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成功率

2024-10-25

静脉穿刺成功率(共12篇)

静脉穿刺成功率 篇1

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 也是护士从事治疗工作最基础的技能, 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抢救, 治疗有密切关系,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讨论如下。

护士应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和质量;相反, 恶劣的情绪和心态可致穿刺失败, 轻者给患者带来痛苦, 重者失去抢救机会, 因此,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护理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穿刺时应当热情体贴, 切不可生硬, 冷漠, 同时要严肃认真, 心态良好, 不论何时给患者穿刺均不可草率敷衍。

1不同患者的静脉穿刺法

(1) 对于血管粗而易固定的患者应取20°, 采用正中或旁侧进针法。

(2) 血管粗而浅的消瘦患者, 由于皮下脂肪少, 静脉易滑动, 可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握杯状, 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 取30°先从血管右侧快速进入皮下, 再刺入血管, 则较易成功。

(3) 皮下脂肪丰富的肥胖患者的静脉不易暴露, 扎紧止血带后, 用手触摸血管及其行径。从血管下面取35°直接刺入易成功。

(4) 失水患者, 由于血容量减少, 血管充盈不足, 弹性差, 可采用热敷, 改善血液循环, 血管扩张, 静脉充盈暴露, 针头从下面取25°, 快速进入皮下, 然后轻轻挑起皮肤, 当针头推进1/4时, 针尖稍向下倾, 再挑起静脉慢慢进入到位, 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 以防刺破血管。

浮肿患者根据体表血管解剖位置, 选择粗血管, 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 使之暴露, 消毒后快速进针。

(5) 老年患者血管壁厚、硬、易滚动, 可用左手绷紧皮肤, 将血管固定, 由血管侧面取45°进针。

对于瘫痪患者, 以选择健侧肢体为好, 因患侧肢体输液较健侧肢体输液更易发生输液渗漏和静脉炎, 从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

(6) 对于糖尿病患者, 因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如果血管过细, 可使针头堵塞, 造成穿刺失败, 故应选择手, 足部位粗而直的血管进针, 提高穿刺成功率。

(7) 对于输液达6h的患者, 以选择上肢手背静脉为宜, 这样既有利于患者活动, 又有利于变换体位, 可消除长期卧床的疲劳, 也便于患者大小便及其它活动。

(8) 对于病危靠输液维持生命的患者, 要有计划地从上肢手背静脉开始, 由选端到近端地选择不同血管, 以保护静脉。

(9) 对于小儿以选择头皮静脉穿刺为好, 因小儿头皮静脉分支较多, 互相沟通, 且静脉浅表易见, 不易滑动, 便于固定, 又不影响患儿活动, 便于保暖。

(10) 由于种种原因对无法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可在外科医师的协助下行静脉切开术, 以保证及时给药。

2结语

良好的静脉穿刺技巧要以成功注射而又能减少疼痛为标准。护士必须熟练准确地完成每一环节的操作。如:选择锐利适合的针头, 选择对痛觉敏感度小, 浅显易操作的血管。在静脉穿刺的同时, 适当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抚。这些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只有具备了熟练的操作技术, 才能保证稳定的心理状态。任何复杂情况下做到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确保临床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静脉穿刺成功率 篇2

首先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是否牢固及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因此我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认识和自我素质,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尽职尽责。

其次护士心理状态往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心理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可能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生命的良机。因此要减少或者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人员因具备的重要素质。

然而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我科室老年人相对较多,而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加,官腔狭窄等特点,再加上经常树叶导致血管破坏,给静脉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通过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和穿刺技术的研究,掌握了一些静脉穿刺的技巧,老年患者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的困难。因此,穿刺前腰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生理特点,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对较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末梢血管开始的方法,以保护血管。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扎止血带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上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在冬季,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也可以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或上下扎两根止血,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我也非常关注各种护理杂志及相关护理网站,我认为作为当今的护理人员我们不应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护理行业的研究及发展。关于静脉输液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如某研究表明将静脉穿刺角度加大至35°-40°即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弥补常规静脉穿刺术的不足,因此自己也在临床中尝试应用,通过前后两种方法对比,我发现大角度静脉穿刺有利于减轻病人疼痛。

静脉穿刺成功率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11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关系到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的第一重要措施,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做到一针见血,如何保持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重复穿刺,本文就此问题谈谈体会。

消除内外因素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

外界因素:①清除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如家长期望值高,加重护士穿刺的心理负担;穿刺时小儿不配合,不利于穿刺和固定;颞浅静脉表浅,细直不滑动不易固定,针对以上原因,要做到无论血管穿刺难易,周围压力多大都必须保持沟通,要有爱心,清除患儿的恐惧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既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又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②消除来自环境方面的因素:病房的光线强弱,光线的明亮度反照射角直接影响穿刺,太强的光使瞳孔缩小,减少入眼光线,太弱的光使瞳孔开大增加入眼光亮。因此,明亮的自然光是理想的光线。其亮度适宜,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刺痛和眼花。秋冬季室温过低容易使患儿四肢发凉。使血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应使用暖水袋保温、输液前用温水洗手等。

内部因素:不同的情绪使操作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效率。要求护理人员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有一定的调节控制能力,做到遇事不慌、纠缠不怒、悲喜有节,同时,对自己要有信心,善于应变,灵活敏捷,什么情况下均不急不躁,才能取得成功。

熟练掌握基本功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从解剖角度看,小儿头皮静脉极丰富,较大的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又不会限制小儿活动,便于保温,故小儿都选择头皮静脉穿刺部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护理的基本功,由于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枝回流于颈内静脉和劲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此静脉直、较大、不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逆行可克服等外渗缺点,颞浅静脉具有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优点是头部静脉输液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技术难度大。耳后静脉较粗,略弯曲,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要剔去头发才便于穿刺。

针头大小的选择:选择针头的大小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深浅部位而定,一般常用头皮正中静脉、额、颞耳后静脉,一般选用4号半~5号半针头,大隐静脉穿刺推注或采血可用5号半~7号半针头的大小选择根据所选择的静脉而定。

