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的方法

2024-09-21

风险评价的方法(共12篇)

风险评价的方法 篇1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关配套法规标准的逐步完善, 我们国家对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并将是未来几年重点关注的领域。对于具体的企业或工厂来说, 要想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最基本一点是进行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 其它所有相关的工作都是根据风险评价展开的。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首先要识辨别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 并对其进行充分的评价,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目前, 国内尚未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本文基于长期从事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及监测的经验, 以及查阅国外关于职业卫生风险评价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1,2,3,4,5,6,7], 提出一个较完善的职业卫生风险评价方法。

1基本原理

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是风险评价在职业卫生中的应用, 两者只是侧重点和表现形式略有不同, 只是进一步细化和量化。风险水平可用危害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的乘积得到, 即:

风险水平=严重性×可能性

当把风险评价引用到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时, 我们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效应对应上述的“严重性”, 用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暴露程度对应上述的“可能性”。因此, 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水平就等于:

职业危害因素风险水平=健康危害等级×暴露水平等级

2方法简介

职业卫生风险因素可以是化学性、物理性或生物性的, 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对危害源、释放机制、控制机制以及暴露途径等进行分级进行定性评估。在进行定性评估时,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危害类型, 毒性, 使用的数量, 使用时间 (接触时间) 及频率, 历史监测数据, 接触途径, 员工的反馈, 以及专业人员的判断和经验[7]。

我们把表格的竖栏按A、B、……进行分类, 对表格中各项内容进行填写和打分, 最终得到相应的风险水平。

2.1初步准备

评估过程应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运作。团队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去观察整个流程、潜在的暴露风险、使用的工程控制, 与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交谈。首先要有一个包含工厂所有具体的工艺操作及职业危害因素的目录。评估人员需要列出工厂所有会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工艺流程或操作, 应确保所有的职业危害因素都罗列在内, 评估应以单个的流程或工艺操作为单位进行, 这样在评估时才容易将危害因素分组。

2.2工艺过程概要

A栏:栏目A填写要评估的工艺过程所在的部门或区域。

B栏:在这个栏目你需要简单描述需要评估的工艺流程、作业或操作。

C栏:化学名称。一格只能填写一个化学名称, 这些名称可以是单个的化学品或化学品混合物。

D栏:化学品文摘登记号 (CAS号) 。

E栏:所关注的因素。从栏目C列出的化学品里选出那些被认为有高度职业危害风险的物质。其选择原则有:健康危害分级高的成分, 有短时间接触限值或最高容许浓度的物质, 怀疑和已知的对人类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的物质。

2.3吸入风险的定性评价

对吸入风险的定性评价, 主要是用来确定职业卫生监测计划以及评价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吸入是化学性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最主要途径, 关于化学性危害因素的职业卫生标准都是指空气中的浓度限值, 因而对吸入风险的评价是三种途径的评价中最为重要的。

2.3.1 健康危害分级

F栏:职业接触限值。

在选择职业接触限值时, 我们推荐使用中国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职业接触限值[9] (OEL) 和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工作者协会 (ACGIH) 制定的阈限值 (TLV) [2]。在具体做评价时, 我们建议在F栏填入每个化学物质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 (PC-TWA和TLV-TWA中较低的那一个) , 如没有TWA值, 则填最高容许浓度 (PC-MAC或TLV-C) 。

如果标准中气体或蒸气的职业接触限值以mg/M3为单位表示, 则在填入表格时应转化成ppm。单位转化公式为:

undefined

其中, 24.45为空气在常温常压下的摩尔体积 (25℃, 760mmHg) 。

G栏:健康危害等级。参照表1, 根据F栏中填入的职业接触限值, 得出每个因素的健康危害等级。

如果没有职业接触限值供参考, 则可参考制造商在MSDS中所推荐的接触限值。如果前二种均没有, 则用其毒理学数据和对人体的健康效应作为替代进行分级[5]。表1中的分级0指在没有任何可参考的职业接触限值的情况下, 采用其它分级标准得到的健康危害等级。表2和表3分别是根据化学品对人体的健康效应及其LD50进行的健康危害分级。

表2和表3中划分健康危害等级的数据和资料, 可详细参阅该物质的MSDS。

2.3.2 暴露水平分级

暴露水平等级, 是指工人实际对化学品的接触程度, 跟具体的生产操作情况密切相关, 在分级时相当困难而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人体对某种化学品的实际接触量主要取决于:暴露时间和频率, 使用的数量, 成为空气传播的风险, 释放到空气中的可能性 (现场工程控制状况) 。把上述四种因素进行分级, 然后平均, 得到一个总体的暴露水平等级。需注意, 在评价时应忽略个人防护用品所起的作用。

2.3.2.1 暴露时间分级

H栏:暴露时间等级。暴露时间等级是根据接触化学品的工作任务的时间及频率进行分级得到的, 具体参见表4。

2.3.2.2 使用数量分级

I栏:使用数量等级。是指工人在具体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的数量, 包括原料、原料中杂质、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最终的产品。根据表5进行分级。

2.3.2.3 空气传播风险分级

J栏:空气传播风险等级。空气传播风险指的是烟、气体、雾滴、蒸气成为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或者指粉料在操作过程中变成空气中尘埃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这主要跟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系。空气传播风险的具体分级标准见表6。

对于液体, 有一个专门的表格用来对其挥发性进行评级, 参见表7。

例如, 在实验台上用丙酮清洗玻璃容器, 根据丙酮在室温25℃时的沸点56.48℃, 可以得到在该操作中丙酮的空气传播风险等级为4。

2.3.2.4 释放可能性分级

K栏:释放可能性等级。释放可能性即指化学物质实际释放到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可能性, 其分级可见表8。

2.3.2.5 总体暴露水平等级

L栏:总体暴露水平等级。通过对上述四个影响暴露水平的因素的分级, 可以得到总体的暴露水平。这一栏可通过公式自动计算:即L=Average (H, I, J, K) , 也就是

总体暴露水平= (暴露时间+使用数量+空气传播风险+释放可能性) /4

该数值代表了工人对某种化学品的潜在接触危害等级。

2.3.2.6 空气监测结果分级

M栏:空气监测结果等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数据结果必须是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的个体接触浓度 (只有最高容许浓度限值时例外) , 短时间的个体采样数据或区域采样数据都不作评级。具体评级标准见表9。

2.3.3 吸入风险等级

N栏:吸入风险水平。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吸入风险水平:

职业危害因素风险水平=健康危害等级×暴露水平等级

式中, 暴露水平等级是指L栏和M栏的最大值, 即定性评价得到的暴露水平等级和实际空气监测得到的暴露水平等级的最大值。根据表10对吸入风险进行分级, 得到O栏 (吸入风险等级) 及对应的解释说明。

通过以上对吸入风险水平的评价, 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空气监测计划, 改进工作方式, 实施工程控制等以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水平。其中, 吸入风险等级为3和4的应该特别注意, 进行空气监测, 以确定这些危害因素的实际接触水平。所有建议可填入建议栏目T栏中。

2.4皮肤接触/吸收风险的定性评价

皮肤接触风险的评估要考虑两个因素, 即健康危害和暴露水平。健康危害是指物质被皮肤接触或吸收后产生的危害, 而暴露水平是指实际发生重大暴露的可能性。

2.4.1 皮肤接触/吸收的危害分级

P栏:皮肤接触/吸收的危害等级。参考化学品物料安全数据表的健康影响部分, 参照表11为每个物质的皮肤危害进行分级。

2.4.2 皮肤接触/吸收的暴露水平分级

Q栏:皮肤接触/吸收的暴露水平等级。用表12对皮肤接触的潜在暴露进行分级, 在分级时不考虑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2.4.3 皮肤接触/吸收风险分级

R栏:皮肤接触/吸收风险水平, 为P栏和Q栏的乘积。根据表13对皮肤接触/吸收风险进行分级。

2.5摄入风险的定性评价

虽然通常员工不会有意地摄入有害物质, 但无意地摄入的潜在风险还是存在的。例如离开工作场所后未洗手就吃东西或抽烟等。对于摄入风险, 通过严格规范个人卫生以及禁止在化学品使用场所吃东西、喝水及抽烟等, 通常很容易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观察员工在生产操作中是否有摄入的可能, 并填入S栏中。如为“否”则填0, 为“是”则填1。另外, 填“是”即1则需要有后续的跟进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些应写在建议栏目U栏中。

2.6物理因素的评价

影响物理性因素暴露水平[9]的参数不多, 物理因素的评估主要是检测数据。如果可能存各种物理性危害因素, 则建议进行监测, 以获得真实的暴露水平。

2.7现场观察及建议

T栏:现场观察。包括现有的工程控制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U栏:建议。针对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的所有控制措施及建议填入U栏中。

2.8健康监护

V栏:健康监护项目。当存在某种职业危害因素时,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需对接触该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专项体检[10]。如接触铅, 需要进行血铅含量的检查, 因此在U栏中填入“铅”。

2.9员工关注

W栏:员工关注, 即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出于自身健康安全的考虑而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某种污染物是否对人体有害, 浓度是否超标, 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 应该实事求是地予以解答, 必要时有充分的数据来说话。

3结论

该方法是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以及长期从事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及监测的实践过程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有很强的实用性, 尤其是在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种类繁多的工厂, 方法中的一些评分细则有待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根据风险评价的原理,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职业卫生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为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此方法利用现场的各种信息对潜在的职业危害风险进行指数分级, 在暴露评估过程中包含了危害来源, 暴露途径和职业暴露的接受体这三个要素, 使企业以此为依据来决定减轻职业危害的控制方法及优先顺序如化学品的替代、工程控制及个体防护用品。

关键词:风险评价,职业卫生,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1]Bullock WH, Ignacio JS, editors (2006) .A strategy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s.3rd edi-tion.Fairfax, VA: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

[2]ACGIH (2008) Threshold limit values for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physical agents and biological exposure indi-ces.Cincinnati, OH: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3]U.S.EPA: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40, Part162.10

[4]Salvatore R.Dinardi, editor. (2003) .The OccupationalEnvironment:Its Evalu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2nd edition.Fairfax, VA: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

[5]William E.Luttrell, Warren W.Jederberg, Kenneth R.Still, editors. (2008) .Toxicology Principles for the In-dustrial Hygienist.Fairfax, VA: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

[6]http://www.safety.ed.ac.uk/resources/General/EU-Safety-and-Risk-phrases.shtm

[7]SLAC (2007) .Industrial Hygiene:Exposure Assessment Strategy, Surveying, and Monitoring Guidelines.SLAC Environment, Safety, and Health Manual (SLAC-I-720-0A29Z-001)

[8]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Part1: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9]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Part2:Physical agents

[10]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风险评价的方法 篇2

一、风险评价的概念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过程。

二、风险评价的目的

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潜在的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求出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评价装备或生产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针对我司储罐区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进一步辨识液体化学品装卸、储存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危害程度,查找事故隐患,控制、消除危险危害和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具体有以下两点:

1、辨识分析危险性,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为我司之后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2、分析安全现状、提出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安全水平。

三、风险评价的范围

针对我司储罐区风险评价的范围是我司库区的安全设施、公用辅助工程、周边环境、作业过程、设备以及安全管理等,陆域仓储与码头分界以长江大堤江侧坡顶线为界。

四、风险评价的依据

a国家有关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b石化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c公司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d公司安全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e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f《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1]第60号)等法律;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等国务院令;

