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表达

2024-09-21

艺术性表达(精选12篇)

艺术性表达 篇1

一、剪纸动画中的形体表达

从形式感来说, 剪纸动画是一种平面艺术形式, 而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民间艺术多是在平面空间中展开的。中国民间艺术的形体语言其最大特点就是对于“线与面”的运用, 所以要研究剪纸艺术与剪纸动画的形体就必须要从“线与面”的构成特点开始。剪纸动画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剪纸动画中的形体大多是以简洁的线条和块面构成。“线与面”的构成成为剪纸动画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种形式感恰恰与卡通动画勾线填色的形式如出一辙, 这样就决定了剪纸艺术与动画艺术先天的适应性、可融合性。

首先, 我们都知道, 以一条线围绕一个区域, 就生成了一个视觉对象。在这个视觉对象中, “线”对于形体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 直线、折线、曲线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觉, 而这些“线”所构成的图形的形体给人的感觉也会不同。“线”的变化越少, 越趋向直线或折线, 线的感觉越强硬, 随之图形也越有力度;“线”变化越多, 越趋向曲线, 线的感觉越强软, 随之图形也越柔和。如, 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当中, 猪八戒的造型被设计得圆润饱满, 突出其可爱、滑稽的特点;而在剪纸动画片《渔童》当中, 老渔民的形象就设计成为全身线条硬朗, 棱角分明的形象, 以突出其反抗精神。由此可见, 在剪纸动画片中“线”也是塑造图形或物体本身的重要手段。

另外“线”对于它内部所制造出来的“面”的影响, 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被包围在里面的距离越大, “线”对它的影响力就会越小;而与中心距离越近, 也就是边缘的距离越大, 这种影响力就会越不受到边界的影响。

“线”与“面”往往使这种二维空间的变化发展出无限可能。不同线的宽、窄、曲、折、长、短、横、竖等变化多端, 形成不同质感的线条。进而可以分割成无限的图形单元, 这些图形单元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形成无限的视觉观感。

二、剪纸动画中的色彩表达

色彩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因素, 在长期稳定的自然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特征和文化功能。民间美术色彩不仅具有视知觉的欣赏功能, 而且是创作者与受众之间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 代表了民众的心理需求和文化习俗。剪纸动画在和大程度上继承了这种色彩艺术性表达, 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观念, 来源于农业文明背景下传统民间文化中, 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及期待所产生的色彩审美原则。世界各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象征色彩, 并随之形成一定的使用规范。人们的精神信仰、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生产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东西, 诸如祭祀、起居、穿戴、器用、装饰、游艺的一系列品物, 都有了特定的色彩审美倾向。虽然这些民间艺术类型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艺术主张, 但有一点是共通的, 他们都在以各自的言说方式表达着民间艺术生活化的发展要求。

例如, “五行色彩”观和求吉心理成就了民间的色彩观念, 也赋予了民间色彩的多重社会文化功能, 在民间艺术的色彩运用上体现了劳动人民实用主义的色彩精神。“五行色彩”主要以白色、红色、绿色、蓝色、黑色为主, 色彩鲜艳明亮, 体现出中华民族在传统农业社会时期所独有的纯朴、直率、热烈的民族性格。

大量的民俗材料表明, 以往民间美术的创造, 包括某种造型活动的开展或某种造型样式的推出, 其动机总关联着比审美要求远为宽泛、复杂的社会生活意义。即便作为一种审美现象来看待, 也必须结合特定的社会活动背景才能证实它的审美价值, 领略它的特殊审美意蕴。譬如, 灯彩的扎制迎送, 在中国南北地区多出于“祈子”“祈雨”社会要求和动机, 并按约定俗成的方式进行。它于何时何地开展, 它的每个程序环节、各种造型处理, 以至活动中器物的具体色彩运用, 都紧扣着“祈子”“祈雨”中心意向, 色彩配色复杂而稳重, 体现其神秘感, 并以稳定持久的风俗形式固定下来。

剪纸动画在处理色彩时, 由于画面语言是由镜头组接而成, 所以对画面的要求更高, 用色更需简练概括, 这就需要从事动画场景设计的人员对色彩的运用加以研究, 吸取民间艺术精粹, 还有原有剪纸动画的精华, 总结经验, 最终在解决剪纸动画中色彩的问题同时, 也将民间艺术所特有的质朴表现出来, 来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三、剪纸动画中的手法表达

在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历程中, 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们孜孜不断的追求, 坚持探索新的剪纸动画手法, 逐渐形成了影戏风格、汉画像砖风格、装饰画风格和水墨拉毛等风格, 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早在中国剪纸动画的开山之作《猪八戒吃西瓜》当中, 动画艺术前辈们已经开始进行影戏风格的剪纸动画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猪八戒吃西瓜》采用皮影戏的关节连接、逐个拍摄的方法, 把一个个平面的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 也成为今后中国剪纸动画的基本手法。不久后, 在剪纸动画片《金色的海螺》中, 采用雕镂刻剪的工艺, 使静止的剪刻形象变得栩栩如生, 色彩斑斓, 呈现浓烈的民间美术特色。

在剪纸动画片《猴子捞月》的创作过程中, 为了符合儿童观众群体的心理特点, 创造出毛茸茸的可爱形象, 动画艺术家经过不断试验, 最终利用水墨的扩散效果和宣纸的拉毛特点, 把宣纸上画好的形象剪下来, 并作边缘拉毛处理, 再用在剪纸动画制作中, 从而成功创造出了中国独有的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片。水墨拉毛剪纸动画片把中国元素更多的融合在剪纸动画当中, 标志着中国剪纸动画的民族化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 动画片的制作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新的数字剪纸动画片《桃花源记》中因为电脑艺术的介入, 使得动画艺术家们的表现空间更加广阔。不仅还原了传统皮影艺术的特色, 并且显示出艺术家对剪纸的深刻理解。色彩瑰丽, 山河之势博大雄浑, 壮健轻灵, 剧中人物融入酣畅淋漓的画面之间, 塑造出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

四、总结

中国剪纸动画只有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才能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虽然剪纸动画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阶段, 但其主要作品大多是非商业动画, 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艺术性表达体系。在手绘动画时代的艺术性表达上刚刚有所收获的中国剪纸动画又面临着数字时代的巨大变革,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世界动画的压力下, 只有坚持鲜明的艺术特色, 加强对民族艺术的认识, 才能使中国剪纸动画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旭光.论质觉[M].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7:3.

[2]孟沛欣.艺术与视知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175.

[3]梁明, 李力.电影色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21.

[4]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458.

艺术性表达 篇2

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写好了演讲词,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定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善于写出好的演讲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善写,还要会讲,即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才更为重要.如果演讲者讲话哼哼哈哈,拖泥带水,“这个”“那个”的一大串,那么,即令有超凡脱俗的智慧,有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也无漳于事.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出众的口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口才,往往是经过严格的口语训练培养出来的.演讲口才的训练,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要巧练.要练习得法,摸清规律,掌握要领.朗诵和演戏是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的最佳形式.

一、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语音的要求很高,既要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这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认真对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一般来说,最佳语言是:

(1)准确清晰,即吐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奏自然;

(2)清亮圆润,即声音宏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

(3)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变化而变化;

(4)有传达力和浸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的力度,使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

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有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声;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音响亮,送音有力.读音要符合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误读.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将“干涸”说成“干固”等.读错、讲错字音,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降低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

腔圆,即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富有音乐美.要发音响亮.演讲时齐齿呼音节(i和i开头的韵母)与撮口呼音节(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发音时由于口腔开合小,共鸣腔不大,音发出来不亮.要尽量在备稿时换成开口呼音节(a或以a开头的韵母)与合口呼音节(o或以o开头的韵母).如把“至”改为“到”,把“与”改为“和”.

