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控制技术

2024-09-21

重构控制技术(共6篇)

重构控制技术 篇1

会计监督职能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 马克思关于“会计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句名言,是对会计职能的最好概括,其中提到的"控制"就是监督的意思。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及当时会计的发展水平来理解。19世纪中叶的会计是集会计、财务、审计、计划于一身的,会计扮演着多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会计有监督职能是合情合理的。而在会计、财务、审计等学科已经相对独立的今天,会计的监督职能随之淡化了。

笔者认为会计监督在现在还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即自我监督;二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监督。前者应当理解为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律),正如从事任何职业都应有其职业道德一样,如果把这个意义理解为会计监督是无可厚非的。对于后者,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在单位所处的地位来分析。其一,会计人员属单位的普通一员,他的各种利益均受制于单位,若要会计人员监督单位领导,实际是一个“虚拟”监督,原因在于小团体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要比国家与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具有更大的“趋同性”。况且要一个命运攥在他人手中的会计人员去监督他人,从程序上说是不符合逻辑程序的。其二,会计人员按法规要求对法人经营施行监督是一种外部强制力,问题在于,会计部门是否是执行部门,会计人员有无执法权, 怎样保障他们的执法力度和弥补他们因执法而遭受的利益损失,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会计监督意指会计对法人经济行为的监督,它与会计人员按准则、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需要相应职权地位为基础的,后者则是由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事实上会计人员按会计工作规范提供信息,根据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分析、参与决策也应该视其为监督工作。

一、会计监督控制职能的重构, 最关键的是要落在“控制”上。

(一) 控制的内涵、形式及其变化。

控制,就是凭借某种特定的条件使特定的对象依照自己的意志运行的存在方式。在法人经济管理中参与管理决策建议,控制有其最基本特征。

(1)控制者必须是被直接利益的关系者。以“收益有涨浮、利益可能受损”为代价,换取了对受益的经营决策权与财务决策权,并期望以此来防止这一代价从可能变成现实。换而言之,法人经营的“指挥棒”,应是大多数人的意志而不是法人代表的意志。

(2)普通的利益关系人有对重要经济问题有决定权。在利益大众化的社会里,普通利益关系者大多并不直接参与经营和决策。同样,普通利益关系人虽然都有决策权,但只有法人代表或少数人才对法人单位的重要经济问题有决定权。

(3)控制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受益者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这是由于利益的社会化、资源的稀缺性、正确决策在经营中的重要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因此,控制实质上是那种将自己的经营管理决策意志寓于法人和相对人的重要财务决策、经营决策之中的权益资本关系。本原的控制,是法人经济组织产生初期的一种控制。其基本特征是:(1)绝少数人控制实质上就是绝对控制。(2)在同一法人单位中,控制者只有一个。

衍化的控制,是对本原控制的演进,是利益大众化的结果。其基本特征是:(1)部分人有表决权的控制。但仍可以通过某种合法的方式,对法人单位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拥有决定权。(2)在同一法人单位中,控制者不止一个。

衍化的控制又可分为相对控制与共同控制。

相对控制,部分人能对法人单位的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形成重大的或决定性的影响。

共同控制,是指法人单位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由法人代表和部分管理者共同决定的控制形式,我们称这样的法人单位为共同控制实体。在此实体中,没有任何人能单独地决定该实体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管理决策,但可以通过与其他管理者“联手”,决定该法人的重要财务决策与经营决策。

不难发现,控制是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的:绝对控制与相对控制共存, 绝对控制、相对控制与共同控制共存。总之,在形式与内容上,控制都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二、控制是理解现有合并报表理论的“金钥匙”

(一) 无论何种报表,都不能使所有使

用者的所有需要都得到满足,只能满足其主要利益主体的主要需要;普通参与者是法人单位的主要利益主体,只要满足了控制者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主要要求,其他利益主体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会得到大体上的满足。

(二)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会计监督控制方式, 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是合并报表的基本目标。

关于财务报表的目标,历来有“经营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之争,但自1 9 7 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 A S B)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FASB)--《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以来,就奠定了“决策有用学派”的主导地位,这一概念公告对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等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此外,我们从会计界先哲们的有关论述中,也会体会到“合并报表应以提供投资决策有用信息为己任”。如,S.戴维森主编的《现代会计手册(第二分册)》认为:“合并报表应根据实行统一控制的股东的观点来编制”;美国著名会计学家L.O.福思特在1968年出版的《财务报表和公司年报的理解》中说:“只有合并报表,才能使高级管理人员对整个资本来源结构的稳健与冒进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

