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诊断

2024-10-05

过程诊断(精选11篇)

过程诊断 篇1

一、企业财务诊断过程因素收集

(一) 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收集

主要包括:

(1) 外部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人文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外部宏观环境状况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有指导性作用, 进而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例如, 宏观因素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状况及变化情况, 及时制定和调整企业财务策略, 提高防范外在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降低财务损失。其具体因素主要有:政治法律因素。国际政治变动情况、国内对外政策的变动趋势、政府政治政策变化趋势、国内权力结构变化趋势、国际相关法律法规、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等;经济因素。国内财政政策变化趋势、对外经济政策变化趋势、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变化趋势、所处经济周期等;社会人文因素。宗教信仰变化趋势、外来文化影响程度、风俗文化变化趋势、观念的变化趋势等;技术因素。国际本行业技术变化趋势、生产线技术革新趋势、技术转移的变化趋势、生产原材料的革新趋势、生成工艺的变化趋势、新材料的应用程度等。

(2) 外部中观环境指企业所在的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 包括市场结构、市场需求、产业内的群体、产业五种竞争力等。其具体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市场增长率、消费水平变化趋势、市场集中度情况、购买力变化趋势等;行业因素。行业经济规模程度、行业产业政策变化趋势、行业进出的难易程度、行业的周期性长短、行业劳动密集程度、行业的季节性程度等;上游供应因素。供应商的变动情况、供应商对企业的忠诚程度、供应商的稳定经营状况等;下游合作与顾客因素。企业产品流通结构体系的变化趋势、中间商对企业的忠诚度、顾客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等。

(二) 企业内部环境因素收集

企业内部环境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并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内部条件总和。企业内部环境将对财务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内部因素是财务活动的基础, 内部环境因素状况的变化将引起财务状况的变化。因此, 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内部环境, 提高管理水平、协调组织、建立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等来优化企业内部因素, 从而避免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和危机的发生。具体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物质环境、工作精神环境、员工满意度、业务流程合理度、员工忠诚度等;组织结构。企业部门设计的合理度、企业组织人员的合理度、企业业务组织的合理度等;员工素质。员工的知识结构、员工的能力结构、员工的道德素质、员工的企业家综合素质等;内部控制。企业内容控制组织、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

(三) 企业财务活动因素收集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追求财务目标的过程就是财务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其中各项财务活动主要包含了一下指标因素:筹资活动。资本结构、资本成本、支付能力、财务风险等。投资活动。投资结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资产利用效率等。经营活动。获取现金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经营安全指数、经营风险等。分配活动。资本金增长率、公积金增长率、自有资金增长率、股利支付率等。

二、企业财务诊断过程因素选择

(一) 环境因素选择

具体如下:

(1) 因素权重。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具有相同的属性, 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进行选择判断。环境因素主要都以定性因素为主, 对这些因素的判断一般靠施诊者的主观分析, 本论文选择了较为易行的Delphi (德尔菲法) 来对环境因素进行判断, 该方法就是首先邀请几位行业专家, 或者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 让专家们从所采集的环境因素中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意见筛选关键的环境因素, 并对其赋权, 将结果汇总再反馈给各位专家, 继续第二轮的评估, 如此反复几次, 直到专家们的评价意见接近为止, 达到因素选择的目的。由于环境因素较多, 可以采用逐级判断的方法, 先筛选一层因素再筛选二层因素 (各层因素均以1为标准) 。

首先, 将环境因素分为内外两部分, 将外部宏观环境与中观产业环境统称为企业外部环境因素, 将内部环境因素称为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其次, 将内部环境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分别按照层次关系分层次进行评分, 最终按照评分来选择因素。如外部环境因素第一层评分:经济环境0.482、产品环境0.314、社会效益0.204;第二次因素评分:经济政策0.268、法律制度0.275、行业发展前景0.216、金融环境0.241等, 其他因素以此类推得到各个因素的权值, 以此来作为因素的筛选依据。

另外, 借鉴我国财政部颁发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和梁戈夫等 (2005) 提出的企业适用财务诊断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实践中还要根据受诊企业的具体情况, 如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 企业的类型不同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 另外, 还要根据诊断的范围、内容、形式不同来筛选不同的因素。本文以我国家电行业某市公司为例, 并对某公司的财务经营业绩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将企业环境因素经选择、提炼得到如表1的企业环境因素:

(2) 战略态势判断。首先, 将环境因素划分为外部的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 内部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 根据因素力度的计算公式:因素力度=因素强度×权重, 采用德尔菲法, 请诊断专家或企业相关高管人员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强度评分, 评分参照 (-4, -3, -2, -1, 0, 1, 2, 3, 4) , 权重以1为标注。

战略态势决定企业的各个战略单位的资源分配与企业的业务拓展方向, 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战略态势判断, 奠定了诊断的基础, 确定了诊断的方向。

根据专家的评定分别得出企业环境因素的外部机会因素与威胁因素, 企业内部优势因素与劣势因素的得分, 建立战略四边形, 其中S代表内部优势;W代表内部劣势;O代表外部机会;T代表外部威胁, 四个变量各为半个轴建立如图1的战略四边形。根据四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通s', w', o', t'的重心坐标所在的象限来判断战略类型。其中重心坐标由公式所示:

同时引入战略类型方位变量, 其中, 根据角度大小来判断战略类型。如表2所示:

通过对企业环境因素选择的进一步判断, 得到企业的战略类型, 又通过战略类型方位给我们提供了战略选择的标准与依据, 在企业诊断过程中, 可以对方案的生成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 财务因素选择

根据上述中收集的企业财务活动因素, 将企业财务因素分为五个主题, 即针对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成长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与企业现金流量这五个主题分别进行分析选择, 由于在后续的财务因素优化中采用的BP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指标和数据, 所以这里的财务因素选择就是根据我国新浪股市中所有能够收集到的指标因素均作为财务因素的选择样本, 另外这些财务因素都是定量因素, 且这些因素一般都有财务资料, 通过因素分析组合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掌握各层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情况, 是财务因素选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

(1) 因素关联性。由于企业财务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专家对其选择与判断的难度较大, 配合一些辅助的因素分析方法不但可以减轻工作量, 也可以使判断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因素分解, 见图2, 这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第一层因素:

再通过对第二层因素的分解可以得到第三次层因素, 将因素层层分解, 清楚各层因素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因素分析过程中, 利用指标分解法可以将各个指标分解, 从而得到该指标的具体影响因素。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分解为如图3所示:

因素分析法是基于连环替代的原理, 分析各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以图2为例, 对其进行因素分析具体应用如下:设本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P1,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A1,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为B1, 上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P0, 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A0, 上期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为B0

上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P0=A0÷B0

A因素变动的影响A1÷B0-A0÷B0

B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A1÷B0

最后, 计算总差异P1-P0, 明确了因素的变化原因, 掌握了各个因素变化对指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如图3所示: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如通过这两个因素的具体分析, 找到该指标出变化的原因。其他指标也是如此, 将其分解为各个影响因素, 判断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根据上述例子, 可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都做层次分解。

(2) 雷达图分析。雷达图分析能够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静态分析是将企业的财务比率同竞争对手的同期水平或本行业平均水平做横向对比, 得出企业在本行业所处的位置;动态分析是将企业的历史的和目前的财务比率进行比较, 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变化动态。通过雷达图能够直观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纵向、横向的对比情况, 从而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娟:《基于SWOT因素分析组合的诊断方案生成模型研究》, 广西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过程诊断 篇2

