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数学

2024-05-17

高效数学(精选12篇)

高效数学 篇1

摘要:数学高效课堂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不再是一个霸占课堂的灌输者, 而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同时也是学习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成为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合作者和思想者。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 提高数学成绩,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激情。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小组合作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我们曾经也搞过例似的教学改革却没有坚持下来,主要是大部分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持怀疑态度,只是简单地模仿,把课堂教条化,没有把学生真正地解放出来。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改革的精髓就是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动起来。这种“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激发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个性的张扬,对人性的追求,挖掘出他们巨大的潜能。

一、对数学高效课堂的认识

数学教师本身要有高效这一教学理念。教师授课高效才能要求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二、数学高效课堂的作用

1.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

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老师满堂灌,孩子却是昏昏然。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 高效课堂带给孩子们无比的自信。

许多在众人面前说话都不敢大声的同学,必须站在黑板前面,面对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大胆表达出来,通过同学们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3. 高效课堂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胆量和勇气。

许多同学面对同学和老师时要不就是脸红,要不就是说话的声音很小,但高效课堂使孩子们都敢于面对同学们和老师的目光,同时也敢于请教和提问老师,知识上的收获可以彻底改变孩子们的勇气和胆量。

4. 高效课堂有利于开拓孩子们的视野。

许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主动掌握了书本知识和导学案上的知识,更加有许多孩子拓展了自己的思维领域,孩子们精彩的讲解和拓展,连我也被他们感染了,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孩子们真的很棒。

5. 高效课堂有利于解决孩子们厌学和逃学的问题。

很多孩子在上课期间不喜欢学习,总是被老师和家长埋怨,因此叛逆心理不断增长,导致最后厌学甚至逃学,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给浪费掉了,而高效课堂可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由厌学变为愿学,乐学,每天回家好好预习,以便自己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好好展示,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其他同学看。

三、数学高效课堂应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堂数学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地剖析、反思。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和实际相吻合,从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数学课堂高效的有效方法

1.注意指导学生收集事实, 让他们在组内有话说。上课时学生个个拿出收集好的记录, 在组内相互交流, 阅读收集的资料, 在小组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2.学习小组划分的方法。每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 每组6人。每个组之间的学习实力尽量均衡, 组内学生按成绩高低编号 (编号可根据学习成绩的变化调整) , 便于老师指导及展示时展示不同层次的问题。

3.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来。学生无话可说是因为预习自学不得法、不到位。人天生就有求知欲、表现欲, 有获得成功、得到肯定赏识的愿望, 只要老师预习指导到位得法, 评价激励及时恰当, 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太难的事。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养成新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而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太长时间。还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 单独找个别学生谈话, 进行鼓励。 (2) 组织小组内其他同学, 去关心、帮助、带动表现不积极的同学。 (3) 上课加大提问力度, 在展示环节, 学生提问学生, 对于回答不过关者, 在学习小组量化评比中扣5分。 (4) 限时反馈, 让学生掌握一些做题技巧及方法。

五、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 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小组评价中注意: (1) 赏识鼓励表现优秀的。 (2) 激励赞扬进步变化大的。能否用好评价机制, 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六、如何关注待转化生?

1.老师量化考核侧重待转化生。学习成绩居前1/3的占总评的10%;居中的占20%;居后的占70%。

2.考评听课重点关注后1/3的同学能不能参与到展示中来, 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每周评选进步之星。

3.在每一节课上更多地关注待转化生的学习状况, 结成帮扶对子。在预习中老师可以个别辅导。

七、数学高效课堂中老师要注意的问题

1.敢于告别过去的勇气与胆识, 要有吃苦奉献的精神和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真正的把教育当事业干。

2.鲜活的课堂生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放弃课堂霸权,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 参与其中。使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落到实处, 使学生自信而快乐地学习。

3.高密度、多层面地及时地反思、总结、评价。通过数学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让每个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 在活动中避免“活动有余, 而思维不足”的现象, 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

