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2024-09-09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精选8篇)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1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以此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方法。这种教学改革实践能够为供应链管理的课程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为我院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改革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促使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出现了质的提升。同时,高校在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为了实现课堂讲授和实践的全面打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已经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热点研究问题。

1、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涉及的课程实践环节较多,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直接掌握具体的物流操作技能,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很多学生觉得《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很宽泛,不知道所谓的重点。同时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又已经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故而很多学生会简单的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对其他各种相关课程的一种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学习目的大打折扣。

(2)教材及教学模式的弊病目前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此种教材更多的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对于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则不那么适用。教学内容以理论和概念为主,与其前段的基础课程比如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有较大程度上的内容重叠。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课程本身管理理论策略模型的抽象性知识偏多,实务型知识偏少,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偏重,就进一步忽视了该课程实践性的教学特点。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课程体验和收获,不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电子商务和物流网络的发展,促使我院在供应链管理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文/张琳课程教学改革中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为主。但是,形式的多样化并未真正引发内容的实质性创新。其中,理论讲授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填鸭式”教学的弊病,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同时,案例教学也往往只停留在纸面教学的层次,有关教学案例的背景资料和教学案例与理论的逻辑关系等内容无法通过案例教学完全呈现给学生。尤其是针对性较强的成功案例偏少,学生很难真正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知识缺乏造就的困境。基于此,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变得迫切和呼之欲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为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2、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于工作过程框架,《供应链管理》教学将打破原有的偏重理论学习以及以考试结果为评估标准的教学目标,而是转变为按照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为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任务组织成项目的形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这种工作任务模式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对学生战略协作共赢理念的引导,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的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与供应链管理的职业素养,同时结合专业课程实训,使学生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评估及考核体系方面,将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在成绩比例中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的全程指导,由出勤(10%),课堂参与(10%),校内实践(20%),以及社会实践报告(10%)组成。而终结性考核则更加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期末统一完成。这种综合考核测评方式可以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日常学习。同时,该种考评方式与整个教改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相关教学体系的搭建以及实训效果的产出。

3、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体系

在《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与最新物流领域的发展和热点相结合。在课程教材外,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和热点资讯。特别是电子商务与物流领域的交叉部分,电子商务对物流和供应链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这些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相通部分,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参与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在工作过程框架下,我系本课程的教学综合使用课堂授课,案例学习与讨论,软件演示,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方法。

(1)课堂授课: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已经完成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作业习题集、实验指导、辅导资料、模拟试卷、网络在线等材料的建立。同时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充分采用了项目驱动式,在每章节开讲之初,首先将章节的学习任务具体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让学生不仅是被动的教学接收者,更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

(2)案例学习与讨论:结合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每一章都安排了1-2个现实鲜活案例,解说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和战术,管理变革,方式方法,成功与失败等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的议题。案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照本宣科,不仅仅停留在纸面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案例教学全部将参与学生分成不同的4到6人小组,让学生以竞争的形式在大家面前呈现案例分析结果,并根据具体呈现结果进行评分。

(3)软件演示:从理论出发,结合供应链中的实际难题,开发了教学辅助软件。如网络优化软件,可以用于课堂上的演示讲解,更形象生动地解释理论知识,同时课件中充分应用PPT的动画和切换等功能,更好地为课堂授课服务。

(4)小组合作:在课程中设置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其中运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对供应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建模,并找到有效的方案。以及让学生建立起了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平台。

4、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要坚持校内实践与校企联动两条腿走路的指导方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通过校内实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能通过校企联动真正走向社会岗位,完成所掌握技能的实际应用。

(1)校内实践在院内建立课堂模拟实验。设计了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并编制了实验指导书,配备了一系列实验教具。在实验课中指导学生通过该实验,认识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原因。该实验一经引入就迅速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工作进程中也发现此种实验手段在结果分析,决策灵活性等方面有待改进。因此,课程改革小组对实验手段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发了一套供应链运作模拟平台,用以模拟牛鞭效应产生的原理。该软件丰富了游戏参与者的决策模式,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化且易于实施,可以在计算机中心的局域网以及互联网上进行。同时,该软件在单纯的牛鞭效应模拟功能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了教学实验的事后分析与改进功能。另外,我系现在已建立了ERP信息实验室(金蝶K3)可作为培养学生了解运用相关物流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训,模拟物流与供应链活动的各业务环节。另外,ERP沙盘演练实验室,可以有效、直观的建立学生的企业物料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

(2)校企联动,情景教学,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在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以了解行业形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结合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共同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重点,实现共同课程开发,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等战略目的。从而确保课程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真正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不断深化校企联动与融合。在整个《供应链管理》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教改小组先后在成都的双流空港物流园区,新都传化物流基地以及青白江区的银犁冷链等多地进行实地校企联动。让学生实地了解并参与物流与供应链的各环节工作,将课程所学实地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实践教学与市场职业能力间的零距离。

5、结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任务驱动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课堂实践,在校企联动方面进行实践演练,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学院的课程改革实践,希望可以以此为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我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程忠国,石丽媛.实现紧密合作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3-24.[3]王桂花.供应链管理课程教与学的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08,(49):142-143.[4]陈长彬.《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实验设计分析—以“啤酒分销游戏”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244-245.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2

