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精选7篇)
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篇1
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的快速扩招, 高职学生的生源更加多样化, 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 这给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我所任职的学校是一所五年高职的院校, 学生英语学习差异性大, 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如果采用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 将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生词表中用中文标注读音, 例如, shadow标注“晒逗”, muscle标注“妈搜”, playmate标注“普雷美特”, 不止一个学生这样标记。如此记忆单词读音, 我真是又惊叹又心疼我的学生。他们太辛苦了, 这样毫无规律的记住一个又一个单词多累啊, 难怪他们不喜欢英语。音标的学习是英语习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基础打不牢将会走许多的弯路。发不好音, 会给进一步学习英语造成一系列的障碍。发音不正确就听不准、读不好, 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词汇的积累。随着学习上拦路虎的增多, 成绩会逐步下降, 甚至会对英语失去兴趣。因此, 语音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与学生沟通后, 我决定改变教学策略, 一定要教会他们英语音标, 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一、明确音标学习的目的
词是语句的基本单位, 是构成句子、篇章的基石。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对词汇的积累。作为“过来人”, 高职的学生已有感触:由于各种原因, 当初没有学会音标, 直接影响对单词的掌握, 学习感到越来越吃力。大多数放弃英语的学生就是觉得学习的太辛苦了, 效率太低, 反正也学不好干脆彻底不学了。现在竟然又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 学生还是流露出欣喜地神情, 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作为老师只是追根溯源地重头再给学生一次补救机会。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 没有语法, 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 人们则不能表达任何东西 (闫海娟, 2006) 。如果学生掌握了音标, 就可以根据发音规律, 更加快速的记住单词。这对于学生口语, 阅读, 写作等都有益处。而且学习效率提高了, 自信心也会增强, 随着能力的提高, 兴趣也在不断地浓厚。因此, 要想学习英语有好的效果, 学生就需要尽快掌握音标, 学会拼读单词。我们老师就要针对高职学生再次音标教学, 让每个学生掌握48个音素及单词音标的拼读能力, 这样他们就能脱离老师自主拼读和识记单词了, 记忆单词的负担才能减轻。
二、系统地开展音标教学, 发现规律, 注重运用
(一) 发音知识的教授
高职学生学英语和儿童学母语情况不同。老师要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年龄特征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对人体发音器官的名称及功能已经有了基本了解。此时告诉他们发音的常识比盲目被动地模仿效率要高。比如发音与发音器官的关系, 唇, 舌的配合变化, 肌肉的松紧, 声带的震动, 气流的通道, 声音的长短等, 都使学生具有理性认识。例如发[v]这个辅音就需上排牙齿轻咬下嘴唇。[a:]发音时口张大, 舌身压低并后缩, 后舌稍隆起, 舌尖不抵下齿, 双唇稍收圆。发音时舌后部抬的比高, 双唇收得更圆更小, 并向前突出。发音时口张大, 舌身尽量降低并后缩, 双唇稍稍收圆。在系统的指导下积极的模仿, 能对自己的发音进行及时的调节和校正。
(二) 先听, 后读, 听清发准
人类学习语言一定都要先听。许多学生语音不准要归咎于听得不够准确。最初接触音标的时候听个一两遍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因此要多听几遍, 多磨耳朵, 这样才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高职学生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可以很方便的学习音频材料。在开口说之前, 要静静的听, 听清楚以后要模仿。老师要对比教学, 将相似的发音, 进行对比。可以把两组或多组音先后读给学生听, 让学生辨出哪一组发的是哪个音;也可以把一个音标写在黑板上, 读一个句子或一组词, 让学生辨出含该音的词。每次听的时间不需太长, 但要提高听得效率。
(三) 持之以恒, 学会运用
老师应该将音标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中, 每一个单元都有生词, 老师要指导学生看音标读单词, 巩固和纠正发音。新课之前都让学生查词典或查词汇总表, 让他们自己给生词注出音标, 并预习试读。经过以上英语音标教学, 学生的拼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音标熟练地、准确地读出单词, 甚至对符合读音规则的生词不依靠音标就可以正确读出, 感到学习英语得心应手;课堂上师生配合得好, 双边活动也更容易开展。并且教师不再占用大量课时进行单词教学, 而只对预习效果作一些必要的检查。学生在提高了自学能力中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从而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三、改革教学手段, 提高学习兴趣