穿刺方法及固定:①对暴露较好的静脉:有助手及家属固定好患儿头部,必要时剃去穿刺部位的头皮,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拇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拇示指持针穿刺,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公分外经针头近乎平行刺入头皮,然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证明穿刺成功,或感觉有突破感,但无回血时,停止进针,轻轻挤压输液管前端,有回血即证明穿刺成功。②对暴露不清楚的静脉,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度、粗细、滑动度,然后绷紧皮肤,于感觉最明显处后移0.3cm,将针头以10°~15°角刺入皮肤后缓慢进针,有突破感或见回血即证明穿刺成功。③固定针头的技巧:针头的固定,也是关系穿刺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穿刺成功后,用4条胶布固定針头,即第1条固定针头,第2条做交叉固定,第3条将塑料管盘曲后固定,第4条胶布将塑料管再固定同侧耳郭后中部外,因为耳郭后汗腺分布,利于固定,并嘱家长以喂奶婴势从穿刺部位对侧抱住小儿,将小儿的一手抱于腋下,扶住另一手,防止小儿扯掉输液针头。

讨论

总之,提高小儿头皮穿刺水平,操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不要有畏难情绪,进行沟通交流,拉近距离,增进护患关系,增强患儿家长的信任度,使患儿顺利地接受治疗,同时,要有穿刺成功的信心,沉着而稳定的情绪,有条不紊地进行穿刺;另外,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仔细分析失败原因,掌握娴熟的技能,并掌握一定的解剖知识以及部分骨性标志选择,才能提高小儿头皮及静脉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篇4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穿刺水平,成功率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质量的提高, 独生子女父母普遍存在对患儿的过度溺爱, 表现出对护士的挑剔;同时, 门急诊执行注射时是开放式的, 再加上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 使护士在操作时承受巨大压力。现将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实际体会介绍如下。

有效的沟通

当前临床工作中, 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和医患沟通不足[1], 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方法, 是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2]。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 与患儿及家属交流, 如抚触患儿、赞赏患儿、询问病情、叫患儿乳名等方式, 取得患者信任以利配合。能换位思考, 理解家长的心情, 重视家长提出的建议, 不能采纳的一定要做好解释。对多名家属陪同, 且要求特别高, 非要一针见血者, 此时需要向患儿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 介绍患儿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 取得家属的理解, 降低他们的期望值, 必要时可请家长回避。正确指导患儿家属看护输液中小儿, 示范抱小孩的姿势及观察穿刺部位的知识, 以免看护不当引起输液肿胀、药液外渗, 甚至针头脱落, 间接造成穿刺失败。

保持良好的心境

环境噪声能使人心情烦躁, 精力不集中, 造成穿刺失败。输液中分散注意力能够有效缓解患儿操作性疼痛, 多方法联合使用会起到更佳的作用。护理人员操作前应稳定情绪, 在穿刺过程中保持沉着, 要有一针见血的信心, 有条不紊地进行穿刺, 即使穿刺不成功, 也要正确地面对父母的心理变化, 取得他们的谅解, 争取再次穿刺的机会。

光线的选择

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 静脉显得清晰;阴雨天及夜晚可借助日光, 光源位于操作者左前上方, 距穿刺静脉45~50 cm为宜。

血管选择的方法

按照先头皮后四肢、先额后枕、先大后小的顺序, 一般首先选粗而直的正中静脉, 且针头不易被碰到导致渗漏的穿刺点[3]。穿刺前一看二摸, 注意避免误选动脉。其次选颞浅静脉, 该静脉细长而直, 不滑动, 暴露明显。给患儿穿刺前看清可穿刺部位, 选择明显的、不易渗漏、易于家属管理的血管, 同时避开关节、静脉瓣处等位置。一般<1岁选择头皮静脉, 1~2岁选择头皮或双脚, >2岁选择双手背注射。

穿刺的技巧

穿刺前注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其中分为主动和被动分散注意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都能有效地缓解患儿操作性疼痛, 多方法联合使用会起到更佳的作用[4]。而听觉、视觉、触觉和味觉方面, 如听轻音乐、看动画片、抚触等, 是临床最常用的被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5], 使患儿保持平和与安静, 针对不同的静脉采用不同的方法, 具体如下: (1) 对暴露较好的静脉, 进针尽量采用快速穿刺法。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 护士用左手的示指、拇指将皮肤绷紧, 在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 cm处, 右手持针, 将针头近似于平行刺入皮肤, 然后沿静脉方向穿刺, 当针头刺入头皮静脉, 阻力减小, 有落空感并见回血时表明穿刺成功, 或觉有空破感, 但无回血时, 停止进针, 可由针尾的软管抽回血, 或轻轻挤压输液管前端, 有回血时, 放慢输液速度, 观察有无渗漏, 肿胀现象。 (2) 对暴露欠佳的静脉, 用指尖探摸静脉, 感受血管的位置及深浅, 在感受最明显的地方后移0.3 cm, 将针头以10°~15°刺入皮肤后, 缓慢平行穿刺, 有突破感或见回血, 说明穿刺成功。 (3) 对于腹泻、发热、多汗等患儿, 估计回血慢的, 用2 m 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做持续负压吸引 (注意吸力不要太大) , 穿刺成功后要及时将回血推回以防堵塞针头。 (4) 严密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 不能因集中寻找静脉, 而对患儿的病情变化产生忽视。

妥善固定, 加强巡视

穿刺成功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固定好穿刺针, 避免针头发生移位, 或刺破血管。对于出汗较多或头发较多, 胶布无法固定穿刺针的患儿, 可采用一次性弹力网套, 其特点是松紧适宜, 具有较好的透气性, 使用比较方便[6]。没有弹力网套, 可用胶布头围固定法, 必要时夹板固定。及时巡视, 督促家长约束患儿, 观察局部有无肿胀, 滴速是否通畅, 针头是否移位,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患于未然, 避免重新穿刺。

总之,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水平是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 更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有效的护患沟通、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的准备、精湛的穿刺技术及妥善固定都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必备条件。另外, 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 仔细分析失败原因, 并熟悉一定的解剖知识及部分骨性标志选择, 才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姜利, 席修明, 杜文武, 等, 北京市64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设置与管理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7, 23 (6) :397-399.