供应链管理课程特点

内容多、涉及面广, 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高。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它不仅包括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和优化, 还涵盖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内容。以上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应用领域, 各自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不一样, 所以涉及面非常广, 如库存管理需要用到优化方面的知识, 生产计划管理需要用到物料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等。要在短短的几十个课堂学时中, 把这些内容都全面细致地进行讲解, 是非常困难的, 教师通常只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重点讲清楚, 把供应链管理模式对它们的“协作”要求讲清楚, 这就要求学生有较为广泛、扎实的知识面, 否则很难深入下去。

各类通用教科书的连贯性较弱。目前, 供应链管理通用教科书各章节之间和各知识点之间连贯性较弱。大多在开始时对供应链概论和供应链系统构建作承接性讲解, 此后各章节的先后顺序没有严格的逻辑要求。这一方面增加了该课程讲解的灵活性,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安排章节的顺序, 另一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关注点可自由选择, 而不影响后期的学习。这既是优点, 但也会带来不利因素。其优点在于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使学习能够深入下去, 其缺点是由于各知识点没有承接性, 很难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无论在什么时间切入学习都能赶上教学进程。

实践性学习难度大。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各种管理原理和方法是对前人所作的相关管理工作的总结和归纳, 并用一定的经济学理论来进行解释。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 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来验证各理论的正确性。学生也不可能为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长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 因此实践性学习较差。这种综合性知识抽象难懂,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难以实现相对的教学目标。

教学主线的构建

目前绝大部分供应链管理教科书编排的章节都是按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工作流程的内容进行的。如:物流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等。这样的章节编排, 对于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供应链管理是必要的。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 他们在学习供应链管理之前, 基本上对上述几项管理课程按专业课要求分别进行了选修, 上供应链这门课时, 再讲到这部分内容学生就很难再注意听讲。事实上, 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上, 对这些课程的介绍深度也远没有把这些课程单独拿出来讲的深。因此, 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反映也较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改, 突出教学重点, 构建教学主线。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按以下顺序构建一条教学主线: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设计→合作伙伴关系的选择→供应链系统运作流程分析→供应链管理主要技术介绍 (MRPII、ERP、JIT、CRM、D M、Q R, 等) →供应链绩效分析。通过这条主线的构建, 使各章节具有了一定的承接性和关联性, 在教学中可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深入。

课程核心问题的确定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内容的分析, 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核心问题就是“合作”问题。即企业间的合作, 整个课程都是围绕这一概念而展开的。这其中包括:合作伙伴的选择、合作的组织形式、合作的条件、合作的内容、合作的绩效评价等。在讲授这门课时, 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 反复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搞好合作?学生在每个阶段所回答的答案是不同的。通过这种方式, 强化学生对“合作”的理解和把握。事实上, 每一个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都面临着与他人合作的问题。因此, 本门课程的学习还有一个附加作用, 就是通过学习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合作问题的解决原理,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素养。

教学方式的探讨

将系统分析的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到供应链管理课程讲授和课程建设中去, 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念看待供应链。供应链实际上就是一个系统, 它有元素——各成员企业;有特定的功能——向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有目标——追求系统总成本最小化, 效益最大化。同时, 它也是一个人为操控的系统, 具有复杂系统的一切属性, 即:开放性、非线性、自组织性等。

在对供应链进行分析时, 使学生困惑最大的是系统的边界。多次有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既然供应链是由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组成, 那么对于一个提供特定产品的供应链来讲, 是没法分析的。当系统边界确定后, 对该系统进行分析就会比较顺利。在此, 不能把供应链扩大到涵盖所有层次的供应商中去, 那不是供应链所要考虑的问题, 而是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所要考虑的宏观规划问题。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模拟现实问题的解决。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调“做中学”, 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集体参与学习,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觉体验、领悟和认知, 并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承认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各有所获, 有效地将“教-学”融为一体。

供应链管理与其他管理专业课程一样, 其教学过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 极其重视交互性强的参与式教学方法, 这是由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特征决定的;第二, 极其重视合作学习。管理工作与沟通密不可分, 管理教育与合作学习也密不可分;第三, 极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一些学者认为工商管理类课程适合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因为体验式教学恰好非常重视“做中学”, 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这些特点也必将有助于供应链管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适合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适时运用案例分析加深具体方法的理解。在供应链管理教学中, 将知识的讲解与案例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管理知识, 如果单独从教学的角度出发, 给学生讲课, 是比较枯燥的。对学生来说, 看似很容易掌握, 实则一知半解, 真所谓的“一看就懂, 一做就错”。这就要求在讲解各知识点时要将相关的案例分析结合进去。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3

关键词:ERP;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一个全面的、集企业资源管理和经营计划管理为一体、融合现代管理思想、面向供应链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ERP系统通过对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内外部综合集成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ERP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强且很抽象。因此,长期以来,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和保持,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没能明显得到提升。

作者承担了学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ERP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并积极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就是对《ERP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结和探讨。

1 课程定位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具备企业管理的基本素养和人文素质、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因此,《ERP供应链管理》课程定位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拓展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不出校门未毕业的情况下,就可以熟悉企业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理论上学生能够基本熟悉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在技能上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采购、存货和销售等工作模块在ERP系统中的单据操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入企业后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相关岗位的工作