(一)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在许多学校, 包括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投影仪了。老师可以从网络挑选一些音标教学素材, 制作多媒体课件, 收集并使用各种图片, 利用互联网等, 这将使教学内容成倍增长, 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通过音标教学实践, 学生明显对多媒体更加喜爱, 专注度也更高。网络能将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使所展示的语言材料更真实、更具情感化和情景化, 它能激发学生大脑的兴奋点,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增大教学的信息量, 丰富学习材料, 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语言练习形式, 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利用唱歌, 绕口令等小游戏
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游戏、歌谣、竞赛等趣味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它们始终伴随着音标教学。从如教学生学唱英语《字母歌》, 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趣味教学法。通过唱歌, 学生在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 还能记住26个基本字母的发音, 从而也能记住其音标。同样的道理, 在进行音标教学时, 采用一些如编顺口溜或做形象动作的方法, 让教学过程更加丰富, 更加有趣, 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用绕口令, 区别[s]和[∫]的发音。She sells sea shells on the seashore.The seashells she sells are seashells she is sure.If she sells seashells by the seashore, I’ m sure she sells seashore shells.
经过以上英语音标教学, 学生的拼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音标熟练地、准确地读出单词, 甚至对符合读音规则的生词不依靠音标就可以正确读出, 感到学习英语得心应手;课堂上师生配合得好, 双边活动也更容易开展。并且教师不再占用大量课时进行单词教学, 而只对预习效果作一些必要的检查。学生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普遍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 因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正是在关键期抓住了音标教学的结果。由此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字母、音标教学, 能帮助学生理解单词、正确记忆单词, 形成基本的拼读能力, 使其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从而促使其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当然, 音标的重要性是相对的。因此在中学教学中不能喧宾夺主, 忽视语法的学习, 不能把音标教学课上成语音学课。
摘要: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差异性大, 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部分学生不会音标, 读单词全靠模仿。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帮助学生自主拼读和识记单词了, 从而减轻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用音标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职学生,音标教学,英语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闫海娟.认知结构理论与英语词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6, (05) .
[2]周婷.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2) .
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89-01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导课新颖,结课巧妙;注意运用直观,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注意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评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实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热爱数学,让数学课堂扬起兴趣的风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想方设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由于低年级具有喜新、好奇,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2+2+2,1+1+1+1+1,4+4+4+4……+4(100个4)。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能用四根小棒摆出你们学过的图形吗?(能,可以摆出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那你能用三根小棒摆出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三角形),那你能用两根根小棒摆出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我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 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角的认识之中,主动去探究角的特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可以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许多方法。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吸引住,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浓厚兴趣,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一般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致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而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我在教学“16-9=?”