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转型

2024-08-29

行动转型(精选8篇)

行动转型 篇1

摘要: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 如发生在我国的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以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里氏8.0级的大地震等。汶川大地震中, 媒体第一时间披露、政府迅速公布真相、专业机构纷纷发布报告, 形成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充分、有效沟通, 民众的知情权得到极大满足。所有这些都表明, 我国媒体信息的传播在进步和变化, 从“控制”到“公开”;从“单向”到“双向”;从“一极化”到“多元化”;从舆论宣传到大众传播,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动转型。

关键词:公共危机,媒体,行动转型

公共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 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 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 如发生在我国的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以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里氏8.0级的大地震等。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 由于情况不明, 受众的认知平衡被打破, 出现了强烈的信息饥渴, 在信息真空期, 流言极易传播, 从而引起社会恐慌, 而充当环境守望者的媒体及时、有效地报道公共危机事件就显得格外重要。

公共危机中媒体行动的历史反思

汶川大地震中, 媒体第一时间披露、政府迅速公布真相、专业机构纷纷发布报告, 形成政府、媒体与公众的充分、有效沟通, 民众的知情权得到极大满足。所有这些都表明, 我国媒体信息的传播在进步和变化, 媒体在公共危机的报道中正在进行着一次新的理念选择。

从“媒体失语”到“媒体言说”。2003年暴发的“非典疫情”, 当媒体选择沉默或是以“捂”的方式来掩盖疫情的相关情况时,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口头传播、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甚至网络聊天的方式, 参与到流言的传播中来, 伴随着流言的蔓延人们心中的恐慌也在蔓延。其实人都有根深蒂固的“新闻欲”, 如果在这个时候权威媒体选择了“失语”, 那么人际传播中的谣言就会占据更大的份额。

而最近来袭的甲型H1N1流感, 却没有在公众心中引起太大的波澜, 这是因为主流媒体从疫情通报、防治措施、病例介绍等角度展开了大范围的报道, 在第一时间稳定了人心。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 那就是媒体及时公布了“世卫组织将猪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这一新闻, 避免了非典时期人们因为错误理解大肆宰杀动物的事情再次发生。

从“物的诉求”到“人的诉求”。公共危机中, 从“物的诉求”到“人的诉求”, 体现了媒体对生命的关注与尊重。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 新华社的原文是这样进行报道的:“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 总共死亡二十四万两千多人, 重伤十六万四千多人。”“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 通讯瘫痪, 城市停水、停电, 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是唐山救灾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1) 我们再来看看汶川大地震后各个媒体的报道:“温家宝心情十分沉重, 再三叮嘱抢救人员务必尽最大努力, 争取更多时间, 抢救出更多孩子。” (2) “尊重生命, 决定了党和政府把救人摆在抗震救灾的首位。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就明确提出, 把以人为本作为抗震救灾的核心, 把抢救生命作为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 只要有一线希望, 有一点生还可能, 就要尽百倍努力, 决不轻言放弃。” (3) 两相比较, 可以看出媒体的生命价值取向。

从“政府立场”到“平民视角”。近年来, 各大媒体一直强调在新闻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从根本上以受众为本, 努力做到“三贴近”,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新闻报道的关注点、立足点和“兴奋点”, 一切宣传报道都要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愿望来谋篇布局。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新闻媒体报道了很多平凡的人, 充分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展现出人性的光辉。这些平凡的人都是民众身边普通的人, 通过新闻媒体饱含深情的报道, 他们的行动被放大, 成为民众追随的榜样, 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被深深地打动, 实现了有效的舆论引导, 极大地增强了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公共危机中媒体行动转型的模式探寻

公共危机中, 媒体从“控制”到“公开”;从“单向”到“双向”;从“一极化”到“多元化”;从舆论宣传到大众传播等, 在模式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动转型。

从“控制”到“公开”。过去我们常看到媒体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表现出的“控制管理”特色, 即要“听招呼”“守规矩”“把好关”, 并做到“有了结果才公布”“没有结果就不公布”, 这些错误做法, 造成了诸如天津扎针事件的披露迟缓、广西南丹矿难的真相掩盖等恶劣事例。

事实上, 问题的出现, 往往意味着解决的契机。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表明政府坦诚的态度和开放的精神, 无疑会增强公众对政府及媒体的信任感。汶川大地震的媒体信息传播, 以其“公开透明”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赞誉, 也以其“公开透明”正在改写着我国危机事件处理中的媒体的行为选择。

从“单向”到“双向”。在以前的媒体信息传播中, 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体现政府意志的信息的“单向发布”, 而民众的反馈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汶川大地震中, 媒体信息传播的“双向反馈”开始频繁出现, 譬如针对群众担心余震等情况, 各大媒体、网站等也进行了快速回应。双向反馈, 缩小了民众与事实的心理距离, 按照格鲁尼格等学者的研究, 它属于“双方平等沟通”模式, 强调的是媒体与公众的平等地位, 以及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反馈互动及交流。

从“一极化”到“多元化”。一极化传播, 一方面是指媒体处于垄断地位的信息传播现象, 这在过去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则是指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多元化传播, 则是指权威信息的主体不再是某一个媒体, 而是由众多媒体机构形成的一个群体。还是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在这次权威信息发布中, 媒体的多元化可以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广播、电视、报纸还有网络、手机一齐上阵, 确保了地震中信息发布的畅通。

从舆论宣传到大众传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的新闻媒体一直积极发挥着政府喉舌的作用, 充当着宣传工具的角色。从2003年“非典”过后, 媒体深刻认识到有效传播的必要, 重视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对新闻的参与和互动。他们将人民视为公民及事件的潜在参与者, 协助人们采取行动, 而不是了解本身的问题, 从而实现了新闻的大众传播的真正实质。

公共危机中媒体行动转型的动力因素

由于现代社会政治、媒体以及文化几个方面的影响, 形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 媒体理念选择与行动转型的动力因素。

第一, 政治动力因素。

政府“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国家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是现实中国各领域、各行业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思想,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也在以“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报道方向、寻找新的报道策略, 具体到公共危机的报道中来说, 就是要突出人的诉求, 合理满足群众的需要,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国内外实践表明, 重大突发危机面前, 政府信息的公开传播和管理, 有助于公众和社会消除危机带来的谣言、恐慌、混乱和无序, 形成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评价和正面认知, 打造“阳光政府”形象。但是, 由于政府天生掌握着信息强势, 若与公众沟通不畅、信息阻塞, 则会产生信任危机和背离行为, 不利于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置。对此,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纷纷推出新政府传播政策, 以改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我国于2007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 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垄断的打破和信息公开政策的实施。巧合的是, 这一条例的颁布和刚刚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联系到了一起, 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影响, 即中国政府在应对重大危机事件时, 表现出的“让世界惊讶的开放和透明”以及“政府态度的坦诚, 救援工作的有效, 媒体报道的开放”, 并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精神。 (4)

第二, 媒体自身发展。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主流媒体抢占报道阵地。如今, 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手机等媒体可谓是“百家争鸣”。要想在新闻报道中赢得更高的收视率、收听率, 自然免不了进行激烈的竞争, 特别是在对公共危机这种极具新闻价值的报道中, 各种媒体更是想方设法抢占报道阵地, 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建立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不可替代性。而人们信赖的是那些反应敏捷、走向深入而且反应得当的媒体。在公共危机报道中, 就是要求传媒所关注的问题应与公众关注的问题高度一致, 而且应由公众议题决定传媒议题。如果公众关注的问题媒体不关注, 媒体就会失去公信力, 不能尽到其社会责任。

民生新闻的发展促使主流媒体关注百姓生活。近年来, 新闻媒体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情况, 就是以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为特点的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媒体竞争取胜的法宝之一, 谁的民生新闻做得最好, 谁做得最到位, 谁的市场竞争力就相对强一些。民生新闻的核心就是民情民意。如何才能充分把握民情民意呢?就是要求媒体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触角最大限度地深入到社会各阶层, 保持大众思维, 新闻从大众中来, 到大众中去。尽可能多地报道发生在民众身边的人和事, 让民众的知情权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新闻的选择上, 以是否跟老百姓相关, 是否被老百姓关注为标准;在要表现立场时, 也是以老百姓的立场为自己的立场, 代老百姓立言。” (5)

第三, 文化动力因素。

传统文化的生命价值取向影响。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中突出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诉求。其实, “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在中国, 最早可追溯到孔子时代。《论语》第十篇第17章内容如下:“厩焚。子退朝, 曰:‘伤人乎?’不问马。”意思是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马在春秋时代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其价值有逾于今日之轿车。马厩失火, 好比地下存车处失火。当退朝的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后, 第一反应是“伤人乎?”不问马。孔子的不问马是实实在在的仁者情怀。事实上, 这也正是中国人文主义思想的发端。

