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对策

2024-10-20

行动对策(共12篇)

行动对策 篇1

20世纪90年代初, 教育行动研究的理念传播到大陆, 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介绍性文献开始出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育行动研究以其自身的实效性和公用性在实践中越发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这一观点, 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倡导和赞同。然而, 就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现状来看,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总是会遇到一些自身和外部因素的阻碍。这些阻碍若得不到重视, 必然会影响课程改革和研究的效果。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

教育行动研究作为一个专业术语, 不断地由一个地方推广到另一个地方, 经过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和运用,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把行动研究定义为一种研究方法;另一种是把行动研究不单纯地看成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 而认为是一种方法论、一种研究取向、一种研究活动、一种研究方式或一种研究过程。

无论学者们对于行动研究如何界定, 但究其核心不外乎以下几点:其一, 研究情境的真实性。教育行动研究课题的产生和整个研究的过程, 都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其二, 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同一性。实践者不再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 而是成为研究的主体, 他们亲身参与到研究中, 从而省察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其三, 研究目的的应用性。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而不在于对教育理论有多大贡献。其四, 研究问题的针对性。由于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中, 不加控制地进行研究, 所以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最后, 研究计划的可变动性。教育行动研究是在行动中进行研究, 它允许在大的目标指引下边行动边调整方案,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据此, 教育行动研究可定义为:教育实践者针对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边研究边行动, 通过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以达到问题不断得到改善的目的。

二、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阻碍

(一) 教育行动研究自身存在的阻碍

正是教育行动研究对非专业人员易于操作的优点, 从另一角度来说, 成为了其自身的局限和阻碍。这一阻碍可概括为:其一, 教育行动研究无固定的研究方案, 无明确、科学的假设, 无规范的操作程序, 无严格的变量控制, 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其二, 研究的问题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群体出现的特定问题, 其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适性;其三, 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者也是实践者, 研究的问题是关于“研究者自己实践效果的有效性问题”, 研究的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

(二) 教师方面存在的阻碍

由于教师始终都是“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双重身份, 所以对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这一影响按研究的进程可大体归纳为:

1.在考察和计划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自身的阻碍可表现为:教师缺乏问题意识, 不能发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选题大而空, 研究无从下手;教师选取“有理论价值的问题”, 而不是自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设立假设就盲目地进行研究, 无法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标。

2.在执行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的阻碍可概括为:教师时间紧, 任务重, 无暇顾及教育行动研究;“自给自足”的教师课堂生活难于使教师得到交流, 无法达到行动研究的良好效果;在研究中只重视结果, 不重视过程, 忽视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研究的进程。

3.在反思与计划环节的表现。

这一环节可概括为:教师群体观念过重, 缺乏摆脱其束缚和反思的勇气;忽视了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而导致研究假设的偏差;教育行动研究效果的滞后性, 打击了教师进行研究的积极性。

4.在总结环节的具体表现。

这一环节教师的阻碍主要表现在:无成果意识, 认为教育行动研究的效果只是研究效果, 没有形成书面的材料;教师理论水平不足, 成为形成研究成果的一大阻碍;只注重经验的积累, 忽视经验的交流和传播。

(三) 支持性条件的缺乏

任何研究的进行都要有一定外界条件的支持, 以促进研究顺利并有效地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的进行也不例外, 它的支持性条件的阻碍可总结为两个方面。其一, 来自学校的阻碍:现有的评价机制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的支持力度不够;参与人员或领导的频繁更换;无可以合作、交流、推广的平台。其二, 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阻碍, 可概括为家长群体观念的不良影响以及无专家学者的指导两方面。

三、开展教育行动研究阻碍的消解对策

鉴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以上阻碍, 现提出四点消解阻碍的建议, 为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加强理论的学习。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才能灵活运用必要的教育原理和研究方法。其二, 要求教师定期交教育反思材料, 养成及时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反思克服选题阶段没问题、空问题、无价值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反思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其三, 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一份或几份研究报告, 提高自己撰写研究成果等书面材料的能力。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 教师完成了与自己研究实践相一致的书面材料, 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行动研究。

(二) 加强教育行动研究的跟踪指导

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 在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研究计划或方案相悖的因素。在这些情况下, 为帮助教师克服种种意外状况, 保持研究方向的正确轨道, 参与研究的人员“既要有专门的专业研究人员, 又要有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具体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其一, 与某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与大学的专家、学者一起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其二, 在每一个教育行动研究中都设置一个或几个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帮助, 以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

(三) 改善学校对教育行动研究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对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来说, 一方面它是一个具有风险性的活动, 科研的成功与否是不确定的;另一方面它只是教师评价的一个补充成分, 这些使很多教师便失去了进行研究的积极性。要改变目前我国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现状,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 对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教师进行鼓励、支持和舆论宣传;其二, 把教育行动研究作为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做出贡献的教师加大激励措施, 唤醒教师对教育行动研究的高涨热情。

(四) 提供和增加教育行动研究成果发表与交流的平台

要提供研究成果发表和交流的平台, 就要将学校、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其一, 通过学报、学刊、网络等形式对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成果加以刊登和发表, 增加教师、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对教育行动研究的了解和支持力度。其二, 不定期举办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交流会、科研沙龙、研究座谈会等活动, 组织教师、家长、社会人士自愿参加, 以增进交流, 传递经验。

参考文献

[1]胡文娟.教师做行动研究为何困难重重[J].江苏教育研究, 2008 (17) .

[2]黄首晶.行动研究:教育实践者创新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 .

[3]袁志芬.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的尴尬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 (11) .

[4]王建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理念、效果与局限[J].课程·教材·教法, 2000 (5) .

[5]彭惠芳.以行动研究推进课程实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4) .

行动对策 篇2

系列报道(之二)

党员在行动 团员在行动 我们大家在行动

今年以来,铁鹰公司面临严峻市场形势,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把“抓安全,降成本,提质量,稳产量”和现场环境改善当作重中之重来抓,逐步推行“6S”管理,党员、团员带头,组织全员参与,持续改善,有效促进了公司的各项工作,为公司勇克时艰、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公司党总支积极组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给广大员工讲形势、讲机遇、讲目标、讲使命和责任,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全体党员干部在工作岗位上讲正气、转作风,树新风;讲原则,比干劲,比贡献,以公司大局为重,以员工利益为重。

1、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金岭铁矿创新创效先锋活动,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争当“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为基本内容,以创新创效为目标,以“创先争优”为实践载体,以党员示范岗为阵地和亮点,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以党内创先争优、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引领全体干部员工创先进、争优秀。

2、通过加强学习,增强专业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升自己干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交流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对标挖潜,对照同行业、同岗位先进技术指标,找出问题,分析差距,深挖内潜;通过科技攻关、优化工艺、节约挖潜、技术改造、修旧利废、合理利用政策空挡(如避峰填谷用电管理)等,结合本岗位安全生产实际集思广益,强化意识、人本管理、规范行为、控制过程,严格质量,真抓实干,争创一流。

3、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同一般的员工群众区别 开来,把自己从岗位普通员工中区分出来。积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带头响应公司号召,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敢于“亮剑”,善于“亮剑”,围绕“抓安全,降成本,提质量,稳产量”等重点、难点问题,解放思想,创新方法、高标定位,“多实干、少空谈”,努力做到 “争最佳、创一流”,为公司广大员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创先争优”在持续,共产党员在行动!