2 目标岗位

本课程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设计的目标岗位是ERP实施顾问、ERP制单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也能够熟练掌握采购、仓储、销售和生产等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因此,毕业后也可以应聘采购文员、销售助理、仓管人员和生产文员等岗位。

3 教学过程

3.1 教学条件 我们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教材选用的是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人才资质认证教材《ERP供应链管理》一书,软件选择的是上海鼎捷公司的易飞ERP软件。教学安排在多媒体电脑课室,人手一台电脑一个账号。学生可以网上课堂学习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上机操作,在ERP系统里具体操作供应链流程的每一个步骤。

3.2 教学内容 我们主要突出了基础知识和软件应用的教学,具体安排如下:①基础知识:供应链基本概念、ERP发展历程和趋势;②基本操作:易飞ERP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③应用操作:采购、库存、销售管理模块的相关单据的制作(岗位技能);④高阶操作:账务处理和报表操作和分析(管理岗位要求的技能)。

按照“供应链主流程 ---> 采购子系统 ---> 存货子系统 ---> 销售子系统”安排的教学内容,更符合一个生产型企业的实际运营流程,学生也更容易从“物流的运动方向”来理解和掌握供应链工作的各个步骤。同时,由易到难、由基础到高阶,也让学生克服了恐惧感,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

3.3 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ERP供应链管理》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岗位分工、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的体验式互动教学方法。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9组,5~6人一组,分别组建创业公司。每个同学认领采购、生产、研发、销售、仓储、财务等部门的职能角色(总经理一职由教师担任)。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公司每个员工都需认真思考和回应:本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什么?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由此来训练学生的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大局观。②教师选定山地自行车、电动平衡车和电影院VR眼镜三样产品。这三样产品都是近年来广受青少年和大学生欢迎的时髦产品。学生也多数见过和玩过具体实物。对产品熟悉,也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产品构成和BOM清单有了一定认识后,每三组认领一样产品,期末时各公司(各组)要进行竞赛和评比。这样,枯燥的专业问题通过参与性和趣味性的实践,就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管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为让学生对供应链管理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教师需要尽可能的让学生有去企业参观的机会。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邀请了深圳正易电子科技公司负责人对同学们做了关于其欧开客品牌平衡车产品的销售、仓储、采购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专场报告。我们还组织对广州开发区某轮胎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和讨论学习。通过这些,学生对企业实际运作有了初步的具体认识。再回到课堂,教师授课时提到相关知识点,也不再那么晦涩难懂。④根据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事实,教师要多熟悉或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要多了解供应链管理中的工作细节和具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教材和工作流程的规定的步骤以外,我们要更注重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出错事例,用情境回放的方式,培养学生冷静、细心和耐心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对突发情况、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4 总结

通过专业的ERP软件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教学,要求教师对软件设置和具体操作相当熟悉,要预设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课堂上能够随时解释和解决学生的疑问。学生也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就业目标,积极参与,多练习多操作,也要尽可能的学习好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和采购管理、计划管理等相关课程。学校方面,要多了解现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能,多提供校企合作资源以利于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多去企业现场参观和学习。

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遵循“掌握方法、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教学原则,紧紧围绕“课岗结合”这个中心,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齐心努力,《ERP供应链管理》课程是可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本文寄希能为高职高专院校《ERP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同事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ERP应用人才资质认证教材《ERP供应链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年2月印刷.

[2]齐云英.供应链管理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08年5月.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4

【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以《广东省消毒供应中心评审验收标准》为指南进行质量整改和管理(以下简称为新标准)的效果。方法 以《新标准》为指南制订可行的整改计划,包括对硬件改建、设施增置、人员培训、完善制度和职责!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及严格的PDCA质量控制方法等。结果 按照新标准对问题进行整改和质量监控。结论 通过全面质量整改和质量监控,使供应室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基本达到了新标准的要求,并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关键词】 消毒;质量管理;效果

供应室是医院物品的消毒供应中心,是防止院内感染,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部门。我院供应中心于2002年10月建成使用,建筑面积约900m2,虽有基本区域划分和设施,但距《新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在2004年10月在省厅专家组对我院供应室评审时,现场提出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予通过。随后我们以《新标准》为指南,按照PDCA管理循环持续质量改进,从而使供应室的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于2005年4月29日再次评审时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广东省第一家按照《新标准》通过验收的三级医院,现报道如下。整改前存在的问题

1.规章职责不健全,工作流程不规范,记录和资料不完整,质控方案不完善,没有应急预案和质量标准[1]。2.管理监控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清,没有质控小组,更没有对质量严格监控。3.专业素质较低,培训不到位,业务知识欠缺[2]。

4.质量意识不强,无菌观念淡漠,器械清洗、包装和装载质量不符合要求。5.收发运输物品未按无菌要求。

6.环境布局不合理,各区域分隔不明显,没有实际屏障;双扉门传递窗和缓冲间、敷料打包间、人流物流未分开,存在交叉污染情况。

7.设施不配套。没有超声洗涤机、蒸馏水机、电脑、干手机、接物台、针头冲洗器。其中打包台、刷洗池、洗手池、物品传递车、下收车、储物架和盛物筐不能满足使用,必要的防护设施不到位。整改措施

