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种养(共7篇)
高效种养 篇1
摘要:通过对潜江市水生蔬菜与养殖模式的试验和示范, 探索出适合当地生产发展的太空莲套养泥鳅模式, 分析该模式的效益, 总结其种养技术, 以促进该模式的推广。
关键词:太空莲,泥鳅,套养技术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 属江汉平原水网湖区, 境内河渠纵横交错, 湖泊星罗棋布, 水域面积26 667 hm2, 发展水生蔬菜和养殖条件得天独厚。太空莲子是指经过太空育种培育成功的莲子品种[1], 潜江市从2007年引种以来, 具有抗性强、花多、结实率高、颗粒大、品质优等特点, 相对当地其他品种, 其优势明显, 效益高, 发展迅速。2011年全市水生蔬菜面积3 267 hm2, 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达6 666.7 hm2, 全市子莲、藕莲面积2 933 hm2, 子莲占70%。
为取得效益更大化, 潜江市利用大量年久失修、淤塞严重的池塘、低洼农田, 因地制宜引进太空莲种植技术。在种植太空莲获得成功的基础上, 探索新型的太空莲套养泥鳅高效种养模式, 2010—2011年在潜江市高石碑镇、渔洋镇、龙湾镇等地累计示范20 hm2,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1 效益分析
太空莲藕田套养泥鳅节约了土地, 莲藕田的害虫可供泥鳅食用, 对地蛆、莲藕食根金花虫具有良好防效, 可控制害虫对莲藕的危害。同时, 泥鳅的活动可以疏松土壤, 排泄的粪便为莲藕生长提供优质肥料, 而荷叶又为泥鳅遮阳, 调节水质, 二者互惠互利, 生态和生存环境良好。据调查, 太空莲套养泥鳅, 莲子平均单产3 000 kg/hm2, 比单种太空莲增产375 kg/hm2, 按市场均价24元/kg计算, 产值可达7.2万元/hm2, 除去莲种、肥料和劳务投入6 150元/hm2外, 纯收入65 850元/hm2;收获泥鳅2 250 kg/hm2, 按市场均价44元/kg计算, 可收入9.9万元/hm2, 除去泥鳅种3万元/hm2, 饲料2.25万元/hm2, 纯收入4.65万元/hm2, 2项纯收入合计11.235万元/hm2, 相对太空莲单一种植模式, 增收4.65万元/hm2以上, 经济效益增长显著。
2 太空莲套养泥鳅种养技术
2.1 太空莲种植技术
2.1.1 选择优良莲种。
潜江市以江西省的太空莲36号和福建省的建选17号种藕为主, 这2个品种花蕾多、花期长、产量高、籽粒大, 深受农民喜欢[2]。种藕要求藕身完整, 粗壮、芽旺, 无病无损伤, 有3~4节以上。
2.1.2 莲藕田块选择。
低产鱼塘, 淤泥层在15 cm以上为宜, 植种前水位在50 cm以下, 选种量3 000支/hm2, 距离渔塘周边1 m, 行、株距均为3.8 m, 每窝4~5支;低洼农田, 种植前将水田整成插秧田状态, 选种量3 300支/hm2, 行、株距均为3.5 m。
2.1.3 适时栽种莲藕。
当潜江市气温稳定在15℃以上、土温12℃以上时适时栽种, 以农历2月上中旬为宜, 过早种藕易发生冻害, 延期影响莲子产量。栽种时藕种尖朝上, 用泥土将藕种压紧, 厚度为10 cm左右。
2.1.4 合理运筹肥料。
莲藕田施肥以基肥为主, 少用化肥, 要施足基肥, 用量占总需肥量的60%以上, 一般施有机肥45 t/hm2或优质复合肥900 kg/hm2。追肥3次, 第1次在田间开始出现少量立叶时, 追施三元优质复合肥150 kg/hm2+尿素75 kg/hm2;第二次初花期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钾肥75 kg/hm2;在莲蓬采摘后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尿素150 kg/hm2, 促进开花结实和地下结藕。
2.1.5 科学管理水分。
浅水藕水层管理原则是前浅、中深、后浅, 前期及立秋后以灌5~7 cm深的水为宜, 夏至到立秋前灌深水13.3~16.7 cm。复种的早藕灌水深度要比单季藕浅, 随着立叶生长, 逐步由浅入深, 最高不超过50 cm, 特别是7月中旬应降低水层至20 cm, 以水控制地上部生长, 促进地下部结藕。
2.1.6 综合防治病虫害。
太空莲抗病能力强, 以农业防治为主, 发病初期用生石灰750 kg/hm2撒施, 农药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 且对泥鳅无害。
2.1.7 及时采收上市。
新鲜莲子营养价值高, 色泽白净, 口味香甜, 一般开花20 d左右, 莲子顶部呈淡青绿色, 籽粒饱满充盈开始采摘, 莲肉甜美清口, 品质最佳[3,4]。老熟莲子, 一般开花35~40 d, 莲蓬变青褐色, 莲孔边缘稍黑即可采摘, 实行分批采收, 采收后的莲子要晒干, 以便贮藏或出售。
2.2 泥鳅养殖技术
2.2.1 藕田修固。
莲藕田四周需加高加固, 藕田四周用铁皮或石棉瓦埋深30~40 cm作为防逃设施, 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 以防泥鳅外逃。
2.2.2 鱼苗投放。
泥鳅的生长水温范围是15~30℃, 最适水温为22~28℃。泥鳅苗放池前用2%食盐水浸洗20 min或用0.5 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 min, 可有效预防疾病。一般5月上旬放养规格为5~10 g/条左右的泥鳅3万~6万尾/hm2, 投放后及时观察活动情况, 适时补充饵料。
2.2.3 科学喂养。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 水中的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可作为食物。人工养殖可投喂黄粉虫、蚯蚓、河蚌、鱼粉、野杂鱼肉及畜禽下脚料或人工配合饲料等[5]。利用泥鳅夜间觅食特点, 早晚各投喂1次, 按总重的3%~4%投喂;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 阴雨、闷热天气减少投饵量;每天要巡田1周, 发现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鱼等问题及时处理;每隔15 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1次。保持池水嫩绿色, 定期换水, 每次换水20%~30%即可。
2.2.4 病害防治。
泥鳅抗病力很强, 生病少。其常见病有寄生虫病、赤鳍病、打印病等,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2.2.5 泥鳅捕获。
泥鳅一般采用集鳅坑法诱捕:在田间四周开挖直径30 cm、深15 cm的小坑, 上覆稻草, 晚上捕获。也可采用轮捕轮放的方法进行养殖, 提高经济效益。猪、50 kg体重以上的猪分别注射0.5、1.0、2.0 m L/头。
参考文献
[1]张尚法.太空莲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5 (12) :22.