现代文化的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已明确提出“公民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 亦将“表达权”列为公民四权之一, 强调要依法保障。令人欣慰的是, 作为一种执政理念, 尊重和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已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践行。2007年“两会”期间, 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开通博客, 民意机关和代表个体借助网络、自觉采集民意已渐成“时尚”。而十多万网民通过网络向总理直接建言, 又使“网络民意”直通高层成为现实。这些迹象标志着公民表达权的上行通道已经渐次打开。

在公共危机中, 媒体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与行动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现代社会, 人们必然把目光投向他认为最能满足他的新闻欲的最好的媒介, 所以, 媒体也应建立自己的权威。

参考文献

[3]邵景均:《人民日报》, 2008-06-02, 第11版。

[4]《汶川地震如何影响中国》, 中国网chi-na.com.cn, 2008年5月。

[5]曹道军:《从信息时报实践看民生新闻的发展动因与前景》, 《信息时报》, 2006年3月21日。

行动转型 篇2

经营转型绩效倍增行动学习演讲稿一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长沙分公司的罗x,也是全国会议讲师团的一员。很感谢总部能够组织这样的一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学习·行动·超越”这样的一个主题。也非常开心今天有这样的一次机会跟xx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探讨。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十分注重学习,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独有偶,我们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也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由此可见,学习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非常重大,哪怕是伟人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再看看我们xx的文化,7年了,在这250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耳濡目染,我们受益匪浅!其中两种心态,一种品质。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习的心态。各位,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年代,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学习的能力,代表竞争力,所以要想成功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比别人学得更快、更多、更好。谈到学习,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马总提出的三句话:学习的态度、学以致用和温故而知新。我想,这就是学习力最权威得解释,其实我觉得学习的态度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学以致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问过程要结果的良好习惯。学习力,不仅仅是每天看书求知,不仅仅是每次听bqq会议时认真记笔记,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古人说:“知行合一”。如果学了不做,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名人演讲,依然是纸上谈兵,不会有任何的进步!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把学到的变成自己的,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改变最终的结果。同时我也认为,温故而知新是一种空杯的心态。一些老公司的经理,可能会对自己曾有过的业绩、经验念念不忘,受不了成功一次的刺激,满的再也听不进、看不到,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导致业绩落后甚至持续下降。各位,我们别忘记了,海纳百川乃成其大,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海平面比较低。人也一样,只有放低心态,才能看到差距,取长补短。其实谈到学习力让我想起一件事,我在xx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发现华中大区刘总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拿出很多书籍去让我们学习,有一次我就好奇问刘总,我说刘总,你怎么老有那么多书来给大家分享啊,刘总告诉我:原来是我们的ceo张总,也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人,这里面的书很多都是ceo推荐的。非常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连xx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都在学习,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不去学习了。也正是因为我们ceo的学习力,才让我们xx公司,成长的如此之快。谈到学习力,还让我想到一个人,就是西部大区总监王总,王总可谓是xx公司成长速度最快的人物之一,他用15天的时间升上经理,1个月的时间做上总监,在第八个月的时候已经是大区总监了。今年3月份,我去重庆讲小会,刚好遇到王总,当时我就问他,我说,王总,你觉得你在xx公司快速成长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他说我之所以能够快速

成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学习力。他说他非常喜欢看书,在他家里,有一个书房放了各种各样的书,不仅如此在他家的沙发、枕头边、鞋架上、连马桶旁边都是书啊!王总说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看2个小时书,然后再去上班。各位,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王刚可以在第八个月的时候就做到大区总监,如果在座的各位以后也想荣升高管,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疯狂的优习网!

行动我把他归类于执行力,如果说执行是企业成功的保障,那么行动就是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我记得马总曾经说过,执行的关键在于干部,“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这是对于干部职责最通俗,也是最贴切的解释。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个xx的传奇人物,她号称xx的女版“许三多”她刚入职xx公司的时候,连电脑先开显示屏还是先开机箱都不知道,为了能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她借钱买了电脑,每天晚上在公司加班学习到9点半才回家。在这样的努力下,她将一个业绩不到4万的部门,用1年的时间,把部门业绩带到了63万,并且综合评比中拿到了全国冠军。现在她已经荣升为华中大区的总监,这个人就是刘影刘总,身为xx华中大区的一员,我时时刻刻被刘总的执行力所影响。古语有云,“身先足以率人”,每一次总部下发的文件,刘总一定是第一个研究透彻的,然后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执行。正是因为这种执行力,才让长沙一步步从三级走向二级冲到一级,成为xx又一个百万公司!

有一种勇气,让人激情勃发;有一种自信,让人昂然奋起;有一种力量,让人一飞冲天。这就是超越,他给人以勇气、自信和力量,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超越。比如我们的长春公司,为什么在三月份能突破超越,那就是因为曾经长春公司的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的行动,记得在XX年1月的最后一天,离春节只有两天,很多公司都开始松懈,甚至有些公司已经放假了,可是长春公司,依然拼搏到底,持续行动到很晚,大过年的,没有一个公司过10万,可是长春公司依然以13万的日到账完成了总部的任务。长春公司还有北京公司正是学习、行动,最终得到超越的最好诠释。

在xx这样的事这样的人这样的团队还有很多,学习、行动、超越的元素随处可见,有时扣人心弦,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启迪心灵。生命在超越中进化,人类在超越中进步。超越对手,超越自己,超越昨天,挑战的斗志不息。我们是创新的xx人,星火不灭,只因信念相依,我们是阳光的xx人。直面烈日炎炎,无惧风霜雪天,直面春花秋寒,无惧日月变迁,我们是坚韧的xx人。欢呼我们的梦想!拥抱我们的兄弟!我们诚信,我们团结!真心相聚!充满必胜勇气,山河四方,实现万家互联,我是尽责的xx人。我们信念坚定,我们坚持执行,直到有结果。学习,行动,超越。做百年公司,让每一个企业成为互联网上最主要的一个。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经营转型绩效倍增行动学习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光辉灿烂的舞台上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转型升级,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何谓转型升级,也许有的人就会说,转型升级不就是转变自己的型式提升自己的级别吗?

我认为,转型是一次蜕变,一次飞跃;可能是一次机遇,一种挑战,也可能是一种毁灭!

转型是石,碰出点点星火;

转型是火,点燃冉冉灯光;

转型是灯,照亮深夜黑暗;

转型是路,引你走向光明天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电力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然而,作为运行值班员的我们,如果不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就将会被无情的社会发展潮流所吞噬。那么,面对公司蒸蒸日上的水电新气象,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我的转型升级呢?

转型升级是集团一万多人的转型升级,而作为这万分之一的我,在凝心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促转型的大计中,如何发挥小我作用,为公司转型升级做出贡献,那就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在伟星水电事业的发展征途中,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作为倮马水电站的一名普通员工,个人的能力与整个集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如何把个人能力与集体力量凝聚在一起就是关键所在。我要像那倮马河里的水一样,一滴水的力量也许是平凡而渺小的,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台,起于垒土。正是这一滴又一滴水珠,才构成了我们美丽可爱的倮马河,为我们的发电创收提功了可靠保障。

近水楼台先得月,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置身其中,实现自我的转型与公司转型步调一致,紧跟公司发展步伐,使自身业务水平能满足公司日益发展的人才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点——学习、转变。

古人曾有云:学习是内修身、外立业的法宝,学以致用,用有所成。过去的三年里,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包括公司组织的每一次学习培训,并且善于学习,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努力从科学理论中找方法,从实践工作中找经验,使转型升级的思路更宽,提升自我的方法更广,攻坚克难的能力更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克服小胜即满,小成即止的思想。以赶先进,快超越的斗志挑战自我,把困难举在头上,就是一块压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就是一块垫脚石。面对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奋力突破。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我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伟星定会迎来转型升级的大提升、大突破、大发展,实现“三百伟星”之理想将指日可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牢记集团公司领导讲话精神,从头狠抓落实不懈怠,勤劳实干不争论,大力增强求真务实、拼搏创新的新思路,从细节入手,注意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多一些行动,少一些借口,努力将本职

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要相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在集团转型升级大潮中,我们应当立足岗位,放眼未来,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面提高自觉性、主动性,化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形成凡事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优良作风,自我加压,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公司转型升级尽忠尽力。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岁月;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激情岁月,飞扬的青春带给我们奋进的勇气,带给我们创造的激情。回首往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多少中华儿女勇立时代的风口浪尖,前仆后继,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创造了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而今天,我们伟星水电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似锦前程,我们应继续发扬伟星老一辈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带着使命与梦想,再次扬帆起航,去拥抱明天、迎接新挑战、让伟星宏伟大业发展更快、更高、更远!