1.健全组织管理架构,确保质量监控。(1)由业务副院长及护理部主任主管供应室工作。(2)成立了以护理部为主的重点区域质控组对供应室的质量加强监控。(3)科护士长负责指导供应室护士长具体落实整改和质量检查。(4)成立了以护士长为组长,以各区护士为主的科室质量控制小组。

2.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为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并使大家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以《新标准》为指南,参照2000版供应室消毒技术规范,结合外院先进经验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修订和完善了以下制度,并强调认真落实。(1)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的制度,如消毒隔离、各区管理、物品管理、下收下送、卫生清洁、安全检查、交接班、无菌物品监测、灭菌器监测等17项。明确了各级人员职责、护士组长及洗涤班、消毒班、包装班、收发班职责等共18项。(2)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如灭菌器和洗涤机的操作流程、各类器械清洗流程、各类包包装流程、收发物品流程、各区穿脱隔离衣流程等共17项。各类质量标准及监控方法,如器械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装载质量、灭菌物品质量、空气监测和灭菌器监测质量标准等共10项。(3)应急预案。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预案,如停水、停电、停气、灭菌器出现故障、院内大型抢救和针刺伤职业暴露等6项预案,体现了安全和职业防护。

3.完善各种监测和管理登记。根据需要健全了管理登记本15个,如空气、灭菌器、无菌物品监测、灭菌器运行、安全检查、交接班记录等,要认真记录所做的工作,所有记录表格化。对持续质量改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4.严格质量监控,坚持持续质量改进。(1)按照《新标准》要求制订了可行的质控方案,加强了质控力度,重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监控,特别抓好环节质量的监控。(2)强化供应室区域管理,充分发挥护士组长的作用,确保护士组长工作负责制的落实,按照质量标准,每日做好本区的质量自控,并督促制度职责和各项流程执行。(3)护士长坚持每日对工作质量进行抽查,每周进行全面检查,科护士长不定期到...科内进行检查。(4)护理部不定期对供应室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每月将供应室作为重点区域进行质量检查。(5)按要求每月对室内空气、灭菌物品、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监测。(6)按要求对灭菌器做生物监测和每炉的BD试验。(7)抓服务满意度,一切围绕临床工作,每月下发调查表,了解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8)每周、月对存在质量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在科室例会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坚持持续质量改进。以书面形式上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以便全面了解和督促整改。

5.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专业素质。为适应供应室专业发展及《新标准》要求,提高供应室人员整体素质,在管理上加大了培训力度,制订了各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强调对验收评审新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因《新标准》体现了新的质量要求和管理目标,并注重转变人员的思想观念,强化管理的参与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消毒隔离意识及临床服务意识,培养慎独的工作责任心。在整改初期,先后利用15个晚上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三轮业务培训,包括专业方面的应知应会,消毒隔离技术、制度和职责、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应急预案等。通过培训,各类人员不仅掌握了供应室的相关知识等,并能自觉按照区域要求、工作职责和各项流程、质量标准进行工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提高管理水平,护理部主任带科、区护士长和护士骨干先后到兄弟医院参观学习,还派供应室护士长和质检员脱产进修学习,并多次参加省厅举办的供应室专业学习班。

6.环境硬件改造。(1)改建图纸设计和设施添置。根据《新标准》要求,设计绘制出的布局改建图多次请专家指导、审核,反复论证通过后才开始动工。并在改建时始终有人在现场监督实施,以便在有关细节的合理性与施工人员协商。本着节约的原则,把所需物品作成本分析比较,因在此次整改中,添置设施和物品达30多种,如超声洗涤机、蒸馏水机、电脑、双扉门传递窗、洗手池、分检台等,都较顺利得到了院领导批准和部门的支持。(2)热力清洗消毒机功能的调试。根据器械种类的增多和酶使用范围的扩大,多次请工程师对热力消毒机进行调试,包括洗涤模式、温度!时间,同时要求科室人员熟练掌握清洗机的操作使用。(3)电脑的配置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方便。电脑的配置开通了局域网,方便了洗涤间和无菌物品间的发物单传递核对,改变了以前把病房污染过的回收单再拿到无菌间使用的问题,避免了交叉污染,保证了上百种一次性物品的发放。目前,正把逐步进行的成本核算资料纳入信息管理内容,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7.完成实施了再生医疗器械集中处理的模式[4]。(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了解集中回收处理的目的,积极配合新的工作模式。事实证明,由专科浸泡刷洗器械,实际上是不能达到质量标准的,因科室并不具备清洗条件,没有专用的浸泡池和洗涤池,没有专业洗涤人员,不懂洗涤方法,只有改变以前的工作模式,才能使物品灭菌达到质量标准。(2)时间的安排。把需要集中处理器械的科室和种类制订出时间表,逐步有序的安排了口腔科、妇产科、导管室、眼科、耳鼻喉科等。先后对全院的止血带、湿化瓶、呼吸机管道等物品均统一回收处理。(3)物品的准备。由于供应室人员不熟悉专科器械和专科包的包装方法等,特请临床专科护士到供应室指导、示范,使供应室人员尽快熟悉掌握专科器械名称、功能以及包内物品和各类包的包装方法。为避免因物品周转期延长而影响治疗,在增加相应的物品基数的同时调整物品收送时间,以满足临床需要。(4)保证质量。对专科器械安排专人收送,专人清洗和专人包装,以保证专科器械的数量和质量。(5)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克服了专科器械特殊和种类繁多等困难,取消了所有器械在病房浸泡,用后密闭保存回收供应室集中处理,既减少了病房因大量消毒剂浸泡造成的空气污染,又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经济成本,还改变了科室处置室的卫生环境,更确保了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实施效果评价

