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维护保养(精选11篇)
车辆的维护保养 篇1
1.出车前的维护保养
出车前检查车况是保护人、车安全的必要之举, 因此应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出车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1) 检查及清洁车辆外表面。
检查整车外观、油漆和腐蚀情况。检查时如果发现有小的擦伤或锈斑应尽快修补, 以免锈蚀扩大, 并及时清洁车辆外表、前后挡风玻璃、车窗、倒车镜及驾驶室等。
(2) 检查容器及各种线路。
检查散热器盖、油箱盖、机油加注口盖是否齐全完整;检查各部分油管、水管、气管及接头是否有漏油、漏水、漏气;检查各电路导线是否有松脱现象。
(3) 检查、紧固螺栓等有关零部件。
检查螺栓、螺母是否松动;离合器、转向机构、制动系统等连接传动部位是否牢靠;在检查轮胎气压的同时应按标准扭矩校正车轮螺母的紧度。
(4) 检查液体的泄漏情况。
检查散热器存水量、燃油箱存油量、曲轴箱存油量, 观察汽车停放位置有无油污泄漏情况, 如果发现车下有燃油、润滑油、水或其他液体时, 应尽快找到泄漏的具体故障位置, 加以排除。
(5) 检查轮胎的技术状况。
轮胎技术状态的好坏对汽车行驶安全影响极大, 因此每次出车前必须检查轮胎气压。轮胎气压的检测和调节工作应在轮胎处于低温状态下进行。车辆在行驶中, 轮胎在车辆负荷和路面反作用力的作用下,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磨损。其中, 有一部分磨损是非正常的, 是由于车辆性能上的缺陷而引起的, 需要车主引起重视, 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①注意检查“吃胎”现象。
轮胎如出现磨损不均匀, 除胎压不正常以外, 一般是“吃胎”或“跑偏”所致。“吃胎”一般是因为车轮定位不良, 造成车轮过分外倾或内倾而引起的, 需要做四轮定位校正。轮胎偏磨以后, 如果继续行驶, 则会引起车辆的异常震动, 影响汽车的操控性能。
②检查轮胎花纹的深度。
有资料表明, 轮胎全部问题的90%是发生在它的寿命最后的10%时间之内。过度磨损的轮胎, 除易爆破外, 还会使机动车操纵稳定性变坏。不同品牌的轮胎都会有磨损标志, 如三角号, 它在轮胎的表面比较隐蔽的位置, 一旦发现轮胎已经磨损到该标记, 就要更换轮胎。
2.行车中的维护保养
(1) 注意仪表的显示情况。
车在行驶中, 司机应随时注意观察仪表, 当发现报警灯亮, 特别是机油故障灯亮时, 应立即停车检查, 因为缺少机油而继续行驶将会导致发动机“拉缸”, 发动机就必须进行大修才能继续使用。
当温度表始终低于正常温度 (80 ℃) 时, 应及时查明原因。因为发动机温度过低会增加发动机的磨损, 增加耗油量, 降低动力;当发动机温度过高 (温度表指针处于红色高温区域) 时, 应停车检查风扇传动带的紧度 (皮带太松或太紧都会导致风扇不能转动) 和冷却系统是否缺水或漏水。当燃油表的指针异常下降, 应立即停车检查油管或油箱是否破裂。
(2) 注意车辆的行驶状况。
行驶中注意检查转向系统的可操纵性, 有无跑偏、摆头现象。行驶中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车检查。还应检查刹车情况, 刹车踏板应操作可靠, 反应灵敏。
3.途中停车时的维护
(1) 行驶两小时左右应停车检查一次车辆有关部件的温度, 例如:
用手贴近轮毂轴承处的外壳, 如果感到高温难以忍受, 就属于温度过高, 需要作进一步检查。如果能忍受30 s以上, 特别在夏季则属于正常。检查中如发现轮胎温度过高时, 应停车冷却后再行驶, 温度过高会造成胎冠与帘布层脱离等现象。但必须禁止采用浇冷水的方式给轮胎降温, 这样会造成轮胎早期损坏, 缩短其使用寿命。
(2) 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
检查机油量, 应在停车5~10 min以后进行, 否则机油没能完全沉到底, 机油标尺测出的机油高度就不准确。为检查冷却液, 打开水箱盖时应注意防止被热水喷出烫伤;发动机温度过高时, 熄火前应怠速运转几分钟, 以降低冷却液温度;检查发现冷却液不足时应及时补充同规格的冷却液;条件不具备时, 可临时用干净水补充, 待停止行驶后应重新换上同规格的冷却液。如发现车辆有渗漏情况 (比如停车时地面有滴水、滴油现象) 时, 一定要及时查清排除, 途中自己无法解决的, 应就近找维修点加以修复, 带着故障行驶会造成严重后果。
4.收车后的维护
(1) 收车后不要马上熄火。
长时间行驶后车辆温度高, 最好不要马上熄火, 让发动机怠速运转一段时间, 让发动机温度降下来再熄火。
(2) 检查燃油、机油、冷却液、轮胎气压等。
在冬季傍晚还应特别注意把发动机里的水放干净, 换上防冻液, 否则夜里会冻坏缸体。轮胎缺气要及时补充, 否则不仅驾驶不舒适而且会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车辆的维护保养 篇2
1、首先根据车辆实际使用条件,选择所需的相应保养级别。
2、为了保证车辆的使用可靠性,根据实际里程定期进行维护。
3、司机在开车前必须完成“日常车辆检查”,其内容见使用说明书。
4、车头每年跟换一次制动液,最好在春季进行。
5、保养工作主要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分动箱、驱动桥、前桥、传动轴、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底盘灯部位的检查、维护、润滑。
6、每次进行维护时,要作好维护记录、包括维护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及维护保养时的里程数等。
7、车板出车前必须完成润滑部位、制动系统、电气系统以及液压系统的检查。
车辆的维护保养 篇3
关键词:车辆;故障;保养;管理;对策
做好车辆保养与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功能作用:可以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更多的便利;确保原有车辆性能的稳定,保证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推动车辆顺利运输。此外,选用合理匹配的燃料在有助于车辆良好保养的同时还发挥着环保节能的作用,使资源在良性循环状态下运转,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效益。可见,科学的车辆保养与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1. 影响车辆发生事故问题的具体原因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道路运输发展规模的扩大,致使人们将目光全部放在了对车辆的更新换代上,只注重好车的性能,在旧车辆方面,未树立保养与管理意识,只注重现在行驶车辆的使用价值,而从而认真核算过该车辆运输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有的驾驶员依旧使用的是过去车辆采用的运输组织方式及维修保养管理方法,方式方法均十分滞后,大大降低了车辆的使用寿命。有的驾驶员虽树立了正确的车辆保养与管理意识,但由于保养维护方面的知识了解的不够,致使保养不合理、管理缺乏科学性,车辆因此发生了故障问题,比如,车辆所使用的润滑材料不当,造成车辆各部件间时常发生摩擦与磨损情况,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与功率,车辆使用寿命缩短。由于驾驶员本身不具备高的维修保养技术水平,给车辆带来了安全隐患。未重视加强车辆小环节如轮胎等方面的保护力度,良好的轮胎不仅能保证车辆行驶途中的安全,而且还可防止车辆行驶较大阻力的发生以及减少油耗。
