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经济

2024-10-08

矿产经济(共12篇)

矿产经济 篇1

摘要:“城市矿产”是一种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由于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 发展城市矿产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股潮流, 城市矿产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城市矿产有助于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应从国外吸取那些有益的经验, 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矿产,内涵,启示

一、“城市矿产”的内涵

“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 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 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 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城市矿产的提出, 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的弊端, 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 促使传统工业经济体系转轨到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 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

二、国外的先进经验

经过工业革命 300 年的掠夺式开采, 全球 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 已从地下转移到地上, 并以“垃圾”的形态堆积在人们周围, 总量高达数千亿吨, 并还在以每年100亿吨的数量增加。因而, 开发这些“城市矿山”, 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成为各国的重要任务。目前, 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过程, 获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产品生产国和电子垃圾制造国, 每年生产的电子垃圾高达700-800万吨。美国从2000年开始加大了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 先后有 20多个州尝试制定电子废物管理方案, 大多已经形成了电子废弃物法案或议案。美国各州对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一般有两种模式:生产商责任 (EPR) 和消费者责任 (ARF) , 前者是要求制造商在产品废弃时对其生产的产品负责, 支付产品的收集、运输和回收费用;后者是要求消费者购买新电子产品时支付一定的“回收基金”, 其中 EPR模式应用较广。

欧盟:据不完全统计, 整个欧洲的电子垃圾大约是 600 万吨/年, 其中德国、法国分别约有200 万吨、150万吨。欧盟在 2005年出台了被称为“全球最严厉的环保法令”《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WEEE) , 规定了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要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电子产品;随后出台了《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 规定投放到欧盟市场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中不得含有铅、汞、镉等6种有害物质。欧盟各国建立了相关的回收管理体系, 由各国政府监督 EPR 体系的运作。德国在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管理走在前列, 德国废旧电池回收循环率从1998年的零上升到2003年的70%, 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 1996年的 25%上升到 2003年的 60%。

日本:日本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理念和技术是国际领先的。日本在 2001 年就制定了《家用电器回收法》, 要求家电生产商必须承担回收和利用废弃家电的义务, 家电销售商有回收并运送的义务, 消费者有回收和循环利用废弃家电及负担部分费用的义务;《家用电器回收法》规定了生产企业产品回收利用率:空调 60%以上, 电视机55%以上, 冰箱 50%以上, 洗衣机50%以上。《日本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确定 2012年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液晶显示器的法定回收目标分别为 50%、20%、55%, 而实际达到率分别为 75.1%、43.8%、63%, 都大大超过法定目标。

三、 我国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首先, 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 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 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次, 由于市场开放, 全球制造业不断的向我国转移, 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大, 对能源的需求激增, 给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在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 城市矿产难以获得大的发展空间。

2. 发展城市矿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我国城市矿产的发展。如果不能发挥法律法规对行为主体的导向作用, 就会造成城市矿产发展的外部动力不足, 缺乏主体的参与和互动, 而与开展城市矿产背道而驰的行为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尽管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 但是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足, 并且缺乏可操作性。

3.发展城市矿产的关键技术支撑不到位。城市矿产要求贯彻“3R”原则, 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 需要一大批成熟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 这些支撑的供给应当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目前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够高, 未能满足发展城市矿产的需要, 使得城市矿产难以实现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发展城市矿产的关键技术设备尚不到位, 许多理念和思路都无法落到实处

4.相关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资源政策、税收政策不配套, 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协调。保证城市矿产这种发展模式既“循环”又“经济”是形成城市矿产市场运作的内在动力。我国在发展城市矿产过程中, 往往出现只“循环”不“经济”的情况, 原因在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机制来保证城市矿产的实施必定会获得经济效益的增加。配套机制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主体丧失了参与城市矿产发展的内在利益驱动力, 企业缺乏参与意愿。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各种政策机制的缺失或者不配套不协调, 导致了“政府热, 企业冷”的局面。

5.人们的城市矿产意识还不强。当前, 在我国发展城市矿产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倡导、政策上的强制来实行, 企业和公众仅是被动参与, 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另外, 受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影响, 不科学的消费方式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等, 全民节约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

四、国外“城市矿产”对我国的启示

1.建立与城市矿产相关的法律政策保障体制。

通过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作为城市矿产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国家虽然制定了一些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 但至今还没有一部这方面的法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关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制定多个层面的有关城市矿产的法律法规, 通过法规对城市矿产加以引导和规范, 坚决杜绝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加快立法步伐, 形成我国城市矿产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

2.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环保技术的研发,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城市矿产的过程中注重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突破技术瓶颈, 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城市矿产的发展, 最终要靠技术进步。研究开发那些城市矿产发展所必需的技术, 诸如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 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 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实行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尽可能把对环境有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设计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 建设高新技术园区。

3.探索建立与我国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城市矿产模式和体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同一层次的城市矿产模式在全国推广。因此, 分析区域发展状况和经济特色, 因地制宜, 探究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把着眼点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生态工业园, 选择典型企业进行生态工业试点, 建立废物交换系统, 企业间的闭路循环和生态链等。 通过试验示范, 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形成新的发展模式。

4.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以有利于城市矿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 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 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

发展城市矿产是政府的职责, 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 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一个协调的管理体制, 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于企业政府既有引导责任, 又应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激励措施, 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作为城市矿产的实践主体, 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通过建立污染者付费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负责其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产、使用、收集、回收、再生利用和处理处置。

5.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城市矿产意识。

全民的主动和积极参与是发达国家城市矿产的一个共同特征, 这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民众城市矿产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对循环社会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成效显著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城市矿产的宣传与报道力度, 增强国民对发展城市矿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 树立公民资源节约与环保意识, 把城市矿产的发展与树立,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变城市矿产的发展理念为政府、企业与全民的共同行动。

参考文献

[1]薛东辉.从可持续发展到城市矿产[J].特区经济, 2005, (5) .

[2]吴少宇.城市矿产:绿色经济模式[J].管理与财富, 2004, (8) .

[3]李静.发改委力推城市“矿产基地”建设消减原生资源依赖[J].瞭望东方周刊, 2011.

[4]龚建文.从科学发展观视角看循环经济发展[J].企业经济, 2008.

[5]“城市矿山”开拓者, 志存高远.有色金属—东莞证券, 2011.

