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2024-10-16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共9篇)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篇1

在传统体育训练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学生没有独立的人格,教练员高高在上、等级分明。拥有知识、技术的教师、教练员在传播知识与技能过程中自然是中心,一切教育、训练都以教师、教练安排为中心来展开,再加上社会制度的原因,在对体育特长 生的思想 品德教育 中, 教师、教练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教练的尊严“神圣不可 侵犯”。教练对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一切安排、训导,特长生只有服从,无条件地接受。这样,师生之间只能是一种教与学、管与被管、发号施令与无条件服从的关系。

“严”和“爱”体现教 练对特长 生在师生关系中的要求与责任, “严师出高徒”就是其写照。教练惩罚学生可以称为“严”,但是由于过 分严厉而 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更可怕的是这 些“严厉”的 教育竟然 和“爱”联系在一 起。教师、教练对 特长生不是没有爱,而是爱得有些特殊,有些怪异。这种爱是自私与无私、专制独断与民主的混合。

尊师爱生是我国教育历来信奉的一条原则。一般来说,学生要尊 敬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这并没有 什么不对。然而,这里有一 个关键的 问题: 难道“尊”与“爱”都 只能是单 方面的?教师要不要尊重学生?

在尊师爱生的 师生关系 中,教师、教练对特长生的角色是神圣化的,他们并无尊重特长生的义务。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练员对特长生承担的义务仅是“爱生”。中国有句 俗话,叫“打是亲,骂是爱”,不可否认,在很多情 况下,“打”确实有“亲”的意味,“骂”也确实有“爱”的内涵。但是,教练是对特长生身体上的惩罚是较为普遍的,这种“打”与“骂”真的 体现尊重 了吗?很显然,这与尊重特长生的独立人格是背道而驰的。

留美教育学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留 美博士眼 里的中美 教育》一书中,对尊师爱 生提出了 质疑,他认为:首先“尊师爱生”把教师的角色神圣化,并确定一 方被“尊”,另一方必须“从”,形成了一低一高的“尊”与“从”的地位。“尊师”绝对化规范了双方的 “尊”与“从”的地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独 立思考就 被抑制,其结果是教师的差错往往只能由教师自己来纠正。

毋庸置疑,尊重与爱 是不可分 割的。费洛姆就曾经在他的名著《爱的艺术》中指出:真正的爱具有四个密不可分的要素, 它们是: 了解、尊重、 关心、责任,四者紧密联 系,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师、教练与特长生之间提倡“互尊互爱”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 教育学派 的重要人 物卡尔·罗杰斯也认为:真诚、尊重、理解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要求。教练员对特长生必须以诚相待,绝不对他们说假话,哄瞒他们,欺骗他们,这是取得特长生信任的前提,也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只有懂得尊重特长生,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特长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个性。处在成长发展中的特长生,与其他青 少年一样,总会有缺点,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而且他们还会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出人意料的行为。作为教练、教师,必须了解、理解特长生,特别是要主动与特长生沟通,加深对他们的理解。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与学生平等、和 谐相处,因材施教,树立以特长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特长生的人格,真诚对待和尊重理解他们。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使特长生形成独立人格,培养并形成道德判断、道德决策的能力。只有拥有这样的师生关系,培养出真正具有德性的人才是可能的。当教练员与特长生彼此坦诚相待,敞开心扉时,偏见和愚昧就悄然消失了,师生双方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变得澄清起来。当学生勇敢地直陈事实不拘于小事时,这正意味着他在逐渐成熟与成长;当学生学 会了理智 地判断,做他们认 为值得做 的事,直面人生,追求幸福时,这是宣告了我们离教育的目的———健全人格越来越近了!

摘要:教练与中学体育特长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师生互动是思想教育与技能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中学体育特长生与教练员的关系,既有一般的师生关系的特点,还有师徒、“父子”、经纪人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中学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练,中学体育特长生,民主,平等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篇2

长沙市湘府中学

杨海文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塑造校园文化形象有着其不可估量的独特作用。而体育特长生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长生的训练水平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对外的一个形象窗口。因此,在建设学校体育文化过程中,要发挥校体育特长生的主力军作用,有意识地培育几个赛事品牌,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要在各项赛事中注意发掘一批新的运动员苗子,同时加强特长生队伍的训练,着力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当然也包括学校的高考体育专业生。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是我们本次重点探讨的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中人才竞争成为焦点。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益于教育。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作为国家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对于人才培养更加综合全面,使得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其地位更加突显。中学体育特长生作为学校中的特殊群体,综合素质教育也有其特殊性。在体育特长生培养上区别于普通中学生,特长生的“特长”既有他们的优势也有他们在综合发展中的弊端。体育特长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优秀运动员未来的生力军。

随着体育高考制度的逐年变化和改革,无论从文化科成绩、体育术科能力、竞技水平等各方面,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老一套的训练思维和方法,已不再适应现在形势的变化了,在各学校都开始着手大力发展特长生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而要想在高考和比赛中让体育特长生立于不败之地甚至有所突破,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探寻出更好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新思路。

明确中学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性

1.1 学校业余训练队每年都要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展示了学校的形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1.2 学校体育教师通过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以及组织体育特长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教练员的知名度,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

1.3 在各学校,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情况如何,是学校体育工作搞得好与否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衡量学校校园文化体育建设的重要标志,上级领导部门对某个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不仅仅看普及得如何,而更重要的是看学校体育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得如何,看学校业余代表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的成绩如何,因此要有提高,要有好的比赛成绩,那么就得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门的培养。(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七号文件通知)2007/5/7,第三点----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建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体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确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

说到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的和方向。

2.1 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的:通过对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提高其运动水平和能力,组成学校的业余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的体育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提高学校知名度;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2.2

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方向:我们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更重要的是,他们毕业时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因此学校对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方向很明确:

2.2.1

为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如: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体育院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等输送体育人才,这是我们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最主要的目标。

2.2.2

参加各级体育比赛,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以上标准或国家、省级比赛的好名次,从而享受高考加分和以高水平运动员资格上重点大学(文化高考成绩是本科线的65%)。3