公司团总支在矿团委和公司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车间、部室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山东钢铁集团、矿及公司“认清形势,开拓思路,降本增效,勇克时艰”的指示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降本增效项目带动团的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拼搏进取,迎难而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奉献,全员发动克时艰,凝心聚力求发展。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在行动,团员青年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主要从四个方面,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岗位建功:

1、口号喊出来,通过,不同形式的会议向广大员工及时传达山钢集团、矿及公司各类文件、会议、活动精神;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集体宣誓、集中培训以及利用黑板报、宣传栏、《铁鹰报》、电视站、《山钢报》等新闻媒体,喊出新形势下的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的口号,让员工正确对待企业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

2、身份亮出来,通过团总支团员青年网络图;通过团员佩带团徽标志上岗;通过在窗口岗位设置团员青年标准岗;通过利用共青团宣传阵地张贴团员青年免冠照片等措施使团员青年增强党性认识,明确团员职责,自觉履行团员义务,时刻以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好团员青年生力军、后备军、突击队的作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做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 法、带头弘扬正气。充分体现共青团员的优秀品质和良好形象,敢于接受员工群众的广泛监督。

3、作用显出来,通过“青”字头系列活动,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各项重点工作。开展好“青年安全监督岗”活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开展好青年科技攻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开展好“青年文明号”促进青年群体创优;开展好青工思想动态评价,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青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大局;开展好学习型团组织建设,提高团员青年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推荐、培养、储备人才;开展好“共青团员创先争优”系统活动,促进企业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此外,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共青团工作职能创新性的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在企业困难时期,创造性的发挥好共青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团员青年的突击队、生力军、后备军作用。

4、宣传写出来,通过“下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把企业认真谋事、踏实干事,节约挖潜、创新增效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以及全体干部员工在困难中求进步、在工作中作贡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及时的报道出来。利用好企业的宣传阵地及时撰写稿件,把本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及时的传达给广大员工,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超有目标,做有方法。及时向《铁鹰报》、电视站、《山钢报》等相关新闻媒体投稿,扩大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宣传报道,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鼓舞先进,鞭策后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攻坚克难”在持续,团员青年在行动!

铁鹰公司全体党员、团员、干部员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勇克时艰,全员参与降本增效工作,全员树立成本观念,牢固树立勤俭办一切的原则,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开始节约下每一分可以为公司节省的 资金。今年以来,特别注重科技降本,科技增效,公司球团车间、原料车间、检修车间、技术装备部、人力资源部、调度室、安全环保部、直属部等所有单位,采用综合指导和重点把握的方式,相互协作、互相促进,在全公司范围内针对存有降本增效空间的项目发动广大员工群众,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科技攻关等活动,持续促进公司科技降本、科技增效。截止目前共完成:球团质量工艺优化改造,低品位精粉使用工艺改造,球团成品卸球皮带系统技术改造,大球辊筛增设清扫系统技术改造,球团全喷煤安全、节能、清洁生产系统改造,球团润磨工艺调整,供配电系统改造,原料上料系统及球团润磨自动化监控改造,烘干机传动系统改造,恢复球团热球洒水降温系统改造,球团配料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等11项重点、难点节能增效项目改造,此外,还对公司仓库中存放的多台废旧设备进行科学修复后实现合理再利用,通过科技攻关、节能改造、修旧利废等有效措施,为公司更好的应对当前不利市场形势,赢得更大市场拓宽了空间。

———“勇克时艰”在持续,我们大家在行动!

行动对策 篇3

关键词:校本研究;高中英语;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73-02

一、校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内涵及关系

校本研究,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其特点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但我国目前对校本研究或是行动研究的使用缺乏规范性,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很多专著也没对其做出明确划分。结合目前关于校本研究的著作、论文及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校本研究应该包括这几个内容: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行动研究或行动研究;校本教师培训;校本教学研究;校本管理;校本评价。我们平时所提到最多的校本研究更多应该是行动研究。所以,本文的校本行动研究或者校本研究也就是行动研究,主要是高中英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从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人手,研究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提高教学效率,最好地实现教学价值的问题。

二、高中英语校本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本文主要根据对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06级教育硕士班的40名同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及部分教师的个人访谈得出的结果。

1开展校本研究的范围广,认同的教师比例大。但在对开展校本研究的必要性上,少数教师持有说不清或无所谓的态度。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接受调查的教师所在高中都进行了英语校本研究。这是对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也是和当今科技发展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相一致的,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开始真正关心自己的发展,教师也开始审视自己,关心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活,提高教学质量,关心自己的学生,让教育健康发展。

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71%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因为校本研究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他们从中更好地领悟教育,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研究等在他们那里重新定位。但是也有极少部分教师对校本研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8%的教师认为进不进行校本研究无所谓。这说明有一小部分教师思想上对该问题持否定或怀疑态度。

2高中英语校本研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对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评价也具有多样性。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集体备课,占57%;其次是讲公开课和优质课,占50%;集中学习有关校本研究或教育方面的理论的占34%;请专家进行讲座占31%;研究开发一些有地方特色或本校特色的课程占28%;记录日常教学中生活中的细节占22%。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进行高中英语校本研究的形式不拘一格,多管齐下。检查读书笔记、看发表文章的数量、看是否撰写教学案例、看是否参加了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以及看教学效果如何是学校对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最常见的评价方式。在这五种评价方法中,看是否参加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的比例最大,占57%;看教学效果的占46%撰写教学案例所占比例为31%。

这说明在基层(学校),学校、教师对校本研究的认识比以前有了提高,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多样化。在对部分教师的访谈中,笔者也发现,现在的集体备课已经不同于以前的集体备课,而是注入了很多新的东西,不仅仅停留在讲清知识点。而是共同出谋划策,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撰写教学案例是校本行动研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它可以让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但很多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参与研究的检查方式流于形式,而且不能坚持。这一方面同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和教师目前的教育观也有关系。

3大多数教师通过校本研究有提高有成果,但很多教师认为校本研究和高中英语教学有冲突,部分教师感到没有时间从事校本研究活动。其中通过校本研究有提高的教师占91%。85%的教师在研究中取得成果,有的发表文章,有的转变思想,有的改变教学方法。在没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之前,很多学校除了一年一度的例行优质课比赛外,几乎没有举行任何教学活动,更不用说能有教学论文发表。自从进行校本研究以来,教师们开始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怎样灵活处理教材使之与本校学生实际相结合等。在这一活动中。教师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办公室里多半是交流教学心得,课后利用各种资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现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高考。时间问题是摆在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很重,除上课改作业之外,还要备课。找学生谈话等,所以在调查和访谈中,很多教师对时间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4在进行校本研究的过程中,来自上面的指导少。有一半的学校没有专家指导。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教研室的指导。校本研究的主体是一线教师,但在我国,教师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可利用的资源也很多,教师们可以很快接受这一理念并得到指导。这样的学校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校条件有限,教师的素质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来自教育专家们的指导,让他们更好地弄清校本研究的实质及其意义,以取得校本研究的最好效果。但目前教师得到的帮助主要来自于网络信息和图书资料,这些方式虽有帮助,但比起直接指导,还是很欠缺的。

5校本研究的活動计划性差、不系统、不规范。很多学校只是泛泛地说校本研究有多好,对改进教学,对教师成长有帮助,让教师主动参与、积极响应、多出成果,至于具体怎样做,哪一阶段达到什么目的,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有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显得不知所措。校本研究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不是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教育理论工作者通常都会把它分成几个步骤。Richard Sagor(萨格)把行动研究分成七个步骤:发现一个焦点——明确理论一确定研究问题——数据收集——分析数据——报告结果和采取行动计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校本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对策思考

在此次调查中,各位教师献计献策,笔者把这些建议做了归纳总结,提出做好高中英语校本研究的几项对策,希望能对高中英语的校本研究有所裨益。

(一)完善校本研究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校本研究没有形成制度,教师们的参与程度,参与后得到的评价没有标准。从校本研究的特点可以看出,校本研究能否顺利进行,效果如何,关键在学校。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完善可行的校本研究制度,对校本研究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做出明确规定,在实施过程中按制度办事,这样就可以避免校本研究流于形式。同时。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校本研究,学校可以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可以让在校本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享有更多的晋升机会,让他们迅速成为校级、市级乃至省级骨干教师,也可以为他们进一步深造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