2.加强车辆保养与管理的对策
2.1增强驾驶员素质
要想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就必须不断强化驾驶员的行为管理力度,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让驾驶员学习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树立科学合理的驾驶理念。
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四方面的理论知识:熟知交通法规,防止违章行为,做到遵纪守法;严格按车辆操作规程办事,确保驾驶员操作的正确性;针对新员工与技术水平低的员工开展相关培训,增强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特种车辆驾驶员薄弱环节的培训,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岗位练兵来提高驾驶员的操作技能,首先,专业人士传授规范标准的操作技巧,并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学习者现场练习;其次,学习者路面练习过程中,教练应全程跟踪指导,一旦有问题应第一时间予以纠正,然后学习者带着问题进行多次训练,直至成功,没有任何问题才算结束。最后,对于新手和驾驶技术水平低的人员,应有针对性的编制教案,采用跟车指导、定期考核等方法促使其操作水平与驾驶技术的提升。
2.2做好车辆检查工作
防止因物而带来的不安全隐患,通常强调的是深入系统的严格检车与整改,找出车辆存在的故障,将安全隐患抵制在萌芽之中,保证车辆的安全系数。在对车辆检查过程中,一般要做好自检、互检、专检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自检顾名思义就是驾驶员在出车之前、行驶途中及收车后对自己的车辆自行检查;互检是班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检查,以明确对方车辆有无故障问题;专检是每个小队每个月进行一次或以上的车辆专项集中检查。
专项检查过程中,不可忽视以下几点:首先,有着清晰的检查依据标准;安排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与维修技师根据车辆说明书制定详细的检查点项,通过卡片形式将规范的检查标准贴于车辆行驶记录的后边,这样,驾驶员就能够根据该标准做好出车前与收车后的检查工作了。将用于各种车型检查的标准用牌匾的形式挂于修理车间中,这样,车辆修理工作人员就能够按该标准对车辆进行检查。其次,详细划分职责权限与检查流程;由于车辆数量众多,生产任务紧,每辆车的检查时间有限,所以要想短时间内保证每辆车检查的细致全面性,应构建优秀的车辆检查小组,严格根据已经明确的检查标准,由专人专项分工检查。细化标准、划分各自职责,检查效率可观。第三,保证责任的有效整改与落实;所有检查工作完成后,由检查小组将最后的检查结果用书面的方式告知给大家,指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限期整改通知,这样驾驶员就可清楚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严格按要求来整改。若检查出有刹车失灵、车轮跑偏等对车辆安全行驶造成威胁的故障问题,车辆必须立即停止使用,限期进行整改,验收符合标准后才能行驶;像一般性的故障问题,驾驶员也应及时有效的整改,并且加强跟踪验证,凡是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整改完成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相应的处罚或批评教育。第四,加强总结评比奖罚;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故障问题应深入细致的总结与分析,并找出引起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是由于车辆老化、机件磨损而引起的,应做好相关保养,注重预防;如果是操作失误或维护保养不当而引起的,要相应的处罚车辆负责人,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
检查标准制定后要分工检查,故障问题发现后要限令整改,加强跟踪验证,善于总结和深入分析,明确具体的预防措施,对车辆存在的故障问题及时掌握了解,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在认真的总结分析下,可有效解决其他疑难问题的出现。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加强车辆保养与管理,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注重增强驾驶员的综合素质,防止因人为因素而带来的安全问题,系统全面的检查与保养好车辆的行驶状态等各环节阶段,只有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车辆才会时常处于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的运行状态。(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田特种工程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建飞. 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J]. 科技风.2010.15.
[2]乐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分析与研究[J].民营科技,2011年05期.
[3]胡志莲. 加强车辆维护保养是确保油气产生的重要保证[J]. 大观周刊,2012.16:87-87.
[4]黄磊.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年25期.