中学体育特长生应该怎样培养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怎样才能做好呢?据我亲身经历和我校的实践经验,我觉得要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3.1选好材: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材,要根据我们培养的目标进行。

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材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以便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选材必须利用一切手段来预测一个少年能否通过训练取得成绩。这种预测需要依靠遗传学、形态学、生理学和统计学等多方面的材料综合地加以判断,是运动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不少学者认为,遗传对人体发育、体形、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素质的发展速度等关系颇大。在人的身长、体形等形态方面遗传现象比较明显,这是早已知道的事实。近年来,有些学者对运动能力的遗传可能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其途径有:家系调查。对运动员家族溯源的研究历史比较短,目前最多只能追溯到3~4代;据一些学者调查,著名运动员的后代中平均有50%的人运动能力突出,不过其运动项目不一定与父母从事的项目相同。子女和父母运动能力的统计比较,目前获得的初步结论是:一部分运动形式(跑、立定跳等)的能力可遗传,另一些运动形式(投掷、支撑跳等)见不到遗传现象。对双胞胎的研究,通过对双胞胎在体育的兴趣、运动成绩、各系统的一些生理指标、训练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已发现最大吸氧量、血乳酸浓度、最大脉率等也受遗传的影响,并且发现单卵双胞胎的遗传性要比双卵双胞胎的大得多;显然,在估计这些特征的遗传可能性时,也不能排除后天环境(家庭、社会环境等)的作用。

选材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否正确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身长、心肺系统的机能指标高低和运动素质的好坏,因为这些因素对运动员的培养前途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主要的作用。

预测身高的主要方法:

(1)从父母身高推算,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推算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尚在不断修正中。(2)根据自己身长推算,一些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和统计学分析,提出以自己 8~12岁的 实际身长预测未来身长,其相关因数最高。

(3)从骨骼年龄预测,一般从腕部骨骺发育的放射线表现进行推断。3.2

加强目标管理工作

有效的体育特长生培养目标既要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制定目标时:

①与学生共同研究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参与研究训练工作,增加其责任感。

②把学生的目标定得比实际水平略高,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又能达到,以便为下一个目标的制定创造条件。

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情况,做到个人目标明确化。指导教师在整体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怎样才能做到突破与发展,并且提出了既有整体又突出个性化的设计方案,这些目标、方案都让学生知道。因为学生心中有了数,就能把个性化的问题与目标相联系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和动力。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效率要质量”,“向科学训练要质量”的理念,并付之强有力的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并提出“不能吊下任何一个人”的训练理念。

3.3

抓好组建特长生队伍的几个关键环节

要把体育特长生队伍建设好,只靠几个体育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

3.3.1

更新观念,改变思想,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创设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从社会到家庭到学校,纠正在体育特长生问题认识上的错位。要站在体育特长生的角度,着眼于他们将来的前途,决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能为学校争光,末了送出校门就算完成了任务。要从和谐教育的角度,从培养人才的高度,认真地考虑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问题。要彻底摒弃那种认为体育特长生只要体育成绩,不要思想品德和文化基础,只要体育成绩好就能升学的“另类”观点,在和谐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机制促进并保证教育目标的全面发展。

3.3.2

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特长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理顺管理体制,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学校应该成立一个由校领导和班主任及教练员组成的管理体育特长生的专门机构,定期研究和解决体育特长生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要定期召开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碰头会,三者联合与体育生进行座谈,通过座谈及时发现他们在思想、学习、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同时,专门制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评价办法、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标准要求、体育特长生因训练和比赛缺课的补课办法,使教师教有依据,学生学有目标,学校评有尺度,多管齐下,切实提高体育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成绩,最终能学有所成。

3.3.3

加强管理措施,设置体育特长班。绝大多数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方式,都是把他们分散到各个班级,这也给学生的管理、文化课教学、训练比赛时间安排、补课安排等带来诸多不便。根据和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教育规律,本着便于各科教师合理安排教学、便于体育教师统一安排训练时间和内容、便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班级活动开展的要求,为了公平竞争的氛围和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应对体育特长生实行统一编班和集中管理。在这一方面,我认为单独成立了一个体育班最好。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四个重要的任务。4.1

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四个任务中最重要的任务,目前部分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满足现状、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丧失诚信,弄虚作假;自控能力差,易冲动,不讲文明礼让;作风懒散,纪律涣散等。长期以来体育特长生给师生的印象是: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例如:打架、逃课、抽烟等等不良习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影响、体育精神的缺失的影响、商品经济对体育道德的冲击、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体育特长生自身目的与动机的错位等等。要加强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一,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体育观、“身正为范”的教师观和正确的权威观;第二,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三,要从体育道德标准的建设做起,更新、充实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参与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法纪意识的教育;第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中学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第五,充分利用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表现性强、规范性强、集体性强、实践性强和交往性强的特点对特长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体育特长生培养成为专业素质过硬、讲文明、有道德的体育人才。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狠抓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逐渐改变体育特长生以往的不好的形象,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人、成才。4.狠抓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成绩。

让他们明确:辛勤的汗水,辉煌的专业成绩,不一定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有可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将来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生活才会美好,才会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例如,曾经名噪一时的前国脚唐全顺,因文化水平太低,退役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干事业屡屡失败,最后因为难以维持生计而走上赌球被囚的道路;再如,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下澡堂帮人搓背以维持生计;马家军“第一金”刘丽在家待业等等,教师切记要使体育特长生明确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把文化学习变成一种内在需要,放在比专业训练更高的位置上。

近几年我省体育专业生的参考人数均保持在18000人左右,而真正进入本科院校(二本以上)才2000多一点,录取比例也才13%左右,大多数的专业生是因为文化成绩而落选。原因有:

4.2.1

思想认识错位,是导致体育特长生文化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提起体育特长生,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差,让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观念淡薄,(也包括我们部分教练员)认为体育生,体育专业成绩决定一切,认为:作为教练员的我们只要专业成绩突出,文化是文化老师的事。因此放松了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的要求,甚至忽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学校,不管校长还是老师,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大家都把体育生看作是“另类”,认为他们和其他学生不一样,只要在各种体育竞赛中能拿到好名次就万事大吉。到了运动会比赛,当我们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论本校优异的体育成绩,谈及某某同学拿了几个冠军或某某同学破了几项记录的时候,我们中有谁会想到某某体育生糟糕的文化成绩和某某体育特长生较差的思想表现?又有谁会重视这种情况之后再去帮他们提高?没有!因为这些对体育特长生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是“另类”,想到这些,大家也就都释然了。长此以往,最后就连体育特长生自己也迷惑于自己的位置,自己把自己打入“另类”,文化课成绩学习的意识淡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体育成绩与文化基础成反比,文化课成绩越来越低,学习相应越来越捉襟见肘,自信心也越来越低,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低的情况也就越来越严重。

4.2.2

思想认识的错位,直接导致了教育管理措施的错位。训练和学习的矛盾是特长生面临的主要矛盾,它长期存在又始终得不到解决。矛盾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家庭。在家庭方面,作家长的对子女的期望值太低,认为反正吃体育饭,文化课低一点无所谓,只要训练抓紧了,学习方面要求不必太过严格,从而疏于对子女的要求与鞭策,或者干脆对子女失去了信心,听天由命。由于缺少了家庭的督促,学校教育缺乏配合,缺少沟通,孤掌难鸣,教育管理力度大打折扣。除家庭方面,最主要因素的还是来自于学校。首先是管理体制的问题。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归体育教师管,思想、学习及其他方面由班主任管。一方面二者之间缺少交流与配合,不少特长生体育至上,特别崇拜体育教师而忽略班主任的统一调节作用,体育教师的话就是圣旨,班主任尤其是各任课老师的话愿听则听,否则当作耳旁风充耳不闻,学校最终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其次是制约机制不力: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无什么硬性规定,缺少制约,因而缺少压力;没有压力,他们自然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文化课考多考少都无所谓。另外是管理措施跟不上:因为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补课制度来制约带队训练的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及班主任,而体育特长生因训练与比赛而耽误功课又是司空见惯之事,因管理措施不到位,老师与学生又重视不够,补课往往成了一句空话。如此下去天长日久,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其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教师授课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水平多属班级中的中下等,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教学计划大都不会去迁就这部分学生的低水平,致使体育专业生因这节没听懂,下节课更跟不上,“欠帐”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大,成绩越来越差,长期下来,他们的自尊几乎因此而荡然无存,自信也毫无踪迹,自尊和自信是成功者的双翼,失去他们,又怎么会变成展翅翱翔的“白天鹅”呢?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放弃。回顾几年的教学我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半路转体的学生,学文化科时成绩还可以,转体后个人思想懈怠,各方面要求不严,学校、班级管理跟不上,文化科学习与体育训练协调不好,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终结果也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对和谐教育的特点及原则等认识不足,贯彻不力,没有正确处理好特长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离开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从实践和理论上分析,训练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根据训练、学习、测试与比赛的实际需要及特点,必须确保文化学习为主,坚持课余训练为辅的原则,也就是说,专业训练必须在不影响上好文化课为前提下进行,保证每天3+3+9+9的时间模式,即每天有3小时训练、3小时的吃饭休闲、9小时的学习文化、9小时的睡眠。这样安排处理,从时间上算既体现了长短的比重,也符合文重体辅的原则,从体力、精力安排比较科学合理。它符合学习、生活、训练、作息制度的规律特点,是处理训练与学习的最佳形式。它既保证了文化学习,也不影响体育训练。时间上朝短夕长,运动量朝小夕大,不会影响上午文化课的学习,假如练习量过大,身体疲惫,那就会影响学习效果。至于那种“我集中时间、精力先把专业搞上去,待专业合格后再攻文化”是不明智的表现。结果就像猴子捡玉米,拾得体育丢了文化,何况时间不等人。再者,教师也不可能专门给他们补课,所以早上练习量和时间应小而短,中等强度较为合理和科学。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和特长训练二者相比,我认为文化成绩比特长训练更为重要,指导教师要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使之明确文化成绩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好的文化成绩,特长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特长生才有更好的出路和前途,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和深造,才能达到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才能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近几年来,我校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直线上升,很多都上了理想的学校。

4.2.3

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做到精心组织、科学训练

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工作既要精心组织,又要科学训练。

4.2.3.完整训练计划、阶段性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每天的训练计划。4.2.3.2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以及心理训练。

4.2.3.3加强安全教育以及运动常识的学习,杜绝运动伤害。训练计划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精心组织既要按计划进行,又要从实际出发,更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体育特长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在这三个任务中,体育训练是一个严谨科学的过程,教育者要科学安排好训练的进度和时间;调节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合理指导和安排好他们的饮食起居;保证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文化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去。4.2.3.4 体育特长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每年的体育测试和比赛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外界环境条件一有变化,有些考生的体育测试和比赛成绩就大幅度下降;由于心理紧张,没听到枪响腿就发软的、抢跑等现象时有发生;进入比赛场地之后,看不到教练就不知所措。可见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是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的重要因素。

我曾做课题《湖南省部分体育特长生高考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在问卷调查学生的心理因素时,我们发现,虽然现在的学生接受社会知识渠道的多元性,但是我们的体育特长生心理素质还是较差,心理的承受能力、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他们自己也知道:心理因素对搞好学习和训练很重要,但是他们自我调控的能力不强,一旦遇到突发的情况或到了新的环境下,就感到了困惑。他们平时对紧张学习和训练生活的调节主要是听歌、休息和适当的体育运动。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成为训练中的重中之重。重视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进行以下个方面的训练。

① 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

自信心是运动员对自己未来取得运动成功的能力的确信程度,对自己实力的一种肯定,它是在运动员个体运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对体育特长生来说,在将来的运动中是否具备继续获取好成绩,自信心占有主导地位。任何运动员不能没有自信,如果没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自卑和自我怀疑心理,就等于是自己击败自己,自己埋没了自己的前途。