[2]王燕, 陈兰姣, 裴吉, 等.“护士长满意度调查表”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6) :75-77.

[3]饶艳红.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9) :76.

[4]张芳, 张琳琪, 陈昭兰, 非药物护理措施对学龄期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7) :583-585.

[5]周佳丽, 分散注意力缓解患儿操作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1) :1043-1045.

静脉采血穿刺技术(外周) 篇5

【目的】

静脉血标本的采集 【禁忌证】

局部感染、静脉炎、血管硬化者,躁动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后进行。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准备:安尔碘或碘伏、棉签、止血带、治疗巾、5-10ml注射器2具、标本容器、试管架、检验单;治疗车一侧放手消毒液;治疗车底层:锐器盒、医疗垃圾容器、止血带消毒容器等。

【操作步骤】

1、评估

1)了解病情,认真观察局部皮肤、血管状况;

2)了解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例如是否空腹等; 3)解释采血目的、方法,指导配合。

2、操作要点

1)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

2)核对医嘱、检验单,确定检验项目、抽血量,容器与标签是否正确;再次核对床号、姓名。

3)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4)露出患者手臂,手臂下垫治疗巾,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5)消毒3 遍,消毒范围 6-8cm。待上一次消毒干后再次消毒。6)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一30度进针,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 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

7)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指导患者前臂屈曲压迫3~5分钟。

8)取血标本时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振荡,以免溶血。

9)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轻轻转动,以防凝固。

10)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消毒液消毒瓶口。

11)再次检查病人穿刺处是否已止血,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撤去治疗巾和止血带,整理床单位,观察并询问病人的感觉。12)将标本容器和检验单放置妥当,及时送检。

13)正确处理物品(符合“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14)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采集标本的方法、量、和时间要准确。做生化检验,应在清晨空腹时采血,应事先通知患者,抽血前勿进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不宜在输液、输血的手臂采血,严禁在输液、输血针头处抽取血标本,最好在对侧肢体采集。

4、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技巧 篇6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28-01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老年人就医次数较多,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由于老年人患者长期或经常输液,对血管损伤较大,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熟练掌握老年患者手部浅静脉穿刺技术,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在上百位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愿与同行分享。

1方法

穿刺前可囑患者穿刺手下垂,或作握拳、松拳活动手部,使静脉充盈等待穿刺。

1.1体质偏瘦的老年人穿刺法,由于年老体衰,皮下脂肪较少,血管较细,表浅,易滑动,触摸弹性差,多选择桡静脉和手背浅静脉,把压脉带扎在做好准备穿刺手上嘱不握拳,医务人员左手捏住患者五个手指,右手轻拍手背;选择直无静脉窦的静脉,左手拇指按在穿刺血管下段向后绷紧皮肤;右手针柄与皮肤以5°左右角度在血管上直接穿刺,动作轻慢,见回血后轻轻松开压脉带,老年人血管脆性高,动作过大血管易漏。,妥善固定。如穿刺回血不明显,可用左手拇指按住针柄,右手在针柄后细管2-5cm处将之迅速反折或迅速捏压一下松开,穿刺成功可见回血,若不成功静脉前有肿胀,患者疼痛,应拔除多按压,重新选择血管穿刺。

1.2肥胖老年人穿刺法,肥胖老人皮下脂肪多松驰,手背血管不明显,一般选用桡静脉和手指静脉。

1.2.1桡静脉穿刺法: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可嘱患者握拳,在桡侧腕关节上用食指触摸、轻压,若触压呈索状稍有弹性处可确定桡静脉位置。针柄与皮肤呈20-30°角快速正面穿刺,成功后固定。桡静脉接近腕关节容易造成漏针,可用长约10-15cm,宽约5-7cm夹板(或废旧纸板),固定在腕关节掌侧,限制腕关节活动。

1.2.2手指静脉穿刺法:手指静脉充盈明显多在指关节上,选择好所穿刺血管,左手捏住穿刺手指,左手拇指向患者指末端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针柄以5°左右正面穿刺,当针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可固定,固定时,手指掌侧以3-5只棉签或长约7cm,宽约2cm纸板固定,固定末端应超过掌指关节2cm以上。

2体会

临床护理工作中,在静脉输液治疗时,能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病员的痛苦,同时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对策 篇7

关键词:静脉穿刺,成功率,影响因素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护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1], 是病房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提倡人性化护理的大环境下, 如何才能做到一针见血, 是对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操作的实践考验。本文对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选取2010年~2012年及2013年~2014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各1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2013年~2014年为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对患者静脉穿刺的成败因素进行了逐项分析, 并提出护理改进对策。

1.2 护理对策

1.2.1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操作水平, 护理人员应掌握静脉的生理特点, 解剖位置、去向, 不断提高护理技术。2012年前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静脉穿刺, 无论是进针角度还是血管选择一律按照书本操作, 不能因人而异。2012年后护理部下发了培训计划, 要求科室每周组织学习2次, 包括解剖中血管的位置、走向、血管的弹性等, 并组织分析讨论, 互相交流, 总结经验。此外, 护理部每季度进行实地考核1次, 大大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理论、技能水平综合提升。

1.2.2 穿刺前对血管进行评估

首先要评估血管位置、深浅、走向、弹性程度。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病情的患者分别进行分析, 再进行血管的选择, 这对于能否一针见血有很大的影响[2]。对血管进行评估也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1.2.3 穿刺部位进针角度的选择选择

血管的原则一般遵循从远心端到近心端[3], 选择粗、直、且暴露明显的血管, 应掌握好进针角度, 皮下脂肪较厚, 血管暴露不明显者, 进针角度应较深一些, 以30°~40°为宜, 消瘦患者皮下脂肪较少, 静脉容易滑动, 需要固定静脉穿刺, 从正面或侧面刺入;对于水肿患者应用手指按压局部片刻, 以便暂时驱散皮下水分, 暴漏血管。穿刺时因人而异, 选择血管时应尽量避开瘢痕、静脉窦。