[2]陶忠虎, 胡德风, 周浠.莲虾共生高效模式及生产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 2012 (2) :71-72.
[3]顾茂才.藕田高效种养模式[J].上海蔬菜, 2006 (3) :57-58.
[4]张尚法, 孔向军.太空莲子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5 (12) :22.
[5]顾茂才, 许丽.藕田套养泥鳅、黄鳝高效模式[J].农家致富, 2009 (16) :33.
高效种养 篇2
一、种养生态循环发展对策
1. 种植—养殖—蚯蚓—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利用畜禽粪便饲养蚯蚓,以蚯蚓为饲料养殖鸡、淡水鱼、甲鱼等,蚯蚓粪还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肥田,提高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提升种植经济效益。
2. 种植—养殖—发酵床—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在发酵床上进行畜禽养殖,发酵床将畜禽粪便直接分解为无味、无臭、无污染且富含有机质的有机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
3. 种植—养殖—沼气池—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树叶等废弃物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沼肥(沼液、沼渣),沼肥作为优质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
二、种养生态循环主要技术
1. 种植技术
在瘠岭薄地、矿区废弃地发展农林种植,需进行客土整地(以好土换石砾或增厚土层),如瘠岭坡地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矿区废弃地依立地条件不同采用全面整地或局部整地。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采用常规露地种植方式或保护地种植方式。生产的农林产品作为养殖饲料进入养殖环节进一步增值。
2. 养殖技术
根据饲料来源不同,养殖分为常规饲料养殖与蚯蚓添加饲料养殖两种方式。常规饲料养殖已较为普遍,这里重点介绍蚯蚓添加饲料养殖技术。
①蚯蚓养殖技术。宜选繁殖快、体型小、抗逆性强的蚯蚓品种,如日本太平1号。养殖蚯蚓的基质必须进行发酵处理,常将畜禽粪集中在果树行间,培成弧高1米、底宽2米的半圆体粪堆,上盖塑料膜,四周用土压好,保持密封状态发酵,直至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呈咖啡色。在树荫下,选地势高、排水好、温暖通风、无污染的行间,挖宽1米、深25~30厘米、长度适当的浅坑,铺上发酵后的畜禽粪培养基质厚5厘米左右,然后放入种蚯蚓;也可直接在鲜牛粪或发酵后的其他畜禽粪上覆盖麦秸(或稻草)进行养殖;养殖周期一般为30~50天,如日本太平1号繁殖快,1月可产1批,长大后及时拣出;每产1吨蚯蚓可消耗几十吨畜禽粪便。
②蚯蚓饲料应用技术。蚯蚓营养成分全面,蛋白质含量高,蚯蚓洗净后置于开水中煮5分钟捞出,既可作畜禽、鱼类的鲜食饲料,也可干制后配成混合饲料。
喂猪:一般小猪每头每天加喂蚯蚓50~100克,大猪加喂150~200克,带仔母猪在大猪喂量基础上再增加50克,注意不要一次喂太多。掺了蚯蚓的饲料应一次喂完,以避免放置过久变质,引发猪腹泻、胀气。
喂鸡:作为鲜食饲料,将蚯蚓切碎拌到饲料里,加喂量不宜超过日粮的10%。作为配方饲料,各配方比例为玉米30%、小麦30%、豆饼20%、麸皮10%,干蚯蚓粉10%,再适量加些青饲料即可;产蛋鸡每只每天饲喂15~20克或添加饲料量的12%~15%。
喂鸭:新鲜蚯蚓洗净后剁碎,可直接饲喂,每只每天喂鲜蚯蚓75~100克,产蛋鸭可适当多喂。
养鱼:有两种方式,活蚯蚓作为鲜食饲料投喂,在混合各种干配合饲料时,先把新鲜蚯蚓用浓戊二醛溶液消毒后再混合进去,让新鲜蚯蚓的体液被混合的各种原料吸入;活体蚯蚓喂甲鱼时,投放量为甲鱼体重的8%~10%。干制蚯蚓粉配合加工成颗粒饵料投喂,即将新鲜蚯蚓煮熟后,摊在席面晒干后磨碎(一般4.5千克鲜蚯蚓磨成1千克干粉),再与豆饼、麸皮、玉米面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晒干投喂。配方可为干蚯蚓粉14%、豆饼57%、麸皮22%、玉米面7%。
另外,蚯蚓粪直接作为淡水鱼、甲鱼等的饲料投放入鱼池,可节省70%的饲料成本。
3. 发酵床应用技术
发酵床生态养殖是利用发酵菌将畜禽粪便分解为无污染、无病菌、无臭味有机物的一种环保型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是当前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发酵床养殖不用人工清理粪便,圈舍干净卫生,生态环保,不仅节省70%的劳动力,还能大量节水,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改善畜禽外观,降低畜禽呼吸道等疾病发病率。
①发酵床配制技术。
发酵床配制比例:锯末1立方米,麦糠(或稻壳)1立方米,玉米面6千克,发酵菌种0.6千克。
发酵床配制新法:先将发酵菌种与玉米面混合均匀,再将锯末摊在地面上,上面撒上混有菌种的玉米面,然后将麦糠(或稻壳)撒在玉米面上,最后将3种原料翻拌均匀堆放到一起,升温至75℃发酵3天,降温后即成养殖发酵床料。该方法省去了加水、反复翻拌等环节。将配好的发酵床料铺在畜舍地面(发酵菌属酸性,忌与碱性的水泥硬化地面接触)上,一般养殖猪、牛等大型家畜发酵床厚80厘米,养鸡、鸭等家禽发酵床厚20厘米。