矿产经济 篇2

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基于矿产资源所带来的丰厚利益,区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一旦对矿产开发、利用不当,就容易对当地的地质、空气等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进而阻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纵观目前我国部分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虽然资源总量较大,但对矿产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时有发生,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有必要就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研究和讨论,以进一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顺应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的不利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对地区矿产资源有较强依赖性,说明矿产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有了地区矿产资源的存在会有效加强地区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大大降低区域发展的难度,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便利。但是由于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比如使用浪费、开采不完全、技术不到位等导致对资源的使用不彻底,对矿产资源二次加工达不到预期目的,资源在发挥其价值程度上较低,这些问题导致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具有可持续性,那么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停滞不前。由于区域的地理因素、环境因素,再加上对区域资源开发的管理问题,都可能对区域经济造成影响。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中,能否做好规划,计划能否有效实施,各部门之间能否做到相互联系各司其职,都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中,妥善处理和解决冲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区资源使用管理,将会使区域经济向良好方向发展。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发展的必需品,对区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社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除了在常规地开采矿产资源以外,还在不断地在寻找更多获取能源的`方式。目前来讲,矿产资源还是人们获取生产动力主要的能源提供方式,所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彻底。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有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稳定区域生产生活等。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一方面带动区域矿物资源开采业的发展,为采矿业带来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矿产资源也带动区域发展经济投资和交通运输等,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不仅促进地方产业正常运作,同时有矿产资源充足的地区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发展对外进出口贸易,加强与外界合作,可以对周边地区发展产生连带影响。发展矿产资源出口可以缓解其他地区资源紧张,同时扩大地区经济效益,使地区发展加快,带动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为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在为区域带来经济收入之后,区域就可以更快速发展各方面产业,将区域的矿产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区域快速发展作贡献。

三、提升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效性的建议

众所周知,对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影响人们健康等等。在我国许多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工业废品排入河水影响海洋生物生活,同时污染人们的水资源,影响人们用水健康。工业用资源排放有毒气体对空气也会造成严重污染。进行矿物开采和使用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节省在过滤工业垃圾方面的费用,忽视矿物资源利用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对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控制工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一,为了提升区域矿产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要对区域的资源开发做好规划。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过度的开采和浪费矿产资源就是在破坏地球,破坏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不仅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也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要以资源的实际需求量为依据,结合当地区域矿产资源的实际储量,对其进行定量开发,坚决杜绝过度开采情况的发生;要积极引进先进开采技术,在提升资源开采效率的同时,避免低质量矿产的产生;要做好开采计划,提高开采图纸设计质量,保证开采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一系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的制定,来限制开采施工企业的行为;要加强政府对开采企业资质审核力度,对那些无证经营、无资质、乱开采的“小黑煤窑”进行严厉打击;政府要针对矿产资源的输出去向进行严密监察,一旦发现那些政府要求生产技术绿色整改的企业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依然采用传统烧煤的方式进行生产污染环境的行为要依照管理规定进行处罚;要制定奖励措施,鼓励那些通过技术创新对矿产资源进行绿色化应用的企业,以发挥其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榜样作用。企业对于政府的政策必须严格遵守,政府除了在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之外,要加强监督审查力度,对违反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的企业要进行处罚和公示,严格把控企业对资源的使用形式和办法,重视矿产资源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第三,优化本区域企业结构布局,使本区域产业结构更加符合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要,积极开发污染小或是无污染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周边产业。在这方面,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主要还是需要依靠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协助,以通过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本区域矿产资源经济优势作用的发挥,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而言,要积极引进其他地区矿产资源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加大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投资力度,通过与其他地区合作关系的建立,帮助本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产企业构建完整的生产、研发、销售体系,大力推进本区域矿产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对物产丰富的我国而言,矿产资源凭借其自身独有的特质,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以山西煤矿、迁安铁矿为例,其都凭借本区域丰富的资源优势在经济方面实现了巨大的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在看到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对其经济的阻碍作用。为此,必须针对当前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以提升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化、科学化,实现区域矿产资源经济优势的良好发挥。

参考文献:

[1]杨荫凯,杨刚强,宋志强,张明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判断与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6

[2]张伟,张敬,孙砚祥.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刘占高,张杰.论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9,10

矿产经济 篇3

一、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开发城市矿产,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0年,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确定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之一。提出到“十二五”末,要在全国建设50个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示范基地管委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下,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短短4年时间,城市矿产由认知到形成共识,由理念变为行动,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矿产发展的多种模式,尤其是在创新基于市场的营销模式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再生资源由过去无序回收,粗放拆解,简单加工,低值利用,向有序回收,工厂化流程化拆减,精深加工,高值利用转变。引进消化吸收并自主开发和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和装备,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环境状况显著改善,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涌现一批优势产业园区,骨干和龙头企业。

再生资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仅前三批2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回收量,就达到了2400万吨,价值1100亿元。资源再生利用向着集约化,集聚化,规范化,清洁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实践证明,开发城市矿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更高极点,更宽领域,更大平台上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发展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对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有益探索。

开发城市矿产,是破解资源约束的根本出路。矿产资源有限,但循环利用无限,经济越发达,发展水平越高,废物产生量就越大,资源累计量就越大。城市废物是不竭的矿产资源。与天然矿产开发相比,经济价值更高,生态效益更好,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必须走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

开发城市矿产,是化解环境风险的有效途径。废弃资源,特别是电子垃圾,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由于回收拆解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循环利用如果不注意解决环境问题,也会带来二次污染。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依靠科技循环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效化解环境风险。

开发城市矿产是扩大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渠道之一。资源再生利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城市矿产,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是借鉴国际经验,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

日本是一个没有矿产资源的国家,但是他们通过开发城市矿山,建设循环型社会,由一个资源小国变成了资源的大国,像金、银、铟和铅,这些金属基本上已经占到了世界储量的前列,到目前为止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的第一位。

我们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人均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日益突出,重要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快速的上升,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解决中国的资源问题。所以我们引进了城市矿产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城市矿产,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更加丰富。组织了城市矿产,我们借鉴了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发城市矿产的经验,组织了示范基地的建设,提出了七化的目标要求,并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这几年,不仅示范基地按照要求在实施,而且带动了更多的资源再生利用的企业,向这个方向迈进。

特别是像格林美在高起点上,建设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已经居世界领先水平。基地建设达到了国际同类园区的水准,连日本的一些专家学者到他那里去参观,都对他们大加赞赏。能够做到循环有效益,循环无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城市矿产开发潜力巨大,是可持续的朝阳产业。

从发达国家看,目前美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达2400亿美元,为全美提供了110多万个就业岗位。日本再生资源产生量规模高达3500亿美元,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再生资源供应量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这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我国情况看,目前我国每年回收处理废旧家电,也就是我们讲的四机一脑,4000多万台,年更新手机上亿部,国务院要求今年就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600万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再生资源蓄积量将大幅上升,城市矿产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开发城市矿产,创造绿色财富,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是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看到示范取得成效的同时,还要看到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有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既有长期累积的问题,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产业发展同质化,回收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激励政策不到位,技术创新能力弱,商业模式不成熟,市场不规范,标准标识缺失,融资渠道不畅,平台建设滞后,人才缺乏,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等等。很多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为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城市矿产,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内生动力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四、加强政策研究,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致力于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是协会的重要职责,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政策研究,推动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

总结典型模式,制作案例,加大推广力度。

会同有关机构研究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矿产信息物流交流平台,搭建城市矿产协同创新平台。

做好技术推广和投融资服务,推动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化委员会。

对矿产行业经济管理问题的探讨 篇4

进入21世纪以来, 人类发展的脚步进一步加快, 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也均提高了一个档次。我国各大经济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进步, 矿产企业也不例外。然而, 尽管如此, 我国的矿产企业发展水平较之国外, 仍然落后很多。而且我国赖以生存的各类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我国有13亿人口, 总矿藏量高居世界第三, 约占世界总量的12%, 然而平均下来, 个人占有量却少得可怜, 连世界人均量的一半都不及, 仅为53名。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 石油为11%。最让资源学家头疼的是, 我国矿产资源保有量越来越少, 有的甚至几近枯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的煤矿平均资源回用率仅为30%, 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假如这种矿产经营模式不予改善, 我国面临的就是矿产资源枯竭。然而, 应该采取怎样的模式来管理我国的矿产企业呢?“可持续发展”成为一致的呼声。