整改坚持突出3个“新”字,即管理理念“新”、人员要求“新”、质量标准“新”。把质量持续改进放在首位,并始终惯穿于整改中的每一环节。通过6个月的质量整改和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现供应室布局合理:严格区域划分和配置缓冲间,人流物流分开,洁污分开,一般物品和感染性物品浸泡分开、手工和机洗并用,设备齐全,能满足工作需要,管理体系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明确,流程预案可行,各项质量监控到位,器械清洁达标率97%,物品包装达标率99%,灭菌物品合格率100%,空气、物表和护士的手等各项监测达标人员能严格遵守制度,自觉履行职责,服务意识强,满意度由原来的73%上升到现在的97.2%。...2005年6月省卫生厅专门在我市举办了供应室专业师资培训班,并组织会议上的300多人到我院参观。现来我院供应室参观的已有68家医院共459人,21人来我院供应室进修。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5

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中国广州,520420)

李铁成(吉林省海虹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长春,130012)

摘 要:通过对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并没有造就一个强大的药品流通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市场化过程中缺乏现代流通理论的指导,政府没有有意识地推动一个完整、高效医药行业供应链的形成;而没有形成完整、高效医药行业供应链的直接原因在于企业没有进行从药品批发商到药品代理商和配送商角色定位的转变。本文将探讨促进这一转变的现实意义与实践途径,并试图构建一个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物流配送方案。

关键词: 行业供应链 医药商品流通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领域向外资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一直没有对外资开放,出现了大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批发企业,使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即将到来,弱小的药品流通企业即将与在资金、管理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国外流通巨头进行面对面竞争的时候,重构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2.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不难发现其供应链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是非常明显的。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

(35%

办 事 处

生 产 领 域(35%)

消费者

(100%)

调 拨、批 发(50%)

零售(15%)

流 通 领 域(65%)

图1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示意图

(2)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发环节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国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消费特性及医院作为强势买方的市场特性,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形成了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即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医生的回扣越多,反过来导致企业产品定价越高。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我国医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不力,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密切相关。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家,几乎与医院的数量相当,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市场总额的20%。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和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亿元和70亿元。而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 Bergen,Cardinal 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 、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企业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以上这些数字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国“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将于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和药品流通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家经贸委指出的那样:没有分销的外资企业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分销一旦开放,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为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医药流通体制,迎接外资的挑战,原国家经贸委在《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见图2),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此,在制度层面上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坚决推行GSP认证制度,取缔非法的医药市场,强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推行以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采购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代理商和配送商转变。

区域配送中心

地区配送商

区域结算中心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者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图2 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示意图

这一新型医药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医药电子商务提供商和配送商相应的费用。此外,区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在这一模式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与交易各方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归纳起来,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方式电子化

通过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代理,医疗机构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交易,商流变得公开、透明,批发环节将不复存在,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变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动的低效和无序状态,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信息流变得有序、透明,从而大大降低收集和处理医药商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3)物流系统扁平化

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批发商经过科学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极点,覆盖整个区域的配送网络,彻底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

(4)采购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散采购,又可以进行集中的联合采购,兼顾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进行实时采购,因此可以缩短采购和储存周期,减少库存,既满足临床需要,又尽可能减少了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5)政府监管现代化

政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医药市场进行全程监控,彻底改变政府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各种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规范,使医药商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新的药品流通模式下,将形成新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见图3)。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分销企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多层的中间批发环节将消失;医药批发企业将失去传统流通职能,向药品代理商和配送商转变;交易渠道单一;所有交易过程将公开化,信息透明,政府将有能力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因此,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使药品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可从60%降至25%,从而极大地减轻消费者的医药负担。

4.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大子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日等国就已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替代手工订单处理流程,通过传统的EDI、便携式订单处理系统和互联网生成的订单占订单总数的90%,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如强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设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处方调剂系统等,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每年花费在医药供应上的830亿美元中,有230亿美元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如果采用电子商务,在不降低美国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基础上,至少能够节约110亿美元。

(35%

生 产 领 域(35%)

消费者

(60%)

调 拨、批 发(10%)

零售(15%)

流 通 领 域(25%)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 信息流

图3 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示意图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缘起于国家从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拉动。由于药品品种规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复杂,为了高标准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既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又保证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电子商务自然而然被引进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中。目前,医药电子商务正借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以B2B模式为主,它占了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以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在全国28个省推广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已累计网上成交60多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4),目前已发展到全面进行网上采购的电子交易场阶段,即医疗机构可以全面上网采购,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可以全面上网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上网监管,从而初步实现了我国药品流通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向国际惯例靠拢。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V3.0是能够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买方和卖方提供电子交易场所服务的第三方独立系统,由数据准备、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会员制管理、交易监管六大子系统构成[2](见图5)。该系统不具有传统实体药品市场的物理形态,但却能够提供实体药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功能,代表了现代药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系统;