1.2.4 穿刺前要有必胜的信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 护理模式由“以患者为中心”逐渐变成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 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提高了, 维权意识增强了, 面对不同的患者, 护理人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偏差, 势必影响力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前应树立必胜的信心, 用一种稳定的心态面对每例患者。

1.2.5 做好护患沟通工作, 改善护患关系, 采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讲解, 待患如亲, 消除患者紧张、恐惑的心理[4], 使其主动配合。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 只有与家属、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才能得到家属的信任和理解[5], 其次要改善服务态度、开展爱心活动, 同时做好宣教工作, 开展便民服务项目, 护理部多次进行督导检查, 以确保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1.2.6 加强管理

我院从2012年~2013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加强质量控制与跟踪,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方法, 同时加强业务监督,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从而使其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1.2.7 稳妥固定

静脉穿刺由于固定不牢, 而造成2次穿刺现象的发生, 所以说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稳妥固定是必不可少的[6]。通常固定胶布有3种方式, 第1种方法是平行贴上3条胶布, 然后把相连的输液管反折贴上第4条胶布;第2种方法是用3条胶布固定后再用弹力绷带固定;第3种方法是用敷贴直接固定, 这样比较牢固。

1.3 统计学分析

分别对两个时间段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照以上方法对2013年~2014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后, 明显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由2010年~2012年的90.1% (901/1 000) 提升至2013年~2014年的96.5% (965/1 000) 。2个时间段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由于个别护士对护理工作存在厌倦情绪, 服务意识差, 且与家属和患者沟通不到位, 各层级护士在护理技术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医院在管理环节有待继续完善, 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培训、检查、考核力度, 以消除和减少不利于静脉穿刺的护理因素, 真正做到静脉穿刺时, 所选血管具有100%的把握方可进针, 同时还应掌握进针的角度和固定针头的有效方法, 确保一次穿刺的成功率。

总之,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掌握静脉穿刺的关键是拥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以及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职业道德,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穿刺, 以保证液体疗法的顺利进行, 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时间, 保证治疗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士秋.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提高[J].中国保健, 2008, 16 (21) :1055-1055.

[2]MontvaleR, 潘习龙.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简易方法[J].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 2002, 21 (9) :421-421.

[3]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25-425.

[4]刘杰.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中国保健, 2009, 11 (11) :191-191.

[5]张梦姣.浅谈如何搞好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质量[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31 (6) :183-184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篇8

1 要保持良好的心境

保持良好的心境是成功穿刺的关键。急躁、紧张、恐惧往往是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我们应克服。在这里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有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有良好的心里素质, 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上班时要进入角色, 集中精力, 不带着情绪工作。能换位思考问题, 对患儿家属要关心, 理解他们疼儿女的心情, 重视家长提出的建议, 不能采纳的一定要做好解释。有的患儿患病时, 常常前呼后拥有很多家属陪同, 而且要求特别高, 非要一针见血, 这时护士千万不要紧张慌乱, 影响情绪而导致穿刺失败, 可通过向他们解释患儿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 降低家长的期望率, 让家长知道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穿刺时让部分家属回避也很有用。沟通可以这样开始, 首先自我介绍, 着重表明自己从事这项工作多年, 技术娴熟能胜任, 然后与患儿及家属套近乎, 如抚触患儿、赞赏患儿、询问病情、唤小儿的乳名等方式取得家长的好感、信任以利配合。当遇到行为过激的家属时, 不要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 一定要稳定情绪, 对失败要认真看待, 对家属的抱怨要宽容对待, 要更加努力的做好工作, 以争取再次成功。工作中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有充分把握再进针, 力求一次成功。

2 择优选择静脉

认真选择静脉对成功穿刺非常必要。选静脉时要有耐心, 可先作普遍性寻找, 最后筛选出最好穿刺的静脉, 这样常常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切记试试看, 不加选择乱穿刺的态度。小儿头皮静脉分布广, development-science and practice[J].BJOG, 2011, 118 (suppl3) :1-4.位置表浅易固定, 2岁以内应列为首选。可优先选择额静脉, 其次是聂浅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及其分支。此外, 小儿头颅沿着额缝、冠状缝、失状缝、人字缝都有静脉走行, 若选此部位静脉穿刺应仔细辨别动、静脉, 严防误入动脉。诊脉时用食指及中指指腹, 摸到血管后由轻渐重向下按压, 细心体会有无搏动。不能用拇指指腹诊脉, 以免因拇指动脉的搏动误诊。有些肥胖儿常常在头皮边缘才有细小的静脉显露, 要耐心寻找。当头皮静脉非常细或充盈不佳时, 可用左食指及中指压迫阻断该静脉回流, 同时用右手指向静脉回流方向轻轻推挤, 待静脉充盈明显一些后再进针, 这样能提高穿刺成功率。2岁以上患儿, 在护士、父母鼓励下, 往往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常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 其次桡静脉、大隐静脉、踝静脉等。选四肢静脉时, 若看不清, 可适当加紧压脉带或延长捆扎时间, 拍打穿刺面或沿血管走行反复推压使其充盈。其他使血管充盈方法还有用酒精棉球反复擦穿刺部位静脉, 刺激血管使其充盈扩张。患儿啼哭时增加头皮静脉回流阻力, 使头皮静脉充盈, 抓住患儿啼哭时机往往能找到利于穿刺静脉。局部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使局部血管扩张。扎两根止血带法王焰[1]报道对不能配合握拳的儿童、肢体瘫痪患者、明显水肿和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 用两根止血带, 上下相距约15 cm, 捆扎肢体, 1 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 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 利于穿刺。临床应用478人次, 一针见血率达97%。