二、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尽管我国的整体GDP在进步, 但是矿产行业却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 利用率低

矿产资源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目前, 矿产资源不仅产出率较低, 综合利用率及回用率水平也很低。从20世纪80年代起, 我国的矿产行业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引导下, 得以迅猛发展。大量的中小型矿产企业星罗棋布, 很多小私营企业配备的采矿设备不合格, 矿产事故频频发生, 矿产资源利用率更是低的惊人。比如, 山西大部分煤矿企业的回用率不足30%, 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平均回用率高达80%。资源利用率低, 不仅威胁到国家总体矿产总量, 而且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因为, 形不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企业成本降不下来, 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 企业的整体水平也就无法上升。因此, 我国政府需要采用有效的强硬措施来改善矿产利用率低这一现状。

(二) 负面影响大

大量的废弃矿产品, 如煤矸石, 粉煤灰, 高炉渣, 钢渣, 等等利用率低, 不仅限制了给矿产资源带来威胁, 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更是占用了大片土地, 矿渣渗出液有毒物质散发, 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 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某些企业废弃矿产资源随意堆放, 渗出液给周围村庄的村民带来很大困扰, 某些村庄甚至成为了癌症村。

(三) 需求度持续提高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猛, 当然也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21世纪以来, 人类在物质水平和经济水平上要求达到更高的层次, 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工业企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某些层面上依赖煤矿的总体数量。我国每年白白丢掉的可以会用的工业废弃材料价值约260亿。矿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 提高矿产资源回用率以及寻找可代替资源成为迫切需要。

(四) 资源消耗与探明储量难以和谐发展

20世纪以来, 我国现有矿产探明储量增幅量不大, 甚至有些资源出现负增长, 零增长, 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而矿产企业作为工业的龙头企业, 其开采量, 产出量与我国整体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石头, 天然气, 煤矿等方面, 联系尤为巨大。钾盐, 铁矿等重要的化工矿产更是严重供不应求。加之税务改革后, 矿产行业赋税加重, 其税费几乎比我国其他工业企业高出一倍。大量矿产企业面临闭坑的局面。

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得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 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也只有这样, 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包括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 在面临探明储存量越来越低的威胁之下, 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落实在矿产企业, 具体含义为将材料勘测, 采选, 加工, 利用等过程形成一条闭合的循环链, 也就是整个过程没有废弃材料产生, 低浪费, 低污染,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矿产资源的深度利用下, 对原材料的依赖度较少, 降低了对低储量的威胁。

(一) 提高资源回用率

近些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监督下, 很多矿产企业资源回用率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很差。很多伴生矿, 同生矿, 尾矿肆意堆放, 占用大片有效土地, 有毒物质排放, 并导致各种地质灾害发生, 亟待于深度加工利用, 减少对未开垦矿山的开采, 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 提高员工素质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进步的不竭动力, 而矿山企业要进步, 要发展, 科学技术首先要过关。一个在技术上落后的企业只能犹如夕阳, 难以维持下去。要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要创建出一条循环链, 将废弃的材料加以充分利用, 并在开采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应不断尝试新技术, 引进高科技人才, 大胆试用高新设备, 将科技有效的转变为一个企业的永久生产力。这就要求矿产企业的科学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转变产业政策, 积极汲取国外先进技术, 员工素质提高档次, 不仅要追求产品的质量, 更要全面兼顾企业整体效益, 降低成本。一个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是制约其效益的关键因素。

四、总结

只有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的矿产行业才能够继续发展, 依赖矿产行业的大量工业企业也才能够进一步得以辉煌。也只有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的资源沉重压力也才能够得到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也能够轻松许多。整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随之得以上升。

摘要: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良好, 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导致我国的矿产资源, 尤其是石油、高铁矿、石油等重要矿藏保有量不容乐观。大量的废弃矿产材料, 废弃矿山占用了大片土地, 废液废气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威胁。这些条件使得我国矿产行业不得不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使生态, 自然, 社会, 经济和谐相处。

关键词:矿产,可持续发展,发展,回用率

参考文献

[1]林家彬, 刘浩, 李彦龙.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王长松.青海省矿产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J].西部金融, 2009

矿产经济 篇5

通 知 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一条和《陕

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现对你单位矿产资源情况依法进行调查,你单位有如实提供证据和协助调查的法定义务,现通知提交如下资料:

1、法人代表证书、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明,身份证复

印件;

2、写出矿产资源使用情况翔实说明材料;

3、矿产使用协议或合同及有关经济往来的票据;

4、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5、如本人不能到场委托地人出据委托书。

你单位按上述要求,指派专人协助调查,并于年月日前,将上述资料送交国土资源局矿产监督管理执法大队,否则造成法律后果责任自负。

电话:

矿产经济 篇6

关键词:矿产资源 可持续发展 影响 研究

一、我国作为主要能源的三种矿产资源概述

1、最新的几个基本数据

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发现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9种,已探明矿产储量占世界矿产资源总量的12%,位居世界第三。[1]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将超过35亿吨;石油5亿吨,累计超过60亿吨;天然气需求量为2000亿立方米。[2]

2、三大能源矿产的具体供应情况

2.1 煤炭

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查明煤炭资源12832亿吨,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查明率仅为23%。预测1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查明率为45%,未查明的远景资源量巨大。[3]

2.2 石油

截至2007年底,全国陆上和近海待查明石油地质资源量487亿吨,可采资源量还有135亿吨。[5]石油可采增长缺乏,保障程度逐年下降。根据我国石油资源总量和剩余未探明的资源条件分析,结合50年来探明储量增长和开发消耗的规律,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稳定在1.90~2.00亿吨。[6]

截至2007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7.45亿吨,剩余可采储量28.33亿吨;建成天然原油生产能力月1.86亿吨/年。[7]

2.3 天然气

截至2007年底,全国陆上和海域129个含油气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44万亿立方米,其中陆地和近海35万亿立方米。全国陆上和近海待查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丰富。[8]

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可采储量为48024.39亿~50824.39亿立方米,可供能力为1548亿~1752亿立方米。预测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为18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形成产能接近1800亿立方米,可基本满足国内需求。[9]

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各项指标及预测指标

1、煤炭供需情况

201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折合29.9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7%,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全年一次性能源消費总量32.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9%。2010年全年煤炭原煤产量达到32.4亿吨,比上年增长8.9%。[10]

2、石油供需情况

2010年原油产量稳步增长,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7.1%,为近年来最高增速。原油进口2.39亿吨,增长17.5%。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最高增速。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收储,二期项目启动实施,一批商业石油储备基地陆续建成投运,2010年底库容达到2650万立方米。初步核算全年原油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2.9%。[11]

3、天然气供需情况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967.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5%。进口液化天然气934万吨,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气44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煤层气利用量36亿立方米,增长42.3%。初步测算全年天然气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8.2%。[12]

三、三种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分析

在假设我国还能保持以9%的高速经济增长率的条件下,综合目前资源的消耗量及其增长情况,预测到2040年,三大能源矿产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1、煤炭

我国所拥有的煤炭资源根据现有的可采储量和存在的巨大潜力,目前已探明的保有可采储量是11804亿吨。从2009年到2040年,我国煤炭的预计消耗量约为2304亿吨。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几乎不构成能源供应风险。

2、石油

2009年到2040年,我国石油累计需要消耗量为192亿吨,根据目前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135亿吨,石油资源显然表现不可持续,石油构成的能源风险比较大。