2、分清词界

词分单音节和多音节.单音节词不会割裂分读,而多音节词则有可能割裂引起歧义.例如:“一米九个头的冯骥才伫立在空荡荡的山谷里.”这句话中的“一米九个头”本意是“一米九的个头”念时应为“一米九--个头”,如果词界划分不当,很容易弄成为“一米--九个头”,把“个头”(身材)一词割裂为“个”(量词)和“头”(名词)两个词,因而产生歧义.演讲者如出现这种错误,便会令人忍俊不禁.

3、讲究音韵配搭

汉语讲究声调,声调能产生抑扬急缓的变化,本身就富有音乐美.好的演讲,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显得悦耳动听.

(1)双音节化.汉语中的一些单音节词表达意义复杂、深刻,如果能改成双音节就明白、通俗些.且双音节响亮明朗,有顿挫变化,易于表现语言的音乐美.

(2)注意押韵.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有意押韵,更能产生一种声音的回环美与和谐美,讲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似有散文诗的风韵.

(3)平仄相间.汉字一字一调,高低升降,起伏变化.做为平声字的阴平、阳平变化不大,比较稳,易听清楚;仄声字的上声、去声变化大,声音短促,音感强烈.二者要相间配合,使音节起伏变化.此外,恰当地运用象声词和叠声词,进行渲染烘托,也能收到声情并茂的功效.

(二)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以下特点:

1、句式短小.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句子.

2、通俗易懂.要使用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

3、不过多的做某些精确的列举,特别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

4、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诸如“显而易见”“依我看来”等等,并且常常运用“但是”、“除了”等连接词,使讲话显得活泼、生动、有气势.当然,讲究表意朴实的口语化,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吭吭巴巴,这样便损害了口语的健康美,破坏了语言的完整性.

(三)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的语境里,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尽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

二、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

语音训练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必须加强语音训练.“声乃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是呼吸.响亮、动听的声音与科学的呼吸训练是分不开的.演讲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控制气息.一般来讲,采用胸膛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隔膜的收缩和放松来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为正确地吐字发声打好基础.

&nb吐字发音要做到音节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术所谓的“吐字归音”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美化音色,使字音纯正、清晰、响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即读准声母),吐清字腹(即读清韵头、韵腹)和收准字尾(即读准韵尾).“吐字”时,发音力量集中于“字头”上,“归音” 时要读准每个音节的韵尾,即要求“到位”.总之,发音时要正确把握每个音节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演讲者平日要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做到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绕口令和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断,进行快口训练,力求做到吐字准确、快速、流畅,快而不乱,语气连贯,不增减词句.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复之处,音量要大些,反之则要不些.音量大不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竟,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此外,演讲者平时还要学会准确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多采,多用业表示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这些训练最好是通过朗诵进行.

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点就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此时,只得把气量集中到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气乃音之帅.”气息是声音的原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方法可以便声音更加甜美、清亮、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其要领是:又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横隔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吸气,做到快、缓、稳.

艺术性表达 篇3

关键词:光影;风景园林;艺术性表达

引言:人们都生活在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之中,光影包围着我们的日常各种生产生活中。光影是自然界中一种很美丽的现象,它被普遍的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尤其是在风景园林中展现了很珍贵的艺术价值。

一、设计光影效果的作用

在设计风景园林艺术性时,应用光影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设计手段在营造方式上,在空间的颜色变化、形式的转变以及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约束,但若是在设计中加入了光影效果,就会为风景园林的建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在空间设计方向上,光影是通过不同材质在颜色上的差异性表达来产生各种艺术效果,它为园林设计建设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设计思想。在照明方式上,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来改变光亮度、色彩以及光源运动频率等内容,从而在变化的方式上产生各种光怪陆离的效果。光影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光线来实现各种艺术效果的,而且还可以用来照明,再加上同各种材质的相互结合,从而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效果表达方式。

二、光影和风景园林在艺术上的关系

运用光影效果可以为园林设计建设提供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光影和风景园林的各种构成要素都具有着紧密的艺术联系,光影的不断变化可以引起园林构成元素的外观及特点的变化,通过这样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从而让这些元素都能进行多元化的艺术性表达。在园林的这些构成元素中,建筑是其中最有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组成元素,建筑外观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的要求光影的艺术效果。在光与影不断变换的背景下,建筑才能展现出应有的外形,进而展现出建筑特别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具观赏性。此外,还要注意运用风景园林中的水元素,水元素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所在,设计师经常会通过水来制造景观。其本质就是运用水所形成的光影变化来建设相关的景观,从而展示出风景园林的艺术特点。因此,光影的应用和风景园林的艺术性表达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值得所有的设计师们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三、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方式

1、空间上的艺术性。光影可以对人类的视觉产生相应的影响,设计师一般就会利用这点在设计风景园林时运用光影来构建园林的空间。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去了解界定的空间范围一般都难免会受到光影变化的影响,就会错认为是实际的真实元素产生的多样视觉效果。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多种光影就会构成一些共同之处以及视觉上的差异,从而让人们产生一些领域的感觉。如果直接运用光影构成去把空间来分割,就有助于带给相应的视觉印象,还能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暗示。在只是直接的使用光影以外,还可以运用光影与实体要素互相融合的方式来构建风景园林空间,如此能够使园林空间比较的柔和,这样在人们观赏园林景观时就能怀着非常愉悦的心情去尽情欣赏。运用光影的变化来掌控真实生活的元素,从实质上就是通过控制光的各种变化形式,来使光影和实体上的元素拥有共同的作用。例如,利用光可以投射的特点把不同的空间进行整合,从而达到空间的互相渗透和统一。如果想展现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之中引进同样的光,从而使园林观赏者的视觉能够有个过渡的过程,进而欣赏时可以产生一致性和连续性。另外,利用光影的效果还可以去突出园林空间的视觉重点,通过光影的对比让人们能够找到景观的主要方面,并且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感受。

2、实体上的艺术性。在表达风景园林的实体艺术过程中,可以借鉴光影在展现物体的外形、色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果能够把光影巧妙的运用到其中,就能充分呈现出物体精彩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具魅力。风景园林的承接面、投射物以及光源是三种主要的构成部分,这些将会影响空间里的光影表现,而且他们还能相互转化。因此设计师可以利用这种光源与实体构成部分之间的的关系去表达光影的艺术,通过改变构成要素的材质或者颜色等来呈现丰富的光影效果。园林空间的设计者经常会利用光影来进行一些艺术方面的设计,从而突出某种景观的重要地位。例如,在对湖边景色进行规划时,这样的地方应该是人们用来休息和纳凉的,若是没有湖水和山峰的相互衬托,湖边景观的功能也就不能实现了,而且也无法呈现该景观的优雅效果。所以,园林设计者们通常会把湖水的光影同周围的亭台、桌椅、树木等实物紧密融合到一起,通过光影的不断变化来映衬出其他实际物体的外形以及功能等。

3、主题上的艺术性。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利用园林内各部分的相互映衬来呈现别样的景色,通过建造相应的氛围来表达设计主题的艺术特征。如果运用光影的手段,就能很好的呈现各种景观的内涵,让观赏者有一种超离于现实景色之外的感觉。目前的设计方式有很多,可以主要利用影来营造出安静或深沉和神秘的意境;还可以主要利用光来营造兴奋、恢弘和温馨的氛围。在最开始,光影只是以自然的形式与风景园林发生联系的,用来体现园林所在的区域,使其能够与其他的建筑明确区分。

结语: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中如果能够把光影完美的融合其中,非常有助于景观的空间、实体和主题等艺术形式的充分展现。所以,园林设计师要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光影技术,充分发挥光影在艺术性表达的优势,推动风景园林的建设能够更精湛、更具观赏性。

參考文献

[1]王源,孔仿宇.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J].现代园艺,2014年第24期116-118页.

