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育对策

2024-07-03

繁育对策(共11篇)

繁育对策 篇1

摘要:苗木繁育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传统的个体户农耕经验不足,导致我国苗木繁育的推广没有形成科学的推广体系。基于此,浅析苗木繁育推广现状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苗木,繁育,推广对策

1苗木繁育现状

目前,我国苗木繁育工作存在如下问题:(1)苗木繁育盲目,苗木品种不合格;(2)没有科学、完善的苗木繁育推广保护制度;(3)缺乏建设苗木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的意识;(4)苗木繁育推广营销性广告未能达标且缺乏真实性;(5)苗木繁育检疫监督制度不健全[1]。

2苗木繁育推广对策

2.1建立规范的苗木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苗木繁育的法律制度,并规定苗木繁育管理体系要根据法律法规来制定,确保优良的苗木品种具备“四证”(母本确认证、植物检疫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防止劣质苗木品种进入苗木销售市场。其次,完善苗木繁育、推广等环节的管理部门,严查伪劣苗木品种的销售。最后,苗木繁育推广体系要健全优良苗木繁育的质量检测体系,并借助确立的苗木繁育推广制度,对苗木品种、繁育等环节进行监管,做到严把苗木繁育质量关,提高苗木品种的质量,并减少劣质苗木进入市场。

2.2建立高质量的苗木繁育体系

高质量的苗木繁育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国家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优良苗木品种的繁育效率。其次,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加快无病毒优良苗木品种的生产;建设优良品种苗木母本繁育中心,为苗木繁育提供优良的苗木品种。同时,建立完善的苗木品质、繁育技术的质量监督部门,监督苗木繁育基地按照繁育苗木的标准和技术进行苗木繁育、生产活动。最后,建立高质量的优良苗木品种繁育基地。保证其地理位置的交通、自然资源丰富;苗木繁育时使用无病毒的优良苗木品种,基地具有防虫侵扰的能力;苗木品源要具有可靠性;苗木繁育具备苗木品种展示区,且展示的苗木品种要具备品种的特性,以此达到苗木品种展示效果。

2.3建立科学的苗木销售体系

苗木繁育推广要有相关的监管部门。各级苗木繁育推广单位要自觉地遵守推销规章制度,其销售推广广告要严格具备真实性,并且通过苗木繁育推广监督部门的检查,减少伪劣苗木广告的传播。同时,监督苗木繁育推广的相关销售人员能够按照推广制度进行销售活动,减少劣质苗木的掺入,进而减少卖家、买家的经济损失。苗木繁育推广单位要建立一个具备苗木繁育、苗木销售等知识的专业销售推广团队,其要具备优良的道德素质,在苗木推销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优良苗木品种为主要产品的原则,根据苗木品种的生长特点和顾客种植的地理位置,诚信销售苗木。苗木繁育推广要做好售后服务的相关工作,确保苗木出售后能够高存活率地生长繁殖,确实做到诚信销售、诚心服务的苗木推广销售。

2.4建立完善的苗木推广体系

苗木繁育基地要把优良苗木品种的种植存活率放在重要位置,联合具备苗木繁育、销售的技术部门,提高苗木在繁育、售后均具备较高的存活率。研究苗木品种时,检验、试验中心要确保苗木具备较强的免疫外界病毒的能力。苗木研究机构尽可能把苗木繁育技术转化成经济效益,并减少苗木繁育成本,增加苗木销售收入。同时,鼓励具备苗木繁育专业知识、技术的技术人员,到苗木繁育的基层监督、管理苗木繁育基地,提高苗木存活率,带动更多的苗木繁育专业人员投入到苗木繁育推广行列中,全面地增加苗木推广力度。

3结语

苗木繁育推广不仅是苗木生产单位的责任,也需要各级政府参与,利用政府强制性的监督管理力度,根据国家规定的苗木繁育监管制度,对苗木繁育、生产、销售进行全面的监督,确保进入销售市场的苗木具备“四证”。销售人员遵守诚信销售的原则进行苗木推广工作,杜绝虚假的苗木推销广告扰乱苗木销售的正常次序。政府与各个苗木繁育基地合作,建立健全的苗木繁育推广体系。苗木繁育推广对策就是要从源头开始,提高苗木质量,增加苗木推广渠道,真正实现苗木繁育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占林,丁学芹.平罗县柠条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7):191.

核桃繁育技术 篇2

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pH值在6.0~7.5、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圃地。核桃育苗严忌连作重茬。苗圃地在育苗前应进行深耕,结合耕地施足底肥,以农家肥和氮磷肥为主。种前浇水,结合整地做床或垄。

2 播种

应选择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盛果期树作为采种母树,要求种子必须充分成熟,种仁饱满,一般是青皮由绿变黄并出现裂缝时采收,并注意作种用核桃不宜漂白处理。用作秋播的种子不必长时间贮藏,晾晒也不必干透,可直接播种;春播的核桃种子应在充分干燥后湿沙层积贮藏,来年开春当种子裂缝露白时播种。生产上核桃均采用犁开沟人工摆籽,深度为种子大小的3~5倍,播种时将种子的缝合线与地面垂直,种尖向一侧摆入,覆土2~5 cm左右。春播20 d(天)开始出土,40 d(天)左右出齐,苗木生长期间,据苗情及时施肥浇水,中耕松土2~4次。

3 嫁接

3.1 接穗的采集与处理 春季硬枝嫁接所用的接穗,一般在秋末冬初采集,要求充实健壮、髓心较小、无病虫害,剪下接穗及时沙藏,到来年开春枝接时提前剪截成13~16 cm长且具有2~3个饱满芽枝段,并及时蜡封。芽接的接穗应随采随用,要求生长健壮、木质比较好、芽体饱满、穗条通直。

3.2 嫁接 室外硬枝嫁接的适宜时期为砧木芽萌动至展叶期,北方一般在4~5月初进行。嫁接的方法有插皮舌接、劈接、贴接和切接等。枝接能控制砧木伤流是成活的关键,嫁接后砧木应在基部放水,放水部位要用薄膜包住。室内枝接可在整个休眠期进行,根据当地气候温度3~4月初最适宜,且嫁接成活率高而稳定,室内枝接多采用舌接、劈接法。芽接宜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进行,多采用方块芽接。

三河牛繁育体系现状与建设对策 篇3

1 三河牛繁育体系现状

1.1 进一步完善以家畜繁育指导站为中心的繁育服务体系建设

家畜繁育指导站位于海拉尔东郊谢尔塔拉种牛场, 始建于1981年,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该站目前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座以饲养和销售三河牛种牛及其冷冻细管为主的国家级种牛站, 承担三河牛繁育、改良、科研和技术推广等任务。

现有在编人员22名, 其中技术人员8人, 负责全局繁殖育种2人。存栏公牛35头, 其中后备公牛5头。主要品种有内蒙古三河牛、黑白花荷斯坦, 年生产冻精细管20万份以上, 以销售海拉尔垦区为主。全站占地面积1972亩, 其中:打草场1400亩, 人工草地400亩, 站区占地面积172亩, 其中建筑面积3410平方米, 建有851平方米科技楼, 种公牛舍1728平方米, 采精厅、细管冻精室、检测分析室、资料档案室等附属设施758平方米。法国大欧三头细管分装喷墨打字一体机, 分析天平及其它附属配套设备70多台件, 配备微机等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环境美化。形成了种公牛饲养、微机化管理、液氮细管制造、检测、运输和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繁育指导站, 服务于管局, 辐射呼伦贝尔市及东北地区。

该站直接管理的人工授精站 (点) 120个, 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岭西地区, 建有冻精、器材销售点1个, 承担着近6万头三河牛冷配工作, 并每年向各旗输送优质小公牛近100头用以改良当地蒙古牛。

