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与营养补充

2024-10-08

篮球运动与营养补充(共7篇)

篮球运动与营养补充 篇1

自1995年中国篮球协会对篮球赛制改革以来, CBA联赛已走过了13个赛季。随着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及篮球队伍的壮大,目前CBA男篮队伍已经增加到16支优秀球队。近年来CBA联赛一般从当年的11月份开始至次年2月底结束,历时近4个月;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常规赛:16支球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赛制,球队每周要参加3场比赛;第二阶段为决赛:常规赛取得前八名的球队,进行主客场5战3胜交叉淘汰赛。由于CBA联赛持续时间长、比赛场次多、运动强度大、旅途往返频繁等原因,导致篮球运动员极易产生疲劳。因此,通过合理、及时的营养补充,延缓运动员疲劳的产生以及促进快速恢复,对球队提高联赛成绩具有实际意义。

1 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篮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技能主导类同场竞技非周期性对抗项目,运动员需要不断重复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所以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体能。2000年成惜今等人对我国甲级女篮比赛活动方式进行研究,提出在比赛中运动员无氧供能占总供能的87%,有氧供能占12.6%,可见ATP-CP与糖酵解供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频繁运用快速启动、变向加速、突然制动、突破、抢断、急停跳投、冲抢篮板球等技术以及连续快攻、攻防转换、全场人盯人、区域紧逼等战术时,相对于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而言,它与无氧供能体系关系更为密切,所以篮球运动属于有氧、无氧供能相结合、以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供能项目。因此,篮球运动员在长时间比赛中,不断消耗体能,极易产生心理及生理上的疲劳;对于参加CBA联赛主客场双循环赛制,而且一周三赛的篮球运动员而言,由于运动强度大,每场比赛间隔时间短,旅途劳累多,所以更容易产生疲劳堆积,不易恢复。

2 篮球运动员疲劳的产生机制

2.1 篮球运动员疲劳的概念

1982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会议上将运动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那么,我们可将篮球运动员的疲劳的概念理解为:在篮球训练或比赛达到一定程度后,运动员本身各组织器官及全身机能暂时下降的一种身体状态,也是机体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自身的一种保护性抑制[2]。

2.2 篮球运动员的疲劳机理及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根据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四大学说(即“衰竭”学说;“堵塞”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结合来分析,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部位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疲劳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二是疲劳发生在外周部分,三是外周与中枢都发生疲劳,四是肌肉收缩链条中的环节发生疲劳。根据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和供能特点可以认为:能源物质的消耗和乳酸在肌肉与血液中的堆积是篮球运动员产生疲劳的基本原因,其发生部位,外周与中枢神经均存在[3]。

2.2.1 中枢机制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层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如果神经系统从事的运动量过大,运动时间过长,就容易破坏原有的动力定型,导致皮质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引起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失调,引发中枢疲劳。篮球比赛属于“开式技能”,即篮球运动员在不可预见或动态环境中执行的动作技能,需要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作出反映,来调整自己的动作[4]。因为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要不断做出快速、随机的积极反应,多次重复的大强度运动后,通常造成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和过度抑制,从而产生中枢疲劳。

2.2.2 外周机制

外周疲劳理论指人体运动时,因肌肉能量代谢变化而引起外周细胞内外液改变,从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5]。首先,能量物质的消耗。长时间的篮球比赛使运动员的运动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中枢、肌肉中糖的供应也相应的减少,导致机体产生疲劳。其次,代谢产物在肌肉和血液中的聚集。因能量代谢活动的增强,导致代谢产物乳酸的堆积。乳酸解离生成的H+可竞争性的置换肌钙蛋白中的Ca2+,使兴奋—收缩脱偶联,导致肌肉机能下降;细胞内H+浓度的升高,可抑制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使ADP的释放速度减慢,从而影响横桥的摆动速度,致使肌肉最大收缩速度和收缩力减小;另外血乳酸含量的升高,降低了血液pH值,造成脑的工作能力下降[5]。第三,自由基对疲劳的影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氧的消耗量随着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而改变,自由基的产生量也发生相应变化。研究表明,氧自由基与运动疲劳和损伤的形成有关。骨骼肌是运动器官,由于运动使其消耗的能量增大,局部耗氧量增多,肌细胞线粒体负荷加重,因而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氧自由基大量消耗SOD,使抗氧化酶系统损耗增加,打破了自由基的生成与消除的平衡状态,而且大量过氧化脂质可直接损伤肌细胞膜的正常结构,使其收缩舒张能力下降,由于细胞裂解使得线粒体功能紊乱,而致疲劳或损伤[6]。

3 篮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强度较大,能量消耗较多,研究表明,篮球运动员一场激烈的比赛至少要消耗900千卡能量[2]。所以,在整个联赛期间,篮球运动员必须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以及在赛前、赛中、赛后及时的补糖、补液,补充碱性物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篮球运动员延缓疲劳的产生及加快恢复,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3.1 篮球运动员合理的膳食结构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为7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其中蛋白质、脂肪、糖是人体三大能源物质,其余的营养素则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由于CBA联赛持续时间长、比赛场次多、运动强度大、旅途劳累的特点,及时的营养补充尤为重要,所以篮球运动员必须做到合理膳食。合理膳食中三大能源物质的比例应符合篮球运动的供能特点,要保证运动员消耗能量的补充。运动营养学家建议,篮球运动员在每餐中要含有以下比例的营养成分:60%~65%的碳水化合物、15%~20%的蛋白质、20%~25%的脂肪[7]。在正常运动中,人体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源,所以篮球运动员必须先吃足够主食,再自由摄入其他食物。