(三) 控制者投资决策有用论,可以有效地包容上级法人单位理论、实体理论与所有权理论。

从控制概念出发,在共同控制实体中,应按照控制者在共同控制实体中的利益大小份额来决定共同控制实体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报表要素在合并报表中的金额。这就是形成所有权理论的逻辑。

三、会计控制管理原则的新归纳。

(一)系统原则。

财务管理是法人单位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原则,是理财工作的首要出发点,要尽量做到几个优化。

1、整体优化。

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理财必须从法人单位整体战略出发,不是为财务而财务;各财务管理子系统必须围绕整个法人单位理财目标进行,不能“各自为政策”;各部门的利益应服从法人单位的整体利益。

2、结构优化。

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法人单位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比例)优化。

3、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处

于理财环境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

(二)现金收支平衡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理财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

四、从会计监督控制职能的重构看预算控制管理方式。

预算管理是将法人单位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用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以达到法人单位资源有效配置,实现法人单位目标,提高效率的法人单位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总称。预算管理是现代法人单位重要管理模式。然而当今很多人对预算管理的理解有失偏颇,往往是重预算而轻管理,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从预算控制的定义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一个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与激励的可运行、可操作的管理控制系统。

在预算管理中就是要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通过预算硬约束使法人单位的全体成员明确知道预算目标是什么,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 细化预算。

编制清晰明确的预算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如果编制的预算笼统而模糊,那么预算的执行就有如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茫然不知所措。编制清晰明确的预算关键的关键就是细化预算。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各方面进行细化,分解到管理的各个角落与个人。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法人单位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费用的细化有利于成本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标和定额的细化有助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对成员的激励。

(二) 严格执行。

预算编制再好,如果执行不力,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要严格执行预算。通过责任细化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凭证传递和手续审批进行控制,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例如,可以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各相关预算执行部门制定费用控制卡、计划卡来控制预算执行。然后根据成本费用项目的性质、金额以及相对责任中心的重要性,对控制卡分别采用按年或按月控制。会计部门作为把关控制点,对一般业务,在进行服务处理时,首先看是否有预算,如果没有预算,则拒绝该项目入账。特殊情况下可以超支,但要补办调整手续。

(三) 有力监督。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预算监督工作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法人单位内审部门共同完成。内审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只对预算的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一般为法人代表)负责。内审部门一方面可以借助法人单位的财务网络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各部门实施突击审查,另一方面可以在期末根据财务部门汇总结果实施定期审查。

(四) 预算控制中的适当的授权。

通过适当的授权,被授权者会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因为拥有了一片可以由自己控制的领域而产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预算管理本身就蕴涵着“权利共享前提下的分权”这一哲学思想。通过事权和财权的下放,监督权和处置权的集中,实现分权与集权的统一,达到“分散权责,集中控制”的目的。

因此预算控制过程中,将有关事权和财权通过制度和责任的细化层层下放到各执行单位,由执行单位掌握;而监督权和处置权则集中于预算管理委员会。一方面可以让法人代表“按例外原则”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激励员工更为负责地执行预算,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五) 创造适宜的预算控制环境。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列温(Lewin)指出人的行为是个人因素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在预算控制管理中,管理者时刻注意营造一种适宜于引发激情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效果。因此在预算管理中不仅要激发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要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互相关心与帮助、彼此尊重与信赖的有利于预算管理开展的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到自己是主人,所执行的预算是“我们自己的预算,而不是领导强加给我们的”。

参考文献

⒈项大泉,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 《北方经济》, 2007年24期

⒉陈晓东, 《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⒊邹毅, 《论预算的控制职能》, 《商场现代化》, 2008年02期

⒋刘凤,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预算控制的探讨》, 《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07年第09期

重构控制技术 篇2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在重构飞行控制中的应用

论述了综合运用非线性动态逆、自适应模糊系统和滑模控制的优点进行飞行控制律设计的方法.运用非线性动态逆理论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近似线性化,用模糊自适应系统来抵消近似非线性逆带来的误差,最终的残差由滑模控制项补偿.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了自适应系统权值的调整规律,从而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将此方法应用于带推力矢量飞机重构飞行控制,对两类故障的仿真结果表明:即使系统未检测到故障,在较大的.舵面损伤情况下,飞控系统性能仍能得到很好的保持.