3 做好穿刺前准备工作

穿刺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 用物要备齐且放在穿刺者便于拿取的地方。患儿要固定好, 最好有护士协助固定, 选择头皮静脉穿刺时, 一人站在患儿一侧或脚边, 用身子压住孩子双下肢, 用双手掌托住、抵紧孩子的脸, 而不是抱住孩子的头这样会限制护士的手进行穿刺操作, 固定者前臂及肘部压住孩子双上肢于孩子身体两侧。选择手背静脉穿刺时, 让家长将患儿抱在腿上, 用自己的大腿夹住患儿双大腿, 打针的手伸向护士, 另一手夹于腋下, 一定要固定好肘关节及腕关节, 不能让患儿的手自由收缩。打脚时, 同法夹住患儿一条腿, 一定要固定好患儿膝关节及踝关节, 不能让他乱蹬。选择合适的光线, 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 若在阴暗的环境里, 使用的灯光既要明亮又要柔和, 关键是不能堵影, 使静脉能较好显露,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4 掌握穿刺技巧

具有熟练的穿刺技术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重要条件。它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有上进心, 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穿刺前可先确定“两个点”, 一个“进针点”, 一个针尖“落脚点”。进针点应考虑穿刺成功后好固定, 落脚点应选在静脉最明显处。头皮静脉穿刺时, 一定要绷紧穿刺点周围皮肤, 出汗较滑时要记得擦干, 避免因穿刺部位的活动导致重新穿刺或穿刺失败。绷紧皮肤固定好血管后以30°~40°角快速进针, 一步到皮下, 这样可减轻疼痛。然后减小进针角度缓慢徐徐向前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不必继续进针, 否则易刺破血管壁。窦宝萍[2]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看到回血后, 将针头送入多少适宜难以掌握, 且往往由于在针头送入血管的过程中针头刺穿血管壁而造成穿刺失败。通过对50例患者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的研究和临床实践, 采用见回血停止进针的方法, 提高了临床穿刺成功率。若在穿刺时有落空感但未见回血时, 不要再进针更不要急于退针, 头皮静脉回血较四肢慢且少, 可捏硅胶管, 试抽回血, 穿刺前应将输液瓶低挂, 调节器高调以促回血。王焰[1]采用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为47例细小血管和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行静脉穿刺234次, 成功率高。如以上方法仍无回血, 又感觉在血管内, 可松开调节器试滴。四肢静脉穿刺时, 护士用左手抓住患儿四指, 大拇指压在指掌关节处, 呈背隆掌空的握杯状, 若仍不能绷紧皮肤, 绷直血管找人协助, 可采用40°~50°角快速进针减轻疼痛, 进入皮下后再压低角度均匀缓慢刺入血管。穿刺时一定要平心静气, 不能受任何干扰。

5 稳妥固定穿刺针

准确、舒适、牢靠的固定是小儿静脉输液完成的保障。穿刺成功后若针头固定不牢, 则会因针头滑出而前功尽弃。常规头皮针固定法是穿刺成功后用左手拇指压住针柄, 右手取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 笔者认为此法易使针尖上挑刺破血管壁, 交换手时针头易移位脱出血管外。临床实践中采用右手仍持稳针柄, 左手取事先备好的带有吸附垫的输液贴胶布固定针尖及针眼, 再取备好的棉球垫垫于针柄下, 使头皮针与穿刺的静脉壁保持平行, 再用第二条胶布固定针柄, 第三条胶布以V字形固定针“屁股”, 同时固定稳针柄下的棉垫, 使针柄不空虚不移动, 用第四条胶布将头皮针细塑料管以S型固定在穿刺部位左侧或右侧, 增加一条胶布固定靠近输液管接头的细塑料管于头皮上, 可起双保险作用。为使固定更牢固, 常用一条长胶布绕头1周固定, 为防粘发现多用固定带取替长胶布, 选宽1~2 cm、长50~60 cm有一定柔韧度的布带, 穿刺成功按上述方法固定好后, 将头带绕头一周, 压在头皮针表面, 这样固定好的头皮针稳妥,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四肢可选用宽长适宜的小夹板或小纸盒固定, 胶布束扎松紧要适当, 使指趾外露以便观察血运情况。当遇到为极度不合作的患儿作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时, 笔者建议可将夹板或纸盒下端齐第二指掌关节, 让四指前端悬空, 使患儿四指乱抓时没了支撑点而使不上劲, 此法能有效防止四指回缩, 使手背静脉穿刺针固定得更稳。

6 加强看护

在输液的全过程中, 护士要经常巡视, 及时发现胶布松脱、回血、注射部位肿胀等。保持输液通畅, 滴速不畅时可通过针柄下垫棉垫;抬高输液架;保持患儿安静等方法处理, 调整穿刺针使针尖斜面朝下固定也可。交代好家属注意照看穿刺部位, 以防触碰针头引发针尖刺破血管, 适当约束患儿, 防治过度活动拉扯针头引起输液失败。

7 总结

小儿静脉穿刺, 尤其是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操作, 护士在穿刺时一定要选择最有把握的血管穿刺, 尽量做到一次成功, 消毒皮肤最好用酒精, 既可扩展血管又不着色, 用物一定要备齐且放在顺手处, 针头要固定稳妥防止脱出, 主动与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 指导家属看护方法, 提高他们看护能力, 能换位思考问题, 最大限度满足家属需求。总之, 在工作中只要多练习多操作, 多总结多积累, 就能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运用本人在工作中注重保持良好的心境, 择优选择静脉, 固定好穿刺针等的综合运用。结果 使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所提高。结论 在小儿静脉穿刺中重视以上几方面的锻炼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焰.提高急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5, 14 (1) :47.