②发酵床重复利用技术。在每批畜禽出栏期间,可将发酵床料沿地面铲起,将粘结在一起的大块料拍碎,堆积起来升温至75~80℃,发酵杀灭有害病菌后,再次铺床重复利用。发酵床在养殖鸡鸭等家禽20批、猪2~3批后,需要及时更换新床。原重复利用的老发酵床料已成为养分含量较高的优质有机肥,可用于肥田、改良土壤、促进增产。
4. 沼气池应用技术
可利用养殖、种植所产生的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树叶等废弃物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
①建池规模的确定。在中央生态循环模式中,沼气池的池容积与数量一般按存栏5000只家禽或100头牛、猪等家畜修1个容积100~110立方米沼气池的比例确定。
②沼气池类型与建造。沼气池建造类型主要是国家标准定型池,即混凝土现浇池和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沼气池,一般为常温下水冲式沼气池型。需进行专业施工建造,建成投料前,须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③沼气池发酵启动与换料。
收集發酵原料: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杂草菜叶、有机污水等;作物秸秆、树叶必须粉碎或铡短到3厘米以下。
添加发酵接种物:沼气发酵启动时所使用的含有大量沼气发酵微生物的各种厌氧性活性污泥即为接种物,如坑塘污泥、积水粪坑的粪肥、老沼气池中悬浮污泥等;料液中要添加10%以上的接种物。
启动沼气发酵:将发酵原料与接种物混合在一起投入池内。发酵启动时的适宜C∶N比为20~30∶1;以鸡粪作发酵原料启动时,加30%的接种物;以牛粪作发酵原料启动或鲜粪与秸秆比例为1∶1时,加20%的接种物;鲜粪与秸秆比例为2∶1时,加10%的接种物;启动后30天应定时进行补料。
适时大换料:根据农林生产用肥季节的需求,每年可进行大换料1~2次。换料时机宜选在池温高于15℃的季节,大换料前1周要停止投料,并备好新的发酵原料;换料时,尽量清除池内沼渣,保留10%~30%的以活性污泥为主的料液作为接种物。
④沼肥应用技术。沼气池建成后,将畜禽粪便、树叶、作物秸秆通过投料口投入沼气池变废为宝。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取暖,正常发酵两年还能产出优质的沼肥(沼渣、沼液)。沼肥改良土壤的效果极佳,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是生产有机或绿色农林产品的优质肥料。沼渣养分全面,富含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是速缓兼备的特殊肥效;沼渣抽出风干后可直接施用,也可在粪池中储存2~3天再用,干沼渣、尿素、过磷酸钙按10∶1.5∶1的比例配制沼渣颗粒复合肥施用;忌与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施。沼液富含B族维生素、生长素、氨基酸及抗菌素等多种物质,具有抗病驱虫、杀菌作用;施用时应取自正常产气1个月以上的沼气池,对水1倍穴施或澄清过滤后叶面喷雾。
三、种养生态循环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应用,增收节支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可实现种植、养殖增产10%~30%、价格提高20%以上,节省劳动力70%、节省饲料成本30%、节省防疫费用0.5元/头(只)以上;另外,还可节省畜禽粪便处理的人工费、水费及运输成本。
2. 生态效益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应用,不仅可减少臭气熏天的大气污染、污水排放对水源及土地的污染,还可有力促进瘠岭薄地、矿区废弃地植树造林绿化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茭白与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 篇3
茭白田生态养殖鳖, 营养全面, 活动量大, 生长速度快, 成活率达到了98%, 品质接近野生鳖;同时茭白无需施肥、喷药, 生产出了无公害茭白。通过1年实践, 茭白产量12 t/hm2, 平均价格4元/kg, 收入4.8万元/hm2, 产鳖1 687.5 kg/hm2, 价格160元/kg, 收入27万元/hm2, 合计总收入31.8万元/hm2, 减去鳖和茭白成本14.1万元/hm2, 净利润为17.7万元/hm2。现将茭白与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茭白栽培技术
1.1 田块选择与清整消毒
养殖鳖的茭白田要排灌交通方便, 地势低洼, 无污染, 水源充足, 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面积一般以0.53~0.67 hm2为一块为好。然后进行水沟开挖, 在茭白的四周开好宽2~3 m、深1 m左右的水沟, 其总面积约占茭白面积的15%。水沟边建沙和泥滩, 根据需要, 也可以在茭白田内挖十字沟。茭白田清除杂物并曝晒后, 全田用生石灰1 500 kg/hm2对水溶解后泼洒消毒。7~10 d后向田内注水30~40 cm。
1.2 品种选择