(1)由于各种食物中糖含量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比赛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食品(见表1)[3];并且篮球运动员膳食中补充的糖应该是丰富和易消化的。

(2)膳食中补充的蛋白质应选用优质蛋白质,侧重补充动物蛋白质,因为动物蛋白质促进肌肉生长和组织修复。但是,动物蛋白质要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因为红肉中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同时,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能过多。研究表明,运动员即使在进行力量训练期间,也只要保证每天(1.2~2)g/kg体重的蛋白质摄入量就足够了[8]。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篮球运动员的饮食习惯,导致蛋白质与脂肪摄入过多,而糖的摄入量不足。虽然蛋白质与肌肉力量有关,但摄入过多,会通过肝、肾进行分解,从而加重肝、肾的负担。对于篮球运动员,目前比较公认的进食原则是:每人一日“五个一”(即:一斤粮食、一斤蔬菜、一斤水果、一斤奶、一斤豆制品),但可根据篮球运动员所受运动负荷和体重的大小,做出适当的调整。另外,要多吃新鲜蔬菜(特别是深色蔬菜)、水果以缓冲代谢产物的影响,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但是,要使篮球运动员养成合理营养膳食习惯,必须要加强对运动员运动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通过教练的管理使其逐步形成。

3.2 比赛前、中、后糖类的补充

糖在人体内主要以肝糖元、肌糖元的形式储备,人体血液中血糖浓度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若血糖浓度下降就会引起中枢疲劳。糖元的储备与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保持有重要关系。比赛前补糖可提高体内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储备量,保持血糖水平和维持供能。比赛中补糖可减小肌糖原的消耗,延长运动时间。比赛后补糖可加速肌糖原的恢复。所以,除了在主食中要摄取足够的糖(碳水化合物)外,在比赛前、中、后都要及时摄入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饮料,所以糖(碳水化合物)是运动员最应该重视、最需补充而最容易忽视的营养物质。

3.2.1 赛前糖的补充。

补糖可在临近比赛前数小时进行,糖刚好转变为血糖,还没有通过肝脏被贮存起来,可即时供能;同时以免胃受伤或产生不适症状。所以要特别重视比赛前的一餐,选择体积小、易消化、高糖、低脂肪、低蛋白、低盐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为了吸引观众观看比赛,CBA联赛的大部分比赛都安排在晚上19:30开始,所以球队应该在比赛前1.5~2h前进食,补充适量的糖(碳水化合物),比如补充面包等高糖、易消化的食物。如果进食离比赛时间较近,那么饭后会大量分泌胰岛素,抑制分解代谢,从而使运动受到抑制,不利于比赛。

3.2.2 赛中糖的补充

比赛中的补糖,主要采用低聚糖饮料的补充,15%的低聚糖饮料在比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饮料的温度对胃排空影响不大,但温度较低的饮料(5~15°)口感稍好[9]。较低的渗透压有助于水的快速吸收,低聚糖的吸收速度快于淀粉,采用低聚糖饮料,既可以快速补充能量又避免了一次大量吸收后血糖急剧升高而引起的胰岛素反应,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持续运动能力。通过比赛中及时补糖,在比赛后期,运动员的体能和精神面貌显示出明显的改观,并且对改善脑力和心理情绪等也有一定帮助。

3.2.3 赛后糖的补充

比赛刚结束,血液主要还在运动器官、肌肉中,所以赛后不能马上进食,要在40min之后再进食。此外,二磷酸果糖和低聚糖(它是一类3-8个葡萄糖聚合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补充,对于运动中乳酸堆积的消散、PH值升高、肌肉酸痛现象会有明显改善[10]。

3.3 补液

补液主要是指水、电解质的补充,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由于体温的升高,过量的排汗,从而引起脱水及体内电解质(主要有钠、钾、镁、钙等离子)的丢失。脱水会引起血容量的减少,加重心脏负担;电解质的丢失会影响细胞膜电位,使神经兴奋传导出现障碍,最后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下降。因此,在运动中运动员必须采用合理方法及时补液。运动员常用的一般是含有电解质和糖的饮料,也有人喜欢电解质含量较低的矿泉水。运动饮料中电解质和糖的浓度越大,则渗透压越大,使饮料在胃的排空减慢。汗液中电解质含量或渗透压低于血浆,因此汗液的大量丢失,使血浆中的水分丢失相对电解质来说较多,所以补充的饮料应该是低渗性的[9]。美国芝加哥公牛队首席体能训练师Fred Tedeschi在2004年全国第八期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高级班中也强调,队员在赛前、赛中、赛后都要进行适当补液,提供的运动饮料要含有电解质(钠、钾)、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同时补液也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免造成胃部不适。在补液时运动员要特别注意,在运动中一般不要采用喝矿泉水,这只会很快降低血浆渗透压,使尿量增加,反而失水;更加不能喝高渗饮料和有汽饮料。此外,运动员也不要等感到口渴时再喝水,因为口渴时体内脱水量超过体重的2%以上,已经属于轻度脱水状态。

