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供应链论文

2024-08-28

钢铁供应链论文(共7篇)

钢铁供应链论文 篇1

2013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13年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入选项目的通告》。国家级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是为贯彻落实《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部署,工信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该项目经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集团推荐、专家评审,产生了342个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入选项目。

其中,在74个大企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信息化提升方向项目中,钢铁行业有南钢、五矿、华菱湘潭、河北邯钢等4个项目入选;在146个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创新方向项目中,钢铁行业有12个项目入选。南京钢铁申报的钢铁E化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项目名列342个项目的榜首。

钢铁供应链电商平台

南钢成立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创新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精品板材为主、优特钢为支撑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此之前,南钢选择了在台湾中钢、宝钢、武钢等企业取得成功的整体产销系统技术路线,以ERP整体产销系统为核心系统,集成整合了公司销售、生产、质量、设备、购运储、人事行政及财务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

但是如果仅仅是上线ERP,并不能改变近年来钢铁行业整体利润走低,生产经营效益不高的尴尬局面。而且钢铁行业生产具有自己的特点:生产过程分段延续,带有间歇性;原材料特性不断变化,伴有大量能耗,需要对信息流、物流、能量流进行综合管理;生产的连续性,要求物资供应、生产计划、调度及出库配送具有实时性、在线性;生产的间歇性要求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定合理批量;钢铁企业是分布式多车间、多工序的连续生产,其供应链物流管理已经成为国际钢铁行业关心的前沿问题。

对钢铁企业而言,未来的重心应主要集中于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偏重于企业供应链,包括供应端和销售端,特别是企业的CRM、SCM等信息系统的建设。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供应链的全程电子化的E-SCM彻底变革了传统钢铁行业的上下游商业模式,对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颇具特色的信息化建设,让南钢的E化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从诞生起,就与“集成”密不可分。据南钢金恒信息公司总经理孙茂杰介绍,南钢E化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是推进企业内外部供应链整合,形成电子销售、电子采购、电子物流、电子支付全程电子商务的集成服务平台,它是打造基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供应链集成服务经营模式,为用户提供全球网络化服务,通过E化供应链构建可视化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该平台基于南钢原有电子销售、电子招标平台基础,从供应链视角对钢铁制造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延伸服务,形成了支撑钢铁制造E化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南钢不拘泥于系统划分没有引入单独的SCM系统,而是注重业务功能的实现,在ERP及其它系统建设时,融入供应链的管理理念,整合各个专业系统来实现供应链的管理,组成南钢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同时考虑供应链的外延,相继建设了销售电子商务及采购电子商务系统,实现销售服务的延伸和采购供应的延伸。

协同、变革上下游商业关系

目前的垂直钢铁网站,还都以提供信息为主,随着电子商务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些网站也会尝试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来寻求突破。尽管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是在钢铁行业的各大环节上,影响钢铁行业最根本的因素仍然是资源,而信息化这个手段还无法改变资源的状态。

就目前现状而言,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跟其他传统行业相比不是很普遍,特别是钢铁行业对电子商务有着天然的抵制心态。另外,信息化也成为钢铁企业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实施的瓶颈,资金流也是一大原因,钢铁交易额非常大,如果资金流转得不到银行的支持,电子商务的意义就不是很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电子商务正在逐渐兴起。在此之前,供应链电子商务已经在国内外不少知名企业得到应用,例如沃尔玛、宝洁、联想等,纷纷利用供应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产业链信息结构化、数字化,实现了全程高效的电子商务化运作。

对于不太了解E化供应链集成服务平台的人来说,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与传统的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有什么区别呢?“在传统的电商模式下,电商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数据聚集能力很难发挥和体现,只有通过电商发挥出对上下游的聚集效应,满足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用户需求,才能体现电商的价值。”南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通过供应链电子商务系统,可以将钢 铁原材料、钢铁生产、物流配送与下游终端统统囊括其中,将钢铁生产企业与下游用钢企业更加紧密地衔接起来,整合生产、贸易、物流、加工、金融等产业链相关资源。而对于处于产业链上的钢企、钢贸商、物流园而言,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为生产、物流贸易等各个环节提供包括采购、销售、金融、支付结算、仓储、库存管理以及物流优化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电子交易融合物流信息化技术,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理念,运用创新型的运营模式,可发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减缓市场价格波动等作用。这样一来,供应链电子商务不仅能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更能广开客源,挖掘无法覆盖的市场。

作为南钢的合作伙伴们,对供应链电子商务非常认可。杭州金马特殊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跃良表示:“有了电子商务,我们与南钢的千里姻缘一线牵,信息更通畅了。现在可以远程入单,评审和确定合同速度快多了,响应速度明显提高,所有我们想知道的都可以在家上网看。有时我们想开发一些新品种,就可以查找网上提供的国标和企标,寻找接近的标准,个性化定制。”

合肥市明基工贸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张立魁则表示,“过去我们是派专人驻扎在南钢,后来南钢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我们不用派人盯了,南钢的业务人员通过电话和传真告诉我们订单的进程情况,发票快递上门,但这个毕竟是人工操作,不可能时时刻刻反映,信息也不全面。现在有了电子商务,只需要在家中输入帐号和密码,就可以看到我公司订的产品情况。”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 篇2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灰色关联评价

钢铁企业作为能耗大户和污染大户在制造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有必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与钢铁企业现状发展结合起来,以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作为管理手段,加快实现工艺装备绿色化、制造过程绿色化、产品绿色化,不断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处理等功能的绿色供应链,从而建立起一套全面、有效、可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模型,是推动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1 文献综述

钢铁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户和环境污染大户。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其中煤炭的使用量占到70%,电力使用量占到26%,能源结构过于单一。此外,钢铁企业的炼铁系统是能源消耗高的真正源头,整个系统的能源消耗约占钢铁工业总能耗的78.87%,因此,炼铁工序肩负着钢铁工业节能降耗的重任[1]。

马姗姗[2]等认为绿色制造是钢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善的绿色制造评价体系是实施绿色制造的有力保障,并且从环境负担、资源消耗、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建立了绿色制造指标体系和评价系统,最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18个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了绿色度评价,提出了改进方向。绿色制造评价体系的提出,有利于对钢铁行业的监督、管理和改进,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这更加坚定了企业决策领导者从整体或部分环节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信心。张培从钢铁企业出发,分析其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探讨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归纳以及问卷调查,构建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检验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为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新方法[3]。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查阅及分析,发现现有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目前可以量化的、操作性强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相对较少;第二,大多数学者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第三,主要从传统财务绩效视角展开分析与评价,评价内容不完整。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思路

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对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的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路径为:

首先,确立目标层。为了定量反映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状态和发展差异,本文设计目标层——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该体系是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企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综合体现。

其次,建立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是一条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协调发展的供应链,所以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包括三个方面:企业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4]。

最后,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节能减排、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6个方面分析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因素,并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特点、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内容、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因素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参考《2009年~2010年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报告》、《2010年世界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工业2010年政策和指标》内容,结合武汉钢铁集团、宝钢集团、太原钢铁集团和鞍钢集团4家钢铁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以及钢铁企业各自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等内容,识别出了影响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指标[5]。

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系统组成。经济绩效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两方面进行评价,共细分为10项评价因子指标。环境绩效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三方面进行评价,共细分为12项评价因子指标[6]。社会绩效从社会影响进行评价,共分为4项评价因子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26项因子指标(见表1)[7]。为方便下文分析,将指标层变量依次定义为:X1,X2,…,Xi(i=1,2,…,26)。

3 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是从样本中确定一个理想化的最优样本,以此为参考数列,通过计算各样本序列与该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对被评价对象作出综合比较和排序。

3.1 确定参考序列

设有m个被评价对象,每个被评价对象有p个评价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经济含义,在m个被评价对象中选出各项指标的最优值组成参考序列x0={x01,x02,…,x0p}i=1,2,…,m.

