭口螺母。在开始喇叭口加工前一定要插入喇叭口螺母;

(2) 在铜管上装好喇叭管工具。要确认喇叭管工具的内表面是干净的;

(3) 根据喇叭管工具确定铜管的尺寸;

(4) 对准扩孔器缓慢并仔细地转动扩管器把手, 同时有咔声, 直至自如转动。向左转动把手并将其升高到顶部。取下喇叭管工具并检查喇叭管表面, 清理达到要求。

(3) 连接室内机

(1) 在室内机正确安装和冷媒管道确认没有泄漏后, 可以将冷媒管连接上室内机;

(2) 在连接的喇叭口处涂抹上冷冻油;

(3) 将制冷剂管的喇叭口对准室内机螺纹, 用力矩扳手打紧螺母。

(4) 连接室外机

(1) 在室外机正确安装和冷媒管道确认没有泄漏后, 可以将冷媒管连接上室外机;

(2) 打开室外机的前面板, 露出机组的气管和液管接口;

(3) 采用喇叭口连接机组的液管, 采用法兰连接机组的气管;

(4) 做好室外机连接管的支撑和保护。

(5) 吹洗

(1) 在焊接完一段管路后, 必须对管路进行吹洗。吹洗是用氮气压力去除管内的外来物 (灰尘, 水份, 焊接造成的氧化铍等) 。

(2) 主要目的是除去管内焊接时由于充氮保护焊不足造成的氧化物, 除去因不当贮运而进入管内的杂质和水分, 检查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管道系统的连接是否有大的泄漏。

(3) 吹洗步骤

将压力表装在氮气瓶上;

压力表高压端接上小管 (液管) 的注氟嘴;

用盲塞将室内机吹口之外的所有铜管接口处堵塞好;

打开氮气瓶阀, 维持压力在5kg/cm2。

检查氮气是否流过室内机液管;

用手中的绝缘材料抵住管口, 当压力大的无法抵住时, 快速释放绝缘物。再用绝缘物抵住管口, 如此反复几次, 直到没有没有杂物吹出为止。关闭氮气主阀, 对室内机其它管路按照以上操作。

对液管吹洗完毕后, 再对气管进行吹洗, 吹洗步骤跟吹洗液管步骤一样。

(6) 冷媒管的保压检漏

一套系统的制冷剂管焊接好后, 在室外机侧的注氟嘴接上氮气接口。将连接至室内、外机端的管子用钳子夹扁, 焊死。进入连接管的保压检漏阶段。

(1) 加压

在室外机侧的大、小管的注氟嘴处用氮气加压:

步骤1:增加压力到0.3MPa等3min或更多;

步骤2:增加压力到1.5MPa等3min或更多;

步骤1和2主要检查大漏点, 发现大漏点立即重焊或补焊漏点。

步骤3:增加压力4.15MPa大约24h, 检验微小的泄露。

增加压力到4.15Mpa, 等待时间如果很短, 也是不能保证检测到微小的泄露, 因此步骤3保压需24h。

注意:充完氮气后保压时, 压力表不要卸下, 因为卸、装压力表的动作会影响压力的变化。

(2) 检查压降

检验合格的标准:除温度的影响, 压力降在0.02Mpa以内为合格 (温度变化1℃, 压力大约变化0.01Mpa) 。

不合格一定要查到漏点。查出漏点后重焊或补焊, 然后重复以上步骤, 再充氮加压保压, 直到压力降在合格的范围内。

(3) 检测泄漏

检测1:当发现有压力降时, 仔细按以下方法检漏:

用耳朵检测:听主要泄漏的声音

用手检测:在连接部位用手检测是否有泄漏

检测2:用上述方法检不出来, 释放氮气, 充氟利昂0.5Mpa左右。

用肥皂和水检测:肥皂泡显示泄露的位置。

检测3:使用检测器 (如卤化物检测器) 进行检测漏点。

用以上方法, 直到查到所有可能的漏点。

如果还检查不出来, 请将连接管分段检查, 一段一段进行排除, 将泄漏点锁定在某一段。

(7) 保温

确认制冷剂连接管没有泄漏后, 可对连接管进行保温。也可以先部分保温, 留出焊接处待确认制冷剂连接管没有泄漏后对焊口保温。

(8) 排水管的安装

按照设计要求坡度和排水方向进行排水管的布设。

排水管安装好后, 一定要进行水检, 检查水是否能顺利排出。水只能从排水口流出, 其它地方不能有漏水现象。

(9) 系统保压检漏和质量控制

(1) 完成了室内、外机的安装, 完成了冷媒管的焊接, 打压检漏, 确保冷媒管没有泄漏后, 可将冷媒管连接上室内、外机, 然后再保压检漏。

(2) 保压检漏 (将冷媒管道连接上室内外机后的保压检漏)

在冷媒管道的安装时, 要求对冷媒管进行保压检漏。将冷媒管连接上室内外机后还需保压检漏一次, 这次保压检漏的目的是检验室内、外机连接处和新焊点是否有泄漏。

充注氮气压力4.15Mpa, 保压24h (用压力表在大、小阀门的注氟嘴处充氮气, 充完氮气后保压时, 压力表不要卸下)

24h观察压力是否变化;

如有泄漏, 请检查室内、外机螺纹连接处和新焊点。立即打紧或补焊。重新打压, 直到合格为止。

3 结论

多联机式空调系统的质量好坏, 30%在空调的生产厂家, 而70%在于安装, 由此可以看出安装在整个空调系统中所占比重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多联机系统运行的因素还有很多, 如制冷剂的选择、加装, 系统的调试等, 有待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海信日立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安装、操作与维护保养说明书.

[2]海信日立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设计手册.

[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多联机选型设计的教学探讨 篇2

一、工程整体情况介绍

教师对别墅所在的地理位置、建筑情况、工程造价、空调系统、设备品牌、设计费用等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工程整体情况并快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照《建筑平面图》,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了解别墅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多联机空调系统的组成

多联机主要由室外机、室内机、连接管道、配套系统(气、电)、冷媒五部分组成。与家用空调相比,家用空调一般是一台室外机拖一台室内机组成的系统,多联机是一台室外机拖两台或两台以上室内机组成的系统,并且空调系统又可以通过室外机连接组成一个大的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可单独启动一台室内机运行,也可多台室内机同时启动,控制灵活、节能、安装方便。

三、多联机选型设计流程

1.负荷计算

(1)住宅空调的负荷估算值。影响负荷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建筑构造,外墙的面积、朝向,窗户的朝向和面积、新风等。工程设计人员经长期工程实践总结得出一般状况下房间的单位面积空调负荷估算值。在用估算值进行计算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不同的空调设计标准等因素应取值不同。住宅类单位面积空调负荷估算值见表1。

估算建筑物中各功能房间的空调负荷时,可用单位面积空调负荷估算值乘以该房间空调面积进行计算。

(2)计算房间空调面积。根据客户要求,安装空调的房间有:偏厅、客卧、主卧、客厅、琴室、餐厅。学生在别墅《建筑平面图》中,用鸿业软件的“面积”命令计算出各房间的面积,并记录在电子表格《室内外机配置表》中。

(3)各房间空调负荷计算。根据《住宅类单位面积空调负荷估算值表》中的数据,综合考虑别墅各房间的构造、朝向、使用情况等,确定各房间的单位面积空调负荷估算值并记录在电子表格《室内外机配置表》中,在《室内外机配置表》中“房间空调负荷”栏输入乘法公式,将各房间空调负荷计算出来。

2.室内外机选定

(1)用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各种型式室内外机的结构、应用场合和安装注意事项。

(2)室内外机容量选定原则。室内机制冷容量≥房間空调负荷,室内外机容量配比不超出50%~130%,最佳方案配比在75%~120%之间。(室内外机容量配比=室内机额定制冷量总和/室外机额定制冷量)

室内外机配置见表2。

(3)现场勘测。与学生一起带上《建筑平面图》、尺、机组资料等到工地现场进行勘测。根据别墅的内部结构、用户室内装饰要求、室内外机容量选定原则,确定系统的划分、机组的型式、安装位置、管道的走向、出回风口的布置、冷凝水的排放等问题。

选用室内机型号:风管式RPI系列,计算出别墅室内机额定制冷量总和:16800W。

选用室外机型号:RAS-140FSVGQ,室外机制冷量:14000W,室内外机容量配比=120%。

(4)将室内外机信息及室内外机容量配比录入电子表格《室内外机配置表》中。

3.绘图

根据以上选定的机型及要求,通过鸿业软件在别墅的《建筑平面图》上布置室内外机、绘制冷媒管、冷凝管、风系统,参照《冷媒配管尺寸表》《Y型分歧管选型表》《冷凝管配管尺寸表》确定分歧管型号、冷媒管管径、冷凝管管径并标注在图中,完成《空调管道平面图》。冷媒配管尺寸见表3,Y型分歧管选型见表4,冷凝管配管尺寸见表5。

四、教学成效

一是实施实例教学,使理论知识简单化、具体化,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是通过现场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亲临现场一线,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通过分组学习法,让每个小组经计算、分析、讨论后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最后教师对每个方案进行点评。此方法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得到培养。

