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供应链管理论文(通用8篇)
逆向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1
一、供应链管理和逆向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及异同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 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到制成中间产品, 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 实现最佳业务绩效, 从而增强整个供应链上所有企业业务的表现, 使生产系统能较好管理由原料到产品、到客户的生产过程, 最终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并缩小总生产成本。对企业来说, 供应链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强调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上, 充分发挥其优势
如果把常规意义上的供应链称之为顺向供应链的话, 那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业务伙伴之间发生的, 从供应链下游到上游的运行活动所构成的网链结构就是逆向供应链。因此, 逆向供应链是相对于供应链的顺向运行而言的一种形态。逆向供应链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概念,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Scimchi-LeviD等对逆向供应链的定义为:“从消费者手中回收产品并对回收的产品进行丢弃或再利用的一系列活动。”
尽管从物流的角度看, 逆向供应链是顺向供应链的反向, 但当客户、用户发生退货时, 不仅仅是把发货的步骤反过来做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产品怎么样了?退货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负面影响?运输成本合理吗?退回时间合适吗?是要改进包装还是要重新生产?如何降低退货率?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很多企业都面对了, 只不过大家的处理方式不同而已, 而这正是逆向供应链所关注的内容。其目的, 不仅仅在于建立逆向的退货物流体系,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降低退货率, 改进逆向物流, 从而提高企业的逆向供应链管理水平。
在本质上, 逆向供应链仍然是供应链, 它仍然具有供应链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供应链的构建和运行是建立在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业务伙伴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 而自愿聚合各方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的, 因此是利益驱动和资源优化的产物。逆向供应链虽然能使下游客户减少或规避经营风险, 但由于采取宽松的回收策略而加大了自身的风险, 即风险由下游往上游转移。另外, 供应链也存在需求信息逐级放大效应, 即“牛鞭”效应, 致使上游所获信息严重失真。上述两方面因素的作用, 导致供应链的风险逐级放大效应更加明显。而逆向供应链的构建和运行除了受利益驱动外, 还受责任和法律驱动。
二、逆向供应链的价值体现
逆向供应链是企业赢得竞争的一把利器。企业通过实施逆向供应链可以获取回收产品的价值、减少资源消耗;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赢得政府支持;可以体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思想, 赢得顾客的信赖。
1.降低物料成本, 增加企业效益。
传统模式下物料管理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 而忽视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物料的有效利用, 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 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 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例如柯达公司10年内共回收了3.1亿台一次性照相机, 合理化处理后获得了巨大收益。
2.改善环境行为, 塑造企业形象。
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以及对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各国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法规, 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企业的环境状况已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 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 许多企业纷纷采取逆向供应链。
3.提高顾客价值, 增加竞争优势。
在顾客驱动的经济环境下, 顾客价值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顾客化设计、顾客化定制、顾客化营销, 提高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 赢得顾客的信任, 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目标, 从而增加其竞争优势。
三、逆向供应链的主要现实形式
逆向供应链策略在企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物流、营销、生产等三个方面,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实现逆向供应链。
1.逆向物流实现形式。
逆向物流是逆向供应链策略的主要实现形式, 并且, 逆向供应链策略的其他实现形式都以此为基础。逆向物流主要有两种形式: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客户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根据销售协议规定将接近有效期限的产品、或者有瑕疵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 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向正好相反。在这个流程运行过程中, 客户处于主动地位, 企业处于对客户需要的响应地位。
2.营销实现形式 。
逆向供应链策略同样在营销活动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可以通过营销得以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全生命周期支持 。目前, 产品生命周期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许多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之前被遗弃, 因此回收与处理不仅成为企业的相关责任, 也是新的利润源;二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企业须承担客户使用的相应责任, 因此, 企业为了避免风险, 往往会在特定的情况下予以警告, 并召回产品进行维修、保养, 保证产品生命周期内, 客户消费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对于供应链的终端客户来说, 能够确保不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 有利于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 增加其对企业的信任感及回头率, 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 对于供应链上的销售商来说, 上游企业采取宽松的退货策略, 能够减少下游经销商的经营风险, 改善供需关系, 促进企业间战略合作, 强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特别对于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过时性风险比较大的产品, 退货策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2) 以有效客户的价值周期为中心。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一定的价值周期, 任何一个客户也都有一定的价值周期, 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将产品价值周期和客户价值周期调整一致, 以低的营销成本获得高的销售回报。当产品价值周期出现衰退迹象时, 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将老客户的消费需求重新调整, 使他们继续购买企业的产品, 有效地延长他们的价值周期, 实质上就是增加了企业的价值。要牢记, 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比维持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高5倍, 并且老客户还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口碑效应。
3.生产实现形式。
从总体上看, 生产制造过程遵循供应链的顺向流程, 即产品设计—供给—采购—生产装配—销售, 但在某些环节, 逆向供应链策略的应用对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客户价值有着独特的效果。其在生产领域的实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召回。召回是逆向供应链的高级实现形式。在产品召回过程中, 一般会同时发生逆向物流和客户服务改善。
(2) 返修或技术升级。当某些产品如大型设备、大型耐用品、高价值产品在一定使用期后往往需要技术升级、保养或维护, 这时就需要按照逆向供应链流程将产品返回到原生产厂或它们的专业服务机构。从形式上看, 返修或技术升级是逆向物流;从实质上看, 它是产品全生命周期支 持形式;从功能上看, 又是逆向供应链在生产领域的实现形式。
(3) 基于生产资源外部管理的客户定制化。传统生产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或者避免优势技术外泄, 一般会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通常会大批量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以降低生产物料成本, 大批量生产以降低产品成本。企业为了能够满足客户的迅速购买, 往往会在消费地附近设立许多仓库, 增加安全库存, 结果导致成本的上升。二是进行技术封锁, 严防信息泄露, 结果导致供应链运行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衔接不好, 甚至中断, 形成缺货、生产浪费、库存积压。为了克服弊端,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对供应链进行完善, 实现逆向供应链策略。即通过资源外部管理实现客户化定制。推行逆向供应链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而是要以既成的供应链信息设施为基础, 融入逆向思维的成分,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可逆性, 从而使居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成员在信息供给和享用的过程中处于更平等的地位。这将比单向的供应链在库存优化、柔性制造、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等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企业在实行逆向供应链时, 不必生搬硬套既成模式, 应该综合考虑企业所处产业链的基础信息设施、行业特性、相应的顺向供应链的运行规律等因素, 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突破, 形成最适合于自身产业链的逆向供应链模式。