(2)利用会员服务体系进行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准备与成交撮合的分离,因而可实现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3)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企业进行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可以建立网上代理经销体系,以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流通渠道,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联合、分散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浏览等多种采购方式,方便了医疗机

构的采购;

(5)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订单采集,全面支持采购订单电子化;

(6)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电子交易监管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被引入医药行业后,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将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可在行业内共享,从而为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建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招投标系统

l 网上招标

l 两种成交方式

买方采购系统

• 全面上网采购

• 四种成交方式

• 半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电子交易场系统

l 独立的第三方系统

l 六大子系统同时运行

l 六种成交方式任意选择

l 全程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l 多种方式确保订单执行

l 政府全程的监管服务

l

V3.0系统

V2.0系统

(20)

V1.0系统

()

图4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演进示意图

5.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代理配送制发展

重建我国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四流”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协调运转。从理论上讲,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就能够实现四流合一。

政府监管

销售合同目录

采购计划

采购单

销售订单

采购入库记录

采购应付细目

销售应收细目

制定采购计划

发送采购计划

订单分发

订单配送响应

订单到货管理

销售应收管理

采购应付管理

药品采购结算

交易保

障服务

交易统

计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购结算服务

销售结算服务

资金划拨管理

退货换货管理

全国数据中心

地区数据中心

交易数据中心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发布

数据发布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权威数据

发布及监管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发布

药品采购目录

自主采购目录//集中采购目录

集中采购目录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企业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公开竞价

邀请竞价

询价采购

直接采购

成交合同

政府监管

采购中介服务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卖方开户银行

买方开户银行

采购合同目录

销售出库记录

图5 海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结构功能示意图

国外先进国家的医药物流配送系统高度发达,如美国有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全美的经销企业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到12.5万个分销机构中去,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有0.3美分。世界第一大医药连锁企业――Walgreen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配送中心占地90000平方米,配送分布在8个州的902家药店,品种达80000余种,日进货量达11.73万件,职工1200人,年销售额10亿美元。作为美国最大公司之一的强生公司在新泽西州建有三个自动化立体仓库,负责149亿美元药品的订单处理、药品配送和数千名医药代表的供应保障,员工仅有160人,配送成本仅占药品销售收入的0.5%。

目前,重建现代区域医药物流体系正由构想变成现实,医药物流投资热正在形成。如深圳市年的药品销售额为95亿元,80%的企业自办物流,全市共有94家批发企业,仓库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物流成本占经营成本的20%,销售利润率仅为0.67%。为改变药品经营原有的换仓模式(从大仓换到小仓,从甲仓换到乙仓),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深圳市计划在20组建集采购、储运、配送为一体的现代药品物流体系,辐射珠三角乃至华东和华南部分地区。

我们认为,相对于医药交易平台,我国的医药物流更为落后。今后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方向是独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一方面企业单一的物流在成本上无法与大型的第三方专业物流相比,且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异地设立药品仓库在政策上受到国家的限制。目前,我国只批准了十家企业进行异地设立药品仓库的试点。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目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作为一个新兴的基础设施项目,应该从区域物流建设入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合理配置资源,合理进行规划布局,统一进行宏观调控,在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快速度地重建我国的医药物流系统。

第二、在各地区域医药物流建设实践中,要根据各地的市场状况和资源特点,在引导企业进行大量的兼并重组,减少数量,提高资产和经营规模的同时,将新建和改造结合起来,合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兼顾先进性与实用性,实行“网络化建设、规模化经营”,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第三、搞好医药物流信息化工作,以信息流支撑物流的运作。要开发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做好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结算系统的接口。

第四、国家实行政策优惠,出台配套措施,打破地区壁垒,优化整合资源,积极推进医药物流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五、加强人才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第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回款瓶颈,促进医药物流产业的良性循环。

6.结语

纵观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意义上的行业供应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其原因在于医药电子商务的滞后和医药物流的空白。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趋势已变得基本明朗:一是以第三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交易电子化,二是以第三方医药物流为代表的物流专业化。电子商务和医药物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决定着未来中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兴衰。我国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构就是要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指导,从医药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医药商品代理配送制的实施两方面入手,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建立适应全球竞争的医药流通市场体系,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1] 本文的数字资料多取自海虹医药电子商务事业部的内部交流期刊《海虹医药电子商务通讯》,特致谢忱。

供应链管理课程论文 篇6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供应链管理》期末试卷

(09物管、09民航、09采购)

考试形式课程论文考试时间2011年10月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题

1.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配送中央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海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EPC应用案例研究

24.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30.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

31.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2.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33.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 34.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35.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 36.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

37.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38.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9.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40.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41.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42.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43.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二、格式

1、主标题:3#字黑体,粗体,居中

2、论文正文:(论文内各标题4#黑体,其他宋体小4#字)

3、参考文献:(宋体小5#字)

4、封面以及封底按统一格式

5、A4纸打印,依封面、正文、封底的顺序,左边装订

三、要求

1.字数:(2000字以上)

2.严禁抄袭,论文中要体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新,注意理论联系实际。3.课程论文应能表明学生确已在本门课程上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并对所撰写的课程论文选题有新的见解。

4.内容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文字简练、层次分明、说理透彻、论证材料真实可靠。

四、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课程论文的成绩分为五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各等级的论文应该达到以下评分标准。