联机控制 篇3

1 联机活套设备

1.1 活套结构及性能

如图1所示, 联机活套为水平活套, 活套车采用滑轮组驱动方式, 通过钢绳牵引滑轮使活套车动作。钢绳一端由固定器固定, 经活套车钢绳牵引轮 (动滑轮) 到转向滑轮 (定滑轮) 后绕回卷扬卷筒, 通过钢绳的收放带动活套车移动。活套内共设有5套带钢自动对中装置 (CPC) (其中1, 3, 6, 8为纠偏辊) , 活套车上有4根转向辊 (4, 5, 7, 9) , 带钢绕在纠偏辊和转向辊之间, 共6层, 纠偏辊和转向辊的直径均为1 100 mm。卷扬传动装置由交流变频电动机、减速机、制动器和卷筒组成, 其中, 卷扬电动机为ABB公司的进口设备, 其功率为315 k W, 卷扬减速机速比为70.3, 卷筒直径为1 500 mm。活套的带钢存储能力为560 m, 活套车的有效行程约为93 m, 活套车最大运行速度为50 m/min。

L1~L6—分别为活套在完全空套时第1~6层的带钢长度;Lin—活套底层带钢长度, 为定值;L45—4#和5#辊之间的带钢长度。

1.2 活套控制系统组成

活套自动控制系统采用ABB公司的AC450控制器, 与传动柜及操作箱之间采用AF100通信方式;SICK公司DME3000激光测距仪作为活套位置测量仪器, 与控制器之间采用Profibus方式进行数据通信。AC450控制器进行活套逻辑控制、活套车位置控制以及速度和张力给定、带钢弯曲力矩、摩擦力矩、加减速过程中的动态力矩和套量的计算等。传动控制系统采用ABB全数字交流多传动ACN634变频器, 实现转矩控制、磁通量控制、速度控制、惯量补偿等。

活套相关控制参数如位置设定、速度设定、张力修正等, 由操作员在工作站活套控制画面中输入, 该画面还显示活套量棒图、张力值、放空/充满剩余时间、酸轧入/出口速度限定值、卷扬电动机转矩和速度以及故障报警等信息。

通过以上设备和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联机活套的张力控制。

2 活套张力波动分析

从活套的功能特点来看, 它是酸轧线之间的物料缓冲区, 以维持酸洗工艺段的速度恒定及酸轧机组均以最优速度运行为目的;从生产工艺上讲, 不仅需要在运行时保持活套张力恒定, 而且要求在带钢加减速过程中准确地进行动态力矩补偿, 并根据带钢规格对张力给定进行修正。我们厂的活套采用开环、间接张力控制方式, 活套张力控制在实际生产应用中, 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 但在充放套切换瞬间, 特别是活套车的速度变化率较大时, 张力会发生跌落再增大或增大再跌落的振荡情况。数据分析软件 (iba Analyzer) 记录的活套张力波动情况如图2所示。机组对张力控制精度和存储量的要求高, 一般要求张力的波动不大于设定张力值的10%, 但是从图2来看, 在充放套时张力波动较大, 波动幅度达到±40%。

带钢是刚性的, 活套张力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到酸轧机组各段的张力调节, 而且还导致带钢的纠偏效果差, 使带钢在活套内发生跑偏、挂裂, 甚至断带而造成机组停机。限制套量生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带钢跑偏, 但严重影响酸轧机组的生产节奏。

再将近年来对活套内转向辊及纠偏辊的更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 更换的原因有: (1) 辊面的磨损量超标; (2) 辊面的摩擦系数不足; (3) 辊面两侧呈不均匀磨损。活套辊使用寿命最长的为18个月, 最短的不足8个月, 平均使用寿命为10个月。活套辊的使用寿命短, 导致设备备件费用及运行成本增加。

结合活套张力控制策略分析后发现, 活套带钢静态张力设定和动态力矩补偿环节均存在不足, 导致了带钢张力波动大和活套辊更换周期短。

3 活套张力控制策略及优化

3.1 静态张力设定及优化

3.1.1 设定策略

控制系统以静态张力设定为目标值进行活套恒张力控制。在机组启动前通过控制卷扬电动机的转矩给定使活套内带钢建立起静态设定张力, 设定的大小应使带钢在活套内不发生跑偏且能与活套辊缠紧而不出现相对滑动[2], 为此, 带钢的单位面积张力F0一般须大于8 N/mm2[3]。带钢张力与F0、带钢宽度W与厚度H成正比;带钢弯曲力与带钢厚度的二次方、带钢宽度、带钢屈服强度成正比, 带钢屈服强度与钢种、材质有关。酸轧机组为全连续机组, 在活套内最多可能存在8种不同规格的带钢段, 在控制系统中存储着一张针对产品大纲中不同带钢规格和屈服强度的带钢单位张力设定表, 依据轧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带钢跟踪和焊缝跟踪功能[4]提供活套内每层带钢的原始规格数据, 通过查表分别得到活套内每层带钢所需的F0, 并分别计算出每层带钢静态张力及在转向辊处所需的弯曲力, 两者叠加得到6层带钢的6个静态张力给定, 取其中的最大值再加上操作员给出的修正值, 最后得到活套内带钢静态张力设定。据此策略, 活套车的静态张力设定

式中, Fs为活套内6层带钢静态张力给定计算值中的最大值, k N;Fn为带钢张力修正值, k N。

张力设定后, 需要根据不同工况对其限幅。由电机学[5]可知, 卷筒侧钢丝绳力矩Mz与卷扬电动机力矩MD的关系为:

式中, Fw=Fc/2, 为卷扬机卷筒侧钢丝绳张力, k N;D0为卷筒直径, m;i为卷扬减速机速比;P为电动机额定功率, k W;n为电动机额定转速, r/min。

则卷扬卷筒钢丝绳提供的最大负载张力

针对机组存在穿带、点动、临时停车及正常运行等不同情况, 控制系统采用多路选通器, 按Fmax的不同百分比值来对不同情况下的张力进行限幅, 以上4种情况下的限幅值依次是Fmax的20%, 30%, 50%, 100%。在不同张力设定切换, 特别是在活套建张过程中, 为防止因张力变化率太大而对设备造成损坏或使带钢发生较大振荡, 控制程序中加入了斜坡函数来抑制张力变化率。

3.1.2 设定策略缺陷及优化

由式 (1) 得出, 活套带钢静态张力设定值等于Fs与Fn相叠加。修正值Fn由操作员根据活套带钢实际张力情况按经验在控制画面中输入, 范围为0~20 k N, 该值在无新的输入值时保持不变。但是酸轧为全连续机组, 受操作情况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不可能实时判断活套张力情况并加以修正,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带材规格却采用了相同的较大张力修正值, 这就导致活套张力较大。较大的带钢张力加剧了活套辊的磨损, 导致CPC纠偏效果不佳, 进一步恶化活套辊的磨损,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造成因辊面异常磨损而导致在活套大套量运行情况下带钢发生跑偏。同时, 较大的带钢张力也增大了活套内带钢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

我们采用的优化方法是寻找最优张力修正值, 最优修正值与带钢规格密切相关。通过收集大量的不同带钢规格下操作员对活套张力的修正值, 结合实际活套张力情况, 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一组相应最优修正值, 将最优修正值作为相应带钢规格的张力修正限幅。修正限幅值会随着带钢规格的改变而自动切换, 操作员可在限幅值以内给出张力修正值。优化改进后, 活套静态张力给定值更加合理, 活套辊的磨损量以及带钢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明显降低。

3.2 动态力矩补偿及优化

3.2.1 补偿策略

在带钢加减速过程中, 活套内带钢层之间将形成张力梯度, 不同层的带钢张力或上升或下降, 如果张力太小会导致CPC纠偏困难, 还可能使不同层的带钢发生接触;如果张力太大则会加大活套辊的磨损及运行噪声。要准确快速地控制活套张力, 需要采用张力前馈控制, 对活套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力矩损耗进行补偿, 即在控制系统中实时计算出带钢在加减速时活套内的动态力矩以及卷扬传动机构的惯性力矩, 将其之和作为转矩设定的一部分输入到变频器中, 对卷扬电动机的输出转矩进行动态补偿。

(1) 活套车动态力矩补偿

由于活套车内带钢自重与活套车行程成正比, 因此在充放套过程中需根据带钢自重的变化对静态张力设定值进行修正, 以维持活套内带钢张力的恒定。为了准确计算活套内张力的变化, 将活套内的带钢按活套辊分成带钢层 (见图1) 。依据牛顿定律F=ma, 活套内各层带钢的动态张力损失FA1~FA6如下计算。

FA1取决于第1层带钢自重和活套车前3个转向辊的转动惯量:

FA2取决于4#与5#辊之间的带钢自重和这两个辊的转动惯量:

FA3取决于第2层和第3层带钢自重及6#辊的转动惯量:

FA4取决于7#辊的转动惯量:

FA5取决于第4层和第5层带钢自重及8#辊的转动惯量:

FA6取决于第6层带钢自重和9#辊的转动惯量:

上述式中, ain, aout分别为活套入口和出口加速度, m/s2;acar= (ain-aout) /6, 为活套车加速度, m/s2;Q为带钢单位长度质量, kg/m;Pact为活套车实际位置, m;Jx为辊子转动惯量, kg·m2;rx为活套辊半径, m。

从式 (4) ~ (9) 中可以看出, 活套内各段的动态张力计算是逐段叠加的, 取计算结果中的最小值作为动态张力补偿Fmin。如果Fmin为正值, 则意味着活套内带钢张力在增大, 这种情况不进行补偿, 按活套带钢静态张力设定进行恒张力控制, 有利于CPC发挥其纠偏性能;如果Fmin为负值, 则意味着活套内某层的带钢张力在下降, 卷扬钢丝绳需要更大的力去维持带钢张力, 这种情况就要进行全补偿或者过补偿, 此时活套车的动态张力损耗

式中, k为不小于1的修正系数, 缺省值为1。

折算到卷扬电动机端的动态张力力矩补偿

式中, r0为卷扬卷筒半径, m。

(2) 卷扬传动机构惯性力矩补偿

活套在充放套过程中, 需考虑卷扬传动机构自身的惯性力矩损耗[6]。卷扬传动机构的转动惯量由卷扬电动机、减速机、卷筒等部分的转动惯量组成, 为一定值。折算到电动机端的卷扬传动机构惯性力矩补偿

式中, J0为卷扬传动机构总惯量, kg·m2。

(3) 总力矩补偿

综上, 活套卷扬电动机的总力矩补偿

将式 (13) 的计算结果送到卷扬电动机的传动变频器中, 由传动控制功能处理后作为额外的附加转矩叠加到转矩给定中, 控制电动机的输出电磁转矩, 从而克服带钢加减速造成的动态转矩损耗对张力的影响。

3.2.2 补偿策略缺陷及优化

动态力矩补偿精度主要取决于动态力矩的计算精度和补偿时机的准确性[7]。从图2可以看出, 卷扬电动机的转矩补偿占总转矩的40%左右。卷扬过程中通过钢丝绳对活套小车的作用引起带钢张力的变化, 但是在滑轮组结构中, 由于钢丝绳长度为活套总行程的2.6倍即240 m左右, 因此受钢丝绳自重及弹性影响, 钢丝绳在静态时并不能将动态转矩补偿快速、全部传递到带钢上, 补偿不及时造成了在活套充放套切换及较大速度变化率时, 带钢张力发生较大波动。

优化方法是在卷扬电动机的总力矩补偿MA中引入速差力矩补偿, 补偿值大小与卷扬电动机的速度设定值与实际值的差值密切相关。以电动机编码器速度反馈为依据得到其与速度设定值的偏差后, 通过速度调节器ASR转化为力矩修正值ΔMT, 然后将其作为转矩补偿叠加到卷扬电动机的动态转矩补偿中。如卷扬电动机的速度实际值小于设定值就增大转矩补偿, 如卷扬电动机的速度实际值大于设定值就减小转矩补偿, 从而加快活套在加减速时的响应速度, 减小张力波动。

改进后的卷扬电动机的转矩控制框图见图3。

4 优化效果

图4是活套张力控制优化后, 在厚 (4.0 mm×1 120 mm) 和薄 (2.75 mm×1 016 mm) 两种带钢规格下的张力控制数据, 带钢张力实际值来源于卷扬电动机传动系统的力矩推算。由曲线分析得出, 在活套充放套过程中和速度变化较大时, 带钢张力波动均在±5%以内。正是因为在卷扬电动机转矩补偿中加入了速差补偿分量, 有效提高了张力控制精度及系统快速响应性能, 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5 结束语

由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的活套张力控制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参数的复杂控制系统。通过对活套张力控制策略的研究, 对张力给定及动态力矩补偿环节进行优化后, 实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1) 通过优化活套张力的动态力矩补偿环节, 使活套张力在稳态运行时的波动幅值由之前的±5%控制在±1%以内, 在活套充放套过程中, 由之前的±20%以上控制在±5%以内; (2) 通过优化活套静态张力参考值设定环节, 张力设定值更加合理, 活套辊的平均更换周期较之前提高了50%以上, 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节约了设备运行成本;活套辊磨损量的下降, 又有利于CPC装置发挥纠偏性能, 保证了活套在96%套量内均能实现良好的带钢对中, 解决了联机活套长期控制在60%套量内运行的问题。通过对活套张力控制环节进行优化后, 完全满足了酸轧机组对联机活套的张力和套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钟声, 郭太雄, 游先政, 等.攀钢冷轧厂酸洗-冷轧联合机组改造[C]//中国金属学会第七届轧钢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金属学会, 2002:73-75.

[2]徐东, 毛尚伟.带传动活套辊的立式活套的工艺分析及张力设定模型[J].钢铁技术, 2009 (5) :16-18.

[3]许秀飞.钢带热镀锌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刘雅超, 张宇, 方冰, 等.攀钢冷轧厂酸轧联机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J].冶金自动化, 2003, 27 (增刊2) :101-103.

[5]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6]杨景明, 陈雷军, 车海军, 等.1 450 mm冷连轧机活套张力控制系统[J].电气传动, 2008, 38 (12) :58-61.

COD4多人联机基础教程 篇4

相对于游戏的单机任务,联机模式更是让许多玩家都回忆起了当年接触CS时的感觉,多样化的任务模式以及爽快的射击感让这款游戏迅速成为许多大型赛事青睐的对象。包括有CEVO、clanbase以及ESWC大师赛之类的众多赛事都已经将这款游戏带入了竞技殿堂。其中多人联机模式中的Search&Destory模式更是完全照仿CS比赛中所用的defuse模式创建的,这使得很多CS玩家能够十分顺利的转型到COD4当中来。不过由于操控方式以及武器特性的些许改变,玩家们如果想要彻底地融入这款游戏当中去,还需要多花些时间训练一下,所以为了让你们能够少走一些弯路,我们特别制作了这样一个专题,旨在帮助那些想要从CS转型成为COD4的玩家朋友们。

枪械篇

作为一款FPS游戏,武器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东西,如何迅速地了解你手中的武器就是你是否能够顺利迈出第一步的关键。在COD4中,基本的武器配置和CS无异,但是由于是根据角色自动分配武器,所以你并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使用武器。而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值后,你将可以对其他的武器解锁,从而使用更强大的火力,这样的话COD4看起来更像是一款类似于RPG的FPS游戏,给个人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本

COD4中的枪械都有两种射击模式:虚拟准星模式和物理准星模式。当我们使用虚拟准星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最大的移动灵活性。但是枪线的散射也是高得吓人。相对的,使用物理准星的时候视野相对缩小,移动速度降低,但是却可以获得最高的精准度。所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COD4的高手,你必须习惯于经常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不到万不得已,不推荐使用虚拟准星进行射击。同时,COD4中的枪械只有一种射击模式。不能在单发、连发和三连发之间进行切换。而每种枪械都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加装不同的辅助装备,对于玩家来说虽然省去了初期购买枪械的麻烦,但是在武器的配备问题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突击步枪类

M4 Carbine:对于新手来说,这把枪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和CS中的M4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全自动的射击模式加上较小的弹道散射让这把枪成为各界人士的最爱。它最大的缺点便是威力相对于同等的其他枪械来说偏弱,射程也不是很远,这把枪发挥威力的地方更多的是中近距离。不过由于其在各种场合的易用性,还是弥补了其在威力和射程上的不足。AK-47:如果说一款以现代战争为题材的游戏里面可以没有任何一款枪械的话。那么AK47也绝不可能是这其中的枪械,更何况是COD4了。不过同样属于AK47的不仅仅是它的普遍性,还有它如脱缰野马般的难以驾驭。不过它超高的威力以及超长的射程和可以连射的火力,让它在近中远三个距离上都能够发挥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难以控制的缺点。

M16A4:美国大兵手中最经典的武器,这款武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操控性上不如M4,威力上面不如AK47。但是中庸恰恰就是它最大的特点,还有就是区别于其他突击步枪的三连发模式,这种射击模式让它在中远距离上能够发挥最高的精准度和威力。虽然在近距离的时候M16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力,但是对于一个用枪的老手来说,M16就是最好的选择。

轻机枪类

MP5:德国H&K公司的看家作品,它在游戏中的出现频率一点都不亚于AK47,近距离的强大杀伤力和密集火力到了中距离也一样并不逊色。不过最关键的要数它的轻便灵活性,你可以用这把枪进行游击战,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跟上你的速度。当然同时,你还要承受它较弱的威力和射程了,比较适用于近身缠斗。AK-74u:把这把枪归为轻机枪类合适吗?也许吧,因为虽然AK74u属于AK枪系,但是由于其紧凑的枪身和较小的口径让他也许更适合待在轻机枪的序列里。不过正是由于其突击步枪的本性,它也是所有同类武器里射程最远,威力最大,同时也是射速最慢的轻机枪。

狙击步枪

谁能阻击多联机 篇5

另外, 在行业TOP10品牌中均有多联机产品, 而在行业排名前50名的暖通设备生产厂家中, 70%以上的厂家拥有多联机产品, 并还有投资者源源不断涌进来, 似乎多联机已经成为设备厂家的必备产品。不仅如此, 多联机产品在各品牌销售额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甚至有品牌要求, 宁可牺牲其他类别产品的销售额, 也要提升多联机的市场份额。

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市场如此青睐多联机产品?多联机市场“疯狂”增长的背后有怎样奥秘?