3.2 数据的无量纲化

由于受各评价指标量纲和数量级不同的影响,使各评价指标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必须对各指标实际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公式,即xij´=xijx0j(i=1,2,,m;j=1,2,…,p) (1)

3.3 计算关联系数

先要计算每个被评价对象序列与最优参考序列间的绝对差序列。计算公式:△ij=|xij-1|(i=1,2,…,m;j=1,2,…,p),在此基础上,依公式△(max)=max max△ij(k),△(min)=min min△ij(k),就可求得两级最大差△(max)和两级最小差△(min)。然后计算第i个被评价对象与最优参考序列间的关联系数:ξij=(min)+ρ(max)ij+ρ(max)(2)

其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在区间[0,1]之间,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ρ=0.5[8]。

3.4 利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设有M个被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为N个,每个被评价对象的指标值用向量表示,从而得到原始评价矩阵为X=(xij)M×N。第一步,数据规范化处理,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效益型”指标采用kij=xij-min{xij}max{xij}-min{xij};对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成本型”指标,采用kij=max{xij}-xijmax{xij}-min{xij};第二步,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

k¯ij=1Μi=1Μkij,Sj=i=1m(kij-k¯ij)2m(j=1,2,,m)(3)

第三步,计算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为:Vj=Sjk¯ij(j=1,2,m)(4)

第四步,计算各指标权重,公式为:ωj=Vjj=1mVj(j=1,2,,m)(5)

3.5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

Ei=k=1mω(k)ξij(k)(k=1,2,,m)(6)

4 实证研究

本文在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太钢)、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鞍钢)四家钢铁公司为样本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以2005年至2010年6年为研究区间,分析钢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变化。

4.1 数据来源

武钢、宝钢、太钢和鞍钢4家钢铁企业的环境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和经济绩效部分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武钢集团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武钢集团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武钢集团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宝钢集团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宝钢集团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宝钢集团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宝钢集团200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宝钢集团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宝钢集团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太钢集团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太钢集团200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太钢集团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鞍钢集团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鞍钢集团200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鞍钢集团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鞍钢集团2007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经济绩效的其他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4家钢铁企业2005年至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

4.2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首先说明一下各指标的经济含义,经济发展中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和钢产量4个指标都为正指标,指标分值越大越好,而速动比率比值为1:1时,最为合适,流动比率比值为2:1时,最为合适;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都为正指标;资源消耗中吨钢综合能耗和吨钢新水能耗为负指标,指标分值越小越好,水循环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都为正指标;环境保护中污染治理投资为正指标,其他都为负指标[9]。现以武钢为例,根据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可得理想样本X0=(1906.91,93.83,2038.27,3655,0.64,1.25,610,74.2,407,1,26.07,54.2,3800,1230,694,3.99,97.49,97.3,0.68,1.55,0.2,2.73,93.09,88.8,99.64,121.56),利用式(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3 确定各指标的关联系数

根据公式Δij=|xij-1|得出各对应指标绝对差矩阵Δij(k),可知两级最大差Δ(max)=0.9091,Δ(min)=0,然后代入式(2)并取ρ=0.5可求出各指标灰色关联系数矩阵ξij(k)(见表2)。

4.4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首先运用极差变换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使用excel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描述统计,计算各指标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10]。

4.5 计算灰色关联度

由公式(6)可知,武钢2005年至2010年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Ei=(0.6144,0.5957,0.6201,0.6704,0.7128,0.8549),即武钢参评年份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2006年。

同理,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可以分别得到宝钢、太钢和鞍钢2005年至2010年6年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见表4)。

上述数据分析是对武钢、宝钢、太钢和鞍钢4家钢铁企业2005年至2010年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自身的纵向分析比较,但没有横向分析比较4家钢铁企业2005年至2010年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同理,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可以分别得到2005年至2010年武钢、宝钢、太钢和鞍钢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横向综合评价得分对比(见表5)。

4.6 评价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2010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2009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2008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2007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2006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武钢、太钢;2005年参评的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武钢、太钢。由以上对比可知,2005年至2010年6年中4家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总体水平从优到劣依次为:宝钢、鞍钢、太钢、武钢。

5 结论与不足

运用灰色关联评价法,能够科学、准确地评价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从中可以为钢铁企业更好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找出问题与不足,进而制定措施弥补不足。

由于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指标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只选择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由于篇幅有限,只分析对比了四家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绩效,而没有分别比较四家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11]。

参考文献

[1]刘树利.谈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5):12-14

[2]马姗姗,齐二石,霍艳芳,等.钢铁行业绿色制造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9):194-196

[3]张培.钢铁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0

[4]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长沙:中国林业科技大学,2010

[5]吕立新,梁艳,彭灿.基于Fuzzy-AHP模型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度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8,8(3):1-5

[6]黄慧婷.绿色供应链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因子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10):215-216

[7]赵丽娟,罗兵.绿色供应链中环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1):155-158

[8]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

[9]唐凡,汪传雷,邱灿华.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度评价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企业的统计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8):121-128

[10]刘树利.谈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5):12-14

钢铁供应链论文 篇3

随着钢铁行业整体的产能过剩以及钢铁原料成本的不断增高, 钢铁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报告显示, 2012年二季度钢铁产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1%, 较上季度下降2.1个百分点, 远低于5.9%的全国工业销售利润率, 钢铁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 供应链可消耗整个企业高达25%的经营成本, 而面对销售利润仅为0.1%的钢铁企业而言, 哪怕是降低5%的供应链消耗, 也可以使钢铁企业在急剧恶劣的竞争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我国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研究的意义

1.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现状

钢铁企业因其行业特点, 其物流量在我国的整体物流管理体系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物流成本在钢铁企业总成本中, 占有较高比重。主要涉及采购环节的焦炭、废钢、铁矿石。生产环节中的生铁、钢坯、烧结矿和销售环节的钢材和废弃物等的物流成本。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由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和管理成本构成。目前, 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20%~30%, 远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8%~10%的水平。通过以上比例显示, 当前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我国钢铁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2. 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的构成

钢铁企业的物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环节。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 买方市场主导一切, 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钢铁企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 其生产和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大。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 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通过物流把有形资源赋予了新的空间、时间效果, 其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物流业发展的方兴未艾, 使得钢铁企业内外部物流的整体优化问题正在成为钢铁产业提高产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3. 钢铁企业基于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思路