[5]项少华.浅析如何做好交通安全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篇4
关键词:汽车,日常维护,保养
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 似乎是不起眼的小事, 实际上却是保持车辆良好性能, 有效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的最简单的方法, 是消灭故障萌芽, 杜绝事故发生, 保障行车安全的有效手段。怎样保持车辆的良好技术状态, 有效地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除良好的驾驶习惯以外, 重要的是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 而驾驶员对汽车必做的日常性养护工作, 关键是重视“五、三、一”要点, 即五个安全检查, 三个清洁保养、一个及时补给
1 五个安全检查
1.1 连接件的安检
汽车连接件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特别是重要部件如:转向、制动和传动部件等, 切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还要检查包括发动机周围各胶管的接头及各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的接、插头。观察各电气线路及胶管的夹子是否牢固, 防止与其他机件相刮而造成漏电、漏液、漏气。还须随时检查软管、防尘罩是否腐蚀和老化、螺栓与螺母是否紧固。
1.2 油液高度的检查
无论检查何种液面高度, 首先应将汽车停在平坦地面上, 然后进行检查。检查油液高度包括:蓄电池电解液液面的高度、润滑油液面高度、冷却液液面高度、制动液及动力转向液压油液面高度的检查。
1.3 油液品质的检查
油液在高温下会逐渐损耗与氧化, 从而导致液面降低和性能变差。为此, 应经常对其进行检查。一般日常维护无论是何种油液, 均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检查, 以此判别油液的质量。
1) 外观法。察看取出的油液样品, 若比较清澈, 仍保持着新油液的颜色, 表明污染不严重;若油色混浊或乳化, 则油液中含有水;若呈来色, 可能是被铅或其他磨料所污染;若呈黑色, 则是被高温废气所污染;油样放置一段时间上层油色变淡甚至呈蓝褐色, 则表明油内添加剂已完全消失。2) 气味法。取出油液样品, 闻其气味, 若出现刺激性气味 (油液在正常情况下带有典型的新油气味) , 说明油液氧化严重。3) 爆裂法。将一薄金属片加热到100℃以上, 滴一滴样品油液于金属片上, 若出现爆裂现象, 则油液中含有水分。4) 扩散法。将取出的油液样品, 滴一滴于滤纸上, 若扩散很宽且油滴区与扩散区无明显的区别, 表明油液的清净性良好, 反之则为油液清净性变坏。5) 黏度法。用两支小试管, 分别装等量的新、旧油液样品 (应留有适当空间) , 将试管封闭后同时倒置, 观察其下降时间差, 若超过20%~25%, 则表明旧油液黏度变差。也可以凭手感粗略判断其黏度与含杂质情况。
1.4 轮胎外表及气压的检查
出行前必须检查汽车轮胎的磨损, 轮胎有没有鼓包或异常磨损、老化裂纹、硬伤等情况和轮胎的气压。
1.5 车身及灯光装置的检查
检查仪表盘各警告灯是否正常熄灭, 指示灯是否正常点亮, 后视镜位置是否正确, 车身有没有倾斜, 同时, 巡视车内部, 特别是脚踏部分是否合理。
2 三个清洁保养
2.1 车身的清洁保养
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泥沙等酸性物质, 容易被泄漏的油液黏附, 因此, 车身清洁可采取液态清洁与固态清洁两种办法, 做好下列工作。1) 液态清洁。液态污垢主要是密封处泄漏的油淮与灰尘和泥土混合黏附在车身各部位 (特别是发动机油底壳、变速器、后桥及各部的通气孔等) 。其清洁方法是用铲、钢丝刷清除或用清洁剂清洗。清除这些污垢, 不仅有利于日常检查中及时发现各连接部位的泄漏、变形、移位、断裂、松动以至脱落等事故隐患, 而且有利于各机件的散热、降低磨损和延长使用寿命。2) 固态清洁。固态污垢主要是空气中的杂质, 通过车身静电而吸附在车身上。其清洁方法每位车主都比较熟悉。清洁的车身不仅亮丽光泽, 更重要的是能防止空气中有害成分对漆面的侵蚀, 避免漆面过早地褪色。
2.2 滤清器的清洁保养
汽车上的滤清器是指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和机油滤清器。滤清器维护及时与否, 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1) 清洁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过脏会阻碍新鲜空气进入气缸, 导致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完全、发动机功率下降和排放量超限值。现代空气滤清器一般都采用纸质滤芯, 清洁时注意:该种滤芯采用了微孔滤纸, 表面经过了处理, 不能用水或油清洗, 应采用轻拍法和吹洗法。轻拍法即将滤芯从壳中取出, 轻轻拍打滤芯端面 (不得拍打其表面以防滤芯损坏) , 使灰尘脱落。吹洗法即用压缩空气从滤芯内部往外吹洗, 为防滤芯损坏, 空气压力不应超过0.2MPa~0.3MPa。2) 清洁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堵塞, 滤芯的通过阻力增大, 燃油流动受阻, 造成燃油滤清器内燃油液面升高, 供油不足, 发动机功率下降。现代汽油滤清器多采用纸质滤芯, 外壳用硬塑料封闭, 从外壳可以观察到燃油液面升高的情况以判断其是否堵塞。燃油滤清器堵塞, 可将其从管路中取下, 在煤油中清洗, 并用压缩空气从出油管处向内吹, 将杂物从滤芯表面吹下并从进油管处吹出去, 反复吹、洗, 一般可以清洗干净。3) 清洁机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堵塞, 会阻碍机油流动, 出现供油不足、油压减小, 使发动机润不良、磨损加大甚至烧瓦等。为此应定期清洗或更换。通常行驶约8000km更换机油滤清器。
2.3 蓄电池的清洁保养
车辆一般都采用免维护蓄电池, 其实免维护蓄电池并不是不需要维护, 相反是需要更多的关注。首先应清洁蓄电池的顶部, 避免极柱间因电解液或其他杂质而造成短路;其次应清洁蓄电池极柱, 防止接头产生氧化物而导致接触不良;再次是通气孔应畅通, 以免蓄电池内压力或温度过高而使壳体爆裂。
3 一个及时补给
油液的更换:通常发动机机油每行驶800km或0.5a更换1次, 制动液每行驶2万km~4万km或使用1a~2a更换1次, 冷却液使用1a~2a更换1次, 液力传动油每使用1a或行驶10000km更换1次。检查时若没有发现油液有明显的变质, 而只是正常消耗或泄漏而造成油液不足时, 则应找到泄漏处予以排除, 并及时补足同等级别的油液。油液变质或超过更换周期, 应及时更换。对自动变速器油液的更换, 应去配有专用换油设备的专业维护中心去进行。对制动液更换后也要注意排除空气。对于液力转向器油液的加注, 应在发动机怠速运转的情况下, 加注至最高标记线后熄火, 左右反复转动转向盘数次, 以排除系统中的空气。然后, 再次起动发动机观察油面高度, 补足至规定位置且油罐中无气泡产生, 以达到满意效果。
客运车辆二级维护检测的管理 篇5
一、凡属我公司的各种客运车辆,必须按国家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三个月)进行一次车辆维护。二、二级维护竣工后必须在我公司指定的二级维护检测线进行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复印件报送公司装档案,未经检测发给检测合格证的车辆,各车站一律不安排班次发车。
三、分公司无车辆二级维护能力的,营运车辆可在当地运管部门认定有资质的修理厂进行此项工作,未取得车辆二级维护检测合格证的车辆,各车站一律不安排班次发车。
四、分公司车辆二级维护检测线要严把车辆二级维护检测的质量关,按照检车规定,认真填写检车项目、内容、时间、存档备案。
五、分公司车辆二级维护检测线应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收费,不得擅自涨价,要提高服务质量,维护企业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安全检查制度
一、安全生产情况检查是贯彻国家和上级的有关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发现和纠正各种违章,杜绝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各部门坚持严管,常查的原则,并把开展安全检查定为一种制度。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1、各单位领导、员工安全意识的确立情况。
2、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3、有关安全机构组织及功能的发挥情况。
4、车辆、设备、消防设备完好情况。
5、各类事故处理结案、索赔情况。
6、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
三、公司检查由技安部负责,即总公司、分公司。
四、公司检查由技安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派员参加,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情况全面检查,每季度定期一次,重大节日前不定期的专项或全面检查,平时技安部的人员深入基层,进行经常性的随时检查。
五、分公司的检查以自查、普查为主,并适当以互查、抽查、路查结合起来。