[2]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戈晓宇.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4]刘红梅,李小杰.探析自然光影在园林景观中的艺术表达[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第8期

[5]张淼.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达 篇4

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设计,艺术性

园林设计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脸面和经济发展的程度, 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的上涨, 城市对园林设计的艺术性也有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以辽宁省沈阳市的园林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 沈阳市园林设计的几点要求

沈阳市是一座正在崛起的东北亚太城市, 景观设计在沈阳新的发展时期换发勃勃生机。特别是沈阳市蒲河沿线的景观设计为沈阳蒲江打造生态河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蒲河沿线的景观设计以生态湿地及度假体验景观设计为主。

1.1 土地设计

沈阳景观设计尤为强调土地的设计, 即通过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设计问题的解决和解决途径, 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1.2 景观设计学与多学科联系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联系, 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 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 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 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和设计, 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 而城市规划更要关注社会经济的城市总体的发展计划[1]。

1.3 城市物质空间规划设计

目前, 城市规划专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 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 只有同时掌握关于人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师, 才有可能设计。

1.4 不同景观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如音乐喷泉一般适应与广场等集合场所。它是以音乐、水形、灯光结合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同时, 喷泉与广场有机融合为一体, 成为了建筑的一部分。而住宅楼更适合设计成溪流环绕, 绿树成荫的静谧悠然的氛围, 营造宜人的生活休息空间。

1.5 合理利用临近水域的地块

在面积较大的天然水域范围内, 要合理利用临近水域的地块, 避免将主要道路环闭水体, 这样会限制亲水地域的开发利用。将主要道路远离水域, 以尽端支路的方式接近水域, 将支路之间的土地合理的开发利用, 如可建设社区、公建配套区、学校、医院以及公园等, 凭借水体增加土地及当地生态价值。

2 园林设计遵循的原则

2.1 园林设计采用对比和协调

园林对比说的是借用两种有形态的物质或是多种有形态的物质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 从而突显出各自的特点和长处[2]。协调是指通过统一协调园林的布局形式和使用造园林的材料协调相称的结合, 使园林景观更加浑然天成, 让人赏心悦目。在设计时, 要注意色彩和材料之间的协调搭配。通过寻找景观之间的相似和一致性, 使景观更具有协调性。但如果使用相反的色调, 则会因为强烈的反差, 形成奔放和热烈的感受。

2.2 园林建设采用多样性与整体性

园林设计时, 要注重采用多样性和整体性的设计方式, 使园林更好地为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多样性强调的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艺术中的风格和流派、形体组合、图形与线条、动态与静态材料与机理、形势与内容、局部与整体、尺度与比例等变化与统一。整齐的园林景观给人以庄重、力量、威严和秩序感;有时, 也通过用绿篱、道树、廊柱等来体现。这种层次感整体性相对, 使人看起来变化丰富, 很有章法、个性和艺术感。还采用大小、高低、起伏、疏密、明暗、轻重、冷暖、强弱等相对的方式使园林景观具有其特有的姿态。

2.3 发展景观园林

随着经济发展, 我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只是发展传统园林设计, 而是需要建设生态园林。生态园林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景观形式和丰富的经验, 而且遵循了生态学的原理。建设了多结构、多层次、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 建立植物、动物、人类相联系的新秩序, 达到了科学美、生态美、艺术美和文化美的境界[3]。发展生态还有几点好处, 如能调节气候, 降低城市空气污染;能改善空气质量, 是生活环境改善;能美化景观, 丰富建筑群。使城市的整体面貌得到提升。

3 园林景观设计艺术表达形式

3.1 景观设计

计详细地说, 园林景观设就是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通过种植植物、改造地形、布置园林、营造建筑等途径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享受生活的一个过程。通过园林设计, 使环境具有日常使用价值和美学欣赏价值等功能。同时, 在一定程度也体现了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水品和审美方向。

3.2 植物配置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 植物造景只是以点缀庭院和烘托陪衬建筑物而存在的, 园林中的许多景观的形成与园林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等环境都有着之间或间接的关系。近年来, 随着社会进步, 人们的审美观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现在园林更加注重营造四季变化之美;结合空间的合理应用;采用变形、透视、交错、几何等视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而园林植物与园林周围的建筑环境使运用艺术手段而产生美的结合, 它是诗一样的美的境域, 也是艺术完美的物质化身和体现。

3.3 园林装饰

园林装饰指的是在园林景观中设置一些椅子, 运动器材等娱乐工具和照明使用工具, 为人们提供装饰、休息、照明、展示等。为了管理的方便, 这种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 造型别致、体积小巧[4]。园林装饰品虽然只是装饰品, 但是对园林景观的整体却有深远的影响。常常因为这些园林小品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活泼。

4 总结

园林设计的是表达一个城市环境最好的手段之一, 该措施可以使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为城市的经济和旅游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和幸福。而园林设计的艺术表达, 也可以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标准, 同时, 可以使园林更加具有美感和画面感, 为城市带来不一样的风土景观。所以, 注重园林的艺术设计表达形式和园林设计的本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融合, 增加园林建设的艺术美感和城市居民独特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孙丽, 张德国.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33) .

[2]谢科.从中西古典园林的比较看现代园林设计的融合和发展[J].中国园艺文摘, 2014 (9) :121-122, 211.

[3]王新锋, 吴振轩.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青春岁月, 2014 (16) :97.

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 篇5

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是包含了很多技术,同时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以下来介绍下:

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透过自发、创作可以展现最原始且直接的情感与意念。原始人还没有文字甚至语言之前,就懂得在山洞的岩壁上用图画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或表达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在绘画的想象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人类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发现自身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同时在艺术创作或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寄托、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心理学上,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也源于这种基础的能力,借助音乐、绘画、舞动、戏剧、角色扮演等方式,舒缓、化解情绪。

【概念】

表达性心理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一种非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处理当事人情绪上的困扰,帮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映,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魅力在于其是一种心象思考,这种心象思考的历程常常能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减少防卫,让人在不知不觉、无预期的情境中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

在心理学上,这种治疗方式有助于个案在治疗过程中开放自己、降低防卫心理,让个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导致洞察、学习和成长的产生。同时,艺术的表达也比较能够将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或意念具体地表现在作品上,帮助其认知这些情感和意念的存在,从而促使其进行自我整合。

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并且可以保持原状,比较不容易被记忆扭曲,可以让个案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可再完整地回顾或比较它,从中产生新的发现及洞察,触动更深一层的感觉。

【表达性艺术治疗相关案例分析】

心理专家给我们讲了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个是四岁的小男孩,不习惯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另一个是职场女性,觉察到自己有点强迫行为,需要解决。