四、我国企业逆向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现状
对于退货, 我们不能不计成本, 据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估计, 逆向物流可吞噬企业高达35%的利润。而不完善的逆向供应链管理, 其对利润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退回的商品和物资需要额外的仓储空间, 牵涉生产计划的调整, 还会产生更多的废弃物料。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必须将退货作为一种特别的商品来处理, 而不是一退了之。
在我国, 尽管逆向供应链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但只是停留在观念上, 既没有系统化, 更没有工程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在一些特殊的产品领域, 由于企业长期缺乏逆向供应链管理意识和措施, 加上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消费者不恰当的消费观念, 导致了不断引发诸多质量安全问题。一些媒体对非法回收买卖药品现象进行的报道, 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存在逆向供应链过程脱节与缺乏监控等问题。
而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回锅奶事件、非法食品回收再加工事件等, 则更暴露出我国众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食品逆向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必须引起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 在正向供应链系统中创造并持续应用最佳业务实践已经是非常艰巨的挑战了, 而让它们全心全意应对逆向供应链的挑战, 并不现实。相当数量的企业甚至对什么是现代化的逆向供应链管理技术都漠不关心, 更不要说战略层面上的竞争了。
反观发达国家,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欧美、日本等国家就开始对逆向供应链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认识到逆向供应链管理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并加强相关立法和管理, 使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由此可见, 必须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立法和市场监管, 强令其改变研究、管理从产品生产到最终废品处理的方法, 并对产品的处理负全部责任;另一方面要在政策、法规、税收等方面对企业进行鼓励, 尽可能提高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水平, 增加逆向物流边际收益。当然, 实施逆向供应链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逆向供应链前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有生命力的商业计划。这个商业计划不仅为实施逆向供应链规划了一个蓝图,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它赢得领导、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支持, 只有这样, 企业的逆向供应链战略才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海萍.供应链管理理论框架探究.经济问题, 2007 (1)
[2].李健.逆向供应链管理.IT经理世界, 2004 (4)
[3].腾聪.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经济论坛, 2006 (10)
[4].从物流到供应链——美国物流发展趋势对中国物流的影响.开放潮, 2006 (5)
[5].逆向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物流管理, 2007 (4)
[6].供应链上新元素:企业逆向物流管理.人民交通, 2006 (11)
逆向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2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图书管理;图书销售;逆向物流
[作者简介]梁冰,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图书物流指的是图书在供应过程中的所有物流过程,包括出版社图书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目前,我国出版社图书的物流运作一般是分散经营和行政区域集中经营这两种经营模式,图书物流存在诸如物流业务重复作业、物流标准化程度比较低等问题,这些对图书的销售产生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图书物流越来越重要。改变图书物流模式,提升出版社图书物流的效率变得十分迫切。
一、闭环供应链和图书物流
图书物流对图书的销售以及人们的阅读效率有很大影响。当前,传统的图书物流模式不适用于当前的发展,闭环供应链模式下的图书物流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 闭环供应链的特点
闭环供应链是一种新的物流概念,指的是从企业采购开始到最终销售整个过程中完整的供应链循环,其目的是为了对其中的物料进行封闭处理,以减少污染废物的排放,降低为顾客服务的成本。闭环供应链有以下五个特点:(1)考虑环境因素;(2)闭环供应链的系统增加了逆向的废旧产品流,变得更加复杂;(3)闭环供应链具有推/拉特性,旧产品的供应与需求之间不协调;(4)“供应商”多“客户”少,由于闭环供应链系统中逆向供应链“原材料”是废旧的产品,相对的客户比较少;(5)这种系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待开发。
2. 逆向物流的特点
逆向物流与传统供应链相反,为了恢复价值或者进行更合理的处置,从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等方面的内容从消费起点到终点进行管理和控制过程。逆向物流是企业价值链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环节,主要有以下特点:(1)分散性,逆向物流的地点、时间、质量等都是分散的,不可预见;(2)混杂性,因为回收的产品种类、状况等都不一样,逆向物流具有混杂性;(3)多变性,由于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及退货、产品召回等政策的滥用,导致逆向物流多变性;(4)缓慢性,逆向物流各个环节进行的过程比较长,如对废旧物资的收集和整理等。
3. 图书物流的特点
图书物流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当前的图书物流基本采取手工和机械化作业,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如图书物流过程中的验收、图书上架、发货等强度相对较低的作业环节一般都是采用手工作业,但也在运输、包装等方面采用自动包装机、自动搬运机械等机械化操作。第二,有的出版社实现自动化作业。近年来,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经营商对物流作业设施进行了相应改造,自动化程度逐渐加强,如自动引导车的运用、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电子标签系统等技术在图书物流中的应用,这些新技术的普及有助于图书物流的信息化,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
4. 闭环供应链下的图书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管理和闭环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其中包括制造企业、销售企业、服务企业等,逆向物流在图书行业中的影响比其他行业要大,因此,闭环供应链视角下的图书逆向物流是图书逆向物流管理的一个关键步骤。闭环供应链依据的是循环经济的思想,在这个思想下将物流过程看成是封闭的,物品在这个封闭的空间中循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的消耗等。传统的物流供应链中,企业重视对产品的回收和利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环保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出现了原材料、产品等方面的一个逆流过程,即从消费地向生产地进行流动,形成了逆向供应链。而闭环供应链就像是一个封闭的环,其中就包括传统的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这两个方面。目前在闭环供应链中关于逆向物流供应商的选择研究还比较缺乏,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对供应商的科学合理选择。
二、当前图书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在闭环供应链中影响图书逆向物流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下图是图书逆向物流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1. 出版社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外部因素对图书企业的发展有着宏观层面的影响,比如经济文化等要素。于外部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也日益加快,出版物逐渐增多。但当前图书出版供应链仍采取传统模式,这对出版行业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当前图书出版供应链的模式不适应图书行业的发展。当前出版行业的一个现象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对零售商是一个风向标,这是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活,这种供应链模式应随着图书行业的深化改革进行改革。
2. 供应链中的信息沟通问题
信息沟通不畅对出版图书的逆向物流发展带来阻碍。在供应链中进行信息沟通,需要对整体的信息标准进行统一规划,而当前图书物流条码在统一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对物流条码进行统一的工作相当复杂。
3. 图书逆向物流的环节性因素问题
图书逆向物流的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出版社、中盘以及零售商,目前这三个环节都存在问题。首先是出版社,当前出版社在选题、图书设计、定价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其次是中盘的问题,中盘是出版社图书物流过程中一个中转环节,在业务上对零售商支持不够,在技术上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沟通造成影响,在物流设施设备方面由于缺乏先进的设备也影响这一环节的效率。最后是零售商存在问题,零售商的业务主要体现在服务方面,然而当前我国零售商经营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在服务方面比较欠缺。
三、闭环供应链下图书逆向物流模式的研究
图书逆向物流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影响物流效率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在闭环供应链基础上提升图书逆向物流水平,需要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出发考虑。在闭环供应链视角下对图书逆向物流水平提升的应对措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改变图书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图书供应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是出版社在驱动,属于一种推式供应链模式,改变图书供应链管理模式,也是对当前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应对。由于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图书需求的加大,图书供应链要逐渐由推式向拉式进行转变。因此,对图书供应链进行管理应加强对读者需求的掌握,从读者那里获得相关信息,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出版战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大环境下,满足读者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是出版社这一环节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紧密配合,以实现效率的提升。