1.2 建立健全了基层站点繁育体系服务网络

建立了以家畜繁育指导站为中心, 以基层20个分站为支柱, 以120个配种站点为基础的繁育体系服务网络, 为上万户养牛户提供全方位的繁育服务, 确保其品种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1.3 三河牛质量不断提高, 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三河牛经过不断选育提高和近几年引血改良, 使产奶量有很大提高, 据谢场1997年~2003年2350头基础母牛产奶资料分析平均产奶量为3986kg, 比1986年三河牛验收时, 核心母牛群基础母牛产奶量平均单产3284kg增加701.2kg, 提高21.35%。十二队育种核心群240头基础母牛平均奶产量达4432kg比三队创呼盟最高记录的1978年185头基础母牛平均单产3557kg增加奶产875kg, 提高24.59%, 乳脂率:三河牛具有乳脂率高的特性, 据谢场1982年7月上旬测定159头连续7天平均乳脂达4.2%, 海拉尔乳品厂对国营农牧场混合奶样测定, 总平均达4.19%, 干物质在12.5%;2005年对全场基础母牛随机抽样802头, 平均单产4663.18kg, 对362头份奶样进行化验乳脂率4.06%, 乳蛋白率3.19%, 越来越受到养牛户青睐。

1.4 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牧业服务体系设有畜牧处、兽医站负责全垦区繁殖、育种、疫病防治及草原建设, 各农场有畜牧科、兽医站负责繁殖、育种、疫病防治及草原建设, 各生产队配备有畜牧、兽医、育种员负责全队繁殖、育种、疫病防治, 形成了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全局技术人员达4465人, 从事人工授精技术人员从2000年96人, 发展到2003年150人。全年应配母牛达5万头, 授胎46000头, 授胎率达92.0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河牛繁育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取得很大成绩。曾获周恩来总理颁发的“培育三河牛奖状”和内蒙古自治区三河牛育种奖, 并多次获得呼盟等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培育出全国闻名内蒙古三河牛。但是, 与世界先进国家畜牧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家对黑白花荷斯坦奶牛和所生母犊牛实施全覆盖良种补贴, 而三河牛没有列入国家良种补贴, 这无疑对三河牛今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二是三河牛繁育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只限于垦区系统, 而没有形成全市大的繁育体系;三是牛群质量不高, 规模偏小, 特别是肉类龙头企业拉动力不强, 使三河牛效益得不到发挥, 阻碍了三河牛的发展;四是选育手段比较落后, 三河牛繁育体系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难以相适应, 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五是资金不足, 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如胚胎移植难以开展。

3 加强繁育体系建设的对策

为了加强三河牛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 迅速扩大、选育提高良种三河牛群数量, 建立与现在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繁育体系, 推动三河牛名牌战略的实施, 以适应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需要。建立以海拉尔农牧场家畜繁育指导站和三河牛核心群, 吸纳各方面资金、技术、人才, 建设“三河牛良种繁育中心”。通过项目建设, 将内蒙古三河牛呼伦贝尔繁育中心建成为集保种、育种、供种、推广、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繁育中心, 推动呼伦贝尔市良种化进程, 并与乳、肉品企业联手经营三河牛乳、肉制品, 通过三河牛商标注册, 打造三河牛乳、肉品全国第一品牌, 形成产业化生产, 集团化经营的现代化龙头企业。

3.1 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把三河牛列入国家奶牛良补序列

提高三河牛质量, 扩大三河牛饲养规模, 向集约化、标准化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

3.2 通过呼伦贝尔繁育中心建设,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适应当前经营方式的良种繁育体系的技术路线

利用先进选育手段和繁育技术, 提高三河牛选育速度, 加快优良种公牛、种母牛选育、培育, 以适应市场需要, 推动三河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适应当前经营方式的良种繁育体系的技术路线, 确保三河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繁育体系的技术路线如图)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 加大提高种公、母牛质量和引种力度。建立以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为技术关键, 采用多血缘系相结合, 在加强自群繁育的同时, 每年计划引进世界顶级红白花荷斯坦和德国弗莱维赫胚胎1000枚, 进行胚胎移植获得优良小公牛、小母牛250头, 提高种公牛和种母牛群体质量。

加强新技术推广, 加快三河牛良种化进程。通过项目实施吸纳各方面资金, 开展生物工程技术, 对顶级三河牛种子母牛利用 (MOET) 超数排卵冲胚和性别控制技术, 进行胚胎移植, 每年计划获得优良胚胎2000枚。供体母牛不超基础母牛的20%, 供体母牛每年采2次, 每次采A、B级胚胎不低于5枚, 胚胎移植妊娠率不低于50%。每年获得优良小公牛、小母牛500头, 提高种公牛选育强度和种子母牛利用强度, 加快优秀种公牛、种母牛扩繁速度。

合理区域规划, 三河牛引血范围, 确保三河牛繁育体系顺利实施。坚持“以本品种选育为主, 适当引入外血为辅”的育种方针和乳、肉兼用选育方向, 对核心群、生产群、各农牧场和城市郊区和铁路沿线交通便利地方的4000千克以上三河牛, 建立品系, 母族, 实行品系繁殖和系间杂交, 加快三河牛选育提高。对偏远牧区3500千克以下的三河牛加快引血力度, 引进产奶量高、乳脂率高、饲料报酬高、体大、成熟早、适应性强红白花荷斯坦和法国蒙贝利亚冻精细管, 进行引血杂交, 同时进行横交固定自群繁育, 既能保持三河牛优良特性、特点、又能提高其生产性能, 迅速矫正三河牛缺陷和加快种公牛选育提高步伐, 加速三河牛选育进程。引血方法如图所示。

以加快畜牧业科技“园区”建设为着力点, 以点带面, 扩大养牛规模, 利用三河牛标准化饲养技术,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加强犊牛早期培育特别是优秀公牛培育, 实行育成牛规范化饲养;改进群体繁殖管理, 努力提高三河牛繁殖力;同时注重疾病防治, 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服务体系, 健全防疫制度, 保证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选种选配。建立以集中饲养的育种核心群为核心, 以各场科技“园区”奶牛为重点, 以各场专业户良种登记母牛为依托的育种核心群, 加强选种选配。在选配上认真执行三河牛育种委员会制定的选配计划。

认真开展三河牛联合育种工作, 加快后测优秀种公牛培育。把三河牛联合育种工作纳入呼伦贝尔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 进行种公牛后裔测定, 并用改进同期同龄对比法 (MCC) 、预期差法 (PD) 和最佳线性无偏差预测法 (BLUP) 估计育种值, 相互检验, 增强育种准确性。并充分扩大优良种公牛的利用率, 扩大良种公、母牛养殖规模,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加快三河牛良种选育步伐。同时, 认真开展三河牛良种登记, 制定良种登记奖惩办法, 对登记良种母牛免交配种费, 由育种委员优先推荐出售其后代等优惠政策, 对不经育种委员会同意, 私自出售登记的良种母牛和后测母牛, 要索赔免交配种费, 不再享受良种登记母牛的优惠政策。坚决实施《种畜禽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科学执法文明执法, 坚决淘汰牧区和养牛户私自饲养劣质公牛, 保证三河牛联合育种和选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河牛联合育种的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三河牛质量检测体系, 确保三河牛选育提高。指派经过专门培训的检测人员每月对泌乳牛产奶量抽测一次, 采用累加法, 对产奶性能进行测定和监测。建立健全各种档案记录, 建立完整记录、卡片制度, 确保记录、卡片准确无误, 保证技术数据有效, 指导生产和育种工作。在加快三河牛主要性状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日增重、体型外貌重点选择的同时, 也要注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次要性状如排乳速度、难产率等加以选择。