静脉穿刺成功率 篇9

1影响因素

1.1 患儿和家属方面的因素

1.1.1 患儿血管情况

小儿血管较成人细, 且肥胖小儿较以往增加, 造成血管暴露程度降低, 使穿刺难度加大。如小儿发生高热、腹泻、呕吐或病情加重时, 入量不足, 循环血量减少, 血管充盈受到影响, 加剧了静脉穿刺难度, 从而更加影响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1.2 患儿情绪

患儿入院后,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众多医生、护士, 更加产生恐惧心理, 不配合护士操作, 使之更难保证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有时尽管一针穿刺成功, 但在固定过程中小儿不配合 (如小儿挣扎、哭闹等) , 从而使穿刺的头皮针脱离血管管腔, 造成输液外渗, 也是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原因之一。

1.1.3 患儿家长的影响

小儿生病时, 家长感到焦虑不安, 希望有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士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 做到“一针见血”, 减少患儿的痛苦。在实际的静脉穿刺过程中, 有时对护士的操作水平表示不放心;甚至还有的家长挑选自己认为操作水平高的护士为孩子进行静脉穿刺, 从而影响操作者的情绪和心理, 干扰操作者正常水平的发挥, 影响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目前这方面的影响因素, 成为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方面。

1.2 操作者自身因素与对策

1.2.1 技术方面

操作者的业务素质;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能力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等均是影响护士穿刺成功的因素, 成为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策:苦练技术操作, 掌握熟练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操作前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 血管特征和配合与否, 有计划的、合理的选择穿刺角度和部位。操作者还可通过凭借视觉、触觉对静脉走形、深浅、弹性、滚动度进行正确的判断, 判断的结果将指导于静脉穿刺的全过程中;在穿刺的过程中操作者还应该根据静脉的情况决定进针的角度、深浅。

1.2.2 心理素质方面

操作者的情绪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如果第一针穿刺不成功, 操作者会产生挫折感, 有时候也会由于其他原因操作者出现紧张, 焦虑、自卑或急于求成的情绪, 在为小儿进行穿刺时, 小儿家长对操作者的态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静脉穿刺时水平的发挥;而且来自社会和工作中的压力, 也会给操作者的心理带来种种的影响;生理上的特点也决定了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这些原因都会影响操作者在操作时正常水平的发挥, 从而影响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2.3 用物准备不当, 针头型号过大或过小

如果一条纤细的血管选择了一个大号针头, 就容易穿破血管下壁。有时不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用药需求针头过小, 如用甘露醇, 未按常规做好准备。应根据患儿血管的粗细等具体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宜的针头, 包括所有用物要齐全。

1.2.4 操作方法不当

①左手拇指未绷直静脉, 未能很好的固定静脉, 特别是所选静脉易滑动, 这时也易造成穿刺失败, 操作者应以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和静脉再进行穿刺, 必要时请另一人帮助协助进行;②压脉带扎得太松或太紧 压脉带扎的太松不能阻断静脉回流致使血管不够充容或太紧完全阻断动脉血流, 使血液不能循环, 因而不能使静脉很好的充盈, 穿刺时易失败;③扎压脉带处离穿刺点太近或太远:扎止血带位置离穿刺点太远就不能很好的与左手拇指共同固定静脉, 太近则不利于针头潜行易穿刺血管上壁。

1.2.5 固定措施不力

由于患儿不合作或患者躁动给穿刺造成很大难度, 此时需多人合作进行穿刺, 一人或多人固定患者被穿刺肢体或患儿头部, 另一人进行穿刺;固定患儿的四肢可用小被子或折叠的床单以筒式包裹患儿能起到很好的制动效果, 但要防止过紧影响患儿呼吸。

1.3 环境因素影响

病房人多嘈杂, 需要输液的患者多, 每位患者都急于做治疗而不断的催促操作者, 操作者的注意力受到干扰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此时要合理安置患者, 劝走过多的探视者。分清轻重缓急, 做好解释, 取得患者的理解。

2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2.1 加强操作者业务素质的培训

2.1.1 苦练技术操作, 掌握熟练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 不断总结经验。操作前根据小儿的年龄和病情, 血管特征和配合与否, 有计划、合理的选择穿刺角度和部位。良好的静脉充盈度是保护一针穿刺成功的前提, 当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或过紧, 都会引起肢端的过度充盈, 降低小儿静脉的暴露程度, 增加穿刺的难度, 所以在穿刺过程中应根据小儿血管的情况, 决定扎止血带时间的长短, 以保证血管良好的充盈。操作者还可以通过凭借视觉、触觉对静脉的走形、深浅、弹性、滚动度进行正确的判断, 判断的结果将指导于静脉穿刺的全过程中, 在穿刺的过程中操作者还应该根据静脉的情况决定进针的角度、深浅。一般采用10°~45°灵活进针[1]。总之, 在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进针方法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前提。

2.1.2 掌握不同情况小儿的静脉穿刺技巧

在寒冷季节及小儿高热、腹泻和休克时, 可采用温水浸泡或用手揉搓、轻轻的拍打穿刺部位 (此法适用于非头皮穿刺的小儿) ,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扩张血管, 达到使血管充盈的目的。对此类患儿也可以采取注射器抽吸静脉回血法进行静脉输液或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在进针时静脉输液管道略低于穿刺部位, 利用液体从压力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 使穿刺后易于看到回血, 帮助判断穿刺是否成功。以解决临床上因为血管充盈不佳患儿的静脉输液;对于特别肥胖的患儿, 穿刺前, 可扎好止血带, 用手触摸, 摸到血管及其走行, 用指甲轻轻划痕, 做一标记。常规消毒后, 认真固定处理, 如在肢体末端, 应固定穿刺部位的上、下各一个关节。

2.2 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

2.2.1 与患儿沟通, 从而得到患儿的配合 在为患儿进行操作时, 操作者做到态度和蔼可亲, 消除患儿一见到护士便产生恐惧的心理, 并根据患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与患儿进行沟通。在操作过程中, 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 使患儿树立信心, 主动接受治疗。对年龄较小的患儿, 为减少患儿哭闹的时间, 穿刺成功后, 尽快让家长将其抱起, 防止小儿因哭闹、烦躁, 用安慰性、鼓励性、赞美性语言, 以鼓励小儿, 使情绪稳定以配合护士的操作。也可以采取树立榜样的做法, 让患儿观看其他患儿的输液, 让二者相互鼓励。因为患者之间的鼓励、支持和理解, 往往比医务人员的解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2.2.2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减少干扰因素[2]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时, 注意说话的艺术。使用技巧性、艺术性、微笑式服务语言, 消除距离感。首先, 在工作中应操作愉快的心情, 不把自己任何不愉快的情绪表露给家长;也不因自己的言行上的稍不注意, 引发护患之间的矛盾。其次, 在给患儿进行穿刺前耐心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以减少穿刺过程中小儿干扰因素。在穿刺过程中, 我们要告知家长此次患儿用药的名称、作用、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需要观察的内容, 以及患儿输液完毕回家后的主要护理内容。通过增强与家长和患儿之间的亲和力, 取得家长的信赖和患儿的配合, 保持好良好的护患关系, 争取家长的理解, 避免一些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从而减少穿刺过程中的干扰因素[3], 增加操作者的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3 调整心理状态, 增强心理素质