总之,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 改革数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们新教师更应该在努力扎实自己的文化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新鲜的养分, 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孩子们真正地爱上学习。

高效数学 篇2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把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突破口,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造,积极参与,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竞争意识。其次,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教学时,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引出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和教学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兴趣盎然,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形象,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准确把握重难点,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只有做到因人而教,才能促进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学生作业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必须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有针对地创设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敏捷性能够真正得到锻炼。一是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弹性作业。比如,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免做作业,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知识,提高能力。或者针对那些学习上确实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单独开小灶,适当为他们留一些难度较低的作业,让这些学生能够在做作业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探究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探究性作业的实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更扎实的知识,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注重课堂导入

高效数学 篇3

【关键词】深本数学;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而深本数学学习法正是一种能让孩子爱学、会学、乐学的好方法!深本数学学习法深入问题本质,抓住了重点,让学生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一通百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实现了“快乐学习”的目标,进而构建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那么深本数学教学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转变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

深本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化:①知识上的转化: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少到知多、从不会到会,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科学概念;②能力上的转化: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③情感上的转化: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教师从要我教到我要教(从职业上升为事业)。华罗庚说过,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很多人认为,要学好数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做题,熟悉不同的题型。但深本数学却反其道而行之,题不在多而在精,通过一道题,贯穿起数学知识里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透过本质掌握规律,从而做到一通百通,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可以通过深本数学中的四大解题规律来解答,这四个规律是:弄通情景(把题目的意思彻底弄明白);知识联想(联想知识,用知识思考解决问题);顺逆推理(从条件和结论两头推理);运动思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二、让孩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深本数学是一项很好的技术,他给我们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也告诉了我们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长远来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学生只要学会了深本数学的思想,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抓住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本质,那么,就会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变得更聪明。邹华权老师说过:“其实,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只不过在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学习过程中渐渐弱化了。很多家长埋怨学生马虎、笨、不开窍,甚至厌学,归根结底,都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而经过适时点拨,孩子的潜力就会迸发出来,对于一个爱学、会学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部分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对数学没有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和艰深难懂,而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成了头等头疼的问题。深本数学通过一题多解,启发思维来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打开了学生思维的万千视角

深本数学的教学主要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在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点:①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②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氛围,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一个个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了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传染。③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上指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初中习新知识,站在哲理的高度思考问题,注重联想。④在解题中指导学生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多解归一,归纳共性,分离个性,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解题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在思维的根源上具备了面对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打开了思维的万千视角,让学生将这种领悟延伸到未来,受益终生。

总之,我们要充分体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就得为学生提供一个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转变教与学的理念和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开发学生思维,就能实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高效数学 篇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在课堂引入时提出有趣的问题, 将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我在讲授《平方差公式》前, 先给学生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换地》:从前, 一个张老汉有一块边长为a的正方形土地, 一个贪婪的地主看上了这块地, 说:“我也有一块地, 长为 (a+5) 米, 宽为 (a-5) 米, 和你那块地相比, 一边多5米, 一边少5米, 不亏不赚, 咱们换地吧!”张老汉同意了。讲完这个有趣的故事后, 我就抛出了几个问题: (1) 张老汉在换地风波中亏了吗? (2) 决定张老汉亏赚的量是什么? (3) 如何计算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他们的思考, 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中, 设计各类数学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提出问题的过程, 学生学习本身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传授新知识这一契机, 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1. 充分利用教材, 培养问题意识

教科书上, 许多章节都设置了课前情境, 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提出问题, 让学生积极思考,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 观察由三角形组成图片后,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是三角形的什么性质让它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2. 引入开放性问题, 加强数学知识的理解

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 其主要目标不是问题的答案, 而是着眼于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 可以触动学生去观察、猜想、验证, 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的开放性问题并不排斥传统的数学问题。