钢铁企业因其行业特点, 其物流量在我国的整体物流管理体系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物流成本在钢铁企业总成本中, 占有较高比重。因此, 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时就必须做好物流成本管理工作。基于供应链角度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 对企业而言, 着眼点不仅是企业内部所产生的物流成本了, 而应对企业在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与物流作业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消耗或支出进行管理。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 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 而是通过协作共同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物流是物质商品流的全过程, 因此物流成本管理涵盖了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流程。

三、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研究

1. 成本管理的研究思路

成本对象相互联系是关系到成本控制的操作问题。依管理角度看, 各成本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联关系, 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的最终效果。譬如, 质量成本和原材料采购成本之间的矛盾关系:低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会导致高的质量成本, 反之亦然;质量预防成本与质量内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之间的矛盾关系:质量预防成本的增加就是要降低质量内外部故障损失成本。解决这些成本之间的矛盾关系。需要在整体上对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运筹, 在矛盾中取得平衡。各成本对象矛盾平衡地好, 可以达到整体成本最优化。因此, 企业优化成本管理的时候, 应综合考虑各成本的关系。

2. 成本管理的研究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成本规划、全面成本管理、策略性成本管理等这些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产生的, 它们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 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产品的成本, 为决策者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 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理论和方法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它们各自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不断的完善;另外, 各方法之间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将各种方法进行整合。

3.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 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 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企业管理应从过去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转向关注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对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实施一体化管理, 企业与供应商和顾客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链, 尽量减少“中间层次”, 直接将货物送达最终顾客, 减少开支, 并能更有效地管理资源, 无需承担仓储及存货管理的成本。

局部物流效率优化无法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 为此, 企业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构建, 把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要素和外部的战略伙伴有效地联系起来, 形成物流快速反应系统。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 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 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 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计划和行为, 从整体上降低物流成本。

四、结语

钢铁企业其物流量在我国的整体物流管理体系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物流成本在钢铁企业总成本中, 占有较高比重。因此如何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对钢铁企业物流供应链进行成本管理, 设计基于价值分析的成本管理模型, 具有非常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日益突出, 钢铁企业面临结构性的转型升级, 如何优化钢铁行业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 越来越受到钢铁企业的关注。本文从钢铁行业自身的物流特点出发, 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先进管理理念, 为钢铁企业整合物流供应链,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物流供应链,成本管理,钢铁企业

参考文献

[1]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应用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钢铁供应链论文 篇4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类对钢铁的需求量日趋增加,而原生钢铁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使人类将要面临严峻的资源危机。然而废旧钢铁的再利用可大大缓解这一情况,废旧钢铁资源的再生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废旧钢铁产业是资源再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转变,使得废钢回收再利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对钢铁逆向供应链进行研究,是通过回收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制造商的经营成本,同时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推行废旧钢铁回收工程,不仅可以促进钢铁回收行业的发展,而且更是解决钢铁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2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的内涵

2.1 绿色供应链的定义

目前,绿色供应链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绿色供应链来源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概念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的,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ECSC)或环境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ESC),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组成的网络,将环境保护意识贯穿于从产品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和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其目的是使产品在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直至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和系统效益最优的效果。

2.2 逆向供应链的内涵

2.2.1 钢铁逆向供应链的概念

逆向供应链是相对于供应链提出来的,指企业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置,或者再利用。废旧钢铁产生于产品回收领域,属于逆向供应链,但是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看作正向供应链。因此,对于它的研究比较灵活。

研究表明,有效的逆向供应链能够提升顾客满意度,同时增加企业利润。其中对退换货物的处理,也就是逆向物流一环更成为很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利器。钢铁制造业逆向供应链由五个关键部分构成:钢铁获得、逆向物流、废旧钢铁的检验和分类处理、再加工、分销和销售。其中参与逆向供应链的钢铁主要有用户和回收商(产品获得)、集中退货及回收中心(逆向物流)、原制造商(检验,分类处理,再加工)、供应商、服务商、销售商(分销和销售),集中退货及回收中心可以是原制造商的一个部门或者是一个独立的企业。逆向供应链的概念如图1所示。

2.2.2 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的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钢铁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充分考虑资源、环境问题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钢铁制造业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钢铁制造业上的体现。充分利用从客户手中回收的资源,进行再利用,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增加企业的利润。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综合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环境问题,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3 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的组成

在钢铁制造业绿色逆向供应链中包括退货回收和逆向回收两部分。其中退货回收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上游的供应商。逆向回收是指将最终顾客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它主要包括回收、检测、拆解、废品处理等环节。绿色回收环节的宗旨是将最终顾客或下游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持有的废弃物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返回供应链上某个节点企业,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及产品和各个零部件的性能确定可行的处理方案。如图2所示。

3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注重价格,忽略供应链构建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钢铁制造业,既是能源与资源消耗大户,也是环境污染大户。目前,原料(包括原材料和原燃料)的短缺及价格的高位运行已成为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瓶颈,严重的威胁到了钢铁业持续稳健发展。

长期以来,钢铁企业对逆向供应链构建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观念只注重强调企业正向供应链的重要性,而把产品回收等属于逆向供应链的内容抛在一边。从而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客户服务水平降低,对环境也有不好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资源的短缺、环境污染加重。逆向供应链被认为是企业赢得竞争的一种新策略,是绿色供应链中的一大亮点,它构建使绿色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共生组织,使得某一企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热和废物等成为别的企业的原料和能源。这就使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共同构成了一个闭环的供应链系统。

3.2 钢铁回收控制不严,市场次序不规范

不少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每年度的金属废料浪费特别严重,特别是切屑、料头、边角余料、废品等达到上千吨。目前,大多数企业只对其按黑色、有色和稀贵金属分类,对废旧钢铁回收利用不能按牌号分选贮存,导致废旧钢铁混料严重,影响回炉重熔的质量。钢材按用途分为3大类,即结构钢、工具钢、特殊用途钢。但是相当多的废旧钢铁,其化学成份都是混杂的,牌号混淆,价差很大,许多高品质的废钢经混料处理后只能以低价品位销售与再利用。

另外,钢铁回收企业具有数量多分布分散,导致市场管理效率低下,以次充好现象严重。这直接导致废旧钢铁入厂前成分混乱,进而影响钢铁生产企业对于废旧钢铁的再利用。同时市场也出现了压级、压价或哄抬物价、假招标等形式的不正常竞争。

3.3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不当

选择好沟通合作的伙伴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组建绿色联盟的一个重要方面。钢铁制造业为了整条供应链的良好运行,不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机构,以追求绿色供应链的全局最优。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不仅是一种信息和利益的共享关系,而且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协议关系。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4钢铁绿色逆向供应链构建的对策分析

4.1 政府及相关机构角度

4.1.1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立并完善钢铁生产及回收环保监管体系,出台相关标准、法规和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在钢铁回收处理及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规范废钢铁回收企业的生产行为,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对废物加以处置,确保人们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另外,政府应对钢铁回收市场做出明确指导和规范,并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杜绝包办。