在茭白栽培品种的选择上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种选用原则[1], 由于茭白品种在采收时间上差异较大, 所以品种选择的余地也很大, 具体做到:一是了解市场, 确定上市时间, 一般选择在夏秋之间, 当地蔬菜品种和数量较少时上市。以旺补淡栽培应选择早熟品种, 一般以浙茭2号、浙茭911为主。二是注重茭白品质, 茭鳖共生在单季茭和双季茭中都可以采用。9—10月茭白大量上市, 为抢占市场占有率, 要选择肉质细腻、外观洁白、个体大的品种进行栽培, 如美女茭或浙茭2号。
1.3 科学栽植
秧苗可采用宽窄行栽种, 宽行间距为80 cm, 窄行间距为40 cm[2]。茭白宽窄行种植, 有利于鳖生长, 同时也利于茭白的生长, 茭白数量也多, 产量并不低;还能降低茭白叶面的湿度, 减少茭白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生。
1.4 清理杂草
及时清除杂草, 茭田前期行间空白大, 杂草滋生严重, 常见的杂草有牛毛草、稗草、异型沙草、鸭舌草等几十种恶性杂草, 采用人工拔除及摸田除草加快肥料分解。拉除黄叶, 植株分蘖后期, 正值夏秋高温季节, 茭墩内部植株拥挤, 应将各茎蘖基部已发黄的老叶拉去, 随即踏入田中沤作肥料, 以利植株孕茭和鳖活动休息。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进行。
1.5 适时采收
采收适期的外观指标是单株茎蘖假茎基部显著膨大, 一侧“露白”。所谓“露白”, 即相互抱合的叶鞘, 因肉质茎的膨大, 将它们的中部挤开裂缝, 当裂缝长达1~2 cm时, 露出其中白色的茭肉, 即表示肉质茎已达到肥大、白嫩的程度, 正适合采收[3]。“露白”仅在一侧, 采收时必须每株茎蘖两边都查看, 若过期不采, 会发青变老, 失去食用价值。根据气温情况, 每隔2~5 d采收1次。天暖或盛收期要勤采, 以防变老。采收时要穿长袖衣下田, 以防叶片划破皮肤。采收时用手拧断或用小刀割断肉质茎下部拔节的中空茎段, 随即将带有上部叶片和叶鞘的肉质茎成把集中拖出田外, 再用刀铡去上部叶鞘和叶片, 并削平肉质基部, 留下长30~35 cm的内部叶鞘, 保护茭肉, 通称“带壳茭白”或称“水壳”。“水壳”在秋凉天气可保持5~7 d不会变质, 销售时剥去外层2张叶鞘, 仅留贴紧茭肉外1张叶鞘。采收后期, 如见有全墩茎蘖都已结茭白, 应保留2~3支肉质茎不采, 作为通气之用, 以免全墩淹死, 保持翌年萌发生长良好。
1.6 选留良种
孕茭初期巡视全田, 发现特别高大但无孕茭迹象的茭墩, 或肉质茎明显短小、剥开拗断肉质茎为“灰茭”的, 做好标记, 在采收结束后及时连根挖除。在去杂去劣的基础上, 采收过程中发现整个株丛中多数分蘖生长整齐, 茭肉肥大白嫩, 产量较高, 无雄茭和灰茭, 孕茭期集中, 符合品种特性, 则将其作为入选种株, 做明显记号。于采收结束后, 或原田越冬, 或挖出另田假植, 翌年分墩作种。
2 鳖养殖技术
2.1 防逃设施建造
鳖生性好动, 且有一定的攀爬能力, 可在茭白田的四周砌成高100 cm的围墙, 或用厚塑料尼龙膜50 cm高栅栏, 底部埋入泥土中压实, 用木桩固定, 防止鳖外逃和受到老鼠、蟾蜍、蛇等天敌的伤害。在进排水口, 可放置用竹篾编成的拱形栅栏 (高100 cm、宽80 cm、孔隙为3 cm) 。
2.2 苗种选择
所选的鳖苗种要求抗病力强、规格整齐、行动敏捷、体质健壮。一般放养规格为200~300 g/只的鳖2 250~3 000只/hm2, 雌雄比例为2∶1或3∶2[4]。也可把雌、雄鳖分开养殖。
2.3 苗种放养
在茭白苗移栽后20 d左右放养鳖苗种, 一般3—4月放养鳖, 选择天气晴好的中午进行。放养前, 鳖苗种须用10~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 min或用3%~4%食盐溶液浸浴5~10 min, 以杀灭其体表寄生虫或病菌。放养时, 水温温差不能超过2℃。春季可向茭白田中适量投放消过毒的蚬、小虾、小鱼、河蚌、螺等作为鳖的天然饵料, 一般放3 750 kg/hm2。
2.4 科学投喂
鳖在水温约20℃时开始摄食, 可投喂少量饲料, 使鳖尽快开食。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 主要以小虾、螺、小鱼、蚌和水生昆虫为食, 可投喂动物性饲料 (鲜活鱼等) 搭配植物性饲料 (饼粕类、麸类、南瓜等) 或配合饲料, 其中鲜活鱼的比例要占到20%左右。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鳖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达到7成饱即可[5]。投喂时间一般在每天9:00、16:00—17:00为好, 投喂的饲料要无污染、无腐败变质、营养丰富、新鲜, 且饲料中都不能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促生长素。
2.5 肥水管控
在茭白田里养鳖, 鳖排泄的粪便和剩余饵料为茭白提供了有机肥料, 茭白无需施肥, 水质就得到很好的改善, 减少了鳖病虫害。在水质管理上, 每7 d加注1次新水, 使田间水深保持20 cm左右。高温季节在不影响茭白生长的情况下, 尽量加深水位, 最深不超过茭白眼。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摘要:介绍了茭白与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殖模式, 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茭白栽培技术及鳖养殖技术, 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茭白,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明红, 张应团, 余展深.恩施地区高山茭白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 (23) :5785-5786.