行动转型 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出版工作者;转型

【作者单位】张金学,辽宁党刊集团。

移动互联网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许多原本钟情于传统阅读的读者开始转向数字阅读。然而,在数字出版、在线阅读兴起的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人群依旧享受纸质阅读带来的愉悦感。同时,一些特定人群如家长、学生、学者等对纸质书本的需求是刚性的、稳定的,这就给传统出版业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传统出版业工作者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及时转型,是促成产业转型的重要前提。

一、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

对传统出版业来说,移动互联网造成的冲击不言而喻。2014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的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纸质阅读率,这说明我国国民的阅读方式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传统出版行业在移动互联网面前是较为被动的,这在读者流失上已经表现得较为明显。然而,从另一角度来思考,移动互联网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影响却是正面的、积极的。表现如下。

1.优质内容核心竞争力凸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传统出版业依托的媒介——纸张,受到了智能设备、PC的挑战,然而传统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作者资源、内容资源依旧没有发生变化,这些出版的核心资源还是与传统出版社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使得传统出版活动的根基得到了保障。

除了内容、作者资源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对著作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完善,这使得传统出版活动的内容资源优势更为突出——能够通过有效的版权保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反观目前国内优秀的内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不难发现,以果壳网、壹读、知乎为代表的网络公司对原创优质内容的重视程度很高,一些门户网站的专栏对优秀作品、作家的保护程度也相当高。这都说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握内容、作者优势,就等于把握住了内容生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对传统出版业来说是绝对的好消息。

2.电子商务创新销售渠道

从有关调查来看,数字阅读的人群数量已经超过纸质阅读人群数量,然而数字阅读本身存在着阅读体验欠缺、作品收藏性欠缺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读纸质书不断受到提倡。移动互联网给纸质书销售提供新的渠道,颠覆了传统出版业老旧的销售模式。以蒲公英童书馆为例,其本身是一家传统的出版专业机构,主要产品是童书。在传统的销售背景下,这种小型出版机构是很难掌握市场话语权的。然而,蒲公英童书馆2014年获得1.38亿元的销售额,已经完成了逆袭。从这一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给传统出版业的机遇更加显著。

3.社交传播颠覆营销模式

营销与销售不同,营销注重的是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联,而销售注重的是对渠道的开拓,两者最终目标都是达成销售。对传统出版业来说,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还有对营销模式的全面颠覆。移动互联网平台重视社交化的传播与营销,信息传递、品牌塑造、营销活动都是基于社交化的网站、应用展开,通过人际交往、口碑传播等,形成出版物、出版品牌与消费者之前的强联系,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以蒲公英童书馆为例,其微信公众号在介绍产品的同时,还注重描述一本童书从诞生到出版的过程,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形成以童书产品为核心的网络社群。这些社群内的网友全都是蒲公英童书馆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他们与公众号的互动又成为蒲公英童书馆的广告,通过社交传播达成营销,使得传统出版业的消费者群体更加明晰,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这对传统出版活动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优势。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业工作者思想与行动的转型

1.对移动互联网的态度需转变

很多传统出版业工作者对移动互联网的态度是又爱又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工作者需要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去看待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既不能将其视作洪水猛兽,也不能将其看作未来发展的“救命稻草”。传统出版业多年积累下来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传统出版业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否则就会产生过分悲观的情绪。传统出版业工作者要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是自身资源整合、利用的有效平台,将这种整合利用好,才能够为传统出版带来光明的发展前途。

2.移动互联网思维需更新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的理念更是说明了移动互联网的包罗万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什么行业都可与其相结合,最为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升级和换代。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站为例,开心网、人人网是我国社交网站的鼻祖,然而随着微博的横空出世,它们迅速被冷落,而微信的产生又使得微博人气急转直下。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因此,传统出版业工作者需要保持对移动互联网的长效认知、接触与思考,围绕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营销模式的变化调整自身思维,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能够理解传统出版业目前消费者的形态、行为习惯和对传统出版业的诉求。

3.试水新型销售模式

在新型的销售模式中,电子商务是重要的渠道,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一渠道也有逐渐失去活力的可能。传统出版业工作者需要在销售模式上推陈出新,对销售渠道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探究。例如在房地产界,就产生了“全民经纪人”的模式。这种模式依托普通人的社会关系,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兼职的房产经纪人,通过推荐商品房达成购买后提取佣金获利。这种模式值得传统出版业工作者借鉴。

4.尝试新型营销模式

从在单位中坐等客户(读者),向接触客户(读者)、寻找客户(读者)转变,是当下传统出版业工作者在工作中转变的重点。多年来,传统出版业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本身有着较强的优势,因此总习惯于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在营销活动中欠缺行动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实体书店数量在减少,逐步建立与读者之间的新连接是其转型的重要方式。传统出版业工作者可以尝试以社交网站、应用为平台,以个人的方式进行书籍的网络推广,形成大型的社交网络,这成为传统出版物营销的重要渠道。或者尝试更多的实体个性书店落地,通过开放主题书店、24小时书店等,与喜爱阅读纸质书的读者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又或者通过组建读者俱乐部、阅读沙龙等形式,展开线上讨论或者线下活动,通过社交来拓展自己的营销渠道。无论如何,都要鼓励各个层级的传统出版业工作者“走出去”“造圈子”,这是移动互联网带给传统出版营销的重要启示。

移动互联网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益处是不能忽视的,出版业工作者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做出调整,有效地认知和利用传统出版业的优势,结合移动互联网在销售、营销上的优势,推动数字阅读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的稳步前进。

[1] 梁春芳. 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J]. 中国出版, 2010(21).

[2] 莫远明.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政策演进与发展态势分析[J]. 出版广角,2012(8).

[3] 郭旭. 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与对策[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4] 李亚萍. 网络数字化时代下的出版业战略转型与应变能力[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6).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行动指南 篇4

根据凯捷咨询公司的研究,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有望将盈利能力提高26%、估值提高12%、收入-资产比提高9%。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在部署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办公等解决方案, 但更多是利用新兴技术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而鲜少有一个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蓝图。

因此, 如何转型是个大问题。数字化转型将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企业用户需要重新思考企业文化、战略、经营流程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 甚至包括与伙伴的合作。最近, BMC与全球领先智库PSFK联手发布了《数字化转型战略手册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ybook) 》, 针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四大机遇, 详细介绍了抓住这些机遇的具体方法与挑战。

机遇一:加速应用创新

为了跟上市场的变化, 各行各业都在改变新产品、新应用的开发和发布方式。在传统模式下, 数据收集、设计、制造需要很长时间, 而且要预先对更新、测试、发布进行规划, 完成这一系列工作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转而采用敏捷设计、制造与发布, 在速度和质量之间实现了更好的平衡, 能够快速撤回不成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 不影响关键服务和系统的持续运行。为建立更加敏捷的工作流程, 企业必须实现更紧密的团队协作, 以及无缝的系统集成, 而且还需要能够实时监控协作与集成的效果。

具体战略

团队协作——简化内部交流和项目管理, 让各团队能够有效分享知识、反馈信息及资源。敏捷开发——流程灵活, 更看重产品和平台的连续更新与细化, 而不是预先规划的检修。

主要挑战

将新应用及平台集成到传统系统和大型机中。消除系统更新和改进方法中不够灵活的地方。平衡发布速度和产品质量。简化孤立团队之间的协作。兼顾每个部门业绩衡量标准的不同。确保关键系统在更新期间的连续运行。无缝撤回不完善的新产品, 不对客户体验造成影响。

机遇二:用大数据增强洞察力

大家都希望用大数据武装自己, 但只有弄懂了数据的含义, 才能将信息转化为竞争力。事实上, 每个企业都拥有相当多客户、竞争对手以及内部运营的数据, 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流程, 去挖掘数据的真正含义, 才能快速做出明智的决策、促进创新, 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计划。

具体战略

客户分析——有助于了解客户, 提升客户体验、客户保有率及销售收入。经营审计——分析内部流程, 以简化经营、提高绩效, 并发现新的创新方向。

主要挑战

选对需要分析的数据。问对问题。收集、保存数据, 并保护数据安全。向主要决策制定者分发分析结果。将信息转化为行动。不断用最新信息更新数据库。

机遇三:提供下一代工作空间

技术消费化趋势和移动设备的增多, 导致如今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流动性远大于从前, 工作空间的概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作将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企业必须建立能够适应这种新型工作方式的环境和文化。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和政策在这里尤为重要, 利用它们员工即可高效应对职场中的各种复杂情况。

具体战略

员工生产力工具——利用数字化解决方案, 为员工提供能够释放工作潜能所需的信息、网络连接和资源。移动办公——为员工配备一套安全的技术和工具, 让他们无论在什么地点工作都富有成效。

主要挑战

争夺最优秀的人才。用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都能实现无缝协作及联系。挖掘企业内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敏感数据的收集满足严格的信息安全标准。找到可以跨设备和平台运行的软件解决方案。管理整个企业的数据需求。培训员工, 让他们了解并学会使用新系统和执行新政策。尽管员工在不同地点分散工作, 但是要培养可持续的公司文化。通过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取得更好的业务成果。

机遇四:适应业务发展的安全保障

企业在加速创新、缩短产品周期的同时, 也面临更多安全风险与威胁。

随着更多应用实现互联互通, 黑客成功侵入一个系统就能非法访问所有相连系统;员工与合作伙伴所获得的远程访问权限, 也让企业必须应对系统后门可能增多的问题。

从安全角度看, 至关重要的是简化安全流程, 持续不断地对所有系统进行推敲、测试和升级。

通过自动化工具以及更好的协议配置, 可以让公司显著缩短发现和修补漏洞的时间差,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遭遇非法入侵和数据丢失的可能。