4.1.2 建立废旧钢铁回收信息平台和集散市场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工业化。绿色供应链逆向管理中,要求回收商能够以合适的时间、价格、方式把物资送到合适的地点,而它的实施必须依赖有效、及时、准确的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的需求分析、部门之间沟通也需要有效的信息平台,可以说,没有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就没有今天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回收集散市场对打击压级、压价或哄抬物价、假招标等形式的不正常竞争有很重要的意义。

4.2 钢铁相关企业角度

4.2.1 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传统模式下物料管理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而忽视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合理化处理后可获得巨大收益。

4.2.2 优化组织,实现“多赢”

要加强钢铁制造业与绿色供应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以钢铁制造业为核心,尽量降低成本。如钢铁制造企业应当积极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回收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带动上游下游绿色化发展,对使用过的旧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利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社会经济的多赢局面。

4.2.3 钢铁产品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

绿色设计要求其制造的产品不仅满足用户需求和企业赢利,而且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力求将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绿色设计追求的是产品的环境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在产品设计阶段,增强产品的可回收性,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污染。

5结束语

钢铁行业绿色逆向供应链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钢铁企业共同努力,将绿色供应链的理念全面贯穿于钢铁逆向供应链的整个系统之中。钢铁绿色供应链的实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通过各方的努力达到极大地提高服务水平,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从而减少逆向物流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效的利用资源,更好的保护环境。

摘要: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的大环境下,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市场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迫切要求钢铁制造业转变传统的生产运营方式,构建钢铁制造业逆向供应链。将绿色逆向供应链融入到钢铁制造业中,研究对废旧钢铁的有效回收、再生利用和妥善处置,对于保证资源永续、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逆向供应链,钢铁制造业,绿色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张敏顺,吴洪波.模糊评价方法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的评价[J].科技与管理,2005,(3):23-25.

[2]温宏博.绿色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甘肃: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3]钟磊钢,崔阳.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逆向物流分析[J].研究与探讨,2007,(4):44-45.

[4]刘雅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逆向供应链及其集成[J].河北交通科技,2008,(3):1-6.

钢铁供应链论文 篇5

1.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从不同的视角对供应链融资 (亦称供应链金融)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视角来看, 供应链融资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主要是在对供应链内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过程中, 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类融资手段而实现的。从银行的视角来看,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企业, 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 对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方式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的“供应链”概念是广义的, 既包括企业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网络和链条, 即传统供应链, 又包括下游的分销商、代理商, 即渠道链。

供应链融资与传统银行融资的主要区别是: (1) 银行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贷准入评估并不是孤立的。银行首先要评估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和财务实力, 以及它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效率。条件满足后, 只要整条供应链联系紧密, 银行就能为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融资, 而不会对成员企业的财务状况作特别的评估。对成员企业融资评价的重点在于它对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 以及与核心企业既往的交易历史。 (2) 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融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交易, 严格控制其资金被挪用, 并以技术措施引入核心企业的资信作为控制授信风险的辅助手段。 (3) 供应链融资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 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

2. 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模式。

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推出的“1+N”供应链融资模式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并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1+N”中的“1”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 “N”则是指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企业。“1+N”模式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理念, 即很多小企业是依赖大企业而生存的, 企业的关系不是厂家间的堆积, 而是一个生态群的集合。完整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参与主体主要有:核心企业、融资企业 (上下游企业) 、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它们在模式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并获得应有的利益。

(1) 核心企业。从供应链融资的概念描述中可以看出, 核心企业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自身的资信为上下游企业融资提供风险保障。间接的作用表现为融资企业可以借助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背景和联系紧密度, 来增强其授信支持资产的自偿性, 从而更易实现与银行的合作。核心企业之所以有参与供应链的积极性, 是因为通过改善整条供应链的共生金融环境, 加快整个产业链条的资金流动, 从而直接从中获得长期效益。同时, 核心企业还可以通过为融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承诺回购质押货物以及承诺到期付款等方式, 直接参与整个融资过程所发挥的控制风险效果也更为显著。

(2) 成员企业。成员企业即融资企业, 其大多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 是银行信贷的主体, 是信贷资产支持的提供者, 同时也是供应链融资的发起者和最大受益者。成员企业获得短期资金融通的同时也是利息成本、监管成本、银行手续费、保险费等各项融资费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成员企业在申请信贷之前和选择融资方式时一定要做好成本效益分析, 测算融资款使用带来的收益是否足以弥补相关融资成本。

(3) 银行。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为企业融通资金。此外, 银行还可以为供应链融资提供财务管理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银行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受益主要来源于资金占用利息、中间业务手续费、管理费等各类相关费用的收取。除了直接经济利益以外, 银行还可以通过保理等业务锁定所有销售回款, 获得最大化的结算存款沉淀, 在核心企业介入较深的模式中, 对银行开发核心企业客户资源也十分有利。

(4) 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货物验收、价值评估、实物保管、物流过程监管、信用担保等。在仓储参与供应链融资的运作模式中,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作用体现尤为明显。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收入来源既有传统的运输费、打包费、仓储费、装卸费等, 还有因提供监管、评估等增值服务而取得的各项收入。

(5) 保险公司。在融资企业以所购买保险项下的赔款权益来取得融资的模式 (如出口信用险项下的融资模式) 中, 保险公司的作用十分明显。保险公司参与其中后, 可以降低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 且贷款损失风险也随之降低。而保险公司可以取得保费收入, 但同时承担着承保事项的理赔风险。

二、供应链融资对改善大型钢铁企业运营环境的意义

1. 大型钢铁企业缺乏供应链融资积极性的原因。

(1) 融资环境较为宽松。在新一轮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爆发以前, 大型钢铁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一直较为宽松。因为无论在股民还是在商业银行的意识中,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身份就是信誉的保障。大型钢铁企业从股市和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并不困难, 甚至有些国家扶持项目可以直接获得国家的财政拨款或贴息贷款。因此, 大型钢铁企业当然不太去关注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兴起, 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2) 风险的规避。大型钢铁企业作为国有企业, 首先始终考虑的是资产的安全性。供应链融资中出现的实物抵押、信用担保、价值评估以及利息计算等操作, 在大型钢铁企业看来都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 特别是在作出决策时, 考虑风险的因素又会超过经济的因素。所以风险规避的偏好成为大型钢铁企业运用供应链融资的一个障碍。

(3) 资本运作的能力不足。由于行业特点, 大型钢铁企业的管理重心一直都在生产管理上, 对应其财务管理的重心也就在生产成本控制上。大型钢铁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一般都不够关注, 缺乏专业管理力量和成熟经验, 因此在面对供应链融资时往往感觉繁琐, 且难以掌控。

(4) 资金成本的控制意识较弱。大型钢铁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率及投入产出率时往往不够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 任何资金的占用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要想实现理想的资金成本控制, 就必须在资金管理上进行精细化管理, 而大型钢铁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应用的重视。

2. 新形势下大型钢铁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的意义。

随着新的钢铁产业政策出台, 大型钢铁企业的信贷规模受到严重制约。铁矿石资源紧缺、价格飞涨、钢材市场又严重过剩, 使得大型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两头受到挤压、资金收支失衡, 再加上产业升级的资金需求, 导致资金缺口扩大。