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05]第1号)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2006]第3号)等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修改)(2009年6月1日施行)2)《江苏省劳动保护条例》(修正版)(2004年7月1日施行)等地方性法规、文件;

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2)《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程》(AQ3009-2007)等安全标准。

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2)《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99)等国家及行业标准。

五、风险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工作危害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架设分析法、危险指数法、事件树分析、人员可靠性分析、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我司选用的有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三种方法。

1、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1)定义: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特点:

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隐患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定性分析法。

①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②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

③表的应用方式可以问答式,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以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重新检查改进的情况;

④简明易懂容易操作。

2、预危险性分析(PHA)法(1)定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2)目的:

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③预测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

④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3)需要资料: ①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②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活动、功能和工作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

③在预期的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的背景材料。

(4)分析步骤:

①危害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②确定可能事故类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③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④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⑤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5)等级划分:

为了评判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以及它们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大小,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给出了各类危险性的划分标准。该法将危险性的划分4个等级。

安全的(I)——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临界的(II)——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

危险的(III)——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灾难性的(IV)——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3、工作危害分析(JHA)法(1)定义:

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2)方法:

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步骤划分: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作业步骤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4)危害辨识:

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当然也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所以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三种伤害的危害。

(5)具体执行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之后,经过评审,应进一步确定正确的作业步骤,制定此项作业的标准及操作规程。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篇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对区域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进行评价,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区域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现如今区域地下水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研究内容

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宝贵的,地下水是循环的系统,也是我国的主要供水源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资源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正在侵蚀着我国地下水资源。尤其是对于部分一线城市而言,城市化和工业化废水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地下水的运用。有些工业地区将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出,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这样就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很大的危害。久而久之,据有关部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程度正在逐年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侵蚀着我国的环境资源,如果不对其做出正确的处理,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未来环境的发展和建设[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等内容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论述。

1. 方法的构建

1.1 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我国地域辽阔,很多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的工业化发展较为迅猛。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地下水污染风险的管理。在环境风险评价中,从评价范围划归等级,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属于系统风险评价。影响地下水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环境因素是最为主要的一个因素。在实际的生活中,地下水污染特殊脆弱性、区域污染源特性评价和区域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等,这些都是区域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中的主要内容,只有清楚地意识到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才会更好地对其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由此可见,地下水污染风险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地完善现有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文件,才会在未来的发展中为我国区域地下水的评价方法给予可靠的保障。

1.2 多因素耦合综合评价方法

多因素耦合评价法在对待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时候,往往不考虑包气带中的水平扩散。在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分析地下水污染过程及其对人群健康风险的影响。在运用多因素耦合方法的时候,需要对污染源进行具体的分析,经过健康风险和区域污染风险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区域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进而有助于相关部门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在实际的管理中,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空间图层,经过图层之间的叠加,进而更加清楚地表征区域地下水污染存在的风险[2]。

1.3 评价步骤

1.3.1 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区域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指地下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遭受外界影响的程度。在实际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中,人们经常运用DRASTIC指标法对其进行评价。在这些指标中,一般会包括地下水埋深、净补水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非饱和带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只有清楚地意识到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长期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重要,才会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进而为推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2 区域污染源特性评价

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特征污染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考虑,根据迁移性、毒性、讲解能力,并结合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和美国EPA重点控制的水环境污染物名单对其进行筛选。这样能够将区域污染物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筛选出来,进而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评价。对于我国而言,区域污染源的特性评价会涉及很多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从根本上意识到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源,这样才会对区域地下水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处理,为实现我国地下水污染环境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1.3.3 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在对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时候,通常会运用US EPA,运用其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能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进而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健康风险评价而言,在自然环境中,区域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不仅仅与区域特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还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公式有着一定的联系,只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区域特征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促进我国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的建设和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内涵和评价的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内涵和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有关学者在研究地下水脆弱性的时候,并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而是具有针对性地对其水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国有些地区的水污染风险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是在实际的生活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研究中被人们所忽视,笔者认为这种错误的研究方式将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建设和发展[4]。

2.2 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缺少验证

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在实际的评价中存在着评价结果主观性强,缺少验证等问题,这将会严重地阻碍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发展和建设。对于我国而言,如何对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只有不断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和管理,才会更好的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在对区域地下水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其进行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能够符合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状况[5]。

2.3 数据储备较弱,尚未建立技术性文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化时代,只有清楚的意识地到区域地下水污染数据储备的重要性,才会更好的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区域地下水仍然存在着数据不准确,资料管理不科学的情况,这样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发展和建设。所以笔者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对地下水区域污染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正确的管理和研究,只有不断地完善我国现有的区域地下水建设,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污染风险评价的长期发展。以便于协助和监督环境风险评价工作更好的开展。由此可见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中,对数据进行储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保证区域地下水文件的完整性,为我国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3. 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未来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区域地下水在污染风险评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区域地下水的全方位发展,就应该从根本上落实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在设置具体评价体系的时候,需要从多方位进行考虑。只有清楚的意识到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才会更好地实现创新式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未来环境保护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现如今我国区域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就已经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区域地下水的处理过程和风险评价细节,这就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区域地下水风险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为实现我国未来水环境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地论述了我国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区域地下水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地区的地下水并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未来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只有现代开始逐渐的加强我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技术指南等技术文件,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未来区域地下水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区域地下水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艳,于云江,王宗庆,李鼎龙,孙宏伟.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 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2014(09):143—146.

[2] 滕彦国,邹瑞,苏小四,王金生.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 法[J].西部资源研究,2015(07):178—186.

[3] 王金生,王业耀,李明耀,王亚楠.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116— 118.

[4] 白丽萍,王业耀,郭永利.基于风险管理的区域(流域)地下水污 染预警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2014(05):105—108.

新化工装置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篇4

本文所述新化工装置重点指新开发、新引进的化工装置,化工界对它们的特性、安全特点还不是很了解。例如,丁二醇装置、MTO装置等。

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化工与石化行业发展比较快,与世界科技同步发展,不断出现新工艺、新装置,近年来本中心每年均会遇到国内新开发或者从国外新引进的化工装置的安全评价工作(也称风险评价)。面对这样的评价项目,除了国家文件要求的评价条款内容必须进行评价外,评价方法的选用的确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在评价方法学上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2 欧美化工新装置的风险评价方法

(1)近年来,美国主要使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1]、保护层分析(LOPA)[2,3]、定量风险评价[4,5]等评价方法,有关HAZOP、LOPA的研究论文不少,著名的道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现在主要用做固有危险性分级[6,7]。

(2)欧洲,以德国、比利时为例,欧洲化工企业有一整套完整的化工项目SHE(安全-健康-环境)评估体系[8]。在欧洲SHE评估体系中,HAZOP分析占有重要地位。

3 我国化工装置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

我国国家安监总局、一些大企业对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应用也很重视,由国家石化项目风险评估技术中心起草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作为AQ标准颁布。中国石化集团已选择了煤化工行业、炼油行业部分装置开展了HAZOP、LOPA的应用。HAZOP分析等风险分析方法在我国也将越来越广泛地开展[9,10]。

4 中国与欧美风险评价(安全评价)的异同与问题

HAZOP分析在欧洲与美国作为重要的风险评价方法已得到普遍的应用。我国也将大力开展HAZOP的应用。在装置详细设计阶段和对已建成装置进行安全评价,由于有了PID图,我国的HAZOP分析和欧美的HAZOP分析没有大的区别。

但我国与欧美安全评价体制有所不同。德国的安全评价报告由企业写,向政府提交后政府可以直接批准,若企业与政府之间有异议,则由第三方———评价机构来进行评价。

我国规定化工装置必须做设立安全评价(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设立评价为项目初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的安全评价工作,由评价机构为企业编制,然后由企业提交政府。对新引进的化工装置,由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往往没有签订引进合同,外方也不提供PID图及核心的工艺条件。国内新开发的装置可行性研究阶段也不提供PID图。因而,HAZOP等方法在设立评价阶段用不上。而我国政府文件(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要求对装置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因此,如何在设立评价工作中对新开发、新引进化工装置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评价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做验收评价时,由于装置已建成试运行、资料齐全,各种主要评价方法均可选用。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的设立安全评价与欧美安全评价的不同点与问题主要有三点:

(1)技术提供方对评价机构进行技术保密;

(2)没有PID图;

(3)分析装置的安全可靠性比较困难。

为了更好地辨识新化工装置的风险、分析其安全措施的可靠性,有必要对安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5 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何种评价方法进行新化工装置的设立评价,作者与同事在工作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研究,下面结合3个实例简要地进行分析、介绍。

5.1 丁二醇装置设立评价(预评价)

顺酐法生产丁二醇工艺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生产马来酸酐;第二部分:生产丁二醇。我国目前仅有一套建成的马来酸酐装置,采用部分国内技术、部分国外技术。另一套拟建的顺酐法丁二醇装置,工艺技术均从国外引进。

由于是引进装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艺包还没有给国内的设计院,没有PID图,因而,国内设计院所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工艺流程的介绍比较简单。虽然工艺控制方面采取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紧急停车系统(ESD),但自控方案中联锁过于简单,不能确定能否保证人员及装置的安全。

(1)丁二醇装置工艺路线简介

现简述第一部分———马来酸酐(顺丁烯二酸酐;顺酐;C4H2O3)的生产工艺过程,限于篇幅第二部分略。见图1。

(a)原料预处理单元:为原料的精制。

(b)氧化反应单元

正丁烷氧化反应是气-固相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是V-P-O(钒磷氧化物)系列催化剂,主、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总反应式为:

C4H1 0+4.07O2→0.65C4H2O3+0.75CO+0.58CO2+4.28H2O

(c)吸收与解吸单元

在吸收塔中用有机溶剂吸收来自反应尾气中的马来酸酐,进入汽提塔,汽提出的马来酸酐从塔的上部侧线出来。

(2)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

(a)专家分析评价法(实际上是经验法);(b)物理化学方法;(c)DNV软件模拟法;(d)安全检查表法。

(3)专家分析评议法和物理化学方法在此例中的应用

(a)专家分析评价法

我们邀请了我国第一套马来酸酐装置中的生产技术专家加入评价组,共同分析拟建丁二醇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及潜在的危险场景,提出对策措施。技术专家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出了很好的工艺、设备、自控等方面的建议,对后续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例如,在安全设计上专家建议“防爆门设计数量要满足要求”;由于正丁烷爆炸极限为1.8-9.1%,因而生产上控制正丁烷浓度在1.8%以下,增加正丁烷进料流量超高联锁等一系列联锁设置,等等。

(b)物理化学方法

作者与同事讨论,认为生产上正丁烷浓度稍微有些偏差就进入爆炸极限范围,是很危险的,没有做到本质安全。因而,再采用物理化学方法[11,12]进行分析。

物理化学是人们研究化学反应普遍的、本质规律的化学化工基础学科。它基本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指定的化学变化,在确定的条件下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则最终能达到什么程度?能量的得失又有多少?这是化学热力学;第二是研究化学反应的历程和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以达到更好地控制化学反应,称为化学动力学;第三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也称为结构化学。化学反应是否会失控、能量释放能否很好地控制、物质的特殊结构是否会引发意外的化学变化是安全评价关注的问题,物理化学恰好能定性与定量地解决这些问题,因而二者的学科目标是一致的。以前,只有极少的人将物理化学方法[11]作为评价方法,实际上在安全工程领域,物理化学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爆破能的计算、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中能量的计算等等。物理化学方法作为评价方法比较深、比较难,当技术提供方极力保密、评价方需要较深入了解装置的危险性时,物理化学方法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以下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从其3个分支学科———结构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催化剂性质等学科收集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在推理分析中发现:国产催化剂颗粒直径小,平均直径为0.21mm,远小于丁烷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C≥0.9mm),因此,这是一条防爆的本质安全措施。据了解,国外专利方催化剂直径为5mm,评价组以此数据估算,间隙约为1.8mm,不能起到可靠的隔爆作用。