近年来, 在中央空调领域, 从数百平米到数十万平米的建筑中都能见到多联机的身影, 而在家庭、餐饮、办公楼、酒店、机场等各行各业项目中也少不了多联机产品的应用。可见, 无论是从建筑面积还是项目应用方面, 多联机似乎成为了一款全能产品。

多联机果真的是一款全能产品吗?显然, 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早在2005年, 清华大学已故教授彦启森就发表了一篇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的文章——《漫谈多联机》, 当时还引发了2万m2以上建筑使用多联机是否节能的大讨论。对此, 《中央空调市场》杂志特别邀请了暖通空调行业最有发言权的近20位制冷专家、设计院总工组织了一个《2万m2多联机的禁区?》的专题讨论, 专家一致认为, 从现实角度分析, 建筑空调设备的选用由于建筑类型的差异, 设备的需求也不一样, 对甲方和设计师而言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单纯用面积来决定能使用什么产品, 不能使用什么产品。

在未来多联机产品市场, 空调产品的专业性和应用需求的复杂性, 决定了客户将选择和信任更专业的品牌。如何利用好产品, 进行最佳的方案组合, 才是多联机品牌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2011年, 《中央空调市场》专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顾问总工钟朝安时, 钟教授旗帜鲜明地表示, 多联机产品的鼻祖在日本, 而日本单体面积1万m2以上建筑很少采用多联机产品, 而在我国多联机产品不限面积、不限环境的大规模采用现象较为严重。

多年来, 关于多联机在2万m2以上建筑中使用是否节能的争论一直没有休止。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多联机产品不限面积、不限环境的大规模采用肯定不合理。在公用大型项目中采用多联机产品有几个很明显的弊端:首先, 从能效比方面, 多联机的COP值远不及大型冷水机组;其次, 随着配管长度的增加, 其制冷效率随之下降, 多数专家认为多联机的配管长度应该控制在50 m以内;此外, 多联机应用于大型项目, 室外机太多, 安放困难, 安置不好还会互相影响。不仅如此, 还存在喘震、新风等诸多问题。总而言之, 多联机并非像宣传的那样适用于任何建筑, 至少它不适用于公用大型建筑。即使在非公用大型建筑中, 多联机同样存在着很多缺陷或局限, 并非所谓理想、完美的方案, 充其量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

本刊认为, 多联机产品市场疯长的原因主要有4点: (1) 多联机产品系统操作简单、设计灵活, 安装简便, 可靠性高; (2) 水机市场施工不规范、运行管理落后, 给多联机带来了广阔的契机; (3) 经过多年的发展, 多联机产品应用已经十分成熟, 设计师贪图便捷, 不愿意设计水系统产品等, 引导甲方选用多联机产品; (4) 厂家不遗余力地推广, 将多联机产品优势过分夸大。

多联机市场之火在中国已经阻挡不住了。数十年前, 多联机产品因其设计要求高、核心部件掌握在少数外资品牌手中, 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是制冷界公认的高端产品。当时, 活跃在市场上的也仅仅只有以大金等日系品牌为主。

然而, 10年过后, 绝大多数暖通空调设备厂家都加入到多联机阵营, 以往大金等品牌引以为豪的看家产品似乎已沦为“通路货”, 少数品牌闷声发大财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可见多联机产品技术含量着实一斑。

显然, 多联机企业快速增加, 代表了中国产业资本对多联机产品发展趋势的认可。同时, 多联机产能的快速提升, 也成为了暖通空调行业颇为头疼的问题。

其实, 一些企业上马多联机项目时, 对市场的调研并不充分, 对行业的发展并不十分了解, 冲动中带有几分盲目, 投资时不管不顾, 对潜在的风险不加评估, 对未来的结局不加考虑, 其结果很可能是, 项目成功之日, 也许就是企业关门之时, 淘金的梦想只能变成一个“美丽的神话”。

正如硬币的正反两面, 多联机市场正遭遇挑战。

首先, 鱼龙混杂, 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目前国内生产多联机产品的厂家众多, 其中多数是拼凑型企业。很多厂家缺少研发实力, 贴牌销售, 没有长期的发展理念。更为严重的是, 部分企业为了短期利益, 在原材料上弄虚作假, 导致产品质量差, 使用寿命短。

其次, 产品升级缓慢, 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事实上, 多联机作为一项较为先进的产品, 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而多数厂家没有潜心研究, 一味抄袭模仿, 导致了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

此外, 价格竞争白热化。不同品牌之间竞争激烈, 企业相互压价, 搞恶性竞争, 甚至出现多联机产品卖出单元机产品的价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档次和质量, 在市场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了行业的美誉度, 从根本上也阻碍了多联机市场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 在多联机市场竞争混乱不堪表象下, 行业洗牌大幕已经悄然开启。对于空调用户而言, 更加在意的是产品的美誉度、品牌知名度, 价格因素并不是主导。

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多联机市场上高、中、低端产品竞争格局才泾渭分明。事实上, 高端消费群体不会因为价格而轻易改变消费习惯, 因此, 低价策略等对定位高端品牌的影响甚微, 竞争还是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

记得多年前三菱电机家用空调营销部长胡纪与某知名家电连锁的一次谈判, 对高端品牌有非常经典的诠释。当时, 家电连锁要求三菱电机方面多出点费用可以争取到好的展示位置, 被胡纪一口回绝了。他表示, 在卖场只要有位置放即可, 哪怕是边角, 甚至放在洗手间旁边都可以, 理由是, 即便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不是三菱电机的消费群体也不会考虑选购三菱电机品牌, 反之, 如果是三菱电机的消费者则更不会因为位置而放弃选择三菱电机产品。

当然, 在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市场环境下, 胡纪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无论未来市场如何变化, 品质永远是制胜市场的最重要砝码。在未来多联机产品市场, 空调产品的专业性和应用需求的复杂性, 决定了客户将选择和信任更专业的品牌。如何利用好产品, 进行最佳的方案组合, 才是多联机品牌未来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在过去的几年中, 我们见证了多联机发展对行业的影响。同时, 我们也看到了多联机在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诟病。那么, 未来几年其发展前景如何?是否继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高歌猛进的态势能够保持多久?

判断多联机产品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从分析多联机产品市场的竞争对手着手, 延续以往的分类, 冷水机组 (包括离心机、风冷螺杆、水冷螺杆、模块机) 、多联机 (包括变频多联机、数码涡旋多联机) 、溴化锂机组、水/地源热泵机组 (包括分体式水环热泵机组、整体式水环热泵机组) 、单元机组, 不难发现, 5大类产品中, 单元机组、溴化锂机组、水/地源热泵机组3大类产品市场容量在市场中的占比相对较小, 对多联机构成的影响不大, 仅有冷水机组产品市场容量与之接近。因此, 在未来产品阵营的博弈中, 冷水机组依然是多联机的最大敌手。

分析人士认为, 在项目实际应用中,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空调系统没有好坏一说, 只有哪种空调系统更加匹配。大的方向上, 尤其是大型建筑方面, 从空调系统节能等因素综合考量, 冷水机组优于多联机产品。对此, 钟朝安教授持赞成意见。

钟朝安认为, 冷水机组市场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有3点: (1) 施工不规范。冷水机组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 施工一定要规范。现在工程公司普遍做法是, 这边买个主机, 那边买点配件, 过多的考虑经济利益, 怎么划算怎么操作。 (2) 监理缺失。2000年以前, 项目验收都要有项目验收合格报告, 而如今90%以上项目简化了这一程序, 不验收空调就开始进行工作, 隐患显而易见。 (3) 运行管理落后。冷水机组好比相机中的单反机, 多联机好似相机中的傻瓜机, 正是因为多联机简单方便才广受青睐。在国外有很多专业水准的管理公司, 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没有起步。

“冷水机组如果能够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 规范施工, 严格监理, 其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容量也不会逊于多联机产品市场容量。”钟朝安表示, “冷水机组的出路在于设备供应商要实现机电一体化, 格力中央空调提出的系统解决、一步到位的思路符合水机产品的发展方向, 值得借鉴。”

汉字联机手写建模方法 篇6

汉字有常见的三种写法,楷书,行书,草书。楷书是中国人最常用的写字形式。楷书的基本笔画最少,共25种。一些中国人为了快速书写,而将一些楷书的笔画实行简单化,形成了行书形式。我们研究归纳,行书的基本笔画为32到87个特异结构,最常用的为32种特异结构,如包括不常用的则为87中特异结构。草书,在中国一般是美学的书法的一种形式,没有书写记录的实用价值。只有极少数的草书书写规则,被人在日常记录中使用。我们,通过研究,归纳得到23到46个特异结构,来描述草书。我们使用基本定义去描述特异结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在手机用户中,楷书的使用最为频繁。会夹杂一些行书的笔画规则,也会夹杂极少数草书的写法。而形成,一种新的字体,汉字的连笔输入。本文,就这些中国大陆的手机用户的书写特征,提出了汉字联机手写建模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国标GB2313-80共收集常用汉字6763,其中,一级字库,研究对象主要是,国标GB2312-80中的一级与二级字库,共6763个简体汉字,日常使用率为99.99%。一级字库,3755个,日常使用率为99.7%。二级字库,3008个简体汉字。[1]