3、天然气

2009年到2040年,我国天然气累计需要消耗量为6.4万亿立方米,根据目前我国已探明的可采天然气储量为17.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风险性相对较小。

四、结论

本文只是单就我国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目前已探明的储量,根据我国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下发展时对三大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按照煤、石油、天然气三者在经济发展中几乎不变的占有比例,来分析三者分别支撑能力。其结果是在当前已探明的储量下,煤炭可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19年,石油可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84.4年,天然气可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89.5年。综上情况,取最短支撑年数作为能够支撑的最大年限值,得出我国自身的三大能源矿产按目前供应比例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为84.4年。

矿产资源开发需要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从各个地区资源、环境和区位条件出发,牢固树立“和谐矿业”“、绿色矿业”思想,加大政府引导、服务以及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地区、产品以及产业结构,掌握未来市场变化。[13]以上战略的有效落实,不但需全社会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还有赖于技术和资金支持和政策认可以及资源保障,中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林家彬,刘洁,李彦龙等著. 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

[2]林家彬,刘洁,李彦龙等著. 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报告[M],1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7

[3]胡存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9:56

[4]胡存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9:84

[5]胡存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9:56

[6]胡存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9:25

[7]胡存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9:84

[8]胡存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9:56

[9]胡存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9:84

[10]刘铁男.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

[11]刘铁男.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4.

[12]刘铁男.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4.

[13]刘铁男.中国能源发展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

[14]秦江波等.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

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篇7

1 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意义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 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 由各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在实际生产中,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人们判断矿产资源工作中相关决策或者行为的可行性的标准, 反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和准则。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可持续性和循环性为原则, 通过环境分析、经济效果评估、生产效率评价等方式, 达到既定的知道经济发展的效果。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最大的作用, 就是在实际生产遇到各种危机和挑战时, 可以帮助决策者采取正确的措施, 制定正确的决策, 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矿产资源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具体来说,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意义为:

(1) 是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都离不开有效的经济体系或者原则的指导, 矿产资源行业同样如此。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可以对矿产资源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的情况问题起到总结的作用, 同时也为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发展的重点, 并制定合理措施。

(2) 是矿产资源领域科学化管理的保障

矿产资源领域的科学化管理, 需要制定严密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到具体工作中, 更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矿产资源领域相关数据以及信息的科学整理和分析, 可以帮助矿产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

(3) 是矿产资源领域提升生态效益的关键

一直以来我国的矿产资源领域都面临生态效益地下的问题, 究其原因, 就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带来的引导和指导。在今天, 矿产资源企业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依然是个严重的问题, 而矿产资源领域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可以从正面突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矿产企业发展宗旨, 通过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估, 达到提升矿产企业生态效益的目标。

(4) 是循环经济丰富和发展的手段

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中, 必须时时刻刻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但是目前矿产资源领域中循环经济的理念还不够完善, 仍然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可以帮助相关工作者以实际生产为依据, 以经济指标体系为准绳, 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从而完善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

2 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能够正确给予企业以指导的前提, 是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这样的出发点, 在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中, 务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以保证构建所得的经济指标体系具备足够说服力。

(1) 科学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需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包括统计学、环境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矿产资源开采的基本理论等, 只有多个学科的知识科学应用和融合, 并结合客观实际, 才能够构建出科学的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

(2) 可行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 最终是服务于矿产企业决策者的, 所以为了达到正确指导的目的,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务必要具备足够的可行性, 即能够让决策者正确理解并且掌握和应用。具体来说, 可行性原则要求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选取具有足够代表性的指标, 充分利用实际考察所得的资料, 正确而简单地表述相关内容。

(3) 整体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性, 表现在:首先,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次,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结合是具有层次性的, 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两点, 保证了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能够在生产实践中作为一个整体, 全面地反映问题和评价问题。

(4) 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 即指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统一标准, 避免指标体系的混乱, 从而使利用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由于各类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的分析混乱。指标的通用性原则, 也保证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高效性, 为经济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便捷。

3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组成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 因而涉及到的指标会比较多。在这样的条件下, 必须将各种指标合理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应用指标体系的作用来描述发展概况。当然在具体实践中, 还应当结合不同矿产企业资源勘探、开采的实际特点。具体将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组成分为以下几大种类:

(1) 技术类指标

技术类指标作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 对于矿产企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评价起着很大的作用, 主要评价矿产资源勘测、开采以及利用过程中各种技术的水平和发展情况。比如, 采矿的回收率、冶炼的回收率和尾矿的利用率等, 就是技术类指标的范畴。

(2) 经济类指标

经济类指标, 可以从矿产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 表现矿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 从而为矿产资源企业经济发展的评估提供依据。经济类指标是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如经济总量、经济构成、经济效益等, 就属于经济类指标的范畴。

(3) 社会类指标

矿产资源企业的社会效益, 是评价矿产资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而社会类指标, 就是矿产企业社会效益的具体化指标。如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工作人员安全状况、相关从业人员就业概况等, 都属于评价矿产资源领域的社会类指标。

(4) 生态类指标

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现在, 生态类指标在矿产资源领域评价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具体如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治理情况等, 都属于生态类指标的范畴。

4 总结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步伐的加快, 矿产资源领域作为一个高污染的领域, 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能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就目前来说仍然是无法替代的。因而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为出发点, 对于矿产资源领域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 集中体现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坚定意志。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长期的复杂过程, 本文只是从意义、原则、指标构成的角度对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简要的论述, 在实际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过程中, 还需要遵循本文中提出的体系构建思想, 结合矿产资源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政策具体进行体系构建工作。

摘要: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矿产行业的长久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矿产资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我国大力构建循环经济的今天, 矿产资源领域能否构建出合理的经济指标体系为矿产行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决定着矿产资源领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我国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分支。明确矿产资源经济指标构建的意义和原则, 再结合矿产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才能构建出科学的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

关键词: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卜善祥.关于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1994, 04:20-23.

矿产经济 篇8

一、资源型产业内涵的界定

在对资源型产业的理论研究中, 目前尚没有给资源型产业内涵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义, 研究的角度不同, 对资源型产业的内涵理解都不尽相同。对于内蒙古近年来经济发展中贡献比重较大的主要是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稀土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等资源类的产业, 我们把依靠本地自然资源成长的这一类产业统称为“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 (Resources-oriented Industry) 就是依赖于某种特定的自然资源的开采及初级加工的产业形式, 如煤矿、铁矿、乳品等。从生产要素构成看, 自然资源占据核心地位的,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资源依赖型产业、资源依附型产业、资源依从型产业。按照我国经济统计的口径, 资源型产业分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八大类行业。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如鄂尔多斯、乌海的煤炭资源;包头市白云鄂博的稀土资源;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巴彦淖尔市的绒毛资源;呼和浩特、赤峰、通辽市的原奶、肉等动植物资源。促进了内蒙古资源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内蒙古统计部门对资源型产业的划分与统计来看, 许多行业划分界限比较明确, 但是农畜产品的资源类型数据获取比较困难, 因此本文仅研究内蒙古地区的矿产资源型产业对内蒙古经济的贡献度问题。