在训练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设置不同的目标,目标设置一定要合理,一般比自己的平时成绩至少高一个等次为宜;训练目标的设置是一种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采用“阶梯”式目标设置,逐渐提高逐步达到大的目标。而每一次的成功都会让学生产生自信,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一次次的强化和积累,这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又很大帮助。学生在每次训练后,如果能及时知道训练结果,则正确的内容容易巩固,错误的动作容易纠正。因此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检查学生的动作并做出正确判断,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中加以体会和巩固。鼓励学生相互纠正,以取得共同进步的效果。当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训练结果,了解训练中的优缺点后,一般会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及时改进练习的方法,提高训练效果。体育特长生全面掌握了自己的情况后,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增强考生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体育测试和比赛中的特点和各种困难,让学生迅速适应比赛场地条件,在测试中表现出情绪高涨,信心坚定的状态。同时,也要加强特长生的自信心理训练,指导学生用语言提示,如“我一定能行”、“我比任何人都强”等,增强学生敢打敢拼的坚强信心。

②实战化训练和失败训练

比赛或测试临近,近似比赛和体育测试的模拟环境,反复组织模拟测试的场面,稳定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对场地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适应体育测试和比赛的环境。有些学校没有标准化的场地,特长生也不是很多,不能充分营造出体育测试和比赛时的气氛,可以联系几个同类学校组织模拟测试,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从准备工作、点名、入场、项目的选择及进行速度等环节入手,全力营造真正进行体育测试和比赛的氛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作战能力,教练均也不得入场指导。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为了让体育特长生失败一次。比赛场上学生容易产生紧张的恐慌心理,学生很有可能有一项成绩不理想,但绝不能因此而影响其他项目的比赛。教练平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有意识地使他们失败一次,以此来增强其承受失败的能力,磨炼其逆境奋进的意志。比如在测验100米时,教练可以人为地造成考生成绩下降,然后鼓励他们不要受此影响,全力以赴完成余下的项目的比赛;而在进行其它项目时,教练同样可以人为提高成绩,增强其必胜的信心,以此来训练学生受到挫折时的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总之,就是一推一拉,最后逐步增强其信心。

③适应能力训练

纠正和克服特长生自己所在学校场地环境的思维定势,训练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教练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学校进行训练和比赛,体育测试时提前三、四天到达比赛地点,熟悉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要严格、科学、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运动负荷以中小为主,确保比赛时体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同时,测试前体育教师还要带学生熟悉场地的路线,每项的检录地点和场地一定要告知学生。熟悉考场的整体布局(熟悉考场的整体布局时,需要了解熟悉的设施包括可供准备活动的场地、检录处、各项目测试地点、厕所位置、出入口等等。实地查看熟悉场地后,最好达到能大体画出考场示意图的程度,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熟悉场地器材。熟悉考场周边的交通(熟悉场地和住地的大致地理位置以及住地到场地的大致路线、路况、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路程和前往场地大致需要的时间等。熟悉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能准时顺利参加考试)。

④抗饥饿和抗缺少睡眠训练。

在实际体育测试过程中,由于测试的进度不同,很难掌握具体的时间,甚至上午的测试拖延到中午多也结束不了。再加上情绪紧张等种种因素,晚上睡眠也可能不是很好,早饭也不知道吃什么好,中午也没有充分的休息。平时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经得起长久消耗的耐力,有意识让学生早晨少吃东西,训练持续到中午,中午不让学生休息,下午坚持训练。这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训练;再就是让学生养成深呼吸进行调整的习惯,深呼吸是学生在场上消除心理紧张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就要有意识用深呼吸来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等待的时候可是多做几次,静下心来,不要东张西望。其方法是:用鼻孔深深吸气,气运丹田,屏气数秒后,边收腹边将气缓缓吐出,大脑回想将要进行项目的技术动作,重复数次。这对消除心理紧张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⑤在恶劣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

体育专业是每年的四月份,测试和比赛很有可能是雨天。因此 把考生安排在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训练,特别要选择在训练条件差的地方、气候恶劣的时机训练。如:在场地湿、器械滑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训练和模拟测试;在气温低、有风雨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和模拟测试;在场地条件差的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和模拟测试„„使学生在困难条件下完成训练,以适应体育比赛和测试时可能出现的恶劣气候条件,缓解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紧张、找到对付恶劣气候条件的对策和克服恶劣条件下比赛和测试的不适应。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英语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体育中学;体育特长生;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施行,我国中小学开始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开设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学校和科目供学生选择,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例如:体育中学的出现,是适应我国这种教育课程改革新发展趋势而建立和兴办的。但是,体育中学内的体育特长生除了学习和锻炼基本的体育技能,提升学生自身的体育能力外,英语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且不可或缺的。英语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能力提升,有助于促进体育特长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体育发展人才。

一、英语教学中应使体育特长生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体育中学区别于普通中学的特殊性,可以将体育中学内的体育特长生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为了更好的考上大学而选择进而体育特长生的学生队伍中;一部分是具有某项体育专长希望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体育能力。但是这两部分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可以考入理想中的院校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英语学习是学生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英语学科学习是高考考察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所占分数比重较大的科目之一。所以,体育中学英语教师要想使英语课程教学顺利开展,在教学之前向学生讲授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首要条件。另外,英语学科学习除了对体育特长生的成绩分数具有影响外,对体育特长生的体育专项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当前体育界内的很多明星,都需要受到国际的认可才可以被称作“体育明星”,而英语是他們向世界介绍自己的一个重要媒介工具,使体育特长生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从而提升体育中学体育特长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的主动性。

二、运用灵活性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英语教学

1.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体育训练项目和体育技能相联结,使体育特长生主观上愿意接受英语学习

当前体育中学内体育特长生的训练项目和锻炼技能都是围绕奥运会规定项目以其为基础进行教学和训练学习的体育项目。体育中学英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体育项目将英语学习内容融入其中,增强体育特长生对英语学科学习的熟悉度,进而使体育特长生由被动性不愿意进行英语学习转变为主观上愿意、并想从探索英语体育中主动接受英语学科学习。

例如:英语教师讲授“Teamwork”单元内容时,可以将体育运动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乒乓球、足球、接力赛跑等运动项目,以英语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体育运动中的协作精神,为学生进行新英语内容学习做铺垫。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自我阐述,阐述不同体育特长生所训练的不同体育项目中包含的“Teamwork”协作能力和精神,将体育精神和体育运动中的团结、协作能力以英语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与学生的实际训练生活相联结,实现体育特长生英语学习主动兴趣性水平提升。