[2]陈建国, 杨武, 拜艳玲.茭白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12 (1) :22-23.
[3]王良吉, 商鲁宁, 周凡.合肥地区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107-108.
[4]王忠, 王金胜.池塘鱼鳖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 2010 (5) :32.
稻鸭共作高效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篇4
1 种养技术
1.1 田块选择与整理
用于稻鸭共作的田块必须远离工业污染, 远离村镇, 地势较为平整, 水源充足, 无污染, 同时要有独立水系, 并且防止邻近田块治虫、除草、施化肥造成污染。试点选择在洪泽县岔河镇四圩良种场田内, 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前茬作物为小麦, 面积6.67 hm2。于6 月上旬进行大田耕翻, 耕翻前施饼肥1 500 kg/hm2和有机复合肥300~450 kg/hm2, 做到一次施足基肥。
1.2 设施建设
圈好围网和初放区, 搭好简易棚。稻鸭共作围网每块田面积0.33~0.40 hm2为宜, 面积过大则鸭群体过大, 容易对秧苗造成损害。围网选用聚乙稀网, 网眼应不超过2 cm×2 cm, 围网高度以1 m为好。在田的一角搭1 个高度1.5 m左右的简易棚, 面积为4~5 m2, 供雏鸭在遇到大风大雨或烈日等恶劣天气时躲避。在简易棚内搭1 个食台, 食台用2 个饲料编织袋拼成, 食台四边用砖头或木棍垫高, 防止雏鸭采食时饲料外溢。在简易棚的前面田间用网眼不超过2 cm×2 cm的聚乙稀围网围一个高1 m、面积20 m2的初放区, 在初放区陆地与水面间做一斜面, 以便雏鸭能方便地进入田间, 回到简易棚内。田间每1.33 hm2装1 只高压杀虫灯。
1.3 水稻栽插
水稻的育秧时间和方式同常规大田育秧一致。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如米质较好的徐稻3 号。水稻5 月20 日播种育苗, 6 月20 日机械插秧。10 月24 日收获, 全生育期155 d。移栽采用机插秧或人工抛秧, 要求密度比常规大田种植小, 基本苗60 万~75 万株/hm2。
1.4 饲料投喂
稻田鸭品种选用役用鸭, 稻田鸭6 月27 日开始养殖, 7月3 日放入大田养殖, 9 月5 日捕杀, 全生长期68 d。在插秧后7~8 d即可将7~8 日龄已驯水成功的役用鸭放入稻田。雏鸭饲料采用雏鸭专用饲料, 如没有可用雏鸡或乳猪料代替。雏鸭放入初放区3 d后放入大田。饲料投放, 雏鸭在初放区3 d内采用常备料方法, 3~10 d每天喂2~3 次, 以鸭子已吃饱后饲料台上还有一点余料为宜。4 周龄后, 要掌握适量的投喂量, 不可过多或者或少。鸭吃得太饱, 会不愿下田捕食, 吃得太少使鸭体质太差而不能下田干活。起捕前15 d, 开始给鸭子补料, 每只鸭宜喂100~125 g/d。应在水稻出穗扬花之前起捕销售, 此时如不起捕, 鸭有可能偷吃稻穗。
1.5 巡田
及时巡田, 检查围网是否有被破坏的地方;检查稻田内水是否减少, 确保水深≥6 cm;检查诱虫灯是否安全可靠;查看鸭子是否生长正常, 是否有病死鸭等,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1.6 水稻中后期管理
9 月初稻田鸭起捕以后, 由于前期没有烤田, 水稻后期容易产生倒伏。因此, 稻鸭共作田后期应当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管理, 使土壤板结, 防止后期水稻倒伏。
2 种养效益分析
2.1 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
2.1.1 水稻产量和效益。根据稻鸭共作水稻成熟期考察, 徐稻3 号行距、株距分别为30.0、16.4 cm, 密度为20 万穴/hm2, 每穴17.6 穗, 有效穗数351 万穗/hm2, 株高75.4 cm, 穗长12.5 cm, 每穗总粒数70.5 粒, 实粒数67 粒, 结实率95.0% , 千粒重27 g, 理论产量6 349.5 kg/hm2, 实产5 385 kg/hm2, 比全区大面积单产7 506 kg/hm2减少28.3%。与大面积种植相比, 穗粒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实粒数减少, 每穗实粒数67 粒, 比大面积103.3 粒减少35.1%。
稻鸭共作大米销售价格按5.0 元/kg计算, 平均产值19 386 元/hm2, 稻鸭共作水稻生产成本8 610 元/hm2, 包括育秧成本675 元/hm2, 插秧费用300 元/hm2, 整地费450 元/hm2, 肥料2 925 元/hm2, 水费900 元/hm2, 收割费用900 元/hm2, 杀虫灯及电费210 元/hm2, 人工费1 500 元/hm2, 税费750 元/hm2, 纯收益10 776 元/hm2, 比大面积水稻生产纯收益4 372.5元/hm2增加146%。
2.1.2稻田鸭经济效益。稻田鸭平均投放300只/hm2, 按鸭苗3.5元/只、饲料6.6元/只计算, 鸭的成本为10.10元/只, 管理成本1 275元/hm2, 合计成本为4 305元/hm2。鸭平均售价为15元/只, 则收益为4 500元/hm2, 净利润195元/hm2。
2.1.3稻鸭共作综合效益。与2014年种植水稻相比, 没有新增加劳力。稻鸭共作水稻净利润10 776元/hm2, 稻田鸭净利润195元/hm2, 扣除基础建设每年分摊费用450元/hm2, 采用稻鸭共作可获得净利润10 521元/hm2。
2.2 对稻、鸭品质的影响
稻鸭共作方式对水稻和稻田鸭的品质影响较大, 水稻稻米和稻田鸭鸭肉中农药残留量很小, 稻米外观细长、光滑、晋白小、适口性好。稻田鸭9 月底上市, 瘦肉率高, 味道鲜美。虽然稻米和稻田鸭价格偏高, 但上市仍供不应求。
2.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和化肥, 不仅污染了农作物, 而且还污染了土壤和地表水。采用稻鸭共作方式, 水稻全生育期除水稻浸种使用使百克外, 未施用除草剂、杀虫和杀菌剂。可直接减少污染, 长期实施可有效降低土壤和地表水中化学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2.4 抗灾能力