二、内蒙古矿产资源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内蒙古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工业经济增长带动的, 工业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区域上的呼-包-鄂增长极和产业上的能源增长极。从目前内蒙古产业结构发展情况看, 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区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 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 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占77.9%, 其中能源一个产业占37%;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和仅占15%, 资源型产业比重过高, 并且许多盟市经济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过度依赖, 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随着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逐步出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各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产能过剩等特征。

(一) 矿产资源型产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产业

受国际及国内大的市场环境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打破了以往从事矿产资源产业生产的企业连年面临亏损的局面。2005—2010年间, 成为工业部门增长势头最快的行业。2008年国际及国内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对于矿产资源型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整顿, 使得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增长速度有所回落。2009年矿产资源产业增长速度为20.1%, 出现了均低于轻工业 (21.8%) 和重工业 (24.7%) 的增长速度。但是整体上矿产资源型产业的还是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如图1所示。

(二) 以矿产资源型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向单一化

依托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 内蒙古各盟市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平衡, 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原料的呼包鄂增长极与乌海—乌斯太增长极。这些地区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资源, 经济增长要远大于内蒙古东部盟市。繁荣的资源产业及这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财富, 诱发了地方政府追逐GDP增长的投资热潮。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的需要, 会持续不断地将自身控制的稀缺资源投向资源型产业, 在某种程度上又诱导了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集中于资源型产业, 在短时期内地区发展会出现资源繁荣现象。受市场需求的强烈影响, 资源繁荣会进一步推动生产要素与稀缺资源流向与资源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及满足特定资源消费的服务性产业, 从而带动了资源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致使矿产资源型产业的主导性与依赖性的同步加强, 进而形成资源型产业体系的自循环发展。这种产业单一的快速扩张区域资源产业体系, 导致区域分工格局僵化, 一定程度上挤出了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得地区经济发展陷于区域功能、产业功能与相关核心企业功能的发挥, 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和刚性化。

(三)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突出

由于内蒙古地域广阔, 许多盟市蕴藏着较为相似的自然资源。因此, 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资源型产业在各个盟市之间存在产业结构同构化的现象。同时, 依托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区域集中趋势也进一步加剧了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如鄂尔多斯、乌海、乌斯太、霍林郭勒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带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这些地区在原煤、铁矿石等产业方面不同程度存在区域产业结构相似的情况。

三、矿产资源型产业对内蒙古经济的贡献率分析

经济贡献率, 是指在计划期内, 某经济成分的产出占总体经济 (GDP) 的比重。结合内蒙古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类型, 本文主要选取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加工业等行业, 将其界定为经济型的、量化的、直接的、当期的贡献。其主要表现为产值对计算公式如下:

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 (2005-2011) 整理。

通过对矿产资源型产业对内蒙古经济贡献率的计算可以看出, 自2005年到2010年期间,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2005年的贡献率为15.58%平稳上升到2010年为26.02%。6年期间,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基本保持平稳的上升状态, 各行业的贡献度也不尽相同, 最低贡献率的非金属矿采选业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基本上在1%左右浮动。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型产业中,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贡献率最大, 2010年达到最高19.45%贡献率, 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尽管是初级产品开发为主, 但是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发展对于产业链的延伸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工艺, 同时开发新材料, 发展新能源, 尽量利用基础资源扩展矿产资源型产品的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型产业的产业关联度普遍较高, 一些研究表明有色金属工业的产业关联度高达0.95, 远高于机械、轻工等加工工业。资源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它的上游可以扩展到能源开发领域, 下游能发展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比如:鄂尔多斯、乌海、乌斯太的大型循环经济的煤化工产业, 通过煤制油、煤制气大大提高的煤炭的附加值。对于利用煤炭初级产品形成一定规模的下游产业。国内外实践证明, 资源型产业可以延伸为相当长的产业链, 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矿产资源为基础原料的资源型产业属于第二产业的范畴, 对于各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直以来, 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积极对资源型产业进行改革, 为了能更好的保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石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 美国一直以来就想控制在自己手中, 与伊拉克发生的数次战争实质是一场资源争夺战。在国际市场上煤炭、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供给和需求大致处于供不应求的现象, 所以价格居高不下, 对资源的需求也随着各国汽车工业、化工工业和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而增加, 矿产资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四、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 都是在同时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尽管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 但是对于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些矿产资源还是不能满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贯彻“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由于资源的开采带来的资源财富的利用不合理, 一些地区也曾出现“资源诅咒”现象。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 一些发达国家借助于矿产资源优势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度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本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博茨瓦纳、智利、阿曼) ;一些福利国家通过出口资源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居民收入稳定和社会福利增加 (挪威) 。所以, 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对资源型经济的发展很重要, 有效的规避机制可以避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

参考文献

[1]赵连荣, 胡剑, 安雯.浅析资源型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5 (6) .

[2]徐建中, 徐晗.资源型区域发展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 2004 (4) .

[3]郭淑芬, 高策.产业群与资源型区域的持续发展探析[J].中国软科学, 2003 (2) .

矿产经济 篇9

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作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颇受关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问题, 不仅有助于在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期的地区经济发展走势, 更有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战略调整与规划。按照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精神, 地方经济转型和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因此, 本文将继续辨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课题。

一、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在建国后, 依托较为雄厚的资源优势我国开始了历经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矿产对于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尤其是两位数的增长率背后, 是矿产开发的重要阶段,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剧了对矿产资源刚性的需求, 资源供给开始呈现阶段性紧张和任务重压力大的特点。十八大以后, 我国能源管理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制定未来至2020年的战略发展规划, 其中, 矿产资源开发就是重中之重。总体来说, 我国战略核心矿产能源开发还需进一步在管理、开发、储存等环节继续加强, 其他一般能源需内外结合, 做好合理利用、有序开发的工作。

二、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1. 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步伐

分析过去我国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煤炭的消耗量占据了75%左右的消费比重, 其次是石油消费量, 由于受限于技术和管理等环节的相对滞后, 所以能源的利用率上一直不高, 矿产资源使用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物质, 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空气质量的持续走低, 酸雨的出现, 以及雾霾现象的多次出现等已经开始危害民众健康, 引发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大讨论。通过多次论证, 普遍达成了“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的社会共识,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长乏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 经济结构单一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

矿产资源开发容易导致经济结构出现问题, 其相关的产业依托也会打破均衡的社会经济发展结构, 在我国很多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凸显了。南丹县大厂镇作为我国的第二大锡都, 长期以来供应的矿产资源为军事、工业和医药业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 已经出现了地区经济严重倾斜的情况, 后续发展乏力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三、以矿产开发为契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1. 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只有经济结构配比科学、搭配合理, 才能真正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矿产开发过程, 不仅仅要考虑到当前的需求量, 还要综合考量未来经济转型和战略规划等其他因素, 除了要在开发的步骤、总量上做出调整外, 还要结合资源能源发展变革的步伐和趋势, 及时转型, 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 为将来区域经济结构变化蓄力。

2. 通过政策调整和倾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当前, 很多地区都开始了通过政策调整和倾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尝试。管理的体质、管理的方式、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对象都开始向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无论是老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 还是新政策制度的推广普及, 都使得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认清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即通过明确各级领导尤其是企业领导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坚持“治理、控矿、整顿、整治”的方针, 严格规范管理, 促进矿业经济转型升级, 持续、健康、和谐、科学发展。

3. 通过严格控制污染来弱化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冲击

当前环境污染更多的来自汽车、工业所消耗的矿产资源, 国家已经针对局部较为严重的地区开始了严格的调控和治理工作。实践证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是得不偿失的。所以, 各地政府都已经开始了环境治理工作。治理好环境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帮扶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 环境质量过硬可以更容易吸引外地投资者来投资;第二, 环境质量过关可以提升地区外部形象和知名度;第三, 优化环境质量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容积, 扩大人口数并提升经济消费量。

参考文献

[1]姜玮.江西矿业经济发展现状与路径分析[J].企业经济, 2012, (07) .