第一个案例中的四岁小男孩上幼儿园一年,非常害怕去幼儿园,这么小的孩子做心理咨询是没有办法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医生便用让他在白纸上涂鸦的方式或者陪他一起玩沙盘游戏,通过这些媒介为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绘画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绘画,来访者在表达些什么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那些看似凌乱没有章法的涂鸦中,有可能是当事人情绪流露的一种方式,随着那些线条与色彩在纸上的展开,情绪也一点一滴地宣泄在纸上。绘画表达没有威胁,属于自然而然地流露当事人的潜意识,将复杂甚至是奇怪的感受表现出来,并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当事人发现自我改变的能力。同时,涂鸦也是个体创造力和独特性的表达,可以促进绘画者的自由联想,这种积极的想象可以提高心理自愈能力。即便是四岁的小男孩,在他的涂鸦当中也包含了以上的内容。绘画疗法也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画线条、画颜色、画图形,可以一个人单独画,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完成一幅画,还可以把从画册上剪下来的图片拼贴成一幅新画,叫“拼贴画”。可以自己任意涂鸦,也可以按照心理咨询师提示的主题要求去画,比如画“我的家”。绘画结束后,心理咨询师会和当事人有一个对于作品的分享,通过这种绘画创作过程以及结果的分享,达到当事人对自身心理困境的理解和疏通,而让其达到相应的改变。

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 篇6

关键词:歌唱艺术 情感表达

古人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感不是凭空能做出来的,它需要从内心世界中去把握歌唱的真谛。美国美学家苏桑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说道“音乐的真谛事实上就是情感的本身。”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意深”,就是能发人深思经得起再三咀嚼有曲而意无穷之妙。

1 歌唱情感的特性

如何来理解和表达歌唱情感呢?它应该包括以下六个特性。

1.1 歌唱情感的阶段性

歌唱情感的阶段性就是指每一个歌者从初学到相对成熟每个不同阶段的总结与体会。歌唱的情感体验和一定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性格,也就是个性,它是属于个人的,它是包括一个人的智慧,观点以及表现。世界上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歌唱的情感首先在于演唱者的情感体验。所以就算不同的人演唱的是同一首歌,由于自身经历、个性等的不同,每一个人对这首歌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同的,造成每一个人演唱歌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色彩。

正如“曲须要唱出各样曲名理趣”。因而,有很多的歌唱家都会首选与他性格相一致或者相近的曲目,这样才会更好的去表现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

对于相同的一首歌而言,由于每个演唱者都有自己的爱好和个性特点,加之每个演唱者在审美意识、情趣、习惯、观点、能力方面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在感受、表现、理解以及好恶上的千差万别。很明显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许多不同的歌唱家唱同一首歌,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精彩,就是说,同一首歌曲,唱的人不同,所要表达的情感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演唱同一首歌其情感体验也会不同,因为个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1.2 歌唱情感的深刻性

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总是能一曲唱完给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演唱者对歌曲艺术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歌曲描写对象的理解而进行的,演唱者只有可以精准的掌握歌曲的中心实质,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歌曲,因此,演唱者要充分的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创作的动机以及手法,对歌曲认真的分析,了解他要表达的情感,音乐的高潮点等。

每一个歌唱细节都是要非常注意,如演唱的《西部放歌》这是一首非常大气的歌曲,我们只有充分的去了解歌曲以及创作背景,才能唱出大西北人们的情调,它再现了大西北的辽阔,也体现了我国对建设、开发大西北的决心,同时表现了那里的人民对我们党开发、建设大西北战略的支持和拥护。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投情的基础,然而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真实情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投情。因此,对歌曲的充分理解是非常之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歌曲的前提下才能更加深刻的体验歌唱情感。

1.3 歌唱情感的细腻性

歌唱的细腻就是指歌唱着对每一首歌唱作品内容、情感、节奏和节拍等的全方面的认真的揣摩与表现。一首伟大的歌曲是生命的表达,要想真实的诠释,就必须对生命有敏锐的理解。一首歌曲中的诗歌和音乐必须被歌者仔细的揣摩清楚,当演唱者把他的歌唱和他的生命有机紧密的联系起来的时候,作曲家真实的写作意图就能够被准确的传达出来。

1.4 歌唱的想象性

歌唱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它是演唱者在理解歌曲的过程中头脑中所形成的画面,加工改造原有表象而形成新形象的一个心理过程。所以歌唱者在演唱时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去表演,才能更加贴近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任何一首歌曲作品,要想获得听众的青睐,离不开词创作者、曲创作者和演唱者的共同努力。听众听的每一个歌曲包含的都不仅仅是美妙的歌声和动听的旋律,在美妙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背后还包含了作曲者在创作中,演唱者在情感表现等方面丰富的内容。对于词曲的创作者来说,每一首歌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都是加入了自身很多的情感创造出来的,词曲作者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所见所想所感而得到某种灵感,把这些灵感用歌曲的方式创造出来就形成了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氛围浓郁的境界。歌唱者要充分地表现这种境界,就要使自己仿佛如身临其境。这种身临其境实际是一种真实,即演唱者本身要心临其境,这就是说歌者只有真正做到心临,才能做到其身临。演唱者在表现情感之前,必须首先要做到使自己进入想象的境界,将情感化为意象。具体地说就是要具有画面感。同时要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演唱者应该具备各种情感的体验。

1.5 歌唱情感的真实性

歌唱感情来自于歌中词曲的内涵,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或感悟,然后在这些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的结晶,艺术不可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歌曲作为艺术方式的一种,要想使其更具价值,只有使其更加贴近人的感情,能够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艺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如果不对现实题材进行艺术加工,其审美价值难以得到保证,也就无法去感动别人。所以,歌唱者绝不能忽视阅读文学作品,欣赏戏剧,影视等要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歌唱者表演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主张在歌唱中既要有对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深入体验,又要有艺术夸张的技巧与手法。

1.6 感情与声音的高度融合性

声音的好坏是传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声才会有情,有情则声会更美。当我们体验了情感的产生,将它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声音”这个物质作为基础。好的音色很重要,音色是指人聲与乐器在音箱上的色彩特性与音质,犹如绘画中的色彩是直接主动人感觉的重要手段。声音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上才可能表达出歌词内涵。歌唱的技术技巧包括歌唱的发声,唱歌的共鸣,呼吸以及咬字等。我们一旦站在台上比赛或者给人表演的时候就不能想其他的,如果在舞台上还在想什么位置、焦点等,怎么可能进入角色?更不能谈对于情感的表现,也不可能谈情感与声音的高度融合。作为歌唱艺术歌唱的内容以及表现出的情感才会是歌唱的实质,因此,完整的演唱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声音和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深情并茂。比如,我们在唱到一首高兴的歌曲的时候要很好的表现出欢乐,轻松高兴的气氛,反之,在演唱到一首悲歌的时候,在音库里要选择一种沉重的音色来表达这种悲伤。在演唱一首歌曲,要全身心的投入,去理解,去表现,通过演唱一首歌,从中得到提高,寻求出“自己”来,融入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也就唱出了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通过演唱一首歌,从中得到提高,寻求出“自己”来,融入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也就唱出了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必由之路,音乐的价值在于审美体验提供完美构型,并使听者的生命感到美化。

因此,只有不断地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学习了解历史,各时代思想政治文化特征,各时期作曲家的思想生活和艺术创作特征,通过自身的思考和理解,成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才能精确把握作品内涵,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全部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情乃歌之魂,味系情之本,有情为有味,味中能生情,合而用之岂不妙哉!”

2 结论

艺术的最高宗旨就在于“揭示人性,感悟人生,呼唤人道”。没有声之功,难传歌之情;没有情在心,难显声之功。只有声情相结合才是完美的。

参考文献:

[1]傅惜华.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2]张前,王次焕.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05:203.