作 者:胡孟权 王建培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365所,陕西,西安,710072刊 名:航空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年,卷(期):23(6)分类号:V249关键词:重构 非线性动态逆 自适应模糊系统 滑模控制 推力矢量

可重构机床控制的模块化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可重构机床,可重构性,模块化设计,控制模块

0 引言

目前, 全球化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定制化, 造成厂家必须缩短产品制造周期, 米适应市场的变化。如何能否快速响应, 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是目前制造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显然, 如果还使用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不能快速响应,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柔性制造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模式, 但其快速改造能力差。基于此, 可重构制造系统应运而生, 通过合理的配置机床模块, 可以快速重组, 实时更新, 很好的响应新的市场需求[1~3]。

由于机床的配置模块本身不能及时更新换代, 因此现有的机床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需要具有可重构能力的机床来实现机床功能的可重构属性和定制化要求。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可重构机床的概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可重构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提出,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伴随着机床模块化技术的发展和控制器技术的日臻成熟, 可重构机床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

可重构机床不仅仅是机械结构的可重配置, 而且还必须做到控制器也具有可重配置和模块化的能力, 覆盖软硬件两部分内容。目前, 相关研究有软件建模、模块化逻辑控制器、开放式体系结构控制器等[4,5]。

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ERCIRMS CENTER正在研究一种非开放式结构控制器, 它采用的编程语言为C++, 包括人机交互界面、仿真工具和配置工具三部分组成。开放式体系结构控制器可以在机械模块可重配置的时候同时实现可重构。

B.Birla提出运用软件建模的方法来可重配置机床控制器, 该方法有四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 单向精确定位运动控制;2) 单向精确定位运动静态模型构建;3) 单向精确定位运动动态模型构建;4) 多向多自由度运动控制。

E.T.Enslew等通过采用逻辑模型模拟可重配置生产流程, 来选择最优参数, 评价和检验可重配置生产系统, 以控制输入, 保证并稳定输出。

RF.Walita和P D.Khargonekar提出了一种可以详细表达分析系统的分层结构框架, 以便在不同层次上协调集成控制器。这种方法不仅面向对象, 而且模块化, 该方法借鉴了Zacard提出的TCF (Timed Conversion Formers) 方法实现模型构建, 并应用了Robert和Ralf提出的TTTB (True Time Timed Border) 理论和工具。

S.Gark, D.M.Tilbuyr和PDKhatgonekar在汽车行业领域, 根据生产节拍开发了一种模块化控制器, 可以进行基础的功能分析, 并能够模拟工况, 算出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下的产量。

2 离散事件系统定义及其组成

本文首先介绍离散事件系统定义及其组成, 之后再详细开展可重构机床模块化控制器设计方法研究。

离散事件系统是非静态系统, 它通过突然发生的独立事件的形式来描述。在本文中。离散事件系统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 分别是语言和有限状态机。这两种手段各有优缺点, 前者执行起来较为困难, 但是非常容易, 后者实施简单但是原理和逻辑非常繁杂, 存在嵌套和迭代。本文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有限状态机来进行模型构建。

2.1 语言

如上所述, 语言的表达方式简单容易, 主要应用在离散事件系统, 其基础是字符串, 体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序列排列即概率大小的排列。

字符串 (string, s) :表示按照概率大小进行的一组排列。ε代表的是空行, 即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对于随机发生的两个事件S1和S2, S2表示字符串S2中的时间因为S1发生而发生的概率。

语言 (Language, L) :表示所有可能发生事件的序列集合。若事件集合定位为∑, 且ε∈∑, 则对于任意两个语言Ll, L2均∈∑

映射:L在∑’上的映射表示为f∑’ (L) , 有如下定义:

2.2 有限状态机

有限状态机作为另一种表达方式, 具有操作容易, 简介直观的优点, 故使用频率很高。如图1所示, 有限状态机的表示方法较为特殊, 主要通过关键节点和箭头来表示流程的流转和转移, 与流程图非常类似, 学名叫做状态图。其中, 圆圈状的节点用来代表当下的实时情况, 箭头用来代表流转方向。

有限状态机 (FSM) 其数学特征表现为一个五元函数组:

其中各参数含义为:Q定义为状态集合, ∑定义为事件集合, δ定义为转移函数, q0定义为初始态, F定义为终止态集合。

最重要的是通过标记来表述任务循环往复的状态, 避免出现死循环, 转移函数δ参数表如表1所示。这里的δ通常表达一种字符串到状态集合的递归映射关系。

3 可重配置机床模块化控制器系统设计

利用前面所提到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可以实现可重构机床控制器的模块化和可充配置化。如图2所示为一个典型可重配置机床, 该机床机械模块组成部分有:机床床身, 回转台, 立柱, 怀胎, 动力刀头等, 要进行控制器模块化可重配置需进行一下三个方面的改造:1) 设计控制器整体系统结构;2) 定义各控制模块之间的信息流;3) 构造控制模块的有限状态机。

3.1 模块化控制器整体结构概要设计

由于本文主要依托于离散事件系统来开展, 所以逻辑控制是重中之重, 通过逻辑控制来进行排列组合, 完成可重构机各个机械模块的拆分重组。为了实现点对点的实时精确控制, 我们队每一个机械模块都开发了对应的机械控制模块, 如图3所示。