3.4 碱性物质的补充

安静时,人体血液正常pH值为7.35~7.45,骨胳肌细胞中的pH值为7.05,当篮球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存在于血液、骨胳肌中的缓冲物质不足以缓冲运动后乳酸堆积所产生的酸性产物,导致血液的pH值下降到6.1时,糖酵解中的磷酸果糖激酶活性被抑制,使糖代谢供能过程缓慢,主要表现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下降。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三钠等碱性盐的饮料,可以较好缓冲血液、骨胳肌细胞中的H+离子,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可加快酸性物质的清除,有效保持运动员的体能[8]。另外,大多数蔬菜、水果、豆类、茶类、牛奶等食品中含有金属元素钠、钾、钙、镁等离子,其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生成碱性物质,从而使体液呈现弱碱性,所以篮球运动员要多补充以上食物。

3.5 矿物质、维生素的补充

其一,矿物质的补充。铁(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蛋黄、深色的肉类及绿叶蔬菜)可以使氧气更加有效的运输到肌肉中。钙(钙质在牛奶、奶酪、鱼、虾、和深色绿叶植物含量丰富)可以使骨骼更强壮,在肌肉收缩和兴奋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锌(红肉、坚果类、贝壳类、动物内脏中含锌比较丰富)有助于蛋白质合成,并且与智力、免疫能力等有关。对于活跃在CBA联赛的青年篮球运动员更应重视铁和钙的补充。补钙以食补为主,提倡早餐一杯豆浆,午餐、晚餐、睡前各一杯奶。并且在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镁,促进钙的吸收。其二,维生素的补充。维生素在大强度、长时间运动中消耗非常大,最易缺维生素C,但它具有帮助机体抵抗自由基攻击等多种功效。维生素C在蔬菜、水果中含量丰富,所以篮球运动员要多吃蔬菜、水果。

4 小结

在全国CBA职业联赛中,篮球教练员要正确认识运动员疲劳的产生机制以及营养补充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膳食结构,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合理的营养补充,促进运动员延缓疲劳的产生及加快恢复,从而有助于运动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提高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成惜今,等.我国优秀女篮运动员比赛中机体供能特点问题的初步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4):98-99

[2]叶冬茂.篮球运动员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85-187

[3]孙树勋.篮球运动员的疲劳消除与运动营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3):35-36

[4]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李登光,等.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营养补充[J].四川体育科学,2006(4):28-32

[6]刘安军,等.壳聚糖抗疲劳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05,24(1):56-59

[7]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著,刘欢译.NBA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8]冯炜权.运动训练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9]陈吉棣主编.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10]乔森,等.篮球运动能量供应的特点及运动员营养补充的方式[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9(5):157-159

青少年篮球运动的营养补充 篇2

篮球是对抗性项目,既有短时间的冲刺,爆发式的跳跃、投掷,又有长时间的对抗,属于间歇性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供能项目。在正常比赛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技战术水平需要充沛的体能做支持,碳水化合物作为运动中有氧和无氧代谢的主要供能物质,是保持体能的最佳能源。一旦体内碳水化合物供应耗竭,在训练和比赛中疲劳感就会加重,随之带来的是速度、反应明显迟缓,耐力、判断力和注意力等能力下降。运动前补充碳水化合物可以提高机体内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储备量;在运动中补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小对肌糖原的消耗、延长运动时间;训练后补充碳水化合物可以加速机体内肌糖原的恢复。

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使身体内水分代谢的速率高于常人,室内篮球运动的干燥环境或室外场地的热环境可以使青少年在一堂训练课中的汗液丢失量达1~2公斤。当身体丢失体液的2%以上时,往往会出现脱水症状,引起排汗量、血容量、心输出量、肌糖原含量下降,加重心脏负担,使神经兴奋传导出现障碍,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因此在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前、中、后期保证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和及时补液十分重要。

篮球比赛中有数次中断(如换人、暂停、节间休息、中场休息),这都为补液和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提供了机会。青少年在训练和比赛中,应该尽量做到每隔15~20分种补充150~200毫升的健身饮活性肽型等运动饮料。健身饮活性肽型中含有低聚糖、牛磺酸、大豆肽、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对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减少体温升高,延缓脱水症状的发生十分有效。运动后每丢失1公斤体重,建议通过运动饮料补充1.3升液体。能量棒、香蕉、小蛋糕、苏打饼干等体积小、易消化、能够快速供能的食物,也是中场休息和运动后补充碳水化合物的最好选择之一。教师和教练应鼓励青少年在训练和比赛时携带运动饮料,做到时常补充。但不要在运动中饮用纯净水或矿泉水,它们会使血浆渗透压快速降低,容易引起尿量和出汗量反射性增加。还需要提醒青少年平时也要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以保证机体正常的水合状态。

青少年球员处于身体素质的发展阶段和敏感时期。篮球运动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快速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合理的营养,既能够起到促进身体素质提高的辅助作用,又能有效解决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青少年球员在训练后补充适量肌酸和蛋白质,对增强其肌肉的爆发力量、提高肌肉质量有促进作用。康比特三健特双蛋白粉含乳清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双重蛋白成分,吸收利用率更高。补充纯肌酸可以提高肌肉内的肌酸储备,促进肌肉收缩后磷酸肌酸和ATP的再合成,从而保证肌肉高强度反复收缩时的能量供应,以及训练期间冲刺能力和力量的提高,还能帮助瘦弱球员增加体重。此外,虾皮、海带、牛奶、豆制品等食物富含易吸收的钙质,对青少年球员身高的增加有帮助。

