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静脉穿刺(共6篇)
逆向静脉穿刺 篇1
固定方法静脉给药是临床给药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常用手背顺向静脉穿刺,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已经硬化、萎缩,静脉条件比较差,再加上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一针见血的成功率,不能保证治疗药物及时有效的应用,而且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我们发现大部分患者在近手掌指关节处仍存在一些比较充盈的短小、弯曲的血管。采用逆向静脉穿刺,即在指、掌、腕关节等处行逆向静脉穿刺,易于固定,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现将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穿刺方向及方法
穿刺时护士背向患者,让患者取舒适体位,精神放松,手指呈自然放置,显露血管,扎止血带,轻揉血管半分钟使血管更加充盈后,常规消毒,待干。操作者用左手横握患者手背远端及掌指关节以下部位,使患者手背或指背皮肤绷紧,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绷紧血管左侧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缘针尖斜面朝上,快速刺入皮下,与皮肤成30~60°时沿血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即向指尖方向进针)。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穿透静脉。针尖完全进入血管后即可固定(点到为止)[2]。
1.2 穿刺时的人性化护理
护士应提高无痛穿刺技术,将穿刺引起的疼痛降低到最小程度。首先,护士亲切地向患者表示问候“您好!昨晚睡眠好吗”。耐心细致的讲解输液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减轻其紧张情绪,增加安全感,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穿刺前,可用让患者看电视、听音乐、家属陪伴聊天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在分散注意力的同时,以30~60°在0.5~19s内,迅速、准确地将针头刺入血管,使患者无疼痛感或仅有轻微疼痛[3]。
1.3 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采用一侧滚动法,以三条胶布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间距0.8~1.2cm,末端以“S”形固定于穿刺部位侧面,并注意避免压迫穿刺点。若是行指背静脉逆行穿刺,第二条胶带则连同相邻侧的手指一同环绕固定,勿360°环绕,以免阻碍指端循环致坏死。此法可防止针头刺穿静脉,还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头带进组织,同时防止穿刺点被头皮针延长管压迫而产生疼痛[4]。
2 结果
采用手背远端逆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率高,输液过程中输液通畅,无静脉炎、针头脱出、局部肿胀、渗出、疼痛等异常情况发生。穿刺成功后输液成功率较高,尤其适用于肥胖、老年、慢性患者输液,效果满意。
3 讨论
逆向穿刺与顺向穿刺输液效果相同。但选择静脉血管时,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回流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如果逆向穿刺将造成血液瘀积,致使穿刺失败。逆向穿刺比顺向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原因是 (1) 在指掌关节处采取逆向穿刺便于进针,易于固定; (2) 当针头沿血流方向作逆行穿刺后,进针部位易固定不易渗漏,血液则更快更易于冲入到针管中,从而便于护士的观察判断。用逆行法进行静脉穿刺,针柄固定于患者手背上,不影响患者手部的活动,不仅减少了输液故障的发生,也使患者感觉舒适,同时也客观地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局部皮肤穿刺点周围无明显异常,患者未诉身体特殊不适[5]。一方面为患者增添了治疗手段,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另一方面为重症患者赢得了抢救治疗的宝贵时间,又避免了静脉切开的痛苦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6]。综上所述,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并非高难度技术操作,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促进了护患交流,提高了护理质量。经实践证明,此方法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屠燕, 张秀华, 孙梅花.改进静脉穿刺方法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12) :45.
[2]沈晓星.老年患者逆向静脉穿刺的应用与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 2007, 9 (6) :15.
[3]张华.提高外周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24) :59.
[4]李向真.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10) :639.
[5]李碧华, 郭雅娇, 陈丽英.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法改进及血管护理防护[J].福建医药杂志, 2003, 25 (3) :220.
[6]王焰.提高急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5, 14 (1) :47.