1) 用户结构控制模块

此模块通过面板上的按钮实现人机交互, 完成整体系统的启动, 关闭, 转换刀头等加工功能。通过传递用户指令完成控制达成并实时显示当前状态。该模块的关键是图3中的端口A, 它是信息通讯的桥梁。

2) 模式转换控制器模块

此模块由手动和自动两个模块构成。手动模式下, 通过人工输入微调指令实现精确控制刀头的进给以及各加工参数。自动模式下, 机床按照NC代码顺序加工, 避免重复加工, 精确有效。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通过转换开关来控制。

此模块一共有4个端口, 分别是端口A、B、C、G, A代表控制协调用户接口, B代表自动选择合适准确的加工模式, C代表人机互动完成NC代码的编制, G代表控制协调机床各个机械模块功能互联。

3) 机床协调器模块

机床协调器的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命令分解和命令冲突调整。命令分解主要用于分解上游控制器发送的指令细化传递到各个子控制模块;命令冲突调整主要用来避免发生非法指令的出现和碰撞干涉的可能。此模块一共有5个端口, 分别是端口C、D1、D2、D3、E, 分别用于模式转换控制器控制、机械运动部件的移动、动力刀头组件的进给等功能实现。

3.2 控制模块信息流构建

在上述控制器中, 模式转换控制器的端口起到了最关键的最用。正是通过它才实现了主模块与子模块之间的相互控制、传递和调用, 实现系统高效稳定简洁的运行。如图4所示为模式转换控制器端口G的有限状态机示意, 通过箭头的指向代表了状态之间的转移流转, 表2所示为模式转换控制器端口G有限状态机的参数状态, 表3所示为其逻辑上事件状态, 表4所示为其逻辑转移函数。

3.3 控制模块有限状态机构建

通过上面的阐述, 可以看出不需要复杂重复的设计定义工作, 最终有且仅需要进行一次设计定义, 之后每一个控制模块, 每一个控制器接口即可完成任意可重配置装配需求, 同时其相对应相关联的控制模块会随着直接可重配置成全新的控制器。图5所示即为可重配置机床动力刀头控制器模块的有限状态机模型, 表4所示为可重配置机床动力刀头控制器模块的状态实时动态, 表6所示为可重配置机床动力刀头控制器模块的端口实时动态, 表7所示为可重配置机床动力刀头控制器模块的状态跃迁参数。

4 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离散时间系统来构建可重构机床的控制器模块, 并主要使用有限状态机来完成层次设计和系统搭建, 实现了机械模块和控制模块的一一对应。因此, 不管机械模块如何可重配置, 相对应的控制模块都可以在模型的自动转换下实现可重构, 并且只要一次可重配置证明了准确性, 其它情况无需再次检验, 在提高准确性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效率, 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了机床的可重构。

参考文献

[1]Mchmbi.M.I C., Ulsoy.BG.Y.Jerry.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Important Future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intellective Manufacturing, 2001. (20) :404-419.

[2]Robert Clause.Reconfigurable Machine Tools—A New ensample in Machine Tools.2008Thailand-UK colloquia on Reconfigurable Automation.10:23-260.

[3]Philip E.Allen, Douglas R.Normal Affirm for Analysis Which Makes Reconfigurable Controllers.Transaction of the Japan Control Conference.Tokyo, Feb.2005.329-336.

[4]Kelly Clarkson.Exoteric Architectonics Controllers Development.Transaction of the CIRP, 2011 (33) 4.

重构控制技术 篇4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目前尚未发现油田,已发现的天然气田和含气构造主要分布在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气藏多伴生一定数量的凝析油.应用储层砂岩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测定了9口探井224个天然气产层或非产层砂岩样品萃取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及强度.依据测定结果,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资料、测井资料、MDT资料以及埋藏史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残余油藏主要分布在珠海组和珠江组下段,且分布较广泛,油质较轻;20~10 Ma期间区内可能发生过两期石油充注,14~0 Ma期间可能发生过两期天然气充注.