2. 基于闭环供应链整体,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沟通和信息协调
在逆向物流的研究中,要将闭环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整体,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信息化是促进信息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步骤。当然,信息化只是一个基础,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目的是促进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以及信息的有效传递,加强闭环供应链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促进各出版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因此,闭环供应链中各企业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并且将信息收集、传递等标准进行确定,以方便各个供应链环境的沟通。出版行业的规模发展要求在闭环供应链中建立一个大型的现代化中盘用于中转,但当前我国的出版社发展规模并不庞大,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不是急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转环节。
3. 改革图书供应链的销售模式,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控制
当前图书供应一般采取的销售模式是“经销包退”,这使得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风险出现不对等的现象。因为整个闭环供应链是一个整体,企业之间在进行决策时,都要考虑其他企业的情况,各企业之间应进行相互的协同合作,才能取得双赢。针对图书销售,出版社和零售商都要进行改革。在出版社方面,要加强对选题、图书设计、定价等方面的控制,在出版社与零售商的销售关系中,可以将图书销售模式进行改革,由原来的“经销包退”改成“折扣退货”的模式。零售商一旦发现图书销售出现问题,可以及时与出版社进行联系,双发协商达成一致后,零售商可以将图书进行打折销售,而不是完全退回给出版社。如果经过打折也无法销售的图书,则由零售商承担一部分损失之后,再将图书退还给出版社,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零售商这个环节盲目进货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促进风险的平等承担,提高整个闭环供应链的效益。
逆向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3
1 逆向供应链的内涵
逆向供应链提出和研究的历史很短。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逆向供应链的定义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这些学者的表述, 简言之, 逆向供应链是指企业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置, 或者再利用。如果把常规意义上的供应链称为前向供应链 (或顺向供应链) , 那么,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业务伙伴之间发生的, 从供应链下游到上游的运行活动所构成的网链结构就是逆向供应链。因此, 逆向供应链是相对于供应链的顺向运行而言的一种形态 (见下图) 。
一般而言, 逆向供应链管理包括退货逆向供应链管理和回收逆向供应链管理。退货逆向供应链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 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向正好相反。回收逆向供应链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本文主要探讨退货逆向供应链管理问题。
2 退货逆向供应链的几个关键环节
随着竞争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商家打出了无条件退货的口号, 以吸引消费者购物。在各种媒体上, 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消费者因退货而与商家发生冲突的报道。退货会给零售商或制造商带来处理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丧失等问题。增加的成本包括运输、检测、修复、重新包装以及时间成本等;丧失的利润包括延期销售引起的产品贬值、消费者不再重新购买引起的利润减少等, 因此, 大量的退货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利润, 迫使商家和生产厂家开始更多地关注退货管理问题。按退货的产品状态可以将退货分为有缺陷退货和无缺陷退货。有缺陷退货主要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存在缺陷产生的退货或召回以及产品因运输造成的损坏退货;无缺陷退货主要包括五种情况:一是安装困难、产品不易操作或与消费者原有产品不兼容等原因引起的无缺陷退货;二是消费者因对产品的外观、型号、功能不满意而退货;三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和预测的不准确, 当销售季节结束后, 没有销售完的剩余产品在供应链成员间按照有关合约自下而上地逐层退货;四是积压品的退货;五是交货延迟或订单处理失误导致的退货。一项研究表明, 美国多数零售商面临的客户退货量占到销售量的5%~9%, 在服装行业这个比例高达35%。退货逆向供应链的几个关键环节主要包括:
2.1 产品回收
从最终消费者、零售商或供应商那里回收退货产品是退货逆向供应链的源头。这个环节主要关注回收产品的地点、时间和数量。设计合理的产品回收处置方式是降低回收成本的关键。回收渠道的建立需要消费者、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密切合作。
2.2 分类、检测与处理
一般回收中心的退货数量大、品种多、状态杂、批号多, 首先需要进行分拣, 将货物按照品种、批号、状态等分类;然后专业人员进行检测, 确定是送去分解或维修还是重新包装等。处理包括维修、拆卸、重新装备、再利用或废弃等。
2.3 再制造
与传统制造流程相比, 由于回收产品的质量和回收时间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导致零件修复和整体再制造的变数增大。因此, 相关信息的采集就显得十分重要。
3 退货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建立
3.1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的有效共享是退货逆向供应链协调的第一步。产品的回收过程是退货信息的获取过程。从最终消费者、供应商或者零售商那里回收退货产品的时候, 各种产品的质量信息、回收量、回收时间等对制造商都是第一手珍贵资料。制造商根据产品的回收量、实际库存量和实际寿命等信息可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 从而避免在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信息失真或放大。同时制造商将相关信息传递到上游供应商, 据此控制上游供应商的产量和供货量。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等各节点企业对退货信息以及退货产品在逆向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处理信息进行共享,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时间拖延造成的贬值损失, 提高退货的处理速度, 使退货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分流, 节约大量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3.2 构建快速反应机制
即使在物流业发展快速的发达国家, 退货处理的效率也并不高。在美国, 有近一半的退货需要一到两周才能处理, 另有25%左右的退货需要经过一个多月的长久等待。提高退货处理速度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在退货逆向供应链的各环节的信息能够共享的情况下, 上下游之间信息一致, 下游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上游, 制造商能够随时跟踪和检查到用户退货情况和零售商的库存状态, 快速有效地制订回收计划, 安排运输, 减少退货在零售商和回收中心里的滞留时间。退货的快速有效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也使供应商和制造商能够对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和运输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 更快速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3.3 构建信任机制
逆向供应链信任机制可以定义为逆向供应链各成员基于对逆向供应链整体组织和主要成员的信任而自愿采取的有利于逆向供应链利益的行为。相互信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矛盾, 减少不必要的谈判与协商, 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时间耗费。在退货逆向供应链中, 信任意味着退货发生后各节点企业遵守之前关于退货处理的契约, 严格遵守合同条款。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各节点企业坦诚合作、资源共享, 自觉做出有利于整个退货逆向供应链的行为, 从而提高退货处理效率, 实现退货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的共赢。因此, 应采取积极措施构建退货逆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 提高退货逆向供应链内各企业的竞争力, 改善整体绩效。
4 结论
退货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能够建立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退货逆向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应具备有效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包括:首先, 可对退货信息进行归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商品进行合理的编码管理, 建立有用的基本资料, 做好逆向物流记录工作;能够追踪每次退货的原因, 实现退货商品的实时跟踪和评价。其次, 能建立基于EDI系统设计的信息系统, 实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退货信息的交流共享, 为生产企业提供各类营销信息、产品品质报告, 提高退货处理速度, 使退货在最短时间内分流, 降低企业的库存压力和运输成本。由此可见, 只有信息系统建设比较完善的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 对频繁发生的退货进行有效管理, 以满足消费者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摘要:本文阐述了逆向供应链的内涵, 退货逆向供应链的几个关键环节, 从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信任机制等方面对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退货管理,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1]戴俊俊, 宁钟.非缺陷退货情形下的供应链协调[J].物流科技, 2006 (5) :109.