随后,再次通过建设方与外方联系,告诉他们我们要为国家负责,这个装置安全可靠性达不到要求。于是,外方告述装置内“通入蒸汽作为防护气体”。蒸汽作为防护气体、阻爆气体与其他气体构成三元混合物而在工业上应用。加入水蒸汽后,原有二元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发生了变化。因为蒸汽是杂质,如果专利方不提这条措施,评价人员一般是不能提的。大家认为采用通入蒸汽的措施后装置已接近本质安全。虽然采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等方法分析只得到一条安全措施,确是很重要的一条措施。评价人员有可靠的不安全证据,才能“强烈要求”建设方或专利方说出进一步的安全措施。

5.2 MTO装置设立评价

5.2.1 工艺路线简介

MTO装置(Methanol-to-Olefin,简称MTO)即甲醇制烯烃装置,是由煤得到烯烃的关键装置,目前,我国MTO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TO技术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D-MTO技术(D代表大连化物所)和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院的S-MTO技术(S代表上海石化院)。采用D-MTO技术的神华包头60万吨/年MTO装置已于2010年8月成功试车。2011年采用S-MTO技术的60万吨/年MTO装置将在中原石化建成投产。

S-MTO装置由甲醇转化部分和轻烯烃回收部分组成,其中甲醇转化部分包括:

反应-再生单元:含反应-再生,主风机和余热锅炉部分;进料气化和产品急冷单元:原料气化与过热、产品气急冷、产品水汽提处理、氧化物回收等部分。

轻烯烃回收部分包括:产品气压缩及碱洗单元;冷分离单元;热分离单元;丙烯制冷单元。

5.2.2 采用的评价方法

(a)专家分析评价法;(b)物理化学方法;(c)DNV软件模拟法;(d)危险度法;(e)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f)安全检查表法。

5.2.3 专家分析评议法、DNV软件模拟法在例中应用

(a)专家分析评价法

评价组早在2004年对上海石化院进行评价时即评价了MTO装置早期的工程化装置,对其有一定了解,因而,邀请了对炼油行业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再生系统的发展、操作十分精通的技术专家加入评价组。评价组内专家、评价人员经过调查、讨论后认为,MTO装置与催化裂化装置的根本区别在于催化剂上,从而,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原料性质、装置概况介绍等资料在工艺、自控、设备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对后续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反应-再生器在出现紧急启用自保切断进料情况下,需用大量的事故蒸汽维持两器流化,这时装置自产蒸汽量急剧下降,设计应考虑装置外蒸汽来源,满足装置在事故状态下的蒸汽量。

(b)DNV软件模拟法

挪威DNV公司开发的DNV软件模拟法是我国早期安全评价导则推荐的评价方法之一,DNV软件历史比较悠久、数据库积累的数据比较多,因而得到国内外比较好的认可。对一些新装置可能的泄漏进行模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解决我国评价导则中要求的风险分析问题有参考价值。

(1)气象条件与事故形态假设

时间:夜晚;大气温度:15℃;相对湿度:70%;风速:1.5-5m/s;大气稳定度:D。见表1。

(2)模拟结果

模拟得到下面系列图。MTO装置甲醇泄漏,见图2。

MTO装置乙烯泄漏,见图3,图4。

(3)模拟小结

模拟了假设条件下装置甲醇、乙烯等泄漏后的后果:

给出了MTO装置泄漏后甲醇、乙烯浓度与距离的关系。

MTO装置中甲醇泄漏后可发生火灾及中毒事故,火灾事故形态可为喷火。发生喷火的危害范围为15m(1%烧伤)。

MTO装置中乙烯泄漏后可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形态可为喷火、延迟爆炸。

发生喷火的危害范围为20m(1%烧伤);发生延迟爆炸的的危害范围为38m(轻伤)。

5.3 EO(环氧乙烷)装置

现场调查法实际上也是经验法,与专家分析评议法类似,但教材、导则没有专门称此法为评价方法的。我国的EO生产装置全部为引进,其中,SD公司11套、shell公司5套、DOW公司2套、BASF公司1套。EO装置比较危险,在签订引进合同之前,可研报告基本上不披露关键的安全措施。如何评定其安全可靠性呢?作者采取了现场调查关键危险点安全控制措施的方法。

例如:(1)各专利商均有控制反应混和物(乙烯-氧气)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外的措施;(2)氧混合器:对氧混合器这一危险点除采取快速通过爆炸危险极限范围外,还采取了氧混合器高架(如DOW、SD)或设置防爆墙(Shell)等措施。(3)对高浓度EO区采取的针对性安全措施;(4)氧浓度监控、安全联锁。

上述4条等关键安全措施在拟建EO装置中被去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评价组在评价报告补充安全建议中将其提出来,供后续设计和建设单位核对。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安全可靠性评价问题,限于篇幅,其它如设备可靠性评价等问题此处略。

6 结语

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针对我国目前设立的安全评价,评价方法的作用、意义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专家分析评议法是利用技术专家、生产专家的经验与知识、装置的概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的很有实际价值的评价方法,专家意见对后续设计有指导意义。当然,邀请什么类型的专家、需要研究哪些评价内容与评价人员的知识水平有一定关系,影响到评价报告的水平。对已建装置的实地调查也是一种经验方法。

(2)DNV软件模拟法的假设条件需要评价人员认真考虑,也可征求专家的意见,专家、现场技术人员建议的假设条件对模拟的实际效果很有帮助。DNV软件模拟法对解决风险分析问题、装置对周边的影响有参考价值。将国家规范、DNV软件模拟法等评价方法、《北美应急预案》(美、加、墨三国编写)等结合使用以确定装置的风险,更科学、合理。

(3)物理化学方法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比较系统、深入,可定性、定量,二是物理化学资料多数不保密,重要的装置如乙烯装置、过氧化氢装置等,都有技术人员做装置的物化研究。评价人员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方法,使用物化方法可使评价人员对化工装置化学反应过程、物料性质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4)安全检查表法主要是依据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进行符合性评价的方法,国家标准规范是工程项目、装置必须做到的、基础的内容,是安全评价学科的基础方法。

(5)专家分析评议法、物理化学方法、DNV软件模拟、安全检查表法等评价方法的综合使用,尽可能地做到根据经验、专业知识从已建装置分析拟建装置、利用物化方法较系统地分析装置反应过程、利用DNV软件直观地模拟风险,各种评价方法互补、定性与定量互补,从而较系统、完整地完成化工新装置的安全评价工作。

(6)开展新化工装置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尽量避免装置缺少关键的安全措施、设施,减少装置的安全隐患,从而减少治理隐患的时间,有助于使装置顺利投入运行。

参考文献

[1]Dick Baum,etc.Improved Integration LOPA with HAZOPAnalyses[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09,28(4):308-311

[2]William Bill Bridges and Tony Clark.Key Issues with Im-plementing LOPA[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10,29(2):103-107

[3](美)Center for Chemical Process Safety编著.白永忠等译.保护层分析——简化的过程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4]R.Wayne Garland.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CaseStudy for Organic Acid Processes[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10,29(3):247-253

[5]Aydann Acikalin.Integr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08,28(4):331-337

[6]Katherine(Kate)Fililppin and Lachlan Dreher.MajorHazard Risk Assessment for Existing and New Facilities[J].Process Safety Progress,2004,23(4):237-243

[7]陶氏化学公司.陶氏化学工艺安全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主办)培训教材,2008

[8]巫志鹏,等.欧洲化工企业SHE评估与本质安全设计[J].安全、健康、环境,2008,8(8):2-3WU Zhi-peng,etc.SHE Reviews and intrinsic safety dis-ign[J].Safety Health&Environment,2008,8(8):2-3

[9]齐海桃,蒋军成.HAZOP技术在氨合成塔危险辨识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104-108QI Hai-tao,JINAG Jun-cheng.Application of HAZOP inhazard indentification of ammonia converter[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3):104-108

[10]王文静,等.液化天然气场站事故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4):114-117WANG Wen-jing,etc.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forLNG station accident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1,7(4):114-117

[11]巫志鹏.物理化学方法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114-118WU Zhi-peng.Study on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hemistryApplying in Risk Assessment[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6,16(3):114-118

风险评价的方法 篇5

一、两种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概述

1、敏感性缺口 银行把在某一时期内到期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称为利率敏感性资产或负债。二者之差即为重新定价缺口(repricinggap)或资金缺口(fundinggap).正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下降的风险,负的重新定价缺口使银行面临利率上升的风险,当缺口为零时,利率变动不会 影响 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它对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利率变动的层次具有针对性,并依据银行资产负债在央行基准利率变动时所遭受的利率冲击的程度不同建立了不同的计量 方法。

2、存续期缺口模型 存续期模型反映了在市场利率变动时,银行资产与负债净值的变动。它是以现金流量的相对现值为相权数,计量出的资产(或负债)中每次现金流量距离到期的加权平均期限,反映了现金流的时间价值。在存续期缺口模型中,有上点需要引起重视,就是债券的价格-收益率曲线的凸线性(convexity)。由于凸效应的存在,当利率下降幅度较大时,该模型低估债券价格的上涨幅度;而当利率上升幅度较大时,又高估证券价格的下跌幅度。这使得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资产与负债组合的凸效应来规避利率风险。理想的资产负债组合应该是资产的组合的凸性大于负债组合的凸性。

二、两种利率管理方法在银行实践中运用的优缺点近年来已经有少数商业银行开始尝试运用利率敏感资产与敏感负债的分析方法来 研究 资产负债状况。有资料显示,1995至2002年利率下降期间大多数银行依然保持着正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意识极为薄弱和有限。而在实践中,敏感性缺口方法的缺点体现在:

1、贷款和存款现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它假定一个时间段内的所有头均是同进到期或重新定价,因而银行是否获益取决于每一时间段内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的实际时机。也就是说,哪怕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价值相等,也可能因利率变动而蒙受损失。同样的,对于客户由于提前还款而造成的期权风险也不能够准确反映。

2、缺口时间段的选取。不同的银行根据资产管理需要的不同也不一样。精确度较高的测量,比如选取时间段为一天,即每天都对银行重新定价缺口进行调整,这样成本必然很大,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存续期是是对某一种资产或负债的利率敏感程度或利率弹性的直接衡量。若一家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之间存在着存续期不相匹配,它的资本净值会因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受到影响。该模型比较完全的反映了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匹配 问题,为国有银行的利率风险测量提供了较合理,科学 的评价手段。这就克服了敏感性缺口分析静态分析中仅以利差稳定为目标的局部分析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按什么样的利率作为贴现率,这一贴现率应该能够准确反映现金流量出现时的预期利率。由于我国利率尚未真正实现市场化,这样,我国银行在进行缺口管理时,究竟选择哪种利率为参照利率仍然是一个难点。