本文公布我们的楷书的手机联机识别方案。同时,也解释了手机联机识别的行书与草书识别的部分方法。我们从事手写笔建模研究多年,在以前公布了一些研究内容。这些方法,显然可以移植到其它语言的类似的文字之中。由于商业原因,在我们之前,还没有手写笔研究者公布他们研究的具体方案。

本文提出的方法不需要已发展成熟的统计模式识别技术。而可以绕过那种统计模式识别技术,从而十分简便[2]。许多统计识别中的方向特征被用在联机手写汉字识别中[3,4],而本文因为定义巧妙而绕过那些方法。本文提出简明简易方法,完全不同于一些基于字根的识别方法。[5,6]

所有的方案,在通用网格背景中工作。点阵大小为WIDTH×HEIGTH=80×80。网格的精度不需要太高,只需匹配流行的手机手写输入的网格精度即可。由于网格的精度不高,同时手机手写笔的触点精度与之对应,所以,不存在笔画细化的问题。可以规避高分辨率的线条的处理模式,而采用低分辨率的线条处理模式。只是一个智力游戏的问题,工作量并不大。本文提出的方案特别适合手机用户。

网格背景,将汉字转化为规范花的二值数字点阵,其中“1”表示笔画,“0”表示文字背景。使用对字的基元的简单而特殊定义,去描述笔画,再将笔画的相对位置实施编码,就可以产生对文字图像的特殊数学表达。然后,与数据库中的标准汉字的表达形式进行匹配判别,就可以识别对象。

1 楷书的方案

1.1 基本定义对楷书

这里列出基本定义,用于定义基本笔画,以及每个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

(1)竖、横与斜。手写的竖与横,都有一定的摇摆幅度。斜介于竖横之间。

(2)角与圆角。接近与V与U,在手写特征下的区别是有拐点与无拐点。

(3)圈与近圈。也就是,封闭的圆与接近封闭的圆。这个定义在楷书中用不上,只适用行书、草书以及下文所提的连笔识别。

(4)短划与点。与竖与横的区别是方向性不强,在方格中,通过边比特征可以区分。

(5)交叉与连续。交叉,是指基本定义的笔画相交叉,分T型交叉,和X型交叉,也可简化为一种交叉。连续,是指,基本定义的笔画从起点到终点(或笔画的两端)是连续的且无分叉,可平滑,也可转折。

(6)相对位置与方向。基本定义的字元之间的关系,有上、下、左、右、上左、上右、下左、下右。比如一个斜线可以分为,左斜、右斜、下斜、上斜、(左上斜、左下斜、右上斜、右下斜)。没有必要定义更加精细的相对位置。

用这些基本定义就可对每个不同的手写独立笔画,加以分割定义。可快速判断汉字的基本独立笔画。

1.2 楷书有限的笔画

将常用汉字分解归类为有限笔画组成,由楷书的基本定义来描述,形成一种特殊的内部语言来描述每个汉字。与笔顺无关、与顺笔或倒笔无关。

对国家规定的常用汉字实施分解,归纳为25个不同的独立特征笔画。分别编号为K01到K25,见图1,如果对于异体字,出现超出范围的编号,则可以增加扩展。称为K系列编号。但是,对于大陆手机用户,前期工作可以回避异体字。

1.2.1 定义与编号

(1)横(K01)、竖(K02)、竖左提(K03)、撇(K04)、竖右弯钩(K05)、竖左弯钩(K06)。

(2)提横(K07)、提点(K08)、左点(K09)、右点(K10)、右斜(K11)、捺(K12)。

(3)横折竖(K13)、横折竖钩(K14)、横折竖提(K15)、横折竖右折(K16)、横撇(K17)。

(4)竖弯钩(K18)、横折弯钩(K19)、横折右折弯钩(K20)。

(5)横折右折左折(K21)或(K21a、K21b)、竖右折左折钩(K22)。

(6)竖提(K23)、斜竖右折(K24)或(K24a、K24b)、左斜右斜(K25)。

图例与对应编号见,见图1。汉字中的楷书,就是由这些单位搭建而成。

1.2.2 编号与例字

(1)K01(平)、K02(十)、K03(水)、K04(人)、K05(弋)、K06(狐)。

(2)K07(七)、K08(泳)、K09(心)、K10(永)、K11(及)、K12(人)。

提横与横,可归属于一种笔画,在书法美学中才需要区分。提点与左点的区别是起落笔次序不同。右斜与捺,其实可以归属一种笔画,但是在日常手写中,外观有所细微区别。

(3)K13(口)、K14(内)、K15(话)、K16(凹)、K17(又)

(4)K18(儿)、K19(风)、K20(乙)

(5)K21a(际)、K21b(建)、K22(与)

(6)K23(饱)K24(云)、K25(女)

(英文稿)楷书的编号与例字见图2。

1.2.3 用基本定义区分笔画

以下用基本定义区分笔画。

(1)横(K01)横。从左到右。

(2)竖(K02)竖。从上到下。

(3)竖左提(K03)竖+角+短划。角在下,开口向左上。

(4)撇(K04)左下斜。笔画从右上到左下。

(5)竖右弯钩(K05)右下斜+角+短划。角在右下,开口向上。

(6)竖左弯钩(K06)圆角+角+短划。角在左下,开口向上。

(7)提横(K07)左上短划。笔画从左下到右上。

(8)提点(K08)左上短划。笔画从左下到右上。长度,较提横(K07)明显要短。

(9)左点(K09)点。笔画从右上到左下。

(10)右点(K10)点。笔画从左上到右下。

(11)右斜(K11)右下斜。笔画从左上到右下。

(12)捺(K12)右下圆角。笔画从左上到右下。在实际编程中,可以与右斜(K11)不予区分。

(13)横折竖(K13)横+角+竖,横在左上,角在右上,竖在右下。

(14)横折竖钩(K14)横+角+竖+角+短划,横在左上,角在右上,竖在右下,角在右下,角开口向左上。

(15)横折竖提(K15)横+角+竖+角+短划,横在左上,角在右上,竖在右下,角在右下,角开口向右上。

(16)横折竖右折(K16)横+角+竖+角+横,首横在左上,角在右上,竖在右下,角在下,角开口向右上,末横在右下。

(17)横撇(K17)横+角+斜。横在上,角在右上,开口向左下,斜从右上到左下。

(18)竖弯钩(K18)竖+圆角+横+圆角+短划。竖在左。横在下。首圆角在左下。末圆角在右下,短划在右下。

(19)横折弯钩(K19)横+角+圆角(或斜)+角+短划。横在上。斜在纵向方向的中。角在右下,角开口向上。短划,在右下。

(20)横折右折弯钩(K20)。横+角+斜+圆角+横+圆角+短划。首横在上。角在右上。斜从右上到左下。首圆角,在左下。末横在下。末圆角在右下。短划在右下。

(21)横折右折左折(K21)横+角+斜+角+横+角+斜。首横在上。首角在纵向中的上,开口左下。斜从右上到左下。第二角在纵向的中与横向的中,开口右上。第二横在横向的中。第三角,在右,纵向的中,开口左下。第二斜在右下。

(22)竖右折左折钩(K22)竖或斜+角+横+角+竖或斜+角+短划。首竖或斜在上。首角,在左,纵向的中,开口向右上。横在纵向的中。第二角,在右,在纵向的中,开口向左下。第二竖或斜,在右下。第三角,在右下,开口向上。短划,在下。

(23)竖提(K23)竖+角+短划。竖在左。角在下,开口向上。提在右下。

(24)斜竖右折(K24)斜或竖+角+横。竖或斜在上。角在右下或下。横在下。

(25)左斜右斜(K25)斜+角+斜。首斜,从右上到左下。角,在左,在纵向的中,开口向右。第二斜,从左上到右下。

1.2.3 用区分笔画时使用的数学方法

通过研究,将近似线段的笔画实施归类,分为横(H)、竖(S)、撇(P)、捺(N)四种类型。分成四个模糊区间,实验证明很有效。[7]在平面坐标中,参照Y轴正方向为0度,则,线段分布区域在345度到25度与165度到195度为竖,75度到105度与255度到285度为横,25度到75度与195度到255度为撇,105度到165度与285度到345度为捺。