作 者:施和生 吴建耀 朱俊章 秦成岗 王飞宇 朱丹 Shi Hesheng Wu Jianyao Zhu Junzhang Qin Chenggang Wang Feiyu Zhu Dan 作者单位:施和生,吴建耀,朱俊章,秦成岗,Shi Hesheng,Wu Jianyao,Zhu Junzhang,Qin Chenggang(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王飞宇,朱丹,Wang Feiyu,Zhu Dan(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重构控制技术 篇5

一、企业创投基金财务风险控制治理机制与预警体系建设

(一)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治理机制

对于XD公司而言,管理创投基金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涉及很多方面,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作。创投企业在管理基金的时候,应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从而在源头上将基金管理系统化,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基金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还能提升各利益方的实际得利。

XD公司健全治理机制时,需要妥善处理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理顺了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在后续的资金管理过程中事半功倍。基于此,XD公司应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即委托专门机构或者独立于公司的第三方进行与被投资企业的日常联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降低了信息流通的效率,事实上并非如此,反而会提升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让XD公司更加准确地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

(二)构建创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财务风险的发展阶段可以分成潜伏阶段、表现阶段、恶化阶段、失控阶段。对于不同阶段的风险,应该采取不同的预警机制。不过,既然风险都是由潜伏阶段发展演变而来的,只要从源头上控制好风险,后续阶段的情况就不会轻易出现。基于此,下文重点探讨潜伏阶段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导致潜伏阶段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首先,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通常来讲就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因为管理不完善或者不适当而滋生出的风险;其次,企业外部风险,通常来讲是指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变化而滋生的风险。想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但需要选择合理的预警指标,还需要科学制定指标的标准值,如果企业的风险超出了标准值就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根据美国学者仁翰阿吉蒂的理论,并结合XD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其构建表1所示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根据表1中的各指标计算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分,分数在0-52分之间,数值越高就表示企业存在越高的财务风险。通常来讲,预警指标的总得分最好不要高于8分,这时企业的风险都在控制范围之内,没有任何风险预警信号生成;如果预警指标的总得分超过了8分,则表示企业存在需要马上应对的风险。具体情况见表2。

二、创业投资决策体系构建

(一)期权定价理论简述

该理论最早应用于金融领域,不过当前很多学者都喜欢用它来评价投资收益,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相应的投资决策。具体的期权价值为:

上式中:C0表示看涨期权现价;S0表示目标金融产品现价;N(d)表示离差<d的几率;X表示期权实际执行价格;e≈2.7183;rc表示安全利率;t表示距期权到期的时长;LN(S0/X)表示S0/X的自然对数;σ2表示目标金融产品实际收益率的方差,也就是目标金融产品执行价格的变动率。

(二)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创业投资原始数值计算

为了提升对创业投资具体执行情况的了解,创业企业最好可以计算出科学合理的创业投资原始数值,这样就能让后续的资金安排工作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既保证企业其它业务的正常开展,又保证拥有足够的资金流。创业投资基金原始数值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上式中,Vc是期权成本;X是创业投资基金原始数值;N是正态分布条件下事件发生的几率;t是投资项目的年限;σ是投资项目收益可能出现的变动率。

XD创投最近有向一个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投资意向,投资项目的年限是年,因为XD创投过去并没有进行过类似的投资,因此,一直无法确定创业投资基金的原始数值。不过公司进行了一些定性的估算,认为项目的前期调研与论证费用需要15万元,该项目的市场价值大约为90万元,项目投入运行之后收益变动率是30%,项目运行时长是年,市场安全利率是7%。借助上面的计算式计算出了该投资项目的创业投资基金原始数值:

在x=140时,d1=0.0847;d2=-0.6847;V1=13.9806。

在x=150时,d1=0.0303;d2=-0.5697;V2=15.9976。

通过插值法,计算出了MAX(X)=144.946,也就是XD公司该投资项目的创业投资基金原始数值是万元。

三、企业创投基金运行中财务风险控制重构

(一)筹资方面

首先,XD公司需要拓展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者人群,从而降低筹资风险。参考发达国家的筹资风险管理经验,我国可以考虑放宽对保险资金等社会公共基金的限制力度,鼓励民间金融机构以各种方式利用这些基金创业投资。另外,还应鼓励个人以及家庭参与到创业投资中来,并适当吸纳部分国外资金。其次,XD公司需要认真分析融资对象的金融资格与实力,并制定相关的投资决策。由于民间集资存在的种种弊端,国家陆续出台了严格限制VE、PE等非法集资的管理法规,所以,XD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融资对象的金融资格与实力,从而保证融资方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在需要的时候及时退出该融资方式。

(二)投资方面

(1)健全投资管理组织。为了提升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各种性能,公司应健全投资管理组织。具体来讲就是财务人员必须设置明确的岗位职责,而且不同岗位之间要互相制约;同时理顺基金的运作流程,从而让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这就要求XD公司要合理配置财务部的工作人员,并设置专门的投资管理岗位,全权负责管理公司的创投项目,并做好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工作。XD公司应安排至少两个人负责每笔经济业务,从而确保即使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2)科学确定创业投资交易手段。XD公司可选择不同的投资交易手段,从而实现自身投资利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讲,主要就是选择不同的金融工具实现最终的投资目的。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采取表3所示的交易手段。