三、对于提高两种利率管理方法的适用性的探讨 商业银行现阶段性进行敏感性缺口与存续期缺口的 应用 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方法及工具的基本特征与我国经济与金融环境的适用性,同时结合自身对成本、效益与风险的要求,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与选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以下几点做到心中有数。

1、确定适宜的基准利率。从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短期国债利率是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我国 目前 已经放开了国债回购利率,下一步应该是建立起国债与其它金融工具收益率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国债的发行不再比照银行同业存款利率,而是以发行人的资质,信用评级结果为基础,参照市场利率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得出大致合理的利率空间,通过招标方式决定最后的利率水平。这样,外汇市场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互换交易,期权交易缺乏所需的参照基准收益率曲线也会建立起来。

2、建立风险度量的评判标准,能够反映风险的动态化。(1)利率风险模型不仅能反映当期风险而且能对影响未来收益及经营策略的利率因素提供量化依据;能够评估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包括银行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所形成的利率风险头寸;银行的存贷款的重新定价风险,由于存贷款利率变动幅度不一致辞导致的基差风险、收益曲线的凸性风险和以及客户掌握的期权性风险。(2)能够对必要的假设和惯例的进行修正。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管理人员应该尝试针对还款人,借款人不同的还款情况及央行所赋予的授信额度,分门别类地考察与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人员在拟定风险—回报组合时,也要预先确定最优化的方案,即回报一定的情况下,缩小利率变动的幅度;以及在风险一定的情况最大可能提高利差的期望值。

3、量身定做风险模型。各银行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力、技术水平和资产负债表的复杂程度选择一套适合的利率风险衡量软件。银行的利率风险头寸是由构成资产负债表的无数存款、贷款和投资交易的累积结果,每笔存贷款都有自己的现金流量特征。在编制缺口报告时,应该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状况及市场利率的波动状况自行决定这种报告编制频率,每旬一次的周期较为适宜。太长会影响到准确性,太短又会加大操作成本。国有银行应该建有负责设计风险管理系统的独立风险控制部门,并确保有足够多的、能够进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的人员。

4、加强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利率预测的准确性应该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的预测主要根据中央银行的利率体系来判断。央行的利率体系包括再贷款利率、准备金存款利率、备付金存款利率。在缺口模型中,银行并不能一味地追求零缺口,因为由于期限结构的错配,基差风险及期权风险的存在,零缺口并不能保证风险也能够降为零,这只是在银行不能准确判断利率走势时采用的一种防御措施。风险的最终消除仍信赖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

风险评价的方法 篇6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风险因素;蒙特卡洛模拟

一、引言

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投资规模逐年增长。发展中的房地产企业表现出发展快、利润高、开发项目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资金量大,建造周期长[1]。如何将风险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量化在经济评价的过程中非常值得去研究,蒙特卡洛模拟法是在这一领域进行风险分析常用和有效的分析方法[2]。

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方法

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lo method),也称统计模拟方法,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而被提出的一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指导的一类非常重要的数值计算方法[3]。

三、房地产经济评价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在经济项目的评价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必将导致项目存在经济风险。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效益的因素有销售价格、经营成本、投资、折现率等。本案例主要研究:定向住宅、市场住宅、商业销售、车位的销售价格的变化对房地产项目的经济风险。

基准折现率是反映投资决策者对资金时间价值估计的一个参数,恰当的确定基准折现率同样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

本项目的基础折现率(R)采用下述模式计算[6]:

R=(投资的机会成本)*(1+风险补贴溢价率+区域因素影响率)

1、2011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为9.7%、95%、9.1%、8.9%,全年平均为9.3%,本次财务评价采用9.3%作为投资的机会成本。

2、计算折现率时考虑适当的风险补贴系数仍是必要的,考虑到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次财务的风险补贴溢价率确定为25%。

3、结合着A房地产项目具体分析,项目在区位、自然条件、地段等几个方面具备优势,本次财务评价的区域因素影响率确定为-5%。

4、基准折现率(R)=9.3%*(1+25%-5%)=10.5%

四、以A集团房地产项目为例案例分析

A集团的房地产开发方案建设期为3年,项目直接投资124300.40万元(含土地成本、建安费用),项目总支出146900.13万元,其中项目业主自筹资金44505.14万元,占比项目直接总投资36%,占项目总支出的30.3%;预计需要贷款15000万元(贷款利率为8.65%),资金占期约2年;其余部分通过项目自身销售经营解决,本项目以基准收益率为10.5%计算。项目现金流量见表1,项目不确定性因素见表2。

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可知,项目财务净现值(NPV)=12120.26万元(以折现率(R)=10.5%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到达:44%。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1.14年,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2.14年。

本案例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该房地产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分别是定向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动、市场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动、商业销售价格的变化、车位销售价格的变化。

表3分别是定向住宅、市场住宅、商业、车位销售价格的敏感性分析。通过对比这四项因素的销售价格变化,分析项目的净现金流的变化。通过表格发现降低定向住宅价格、市场住宅销售价格、商业销售价格,可以让该地产项目获得更高的净现金流。车位的销售价格对于房地产项目的净现金流影响并不明显。

将以上4个不确定性因素汇总到一起,如图1,可得到如下结论:本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车位售价对本项目的影响不大,定向住宅的销售价格和市场住宅的销售价格对该项目的影响较大。

通过对表1的数据进行处理,

确定本项目的正态分布参数,可知净现金流的样本平均值为6688.22万元,样本方差为30663.11万。

通过表1,由以上分析的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通过Matlab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得出该房地产项目10000次运算的净现金流分布,净现金流的累计概率分布分别如图2、图3所示。

由以上的模拟运算结果可知,经过10000次模拟净现金流的标准差已经近似收敛,净现金值的平均值为6688.22万元,最大的净现金值为119004.5万元;由图3,10000次模拟净现金流的累计概率可知,净现值大于零的累计概率为58.72%,即如图3中的A点所示,A点左边与曲线围成的区域为净现金流小于零的概率为41.28%。

五、结论

1、从项目的财务分析中可以看到,项目的财务指标良好,具有较强的抗风险性,是一个效益非常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盈利能力较强。

2、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种风险的因素,可以提供更可靠、更贴近实际的风险分析结果,建议加强房地产项目中蒙特卡洛模拟的研究。(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王寅.蒙特卡洛模拟法在房地产投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经济论坛,2010(7):148-149

化工设备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篇7

1 失效可能性

失效可能性分析以同类失效频率为基础,综合考虑企业管理水平和设备服役现状对同类失效频率影响,通过管理系数和设备系数两项进行修正,得到调整后的失效频率即为设备失效可能性。同类失效频率数据来源于23家世界知名石化企业失效历史的统计,管理系数的确定主要依靠企业内管理人员的水平,设备系数的计算涉及到损伤次因子、通用次因子、机械次因子、工艺次因子四个方面,这四个次因子中损伤次因子(Damage Factor,DF)的确定与检验有效性有关,因此DF的确定是设备修正中的主要内容。

1.1 DF的确定

由于DF的确定过程涉及到多种失效机理如腐蚀减薄、应力腐蚀开裂、外部损伤、高温氢腐蚀、脆性断裂等,因此需从多种失效类型分别加以考虑。其中腐蚀减薄、应力腐蚀开裂、外部损伤模式下DF的确定,采用建立极限状态方程描述失效模式的同时,用一次二阶矩法来预测失效概率,然后由条件概率确定这三种失效模式下的DDF。高温氢损伤采用建立单一函数Pv与时间、温度、氢分压的关联函数,通过参数Pv的数值估计材料受高温氢损伤破坏的敏感性,然后根据敏感性等级和检验次数、检验有效性由相应的表格查出其损伤次因子数值。脆性断裂损伤次因子则采用建立相应的关系式,由公式计算得出损伤次因子数值。

1.2 极限状态方程确定DF

腐蚀减薄是指由腐蚀介质对器壁腐蚀而引起的壁厚减薄,腐蚀减薄结果引起设备塑性过载失效。应力腐蚀开裂是在应力和腐蚀共同作用下的开裂,应力腐蚀开裂的结果将引起设备脆性断裂失效。外部损伤多数发生在石化设备的保温层下,常见的两种失效机理:一是碳钢、低合金钢由于腐蚀减薄引起的塑性失效;二是不锈钢由于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导致裂纹增长而引起的脆性断裂失效。从失效机理来看,分别与腐蚀减薄和应力腐蚀开裂相同。这三种失效机理的DF均采用极限状态方程确定,其求解过程见图1。

1.3 参数Pv确定DF

高温氢损伤常发生在暴露于高温高氢分压下的碳钢和低合金钢中,其损伤次因子的大小通过参数Pv估计材料受高温氢损伤破坏的敏感性,然后根据敏感性等级和检验次数、检验有效性类别得出高温氢损伤的DF,其求解过程见图2。

1.4 公式计算DF

脆性断裂是由操作温度低于材料韧—脆转变温度后对装置加压引起的,分析时由于没有有效的检验程序进行检测,因此不考虑检验有效性的影响,仅涉及到裂纹深度、应力水平等参数的影响,其DF的求解公式见式(1)[2]:

式中:

act—裂纹临界深度,mm;

t—壁厚,mm;

1.5 设备系数

各种损伤模式下的DF得出后,其和作为总的损伤次因子。通用次因子、机械次因子、工艺次因子的数值均可根据设备实际情况,从API581标准上对应的数据表中查出。四种次因子确定以后,其数值之和作为设备系数,通过管理系数和设备系数对同类失效频率进行修正得出设备失效可能性。

2 失效后果

失效后果根据后果表现途径的不同可分成可燃后果、毒性后果以及营业中断三个主要类型,分析时根据三种后果类型主要从设备损伤、人员伤亡、营业中断三个方面考虑,用总的经济损失量化后果的严重程度。

2.1 可燃后果

可燃后果是由高温高压的流体从装置中喷出引起的,可产生持续泄放或瞬时泄放两种泄放途径,以及闪火、喷火、池火、蒸汽云爆炸等多种表现方式,计算繁琐。因此,AP1581标准给出了简化后的计算方法,即根据流体性质、相态、泄放类型、泄放率或泄放质量应用相应的公式计算设备破坏面积和燃烧致死面积Af。表1给出了持续泄放的后果公式,其中x为泄放率,单位kg/min。

2.2 毒性后果

含有毒性介质的流体泄放时对周围的人员产生毒性后果。对毒性介质进行后果分析应首先确定介质的毒性影响准则,API581标准推荐使用50%的致死概率来确定毒性影响,然后用致死概率不小于50%的区域面积作为毒性后果面积即中毒致死面积,简化了致死面积的求解过程。用毒性介质的泄放率和泄放时间查相应的毒性后果曲线图可得出介质引起的中毒致死面积At。

2.3 运营中断

失效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对被评设备以及周围受影响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在此期间装置处于停工阶段,因此需对因停工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衡量。用费用描述即为停工天数t。乘以每天的经济损失c。作为运营中断的经济损失。

2.4 失效后果

失效后果从设备损坏、潜在人员伤亡、营业中断3方面衡量其严重程度,用费用描述即为设备损伤费用、人员伤亡费用Ci和营业中断费用之和作为总的经济损失C。其中设备损坏费用包括设备维修费用和周围设备维修费用,设备维修费用与成本系数m、4种孔尺寸设备破坏成本、4种孔尺寸的失效频率f;以及总的失效频率f有关,周围设备维修费用可由设备破坏面积和单位面积的修理费用计算;人员伤亡费用与致死面积、人员密度n和单位人员伤亡费用ci有关,各种费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3 风险等级

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根据数值的大小分为5级:1、2、3、4、5和A、B、C、D、E,用于区分危险程度级别,其级别的划分可以参照表2,企业可以根据装置的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将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的5个级别组合即可得到5行、5列的风险矩阵,见图3。在风险矩阵中,风险水平沿左下方到右上方对角线逐渐升高,分4个等级依次为: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和高风险。将设备风险分析的结果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归入风险矩阵中,所在的区域即代表了被评设备的风险等级。

4结语

通过化工装置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分析,量化了装置风险,得到了装置潜在的风险等级,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管理者可根据评定的风险等级落实装置整改措施,把维修费用用在迫切需要降低风险的设备上,实施针对性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 API581-2000基于风险的检验[S].