(二)建立专业的指导队伍

就目前高中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来讲,教育理论知识普遍比较缺乏,对校本研究的认识千差万别,所以需要教育理论专家、教研室、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组成一个专业的指导队伍,从理论到实践对他们进行指导。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极大部分教师是希望得到专家理论指导的。教研室的教研员应把理论和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从实践的层面让教师体会到校本研究“有所为”。学校领导应支持鼓励教师进行校本研究,并定期向教师介绍一些做得好的学校的经验。骨干教师则是让教师们明白“教学处处皆研究”,任何和教学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是研究的对象。并介绍自己的经验及成绩,当教师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让他们走出困境。

(三)加强问题意识和学习意识

在校本研究中问题意识很重要。很多教师认为研究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或抱怨没时间进行校本研究,这些都是问题意识缺乏的表现,只要大家留意,教学中处处都是问题,我们也不必额外花时间来找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都可以在课堂内解决。常规的教学活动如备课、上课、听课以及评课都可以成为研究的问题,只要我们遵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就会自觉地成长为一位好的行动研究者。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也要注重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理论知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进行校本研究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

(四)注重同伴互助

校本研究中的“合作参与”重视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由个人化的、孤岛式的研究走向群体合作性研究。一个年级的英语教师可以组成一个小组,在某段时间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能不是一种而是很多种了,教师自己可以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认为较好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可能是你没想到但又很适合你的。当你把自己的成果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时。你得到的将是更多的成果和收获。同伴互助的好处还体现在可以通过它建立更融洽的同事关系,各位教师在一起愉快地学习工作。

(五)開通信息渠道,加强校内外交流

当今社会,信息和交流很重要,它可以避免我们做“无用功”。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展示本校校本研究的成果。可以建立本校的校本研究网站,也可以鼓励教师在大家熟悉的“校本研究网”上交流自己或本校的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分享自己的成果。我们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校际交流,主动向做得好的学校取经,发挥好学校的辐射作用。

(六)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让校本研究逐步科学系统

行动对策 篇4

一、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

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是指担负应急救援行动的单位在执行应急救援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的一切费用, 它包括执行应急救援行动时所需要的生活福利费、公务费、事业费、物资消耗、设备使用费、教育训练费等。从近年来水电施工企业执行应急救援任务以及日常财务保障和管理的实践看, 相对于战时军事行动的财务保障, 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 财务人员忧患意识不强, 应急战备观念薄弱

水电施工企业平时以施工生产为中心任务, 执行应急救援任务较少, 对应急救援保障实施过程中的特点、规律把握不准, 困难估计不足, 加上财务人员编制少, 日常财务工作繁重, 在应急救援财务保障研究上投入精力较少, 致使忧患意识不强, 缺乏把平时应急战备工作常态化的思想准备。

2. 体制不健全, 未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

既未建立应急救援财务保障预案和执行方案, 执行无标准, 也没有单独进行应急救援财务保障核算体系, 无申领、请拨、支付、审核、结算等运作流程。另外受客观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没有进行过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财务保障训练和演练。

3. 资金储备不合理, 财务保障滞后

由于受政治、时机、地理环境等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 导致应急救援经费开支项目多、范围广、数额大、需求急、种类难区分, 多数经费开支没有标准, 开支随意性大。加上水电施工企业机动性强、牵扯面广, 在应对应急救援财务保障上只按平时财务规定的少量应急储备金, 难以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4. 缺乏联合行动, 经费总体使用效益不高

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 既有水电施工企业自主保障力量, 又有地方支援力量, 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 财务保障无法形成合力。加上实战少,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财务保障预案的针对性也不强, 方法研究不多, 人为造成局部不均衡、工作任务重、反应速度慢,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保障的整体效能。

5. 内部控制标准缺失, 审计监督乏力

有经费开支的地方必然会存在不合理不合规的情况, 也会存在很多的疏忽和误漏, 如果没有很好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就会导致应急救援行动保障效率和效果的下降。鉴于应急救援行动的特殊性, 水电施工企业日常工作的重心都在施工生产的执行上, 加之财务工作业务量很大, 经费开支审计监督不到位。

二、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的主要对策

依据新时期水电施工企业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 坚持“自我保障为主、协调支援为辅”的原则, 树立使命意识牢、专业能力强、救援效率高、社会形象好的总目标意识, 以“保障有力”为总要求, 充分准备、整体谋划、突出重点, 有效实施全方位、全纵深、全过程的财务保障。

1. 强化应急救援战备观念和经费效益观念

水电施工企业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财务人员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效益观念要积极转变。一要充分认识水电施工企业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重大意义, 增强忧患意识, 加紧对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的研究, 树立应急救援的思想和战备观念;二要强化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协调意识, 立足实际、着眼使命、面向未来, 把平时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常态化;三要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 在保障完成中心任务和应急救援行动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应急救援经费的使用效益。

2. 制定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预案

预则立, 不预则废。制定应急救援财务保障预案, 是实施应急救援财务保障的基本依据。要立足当前财务工作现状, 在基本财务保障的基础上和准备时间很短的情况下, 针对财务保障地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资供应状况, 在同一预案中多设几种方案, 并根据应急救援行动的任务和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财务保障预案, 不仅要在内容上和种类上明确应急救援时参与行动的人员和留守人员担负的任务、职责, 做好平战转换的各项准备工作, 而且要配齐各级财务部门和分队的战备箱、战备包和应急救援时各种财务账证资料和印鉴, 顺利实现平时与战时的转换。

3. 建立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执行方案

财务保障执行方案是对应急救援行动具有指导和约束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必须计划好、拟订好、执行好。一是科学设置应急救援财务保障分队, 明确任务、职责, 合理进行人员分工, 优化配置财力资源;二是建立经费开支标准制度, 针对不同等级的应急救援行动, 制订不同的经费供应标准, 执行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补;三是对不同情况下的应急救援行动, 按照不同的保障标准区别对待;四是与开户银行签订《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协议书》, 要求开户银行保障应急救援资金供应, 对标准不明确和特殊情况下的经费开支进行责任支付, 短时间内筹措大量现金确有困难时, 可请求地方政府协助, 实行“应急征用”并签订协议, 无偿使用地方资源, 应急救援结束后再进行清理结算。

4. 构建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指挥体系

应急救援行动是一体化的联合行动, 在经费的保障上, 必须实行统一指挥, 统一协调。首先, 构建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指挥网, 通过整合、完善通信网络, 实现各保障单元无障碍信息共享;其次, 建立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辅助决策系统, 进行应急救援行动日常业务处理、经费核算管理与传递等;再次, 建立一体化联合保障机构, 合理确定各应急救援力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 增强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指挥体系对财务保障的全程指挥、控制能力;最后, 配备先进的财务机动保障装备, 实现供应电子化、结算网络化、通信无线化、交流可视化、管理信息化的一体化保障。

5. 实现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手段的技术化、信息化

实现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的技术化、信息化是在新时代提升水电施工企业参加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能力的关键。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具有与战时财务保障相通的特性, 技术化方面, 可以采取前行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应急保障与后行保障相结合、横向保障与纵向保障相结合、对点保障与对面保障相结合、临时保障与协同保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维持建制保障力量充足的情况下, 成立若干应急保障小分队, 对供应力量薄弱的环节实行随机应急保障。信息化方面, 通过实现软件开发集约化、财务管理网络化和财务装备信息化打造一体化财务保障平台, 实现财务保障机动化、全程办公自动化和指挥通信网络化。