由于篮球运动中冲撞次数较多,血液pH值下降和自由基增多等原因,容易造成机体红细胞损伤,导致铁元素流失。部分球员会出现运动性低血色素症状,表现为脸、嘴唇以及眼睑发白,耐力素质下降,易疲劳。因此在日常膳食中,应多吃动物肝脏、牛奶、蛋黄、菠菜、黑木耳等含铁量比较高的食物,或者通过比特铁等补铁剂进行补充。同时还应该多吃绿叶蔬菜、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的吸收。

体育高考学生运动损伤与营养补充 篇3

当运动健儿在国际大赛中一次次创造辉煌时, 基层的体育运动发展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高考作为国家输送体育科技与教育人才的一个渠道, 基层的体育工作者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体育高考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高考群体, 付出的是比其他考生更艰辛的汗水。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的训练中, 既要重视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 更应该重视他们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营养的及时补充。

没有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就容易发生各种伤害事故, 轻者影响学习和训练, 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重者影响参加体育高考, 造成终身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在运动训练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意义非常重大。那么, 我们该怎样做呢?

一、经常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参加体育高考和运动训练的学生, 往往都是活泼好动且具有极强表现欲望的, 在很多情况下, 特别是在全部的训练课结束后, 一场随意安排的篮球赛、足球赛又开始了, 这种比赛没有裁判, 没有时间限制, 在激烈的对抗中, 运动损伤特别容易发生。同时疲劳也在加剧, 放松训练得不到保障, 体能透支, 无法保证以后的训练和成绩的提高。对于这种情况, 教练员应及时制止, 并且在训练课的前后经常加以强调, 杜绝此类没有任何意义的比赛。

二、经常性地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

我们都知道, 投掷项目中任何一种器械作用于人体, 损伤都是极其严重的, 作为教练员, 对投掷项目训练的安排要尽量远离人多的地方和跑道。对投掷项目训练的学生要求其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练习, 预防意外脱手。当发现有人闯入训练区时应及时停止练习。对非投掷训练的学生, 则要在训练前告知他们哪些区域安排了投掷训练, 在训练中应对投掷区域可能出现的意外要高度警觉。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

教练员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健康状况、运动技术水平, 各个季节的变化, 认真研究各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 对容易发生损伤的技术动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训练中要遵守循序渐进, 区别对待的原则。训练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在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 要注意正确示范, 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从分解到完整的分步教学和训练。

四、体育考生运动营养的基本要求及热能供给比例

食物中热量充足是合理营养的首要条件, 体育考生营养标准的评定, 应根据其考试项目、性别、身高、体重、气候条件、运动环境、运动量、及运动强度的不同。提供相应的热量, 一般来说, 运动员三大营养素的摄取各不相同, 也无法进行量化, 重要的是在合理的搭配下吃饱就可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 许多学生是在训练后并无口味, 或者进食太少, 导致营养无法及时得到补充, 体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就投入了下一轮的训练, 这对考生的身体健康和成绩提高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种现象, 教练员应给学生制订一套合理的营养补充机制, 其中包括一整天的饮食补充方案。 (如下表)

五、教练员对学生应处处体现人性化的关爱

高考, 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体育高考学生, 面临的是体育高考与文化高考的双重压力。体育高考前的训练阶段, 正是春夏季节的交替的时节, 这个时节人的身体易出犯困、疲劳等种种生理现象。教练员在科学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同时, 也应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掌握预防疲劳积累和过度疲劳的方法, 使他们了解这两个因素不仅直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罪魁祸首。督促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其中两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一是充足的睡眠 (每天9小时以上) 以保证体能的恢复 (特别强调1小时的午睡和杜绝加班至深夜) 。二是合理的膳食以保证运动时营养的充分供给, 这是预防疲劳的积累和过度疲劳最有效的方法。另外教练员必须每天记录考生起床后的心率, 进行长期的对比, 这对监控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是否出现过度疲劳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一年一度的体育高考即将来临, 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康和健全身体去参加体育高考。

参考文献

篮球运动与营养补充 篇4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湛江体校羽毛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实地访谈法

向湛江体校、广州体育学院以及省内外部分知名的营养师、队医、教练、运动员进行访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了解羽毛球运动员营养的补充与疲劳的恢复对比赛与训练的影响。

1.2.2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了国内外20余篇相关文献,并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1.2.3逻辑分析法

对该文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研究。

2现代羽毛球运动竞技特征

2 . 1现代羽毛球运动员的实力基础是“全面”

从近几年的各大赛事分析,每届冠军获得者大都采用发小球、下压球技术限制对手进攻,主动得分有所提高,积极进攻成了得分的主要手段[1]。因此,在比赛中羽毛球与动员不仅仅要有坚实的技术、战术、体能的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这些条件是作为一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所必需的,也是运动运在身体与精神双重考验下的比赛环境中表现出良好技术水平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忽视任何细小环节。

2 . 2羽毛球运动员的制胜法宝是“特长”

在现代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的个人能力不断提升。可谓是“攻防一体化”的另一种体现,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运动员都可做到全方面兼顾。因此,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现出来的心理运势、技术优势、战术优势及技战术的执行能力都是获取比赛优胜的关键所在。比赛中,任何一点点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比赛的失利。总而言之,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方面只要可以突显出于其他运动员不同且有利于比赛地方都可称之为“特长”,这是运动员在赛场获得主动权的有力法宝。