3. 引入合作讨论问题, 加深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学生的发展水平有所差异, 但他们愿意通过努力或小组讨论和探究, 完成数学问题。因此,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大于个人能力, 小于小组合力”的问题,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和他人合作。例如, 在学习了《圆的性质》后,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确定已知圆的圆心?学生通过合作讨论, 得出了很多答案:有利用“两条弦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有利用“半圆的圆周角是直角”的定理, 等等。

4. 利用课堂上的错误“将错就错”地提出问题

课堂学习中, 由于新旧知识的交汇, 学生思维能力的有限, 他们往往会犯一些错误, 有些错误甚至是教师无法预设的。作为教师, 要抓住契机“将错就错”地提出数学问题,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数学问题非预设, 但往往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5. 充分利用课堂的小结提出问题, 使课堂得以延伸

课堂小结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常用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之类的小结往往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使课堂不能延伸。一次, 在对分式的取值范围教学进行小结时, 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这样的分式, 无论字母取任何实数它都有意义?”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的问题使课堂得以延伸。

三、在课后作业中开展编题活动, 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 也给其他同学思考, 这是一个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编题活动既可以对某个知识点新编数学问题, 又可以对经典问题进行改编。编题活动, 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的真谛, 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内化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中。

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篇5

汪家铺乡施家堤小学刘淑红

一、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其次是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数学课堂如何高效 篇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目标明确,这样才能是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导”和“学”有序。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精、细化。要通读、钻研教材,弄清讲这节数学课的重、难点是什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该准备什么教具?主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哪些能力?要向他们渗透那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等等。还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配套例题、习题,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等。这样,老师在上课时才能按照既定目标,把这些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成大面积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平时做事,凭着对事情的强烈兴趣,事情就能做好,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时,不待老师教,他也会自己去读。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有了这一”兴趣”的源泉,就会聚精会神地学习,许多科学家从小就抱着对科学的强烈兴趣,才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兴趣的激发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也不要为激趣而激趣,利用多媒体来激趣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做到恰当好处,不能让它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大肆渲染,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这披情以入文,教师的感情投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面无表情,或是表情冷谈者,进入课堂,怎么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让知识联系生活。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学习。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主人翁意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差生学有所得。具体体现在: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处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

五、做到及时反馈与评价

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巩固性的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批改,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更正,这样,学生明白了哪里没有掌握好,教师也明白了学生哪里没有学好,发现了学习效果后,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重点的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学生还没有完全把握的知识点再进行讲解与巩固,惟其如此,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六、进行教学反思

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是自己快速成长的重要方法。每天静下心来,回顾这一节课程序和细节及整个流程,有哪些不足和优点,及时写好反思,一点一滴地积累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日积月累,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后及时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反复修改。

高效数学 篇7

1.优化教学方法选择的思想

在各种考试的压力下,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 也为了让学生能够取得高分, 在平时教学方法选择的过程中, 我们一直选择的是“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因为我们一直坚持的是“以师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的就是在“教授—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导致课堂沉闷、缺少生机,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所以, 为了改变课堂的枯燥和沉闷, 也为了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积极性, 更为了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 要通过贯彻落实“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选择教学方法, 确保每种新的教学方法都能有效贯彻落实到课堂活动中, 同时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使学生在教师开展的多种教学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提高课堂参与度, 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因此, 在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思想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注意落实课改基本理念, 这样才能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 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2.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优化教学方法是数学教学优化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也是直接影响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环节。 所以, 在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构建出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 同时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为例对如何构建课改下的高效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论述, 以期能够为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提供论证依据。

2.1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

学导式教学法是指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使学生在自主求知、主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同时也能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 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选择了“学导式教学法”, 组织学生按照“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有效发挥学导式教学法的作用, 促使学生主动求知, 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首先,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过程。 组织学生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即: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和应用等, 之后, 组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加深学生的印象, 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掌握知识, 并将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思考, 为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迈好第一步。

其次, 解疑环节。 在自主学习环节结束时, 我组织学生将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 如:有学生提出:在2x2-2x+6这个式子中, x的系数是2还是-2?

还有学生提出:abc和bca是同类项吗?