开展三河牛管理软件开发研究, 提高三河牛管理水平。开展以数量遗传学为基础, 利用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 结合现代育种理论, 建立三河牛电脑管理系统和有关程序软件,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研究利用现代遗传技术, 对种公、母牛监测, 确保种畜质量。同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研究, 利用染色体检测技术和血液蛋白多态性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析等技术, 对种公牛和种母牛进行遗传质量监测, 确保种畜质量。

3.3 建立推广良种繁育体系

建立以繁育中心、种牛场为骨干, 以三河牛繁育体系为桥梁, 以重点三河牛饲养场和重点旗县为基地, 以国内科研院所和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 建立起完善的三河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成立以呼伦贝尔畜牧研究所 (家畜改良站) , 农牧场管理局, 乳、肉品企业参加的育种理事会, 作为最高权威机构, 领导全市育种工作。全市旗、县、市、农垦 (集团) 各农牧场为理事会会员负责各辖区繁殖育种工作。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大力宣传三河牛, 打造中国三河牛第一品牌。

加强基层站点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技术推广培训服务部, 在育种理事会指导下, 负责制订具体的选配计划, 种公牛后裔测定和种公牛、细管冻精推广发放及技术培训, 并对各冷配点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同时, 加大基层冷配站点建设力度, 增建一批三河牛冷配站点, 改善冷配站点的软硬件环境条件, 不断扩大三河牛冷配改良的覆盖面积, 用三年时间在现有基础上新建冷配点600个, 进一步提高冷配点服务水平和技术推广的社会效益, 加大三河牛推广力度。

搞好技术培训。三河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一大批人才, 组建一支事业心强、懂技术、懂营销的专业队伍。举办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班, 对各站点技术人员和养牛户进行培训, 请大专院校教授讲课并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更好为养牛户服务。

菊芋嫁接无性繁育技术 篇4

菊芋嫁接无性繁育技术

菊芋属多年生菊科向日葵属,既可食用、药用,又可作饲料,在防风固沙及绿化环境方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菊芋适应性强,种植地域广,从沿海滩涂、山地平原,到沙漠荒原均可种植.已经开发的菊芋主要制品有菊粉、低聚果糖、高果糖浆、菊芋粉、菊汁等,在国内、国际都有广阔的市场.大力开发菊芋资源,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农技推广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年,卷(期):25(11)分类号:S632.9关键词:

杜英繁育技术 篇5

一、形态特征

杜英为常绿乔木,树皮深褐色,平滑,小枝红褐色。叶薄革质,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浅锯齿。总状花序腋生。花黄白色,下垂,核果椭圆形,暗紫色。花期6~8月,果期10~11月,同属有华杜英等。

二、生物学特性

杜英属亚热带暖地树种,喜温暖湿润环境,多与常绿阔叶树生于低山溪谷。最适宜排水良好的酸性黄壤土和红壤土。较耐阴、耐寒。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较耐修剪,较速生。

三、繁殖方式

杜英繁殖常采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1.播种繁殖

①种子采集。秋季果实充分成熟后采集,堆放一起,待果肉充分软化后,放于盆中进行揉搓,除去果肉,用清水将种子洗干净,阴干,去除瘪种和杂质,用麻袋装好。

②圃地整理。选择地势平坦,交通和水利方便的酸性壤土或红壤土作圃地。捡去石块、瓦砾、树根等杂物,充分深耕,达30厘米。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千克,或者施硫酸钾型复合肥80千克,配以100千克过磷酸钙,充分耙碎耙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按1.5米开厢做高床,苗床宽1.2米,沟宽0.3米,沟深0.25米,将圃地四周围沟与中沟、厢沟挖通,以便排水及人员作业。

③土壤消毒。在育苗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可用1% ~ 2%硫酸铜或硫酸亚铁水溶液泼浇,杀虫用50%辛硫磷乳油制成毒土施入土壤中,表面覆土,过10天再播种。

2.秋季直播

杜英种子可随采随播,播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杀菌5分钟,捞起沥干直播,每亩10千克。开条播沟,沟深2厘米,行距20 ~ 25厘米,将杜英种子均匀地播于沟中,播好后覆盖1 ~ 2厘米厚的碎细土,打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并用锯末、谷壳、稻草、松针等覆盖,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杂草及土壤板结,促使种子发芽整齐。3月份种子出芽,出苗期30 ~ 40天。当大多数幼苗出土后,逐步揭去覆盖物,并注意及时灌溉,防止发生干旱。并用1∶1000倍液多菌灵配敌杀死喷施,防止病虫害产生。当年苗高可达50厘米。

3.层积催芽后春播

秋季选择干燥通风、阳光直射不到的室内,铺一层10厘米厚的湿沙,然后将杜英种子与湿沙分层交互堆积,或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后堆放,堆高40 ~ 60厘米,上层再盖湿沙,上面插带孔的竹筒或秸秆通气,防腐烂。沙子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有几条裂缝为宜。或将种子与湿沙分层放入有孔的木箱或木筐中。冬末春初经常检查,当有40% ~ 50%的种子开始“咧嘴”时即可取出,精挑细选,除去霉烂的种子及杂质,条播,同秋翻。

4.扦插育苗

杜英可用硬枝扦插或嫩枝扦插。硬枝扦插在春季进行,嫩枝扦插在6 ~ 8月份进行。

①硬枝扦插。春季萌芽前选用1 ~ 2年生健壮休眠枝。

a. 圃地整理。选排水良好,雨停田干,地下水位低,交通、水源方便的地方作圃地,深耕细耙,土粒必须细碎。用1000倍液高锰酸钾于扦插前24小时浇灌。

b. 采穗园管理。平时对杜英母本园搞好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于扦插前10天,用叶面肥给母树喷施一次,过5天再喷施一次,如遇干旱天气,提前一天灌足底水。

c. 扦插。3月初,剪取1 ~ 2年生杜英枝条,短截成10 ~ 15厘米长,上端平剪,下端斜剪,留1 ~ 2个叶片,50根为一捆,放入IBA(吲哚丁酸)500倍液中速蘸10秒即可扦插。扦插前用竹棍按等距打孔,将插条放入孔中,浇水按实,并用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用2米竹条搭小拱棚,用3 ~ 4丝中膜封闭。

d. 温度和湿度管理。扦插一个星期后,要经常检查小拱棚的温度和湿度。过干需浇水,过湿需通风,约25天后杜英开始生根,成活率可达80%以上。

②嫩枝扦插。杜英嫩枝扦插一般在6 ~ 8月份进行。此时杜英枝条处于半木质化,细胞分裂旺盛,易于生根。多采用全光喷雾装置进行。

a. 做床。选地势平坦、无遮阴的地方做床,床面取南北向,床面宽1.2米、高20米、长10 ~ 30厘米,苗床四周用砖围好,中间填入蛭石、泥炭或粗河沙,床与床并列排列,间隔40厘米,等长。

b. 安装喷雾装置。按喷头覆盖的半径计算,目前市场上喷头覆盖范围一般为1.2 ~ 1.5米,则两喷头的安装距离为2.5 ~ 3米。

c. 采穗扦插。嫩枝扦插应该在清晨进行采穗,不要在阳光充足、有风或天气很热的时候进行。采下的枝条应在阴凉背风处进行短截,一般10 ~ 12厘米,上部留1 ~ 2个叶片,为减少蒸腾作用,将叶片减半,50 ~ 100根为一捆,速蘸1000倍液ABT或IBA或NAA即可扦插,深度为枝条的2/3。

d. 间歇喷雾控制。采用延时间歇控制,即晴天早上8∶00开机,晚上6∶00关机,即停10 ~ 30分钟,喷水10 ~ 30秒钟。喷雾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阴天可减少喷雾时间,延长间歇时间。约20天开始生根。生根后,改为晴天3小时喷雾一次,阴天及夜晚不喷雾。并每隔10天左右用1000倍液的多菌灵喷雾,以预防病害发生。