2 . 3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空制约”

羽毛球运动从选材开始就注重身高的优势,只有具备身高优势才能更好的发挥高空优势[2]。高空优势也就是对对方运动员在高度上的一种制约,在羽毛球运动中击球点越早球的落点选择越多,对对手造成的防守困难越大。让对手不但增加了心理压力,还可在战术上对手的体能,增加跑动距离。还能在第二次进攻中缩短进攻时间,给对手的反应增加巨大压力,加强了对手的脑力消耗。这方面特点体现最为明确的是单打项目。

2 . 4现代羽毛球运动的制胜核心是“快”

在羽毛球运动中“快”主要体现在攻防的转换上。在运动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反应快、判断快、移动快、应对突发情况的意思快、情绪的调整快。在比赛过程中水进入比赛的状态越快,其取胜的机率就越大。我国羽毛球组队初期就对“快”有了深刻的意识,并树立了“快、准、狠、活”的战术打法并影响到了全球打法的格局[3]。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对快的运用其主要体现不仅仅是反应快和移动快,还包括比赛节奏的转变要快。在羽毛球比赛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搓、吊、杀、勾相结合的进攻方式,因此,组合变化的快慢与合理性决定了进攻的效果。因此,“快”的掌握要根据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和体能状况而决定。由此可看出,“快”字对比赛的影响之深远。

3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

羽毛球比赛是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单打比赛,以四方球、快速突击为主,是影响羽毛球运动员赛后血乳酸量变的主要原因。在数秒内运动员要完成大量的启动、移动、回动、杀球等高强度、高速度的动作,所以,羽毛球比赛主要是以ATP-CP供能系统供能。因此,无氧供能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与忽视的。无氧运动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训练,关键还在于营养的补充与疲劳的恢复,如果训练过程中营养跟不上疲劳不能及时消退,经过长期的积累会造成果的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成绩的提高、稳定。因此,在训练中必须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手段和营养补充方式及疲劳恢复的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 . 1羽毛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4.1.1营养的合理补充

羽毛球运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赛场地多在室内。由于羽毛球比赛对室内通风条建议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对羽毛球的飞行轨迹造成影响),因而,室内的通风差、温度高运动员会大量出汗。并且,羽毛球运动是无氧功能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个运动项目。因此,运动员在大赛的前一天要对身体进行充分的补水让身体对水分进行储备,饮食要采取低盐高热量的食物(包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及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尽最大努力保持运动员的比赛消耗。一般赛前一日补水不少于2500 m L、食物热量的补充不少于45%、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不少于55%。

4.1.2运动膳食的合理安排

运动前进食应在大运动量与比赛前2 h前,进食时不应过饱,过饱会对身体消化机能在增加负担造成比赛时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现象。并且饮食时应该进食一些能量高易消化的食物,促进消化系统消化。运动后,运动员应该在运动或比赛后30 min以后进行饮食,因比赛后血液都处在四肢与皮肤器官,胃部还处在自我保护阶段,如果赛后立即进行饮食会造成身体机能紊乱、胃部不适等现象(切记暴饮暴食)。食物的选取根据个人身体需要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4 . 2羽毛球运动员疲劳的恢复方法

大强度运动或比赛后,运动员应积极的进行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如:慢跑、整理活动、肌肉的牵拉活动及队员之间或队医进行的推拿)使肌肉恢复到放松状态。并适时,进行一些营养液的补充恢复体液内部的酸碱平衡;以及运动或比赛后饮食中营养的摄取、睡眠的保证、心理状态的调整都是解决疲劳的有效方法。我们要合理的采用让其起到极佳的功效,需要教练员与运动员积极的采用,总结出一套适合个人的恢复方法。

5结论

(1)羽毛球运动是以无氧与有氧混合功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营养的补充要适合羽毛球运动特点。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必须认真对待。

(2)饮食的时间要严格规定,赛前2 h进食,赛后半小时后进食。饮食所选取的食物要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对运动员的消化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赛后食物的选取特别重要。

(3)运动员要养成大强度运动与比赛后,要进行有氧运动的练习,促使机体恢复内环境稳定与平衡,并回复机体的氧环境。积极地采取营养的摄取、补充睡眠等方法恢复疲劳。

(4)赛后及时的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调整与辅导,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心理状态的恢复对疲劳的消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5)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要积极主动的总结归纳出是运动员自身的一种疲劳的消除方法,促进训练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升。

摘要:羽毛球比赛具有强度大、移动快速、灵活、重复强等特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大强度、快速移动的同时,避免不了对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与身体组织结构造成疲劳。因此,运动员的营养物质的补充与疲劳的恢复对运动员整个比赛的影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营养的补充与疲劳的恢复进行研究,从而引起运动员、教练员的重视;掌握营养补充与疲劳恢复方面的知识,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为基层羽毛球训练、比赛中,队运动员营养的补充与运动疲劳的恢复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篮球运动与营养补充 篇5

篮球运动属于综合类非周期性运动项目, 既有短时间的冲刺、跳跃、投篮、传球等技术动作, 又有长时间的对抗、移动等运动方式。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大约为90分钟,在比赛期间运动员大约要跑动3500米。整个篮球竞赛是在紧张激烈的对抗条件下进行的,进攻队必须在24秒内完成一次进攻。要求运动员在专项速度、整体力量、专项耐力、弹跳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