六、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织者要向问题发生单位行政领导下达书面整改通知,随期整改。对于查出的重大隐患或直接危害安全生产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纠正。当时不能解决的应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及时处理,必要时停车限期整改。
七、被检查单位接到整改通知单后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在限期内整改好,并将整改情况向技安部进行反馈。
八、把每个季度定期检查计划作为年终安全考核的必要依据。
浅析车辆管理和保养工作 篇6
关键词:车辆;企事业单位;管理;保养;效益;安全;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企事业单位车辆管理保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运输业迅猛发展,已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运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行为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安全管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事业单位投入车辆进行运输生产不仅要考虑经营效益,同时也要考虑提供的客运服务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能否满足广大旅客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这是企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在满足新时期旅客运输要求的基础上,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在积极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作为运输企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显得非常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措施,借以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车辆使用成本,是企事业单位增加经济效益的必须措施。
二、企事业单位车辆管理保养的原则
车辆修理实行公司集中管理、统筹安排、职能管控、修配厂按规运作、车辆管理单位认证监督的模式。
(一)公司所有车辆必须在公司修配厂进行修理,任何单位不得私自安排车辆外出修理,特殊原因必须外修的,修车单位认真填写《车辆外委报修单》等文件,经修配厂签字确认后,由技术部组织修车单位共同到专业或指定厂家外修,外修厂家由技术部、修车单位和修配厂共同确定,外修项目和费用经公司计划平衡会审核同意后方可支付。
(二)车辆修理保养制度要切实做到注重保养。维护保养制度:为保持车辆技术状态良好,确保运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输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必须按期强制执行维护保养作业制度。
(三)修理制度:车辆整车或总成出现局部或整体的损伤、变形、磨损、腐蚀等损耗,达到使用极限、性能下降、丧失工作能力,为消除故障,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必须采取技术性措施进行修理,恢复性能,车辆修理要根据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进行。
(四)车辆修理保养必须建立原始记录本,一车一本,随车携带,车辆进行修理和各级保养作业后,驾驶人要随时记录,记录要详细准确。公司技术部要随时跟踪检查。
(五)新车或经过大修后的车辆,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经过检查诊断和技术鉴定,用修理或更换零部件的方法,恢复车辆技术性能的恢复性修理。车辆的总成经过一定使用里程(或时间)后,为恢复总成完好技术状况、工作能力和寿命而進行的作业。
其中小修包括,用修理或更换个别部件的方法,保证或恢复车辆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主要是消除车辆在运行过程或维护过程中发生或发现的故障或隐患。对因磨损、变形、损伤等而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进行修理。
三、企事业单位车辆管理保养的措施
(一)维护。车辆日常维护是各级维护和保证车辆正常运行的基础,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对汽车外观、发动机外表进行清洁,保持车容整洁;对汽车各部润滑油、燃油、冷却液、制动液、各种工作介质、轮胎气压进行检视补给;对汽车制动、转向、传动、悬挂、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位和位置以及发动机运转状态进行检视、校紧,确保行程安全。由驾驶人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维护周期包括,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
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检视车辆的安全机构及各部机件连接的紧固情况。保持加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蓄电池的清洁。防止漏水、漏油、漏气、漏电。保持车容整洁。
行车中,汽车起步行驶后,试验离合器、制动器、和转向系的工作状况。汽车行驶中发现有发动机熄火、工作不稳、温度过高。发动机或底盘有异响和气味。仪表工作失常或失效。制动器失灵或制动气压低于警戒值。转向机构工作失常。轮胎有明显的漏气或严重损坏。离合器工作失常等任意之一的情况时,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
收车后要清洁全车外表和驾驶室内部。检查有无漏水、漏油、漏气、漏电。补给燃油量、制动液量、机油量、齿轮油量等达到标准,加注润滑脂。检查冷却系工作情况。夏季检查百叶窗开度和风扇皮带松紧度,定期换水清洁;冬季气温低于3℃时,未加防冻液的冷却水应放净。冬季气温低于-30℃时,露天停放的车辆应拆下蓄电瓶,置于室内保温。检查各连接装置有无松动、脱落。检查悬架总成各部状况。检查轮胎气压,不足时应予充气。清除胎纹及并装轮胎间杂物。放净制动储气筒内的油、水,并关闭电源开关(特指大型车辆)。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检查拖挂装置是否安全可靠。发现的故障和不良事项,及时排除或报修。
(二)车辆维护信息化。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群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竞争来说,单纯通过市场产品提升企事业单位盈利能力的作用明显弱化,为实现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于精细化运营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强化企事业单位内部运营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事业单位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对企事业单位资源的调度与调配是实现企事业单位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最优化。作为企事业单位、机关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车辆管理主要实现对车辆使用人、车辆自身等资源的管理和调配,车辆管理在使用范围、精细化方面,迫切需要推进车辆管理的信息化支撑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对车辆管理系统的实现架构技术、系统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和数据库平台技术,并对架构技术从适用性、安全性、处理响应速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选择确定公务车辆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主要技术。紧贴集团车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各功能模块的开发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实现车辆状态管理、车辆信息管理、车辆档案管理等公务车辆管理系统主要核心功能模块。另外在设计实现公务车辆管理系统基础上,对公务车辆管理系统进行测试优化,包括系统测试环境、系统测试用例等内容,并不断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熊永超,张维东.浅谈企事业单位车辆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136-136.
[2]党璇.做好车辆管理与保养工作的探讨[J].科技与企事业单位,2012,(13):87.