逆向静脉穿刺 篇2
(一)评估和观察要素:
1.评估患儿年龄、意识及配合程度。2.评估双侧股静脉搏动情况。3.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
(二)操作要素点
1.协助患儿大小便或更换尿布。2.暴露穿刺部位,用尿布遮盖会阴肛门。
3.患儿取仰卧位,用小枕垫高穿刺侧腹股沟,使穿刺侧髋部外展45°角,下肢弯曲90°角呈蛙状。
4.消毒穿刺处及皮肤操作者左手示指触摸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cm处垂直刺入,然后缓慢上提针头,边上提边回抽,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取血液。
5.抽血后拔出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内,穿刺用敷贴压迫5分钟。
(三)指导要点:
1.告之家长穿刺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2.穿刺侧肢体勿剧烈活动,以免出血。(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技术,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避免同侧反复多次穿刺,以免形成血肿。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患儿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
3.如抽出鲜红血液,提示刺入动脉,拔针后按压穿刺点10分钟以上,直至无出血。
逆向静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篇3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重要的护理操作技能,也是关乎治疗及抢救效果的基本功。因此,在操作时力求“一针见血”,通常采取顺向(向心方向)静脉穿刺。但是有许多久病和老年患者,因长期或反复静脉穿刺,血管受到严重损害,或本身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由于较粗直易于穿刺固定的表浅静脉显露不清,而显露的静脉段较短、弯曲,又靠近关节,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不易固定,给输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为了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更好地利用静脉,对穿刺困难的患者采用逆向静脉穿刺输液,即离心方向穿刺,有效避免了因顺向静脉穿刺进针部位短,且进针后不易固定的缺点。一方面为患者增添了治疗手段,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另一方面为重症患者赢得了抢救治疗的宝贵时间,又避免了静脉切开的痛苦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逆向穿刺血管的选择
手背静脉网:手背静脉网是上肢浅静脉的一部分,位于皮下,与深静脉之间有存在丰富的吻合支,浅静脉起于手指,在手背部形成网状结构。因此,在手背静脉网处作逆向穿刺可以通过这种网状结构向右心回流。特别是掌指关节附近的短小静脉,这些静脉虽然弯曲、轻细,且靠近指掌关节,但是这些细小静脉表浅,柔软,不易滑动,是顺向静脉穿刺难以选择进针角度,难以固定好的部位,这些血管基本没有进行过静脉穿刺,因而穿刺成功率极高。
足背静脉:足背静脉是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之一,仅次于手背静脉。而靠近趾掌关节处的小静脉,虽然弹性好,也较为粗大,但因其较短,且靠近趾掌,常规穿刺不易进针。如果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法,上述的不利因素即可改善,既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也增加了远端静脉的利用率。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采用足背静脉弓小血管逆行穿刺。
小儿头皮静脉:小儿头皮静脉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一般首选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和颞浅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隙间静脉逆行穿刺。
体形较瘦患者的胸或腹部:胸腹部静脉丰富,分支多,可长期选用;另外,胸腹部皮肤薄,进针疼痛不明显,并可在输液结束后短时间给予保留,便于治疗。
注意事项
水肿患者,如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以及有栓塞(血栓、癌栓等)的患肢,应避免逆向穿刺。这些水肿患者因为血容量扩张引起静脉压升高,栓塞等致患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静脉压升高可使毛细血管静脉端的静水压升高,从而造成毛细血管静脉端的组织间液回吸收障碍,使滤出大于重吸收,导致组织间液扩张,如果行逆向静脉穿刺输液,轻者液体不滴,重者加重组织间液扩张,加重肢端水肿,给患者增加痛苦。
输入一些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如配伍有氯化钾针剂的液体,甘露醇等不宜选择逆向穿刺。因为逆向穿刺的静脉细小,输液途中的疼痛感较顺向穿刺输液途中的症状更重,个别患者要求拔针改为顺向穿刺输液,而且刺激性强的液体使这些靜脉更容易硬化。
化疗药物,如异长春花碱、顺铂、毗喃阿霉素、米托蒽坤等禁止逆向静脉穿刺输液,因为这些药物静脉反应严重,会直接损害并影响肢体功能。
逆向静脉穿刺进针时较顺向静脉穿刺进针时更疼痛,例如手背的神经分布少,而手背远心端下1/2或1/3的神经分布相对较多,因而疼痛更明显,还有患者本身对逆向静脉穿刺的不大信任更加重了自身的疼痛感应。所以,操作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同意。
讨 论
逆向静脉穿刺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2例中, 男107例, 女55例, 年龄61~92岁, 平均 (72.9±10.2) 岁。均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材料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 规格为17~22号, 最大流量为66ml/min, 还有与之配套的无菌肝素帽及无菌透明敷贴。
1.2 观察指标