利用探空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Tbb 资料及云图资料,对2008 年4 月7-8日发生在河南省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及中、低层低涡系统的影响下产生的`; Tbb 低值区及红外云图的强对流云团与强降水区域相对应.涡度、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作 者:邵振平谷秀杰 张云平郭献林 李定才 Shao Zhenping Gu Xiujie Zhang Yunping Guo Xianlin Li Dingcai 作者单位:邵振平,张云平,郭献林,李定才,Shao Zhenping,Zhang Yunping,Guo Xianlin,Li Dingcai(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郑州,450003)

谷秀杰,Gu Xiujie(河南省气象台,郑州,450003)

过程诊断 篇3

关键词 阻塞高压;连续性降水;物理量场;预报预测

中图分类号:P458.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气象的不断推广,天气预报预测工作对于气象工作以及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内蒙古东北,大兴安岭西麓,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是呼伦贝尔市牧区四旗之一,全年平均降水量为274.2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70%。准确预报预测本地区降水过程对于本地区牧草生长期的防灾减灾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1 天气实况分析

2015年6月10-12日,由于冷涡影响,新巴尔虎左旗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其中主要降水时间段集中在10日20:00-11日08:00,其中新巴尔虎左旗南部的罕达盖、乌布尔宝力格区域站12 h降水量分别为15.1、15 mm,达到大雨的标准。降水量最小的站在吉布胡郎图区域站,12 h降水量仅为4.1 mm,其他4个站降水量均达中雨标准。12日08:00开始将水逐渐减弱。从降水过程分析,降水量级、强度逐渐增大,之后又逐渐减弱。整个过程中新宝力各苏木和乌布尔宝力格苏木区域站雨量超过30 mm,吉布胡郎图苏木雨量最小为19 mm[1]。本次为入夏以来降水持续时间最长,降水量最多的一次降水过程,对促进牧草生长,缓解草原旱情非常有利。

2 环流背景与影响系统分析

2.1 环流背景与影响系统分析

6月8日20:00整个欧亚大陆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地区到黄海地区分别高空大槽和切断低压,即东北冷涡,两槽之间为高压脊,脊的北部由于脊的向极地逐渐深入发展,形成阻塞高压。使高压脊前东北气流引导贝加尔湖北部超极地的较强冷空气向西南输送,在高压脊前横槽后部聚集。由于乌拉尔山地区欧亚大槽强盛发展东移,其前部阻塞高压和东北冷涡缓慢东移,随着东北冷涡移到海面,东北气流转为西北气流致使横槽转竖,冷空气爆发南下[2]。同时,原横槽的位置出现新的闭合中心(蒙古切断低压)并逐渐东移,到10日20:00,冷空气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不断东移南下,与槽前的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开始影响新巴尔虎左旗,造成本次连续性降雨天气。到11日20:00,由于下游海上低压的阻碍,同时上游阻塞高压的东进作用下,切断低压被迫南下,同时阻塞高压形势逐渐崩溃减弱。到12日20:00,切断低压进一步南下,影响区域已经移出新巴尔虎左旗。同时,阻塞高压进一步崩溃减弱,变成弱高压脊,降水过程结束。温度场上,有冷中心和暖中心与切断低压和阻塞高压配合。低层850 hPa温度场始终落后于高度场,这样的温压场配置有利于切断低压和阻塞高压的维持和发展,为连续性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蒙古冷涡。

2.2 850 hPa风场分析

由贝加尔湖南下的冷空气和偏南强暖湿气流交汇,在低层形成一条切变线,辐合上升运动较强。由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东偏北,并且稳定维持,对上游起到阻塞作用,使得在低层西南风向北输送暖湿空气,到达黄海渤海继续改变方向,变成一支来自东海黄海的东南风急流,最大风速达到14 m/s,为本次降水过程提供热量和水汽输送,导致不稳定层结的建立。到11日20:00,急流风速达到16 m/s,继续提供热量和水汽输送。到12日20:00,方向偏东,距离海洋较远,水汽和热量衰减明显。

3 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诊断分析

在日常预报工作当中利用好数值预报的关键在于对每一次的天气过程,进行数值预报和实况的对比分析,总结并统计出数值预报对每一种天气过程的订正指标。在6月10日的欧洲中心高度场、风场以及物理量场预报中已经对本次过程进行了预报,具体表现为500 hPa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的建立至衰退,850 hPa风场以及水汽条件的维持。

3.1 欧洲中心500 hPa高度场预报资料

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与实况吻合的非常好,对本次降水过程的高空形势演变有很好的预报能力。

3.2 水汽条件

10日20:00-12日08:00新巴尔虎左旗均处在湿区,其预报数值达到90%~100%,到12日20:00新巴尔虎左旗相对湿度预报值在75%~80%,到13日08:00相对湿度值在70%~75%。整个过程当中相对湿度先增后减变化与降水过程时间非常吻合,对于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对本次降水的预报阈值为80%。

10日08:00开始850 hPa上都小于等于3 ℃,表明湿度很大,水汽含量很大。此外,10日08:00开始850 hPa上比湿都大于等于7 g/kg,但是降水结束时间与比湿预报值不相符。降水时间在于12日,但欧洲中心预报值在降水结束后直到14日仍处在8 g/kg。所以欧洲中心比湿预报场对于降水结束时间的预报不太准确。以后工作当中应当注意。

3.3 动力条件

散度场正负中心以及分布形势与降水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低层辐和与高层辐散是判断是否存在有利于区域性降水的上升运动的基本方法。10日20:00新巴尔虎左旗位于300 hPa高空散度场正中心,而同一时刻850 hPa高空散度场主要由负中心控制,而且最大的副中心在新巴尔虎左旗南部。在低层辐和流场,高层辐散流场,其“抽吸”作用使强的上升运动得以维持,有利于较强降水的产生和持续。散度场的分布情况很好的解释了10日20:00-11日08:00,位于新巴尔虎左旗南部的罕达盖、乌布尔宝力格区域站12 h降水量分别为15.1、15 mm,达到大雨的标准的原因。

4 结语

第一,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气流时本次降水过程的主要水汽输送带。第二,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对本次过程有很好的預报能力,动力、水汽等条件预报演变非常好的符合本次降水过程。第三,降水落区实况与欧洲中心高低层辐散辐合中心比较符合,高低层辐散辐合对于降水落区的预报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第四,不能以温度露点之差、相随湿度等水汽条件判断本次过程的结束时间。第五,对于降水的预报阈值还有待进一步统计订正。例如,降水时的欧洲中心相对湿度、温度露点之差等数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8592-2012降水量等级[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顾润源.内蒙古自治区天气预报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131-134.