风险评价的方法 篇8

科学地评估与判定建筑重大火灾隐患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对于重大火灾隐患判定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量化或半量化特征的建筑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将会指导消防部门在日常消防检查工作中准确认定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并为火灾隐患的整改提出措施和方法,从而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火灾隐患的定义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中将火灾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将重大火灾隐患定义为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并由此可能造成特大火灾事故后果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马锐等人曾提出“火灾隐患可定义为可能导致发生火灾或使火灾危害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认知局限、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此外,从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A653-2006)中可以看到,对重大隐患的判定条例都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因此火灾隐患包括重大火灾隐患应该被理解为与其他安全领域对隐患的定义一致,其中“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应该被解读为具有一定危险的防范缺陷,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笔者借鉴广义安全领域对隐患的定义认为,在广泛的消防安全领域,火灾隐患可定义为可能导致发生火灾或使火灾危害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认知局限、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此定义根据火灾危险源理论推导得出,体现了火灾危险源定义和分类的全部要素,可称其为广义的火灾隐患。而针对公安消防机构执法实践,火灾隐患指因违反消防法规而导致建(构)筑物或可燃物资可能发生火灾或使火灾危害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此定义可称其为狭义的火灾隐患。定义中建(构)筑物包括其本身和内容物——物资、人员;可燃物资主要指储存设施及堆场中的可燃物资。

2 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的关系

在安全领域,有两个著名的法则,即海恩法则和安全金字塔法则。两者都指出,事故背后的根源和问题是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即事故隐患,要想预防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这两个法则虽然是针对特定的安全领域提出的,但是它们对其他领域的安全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其中就包括消防安全领域。将上述两个法则应用到消防安全领域就可以得出:火灾隐患是火灾事故的根源,要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及时消除相应的火灾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这种看法是被广泛认可的,同时,这也正是我国消防工作如此重视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出发点。

火灾隐患作为火灾事故的根源与火灾风险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隐患的危险性“包括隐患转变为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产生的损失的大小”,即“概率”与“损失”的结合。而被广泛接受的火灾风险的定义为“火灾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综合”。因此,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存在共通性。

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一样都受限于人的认知,即人以自己的认知来理解火灾隐患和火灾风险。但是,火灾隐患是具体的,无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是其他防范缺陷,而火灾风险是抽象的,它表现为火灾事故后果和发生概率的不确定性。可以说火灾隐患的综合是火灾风险的具体体现,火灾隐患的存在将直接影响火灾风险。火灾隐患是可以被消除的,且通过消除火灾隐患,可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进而有效降低火灾风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火灾风险是不可彻底消除的,只要人类用火的行为存在,这种风险就会一直存在。

3 基于风险计算的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3.1 当前我国常用判定方法

我国各消防总队尝试进行了重大火灾隐患判定的量化标准研究。如四川省研究制定了《四川省火灾隐患认定标准》,着重研究并探讨火灾发生与不安全因素的关系,力求采用火灾危险值来解决火灾隐患的量化评价问题。该标准认为决定一个火灾隐患大小的主要客观因素应有以下六种:物质因素、建(构)筑物因素、着火源因素、火灾危害因素、火灾抢救因素、安全管理因素。并建立了六种因素与火灾发生的关系,借鉴美国道化学公司的危险值确定方法和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LEC”值隐患评估法,在反复论证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种因素对应的系数,并通过不同手段确定火灾危险值。上海市消防总队制定了“重大火灾隐患判定矩阵”,并将该矩阵纳入“上海市消防总队防火业务信息系统”,计算机依据该矩阵自动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并生成相应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或《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郑州市制定了《郑州市重大火灾隐患认定标准》,其主要内容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中的条款制定。

2006年10月,公安部发布了《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A653-2006),是目前消防执法中使用的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标准,这种方法主要基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处方式规范,根据经验对严重影响建筑消防安全的条款进行辨别。该方法简单、容易施行,适用于功能单一、结构简单的建筑物。但处方式规范的缺点导致了判定结果的经验性,忽略了不同规模、不同使用性质和场所的个性差异,以及对超规建筑的不适应性。笔者主要针对需要经过论证进行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或按照现有处方式规范很难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进行研究。

3.2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的建立

由于火灾中保证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科学地预测人员风险是进行重大火灾隐患判定的基础。那么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达到什么样的风险等级时就可以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什么样情况只是一般火灾隐患?笔者依据火灾事故所造成人员死亡的社会可容忍风险对其进行判定。

FN曲线是对某一系统中伤亡事故频率以及伤亡数目分布情况的一种图形描述。它给出了伤亡数目为N或者更多的事故的发生频率F,其中N的变化范围是1到系统中最大可能伤亡数目。对应较高N值的F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代表了高伤亡事故的频率。由于F和N值的变化范围通常很大,因此FN图通常采用双对数坐标。

FN曲线可以引出确定系统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判定标准,这种判定标准有时称作“社会风险判定标准”。如果系统的FN曲线全部位于风险标准的下方,就认为该风险是可以容忍的;若FN曲线的任何一部分位于风险标准的上方,则该系统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此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降低系统风险。

笔者以一次死亡N人火灾每年致死人数同受影响人数(以全国总人口代替)的比值来表示概率f,F表示累积概率,这个概率表示一次死亡N人火灾的年致死率,具体的构建过程见文献[8]。得到的火灾社会风险的判定标准曲线图如图1所示。

建立我国火灾可容忍风险标准的目的是在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中应用其对建筑进行重大火灾隐患判定。以全国火灾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的火灾可容忍标准可以应用于对风险的宏观分析与控制。针对某一具体建筑,可以根据火灾统计数据得到此类建筑的起火概率,并根据事件树方法分析各火灾场景的出现概率。每个场景导致的后果可以根据火灾动力学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量化人员死亡数。分别以每个场景可能造成的人员死亡数目为横坐标,场景出现的概率与受影响人数的比值(累积概率)为纵坐标,构建风险剖面图,并与构建的可容忍标准曲线图进行对比,对建筑火灾风险水平进行判定。如果建筑的风险剖面图全部位于风险可忽略区域上限的下方,则

建筑安全水平很好,不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如果建筑的风险剖面图有部分落于ALARP区域,则根据ALARP原则,尽量采取措施降低风险,这样的建筑可以判定为存在一般火灾隐患;若有部分落于ALARP区域上限以外,也就是不可容忍区,这样的建筑可判定为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时根据火灾等级标准,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为重大火灾,从政府角度讲,只要可能造成10人及以上死亡的建筑就应该认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而不管造成这种后果的概率有多低。这样就建立了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标准。

4 实例分析

4.1 建筑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隐患

某大厦由A、B楼组成,A楼29层,B楼9层,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面积6.5万平方米,另有客房334间、餐饮中心、娱乐中心、会议中心,使用功能齐全。由于大厦品牌企业效应,每天来大厦的客人很多,尤其是节假日客流量更大。加之大厦是老建筑,经过多次改造扩建,内部建筑结构较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

通过对大厦多次摸底调查发现,存在的隐患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1)A幢商场有部分区域疏散距离超过了30 m,不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第6.1.7条规定;

(2)A幢商场、娱乐区域的疏散总宽度不符合“建规”第5.3.17条规定。

4.2 建筑中疏散人数的确定

目前,在确定商场类建筑物的疏散人数时,主要依据“建规”、“高规”以及《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等确定疏散人数。

笔者以该大厦存在问题的第四层防火分区为研究对象,该层主要经营运动休闲类服装,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为2 236 m2,转换为营业面积,乘以0.7,疏散人数的转换系数为0.6,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设计人员荷载为940人。

为准确掌握大厦四层的人员流动情况,对该大厦四层不同时段的人数进行调查。分别选取1月1日(元旦,超市促销日)、1月11日(双休日)作为代表日期进行观察。在超市出入口定时统计流入和流出的人数。调查时间从上午9时营业开始,到晚上19时营业高峰结束,以每小时为单位,每整点起清点各入口的人数(节假日清点10 min,工作日清点5 min),以此人数为每小时人数的样本,计算每小时进出超市的人数,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到,调查得到的人员荷载小于设计人员荷载,为确保建筑足够安全,笔者采用设计人员荷载,即940人进行疏散计算。

4.3 火灾场景设计

大厦采取的防火设计方案包括自动感烟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水强度为6 L/(min·m2),喷头动作温度为68 ℃,RTI(Response Time Index,响应时间指数)为150 (m·s)0.5,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标准为60 m3/(h·m2),排烟机的风量为33 000 m3/h。

该商场四层主要经营运动休闲类产品。火源位置的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可燃物比较集中,着火后严重影响人员疏散的位置;二是存在潜在火源的位置。在本防火分区中,右上方有两个疏散出口,但疏散出口附近过道内经营鞋帽、袜子、运动衣等运动休闲类产品,如果这个位置起火,直接导致相近的三个疏散出口不能使用,严重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因此将发生在此位置的火灾确定为最危险状态。

火灾发展过程可以用热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表示。火灾热释放速率是性能化设计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参数,烟气运动规律模拟、探测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都是以准确的热释放速率为基本依据的。笔者以调查结果为基础设计热释放速率。

决定火灾蔓延和烟气运动的因素很多,如燃料特性和建筑环境等。对于某个特定的建筑,消防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会影响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笔者采用了基于事件树的火灾场景设计方法,在确定火灾发生的最不利位置后,通过事件树分析可能的火灾场景,见图2所示。

根据图2中的事件树,可以获得8种可能的火灾场景。根据FDS的模拟结果确定每个场景的火灾危险状态临界时间,通过统计数据确定灭火系统可靠性取值。

4.4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

通过场模拟软件FDS对设定的火灾场景进行模拟,结合到达火灾危险状态的判据,可以得到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对于场景1、2、5、6,由于水喷淋启动成功,火灾会被及时控制,不会对人员造成危害,因此不再对这些场景进行计算。在消防支队的配合下,进行了多次消防演习,在设计的火灾规模下,能够在60 s内探测到火灾,并在15 s内启动火灾报警器,联动机械排烟系统,同时通过消防广播系统引导人员疏散。若探测报警系统失效,商场管理人员能够在75 s内发现火灾,并在15 s内启动火灾报警系统,并联动机械排烟系统,同时通过消防广播系统引导人员疏散。因此,场景3和7的机械排烟启动时间分别为75 s和90 s。

采用判据中的最小值来确定每个场景火灾危险状态来临时间,如表2所示。

4.5 火灾场景下人员风险

该研究使用BuildingEXODUS进行人员疏散的模拟。BuildingEXODUS是当前应用较广泛的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软件之一,是一种细网格的过程模拟软件,与其他疏散模拟软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考虑了疏散人员间、疏散人员与火灾间以及疏散人员与建筑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因此,BuildingEXODUS能较真实地模拟疏散人员和场景的若干属性和行为,追踪疏散过程的诸多细节,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较全面翔实的预测结果。