车辆冬季保养五秘诀 篇7
1. 检查电瓶外壳有无渗漏电解液现象。
如有渗漏,应更换电瓶;无渗漏,则用热水清洗电瓶表面和电瓶极柱上的氧化物,注意不要让水从通气孔进入电瓶内部。待水干以后,最好用砂纸打磨干净极柱和接头上的接触面,拧紧接头上的固定螺丝,以保证启动时能够有足够强度的电流通过。
2. 检查电瓶电压。
方法是:在发动机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启动机技术状态良好时,连续几次都能顺利启动发动机,说明电瓶状态良好,电压正常。如果每一次启动,发动机转速逐步下降,或者发动机勉强能启动,说明电瓶的电压已处于亏电状态,应该及时进行充电。
3. 检查电解液比重和液面高度。
电解液比重过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还可能冻裂外壳。调整电解液的硫酸浓度,一定要在电瓶充足电以后进行。硫酸浓度应适当,过高会缩短电瓶寿命。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应该高出极板上缘10~15cm。高度不够时,应该及时添加蒸馏水或电瓶补充液。
二、冷却系的换季保养
1.
先从外观检查水泵的泄水孔、节温器接头、上下水管接头、放水口、水箱盖和储水罐等部位有无渗漏痕迹。发现有渗漏,应找出原因后立即排除。
2. 检查防冻液的冰点。
一般来说,防冻液的液体冰点比车辆行驶地区的最低温度低5℃~10℃即可。山东地区的车辆,防冻液的冰点在-25℃~-30℃摄氏度就能保证安全过冬。
3. 注意防冻液的液面高度。
一般在距离水箱加水口10mm左右为宜,或者按照补水罐上的标准刻度补加同类的防冻液,不要将防冻液或水加的太满,要给水箱留有充分的热膨胀空间。
4. 检查节温器。
节温器工作不正常,发动机长期处于低温或高温下工作,都会加剧发动机的磨损,缩短发动机的寿命。节温器千万不要拆除。一般的车型拆除节温器以后,大约在行驶二至三万公里内,发动机就会报废。
三、机油和滤芯的更换
随意更换任意品牌的机油,就很容易使发动机出现拉缸、烧瓦等机械事故。机油的更换一般在行驶一万公里左右更换一次,也有的要求七千公里或五千公里更换机油,这些可以根据你的车辆行驶条件和行驶路况而定。但更换机油时千万不要添加那些不必要的添加剂、耐磨剂等。注意更换机油时一定要换机油滤芯,如果为了省钱,不换机油滤芯,机油的性能和润滑效果会大打折扣。
四、油路和电路的简单保养
进入冬季,燃油的雾化条件比较差,尤其是化油器车辆,一般不易启动,启动以后也不能马上转入正常工作状态。所以,进行冬季保养时,要清洗疏通各个油道、气道,检查节气门、阻风门、加速泵和真空泵的工作情况,应该调整到最佳状态。同时还要适当调整怠速的供油浓度,以保证严寒时的怠速正常运转。
电路主要是检查火花塞的电极间隙。使用电子点火的车型,火花塞间隙一般在0.6~0.7mm之间,火花塞间隙过大,冷车时发动机不易启动,如果间隙过小,则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油耗增加,尾气排放超标。
五、制动系统的检查保养
由于冬季常遇冰雪路滑的情况,首先要把四轮的轮胎调整一下,使四轮对地面的附着力保持一致,防止路滑发生侧滑。气压制动的车辆,要合理调整制动总泵内平衡弹簧的预紧力。预紧力过大,制动时一踩制动就紧急刹车,这样的制动效果在冬季极易发生事故。液压制动的车辆,要注意检查刹车油、制动管路和各刹车分泵有无渗漏的地方,如有渗漏,应及时补充制动液并排除渗漏原因。
车辆的维护保养 篇8
某驾驶员驾驶车辆回家途中,忽然听到车头内有“哗啦哗啦”的响声,停车检查发现风扇叶片断了一片。驾驶员认为6只叶片断了1片,离家不到5 km,凑合着开到家再修。故启动汽车继续上坡行驶,一路上响声时有时无,不料离家只有1 km路时,发动机自动熄火了。
揭开机器盖子发现风扇叶片全部断了,散热器哗哗地往外流水,水泵也掉了下来,车辆无法行驶,只好求助别的车辆将故障车拖到修理厂,经检修,发现I、VI缸连杆轴承烧蚀并抱住曲轴,缸体上水泵固定螺栓孔损伤,水泵严重损坏,散热器报废。
风扇失去1只叶片使其不能保持动平衡,转动时发生摆振,发动机转速越高摆振也越剧烈,从而引起水泵摇摆,造成恶性循环,以至风扇叶片打破散热器和风扇叶片全部折断,水泵掉落,水泵固定螺栓拉伤汽缸体的螺孔。发动机在无冷却的情况下工作,使其迅速过热,机油变稀,连杆轴承缺乏润滑,酿成轴承烧蚀抱住曲轴,使发动机自动熄火的后果。
修复曲轴、汽缸体水泵固定螺栓孔,更换连杆轴承、水泵总成,散热器和风扇,便排除了故障。
车辆行驶中,当发现断了1片风扇叶片时,为了避免故障扩大和临时急救,可锯掉1片与折断叶片相对应的叶片,尽可能保持风扇转动的平衡,待有修理条件时再更换新的风扇。
2 风扇叶片装反引起的故障
一辆刚检修过散热器和水泵的车辆,工作不到4 h,散热器“开锅”再也不能工作了,驾驶员仔细检查了能够引起发动机过热的各种原因,均没有找到故障原因。只好放掉一部分热水,再加一部分凉水,继续前进,就这样边停边走,快到修理厂时,排气管开始“放炮”,发动机抖动、无力。
在修理厂,驾驶员和修理工重新检查了发动机,除检查出第V缸不工作外,仍没有找到故障原因,当修理工站在车前面观察散热器加水口时,没有发现气泡,却意外地感到有风向他胸前吹来。立刻停机检视风扇,发现保修时风扇叶片装反了,风不是向发动机方向吹,而是向散热器外面吹,这是引起发动机过热、散热器开锅的根本原因。揭开缸盖,第V缸的排气门已被烧毁漏气,这是发动机过热造成的后果。
铰削气门,磨气门和气门座,研磨气门;装正风扇叶片。经过试车,发动机再也不过热了。
3 风扇V带张紧度要合适
发动机风扇V带的松紧度应调整合适,若V带调得过紧,会增加V带本身所受的拉力,使两边缘与V带轮过分摩擦,将加速V带的损坏,同时也会加速水泵和发电机轴承的磨损。若V带调得太松,则容易造成V带打滑,影响水泵和发电机的转速,使发动机温度过高,蓄电池得不到充电。夏季高温下作业时,发动机风扇V带的张紧度易下降,造成V带打滑,使传动损失加大,而且V带易损坏。因此,夏季冷车调整风扇V带时,其张紧度要比标准值略高一点。
4 夏季风扇离合器的维护
为尽快达到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机械式风扇采用了风扇离合器(还可减少发动机功率消耗),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冷却系的技术状况。换季维护时应检查双金属片感温器的技术状况,如解放CA6102Q型发动机采用的硅油离合器,感温器双金属片在65℃左右时应变形,温度降至45℃时变形应消除,否则应更换感温器。
5 结束语
车辆的维护保养 篇9
我国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汽车维修制度, 从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对车辆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 加强营运车辆维护质量控制是保持营运车辆良好技术状况、安全运行、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1 汽车维护的内涵与特征
汽车维护属汽车维修的一种方式, 其理论研究是以汽车有形磨损理论为基础, 汽车经过一段时间使用而产生故障或使其技术性能下降, 这些故障往往是可以看到或者通过仪器测到的, 如汽车安全性下降、动力性下降、油耗增加、排气污染物增加、振动加大等, 都是有形磨损的具体表现。汽车有形磨损主要发生在使用过程中, 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机件配合副的机械磨损、基础零件的变形、零件的疲劳破坏等。汽车在闲置过程中也发生有形磨损, 如长期不用而生锈, 日晒、雨淋使车身漆面及轮胎等橡胶件老化, 或因其它管理不善和缺乏正确的管理而引起的其它损失。通过汽车磨损理论分析, 有形磨损可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可以周期性地消除, 如汽车通过各级维护作业可消除因各种失调或损伤而造成的运行故障, 保障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经济、环保。