四、苗期管理

1. 间苗、补苗

杜英幼苗长到5厘米高时要进行间苗,分2次进行,间苗要求间小留大,去劣留优,间密留稀,全苗等距。结合间苗进行补苗工作,以保证幼苗分布均匀,补完苗后,注意浇透水,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2. 松土除草

无论播种苗还是扦插苗,都应人工除草,杜绝化学除草。采用锄头、小铲子等工具将苗床、围沟、中沟、厢沟的杂草除干净。减少杂草与苗木争光、争水、争肥的机会,促使杜英幼苗健壮生长。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净,防止出现草荒。5 ~ 9月份每月除1次草。

3. 水肥管理

合理水肥管理是保证杜英幼苗生长发育的前提。播种苗干旱季节注意浇水,梅雨季节注意排水。6 ~ 8月份,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亩每次5千克,10天一次,追后用清水浇灌洗苗,以防烧苗,形成肥害。8月中下旬以后,停止追肥,促使树梢木质化。扦插苗采用喷施0.2% ~ 0.3%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10天一次,可有效促进幼苗生长。

4. 病虫害防治

杜英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等,可用0.5% ~ 1%波尔多液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地老虎、金龟子,可于傍晚用800倍液敌敌畏喷杀。

五、栽培管理

幼苗期,可于6 ~ 7月份追施薄肥2 ~ 3次。入冬后需覆草防寒,翌年春季将幼苗分栽。小苗移栽需带宿土,大苗移栽需带土球,并适当疏剪部分枝条,并注意后期干形培养。

六、园林应用

杜英四季常青、速生、材质好、适应性强,是庭院观赏和四旁绿化的优良品种,既可孤植又可群植。特别是老叶掉落前会变成红色,红绿相间,给人以动感。另外,杜英还有抗有害气体、药用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钟祥市大口林场 邮编:432900)

繁育对策 篇6

1 杨柳乡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概况

在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进行种薯生产探索。隆阳区杨柳乡座落在怒江东岸怒山山脉亚高山到中山的过渡区, 海拔为1 450~3 150 m。距保山城40 km, 交通较为便利, 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乡, 主要种植马铃薯、包谷、白云豆、萝卜等作物。该乡的土地面积超过5 200.00 hm2, 其中旱地超过3 866.67 hm2, 适宜繁殖马铃薯良种的面积有1 000.00 hm2, 主要在海拔2 300 m左右的地区。耕作制度为马铃薯套玉米和马铃薯套萝卜。可繁殖马铃薯良种的耕地海拔2 200~2 800 m, 年降雨量1 400~1 600 mm, 年平均气温13℃, 无霜期205 d, 森林覆盖率达47%。劳动力资源丰富, 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 常年播种在2月上中旬, 属春播马铃薯, 收获期在6—7月, 是马铃薯理想的种源地。

2 马铃薯良种繁育现状

2.1 种薯生产现状

2011年隆阳区杨柳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33.3 hm2, 占全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8%, 总产达到7 500 t, 平均单产22.5 t/hm2, 最高单产达37.5 t/hm2。种植的主要品种有中甸红、会-2号、合作88、滇薯6号、丽薯6号、丽薯7号等。其中, 种薯繁殖面积133.3 hm2, 生产优质种薯3 600 t, 平均单产22.5 t/hm2, 最高单产达40.5 t/hm2, 繁殖的主要品种有中甸红、会-2号、合作88等。从播种节令上看, 主要为春马铃薯;在区域布局上, 海拔1 600~1 900 m的中海拔地区以加工型和菜用型的商品马铃薯为主, 加工型的品种以炸片和高淀粉为主, 在海拔1 9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以高淀粉的加工型和菜用型及种薯繁殖为主, 特别是在海拔2 300 m以上的高寒贫困山区, 以种薯繁育为主。

2.2 科研现状

为了满足当地马铃薯生产的需求, 切实加强马铃薯的繁种与推广工作, 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 杨柳乡农业推广部门积极与省内科研院校靠接, 积极引进马铃薯新品种 (系) 、新技术, 参加云南省有关科研院校组织的马铃薯技术培训班, 从省内引种试验筛选的中甸红、会-2号、合作88、滇薯6号、S02-367、丽薯6号、丽薯7号、宣薯2号、宣薯3号等优质马铃薯新品种 (系) , 在乡内适宜区域积极开展种薯繁殖工作, 目前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 引入的合作88, 繁育后到冬早产地生产试验, 结果表明在海拔2 500 m以上地区的种薯, 完全适合冬早马铃薯生产, 海拔2 200~2 500 m的地区, 如果注意防蚜虫, 也能生产合格的种薯。

2.3 种薯供求现状

隆阳区马铃薯种繁的供应主要是外地调入, 主要从中甸、丽江、曲靖、昆明等地调入, 调入量约占全区用种量的70%。隆阳区的种薯繁育由于规模尚待发展, 尚不能完全满足该区用种的需要。

3 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繁殖的品种较多, 尚无规模效应

目前, 杨柳乡繁殖的马铃薯品种较多, 主要繁殖的品种有当地老品种、自留的中甸红、会-2号等。隆阳区马铃薯种薯的供应主要是外地调入, 目前是从迪庆、丽江、曲靖、昆明、大理等地调入, 调入量占全区用种量的60%以上。当地的种繁基地虽然已经建成, 但由于规模小, 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从而无法完全满足该区的用种需要。

3.2 生产的马铃薯种薯质量较差

缺乏高质量原原种的引入, 导致生产的种薯质量不达标。受传统思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多数繁种户对种薯质量的认识不足, 对马铃薯晚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不及时, 导致所生产的种薯带菌, 严重影响马铃薯种薯的质量以及大面积生产商品薯的产量、产品质量, 影响种薯生产地的信誉。

3.3 种植管理较粗放, 经济效益被人为缩小

由于种植管理水平较差, 导致马铃薯繁种的产量不高, 影响经济效益。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 没有足够的仓储条件和周转资金[1,2]。

4 马铃薯良种繁育取得成功的必需条件

4.1 提高农户对良种繁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科技部门指导下开展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比传统方法繁殖种薯所生产的种薯质量提高, 销售价格大幅度提升, 种繁户的收入大大增加, 特别是引入脱毒种薯后, 种薯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农户的收入进一步提高。

4.2 通过培训提高农户的素质

通过对农户进行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的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田间技术指导等多种途径, 使农户初步掌握马铃薯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

4.3 提高对马铃薯种薯质量的意识

通过6年马铃薯良种繁育的实践, 充分认识到种薯质量在马铃薯生产当中的作用及地位, 直接影响到种薯的销售、种繁户的收入。因此, 种繁户在分拣种薯时, 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确保种薯质量。

4.4 积累马铃薯良种繁育的经验

通过连续几年马铃薯良种繁育的实践, 种繁户总结出适宜播种期收获期及去杂、种薯分级等一系列与马铃薯良种繁育有关的技术及方法[3]。

5 发展对策

5.1 加强扶持, 建立稳定的种薯扩繁基地

目前, 保山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冬早马铃薯发展, 由于经济效益较好, 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 对马铃薯种薯的需求很大。因此, 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原原种的引入、种薯生产质量控制措施的培训、种薯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等, 以促进种薯生产的健康发展。

5.2 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和组织

充分利用当前有关部门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积极引进和引导有实力的经济实体, 投资马铃薯种薯产业, 政府部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等形式参与马铃薯种繁的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合作组织贴近农民、受农民信赖、推广的品种和技术易被农民接受, 而且又有经济基础的有利条件,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建立种薯经营体系, 真正把马铃薯种薯产业做大做强[4]。