就其供能特点而言,它是以A T P-C P系统和糖酵解供能为主 (无氧供能占87.4%,有氧供能占12.6%) 的运动项目。另外,篮球运动员在大负荷运动后即刻血乳酸LA值达8.4mM/L左右,运动后4min可达11mM/L。所以篮球运动是间歇性无氧供能为主,有氧、无氧相结合的混合供能项目。

因此,运动员在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及生理上的疲劳。如何恢复与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在提高营养时需要哪些营养的补充,成为教练员、运动员热议的话题。

二、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主要为外周机制。

外周疲劳理论是指人体运动时,因肌肉能量代谢变化而引起外周细胞内外液改变,从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由于人体肌肉运动的代谢性质和工作方式不同,诱发运动肌疲劳的外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在篮球运动中,根据其项目特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外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能量物质的消耗

肌肉运动的能源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由于篮球运动是以高能磷酸原系统(ATP-CP)和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其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而运动员体内ATP-CP的含量有限,肝糖原、肌糖原储备量不足以为篮球这一高强度、运动量大的项目提供能量。

研究表明,某些能源物质的消耗与积蓄过程有直接关系,能源缺乏的性质取决于肌肉活动的类型以及运动单位的募集方式。短时间(小于20s)运动疲劳的能源物质消耗以磷酸肌酸(CP)为主,下降率可达95%以上。长时间运动(1~2小时)以肌糖原消耗为主,消耗可达储量的90%以上。另外,其它的能源脂类物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减少,在不同程度上也是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

2. 代谢产物在肌肉和血液中的聚集

人体运动时,因能量代谢活动的增强而导致某些代谢产物堆积过多而又不能及时消除,进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

3. 自由基对疲劳的影响

篮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可使机体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氧的消耗量随着运动时间和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基的产生量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三、恢复、提高运动员体能的营养补充建议

1. 增加蛋白质合成及肌肉力量的营养品(康比特特浓乳清蛋白)

康比特特浓乳清蛋白富含各种游离氨基酸及易于吸收的蛋白质,对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消除运动疲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浓乳清蛋白粉中全蛋白富含18种氨基酸、8种必需氨基酸。快蛋白几乎与骨骼肌中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完全一致,极易被人体利用。特浓乳清蛋白是目前研究已知的能够提高人体内谷胱甘肽(看氧化物质)合成的唯一膳食蛋白,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可有效改善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同时乳清蛋白可保护肌肉和优化肌体组织的组成。因此,让运动员适量补充乳清蛋白是非常必要的。

2. 补糖

在长时间的篮球运动中, 糖氧化供能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特点。运动前和运动中的补糖可以提高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的运动能力, 延缓肌肉疲劳的出现。糖摄入量不足会影响运动员训练质量, 同时会影响其它物质的正常代谢。机体内补充足量的糖原储备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运动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 推迟肌肉疲劳的发生, 保证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及反应能力等能力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康比特公司生产的肽能固体饮料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肽能固体饮料针对运动员体育锻炼量身打造,肽能冲剂将大豆活性肽和糖等营养物质进行合理配比,大豆活性肽能快速恢复肌肉损伤、减轻肌肉酸痛、促进肌肉疲劳恢复,同时大豆活性肽对提高血清睾酮水平也有促进作用。

3. 维生素的补充

篮球运动与营养补充 篇6

关键词:营养补充,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免疫

大量实验证明,了解各项运动的代谢供能特点和运动员的膳食情况,针对性的给予营养支持是合理、可靠的方法之一。本文以武术套路运动为例,就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麦胚粉等在提高运动员免疫机能方面的影响做如下综述。

1 武术套路运动能量代谢和供能特点的基础研究

1.1 武术套路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研究武术运动的能量代谢点,对准备把握运动负荷和武术的科学化训练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温力在论文中最早提出武术运动能量代谢特点主要依靠无氧代谢的乳酸能供能,平均强度在400米~800米之间。邱丕相从运动时间、动作变化节奏、动作特点等角度对武术自选套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理、生化原理,提出武术自选套路意思由三种能量代谢参加,无氧代谢约占75%-80%,有氧代谢约占20%-25%。姜传银在其毕业论文中谈到长拳套路演练后,成年运动员血乳酸值峰值可达到15.43±3.23m Mol/L,是以乳酸代谢供能为主的项目。潘冬、陈秀英、李卫民等对武术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中将血乳酸作为评定武术运动员无氧糖酵解供能水平的有效生化指标。武术套路运动能量代谢以无氧糖酵解供能为主,约占75%-80%,通过逐级递增分级测定长拳类套路演练的血乳酸值得出其峰值达到15.43±3.23m M/L,最高心率可180-190次/min。以有氧代谢供能为辅,约占20%-25%,其比例为61.4%:38.6%,接极近6:4,所以糖酵解供能是武术运动合成ATP的重要无氧供能系统。

1.2 武术套路运动的供能特点研究

马彦君、刘雅媚、李志雄等关于武术套路运动供能特点和科学化训练的研究谈到武术套路的演练时间一般在1min20s到1min40s之间,平均心率可达186~198次min,通过对心率和需氧量之间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得出,长拳练习首先消耗的CP的高能物质,同时糖酵解过程被激活,肌糖原迅速分解生成乳酸,因此武术套路演练时间和用力方式决定它的供能方式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有氧氧化供能为辅。潘东等人在评定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供能水平的试验中通过检测专业武术运动员血乳酸(HL)、峰值功率(PP)、平均功率(MP)、30秒功率下降率(%)等无氧代谢指标判定长拳类自选套路属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机体缺氧程度高。因此糖酵解供能能力是反映武术套路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2 运动员营养状况调查与研究