具体战略

主动防御式安全系统——建立持续不断地预测、识别和修补漏洞的安全系统, 消除安全威胁。

自动化工具利用——利用自动化工具替代手工工作, 可以减少差错, 提高响应频率和速度。

主要挑战

通过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差错, 降低遭受非法入侵的风险。及时监控、识别和修补系统漏洞。开发能够与产品发布、更新保持同步的安全协议。实现流程各个组件的自动化, 以提高响应速度。在遭受非法入侵后重获消费者信赖、恢复品牌价值。

从五个方面为数字化转型做准备

企业运营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为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

行动转型 篇5

1.西方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逻辑

2.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而言,西方企业战略理论在整体上存在框架性缺陷

3.企业类型高级化(或产业链位置)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根本性战略维度

二、战略目标定位:用主体类型定位弥补传统战略定位模式的不足

1.企业主体类型

2.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企业主体类型及其结构

3.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把创新型企业作为主体类型目标加以战略定位

三、战略手段:通过业务模式的连续升级实现产业地位的快速提升

1.业务模式的连续升级是非类趋向战略的基本手段

2.不同企业类型有不同的业务模式

3.避免“死亡曲线”,向高级业务模式升级

四、战略过程:四大管理议题左右进程

1.汇聚基础要素,变异资源特质

2.定制商业环境,建立价值新秩序

3.重塑组织模式,构造多级能量循环

4.整合管理体系,操控复杂机体

华为从技术创业型企业起步,发展成为有核心技术和大规模工程实施能力的世界级产业高端企业,从一种企业类型成功跃迁为另一种高级企业类型;联想试图通过收购方式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然而最后却只能战略撤退;海尔成为了世界级家电制造企业,虽离索尼、松下等还有很远距离,但却遭遇发展的天花板……,

非类趋向战略: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行动框架 (1)

华为何以成功?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后何以陷入困局?海尔成功发展到今天之后为何会战略迷失?最终,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思路指导我国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类型转型,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主体层次和产业地位?

近几年,为了促进企业产业地位的提升和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审定了几百家国家级和省市级技术创新型(试点)企业,目的是促进它们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企业类型发展和转变。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缺乏对管理创新的强调和有效的战略理论指导,这类企业也同样会遭遇战略转型的失败。

现有战略理论的主体成分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实践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企业并不适合,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战略理论。从任务和功能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以来的企业战略理论整体上可称为是“同类竞争战略”,根本上是满足处于产业链相同或相近位置企业之间竞争需要的,而缺少或在主流上不需要“非类趋向战略”——满足从产业链低端企业主体类型向产业链高端企业主体类型转变需要的战略理论。而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恰恰是“非类趋向战略”。 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企业几乎是亦步亦趋的学习运用西方企业的战略理论,长久下去,只会将我国企业整体上锁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成为永久性的世界工厂,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战略必难实现。

在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长期实践和研究基础上,本文拟从战略目标、战略手段和战略过程三个方面,对“非类趋向战略”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提供行动框架上的参考。

.西方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逻辑

西方企业战略理论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的思想认识上:关于发展的认识(发展战略)、关于竞争的认识(竞争战略)、关于发展战略形成方法的认识(战略方法)和关于发展战略实现手段的认识(战略手段)。发展战略理论经历过四个阶段:古典战略理论阶段、有限多元化发展战略理论阶段、目标市场积聚战略阶段和核心化发展阶段;竞争战略理论有两个阶段:传统竞争战略理论阶段和核心竞争战略阶段;战略方法理论有两个阶段:战略规划方法理论阶段和过程化形成方法理论阶段。战略手段是发展战略理论的实践化,在战略手段的强调上与发展战略的阶段性具有很强的对应性,四个发展战略阶段依次强调的战略手段是:生产效率与全球化、兼并重组、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创新。西方企业战略理论在整体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以发展战略为主线,可以更整体的认识它们,参阅“附文1:西方企业战略的理论与阶段(概略)”。

★ 项目申报书范文

★ 教改课题申报书范文

★ 创新创业申报书范文

★ 创新团队申报书范文

★ 物理教师如何成为创新型教师

★ 挑战杯申报书团队协作怎么写

★ 浅谈信息技术如何实现创新型教育的论文

★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总分机构试点纳税人增值税纳税申报事

★ 独立学院应用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论文

行动转型 篇6

一、集体行动困境及其可能

曼瑟尔·奥尔森1965年发表了《集体行动的逻辑》, 即刻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成了美国社会运动研究中正在兴起的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的发展基础。奥尔森从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切入, 指出以“集团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增进它们共同目标或集团目标”为思想基础的美国传统“集团理论”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 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 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 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而出现“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其理论的中心是因为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征, 使潜在行动集体难以根据个人对公共物品形成所做出的贡献来进行分割与分配, 也就是说集体行动形成的公共物品提供的是一种集体性激励, 这种激励无法促使理性个人为集体行动做出贡献, 而倾向选择坐享其成, 使集体行动难以达成, 陷入困境。

其实, 奥尔森主要关注的是非组织化的潜在的利益集团的行为, 正是这些潜在的利益集团是非组织化的, 处于分散、自在状态, 如白领、消费者、纳税人、季节工人, 虽然彼此存在共同的利益追求, 但是缺乏明确的责任与利益分享机制以及监督机制, 理性个人则抱着机会主义心理, 期望他人促成集体行动提供公共物品, 而自己免费享用。因此, 奥尔森主要从组织化角度提出达成集体行动的策略, 即采取“选择性激励”设计。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有三种:一是“小组织原理”。当一个组织或社会网络的成员较少时, 其中某一成员是否加入对集体行动的成败会有很大的影响;二是“组织结构原理”。该原理的核心思想是, 一个组织如果很大, 那就必须分层, 将大组织层层分解, 最后形成成员有限、具有相对清晰边界的组织, 这实际上回到了“小组织原理”;三是“不平等原理”。简单地说, 就是组织内部在权力、利益、贡献和分配上都不能搞平均主义。从具体手段上来讲, 选择性激励包括奖励 (比如提供非集体物品、奖金、荣誉) 和惩罚 (比如罚款、通报批评、开除) 。毫无疑问, 选择性激励手段的运用必须以前面三个原理为前提。

二、社会转型与村民集体行动困境

(一) 自主空间的拓展使村民对于集体行动拥有自由选择进退的权利。

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以及自治制度的完善, 在农村中日益建构起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平台, 培养了自治的权利意识, 并逐步冲破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强制性等级控制。此时, 村民在审视个人行动以及将要卷入的集体行动时, 拥有了自主的空间, 能够从容进行参与或退出的自由选择, 外在的公共权力或集体压力不再是做出选择的唯一依据。

(二) 行动单位边界的模糊使村民集体行动的成员组成更为复杂。

奥尔森和休谟基于各自的分析逻辑得出结论认为, 小群体比大集团更容易实现集体行动, 但两人均没有具体地分析小群体的数量规模, 或许这是一个无法精确化的问题。在我国进行村民自治制度设计时, 一个暗含期望就是在规模较小的熟人社区内, 利用村民间的熟悉以及较为清晰的村庄边界和内部规则, 使村民集体行动起来, 以实现村庄秩序和公共物品的供给。在传统的村庄中, 村庄边界清晰, 村民同质高、彼此熟悉, 内部规则清晰、约束力强, 这种村庄符合较为容易达成集体行动的小群体的要求。但是, 现今村庄在转型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无论是行政村还是自然村, 都受到村庄边界模糊的冲击, 并直接影响甚至改变着村民集体行动单位的构成。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 任何一个村落均日益被卷入现代化、市场化甚至是全球化的浪潮中, 无时无刻地承受着整体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和冲击, 村庄的边界在强大的外在压力面前日益淡化, 村民所面临的问题日益超出村庄的范围;另一方面市场化以及村民的自由流动, 扩展了村民的视野和活动范围, 帮助村民从内部冲破村庄的限制, 将自身投放到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因此, 现在村庄较少出现振臂一挥呼应者云集的场景, 村庄已经不再是村民集体行动的天然单位, 给村民集体行动的达成增加了复杂性, 需要重新审视村民集体行动的单位边界。

(三) 利益观念和利益格局的转化直接影响村民的行动取向。

奥尔森分析集体行动时假定潜在的利益集团, 即分散的、非组织的群体存在共同利益, 在此基础上探讨集体行动的达成, 所以在分析村民集体行动时必然要厘清村民的利益取向和村庄的利益格局, 否则拥有进退自由的村民将漠视相关行动动员, 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社会转型带来整体利益观念以及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 村庄的利益取向和格局也必然有崭新的面貌。首先, 村民的利益重心将逐步由村庄、家族转移到家庭, 甚至自身。由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以及市场观念的催化, 个体利益逐步得到承认和合法化, 削弱了村庄、家族等集体性利益的地位;其次, 村民利益追求的目标日益多样化。改革开放之后, 权力、经济、声望等都已成为民众的追求, 这样村民就可能因为利益目标的不同而出现分化;再次, 村民获得利益的手段愈益丰富。在已发生分化的利益格局中, 村民可以分别凭借权力、知识或技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追求。利益观念以及利益格局的变迁, 加上村民自主权利的法制保障, 将使村民的行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愈益复杂化。