过程诊断 篇4

关键词:妇科肿瘤,超声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妇科肿瘤疾病是女性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 这些疾病会给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一旦患上这类疾病, 就会给患者的生活以及家庭等带来比较承重的负担。其中妇科肿瘤疾病的种类较多, 主要包括:子宫肿瘤、卵巢肿瘤、阴道肿瘤、输卵管肿瘤等, 其中子宫与卵巢肿瘤比较多见[1]。为了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与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需要对其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在对其诊断方面主要包括CT、MRI以及超声诊断, 不同的诊断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妇科肿瘤的患者, 年龄段为22~76岁, 平均年龄为 (43.2±3.9) 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探查与病理诊断确诊, 其中46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 74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恶性肿瘤52例, 良性肿瘤68例。

1.2方法:使用的仪器设备为麦迪逊X8彩色超声检查仪, 经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 经阴道探头频率为7.5~12 MHz。检查前需要告知患者排空膀胱, 将探头从阴道置入, 对患者子宫以及周围组织进行检查, 并对肿物后方回声、内部回声、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周边组织等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观察。患者使用二维超声检查之后, 需要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器的显像功能对肿块周边的血流以及内部关系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的肿物比较大, 需要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

2结果

通过超声检查, 其中继发性输卵管癌8例, 宫颈癌24例, 卵巢肿瘤28例, 子宫肌瘤31例, 29例子宫内膜癌。检测出的良肿瘤为63例, 良性肿瘤确诊率为92.6% (63/68) ;恶性肿瘤40例, 恶性肿瘤确诊率为76.9% (40/52) 。

3讨论

妇科肿瘤疾病的类型比较复杂多样, 其中子宫内瘤、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颈癌以及输卵管肿瘤等, 这些妇科肿瘤会给患者的生活以及身心等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对妇科肿瘤采取尽早诊断与尽早治疗措施, 降低妇科肿瘤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3]。尽早诊断与治疗是控制该病恶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能够减轻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为了有效的提高诊断的效率, 需要寻找简单、快速、高效、安全并且费用低廉的检查方法。在妇科肿瘤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的过程中, 超声诊断是常见的检查方法, 并且其诊断效果较好,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4]。

超声诊断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与特点, 其具有效率高、对肿瘤病变能够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等特点, 从而可以有效的判断肿瘤的良性与恶性情况。在对妇科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时候, 通过断层二维图像可以对其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并能够准确的显示出患者子宫内部以及卵巢的具体情况, 尤其是边界、边缘、大小以及病变部位、及其与周边组织比邻关系。同时, 在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时候, 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可以对卵巢、子宫等血管供应以及血管形态与分布进行细致的了解, 为治疗与解剖结构提供有利的资料与依据[5]。在对患者妇科肿瘤的良性与恶性鉴别诊断的时候,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将其区分出来。其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病变部位等来参考的, 尤其是通过彩色超声诊断分析其血流情况, 可以为患者体内的肿瘤恶性与良性情况的鉴别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 通过超声检查, 其中继发性输卵管癌8例, 宫颈癌24例, 卵巢肿瘤28例, 子宫肌瘤31例, 29例子宫内膜癌。检测出的良肿瘤为63例, 良性肿瘤确诊率为92.6% (63/68) ;恶性肿瘤40例, 恶性肿瘤确诊率为76.9% (40/52) 。表明, 在妇科肿瘤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 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能够全面详细的了解肿瘤的大小、形状、边界、周边情况等。

综上所述, 在妇科肿瘤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 其确诊率较高, 并且能够详细、全面的观察肿瘤的性质、大小、形状等, 能够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分析提供依据, 并且能够为患者的确诊与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涛, 尹科, 吕晓玉,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20) :387-388.

[2]常才.妇科肿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癌症杂志, 2012, 22 (6) :447-448.

[3]陈敬忠.妇科肿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6 (15) :105-106.

[4]江森, 郎景和.必须重视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 治疗及预防[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16 (5) :135-136.

唐山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篇5

唐山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在分析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诸层物理量场特征基础上,结合MICAPS资料和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3月初唐山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加深的高空槽、700 hPa低涡及东北平原回流的强冷空气是这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降雪期间的`高空辐散低层辐合、正涡度的增强、较强的上升运动以及冷空气强迫抬升是暴雪发生的动力机制,低层持续的偏东风是主要水汽输送通道,700 hPa的Q矢量辐合区与降雪落区有较好对应关系.

作 者:张晓东 ZHANG Xiaodong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气象局,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干旱气象 英文刊名:ARID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27(2) 分类号:P458.1+21 关键词:暴雪   诊断分析   Q矢量   唐山  

过程诊断 篇6

摘 要 以2014年7月9-11日发生在绵阳市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以及雷达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大暴雨主要是副高边缘高空低槽东移触发形成;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较高的能量环境场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条件。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诊断与分析;四川省绵阳市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受地貌影响,自然条件复杂,每年6-9月是暴雨多发季节。本文以2014年7月9-11日发生在绵阳市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结合雷达和卫星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1 过程概况

2014年7月8日20:00-11日08:00,绵阳市境内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北川的香泉乡黄江中学269 mm、安县的桑枣镇340 mm、秀水镇281 mm、河清镇273 mm、乐兴镇273 mm、丰收水库249 mm、江油的武都镇287 mm、含增镇263 mm、大康镇261 mm、武都镇东坪村254 mm。全市314个监测站中,有94个监测站达到50 mm,101个监测站达到100 mm,30个监测站达到200 mm,1个监测站达到300 mm,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安县桑枣镇340.2 mm。此次过程的特点是暴雨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范围和强度大。

2 环流背景分析

9日08:00中尺度分析图上(如图1(a)所示)500 hPa四川盆地为西南气流控制,青藏高原东部上有低值系统东移;700 hPa甘肃南部到四川盆地西北部有一明显切变,绵阳市处于西南气流的输送大值区,整个四川盆地位于高湿区,湿度条件较好;盆地南部是高能不稳定区,此次过程是一次从北自南的大范围暴雨过程。20:00(如图1(b)所示) 500 hPa甘肃南部、四川盆地北部有明显的负变温区;700 hPa的切变依然存在且略有东移,绵阳市处于切变线影响区域,盆地为一致的西南气流,高湿区范围向东向南有所扩大;850 hPa的高能不稳定区依然维持,陕西到达州一线有一切变,为强降水和雷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很好的大气环流背景[1]。

同时,台风“浣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线一带,华中地区为高压脊,由于台风的阻塞作用,在9-10日,副热带高压在绵阳市暴雨天气发生期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副高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绵阳地区的交汇,使得绵阳地区出现了持续性暴雨过程。

3 物理量诊断分析

暴雨作为各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有利的大尺度环流系统是其产生的背景,而中尺度系统则是产生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常规资料分析很难反映产生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情况,而高时空分辨率的NCEP 1°×1°分析场资料对强对流天气的动力结构具有更为精细的刻画能力,因此,利用NCEP再分析场结合本地探空资料对本次过程的物理量场进行“配料法”分析。

3.1 湿度条件

暴雨发生前主要有低空急流输送进入盆地,造成了四川盆地的高湿状态。9日08:00,绵阳西北部地区处于水汽的饱和状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水汽条件,到20:00高湿状态依然温度维持,且有东扩南压趋势,饱和区域主要移动到西部沿山的成都、雅安一带,与此次绵阳暴雨过程的自北向南移动情况不谋而合。

3.2 能量条件

沙氏指数Si和K指数是反映大气层结稳定度和湿度的物理量:当Si> 0时,大气层结稳定,相反则为不稳定;K值越大,低空水汽越充沛,大气层结越不稳定,当K>30时,有出现强对流天气(短时暴雨、大风、冰雹)的可能。

3.3 动力条件

许多观测事实都表明,强风暴天气的发生与中尺度辐合的天气形势有关,尤其是低层的辐合可以改变大气层结,有利于水汽向上输送。垂直上升运动将水平输送来的水汽向上输送,同时使空气绝热冷却达到饱和,并凝结成水滴降落下来。上升速度越大,降水量越大。