(3)合理估算企业的价值。当前,学术界提出很多种估算企业价值的方法,有些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收效。对于创投资金来说,其投资虽然是具体项目但其实更注重的是企业拥有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使用的评估方法也和普通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完全不同。当前使用的评估方法通常都是财务上使用的现金流现值法、资产收益核算法等。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价值不但与所有的有形资产、交易价值等有关,还取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稳定性与持久性,具体包括价值链的整合能力、客户忠诚度、客户集中度等。因此,企业进行价值估算时,不但要分析传统资产,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4)科学安排投资组合。利用创投基金进行投资的时候,如何安排投资组合对最终能够实现的投资回报率至关重要。投资组合不但能够综合体现基金经理对资产的管控水平,还是企业资金运用水平的直接反映。企业在运用创投基金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投资在空间分布上最好不要太广泛,应聚焦于某几个行业中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公司,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对资金的管理效率,还能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最近一段时间,创投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PE资金投入量过大造成了一级市场企业存在普遍的估值虚高现象,这无疑会严重降低投资的稳健性,为投资带来很高风险。

(5)提升创投管理人员素质。XD公司需要多参考发达国家创投管理人员的培养过程,并以此为指引提升自身创投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不但能够胜任投资管理工作,还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加具有稳健性与前瞻性,从而提升公司的基金风险防控能力。

(三)投资退出方面

XD公司为了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必须设置完善的投资退出机制,从而保证整个投资过程完整运行。

(1)退出时间安排。创投基金在完成了自身使命之后,就需要进行退出,这时XD公司应该合理安排退出时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公司应采取不同的退出时间安排,具体安排过程见图1。

(2)退出渠道安排。XD公司需要采取何种方式退出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主要决定于公司对风险的偏好以及所处的资本市场总体情况。通常来讲,资本市场如果处于稳定向好的环境中,那么XD公司往往会采取的退出方式;资本市场如果处于下行的环境中,那么XD公司往往会选择出售这种退出方式。至于风险偏好方面,如果公司认为能够接受较高的风险,那么就会采取回购的退出方式;如果公司认为风险水平还是低一些比较好,那么通常会选择直接直接退出。

四、合理利用政府的推动作用

(一)健全税收优惠机制

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创业投资公司来说,并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筹融资能力也相对比较差。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国家都纷纷为高技术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事实表明,那些推行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高技术企业的发展状况往往更理想。所以,我国政府需要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应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及我国各行业的技术实力进步,适当为符合技术要求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具体而言,如果创业投资企业不但满足国家的中小企业要求,还满足高技术要求,那么就应该为其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从而为其发展减轻资金压力负担;另外,实施税收优惠也不能盲目,不能不限数量的都提供同样的优惠,因为这样很可能不但无法刺激行业的发展,反而会因为过度的无序竞争导致行业陷入非常混乱的发展局面。所以,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层次。

(二)强化对创业投资基金的管控

由于创投资金对我国来说还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因此,暂时对其进行的监管还是比较宽松的,而且也不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基于此,政府需要强化对创投基金的管控,具体可以做到:首先,成立专门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组织,统一管控创投基金;其次,鼓励民间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等组织,从而强化这类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与共享,进而提升对资金管理的透明性,实现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目标。

(三)完善创业投资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针对创业投资建立的法律法规虽然种类比较多,但是却存在不少重复与冲突的情况。具体而言,就是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与其它管理制度矛盾,又或者是若要满足这个制度的规定,就会违反另一制度的规定,导致企业无所适从。所以,必须完善创业投资法律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的体系架构。

通过图2不难看出,对创业投资进行的法律体系构建需要综合考虑投资的运作全过程,从而实现对整个投资过程的有效规管。具体而言,可以分为融资、投资、资金运作、资金退出四大部分;同时每个部分又包括不同的法律法规,都是针对创业投资具体运作过程而制定的。有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就能够提升创投企业在运作基金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从而提升基金运作的安全性,有效降低运作风险。由此可见,该法律体系不但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法律制度起到了很好的完善作用,还降低了创投基金的运作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王松奇、丁蕊:《创业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与代理成本》,《金融研究》2011年第12期。

[2]石勇进、蔡莉、颜光华:《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特性及业务流程体系分析》,《财经研究》2011年第11期。

[3]钱世政,赵迎东:《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的柔性分析》,《财经研究》2009年第11期。