供应链逆向物流存储控制策略研究 篇4
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在环境法律法规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与之如影随行的逆向物流正成为企业管理者和相关学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存贮控制是逆向物流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对于生产商而言, 在一个考虑逆向物流的制造/再制造系统中, 销售产品的存贮可以由新制造产品进行补充, 也可以由返回产品经过简单处理进行补充。当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时, 其需求速度应大于商品的回流速度。以下两种模型基本假设条件为:产品处于生命周期成熟期, 确定性需求, 稳定回流率, 退回品的修复时间为L, 产品一经退回即进行处理, 如图1所示。
二、不考虑生产时间模型
1、基本假设
(1) 假设市场需求的一般特性商品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 即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可以用常数来近似描述产品的市场需求速度。
(2) 假设商品的返回是以一定的比例进行的, 不考虑回收产品的不确定性, 即本期产品的回收量是前期产品销售量的一定比例。
(3) 这里考虑的回流是指通过某次销售后, 从消费者手中产生的回流。这里的回流率是建立在统计意义上的某一相对稳定值或服从某个分布。回流量是指在“正常销售”部分中按照一定回流率回流的量。
(4) 回流处理中各环节发生的成本统称为回流处理成本, 每个回流产品的回流处理成本相同。
(5) 产品退回后立即进行修复处理并进入存贮, 且与新产品的单位存贮成本相同。
(6) 返回产品进行简单处理后可以全部再次销售, 即不考虑回收废旧产品的弃置问题。
(7) 假设返回产品在处理后重新销售时, 与新产品无差异并服务同一级市场, 产品的销售价格一致。
(8) 不考虑订购/制造新产品的提前期, 即存贮降为0时可以立即得到补充。
(9) 不考虑价格折扣问题。
2、模型中符号说明
Q:期初订购量;
T:订货周期;
C:成本;
N:退回产品速度, N为常数;
M:产品的生产速度, M为常数;
R:商品的需求速度;
u:产品的回流率, u为常数且0≤u<1;
hs:单位数量待售品单位时间的存贮持有成本;
hr:单位数量退回产品单位时间的存贮持有成本;
T:订货周期;
P:单位产品的订购价格;
C0:每次订货的固定成本;
Cr:单位退回产品的修复成本;
Cr0:退回产品每次修复的启动成本, 即固定成本;
I (t) :时刻t的存贮水平;
L:退回产品的修复时间。
3、模型提出及求解
基于以上假设, 问题即为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总成本最小的订货周期T和订货数量Q, 整个订货周期内的成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 整个订货周期内新产品的存贮成本:单位时间产品需求速度为R, 又单位时间有u R的产品经修复进入存贮并优先销售, 所以单位时间经销售的新产品为 (1-u) R, 即净需求为R'= (1-u) R, 所以整个周期内新产品的存贮成本为:
(2) 整个订货周期内退回产品的存贮成本:产品退回后即进行修复出售, 所以退回产品的存贮是均匀的。修复时间为L, 所以任一时刻的存贮为u RL。
(3) 退回产品的处理成本:Cru RT (3)
(4) 订货成本:C0+PQ (4)
所以整个订货周期内的平均总成本为:
因为不允许缺货, 且当存贮降为0时立即得到补充, 订货量应等于净需求量。即:
将 (6) 式代入 (5) 式, 得:
对T求导并令其为0, 可得最优订购周期为:
将 (6) 代入, 得最优订货批量为:
当没有退货, 即u=0, 公式则成为经济订购批量公式, 由于T*与Q*均与产品价格P无关, 所以以后在成本函数中去掉PR'这项, 此时最佳成本为:
由 (7) 、 (8) 、 (9) 式可知, 考虑逆向物流与不考虑逆向物流相比, 最优订货周期延长了, 最优订货批量降低了, 最佳成本增加了。即使考虑了退回产品的修复时滞, 但是由于生产经营的连贯性, 其对最优订货周期和最优订货批量并没有影响, 只是在最佳成本中有所体现。
4、数例求解
假设某销售商销售某种商品, 每次订货的固定订货成本为900元, 单位商品的订货价格为50元, 销售价格为每件100元。商场规定, 若顾客对商品不满意或商品有瑕疵, 从商品购买之日起两个月内可以退货。对以往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发现, 退货产品的数量约占销售量的10%, 所退商品中由于商品本身严重缺陷而返厂大修或废弃的比例非常小, 低于1%, 可忽略不计。产品退回就进入回流产品存贮进行修复, 修复时间为两天, 每次修复的启动成本为100元, 每件产品的修复成本为5元。修复后就可以进入待售品存贮, 销售价格与新产品一样, 仍为100元。回流产品存贮及待售品存贮的存贮成本分别为每天每件1元和每天每件2元。根据市场调查统计, 此商品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 基本保持在每天10件的销量。假定能够瞬时补货, 且要求不允许缺货的条件下, 制定一个长期补货策略。
将问题代入以上模型中, 可将参数整理如下:R=10件/天, u=0.1, hs=2元/件·天, hr=1元/件·天, L=2天, P=50元/件, C0=900元, Cr=5元, Cr0=100元。
将参数代入模型中, 可得最优策略为:
最优订购周期为:T*=10天;
最优订货批量为:Q*=90件/次;
最佳成本为:C*=187元。
三、均匀生产模型
假设存贮降为0, 立即得到补充是一种理想状态, 实际生产总是需要一定过程, 或者购买过程中, 总是存在订货提前期的, 此模型即假设均匀生产, 生产速度为M, 如图2所示。
1、基本假设
(1) 假设市场需求的商品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 即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可以用常数来近似描述产品的市场需求速度。
(2) 假设商品的返回是以一定的比例进行的, 不考虑回收产品的不确定性, 即假定本期产品的回收量是前期产品销售量的一定比例。
(3) 返回产品进行简单处理后可以全部再次销售, 即不考虑回收废旧产品的弃置问题。
(4) 假设返回产品在进行处理重新销售时, 与新产品无差异并服务同一级市场, 产品的销售价格一致。
(5) 考虑生产时间, 假设均匀生产, 生产速度为M。
(6) 产品退回后立即进行修复处理并进入存贮, 且单位存贮成本与新产品无异。
2、模型中符号说明
R:商品的需求速度, R为常数;
u:产品的回流率, u为常数且0<u<1;
M:产品的生产速度;
hs:单位数量产品单位时间的存贮持有成本;
hr:单位数量退回产品单位时间的存贮持有成本;
Q:周期订货量;
T1:生产时间;
T:订货周期;
P:单位产品的订购价格;
C0:每次订货的固定成本;
Cr:单位退回产品的修复成本;
Cr0:退回产品每次修复的启动成本, 即固定成本。
3、模型提出及求解
基于以上假设, 问题即为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总成本最小的订货周期T和订货数量Q, 整个订货周期内的成本包括四个部分:整个订货周期内产品的存贮成本;整个订货周期内退回产品的存贮成本;退回产品的处理成本;订货成本。分别计算如下。
(1) 整个订货周期内新产品的存贮成本:单位时间产品需求速度为R, 又单位时间有u R的产品经修复进入存贮, 所以净需求速度为:
因为不允许缺货, 且当存贮降为0时立即得到补充, 生产量应等于净需求量。即:
根据文献, 可知 (M-R') T1=R' (T-T1) , 即MT1=R/T。由此得到整个订货周期内新产品的存贮成本为:
(2) 整个订货周期内退回产品的存贮成本:产品退回后即进行修复出售, 考虑修复时间L, 任一时刻t的存贮水平为u RL, 因为此时刻之前L时间之内的退回产品都还在存贮内, 处于修复过程中。所以, 整个订货周期内退回产品的存贮成本为:
(3) 退回产品的处理成本:Cru RT (13)
(4) 订货成本:C0 (14)
所以整个订货周期内的平均总成本为:
成本函数对T求导得:
令成本导函数为0, 得最优订货周期为:
将 (10) 代入, 得最优订货批量为:
最优生产时间为:
将 (17) 和 (18) 代入 (15) 得平均总成本为:
由上面的一些式子可知, 当没有回流, 即u=0时, 公式即与经典存贮模型的结果相同。与经典存贮模型相比, 最优订货批量减少了, 最优订购周期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当2R≤M时, 最优订货周期延长;当2R>M时, 最优订货周期缩短。
4、数例求解
假设某生产商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 生产速度为25件/天, 每次生产的固定成本为900元, 单位商品的生产成本为50元, 销售价格为每件100元。另有规定, 若顾客对商品不满意或商品有瑕疵, 从商品购买之日起两个月内可以退货。对以往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发现, 退货产品的数量与销售量成正比, 约占销售量的10%, 所退商品中由于商品本身严重缺陷而返厂大修或废弃的比例非常小, 低于1%, 可忽略不计。产品退回就进入回流产品存贮进行修复, 修复时间为两天, 每次修复的启动成本为100元, 每件产品的修复成本为5元。修复后就可以进入待售品存贮, 销售价格与新产品一样, 仍为100元。回流产品存贮及待售品存贮的存贮成本分别为每天每件1元和每天每件2元。根据市场调查统计, 此商品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 基本保持在每天10件的销量。假定能够瞬时补货, 且要求不允许缺货的条件下, 制定一个长期补货策略。
将问题代入以上模型中, 可将参数整理如下:M=25件/天, R=10件/天, u=0.1, hs=2元/件·天, hr=1元/件·天, L=2天, P=50元/件, C0=900元, Cr=5元, Cr0=100元。
将参数代入模型中, 可得最优策略为:
最优订购周期为:T*=12.5天;
最优生产时间为:T1*=4.5天;
最优订货批量为:Q*=113件/次;
最佳成本为:C*=151元。
四、结语
由以上两个模型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考虑到退货产品修复处理之后的时间, 只是对平均总成本产生影响, 对能得到最优平均总成本的最优订货批量及最优订货周期没有影响。在经典存贮模型中, 用净需求速度替代市场需求速度, 即可得出相应条件下的最优策略。
摘要:供应链逆向物流的存储控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当产品处于成熟期时, 其市场需求较为稳定, 属于确定性存贮控制;当商品于导入期或衰退期时, 需求是不确定的, 属于随机性存贮控制。本文通过不考虑生产时间模型和均匀生产模型两种模型, 对成熟商品处理周期与订货周期一致情况下供应链逆向物流存贮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 以求得最优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逆向物流,存储策略
参考文献
[1]袁霄:基于逆向物流的存贮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2]马士华等:生产与作业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Fleischmann M., Bloemhof-Ruwaard J., Dekker R., van der Laan E., van Nunen J., Van Wassenhove L..Quantitativ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a review[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7, 103 (1) .