6. 发展联合财务, 提高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质量

在应急救援行动地域, 依托当地联勤部成立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联勤指挥部, 所有经费的供应与管理由财务保障中心负责, 对各级应急救援财务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向需要实施财务保障的单位派出财务人员。标准范围内的经费, 根据参与行动的具体实力, 严格按照应急救援行动经费标准, 由上级财务部直接划拨到联勤指挥部, 再下拨至参与行动的各单位, 同时拨入部分机动经费, 由联勤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应急救援行动任务一旦结束, 相关财务人员必须立即向联勤指挥部上报标准范围内经费决算, 核销下拨款项;各参加应急救援行动队伍可针对各自的保障特点实行应急救援专项保障, 对应急救援行动后期的经费结余和缺口问题, 必须及时审核情况, 统一上缴或补充。

7. 严格应急救援内部控制, 加强审计监督

应急救援行动财务保障的金额巨大, 手续繁多, 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循章必严。

行动对策 篇5

各校点:

根据《中共毕节市委毕节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教育惠民行动、社会关爱行动、家庭温情行动”的通知》(毕委〔2012〕130 号)和《中共威宁自治县委专题办公会议纪要》(〔2012〕78 号文件)、(威教通〔2012〕318号)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关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民生问题的重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把对留守儿童、辍学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的关心、返校复学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小海镇中心学校开展“教育惠民行动、社会关爱行动、家庭温情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长:朱家俊

副组长:李

李宗文

陶仁泽

卯申鹏

成 员: 陈敏昌

许玉发

朱万里

潘健伟

陶圣贤

王爱芳

张忠文

张忠勤

周景

张泽坤

张绍奎

管彦云

王国富

李文成 陶泽兵

杨选清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办公室在中心学校,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办公室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做好相关工作。

(一)下设控辍保学工作专项整治办公室,由李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卯頔、杨静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下设建设平安温馨校园、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办公室,由卯申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敏昌、潘健伟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下设巩固提升教育基础能力办公室,由陶仁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许玉发、朱万里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四)中心学校本部统筹办公室,由李宗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陶泽能、蒋文元、胡兴江、兰娇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中心学校本部一切工作)

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本校(中心校含所管辖学校)相关工作。

二、扎实开展好控辍保学专项整治工作

(一)工作目标

以构建和谐小海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以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和加强控辍保学工作为出发点,确保教育惠及每一位受教育者,全面增强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接受较好的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少年、辍学儿童少年和未成年人均能享受应有的教育。

(二)控辍保学工作任务

1.提高认识,增强控辍保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各小学务必站在“民生工程”的高度,增强控辍保学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有效的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开展好控辍保学工作,充分发动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家长齐抓共管,力争不让一个适龄少年儿童辍学。

2.理清思路,认真查找学生辍学的原因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镇主要存在部分管理不严、办学水平不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意识不强,关爱帮扶的机制未建立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控辍保学是一项长期工作,各校一是要把控辍保学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二是要坚持依法治理,强化法律责任,对学生父母或其监护人员及时进行说服动员,经说服动员无效的,调查取证,并报相关部门按规定给予处罚。三是要抓住四类特殊群体(学困生、孤残儿童、留守儿童少年和经济困难学生),把好四个关口(入学关、转学关、开学关和毕业离校关),学校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分层教学,完善助学机制,确保学生不流失。四是要按照《中共威宁自治县委办公室、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宁自治县关于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和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的通知》(威党办发〔2012〕296号)文件要求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控辍保学管理制度

(1)对清理排查出的留守儿童少年或监护人无力监护的儿童、少年,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按上次中心学校统一格式),配合政府、家庭、村(居)委会形成“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一对一落实帮扶、关爱措施。

(2)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学校要对学生辍学情况进行排查统计,了解原因及去向;发现学生旷课要及时追踪,寻找未果的要及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寻找,并向当地派出所和相关部门报告。

(3)认真落实食品卫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对食堂食品采购、加工、消毒、贮存、分餐、留样等环节必须实行专人监管,责任到人,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认真履行学生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学生在校安全,近期特别重视学生防火和用电安全工作,对校外租住民房的学生,要签定“三方”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尤其预防煤气和一氧化碳中毒。同时,配合相关部门立即对校舍和校园设施安全、周边道路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周边治安、食品

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4)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辍学工作报告制,出现学生旷课现象,班主任须立即想办法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通报情况,同时向学校递交书面报告(写清学生的基本信息、旷课原因、与家长联系及追踪查找情况等),学校接到报告后,上报中心校并立即组织教师追踪查找,劝其返校学习,若耐心劝说仍未返校的,应在三日内向旷课学生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递交学生辍学书面报告。中心校根据各校上报数据在每月月底前将学生变动情况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

(5)对民政、社保等部门清理排查出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经核查属实的,各学校必须无条件接受,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和救助帮扶教化等工作。

4.抓住重点,强化管理

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提前做好控辍保学排查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基本情况,抓住重点时间(春季开学)、重点片区(外出打工人员集中地)、重点人物(学困生、留守儿童少年和经济困难学生),强化管理,确保辍学和有辍学想法的儿童少年返校上课。

5.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因学校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2013 年小学辍学率未控制在2.4%以内;2014年小学辍学率未控制在2.2%以内;2015年小学辍学率未控制2%以内相关学校校长及相关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并按规定追究责任。

三、努力完成建设平安温馨校园工作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创建平安温馨校园活动的广泛宣传,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落实措施等,促进我镇16所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校园及周边无安全事故,无纠纷,无案件,无上访事件,确保师生温馨平安,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二)工作任务与措施

1.明确工作重点。根据市、县及教育局文件精神,各学校要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创建平安温馨校园的工作重心:

(1)创建安全文化。健全学校安全教育制度,注重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打造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完善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防水防触电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防灾减灾安全教育等系列制度,逐步配齐安保设施设备,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学校富有特色的安全制度文化。

(2)创建关爱文化。加强对留守儿童少年学习、生活、思想等层面的关爱,多角度营造留守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进一步营造寄宿制学校关爱氛围,建立师生、生生一对

一、手拉手的关怀帮助机制。

(3)创建环境文化。扎实推进亮丽工程建设,加大优美教室建设为度,打造最好的教育教学园地,把学校建成“学园、花园、乐园、家园”;在校园内科学地设置人文标牌设施、名人语录等,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打造师生优雅的行为文化。

2.广泛宣传,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开展创建平安温馨校园活动是新形势下学校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教育系统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班会、周会、集中讲座、板报宣传、校园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重要意义、工作要求以及安全防范知识的认识。积极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3.加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重点是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防护知识和卫生常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 防电、防水、防火、防毒知识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等方面的学习,并注重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4.完善制度,安全工作有章可循。结合各学校实际和创建平安温馨校园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完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诸如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设施定期检查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大型活动审批制度、流行病预防隔离制度、协调治理周边环境制度等,使得相关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依章办事,抓好落实。

5.排查隐患,安全工作防患未然。

为确保师生安全,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排查安全和卫生隐患。对学校存在的安全和卫生隐患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并逐一进行登记造册,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针对各校实际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排查:①危房、危墙、基建场地等基础设施;②护栏、阳台、窗户、户外体育设施等;③用电 设施;④交通方面;⑤师生饮水、食品卫生;⑥学生课外活动; ⑦环境卫生;⑧教育不当造成的隐患等;⑨后进生(特别是有不

良行为的);⑩校园周边环境。对以上隐患排查情况均要有专人负责督促整改,确保消除各项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6.协调关系,加强周边环境治理。

各学校要尽全力协调与当地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学校周 边村、组及村民的关系,争取他们多方面的支持。严厉打击破坏、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依法治理周边环境。同时,要 加强与全体家长之间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增进了解,消除误会,密切关系,努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 常进行。要教育学生远离网吧、游戏厅等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远离不洁的小摊商贩等。