1、优秀(90分及以上):

论文选题角度新颖,富于创造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现实意义。使用材

料翔实、恰当,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和数据。能在问题研究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分析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有独到的个人见解。

2、良好(80分~90分):

中心论题明确,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有比较丰富的文献材料和较充足的理论依据。能运用专业理论。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理论分析恰当,条理清楚,层次比较清楚,语言通顺。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学术性。

3、中等(70分~80分):

中心论题基本明确,能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持论有据。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一般,但能独立完成论文。条理清楚,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说服力,有少许语病。能从个人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4、及格(60分~70分):

论文选题与专业基本相关,但理论水平和应用性较差。理论根据及客观材料有少部分欠缺。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较差。材料陈述较为清楚,但分析力不强,个别地方语言不通顺。无明显的个人见解。

5、不及格(60分以下):

缺乏理论根据,客观材料空泛。缺乏应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差,论证不准确,材料简单堆砌。语言不准确。结论观点有错误。

附件一:封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课程论文

××××××××××

(论文题目)

课 程 名 称考 试 方 式

姓名学号专业成绩任 课 教 师

学习时间:年月至年月

附件二:封底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探讨 篇7

1 课程的定位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原来针对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课程是《物流管理实务》, 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 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但是每个知识点都没有深入的进行讲解, 这种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管理情况都了解一些, 但是到了自己的实际工作岗位却不能很好的适合某一个专项较强的工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相关物流专业教师在研究探讨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要求把原有的 (物流管理实务》课程拆分成现在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两门课程。并且把这两门课程定位为了专业核心课程。

2 课程设计思路的改革

2.1 课程内容设计围绕实际工作流程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完全按照现实企业实际的采购流程进行模块设计, 即岗位工作———岗位技能——教学任务———教学情境。例如:一个从事采购谈判工作的人员, 要求具备的岗位技能就是采购谈判的技巧, 而针对这一岗位的技能要求, 该课程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采购谈判技巧, 教学流程就是通过情境模拟或是实践教学的方式完成采购谈判的教学工作。

2.2 多种教学实施手段共用

2.2.1 充分利用物流实验室资源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现有的物流实验室具有现代的网络资源以及相关的配套物流软件, 并且物流实验室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建设当中, 很多相关的软件、硬件设备也在采购过程中, 《采购与供应管理》这门课程能够很好的应用物流实验室现有的有效资源进行实践教学,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去浏览相关的采购网站或者通过E-mail、QQ等方式与相关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以此了解最新的采购行业动态以及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室内部安装的采购软件、第三方物流软件的操作来模拟企业采购工作的实际运行。在模拟操作过程中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以及自身技能的掌握情况, 便于学生更好的给自己进行定位。

2.2.2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或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相关实训基地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实际的参与到企业的采购供应工作中来, 或者把企业的相关资料拿到课堂上, 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例如学生可以到校内的超市、农场品销售中心实习, 负责产品的采购工作, 同时也可以到校内星辰快递公司实习, 负责相关的物流服务供应工作。总之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能够更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为以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2.2.3 采取QQ群进行师生交流

为了更好的便于师生间学习上的交流, 在开学初, 老师给教学班级的学生建立了QQ群, 学生和老师可以在群内就相关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 并且可以充分的利用群空间和群邮件的功能, 老师或学生可以把自己收集的一些好的或有意思的资料传到群空间或群邮件里供大家分享。并且在收发学生作业的时候也方便了很多, 避免了大量纸质资料的浪费。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 觉得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2.2.4 划分学习小组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学初, 把教学班级的同学进行了学习小组的划分, 学习小组的划分也要注重科学性, 即把不同类型的学生混搭式组合, 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督促和互相带动, 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模块都由学习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 并且每个项目都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避免学习小组内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

3 课程组织与实施的改革

3.1 课程内容组织

依据实际的采购业务流程, 将课程划分为四个大的任务功能模块, 每一个模块又包含若干案例和项目, 案例涵盖核心知识点, 重点帮助学生完成从散点知识到知识整体性的转化, 项目设计体现岗位技能要求, 突出业务岗位技能的训练。

3.2 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除了利用教材《采购与供应管理》外, 教师还自编了手写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并且利用网络、物流软件、参考书籍以及一些相关影音资料作为教学的扩充资源, 通过多种资源的结合, 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效果更明显。

3.3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大胆的改革, 在原有的案例教学法基础上又增加了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观摩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 每种方法中又穿插了讲授、启发、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例如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在招标采购环节, 可以让学生以农校物流实验室招标作为模板进行实际操作。

3.4 考核方法的改革

3.4.1 原有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考核方法-试卷考核存在很多的弊端, 例如:考试方式单一。而且考试内容过分依赖教材, 考试命题简单标准化, 很难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

3.4.2 改革后的考核方法

考核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例如:总成绩的考核可以由平时成绩、书面考核和项目考核三部分组成。并且没部分按照重要程度赋予一定得权重, 例如《采购与供应管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为:

总成绩=平时成绩 (20%) +书面考核成绩 (20%) +项目考核成绩 (60%)

其中:

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日常考勤、平时的学习态度以及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之所以考核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提醒学生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也是为以后参加工作更好的遵守工作纪律打好基础。书面考核主要还是采取卷子考核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了解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项目考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程考核, 也是总成绩评定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个部分, 项目考核一般是给定学生一定的项目背景和项目目标, 然后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多种交流手段 (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等) 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完成项目报告。这种考核方式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两方面的潜力。具体的项目考核方式是:

单一项目总成绩=小组出勤情况 (10%) +团队合作情况 (20%) +项目完成质量 (50%) +小组汇报情况 (20%)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在改革之后, 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而且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也为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参加相关的技能比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物流师考试、ERP考试和沙盘比赛等等, 但是课程的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 需要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摸索和改革。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 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一线操作人员在就业时占有很大的优势, 为了更好的培养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学校的课程改革也在大力的推广之中, 《采购与供应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黑龙江农业经济学院贸易系针对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该论文主要就《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课程定位, 课程设计思路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计的改革进行阐述。

关键词:采购管理,教学探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国珍.国外课程设计改革问题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1998 (2) .

[2]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李传义.关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 2001.

[4]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6.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篇8

关键词:大众汽车公司;供应链管理;备件配送;物流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其在供应链管理上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正如化工、纺织、冶金等其它行业一样,优秀的供应链能够帮助企业在行业中赢得最强大的竞争力,在经营管理上尽可能地提高效率,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特别在新加坡建设了一座大丁的备件配送中心,该中心主要提供大型地区的零件配送,该中心的成立使得最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从理论变成了成功的实践案例。

一、大众汽车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在那之前,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配送中心经理就曾经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还是人,管理的决策者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大众汽车公司需要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摆脱为自身赢得最大利益的想法,也不能够将自身所赢得利益作为评价自己在供应链中质量的唯一尺度,而应当将自己最多的精力和人力安排在对供应链的管理上,提供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供应链的成本支出。下图展示了大众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示意:

图1 大众汽车公司供应链管理思想流程图

而在物流企业的因素上,大众公司于新加坡配送中心的总经理曾经说过,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不仅仅只是其顾客中的一员,还是其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其梯队的团队之内,可以说大众汽车公司也是其物流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企业能够帮助大众汽车公司保持在汽车制造行业内的世界先进地位,不断地紧跟现代化的科学制造技术,保障其在国际汽车行业内的有力竞争者地位,这也是物流企业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必须要承担的使命。不仅如此,大众汽车公司与物流企业在业务上的合作也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地位,双方的合作能够相互支持。在这样的长期稳定合作过程中,无论是大众汽车公司,还是其合作的物流企业,都能够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达到各自的发展目的,在满足对方基本产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和推动自身的市场地位。

二、大众汽车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案例

一直以来大众汽车公司所选择的物流企业都是新加坡的辛克公司,其在汽车产品配件上的物流服务合作已经开始了近二十年,早在1996年,大众汽车公司当时的构想是在新加坡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地区备件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的物流服务由新加坡的辛克公司来全部承担,当时的总合作达到了2900万美元,其位于新加坡的大型备件配送中心仓储面积达到了22000平方米,完全由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管理,配送中心内的货物托盘数量达到了23400个,另外在货物的拆卸和包装上,还有一些临时的备用仓库面积上也达到了750平方米。大众汽车公司在新加坡的这个配送中心全部使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同时结合了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在货物的识别和管理上全部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再加上现金的整套仓储管理系统,整个配送中心从1998年建成以后,被更名为奥迪新加坡备件中心,在备件的物流服务上,大众汽车公司先后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在众多的国际化物流企业中选择了新加坡当地的辛克公司,与其合作来负责大众汽车公司在新加坡备件配送中心的所有货物配送工作。

三、大众汽车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启示

总结来看,在该供应链的管理中,大众汽车公司所选择是一种包含了四个阶层的供应链管理方案,其中第一个阶层位于德国的卡塞尔,在卡塞尔的地区供应链管理中,其汽车零配件的货物物流服务仍然由新加坡的辛克公司来承担,第二个阶层就是位于新加坡的大地区汽车备件配送中心,也是由新加坡的辛克公司来负责,而供应链的第三和第四个阶层分别是汽车备件的进口供应商还有最终各地的汽车备件零售商。位于新加坡的奥迪汽车备件配送中心作为大众汽车公司的第二个阶层,其所配送的范围包含了整个亚太地区,向北达到了韩国,西边达到了印度,向南延伸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是在这些亚太地区中,备件的配送范围却没有包含日本和中国,这是由于大众汽车公司在这两个国家都已经建设了独立的汽车制造中心。如果当地的汽车制造中心需要汽车备件或者整车的零部件,其利用大众汽车公司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及时进行需求的传达,公司慧聪总部之间通过远洋轮船、火车、汽车、空运或者其它各种物流方式运送到汽车制造中心、汽车销售网点或者是车主所需要的地点。在整个备件的供应链数量中,有超过90%的数量通过水运或者海运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降低备件的物流成本。如果客户对产品零部件的需求非常急,公司则可以通过空运的方式直接送到客户手中。

参考文献:

[1]张荣忠,不详.大众汽车公司供应链管理之道[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8):96-97.

[2]孙立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

[3]黄龙.一汽-大众一百万辆轿车供应链管理[D].吉林大学,2008.

[4]高俊武.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外购件国产化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

上一篇:包钢生产实习报告模板下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