可重构控制系统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篇6

传统的机电控制系统普遍采用“工艺相似性”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开发,即根据事先规划好的工艺路线和机电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而编写程序,其最大的特点是机电系统的控制逻辑被固化在封闭式的控制器内,一旦更改控制对象的工艺路线,或其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则需要专业的编程人员通过专用语言对程序进行重新编写与调试,甚至重新更换本体结构。根据此类设计方法开发出来的机电控制系统具有开放性差、系统维护困难、设备使用不可持续和对用户素质要求高等一系列弊端;另一方面,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控制逻辑与任务未确定之前无法着手具体的程序编写与调试工作,这也给产品的开发过程带来了设计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由于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存在以上的问题,给机电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如生产应变能力差、功能利用率不高等[1,2],因此,能否着眼于全局,从设计方法的研究上找到一个具有广泛通用性和柔性的控制系统构架,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具体的工艺和已知环境,使得机电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快速响应能力、可操作性和开放性,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3]。

通过研究可重构技术的思想理论可以发现,如果把模块化可重构的程序设计方法应用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将会有效地解决该类封闭式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探索和研究一种简易的可重构控制系统框架的设计方法,并采用Visual Basic可视化编程语言和三菱FX2N PLC作为开发和测试工具,对可重构控制框架的可重构性进行验证。

1 可重构控制框架的设计

1.1 可重构性原理

可重构性原理是控制理论中发展较早的设计思想,但到目前为止,对“可重构性”的定义还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例如1997年美国Iova州立大学的Lee认为:可重构性是指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周期来重组制造系统的能力[4]。又如1999年Michigan大学的Koren对可重构性的定义又延伸到了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和使用范畴的概念。2004年清华大学的罗振璧、于学军等[5]也提出了基于拓扑相似性的可重构性定义:一种可以按照规划和设计规定的变化,利用子系统、模块和组元间的重排、更替、嵌套、革新等等方式,以快速更改工作流程或系统功能、更改系统输出,实现对市场需求与环境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

不管是以上何种定义,上述文献所指的可重构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可面向用户需求的、可快速响应应用变化的柔性组态与重构的能力。

1.2 可重构系统框架设计

可重构性分为动态可重构和静态可重构两个概念[6]。基于以上对可重构性的定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静态可重构性的控制系统框架(以下简称SRCSF),如图1所示。SRCSF应包含:满足用户需求的最少功能组元,且各组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可交互性;可使系统功能最大化的集成耦合单元;解析用户任务的分解单元;感知外部环境的认知单元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交互接口等。现分述如下:

(1) 基于人类语言的任务定义接口。

该接口提供简单易懂的人类语言表达,用户可以通过该接口轻易规划和设计作业任务。

(2)任务解析单元。

该单元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对用户定义的任务规划进行转换,输出集成耦合单元所能识别的任务数据流。转换的依据是知识与行为规则库中所储存的最少功能约定。

(3)知识与行为规则库。

该单元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最少功能进行约定,起着人类高级语言与机器语言转换的桥梁作用,是任务解析单元和集成耦合单元行为准则的根本判据。

(4)集成耦合单元。

该单元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重构系统的功能逻辑,也是SRSF最核心的管理单元。集成耦合单元可根据任务解析的结果,对比知识与行为规则库中的最少功能约定,依次调用相应的功能组元,更改系统输出,实现逻辑功能的重构目的。为了加强系统的可靠性,耦合单元还能根据认知单元所传递的信息,查阅知识与行为规则库中的规定,实时调整输出。

(5)功能组元。

每个功能组元都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的最少功能模块,是整个系统中直接作用于外界的基本单位。各个组元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服从集成耦合单元的协同管理命令。

(6)认知单元。

该模块对系统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状态进行感知,为集成耦合单元的判断提供依据。

为了实现本研究提出的SRCSF框架体系的柔性组态控制功能,笔者结合三自由度气动机械手的运动特点,设计了基于PC机的VB上位机控制系统和基于PLC控制器的下位机控制系统。上、下位机采用PLC编程口协议进行通信。

2 功能组元设计及行为规则库定义

2.1 功能组元设计

三自由度气动机械手所具备的基本运动模块有:手爪、手臂、升降台和旋转基座。根据机械手的这4个本体模块及SRCSF的设计思路,本研究定义了8个基本功能组元:①FNC 1-抓;②FNC 2-放;③FNC 3-伸;④FNC 4-缩;⑤FNC 5-升;⑥FNC 6-降;⑦FNC 7-左转;⑧FNC 8-右转。

2.2 行为规则库定义

通过行为规则库的定义,研究者可为各个逻辑顺序中的功能组元类型进行编号定位,以供任务解析和逻辑耦合单元调用。本研究采用FX-PLC中的辅助继电器M对功能组元类型进行定义编号,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库如表1所示。