[5]益宇鸣:基于逆向物流的存贮控制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 2003.
[6]Dale S.Rogers.Ronald S.Tibben-Lembke, Going Backwards.Reverse Logistics Trends and Practices[C].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 1998.
逆向供应链协调研究综述及展望 篇5
1 逆向供应链协调优化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逆向供应链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但基本看法是一致的。V.Daniel, R.Guidejr[1]认为“逆向供应链是一种从顾客手中回收产品的活动, 通过回收企业可以对回收品再利用或者销毁处置”。夏绪辉等[2]认为逆向供应链是对产品进行回收, 并且对回收品检验、测试和分类的活动, 它是企业行使最终处置权和再循环使用的过程。此后其他学者对逆向供应链的定义就是从上述观点中演化和拓展的。徐章一等[3]认为逆向供应链的价值以逆向物流、全生命周期支持、生产资源外部管理等多种形式在物流营销和生产过程中实现, 并创造企业的增值价值。李学斌[4]认为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是指企业为实现逆向供应链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 为约束提高体系内成员间的行为而设计的制度和手段。供应链协调机制的运用可以改善、控制企业的运营决策, 合理的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可以使整体利益大于各自利益之和。
综上所述, 逆向供应链协调优化是指在供应链实施运作过程中, 约束管理各成员企业, 为组织运营者提供管理办法, 决策支持的一种模式, 通过合理分配成员间的利润最终改善系统整体利益, 提高参与执行能力, 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2 逆向供应链研究成果
国内对逆向供应链的研究相对较晚, 而国外研究较早。逆向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逆向供应链的协调,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利润, 必须建立有效的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来分散成员企业间的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和增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很多学者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影响逆向供应链的因素, 进而验证逆向供应链协调的必要性。Savaskan等[5]指出制造商指定协调策略可以解决分散式决策下利润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并且所制定的策略可以提高零售商的回收水平, 协调后整个供应链的利润达到集中决策时的水平。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 国内外对逆向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同或契约协调机制、收益分享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三个方面。
2.1 合同或契约协调机制
许多研究成果针对主要涉及批发价合同、收益分享合同、期权合同等不同合同和不同契约模式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李响等[6]运用博弈论和优化理论得出了随机环境下再制造商和回收商分散式和集中式决策下的最优策略, 并证明了批发价合同下逆向供应链系统中仍然存在双边效应, 最后给出了“双阶段定价合同”的供应链协调机制。袁煜昶等[7]通过建立回收价格、回收量和回收努力参数模型, 研究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模式下的逆向供应链系统, 并通过二部定价契约和奖惩契约实现了逆向供应链的协调。邱海永等[8]研究了制造商的信息甄别合同, 通过合同制造商可以降低由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实现逆向供应链的协调。肖玉明等[9]利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方法研究了在供应商和销售商的边际成本都随产量递增的情况下回购契约可以完美协调供应链。王先甲等[10]针对单个再制造商和回收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 利用博弈论和激励机制理论, 分析了传统线性分成契约中激励不足问题, 并提出了有协调作用的新契约, 所提出的契约对废旧物品回收供应链的运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吴刚从生产商延伸责任的逆向供应链责任承担、组织模式和各主体间的博弈分析产品聚类和二元理念的基础问题, 给出逆向供应链领域的研究趋势, 此外还有学者通过使用混合契约来实现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 理论上能协调供应链的合同或契约在实际运作中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 将偏好和公平的概念引入逆向供应链协调是传统供应链的创新和突破。
2.2 收益分享机制
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来源于各成员之间的合作, 对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利益进行完美协调是提高逆向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有效保障。从现有文献来看, 针对逆向供应链收益分享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决策行为、博弈方式和风险分担等方面。黄歆颖[11]通过建立均值—方差模型, 研究了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回收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中, 风险规避的回收商的收益分享契约, 研究表明收益分享契约可以完美协调供应链, 并给出利润受风险规避程度的影响。王晓萍等[12]运用博弈论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进行了研究, 并给出在不同博弈结构模式下参与者间的利益分配策略, 且求解出了非博弈合作和博弈合作下的均衡解, 研究表明双方合作会使逆向供应链整体效益提高。葛静燕等[13]对零售商的销售收益和回收费用分享契约进行了研究分析, 收益分享契约的使用提高了零售商、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效用。孙多青等[14]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研究了多个零售商参与下逆向供应链系统成员间在合作情况和非合作情况下的最优定价模型, 研究表明联合定价可以使回收价格和回收量都得到提高, 并且整个逆向供应链系统的利润也得到提高。从现有文献的研究来看, 在逆向供应链系统上采用收益分享机制可以提高各自的边际效益, 可以实现供应链成员间利润的合理分配。但上述研究成果大多数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仅从经验上提供一些求解模型, 在实践环节中的可操作性不强, 并且对协调的标准和协调过程中障碍的研究较少, 因此,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待提高。
2.3 奖惩激励机制
在逆向供应链的利益分配方面通过对各成员企业的相互激励可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是学者们的主要研究趋势之一。Mitra等[15]人通过分析比较政府的三种再补贴政策 (仅对制造商进行补贴、仅对再制造商进行补贴、对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同时进行补贴) , 研究表明对制造商和再制造商同时进行补贴不仅可以提高双方的利益而且供应链整体的利益也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 王玉燕和申亮[16]通过建立以补贴、惩罚为独立参量的模型,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制定了三种激励模式, 对比研究发现惩罚与奖励同步实施的方案是政府管理逆向供应链最优的激励方案。曹柬等[17]人针对在需求与回收双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逆向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加工商和回收商间的奖惩激励方式 (制造商对加工商进行奖惩激励、加工商对回收商进行奖惩激励和两种激励奖惩并存的方式同步实施) 对供应链整体绩效最优的影响。王文宾, 达庆利[18]通过建立6种情形下的奖惩决策模型, 并着重研究了4种情形下制造商和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奖惩激励措施来引导回收商提高回收量, 同时比较了惩罚机制和奖励机制对回收商回收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政府通过对回收商设立奖惩机制能够有效协调供应链。顾巧伦等[19]通过建立委托—代理模型, 研究了不完全信息下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和回收商的激励机制问题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李枫等[20]研究了回收量随机, 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的逆向供应链系统中, 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的定价模型, 研究表明合理的定价合同可以约束双方的行为和提高市场的稳定性。付小勇[21]采用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模式下逆向供应链中处理商和制造商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
3 研究总结与展望
逆向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 一些企业开始回收废旧产品进行再制造。因此, 逆向物流也就应运而生, 同时, 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整合形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协调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闭环供应链, 是指制造商生产的产品, 通过供应链的正向物流送到消费者手中, 进一步以消费者为起点, 由相应企业负责回收消费者手中的废旧产品, 经过制造商维修、再制造所形成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闭环系统。[1,2,3]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闭环供应链的研究越来越多。Swaskan等研究了再制造产品闭环供应链的四种回收模式, 并分析了不同回收模式对节点企业的定价策略及利润的影响。[4]Nakashima等研究了随机需求下, 基于再制造系统闭环供应链的最优控制问题。[5]薛顺利等讨论了再制造逆向物流的三种回收方式, 并进行了定量的对比分析。[6]姚卫新分析了电子市场环境下废旧产品回收的五种模式, 并对五种不同回收模式下闭环供应链定价和利润函数进行了定量分析。[7]而目前, 大部分研究是集中在产品定价策略和回收渠道模式上, 很少涉及随机需求下供应链的协调问题。
问题描述与模型建立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分销商、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闭环供应链, 制造商生产产品、分销商在批发产品给零售商的同时负责回收废旧产品、制造商从分销商处回收废旧产品进行再制造后重新销售产品。其供应链结构如图1所示。
1.模型参数