转型村庄的秩序生成、维持能力较为薄弱, 致使对机会主义行为制裁不足。小群体容易达成集体行动的有利因素之一就是小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舆论导向以及对违规者边缘化的压力。首先, 村庄传统行为规则趋于瓦解。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 传统村庄在处理村庄日常生活事务时形成了一套明确的行为规则, 为村民的行为处世提供了指引, 有助于村民对村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 并做出评价。但是,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传统规则日益不适应于现代社会的要求, 甚至与现代行为标准相冲突, 其消解是必然趋势;其次, 村庄现代行为规则再生不足。现代法制为村庄提供了很好的行为规则, 但是对于村民来说, 存在宣传不足、掌握不充分以及不够细化、难以为村庄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提供行为依据的问题;再次, 村庄现有规则约束力受到削弱。村庄内部秩序生成维持能力的薄弱致使村庄的舆论约束力不足, 机会主义行为也就较容易逃脱边缘化的制裁。

三、社会转型进程中村民集体行动的实现

(一) 重新审视集体行动的单位, 以利益共识构建集体行动的基础。

传统村庄曾经作为一种集体行动的组织单位, 建立在特定的背景环境之下, 转型过程中的村庄作为村民集体行动的场域增加了复杂性, 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奥尔森等所研究的小群体并不是泛指任何一个规模较小的单位, 而是特指拥有利益共识的人员不多的行动群体。从这里可以看出, 利益共识是构成集体行动单位边界的基础。因此, 在动员村民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正视村民的利益追求以及达成利益共识, 不能期望用一个大而化之的目标来整合所有村民, 需要切实了解村民的利益需求, 整合村民利益与体制诉求, 以此来构建集体行动的基础, 否则拥有退出权的村民将漠视相关动员。这样, 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整合机制就成了达成集体行动的起点。

(二) 为村庄提供明确的行为规则, 并增强村庄的秩序生成维持能力。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分析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核心时就探讨了新制度的供给、可信的承诺和相互监督, 罗伯特·贝茨也指出“人们之所以需要制度, 是因为制度扩大了理性人的福利”。但是, 社会转型一方面瓦解了村庄传统的行为规则及其维持机制, 破坏了村庄传统的秩序生成维持能力;另一方面转型社会又面临现代规则及其维持机制重建不足的困境, 致使村民陷于行为规则约束的盲区, 行为投机成为理性选择。因此, 要使转型时期的村庄能够维持基本的秩序, 促成集体行动提供公共物品, 必须保障行为规则的有效供给, 并增强村庄的秩序生成维持能力。

(三) 公共权威的存在是克服机会主义、促成集体行动的有力保障。

霍布斯和休谟都在集体行动达成过程中给予了公共权威重要的地位。霍布斯认为, 缺乏公共权威, 人类将陷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休谟则认为, 在政治社会中, 政府的巧妙干预可以克服人性中的弱点。这两者之所以强调公共权威的作用, 主要都是为了解决大集团的行动达成问题, 维护公共秩序。虽然奥尔森是从小集团行动的特殊性专门探讨了非组织化的群体的集体行动达成问题, 但他也暗含着一个潜在的问题, 那就是由谁来具体运用奖励或惩罚手段, 实施选择性激励呢?

小集团之所以能够较为容易地达成集体行动, 其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便于成员相互监督、区分贡献, 进而实现选择性激励。这里遇到的问题是, 谁将具体实施选择性激励?在传统村庄中, 内部行为规则明确、约束力强, 而且村民的流动性弱。因此, 舆论褒贬、边缘化等内部压力能够很好地克服部分村民的机会主义动机。但随着村庄内部的利益分化, 内生秩序能力的衰弱, 村民流动性增强, 舆论和边缘化的压力将大大降低, 难以完全解决部分人员的投机心理。这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途径:一是鉴于理性的群体成员个体将不愿承担选择性激励执行者这一角色, 如果让个体担任组织职务, 拥有组织职权, 将个体行为转化成组织行为, 则能为组织成员执行选择性激励提供合法性;二是当组织内部或村民之间无法实现选择性激励这一公共物品时, 也就需要一个具有合法性的调解机构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这一公共物品, 这为公共权威的存在提供了合法性。

参考文献

[1]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J].学习与探索, 2005.4.

[2][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行动转型 篇7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心环节,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关要求, 经省政府同意, 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全省工业发展现状

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加快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发展为目标, 积极作为、科学务实, 着力推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 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省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实力显著增强,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 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2014年, 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25341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2.6%, 居全国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488亿元、利税14263亿元、利润8763亿元, 均居全国前列。

(二) 产业体系发育良好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我省工业在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业3大门类、41个大类和197个中类中均有分布。国家统计的工业产品中, 我省有100余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工业自我配套能力较强, 汽车、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三) 骨干行业竞争优势较强

2014年, 全省轻工、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电子信息6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2%, 其中轻工、化工、机械 (含汽车) 3个行业突破2万亿元。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核电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大功率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四) 布局渐趋优化

“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 东、中、西部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在不同区域间梯次分布, 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保税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聚集区、产业示范基地等成为现代工业的主要载体。县域工业成为工业布局的基本单元, 功能区划分进一步明晰。

(五) 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大企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日趋活跃。2014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62户, 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50%。过千亿元的企业增加到10户。全省工业技改投资中, 民间投资占85%以上。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已有18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山东。

(六)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14年, 全省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 比“十一五”末提高0.47个百分点。全省6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有技术研发机构。全省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2家、国家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3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5家, 均居全国前列。2014年, 工业领域申请发明专利42521件、授权发明专利5152件, 分别占全省的55%和49%。

(七) 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 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15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4吨标准煤, 累计下降34.6%。“十二五”前3年, 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5%。主要产品能耗明显下降, 纸和纸板单位综合能耗下降32.43%, 水泥下降29.77%, 烧碱下降28.97%, 炼铁下降23.44%, 火力发电下降4.32%。

(八) 新型业态初步显现

工业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服务业加快与制造业双向融合。工业总集成总承包、合同能源管理、工业研发设计等一大批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 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 工业化和信息化加快融合

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及研发、现代物流、生产流程再造、节能环保、市场营销等领域广泛应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76.6, 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2%, 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生产控制和电子商务的比例达到38.1%。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同时, 还应该看到, 我省工业经济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着眼于在更高层次、更广视角参与国内外竞争, 推动由大到强、凤凰涅槃, 实现转型升级新跨越, 山东工业当前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和差距。一是产业层次偏低。对资源依赖性较强, 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 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 基础原材料、能源和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二是创新支撑能力不足。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产能扩大和产能叠加, 企业盈利仍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低价能源和资源、较少的环境成本补偿等途径。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主流。三是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虽然“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绩, 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处于惯性增长区间, 工业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没有明显缓解。四是市场体系发育相对滞后。我省市场化程度不够高,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转型升级。与工业结构紧密相关的企业产权制度、市场体系、市场准入制度、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 工业转型升级的配套机制条件和氛围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围绕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总目标,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打造山东工业升级版。

(二) 推进原则

1. 坚持有进有退, 注重内涵发展。

大力培植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幅度提高工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转移过剩产能、改造低效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为先进产能更好发展腾出土地、资源、环境和市场空间。

2. 坚持创新驱动, 实现融合发展。

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力度, 推动工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3. 坚持园区带动, 促进集聚发展。

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 打通一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园区为载体, 加快产业调整和退城进园, 推动工业向园区聚集。

4. 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打造能源梯度利用、资源接续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产业链条, 实现有限资源能源价值放大倍增,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坚持市场主导, 实现转型发展。

尊重市场规律, 落实企业转型升级主体地位,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体制机制, 以新的人才红利、改革红利替代旧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不断增强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

(三) 奋斗目标

1. 工业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继续领先。

到2020年, 争取以不超过30%的新增土地、40%的新增能耗和50%的新增物耗, 实现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人均工资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成为中国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2. 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0年, 全省基本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高端装备产业为支撑、以原材料深加工产业为保障、以现代消费产业为亮点、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

3. 工业与其他产业加快融合。

工业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色产业体系成为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工厂化生产、公司化运营引领现代农业新型生产方式。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齐头并进、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分阶段具体目标:

三、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路径

今后一个时期, 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重点领域:培植发展4大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18个传统优势行业, 化解淘汰6大领域低效落后产能。

(一) 培植发展4大新兴产业

对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 以攻克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膨胀产业规模为主攻方向, 加快形成我省工业增长新引擎。

1. 高端装备制造。

主攻方向: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和油气开采、石油化工设备、发动机、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核电装备、大型成套设备、高档仪器仪表、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高端基础零部件。