根据商场演习结果,探测报警时间为75 s,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看到,30 s后少数顾客开始疏散,60 s后大部分顾客开始随其他顾客疏散。即tde+talarm=75 s,tpre=60 s。由BuildingEXODUS进行疏散模拟得到的疏散运动时间为229 s,如图3所示。

根据模拟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场景下的死亡人数,如表3所示。

4.6 大厦火灾风险剖面图的构建

根据得到的每个场景的预期死亡人数与火灾场景概率,结合商业建筑初起火灾概率为4.12×10-6 次/(m2·年),按照火灾风险容忍标准的构建方法,可以得到该大厦的风险剖面图,如图4所示。图中横坐标为死亡人数,纵坐标为死亡累积概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大厦的风险剖面图全部在ALARP区域上限之上,根据笔者建立的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标准,可以判定该大厦为重大火灾隐患单位。

5 结 论

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定义了重大火灾隐患,分析了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的关系,指出火灾隐患是具体的,火灾风险是抽象的,火灾隐患的综合是火灾风险的具体体现,火灾隐患的存在将直接影响火灾风险。

通过对我国火灾统计数据分析,初步建立了火灾社会可容忍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标准,提出了基于风险计算的火灾风险剖面图的概念。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示范工程应用。通过理论研究及对某大厦现场调查,在火灾动力学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基础上构建了该大厦的火灾风险剖面图,并与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大厦A楼1~5层商场营业区火灾危险性很大,为重大火灾隐患单位。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7[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2008[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3]郭铁男.2004年火灾形势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火灾趋势及防治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5):263-266.

[4]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S].

[5]马锐,阚强.火灾危险源与火灾隐患之辨析[J].安全,2005,26(6):18-20.

[6]李祯.火灾隐患风险分析模型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4,(24):110-111.

[7]丁晓春,曾杰.火灾隐患评定方法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1):105-107.

[8]孙宽,郭子东,岳海玲,等.我国火灾可容忍风险的统计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2):150-153.

风险评价的方法 篇9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正式走向正规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条例。但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制约,我国很少有城市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风险评估。因此,对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来源,以及对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般程序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环境管理部门对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十分必要。

1 危险废物的分类及来源

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1月4日,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颁布,环发[1998]089号1998年7月1日实施)中,我国的危险废物共分为47个类别。根据危险废物的来源及其常见危害组分,大致可归类为生活性危险废物、生产性危险废物,其中,依据产生的行业,生产性废物又可划分为工业生产废物与农业生产废物。危险废物的具体分类及其来源如表1所示。

2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污染状况出现后的治理研究已经不再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决策者迫切需要在危险废物进入环境之前了解它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以此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减少其进入环境后的污染危害。因此,有必要将风险评价技术引入到危险废物的管理中去[6]。

2.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危险废物的风险评价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根据所关注的有害物质危害风险性,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如德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所选的指标主要涉及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环境持久性、高生物蓄积性、毒性、环境监测中的检出频次、迁移及归趋行为以及环境背景浓度等。以目前国内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主要参考依据,选择理化特性、环境暴露行为及环境毒理学等3个方面共14项指标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7]。

2.2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一般程序

风险是危险概率及后果的综合量度期望值,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是对所关注的危险对象潜在危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估计危险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对环境所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及程度,并描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随机事件的危险可能性。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如图2所示[8]。

从图2可知,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紧密相连的步骤:(1)收集有关危险废物性质和环境性质的基础数据,识别危险废物可能产生的危害;(2)分析可能受到危害的生物包括人类的暴露途径;(3)利用各种迁移转化模型,对环境介质中危险废物浓度进行预测,得到各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分布;(4)进行人体暴露评价;(5)根据毒理学或流行病学研究,确定评价指标,进行风险表征;(6)分析评价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7)按照得出的指标值结果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级管理。

对危险废物进行风险评价同样也是对危险废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以及风险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3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中,一般采用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和类比法确定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3.1 事件树分析法

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着眼于事件的起因,分析起因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用事件树分析法可以分析出事故及其后继事件与最终结果的概率分布,也可用于分析污染事故排放后通过环境介质造成的安全风险的过程。

3.2 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从上事件开始,按演绎分析法逐级地找出所有直接发生原因事件,按它们的逻辑关系,用逻辑门连接上、下层事件并做成故障树。按照已编制的故障树,求出最小割级。最小割级越多,系统越危险。利用最小割级,可以评估系统的潜在风险率。

3.3 类比法

类比法即在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中,为评价对象寻找另一个合适的类比对象,通过这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他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

4 结语

目前,危险废物风险评价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只是包含在固体废物体系和环境评价以及风险评价之中。但是,要想从根本上防治、利用和管理好危险废物,危险废物风险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完善危险废物风险评价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颁布和实施,从源头加强对危险废物的包装、贮存、标识、运输和处理每个环节中的风险分析与分级管理,从而彻底消除危险废物的隐患,保障人类的生存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高洪梅,李耀初,李朝晖.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与评价研究浅议[J].环境科学导刊,2008,27(4):80-83.

[3]徐成,周扬胜.我国危险废物环境标准体系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35-37.

[4]丁园,魏立安,刘艳,等.我国危险废物的定义及其存在的问题[J].江西科学,2008,26(3):500-503.

[5]赵金平,焦述强,邢庆祝.危险废物风险评价与管理[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10):38-42.

[6]龙朝晖,杨芸,毕朝文.危险废物的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4(4):21-23.

[7]孙世群,金萍,钟山.危险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5(2):44-46.

项目风险量化评价方法比较 篇10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信息熵,蒙特卡罗模拟

工程项目风险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风险可能会带来灾难, 也可能带来利润, 关键是如何看待风险, 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践证明, 要成功达到规避项目风险, 节约成本, 甚至增加赢利的目的, 必须实施风险管理。风险评价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对策选择的重要依据, 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各风险评价方法分析

(一) 模糊综合评价法

风险评价是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 其评价体系直接影响项目的风险决策。对于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事件, 其分析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就是从多目标决策中划分出来的一种新的数学方法, 当影响事物因素较多, 又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时, 采用此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模糊综合评判法用于评估工程的风险性时, 一般包括如下四项工作:

1. 建立综合评价集合。

设着眼因素集为U={u1 u2…um}, 抉择评语集为V={v1 v2…vn}, 它们均为有限集。

2. 确定被评价事物相关各因素的隶属度。

隶属函数是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关键之一, 它是一种对不能精确定量表述的事物现象、规律及进程的模糊陈述的表达式, 由此确定的隶属度是对模糊概念贴近程度的度量。因此, 隶属函数确定得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目前, 确定隶属函数的方法通常用模糊统计方法或者是凭实际经验, 为对着眼因素集中的ui (i=1, 2, …, m) 作单因素评判, 从因素ui着眼确定该事物对抉择等级vj (j=1, 2, …, n) 的隶属度rij, 并由此得出ui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 ri2…rin}, 它是抉择评语集合V上的模糊子集。由m个着眼因素的评价集可构造出模糊关系矩阵R:

它反映了集合U与V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其中rij表示因素ui对抉择等级vj的隶属程度。

3. 确定各评价因素对评价对象的权重。

对于被评判的事物, 由于从不同的着眼因素可能会得出觉然不同的结论, 而且在诸多着眼因素ui中, 对总评价的影响程度不一, 存在着模糊择优因素。因此, 评价的着眼点可看成着眼因素集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在模型中, A称为输入模糊向量, 记成A={a1 a2…am}。式中ai (0芨ai芨1) 为ui对A的隶属度且规定, 它是单因素ui在总评价中影响程度的一种度量。A中的分向量称为因素ui的重要程度系数, 或称权重。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确定权重值。为获得合理的结果, 本文采用求层次分析法 (AHP) 中正互反矩阵特征向量的方法来确定权值。

4. 综合评价。在确定了模糊矩阵R和模糊向量A后, 可作如下模糊变换来进行综合评判:

B=AR={b1 b2…bn}

式中B称为输出模糊向量, bj=Σakrkj, j=1, 2, …, n。由此得到评价集V的模糊子集, 即输出模糊向量B, 其分向量的数值大小将相对地反映工程施工中有关因素的风险程度。

由专家构造区间数判断矩阵, 用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获得各风险因素的权重,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影响工程项目各目标的风险进行逐级分层次评价, 进而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 可实现风险评价的定量化, 评价结果可为项目风险管理措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实例表明, 本方法能较好地考虑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符合工程实际。

(二) 信息熵评价

信息熵的通俗解释就是通信前后收信者从消息中获取的信息, 从数量上等于通信前后“不确定性”的消除, 当然, 通信后获取的信息量也应该是消息发生概率的某一函数。由此可见, 它是对信息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消除, 这种不确定性与可能性相联系, 而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概率的大小来表示。而工程风险的发生也是一种概率关系, 从而为其工程风险分析奠定了数学基础。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 (Shannon) 把熵概念引入信息论中, 作为系统不确定性的量度。当系统处于几种不同状态时, 设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pi (i=1, 2, …n) 时, 该系统的熵就为:

当所有的Pi都相等时 (即等概率) 情形, H达到最大值, 即Hmax=lnn。这一性质称为熵的极值性。这里讨论的就是利用熵的含义来实现各评价因素指标的评价优序, 建立基于信息熵的优序模型。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 由于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普遍采用专家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评价尽可能多的相关影响因素、利用多种评价工具 (模型) 、全面综合各方专家意见以达到尽可能的科学、客观。最后由决策委员会 (决策者) 决策。因此, 设有m个待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的评价问题中, 利用专家法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可得到评价指标的评价矩阵=R'=rij'

按照下列公式对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可得到归一矩阵R=

rij=rij'-minrij'/maxrij'-minrij'式中rij'缀 (0, 1)

在 (m, n) 评价问题中, 可以定义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为:

则第j个指标的熵权dj定义为:

当某一指标的熵越大, 其熵权越小, 该指标在竞争程度上越不重要。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熵权:按照公式 (1) 可以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熵权dj。通过专家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出相应评价指标在决策中相对重要程度权重值wj, 按下式计算综合权重:

进行项目优序评价:把评价对象集映射到距离空间, 可得:

在进行优序评价中, 若只重视偏差的总和, 可取p=1, 得:

显然, 距离小者更接近理想方案, 我们就可以按照Lp (λ, i) 由小到大进行排序评价。

应用效应信息熵对工程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可以得出不同风险防范比重,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当然, 现今还没有对效应数值有一个大小的概念, 这需要采集过去的一系列成功案例, 用此方法对其量化, 这样便可得到项目风险的效应信息数据库, 从而为以后的项目风险分析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资料。

(三) 蒙特卡罗模拟

蒙特卡罗 (Monte-Carlo) 方法又称随机抽样技巧或统计试验方法, 它是估计经济风险和工程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 并把这种不确定性在成本方面的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蒙特卡罗方法是一种多元素变化分析方法, 在该方法中所有的元素都同时受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在工程上常用模拟预测工程项目的风险。