稻鸭共作有较强的抗灾能力。一是抗病虫。2015 年是纵卷叶虫大发生年份, 大面积平均防治4 次, 但稻鸭共作未防治1 次, 仍获得实产5 385 kg/hm2。田间病纹枯病发病较轻, 病株率较大面积生产上低。二是抗倒伏。2015 年水稻生长后期由于遭受大风袭击, 大面积倒伏达7%~8%, 但稻鸭共作徐稻3 号品种未出现倒伏。
3 结语
稻鸭共作是一种以水稻和稻田鸭互补为目的的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稻田鸭在水稻田间的活动, 达到控制水稻病虫草害, 培肥土壤, 提高水稻土壤养分的释放的效果[4,5]。水稻全生育期不施农药, 除基肥外不施化肥, 减少了农产品和环境污染, 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水稻田的蔽阴和诱虫作用, 也有利于稻田鸭的捕食和生长。
参考文献
[1]张波, 丘俊超, 罗琤琤, 等.生态农业稻鸭共生技术综合效益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1) :269-273.
[2]邹剑明, 黄志农, 文吉辉, 等.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水稻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7) :81-83.
[3]卢跃红, 魏红江, 张曦, 等.国内外稻鸭共生的研究现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 :81-85.
[4]张永礼, 孙久仁, 赵淑杰, 等.有机大米生产中稻鸭共育技术的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增刊1) :94-95.
高效种养 篇5
1 模式设计
以大春 (水稻) 的立体复合种养为重点, 设计周年种养示范模式。种植:洋葱—中稻 (套丝瓜) —莴笋, 莲花白—中稻 (套苦瓜) —菠菜 (芥菜) 。种养:水稻本田套养鱼、水稻本田套养生态鸭。
2 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当地气候与间套模式的最佳水稻、蔬菜及鸭、鱼等品种。
2.1 水稻
选用适宜成都推广种植的超高产优质杂交水稻———甬优4149, 与我院选育的优质杂交稻蓉18优662进行同期种植。
2.2 蔬菜
套种蔬菜用高产丝瓜、苦瓜品种的嫁接苗。
2.3 稻田鱼
根据稻田生态环境和鱼的生长周期及稻鱼共生期长短, 选用适宜稻田生长的红面鱼、草鱼、鲫鱼、花鲢等。
2.3 稻田鸭
选用地方土鸭———花边鸭。
3 田间栽培与种养模式
3.1 水稻栽培管理
采用旱地育苗, 4月12日播种, 6月4日按 (20+33.3) cm×23.3cm宽窄行移栽。秧苗返青后, 分别于6月19日、28日按11.25t/hm2追施沼液肥, 并加强田间管理, 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农药, 按绿色原生态标准实施水肥管理。甬优4149于8月初齐穗, 9月16日成熟, 全生育期156d, 平均产量0.84t/hm2;蓉18优662于8月初齐穗, 9月18日成熟, 全生育期158d, 平均产量0.864 t/hm2。两个品种的出米率在73%, 品质达国家《优质稻米》标准2级。
3.2 稻田养鱼模式
面积0.33hm2, 前作莲花白。在水稻移栽前, 根据试验设计, 挖好围边沟和厢沟。围边沟宽100cm, 深60cm;田中开“十”字养殖沟, 宽60cm, 深60cm。田四周用防逃网围1m高, 网下沿用土扎实, 以防有漏洞, 并作好四周田埂、漫水及排水管, 安装围栏;秧苗移栽后灌深水, 田面水深10cm以上。于6月10日放养红面鱼小苗300尾和大规格草鱼、鲫鱼、花鲢近250kg。在管理上做到勤观察, 保持稻田水层深浅适时适度,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在水稻返青后, 保持田间床面水层7~10cm, 以利鱼苗活动捕食;必要时及时冲水换水, 实现水体循环, 确保良好水质, 并补充食料, 定时投放鱼料。到9月初, 稻鱼生长正常, 未见病虫发生, 大的鲫鱼也有200g、草鱼1500g以上, 开始进行销售。此时, 水稻开始成熟, 田间晾田, 水不上厢面, 鱼回落到养殖沟及围边沟继续饲养。到国庆节, 全田打捞, 一次性销售。由于是原生态稻田鱼, 其品质比市面上的鱼好, 熟人、朋友都信任, 购买的人多, 价格比市场上的商品鱼高, 这就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3.3 稻田养鸭模式
在水稻移栽返青后, 即栽插后第10d放养已接种疫苗并在家喂养7d的雏鸭入水稻田, 放养240只/667m2;养鸭的稻田, 四周用简易遮阳网作围栏, 并留有100m2空地为鸭提供休息、补饲喂料和庇护的场所。在初放养期, 先小范围内喂养3天, 再大面积放养。鸭在田间自由采食, 每天定期补充一些蔬菜残料、下脚料 (如残留的番茄、丝瓜等瓜果废品及叶菜废料) 及粮食 (如泡胀了的小麦、玉米) 。喂料唤鸭时采用吆喝与敲击食物器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驯化。稻田留水由浅到深, 保持较深水层。在整个过程中, 避免喂食商品饲料, 采用纯原生态养殖。到8月10日, 稻田鸭单体重已长到2.3kg左右, 健康、活泼, 其肉质远远超过用饲料喂养出来的商品鸭。为结合有机农场中高端客户网络市场销售, 摸索稻田鸭品质、风味达到较好状态, 但又不影响水稻灌浆结实、利益最大化的销售时期, 可把喂养时间延续至9月4日, 饲养75~80d为稻田鸭的最佳销售期。
3.4 稻 (鸭) 田套作蔬菜立体模式
在安排稻鸭套作瓜类蔬菜的田块, 于两侧田埂及田中间预置蔬菜种植笼, 窝距3m, 并施足底肥, 栽植密度为75窝/667m2。于7月初将肉丝瓜嫁接苗或苦瓜嫁接苗移栽入土笼中, 加强肥水管理。当苗长到1m左右长时进行搭架, 丝瓜藤蔓在水稻上方生长, 稻瓜互不影响。到8月下旬就可采收丝瓜, 能及时补充秋季蔬菜。