在绵阳中部沿山一带为辐合上升运动大值区,这一带除了水汽辐合外,加之地形辐合的影响,使气流被迫沿山坡抬升或受地形的约束而聚积,有利于产生强的对流性天气。

3.4 冷空气配合

9日08:00在四川盆地北部及青海南部气压梯度线十分密集,盆地大部由热低压控制,冷空气由北至南逐渐入侵,前期绵阳地区的降水主要为暖区内降水,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和暖湿气流的交绥,造成了绵阳地区的又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到20:00整个热低压推到了盆地东部、南部,后期绵阳的降水主要在梓潼、盐亭和三台地区,而冷空气就是这次降雨过程不可或缺的触发因素。

3.5 红外云图及雷达回波对照分析

本文主要从FY-2E红外云图和雷达回波对照分析此次过程。图2(a)、(b)、(c)、(d)分别是7月9日08:00红外云图 、雷达组合反射率460、回波顶高 和VWP风廓线图,从图2(a)可以看出整个四川盆地的西北部以及川西高原东部有很强的对流云团发展,而绵阳地区处于此对流云团影响中,于此时的暴雨情况吻合。图2(b)时7月9日08:00绵阳站的组合反射率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绵阳市全区位于强回波中,西部沿山一带的回波发展最为旺盛,中心值达到了55 dBZ,高强度的反射率因子预示着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同时在雷达导出产品回波顶高图上(图2(c))可以看到整个云团发展较为旺盛,在西北部沿山一带最大中心值达到15 km,这利于短时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

新一代天气雷达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产品(VWP)是平均水平风随高度变化的图形显示产品。利用其分析风廓线资料可以一定程度上揭示暴雨过程中垂直风场的相对真实结构。图2(d)反映了9日08:00-09:00绵阳市从低层到高层的一个风速风向情况,风向随着高度的上升是一个逆时针旋转,对应的是风向的辐合,辐合上升越强烈,越有利于强降雨天气的发生[2]。

4 结语

副热带高压与台风“浣熊”共同作用下在四川盆地形成了强阻塞气流,同时副高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绵阳地区长时间的交绥,配合500 hPa低槽、冷空气和中低层水汽输送以及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共同影响造成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

绵阳市处于高能、高湿、极不稳定状态;低层暖湿造成大气层结不稳定,为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促进了对流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暴雨期间上升运动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陶诗言.中国之暴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姚学祥.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篇7

分析其天气形势及形成过程, 以期找到预报着眼点, 通过分析高低空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卫星云图、层结稳定度等要素, 来确定冰雹发生的特征。

1 天气概况

8月22日, 陇南市西和县出现了37.6mm的降水, 23日白天天气转晴, 早晨温度较低, 中午升温较快, 最高温度达28.4℃, 早晨温度低, 湿度大, 中午太阳辐射强烈, 造成空气对流旺盛, 则易发展成积雨云而形成冰雹。8月23日午后到傍晚, 西和县出现冰雹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 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 降水量0.6mm, 本次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和县附近。

2 高空天气形势分析

500hPa高度场分析图1 (a) , 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以及内蒙古大部为西北气流控制, 青藏高压强盛, 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界处有一长波槽, 在甘肃南部和青海交界处有一温度冷槽, 是造成午后雷阵雨、冰雹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

700hPa高度场分析图1 (b) , 和500hPa高度场相似, 西北地区为暖高压控制, 且在甘肃南部、青海南部以及四川大部, 316线为一闭合高压中心, 中心最大值为318, 陇南为西北风和东北风的交界区域, 高压中心在甘南和青海顺着316线的边缘有一强风切变线, 此切变线可能是造成午后雷雨、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200hPa高度场分析图1 (c) :西北地区为风场很强的西北气流, 在蒙古国有一中心为-60℃的冷中心。

通过以上分析, 所得结论如下:整层为上冷下暖的结构层结, 500hPa高度有温度冷槽, 700hPa高度有切变线与之配合, 高层风场强, 低层风场弱。中高纬度环流径向度比较大, 有高空冷涡和较强的冷平流配合, 为典型的华北楞涡形式。

3 物理量特征分析

3.1 水汽条件

8月22日, 西和县出现了37.6mm的降水, 23日天气晴好, 局地蒸发量很大, 从图2 (a) 可以看出, 西和所处的陇东南区域相对湿度在60以上;而从图2 (b) 可以看出, 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水汽明显, 由此, 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水汽条件已经形成。

3.2 温度平流特征

温度平流不仅可以造成大气层结不稳定, 而且可以产生垂直运动[5,6]。西和县所处的陇东南区域, 在200hPa温度平流场图3 (a) 上, 为显著的暖平流;在500hPa温度平流场图3 (b) 上, 则是强的冷平流中心;而在700hPa温度平流场图3 (c) 上, 该区域为弱的暖平流;在底层850hPa (图略) 温度平流场上, 该区域有一暖平流。即高层暖平流显著, 中层为强的冷平流, 700hPa以下则为相对弱的暖平流, 这种温度平流垂直分布为雹暴的发生、发展创造了强的层结不稳定条件;同时高低空温度平流的配置月冰雹的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而降雹区正好位于中高层温度平流强中心和底层暖平流相叠区域。

3.3 动力场特征分析

对8月23日08时垂直速度进行分析, 500hPa图4 (a) 高度上陇东南处在0~5×10-3hPa·s-1的正值区域, 为下沉气流;700hPa图4 (b) 高度上陇东南处在-5×10-3~0×10-3hPa·s-1的负值区域, 为上升沉气流;对流比较明显, 有利于雹暴天气的发生发展。

高空正涡度平流是促使地面低压发展的动力因子, 强雷暴天气往往是有地面中低压发展以及高层辐散加强所引起的[7,8]。在500hPa槽前有正涡度平流, 底层有暖舌, 地面为高温区, 如果高空还有加强的辐散场, 则垂直上升运动便会加强[9]。对8月23日08时涡度进行分析可知, 500hPa图5 (a) 高度上陇东南处在4×10-5~12×10-5s-1的正涡度区域, 表明气流在该层为辐合;700hPa图5 (b) 高度上陇东南处在-8×10-5~0×10-5s-1的负涡度区域, 气流在该层为辐散。高层正涡度平流诱发高层辐散, 抽吸作用使底层辐合产生明显的上升运动, 形成强对流。

对8月23日08时散度进行分析, 500hPa图6 (a) 高度上陇东南处在0~10×10-5s-1的负散度区域, 表明气流在该层为辐合;700hPa图6 (b) 高度上陇东南处在0~10×10-5s-1的涡度区域, 气流在该层为辐散;“抽吸作用”导致上升运动明显。

对强对流冰雹过程的天气尺度动力场诊断分析发现, 8月23日08时动力场表现为:高层辐合、底层辐散, 上升运动明显, 促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雹暴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已经具备。在冰雹天气发生前后动力条件演变迅速, 高低空的动力配置对冰雹的产生较为有利。

4 卫星云图分析

14时卫星云图上图7 (a) , 和高空图上西北地区西北气流相对应的地区为大面积的晴空区, 但在青海湖附近和甘肃南部的交界处, 有大面积的细胞状云团生成, 且有面积区域较小的成核的对流云团生成, 对流云的区域继续东移并发展, 有三个大的对流云单体的云顶亮温较低, 出现红色区域。