5.3 建立种薯生产合作社

因为一家一户生产量有限, 难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 无法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而且种薯质量也无法保证。为提高种薯质量, 广大的农民群众可通过建立合作社实现种薯质量自我管理[5]。

5.4 加强对外合作

与有关部门合作, 能获得必要的政策扶持;与科研单位合作, 能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与下游的购买种薯的机构合作, 能保障市场, 加快种薯流通的效率, 减小流通的成本。

5.5 统一繁种品种

五花八门的繁种品种是不利于建立繁种基地的, 也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从目前滇西的冬早马铃薯生产看, 合作88是最主要的主栽品种。因此, 繁种品种应选择合作88, 淘汰中甸红等品种。

5.6 加强培训

应让广大薯农认识到种薯质量的重要性, 选用健康的种薯;种植中注意防治蚜虫, 同时注意观察, 拔除杂株, 将病毒病发病率高田块的薯块作为商品薯处理, 不作为种薯使用;收获的种薯按种薯生产规程妥善保管, 确保种薯质量。另外, 由于目前农民生产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钾肥用量低, 不注意防治晚疫病、青枯病, 造成产量低下, 这些问题也有必要通过培训加以解决。

摘要:介绍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马铃薯良种的繁育现状, 分析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马铃薯繁育良种成功的必需条件, 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 以指导该地区马铃薯的良种繁育工件。

关键词:马铃薯,良种繁育,现状,发展对策,云南保山,隆阳区

参考文献

[1]谢开云, 何卫.马铃薯三代种薯体系与种薯质量控制[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1.

[2]李世峰.云南省冬季马铃薯育种成果转化的实践和探索[J].云南农业科技, 2007 (6) :29-30.

[3]隋启君.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加工型马铃薯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选育及栽培示范, 2005年年会纪要[J].云南农业科技, 2006 (1) :7.

[4]徐嗣英, 邹金环.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生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9) :3603-3604.

繁育对策 篇7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胭脂鱼的驯养及人工繁殖等相关研究[5], 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以重庆地区为例, 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从70年代初期对胭脂鱼的池塘人工繁殖进行科学实验, 并于1978年取得成功, 为国内开创先河;90年代初又成功对子一代亲鱼催产, 从而迈过了胭脂鱼大量繁殖的门槛[6]。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池塘繁育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弊端愈发明显, 传统养殖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鉴于此, 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开始改变繁育方式, 于2006年开始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合作, 由后者为其设计一栋工厂化循环水繁育车间。车间建立运行以后, 不但有效减少了人力、养殖用水等资源的消耗, 还直接提高了养殖密度, 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本文根据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成功使用工厂化循环水繁育车间 (以下简称繁育车间) 的经验, 对车间的系统组成及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1 繁育车间的组成

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通常情况下, 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养鱼车间和水处理车间两部分组成, 养鱼车间包括鱼池和一些集成的水处理设施包括微滤机、气浮机和自清洗式生物滤器等;水处理车间设在养殖车间之外, 由沉淀池、人工湿地、生化滴流池、集水池等占地面积较大的设施设备构成[7]。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主要应用于亲鱼排卵、受精卵孵化以及鱼苗暂养等方面, 水处理负荷相对较小, 因此可将繁育环节与水处理环节放置在同一车间。工厂化繁育车间分为上下两层, 总建筑面积约为1 700 m2, 批次孵化量可达2 400万粒卵以上。其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1.1 亲鱼池系统

亲鱼池系统位于车间一层, 包括4个直径6m和1个直径5.4 m的圆形混凝土亲鱼产卵池, 两种尺寸的产卵池均采用半埋式结构, 池底中央设置排污管, 鱼池边深1.45 m, 中间深1.55 m, 单池有效水体体积分别约为35 m3和28 m3, 均可独立运行。由于亲鱼产卵池仅在亲鱼排卵 (排精) 期为其提供临时性饲养场所, 考虑到暂养期短且其间不投饲, 无饲料残渣, 鱼类粪便较少等因素, 亲鱼池系统不设置固体悬浮物过滤设施及生物处理系统, 无需水处理设施, 仅设置加温系统。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亲鱼池系统的养殖水体不经水处理系统循环处理, 但在亲鱼产卵前的暂养期间要保证产卵池中水体有一定的流动速度, 以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 从而保证催产效果, 故系统采用并联水泵的方式, 推动水体流动, 使单个产卵池形成简单的局部循环, 促进水体在鱼池中以合适的速度旋转流动。

1.2 环道孵化池系统

环道孵化池系统位于车间二层, 主要用于沉性及半沉性鱼卵的孵化。环道孵化池系统共3套, 每套包括8个玻璃钢材质的圆形环道孵化池和相应的水处理系统。圆形环道孵化池直径1.6 m, 高0.9 m, 水体约1 m3, 采用池底中央围网排水, 底部四周均布5个喷嘴同向进水, 以满足鱼卵孵化的流速需求。使用圆形环道孵化池是本系统的一个技术特色, 其结构特点是:环道底部为圆弧形, 中间为向上凸起的凸台, 可插入圆柱形滤水网, 圆柱形滤水网底部布置一圈曝气管, 可排除环流形成的中心漩涡, 增大滤水面积和孵化利用空间, 使流态均匀, 促使鱼卵、鱼苗分布均匀, 避免贴卵、贴苗现象。3套环道孵化池系统总水体量约为24 m2, 总的设计孵化量为2 400万粒/批次。

单套环道孵化池系统的设计参数: (1) 单池面积2 m2, 池深0.9 m, 水深0.6 m, 有效水体1 m3; (2) 单套系统有效孵化水面13 m2, 有效水体8 m3, 孵化密度100万粒/m3, 孵化容量800万粒/批次。

考虑到环道池本身所带圆柱形滤水网具备固体颗粒物的去除能力, 所以环道孵化池系统的水处理系统相对较简单, 仅设置一个综合处理箱, 作为物理过滤、生物处理以及加热场所。此外从孵化要求角度出发, 应保证环道流速0.3 m/s以上, 水循环率约需2.5次/h, 故系统总循环流量为20 m3/h左右。环道孵化池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

1.3 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

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位于车间二层, 主要用于粘性鱼卵的孵化及未开口鱼苗的暂养。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共2套, 每套包括24个玻璃钢材质的矩形池和相应的水处理系统。矩形池内设2块能改善流态、有利于集排污的隔板 (长3.6 m, 宽0.9 m, 边深0.6 m) , 单池有效水体约为1.26 m3。矩形池具有较大的孵化 (培育) 水面及较浅的水深, 采用上进上出的进出水方式, 该形式既能保证鱼卵孵化的成功率, 又能有效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浓度。2套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的总水体量约为60 m3, 苗种培育量可达240 kg/m3。

单套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的设计参数: (1) 单池面积2.8 m2, 池深0.6 m, 水深0.45 m, 有效水体1.26 m3; (2) 单套系统有效孵化水面67.2 m2, 有效水体30 m3, 养殖密度4 kg/m3, 养殖容量120 kg。

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的水体量较大, 水处理设备也相对复杂, 主要包括2台生物滤塔、2个综合处理箱、1个砂滤罐及1个紫外杀菌器, 循环量为0.5次/h。其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3。

2 运行效果

2.1 繁育车间管理

在胭脂鱼繁育期间, 保障各系统的稳定运行, 实现繁育车间的秩序化管理是提高孵化效率的前提。在人工催产前期, 亲鱼池的推流水泵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使鱼池循环率达到0.5~1次/h, 保证水流速度适宜胭脂鱼亲鱼性腺的发育及保持良好体型, 避免因亲鱼过肥对催产产生影响。在受精卵孵化期间, 定期清洗环道孵化池圆柱形滤水网上粘附的卵壳, 避免滤水网眼发生堵塞现象;在苗种培育期间, 及时捞出死亡和变异的幼苗, 防止水质及种群质量受到影响。