7.开展活动,创建工作不拘形式。为促使全校师生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创建工作,学校可以不 拘形式地开展活动,如:①开展“安全与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②开展“安全在我身边”征文竞赛;③组织“安全隐患全面排查 与整改”专项活动;④把创建活动与优秀班集体评比活动紧密结合等,有效促进创建工作的全面展开。

8.加强领导,创建工作常抓不懈。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平安温馨校园工作的领导,各学校均要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对本项工作实施组织领导和 进行督查,并且分工负责有关工作,责任到人,做到常抓不懈,抓有成效。

9.强化责任,确保创建工作到位。

全镇学校要明确行政人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学 生家长的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责任 追究制。对因工作失职,玩忽职守或教育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安全 事故,要从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四、长期坚持,做好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

(一)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依法治教、优先兴教,使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和 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法律素质有较大提高,学校建立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学的工作机制,师生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保证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总体目标,以服务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安排和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在推进教学改革、维护稳定方面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坚持服务师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的根 本利益,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是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把依法治理与解决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

3.坚持务实创新。要研究构建和谐校园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人民群众对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的根本需求,探索内在规律,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形式。要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注重把依法治理工作与本职业务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普法依 法治理工作成效。

4.坚持突出重点。要抓住新一轮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的 重点,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和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 推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全局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探索切实可行的普法依法治理新路子,提高工作指导水平,推动依法治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主要内容

1.科学制定 “六五”普法规划。在认真总结“十一五”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和“五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学校改革 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全面掌握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所处阶段、面临形势和发展方向。根据上级要求,精心制定与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相配套、相衔接的“六五”普法与依法治教、优先兴教规划,明确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法制度,根据“六五” 普法规划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教育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通过自学、集中辅导、参观法制教育基地或展览、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或考试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学习成效。领导、教师学法,重点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宣传及贯彻落实工作,提高依法执教意识和依法决策水平。对学校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提高依法治教、优先兴教意识;对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提高依法执教能力。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教职工的法律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进行有偿家教,杜绝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行为,杜绝教师侮辱未成年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使教职工能依法参与管理学校。注重课堂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和法律素养的培育。把法制教育内容纳入新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做到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相关的教育内容,将课堂教育和社区教育结合起来。运用现身说法、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搞好法制教育,增强领导、师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积极推进依法治校。依法制定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建立和完善学校决策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学校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和监督制度,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坚持校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学校行政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和以工会为主的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把校务公开工作上升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工作方式,使其与规范学校管理相结合,与扩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相结合。

4.不断提高依法执教水平。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各类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2)进一步完善教师依法管教、依法执教的工作制度,不断强化教师依法执教力度,认真遵守《威宁县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六个禁止”》及小海镇中心学校关于教师师德规范的的相关规定。

(3)教师不从事有偿家教和有偿补课,一经发现,在评先选优活动中一票否决,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5.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以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为抓手,切实加强安全稳定综合目标管理工作,进一步突出校园周边治安动态管理、交通安全等重点部位管理,加强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基础预防能力,努力健全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校园安全与稳定。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依法治教、优先兴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各学校要把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循序渐进地推动这项工作,确 保学校走上法治轨道。成立依法治教、优先兴教领导小组,并做到各个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提高工作的效率。制定依法治教、优先兴教的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汇总依法治教、优先兴教的工作情况,商讨依法治教、优先兴教的工作方略,制定工作计划,使我镇的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朝着正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前进。

2.突出工作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认真总结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提出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提出阶段性目标与要求,统筹规划、分段实施、稳妥推进。要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3.加强检查考核,促进工作落实。把依法治教、优先兴教纳入学校评价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各项任务落实。要研究探索科学的创建工作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推进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扎实开展。

4.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站、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向师生和社会广泛宣传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的意义、任务和工作重点,引导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自觉参与到依法治教、优先兴教工作中,努力扩大群众基础,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五、有效巩固提升教育基础能力

(一)工作思路

按照县教育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因地制宜、分校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本着“立足实际、多源汇集”的主导思想,通过“财政给、税费帮、社会捐、银行贷、自筹上”等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充分挖掘各种潜力,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总体思路,落实好辖区内的教育工程。

(二)工作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有效落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目标管理监督体系,研究解决提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质量监管工作,抓好各类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统筹指导学校设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工作实施时间、范围及标准

1.实施时间:2013年元月1 日起

2.实施范围:全镇中小学校舍改造,教师周转房、学生食堂、学前教育、安全围墙、优美校园等工程建设。

3.实施标准:达到国家验评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

4.资金保障:上级统筹安排。

(四)工作措施

1.对在建工程还未竣工交付的,逐个拟定推进计划,倒排工期力促工程早日竣工交付使用。

2.从 2013 年起,针对薄弱学校实际情况拟定改造计划,并与布局调整和教育均衡发展同步进行。

3.2013年配合房产部门完成教师公租房100套建设,并规划申报我镇所差教师周转房指标。

4.根据上级计划并接合学校实际规划建设学生食堂,为全镇实施好“营养餐”计划服务。

5.积极准备好2013年校实现初步均衡建设任务,到2015年全镇达到初步均衡(各校60%的学校生均面积达到5.75平方米,),到2018年实现全镇所有小学校实现基本均衡,即各(校完小生均面积达到5.75平方米)。

6.根据需求和经费情况引导和督促学校搞好安全围墙和优美校园建设。

小海镇中心学校

2012 年 12 月

行动对策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问题;对策

行动导向教学法①毕竟是根据德国职业教育的情况而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并且其实施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部分中职教师在实践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未能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忽略了教学环境的差异,未考虑学生的特点,片面追求“行动导向”的形式,为用而用,加上缺乏充分的课前准备,使得课堂显得生硬、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问题

1.摒弃传统教学,忽略适用问题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参与程度较低,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质量控制单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做,通过内在激励,综合控制质量,在职业教育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于是一部分教师片面否定传统教学,过分重视能力培养,忽略理论知识学习,一味地追求形式先进,将相关方法简单堆砌、生搬硬套。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却没有将这些方法用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整个课堂从形到神都很散,并未取得实际的效果。

2.缺乏实践环境,形式大于实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教学模式,要求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从而构建职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而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实训场室和设备并不能满足需要。多数中职学校班级人数在四五十人左右,教室的布置受传统教学影响,基本都是以讲台为集中点的布置。在进行小组教学、头脑风暴讨论或实践动手时,虽然可以临时改变课桌布置,但由于空间小、人数多,相邻小组会出现干扰或抄袭现象。这些因素导致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缺乏真实有效实践环节,因而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效果甚微。

3.教师能力不足,课堂控制不够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需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准备教学所需的信息、材料、资源等,还要设计好教学方法。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或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部分老师在实施教改中,只是单一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且在学生讨论、发言或评价阶段监控不足,并未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4.学生反应不一,存在包办现象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事先知识储备,且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交流沟通。在一些课堂上,教师未考虑学生基础、能力、性格的差异,小组构建仅以简单的座位安排来定,固定搭配、没有流动,缺乏新鲜感,加上小组内部分工不明确,导致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而部分潜力生对课堂反应冷淡,甚至出现“优秀生包办学习任务,潜力生负责走个过场”的现象。

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从教学方法、实践环境、实施主体、运用对象等方面提出如下对策。

二、解决对策

1.结合传统教学,灵活运用教法

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如何学,探讨教师如何教。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结合传统教学,恰当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同时因材施教、合理优化,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实现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

2.建设教学环境,设计立体教材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有良好的实训基地,同时配置必要的活动工具。中職学校应加强硬件建设,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方便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从而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还应注重实训场室的文化建设,如配备操作流程图、张贴鼓励宣传标语、强调团队合作和操作安全等,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操作环境中学到真正的技能。

3.组建双师团队,强化质量控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老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主持人”,从“独白讲授”转变为“参与互动”,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知识结构应从“平面型”转向“广深型”,不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行业水准的实操技能,熟悉专业学科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单靠某位教师的力量是很困难的,必须建立相关的课程开发团队,以学科教师为主,同时吸纳相关的专家或高级技师参与课程的研究开发,组建“双师”团队。

4.关注学生需求,促进学生自主

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不同,能力有高低,气质有差异,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或分层教学。在学生团体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时,应科学分组,倡导学生互帮互助,让优秀生带领潜力生共同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既实现优势互补又兼顾公平,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勤于实践,勇于展现自己。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毫无疑问为我国的中职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忽略实际、照搬教法不是推进教学改革良性发展的有效方法。我们要结合本国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学习外国先进教育方法和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实践、思考创新,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汤霓,石伟平.职业教育发展终身化趋势及其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Z1).