16时卫星云图上图7 (b) , 对流进一步加强, 亮温低云的红色区域已经联成片, 并有所南压, 从中间分裂一小块冷空气的前部已经移到陇南北部的礼县、西和一带。

18时卫星云图上图7 (c) , 北部的对流云团已经从强盛转为消亡阶段, 南部的对流云团已经形成一个卵圆型的对流单体, 位于西和一带。

19时卫星云图上图7 (d) , 该云团发展最为旺盛, 强对流天气爆发, 在云核中有冰雹产生, 随着能量的释放, 对流云团减弱消失, 持续不到半小时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束。

实况反应:到19时, 西和本站出现了雷雨冰雹天气, 降水量为0.6mm。但区域较小, 和云区的位置对应不太明显。

5 本站层结和稳定度分析

5.1 8月23日08时武都站Tlog-P图分析

K指数是考虑了气层水汽条件的一种不稳定指数。由于K指数中考虑了中低层的水汽条件, 是分析强对流、暴雨的一种较好的热力稳定度指数。这次过程中, K指数值为24度, 表现为不稳定层结特征。而沙氏指数值比较大, 有利用于发生雷阵雨天气, 近地面层和600hPa层附近湿度较好, 800~750hPa层之间为干空气, 500hPa以上湿度较小, 但早晨层结显示没有不稳定能量, 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如图8所示。

5.2 0℃层和-20℃层高度分析

一般来说冰雹都发生在0℃层和-20℃层高度适宜的情况下, 以为0℃等温线至-20℃等温线之间的区域主要由过冷水滴、雪花及冰晶组成, 这个区域是冰雹生成的“雹源区” [10,11,12]。利用武都站的高空探测资料, 分析了8月23日08:00的0℃层和-20℃层高度。

0℃层高度维持在600hPa附近, 这样的高度使得对流云可向更高处发展, 使底层的水汽通过强烈的上升运动能够达到该高度, 为冰雹生成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 且当雹粒增长到足够大而下落时, 不至于因暖层过厚而被融化[11]。从-20℃层高度看, -20℃层明显在400hPa以下, 与0℃层之间的厚度不到3000m。

H0~-20℃表示-20℃层与0℃层之间的垂直温度梯度, △H0~-20℃越小, 表明垂直温度梯度越大, 大气层结越不稳定[13], 有利于产生冰雹, 同时, 雹胚在过冷却水含量丰富的环境中相互碰撞的机会增大, 有利于生成大冰雹。

6 小结

1) 中高纬度环流径向比较大, 高空有冷涡和较强的冷平流是产生强对流冰雹天气的背景条件。高空冷涡是陇南市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2) 中好空下滑的北方干冷空气叠置在底层暖湿空气上, 造成强不稳定层结, 是产生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层底层出现的逆温层更是有利于深厚对流活动的产生。高层暖、中层冷、底层暖的三层温度平流为冰雹的发生、发展创造了强的层结不稳定条件, 强的温度差动平流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度和上升运动。同时还发现, 高低空温度平流中心的配置区域与冰雹落区有很好对应关系。

3) 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 0℃层和-20℃层间的厚度愈小时, 大气层结愈不稳定, 愈有利于生成大雹。

4) 地形和局地热力抬升作用, 可以触发不稳定能量, 发展对流天气。

5) 冰雹天气发生历时短, 强度大, 天气尺度小, 从形成、发展、成熟、消亡需要的时间很短, 落区难以判断。发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 加强跟踪服务做好短时预报, 是一种较好应急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腾飞, 段旭, 鲁亚斌, 等.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 2006, 25 (3) :531-534.

[2]程麟生, 冯伍虎.中纬度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J].高原气象, 2002, 21 (4) :337-347.

[3]吕胜辉, 高艳红, 刘伟.华北平原一次中尺度对流分析[J].高原气象, 2005, 24 (2) :268-274.

[4]付双喜, 王致君, 张杰, 等.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 2006, 25 (5) :933-934.

[5]许新田, 王楠, 刘瑞芳, 等.2006年陕西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 2010, 29 (2) :447-460.

[6]陆汉城.中尺度天气原理和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7]王琎, 董安祥, 沈治广.一次连续性冰雹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干旱气象, 2004, 22 (1) :15-17.

[8]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2.

[9]陆忠汉, 陆长荣, 王婉馨.实用气象手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11]张霞, 周建群, 申永辰, 等.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物理机制分析[J].气象, 2006, 31 (4) :15-17.

[12]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过程诊断 篇8

1.1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在一定辐射强度下,放射射线在单位质量的组织内传递的电离能量称为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的单位是戈瑞(Gray,Gy)。1戈瑞相当于在1 kg组织中传递1 J能量的辐射剂量。

1.2 入射体表剂量(Entrance Skin Dose,ESD)

入射体表剂量指的是患者被照射部位的皮肤所吸收的放射能量。

1.3 比释动能(Kerma)

X射线照射单位质量的介质后,在其中通过电离效应产生的带电粒子的能量。比释动能只包括X射线向带电粒子的能量传递,而不包括其后的能量传递效应。

1.4 组织剂量(Tissue Dose)

组织剂量可以用比释动能与组织因子(f-factor)相乘所得。对于放射诊断领域所涉及的X射线能量和波长范围,组织因子数值大约为1.06。

1.5 器官剂量(Organ Dose)

器官剂量指的是被某特定器官吸收的放射能量。在放射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器官包括骨髓、甲状腺、乳腺、生殖腺以及眼球晶状体。除此之外,对于胚胎和胎儿的放射剂量控制也是一项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2 放射诊断过程

放射诊断过程通指一切使用X射线获取患者身体某部位平面影像的操作。使用X射线照射患者身体时,入射体表剂量与球管电流、照射时间和球管峰值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同时,在上述3个参数均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入射体表剂量还与被照射部位与球管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即平方反比定律。

特定器官吸收的放射剂量与入射体表剂量有关,同时也与进行照射时的射线方位有关,比如说从前向后,从后向前,以及侧向照射。器官吸收的放射剂量可以根据入射体表剂量乘以特定的转换系数来估算。特定器官在特定照射方位下的转换系数可参见Rosenstein手册[4]。

2.1 射线能量

放射射线的能量主要与球管峰值电压以及射线过滤装置有关。首先,入射体表剂量与球管峰值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提高球管峰值电压,可以增加X射线的平均能量,进而提高X射线的穿透性。具有更高穿透性的X射线将更容易穿过患者被照射部位进而到达X射线接收器。因此,使用更高球管峰值电压可以降低球管电流,缩短照射时间,从而降低患者接收的放射剂量。

2.2 射线过滤

按照规定,球管峰值电压超过70 kVp时,诊断用放射设备必须安装射线过滤装置,且过滤效果应当至少等同于2.5 mm铝板[5,6]。射线过滤装置可以优先吸收射线束中的低能X射线,尤其是光子能量低于40 keV的射线。其中能量低于10 keV的X射线将被完全吸收[7]。如果没有过滤装置,上述低能X射线会被患者组织全部吸收,在不能提升图像质量的同时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3 X射线准直[8]