[2]林锦富, 孟祥菕, 韦龙明.砂石土资源的经济法律特征及其对矿产规划管理的影响[J].职业时空, 2008, (06) .

[3]秦江波, 于冬梅, 孙永波.中国矿产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2) .

矿产经济 篇10

1.1 矿业循环经济

矿产资源是地球上一次性不可再生资源,为节约资源,人们必须减少资源的开采量,提高已开采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降低其排弃损失。节约矿产资源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矿产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矿业循环经济也就由此衍生而来。

中国地质大学崔彬教授在《矿业循环经济模式》一文中指出:矿业循环经济是指地球上的矿产及矿产品遵循矿产物质的自身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按其勘查、采选冶生产、深加工、消费等过程构成闭环物质流动,与之依存的能量流、信息流内在叠加,达到与全球环境、社会进步等和谐发展的一个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矿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矿产勘查→矿产资源→产品→再生矿产资源→最终排放”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把矿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形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实现系统内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矿物质交换,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内的矿物质和能量,从而使产品产业链得以延长,产品质量提高,使用寿命延长,矿物质的综合回收率大大提高,从根本上消除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1.2 循环经济3R原则

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在矿业循环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贫富矿兼采,综合回收一矿变多矿,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等。

1.3 矿业循环经济模式

矿业循环经济主要有三种模式:(1)单个矿业企业或矿业集团型,为企业内部循环,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的基本表现形式。一般是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过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回原生产流程中,或是返用于厂内其他生产过程中。如:矿山企业的井下水排至地表水池后,经沉淀可作为矿山选厂和井下凿岩降尘等生产用水。高瓦斯煤矿中抽出的瓦斯收集后,可作为矿区供热取暖等用途。(2)矿业生态园模式,是一种以矿业为骨架的产业共生组合,属中循环,即将矿业企业厂内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料、能量、副产品变成另一家或一些企业的原料或动力。两两拙合,组成一个企业网络,在网络内实现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和谐流动。矿山原矿经选厂后得到精矿,运送至冶炼厂进行冶炼,冶炼厂所得的金属产品再进行深加工,其副产品如硫酸等,可送给化肥生产企业作为原料。矿山尾矿可做为建材砖体。⑶区域内社会大循环模式,包括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含矿物质类产品的持久使用、减缓循环内矿物质的流速、提高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

2 赣州矿产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2.1 赣州矿产资源概况

赣州是传统的矿业大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黑钨矿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钨矿、离子型稀土矿年产量约占全国生产配额产量的45%和80%。截至目前,赣州市已发现矿种110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矿种72种,矿产地451处。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区中,以有色金属矿产最多,其次为稀土、稀有和建材矿床,其中大型矿床25处,中型矿床61处,小型及小型规模以下矿床(点)365处。钨矿的勘查程度较高,31处大中型钨矿区都达到详查以上勘查程度;稀土和萤石矿区勘查工作程度较低,46个稀土矿区中只有3个矿区达到勘探程度,详查矿区也只有4个;52个萤石矿区只有5个矿区为详查工作程度。资源储量中,钨矿基础储量所占比例较高,达82%,稀土矿38%,萤石矿53%。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在全省占首位的有7种,占次要地位的有12种。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矿种有钨、中重稀土。钨矿保有资源储量47.66万吨,占全国(551.55万吨)的8.64%,但其中易采选的黑钨矿保有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重稀土是我市的特有矿产资源,在江西乃至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离子型轻稀土矿保有资源储量25.98万吨,占全省的90%。萤石矿也是我市的优势矿产之一,保有资源储量586.6万吨,占全省53.67%以上。

2.2 赣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赣州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选矿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共生伴生组分多,开发的经济价值高。我市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以利用。我市矿产资源潜力大,优越的矿产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众多的矿业投资者。

依托资源优势,我市矿业经济已经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有色冶金、稀土、氟盐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矿业体系,已成为国家重要的钨精矿生产、冶炼加工基地。其钨精矿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冶炼产品及钨粉占全省的90%,硬质合金占全省的60%。我市还是国家重要的中重稀土生产、分离、冶炼基地,稀土产业销售收入达到76.2亿元。氟盐化工是我市三大集群产业之一,已完成由块矿—萤石精粉—氟化氢产品的过渡,正向精深加工发展。同时我市已成为省内锡精矿生产、冶炼重要基地,锡精矿年生产能力5500吨,冶炼能力1.18万吨。以外地资源为原料的钴冶炼和深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随着基本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市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业也有了快速发展,经过几年整合重组,水泥生产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

矿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钨、锡、稀土、萤石、钴、钼等几个矿种。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钨精矿及APT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国内重要的稀土分离、冶炼基地和最大的稀土产成品集散中心。钨矿山回采率一般可达85%,选矿回收率一般为80%。龙南稀土矿原地浸矿工艺综合回收率为70-80%,但其它稀土矿采用原地浸矿工艺,总回收率仅40%左右。会昌岩背斑岩型锡矿锡矿物颗粒较细,选矿回收率不高。煤矿山采区回采率70-80%,但矿井或井田回采率较低,一般不到50%。

截至2010年初,赣州非煤矿山企业近1400家。井工矿山161座,其中钨矿56座,萤石矿55座;露天矿山384家,其中采石场260家;采砂及砖瓦粘土808家;设置探矿权500余宗,其中200余宗探矿权已经实施了硐探工程;尾矿库75座,尾矿堆积总量达6000万m3。

2.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勘查投入不足。钨、稀土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也是我市优势矿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减少,而社会性勘查资金的投入受到较大的限制,优势矿产资源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特别是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多年来没有新的增加,过量开采致使保有资源储量急剧减少。不少钨矿山资源已接近枯竭,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全市相当多的中小矿山,特别是小型矿山和小矿的勘查程度低,资源储量可靠程度差。煤、金、银等矿种资源储量不足,产量连年下降,资源形势严峻。

(2)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一是矿山数量过大,矿山规模偏小,小矿比例仍占有58%,有不少小矿仍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二是集约化程度低,我市水泥用石灰石矿山大多为分散作业的小矿,缺少大中型矿山支撑。

(3)矿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市钨、锡、稀土冶炼已初具规模,但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的开发滞后。萤石加工还停留在萤石精粉和氟化氢等初级产品上。膨润土、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以销售原矿为主。矿产品加工档次低、产业链短,缺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经济优势。

(4)稀土矿山生产工艺急待改善。十五期间重稀土、轻稀土已采用原地浸矿工艺。但轻稀土矿山原地浸矿工艺总回收率偏低。中稀土矿山采用堆浸工艺,存在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

(5)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仍较突出。钨矿山和稀土矿山因采矿废渣处理不当,造成土地破坏、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次生地质灾害,治理成效不大。池浸工艺稀土矿山的生态环境尚未恢复治理,堆浸工艺稀土矿山又造成了新一轮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