在日常管理中, 定期观察记录胭脂鱼亲鱼和幼苗的活动状况、孵化水体的水色变化以及水质的各项生化指标, 尤其是温度及溶氧等由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的水质参数, 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保证亲鱼池换水率在10%~15%, 环道孵化池系统换水率在15%~20%, 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换水率在10%~15%, 使系统水体温度维持在18℃左右, 溶氧保持在8 mg/L以上。

2.2 水质变化

繁育车间所用水源为经沉淀池曝气、静置处理后的地下水, 其初始p H值约为7.2, 溶氧在5.2 mg/L左右。以2012年3月15日至3月30日2个批次的胭脂鱼繁育阶段为例, 对繁育车间的水质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环道孵化池系统的溶氧为 (8.05±0.25) mg/L, 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则达 (8.92±0.31) mg/L, 两组系统的溶解氧稳定且充足, 适宜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顺利进行 (图4) 。同时, 从图中可见, 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较环道孵化池系统的溶氧高, 究其原因是由于进水方式的不同: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为上进水, 水流为喷射形式, 在水体循环的同时可起到增加水体溶氧的作用, 而环道孵化池系统为下进水, 进水不与空气接触。

胭脂鱼鱼卵的孵化及未开口鱼苗的培育对水体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 繁育车间内各繁育系统的水温均由燃油锅炉配合电磁阀及温度探头精确控制。采集的温度数据显示, 在孵化期间, 各系统水温稳定, 实际水温与设定水温 (18℃) 的最大误差不超过0.5℃, 可以满足鱼卵的孵化及培养需求 (图5) 。由图可见, 环道孵化池系统平均水温为18.3℃, 而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因养殖水面较大, 导致水体中部分热量在与空气的接触中散失, 因此平均水温相对较低, 为17.8℃。

亲鱼池系统的氨氮含量一直保持在0.2 mg/L左右;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中氨氮浓度略显波动, 由前期的0.01 mg/L左右上升到0.15 mg/L左右 (图6) 。究其原因, 亲鱼池系统虽然在亲鱼暂养期间不投喂, 但仍会有少量的粪便等物质产生, 且催产时间约需1周左右, 故氨氮浓度相对较高;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用来暂养破膜后的仔鱼, 开始3~4 d胭脂鱼仔鱼靠吸收自身卵黄生存, 水质无明显变化, 待仔鱼平游后, 开始投喂少许蛋黄浆, 水体中氨氮开始上升, 但由于到仔鱼能摄食轮虫后就将其移走, 故氨氮到达一定浓度后就不再上升。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的氨氮浓度在第8天出现波动, 是因为头批仔鱼移走, 更换部分养殖水体导致。

2.3 催产繁殖

繁育车间自2008年始投入使用以来, 在胭脂鱼催产繁育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5年来, 亲鱼池系统培育的胭脂鱼亲鱼性腺发育正常, 因循环水繁育系统能对溶氧、水温等外界因素进行精准控制, 可有效克服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催产繁殖的影响, 90%以上的胭脂鱼亲鱼于2—3月份即发育成熟, 可进行人工催产, 较传统模式繁育时间提前1~2个月以上。

在催产效果方面, 胭脂鱼亲鱼的成熟率、催产率以及鱼卵的孵化率和鱼苗暂养存活率都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8]。繁育车间投入使用后, 胭脂鱼的孵化率从82%提高到93%, 暂养存活率从80%提高到92%, 开口鱼苗的年产量从350万尾提高到500多万尾, 产量增幅40%。

2.4 经济及社会效益

繁育车间的设备总投资约185万元, 建设有效养殖水面537.5 m2, 不考虑原有土建投入, 每平方米养殖水面的设备投入约3 400元。在胭脂鱼繁育期间, 车间日耗电量约160 k W·h, 其中75%为功率5 k W的罗茨风机损耗。按1年繁育6批次, 每批次耗时半个月计算, 胭脂鱼繁育单批次耗电2 400 k W·h, 全年耗电14 400 k W·h。目前重庆万州区的农业用电为0.5元/ (k W·h) , 则每批次电费为1 200元, 每年7 200元。

节水特性是工厂化繁育的最大特点之一, 即使由于工厂化繁育生产较工厂化养殖生产耗水, 但其相对于传统流水型繁育模式节水效果依然非常显著。在胭脂鱼繁育期间, 车间日耗水量约80m3, 日均换水率约18%, 主要为系统日常补水、换水及相关水处理设备的反冲洗和养殖池渗漏等。按照1年繁育6批次, 每批次耗时半个月计算, 单批次耗水约1 200 m3, 全年耗水约7 200 m3。根据抽水记录, 繁育车间较传统繁育模式节水80%以上。

该繁育车间年运行时间约为3个月, 可进行至少6批次的繁育生产, 以胭脂鱼为例, 年产量500多万尾, 产量较传统孵化模式提高40%, 苗种产销量占全国40%左右的市场份额, 单批次产值可达300万元, 全年产值达1 800万元, 较往年增值700余万元。为配合长江流域增殖放流, 先后向长江无偿投放胭脂鱼鱼种约150万尾, 价值350余万元。由此可见, 繁育车间的应用具备明显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车间建设费用1年即可回收, 同时改变了传统繁育模式孵化率、存活率较低, 鱼苗供不应求的局面, 不但满足社会渔业发展对鱼苗的需求量, 更可为国家鱼苗放流项目提供有力支持[9]。此外, 由于繁育车间采用循环水模式, 污水排放量极少, 既节省了水资源, 又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 讨论

3.1 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环道孵化池中央圆柱形滤水网的过水面积略小, 在孵化密度增大时, 滤水网眼易被孵化脱落的卵壳堵塞, 产生溢水现象, 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在系统循环量加大时, 圆柱形滤水网周围布置的曝气管不能有效地消除环流形成的中心漩涡, 造成贴卵、贴苗现象;环道孵化池系统与矩形池苗种培育系统之间没有连通装置, 出壳后的鱼苗无法自行进入苗种培育系统, 仍需人工转移, 此举不但浪费人力物力, 而且极易造成鱼苗在转移过程中的损耗;系统工艺模式单一, 缺少整个繁育过程中各阶段的养殖和水处理系统的针对性工艺模式;水处理工艺模式固定, 不能针对类型差异较大的养殖品种及不同养殖量进行灵活调整, 且在孵化量及养殖量不足时, 系统仍以满负荷的方式运行, 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节系统水体量及循环量, 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 无论在提高单机设备设施的设计方面, 还是完善整个繁育系统的集成方面, 仍需不断探索, 在实际应用经验的指导下, 利用不断更新的技术、标准化的控制管理程序等, 使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具备可靠性、易用性、智能化、生产能力强、成本效率高等特点[10]。同时, 对包括温度、湿度、p H值、溶氧、氨氮、光照、水流速等在内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研究, 观测水质参数和鱼苗条件, 通过对苗种繁育过程中的主要环境因子的同步检测和记录, 了解各类因子的变化规律, 通过整体测试与综合平衡, 逐步建立智能化繁育系统技术体系。

3.2 工厂化循环水繁育系统的应用前景

目前, 我国水产苗种业及水产养殖业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标准化、专业化、工厂化和高值化的技术集成型转变的关键时期[11]。不可否认的是, 受基础设施不足、科技储备较低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 以及存在初期投入较大、运行成本较高等现实问题[12], 现代工厂化繁育模式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应用。

香樟的繁育 篇8

1 香樟的繁殖

香樟的繁殖一般以播种繁殖为主。

1.1 采种

常在11月前后, 待果实充分成熟, 即果实由青转成紫黑色时择健壮母枝采摘。随后将采集的果实浸水二天左右, 泡去果皮, 淘洗干净后阴干, 然后取湿沙混合进行沙藏, 或者层积埋藏。