2.运用“体育明星”的榜样示范作用,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水平

由于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影响,这一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对新鲜的事物有明显的好奇心和求知探索欲,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明星崇拜意识”。而每个体育特长生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从而进一步实现体育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例如:“Olympic Winners”单元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将不同运动领域的体育明星进行举例说明,运用英语交流表达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他们奖牌背后的故事,并带领学生观看体育明星运动比赛时的视频短片,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专注度和探索欲,实现学生从心理上听懂、从思维上能听懂英语教师所传授的体育明星事迹和比赛实录,同时将重点句型或经常出现的单词和句式在头脑中形成记忆,循序渐进的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三、教师注意建立有针对性的合理化、适当化的英语学习评价机制

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英语学习评价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特殊性,英语教师要注意选择和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英语学习评价机制,以促进体育特长生英语学习能力水平的逐步提升。例如:针对英语词汇的学习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对应性”的评价方法,促进体育特长生英语词汇量的不断扩充。开始阶段教师主要考察与体育项目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如:running——跑步;sprint——短跑;Sprint relay——短跑接力等与体育项目对应式的单词考察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单词记忆,层层递进针对体育特长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性特点不断扩充他们的英语词汇量。过程阶段教师可以将一些介词和语法句式运用到考察评价中,以运动比赛实况记录或文章记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察,使体育特长生将英语学习和实际训练生活相联结,实现英语学习成为学生体育训练和锻炼中的一部分,从而提升体育特长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将学生阶段性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长善救失,促进体特生英语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针对当前在体育中学中,存在大部分体育特长生对英语学习无感,不能提起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需要体育中学英语教师综合分析不同年级体育特长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心理特点,针对他们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学习诉求,将英语教学与体育特长生的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相联结,探寻灵活性的英语教学策略,以促进体育中学体育特长生对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水平的提升,使体育特长生可以从主观上接受英语学习而不是教师客观的将英语教学强加给学生,进而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体育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水平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安生,李成武,朱鹏程,黄若华. 《中学体育特长生个性突出张扬与道德品行无关》.[J].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10期.

[2]郑勇,罗林. 《西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探析——以贵州省遵义县为例》.[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05期.

[3]包苏荣,巴达荣贵,唐慧. 《浅谈在高校教育中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和理解中西方的英语文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35期.

浅析中学体育特长生柔韧素质训练 篇4

1. 训练应保持经常性, 持之以恒。

柔韧练习见效快, 如果停止训练一段时间, 优势就会消失, 应该每天安排柔韧训练, 保持经常性。一周安排2~3次专门柔韧素质训练。

2. 训练时提前做好准备活动。

在训练之前慢跑1000~1500米, 踢小场地足球赛, 打半场篮球赛, 待身体发热后, 充分活动各关节, 然后进行拉伸练习。

3. 拉伸时由轻到重, 由低到高。

每次训练刚开始时拉伸都不易过猛, 由轻到重, 例如:压腿时先放低些, 然后高度逐渐增加。

4. 拉伸时先拉后踢, 由近及远。

注意三分压七分踢的原则。

5. 踢腿时, 起腿要轻, 踢时要快, 落腿应稳。

二、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

我们搞训练的人都知道, 拉伸法是柔韧性训练的基本方法, 分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

1. 动力拉伸。

基本方法:上肢借助器械或两三人一组进行压肩、拉肩、转肩。腿髋部有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仆步压腿、横叉、纵叉、下桥、坐地压髋、坐站位体前屈、俯卧背伸、甩腰等, 练习时应有节奏, 多次重复。练完动力拉伸后, 就要做有节奏振臂和踢腿练习。这样可以使肌肉和关节得到更好的拉伸。

2. 静力拉伸。

先做有节奏的动力拉伸, 当次数达到一定数量时, 动力变静力拉伸, 即把韧带和肌肉拉长静止一段时间后放松。例如:做体前屈时, 当两手接住脚面, 脸贴近小腿前侧时, 保持此动作一定时间后放松。

在训练中, 我们把这两种拉伸结合起来练习, 效果非常好。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练习。

三、处理好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训练的关系

训练柔韧素质, 要与力量训练相结合。训练柔韧素质, 如果不注重力量训练或置后, 会使肌肉缺少力量, 柔中缺刚。影响运动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反之, 如果不注重柔韧的训练, 刚中缺柔。也会影响运动技术学习和成绩的提高。例如:练武术专项的学生, 对柔韧素质要求特别高, 因为柔韧素质是练武术的基本功。同时如果不加强力量训练。就会影响其他项目成绩, 影响整体运动水平的发展。柔韧和力量训练要协调发展, 缺一不可。柔韧的发展应是在肌力增长下的发展, 而肌力的增长快不能因体积的增长而影响关节活动幅度。力量练习是发展肌肉的收缩能力, 柔韧练习能发展肌肉的伸展能力, 因此力量结合柔韧的练习对提高肌肉质量最为有效, 既能达到力量和柔韧的同时增长, 又能保证关节灵活性的稳固。

四、处理柔韧素质训练负荷和强度的关系

进行柔韧素质训练时, 我们多采用自身用力拉伸法, 自己用力的大小应该依运动员自我感觉来安排, 当肌肉胀痛时可以坚持一下, 当肌肉感到麻时, 则应该停止训练。负重练习时, 不能超过被拉长肌肉力量的50%。对中学体育特长生来说, 长时期中等强度拉伸练习的效果好于短时期大强度练习的作用, 根据保持关节运动的最大幅度和关节的不同特点, 来确定适宜的练习次数。少年运动员的重复次数为成年运动员的30%~40%, 每组持续练习时间为6~12秒, 摆动动作可稍长一些, 做静力性练习时可保持时间固定在30秒左右。间歇时间与练习动作持续时间有关系, 一般在1~3分钟, 间歇时应安排肌肉放松练习或进行按摩等。