转型升级路径:攻高端, 强基础。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加快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突破核心和系统集成技术, 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加强基础工艺和基础材料研究, 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化, 提升基础配套体系发展水平。

2. 现代医药。

主攻方向:化学药品、生物技术药品、现代中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等。

转型升级路径: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 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 加快新版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改造, 提升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优化医药产业结构, 壮大产业规模, 加快发展海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中药现代化、新型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 延伸、扩展和提升产业链条, 实现产业高、新、特发展。

3. 新一代信息技术。

主攻方向: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云计算设备、数字家庭、新一代网络与通信、物联网、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应用电子等产品和领域。

转型升级路径:完善基础, 以用兴业, 融合发展。以促进信息消费为总抓手, 以构建“智慧山东”为目标, 加快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 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围绕高端、关键终端设备和产品, 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技术, 发展专用电子装备、器件和软件,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水平和规模。

4. 新材料。

主攻方向:高性能碳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 高性能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氟材料、超/微滤膜、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 先进陶瓷、特种玻璃、新型隔热保温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性能磁性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抛光材料、储氢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与器件, 高品质特殊钢、航空航天铝合金、大型及超大型铝合金工业型材、高档铝箔等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石墨烯、碳纳米管、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转型升级路径:立足现有优势领域, 着眼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 加强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发挥重点新材料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的新材料企业。打造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带动吸引上下游企业向基地集中, 加快完善新材料产业协作配套体系。

(二) 改造提升18个传统优势行业

我省造纸、食品、纺织、服装、家电、家具、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农机、建筑陶瓷、水泥、玻璃、有色金属、钢铁、轮胎、石化、煤化工等行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 转型升级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对基础扎实、质效下降的传统优势行业, 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主攻方向, 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进一步巩固扩大竞争优势。对产能过剩、消耗较高、效益偏低的产业,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 削减总量, 优化存量, 提高产能利用率。

1. 造纸行业。

重点领域:纸浆、纸及纸板等。

转型升级路径:深度开拓纤维原料资源, 攻关突破关键技术, 重点发展终端产品, 完善提升产业链条。创新管理营销服务, 提升品牌影响力。研究推广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重点任务: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整合木浆原料资源, 加快发展地产秸秆清洁生产制浆。研发置换蒸煮、生物酶促制浆、高得率制浆、中水回用等清洁节能制浆技术, 提升高强度、功能化、环保型、高附加值造纸技术。控制一般产品产能规模, 开发和增加高得率浆和再生纤维原料造纸产品, 大力发展专用信笺、特种笔记本、精美包装、艺术壁纸和中高档办公用纸、产业用纸等高附加值产品。适应纸消费市场变化, 转变创新营销理念, 发展自主品牌行销和品牌网络营销。探索建立适合国情省情的废纸回收体系, 完善政策措施, 促进再生纤维回收利用。

2. 食品行业。

重点领域:粮油、肉禽水产、调料乳品等日常需求食品, 罐头、焙烤、饮料等休闲方便食品, 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酿酒系列产品。

转型升级路径: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和根基, 加强食品行业标准建设, 引领健康营养消费模式。专注优质产品精深加工, 加强地域特色品牌培育, 创新市场营销开拓方式。

重点任务: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制体系, 围绕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过程, 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打造公平、公正、安全的食品生产、销售、消费环境。探索市场营销新方式, 积极实施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制度。加强食品原料基地建设, 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 丰富原料品种, 提升原料品质。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 提高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 扩大低温肉制品生产, 加强水产品综合开发利用, 研发多功能、高附加值乳制品, 开发营养型、旅游特需型休闲食品。以芝麻香型和浓香型为主打, 攻占白酒市场制高点;以增强品牌影响力为目标, 通过强强联合提高啤酒市场份额;以引领健康时尚饮酒理念为突破, 扩大葡萄酒消费群体。

3. 纺织行业。

重点领域:棉纺织、毛纺织、家纺、产业用纺织品。

转型升级路径:加快改变以棉纺初加工为主的行业结构, 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 补齐印染行业短板, 推进毛纺织、家纺高端化, 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及应用。

重点任务:加快发展高档精梳、多种纤维混纺、色纺纱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纱线, 及交织、色织织物和功能性整理产品。加强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新型生物质纤维的开发应用。加大印染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无水少水印染技术及功能性后整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纺面料、高端系列化家纺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展产业用纺织品在汽车船舶、建筑环保、卫生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4. 服装行业。

重点领域:男女正装、休闲装、运动装、职业装、时装、童装等服装。

转型升级路径:走高端服装制造和时尚引领之路。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带动, 促进服装产业集聚协作发展;以信息化改造为引领, 实现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新变革。

重点任务:壮大提升一批服装产业链龙头企业, 凝聚服装设计、面料研发、品牌营销等关联企业, 建设特色服装产业集群。积极采用人体数码扫描技术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 大力发展工业化量身定制和高端定制。加强营销创新和供应链管理, 探索网上销售等电子商务模式, 提高市场消费快速应变能力。大力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 夯实自主知名服装品牌基础。

5. 家电行业。

重点领域: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视机、热水器、小家电。

转型升级路径:巩固传统家电产品市场优势地位,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提高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 推动产品向高端、节能、智能化发展。培育配套产业支撑体系, 提高集约集聚发展水平。

重点任务:开发生产高效能、智能化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骨干产品, 突破产业核心技术, 加快传统电视向网络显示终端转型。开发新一代高效热水器产品, 普及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扩大小家电产品系列规模, 提高市场占有率。

6. 家具行业。

重点领域:实木家具、软体家具、钢塑家具、文体用家具、人造板材。

转型升级路径:提高产品设计水平, 积极培育市场知名品牌, 推进企业间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兼并联合, 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行业技术进步, 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开发个性化产品。强化产业标准, 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重点任务:巩固实木家具市场地位, 丰富产品品种。加快发展各类健康、新型软体家具。立足我省板材资源优势, 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终端产品比重。进一步突破核心技术, 发展更加环保、健康、时尚产品。

7. 汽车行业。

重点领域:轿车、客车、载货车、专用车及关键零部件, 汽车新能源技术。

转型升级路径: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巩固优势产品地位, 发展中高档产品, 提升新能源汽车水平, 开发新型专用车。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 提升配套能力。强化品牌建设, 提升市场知名度。

重点任务:进一步巩固重型载货车优势地位, 加强汽车动力、环保、控制等新技术研究和应用, 提高整车产品质量水平, 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中高档轿车、客车比重, 加大设计研发投入, 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各类新能源汽车, 掌握核心技术, 提升产品档次。加快发展节能型载货车发动机和乘用车发动机、变速器总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开发生产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 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耦合及传动装置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突破关键技术, 增强配套能力。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 规范管理, 探索新型经营模式, 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发展零部件再制造技术。

8. 工程机械行业。

重点领域: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路面机械, 液压件等关键零部件。

转型升级路径: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加强配套体系建设, 提高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 不断开发市场竞争能力强的节能、环保高端产品。强化自主品牌建设,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

重点任务:加快30吨以上液压挖掘机、6米及以上全断面掘进机、320马力及以上履带推土机、6吨以上装载机、600吨以上架桥设备发展速度。发展动力换挡变速箱、湿式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力变矩器、压力25兆帕以上液压马达、泵、控制阀等关键零部件。提高筑路机、大马力推土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装载机、大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大型智能全液压履带式钻车等重大装备自主创新水平。

9. 船舶行业。

重点领域: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游艇、船用主机及配套产品。

转型升级路径:加快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步伐, 强化核心技术及产品设计研发等薄弱环节, 开发培植新一代特种船舶、现代游艇、大功率船用主机、海工装备等高端产品, 削减长线低附加值一般产品产能。

重点任务: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远洋渔业船舶产品档次, 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游艇、船用大功率发动机、船用锅炉、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优势产品, 积极开发现代公务船、执法船、出口型全铝垂钓船等新型产品, 提高产业集中度。

1 0. 农机行业。

重点领域:大中型拖拉机、农用运输机械、联合收获机械、植保机械、经济作物机械、农产品加工与畜禽养殖机械等。

转型升级路径: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提升, 发展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高效智能化农业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扶持“专、精、特、新”小型企业, 加强农机配套体系建设, 完善产业链。

重点任务:加快大中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 大型联合收获机械和植保机械等优势产品升级换代, 向大型、多功能、联合复式作业、智能化方向发展, 拓展发展领域。发展果蔬种植与收获、设施农业装备、畜牧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新能源利用等设备, 开辟新的发展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基础部件, 研究开发拖拉机传动和电控技术, 地理信息、作物产量自动测量、故障报警、自动调节技术, 智能化作业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等, 加快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1 1. 建筑陶瓷行业。