必须充分认识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护理工作是神圣的, 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 才能保持饱满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在日常工作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角色, 运用换位思考的原理, 多方面的分析, 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护士还应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加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工作中保持平衡的心态、愉快的心情, 做到遇事不慌、纠缠不怒, 不造成情绪上的急躁与慌张, 适时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不让自己由于情绪上的原因而影响穿刺水平的正常发挥。

3讨论

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基础, 良好的心理状态又是保证静脉穿刺成功正常发挥不可缺少的条件, 与小儿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又是保证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为保证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抢救, 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 就必须加强护士护理基本技术操作的训练, 适时的调解好心理状态, 与患儿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从多方面将静脉穿刺的影响因素降至最低, 才能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向真.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10) :638.

[2]赵庆辉, 王西涛, 施雪莉.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心理因素与对策.西藏医药杂志, 2003, 4:58.

静脉穿刺成功率 篇10

1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 护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现在的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所以家长往往要求护士输液时一次成功, 这无形中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那么在操作中儿科护士应保持轻松而稳定的情绪, 冷静而自信的心态, 认真对待, 多与小儿及家长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他们的信任感。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尽量避免多余信息的干扰,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胆大心细[1]。确保自己技术水平正常发挥。

2 合适的光线

光线的明亮度以及其照射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效果。晴天明亮的自然光线最适宜, 操作者可以很清晰地看见血管, 而雨天或者阴天时, 自然光线暗沉, 这时可以借助明亮的灯光, 灯的位置以在操作者头部正上方50cm为宜, 灯光最好不要太刺眼, 以免影响操作者的视线。

3 选择合适的血管

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是表浅, 暴露较明显, 易于穿刺和固定。常选用的静脉有:正中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以及眶上静脉和颅骨缝间静脉。一般首选粗而直的正中静脉, 此静脉不滑动, 易于固定, 且针头处不易被碰到导致渗漏。其次则是颞静脉、耳后静脉、颅骨缝间静脉及眶上静脉, 这些静脉的共同特点都是暴露明显, 但耳后静脉因患儿头部摆动或针尾部与衣服摩擦容易发生渗漏, 所以只适于别的静脉不易穿刺或穿刺不成功时采用。再则穿刺前应一看二摸, 以免误将动脉当作静脉。静脉外观颜色为青色, 触之无搏动, 而动脉最显著的特点是触之有明显的搏动。

4 选择合适的针头

儿科常用的针头为4号半与5号半针头, 操作者可根据患儿血血管细小的静脉选用4号半针头, 这样不会因刺破血管而穿刺失败, 但是应注意的是穿刺成功后, 应迅速将液体提高, 防止血液回流堵住针头。血管充盈而明显的, 则选用5号半针头, 这样可避免患儿因长时间呆在输液区而烦躁不安。选用4号半针头输液时, 可将输液器头皮针上10 cm处输液管反折, 使针尖处产生微负压, 然后再进行穿刺, 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快, 有利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2]。

5 人员配合

因患儿易哭闹, 躁动, 不合作, 所以固定好头部也是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对于有经验的家长, 我们与其稍做交流就可以很好地配合将穿刺完成, 反之则需另一名护士配合, 帮助固定好头部, 嘱咐家长将孩子的身体部分扶压住, 来共同顺利完成穿刺。

6 头部穿刺部位的固定

静脉穿刺成功后, 如果穿刺部位固定不好也往往会前功尽弃,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穿刺部位的固定。穿刺成功见回血后, 左手拇指垫在针柄下方示指固定针柄于头皮上, 右手用带无菌纱布的胶布遮盖针眼及针柄, 若针柄悬空可在针柄下垫个干棉签头部, 再用一条胶布从针柄下呈"V"形固定于针柄两侧, 然后将头皮针塑料管向上自然变成一个小圆后用胶布固定, 最后用胶布将头皮针塑料管末端固定在患儿左侧或右侧的耳廓耳垂上。对于因哭闹而引起出汗以及因头发较多胶布固定不彻底的患儿我们可采用一次性弹力网套, 其特点是松紧适宜, 透气性很好, 便于使用。患儿离开输液台前, 护士应嘱咐家长以喂奶的姿势从穿刺部位对侧抱住患儿, 并将小儿的一手放于腋下, 另一手扶住, 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总之, 要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娴熟的操作技巧, 做到胆大心细, 其次要作好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 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与配合。同时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地摸索、锻炼、积累经验, 做到一针见血, 逐步提高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海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16) :164~165.

静脉穿刺成功率 篇11

【关键词】老年患者;无痛静脉穿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18-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静脉常用的是患者手背和足背静脉,由于手背和足背暴露部位较小,浅静脉较丰富且容易固定等特点。老年人的血管特点是血管壁的弹性减弱、血管壁薄等。如何提高穿刺水平,掌握无痛技术,是护理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中老年患者无痛静脉穿刺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 无痛性静脉穿刺

由于穿刺时要刺破皮肤和血管,故穿刺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无痛性穿刺并非一点也不痛,而是尽量减轻对患者的疼痛而采取的措施。

1.1 心理护理

静脉穿刺前,操作的护士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的心理护理,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与操作者的业务水平及对自己的信心程度都有直接关系,因此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护理业务,才是无痛静脉穿刺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次静脉穿刺时,如果患者过分紧张会致血管痉挛,穿刺时容易失败或产生疼痛,感觉比实际程度要重些。因此,静脉穿刺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身心放松,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向患者说明进针时应如何配合的问题,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在其思想放松后迅速进针。