另外,利用X射线准直器限制射线束的照射范围还可以降低患者身体组织散射的X射线,进而提高最终成像结果的对比度。

2.4 X射线滤线栅

X射线滤线栅的作用是减少入射X射线接收器的折射X射线,进而提高放射影像的对比度。X射线滤线栅可以选择性地筛除折射X射线,而保留大多数非折射和主光束X射线。

使用X射线滤线栅可以提高成像质量,从而降低再次成像的必要性,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性。但X射线滤线栅同时也降低了摄入X射线接收器的射线强度,因而可能会导致照射时间的延长和患者照射剂量的增加。

2.5 照射部位及患者体型

根据照射部位和患者体型的不同,患者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也有差异。为了保证足量的X射线能够射入接收器从而生成符合要求的成像结果,对于不同的照射部位和患者体型,医护人员应当定制不同的照射方案和剂量选择。

2.6 图像信号接收与处理

目前常用的X射线接收原件均由稀土元素化合物构成,不同的稀土化合物对X射线的接收和信号转化速度也有所不同。其中一种常用的化合物为钨酸钙(Calcium Tungstate),用该化合物制成的X射线接收器的信号处理速度被定义为100。目前工艺和材料学可以达到的最快速度大约为600。

提高射线信号接收和处理速度可以降低照射时间,从而降低患者接收的放射剂量,但同时也会损失信号细节。因此在选择X射线接收器的时候,应当考虑成像结果的精细程度及患者放射剂量[9,10,11]。

X射线准直器是用来将X射线束限制在规定范围内的装置。在照射区域内的组织接受的放射剂量会比周围组织高出数个数量级,因此在放射诊断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将射线束范围限制在需要照射的区域。因此使用X射线准直器可以减少患者所接受的非必要辐射。

3 患者在放射诊断过程中接收的放射剂量

3.1 乳腺成像

乳腺X射线成像技术的成像对象是对X射线非常敏感的组织,因此研究人员引入了一个新的参数—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来计算和判断放射射线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3.1.1 射线能量

乳腺成像技术的成像对象是低密度组织,其对于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对其进行成像时,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获得足够的图像对比度。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降低球管电压来实现这一目的。乳腺成像常用的球管电压范围是24~30 kVp。

乳腺成像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探索新的X射线接收材料,从而在保证图像对比度的同时提高球管电压。使用较高的球管电压可以缩短照射时间,进而降低患者接收的放射剂量。

3.1.2 X射线过滤器

X射线过滤器通常用于修正X射线的能量分布。在普通的X射线成像中,其作用主要是减少低能量部分以降低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但在乳腺成像技术中,过滤器的角色有所不同,它既要消除低能量部分,同时也需要减少高能量部分对图像对比度的影响,因此乳腺成像使用的过滤器材质会与普通X射线成像系统有所不同。

乳腺成像的过滤器常用材料为钼或铑。钼可以吸收20 keV以上的X射线,而铑可以吸收的阈值为23 keV。

3.1.3 滤线栅

如上文所述,滤线栅的作用是减少进入X射线接收器的散射射线。乳腺成像技术中使用的滤线栅的滤线栅因子(Bucky factor)为2~3。

3.1.4 图像信号增强措施

由于乳腺囊肿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与周围组织差别很小,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成像的质量,例如将患者向球管一侧移动,以及去除滤线栅等。这些手段可以将图像信号强度增强1.5~2倍,但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平均腺体剂量。

3.1.5 乳腺组织厚度与密度

乳腺组织的厚度与密度直接决定了其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厚或密度较大的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较强,因此需要更高的球管电压和更长的曝光时间来保证成像结果,从而增加患者的平均腺体剂量。

在进行乳腺成像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人为压缩患者乳腺,从而减少乳腺的厚度,同时提高组织密度的均一性,从而减少患者接收的平均腺体剂量。

3.2 X射线透视

X射线透视技术是利用X射线成像来获取实时动态透视影像的技术,该技术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及为其他医疗操作进行导航。由于该技术会对患者造成大量的放射照射,政府部门对其的临床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

3.2.1 射线能量和球管电流

X射线球管的峰值电压决定了射线能量,而球管电流决定了光子密度,这两者均对患者在成像过程中接收的放射剂量有重要的影响。使用较高的球管电压意味着X射线的穿透性得到提高,从而降低球管电流,但同时成像结果的对比度会有所降低。使用较低的球管电压则需要提高球管电流。因此,医护人员应当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球管电压。

3.2.2 X射线准直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X射线准直操作,将射线的照射范围固定于最小的必要范围内,从而减少病灶周围组织受到的多余放射。同时,使用X射线准直器还可以减少折射的X射线。

3.2.3 球管-患者距离

根据平方反比定律,患者距离球管越远,其身体所接收的放射密度就越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保持最大的患者-球管距离是降低患者放射剂量的有效手段。

4 结论

患者受到的放射剂量是一个可以用来计算和判断放射威胁的重要因素。在放射诊断过程中,影响患者放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有:X射线能量、X射线过滤与准直、患者体型以及图像处理过程。在传统的放射诊断过程中,对放射剂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射线球管的峰值电压;数字化放射成像和CT技术中,由于成像区域的扩大,患者全身接收的放射剂量也会随之增加。

摘要:以X射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为代表的放射诊断设备,已经在现代医院的诊疗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实而准确的患者信息。然而放射诊断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的照射,难免会受到放射威胁。本文分析了放射诊疗过程中各个参数对于患者放射剂量的影响,并对控制患者放射剂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X射线成像,放射,剂量

参考文献

[1]Attix FH.Introduction to radiological physics and radiationdosimetry[M].New York,NY:Wile,1986:20-34.

[2]Wagner LK,Lester RG,Saldana LR.Exposure of the pregnant patientto diagnostic radiations:a guide to medical management[M].2nded.Madison,Wis:Medical Physics Publishing,1997.

[3]Johns HE,Cunningham JR.The physics of radiology[M].4th ed.Sprinfield,Ill:Thomas,1983:336-338.

[4]Rosenstein M.Handbook of selected tissue doses for projectionscommen in diagnostic radiology[M].Rockville,MD:U.S.FDA,CDRH,1988.

[5]21 CFR 1020,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ionizing radiationemitting products[S].2011.

[6]NCRP report No.102.Medical X-ray,electron beam,andgamma ray protection for energics up to 50 MeV[R].

[7]Sprawls P Jr.Physical principles of medical imaging[M].2nd ed.Gaithersburg,Md:Aspen,1993:165-167.

[8]Bushberg JT,Siebert JA,Leidholdt EM Jr,et al.The essential physicsof medical imaging[M].Baltimore,Md:Williams&Wilkins,1994.

[9]Bushong SC.Radiologic science for technologists:physics,biology,and instrumentation[M].6th ed.St Louis,Mo:Mosby,1997:200.

[10]Siebert JA.Computed radiograpy:technology and quality assurance[A].In:Proceedings of the 1997 AAPM Summer School:the expanding roleof medical physics in diagnostic imaging[C].Madison Wis:AdvancedMedical,1997:37-83.