还有学生提出:ab与abc是同类项吗?

更有学生提出:3xy与-3xy是同类项吗?

……

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二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 使学生在解疑环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 精讲演练环节。 在该环节, 我首先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引导学生对下面几道练习题进行解答, 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

(1) 4x2y-8xy2+2x2y=___________;

(2) 5xy+2x2y-3yx+4xy-x2y+xy2=_________;

(3) 3x2y2+2xy-7x2y2-xy+2=_________;

(4) 4x2y-5y2x+x2y=__________

……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解答, 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解题能力, 而且与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密切联系, 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同时也能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2.2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精神的基础, 也是学生形成一定数学素养的保障。 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 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而且对学生理解能力的锻炼及数学思维的拓展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确保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课堂中轻松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同时也能确保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 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更为了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五点作图法”, 对“y=x2+2x+4”这一函数的图像进行制作, 并结合图像对相关内容进行思考, 如:1在这一图像中的对称轴是什么? 2在该函数图像中, 顶点坐标是什么? 最大值是多少?3函数开口方向与哪个因素有关系? 4在一般的二次函数中, 函数图像的“胖瘦”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组织学生结合图像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 帮助学生在图形结合中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且能够为学生探究能力及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好保障工作。

当然, 除了上述的两种方法的应用之外, 我们还可以应用“茶馆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直观教学法”等, 这些都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 也是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 所以, 在优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我们要认真学习每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 确保每种教学方法都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 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3.优化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是改进的前提和方向, 更是确保高效初中数学课堂顺利实现的基本。 那么, 在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3.1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是课改下所倡导的, 也是保障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 所以, 在优化数学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教与学的时间安排, 切记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相似而实质还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 这样不利于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也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所以, 一线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 锻炼能力。

3.2教学方法之间的融合

从上文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出, 不仅应用了学导式教学法, 还融合了小组学习法和问题讨论法等, 这样才能确保课程价值的实现。 所以, 在优化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糅合, 才能保障该方法的价值最大化实现, 才能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也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当然,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 还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等, 这些问题都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也是我们优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总之, 教学方法的优化是课改下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保障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更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因此, 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优化, 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洪丽.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3) .

高效数学 篇8

一、从命题者的角度看易错题的成因及对策

从命题者的角度来看, 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对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及基本运算基本推理的认识以及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 对知识点的形成过程、适用范围、与生活的实际联系等都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通过习题加以体现。如对书本的知识点、例题、练习等进行改编等。命题者常费尽心思设下“陷阱”。解题时稍有不慎, 便会中“埋伏”, 导致易错点的产生。如分式的运算过程中, 学生常常由于违背运算顺序或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而失分, 或把分式运算与解方程相混淆, 或违背分式的性质随意约分。而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忽略“分母不能为零”这个条件。这些“陷阱”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缺陷, 因此是命题者的“嗜好”。如果在教学中能将自己放在命题者的角度来考虑, 那么这些知识点便是易错点。因此, 在教学中, 抓好典型题的教学, 向学生打好“预防针”, 防患于未然, 便可减少易错点的产生。因此, 在学完一个知识点后, 让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命题者, 我会怎样出题、编题?设计的意图是什么?最好让学生根据易错点编几道题。只有站在命题者的角度看问题, 才能弄清易错点产生的原因, 绕过陷阱, 把易错点转化为易做点, 提高解题的效率, 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兴趣, 从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易错题的成因及策略

从答题情况来看, 造成易错点产生的原因有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等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学生审题不细、思考不周、思维定势或思维缺乏严谨性、方法不巧等, 具体分为几个方面。

(一) 审题不细导致易错点的产生

认真审题是正确做题的前提。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 由于审题不细而导致的错误比比皆是。不少数学问题与定理或学生已做过的习题有相似之处, 使问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一些学生因思维定式或思维缺乏严谨性, 导致易错点的产生。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必须加强审题的要求, 要求学生在审题中要细、要慢。在充分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再下笔, 同时要做到“三审”, 即做题前要审, 看清题目再做。在审题过程中, 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分析, 同时研究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做到心中有数。做题中要审, 要有没有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做完题后还要审, 计算是否正确, 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格式是否完整, 是否进行了解答。只要在课堂中反复强调, 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减少易错点的产生。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 学生对知识点不掌握, 数学思想方法不过关, 导致易错点的产生