重点领域:高档瓷砖、卫生洁具、功能陶瓷、新型建筑陶瓷等。

转型升级路径:走基地化发展路子, 控制生产总量, 提升品牌质量, 增加花色品种, 推广先进技术, 加强节能减排。

重点任务:按照专业化、标准化、配套化要求, 建设淄博、临沂建筑陶瓷工业基地。大力推进陶瓷砖产品薄型化, 开发设计耐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多功能型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干法制粉、压机、窑炉、喷墨打印、增材制造等工艺装备及制造技术, 加快工艺装备的更新换代。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粉煤灰制砖等环保技术与装备, 加强余热回收利用, 加快窑炉、喷雾干燥塔等设备节能改造。

1 2. 水泥行业。

重点领域:水泥及制品。

转型升级路径:坚持存量调整, 严格控制水泥熟料新增产能, 提高产业集中度。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推动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废弃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拓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应用领域。

重点任务:控制熟料年产能, 稳定提高新型干法熟料占比, 提高产能利用率。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商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加大余热发电、粉尘高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应用。

1 3. 玻璃行业。

重点领域:玻璃及深加工。转型升级路径:坚持减量调整, 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广应用高端工艺技术, 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坚持节能环保约束, 面推进清洁生产。

重点任务:严格控制省内新上玻璃产能, 加快产能转移, 提高玻璃产品销地产比重。大力发展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导电膜玻璃、电子玻璃等深加工产品, 拉长产业链, 开发多功能复合型和特种产品, 推动企业联合重组。

1 4. 有色金属行业。

重点领域:铝及铝制品加工、铜及铜制品加工。

转型升级路径:适度控制铝和铜冶炼能力, 加快发展精深加工, 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拉长产业链。推广应用冶炼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 加强铝、铜回收利用。

重点任务:鼓励铝冶炼及加工企业差异化、专业化发展, 加强新材料开发研究, 突破铝材加工关键技术, 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用铝材、航空航天用铝材、汽车和船舶用铝材、药用和电子铝箔、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推进铜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提高我省铜材与精炼铜的比重, 以替代进口为目标发展铜材精深加工产品, 生产高性能、高精度、高附加值的铜杆、线、缆、箔、管、板带等产品。推广应用先进电解铝节能环保工艺技术。研究绿色环保铜冶炼及铜加工技术, 推广应用新型冶炼、连续铸造、轧制、连续挤压等技术。以重点企业为依托, 完善铝、铜回收体系。

1 5. 钢铁行业。

重点领域:炼铁、炼钢及钢铁深加工。

转型升级路径:优化产业布局, 推动内地产能向沿海临港发展。推进企业联合重组, 提高炼铁、炼钢企业产业集中度。坚持减量提效,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依法依规清理违规项目, 引导鼓励规模较小的钢铁企业退出炼铁、炼钢生产, 向钢铁产业链下游转移。

重点任务:加快实施青钢搬迁, 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 组建形成山钢、淄博齐鑫、潍坊精特、邹平钢铁、鲁中钢铁、临沂钢铁6大钢铁冶炼企业集团。改造提升板材、H型钢、优质线材等高端产品, 积极发展家电、汽车、轮胎、精密铸造、机械产业用钢铁品种, 提高钢材深加工能力。

16.轮胎行业。

重点领域:乘用子午线轮胎、载重子午线轮胎、工程子午线轮胎、农业子午线轮胎、航空轮胎, 以及安全轮胎、智能轮胎和特种轮胎等。

转型升级路径:提高轮胎行业集中度,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产能整合。调整产品结构, 控制低档轮胎产能规模, 发展高性能、绿色、安全、特种轮胎产品。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 开发应用绿色制造技术。鼓励发展配套原材料,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自主知名品牌。

重点任务:参照国际先进标准以及欧美等国轮胎标签法规, 制发实施我省轮胎产品的能效、环保、安全强制性标准, 提高全钢和半钢子午线轮胎质量水平。提高工程子午线轮胎产品质量稳定性, 积极发展高性能、长寿命巨型工程子午胎。加强研发设计, 开发生产农业轮胎, 以及安全、节能、高速高里程和智能轮胎。发展新型合成橡胶、骨架材料、橡胶助剂等配套原材。加强轮胎设计研究, 开发先进生产、检测设备。规划建设轮胎试验场、橡胶材料研发、橡胶轮胎大宗商品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自有品牌, 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强化商标国际注册工作, 开拓国际市场。建立轮胎回收网络, 规范轮胎翻新, 鼓励胶粉和再生橡胶的利用, 开发推广再生橡胶生产、橡胶粉直接应用、再生橡胶尾气净化、废橡胶环保节能型热解等新技术、新工艺。

17.地方炼化行业。

重点领域:炼油及深加工。

转型升级路径:压减一次炼油能力, 延长产业链条, 调整空间布局, 推进联合重组, 合理规划建设油气输送管线和石化物流配送体系。

重点任务:推进石化工业园区建设, 引导企业退城进园和向沿海布局, 促进炼化一体化发展。提高二次、三次加工能力, 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稳妥推进乙烯产业发展, 破解石化产业升级瓶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炼油企业与中央企业联合重组, 做强做大一批重点企业。推广和攻克劣质重油加工技术、清洁油品生产以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18.煤化工行业。

重点领域:化肥、焦化。

转型升级路径:压减氮肥和焦炭产能, 调整产品结构, 降低煤炭原料消耗。延伸产品链条,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 降低能耗, 减少排放。

重点任务:严格控制氮肥新建项目, 实施化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合成氨生产企业在不增加原料能源消耗总量的基础上, 发展烯烃、芳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新型肥料, 积极开发各类新型缓控释肥、抑制剂型稳定性肥料、增效剂型缓控释肥、氨基酸螯合肥料、生物肥料等。推广应用先进气体净化技术、低能耗水溶液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废气废固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焦炭年产量控制在4000万吨左右, 鼓励发展高精密铸造焦。提高焦化行业化工产品比例, 发展高附加值焦油深加工产品、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支持企业加强协作, 推动焦化行业内部联合重组和钢焦联合发展。

(三) 化解淘汰6大领域低效落后产能及设备

严格节能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通过经济、技术和市场手段, 加快其淘汰、退出市场的步伐, 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2017年年底前, 全面完成现有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20年年底前,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结合我省实际, 制定实施省淘汰计划。鼓励各地结合实际, 主动转移不适合当地发展的产能, 主动淘汰低质低效产能。

1. 轻工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产品、工艺设备及生产线:年产1万吨及以下废纸制浆生产线;元素氯漂白工艺技术;小幅宽、低车速文化用纸、包装纸板、生活用纸纸机 (生产线) ;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聚氯乙烯 (PVC) 包装制品;以氯氟烃 (CFCs) 为发泡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工业商业用冷藏、制冷设备生产线;以氯氟烃 (CFCs) 为发泡剂的聚氨酯、聚乙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达不到环保标准的铅蓄电池。

2. 纺织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产品、工艺设备及生产线: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生产设备;浴比大于1∶10的棉与化纤间歇式染色设备;R531型酸性粘胶纺丝机;年产能2万吨及以下粘胶短纤生产线;湿法及DMF溶剂法氨纶生产线;涤纶长丝锭轴长900 mm及以下半自动卷绕装置;间歇法常规聚酯产品等。

3. 机械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产品及生产线:WP-3挖掘机、J31-315机械压力机等高耗能落后机电产品;淘汰GC型低压锅炉给水泵、JD型长轴深井泵;1-10/8型动力用往复式空气压缩机、9-27系列高压离心通风机、BX2-500交流弧焊机、磁放大器式弧焊机;JDO3系列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达不到节能、排放法规要求的各型号内燃机及单壳油船;BLR-31型称重传感器等。

4. 化工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工艺装置: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主产品为尿素的8万吨/年及以下合成氨装置;隔膜法烧碱;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等生产装置;淘汰小包装 (1公斤及以下) 农药产品手工包 (灌) 装工艺及设备;雷蒙机法生产农药粉剂等装置。

5. 冶金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工艺设备:电解铝行业16万安培以下预焙槽;200立方米及以下铁合金、铸铁管生产用高炉 (镍铬生铁高炉按炼铁项目进行管理) 。

6. 建材领域。

主要淘汰以下生产线:不符合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与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 (含格法) ;1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1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建筑陶瓷砖、20万件/年以下低档卫生陶瓷生产线;5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生产线;500万平方米/年以下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生产线;100万卷/年以下沥青纸胎油毡生产线等。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打造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良好环境。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简化审批程序, 放宽民间投资领域,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 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促进各类要素在市场中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创新政府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方式, 强化政府指导和服务职能, 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创建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指导推动作用, 依托各行业协会, 加强行业转型升级辅导工作, 吸纳行业专家学者承担发展规划、指导、评估评审方面的工作, 提供社会化服务。 (省编办牵头,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二) 强化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倒逼机制

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继续实行节能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 完善能源环境交易平台, 扩大节能量交易试点, 推行节能量交易制度。突出重点领域, 严格执行能耗、环保等准入标准, 制定全省分阶段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转移低效产能的指令性计划。对能耗、电耗、水耗达不到行业标准, 以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总量排放超标的企业, 提高差别电价加价标准, 实行惩罚性电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 提高排污费用标准, 形成落后产能退出的倒逼机制, 建立进退有序的市场通道。完善重点行业生产经营技术标准规范, 强化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职业危害等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强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省政府节能办、省环保厅牵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配合)