在面临产业政策受限、国内同业竞争加剧、国际采购市场要价强势的艰难环境下, 大型钢铁企业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 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开展精细化财务成本管理, 寻求各种经济可行的融资渠道。这时, 供应链融资灵活贴身、精打细算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 其科学合理的运用将在大型钢铁企业改善运营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大型钢铁企业各种可行的融资模式来看, 供应链融资给大型钢铁企业带来的好处十分明显:一方面作为核心企业, 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帮助上下游企业获得资金融通, 从而避免供应链发生资金周转连锁恶化, 进而改善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共生环境。同时, 大型钢铁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所需付出的额外成本和风险不仅十分有限, 而且其自身还可以从中获得提前收款或延迟付款等附带效益。另一方面作为直接融资企业, 大型钢铁企业在参与供应链融资时可以利用自身的集团资源优势向银行争取优惠的信贷条件, 同时借助银行的解决方案优化自身的财务成本管理模式。

三、大型钢铁企业在供应链融资中需注意的问题

1. 担保环节。

大型钢铁企业在作为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时, 主要的作用就是利用自身的资信直接或间接地为供应链上其他成员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主要的参与方式有:直接提供信用担保、承诺回购抵质押物以及承诺到期付款等。

直接提供信用担保和承诺回购抵质押物方式主要在存货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中出现, 由于作用大致相同, 很多时候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但实际上对核心企业而言, 这两种参与方式的运用效果还是有差别的。在转嫁存货的变现风险时, 这两者的效果一样, 都是最终由核心企业来承担变现风险, 但在存货贬值风险的分担上, 承诺回购抵质押物方式显然会使核心企业更容易获得有利地位。因为在回购环节中核心企业可以通过锁定回购价格来锁定存货贬值风险, 从而将未来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全部转嫁给银行。所以大型钢铁企业在存货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中作为核心企业参与时, 可以利用自身大客户的强势地位, 尽量在担保时采用承诺回购的方式, 而且要在回购协议中争取到最有利的回购价格。

承诺到期付款方式主要是应用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大型钢铁企业在作为核心企业参与该模式时, 关键是要注意付款期的设定, 总的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地延迟付款。具体来讲就是与银行约定的付款期天数一定要尽可能地大于原有剩余赊销期天数,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延迟付款的效果。这一方面取决于与银行进行谈判的效果, 另一方面取决于融资企业的让步, 因为融资期间越长其承担的资金成本就越高。

2. 银行出账环节。

银行向融资主体授信的出账方式有很多, 不同出账方式下的资金成本及其承担主体不尽相同, 所以大型钢铁企业在选择银行出账方式时应该进行充分比较, 结合自身的业务需要和谈判地位选取最适合自己的银行出账方式。具体包括: (1) 直接货币资金放款。这种方式和传统的短期贷款效果差不多, 可以直接获取货币资金用于付现, 但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由贷款使用者 (一般为买方) 承担利息。其主要适用于有付现缺口的企业。 (2) 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这种方式取得的授信主要用于支付货款和工程款等。贴现率低于同期贷款利率, 由票据持有人承担利息成本 (一般为卖方) 。同时, 银行对出票人按票据面值万分之五收取手续费。 (3) 附保贴函的商业承兑汇票。该方式取得的授信一样可以用来支付货款和工程款等。贴现率低于同期贷款利率, 由票据持有人承担利息成本 (一般为卖方) 。银行对保贴额度承担人要收取一定额度的承担费。 (4) 签发信用证。该方式普遍用于进出口贸易, 国内业务也有采用, 可以解决买卖双方支付地位不对等问题以及陌生交易者间不信任的问题。远期信用证存在贴息, 贴现率低于同期贷款利率, 一般由出口商承担贴息, 但假远期时由进口商承担贴息。银行向开证人收取开证费、承兑费、通知费、验单费、注销费等, 向持证人收取转让费、议付费、通知费等。

不同时期贷款利率和贴现利率会出现波动, 不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费项目及标准也不尽相同, 所以大型钢铁企业在参与供应链融资选择出账方式时, 一方面要了解国内外最新金融动态, 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金用途、谈判能力和进出口地位, 争取通过谈判获得对自身最有利的银行出账方式。除此之外, 大型钢铁企业在放款比例、费用分摊、质押物使用和发货周期等方面都可以通过谈判来争取有利条款, 从而使得供应链融资应用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四、加强大型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运用中的风险防控

虽然供应链融资在整体上是环环相扣、多方共赢的, 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牵涉的各成员企业的情况各异、各环节的变数很多, 因此风险在所难免。大型钢铁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并有效加以防控:

1. 信用风险。

大型钢铁企业在作为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时, 主要面临的风险就是源于融资企业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存货变现风险和贬值风险。至于如何通过担保方式和质押物的选择来防范存货变现和贬值风险的问题, 本文在前面已进行过详细分析, 不再赘述。这里仅就如何从源头上防范企业信用风险进行探讨。要解决这一问题,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机制, 即建立一套全方位的、动态的信用评价系统, 对合作企业进行风险值测评。当然这种评价不能是孤立的, 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上对所有成员企业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就信用风险评估和预警而言, 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已有长期的研究和成熟的经验, 非常值得大型钢铁企业借鉴。

2. 信誉风险。

大型钢铁企业无论是作为核心企业还是直接融资方, 能在供应链融资中获取各种便利和优惠, 从根本上讲是依靠其自身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资信。那么, 大型钢铁企业在具体环节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范各种违约情况的发生, 维护自身的信誉和形象。事前应做好充分的预测和准备工作, 事中要紧密跟踪环节实施状况, 当出现偿付、承付、回购或发货困难时, 应提前通知其他各方, 并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将影响和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 政策风险。

作为国有企业, 大型钢铁企业必须在国家及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实施供应链融资, 不能超出规定权限对外提供担保和质押, 更不能利用供应链融资逃避国家金融机构对有关项目的信贷规模限制。

摘要: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 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融资面临严峻的形势。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较多制约, 为确保资金流命脉的畅通, 必须探索新的融资模式。本文在阐述供应链融资对于大型钢铁企业的作用的基础上, 探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应用问题, 为大型钢铁企业成功融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钢铁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

[2].何涛, 翟丽.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物流科技, 2007;5

[3].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物流技术, 2005;10

钢铁供应链论文 篇6

一、文献综述

供应链融资产生于供应链的发展,Michael 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理论为“供应链”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Alen N Berger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设想及框架》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Richard(2004)对其进行总结,阐述了为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收益,不仅要关注产品和信息,还要把这三者统一起来。之后,许多学者开始对供应链金融是否有效及能否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展开研究。Gonzalo Guillen(2006)等人通过研究短期供应链管理,认为合理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加强企业资金的流通。Demica研究小组2007~2008年的研究报告已经显示,88%的英国公司和德国公司承认开展供应链金融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困境是十分必要的。