4 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在鱼、鸭苗放养稻田后, 于试验田适当位置, 安装电子监控摄像头, 连接室内电脑, 对试验田田间情况进行实时电子监控和数据存储;并通过网络, 加盟成都市政府官网的统筹服务平台, 实现在线监控, 为以后产品质量追溯提供支撑。同时, 在稻鱼养殖田加装红外线监控报警系统, 增强防盗措施, 确保生产安全, 逐步构建家庭农场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5 技术集成优势及成效
5.1 生态环保, 降低成本, 提升品质
鸭、鱼可食田间杂草、害虫幼虫及其虫卵, 减少田间病害, 省去了田间施药环节, 避免了施用农药对人及空气环境的污染。通过1周年的种养示范表明, 无论是水稻本田套养鱼、水稻本田套养生态鸭, 水稻均长势良好, 未发生病虫害, 表明通过复合高效种养模式的推广, 可减轻农田环境污染, 节约人工, 有利于生产出无公害优质大米。示范水稻田块干净无杂草, 鸭、鱼粪便直接分散排放在稻田, 无臭味, 不用清粪、除氨气, 不仅营造出良好的饲养环境, 而且增加了稻田肥力, 实现了种养链的再生循环。蔬菜收获后的残留瓜果、叶废弃物, 可喂食鸭, 实现了废物利用, 避免了废物乱扔乱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 稻田鸭、稻田鱼均是原生态养殖, 产品安全、品质优、无公害, 迎合大众消费需求, 颇受消费者喜欢。
5.2 信息化管理, 无障碍销售
初步构建以家庭农场为单元的现代信息服务平台 (包括技术、产品信息和远程专家咨询等) , 带动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 并通过组建的家庭信息可视、存储、追溯平台, 开展绿色、无公害等宣传, 借用网络及知名品牌如海佳有机农场的会员销售网络, 实现产品与特定市场的对接, 如原本在市场上一只鸭只能卖50元, 而在海佳有机农场的会员销售网络则可卖110元, 既解决产品销售的问题, 又提升产品的价值,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 信息化管理在整个种养期间实现标准化, 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通过网路销售平台, 拓展了销售渠道, 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 实现了产销一体。
5.3 经济效益可观, 推广潜力巨大
水旱立体粮经复合高效技术的集成, 不仅有效提高了复种指数, 提升了产品品质, 更极大地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效益分析表明, 除水稻产值外, 采用集成种养技术, 可节省农药及人工120元/hm2, 节省肥料1500元/hm2;稻田养鱼模式增收15495元/hm2, 稻田养鸭模式增收25500元/hm2, 稻鸭套作丝瓜的立体种养模式, 可增收45420元/hm2;稻鱼套作苦瓜的立体种养模式, 可增收35415元/hm2。与单种水稻相比, 节本增效,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不仅能提高农民种养积极性, 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也为成都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家庭生态农场模式, 有助于带动地方家庭农场的发展。
6 小结
目前, 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仍将是农业经济的增长点。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非常有限, 为此, 有效地将各行业技术集中进行有机集成, 既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 解决百姓吃饭问题, 又能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农副产品, 带来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水旱立体粮经复合高效种养技术的集成, 探索出了一种水旱立体共生高效的种养模式, 初步实现种养再生循环, 能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并能源源不断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稻米、无公害蔬菜和水产及家禽肉产品, 丰富人们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获取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 可提升区域内农业种养殖技术水平, 提供可借鉴的高效复合种养模式, 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目标,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立足于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结合“成-新-蒲快速通道沿线科技示范带”和“崇州6666.67hm2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建设, 研究成都平原生态高效农业立体种植、养殖集成技术, 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 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种养多种高效低碳模式进行示范, 为成都高端种植业的发展和粮经复合高效目标提供可供借签的模式。
关键词:粮经复合,高效种养,技术集成,水旱立体
参考文献
[1]禹盛苗.稻鸭种养农作模式的生态效应及配套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2]夏金英, 叶发宝.优质高效稻鱼种养技术的试验与推广[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9) :176-177.