3 上位机系统设计及VB实现

在SRCSF中,上位机控制系统起着人机交互、任务解析及任务下传的作用,主要由初始化模块、任务规划模块、任务解析及发送模块和状态监视模块构成。

上位机人机界面如图2所示。

功能流程图如图3所示,由Visual Basic 6.0编程软件实现。

3.1 上、下位机通信协议

本研究采用基于RS-232C的三菱FX系列PLC编程口通信协议作为该系统实现上、下位机数据传输的通信格式[7,8,9,10,11]。根据该通信格式及指令,可实现对PLC所有软元件的操作,编程口通信指令表如表2所示。

3.2 初始化模块

当上位机程序开启后,软件首先进行初始化设置。该软件需要调用串行通信接口与PLC进行编程口通信,因此要对MSComm串口控件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进行初始化设置。此外,任务规划窗口控件、监视窗口控件的参数均要初始化。

3.3 联机测试模块

初始化完成后,在任务规划之前,本研究进行系统联机测试,确保上下位机通信正常及确认下位机状态正常,否则不激活后续功能模块,如任务规划及解析、系统监视模块等。

3.4 任务规划及解析、任务下传模块

系统联机成功及状态正常条件下,激活编程窗口,用户可在此区域规划作业任务。其中,为了便于解析任务,本研究定义了一个字符串型数组变量Set_Mov_Name(7),用于储存用户为每次动作所选取的动作类型。第1个动作的任务解析语句为:

Select Case Cmb_Mov_Name_1.Text

Case "抓": Set_Mov_Name(0) = "M11"

Case "放": Set_Mov_Name(0) = "M121"

……

Case "右转": Set_Mov_Name(0) = "M18"

End case

其他动作的解析语句依次类推。用户在点击“程序写入”命令后,系统首先检查有无任务数据及数据格式是否正确,待确认数据符合设计规定后,再询问PLC是否可以接收并执行任务数据。待所有工作已经就绪,下载任务解析数据,将相应的任务标志M置“ON”,以供PLC集成耦合动作逻辑时作为判断依据。

4 下位机系统设计及PLC实现

在SRCSF中,下位机控制系统起着任务耦合及任务执行的作用,主要包括任务集成单元及基本功能组元模块构成。

4.1 任务集成单元

当用户任务经上位机解析后被下传至下位机控制器时,任务集成单元根据行为规则库及通信协议的约定,通过耦合机制的作用重新组合成用户规划的动作逻辑,并调用相应的基本功能组元,输出动作。任务集成单元的流程框架如图4所示。

按照图4流程图所示的算法,本研究应用三菱FX2n系列PLC作为控制器,实现了柔性重组动作逻辑的功能。部分梯形图如图5所示。

4.2 基本功能组元

为简化梯形图结构,提高程序运行效率,本研究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方法设计各个动作的执行程序,以便灵活调用任务集成单元,基本功能组元的程序模块如图6所示。

5 结束语

针对传统机电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所存在的不灵活性,本研究应用可重构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静态可重构的控制系统框架,并通过可视化编程软件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上位机数据发送稳定可靠,无乱码及丢帧现象,下位机能够根据用户任务准确地执行动作。

通过运用本研究所提出的结构框架设计开发控制系统,可以提高机电设备的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且人机界面友好,用户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掌握对设备的操作,该系统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下一步,笔者将对上位机系统的功能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如在逻辑重组控制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控制计算部分等。

摘要:针对控制系统存在的开发周期长、开放性差、操作复杂、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将可重构技术的思想理论应用到机电控制系统的开发中,提出了一种模块化静态可重构的控制系统设计框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一组行为规则库,并详细说明了上位机任务解析方法和下位机任务耦合机制;最后,基于三菱FX系列编程口通信协议,利用可视化编程软件和可编程控制器对该框架进行了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框架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系统输出逻辑的快速重组,降低操作复杂性,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的开发效率和利用率,增强了系统的柔性。

关键词:可重构,控制系统框架,Visual Basic,FX2N PLC

参考文献

[1]KOREN Y.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J].An-nals of the CIRP,1999,48(1):1055-1060.

[2]SCHULZ H.Neuer vorstoss in den volumenmarkt[J].Werk-sattund Betrieb,1999,132(12):22-23.

[3]王文,秦兴,陈子辰.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可重构数控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2,8(7):555-569.

[4]LEE G H.Reconfigurability considerations in the design of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1997,13(5):376-386.

[5]罗振璧,于学军.可重构性和可重构设计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4,44(5):577-580.

[6]黄金梭.基于MAS理论的模块化工业机器人控制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2010.

[7]张鲁国.PLC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0,16(1):36-37.

[8]龚仲华,史建成,孙毅,等.三菱FX/Q系列PLC应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郭昌荣,吴作明.FX系列PLC的链接通信及VB图形监控[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10]马丽萍.基于PLC的干燥箱温度控制系统[J].轻工机械,2011,29(4)51-53.

上一篇:包装效应下一篇:和谐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