汽车维护旧称汽车保养, 指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态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 汽车维护分为三级: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日常维护由驾驶员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其作业内容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性能检视为中心。一级维护指除日常维护作业外, 以润滑、紧固为作业中心内容, 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系统中的安全部件。二级维护指除一级维护作业外, 以检查、调整制动系、转向操纵系、悬架等安全部件, 并拆检轮胎, 进行轮胎换位, 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汽车排放相关系统等为主的维护作业。我国汽车维修管理要求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的实施主体是符合条件的汽车维修企业, 汽车维护周期及维护作业项目执行《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T 18344) 国家标准, 实施竣工检验, 对达标的维护车辆签发《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在质量管理上实施质量保证期制度。
2 营运车辆维护现状分析
多年来, 经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营运车辆维护实施有效的管理, 形成了规章和规定, 使营运车辆维护制度基本被营运车主所接受, 按规定对营运车辆进行维护、检测已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在营运车辆维护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汽车维护的作用及必要性认识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一条“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检测, 确保车辆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 2005年交通部颁布实施了6号令《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7号令《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9号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 10号令《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对营运车辆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特别是二级维护, 要求营运车辆到具有相应资质的汽车维修企业按照要求的维护周期和维护内容进行定期维护, 维修企业按维护执行标准实施竣工检验, 并出具竣工出厂合格证。但有的车主、维修企业法律意识、质量观念淡薄, 出现“漏保、失保”行为, 从而影响维护质量, 导致车辆“带病”行驶。
汽车维护和汽车修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汽车修理指为恢复汽车完好技术状况 (或工作能力) 而进行的作业, 汽车维护是保持车辆良好的工作技术状态而必须进行的预防性技术措施, 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更不能存在“重视修理轻视维护”、“以修代维”的观念。
众所周知,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 必然产生机件配合副的机械磨损、松动, 以及润滑油 (脂) 、制动液、冷却液等逐渐消耗或变质。如果不及时进行维护必然加快配合件的磨损, 使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变差, 故障增加, 修理频率提高。通过对车辆的检查、补给、调整等维护作业可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 可以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 由于部分车主对车辆维护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不按照有关规定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验, 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例如, 2005年12月4日, 内蒙古一辆牌照号为蒙B21344的大货车行至北京市八达岭高速公路进京方向49公里处时, 因刹车失灵, 追撞到同方向行驶的牌照号为京G27043大客车, 致使两车翻入左侧8米深沟, 造成24人死亡, 9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据有关部门的调查, 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大货车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维护和检测, 致使制动失效的车辆上路行驶。
2.2 车辆维护标准执行不到位
为做好汽车维护工作, 交通部制订了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T 18344) , 规定了维护作业的项目、内容及质量要求, 要求车辆维护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作业和质量检验, 但有的维护企业执行标准不到位, 存在着车辆维护走过场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车辆维护漏项和维护作业项目深度不够, 不能全面落实车辆维护进厂检验、维护过程检验、竣工检验“三检”制度, 有的维护企业存在着只签章不维护, 变相出售合格证等非法经营行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违反了国家法规, 从而影响了车辆维护质量, 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例如, 2004年3月31日, 四川省自贡市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因刹车失灵, 翻下距路面垂直高度达10余米的河水中, 15条生命随之消逝。据调查, 造成这起车祸的直接原因是车辆行车制动失效, 驾驶员应急处置不当。调查报告认为, 汽车维护企业人员在对该车进行维护作业时, 未按要求检查、检修该车制动踏板, 检验员未按标准要求对该车进行质量检验, 致使行车制动失效的故障未被发现。
2.3 营运车辆维护市场管理有待加强
虽然经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不懈努力, “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车辆维护制度得到了落实, 但是营运车辆维护市场管理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 营运汽车维护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 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汽车维护企业进行资质认定, 使得不符合要求的维护企业进入维护市场, 致使部分汽车维护企业达不到二级维护企业要求。另一方面, 监管手段缺乏, 缺乏有效手段对营运车辆维护企业维护作业项目及维护质量监督, 造成“卖单”或只收费不维护、缺项漏项等违章行为的存在。
2.4 营运车辆维护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汽车维护质量关键在于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2006年统计, 全国汽车维修行业70%左右的人员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 多数技工未经过正规的培训, 真正具备汽车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还不足20%。我国汽车维护行业人员文化水平及技能水平普遍较低, 缺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复合人才, 束缚着汽车维护质量的提高。