过程诊断 篇9

一、心理障碍诊断技能的主要内容

(一) 了解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

通过课程讲授,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与异常区分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原则、心理活动内在统一原则和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其中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问题属于正常但是不健康状态, 神经症、精神疾病属于异常状态。

(二) 掌握基本的诊断程序

1.正常范围内心理障碍诊断的基本程序

一般而言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的诊断程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形成初步诊断。其中一般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1) 有现实原因; (2) 持续时间短; (3) 情绪和行为尚可控; (4) 社会功能受损不严重; (5) 未泛化。严重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1) 有现实原因; (2) 持续时间较长; (3) 不可控; (4) 反应对象泛化。

2.异常范围内心理障碍诊断的基本程序

异常范围主要包括神经症、重性精神病及人格障碍。其中神经症的诊断主要以许又新提出的诊断标准为主, 即病程标准 (1分:不到三个月为短程, 2分:三个月到一年为中程, 3分:一年以上为长程) 、精神痛苦程度 (1分: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摆脱, 2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 须靠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 3分: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 、社会功能标准 (1分:能照常工作学习或者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 2分:三中度社会功能受者, 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 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 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 3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 完全不能工作学习, 不得不休病假或推卸, 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 , 如果总分为3, 可以认为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如果总分为4—5分为可疑病例, 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如果总分不小于6分, 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重性精神病和人格障碍主要根据其典型症状进行诊断, 这里就不单独列出。

二、诊断技能的过程性考核方式

(一) 收集心理问题案例

每个学生根据任务分配, 主要负责某一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案例收集, 某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至少收集3个案例, 要求学生把每个案例进行标准化处理, 即案例信息必须满足诊断要点, 能够为诊断程序提供足够的信息。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 重点对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典型的精神病、典型的人格障碍进行案例收集, 性心理问题及性心理障碍则没有让学生收集。提交的考核材料主要就是学生收集并标准化的案例。

(二) 自编诊断流程及标准

学生在标准化案例后, 需要对自己的案例进行编号, 对每个案例撰写诊断程序、诊断标准和最后的诊断。要求是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但基本程序完整, 可以根据案例实际跳过一些步骤。每个案例的诊断标准单独用Word文档编辑好, 做到与案例一一对应。提交材料、电子文档及打印材料。

(三) 现场模拟诊断考核

将全班同学的案例及诊断流程及标准汇总, 老师与几个学业优秀的学生对案例和诊断标准进行修改, 然后让全班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全部案例及诊断流程和标准。任课教师担任评委, 也可根据需要挑选几位同学担任评委 (学生评委要对全部案例都很熟悉) , 学生现场抽取案例, 准备约3至5分钟后, 现场阐述自己的诊断步骤和诊断结果。评委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打分。

三、诊断技能的过程性考核效果

变态心理学诊断技能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学习并掌握心理障碍诊断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不计分, 因为学习效果在后面的过程中会体现出来) , 案例收集与标准化 (20%) , 诊断流程与标准 (40%) , 现场模拟诊断 (40%) 。

诊断技能过程性考核结果与上一届仅仅通过期末考试的学生进行比较。选取期末考试中出现的诊断技能的题目对当前学生进行测量, 对比两组得分情况, 以此来评估过程性考核对于学生掌握变态心理学诊断技能的效果。通过过程性的学习和考核, 学生在诊断步骤的完整性 (85%vs.72%) 、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95%vs.75%) 、对信息收集的完整性 (92%vs.80%) 以及正确处理心理障碍 (90%vs.60%) 方面得分都显著高于仅仅通过理论学习和结果性考核的学生。

四、讨论

变态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这门课程需要掌握的心理障碍诊断技能帮助学生未来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过程中很好地区分自己的工作对象, 更好地帮助工作对象, 意义重大。此次尝试对于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障碍诊断技能有一定的效果。这次的实践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过程性考核内容还是显得较单一, 比如, 可以增加学生模仿表演一些心理障碍, 然后让另外一些学生进行诊断, 这样可能效果更好;此外, 考核效果仅仅与期末考试中的诊断案例得分情况进行比较也不够严谨, 以后可以设置对照组 (正常学习变态心理学, 不参加过程性考核) 和实验组 (既参加正常学习, 又接受过程性考核) , 然后再比较两组的诊断技能成绩差异, 这样会比较好一些。

摘要:为解决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开展心理障碍诊断的问题, 以心理障碍诊断技能为核心开展过程性学习和考核来提高学生的心理障碍诊断技能。要求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诊断技能, 并据此收集案例, 标准化案例, 并撰写标准化诊断程序与标准, 让学生参与现场诊断技能考核。实践表明, 过程性学习和考核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障碍诊断技能。

关键词:心理障碍,诊断技能,过程性考核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变态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多阶段的青霉素发酵过程故障诊断 篇10

1 MPLS建模

间歇过程中多个批次的测量数据可以用 (Ix Jx K) 三维数据矩阵来表示, 其按照时间轴展开成二维矩阵并做标准化处理, 然后对处理后的数据矩阵用部分最小二乘法建模的。

2 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

在分批发酵中, 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 因为即使是超出最适浓度范围较小的波动都将引起严重的阻遏或限制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青霉素发酵的最适温度随所用菌株的不同可能稍有差别, 温度过高将明显降低发酵产率, 降低葡萄糖至青霉素的转化率。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 最适温度不是一样的。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尽量避免p H值超过7.0。p H值的变化是葡萄糖流加速度高低的反映。过高的流加速率造成酸性中间产物的积累使p H值降低;过低的加糖速率不足以中和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氨或其他生理碱性物质代谢产生的碱性化合物而引起p H值上升。

对于好氧的青霉素发酵来说, 溶氧浓度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溶氧浓度降到30%饱和度以下时, 青霉素产率急剧下降, 低于10%饱和度时, 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溶氧浓度是氧传递和氧消耗的一个动态平衡点, 溶氧浓度过高, 说明菌丝生长不良或加糖率过低, 造成呼吸强度下降, 同样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菌丝浓度不超过临界菌体浓度, 从而使氧传递速率与氧消耗速率在某一溶氧水平上达到平衡。青霉素发酵的临界菌体浓度随菌株的呼吸强度、发酵通气与搅拌能力及发酵的流变学性质而异。呼吸强度低的菌株降低发酵中氧的消耗速率, 而通气与搅拌能力强的发酵罐及黏低的发酵液使发酵中的传氧速率上升, 从而提高临界菌体浓度。

3 青霉素发酵过程的在线监测

(上接96页) 络是否可以正确诊断出汽轮机系统的故障。取样本

本文选取40个正常批次数据, 9个过程变量 (冷却水流加速度、培养基体积、溶氧饱和度、通风率、搅拌功率、底物流加速度、发酵容器温度、p H值、二氧化碳浓度) , 4个质量变量 (底物浓度、生物质浓度、青霉素浓度、反应产生的热量) , 每小时采样1次构成模型数据集合。

用FCM方法进行分类将青霉素发酵分为三个阶段采并结合Pensim仿真平台仿真出的各个变量的轨迹。

第一阶段:菌体生长阶段, 前五十小时, 在适应的环境下发酵培养基接种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即开始发育、生长和繁殖, 直至达到合成青霉素需要的菌体临界浓度, 当菌体生长达到定浓度后, 发酵就从菌体生长阶段转入青霉素合成阶段。该阶段反应时间短, 相对平稳, 可采用MPLS方法建模。

第二阶段阶段青霉素的合成速度达到最大值即青霉素合成阶段, 开始时间为五十一小时一直持续到青霉素合成能力衰退的二百九十小时。青霉素合成阶段适合采用MNNPLS模因为其反应过程强度大、过程变量及外界因素影响大、非线性比较强。