这一工作是很容易的。然后,就可以顺利的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本文的基本笔画。

判定笔画的数学方法。对于目标笔段,可以先设定首尾点作为基准点,其他点为参考点,移动参考点,这样参考点与首尾点形成两个线段,两个线段形成一个夹角,如果这个夹角小于指定阀值,那么就可以视为两个直线笔端的接触点。这样,任何一个曲线笔端,都可以有很多相连的短直线表示。这种方法用来处理汉字与英文一样的有效。基于多边形逼近,Ramer.U提出一种迭代的逼近算法[8],内对任意二维数字化曲线进行多边形逼近。适合英文笔迹处理。在逼近算法基础上,郑胜林提出逼近-合并算法。[9]得到的多边形与原始线段可以很精确的逼近,而且可以很好的处理闭合曲线。缺点是计算量远大于Ramer.U算法。

1.3 楷书的编码方案

使用楷书的基本定义,对楷书的有限笔画,实施定义。

使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法列出,笔画的相对位置、是否交叉、交叉点的位置。注意,与笔顺无关。

对相对位置可以这样定义。将一个圆,从圆心为基准,平分为八等分,分别对应上、右上、右、右下、下、左下、左、左上。记为,1、2、3、4、5、6、7、8。

2 行书的方案

2.1 基本定义对行书

行书的基本定义,与楷书类似。但是,与楷书比较,行书的有些笔画,是超出楷书的。

我们,通过研究,归纳得到32到87个特异结构,来描述行书。这些结构,都可以只用基本定义来描述,由于每个描述的具体内容不同,所以,这些特异结构都互为独立。

2.2 行书的有限构件

将常用汉字行书分解归类为有限笔画组成,由行书的基本定义来描述,形成内部语言来描述每个汉字。与笔顺无关、与顺笔或倒笔无关。

对国家规定的常用汉字实施分解,对应K1到K26,实施图形建模,编号为如X011、X012、X263等,称为X系列编号。X指行书,第一、二位对应K01到K26,第三位为对应笔画的不同行书写法的分类。可以增加扩展。

对国家规定的常用汉字实施分解,找出有限的组成的单个连续笔画,去除X系列笔画,建立XX系列笔画,编号为如XX00101,001代表不同大类,设为三位为了留有余量,01为小分类,生产产品时可去掉一个0。

我们,通过研究,归纳得到32到87个特异结构,来描述行书。也就是,行书是有这些有限的特异结构搭建而成。由于商业原因,这里就不列出所有行书的笔画图形与编码。这里列出其中的部分笔画,见图3(行书的某些特异结构笔画)。其中,a1、b1、c1、d1、e1、f1、g1、h1、i1、j1、k1、l1、m1、n1、o1、p1、q1、r1是楷书的写法;a2、b2、c2、d2、e2、f2、gh2、i2、j2、k2、k3、l2、m2、m3、m4、n2、n3、o2、p2、p3、q2、r2是对应的写法。其中g1、h1对应同一写法gh2。k1有两种写法k2、k3。p1有两种写法p2、p3。

3 草书的方案

3.1 基本定义对草书

草书的基本定义,与行书类似。但是,与行书比较,草书的有些笔画,是超出行书的。

我们,通过研究,归纳得到23到46个特异结构,来描述草书。这些结构,都可以只用基本定义来描述,由于每个描述的具体内容不同,所以,这些特异结构都互为独立。

但是,很难,做到使得方案与楷书、行书兼容。也就是,草书的识别方案是独立的。楷书与某些行书是可以简单的兼容的。

3.2 体分类与定义语言的描述

由于基于对草书的体分类的研究,依照汉字草书的规律,可以由草书的基本定义描述,所以可以避免复杂的图形运算。但是,大多数大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极少触及草书,所以,对草书识别的研制,没有多大商业实用价值,只有包装价值与美学价值。

草书的定义与分类类似于英文在线连笔识别的方法。注意要脱离楷书、行书的框架,但是,在一个程序中要与楷书、行书兼容,那么就只需对筛选后剩下的可用于手机的草书字体实施建模。建模的方法,就是将英文在线连笔识别的思想,与楷书、行书连笔识别的思想实施结合。方法不难,只需用穷举法列出对应草书的字体,实施用体分类方法建模与编码。

体分类的概念见,不同“手”字的草体写法,见图4。这些手字写法,来自于中国书法字典,一共只有这八种写法,如,s1,s2,s3,s4,s5,s6,s7,s8,是用毛笔写成。而s9,s10,s11是现代中国人最常用的三种写法,是用硬笔写成。

4 权衡的产品方案

对楷书、行书、草书统一的方案,显然程序体积过大,仅适用电脑。如果,对于手机,则只能采用折中权衡的方案,即汉字连笔识别方案。就是放弃部分行书与大多数的草体编码,而只采用中国大陆人群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的行书字体与极少的草体字体。而形成一种新的概念,连笔识别。由于商业目标是手机,所以可以使得研制工作大大减轻。

自学习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将试验器的功能加载到工作软件上。使得,有新的用户字体出现时,可以让用户自定义。一个文字会有不同的具体书写方法。为了弥补前期方案的不足,该功能可以依照上文的方法,自动的建立特殊的模式表达,自动构成字的新编码,补充到到数据库中。

词组矫正的功能,对于相似字是十分重要的。后处理是指单字识别后,使用额外程序,利用字典功能对相似字进行区分,降低误识率。[10]比如对于相似字“己、已、巳”,如果书写工整,那么可以在上文方法中加入一些特殊的判别规定。但是,如果,这三个字写的不工整,那么只能依靠词组矫正来大大提高识别率。由于汉字中的类似情况极少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只需要建立很小的词组矫正数据库来达到目的。而对于相似字“千”与“干”,则可以依照第一笔画的落笔与抬笔顺序不同而区分。

5结论

由于前期工作,限定在常用简化汉字。所以,编码工作,很小。识别的成功率,是可以预见的。被方案,主要应用于手机用户,所以,适用楷书与连笔输入,并建立了自学习功能,就是自动的用户自定义功能。理论上,可以伸展到行书的常见写法。但是,如果要扩充到任意草书,那就很困难,需要另外建立类似体系。显然,对于手机用户,只需选择一些常见的草书写法即可。因为,很少有人会在手机短信书写时,适用十分生僻的草书。我们成功的解决了中英手写识别[11],欢迎交流合作。

参考文献

[1]郝红卫,戴汝为.集成型手写汉字识别方法与系统[J].中国科学(E辑),1997,27(6):556-559.

[2]A.K.Jain,R.P.W,Duin,J.Mao.A Review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J].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2000,22(1):4-37.

[3]T.h.Hilderbrand,W.Liu.Optic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dvances since1980[J].Pattern Recognition,993,26(2):205-225.

[4]M.Umeda.Advances in Recognition Methods for Handwritten KanjiCharacters[C].IEICE Trans.Information and Systems,1996,79-D(5):401-410.

[5]Quen-Zong Wu,I-Chang Jou.A Matching Algorithm for Radical-basedOn-Line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J].In:Visual Communications and Image Processing'95(SPIE1995),2501:425-432.

[6]Kumar Chellapilla,Patrice Simard.A New Radical Based Approach to Offline Handwritten East-Asian Character Recognition[C].In:Ten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rontiers in Handwriting Recognition(IWFHR’06),2006:221-225.

[7]文艳军,殷建平.联机手写汉字识别工具的研究.[D],长沙:国防防科技大学,2000:10-13.

[8]Ramer.U.An Iterative Procedure for Polygonal Approximation of Plane Curves[J].Computer Graphics and Images Processing,1972,1(3):244-256.

[9]郑胜林,潘保昌,赵学军等.联机手写笔画特征抽取的逼近—合并算[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7):1248-1250.

[10]Xinqiao Lu,Ping Li.A Partial Area Matching Method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Distinguishing Similar On-Line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C].The1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8.

多联机VRV系统设计 篇7

多联机VRV技术于90年代初引入我国。VRV系统因其设备少、布置灵活、节能、维护简单等特点, 成为目前办公楼、宾馆、医院及高级别墅等建筑中最为活跃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形式之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空调设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单元式空调器正在向能耗低、体积小、功能全、一机多元、易于安装、控制灵活方便的方向发展。变频多联机系统采用了多项新技术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目前, 变频多联机多联机系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多联机VRV系统原理及分类

多联机VRV空调系统是为适应空调机组集中化使用需求在分体式和多联式空调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冷剂空调系统。其主导思想是“变频、一拖多和多拖多”, 体现变频空调的节能理念。

多联机VRV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普通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相同, 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和蒸发器组成。与普通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不同的是, 热泵型 (包括热回收型) VRV空调系统室内、室外侧换热器都具有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双重功能。

三、变频多联机系统设计问题

目前, 变频多联机系统在各个实际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运转效果也比较理想, 但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系统性能的提高。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 促进系统的完善。

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室内外机的匹配问题;室外机耗电量问题;管道长度、室内外温度对室外机冷量 (热量) 的影响;室外机的布置问题, 室外机的布置应满足下述要求:进风通畅不干扰, 排风顺畅不回流;室内机选择问题, 这点在下章详细分析。

四、室内机的精确选择设计

变频多联机系统的设计流程如下:首先是系统设计规划, 进行空调分区的划分, 拟定新风解决方案和控制解决方案。根据设计要求、气候条件、建筑状况、发热设备等进行负荷计算, 由负荷计算结果初步确定室内机容量、形式、设计位置。因为在设计时有多个影响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包括温度因素、连接率因素、管长因素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修正系数可提高选型的准确性, 同负荷计算更匹配, 设计更完美, 能有效减少设备的浪费。