行动对策 篇7

关键词:专项行动,常态化,对策分析

引言

近年来公安机关相关专项行动逐渐呈现出常态化的特点, 然而相关学术文章主要研究其积极的作用。这一手段措施对整治某类突出治安问题、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有着特殊作用, 但有时过于强调全盘行动从而增加了基层的压力, [1]尤其是当专项行动的开展逐渐常态化, 其弊端暴露的更加严重。如何克服其弊端, 提高专项行动的成效, 对公安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安机关专项行动常态化的价值分析

公安机关专项行动是公安机关针对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某些刑事案件相对突出, 社会治安形势恶化的状况,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范围内, 集中警力, 统一部署, 突击破案的侦查形式[2]。小到基层公安机关的集中整治大到公安部开展的各项战役, 近些年来, 公安机关相关专项行动开展频繁, 逐渐呈现出常态化的特点。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效聚合资源, 提高破案效率

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 针对性极强, 具有突击效应。这种突击效应, 容易形成高压管理态势, 产生明显管理绩效, 能够迅速集中警力, 在短时间内侦破一批有影响的刑事案件, 提高破案效率并减低该领域违法犯罪突出的局面。

(二) 清除隐患, 遏制犯罪

公安机关在开展专项行动的过程中, 不但能够侦破掉特定的刑事案件, 而且在通过在这些案件的侦查中, 带破一批积案, 从而清除威胁社会治安的隐患。通过专项行动的开展, 能够强化对社会面的控制, 提高发现、遏制犯罪的能力。

二、公安机关专项行动常态化的弊端分析

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对整治某些突出治安问题、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但究其常态化的趋势, 这一手段措施但也存在许多弊端。

(一) 应急措施, 治标不治本

“专项行动”的布置起点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恶性问题, 形成决策的起点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这种状况显示下级政府治理能力的不足。专项治理”属于应急手段, 治标不治本, 它往往以短期显著成效所带来的满意度掩盖了内在法治建设的不足。

(二) 基层人员任务重、压力大

各类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大多以各类形式进行工作考核评比, 为取得良好成绩有的地方把繁重的任务分解到各基层单位, 要求限期整治, 常态化的趋势更是一定程度上延长基层人员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基层人员的工作量, 使基层人员面对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三) 牵制基层警力, 不利于基层工作深入开展

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大多强调一刀切, 但这种一刀切措施使基层不能对症下药, 不能根据辖区治安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打防控措施, 抑制了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特别是常态化的专项整治行动会打乱基层原有的工作节奏, 在被动应付专项行动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警务资源。同时专项整治行动大多倾向于打击的直接功能即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追求短平快的显现效果使有的基层公安机关为了追求行动效果及考核成绩不愿在基础工作上深入开展, 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四) 损害执法权威

常态化的专项行动过于强调营造氛围, 保密措施由于各种原因又常常不到位。违法犯罪分子对我们的行动计划十分清楚。一见公安有行动有声势暂时消停几天, 例如遇到专项行动红灯区或者赌博门头紧急关门或临时转行做正经生意, 待专项打击一过又重新开张营业。违法犯罪分子掌握了公安机关的专项整治行动规律能适时进行规避和逃避。因此在此类专项行动中, 虽然公安机关屡战屡胜,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这种现象无形中损害了执法权威, 损害公安机关形象。

四、专项行动常态化的弊端优化措施

我们必须正视专项整治行动中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以及由此诱发的一些问题, 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 增强公安工作实效。

(一) 转变工作理念, 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要倡导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想, 切实按照综合治理的要求打防并举推进长效治本的工作机制建设。每次专项行动后, 要根据获得的犯罪信息、某类犯罪发生的原因形成特定的工作机制, 减少此类犯罪再次发生的可能。

(二) 推动专项行动大周期性建设, 加大打击力度

以较长时间段为周期, 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行动, 加大打击力度。短时间内连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会营造一种形式主义的氛围, 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所以以较长时间段为周期开展的专项行动, 震慑力更明显, 效果更好。重大刑事犯罪可以以三到五年为周期进行重点整治。

(三) 完善工作绩效考评体系和评估办法

大多数专项整治行动绩效评价都存在着唯数字论的现象, 这种现状会导致某些单位只看数量不看质量, 忽视了群众的满意度。把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会使民警在进行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更能沉住心做好基础工作, 提高群众满意度。这种考核体系在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同时, 减轻基层民警压力, 还有利于深入开展基层工作, 减少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晓勇.刍议公安机关专项整治行动[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09 (06) :66-68.

行动对策 篇8

1 国内城市管理

三亚市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性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实行创新实践的个性城市管理模式、“城乡一体”城市管理模式、人文理念城市管理的模式。南京市在推动城市管理理念、体制、制度和行为等法治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法治化进程,南京城市管理在法治理念、治理结构、强化监督、严格责任等方面不断推进以取得更大突破。北京市东城区运用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技术集成,创立了万米单元格网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拉萨市通过推动城市管理方式的变革,构建科学、有序、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效益,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长春市根据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城市管理的实际,采取五大措施加强长春市的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香港在城市规划、环境卫生管理、新市镇建设、违法建筑处置、公共交通管理等方面实行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模式,营造了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城市环境。拥有“国际花园城市”之称的深圳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方式等方面采取新措施,城市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上海市为了实现城市面貌向“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的目标迈进,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把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五大重点”,让市民感受到环境面貌发生的重大变化。

2 保定市城市管理 “6S”行动现在调查及对策

保定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要想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必须拥有良好的环境卫生。保定市政府正在建设一座以文化古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生态宜居城市,使保定成为国际化的城市。当前,保定市正着力打造“京畿强市、善美保定”。“京畿强市、善美保定”作为保定市今后发展的总体定位,对保定市的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卫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城市环境的好坏是人们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直接反映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政府的形象以及全民的素质。因此,良好的环境是一座城市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保定城市环境卫生欠佳,一些街巷垃圾随处可见。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这和保定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悖离,不利于保定城市新形象的树立。而影响保定城市形象的最突出的便是脏乱差问题,尤其是老城区的脏乱差现象更是保定市民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因此,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解决市容市貌中存在的“脏、乱、差”问题,是提升保定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保定市政府开展的城市管理“6S”行动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保定城市管理6S行动的得到了很好的开展。

保定市正在开展的城市管理“6S”行动,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市容市貌“脏、乱、差”问题,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节约”为主要内容,集中开展专项整治,逐步健全科学、精细、长效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保定市政府立足于“善美保定”,着眼于市民最关心的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的问题,解决环境卫生中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使城市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创造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对于重塑保定新形象,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做出了努力。