时,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猴妈妈上街买了16个桃子,在路上碰见了猴哥哥,他拿走了9个,剩下的给猴弟弟,猴弟弟还有多少个?”让学生列出算式16-9,然后问“怎样计算16-9=?能拿出小棒摆一摆吗?”此时学生纷纷拿出小棒摆了起来。通过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再组织学生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交流汇报的积极性也很高,有的说:“我从16根里先拿走6根,剩10根再拿走3根,最后剩下7根,所以16-9=7。” 有的说:“我先摆1捆(即10根)和6根棒,先拿走1捆,给猴哥哥了9个就只拿9根的,多拿了1根,再放回1根加原来的6根就是7根。”另一个学生说“ 16小棒分成1捆和6根,要从6根里拿9根不够拿,还要从1捆里拿再拿3根出来,就是10-3=7。” 最后由教师将评议认为比较好的算法示范一遍,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具体算法。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积极、交流热烈、合作愉快。学生不仅掌握了退位减的算法,而且能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能体现“算法多样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朝晖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
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好棒”、“真聪明”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这点难不住了”、“继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學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其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紧密相关。只有不断的把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爱的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从而转变学习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以活动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篇3
周五, 作文时间。从上午开始天就雾蒙蒙的, 中午的时候飘起了雪花, 而且越下越大。早先是颗粒状, 渐渐地变成了柳絮状, 它们从天空打着旋飘下来, 落在杨树上, 落在屋顶上, 落在操场上, 落在外面戏耍的孩子身上, 整个校园银装素裹, 美丽极了。我无心端详这些, 紧走几步跨进了教室。身上的衣服落满了雪花, 我站在门口抖落身上的雪花, 有几片雪花调皮地钻进了我的衣领, 凉飕飕的, 我下意识地缩缩脖子, 学生笑了, 我也笑了。我端详一下教室, 孩子们显然是看见我来了刚跑进来, 一个个小脸通红, 不是冻的而是在雪地里跑来跑去热的。有个男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大雪团正一口一口吃着, 就像在吃白馒头。我认出来了, 他是李昊霖, 是一个很活泼可爱又调皮的男孩。看我注意他, 他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不忍责备他们。我们这里是北方, 雪并不少见, 但孩子们还是喜欢雪, 就像鱼儿喜欢水一样。还不到上课时间我就站在门口望着飘舞的雪花出神, 孩子们耐不住了, 唧唧喳喳的争论着, 大个子李超提议下课后堆雪人, 引起了很多男生的响应, 也有的同学趴在窗前欣赏起满天飞舞的雪花来。张亚静, 一向可爱文静的小姑娘竟跑到门口, 伸出两手去接自天而降的雪花, 轻柔的雪花刚一到手就融化成了滴滴清水。我笑了, 问张亚静:“凉吗?”“不凉, 老师。这雪花又温又轻, 给人的感觉好极了。”我知道这感觉, 小时候我也喜欢用手去接雪花, 看它在手里慢慢融化, 心里有一种神圣的感觉。见我没有批评张亚静, 许多同学挤过来学着张亚静的样子用手接起了雪花。善于观察的张欣兴奋地向同学们报告她的发现:“雪花是菱形的。”许多学生也都有所发现, 兴奋地叫着笑着。我心里忽然一动, 何不带领学生到外面去观雪赏雪, 然后以雪为题材写一篇话题作文呢?我的提议还没有说完, 学生们就欢呼起来, 一拥而出, 和满天的雪花融在了一起。
这是今年的第一场大雪, 所以我和孩子们一样的欣喜。那雪如鹅毛, 似芦花, 急速飘落到地面。我和孩子们一起踏雪玩雪, 和孩子们同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太美了!雪!”
在落满雪花的校园里, 学生们簇拥在我的身边, 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观察。“雪像什么呢?”“像柳絮!”“真像鹅毛呀!”“我觉得像棉花!”孩子们都笑了。“想象一下它给你什么感觉?”一个女孩说:“我觉得它好像在说:‘快跑!快跑!天气太热了, 我可不想半路上就被化掉, 我要让地面一片雪白!’”“我觉得它好像赶集似的, 要到地面上抢占地盘!”一个淘气的男孩子喊。就这样, 我们看着, 想着, 说着……孩子们富有个性的语言不时冒出来, 我也从观察景物的顺序、样子、特点、想象等方面及时进行了指导。就这样, 在满天的雪地里, 我们开始了作文指导课, 学生们听得是那么认真, 观察得是那么细致, 就连平日最调皮的学生也听得入神了, 认真观察起来。时间过得真快, 在我们的游戏和写作知识的指导中, 一节课的时间快要过去了, 我们排队向教室走去, 望着身后留下的活动痕迹, 孩子们意兴未尽, “老师, 这节课太有意思了, 让我终生难忘。”小刚向我嚷道。我笑了, “夸张吧?”“不, 不是夸张!老师, 这样的活动课确实让我们难忘。”许多学生向我说, “好啊, 既然难忘我们回去以后就写成作文记下来, 让它成为我们宝贵的记忆。”“是, 老师您放心吧, 我们今天可有东西写了!”我说:“可不要忘了还有你们的感受和想象, 只有把现实的美景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越走向教室, 学生们越发安静起来, 也许我的话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如果真能这样, 这不就是一节很成功的作文指导课吗!比起我精心准备多日的作文教案不是要成功得多吗!