3 营运车辆维护质量控制措施的探索
汽车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安全、节能减排, 关系车辆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 关乎公共安全和百姓的切身利益, 为保障营运车辆维护质量。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营运车辆维护质量。
3.1 建立健全汽车维护质量保障体系, 确保营运车辆维护质量
汽车维护质量保障体系是为保障汽车维护质量而构成的功能完善的系统, 由维护服务需求方、供给方及行业管理者三方共同构成。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市场引导的方针, 构建完善的维护质量保障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方面, 完善汽车维护企业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营运车辆维护质量检验工作, 建立车辆维护技术档案, 进行维护质量分析。
另一方面, 完善汽车维护质量监管体系。汽车维护质量的提高, 除了企业自律和市场调节外, 行业管理部门有效监管是提高汽车维护质量重要手段。
完善汽车维护质量监管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完善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过程监管体系;第二, 完善营运车辆维护质量检验评价体系;第三, 加快机动车维修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实施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 加强对维护企业质量信息的宣传工作, 引导车主用户优先选择信誉等级高的维护企业, 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维护企业维护信誉。
3.2 规范营运车辆维护市场秩序
为规范营运车辆维护市场秩序, 保障营运车辆维护市场健康发展, 首先, 严把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和检测机构准入关, 行业管理部门应严格二级维护和检测机构资质审查, 对于取得二级维护和检测资质的单位, 实施定期监督制度。其次, 规范维护企业和检测机构的经营行为, 指导汽车维护企业按照有关管理规定, 健全并认真执行业务规程、服务规范、质量保证期等规章制度, 强化车辆维护技术规范的执行力。
3.3 执行二级维护“三单一证”制度, 把好车辆二级维护竣工检验关
研究表明, 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对汽车进行维护, 能够延长首次大修行驶里程, 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给车主、用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交通部2005年第7号令《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要求“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 应当执行维修前诊断检验、维修过程检验和竣工质量检验制度”, 因此, 承担营运车辆维护的企业应严格按照该规章要求, 全面落实“三单一证”制度, 即进厂检验记录单、维护过程检验记录单、竣工检验记录单和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实践证明, 实施二级维护“三单一证”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减项、漏项情况的发生, 保障二级维护质量。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二级维护“三单一证”制度监督检查, 确保二级维护作业质量, 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3.4 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 提高汽车维护人员技术能力
谈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 篇10
1 车辆维修理论性曲线
1.1概述车辆故障曲线
一旦车辆发生故障会使全线运行中断,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对车辆定期维修,可避免车辆突发故障的发生。车辆故障曲线又称为“浴盆曲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由曲线可知:1阶段是初期故障。对于新造车辆或大型车辆的使用初期阶段,一般故障发生率较高。其原因是设计制造薄弱环节,新零件、不同零件之间需要一定磨合时间,因此也被名为“锯齿图形故障阶段。”
2阶段是偶发性故障阶段。故障发生概率取决于车辆维护质量与产品制造质量高低,故障发生概率相对平稳,因此是车辆最佳使用阶段。
3阶段是插入量后期破损阶段。车辆需要高额维护费用保证其后期使用价值,如果不及时采取翻新、资产重置或大型维修等技术措施,故障发生概率普遍较高。如果想要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需要加强维护成本,不然会得不偿失。
不同品牌、型号、使用目的的车辆或主要零部件“浴盆曲线”是不同的,需要为每个车辆分别制定专门曲线,或是相近几组类型车辆。分析该曲线制定车型维修策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车辆使用效益。例如:在1阶段停轮并进行一次检查,可在故障发生点之前或运行3个月后,如果没有异常现象,可以连续使用6年对其不分解检修,并在失效前对其分解检修即可。
制定故障率曲线目的是降低不必要的分解检修、最佳使用期分解检修,使得车辆运用和检修达到最佳搭配效果。但是在实际车辆使用寿命周期维护阶段,由“小浴盆曲线”所组成的“大浴盆曲线”组成,并做好2阶段下分解检修故障预防性技术措施,保证阶段下可进行及时分解检修,使得车辆使用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安全性。
1.2磨耗裕量
车辆进入使用阶段,主零件初始化储备较为充足,时间越久,1阶段的磨耗裕量也就越大,随之2阶段会逐渐减小,3阶段表现平稳 ,4阶段磨耗裕量开始一直增加到故障发生临界点。临界点与故障发生之间有较小空间,此阶段进行分解检修。检修后车辆与新造是有同等技术状态,部件已过磨合期,加上重点部位加强型修理整合,使得车辆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2 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
2.1事后维护技术
车辆事后维护技术是指在系统运转一段时间后,发生一定技术型功能故障,导致不能正常使用该系统所进行的事后维修。这种维护技术实现电气配件预防维修可能性极低,需要通过弱环节了解故障发生趋势,并相应的开展一些尝试性弥补工作。如果和车辆运行安全性能关系不大,应采取事后维护技术保证车辆质量。
2.2状态修技术
状态修技术的经济适用性和可行性都较好,前提是对车辆运行系统或零部件进行在线实时检测、监视、周期性检查等,在短时间内采取一定维修技术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性和质量,因此需要借助高科技破损检测设备对其技术处理,但是维修费相对较高。
2.3预防维修技术
预防性维修技术是在车辆投入运行开始即对其定期修理。新设备质量保证期限内,确定预防性维修周期的是供应商,在质保期限后,需要按照客户经验、随机检查、日常检查、弱点检查等针对性的调整,对设备修正或改进,减少故障发生概率。
2.4优化维修周期