五、柔韧素质的发展要兼顾相互关联的身体各个部位

在有些动作中, 柔韧性的表现不仅仅是在一个关节或某个身体部位, 而是牵涉到几个相互有关联的部位。如为发展腰部柔韧性若采用“桥”的练习, 就是由肩、脊柱、髋等部位的关节所决定的。因此, 在练习过程中对这几个部位都应该进行发展, 倘若忽视某一部位就有可出现外伤。如果发现某一部位稍差, 就应立即采取措施使其得到改善。另外, 也可通过其他部位的有效发展使其得到补偿, 这样做可以使各部位的柔韧性得到发展, 保证专项运动训练的需要。

六、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柔韧素质的发展是需要意志的练习。痛感强, 见效慢, 停止训练便有所消退, 因此持之以恒才能见效。当初次练习时易见效, 第二天再练习有痛感, 第一次练习获得效果全部消退并差于第一次练习前的效果。这是由于肌肉被拉长回缩力增加的原因, 因此应继续将其慢慢拉开, 消除痛感。根据停止柔韧练习一个时期, 已获得的柔韧效果会有所消退的特点, 柔韧性练习要做到系统化、经常化。特别是当某一部位因伤停止练习后, 该部位所获得的柔韧效果将全部消退, 其恢复期相对延长, 因此在某一部位受伤后, 其他部位仍应适当练习, 否则柔韧性会因停练而消退。

七、柔韧性练习之后应结合放松练习

每个伸展练习之后, 应做相反方向的练习, 使供血供能机能加强, 有助于伸展肌群放松和恢复。如压腿之后做几次屈膝练习, 体前屈练习之后做几次挺腹挺胯动作, 下完腰后做几次体前屈或团身抱膝动作等。

体育课是中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高中生而言, 体育课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学习, 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运动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全面提高和综合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能力等各方面素质;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各关节的灵活性, 对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积极果断的反应能力和集体主义的道德风尚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可充实娱乐生活的内容, 扩大社交范围,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 同时它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抓好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训练, 是体育特长生提高成绩的基础,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把柔韧素质训练要当首位来抓, 因为忽视柔韧性素质训练会导致运动素质之间不均衡发展, 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特长生,柔韧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文江.何国印.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选项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 2007, (5) .

[2]李再林.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体育教学, 2005, (4) .

[3]论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J].浙江体育科学, 2002, (12) .

[4]闫立亮.体育特长生文化成绩差的原因及其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 2002, (9) .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积极响应普通高中多样化发

展的政策导向,不断推进施素质教育,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强化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多年美术、体育特长生培养和一年美术班办学的经验和成绩,以办美术特色班为突破口,体育社团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为重点,力争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成为海宁市美术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品质特色高中坚实基础。

二、招生计划

2011年我校计划招收初中毕业美术特长生40名,体育特长生6名。

三、报名条件

1.美术:2011年全市有美术特长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级评定达到1A3P及以上,初中综合考试成绩要求在所在学校60%以上,近两年来在各级各类美术比赛中获过奖。同时参加中考和由我校组织的美术专项特长测试。

四、测试办法

1.美术专项特长测试要求:采用现场作画——静物素描,考试时间为2.5小时,分值100分。作品规格为8K纸,纸张统一提供,画具自备。

五、招生流程

1.招生报名。请报名的学生持加盖学校公章的报名表、美术体育获奖证书、荣誉证书、级别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于5月14日——15日(上午8:30—11:00,下午13:30—16:00)到海宁中学报名。报名地点:海宁中学教务处。若报名人数不足,仍按本方案实施。

2.特长测试的时间、地点。

3.审核公示录取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经过我校特长测试成绩达标、思想品德考核审查后,将拟录取名单在海宁中学校园网上进行公示3天。特长生参加中考后,中考总分

在海宁中学正取生分数线下40分及以内,并在海宁市普高最低控制线以上,按中考分数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若招生人数

不足将不予补录。报考学生一经录取后,在统一时间到学校报到注册并与我校签订《海宁中学特长生培养协议书》。若在规定报名时间内未报到的学生,作自动放弃处理。

六、联系方式:

杜老师87428051沈老师874280

53七、本招生办法解释权在海宁中学。

浙江省海宁中学 2011年4月30日

附件:2011年海宁中学特长生报名表

2011年海宁中学特长生报名表

初中学校:报名序号;

2说明:

1.填写的五个学期各学科成绩必须是原始成绩。

2.社会、政治学科七、八年级分开测试,九年级上合拢测试,需把七、八年级社会、政治学科先折算成百分制再按“折算公式”折算。3.学科折算公式如下: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各学科总分=(七上+七下)×0.10+(八上+八下)×0.15+九上×0.50 社会政治总分=(七上政治+七上社会+七下政治+七下社会)×0.20/4+(八上政治+八上 社会+八下政治+八下社会)×0.3/4+九上×0.50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篇6

【关键词】中学 体育特长生 思想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04-01

1.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道德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体育界的体育道德现状的影响,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作为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把体育特长生作为选拔优秀运动员的重要途径,不仅要通过多方努力使他们提高体育运动成绩,而且绝不能忽视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体育道德引起全社会关注。因此,学校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学阶段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体育特长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2.当前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思想行为现状

思想教育是指在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发展中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结构整体性的发展。通俗地说学校德育主要是培育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如果具有了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他的思想认识也会具有这样的品质。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思想行为为多向性的问题行为,主要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情感丰富,个性突出

特长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个性突出,由于专业性要求,他们往往是以个人独立发展为主。不喜欢被管束,不愿意接受监督,很难接受被管教以后的行动。与其他普通的学生相比,特长生的好恶感更加的分明,攻击性、破坏性较强,对于外界的影响比普通学生更加敏感,情绪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2.2学习、生活随意性较强,纪律性较差

体育特长生在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表现为运动训练积极而文化学习不重视,所以这类学生通常缺乏大局观,生活作风松散,学习纪律松弛,缺乏责任感,形成一种懒散,随意的性格。随意迟到、随意旷课,不重视校规校纪,甚至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2.3思想文化素质普遍较差

由于体育特长生高考所需要的文化课程分数要比普通学生高考分数要低很多,而上大学后,他们往往更加注重专业素质的训练,忽视其他文化素质的培养,造成知识面十分狭窄,这也反映出体育特长生在文化素养方面明显的差距。