[3]李绪美.稻田优质高效立体种养配套技术[J].中国稻米, 2005, (1) :36-36.
高效种养 篇6
目前,由河南农业大学李振田教授领衔,山东农科院生物实验室岳泰松教授、郑州牧专养猪专家荆所义、微生物学专家刘畅研究员等共同合作,历经5年潜心研究,成功地将养猪、种植、生态、环保、疫病、微生物、能源等学科有机融合,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高效生态温室大棚种养一体技术体系,在河南省内率先由太康九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进行示范推广。
简单来讲,种养一体、高效生态温室大棚技术体系就是将种植业、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以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又以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氧气,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全程不用化肥、农药、抗生素,通过立体种养,高效利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有机蔬菜、生态无抗猪肉(不含抗生素,没有药物残留,重金属不超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在种养一体温室大棚内,地面养猪,空中及墙周种植有机蔬菜,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利用,植物释放的氧气供动物利用。猪粪尿集中收集到存储管内,既无异味、无污染,又能发酵制成有机肥料,还可以提供沼气发电。整个运行系统高度自动化,又被称为新型智慧现代农业。在种养一体化温室大棚内,蔬菜产量是普通大棚产量的2倍,蔬菜价格也是普通蔬菜价格的2倍以上,猪肉价格高于普通市售猪肉价格的1.5倍以上,每667平方米土地综合盈利七八十万元。
为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将成熟的技术、管理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太康县九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芳停先生自筹资金1 000万元,在城郊乡王中业村兴建起了一座标准化的现代种养一体化高效农业温室大棚示范园。该园区内不仅有标准化的温室大棚,而且将配套建设简易培训室,可供人免费参观学习。此外,该公司还通过“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提高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产品销售市场。未来,九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创立河省知名品牌,打造太康新名片。
点评几种养猪模式 篇7
这种生产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买回断奶仔猪进行育肥, 直到仔猪长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1.经营方式简单, 易于起步, 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 随时上马或下马。如果能摸准市场脉搏, 不但可以赚取养猪本身的利润, 还可赚取差价。2.猪群全进全出, 猪舍结构相对简单, 对设备要求不高。3.饲养周期短, 资金周转快, 从投入到产出最多3~4个月。4.固定资产投入少, 栏舍周转快, 每个栏舍每年至少可饲养3批生猪。
该模式的主要缺点是:1.仔猪供应不稳定, 很难买到品种、质量、规格一致的仔猪。2.对仔猪疫病和免疫情况了解不够, 易将疫病带到猪场。3.流动资金较大, 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冲击, 利润随仔猪和肥猪的市场价格变化而变化。
二、生产仔猪型
这种生产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 待仔猪断奶后长至一定体重时销售给他人育肥。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1.流动资金投入较少。2.初期资金周转慢, 一旦种猪投入正常生产后, 资金周转就会加快。3.每头猪的采食量和排泄量都较少, 每天投入喂料和清粪的劳动力相对较少。4.种猪一旦固定, 从场外购猪次数很少, 从外界带入疫病的几率减少, 猪场卫生防疫有保障。
该模式的主要缺点是:1.固定资产投入较高, 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和仔猪保育舍, 还要花较多的资金购买种猪。2.猪舍包括产房、哺乳母猪舍和保育舍, 不但结构要合理, 还要有防暑、保暖及通风等设备。3.收益受仔猪价格的影响较大, 每头猪的利润较小。4.种猪饲养和仔猪培育都要求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三、全程饲养型
这种模式是指历经从种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 是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的综合。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1.从场外购猪的几率小, 因此带入疾病的机会减少, 猪场卫生防疫有保障。2.可获得仔猪和育肥猪两部分收益, 因而每头猪的利润高。3.自繁自养, 有利于均衡生产。
该模式的主要缺点是:1.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入高。2.生产周期长。从母猪培育到肥猪出售需10个月以上的时间, 因而前10个月没有收入。3.技术要求高、丌丌丌丌管理难度大, 需要掌握各个环节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4.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劳动力。5.收益受生猪市场的冲击较大。
四、生产种猪型
这是一种特殊的饲养模式, 其目的是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的养猪户。种猪饲养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类型, 要求饲养者在育肥技术、种猪系谱等方面有较好的把握。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1.种猪售价无统一标准, 往往大大高出肉猪价格, 因而利润一般会较高。2.具有全程饲养的所有优点。
该模式的主要缺点是:1.由于缺少杂种优势, 纯种种猪生产的仔猪不及杂种猪生产的仔猪, 因而出售的种猪总数量可能较少。2.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保存系谱和作详细的性能记录。3.要增加选种、育种方面的时间和费用。4.种猪的销售需要其他饲养商来场察看选购, 这将会带来卫生防疫上的风险。
以上生产模式各具优势, 同时也各有不足。因此, 在确定生产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特点和条件,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一般来说, 如果流动资金较充裕, 能主动掌握市场行情, 但生产经营的时间性较强的可选择第一种模式。如果饲养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倾向于饲养母猪和仔猪, 但流动资金不足的可选择第二种模式。不过, 饲养仔猪的经济收益较低, 还易受市场行情变化的冲击, 所以饲养仔猪不是一种很好的生产模式, 除非是饲养母性好、产仔数多、耐粗饲的地方品种, 且当地青粗饲料资源丰富。第三种模式虽然要求掌握较全面的养猪技术, 资金投入相对较大, 但风险相对较小, 养猪收益相对较稳定。如果具有育种技术, 有较强的市场意识, 并建有较大而稳定的销售网络, 选择第四种模式可获得最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