162例患者均先予留置针常规顺向静脉穿刺, 设为对照组;待需重新穿刺时改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 设为试验组。观察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成功率、固定后的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成功率:逆向静脉穿刺组为100.0% (162/162) , 常规顺向静脉穿刺组为92.0% (149/162) ,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固定后的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率:逆向静脉穿刺组为3.1% (5/162) , 常规顺向静脉穿刺组为14.2% (23/162) ,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老人血管很脆而且滑, 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低于其他年龄组, 所以选择血管、绷紧皮肤和护士手法的熟练程度都很重要。首先选择血管条件是:直、粗、弹性好。要避免选择活动部位如关节处的血管, 除非该区域不能动;避开皮肤瘢痕处;尽量不选下肢, 因为这样会增加静脉炎和栓塞的危险性, 若下肢已被安放留置针, 则一旦有合适的位置, 要立即更换部位穿刺。另外, 对植入物有明显禁忌和排斥的患者不适合用留置针。选择好血管后, 要看清血管的走向。穿刺部位的选择, 通常为手臂静脉远端, 包括手部的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 但是肘正中静脉最好留给经外周的中心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穿刺取血。再次穿刺时应选择上次穿刺的近心端, 若穿刺失败, 就应选择穿刺点的近心端再穿刺, 尤其是穿刺失败致肿胀时。若穿刺失败或液体渗出而又不能再次在上次穿刺点近端穿刺时, 要放弃此侧手臂静脉穿刺。第二,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选择最细、最短的以适应治疗需求, 即相对小号的留置针;留置针穿刺管应为不透X射线的。第三, 对于老年人的静脉穿刺, 进皮时要快, 进血管时要慢, 并协调同步, 直到外套软管全部送进血管;不要送1cm就固定, 那样一是容易感染, 二是容易外滑, 或者出现渗血、渗液。第四, 固定留置针的方法应遵循静脉输液的原则和操作规程。留置针的稳定可减少因输液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 如静脉炎、液体外渗、败血症以及留置针的脱出等。用来固定留置针的产品包括胶布、半透膜, 应用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是都应遵守无菌技术。固定时不要绷过紧, 可以沿软管捏一个皱折。第五, 留置针穿刺后护理, 每次输液完毕后, 可用配好的肝素钠液封管, 防止凝血,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输入刺激性药物时, 输液后要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
在同等条件下, 如何进一步提高静脉留置针1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固定后的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率, 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的方法。逆向静脉穿刺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依据:逆向穿刺只是进针的方向发生改变, 在常规输液滴速下并不改变患者血管内血流方向。王玉等报告, 在100例患者手背、足背等血管进行100例次逆向静脉穿刺输液, 输液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还观察了在调节器放在全速状态下, 滴数为60~90/min, 基本不影响流速, 并且无一例患者因反向静脉穿刺输液造成局部水肿。石满园报告许多慢性病患者或老年患者, 因长期输液, 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大, 血管变硬, 皮下淤血, 这给护士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逆向静脉穿刺由于固定平坦、稳定性高,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重新穿刺率低;顺向穿刺进针角度大, 由于血管短小, 进针后不能减小角度前行, 针梗在皮肤外存留长, 且针尾上翘, 针尖活动度大, 只能采用传统的交叉法固定,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 因活动极易造成针头移位、脱出, 针尖刺破血管, 增加返修率, 增大了护理工作量, 也增加患者痛苦,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逆向静脉穿刺可以减少固定后的针头脱落及重新固定率的原因。
逆向静脉穿刺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神经内科老年慢性病人, 年龄62岁~74岁;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0例, 行逆行穿刺143次;对照组30例, 常规穿刺135次。两组均使用5.5号针, 其他无特殊要求。
1.2 方法
按静脉输注法准备用物, 60例病人均选择手足背末梢浅静脉处穿刺。
1.2.1 观察组
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法, 逆行穿刺与传统顺行穿刺不同之处是穿刺方向不同。逆行穿刺是根据手足背静脉丰富的网状分布, 深浅静脉间的吻合支等静脉进行逆行穿刺, 针头沿指趾离心方向刺入, 见回血后放平针梗常规固定。
1.2.2 对照组
按常规采用顺向静脉穿刺法, 针头沿指趾向心方向刺入。
2 结果
通过对60例病人前后穿刺作比较, 观察组成功率93.5%, 对照组成功率90.0%。
3 讨论
老年病人因血液黏稠、循环不畅或经长期反复多次的穿刺治疗后, 致使静脉管壁增厚变硬, 管腔狭窄, 血管弹性降低, 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 而采用逆行穿刺优点如下。
3.1 提高穿刺成功率
①传统的顺向静脉穿刺时, 当被穿刺者握拳后, 手背的远端静脉因掌指关节突出高于手背而妨碍了进针角度, 影响穿刺成功率;逆向穿刺时采用半握拳状, 远端血管显露于皮肤表面, 能够灵活掌握进针角度, 易于穿刺。②血液在静脉管腔中呈向心方向流动, 按力学原理, 传统的顺向静脉穿刺操作方式是进针的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 血液是不易流入针头的;相反, 针尖斜面如沿静脉作逆向刺入, 此时进针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反, 当针头到达静脉管腔时, 受静压作用血液则更容易更快冲入到针头中, 便于护士观察判断, 从而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2 逆向穿刺与顺向穿刺输注效果相同
①手足背末梢浅静脉血管丰富, 有很好的网状结构, 交通支、吻合支较多, 当液体在静压下输入人体时, 这些网状静脉血流可迅速到达静脉吻合支, 并通过深静脉回流入心脏, 回流也非常快, 对液体的输入量并无影响。②与传统顺向穿刺比较, 临床应用无不良反应。根据手足背静脉解剖学特点, 逆向静脉穿刺输注也不会引起局部肿胀、渗出、疼痛、输液不畅、静脉针头脱出等异常反应, 同样安全可靠。