[3]王勇杰.感悟音乐[M].科学出版社,2004.08:261.

笛子艺术的感情表达 篇7

要说吹现在在这一方面已经有很多人能达到这一点但笛子的真正吹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且不谈在技术上的困难单说情感这一块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否真的能表达出来是关键,有许多人的笛声中没感情,很干瘪无味,更别谈什么美了。

演奏首先要打动自己,音乐这东西是很神奇的它能让勾起你的回忆,让你真正的体会的什么叫爱情什么叫亲情什么叫友情,大到对祖国的情谊小到个人的心声都要发自内心的。

艺术之间的较量不是说机器似的技术高底而是你演奏的作品是否能打动人和人们产生共鸣,搞民乐的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的修养,真正的高手之间是比修养的,中国民乐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尤其笛子艺术,没有较深的中国文化底蕴是不会在笛子艺术上取得成功的,

试论艺术表达自由 篇8

一、艺术表达自由的涵义:

1、艺术表达自由的概念

表达自由 (freedom of expression) , 一般是指一国公民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及其他手段表述各种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言论 (口头和书面的) 自由, 也包括通过影视作品、录音方式、电子出版物和其他媒介表达思想的自由。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和保障的公民最重要的权利之一。1艺术表达自由是表达自由的下位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包括艺术表达自由的内容。

从“表达”的方式层面分析。由于在“表达自由”概念支配下受法律保护较为明确的表达方式包括: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电影、传单与宣传小册子的发行、横幅与标语牌的展示以及绘画展览。根据相关判例, 与法律所保护的表达形式一致的表达方式还有服装展示, 涂画、街头音乐家的音乐表演等。2而对于艺术, 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 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 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 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 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 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 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在法学意义上研究艺术表达中的“艺术”是在活动过程场面在倡导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和繁荣。2001年第3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宣言》指出, 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6]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追求, 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 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保护文化多样性, 并认为这对人类精神情感的丰富性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斯蒂芬·玛格林认为“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他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强调已上升到了人类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这一高度。2009年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第十届联合会将主题定位“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 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生态人类学家提出了文化与环境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同进的观点, 并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水资源作为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自然不可争议地成为文化的滋养物, 是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谐并存、持续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营养液, 是支撑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资源。

3.水资源与民族社区生态建设

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先生在《科学发展观: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新机遇》的访谈中指出“山区综合开发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任务,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为今后我们认识和把握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以治理保开发, 以开发促治理,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8]着眼于民族地区生态建设, 并使这一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工程能建设成功, 水资源无法不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3.1水资源与民族社区环境优化

在人类社会中, 水维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自然界, 水使生命世界生机盎然。水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直观而明显。

当地乡民已经明显觉察到上述生态灾变是由于水资源环境改变所致, 为了应对已经改观了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变化, 他们在沟壑与河床的会聚处筑坝拦截大气降水, 防止其快速流失, 这样不仅使当地有了明水, 还造就了微循环进而改变当地小气候, 为局部生态环境提供水资源, 使小环境得到一定优化。石泉村西向不远处是米钵山, 那里曾经林茂草盛, 野生动物成群。今之米钵山植被虽已退化, 但碱柴、白刺、芨芨草、骆驼蓬、梭草、寸草等主要植被仍生机勃勃, 还放养15000多只羊。这显然是微型水环境发挥的功效, 如果这一功效得以延伸和扩大, 就会局部扭转当地的生态的不利局面。

3.2水资源与民族社区生态功能的提升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 相关学者提出了建立民族地的含义。从形式的角度看, “表达自由”概念支配下受法律保护较为明确的表达方式囊括了现有艺术的表达形式。

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国家公权力与艺术表达的关系。

艺术家创作的理想环境是能够自由发挥而不受任何外来约束的, 但与传播媒体一样, 艺术也会表现一些政治上和社会上有争议的思想。这样, 政府一方面要在法律上对政治颠覆思想和淫秽内容的作品予以限制, 另一方面又要保障言论自由, 二者之间就出现了根本性的矛盾。

以西方社会为例, 当权者剥夺艺术家的表达自由出现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罗马天主教会对欧洲社会颇具影响, 一方面当时的讽刺艺术品总是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组织, 而教会也企图通过自己的法律消弭这种反教会情绪。在法国、西班牙和德国, 艺术家由于通过其作品“公开批判”贫穷、压迫和不公正现象而受到骚扰和监禁。另一方面,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认识到, 艺术家通过特殊的表达方式甚至能够向文盲传播思想, 深感其危险性, 于是便对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艺术家施行镇压。3

当然, 也有一些国家的政府利用艺术家为自身服务。例如, 德国政府正是意识到艺术家具有强大和有效的传播能力这一事实,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 利用艺术家的才能, 为其宣传服务。

可见, 基于国家公权力和艺术本身的性质, 国家公权力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艺术表达自由。

二、国际公约有关艺术表达自由的规定

基于艺术表达与表达自由的关系, 考察部分国际上有关表达自由的立法例, 从中提炼出关于艺术表达的保护是有益的。

如上所述, 国家公权力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约束着艺术的自由表达, 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国家公权力的约束已渗透到了有关“表达”的所有领域, 于是1948年,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首次对表达自由作出了明确规定。从此, 国际上不少人权公约和国家法律, 均以《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为蓝本, 制定出类似或更加详尽的条文, 对表达自由作出保障, 对艺术表达自由的保障部分也显见于其中。

区生态功能区的构想, 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民族地区多为江河源头或上游, 是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 是全国生态平衡的“源头”。[9]既是出于对国家资源稳定的需要,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化, 民族社区生境的特殊性, 更需要维护和扩大水资源, 促使生态功能的提高。

4.小结

地球上有不需要阳光的生物, 有不需要氧气的生物, 但是绝对没有不需要水的生物。水资源的是宝贵自然资源, 它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 而且为工业、农业和其他产业等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 甚至说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在人类社会中的“要塞”作用不言而喻, 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水资源与发展关系密切, 民族地区的发展具特殊性。人类社会还必须调动所有的民族及文化参与到水资源的利用和维护中来, 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和谐的理念, 共同维护水资源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生态人类学家杨庭硕教授和罗康隆教授等 (2008) 。2.费孝通先生后来将“天下大同”改为“和而不同”。

参考文献:

[1]参见刘继艳, 陈长富, 户朝旺.浅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及节水的必要性和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年第4期等。

[2]杨庭硕, 吕永锋.人类的根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译.资源科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

[4]周光召.21世纪学科发展丛书 (资源科学卷)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5]杨庭硕, 罗康隆, 潘盛之.民族文化与生境[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

[7]囡文.专家表示保护文化多样性关乎我们的未来.[N].工人日报,

[6]杜晓帆.文化多样性关乎我们的未来.[N].中国文化报, 2009.01.18

[8]梁黎, 郑茜.科学发展观: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新机遇一一访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J].中国民族, 2009年第1期

[9]张丽君, 张斌.民族地区生态功能区建设.[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8年第1期

张天明 (1984——) , 男, 苗族, 硕士,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员,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生。

网络表情符号的美学探究

郭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610064)

摘要: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开始使用图画的方式传达信息, 我国南方的纳西族至今仍在使用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随着文明的发展, 文字的出现逐渐代替了图画象形表意的传达方式, 成为信息传达的主体。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图画的表达方式发展出新的形式——网络表情符号。借助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表情符号以其简单、生动、直接的表达方式, 迅速迎合了读图时代大众对于快餐文化的审美需求, 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元素, 并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低迷的动画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表情;符号;美学