cm—制造商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 crm—制造商对废旧产品再制造成本, wm—制造商给分销商产品的批发价格, wd—分销商给零售商产品的批发价格, p—零售商出售产品的单位价格, b1—分销商从顾客回收废旧品的价格, b2—制造商从分销商回收产品的价格, v—销售季节末期未销售产品残值, cc—分销商回收废旧产品的成本, 包括广告, 物流成本等。
2.模型假设
(1) 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均为风险中性, 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 废旧产品的回收量Q (b1) 是回收价格b1的线性函数, 只与b1有关。假设Q (b1) =kb1。其中, k为常数且k>0, k代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3) 废旧产品不分废旧程度, 回收价格一样。
(4) 回收的产品只能从顾客到分销商, 再由分销商送到制造商处进行再制造。
(6) 不考虑库存成本、缺货成本, 未售完产品以残值处理。
基于以上假设, 当零售商订货量为q时, 其期望销售量为 。因此, 可得到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 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期望利润:
基本模型
1.集中决策情形下
在集中决策情况下, 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为了使整个供应链效益最大化, 联合起来共同决定订货量和废旧品的回收价格, 这时供应链的期望利润函数为:π=ps (q) -cmq+Q (b1) (cm-crm-b1-cc) +v I (q) 。对上式分别求q和b1的一阶条件, 得到:
2.分散决策情形下
现实中, 各成员均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必然存在Stackelberg博弈。假设三方决策都是基于完全信息的, 制造商是主方, 首先确定批发价格wm;分销商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批发价选择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批发价格wd和回收价格b1;零售商根据分销商提供的批发价格确定自己最优订货量q。根据Stackelberg博弈理论建立模型:
对上式的两个条件分别求q和b1的一阶条件, 得到:
由式 (1) ~ (6) 得出结论:
结论1: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能够回收更多的废旧产品, 从而提升节点企业与供应链系统的利润。
结论2:集中决策情形下, 零售商的订货量要多于分散决策时的订货量, 此时整个供应链的收益也多于分散决策情况下的系统收益。
结论3:集中决策情形下, 废旧品的回收价格要高于分散决策情况下的回收价格, 而提高回收价格有助于回收更多的废旧产品用于再制造, 也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实现供应链成员及消费者的共赢。
综上所述, 应采用合理的合作契约, 激励零售商订货和分销商回收废旧品, 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系统达到最优状态。
三级闭环供应链的联合契约机制
分散决策情形下供应链的整收益, 明显低于集中决策情形下的收益。另外, 传统的收入共享契约在闭环供应链中不再有效, 原因在于制造商在不承担回收费用的情况下, 无形中共享了分销商回收产品得到的利润。因此, 应设计一种新的契约来协调供应链。笔者提出一种联合契约机制:制造商、分销商分别以1-λ、λ的比例共享销售收入, λ∈ (0, 1) 。同时, 以相同比例承担回收费用;分销商为了鼓励零售商订货, 在销售季节末期以b的价格, 回购零售商未销售出去的产品。此时, 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期望利润分别为: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使分销商的最优回收价格b1与供应链集中决策情形下相等, 对式 (8) 求的一阶条件并结合式 (5) , 得:
由b1*=b1**得b2=λ (cm-crm)
另外, 要使供应链中各方利润与供应链整体利润同时达到最优, 必须满足qe=qd=qm=q。所以, 由F (qd) =F (qm) 得到wm=λcm
综上所述, 在联合契约机制下可通过调整相应的契约参数, 使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 同时可以协调供应链各方的利益。
三级闭环供应链的线性转移支付契约机制
线性转移支付契约机制也是协调闭环供应链常用的手段, 其契约如下:制造商为了激励分销商增加废旧品回收量, 向分销商提供一种依赖于其废旧品回收量的线性转移支付θ (Q) =γ (Q-Q0) 。其中, γ (γ>0) 表示分销商在废旧品回收时面临的奖惩因子, 具体取值取决于制造商与分销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Q0表示分销商可以获得正激励的最低回收量, 由制造商酌情而定, 当分销商的回收量高于Q0时, 其将获得超出部分等比例的利益返还, 但若低于Q0, 其也将受到不足部分等比例γ的惩罚;类似的, 分销商为了激励零售商提高其产品订购量, 向零售商提供一种依赖于其订购量的线性转移支付φ (q) =δ (q-q0) 。其中, δ (δ>0) 表示零售商在订购产品时面临的奖惩因子, q0表示零售商可以获得正激励的最低订购量。此时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期望利润分别为:
结论5:在该线性契约下, 当b2=cm-crm-γ, wd=cm+δ, 奖惩因子γ与δ满足供应链各成员参与约束时, 供应链能够实现协调。
证明:要实现供应链协调, 线性转移支付契约下, 零售商独立决策的最优订购量必须与集中决策情形下相等, 求式 (9) 对q求导, 得
F (qr) =p-wd+δp-v
此外, 线性转移支付契约还必须满足供应链所有成员的参与约束, 这通过选取适当的γ与δ是可以实现的。综上, 在线性转移支付契约机制下, 也可以通过选取适当的契约参数, 使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 实现完美协调。
数值仿真
假设某种季节性商品供应链由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构成, 其市场需求在区间[100, 1000]内服从均匀分布, 产品的市场价格p=120, 生产成本cm=70, 再制造成本crm=20, 回收成本cc=2, 残值v=20, 此外消费者环保意识k=5。
1.联合契约机制
将上述参数代入联合契约, 可得b1=24, μ=0.5, b2=50λ, 并且由b1≥b2+cc可得λ≥0.52。根据联合契约机制, 要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分销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回购契约必须满足条件wd=60+0.5b, 通过改变参数wd和b来调整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利润, 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看出, 随着回购价格b的提高, 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利润逐渐降低。在回购价格b=40不变的情况下, 制造商和分销商通过调整契约参数λ, 来实现对供应链收益的分配。λ由制造商和分销商谈判商议决定, 且分销商的供应链收益分配比例满足0.52≤λ≤1。通过改变参数, 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期望利润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看出, 随着参数λ的增加, 回收价格b2增加, 分销商的利润逐渐增加, 而制造商的利润逐渐减少。在联合契约机制下, 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实行收入-费用共享契约, 可以实现三级闭环供应链的利润最优。同时, 选取适当λ的可协调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利润, 使协调后各自利润大于分散决策时的利润。
2.线性转移支付契约机制
将上述参数代入线性转移支付契约, 可得b2=50-γ、wd=70+δ, 由各方参与约束可得b2≥26、wd<120, 所以0<γ≤24、0<δ<50。假设γ=10、Q0=100, 分销商制定不同的废旧品回收价格, 对分销商及制造商期望回收利润的影响如图4所示。
由前述条件知, 分散决策情形下废旧品回收价格b1=19, 而集中决策情形下b**1=24。从图4可看出, b1=24时, 分销商通过回收废旧品获得的利润最大, 所以在线性转移支付契约机制下, 分销商的决策将与集中决策情形下相一致 (零售商的订购量也将与集中决策情形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所以, 线性转移支付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 这验证了结论5。
同时还可看到, 线性转移支付契约与联合契约的不同之处在于, 其并不是对总利润按比例进行分配, 而是根据契约执行方的执行程度来决定其获得的利润。在上述供应链中, 零售商的决策变量为订货量, 分销商的决策变量为废旧品回收价格, 在线性转移支付契约机制下, 以上两个决策变量越接近供应链协调时的状态, 零售商与分销商各自所获得的利润也就越高, 同时, 供应链整体利润也越接近最优。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笔者在分析传统协调契约的基础上, 采用联合契约和线性转移支付契约两种不同的协调机制, 证明了通过选择适当的契约参数, 上述机制可有效平衡供应链中各方的利益分配, 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从而最大化供应链整体收益及供应链企业的正外部性。未来可进一步对废旧商品回收量受回收价格、销量、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三级闭环供应链优化与协调问题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彦平.逆向物流与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 2006 (5) .
[2]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Flappper S D P, Nunen J A E E, Wassenhove LN V.Managing closed2loop supply chains[M].Berlin:Springer Verlag, 2004.
[4]R Canan Savaskan.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Management Science, 2004, 50 (2) :239-252.
[5]NakashimaK, Arimitsu H, Nose T, et al.Optimal control of a remanufacturing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4, 42 (7) :3619-3625.
[6]薛顺利, 徐渝, 宋悦林.再制造逆向物流结构整合优化[J].系统工程, 2006 (4) .
逆向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7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类对钢铁的需求量日趋增加,而原生钢铁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使人类将要面临严峻的资源危机。然而废旧钢铁的再利用可大大缓解这一情况,废旧钢铁资源的再生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废旧钢铁产业是资源再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转变,使得废钢回收再利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对钢铁逆向供应链进行研究,是通过回收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制造商的经营成本,同时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推行废旧钢铁回收工程,不仅可以促进钢铁回收行业的发展,而且更是解决钢铁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2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的内涵