蒙特卡罗方法是一种模拟技术, 即通过对每一随机变量进行抽样, 将其代入数据模型中, 确定函数值。这样独立模拟试验N次, 得到函数的一组抽样数据。由此便可以决定函数的概率分布特征, 包括函数的分布曲线, 以及函数的数学期望、方差等重要的数学特征, 将N次模拟的结果用累计频率曲线和直方图来表示。例如, 某房地产投资项目每年所得赢利额Y由售房收入S, 工程建设费B和工程运营费M三个因素确定, 表达式为:

式中a、b、c、d>0均为常数;S、B、M均为随机变量, 其对应概率密度函数为f (S) , f (B) , f (M) 。每取一组S、B、M的值, 就可根据公式 (1) 得出一个Y值;取N组S、B、M值, 就算出相应N个Y值, 最后得到Y的概率分布。

应当指出每一个试验应当是随机的和独立的, 而且要避免重复。对模拟次数N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常认为N应该足够大, 因为这样才可以生成一条更光滑的概率分布曲线图。

可以看出,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一个实际问题, 基本步骤如下:

(1) 根据实际问题, 构造模拟的数学模型;

(2) 根据模型的特点, 进行相应的概率分布的多次重复抽样;

(3) 将抽样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4) 得出结论。

在对每一个随机变量进行抽样的时候, 产生大量具有一定分布的随机数,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理论上, 只要有了一种具有连续地分布的随机数, 就可以通过抽样的方法得到任意分布的随机数。在连续分布函数中, [0, 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函数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因此, 在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一个实际问题时, 必须首先解决产生大量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然后用各种抽样方法将产生的均匀分布随机数转换为具有一定分布的随机数。

简言之, 蒙特卡罗方法就是模拟随机变量x1, x2, ∧, xp的函数η=η (x1, x2, ∧, xp) 得到的抽样值η1, η2, ∧, ηn, 经统计处理后得出的η的概率分布或各阶矩阵的统计估计, 最后得到问题的近似解, 是一种独具风格的方法。

二、三种方法的比较

模糊数学把定性的问题巧妙地转化为定量描述, 为工程管理和风险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对工程项目风险的描述, 实际就存在模糊性, 大多数工程的风险都很难给出具体的风险率或可能的损失, 同时,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又是一个涉及多项因素的多目标过程, 所以, 将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运用到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是必然的。这种方法的结论也没有得出项目风险程度的确切值, 只能判断项目大致的风险度。

在工程风险分析领域, “不确定性”因素复杂多变, 而这些方法在考虑风险因素时, 虽也考虑过主观和客观, 但囊括这两方面的综合考虑却较少, 比如说:涉及到风险权重时, 只考虑主观因素, 忽视客观因素;而涉及到风险发生概率时, 只考虑客观因素, 而没有把主观和客观因素加以很好地结合, 这样就使工程风险因素量化分析失去先天的可靠度, 从而不能准确地分析, 也就无从采取有力的措施。而由美国科学家 (C.E.Shannon) 提出的效应信息熵模型却很好地解决了关于“不确定性”的评价问题, 尤其在主观和客观的综合考虑上, 其科学性更加可靠。

蒙特卡罗模拟法是一种多元素变化分析方法, 在该方法中所有的元素都同时受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该技术的难点在于对风险因素相关性的辨识与评价, 可以直接处理每一个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 并把这种不确定性在成本方面影响以概率分布的形式表示出来。既有对项目结构分析, 又有对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价, 因此是比较适合在项目中应用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 每一种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的提出都是伴随着具体工程问题的出现和需要而产生的, 都有其特点, 都有它们的适应性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风险评价中必须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评价方法, 取长补短, 从工程项目的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评价, 对用不同评价方法评价出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计算, 最后得到工程项目某一风险的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 这样才能为后阶段的风险防范制定可行的、合理的对策, 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桌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张文俊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Nigel JSmith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英国Black well科学出版社1999

【4】Stephen Mak David Picken Using RiskAnalysis to Deter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Contingence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04

【5】仰炬张朋柱基于粗糙集信息熵投资优序评价模型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414

计外包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探究 篇11

关键词:财务会计外包;风险风险;风险评价财务会计外包是企业和财务会计通过承包商协议,进行签订与财务外包有所关联的合同,并把部分财务会计职能交给承包商,由其完成相应任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诸多企业均采用财务会计外包方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当然,这种方式的运用,需要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这就意味着采用财务会计外包的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发挥实时存在威胁,这对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不利[1]。基于此,应当对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探究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规避。所以,出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的考虑,财务会计外包风险分析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一、 企业实施财务会计外包的原因分析

从目前企业运营情况来看,企业实施财务会计外包,无外乎是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或企业内财务部门能力不足、亦或需要专业财务机构处理财务问题。

(一)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纯利润的高低直接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为了创造更好的纯利润,企业通常采取的方法是降低运营成本或降低生产成本,亦或是提高业务量。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财务会计外包。因为,企业财务会计相关工作处理,需要企业成立专门的财务部门,配备数名财务人员来落实财务会计工作,这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资金。而财务会计外包,企业只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便会有专门的财务机构来负责本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处理财务工作,还能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二) 企业内财务部门能力不足。一些企业领导或管理者的意识陈旧,并未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相应的企业内财务部门得不到重视,诸多财务会计工作都缺乏负责人或工作人员,致使财务会计工作比较混乱、随意。在企业面临政府相关部门查账或企业出现某些变动时,原有财务部门难以在规定时期内高质高效的完成财务会计工作。对此,企业需要实施财务会计外包,解决本企业相关财务问题[2]。

(三) 需要专业财务机构处理财务问题。能够承包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机构,都是财务行业非常专业的财务机构,如会计事务所等。这些财务机构配备专业的、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会计人员,比大多数企业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优秀很多。某些企业为了规避财务问题或解决经营过程中一些财务问题,往往会与财务机构签订财务会计外包合同,处理财务会计工作。

二、 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存在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一) 企业财务会计外包的风险分析

1、业务承接商操作能力方面的风险。目前,国内财务会计行业发展水平并不是非常高,在财务会计行业内财务会计公司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国内缺乏专业的业务承接商资格审查机构,如此一些业务处理能力差的财务会计公司往往会打着“高水准”的旗号忽悠企业。如若,企业与此类财务会计公司合作,由其负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那么财务会计公司在具体处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能高质高效的完成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这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或损失。

2、业务承接商职业道德方面的风险。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水平较高的业务承接商不仅能够有效的完成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还能遵守合同约定,保守企业机密材料或信息。但是,目前的财务会计行业中并不全是职业道德水平较高的业务承包商,还有很多业务承包商职业道德较低或没有,不注意保护企业财务会计相关信息,甚至泄漏给竞争对手,谋其利益,这会给财务会计外包的企业带来严重的风险。

3、法律保障方面的风险。之所以说,企业财务会计外包还存在法律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目前国内财务会计外包市场并不成熟,政府也并未对这一方面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维护财务会计市场。此种情况下,企业财务会计外包虽然与业务承接商签订合同,但因为缺乏健全的、完善的法律法律的约束,企业可能与业务承接商之间产生纠纷,且得不到妥当的处理。所以,企业在财务会计外包时需要考虑这一方面情况。

(二) 企业财务会计外包的风险评价。财务会计外包活动存在一定风险,当然对于未来会是否有风险发生是无从知晓的。但是,为了尽可能的规避财务会计外包风险,企业可以在财务会计外包时进行评价。也就是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独立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设计财务会计外包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或其他适合的方法来搭建财务会计外包风险评价模型,进而科学、合理的评价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各方面风险及风险程度[3]。

三、 规避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的应对措施

针对当前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存在诸多风险的情况,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尽量规避或降低风险。

(一) 积极学习财务会计知识,提升财务会计水平。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财务会计外包的,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的财务会计外包的。基于此,企业在决定是否财务会计是否外包之前,企业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应当积极的学习财务会计知识,深入的、清楚的了解财务会计知识。与此同时,对企业经营活动及企业财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而综合分析本企业是否需要进行财务会计外包,并合理的规划财务会计工作计划,为使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得到有效的处理做铺垫[4]。

(二) 全面考察业务承接商,选择高水平业务承接商。为了尽可能的规避业务承接商操作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风险,企业在选定业务承接商之前,一定要对业务承接商的服务水平、专业技能、商业信誉、业务处理能力、承接费用等相关方面进行了解、考察,综合对比之后选择优秀的、工作水平高的业务承接商,与之合作,如此可以降低财务会计外包风险。

(三) 制定规范的、合理的外包合同。制定的外包合同质量,对财务会计外包风险程度同样会有影响。为了尽可能的规避财务会计外包风险,企业在拟定财务会计外包合同的过程中,需要以服务商的独立性及企业的控制力为参考标准,根据企业及业务承接商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外包方法;权衡企业与业务承接商的权益与责任,明确双方权责;制定财务会计相关资料及信息的保密协议,确保财务会计外包合同规范、合理、科学,避免外包合同存在漏洞[5]。

四、结束语

在当前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容易出现业务承接商职业道德方面的风险、业务承接商操作能力方面的风险、法律保障方面的风险等风险的情况,企业应当在财务会计外包之前,科学评价财务会计外包风险,并通过学习财务会计知识、考察业务承接商水准、制定合理的外包合同等措施来规避风险,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外包活动良好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曌,李庭.企业财务会计外包存在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2015(26):107-107.

[2]蔺雪娜.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中旬),2014(9):154,163.

[3]孔琳.企业财务会计外包风险分析及评价[J].经济视野,2014,(22):232-232.

风险评价的方法 篇12

随着贸易量的逐渐增加和航运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我国各沿海地区也纷纷提出发展港口周围的产业集群以提高港口竞争力。但并不是所有产业集群都是成功或能够保持长期竞争力的, 现实中港口产业集群失败的案例也不少, 曾经闻名遐迩的国际大港沉寂为默默无闻的地方小港也不罕见, 譬如葡萄牙的里斯本港和西班牙的塞维尔港。

鉴于此, 考虑到产业集群大量出现在沿海和临港地区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经济现象, 在港口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以自然优势为初始条件的临港产业集群能否成形、延续甚至繁荣, 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是否能对临港产业集群范围内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和管理。因此, 为有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也为了保障临港产业集群的健康快速发展, 对临港产业集群范围内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科学的评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1 临港产业集群风险因素的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临港产业集群风险因素的识别

临港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 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快速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通过剖析临港产业集群系统 (包括集群核心区、次集群核心区、集群延伸区) 发展的阻力和负效应, 我们得出临港产业集群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设施风险因素 (U1)

基础设施是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 临港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是能否吸引相关产业在此积聚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可分为自然基础条件和人工基础设施:自然基础条件包括气候状况、地形地势以及港口水深条件, 其中港口水深决定了港口的规模, 也是决定某些产业聚集于某个特定港口的主要因素, 例如散货船吨位一般较大, 只能停靠在深水港, 这决定了钢铁、石油、能源行业需要聚积在深水港附近;人工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港口泊位和装卸设备以及这些设施的运作效率, 如道路的承载能力、港口的装卸能力等。软件基础设施包括通信、金融、海关、咨询、边防、教育科研等服务机构, 其中教育和科研机构为临港产业集群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是临港产业发展的智力因素。由此, 我们把因临港基础设施不完善或更新不及时而跟不上临港产业经济发展速度时所产生的风险称之为基础设施风险, 该风险因素的因子集合为:U1={U11U1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基础设施运作效率}。

(2) 网络组织风险因素 (U2)