保定市城市管理“6S”行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保定市政府对在城市环境容貌集中整治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个人、优秀城管队员、优秀环卫工作者、城市环境容貌整治工作热心市民予以通报表彰。城市管理“6S”行动是保定市层次最高、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一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政府真抓实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级组织积极推动,重点突破取得了空前效果,全民积极参与的热情达到了空前。总的来看,保定城市容貌的改善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市容环境卫生的改变提高了市民的个人素养。保定市城市管理“6S”行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问题。

3 保定市城市管理 “6S” 行动现状调查

3. 1 召开 “净城行动” 推进会,要求迅速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为了防止环境严重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定市召开全市“净天、净城、净村”行动动员大会,进一步加大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和城乡改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切实落实“净、全、实”要求。“净城行动”推进会指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形势,就“净城行动”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全力推进“净城行动”。

( 1) 增强市民担当意识。保定市正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环境生态作为协同发展所必需的硬环境,使得环境改善成为头等大事,事关保定发展。而保定污染严重,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综合排名中,保定市成为国内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排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市民要增强担当意识,通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空气质量,使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问题得到根本改善。

( 2) 真抓实干。“净城行动”必须“实”,对市区易扬尘区域进行管理,加大硬化、覆盖、洒水力度。保定市实行洒水车定时洒水,洗扫车清扫路面。按照市里的要求,“每天6时至8时、11时至13时、17时至19时实施三次清洗洒水、抑尘保湿; 淘汰落后清扫方式,严禁简易转盘式清扫机械上路作业,对外环路等易发扬尘道路进行集中洗扫,共洒水200余吨,清理垃圾、杂物10立方米。同时,根据大气污染具体情况,加密洒水频次,确保抑尘效果。保定市更换洗扫车,将干式洗扫车改为湿式洗扫车,减少扬尘的产生。”

南市区环卫局组织人员采用新型洗扫方式。南市区环卫局环卫工人把传统的“左右横扫”改为3人一组的“前后推扫”,这种清扫方式不仅效率提高了,而且最大限度降低了扬尘。此外,洗洒车辆同时进行洗洒作业。采取洒水车并排推进、洗扫车紧跟其后的形式,使路面变得湿润清洁,车辆经过洗刷后的路面时不再尘土飞扬。

为了削减分散的小锅炉供暖,有些老旧小区的锅炉已经被炸掉。保定市路面上行驶的公交车,几乎全部换成了LNG汽车。

( 3) 全民参与,共建家园。市民应该积极配合,自觉维护保定城市形象,积极参加“净城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营造整洁优美、清新亮丽、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和人人支持、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净城行动”防治大气污染的良好氛围。

3. 2 保定市开展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强化管理效果

一是集中治理沿街条幅、张贴物、店外经营。二是集中治理夜市、露天烧烤。三是专项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通过治理,辖区市容环境秩序得到了有效改善。保定市共清理129处占道摊点、87处店外经营,摘除46条条幅,清理460余处张贴物、暂扣6个烧烤炉具和12辆三轮车。

此外,为有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北市区针对辖区内保定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师附小、河北小学等10余所学校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对辖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二是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进行广泛宣传,对屡教不改的当事人进行集中整治。北市区执法局共清理56处占道经营、38处店外经营、79处乱贴乱画等,营造安全、稳定、和谐、健康的校园及周边环境,为师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行动对策 篇9

关键词:兴边富民,额敏,西部大开发

一、“兴边富民行动”的基本内容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民委按照中央部署, 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倡议发起的旨在“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一项国家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10年来, 成就显著, 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呈现出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国家统一、睦邻友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新疆有5 600多公里边境线, 占全国陆路边境的1/4。新疆32个边境县市总人口483.45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7.13万人, 少数民族人口占边境县市总人口的63.53%。边境地区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塔塔尔、达斡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基于这种现状, 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为兴边富民行动的重点地区, 就为新疆地区实现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二、以额敏县为例

额敏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 塔额盆地东北部, 额敏河上游地带。西与塔城市为邻, 南接托里县境, 东临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北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三面环山, 向西开口, 北有塔尔巴哈台山, 东南有齐吾尔喀叶尔山, 中部有额敏河冲积平原。属额敏河水系。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冷暖波动大, 夏季热而短促, 秋季降温迅速, 冬季寒冷、漫长、干燥, 年均气温5.6℃, 年均降水271毫米。困扰额敏县发展的瓶颈如下。

1. 边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工程性缺水

良种繁育率低, 低产田多,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渠系配套不完善导致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 工程性缺水成为农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是导致边境地区农牧民贫困的主要原因。同时, 由于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特别是水资源的匮乏, 长期以来人畜共饮一沟水, 冬喝雪融水, 夏喝沟渠水的现象仍然存在。

2. 交通闭塞

额敏县因地处边境, 受地理环境影响, 没有贯穿全境的交通枢纽, 这给物资的合理流动形成障碍, 同时在县境内没有等级公路的村有46个, 不通公路的村有10个。乡村道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交通运输线长、成本高, 造成经济发展缺乏竞争力, 大量优质农副产品得不到增值加工, 农副产品优质不优价;农业生产经营粗放, 科技含量低, 缺乏有规模的投资项目。

3. 各类人才奇缺, 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才

主要原因是资金缺乏, 自然条件差, 知识分子及科技人员待遇低, 形成外地人才不愿来, 本地人才留不住的恶性循环。贫困人口大多数属于哈萨克族, 由于长期以来以放牧为主, 从事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所在村队自然环境差, 地处偏远, 信息闭塞, 以及受不同文化背景及世俗观念的影响, 这些低收入人口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 属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一个群体。

4. 边境地区能源建设不足

受地理环境及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牧民定居居住分散等影响, 普遍存在负荷密度小、规划街道少, 造成农网规划投资大等许多不合理现象。许多偏远山区没有通电, 生活质量低下。矿产资源少, 缺少煤、天然气等资源。

5. 边境地区旅游资源未被有效开发利用

额敏县有也迷里古城、喀拉也木勒风景区、孟布拉克牧场、樊梨花点将台等风景区;中草药品种类繁多, 主要有甘草、柴胡、麻黄、大芸、贝母等;矿产资源有煤、沙金、石膏、大理石等;野生动物有熊、黄羊、野猪、云豹等。由于地处偏远, 这些旅游资源都没有被有效开发利用。

2006年以来, 额敏县坚持把推进特色农业作为兴边富民的重要内容, 围绕“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发展目标, 依托塔城盆地“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优势, 先后投资230万元, 新建蔬菜温棚230座, 使菜农年增收5 000元以上;投资100万元实施飞鹅养殖基地项目,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带动了一大批飞鹅养殖户, 提升了飞鹅产业附加值。

2010年, 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2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23.04亿元,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2亿元。4年来, 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累计达10亿元, 有效改善了各族群众的生活条件, 受益群众达6万余人。2010年, 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99.6%。

2011年, 阔什比克良种场“兴边富民行动”项目77万元, 用于加压滴灌800亩。30万元安全饮水项目, 解决了吾尔塔上户村63户村民饮水难问题。额敏县玛热勒苏乡吐普克尔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 该村坐落在山脚下, 由于地势高, 无法打压井, 村民全靠从4公里外的小河里运水。全村100多户村民的饮水难问题在兴边富民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得到了解决, 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村民再不为吃水犯愁了。

三、对策

在中国日益走向市场化的制度背景下, 政府如何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适时制定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 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是“兴边富民行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1. 建议全面部署“兴边富民行动”, 并以国家投入为主渠道, 政府行为为主导, 边境各族干部群众为主体, 采取特殊政策措施, 全面推进。

实施以“边境公路网络”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制订边境公路网建设规划, 并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同时, 有计划地解决边境沿线乡镇通电、通广播电视、安全饮用水问题, 以及农田改造和畜牧、卫生、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2. 完善边民互市政策, 大力发展边境贸易, 促进与毗邻国家和所在区域的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

因多数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地方财政在加大投入上还有困难, 建议中央实行边境口岸关税留成政策, “十二五”期间将边境口岸关税的50%留给地方政府, 用于口岸建设。

3. 实施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工程。

在边境县全面贯彻免费教育政策, 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三包”政策 (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 , 保证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全面推行合作医疗制度。

4. 实施以解决特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为重点的温饱工程。

以边境县自然村为单位, 优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每个自然村安排20~30万元扶持资金,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种养为主的增收项目;对低收入人口, 采取全免费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对缺乏生存条件、生活特别困难, 但因守土固边而不能易地搬迁的少数民族群众, 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制度, 彻底解决困难边民的吃、住、穿、读书、看病问题, 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

5. 实施以抢救、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工程。

结合新农村建设, 大力开展“兴边富民示范村”建设, 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同时, 对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普查收集、归类整理、抢救保护, 并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 建立民族文化资源库, 进一步激发边境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首先是一项经济任务, 同时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不单是民族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民族团结的需要, 是国家安定的需要。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 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工作重点, 开展好“兴边富民行动”。

参考文献

[1]陆鹏.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兴边富民行动”实施效果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1, (12) .