1.2 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 从沙中取出, 洗净。先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小时进行消毒灭菌, 再用温水浸种, 主要是为了提早出苗, 出苗整齐均匀。为了防止田间害虫, 如田鼠等的吞噬, 还可以在播种前用鼠药拌种。

香樟一般以3~4月间春播为宜。采用条播, 条距约30cm。每hm2播种量187.5kg左右, 播后覆稻草直到出苗。

田间管理。为防止田间杂草滋生, 减轻出苗后除草的工作量。可与播种后, 出苗前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2 香樟苗的移栽方法及比较

种子播下一个月后开始萌芽。这时可将稻草除去以利幼苗出土。香樟苗均于翌年春季移栽, 故一般不作间苗处理任其生长, 早秋略施薄肥促其生长。冬季为防冻害, 可用稻草进行幼苗的包扎覆盖, 直至来年春季无霜冻后, 方可除去覆盖物准备移栽。

移栽。3月底至4月初时香樟移栽适期。移栽前一天, 应浇足水分, 以利于当天拔苗, 防止伤根。幼苗移栽有两种方式。一是短截移栽。这是根据香樟萌芽力强和幼苗期生长迅速的特性, 经过苏州地区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独特的移栽方式。具体方法是将拔下的移栽苗短截, 仅剩幼苗基部2~3芽眼, 上稍全部检出。同时将直根剪至6.6~9.9cm, 以促侧根生长。移栽株行距25cm×40cm左右。栽后浇透水。移栽苗上所留2~3芽, 如无坏死一般全部萌发。待其长至10cm左右, 择优保留余者去除。此后可结合浇水, 略施薄肥促苗生长, 当苗长至30~40cm高时, 樟苗就有分叉出现。为了保证苗的向上生长, 一般采取摘除侧芽和剪除侧枝的方式。二是除叶移栽。即将樟苗叶片全部剪除后进行移栽。除叶是为防止移栽苗因叶片的蒸腾作用而脱水死亡。移栽后的管理与短截基本相同。

两种移栽方式相比, 短截移栽不必顾及损伤樟苗上部枝叶而适用远程移栽。除叶移栽则适用于就地移栽。

移栽后的樟苗在幼苗时期生长相当迅速。一般经3~4年, 胸径即可达4m, 高3m以上, 因而, 移栽后樟树施肥相当重要, 追肥以氮肥为主, 春夏秋均可。但秋季施肥不可过晚, 否则易至樟树秋冬萌发过旺, 当年冬季受冻或因遭风雪儿弯伏。春季是苗木生长的旺盛时期, 除了适时追肥外, 还要及时中耕除草, 防旱。

香樟一般较少发生病虫害, 常见的虫害有香樟巢蛾和刺蛾。可于幼虫危害期用敌百虫等农药喷洒防治, 虫少也可人工捕捉。

快速繁育彩叶草 篇9

扦插

彩叶草的无性品种、开花晚结实率低的有性品种, 以及对理想品种的扩大繁育及种群延续, 通常都使用扦插法。该方法繁育, 不仅包含生长期的绿枝扦插, 还包括母株的安全越冬。

生长期的嫩枝扦插

彩叶草非常适合扦插法繁育, 尤其是无性品种系列, 插后一周就可以生根 (有性品种出不超过二周) , 二周就可以出圃定植 (有性系比不过四周) 。一棵越冬母株, 生长期经过反复不断地扦插, 到九月初可以获得近千株新苗。扦插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早插虽然彩叶草在15℃至16℃时生根最快, 但10℃以上就可以生长。我国北方地区母株越冬的塑料大棚内, 只要保温措施跟上或者稍微加温, 二月时就能使棚温达到10℃以上, 应抓住时机, 尽早扦插。若使用地热线控制温度, 可更早扦插。

高床扦插基质无须苛求, 腐叶土、锯末、沙土、壤土、珍珠岩都可以。但做成高插床能有效防止渍涝, 保持土壤的透气性, 扦插生根快、成活率高。

插条的选择和处理如果有条件的话, 最好从发育健壮的嫩枝上剪取长度为10厘米的枝段做插条。上面的两片叶剪去一半, 下面的叶片全部抹掉。之后将插条的入土部分, 在生根剂溶液里按规定时间浸泡。

干插把床土翻松整平, 按预定的密度 (株行距) 直接插入插条并按压。扦插一段后浇水, 插完一畦后再浇透水。

生根前的几项管理喷水保湿、遮阴、透气和喷药防腐为管理要点。插后要立即支拱架、覆薄膜, 强光下还要加盖遮阴网。每天早 (六至七点) 、晚 (五点以后) 两次打开覆盖物喷清水后再盖上;插后第三天喷—遍800倍百菌清。阴雨天和夜晚出可以不盖膜和网, 但晴天、风天必须盖。

生根后的几项管理及时撤除覆盖物和拱架;小心喷水过量造成淹涝;用0.1%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水喷苗;每五天一遍8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 控制苗期病害。根系形成后, 及时定植。

母株的安全越冬

彩叶草原产于马来西亚, 不仅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 越冬场所的低温也要稍高—点。10℃以下会落叶停长, 5℃以下会发生冷害。冷害是冰点以上的低温所造成的危害, 后果严重时将引起软腐。

越冬母株, 一般在十月中旬寒流到来之前, 从撤摆下市的盆栽中选择。由于彩叶草的繁殖系数高, 越冬母株的数量都不大, 往往因疏于管理, 不能安全越冬。

如果利用十月中旬大量下市撤摆的彩叶草枝条, 整阵甚至整棚扦插, 以扦插苗越冬, 一是可以实观规模化大批量快速繁育彩叶草, 二是会促使加强越冬安全观念和措施, 三是可以将第二年彩叶草绿地定植和盆栽上市的日期, 由目前北方的七月提前到五月, 观赏期增加两个月。

播种

彩叶草的播种育苗, 是在微小粒型种子的育苗程序中, 创造符合彩叶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所需的诸多环境因素的复杂过程。

种子播前处理

彩叶草的苗期一般需要十天, 要出齐则为半个月左右。若想缩短苗期, 可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催芽就是将种子和消过毒的壤土混合均匀, 喷施0.1%至0.2%的硝酸钾溶液至栽培基质湿润, 然后放在21℃至24℃的小环境里进行催芽。待种广“露白”即长出胚根后, 就可以播种了。

育苗土及其消毒

用珍珠岩、砻糠配制的育苗介质最理想, 过筛的腐叶土也可应用, 但需经过灭菌剂消毒处理。灭菌最简单的办法是将育苗土装箱后, 用沸水喷湿淋透, 或者掺拌土壤杀菌剂。

播种方法

把催芽或没催芽的种子仔细、均匀地撒在消毒、整平后的育苗土表, 用喷雾器和清水将其表层喷湿, 使种子和表土紧密结合。之后用新打开的地膜覆盖, 保湿透光, 育苗场所的温度要控制在21℃至24℃之间。

播种后及幼苗期的管理

此期的关键是控制温度。播种至“露白”期以2l℃至24℃为宜;“露白”期至“吐绿”期要降低2℃至3℃, 吐绿即子叶形成;子叶展开至新叶形成期, 要把温度再降2℃至3℃, 控制在16℃至17℃。这样, 既有利于发根, 又能防止徒长, 培养壮苗。

水湿也是此期间的管理重点。从播种之后到“吐绿”前, 育苗箱上—定要覆盖透明的地膜或玻璃来保湿。此外, 还要及时更换和翻盖覆盖物, 防止覆盖物内凝水, 滴落在种芽上。“吐绿”后, 适当打开覆盖物通风, 培养壮苗。育苗箱内土壤干燥时, 要及时用“坐水”法浸水, 或用喷雾器补水。但不要大水勤浇, 苗子绝不能长期处于浸泡状态。