上世纪末,我国开始重视供应链融资业务,供应链融资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在理论方面和实践应用中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谢清河(2010)指出,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金融模式,以简化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刘丹(2013)提出,应深化银行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搭建供应链融资担保平台,创新并购融资、资产回购供应链融资新模式。在企业营运资金效率方面,李日宏(2010)通过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有效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营运资金效率。杨晓静(2012)将供应链管理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证实了供应链管理方法的正确运用可以提升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钢铁行业作为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典型范例,供应链融资结构是否对营运资金效率有影响?怎样更好地提高营运资金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基于钢铁行业供应链融资结构的角度,对其展开分析。

二、钢铁行业供应链融资结构对企业营运资金效率的影响

深圳发展银行于1999年率先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金融服务,并于2006年首次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随后,各银行纷纷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及相关产品,供应链融资的范围逐渐扩大,且在钢铁行业较为完善。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2012年以来,面对钢铁行业产能总体过剩、国内市场需求减弱的新态势,从解决资金问题这一实际出发,钢铁供应链融资不断健全和强化钢铁产业链,研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和横向企业之间的融资结构,企图提高营运资金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1)在采购环节,通过与上游焦化企业、铁矿贸易和生产企业建立战略同盟,采用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融资等金融产品,盘活存量资产。钢铁企业与银行合作,将产品统一转让给选定的优质供应商,由银行给予该供应商融资额度,钢铁企业承诺对产品进行监管并负责收回,银行同时给予该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额度,解决后续资金占用问题。

这一方面可以加强现金储备,通过减少资产减值准备来盘活存量资产,将原来的现款交易转化为赊销交易,有效利用商业关系获得融资。另一方面可以确定主要的合作供应商,将主管部门的职责由原先的对产品实物管理转化为对供应商品质的管理。

(2)在生产环节,主要是通过降低存货成本来提高营运资金效率,主要依靠各部门的协作、加强各部门内部流程运作等。加强内部流程管理可以减少不合理的浪费等,保证产品高质量生产和产销同步。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充分利用其他应付款可以有效增加内部流动资金,保证企业营运资金合理周转。

(3)在销售环节,通过与银行合作,对全国所有经销商推出统一的融资模式,确定统一的授信标准和操作流程,使得钢铁企业掌控下游经销商的融资渠道,进一步稳定销售链条。钢铁企业与银行合作,对其所有的经销商推出预付款融资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资金问题并强化销售链条。

另外,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拉动生产,加大产业链中企业的合作力度,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还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联盟,拓宽销售渠道,降低信息成本。

三、实证分析

1. 变量的选取及指标说明。

在指标的选取中,主要依据供应链融资的产品种类来确定:①应收类——供应商链式融资,指企业以其应收账款或权利作为主要担保方式向银行借款。②预付类——经销商链式融资,以供应链下游企业对核心企业的贸易为基础,针对下游企业向核心企业付款采购时提供资金支持。③存货类——货权质押融资,指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供应链中货物的管控,通过实现对货物的转移占有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本文分别用供应链信用依赖度、供应商资金占用度和商业信用依赖度这三个指标来反映供应商链式融资、经销商链式融资和货权质押融资,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来反映企业营运资金效率。各指标的取值如下:

(1)因变量(y):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营业收入/经营活动营运资金。

(2)自变量:供应链信用依赖度(x1)=供应链信用/(流动资产+各项减值准备)=(预收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流动资产+各项减值准备);

供应商资金占用度(x2)=(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流动负债;

商业信用依赖度(x3)=存货/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

其中:经营活动的营运资金=原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成本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

(3)控制变量:短期借款依赖度(x4)=营业收入/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存货周转率(x5)=营业收入/(存货净值+存货跌价准备)。

本文以2010~2012年在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7家钢铁企业为样本。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

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分析可知,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设置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大,x1与x2、x1与x4、x2与x4、x4与x5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5%的双尾检验。可见,各变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多重共线性。

3. 各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处理。

多重共线性是在N个回归变量间存在严格的或近似的线性关系,这些变量被用来解释因变量时导致所提供的信息出现了“重叠”,导致回归系数参数估计的标准误差变大,置信区间变宽,估计值的稳定性降低。当自变量出现共线性问题时,应设法消除其影响,本文采用差分法消除多重共线性。

原模型:

将其转变为:

其中:。

由于差分后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比差分前要弱得多,能够有效地降低出现共线性的可能性,此时可直接估计该线性回归方程。由表3可知:R-squared=0.961 65,表明拟合优度很高,即该线性回归方程能够很好地解释因变量与各自变量的相关性。因Durbin-Watson stat=2.003 5,即du<D.W.<4-du,可近似认为残差序列无自相关。由各变量检验的Prob.<0.05可知,经一阶差分后,各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95%的显著性检验。

4. 异方差性检验。

随机误差项包含众多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如果其中某一个或多个因素随着自变量观测值的变化而对自变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就会导致异方差性。一般情况下,用截面数据作样本时出现异方差的可能性较大,即一般都存在异方差性。

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采取怀特(White)检验法。怀特检验的统计量是:LN=n×R2

其中:n是样本观测量,R2是辅助回归的拟合优度。

由表4可知,Obs×R-squared即LM=n×R2=16.9661,在=0.05时,查χ2分布表可知:χ20.05=18.307。由n×R2<χ20.05可知,应接受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由上述的回归结果可知,本文的回归模型为:

该回归结果表明:

(1)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与供应链信用依赖度、供应商资金占用度和短期借款依赖度均成反比。在一定范围内,钢铁行业的供应链信用依赖度、供应商资金占用度和短期借款依赖度越高,说明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越低。结果表明:当供应链信用依赖度、供应商资金占用度和短期借款依赖度每增加1%时,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将分别降低8.01%、1.70%和7.14%。可见,供应链信用依赖度对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的影响最大。

(2)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与商业信用依赖度和存货周转率均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钢铁行业的商业信用依赖度和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越高。当商业信用依赖度和存货周转率越高每增加1%时,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将分别增加5.71%和1.40%。可见,商业信用依赖度对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的影响也比较大。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供应链融资结构对企业营运资金效率有较大影响,且控制变量短期借款依赖度和存货周转率对企业营运资金也有较大影响,这一现象与钢铁行业的产业特征有关。随着全球钢铁市场复苏,原材料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不变,使得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这对钢铁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造成很大压力。随着供应链融资的出现,将预收账款占用的下游客户的营运资金将流向存货、将应收账款和存货做抵押而获取资金等方式的出现,合理运用供应链融资结构进而提高营运资金效率的应用模式逐步发展。

四、相关建议

通过分析可知,提高营运资金效率对于资金密集型的钢铁行业至关重要,优化供应链融资结构能有效降低成本。在钢铁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会对企业营运资金效率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基于供应链融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供应链融资、构建供应链融资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供应链融资仍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金融业务。我国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供应链融资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钢铁行业取得了较为完善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如何更好地运用供应链融资、怎样优化其融资结构等有待深入探讨,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中探索出适合钢铁行业供应链融资发展的路径。在供应链融资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平台至关重要,因此可以提升信息服务化水平,为供应链融资的高效、便捷运行提供保障。