“网络表情符号”实际上就是一种超文本和即时会话时使用的象形表意符号, 是人们在网络时代用于沟通的非文字符号, 后来逐渐成为网络审美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一种载体。原本只是网上次文化, 但随着网络和电话短信的普及, 已经广泛为社会所接受。在现在的网络交流中, 随时都会使用表情符号传达情感, 图片的表现能力在这个时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历史来源

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从原始壁画开始人类就使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达信息。我国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他们创造的用于表述的古老图画象形文字至今还在使用, 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原始壁画和古老的象形文字说明用图画记述并不是现代才有的, 而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表达方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读图时代的到来, 给用图画表意的象形符号赋予了新的形式。1982年, 美国斯科特教授第一次输入了这样一串ASCII字符:“:-) ”。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就此诞生。从此, 网络表情符号在互联网世界风行, 为社会广泛接受。

二、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现状

在网络交流中, 隔着网络想相互做着动作, 来表达各种情绪, 文字的表述远不足以传达这些, 这个时候一个表情符号就能直接生动的传达情感, 动画的肢体语言在这个时候起着想不到的效果。表情符号的出现让我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 平日里羞于做的夸张动作, 都可以通过各种表情符号的夸张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描绘连结人与社区之间际连系网的六度理论, 完全可以再被套用在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根本不用每六个人之间形成一个人际交往的循环,

1、《世界人权宣言》

这是表达自由第一次被当时和后来申请加入的联合国成员国通过公约的方式宣布为对它们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规范。总体来讲, 宣言的第19条, 第12条和第27条为表达自由权利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的保护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最后, 宣言第19条宣布的表达自由的权利:即寻找、接受和发布信息的权利的保护落实在了第27条的实施上面。第27条规定:“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 享受艺术, 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当然, 宣言中的“表达自由”的权利并不是完全绝对的。第29条第二款就对这一权利在行使时所必须接受的限制作出了规定:“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 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 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的尊重, 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

从这一条文规定的原则和精神来看, 首先, 表达自由的权利并不是绝对的, 在有些情况下要让位于其它权利和其它方面的需要。但这并非这条文的核心。第二, 该条的规定实际上应当主要是针对国家在对表达自由进行限制时所必须受到的限制, 以使个人或群体的这一权利免于国家行政、司法的专断。第三, 国家对表达自由权利的限制必须接受法治原则的审查, 即这种限制只能根据法律而不是领导人或政党的私利或专断的意志。鉴于表达自由本身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法律有时很难对其基本含义和内容作出精确的界定, 因此它需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司法或法律执行机关, 包括政府部门在内创造性地将公约的精神与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使其在对表达自由这一权利进行限制时, 不至于背离公约的精神。

2、《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2005年10月3日至21日在巴黎举行第三十三届会议, 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 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意识到文化多样性通过思想的自由交流得到加强, 通过文化间的不断交流和互动得到滋养, 重申思想、表达和信息自由以及媒体多样性使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得以在社会中繁荣发展, 认识到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中国互联网上, 平均4.8个人之间就可以实现一次即时通讯软件上的交流周转。互联网还未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任何一件作品, 也可以欣到别人的作品, 风格迥异的表情符号大杂烩般的在网络世界里传播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美学角度分析

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与读图时代下大众对于快餐文化的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科技迅猛发展, 生活节奏加快, 各种图片大量涌现, 致使现代人进入了读图时代, 图片由信息传达与接收的配角变为了主角, 现代人更乐于接收直观, 简单的图片的信息。追求速成, 通俗, 短期流行, 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快餐文化, 在读图时代被大众所接受, 成为一种大众审美文化。表情符号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表达情感, 迎合了这种大众审美文化的需求。

网络表情符号用在网络交流中, 做为网络审美文化传播的载体, 体现出网络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信息数字化的“比特”文化是它的一个特点, 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以一种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无质量、无体积、无损耗的“比特”形式存在和传输。其次它还具有平等参与的全球互动文化特征和资源共享的开放性文化特征, 少数设计者发布的表情符号成为网民共享的网络资源用于自己的网络交流中。风格各异的表情符号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诉求, 在虚拟世界中随心所欲的选择喜欢的表情符号。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 文字以抽象、联想的方式来叙事, 图像以直观、具体的形式进行图解, 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都是用来叙事图解的阐释性符号。读图时代下, 图片以一种快餐文化的形式风靡了整个消费社会。但任何一种媒介都不会只有图片或文字, 文字和图片是不能被相互替代的, 作为不同形式的两种阐释性符号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妥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

表情符号作为一种动画肢体语言, 它的出现无疑给低迷的中国动画产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元素。低成本、低消耗的运行方式对还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动漫产业来说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适应当今的发展需求。中国本土的卡通形象以表情符号的形式推广, 蔓延至中国整个动画产业链中, 一种新的适应中国本土动画发展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徐恒醇, 设计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07月

[2]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03月[3]武星宽, 设计美学导论,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的多样性, 是个人和各民族能够表达并同他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三、艺术表达自由的法律保护在我国的现状与展望

相比较而言, 中国目前的宪法“表达自由”的具体规定不够明确。在《宪法》第47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有利于人民性的创造性工作, 给以鼓励和帮助。这一条文仅仅涉及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 而与艺术表达自由相去甚远, 单单艺术创作的自由并不能涵盖表达、交流、传播等多个领域。

目前我国宪法中的“言论自由”规定到了今天还不能为当代艺术的“表达自由”大开方便之门。借鉴国际公约与他国立法例, 结合本国国情, 通过宪法对“表达自由”的明确规定和建立维护“表达自由”权利的宪法和行政法的司法制度是我国有力保护艺术表达自由的可能路径。

摘要:艺术表达自由的法律保护, 特别是宪法保护, 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分析艺术表达自由涵义出发, 结合国际公约, 试图寻找我国艺术表达自由法律保护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表达自由,艺术,宪法

参考文献

(1) 伦纳德·D·杜博夫著周林译《艺术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H·M·卡伦著张超金黄龙保译《艺术与自由》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3) 陈欣新《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邱小平《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任进:《中国完善和发展表达自由保障机制的展望》, 来自中国宪政网http://www.calaw.cn/include/shownews

[2].陈欣新《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写实绘画空间艺术表达探索 篇9

参考文献

[1]《素描精义》.大卫·罗桑德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徐芒耀素描精品集》.徐芒耀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3]《精彩肖像》, 吴宪生、潘汶迅著.安徽美术出版社.

[4]《王华祥与飞地艺术坊》.王华祥.杨慎修著.河北美术出版社.