3.当前中学体育特长生思想行为改观的对策

3.1理解、关心体育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好胜心强,重感情,讲义气,所以爱心和理解是一切的基础。要热爱关心学生首先要理解学生,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学生。班主任应该本着一颗爱心及平等的教育思想来看待体育特长生的问题行为,不是一味的批评、处罚,要挖掘深层次的原因,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只有与其建立在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和知音,作到肝胆相照,心心相印。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从而也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教与学就会顺利配合。

3.2 提高体育特长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所谓思想品德的自我教育,就是通过自觉的内心体验,对在其社会活动中接触的多种多样的社会情景,自觉的进行思考与分析,并能主动的进行思想转化,积极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品德。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诱导和强化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手段。自我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摆脱社会不良价值观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3.3加强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

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状态及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均处于形成及发展阶段。思想品德素养是决定其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必须严格进行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逐渐改变体育特长生以往的不良习惯,让学生思想上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训练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3.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体育特长生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体育特长生也不例外。通过课堂教学,他们可以对一些基本的道德问题、价值判断进行澄清。对他们提出道德规范的内容要求,要求他们对诚实守信、文明礼让、勤学苦练等道德范畴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对特长生进行分析、指导并予以正确评价,使特长生对体育道德规范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3.5多种教育方式的有效结合

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作为启蒙教育者,父母应该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子女造成的影响,造就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榜样,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的基础。因为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还是学校,学校是主要阵地。同时社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把对特长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下,形成学校教育,家庭环境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立体化,多角度的教育。

4.总结

当前学校要摸清体育特长生思想行为发展的现状,要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专项技术,而且要理解思想道德标准、体育运动精神的内涵,更要优化教育对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中学这个阶段就把体育特长生培养成为专业素质过硬、讲文明、有道德的体育人才,为将来步入高等体育院校打下坚实的思想教育基础。从而彻底改变老师及其他学生对体育学院的学生印象不是很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程志强.浅谈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体育时空,2014年8期

[2]袁浩.把道德品质教育深入到体育特长生中去,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4期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篇7

首先转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倾向。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会学习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形成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其次明确和树立新的教学观, 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学习潜能,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再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学会自主学习, 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把教师的教育观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移到多方位教学方式上来, 使体育教师成为一个体育健身的指导者、协调者, 更是一位参与者, 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练习、游戏的同时, 培养其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体育任务的多元化, 决定了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我校因地制宜, 发挥各自优势, 积极创造条件, 学生虽然不能完全按兴趣、爱好选择项目, 可以满足大部分同学按兴趣和爱好特长来上课,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并发挥学生的个性及特长。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塑造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生选项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与自身所长担任教学, 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 发挥专长, 同时随着各个项目技术及竞赛规则的不断变化, 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专长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拓深自己的知识面, 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实现良性循环。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所长, 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新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培养高中学生体育特长教学模式”是较科学的、是合理的, 具有可操作性, 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和生理发展的最佳选择。

摘要:目前体育教学中, 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 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采取一种标准, “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 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因此, 我就体育教学进行新的探讨:从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入手, 打破单班教学模式, 实行多班男女分组分项教学模式;由单一教师上课, 改变为多位教师分专项上课;由一种上课方式, 改为必修和限项选修相结合方式上课。

浅谈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篇8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乡镇高中,教育管理

一、充分理解,积极期望

体育特长生既要上好文化课,又要参加体育训练,相对其他学生而言,他们要付出更多体力和精力,而长期训练又大量占用本应该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这些客观原因造成大多数体育特长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习惯不良,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过度疲劳乃至睡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给予理解,同时也要积极主动提醒,切忌不理不睬,因为每一位特长生,不管其成绩如何,都是我们面对的重点,也是高考的增长点,所以对任何一名特长生,我们给予的都应该是百分之百的关注,而不应该持有任何偏见。这样一旦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和帮助,就会接受教诲,反之,如果遇到问题便对学生大发雷霆或讽刺挖苦,则只会造成双方的对立和冲突,乃至使师生之间形成心理隔阂,教育和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因材施教,提高效率

虽然高考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要求比较低,但因为多数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加之学习文化课时间有限,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争取二本上线。这样就要求教师无论在授课内容上还是授课方法上都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做合理调整。比如授课内容上就不必面面俱到,而要讲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考试又常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 并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考纲及近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充分备课。在重点问题上精讲精练,启发学生开阔思维。在题型设置上,要注意各种梯度相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各个层次学生都学有收获。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对生物学科中出现的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我给他们总结出一些口诀, 这样大大增强记忆效果,而对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采取恰当的方法使其通俗易懂。比如讲“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时,我用“祸起萧墙”、“处变不惊”和“殃及池鱼”三个成语高度概括兴奋的传导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读好教材,圈定重点

学生吃透课本,教师吃透教参,这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体现的考察方向。而对于多数特长生来说,对于课本内容几乎不了解或是不知道哪些是重点难点,造成考试时屡屡受挫。因此课上老师必须舍得花时间带领学生读课本并指导学生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使之进行有目的的复习。

四、指导学生听讲,记好笔记

课堂是特长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战地, 因此课堂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成绩高低。这就要求学生知道听什么? 怎么听?根据多数人经验课堂上要做到三听,即听思路,听联系,听重点和难点。听思路即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起新课题的,又是怎样把新课题展开的,怎样讲解的,怎样归纳小结的。听联系即听老师如何将前后知识点联系总结的, 以及相关知识进行拓展的。听重点和难点即对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真正让学生加以重视。

五、变考试为提问,变被动为主动

由于学生时间有限,对学生考查的机会就会相对减少。这就要求老师抓紧课堂时间,根据教学重点以提问方式进行考查,问题的设计要小而具体,从而积极调动学生思维,另外对一些单纯记忆的知识点,以记忆比赛形式进行强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科学分配自习时间,做到有形管理

自习课应是学生学完当天课程后进行归纳总结的专用时间,若合理利用,则能取得“时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在时间上划分三个板块,即回顾当天所讲知识,做满分作业(此项需教师及时批阅,全批全改),整理笔记。从而改变过去自习课“散放羊状态”,使学生节节有收获。