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是正确做题的前提, 但有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记忆不牢、张冠李戴等知识性错误。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和二次函数顶点的纵坐标公式就是很多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要抓好概念的教学, 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公式、法则、定理, 要注意其成立的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中要注意比较它们的异同, 多做练习以加强识别, 防止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知识性错误, 减少易错点的产生, 从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不过关, 思维定势或缺乏严谨性也是造成易错点产生的原因。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让学生知道怎样寻找解题方法和途径, 从而增强解题的信心, 减少易错点的产生。

三、对易错点教学的建议

(一) 改错要及时, 多与学生沟通, 鼓励学生“开声讲”

易错点的产生, 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缺陷和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地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原因。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多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开声讲”。即让学生自己讲出自己做错的原因或迷惑的地方, 减少教师的主观判断, 弄清问题所在, 从而对症下药, 减少错题的产生, 为自己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学生的易错点, 教师务必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并纠正。如果学生对错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反思, 那么遇到类似的题目或情况时, 他便会反复出错, 要扭转过来便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对问题的产生要有预见性。在上课时, 要注意对知识的反馈, 多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现学生的一些知识漏洞, 并调整教学策略,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减少易错点, 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对作业的评改及时, 最好不要把作业的批改留过夜。学生的问题发现得越及时, 改正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把问题扎堆来讲, 或过了几节课后才发现不对劲, 然后回头再讲, 不免有炒冷饭的感觉。如果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不过关, 势必影响下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 及时批改作业, 并对作业中存在的知识情况和个别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记录, 才能在讲评时抓住重点、突出关键, 使讲评具有总结性。减少易错点产生的机会。课堂小测也是了解学生知识情况的有效、简便方法。课堂小测, 即促进了学生上课的投入程度, 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次检测。对一些基础的、重点的题目进行小测可以强化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 减少错题的产生。对小测中出错的题目进行补测可以提高学生对有关知识的重视, 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追踪处理, 确保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的过关, 把问题落到实处, 把错题率减少了, 学生的成绩也就提高了。

(二) 重视教学反思, 对易错点的收集和整理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反思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每讲完一节课, 我都把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反应、提问情况、练习及作业出现的问题作为教学反思记录下来, 检查概念的教学是否到位, 典型题的讲解是否通透, 解题格式的书写是否规范等, 并加以回顾和分析, 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我觉得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减少易错点产生的捷径。教师只要加强自身的反省, 处处留心, 打造高效课堂, 减少易错点的产生并不难做到。注重对易错点的搜集和整理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在每一章节的复习中, 笔者先让学生整理易错题。然后小组一起讨论, 找出错题的原因所在, 总结解题的思想方法, 归纳解题规律。笔者再对学生出现的普遍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这一做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 在整理错题的时候实际是把有关的知识点复习了一遍, 在错题的收集和分析中能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之处, 从而上课的专注程度增加了, 使课堂气氛活跃了, 在学生的交流合作中, 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宽了, 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教学是一门艺术, 有重点、有针对的易错点教学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学问。能引导学生把易错点攻破的教师, 便是成功的教学艺术家。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解题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是探究易错点产生的原因, 研究相关的教学和学习对策, 才能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让师生在易错点的探究中成长, 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核心。

关键词:易错点,高效数学课堂,解题规律

参考文献

数学随笔:简约成就高效 篇9

“ 目的,需要,简单”,突然领悟这不仅仅是教学上的原则 ,还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这样三个问题:我想要做什么? 我为什么需要这么做? 我该怎么做? 只有当我们想明白了这三个问题,才会目标明确,动机充足,方法恰当地去完成我们要去完成的事。同样的,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学生要学什么? 学生需要学这个吗? 学生该怎样简单地学会?