“吐绿”后的喷水, 每次都应在其中添加浓度极低 (0.1%左右) 的肥料, 每五天喷一次。同时, 用喷雾器施用药剂, 控制苗期立枯、猝倒等病害。

从第四片老叶形成到苗高6厘米期间, 可以将幼苗移入苗床, 按l Oxl O厘米的株行距分株。或者移栽到l Oxl O厘米的营养钵里, 培养大苗。

大苗期的管理

分苗移栽后的大苗管理, 主要是光、肥、水和株型四个方面的控制。光照要求充足, 但更应防止高温强光灼伤;肥,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 每次喷水都用低浓度的营养液, 以钾肥为主;水, 土表稍微干一点, 有利于培养壮苗, 要防止大水勤浇造成淹涝, 中午向叶面喷水能使彩叶鲜艳;株型, 杂交当代苗一。般不需打顶促枝, 就能株型丰满, 但若发现“独葶”和长势过盛, 电要打顶进行调整。

三叶木通种苗繁育技术 篇10

1.采种树的选择及采种

在树龄5年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采种树上采种。在贵州地区三叶木通成熟期为9月下旬至10月初,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采收。当果皮变软现开裂状时即可采收。

2.选地与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通风且具备遮阴条件的地块。起厢播种,厢面宽1.0~1.5米,厢距40~50厘米,厢长视地块而定,抨细厢面土块,捡出杂物。在厢面撒施腐熟农家肥,每亩1500~2000公斤,与土壤混匀。

3.播种

三叶木通种子采收后应立即播种,种子不能脱水,否则会降低发芽率,一般种子在室内常温下放置7天左右即失去发芽力。在整好的厢面上均匀撒播,一般每亩用种量5~10公斤。播种后,用塑料扫帚轻扫厢面,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最后覆盖一层厚3~5厘米的细土。

4.田间管理

水分管理:播种完毕后,立即喷一次透水,忌用大水漫灌。可搭建小拱棚保温保湿。每隔3~5天检查一次土壤湿度情况,应保持土壤湿度在60%~80%。若搭建小拱棚,在种植当年的12月下旬即开始出苗,若露地育苗,则在次年3月底至4月初出苗。

除草:可在种子芽未出土前喷施一次灭生性除草剂(如草甘膦),若种子芽已开始出土,则双子叶杂草须人工拔除,单子叶杂草可用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磺草莠去津等去除(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一般在移栽前应除草2~3次。

施肥: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进行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主。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15公斤喷施,以增强幼苗抗病性。

病虫害防治:三叶木通苗期病虫害较少,主要防治白粉病和蚜虫。预防虫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芽畏仲丁灵等,预防病害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在次年移栽前,应进行1~2次防病治虫。若次年不能及时移栽,应进行间苗,株距保持在10厘米左右。

(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 罗辉 邮编:550025)

香花槐繁育技术 篇11

香花槐花而不实, 无种子可供繁殖, 生产上只能依靠埋根、扦插或嫁接作无性繁殖。枝插法成活率较低, 实践中以埋根和嫁接2种方法为主。现将该2种方法介绍如下:

1 埋根育苗

1.1 整地与土壤处理

土壤封冻前, 对苗圃地全面深翻, 深度大于25cm, 并进行平整。翌年春季育苗前再翻耙1次。春季翻耙前667m2用10%二嗪磷颗粒剂0.4~0.5kg与炒熟的麦麸或营养土混拌, 均匀撒入土中灭杀害虫。秋季结合深翻, 667m2施腐熟农家肥3000kg左右, 春季翻耙时施尿素40kg、过磷酸钙50kg。

1.2 种根的采集和贮藏

种根在3年以上的大苗周围刨取, 或对出苗后的圃地通过全面深翻获取, 要求粗度在4mm以上。采集的种根若秋季不繁殖, 应尽快贮藏防止风干脱水。方法是选择背风、避光、排水良好地段, 视根条数量挖50~70cm深的坑, 将种根与湿沙混合埋藏, 上覆20~30cm细沙土防寒, 在特别寒冷时要加盖草帘, 定期检查防止发热变霉。

1.3 种根处理

埋根前将种根剪成8~10cm的根段, 剪口平齐。然后根据粗度分级, 同一粗度的根段每50根捆成1捆, 放入ABT1号生根粉50mg/kg的溶液中浸泡1~2小时, 捞出沥干。

1.4 开沟埋根

土壤解冻后, 按行距40cm在整好的圃地开沟, 沟深15cm, 并视土壤墒情在沟内浇水。待水下渗后, 将处理好的同一粗度的根段按株距20cm平放在沟内, 覆土10cm。

1.5 苗木管理

1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出苗后及时浇水。幼苗期要及时拔草, 抹掉侧芽, 浅松表土, 切勿伤及嫩弱短根;适量施肥, 及时防治病虫害。

2 嫁接育苗

2.1 砧木选择

选择刺槐作为砧木。

2.2 接穗采集

冬季树木完全停止生长后至第2年春季萌芽前, 从树势健壮、无病虫害的香花槐母树上剪取组织充实、芽体饱满的发育枝作接穗, 粗度0.6~1.0cm, 也可结合冬季修剪选择合适的枝条备用。

2.3 贮藏

冬季采集的接穗挖沟贮藏, 方法是在背阴冷凉处挖深40~60cm的沟, 长宽视接穗多少而定, 沟底铺10cm的湿沙, 然后在湿沙上平铺摆放接穗, 厚度30~40cm, 接穗中间的缝隙用湿沙填实, 回填潮湿细土至略高出地面, 以防积水;早春采集的接穗短期贮藏, 则可于背阴处混湿沙堆放, 方法是用湿沙埋严接穗, 上覆湿麻袋等物保湿, 经常检查防止接穗失水。

2.4 嫁接方法

2.4.1 嫁接时间。

砧木树液开始流动至展叶前均可进行, 以萌芽期嫁接成活率最高, 接前5~7天给砧木浇1次透水。

2.4.2 接穗处理。

嫁接前将接穗从湿沙中取出, 根部放入清水浸泡12~24小时, 吸足水分后短截成5~8cm左右的小段, 每段保证2~3个饱满芽, 然后用石蜡溶液速蘸密封备用。

2.4.3 嫁接方法。

采用劈接法嫁接。将砧木在地上8cm处剪截, 从中间劈开, 深4~5cm;接穗剪成8~10cm的小段, 每段保证2~3个饱满芽;接穗下部削成平滑的马耳形, 慢慢插入砧木劈口, 使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相互对齐, 用塑料绑带缠绕扎紧, 接穗上剪口用接蜡涂封。

2.5 嫁接后管理

2.5.1 检查成活。

嫁接10~15天后检查成活, 凡接穗萎缩或绑扎的塑料条内无水珠的表明未成活, 按上述方法及时进行补接。

2.5.2 除萌。

刺槐嫁接后容易从基部萌发大量枝条, 要及时抹除, 以免与接穗争夺营养;接穗萌芽多的, 选留!!!!!!!!!!!!!!!!!!!!!!1个健壮芽, 其余去除。苗高30cm后, 如出现分杈, 见杈抹除。

2.5.3 抚育管理。

嫁接后视土壤墒情浇水, 5月下旬至8月中旬追施氮肥, 667m2施尿素50kg, 分3次施入, 8月下旬后控水控肥, 促进枝干充实;雨后和浇水后及时中耕锄草。香花槐病虫害较少, 主要是蚜虫危害, 可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3%杀蚜净乳油2000倍液防治。

3 大苗培育

上一篇:企业文化的个性化下一篇:中国市场网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