1、温度修正

能力修正的第一个要点是温度的修正。不同的温度条件下, 机组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可以根据具体设计条件, 查询不同温度条件下机组的容量表来获得这一步的修正。

2、连接率修正

室内机容量总和超过室外机所提供的实际能力时, 室外机的能力不再同室内机容量总和呈线性变化, 室内机的容量会有所衰减, 连接率较大时必须考虑这个因素的影响。

3、管长修正

变频多联机系统管长较长时会产生衰减, 一般只需对制冷情况进行管长修正。首先配管的长度影响流体阻力, 管长过长导致阻力加大。其次配管的长度影响系统性能, 吸气管阻力增加, 压缩机吸气压力降低, 制冷能力下降。吸气压力下降、过热增加, 系统EER相应下降。管长超过90m时可通过增加管径的方法降低管长衰减。

4、室内机的实际能力

当所有室内机全开时, 其实际能力是根据室外机能力按比例分配的, 此时室内机能力按下式得出:

五、结论

变频多联机系统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 现在日本市场上新建筑的40%, 旧建筑改建中的60%采用了变频多联机系统, 我国也已有多幢建筑物采用这种系统。在变频多联机系统的设计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不断完善系统, 希望本文对以后的变频多联机系统设计工作带来帮助。

摘要:本文介绍了变频多联机系统的原理、类型、特点, 指出发展变频多联机系统的前景。指出在变频多联机系统设计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还提出了一些设计要点。通过对温度因素、连接率因素、管长因素等的分析, 详细介绍了室内机的精确选择设计, 希望本文对以后的变频多联机系统设计带来帮助。

联机手写数学公式识别技术 篇8

一般而言书写的公式识别主要分为联机手写公式识别、脱机手写公式识别和印刷体公式识别等三种[1]。本文主要讨论联机手写公式识别技术。

联机手写公式识别的任务是对用户通过鼠标或者手写板等输入的一个数学公式进行识别, 主要包括笔划输入、笔划预处理、符号切分、字符识别、公式分析、公式输出等阶段。

1 笔划预处理

为了更好地识别数学公式, 必须对用户输入的笔划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结果直接对后续的字符识别效果产生影响。预处理主要包括平滑笔画、调整笔画方向和顺序、大小和位置的归一化、重采样和特征提取等[1]。

1.1 笔画平滑、笔划方向和顺序

由于书写时不可避免的产生抖动, 需要对笔画进行平滑, 去掉孤立噪声和干扰等。不同的人书写字符时可能习惯不同, 为了提高识别效果, 需要对笔划方向和笔划顺序进行处理。

平滑处理有多种方法, 如可对笔画中的每个点进行滤波, 主要分为两步:对原始坐标的滤波和笔画方向码的滤波等[2]。

笔划方向一般分为横向、纵向和斜方向。对于横向规定从左到右, 对于纵向规定从上到下, 对于斜线规定从上到下, 如果遇到闭合曲线, 则规定起始点位于左或者上方。

笔划顺序是指一个符号的笔划之间书写的先后顺序, 必须对笔划顺序作统一规定。一种是按照笔划的终点相对于包围盒上边所形成夹角大小来确定顺序, 另一种是按照笔划中心或重心、起点或终点位置确定顺序。

1.2 大小和位置归一化

由于数学符号具有二维结构, 各符号位置和大小均可能不同, 为了方便进行符号识别, 对其进行归一化, 即将各个符号均缩放为同一大小和同一位置, 在系统中, 我们均缩放到360×360大小, 原点位于该图的左上角。

1.3 重采样

由于人不同、机器不同、符号不同, 构成每个笔划的点数也是不同的, 为了更好地提取特征, 需要对其进行重采样。例如将笔划重采样为60个点 (60为2、3、4、5的最小公倍数) 。有两种重采样方法, 一种是符号中每个笔划的点数是相同的[1], 另一种是根据笔划的长短来确定点数, 例如x是由两个笔划构成的, 假设其长度分别为60和40, 则前一种方法是各笔划均重采样30个点, 后一种方法则分别采样36和24个点。一般来说后一种方法可能好些, 但是计算量增大。

1.4 特征提取

联机手写字符一般采用如下几种特征。我们把这些特征分为两大类, 即笔划特征和字符整体特征。

(1) 笔划特征, 刻画笔划中每个点的位置、方向等特征。

a) 字符位置点特征。每个字符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笔划构成的, 通过简略统计, 数学字符一般不会超过5个笔划, 每个笔划都是由多个点构成的, 这些点的 (x, y) 坐标可以作为符号特征进行提取。例如符号α是由一个笔划构成的, 符号是由5个笔划构成等, 那么这些点坐标位置经过重采样后可以作为特征。

b) 二阶微分平方和特征。为了克服用户书写符号时不可避免的抖动现象, 可以采用二阶微分平方和特征[1]。

(2) 字符整体特征, 刻画符号整体的特征。

a) 宽高比率, 即每个字符所在包围盒宽度w和高度h的比率w/h。

b) 宽高与面积比率, 即每个字符所在包围盒宽度w或高度h与包围盒面积a平方根a的比率[3]。

c) 周长与面积比率, 每个字符的所在包围盒周长s与包围盒面积a平方根a的比率。

d) 傅里叶系数, 对字符的笔划进行傅里叶分析, 取其前几个系数[4]。

经过实践发现, 可以采用多种特征组合的方式, 仅一种特征效果不太理想。

2 符号切分

用户输入笔划后, 必须对这些笔划进行符号切分, 即确定那些笔划属于一个符号。假设用户输入笔划为集合S:{s 0, s 1, s 2, ...s n}, 必须对这个笔划集合S做一个划分{S 0, S 1, S 2, ...S m}, 然后对每个子集S i (i=0, 1, ..., m)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符号识别。由于笔划较多, 如果盲目地划分, 则划分空间会非常巨大, 一般为笔划数目n的指数量级。

符号切分存在二义性, 例如对于图1来说, 字符为英文大写字母B还是两个数字1和3呢?这种识别对于人来说有时都存在困难, 何况计算机。

人们对符号切分进行了研究, 一般采用各笔划之间的距离作为切分依据, 例如采用包围盒方法等、最小生成树、最小游程距离方法等。下面简要介绍最小生成树算法[5]。

以各笔划的包围盒中心或者重心作为顶点v, 全部笔划的顶点为集合V:{v 0, v 1, v 2..., v n}, 任两个顶点构成边集合E:{e 01, e02, e03..., e ij, ...}, 其中边eij表示该边由顶点vi和vj构成。令W表示边权重集合, 即W:{w01, w02, w03..., wij, ...}, 其中wij表示边eij的权重, 这里权重使用两个顶点的欧式距离表示, 即wij的值为iv和vj的直线距离。这样V、E和W构成一个无向图G。最小生成树是在E中寻找子集T, 要求T中包含所有顶点, 无环路, 并且满足其权重和是E中所有连通图中是最小的, 即:

称T为G的最小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算法有多种, 包括Prim算法、Kruskal算法和Boruvka算法等。三种算法都是贪婪算法的应用, 下面给出Kruskal算法。

对所有边eij依权重wij按递增排序

遍历所有边

if iv和vj不在同一棵子树

算法执行完后, T即为所有笔划的最小生成树。在笔划划分时, 只有距离近的笔划才有可能被划分在一个字符中, 这样就极大地缩减了划分空间。

3 字符识别

经过预处理和符号切分后, 我们得到了符号的特征向量, 下一步应该判断该符号同哪个数学字符是最佳匹配, 即字符识别。字符识别有多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传统的统计方法。假设各特征均为独立变量且正态分布, 可以采用高斯分类器。假设待识别字符s的特征向量为x, 特征数为D, 字符i的特征向量均值为μi, 其协方差矩阵为Σi, 则s匹配i的概率密度的高斯公式[6]为:

由于特征数目一般很大, 例如80维, 通常要对其进行降维, 一般采用主成分分析 (PCA) 方法, 得到其主分量[7]。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多层神经网络[6], 例如BP算法, 其功能强大, 易于理解。神经网络是一种可以使用复杂模型的启发式的统计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建立一个三层神经网络 (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 输入特征向量, 给出相对应的模式。

此外还有其他方法[6]等。还可以对分类器串并联组合[8]等。在本系统中, 使用了传统的统计方法和BP神经网络等。

4 公式分析

经过前面几个阶段, 各个笔划所构成的符号已经识别为单独的数学字符, 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公式分析, 即根据各个数学字符的相对位置关系及上下文逻辑关系确定这些字符之间所对应的数学公式[1]。

例如对于图2来说, 图2a是用户输入的公式, 图2b是符号及其包围盒, 经过前面几个阶段后, 各个符号已经被识别为x和2。由图中可以看出, 字符2位于字符x的右上方, 则经过公式分析, 结果为x2, 如图2c所示。