环境艺术设计表达语言探析 篇10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前瞻性的构想与规划, 而如何在设计早期把这种构思呈现出来, 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表达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综合艺术学科, 环境艺术设计综合了人文、地理、科技、建筑、施工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的发展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种的影响。所以设计师从事的不仅仅是艺术性的创作, 而且还要利用科学技术使创作能够实现, 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们首先把头脑中的构思可视化, 这种从虚拟的思维转化为现实的技法, 就是设计专业的特殊语言, 把思维表现在人们面前, 即环境艺术设计表达。因此, 这就要求设计师须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和空间透视想象力。只有具备优异的表现技巧, 才能使人们更加快速轻松的与作品产生共鸣。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形式从传统的手绘表现逐步过渡到计算机辅助表现, 并开始向更高效的虚拟现实表现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表达形式分类⑴手绘表达

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达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即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传达, 也可以以绘图的形式展现。而语言和文字是有国界和界限的, 而绘图这种无界限的语言, 恰恰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现设计。绘图对思维的表达能做到一目了然, 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 为所有人理解。手绘表现是将设计构思通过徒手绘图的方式、应用透视原理让图面以较为接近真实的三维效果展现出来。传统的手绘表现是从绘画中发展出来的, 利用透视原理将三维世界展现在二维的平面上。

手绘设计表达中使用的工具主要有铅笔、钢笔、马克笔、喷笔以及水性颜料等。手绘表现分为快速表现和完整表现。快速表现主要用于表现设计师的思路, 能够体现设计师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设计师设计灵感突现和设计方案临时变更时是很有效的表现形式, 能够快速的表现其设计意图, 但其真实性相对较差。完整表现能准确、清晰、简洁的表现设计的预期效果, 同时还能展现出设计者一定的绘画艺术能力。手绘效果图对透视的要求非常高, 然而在实际中对透视的要求以不以肉眼观察出透视错误即可。然而, 这样的效果图表现所用的时间比较长, 而且在出现错误时不易修改, 资料的保存方式也比较局限。通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最终也只是一个单一的二维图画。

⑵微缩模型表达形式

微缩模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表达形式之一, 是将设计师图纸上的二维图象, 通过创意、材料组合成具有三维的立体形态。容手绘表达之长、补其之短, 有机的将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更为接近真实的立体视觉形象。能更为直观的表现手绘表达中不能充分和无法表达的地方, 如建筑的空间问题、细部与整体的协调关系、外观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关系等。通过按比例微缩的模型, 还可以不断纠正图纸与实物之间的视觉差异, 合理的调整、检验设计方案。但是, 微缩模型制作时间较长, 而且通过比例尺缩小的模型只能获得鸟瞰效果, 无法以人的正常视角来感受空间, 无法获得人在未来环境中的真实感受。

⑶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

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飞速提高。在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从草图开始构思, 然后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杂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可以快捷准确的使图形显示出来, 使设计人员能及时对设计作出判断和改进;利用计算机可以自由方便的进行图形的复制、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 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层出不穷, 为设计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设计工具。在缩短表现时间的同时, 更为准确的将设计作品真实的表现出来, 也能够更方便的对设计进行修改, 设计资料也能更系统的进行管理和使用, 很多建筑的规划设计和结构形式都可以很方便直观的加以展现。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如此多的优点, 但是也并非完美。首先它的艺术感染力不如传统手绘表达现, 在概念性草图的绘制方面也不够灵活、方便, 工具也不是随处可取。

三、环境艺术设计表达形式的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设计师的目标是使设计效果图能够真实快捷的模拟的真实效果,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相对风格单一, 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视觉要求。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及时的弥补大众的需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 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 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虚拟现实技术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

⑴虚拟现实表达

早在60年代初, 随着CAD技术的发展, 人们就开始研究立体声与三维立体显示相结合的计算机系统。80年代, Jaron Lanier提出了“虚拟现实”VR (Virtual Reality) 的观点, 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新的用户界面, 使用户可以置身于计算机所表示的三维空间资料库环境中, 并可以通过眼、手、耳或特殊的空间三维装置在这个环境中“环游”, 创造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以及实时交互的环境。与传统的计算机人——机界面 (如键盘、鼠标器、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流行的Windows等) 相比, 虚拟现实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有质的飞跃。传统的人——机界面将用户和计算机视为两个独立的实体, 而将界面视为信息交换的媒介, 由用户把要求或指令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对信息或受控对象作出动作反馈。虚拟现实则将用户和计算机视为一个整体, 通过各种直观的工具将信息进行可视化, 形成一个逼真的环境, 用户直接置身于这种三维信息空间自由地使用各种信息, 并由此控制计算机。

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采用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实现逼真的、纯三维的场景, 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作为建筑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方案, 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现, 而且也是一种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将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四、结语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 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愉悦而不是审美疲劳。为此, 根据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表达的发展情况来看, 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表达方式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张绮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张绮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李小艺.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界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吴家骅.《设计思维与表达》.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试论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 篇11

我们都知道艺术是用它的表现手段来交流情感的。无论是哪一种艺术都应该引发欣赏者的情感变化,或有所触动。因此,它的表现一定要和欣赏者的情感需要一致,这样彼此才能产生共鸣,才不会出现“对牛弹琴”的现象。声乐作为一门艺术,就有艺术的共性,声乐艺术以它本身的特点,更加突出了情感表达。为此,注重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就更加重要,把熟练而科学的发声技巧用在情感表达上才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目的,

一、努力追求“声情并茂”让歌声感人

很多歌唱者都知道歌唱的发声技巧是为歌唱的内容服务的,在学习训练歌唱能力的初期就一直秉承这一原则,逐步在训练过程中让自己的声音具备艺术性,提高了对审美的认识,让人声有了艺术价值。歌唱者在掌握人声乐器的同时,努力把情感融入到声音当中去,并不断寻求对情感的认识。既然唱歌是为了表达情感、思想,歌唱者就应该以“情”为重,不论声音是否美妙,传情是第一位的。当然,声乐艺术声音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如果歌唱中只有“情”没有“声”当然是不行的。然而,声音中没有“情”作为基础,就无法表达作品的内容,更无法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而失掉歌唱的意义。有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歌唱者有情无声的演唱,都会让欣赏者茫然,不知道这样的歌唱者要表达什么。声乐艺术最迷人之处就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加之丰富的情感和成熟高超的声乐技巧相融合的表现,才会让欣赏者与之共鸣。

因此,歌唱者要注重声乐表演的“声情并茂”。歌唱者在对“声情并茂”的认识还应该注意“声”和“情”的运用,即要合理又要恰当。既不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表现悲歌,又不能用低沉的声音来唱颂歌,不能机械地表现作品,导致出现没有生命力的歌唱。

要实现歌唱的“声情并茂”,让歌声富有情感,歌唱者就要学会分析作品,掌握作品的风格和歌曲的思想内容,以及歌曲创作者的意图,全面了解作品,找到歌曲的高潮点;然后运用歌唱者掌握的情感体验,情感感受来体会作品,尝试着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演唱设计,找到切合作品实际的情感表达;最后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唱出歌曲要求的声音效果来,并且让情感与作品贴切,实现歌唱者的歌声能与听众产生情感交流,完成歌唱的情感表达。

二、充分认识情感表达让歌声更具表现力

声乐艺术不仅是歌唱者声音和语言的表现,它还是歌唱者思想意识、价值观、社会生活和文化修养的集中体现。歌唱者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丰富,他所表现出的作品情感才有可能丰富。反之就会缺乏感情,苍白乏味。

我们在欣赏歌唱者表演的时候,往往先听到的是声音,再通过这个声音来感受到声音中的情感的,接着才引起听者的共鸣。好的声音是富有情感的,震动人们心灵的声音,它是一个歌唱者长期训练过程中艺术审美和高深文化的集中体现,更是艺术价值所在。

作为歌唱者不仅要努力专研声乐的发声技巧,还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头脑来认识声乐艺术,让自己的声音能表现心灵。让歌唱者唱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有韵味,传递出震动人们心灵的情感。相反,一个懒惰的歌唱者,只是一门心思练习发声方法,忽视了发声方法是受审美制约这一要点,带来的是不断的失败。

声乐艺术是靠声音的“乐”来感染听众的,并不是仅仅靠“声”的。很多歌唱者的声音很大,音也很高,很悦耳,但是,总是不能感动听众,其原因就是没有情感的声音,声乐艺术脱离了美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声乐艺术如果只是论高和大而不论美的话,人类只能甘拜下风。因为,世界上有很多比人类叫得响、叫得高的动物,你能把它们的叫声称作艺术吗?