虽然进了教室, 但是学生们的心还停留在操场上, 我指挥大家唱起了一首校园歌曲:“白雪覆盖我的校园……”此情此景, 真的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回忆童年时下雪的趣事或者是自己听说的与雪有关的故事。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 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 而且学生产生了写作的冲动。
趁热打铁, 我让学生马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或者与雪有关的故事写下来。学生们都很兴奋, 第二节写作课, 不用我说什么都奋笔疾书, 很快就写了出来, 就连平日最愁作文的王波都写了500多字, 并且语言通顺, 有景有物, 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雪中活动的感想。
作文是学生记录自己的心灵感悟, 是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的了解和评价, 也是学生内心最想表露的思想或情感。作文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 要想写的真实, 必须有真实的东西可写,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现象、体验生活。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培养随时观察的能力, 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此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这次即景观察我感受到: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体验把自己最深刻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是我在这节作文课后的真实感受, 我感到他们所写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我们做教师的, 一定要赏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
让兴趣唤起小学生写作文的热情 篇4
1、积极创设习作的情境,写学生自己想说的话。
新的教学法遵循儿童的心理思维规律,分阶段分步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儿童的思维形式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儿童主要是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和想象来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就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并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儿童的心目中,一切都具有生命,都可以相互沟通。小动物可与人交谈,天上的云彩可以变成各种生物的形态,风雨雷电是人的各种活动的表现形态。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用词语、句子和语言片段来描述情境,生动地再现情境,也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早进入创造性想象活动的领域,引导儿童运用语言片断和段落描述情境、发展情境或创造新的情境。
2、重视学生习作的点评与分享。
在全班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感受到成就感,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就应学会获得精神生活的圆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因此,每篇课文的仿写习作,应让更多的学生去阅读,在学生中间形成交流。这篇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那篇习作写得不好,应该怎么修改。这样的切磋交流,让学生很容易看到写作不足的地方,积累了写作经验。此外,我还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注意进行激励性评价。我常用红笔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画出来注上批语并提到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见到教师充满爱心的评语感到很受鼓舞,写作兴趣就更浓,写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努力。
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篇5
一、引用诗文佳句, 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 在设计课前导语时, 恰当地引用诗文佳句, 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例如, 在教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 我设计的课前导语是:“同学们都记得孟郊的歌颂母亲的诗吧?”当学生回答:“记得。”同学起来背诵:“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然后, 我就讲解总结:“自古至今歌颂母亲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 母爱是伟大的, 母爱是无私的。”这样学生就会用真心、用感情去体味课文, 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能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二、创设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
许多文章皆是情境交融的优秀篇章, 学习这样的美文, 同样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优美的环境氛围, 而课前教师恰当地设计导语就可营造出这种氛围, 将学生的思维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 在教《雨中登泰山》时, 我设计的导语是:有这样一座山, 它有通天拔地之姿, 攀天捧日之势。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不远万里, 浩浩荡荡登临此山, 祭天封禅, 祈求国运昌盛持久, 不少文人墨客慕名前来, 赋诗作文,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这便是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同学们想攀登吗?那就让我们随李健吾先生, 一起去攀登这座文化名山吧。
三、恰如其分地介绍作品内容, 能够造成一种悬念, 吸引读者读下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果教师在教课文之前特别是一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之前, 能够恰如其分地介绍作家及作品的内容, 这样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起他们尽快地了解课文内容, 更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以及相关内容的了解。例如, 我在教《雷雨》时, 首先介绍了作者的相关情况, 然后再介绍《雷雨》的主要故事情节, 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与课文相关的情节:鲁侍萍到周朴园家领四凤回家, 各种意想不到的事相继发生, 终于导致了一个封建家庭在雷雨之夜彻底破裂。经过教师的讲解, 所有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课文的内容, 想了解雷雨之夜周朴园家到底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所有的学生都能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四、巧妙地设置疑问, 启发学生思考, 集中注意力,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提的问题上,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文言文《过秦论》时,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问题:“课文在写秦始皇之前, 共写了秦国的几个帝王?”学生一听这个问题就来了兴趣, 就连平时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同学, 也来了劲头, 一会儿他们就准确回答:“一共写了六位。”我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这个导入法的设计, 一方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认真思考、仔细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对课文的分析。
唤起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几点体会 篇6
一、走进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愿写, 能写