七、建立学生档案,及时评定

教师除了要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评定之外,还要及时对历次考试成绩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前面的学习情况与本班的学生情况,进一步确定本班的边缘生和重点,做好分类推进。

八、严中有爱,严而有度

大多数体育特长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选择走特长之路。

在学习上,他们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上,往往易冲动,经常违规违纪。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非常直爽、讲义气。所以规范教学就可据此加以巧妙利用,不断鼓励他们将运动场上的顽强拼搏精神转移到学习上, 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目标,循序渐进。因为过高过严的要求,很容易导致体育特长生出现逆反心理,只有适度的要求和目标,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强化。

九、甘于奉献,热衷事业

要提高体育特长生的成绩,任重而道远,必须付出更多精力与他们加强交流,通过多接触、多了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多靠班、多辅导,使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增强信心;通过多表扬、少批评,使他们从容面对各种考试,增强战胜高考的信心。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管理 篇9

中国体育的观念层面乃至于学校体育的观念层面仍然很封闭,需要开放。现代中国体育缺理论,主要是缺乏主体的文化观念,需要来自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传统精髓的滋养,才能够自行进步。场地设备拿来就可以用,技术战术也能明白,一旦涉及到观念层面的东西,我们就感到费解和难以接受,如奥林匹克思想、体育权利、人文精神、游戏宗旨、生命乐趣、运动家风度等,这是由于我们缺乏对西方体育人文内涵的普世性原则的认同。这是因为西方体育传入时我们只接受了它当时符合中国政治需求的具像部分,近年又转向仅仅想满足经济的需求,使它长期脱离自己的文化本位,被当作工具使用,没有可以自己行走的腿。亡羊补牢,找回自己的腿,真正在观念上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更完整地接受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体育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代表,这其中包括世界上惟一没有中断的民间身体活动形式。由于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现代化的西方体育呼啸而来时,被打入社会底层,受尽蹂踊,甚至把许多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都“扬弃”了。因此,我们应当理解竞技体育的文化本位,有效地确立竞技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二、加强人文体育观的复兴与生物体育观的超脱

中国历来缺乏人文体育观,生物体育观占统治地位。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体育全面侵入东方,最初引进深受军国民主义思潮浸润的兵操,导致“增强体质”的生物体育观蔓延至今;后来竞技游戏的大量传入,我们主要接受的主要是形式,对其人文内涵弃置不顾。20世纪80年代借“举国体制”之优跻身奥运,眼睛盯的也只是金牌。现在,面对全球经济中体力与劳动日益分离,随着东方体育和竞技的崛起,我们必需呼唤人文精神。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出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归根到底,其结果要落实到身体上。任何对于体育的研究,如果不考虑对于人类体质和健康的终极效果,都难免陷于误区。但是,用一般的表浅眼光,很容易误认为体育只与生物学科有关。这样的理解,是对体育中人文精神的忽视。面对21世纪,人文精神进入学校体育,要在学校中体现人文精神,以顺应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趋势,体教结合是必由之路。

1. 学校体育要切实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价值

2008年奥运会多夺金牌,一度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体育的最高目标。围绕这个中轴,高水平竞技运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一系列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发挥政治和外交功能、振奋民族精神、刺激科技进步、促进传媒发展、满足娱乐需要、推动相关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对于这个完全是西方文化的奥林匹克,我们接受的是形式,忽略了它的人文价值。奥林匹克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锦标,而是为了颂扬人的本质。作为学校体育,我们的迫切任务是通过体育加强人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2. 学校体育在目前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撑下应加强自律

在我国,竞技体育由于长期处于举国体制下,体教结合总体来说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缺少强有利的执法部门监督执行。我们不能因为没有法律保障就任其发展,更应该加强自律,让体教结合的起步就符合规律,这样才能有利于其今后健康、快速发展。

三、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协调校际布局结构调整

学校应该配合政府宏观统筹、调控,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建立健全体育教育策划咨询、评估评价、决策督导等中介组织机构,通过社会机制调控,引导并形成体育各教育组织内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坚持改革与发展协调统一的基本方针,以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为关键,以体育人才培养为重点,实现体育科技进步,促进体育教育在改革发展中担当起“科技兴体”的重责;坚持“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教育体制改革方针,优化体育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促使体育教育科类结构、地区结构、层次结构、形成结构与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协调统一;坚持“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统一的办学方针,正确处理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通过办学模式目标、内部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内容、教学考试方法等改革,将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人才培养思想,保证体育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发展体育科学技术文化,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体育应加强训练体制的连贯性

学校体育应建立一个由小学——中学——大学这一连贯体系的学校竞技体育训练体制,并积极与新型的举国体制相连接,高水平的运动员可以参加国家或省市甚至于国际比赛。这样可以使运动员不间断文化学习,获得运动水平与文化水平双赢。另外,学校应加强与职业队的联系与沟通,使一些运动员能在完成学业后进入到职业体育队伍中,去延续其运动生涯,也为这部分人的就业开拓了渠道。美国NBA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CUBA的一些队员(虽然目前只是少数)进入CBA的赛场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2. 学校体育应加强自身硬件和软件的完善

随着体教结合的不断延续,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中的师资与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体育训练的需要。因此,在现阶段应加强原有师资的再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加强与体育部门高水平运动队和职业队的横向交流。在今后的师资引进中应注重高水平人才,以适应当今体教结合的要求。在设施方面,应注重其功能的拓展,以适应体育现代化教学、训练的广泛要求。

3. 学校体育应加强与完善对运动员的评价体系

一个评价体系有着较强的指向性。学校体育在评价一个运动员时,必须严格按照体教结合的规律和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客观评价,对运动员本身以及竞技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展望

1.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学校体育在体教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将向着现代化、人文化发展。

2. 在新的举国体制下,学校体育通过体教结合培养出的运动员将是我国今后竞技运动的主力军。

3. 学校体育通过长期坚持体教结合,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继新.竞技教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

[2]卢元镇.世纪之交体育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体育科学,2000,(3).

上一篇:采煤系统下一篇:圆锥表面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