[2]朱玉福.兴边富民行动10周年:成就、经验及对策[J].广西民族研究, 2011, (3) .

行动对策 篇10

一、把握教师行动研究的内涵,有效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一词首先由心理学家勒温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国内外学者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或看法均有所不同。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分别是:以苛勒为代表的“科学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小规模的实验研究,它用统计的方法来验证假设;以埃利奥特为代表的“实践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是指在提高社会具体情境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景的研究”;以凯米斯为代表的“批判的行动研究”,强调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格朗蒂根据哈贝马斯三种构建知识兴趣———技术兴趣、实践兴趣、解放兴趣,将行动研究分为“技术取向”、“实践取向”和“解放取向”。虽然人们对行动研究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还是得到广泛认可,即行动研究强调研究和行动合一,强调教师主体的深度参与,强调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强调对实际工作的改进。行动研究者一定要把握行动研究这一基本特点,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

二、认真组织,深入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深入开展行动研究。

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筛选出关系学校和自己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小学生学业不良成因及对策”问题,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开展调查分析,制定转化措施,深入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撰写研究日志,总结行动过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 精心部署,及时反馈,保证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把课题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订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课题实施方案和每周活动安排,细化责任,明确分工,保证时间,落实措施。把课题行动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课题组在学习相关“学业不良”理论和行动研究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召开课题组成员的交流实施过程,讨论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反馈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并安排下周的具体课题研究工作。实践证明,这样的组织和安排符合课题开展的需要,保证了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讨论时间,及时了解和反馈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真实进程,强化了课题组成员合作意识,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对组内成员的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只有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同伴的合作交流,及时反思实施过程,才能保证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寻找转化突破口,扎实开展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的成因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的科任教师制定出每个学业不良生的个性化转化措施,重点根据他们的课上的表现,实施相机辅导措施和及时了解学业不良生的学习动态实施课外教师辅导和同伴帮扶措施。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同伴帮扶(每个学科学业不良生都安排了学业优秀生来帮扶)措施,全方位关注他们,树立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查找他们的知识漏洞,补救和修复他们的知识链接,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业不良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实现对学业不良学生的逐步转化。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实施个性化的转化措施中,对待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部分学生的转化效果良好。

3. 重视过程性资料积累,不断总结成功的转化经验。

学生学业不良的问题是每一个老师都要碰到的问题,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转化这部分学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业不良生的转化融入到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实践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所以,课题组成员在转化过程中要付诸大量的行动,随时捕捉学业不良生的各种表现,通过撰写研究日志、教学随笔、谈话记录、辅导记录、论文等广泛积累过程性资料,从大量的资料中寻找得失,总结经验,记录学习不良生的成长历程。

三、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寻找自我,解放自我。

心理学家舍恩曾指出,教师作为有能力的实践工作者,他们所知道的通常多于他们所说的,行动研究鼓励教师通过“探究—反思”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与自尊,同时也张扬教师作为人的自信与自尊。正因如此,行动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更精彩的展现实践能动性和专业艺术的舞台。在以往的学校科研范式中,学校常常是科研机构的试验田,教师常常在标准化的试验中看不到自己,也不知道实验的全景,天天跟随着忙碌,没有自己展现的空间。行动研究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改变,不仅是“知性”和“理性”行为,而且包含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现和探寻,这些都是自上而下的科学研究所不能企及的。行动研究不仅会带来教师专业能力的变化,而且会带来教师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变化,以及专家学者与教师关系的变化,他们更多是伙伴关系,平等的合作者。参加行动研究的教师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目的地进行每天的教育教学,而是带着自己研究的问题走进学校和课堂,带着研究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撰写研究日志,记录研究过程,反思研究方法,用真情感染学生,感动自我,是行动研究使他们找到真实的自我,发展自我。

总之,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行动研究有着不同的研究范围和参与方式,虽然行动研究的成果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但行动研究揭示的问题情境和经验知识确实可以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适合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新蓉.教师的成长和解放之路[N].中国教育报, 2009.4.24.

[2]韩淑萍.行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N].中国教育报, 2009.4.24.

行动,还是行动 篇11

行动,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天赋无法替代它,有天赋而失败的人比比皆是;才能无法替代它,有才能却失败的人时时可见。教育无法替代它,受过良好教育却失败的人处处可闻。

因此,很多时候,是行动而非幻想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吴志泽高中毕业就开始推销发卡、纽扣,进而做出了“报喜鸟”;靠借鸡生蛋起家的刘沦龙,从自己动手挖坑,为农民造“凼凼肥”开始,一步步将企业带进中国500强;“洗脚富豪”郭家富14岁就帮妈妈卖稀饭、卖大碗茶;博士刘晓松在需要行动的时候,果断地终结了自己的博士生涯……

美国《商业周刊》曾经专门针对世界500强企业的OEO和成功人士分别做过一次调查:什么样的人最具有成功的潜力?最后的答案出奇地相似:崇尚行动,具有超强行动力的人。如果没有行动,那么再天才的想法也不可能有结果。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当对一件事情有50%的把握时去做,能赚钱;当对一件事情有70%的把握时去做,会不赚不亏;如果等到一件事情100%把握时再去做,就会失败。

所以,行动固然有风险,但等到没有任何风险时你再去行动,恐怕一切就晚了。只要有行动,只要敢行动,那么你离成功的目标就近了一大步!

愚公虽愚,但是挖山不止,最终山还是被挖通了;智叟聪明,但是什么也不做,只有绕山而行。

《行动方案》关键在于行动 篇12

建筑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 绿色建筑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 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主要是城乡建设模式粗放, 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 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等。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全国500多个取得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中, 真正按绿色建筑要求建成的仅有50多家。

绿色建筑, 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 对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是指导我们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有了好的方案, 关键在于执行。

根据以往绿色政策执行结果来看, 后续配套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更重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只是纲领性文件, 具体细则还需要分管的部门来具体研讨, 出台相关的配套细则。因此, 各地区、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 我们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 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中要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 纳入总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 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绿色建筑需要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具体的技术支撑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 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 设计行业最先受到挑战, 如何实现合理的、可持续的建筑成为建筑设计行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

推动绿色建筑行动, 要加大政策激励。要研究制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 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要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 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要研究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土地转让方面的政策;要研究制定容积率奖励方面的政策, 在土地招拍挂出让规划条件中, 要明确绿色建筑的建设用地比例。

发展绿色建筑, 要完善标准体系。完善建筑节能标准。健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加快制 (修) 订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建筑的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尽快制 (修) 订绿色建筑相关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能源管理体系等标准, 编制绿色建筑区域规划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 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

上一篇:OVEN控制中要点下一篇:梅尼埃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