2.1 绿色供应链的定义
目前,绿色供应链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绿色供应链来源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的,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ECSC)或环境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ESC),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组成的网络,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从产品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和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其目的是使产品在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直至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和系统效益最优的效果。
2.2 逆向供应链的内涵
2.2.1 钢铁逆向供应链的概念
逆向供应链是相对于供应链提出来的,指企业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置,或者再利用。废旧钢铁产生于产品回收领域,属于逆向供应链,但是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看作正向供应链。因此,对于它的研究比较灵活。
研究表明,有效的逆向供应链能够提升顾客满意度,同时增加企业利润。其中对退换货物的处理,也就是逆向物流一环更成为很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利器。钢铁制造业逆向供应链由五个关键部分构成:钢铁获得、逆向物流、废旧钢铁的检验和分类处理、再加工、分销和销售。其中参与逆向供应链的钢铁主要有用户和回收商(产品获得)、集中退货及回收中心(逆向物流)、原制造商(检验,分类处理,再加工)、供应商、服务商、销售商(分销和销售),集中退货及回收中心可以是原制造商的一个部门或者是一个独立的企业。逆向供应链的概念如图1所示。
2.2.2 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的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钢铁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充分考虑资源、环境问题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钢铁制造业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钢铁制造业上的体现。充分利用从客户手中回收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增加企业的利润。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环境问题,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3 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的组成
在钢铁制造业绿色逆向供应链中包括退货回收和逆向回收两部分。其中退货回收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上游的供应商。逆向回收是指将最终顾客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它主要包括回收、检测、拆解、废品处理等环节。绿色回收环节的宗旨是将最终顾客或下游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持有的废弃物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返回供应链上某个节点企业,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及产品和各个零部件的性能确定可行的处理方案。如图2所示。
3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注重价格,忽略供应链构建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钢铁制造业,既是能源与资源消耗大户,也是环境污染大户。目前,原料(包括原材料和原燃料)的短缺及价格的高位运行已成为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严重的威胁到了钢铁业持续稳健发展。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对逆向供应链构建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观念只注重强调企业正向供应链的重要性,而把产品回收等属于逆向供应链的内容抛在一边。从而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客户服务水平降低,对环境也有不好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加重。逆向供应链被认为是企业赢得竞争的一种新策略,是绿色供应链中的一大亮点,它构建使绿色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共生组织,使得某一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热和废物等成为别的企业的原料和能源。这就使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共同构成了一个闭环的供应链系统。
3.2 钢铁回收控制不严,市场次序不规范
不少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每年度的金属废料浪费特别严重,特别是切屑、料头、边角余料、废品等达到上千吨。目前,大多数企业只对其按黑色、有色和稀贵金属分类,对废旧钢铁回收利用不能按牌号分选贮存,导致废旧钢铁混料严重,影响回炉重熔的质量。钢材按用途分为3大类,即结构钢、工具钢、特殊用途钢。但是相当多的废旧钢铁,其化学成份都是混杂的,牌号混淆,价差很大,许多高品质的废钢经混料处理后只能以低价品位销售与再利用。
另外,钢铁回收企业具有数量多分布分散,导致市场管理效率低下,以次充好现象严重。这直接导致废旧钢铁入厂前成分混乱,进而影响钢铁生产企业对于废旧钢铁的再利用。同时市场也出现了压级、压价或哄抬物价、假招标等形式的不正常竞争。
3.3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选择好沟通合作的伙伴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组建绿色联盟的一个重要方面。钢铁制造业为了整条供应链的良好运行,不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机构,以追求绿色供应链的全局最优。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的共享关系,而且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协议关系。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4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构建的对策分析
4.1 政府及相关机构角度
4.1.1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立并完善钢铁生产及回收环保监管体系,出台相关标准、法规和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在钢铁回收处理及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规范废钢铁回收企业的生产行为,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对废物加以处置,确保人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另外,政府应对钢铁回收市场做出明确指导和规范,并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杜绝包办。
4.1.2 建立废旧钢铁回收信息平台和集散市场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工业化。绿色供应链逆向管理中,要求回收商能够以合适的时间、价格、方式把物资送到合适的地点,而它的实施必须依赖有效、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的需求分析、部门之间沟通也需要有效的信息平台,可以说,没有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就没有今天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回收集散市场对打击压级、压价或哄抬物价、假招标等形式的不正常竞争有很重要的意义。
4.2 钢铁相关企业角度
4.2.1 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传统模式下物料管理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而忽视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合理化处理后可获得巨大收益。
4.2.2 优化组织,实现“多赢”
要加强钢铁制造业与绿色供应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以钢铁制造业为核心,尽量降低成本。如钢铁制造企业应当积极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回收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带动上游下游绿色化发展,对使用过的旧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利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社会经济的多赢局面。
4.2.3 钢铁产品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
绿色设计要求其制造的产品不仅满足用户需求和企业赢利,而且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力求将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绿色设计追求的是产品的环境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在产品设计阶段,增强产品的可回收性,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污染。
5结束语
钢铁行业绿色逆向供应链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钢铁企业共同努力,将绿色供应链的理念全面贯穿于钢铁逆向供应链的整个系统之中。钢铁绿色供应链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通过各方的努力达到极大地提高服务水平,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从而减少逆向物流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的利用资源,更好的保护环境。
摘要: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的大环境下,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迫切要求钢铁制造业转变传统的生产运营方式,构建钢铁制造业逆向供应链。将绿色逆向供应链融入到钢铁制造业中,研究对废旧钢铁的有效回收、再生利用和妥善处置,对于保证资源永续、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逆向供应链,钢铁制造业,绿色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张敏顺,吴洪波.模糊评价方法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的评价[J].科技与管理,2005,(3):23-25.