周丽丽、杨则宜等总结中国运动员膳食主要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1)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3)部分维生素摄入不足。(4)三餐热能分配不合理。(5)微量元素钙、铁、锌摄入不足。(6)运动中脱水和补液不科学。苟波、王启荣、赵光圣概括上海市散打队运动员膳食调查时发现,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摄入均不足,脂肪摄入全部超标,维生素A、B1、B2和C出现摄入不足,矿物质中钾、钙、锌、镁摄入也有所缺乏。刘燕、陈勇等对湛江师院武术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调查中提出对总能源物质、维生素、无机盐摄入的严格要求。调查显示:男女武术运动员中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均明显低于标准值,脂肪供给基本满足身体需要,维生素B族和钙的摄入量明显低于膳食推荐量。胡冬梅、王芳华等总结出:速度性运动机体高度缺氧应多补充易吸收的糖和维生素B1、维C、磷和蛋白质,增加体内碱储备。耐力性运动应补充充足的糖、维生素B1和C。力量性运动需要多食含维生素B2和镁、钾、钙、钠等微量元素的食物。灵敏性运动膳食热量不宜过高,应加强神经系统的营养,多供给含磷和维生素的食物。

3 营养补充对运动员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

3.1 当今营养制品的种类

不同项群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各有不同,魏守刚、段桂华、刘秀根据营养品的功能和特殊作用分成营养型和保健型。营养型包括:营养配方食品,特殊营养食品,营养强化食品。保健型食品是专门为运动员研制开发的运动营养补剂。

3.2 运动营养品发展现状和成果

陈亚军、Nieman等报道运动员赛前补充高CHO有降低抑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降低运动后即刻和恢复IL-6增殖的幅度。同时有效保持血糖浓度和降低血浆皮质醇反应。秦素荣、关璐、李跃敏等的研究中发现长时间运动时优质蛋白质为骨骼肌提供能量供应;促进蛋白合成和肌肉增长;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延缓中枢疲劳。Bill强调补充蛋白质不仅安全,还可以通过增加蛋白分解和合成代谢率,增加瘦体重,加速训练后运动员免疫机能的恢复来提高对训练强度的适应。Melvin报道补充氨基酸有增加促蛋白合成类激素的分泌,保证运动中能量供应,有效预防过度训练和疲劳等积极作用。Moriguchi发现机体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可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延缓疲劳,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意义。吴秀琴、李广英、Claudio报道维生素C、E、B族等抗氧化维生素可以通过增加骨骼肌抗氧化酶加强氧化应激能力,保持较低的脂质过氧化和肌酸激酶水平,提高肌肉组织的氧利用率。吴玲、陈吉棣等针对性的研究发现补充硒等微量元素能明显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起到保护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4 改善免疫机能的营养干预研究

陈欢欢、李雷的研究显示高CHO饮食运动员训练后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训练前,Ig A、Ig G水平显著提高,提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得到改善。Bassist等研究发现赛前补充BCAA使运动员的感染率降低26%,表明补充BCAA有助于预防运动性免疫抑制,加速运动后免疫功能恢复。常波等发现谷氨酰胺在运动免疫中通过提高血浆谷氨酰胺为糖异生提供原料,避免了淋巴细胞功能损害,提高了辅助性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能力,降低了抑制性T淋巴细胞活性,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官凌菊、黄园等观察补充动物和植物蛋白可以通过升高T淋巴细胞浓度、减少体内自由基生成,提高GSH-Px活性等作用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董少斌认为补充番茄红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NK细胞水平、CD4+%、CD8+细胞水平和CD4+/CD8+水平,防止大强度训练导致的免疫能力下降。张更荣、赵文华认为人体补充赖氨酸面粉后T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前体,Ig A、Ig G、Ig M明显升高增强了机体免疫机能。姚烨等对L-赖氨酸在低缺血、低氧状态下保护神经细胞,钙离子超载造成的脑细胞损伤方面进行了探讨。李锋等认为补充维生素E、锌等外源性非酶性抗氧化剂能够通过影响体内氧应激状态,降低体内自由基的水平,能够有效的减轻脂质过氧化,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营养素的储备水平。喻卫红等人通过多方面实验研究对麦胚在营养、保健及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麦胚含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和8种必需氨基酸,合理食用具有调节人体血压,增加微血管弹性,降低胆固醇脂化反应,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5 结语

网球运动营养补充全面论 篇7

网球运动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个体发育、代谢状况的不同有各自的营养要求,不能千篇一律,这是网球运动营养补充的重要特点,要考虑每个运动员的膳食组成、加工、餐次等。

网球运动营养补充首先是三大能源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能量,但每日的摄入量约等于他的消耗量,热能营养素的比例保持碳水化合物60%左右,脂肪25%左右,蛋白质15%左右。网球运动蛋白质补充很重要,肌肉的生长需要蛋白质,同时,受损的肌纤维也需要蛋白质才能得到修复。脂肪是人体内的“燃料库”,在长达数小时的比赛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脂肪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但是对于略胖的运动员要控制,适量摄入。其次,在网球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比赛或训练时间偏长,运动时间可至1-4小时,运动时还不断奔跑、击球,新城代谢加快,出汗量增多,导致了很多营养素的丢失增加,因而需要根据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进行额外地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钠,钙,铁。