“ 目的,需要,简单”都要求我们一切从“ 简”。

1.目的性原则 :目标要明确 ,你想要干什么 ,就只干什么 ,简单直白不拐弯抹角。比如要讲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从一些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为引入,再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个时候我们的目标要明确,一列出方程,二讲概念。 因此在选择例题的时候就要简单可操作,文字精简,关系明确,数据简单,让学生非常容易就列出方程, 而非用复杂的数量关系或繁琐的数据造成学生的认知障碍。

2.需要性原则:“ 学生需要什么? ”这是我们应该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雪中送炭的恩情远比锦上添花要来的重。 为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教学?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惑,需要老师去讲解、去指引的时候,我们的点拨就成了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的雪中送炭了, 此时他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同我们所教授的知识或方法。 反之,在学生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去大量灌输, 反而会造成学习的负担和学习的叛逆性心理,产生厌学的情绪。 因此,课堂上老师的“ 讲与不讲,讲什么”,都应该根据学生“ 需要什么”而确定。 一切从“ 简”, 但不失本质。

3.简单性原则 :遵从以上两大原则 ,根据学生的“ 需要 ”,我们确定“ 目标”,简单直白,一针见血,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最简洁明了的道理,还原事物最真实美丽的本质。

高效学习数学方法谈 篇10

一、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 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往往是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必备的工具。可以说, 没有数学, 也就不可能学好其他学科;其次必须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 领略数学的奥妙, 体会到学习数学获取成功的喜悦。长久下去, 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激发出学好数学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1.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白知识的重、难点, 找到自己的困惑。同时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 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 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预习时要认真读一读定义法则, 要逐字逐词逐句地阅读, 用笔把重点画出来, 并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作出记号, 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预习中遇到的例题要好好想一想它与前面的知识有何关系, 可以先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 然后理解每一步是怎么得到的。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预习完例题, 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去做一做课本中的练习。这样能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增强预习的信心。

2. 注重课堂过程中效率的提高。

从教师的角度看, 应该充分地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理念, 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根据三维目标制定课堂教学。同时, 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因此,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体验数学和思考数学, 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在听讲过程中应注意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重点、难点剖析以及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同时, 还要不断地思考, 增强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 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此外, 学生还应注重做好课堂笔记。

3. 课后及时做归纳总结。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 要通过看书、笔记、习题, 回忆所学内容, 列出相关的知识点, 标出重点、难点, 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分层次的习题, 通过解题再反馈,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效数学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谈几点较为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相遇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无论进行多么详细的讲解,还是会有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两个人分别从两个地方相对行走的画面动态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白相对行走、相背行走、相向而走的具体含义,这样以后再遇到应用题中的各种相遇关系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将两个人已经走过的路程,现在还相距的路程,以及最后两人的相遇再以动画的形式显示出来,整体展现相遇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相遇的概念,解决关于相遇的各种问题。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有助于丰富小学教学内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完善思维

“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就可把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为了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条规律,制作了展示撕拼过程的课件。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验证了猜想,正确的建构了新知,使学生在动手撕拼以后,进一步得到了验证。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完善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抽象的知识形成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答的最佳途径。

三、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提供网络资源,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如在教学《吃西瓜》一课中,学生对几分之几理解得很好,但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对西瓜了解甚少,有的同学还天真的认为西瓜是长在树上,由于学生从小生活条件太优越,只知道吃西瓜,不了解西瓜的生长过程也情有可原,学校这方面的图书较少,为此教师可以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西瓜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与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快,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知识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也就没有意义了。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恰好具有这种优势,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各个领域的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课,把学校附近十字路口上的汽车流动情况拍摄下来,将此真实场景带入了课堂。由于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播放一段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各种机动车流量情况,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活动中。播放完后,没人响应。那我再放一遍,又放一遍,仍未完成。多数学生着急了,说:“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我说:“可以想想办法呀!”同学们开始自发的分工,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大客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再放一遍后,顺利完成任务。把真实生活场景带入课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好奇心、求知欲强,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也为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开阔了广大的空间,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整合起来,进行创造设计,让它在课堂上发挥它真正意义上的作用,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小学数学教育》