将长周期分成若干短周期维修最适宜维护车辆,需要检修和运用人员配合完成此项技术,例如:铁道车司机在车辆运行前进行检查与整备工作。在车辆子系统维护周期基础上,维护应该更加单一、小,其具有操作方便、经济、适用等特点。而大型维修应该由车辆各系统分包商维修厂管理。(表1)
3 建立健全车辆维修技术管理结构和系统
3.1建立专职技术管理部门
车辆管理机构应建立维护技术管理职能部门,根据领导层、业务指导和监督设计相应的管理体系,并构建管理网络,实现铁道车辆维修技术管理组织、协调、指导与监督一体化工作。首先,明确车辆维修技术管理工作室具体内容;其次,建立维修技术咨询台及服务体系;最后,建立车辆维修技术监督检查与反馈机制,从而实现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水平和标准化。
3.2 建立会测量维修和检测技术管理体系
为了配合车辆综合检测工作,需要分级实施维护前后检测工作,并且现阶段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体系上,以“合理布局”为原则指导并组建检测机构,从而完善技术管理工作,科学指导车辆维修,保证监督和维修质量。
4 铁道车辆RAMS技术管理
RAMS技术管理是集合可靠性、可维修性、安全性和可用性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满足了车辆技术和经济性能要求。
4.1 RAMS指标
一般在新造厂、段修上实行RAMS技术管理,并结合国内现有管理,分别制定货车各项指标,提高铁道车辆维修技术管理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4.2 安全性
车辆使用中,安全性核心内容是完整性,最高目标不大于安全记录数值,用SIL(完全完整性水平)评估,运用概率安全法,编程设备危险事故和电子系统,并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后,处理风险。
5 结束语
车辆的维护保养 篇11
关键词:液压装置,特种车辆,故障诊断,维护系统
0 引言
某企业生产了一辆载重上百吨的特种装载工具。由于该种装载机器的载重较大,因此其成为了主要的路上交通工具,但是这种装载机器的结构非常复杂,液压装置的技术含量也非常高,与此同时这款装载车的生产也标志着我国自主生产大型装载车的能力有待提升,不再依赖于进口的装载车。对于这种特种车来讲,液压系统是其核心成分。特种车辆的液压装置主要由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冷却系统、升降系统这四部分构成,通常来讲,该类车的液压系统受到损害时不容易被察觉并且受到损害的偶然性较大。再加上该类车通常具备驱动、升降等等功能,结构非常复杂,因此给修理与维护工作带来了难度。正因为如此,本文要解决这类型车辆液压装置故障诊断问题并对症下药设计进行相关的维护系统设计。
1 特种车辆液压装置故障诊断
由于特种车辆自身的特殊性,要找到其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难度相当大,因此通常都会采用建立故障树的分析方法来进行故障诊断。故障树分析法的存在就是专门针对系统较为复杂的车辆而设立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并且找到系统故障的因果关系。
在检测液压系统的故障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故障记录来获取更多的故障信息。通过分析该公司的故障记录不难发现,故障总是升降不平的。会出现这一原因可能是因为系统的某一升降单点无法正常上升、下降后者出现中位沉降等现象等。一般而言,在系统的升降系统和转向系统中都会有一个变量泵,在升降比例阀中还会存在着一个梭阀反馈信息,该梭阀与转向系统中梭阀反馈信息一道控制变量泵的变量机构。
在检测特种车辆液压系统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故障树定量分析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得到准确的顶事件发生的具体概率同时分析各个组成单位的重要度。确定顶事件的发生概率主要是根据企业多年统计的元器件的失效率来评判顶事件的具体发生率,通过这种方式使顶事件发生概率高的故障树能够得到改善,进而尽可能的减少液压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
在运用了故障树分析法进行特种车辆的故障问题分析时可以发现这种分析方法在逻辑性上非常强,并且并不空洞,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全面的了解整个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故障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还能发现整个系统中所存在的潜在故障问题,进而避免相关的维修人员花费长时间去找寻故障原因,盲目的进行修理,有利于缩短维修时间。鉴于液压系统本身是一个串联的系统,因此随着液压元件的增加,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就会下降,因此不难发现,应该尽量减少串联中元件的数量以及串联环节。
2 维护系统设计研究
鉴于特种型车辆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使货物的卸载更加方便,尽量缩短整备时间以及减少液压系统故障的发生,因此特种型车辆经常采用全液压驱动的装备,并且通常采用执行元件也就是液压油缸的伸、缩动作来完成全部。在设计液压系统的同时可以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设计工作。通常来讲,一个液压系统都是由油缸、液压泵站、管系三部分构成,并在35MPa的额定压力下通过手动控制方式运行。通常来讲,这类液压系统都采用柴油机作为其动力提供者。
液压系统主要采用定量柱塞泵的形式,利用操作泵站的手柄使得输出的流量也成一定的比例,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整个油缸的伸、缩的速度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在设计过程中的平衡阀的主要作用是在负载作用腔产生一定的被压,并且通过平衡负载的作用力达到液压锁的目的,在一些变幅回路中,平衡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件。在液压系统中,如果节气门的开度太大,就会同样的使得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变速器的转矩都变得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制动器、离合器等等元件发生打滑的现象,并且还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主油路油压要求在节气门的开度增大时而能够自如的升高,并且将节气门油压反馈到主调压阀弹簧端,从而达到升高主油路油压的作用。再者,由于倒挡所需的时间非常短,如果要使变速器的尺寸有所减少的话,就要使得在设计上使倒挡离合器和倒挡制动器所使用的摩擦片使用数量尽量的少,进而使得其传递的倒矩与前进挡相比非常大,使其不会发生打滑现象,同时还要求倒挡工作时的油压要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数值,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将手控阀的倒档油压反馈至主调压阀的最下端,从而升高主油路的油压。
全液液压装置阀的上面与节气门油压和弹簧力是连接在一起的并对其产生作用,阀的下端同时作用着上面的速控油压。当柱塞处于下方时,说明速控油压力小于向下的合力,在这种情况下时,变速器就一直处于抵挡的状态。当速控的油压上升时,速控油压就会把柱塞推至最高点,进而改变了油路,变速器也就会升高一档。
3 结语
【车辆的维护保养】推荐阅读:
车辆保养维护制度08-19
营运车辆维护保养制度09-06
车辆维护保养操作规程11-28
车辆维护保养管理办法10-23
危运车辆二级维护计划05-23
关于对公司车辆违章处理和日常维护的规定11-27
车辆日常检查和维护基本知识试题09-04
车辆二级维护竞赛及无车日讲话稿12-15
关于车辆保养的请示07-20
汽车美容 车辆内饰的保养心得汇总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