临港产业集群内有数量众多的企业, 这些企业由于业务、资源共享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关系, 这些关系交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 我们称之为临港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2]。这种网络组织自发形成, 没有正式的契约规则, 它建立在利益和信任的基础上。复杂的网络组织关系增强了企业间的互相信任, 节约了交易成本, 可以实现资源、信息和技术的充分共享和优势互补, 有利于企业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 网络组织具有磁力效应, 网络组织结构越复杂, 越能吸引企业入驻集群。这是由于组织结构越复杂, 则说明集群内外部经济性越明显, 主要包括运输成本、成熟的产业链、基础通信设施、熟练劳动力供给等因素产生的外部性[1], 入驻企业利用这些外部性因素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 尽快适应集群环境, 加快自身的发展。当集群的这种网络组织发展不充分或结构受到破坏时, 就会对集群和企业的发展产业负面影响, 我们将这种负面影响称之为临港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风险, 该风险因素的因子集合为:U2={U21U22}={企业业务的相关度 企业的信用度}。

(3) 产业导向风险因素 (U3)

在不同阶段和时期, 政府都有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 这些战略目标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得以实现。在一定时期内, 引导型、稳定的产业政策有利于鼓励特定产业的发展, 加速产业体系的形成, 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本土化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产业适应当地的经营环境, 充分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环境资源。若产业政策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过度干涉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市场交易规则, 或变动过于频繁, 就会对临港产业的发展带来风险, 这一风险称之为临港产业集群的产业导向风险, 该风险因素的因子集合为:U3={U31U32}={产业政策的科学性 产业政策的稳定性}。

(4) 公共管理风险因素 (U4)

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 显然, 临港产业集群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基本目标, 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如恶性竞争、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缺乏对产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等;同时, 集群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比如良好的区域治安环境, 文明诚信、礼貌谦让的社会公德, 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等, 这就需要一个独立于集群的组织来对集群产业的发展方式和经营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 对集群的文化社会环境进行培养和维护。如行业协会能从产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集群内各企业的利益, 制定产业经营规则, 建立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保护体系, 规范各企业的经营行为, 以达到产业整体利益最大化;而政府能为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这有利于吸引企业落户本地, 增强企业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度, 保障集群企业文明有序地发展, 以实现集群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此, 当管理组织对集群行业经营行为管理不善或集群文化社会环境遭到破坏时, 就会对集群的发展产生风险, 该风险因素的因子集合为:U4={U41U42}={管理组织对产业发展的管理力度 管理组织对文化社会环境的培养和维护程度}。

(5) 经济波动风险因素 (U5)

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性的循环当中, 萧条与繁荣交替进行。经济快速发展时, 临港企业生产经营速度加快, 以满足各国旺盛的消费需求, 产品的大量生产加大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临港产业集群的繁荣;当世界经济萎靡不振时, 消费品的需求量大大减少, 临港产业集群发展速度减缓, 物流行业也随之萧条。在经济萧条时期, 各国都会采取相应的经济刺激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如2008年8月份的金融危机爆发后, 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减缓, 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刺激政策, 我国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政策中包括船舶制造业和物流业, 这将对物流产业的振兴起到促进作用, 会间接推动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我们把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临港产业集群产生的风险称为经济波动风险, 该风险因素的因子集合为:U5={U51U52U53}={全球经济景气指数 通货膨胀 经济复苏政策}。

(6) 物流项目风险因素 (U6)

众所周知, 物流是临港产业集群内的特殊产业, 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其它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是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平台, 因此贯穿于临港产业价值链上的物流项目风险既是临港产业集群众多风险因素中最难以控制的要素, 也是决定整个风险系统管理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在整个物流项目系统中, 每个服务于临港产业集群任务单元的大物流项目可以看成是多个子物流项目的集合。每个子物流项目的实施涉及多个过程和步骤, 如人员选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信息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控制等, 每个过程和步骤又涉及多种不稳定因素, 这就需要对每个子物流项目的每个环节中的每个因素如人员沟通、信息共享等进行协调规划。显然, 在对每个子物流项目的管理以及对子物流项目的整合协调中, 任何一个过程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项目的如期完成, 甚至会破坏整条物流产业链, 这对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个威胁。这里, 我们把由于物流项目的质量、信息、人员等因素所造成项目的延期或破坏而对临港产业集群产生的负面影响称之为物流项目风险, 该风险因素的因子集合为:U6={U61U62U63U64}={项目团队素质 项目规划的周密性 项目实施的规范性 项目的质量控制}。

1.2 临港产业集群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和步骤, 以及以上所识别的风险因素, 我们将风险指标分为两个层次:因素层和因子层, 其中因素层集合为:U={U1U2U3U4U5U6}, 因子层集合分别为:U1={U11U12}, U2={U21U22}, U3={U31U32}, U4={U41U42}, U5={U51U52U53}, U6={U61U62U63U64}。另外, 对于每一个风险因子, 我们给出五个评价等级。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临港产业集群风险进行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AHP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来评价具有“模糊性”事物的系统方法, AHP法为模糊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因素的权重, 模糊综合评判法则根据这些指标和权重对多因素或多指标影响的事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2]。显然, 临港产业集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涉及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经济环境、公共管理等多个方面, 并且很多因素无法用一个具体的数值定量评价, 具有模糊的特性, 因此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临港产业集群的风险进行评判是合适的。

2.1 采用层次分析 (AHP) 法求出各层指标权重

依据AHP法的原理, 我们聘请了由6位技术专家、8位经济专家、7位项目管理专家、3位风险分析专家及4位政府官员共28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对因素和因子进行重要性评定, 构造出判断矩阵。用和法计算出各因素和因子的相对权重, 求出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计算出一致性指标CI, 查随机一致性指标表得到RI的值, 则一致性比率指标为CR=CΙRΙ;用CR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若CR<0.1, 则认为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3], 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各分量即为各个指标对上层的权重。由于文章篇幅有限, 具体计算过程可参考文献[4], 这里不再赘述。根据专家小组的评判, 经过详细的计算, 我们得出因素层中权重集为:

因子层各因子对应的权重集分别为:

2.2 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对于每一个评价因子和评价等级之间的关系, 可用模糊评判矩阵表示。因子的第k个等级对该因子的隶属度aijk也由上述专家小组评定给出。设评定出的各因子的隶属度集为 (rij1rij2rij3rij4rij5) , 则相应的因子层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j=各因素包含的因子个数;k=1, 2, 3, 4, 5) , 其中rijk=ijk, 这样我们就可得到因子层的模糊评判矩阵[4], 共6个。

由于等级对因子的隶属度评判结果与具体问题有关, 因此我们以宁波临港产业集群为例进行评判。我们收集了宁波市行业协会调研报告、政府产业政策发展报告、产业分析及企业调研咨询报告、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述评等资料, 并由专家小组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评判, 对评判结果计算整理后得出因子层模糊评判矩阵如下:

2.3 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判

对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判时, 可采用“因素决定型”模型M (∧, ∨) , “主因素突出型”模型M (•, ∨) 和M (∧, +) 以及加权平均模型M (•, +) [4]。由于在因子层的评判结果中我们并未发现某一因子权重明显大于其它因子权重, 另外在对临港产业集群风险进行评估时需要对各因素进行均衡兼顾, 因此我们采用加权平均模型M (•, +) , 综合评判方法为:

由上面给出的因子层权重及评判矩阵, 我们可计算出因子层的评判结果如下:

B2=A2R2= (0.5990.401) [000.20.30.50.10.20.30.30.1]=[0.10.20.30.30.5]

B3=A3R3= (0.5780.422) [0.10.40.30.20.10.30.40.10.20]=[0.30.40.30.20.1]

B4=A4R4= (0.5150.485) [0.10.20.40.20.100.20.60.20]=[0.05150.20.4970.20.0515]

B5=A5R5= (0.4660.2510.283) [000.10.70.2000.40.600.20.60.200]=[0.05660.16980.20360.47680.0932]

B6=A6R6= (0.3010.2440.2510.204) [0.10.10.50.20.10.10.30.30.300.10.20.40.20.100.30.40.30]=[0.07960.21470.40570.24880.0552]

因子层的评判结果构成了其模糊评判矩阵, 即:

对于目标层, 我们同样用加权平均模型进行评判, 其评判结果为:

2.4 综合评判结果的分析

对于风险因子对应的等级集合, 我们按风险程度给出评价等级集为:V=[V1V2V3V4V5]={低 较低 中等 高 较高};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 给出相应的分值为F={10 30 50 70 90};目标层综合评判集B中各分量分别表示目标U对等级U1, U2, …, U6的隶属度。由目标层权重可看出, 不存在某一个风险因素权重明显大小于或小于其它因素权重, 因此我们用加权平均法对临港产业集群风险进行综合评分, 即:G=0.081×10+0.236×30+0.323×50+0.271×70+0.109×90=52.82。

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宁波临港产业集群总体风险程度一般。由于综合模糊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风险的各方面因素, 得出的结果是对集群风险整体上的宏观评价, 这一评价结果给集群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信息, 即宁波临港产业集群风险适中, 单从风险角度考虑, 投资者可以进行投资;对于集群管理者来说, 没必要对这一风险程度过度忧虑。当然, 为了降低风险, 促进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一些改进性措施。但综合评判出的风险程度信息对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去降低风险没有太大的贡献, 然而从等级对因子的隶属度评判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 宁波临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产业政策比较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产业相关度比较差, 产业管理、文化培养和物流项目运作方面表现一般。因此为了降低产业集群风险, 促进宁波临港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症下药, 以此提高集群的抗风险能力。

3 结束语

面对航运市场的激烈竞争, 临港产业集群的大量出现不仅能联动临港产业本身, 而且具有物流产业链效应, 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显然, 建立一套实用、完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以实现对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的科学评价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临港产业集群风险的识别入手, 基于风险因素和风险因子的关系, 构建了因素—因子双层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宁波临港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 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其风险进行了系统综合的评价,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对临港产业集群进行评估时, 一定要结合现实情况, 通过专家小组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客观权衡、科学打分, 才能使最终的评判结果更客观、更符合实际情况。

摘要:对临港产业集群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 并建立了双层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结合宁波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 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其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宁波临港产业集群总体风险程度适中, 同时对不同风险因素的表现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临港产业集群,模糊综合评价,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南.临港产业集聚的基本影响因素[J].水运管理, 2008, 30 (2) :11-12.

[2]刘潇.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J].金融经济, 2008 (1) :103-104.

[3]贾晓霞, 杨乃定, 姜继娇.项目区域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1) :4-8.

[4]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惠凯.临港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2005:68-85.

[6]KUN CHANG LEE, SANGJAE LEE, IN WON KANG.Measuring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J].Information&Manage-ment, 2005 (9) :469-48.

[7]PATRICIA M NORMAN.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e loss, and satisfaction in high technology alliances[J].Journal of BusinessResearch, 2004 (57) :610-619.

[8]SHU HUI CHUANG.A resource based perspective on knowledge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4 (12) :459-465.

[9]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培育发展行业协会调研报告[EB/OL].[2006-11-10]http://www.chinanpo.gov.cn/web/show-Bulltetin.do?type=pre&id=24597&dictionid=1940.

[10]中商情报网.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产业分析及企业调研咨询报告[EB/OL].[2008-12-11]http://www.askci.com/re-ports/2008-12/20081211145034.html.

[11]宁波市政府.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升级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01]http://www.nbec.gov.cn/newsBrowes/zhengCe/detail.jsp?id=5180&colFatherId=6.

上一篇: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下一篇:艺术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