(6)矿业权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勘查准入条件与退出机制不够健全,少数探矿权人存在以采代探、圈而不探、矿业权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部分矿山不按照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方案生产,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资源整合与产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

3 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循环经济的应用

3.1 提高伴生矿的综合利用率

我市有色金属矿山共伴生组份多、价值高。要将矿山综合利用率作为考核矿山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达不到最低要求的矿山要限期整改,对不予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最低要求的矿山不予通过年检或暂停开采。

3.2 提高矿山采选回收率

要认真贯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认识,建立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采矿方法各参数,提高矿石的回采率。探索新的选矿工艺,以提高选矿回收率。

我市稀土矿山的稀土综合回收率差距悬殊。要研究稀土矿山生产工艺,既要提高资源总回收率,又要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寻乌、安远原地浸矿经多年实践已取得初步成功,要继续探索母液回收技术,逐步提高稀土综合回收率。

3.3 矿山尾砂和废石的综合利用

尾砂和废石是矿山企业的主要排弃物,不含有用组份的废石除用于采空区、复垦区回填外,主要用于筑路、建筑材料,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增加企业收入。

我市有色金属矿山和稀土矿山尾砂积存量大,是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要组织管理好尾砂资源的再次综合回收利用,既减少尾砂积存量又变废为宝。利用废石、尾砂资源在政策上给予各种优惠。

3.4 改革选矿和冶炼新技术,淘汰落后技术

稀土矿淘汰池浸、停止堆浸、普及原地浸矿工艺。稀土企业要在科研机构指导下,组织中稀土矿山原地浸矿试验,解决复杂类型稀土矿原地浸矿的技术方法,预防和解决原地浸矿地下水污染及氨氮超标问题。提高钨、锡、稀土冶炼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纯度和市场竞争力。依托冶炼相关机构的科研力量和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培育创新自主品牌,实现数量型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3.5 延伸产业链,进行矿产品深加工

赣州已在开发区工业园和湖边建立了矿产品冶炼加工基地,增加了矿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其产业链。政府应对有色金属材料加工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矿产品在进行深加工时应注意环境保护,真正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李燕群,贾瑞强.循环经济在矿业中的运用[J].矿业快报,2006,(11).

[2]遇华仁,梁钰.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02).

[3]崔彬,李赋屏,王岑等.矿业循环经济模式[J].资源矿业,2005,(6).

[4]周纪成.赣州市矿产资源情况及开发利用建议[J].江西有色金属,2003,(01).

[5]www.ganzhou.gov.cn

[6]www.gnkyw.gov.cn

尽量避开房产矿产信托 篇11

帅国让:可以说,央行此次报告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其实,不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信托产品,刚性兑付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比如,投资者为了追求高收益产品,往往会忽视风险,一旦产品出现兑付危机,就会围堵机构网点,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或是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介入时,有时为了吸引投资者,往往将收益高但风险也较高产品推荐给投资者,从而削弱项目前的尽职调查及风险控制。只要金融机构做到合规调查及信息披露及时,打破刚性兑付指日可待。

投资与理财:今年是信托产品集中兑付的一年,市场对此轮兑付潮比较悲观,担心违约集中爆发。你认为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帅国让:不可否认,今年的确是信托产品兑付的高峰期。根据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 013 年底,全行业计提的信托赔偿准备金已达90.60亿元,可以覆盖200亿元问题资产的45. 30%;全行业净资产高达2555.18亿元,是200亿元问题资产的12 .78倍。

加上年初以来,陆续出现信托公司增资,对信托产品增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信托资产质量到目前为止,总体表现相当优良,不排除发生个案风险,但发生系统性风险概率较低。

投资与理财:你认为未来投资者该如何投资信托?如果信托兑付危机来临,投资者是不是要改变对信托的认知?

帅国让: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关键是人们如何降低风险。投资者在选择信托产品时,首先要看融资方的资金用途及还款来源。我建议选择有盈利前景、有政策支持的行业进行投资,尽量避免那些潜在风险或者不确定性较大的行业,尤其应当尽量避免选择那些还款来源不明确的信托产品。

还要看信托公司的实力及专业水平。一般而言,那些信誉好、资金实力强、诚信度高、资产状况良好、人员素质高的信托公司,在项目选择上也较为专业,对项目的管理水平较高,即便项目出现风险,也能妥善处置。

最后要看具体项目的风控措施。保证措施一般有抵押、质押及保证担保。对抵押或者质押,要注意优先选择抵质押物充足,并且抵质押物比较容易处置变现的信托项目。对于保证担保措施,投资者应当尽量选择保证人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较强的项目。

投资与理财:很多人不看好房地产、资源类的信托产品,你认为这类产品还有投资价值吗?

帅国让:的确,房地产信托的高风险性和房地产市场直接相关。房地产信托特别受到监管层及外界的关注,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政策也更为集中和严厉,因此,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发展,起伏也较大。尽管如此,但高额的利益使得信托公司不可能放弃这块业务,与政策的博弈也一直贯穿整个过程,并将持续下去。

矿产信托存在法律、估值和市场的风险。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涉及到矿业权,由于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在交易中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较权威的估值机构,而矿产资源多为地下资源,如何准确估值,成为当前的一个客观性风险。从去年5月以来,煤炭市场进入整体低迷期,煤价持续下跌,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源在于供过于求的煤炭“过剩”。

需要融资的矿企,信托将会是其选择的又一重要融资工具。但信托公司应充分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对项目的风险及到期还款能力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做好风险控制,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今年年初以来,市场上已经暴露几款矿产类信托兑付危机案例。所以,投资者在选择矿产类信托时,要保持谨慎态度。

投资与理财:有比较好的数据能说明投资者更该投资什么类信托产品,或者说要降低对信托的配置吗?

矿产经济 篇12

一、黑龙东省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截至2011年底, 全省已发现矿产134种, 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77种, 与全国同类矿产相比, 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42种, 其中石油、石墨、颜料用黄粘土、硅线石、含钾岩石、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居全国之首。

(一) 矿产资源优势

一是资源禀赋条件好, 资源潜力大。黑龙江省处于内蒙———兴安和滨太平洋区域成矿构造复合部位, 地层发育较齐全, 岩浆活动频繁, 变质变形复杂, 多期性、多样性的成矿作用生成了石油、煤、金、铜、铅、锌、钼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由于黑龙江省幅员辽阔、覆盖层厚、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防火期长、野外工作时间短, 加之多年来地质勘查投入不足, 致使基础性地质调查和研究程度总体偏低,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二是能源矿产地位显著。黑龙江省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和保有可采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1位, 种类齐全, 煤质较好, 多为低硫、低磷, 在东北三省具有煤种优势和区位优势。三是重要矿产分布相对集中。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宝清、集贤等煤田。上述主体矿区煤炭资源储量约占全省累计探明资源储量的92%;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黑河市、伊春市、佳木斯市、绥化市、哈尔滨市等地;岩金矿主要产于伊春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双鸭山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等地;砂金矿主要产于黑龙江流域, 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等地;石墨、水泥用大理岩、硅线石等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东部和中部地区。