对于用户输入的公式可以进行上述简单分析, 将各种数学符号进行分类, 包括简单字符, 例如希腊字母等;上下结构, 例如分式等;修饰符号, 例如着重号等;左右结构, 例如括号等, 在此不再列举。在系统中将各种字符可能的关系分析清楚, 按照可能性进行排列。

为了减少错误, 必须考虑上下文。例如193, 中间的9可能被识别为字母q或9, 到底采用哪一个, 我们需要考虑上下文逻辑关系, 在此例中, 该字符前面和后面均为数字, 显然该字符为9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为q的可能性。

5 输入与输出

公式输入主要解决用户输入笔划的问题, 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或者手写笔输入。输入界面主要包括输入面板、各种工具按钮、菜单等。图3是为识别系统在训练模式下的界面。

用户通过鼠标等工具在输入面板中输入公式笔划, 然后点击识别按钮 (R) 即可进行识别, 点击训练按钮 (T) 即可输入训练样本, 点击管理按钮 (M) 可对样本库中样本进行管理。

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多种形式, 例如MathML, OpenMath, LaTex, OLE、图片等。在此系统中, 输出表示为MathML格式, 这样许多数学软件包括Mathematica、MathType都可以使用。

6 小结

本文简单地讨论了联机手写数学公式的识别技术, 主要包括笔划输入、笔划预处理、符号切分、字符识别、公式分析、公式输出等各阶段。用户通过鼠标或手写笔输入笔划;接着进行预处理, 它主要解决笔划方向、笔划顺序、位置和大小归一化、笔划重采样等问题;然后进行符号切分, 根据最小生成树算法, 把可能在一起的笔划组合成一个符号;对符号进行特征提取, 然后将其识别成数学字符;根据这些字符的相对位置关系和上下文, 通过公式分析后, 形成数学公式;将识别结果表示成MathML格式, 这样就可以在其他应用程序中使用了。

参考文献

[1]单洪浩.基于笔输入的数学公式编辑器[D].北京:中科院软件所, 2001.

[2]胡莹.联机手写数学公式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州:广州大学, 2007.

[3]冯海波.基于手势和两级分类器的联机手写公式识别[D].北京:中科院软件所, 2003.

[4].联机手写大写英文字母识别[EB/OL]. (2007-6-23) [2011-1-2]http://www.opencv.org.cn/.

[5]Thomas H.Cormen, Charles E.Leiserson, Ronald L.Rivest, Clifford Stein.算法导论[M] (第二版) [M].潘金贵, 顾铁成, 李成法, 叶懋,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48-350.

[6]Richard O.Duda, Peter E.Hart, David G.Stork.模式识别 (第二版) [M].李宏伟, 姚天翔,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7]Nicholas E.Matsakis.“Recognition of Handwritten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MIT, 1999.http://www.ai.mit.edu/people/viola/research/publi cations/matsakis-MS-99.pdf.

联机控制 篇9

日立中央空调积极响应时代环保潮流,于2011年8月隆重推出全球第一台全工況水源机产品。该款产品工作时的进水温度范围为8℃~45℃,适用的水温范围更广。可在包括土壤源工況在内的多种工況环境下利用低品位可再生能源,经济而清洁地解决居民采冷取暖问题,是保护环境、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大利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立推出第一台水源多联机,到今日全工況水源多联机的率先面世,这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日立中央空调以科技文明进步为己任,始终将科技创新与生态平衡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将超前的技术实践于社会大众化使用,持续引领多联机产品的“多源化”发展潮流。此次全新推出的日立全工況水源多联机产品,是结合顶尖的低温换热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的高端科技产品,它将多联机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紧密结合,通过高效换热器和中间介质循环水,更好地利用了江河湖海水源、土壤、工业废热、城市污水等低品位可再生热源中的热能进行制冷/制热,以最大优势来发挥水源多联机的环保与节能,为我们带来更为环保、更为节能、更为人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比普通水源多联机,日立全工況水源多联机继承了风冷多联机和水地源热泵机组两大类产品的技术优点,拥有日立在涡旋压缩机、无级变频技术、多联机控制技术上的传统优势,结合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既有多联机的变负荷处理的灵活、部分负荷能效比高、配置自由多变的优点,又有水地源热泵机组的高效能、运行平稳的优点,具备了水源多联机层面的高竞争力。

日立全工況水源多联机在工況环境运行范围上更具有普通水源多联机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日立全工況水源多联机最低运行温度可达-8℃,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机组可靠稳定运行,能有效解决寒冷冬季的高效制热问题,这就突破了水源多联机应用地理区域的限制,实际应用范围更广泛,可适用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大部分区域;其次,日立全工況水源多联机能适应于土壤源、地热源、废水源等工況在内的多种工況环境,即可以完全覆盖国标规定的地下水式、地下环路式和楼宇水环等全部三种工況,全面攻克多联机产品的水源换热技术难题,让多联机技术更多更广地应用于不同需求的建筑。

Lis系统的联机方式分析 篇10

1 联机方式分析

1. 1直接传输联机: 通过检验仪器对外通信接口直接实时传输数据到Lis系统的一种联机方式。目前, 我院检验科的检验仪器按外接通信接口大致分为2类: 一是串行通信接口 ( 简称串口, 符合RS - 232接口协议) , 二是基于网络接口 ( RJ45) 。前者, 是通过编制检验分析仪通信接口程序, 利用检验分析仪自带的标准RS -232串行通信接口, 通过对微软的MSCOMM控件进行编程, 编制相应的软件, 使计算机和检验分析仪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达到计算机自动采集检验分析仪检测结果的目的[2]。后者采用TCP/IP协议, 与串口通信编程使用Microsoft Mscomm32. OCX控件一样, 基于RJ45网络接口使用Microsoft MSWINSCK, OCX控件, 因为WINSOCK控件允许用户以UDP和TCP 2种协议中任选一种进行通讯, 该控件相比Mseomm32. OCX较简单[3]。

1. 2监控数据库或文件方式: Lis系统直接读取在仪器管理仪上自带系统产生特定文件, 传输数据到Lis系统的一种联机方式。对于这种仪器,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仪器管理机上安装Lis系统联机程序, 按照一个时间间隔 ( 或人为刷新) 定时扫描相关数据库或某个绝对路径 ( 多为仪器控制程序安装路径下的某一文件夹, 控制程序在保存结果数据时会在此目录下生成文本) 下的文件, 分析后再将结果发送到Lis系统数据库。一般分为读 . csv文件 ( 或 . txt文件) 和数据库文件两类。前者通过转换程序直接寻找并读取仪器生成的这类文件内容传输数据到Lis系统; 后者通过读取程序读取数据库文件数据, 然后由数据转换口程序传输数据到Lis系统。

2 联机方式适用讨论

监控数据库或文件方式一般适用早期没有通讯口 ( 如LK98B微量元素监测仪) 或一些规模较小, 功能比较单一的仪器 ( 典型的仪器, 如麦迪克的MDKB100血流变分析仪等) 。该类型仪器多采用单机数据库存储数据, 设备本身有时不提供与Lis之间的交互接口。

直接实时传输数据到Lis系统的串行通信接口联机, 是继监控数据库或文件方式后主流的联机方式。以我院统计, Lis以这种COM口读取检验数据的联机方式的仪器占所有检验仪器的80% 。其优点主要是实时、快捷地将数据传输到Lis系统, 其不仅单向传输数据, 而且能双向通讯 ( 双工, 实行双工后, 贴有条码的样本可直接上机, 仪器自动进行检别检验、传输数据, 无需手工操作) , 极大提高了检验效率和准确性[4], 现串行通信接口多支持双向通讯, 如大型自动化生化分析仪Modular等。虽然联机时一般只要仪器有COM口就使用串行通信接口联机, 但由于其较高的实时计算机网络要求, 因此若仪器自身配有数据库系统, 并且无需实时或双向通讯要求, 我们还是主张采用监控数据库读取数据的方法进行联机 ( 如MB5、MG2微量元素测定仪等, 配有COM口) 。

TCP / IP协议的RJ45接口检验仪器联机, 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外检验仪器厂商采用, 此种联机方式时, 仪器与装有Lis系统电脑的物理联接上是标准化的, 易操作, 它有监控数据库或文件联机方式优点 ( 产生 . cdf、. sdf文件备读取) , 相比较的串口方式更简单方便、通讯速率高, 这种联机方式在我院使用率较高的XE500、X800、BC5800等仪器中, 优点充分体现。但目前仪器与Lis系统需双向通讯时, 这种联机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笔者认为这种联机方式, 有更广阔的前景。

检验仪器联机传输数据是Lis系统的根本环节, 根据仪器情况采用适当的联机通信方式, 可实现检验数据的效率、实时的自动化传输。

参考文献

[1]刘玉坤, 李初民, 李军.Lis中仪器联机通信分类及实践[J].重庆医学, 2011, 40 (35) :3566-3567.

[2]郑善銮, 王暾, 王秉康, 等.检验分析仪通信接口程序在Lis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29 (5) :46-47.

[3]朱有存.基于TCP/IP协议的检验仪器联机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8) :65-67.

上一篇:精细高效课堂下一篇:青工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