1.2 针头与皮肤保持适宜的角度迅速而轻巧的进针

选择5.5号针头进行穿刺才能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壁薄,血管弹性差,若选择7号针头,在穿刺中由于针头粗会导致穿透血管壁,而导致穿刺失败。故选择5.5号针头,既可减少在穿刺过程中对患者的疼痛,又可增加穿刺的成功率,故一般情况下,对于老年患者穿刺时最好选择5.5号针头,选择相对弹性好,走向较直的血管,扎好止血带并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选择好合适的部位进针,操作者左手大拇指绷紧皮肤,其余四指握住患者拳头,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进针时刺破皮肤和上层血管壁后快速平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然后按常规固定好针柄。

2 无痛性静脉穿刺方法

2.1 进针角度大

在临床操作中,由于老年患者手背和足背的静脉都处于弯曲度大,静脉短而不直的现象,皮肤薄而松弛,静脉穿刺时实际上共有两个针眼,一个是皮肤的针眼,一个是穿破血管壁的針眼,故在穿刺时,必须固定静脉上下端,在血管上方直接刺入皮下及血管,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即可。

2.2 速度要根据患者血管而定

对于血管粗直的患者,速度可快,进针时速度越快,操作所用的时间就越短,时间短了,也就减轻了痛觉,对于血管短不直而细的患者要瞄准血管,从血管上方进针,进针要浅,速度要慢,见回血后不要再进针,如再进针多数情况下会穿透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

3 结论

浅谈怎样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篇12

1 心理因素

1.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分散其注意力

对于静脉穿刺, 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 恐惧心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因此在穿刺时用诚恳的言语、和蔼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谈, 内容有关病情或者生活、健康教育、卫生宣教, 让患者得到身心自然放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1.2 操作者要把控好自身情绪

护士的情绪至关重要, 护士情绪差、不稳定会使自身的操作水平不能正常发挥, 导致穿刺失败。所以护士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旦进入角色, 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抛弃一切烦恼, 以“平常心”进行操作, 提高穿刺成功率。

2 正确选择血管

由于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营养状况不同, 静脉的粗细、暴露程度也不同, 给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静脉穿刺应先选用远端血管 (从手背开始) , 向心方向穿刺, 首选手背浅静脉。手背具有“乏神经区”之说, 血管丰富又比较明显, 在这个区域进行穿刺, 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感, 还有利于观察穿刺部位状况。注意选择血管应避开关节、有静脉窦处及血液循环差、有病变的部位。

3 不同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

3.1 水肿患者

水肿患者的血管极其不明显, 遇到这样的患者, 护士要有耐心, 凭经验手指触摸血管的解剖学走向分布, 在血管行走处用手指按压穿刺部位, 将水肿组织间隙液体排向血管周围[1], 在水肿未复原之前立即进行消毒穿刺, 往往可成功。

3.2 休克患者

休克患者血管弹性差, 管腔变小, 穿刺时护士要扎紧止血带, 轻轻拍打或揉搓穿刺部位, 使血管暂时充盈, 接着迅速穿刺, 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没有回血, 操作者不要急, 细心感觉有无落空感或者挤压输液管近心端有回血, 这时再看点滴通畅, 穿刺部位无隆起, 证明穿刺成功, 即可固定。

3.3 慢性病或长期输液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长期反复输液, 导致血管被破坏, 血管管腔狭窄、管壁硬化而难以穿刺, 宜选择离心穿刺方法, 穿刺掌指关节处及以下的血管, 此法穿刺针柄可避开掌指关节, 易于固定且不影响手指活动,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可取得满意效果, 值得临床应用[2]。

4 非握拳法穿刺法

腕关节以下的手背及手指静脉, 穿刺时以非握拳时成功率较高, 因为握拳时手背肌肉拉紧, 骨骼隆突明显, 增加了静脉的弯曲度及不平整性。非握拳则可避免上述这两个缺点, 又有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 更易于穿刺成功[3]。患者的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握着患者的手指, 绷紧皮肤, 使静脉处于相对直线状态, 左手拇指拉紧拉直所要穿刺的静脉, 直接从静脉上方刺入, 见回血后再稍进一点即可。

5 扎止血带方法

止血带应扎在穿刺点上方6 cm处, 松紧度适宜, 必要时可使用两根止血带, 适用于不能配合的小儿患者, 可以代替握拳使血管充盈便于穿刺, 这也适用于成人皮肤松弛、消瘦、血管充盈度差、衰竭、肌张力差, 血管不固定及无力握拳的患者。对于血管小、脆性大的也可不扎止血带, 以避免松止血带时造成穿刺失败。

6 易见回血法

对血管细小不易见回血的患者, 在穿刺时采用高调、低压、慢速进针的方法[4], 就是把输液器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 将输液瓶挂的高度放低, 有时可挂在穿刺部位的水平位置, 穿刺时在血管侧下方迅速进入皮下, 在缓慢沿血管方向平稳进针, 这样见到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即可固定。

7 进针角度

改变进针角度使针头与皮肤穿刺部位呈45°, 这样针头与皮肤接触点面积变小, 皮肤受损范围小, 针头很快穿过表皮进入血管, 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损伤减轻, 从而减轻疼痛和瘀血[5], 获得患者的好评。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临床上对护士的静脉穿刺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护士在工作实践中, 不断探索与研究。

综上所述, 正确的选择穿刺部位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掌握好穿刺的方法、进针的角度和方向是穿刺成功的基础。在静脉穿刺时, 要充分、正确的评估患者, 根据患者的情况, 采用不同的穿刺技巧,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浅谈静脉穿刺成功的技巧, 提高穿刺技术, 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根据不同人群选择合适血管, 在静脉输液操作的每一步,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穿刺成功, 达到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临床实践, 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而且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结论 静脉穿刺1次成功,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沟通与交流, 也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静脉穿刺,成功率,技巧

参考文献

[1]王寿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7) :541.

[2]杨桂华, 杨海新, 耿秋霞.离心方向穿刺静脉输液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03, 43 (8) :49.

[3]蒋春霞, 丁琳, 姚海燕.静脉输液时患者握拳方法的改进.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11) :81.

[4]姚学娜, 马春涛.输液时静脉穿刺易见血法.中华护理杂志, 1993, 28 (10) :611.

上一篇:《全景》下一篇:冲突对工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