3.3 易于固定, 减少液体外渗
传统的顺行穿刺方法对于手足背下二分之一指趾, 末梢浅静脉的部位和靠近关节等处穿刺时, 由于进针部位短, 进针后针柄位于指趾关节处, 不易固定, 常出现易渗现象而导致穿刺失败, 而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时, 只需进入针梗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进针后针柄位于手足背平面部位, 固定牢靠, 而且流速不受影响。
3.4 提高了血管使用率
对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 采用逆向、顺向静脉输液交替使用, 可有计划地选择和保护大血管, 减少病人因多次反复穿刺失败带来的痛苦, 使已被损坏的血管得以恢复和修复完善, 同时也为抢救危重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4 小结
通过以上两组穿刺病例的临床观察显示, 逆向静脉穿刺法操作简便, 对于长期输液的老年慢性病人, 静脉遭受严重破坏, 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时行逆向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既给病人带来方便, 又充分利用了指趾关节附近的血管, 真正遵循了“由小到大, 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血管使用原则, 实践证明, 此法切实可行。
摘要:[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方法在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减少病人痛苦。[方法]选择手足背末梢浅静脉处行顺向、逆向穿刺, 比较两者穿刺成功率。[结果]逆向静脉穿刺方法的一次成功率高于顺向穿刺法。[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注方法,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逆向静脉穿刺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例骨科老年病人, 年龄57-85岁,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5例行离心穿刺113次, 对照组25例, 常规穿刺98例, 两组均使用5.5号针头。
1.2 方法
按静脉输液备齐用物, 50例病人均选择手足背末梢浅静脉穿刺
1.2.1 观察组对骨科老年病人实行逆向静脉穿刺, 针头沿掌末梢浅静脉离心刺入, 见回血后固定针头, 针柄。
1.2.2 对照组采用常规向心静脉穿刺, 针头沿掌指关节末梢浅静脉向心刺入固定针柄, 针头。
2 结果
通过对50例骨科老年人顺心逆向静脉穿刺作比较, 观察组成功率95%, 对照组成功率91%。
3 讨论
骨科老年人大多行动不便, 活动减少, 血液循环缓慢, 根据老年人静脉血管管腔狭窄, 管壁硬化, 增厚等特点, 采用顺向静脉穿刺成功率不高而采用逆向静脉穿刺具有以下优点。
3.1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血液在静脉血管中呈向心方向流动, 向心静脉穿刺时, 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后与血流方向一致, 血液流入针头速度缓慢不见回血影响护士判断。而离心静脉穿刺时, 针头斜面进入静脉血管后恰好与血流方向相反, 血液可迅速冲入针头, 做到"一针见血", 从而提高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根据手足背骨骼组织的分布, 离心静脉穿刺更容易灵活掌握进针角度, 手持针柄也更牢固, 更安全, 穿刺成功率也明显优于顺向静脉穿刺。
3.2 减少外渗
便于固定顺向静脉穿刺选择手足背末梢浅静脉, 穿刺后针柄恰好位于掌指关节骨骼处, 常规固定后, 病人稍微活动即可引起胶布松动, 脱落, 导致针柄, 针梗移位, 而导致液体外渗。因骨科老年病人往往感觉迟钝, 对少量渗出不易察觉, 特别是输注钙剂等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 更不允许穿刺失败, 而逆向静脉穿刺, 只需进入针梗长度发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进针后针梗正好位于手背上, 固定范围大, 皮肤平整, 避开了掌指关节等骨骼隆突出, 胶布粘贴牢靠, 不容易松动, 且流速不受影响, 可以弥补掌指关节末梢浅静脉顺向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 杜绝液体外渗。
3.3 安全性高
无异常反应手足背末梢浅静脉血管呈网状分布, 分枝广泛, 吻合支, 交通支多, 当逆向静脉穿刺时液体在静压作用下可迅速到达静脉吻合支, 回流非常快, 对液体的输入量及输入速度并无影响, 与传统的顺向穿刺比较, 并根据手足背末梢浅静脉解剖学特点, 逆向静脉穿刺也未出现局部皮肤疼痛, 肿胀, 针头脱出, 输液不畅等异常反应。
3.4 遵循静脉输液原则
骨科老年病人采用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交替使用, 可提高手足背末梢浅静脉的使用率, 延长使用时间, 有效保护了较大的静脉血管, 由小到大, 由远心端到近心端, 真正遵循了血管使用原则, 不仅能减少因穿刺失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用药效果, 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4 小结
通过对骨科老年病人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比对, 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 实行逆向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逆向静脉穿刺操作简单, 固定牢靠, 血管使用率高,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穿刺效果明显优于顺向静脉穿刺,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在骨科老年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择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顺向, 逆向静脉穿刺, 比较两者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 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1%。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成功率优于顺向筋脉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