高效数学课堂的构想 篇12

“高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要达到上述标准,教学中教师应有两个重心:第一个重心在精心备课上,即备教材与备学生;第二个重心是应有学生意识,即重心在“学”上。本文谈谈高效数学课堂的一些构想,以期抛砖引玉。

一、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精心导入,引起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2. 创设学生成功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3. 用教师的丰富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讲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表达、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4. 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高中数学,不少内容十分抽象,对部分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客观上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但若巧用比喻,紧密联系生活,则可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讲授的有效性

讲授法是人类教育史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当今教师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同一个知识让不同的教师讲授,会有不同的讲法,而不同的讲授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有时则大相径庭。那么,如何使你在课堂上的讲授更为学生所喜欢,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 结构化

讲授的结构化要求教师应当对讲授的内容有序编排,恰当组织,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新知识的定位,明确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和异同点。结构化的讲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不同的知识建立起内在的联系,认识知识体系的逻辑层次,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通俗化

讲授的通俗化要求教师用最为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深刻的道理往往隐藏在简单的问题之中。通俗化永远值得每一个教师积极地追求,我们平时所说的“深人浅出”,反映的就是这个要求。能否通俗化的表达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透彻理解某个知识的重要标志,只有彻悟,才能大俗!数学是全世界学生普遍认为比较抽象难学的学科,数学教师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使数学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其中一条重要的出路就是通俗化。

3. 具体化

讲授的具体化要求教师尽可能地用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表达抽象的道理。概念是实际事物的抽象,它已经脱离了具体的事物,但我们常常是通过大量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抽象概念的。例如,我们是通过桔子、梨、苹果、香蕉等大量具体的水果来认识水果概念的。实际上,尽管我们根本不知道水果这一抽象概念的定义,但却对具体的水果有实实在在的认识。抽象的不可能生动,只有具体的才会生动。抽象的水果概念指的是“可食用的多汁液的植物果实”,它在我们头脑里的形象一点都不生动,而说到桔子、梨子、苹果、香蕉时,我们的头脑里即可呈现它们富有个性特征的生动形象。

三、让每一位学生成为闪亮的明星

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导演,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导”字上下工夫。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难点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做到难点突破,语言精练,方法巧妙。习题配备典型,解题方法多样,授课形式多变。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要给学生思考空间,要讲求艺术地问,让学生在一问一点拨中豁然开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要善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与激情,使每一位学生成为闪亮的明星。

四、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又要考虑时间的限制。一堂课,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几种能力,让学生如期有什么收获,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不会的,不能教”。

五、优化课堂微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等。要完成宏观、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六、落实“五要”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新课程强调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设计时,坚持“五要”原则。“五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可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可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可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七、合作自主,重在全体,兼顾差异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解决所有学生存在的所有间题,此时合作自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讲解一道习题要让所有学生都理解需花费15分钟,而程度较好的学生会感到太慢了,浪费时间。换一种方法:一道习题经过5分钟讲解后,50%的学生掌握了,30%的学生表示听懂了,另外20%的学生有疑问,此时请学生分组讨论,会的同学可以给不会的同学讲解。5分钟后不仅所有学生都表示理解了,还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而这些由学生自己经过讨论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最有价值的问题,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同时也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八、注意辅助教学中现代手段的运用

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首当其冲。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适度地引人和发挥CAI的优势,把数学学科抽象的理论变为形象的模型,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和密度,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虽永无止境,但不应该过分“追潮”,关键是如何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与教学过程的高效益整合。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计算机资源转化为有效的辅助教学的工具,以此吸引并鼓励引导学生达到成功学习、偷快学习的境界。

上一篇:驱动桥异响故障的诊断下一篇:高校后勤节约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