[2]温宏博.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甘肃: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3]钟磊钢,崔阳.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逆向物流分析[J].研究与探讨,2007,(4):44-45.
[4]刘雅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逆向供应链及其集成[J].河北交通科技,2008,(3):1-6.
逆向供应链管理论文 篇8
1 逆向物流必须在供应链中成长
任何物流形式都要把供应链作为运转的载体, 供应链在物流运转中起到连接各种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的作用。供应链的存在必然会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产生, 即“供应链管理”, 它是物流运作管理的一种技术, 是物流趋向一体化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在物流运转过程中, “供应链管理”担负着协调组织物流在运转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状况, 如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物流到达的目的地及供应商之间的相互联系。逆向物流是供应链运转的组成部分, 在其运转过程中如果想取得理想效果, 必须要有一套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把所有与供应链有关的实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合理安排, 使逆向物流业在统筹安排中顺利的运转, 共同达到发展的目的。
1.1 逆向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逆向物流在供应链中担负货物从目的地到回流处理的责任, 其形式主要包括两种, 即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由于逆向物流是把企业有关不合格的产品回收, 然后企业再把回收后的产品加以修复或者利用其原配件等。因此, 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会在时间和金钱方面有所节省, 可以使企业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核心产业, 以便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然而, 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企业在回收产品的过程中, 在运输以及回收后储存等方面都面临诸多不便。总而言之, 逆向物流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环节, 它担负着企业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责任。逆向物流不仅有益于企业节约成本、维护好环境, 更加有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
1.2 逆向物流在供应链中的发展
1.2.1 分层次、多目标, 确保逆向物流目标的实现
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会遇到许多的问题, 但对于问题我们会制订出一系列的计划与安排, 通过多层次、多目标的方式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逆向物流目标的实现也不例外, 逆向物流追求的目标虽然是资源缩减、重复利用、再循环、废弃物处置等, 但对于目标的实现总是要用多层次、多目标的方式去对待, 以便获得最终目标的实现。例如, 对资源缩减目标的实现, 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企业规划设计, 减少原料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量, 达到正向物流量和逆向物流量最低化;对重复利用目标的实现, 可以采取尽量使产品零部件以材料本身的形态被多次重复使用。
1.2.2 处理好供应链中成员之间的关系
逆向物流业的运转成功, 不是供应链中一个成员的能力就能办到的, 需要通过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共同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得以实现。供应链组成成员通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顾客等, 在这些构成人员中,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和利益取向, 假如这些成员中有几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矛盾产生。在供应链诸多的矛盾冲突当中, 零售商和制造商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出自他们产品召回目的的不同, 导致在召回产品的状态、价格、响应时间要求等方面产生诸多的矛盾冲突。因此, 对于处理好供应链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要用多角度的眼光去看待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各个成员之间才能和平共处, 互利共赢。
2 在供应链中构建合理的逆向物流系统结构
2.1 逆向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
在逆向物流的构建过程中, 通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将所需要运输的物资、设备、仓储设备、运输工具、大型机械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物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系统, 即逆向物流系统。逆向物流系统构建的目的是为了把社会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品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有效处理, 使各种逆向物流环节合理地衔接, 促使社会生产的发展, 同时也保护了自然环境。当然, 逆向物流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不能和社会的正常生产相冲突, 要保证在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下再实施逆向物流的操作。逆向物流系统和一般的系统具备相同的特征, 都有输入、转换及输出功能, 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良性循环, 使系统与环境相互依存, 为社会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和谐提供了保证。
2.2 供应链中逆向物流系统结构
逆向物流系统能否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关键之处在于逆向物流系统是否有合理的系统结构及其系统中的成员能否有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态度。一个良性的逆向物流系统结构, 不仅能使企业运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更多的利润, 而且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战”中崭露头角, 使其占取优势地位。因此, 对于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来讲, 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科学、高效、合理的逆向物流系统结构是企业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逆向物流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3 企业逆向物流实施决策分析
3.1 企业逆向物流实施与否决策
在经济社会中, 商品的存在是引起企业之间互相竞争的导火线。各个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在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都会千方百计的采取相关措施。在以往的商业经营中, 企业会把商品的质量看作是企业竞争取得胜利的有力武器, 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客户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 不再用以往的评判标准去看待一个供货商, 现在选择企业的标准是看企业的服务质量如何, 所以当今的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 必须要从产品质量和配送货服务方面着手。而逆向物流所担负的责任就是负责物品移位, 因此, 在企业的宏伟计划与决策之中, 逆向物流的实施与否显得尤为重要。
3.2 企业逆向物流实施方式的选择决策
逆向物流的实施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企业内部可以自己成立逆向物流系统, 也可以把企业的物流方面承包给专业化的逆向物流公司, 以及自营逆向物流与外包相结合的逆向物流方式。企业对于逆向物流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去针对性的选取逆向物流形式, 通过对逆向物流形式的分析研究, 最终筛选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最优化逆向物流方式。例如, 企业采用外包形式的逆向物流,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成本, 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 由于是外包形式, 对其外包出去产品的管理难度就会增大。如果采用自营形式的逆向物流, 需在逆向物流运转的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设备等。因此, 企业对于逆向物流实施方式的选择, 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济状况, 选择适合本企业长效发展的逆向物流形式。
4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多数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也逐渐的在企业运作方面开始下功夫。逆向物流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产业, 已逐渐地被社会上的企业所采用, 但是, 逆向物流产业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还不成熟, 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 我们要从逆向物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不断地积累经验把逆向物流产业给逐步完善, 最终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余婷, 晏强, 邓巧玉.浅谈逆向物流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市场, 2012 (49) .
【逆向供应链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逆向供应链管理策略10-13
回收逆向物流策略论文01-09
逆向思维与创新作文论文05-26
企业逆向物流管理09-03
《逆向管理》读后感06-07
连锁超市物流逆向管理05-18
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06-03
第三方逆向物流管理09-03
动态供应链管理论文08-02
供应链管理行为论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