(三) 实施“五个一百”工程

按照分行业转型升级导向和规划目标, 在产业培植、自主创新、改造提升、产业链延伸、兼并重组、转移淘汰等方面建立项目化管理制度, 全省每年筛选500个左右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导向性作用的重大项目, 强力推进, 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 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转移淘汰一批低效产能, 兼并重组一批关联企业。对列入省“五个一百”重大项目, 由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落实专人负责, 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 强化要素保障, 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按时完成。各市要抓好本市范围内重点培植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 做好产业园区规划, 优化以县 (市、区) 为单位的工业产业布局。各县 (市、区) 要重点抓好新建企业、新上项目, 以大项目带动骨干企业发展, 以大企业引领优势产业形成,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配合)

(四) 建立创新驱动机制。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载体,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建设。鼓励大型行业检测、认证等中心逐步向第三方机构发展, 提供社会化服务, 提高关键设备利用率。扶持发展行业性和区域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应用和推广。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牵头,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配合)

(五)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深入实施两化融合“477”工程 (《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 (2014—2018年) 》提出的4项重点任务、7个重点行动、700个配套项目) , 围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模式培育等重点领域, 建设一批“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突破核心元器件、高性能芯片、高端软件等核心技术, 构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创新平台, 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再造发展新优势。加大对“好品山东”全省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力度, 整合全省电子商务资源, 打造群体品牌, 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式、品牌化发展。依托济南“中国软件名城”、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超算中心, 在济南规划建设“山东信息馆”, 作为信息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产业示范、消费体验的基础平台, 纳入全省经济社会重大基建项目。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六) 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品牌提升计划

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 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 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夯实创建名牌的质量基础。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企业制定联盟标准等团体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专利政策与科技、产业等扶持政策的衔接, 制定奖励办法, 扶持发明专利授权单位、专利代理机构发展。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活动,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加快培育一批代表山东工业、山东产品新形象的国际知名和国内一流品牌。 (省质监局牵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知识产权局、省财政厅、省商务厅配合)

(七) 深入开展行业对标活动

围绕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质量品牌、“两化”融合、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 在各行业选树一批行业标杆示范企业, 深入开展行业对标助推转型升级活动, 推广典型经验, 促进先进技术标准、科学管理方法、高效工艺设备等广泛应用。组织企业以同行业国际一流企业为标杆, 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 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探索建立行业对标长效机制, 推动各类企业缩小与省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实现跨越赶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省商务厅配合)

(八) 鼓励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鼓励设立工业设计中心, 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 加快标准化设施应用, 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促进工业生产流程再造和优化。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积极发展社会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推广制造装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 创新抵押质押、发行债券等金融服务。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鼓励服务外包, 引导发展总集成总承包, 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强化典型示范带动, 树立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典型,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政府节能办、省环保厅、省金融办配合)

(九) 提升工业领域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提高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利用国内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智力资本优势, 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积极引进研发团队等智力资源, 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 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鼓励跨国公司在鲁设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 发展配套企业。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省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行业, 向境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推动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重化工园区。鼓励有实力企业开展境外油气、铁矿、铀矿、铜矿、铝土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多渠道资源安全供应体系。鼓励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 (地区) 设立研发中心, 与境外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合作。鼓励实力强、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开展成套工程项目承包、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和知识产权国际申请注册, 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 在全球范围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 (省商务厅牵头,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配合)

(十)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需要, 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加强院士引进和服务工作, 依托“千人计划”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增设产业“泰山学者”岗位,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领军计划”, 着力培育一批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加快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和服务机制, 打造一支掌握现代经营理念, 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十一) 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统筹安排项目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建立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创造税收等为指标的分区域、分行业工业用地标准体系, 对达不到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地面积予以调整。整合、挖潜和盘活存量土地, 建立完善工业用地退出机制, 依法清理低效、闲置土地, 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投入产出效率。科学合理布局工业项目,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 有序引导工业项目进区入园。探索建立“飞地经济”用地模式, 合理确定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税收分享办法, 实现合作共赢、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计划的调控作用, 引导新增建设用地向列入省“五个一百”工程的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培植产业倾斜, 优先支持转型升级项目用地需求。 (省国土资源厅牵头,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配合)

(十二) 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力度

统筹安排省级工业类、科技类财政资金, 扶持重点向工业转型升级领域倾斜。对符合条件的“五个一百”工程重点项目, 优先纳入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项目备选库。鼓励低效产能有序转移和退出, 每年安排一定的产能转移和退出补偿专项资金。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 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 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工业项目, 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列入“五个一百”工程重点项目, 适当给予贷款利率优惠。鼓励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并购、重组等形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支持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 (省财政厅牵头, 省金融办、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

(十三) 建立强力协调推进机制

行动转型 篇8

图书馆是世界各地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集聚场所之一,肩负着人类社会文化、知识的组织、整理、加工、推送等信息服务重任。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该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示之一。尤其是各种国家公共图书馆,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促使大众现代生活节奏愈加快捷,而且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要求更加便捷、丰富、全面、系统。特别是2015年“互联网+”呼之欲出,“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推广使用后,社会公众对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充电、汲取知识的要求愈来愈多样化,尤其是到图书馆学习的读者,要求的服务方式更加层出不穷。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状况

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调查情况

就以邓州市图书馆为例,据2015年12月11日至17日对到馆的读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经馆办公室对发放的2000余份调查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发放2069份,收回1965份,作答1905份,统计分析显示:一、经常使用数字资源1036人次;二、电子设备、资源无法满足需求876人次;三、建议举办电子资源培训会1215人次;四、建议多购买电子资源936人次。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呈现的新特点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参考邓州市图书馆读者管理部2015年7月至12月期间读者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不难发现“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呈现出如下新的特点。

“数字阅读”渐成主流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通讯供应商4G手机的推广应用,数字通讯和数字信息已成为信息通讯领域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据统计我国2G、3G、4G等各类智能手机截至2016年5月保有量已突破9.6亿台,尤其是随着由全国各大城市向乡镇、农村实施无线Wi-Fi全覆盖,2020年第十三五规划末,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将达到12亿台。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终端,为数字阅读提供了坚实的设备条件。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公共图书馆还是在大学校园图书馆,“数字阅读”悄悄流行并成为时尚,据邓州市图书馆2016年1月至3月技术部统计显示,利用智能手机下载超星数字图书馆浏览器并进行数字阅读达1256人次,占图书流通率50.98%,较去年同期增长126%,这些读者中小学生占比18%,初、高中35%,公职人员(包括科研人员)占比33%,老年人及无职业的青壮年占比14%。这一趋势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还将继续攀升,“数字阅读”渐成主流。

读者获取信息知识要求愈来愈高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的快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来到,人们每天面对数以亿计的新闻和新知识,而且在物联网的作用下,也拉近了人们与世界的距离,关心世界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人们睁开双眼的第一件事是浏览手机上热点新闻,而不是牛奶+面包。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获取速度便捷、高效等先决条件的成熟,无论是到图书馆还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借阅的读者,对获取信息知识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对自己关心的知识要有一个纵向深入了解,而且还要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横向全面的掌握,同时,对该知识点的前沿发展还要有科学判断。所以,对信息服务要求全面、系统、快速、准确、详尽已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要求。

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新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

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主要是围绕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人工借阅和归还,以及在借阅之前的读者咨询、检索等,主要特点为:服务模式固定、服务内容单一。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物联网、大数据的启用,图书馆建设也开始注重数字化建设,各类数据库(包括自建数据库和向专业机构购买的大型数据库)纷至沓来。由于数字化馆藏资源检索方便、工作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等新特点,所以备受读者青睐。此时的读者要求图书馆能够提供配套的计算机、查询一体机、复印件、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和具有计算机、网络、图书情报等复合型专业图书馆员。“互联网+”行动在我国的全面启动,图书馆界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已难以推动服务读者工作的持续开展。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创新读者服务形式和手段,尽早实施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已迫在眉睫。

“互联网+”带给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新机遇

建设全天候智慧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

邓州市图书馆借鉴宁波市公共图书馆建设街区24h自助图书馆,尝试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各大广场、大型社区及中小学校园内建设全天候智慧图书馆,搭乘“互联网+”技术平台,利用先进的RFID技术、通讯技术、网络链接技术、智能管控技术等,建设全天候智慧图书馆,拓展读者服务,尽最大限度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目前在部分广场、社区和学校进行探索和尝试,由于其智能化管理,读者随时随地都可办证、查阅、借还、反馈读者咨询等,普遍受到读者的欢迎。下一步将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围绕“全天候智慧图书馆”建设,扩大建设试点和拓展服务范围,将邓州市图书馆打造成一个读者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真正的“全天候智慧图书馆”。

加快“互联网+图书馆”建设步伐,推动数字图书馆向纵深方向发展

上一篇:态度决定一切下一篇:写作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