(二) 矿产资源特点

小矿多、大矿少, 贫矿多、富矿少, 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是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全省已探明的828处矿产地中, 大型 (包括共伴生矿, 下同) 89处, 占全省矿产地数的10.75%;中型203处, 占24.52%;小型及小型以下536处, 占64.73%。富铁矿保有资源储量 (矿石) 0.25亿吨, 占铁矿保有资源储量的6.9%;富铜矿保有资源储量 (铜) 4.59万吨, 仅占铜矿保有资源储量的1.28%。嫩江县多宝山铜矿中共伴生矿产有钼、金、银、铂、钯、铱、锇、铼、硒等9种;铁力市二股铁多金属矿中共伴生矿产有铜、铅、锌、钨、锡、铋、钼、银、钽、铟、镉、砷、硼、硫铁矿等14种。

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省政府决定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以来, 全省矿产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2011年底, 黑龙江省矿业经济总产值达1050多亿元, 超出全年总产值目标的5%。43个省重点推进矿产经济产业项目已开复工39个, 完成投资87.23亿元, 占全年计划投资的90.29%。矿业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 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化程度、产品加工深度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水平不高、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链条较短等严重制约了矿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一)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 随着地勘投资体制的改革, 国家只承担基础性、公益性地勘工作, 商业性、开发性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由企业和地方承担, 而黑龙江省的矿山企业因经济效益普遍较差, 资金投人严重不足, 地勘工作资金投入、重点工程项目明显不足, 只能安排一些“小而快”的项目, 或工作程度较低的项目。对于耗用资金较多, 工作周期较长的勘查项目, 长期无法安排, 导致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低, 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储量增长迟缓, 不能适应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亟待提升

黑龙江省大部分矿山经营粗放, 浪费和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仍比较严重, 尤其是个体采矿者, 采矿、运输、选冶所使用的方法原始、落后, 采矿经营者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表弃里等现象屡见不鲜, 资源回收率很低, 浪费严重。一些多元素共伴生的综合矿床、企业只能开发利用其主要成份, 其它成份则无法回收而浪费。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低下, 加上矿山所在自然地理、气候及基础设施等条件都很差, 使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很多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使黑龙江省很多己探明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至今得不到开发。

(三) 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多年来, 黑龙江省矿山走的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 建立资源开发产业的传统发展路子, 对“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体现得还不够, 过多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 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很低, 导致“三废”污染, 生态破坏, 诱发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经济损失惨重。

(四) 矿产供需总量失衡, 布局不够合理

黑龙江省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大型或超大型矿产地较少, 仅有多宝山铜钥矿区和逊克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区。全省矿山企业中, 小型矿山占94.4%。由于矿山企业规模小, 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 导致矿产资源的开发布局不合理, 重复建设问题较突出, 生产结构不协调, 资源利用水平低。目前, 已有数家骨干金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而关闭, 个别铜开采矿山和大部分铁开采矿山, 也将面临闭坑危险, 接续资源严重不足。

三、加快黑龙江省矿产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快推动黑龙江省矿产经济科学发展, 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目标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从国情、省情、矿情出发, 深入贯彻“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总方针, 围绕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这条主线, 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集约化开发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 努力推动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战略投资者、产业链条等生产要素的“四方聚集”, 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任务, 确保矿业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 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力度

要围绕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以国家急缺和战略性矿产为主攻矿种, 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 以找大矿、找好矿和促进全省矿业经济加快发展为核心, 切实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 科学有序适度开发利用资源。同时, 重点安排在重要成矿区 (带) 和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进行勘查。同时, 加大对已有矿山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 以期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鼓励并积极引导企业, 个人和外商投资勘查矿产资源。在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发现矿产后, 及时向社会发布地质调查成果信息, 积极组织探矿权招标, 鼓励国内、外投资者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获取探矿权, 鼓励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耗竭补偿机制, 进行后备基地勘查, 扩大资源储量, 提高资源保证程度。

(二) 整体优化全省矿产经济布局

一是构建矿产经济区。地质成矿规律造成了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具有分布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对此, 要从黑龙江省不同成矿带上的矿产资源状况及其特点人手,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在区域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 构建矿产资源经济区, 整体规划出各经济区矿业产业布局, 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矿产产业布局, 科学合理地利用矿产资源, 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当前, 黑龙江省矿业经济布局小、散、多、乱、弱的现状仍然十分突出, 如何优化矿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是有效提升全省矿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核心任务。首先, 要认真分析全省矿产资源经济区的特征, 制定符合矿产经济区发展要求的资源开发目标, 对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矿产开发项目, 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严格按规划建设和管理, 逐步关闭、取缔和改造那些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 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增大企业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 加快推进矿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

一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对黑龙江省银、铂、钨、铝、磷、钾等矿产资源的选矿工艺和一些重要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问题, 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力度。二是提高工艺和装备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 发展深精整体加工, 延长产业链, 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能力。三是制定优惠的矿产资源经济区开发政策, 吸引各方面的资金力量, 以矿产资源经济区开发带动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四是矿产业要延长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 多生产终端产品, 占领高端市场。改变目前粗加工现状, 加大资源开发深度, 力求“吃干榨尽”, 拉长产业链, 多搞深加工, 产品要高端化、品牌化。

(四) 有计划实施尾矿资源二次开发和环境整治

黑龙江省是矿产资源大省, 从开发中东铁路开始, 已有百年历史。长时期的粗放采矿经营方式, 累积了大量尾矿, 其中漏采剩余资源具备一定存量。此外, 部分尾矿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资源浪费等遗留问题。鉴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现状, 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尾矿剩余资源清查和摸底工作, 对于储量可观且具备小规模开采条件的尾矿, 建议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 鼓励具备尾矿续采能力的企业, 在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前提下, 二次开发利用尾矿资源。此间, 可以考虑把尾矿资源开采权与尾矿二次开发后的环境治理、土地恢复等权利与义务捆绑式招标。此举, 不仅可以提高矿产资源再利用率, 同时也可以有效治理矿区环境, 新增大面积可用耕地。

(五) 不断拓展国内外资金、资源,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利用外资和南方资金勘查、开发省内矿产资源,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完善矿业权市场, 鼓励省外、国外投资者来黑龙江省勘查、开发矿产资源, 并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 利用省外、国外矿产资源, 鼓励和支持地勘单位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到内蒙古、蒙古国和俄罗斯勘查、开发矿产资源, 开辟紧缺矿产的稳定供应渠道。采取多种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矿产资源供应保障体系, 以优化省内的矿产资源配置。

(六) 切实加强和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发展“绿色矿业”,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 黑龙江省矿区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浪费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恢复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是要迅速建立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明确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 以此完善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把矿山开发引发生态环境改变而产生的负效益及恢复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支出, 统筹作为矿山开发的总体规划之中, 预留环境保护费用, 使矿山开发与环保同步设计、施工。二是对现有的矿山业, 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改进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等方法来治理污染, 减少环境破坏现象发生。三是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 一开始就把环境目标纳人计划统一考虑并认真实施,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七) 加快完善矿产资源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目前, 黑龙江省矿业法规、政策、规划、标准体系尚不完善, 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对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现象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手段, 对由于矿山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矿产监察、督察等监督管理机构尚不健全, 难以及时查处破坏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矿业权市场尚未健全完善, 采矿权人保护和节约矿产资源自我约束意识尚未形成。对此, 要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逐步形成满足全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实际需要的政策法规体系。

[责任编辑:高治平]

摘要: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富, 发挥其优势, 必须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优化矿产经济布局, 加快产业技术改进和结构调整, 有计划地实施尾矿二次开发,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加快完善矿产资源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上一篇:冲蚀实验下一篇:大学生农民工教育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