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 一周, 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 放手让他们到生活中搜集信息, 精心构思, 充分拟稿。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两课时完成就可变成一周, 两周, 甚至一个月。如:教学习作《一件让你感动的事》, 教师可在开学初布置学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 并设计一张表格 (故事的题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 , 让学生独立完成。因此, 学生眼中的世界与生活展现在表格上, 为以后的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学生完成一篇佳作, 必须是情感的积极参与, 只有进入了激活状态, 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 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如:在学生有了材料的基础上教学《一件让你感动的事》时, 教师可根据收集情况, 指导学生抓住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神情细节等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 从而激发他们的强烈倾吐欲望。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 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 所写之作有血有肉, 展示了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 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因此,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抓住契机, 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 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二、习作方法指导要以学定教, 让学生能写
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 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 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 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 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外、校外, 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弘扬了个性, 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让教师指导前通过学生的初稿, 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 而后有针对性的点评, 让学生很容易接受, 学生的习作也绝不是千篇一律。
三、注重批阅环节, 让学生乐学
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篇7
关键词:语文兴趣,师生关系,主体意识,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后续, 然而大多数中职生都具有综合素质低、文化基础差, 甚至有些学生是因为害怕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才选读中等职业学校等特点。所以许多中职学校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学生萎靡不振, 昏昏欲睡, 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老师不得已只好唱“独角戏”, 结果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 学生在下面却是“哑口无声”。语文课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是许多语文老师孜孜探索以期解决的难题。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恐怕就是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想就这几年语文教学的感想, 来谈谈鄙人的一点微薄之见。
一、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所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沟通、相互接纳的朋友般的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发挥潜力, 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扬弃“师道尊严”旧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首先, 教师要放下“架子”, 主动走进学生,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把学生当成学生的同时也要把他们当成是朋友, 当做一个与你平等的人。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来与学生交流, 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世界,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情感方面碰到的问题, 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你不仅是他们的良师更是他们的益友。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走近你、喜爱你、信任你。
其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儿童的自尊心。”我们传统教育注重“尊师重道”, 认为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 学生被老师批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学生虽小但他们也是一个个体, 有自己的主见, 他们也需要别人的尊重。因此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尊重后进生是老师必须要做到的。只有老师尊重学生才能更真心的尊重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 感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 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老师的教育,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只是“知识的储存库”。不少教师习惯于把篇、章、句、语、修、逻等知识嚼碎, 详尽而系统地“喂”给学生, 教得支离破碎, 学得粗枝大叶。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听、记教师的烦锁讲析和现成的答案, 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沦为了教学活动的“听众”、“看客”。试想学生在这一场自己不是主角的游戏中怎能投入其中, 发挥主动性、积极性。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就必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转变观念。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 从课堂主宰的地位中抽身而出, 把课堂让位给学生, 充当起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 如果学生的观念没有转变, 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一样不能实现。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转变学生的观念尤为重要。
三、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 教师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的兴奋点出现衰退, 导致学生听课感觉索然无味、昏昏欲睡, 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呆滞沉闷,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1. 直观教学法。
学生掌握知识是以感性知识或经验为基础的, 语文教学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既可以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 也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直观教学, 可以使用各种教学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2. 问题探究法。
以讲析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把处于有高度好奇心、最富有想象、最热衷追根究底的年龄段的学生当成纯粹的“听客”或“看客”, 其结果必然会消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 则往往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求知、探索的攻坚渴望, 令他们兴趣盎然, 情绪高涨,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为师者要善于设计问题供学生探究, 更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变“喂食法”为“觅食法”。
3. 情境设置法。
【唤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推荐阅读:
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08-16
唤起兴趣09-28
唤起兴趣,以写为乐09-28
意识唤起06-01
呼啸的寒风,唤起我那美好回忆作文06-06
读书节征文:读书唤起我儿时的回忆07-14
唤起赤子心初中作文06-18
高奏主旋律唤起爱国情05-29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08-09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