2. 注重供应商的选择、加强客户关系、建立供应链上的伙伴关系。

产品成本的高居不下与采购成本有很大关系,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扩大市场需求和市场份额。在下游企业的营销中,充分利用客户资源,与客户建立并保持良好的长期关系,根据客户的需求拉动生产,提高营运资金的效率。在产业链中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间的合作性和协调性,可以避免供给不稳定、生产不平衡等缺点。鉴于钢铁行业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建立供应链上的战略合作关系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3. 加强产业链中企业运行状况的评估、完善供应链发展评价体系。

钢铁供应链论文 篇7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深陷 “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的泥潭,面临着市场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居高、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过去10 年,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下游产业的拉动下,钢铁的产量和质量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钢铁企业的库存周转率呈下降趋势,库存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在2011 年逼近30% ,库存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例亦高达32% ~36% ,暴露出非常严重的库存问题。与此同时,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基础建设及工业发展速度有较强的关联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库存绩效显得尤其重要。

现有关于库存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产品层面或模型层面,其主要基于严格的假设和数理推导,结论的有效性和普遍性仍需要经过更多实证研究的检验。企业整体层面的库存研究,特别是基于客观数据的实证性研究,仍然处于比较缺乏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库存管理的实证文章进行梳理发现,研究的焦点聚集在考察企业自身因素及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对库存的影响[1],较少考虑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供应链下游客户的相关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将从供应链的视角,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国内36 家钢铁上市公司2001 ~ 2011 年的供应链集中度、提前期及库存绩效等数据进行研究,综合考虑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供应链下游客户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控制企业自身因素及外部宏观经济因素的条件下,探讨了采购提前期、采购集中度、销售集中度和销售提前期这4 个主要因素对库存绩效的影响。本文的贡献在于: ( 1) 采用客观数据对供应链集中度和提前期如何影响库存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丰富了供应链管理的客观数据研究; ( 2) 将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到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丰富了方法论体系的应用; ( 3) 实证模型考虑了供应商和客户端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控制了企业自身的部分因素及宏观经济因素,为进一步探索库存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框架; ( 4) 国内钢铁企业降低库存,进行管理决策提供指导和支持,从而有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1 文献回顾

国外有不少关于库存管理的实证性研究文献,本文主要以库存持有水平、库存持有天数、库存周转率这三因变量为主线对己有的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对它们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作用如何。研究库存水平影响因素的学者有: Roumiant-sev等[2]发现需求不确定性越高、采购提前期越长、毛利率越高,则库存水平越高; 库存持有成本越高、销售规模越大,库存持有水平则越低。研究库存持有天数影响因素的学者有: Chen等[3]在模型中引入利率、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PMI指数这4 个宏观经济因素变量,但它们对美国1981 ~ 2000 年间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总库存、在制品库存平均持有天数的减少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Chen等[4]继续对美国1981 ~ 2000 年间零售批发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并得出一致的结论。研究库存周转率影响因素的学者有: Bal-akrishnan等[5]以1985 ~ 1989 年美国36 家采用JIT生产方式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越低的,ROA越高; ROA越高,库存周转越低,尤其是在制品库存。Gaur等[6]使用美国零售行业311 家上市公司1987 ~ 2000 年的财务数据建立实证模型,结果显示毛利率越高,库存周转率越低;固定资产比重越高,实际销售与预测比率越高,则库存周转率越高; 并根据毛利率、固定资产比重和销售预测偏差修正库存周转率,从而可将库存周转率应用于绩效分析和管理决策。Gaur等[7]在前述的基础上对1985 ~ 2003 年间353 家公司进一步研究公司规模和销售增长率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规模越大,销售增长率越高,则库存周转率越高; 当销售下降时,库存周转率降低的速度显著快于销售增长时库存周转率提高的速度。

国内关于库存管理实证文章中研究库存水平影响因素的学者有: 赵泉午等[8]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制造企业库存比重越大、毛利率越高、公司规模越大、提前期越长,库存水平越高,并控制相关因素对库存水平进行了修正,发现库存上升。研究库存周转率影响因素的学者有: 赵泉午等[9]利用国内服装制造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毛利率越高,库存周转率越低; 固定资产比重越大,库存周转率越高; 销售变动率在销售下降时比销售增长时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更敏感。紧接着其又系统地考察了国内零售企业库存管理现状,研究发现毛利率与库存周转率无相关关系,但是固定资产比重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与国内服装制造业一致,销售增长率在销售下降时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更明显[10]。肖晗和朱民田[11]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表明销售变动率、固定资产比重对库存周转率有正向影响作用,毛利率对库存周转率有负向影响作用。蔡红等[12]以纺织服装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库存周转率与提前期、销售毛利率、库存比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呈显著正相关。刘晓雪[13]对北京零售企业的库存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毛利率越高,库存周转率越低; 公司规模越大,库存周转率越高,但与固定资产比重无显著相关关系。

综上对国内外库存管理方面的实证文章综述可知,国内外学者对库存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自身因素及外部宏观经济因素,较少能够往供应链上下游延伸,考虑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供应链下游客户对制造企业库存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供应链的视角,重点研究供应链中钢铁企业供应链集中度、提前期对库存周转率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

2 假设提出

本文借鉴Roumiantsev等[2]采购提前期的度量方法,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衡量。采购提前期的长短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水平,采购提前期的延长将增加原材料交付时间间隔,因此需要更高的库存来满足等待原材料补给期间的生产需求,经典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证实了这一影响。根据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可知,原材料的采购提前期与安全库存呈正相关关系,而安全库存又是原材料库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采购提前越长,库存周转率越低。Roumiantsev等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也证明了采购提前期越长,库存水平越高。

假设1: 采购提前期与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呈显著负相关。

供应链集中度指制造企业的核心原材料供应商、客户数量及交易量的集中程度,是供应链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它包含供应链上游的采购集中度和供应链下游的销售集中度[14]。

采购集中度越高,供应商的数目越少,与核心供应商进行交易的采购总量将会上升,伙伴关系越紧密,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库存周转率:一方面减少供应商数量,可以加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提高反应速度,从而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15]; 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实施VMI、JIT、持续补货等库存策略,改善库存周转率。赵泉午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用采购集中度衡量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对库存周转率有正向影响作用[16]。

销售集中度越高,客户的数目越少,与主要客户的销售总量将会上升,伙伴关系越紧密,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影响钢铁企业影响库存周转率。一方面,销售集中度越高,供应链下游的客户数目越少。Cachon和Olivares[17]发现客户的数目越少,需求的可变量降低,库存水平下降,库存周转率相应提高。另一方面,销售集中度越高,钢铁企业与供应链下游客户的信息共享程度及沟通效率也越高,将有助于减弱牛鞭效应所产生的影响,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提高库存周转率。此外,赵泉午等[18]运用面板分析法研究发现国内制造业销售集中度越高,库存周转率越高。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假设:

假设2: 采购集中度与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呈显著正相关。

假设3: 销售集中度与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呈显著正相关。

借鉴采购提前期的度量方法,我们引入销售提前期代表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方面企业增加信用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导致应收账款增多及流动现金减少,销售提前期增长,但却减少了存货风险,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 李拥军[19]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外钢铁上市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库存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销售提前期与库存周转率呈正相关。从另一方面来说,销售提前越短,企业回款的速度越快,流动现金越多,可投放于库存的资金越多,企业会增加备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库存水平升高,库存周转率随之降低。因此,本研究先假设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与销售提前期呈负相关。