第三阶段为菌体自溶阶段, 从二百九十一小时到四百小时。菌体自溶阶段适合采用MPLS方法建模, 因为该阶段菌体开始衰老, 青霉素合成能力降低。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分阶段多模型方法的SPE控制限从反应开始到结束都要低于用传统的MPLS模型和MNNPLS模型得到的控制限, 在第二阶段也就是青霉素合成阶段更明显。试验表明采用分阶段多模型法在间歇过程故障监控中的灵敏性更高。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对间歇过程故障诊断的良好效果, 在故障批次的第245个小时对通风率增加0%~3%斜坡扰动, 直到反应结束。通常通风率的改变会影响到反应进程中的溶氧浓度温度等, 最终会影响到青霉素的产率。通过试验可以看出采用MNNPLS方法虽然检测到了故障, 但是有很长的延迟时间, 不能在故障发生时刻及时的检测到故障, 而采用传统的MPLS方法没能有效的检测到故障的发生。

4 结论

本文采用分阶段多模型方法多阶段的青霉素发酵过程监控和故障诊断。该方法将间歇过程分成多阶段, 克服了传统MPLS的缺点。通过和传统MPLS、MNNPLS的监控结果比较证明了本方法对间歇过程故障诊断的优适。

本文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汽轮机故障进行了模型的构建, 利

摘要:由于青霉素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动态特性, 所以将整个发酵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并对其研究。本实验对青霉素发酵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并分别建立模型, 以达到其准确性。本文采用分阶段多模型的方法对青霉素发酵过程实施监测, 并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来描述各阶段数据间的动态特性, 最后采用MPLS、MNNPLS方法进行监测的结果比较。

过程诊断 篇11

受高空槽东移影响,2015年3月8日吉林市出现了强降雪天气过程,8:00—20:00吉林市降雪量达到了3.2~9.7mm。其中吉林市、磐石县、桦甸县和北大壶4个站点达到了暴雪级别,平均降雪6.2 mm,桦甸降雪量最大,为9.7 mm;降雪最少的是烟筒山,也达到了3.2 mm。由于2014年入冬后,11月至2015年1月吉林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2月至3月7日期间降雪量的增多使得该时期内降水量与历年达到了持平,8日强降雪使得土壤墒情增加,为春季农作物播种及生长发育提供了充沛的水分条件,但对交通出行等极为不利,吉林市气象局及时有效发布道路冰雪预警信号,提醒城乡居民出行注意行路安全,各地分别加强了交通安全管理,保障安全出行。

2 环流形势分析

2.1 高空形势

6日8:00,500 h Pa高空,乌拉尔山以东形成横槽,横槽不断南移。7日20:00,环流形势平直,系统移动迅速,槽线位于河套地区系统移动较快;850 h Pa上,槽前存在一低空涡旋,低涡处于华北北部一带,高度场不明显,风场上存在明显的闭合环流。8日8:00,环流系统董一志内蒙古河套以东地区后开始转为竖向,500 h Pa上我国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冷槽,西伯利亚冷空气开始南压,同时华北地区西南风发展强盛,在西南风引领下850 h Pa低涡与东北地区冷槽汇合,风场闭合环流消失,温度场不明显,低空涡旋携带的暖湿空气与南下冷空气相遇后沿等位温面抬升,给吉林市等地区带来强降雪天气过程[1,2]。

2.2 地面形势

8日8:00,地面场上,河套地区以东的地面倒槽延伸至东北地区,吉林省处于倒槽顶部控制范围内,地面辐合线位于吉林省南部,降水区域位于倒槽顶部,吉林省降雪开始;14:00,在高层引领气流作用下,倒槽系统和地面辐合线不断东移,降雪范围扩大;20:00随着倒槽系统的继续东移出境,影响吉林市的降雪天气逐渐减弱并停止。

3 物理量分析

强降雪天气出现前,吉林市上空水汽条件并不充足。降雪过程中,来自南部的低空涡旋及其东侧、南侧的偏南气流被源源不断地经渤海湾上空输送至降雪区域,比湿较大,但相对湿度较小。东北地区出现强降水(雪)过程中通常不缺抬升条件,水汽是影响该地区出现强降水(雪)的关键因子,而强降雪需要的水汽并不大。8日8:00,大量湿位温较低的空气沿较强的经向环流输送至东北地区上空,同时南来低空涡旋和偏南气流也携带大量湿位温很高的空气向北输送,冷暖空气在东北地区交汇后形成低熵结构,这是此次强降雪天气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3,4]。

分析8日8:00强降雪天气过程物理量场剖面图得出,8:00,700 h Pa以下吉林市处于中心值为-32×10-6s-1的辐合区,辐合强度较大,而300~700 h Pa为辐散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强烈的抽吸作用,使得上升运动较强,且低层形成正涡度中心并持续维持。配合垂直运动速度场可看出,500 h Pa以下为上升运动区,上升运动明显。由比湿场和相对湿度场可知,8:00湿度大值区位于吉林南部,随着急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稳定持续的上升运动影响,吉林市一带湿度逐渐增大,为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4 卫星云图分析

运用静止气象卫星观测时间分辨率较高的特点,对云系的强度变化和移动特征进行追踪监测,诊断出预报系统未来移动方向和强度及伴随出现强降水(雪)、大风的地区,是当前开展短时预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7日20:00,卫星红外云图上,存在明显的云系对应低空涡旋的暖中心的现象,随着系统不断向东北发展,不断被后续的云系替代,可见向北运动的是一个波包,而不是某个气团,该波包移动速度不受大气运动速度限制。8日8:00,云系前段移至冷空气交界处后,有新的云系生成,由相关数据分析可知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南北走向的水气,先生成的云系促使后续云系发展,两者之间为由南向北的水气输送关系[5]。

5 结语

2015年3月8日吉林市出现强降雪天气过程,此次降雪有4个台站达到暴雪级别,强降雪为春耕备播及冬作物返青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但对交通运输、设施农业极为不利。

此次强降雪天气发生季节正是太阳直射点北移、冷暖气团实力相当时期,水汽条件和抬升条件符合,极易产生强降雪。在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并入、来自渤海湾上空偏南气流水气输送及西伯利亚干冷空气的南下入侵等共同作用下产生低熵结构,是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

利用卫星云图追踪云系可以看到云系强度变化及移动特征以及云系生成、合并发展的连续变化,在降水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有很高的实用性。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对2015年3月8日吉林市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此次强降雪天气是一次典型的横槽转竖带来的降水过程,华北地区低空涡旋并入、来自渤海湾上空偏南气流水气输送及西伯利亚干冷空气的南下入侵等共同作用下产生低熵结构引起暴雪天气;降雪过程中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及卫星云图与降雪天气发展演变都有很好的对应和预报指示作用。

关键词:高空槽,低涡,西南急流,切变,地面倒槽,暴雪,吉林吉林,2015年

参考文献

[1]苏丽欣,王美玉,李嵩.吉林省降雪期的气候特征机理研究[J].气象灾害防御,2014(4):8-11.

[2]小仓义光.大气动力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42.

[3]刘玉莲,任国玉,于宏敏,等.我国强降雪气候特征及其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2013(3):304-313.

[4]沈玉伟,孙琦旻.2010年冬季浙江两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J].气象,2013(2):218-225.

上一篇:指数全面回升下一篇:水质分析中误差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