2 网球运动营养补充重点

2.1 糖

网球运动的营养补充重点之一就是糖,糖在体内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糖比脂肪更快耗氧更少的提供能量,即使是在消耗脂肪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消耗糖。因而运动员在运动前体内必需存有足够的糖和运动中及时补糖,否则网球运动员在网球比赛时会很快出现疲劳,影响比赛。

2.2 水

水是人类除了氧以外的最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在整场比赛中,若运动员水分的丢失达到体重的1%-2%,就会出现力量耐力的下降,以及头昏的感觉,疲劳的感觉越来越重。网球运动员水分主要通过汗液,汗液中还有钠、氯等,因而在运动中需要及时适量的补充水及盐,否则会造成电解质的紊乱,提前疲劳,影响比赛。

3 网球运动营养补充剂的效果

网球运动是全身肌肉都在参与,尤其是比赛时,运动剧烈,容易造成肌肉、组织、体液等的紊乱,导致疲劳的产生以及积累。因而运动营养补剂效果格外显著。

维生素C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改变细胞酸碱平衡,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有助于铁离子的吸收利用,防止运动性贫血;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糖原合成,维持血糖浓度,延缓疲劳。

维生素E可提高肌肉耐力,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肌肉血液供应的营养。补充维生素A、钙、镁、铁等,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疲劳的恢复以及伤病的康复。

4 网球运动比赛期间的营养补充

4.1 赛前

赛前营养补充的原则是易消化不产气,可以选用习惯以及喜欢的食物,粗纤维及产气食物要避免;蛋白质摄入要适量,否则会引起胃肠不适;赛前每千克体重摄入4-5克糖;赛前一天晚上多饮用含盐饮料,避免酒精和咖啡;赛前一个半小时左右可以服用非维生素C150-200毫克,运动饮料500毫升;若用餐时间已经较长,则可在赛前一个半小时食用每千克体重1-1.5克糖。

4.2 赛中

赛中营养补充主要是水、电解质和糖。运动饮料中三者皆有,但需要注意的是含糖太多会使胃肠不适。因而在赛中运动饮料和水可以轮流饮用,例如喝一口水两口运动饮料。由于比赛时间较长,当感到口渴时已经是轻度脱水状态,因而赛中应该是每一个间歇时间都要注意补充水及运动饮料,天气炎热的话,运动饮料中需要加入1.5g/l的盐。比赛时间延续地很长,需要在后期间歇时间补充高糖食物,如巧克力、葡萄干等,(上接第32页)以保持体力。

4.3 赛后

为了尽快恢复疲劳,修复受损的肌纤维,赛后营养补充要早,赛后15分钟之内需要补充每千克体重50-100克水和1-1.5克糖;赛后1-3天饮食要高糖高热量,食用易消化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的矿物质以及水分;赛后避免食用酒精和咖啡。

5 网球运动营养补充生活化

(1)食物要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嗜食。如选择全谷类、坚果、禽类、鱼虾类、瘦肉、蛋类奶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2)要以谷类食物为主,注意粗细搭配。谷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食物纤维和B族类维生素。低糖水化合物会造成运动成绩的下降,即使是稍胖的网球运动员也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3)适量摄入脂肪。运动员可以采用脂肪的摄入来控制体重的增减。

(4)网球运动员更需要一份高质量的早餐。要早而有营养的摄入早餐,能量要足够,品种要尽量多样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全面考虑营养。

(5)网球运动员应尽量避免油炸类零食、避免含有酒精咖啡因及碳酸的饮料;尽量避免食用外面的洋快餐。

(6)在比赛期间,尽量减少食用红肉及花生;应尽量每餐食用颜色鲜艳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可以减少体内炎症发生的几率。

(7)每周食用三次鱼类,鱼类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可以组织花生四烯酸的产生,同时也是阻止产生炎症的介质。

(8)经常食用一些抗炎症的食物。例如:生姜、樱桃,黑莓、蓝莓、草莓、红莓,植物油。

6 结论

现代网球运动队运动员的身体和体能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运动员不能小觑了网球运动的营养的全面补充。世界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很多都有着非常全面的食谱,以及合理营养理论,这对网球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提高、竞技状态的保持、防止运动伤病的产生、运动伤病的康复、延长运动生涯以及疲劳的康复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全面的研究网球运动的营养科研还不多,需要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人员一起研究学习,更好地提高我国的网球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访谈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详细地阐述了网球运动营养补充的特点、重点及网球运动营养补剂的效果,由此全面的综述了网球运动在生活中以及在比赛中应该如何来注意营养的补充,为网球运动员营养的全面补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球,营养,合理补充

参考文献

[1]曹雅琴等.浅谈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营养需要[J].山西体育科技,2011,12(4):48-50.

[2]陈吉棣,等.推荐的中国运动员膳食营养素和食物适宜摄入量[J].中国医学杂志,2001,(20):4.

[3]刘宏,等.运动营养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殷剑巍.网球运动员比赛期间营养摄入的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10,8(4):66-68.

上一篇:输入因素下一篇:项目式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