假设4: 销售提前期与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呈负相关。

3 样本的选择、变量定义和面板数据模型

3. 1 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钢铁行业36 家主营业务为钢铁制造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所选取的样本具有行业代表性,确保了我们研究成果对钢铁行业的库存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各上市公司的年报和中国统计年鉴,剔除缺失值及异常值,最终获得297 个样本数据来验证本研究的假设。

3. 2 变量定义及测量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文借助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研究库存周转率与采购提前期、采购集中度、销售集中度和销售提前期的关系,并考察了控制公司特征变量( 规模、毛利率和类型) 和宏观因素(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增长率和GDP年增长率) 的条件下对这4 个主要因素库存周转率的影响。各项指标解析如表1 所示。

3.3面板数据模型

模型1:

i代表企业,t代表年度,扰动项vi+ εit,vi是不可观测且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特征,εit是随个体与时间而改变的扰动项。模型1 主要考察了在控制公司特征因素的条件下采购提前期、采购集中度、销售集中度和销售提前期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

模型2:

模型2 在模型1 的基础上引入宏观经济控制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GDP年增长率,一方面为了考察宏观因素对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考察剔除宏观因素后采购提前期、采购集中度、销售集中度和销售提前期对库存周转率的影响。

4 实证结果及讨论

在回归分析之前运用stata11. 0 对模型( 1)和模型( 2) 所涉及到的解释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多重共线性判断,结果如表2 所示。当VIF值大于10 时,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情况。由表3 的VIF值可知,模型1 和模型2 的解释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我们通过F检验、LM检验、Hausman检验进行模型的选择,检验的结果如表4 所示:

由表4 的检验结果可知,模型1 进行F检验时P值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OLS模型,应选择FE模型; 进行LM检验时P值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OLS,应选择RE模型; 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为Prob > chi2 = 0. 2230,不能拒绝扰动项vi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假设,我们应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模型2 进行F检验时P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OLS模型,应选择FE模型进行LM检验时P值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OLS,应选择RE模型; 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为Prob > chi2 = 0. 0011,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我们应当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注: ***、**和* 分别代表0. 01、0. 05 和0. 1 的显著性水平。

根据表5 的面板分析结果得出下面结论:

采购提前期对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支持假设1,这一结论与Roumiant-sev[3]的结论相符,亦与经典库存模型一致。钢铁企业面临着原材料采购距离长、成本高、批量大和风险高等问题,且生产过程不允许缺货,因此需要制定提前期来防止供应商到货的不确定性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在实际的运作中,钢铁企业由于对交货时间的准确性难以把握,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从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但是提前期的延长一方面将会导致安全库存增加,另一方面牛鞭效应产生的需求波动将会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从而使原材料订货量增加,导致钢铁企业原材料库存水平居高不下,库存周转率将会下降。

采购集中度对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支持假设2,与赵泉午等[17]的研究结论一致。钢铁行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原材料的获取对能否进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铁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种类繁多,与之进行合作的供应商基数大,加大了与供应商进行整合的难度,不利于协调制定采购计划、共享库存信息以及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伙伴关系。随着采购集中度的提高,钢铁企业与核心供应商的伙伴关系加深,供应链整合的程度也会得到提高,可以消除由于不合理采购计划带来的高库存; 确保原材料供应来源,不需要为防止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储备过高的安全库存,也无须为了获取低价格而实行经济批量订购,这些将有助于钢铁企业降低库存水平、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

在模型1 中,销售集中度对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作用,假设3 获得支持,与赵泉午[19]研究结果相符。钢铁企业提高销售集中度,对供应链下游进行整合,与核心客户形成紧密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库存信息、生产计划信息和需求预测信息共享,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但是在模型2 中控制了宏观经济控制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GDP年增长率后,虽然销售集中度仍对钢铁企业库存周转率有正向影响,只是作用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钢铁企业产成品的需求易受供应链下游各个相关行业发展、需求情况和国家经济形式的影响,从而削弱了销售集中度对库存周转率的正向影响作用。

假设4 没有得到支持,信用赊销在在国外钢铁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我国钢铁行业中亦存在这一现象,但是本研究的结果发现销售提前期的长短对库存周转率并未产生显著性负向影响。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我国钢铁上市公司规模大,且大部分是央企,融资渠道多。当钢铁企业无法及时收回客户的货款时,可通过举债经营,维持正常生产活动,从而销售提前期对钢铁企业的库存没有显著性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钢铁企业的采购提前期对库存周转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销售提前期无显著负向影响,采购集中度和销售集中度对库存周转率均存在正向影响作用。库存是钢铁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钢铁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从供应链的视角看待库存问题,综合考虑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因素对库存的影响,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库存周转率。本文的研究结论给予钢铁企业的建议如下。

( 1) 缩短采购提前期,加强与供应商的交货协调,在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证实了采购提前期对库存周转率有负向影响,提前期越长,库存周转率越低,库存水平越高,将影响企业的库存绩效。

( 2) 提高供应链的集中度( 采购集中度和销售集中度) ,进行供应链整合,聚焦于与核心供应商或是客户建立长期而稳定的供应链伙伴来改善库存周转率,加强对采购渠道、销售渠道的控制力。例如: 企业可以减少供应商的基础数量,提高采购集中度,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共赢关系,制定合理、准确的采购计划,维持稳定的供应来源和价格体系,降低安全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企业亦可以提高销售集中度,维持稳定销售渠道,降低需求不确定性,提高库存周转率。

( 3) 尤其要重视与上游原材料重要供应商的整合与协作,不能忽视对供应商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客户为导向,企业比较重视客户管理,对供应商的管理有所忽视。但本文的结果显示,与供应商层面有关的解释变量( 采购提前期、采购集中度) 这两个假设均得到支持,与客户层面有关的解释变量( 销售提前期、销售集中度) ,只有一个得到支持。说明在我国钢铁行业中,由于供应链上游铁矿石供应商处于垄断地位,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且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不能忽视与供应商的整合与协作。

( 4) 将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逐渐由内部管理发展到外部管理,寻求核心的供应商及客户,打造稳固、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力。随着供应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但是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水平不高,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倾向于让供应商处于一种竞争格局,采购集中度的水平达到44% ,未能够与核心的供应商进一步深入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供应链伙伴关系。

( 5) 钢铁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钢铁企业应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家经济政策,掌握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调整生产计划,不要盲目加大内部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产能,否则会造成库存积压,效益下滑。

摘要:近年来,在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萎缩的形势下,库存成为钢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钢铁行业36家上市公司2001~2011年度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从供应链视角研究了供应链集中度、提前期对库存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采购提前期越长,库存周转率越低;采购集中度、销售集中度越高,库存周转率越高;但销售提前期对库存周转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以期为钢铁企业降低库存提供实证性指导及决策支持,并丰富了供应链管理的客观数据研究。

上一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一篇:下颌骨骨折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