歌唱者声音训练的目的是情感表达,通过科学的训练把带有情感的声音表现出来,他的注意力应该放在个人修养和文化修养上,让声音具有美好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如果歌唱者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者。

三、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情感

声乐艺术情感表达是通过歌唱者的演唱表达出来的。为此,唱好作品是歌唱者应努力下功夫的关键。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情感,笔者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布局、掌握节奏

音乐的表现是通过节奏、音高、速度来实现的,而声乐艺术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又融进了音乐,它的表达更加明确。声乐艺术是用音乐美化了的语言,拥有了美丽的音乐线条,更动听感人。这就要求歌曲作者在创作中合理布局,让本来就富有文学色彩的歌词通过音乐锦上添花。因此,歌唱者就要和创作者的意图相统一,并把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去。如《祝酒歌》就让歌唱者表现起来非常顺畅,情感表达的更加直接生动。“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如同和朋友在讲话一般,如果不是词曲作品合理的安排,让作品如同说话一样流畅,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然而,有个别声乐作品由于不注重合理布局或是缺少歌词的语言美,只突出歌曲的高音而不顾整体的结构,起到的只是哗众取宠的目的。

(二)抓住风格、突出色彩

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是有它的风格和创作意图的。作为歌唱者,就要学会分析作品,掌握作品的风格,了解作品要表现的情感。如果是表现爱情、赞美和理想就应该用圆润、轻柔的色彩,积极明亮的音色。如:《我亲爱的》、《啊,我的太阳》等;如果是表现悲哀、残暴、恐惧等情感就应该采用比较阴暗低沉的音色。如:《让我死吧》、《尼娜》等。这就是歌曲要求的风格,让歌唱者情感表达得更贴切。另外,风格和色彩方面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因为力度也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和情感,如果在演唱《斗牛士之歌》时没有雄浑大气的力度,就无法表现一个斗牛士的气势;演唱《咱当兵的人》时没有刚劲的力度就无法塑造一个威武雄壮的士兵形象。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电视晚会的视觉艺术表达 篇12

一、视觉艺术表达对于电视晚会的重要性

1.视觉艺术有助于渲染电视晚会的主题

每一个电视晚会都会有一个特定的主题, 如:跨年晚会、中秋晚会、七夕情人节晚会等。视觉艺术有助于渲染和突出电视晚会的气氛和主题。无论是现场的, 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 在美妙的视觉艺术分为氛围渲染下, 观众一下子就能知道观看的是什么晚会。运用应景的大型歌舞作为晚会的开场节目, 观众在一开场时就能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2016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上, 《东南西北闹元宵》串烧歌舞作为开场节目就非常吸引眼球, 绚丽的色彩冲击, 加上庞大的表演人群瞬间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并且充分突出了当晚的主题¬——电视台春节元宵晚会。

2.视觉艺术有助于推动电视晚会的演出

电视晚会是由各种各样的表演节目组成的, 如:歌曲、舞蹈、小品、魔术等。因此, 表演节目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电视晚会是否成功。当然, 表演的节目是否符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口味, 是衡量电视晚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除开节目本身的性质外, 良好的视觉艺术是辅助节目表演成功的条件。因为电视舞台的艺术设计能够为表演节目, 给予一些必要且适合的空间和支点。某些舞蹈、歌唱需要切换不同的背景、结合不同的设备, 配合不同的灯光, 从而营造一个与节目相符合的意境, 这些都是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例如:在2010年的《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的央视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 电视舞台运用了大型LED技术的艺术设计, 把视线影像和现场情况完美地结合为一体, 淋漓尽致地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情境, 展现了当地人民重建家园的决心和魄力。通过最为朴实和直接的方式, 震撼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心灵, 把整个抗震救灾筹款晚会推向了高潮。

3.视觉艺术有助于提高电视晚会的收视率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电视技术, 在电视晚会上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特别是利用视觉艺术设计, 呈现出一系列吸引观众眼球的画面和场景, 通过活灵活现、激情澎湃的表演节目, 让观众感受电视艺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例如:201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 全方位的LED多媒体背景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通过两侧舞台背景的切换, 形成一个类似于3D的舞台效果, 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晚会的收视率。与此同时, 在历史悠久的电视晚会发展历程中, 已经形成了某些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 例如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主要在颁奖晚会上呈现, 而建党建国等电视晚会则大多数使用意味深长、脱俗优雅的艺术风格。综上所述, 视觉艺术对电视晚会的重要性, 它将有助于电视晚会收视率的提升。

二、电视晚会视觉艺术表达的方式

1.追求动感的画面

综合大多数的电视晚会来看, 歌曲、舞蹈、小品、魔术等几乎构成了电视晚会的主要表演节目, 换而言之, 这些表演节目组成整台的电视晚会。让人记忆犹新的是, 杨丽萍以登峰造极的舞蹈技能演出的《孔雀舞》, 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柔软的身躯身姿, 无不让人感到惊讶。关于歌曲类表演节目, 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些年, 大型电视晚会上已经很少出现独唱和二重唱的表演形式, 更多的是串烧歌曲、歌唱伴舞、乐器伴奏等。表演舞台的逐渐扩大和舞台设备的不断更新, 让歌曲类节目有更加丰富的资源, 充分展现其动感魅力。例如, 2016年浙江卫视春节晚会上, 香港歌手郭富城表演的《动起来》和《就是孙悟空》歌曲类节目, 就是MTV的现场在线版本。观众在聆听郭天王富有激情的演唱时, 还能欣赏到伴舞演员富有活力的舞姿, 结合舞台的色彩冲击, 载歌载舞的动感画面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一起舞动起来。

2.追求绚丽的色彩

电视晚会空间的扩大为视觉技术的表达提供了基础支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场地空间有1983年的不到600平方米, 如今扩展到1700多平方米。舞台面积的扩展不仅可以向观众提供更多现场观看的机会, 更有利于舞台视觉艺术的表达, 使用“海陆空”全方位的动态灯光, 加上LED动感灵现的多媒体技术, 营造出一个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表演舞台。电视晚会主持人的服装更是成为新型大众话题。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审美观念的转变, 让人们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更加严格和苛刻。基于此, 无论是表演的演员, 还是节目的主持人, 他们的服饰都是进行层层筛选才能最终确定, 并且出现越来越舞台化和演出化的趋势。

3.追求文化的传承

随着电视晚会各种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 晚会舞台已经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从单层次到多层次的转变, 形式各样的色彩美、绘画美、建筑美在这里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拿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来说, 龙年的盘龙柱, 马年三维片头中金色的骏马, 这些视觉艺术的象征, 无不激起中华儿女内心的情感, 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复兴, 从而产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可见, 电视晚会视觉艺术的表达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宫正勤, 李少春.谈电视晚会中舞蹈的电视艺术感处理——从央视马年春晚看舞蹈录制的新理念[J].影视制作, 2014, 11:78-81.

[2]田敬改.新技术条件下电视晚会舞台创作的新观念[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5, 04:84-88.

[3]肖静.视觉色彩冲击力对电视受众的影响分析[J].当代电视, 2015, 09:25-26.

上一篇:风险评价的方法下一篇:群众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