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企业

2024-10-02

药业企业(精选12篇)

药业企业 篇1

天津医药集团京万红药业公司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旋律, 以企业改革发展需要为主线, 经过持续八年的企业文化打造, 逐步形成了“构建和谐, 追求品质”的核心文化, 并经过大量工作, 取得了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增效的巨大成果, 实现了连续七年20%以上速度的增长, 企业规模翻了两翻, 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企业和谐氛围愈加浓厚。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 使其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京万红药业领导班子认识到,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 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使其具体化、形象化、接地气, 使企业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长点, 建设既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是立足于“和谐”、“友善”的价值目标。“构建和谐, 追求品质”是京万红药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内涵是, 实现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外延是, 实现员工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追求品质”的内涵是, 在工作质量方面, 要认真、快捷、坚守承诺, 不找借口;在产品质量方面, 要生产出满足需求、符合标准、零缺陷的产品。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员工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孕育着巨大的激励因素。

二是立足于“诚信”的价值取向。企业的制药信念是“三不欺”:不欺祖, 谨遵遗训, 以德立业;不欺人, 以诚以敬, 如事父母;不欺心, 襟怀磊落, 日月光明。企业目标是: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可或缺的特色产品、整洁雅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的信念和目标寓意着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是立足于“敬业”的价值标准。企业精神是“永远不埋怨、永远找差距、永远有机会”。治厂方略是“一切依靠员工, 一切为了员工”和“员工的事情企业负责, 企业的事情员工负责”。

二、用“家文化”温暖员工, 创造“和谐”、“友善”的企业环境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企业是京万红药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几年来, 企业在不断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前进, 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中进步, 创造出了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 实现了员工“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的和谐效应。

一是创造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 坚持“和而不同”。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 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变革时期, 正经历着体制机制的转变、运营质量的提高、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益格局的调整, 从而使员工的思想空前活跃, 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并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京万红药业的领导班子认识到, 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企业核心价值观发展壮大, 在多元中立主导, 在多样中谋共识使健康文化得到发扬, 落后文化得到抵制。

企业建立了季度员工思想分析制度。每季度由工会牵头, 召开分会主席、工会小组、员工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座谈会, 多维了解员工近期的思想动态。党委利用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教育,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促进了“老产品扩产”、“新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升级”等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 企业还正确引导“多样性”的存在。主要工作有四点:一是在和谐统一中注重个性;二是在和睦相处中注重竞争;三是在展示能力中注重谦逊;四是在团结努力中注重担当。这样, 企业既用主旋律引领员工的思想, 又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 创造出了“和而不同”的和谐氛围, 促进了员工队伍的全面建设和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是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建“职工之家”, 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如何让员工放松精神、舒缓情绪、愉快工作?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 决定建设“职工之家”, 给大家一个调整和放松的地方。经过几年的持续打造, 2013年基本完成了2000多平米的基本建设。企业认为, 构建和谐企业要尊重差异性的存在, “和谐”不是对差异性的泯灭, 而是对差异性的包容。于是, 他们建立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工之家”。

为满足员工舒缓压力的需求, 建了“拳击舒压室”、“音乐视听室”和“文化茶室”;为满足员工健身的需求, 建了“健身房”、“臂力练习测试室”以及“台球、沙狐球、乒乓球室”;为了满足员工的文化娱乐需求, 建了“动漫游戏室”、“3D电影放映室”、“图书室”、“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练习展示室”、“手工作品学习展示室”等。“职工之家”工余时间向全体员工开放, 受到员工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员工在这里享受着“家文化”的气息和温暖, 体会着“和谐文化”的成果和愉快, 放飞了心情, 积累了正能量, 提高了幸福指数。“工作着, 愉快着, 愉快地工作着”, 企业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员工的承诺。

总经理刘文伟说:“企业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最大化, 也有员工的幸福指数最大化”。京万红药业的“家文化”, 使员工享受着企业的发展成果, 使员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进步, 真正成为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 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传承创新传统文化, 建设“敬业”、“诚信”的员工队伍

京万红药业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制药企业, 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企业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二者的有机结合正是京万红药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经验。

他们建了一个以传承药酒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基地“岳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药酒工坊展出面积1000多平方米, 分上下两层, 共有八个展区, 是集“中医药历史展示、药酒酿制、药酒文化、中医药文物收藏、艺术品创作、参观者品购”为一体的药酒博物馆。置身药酒工坊, 不仅能了解传统药酒的生产制作, 而且能感受到浓厚的药酒文化;不仅能欣赏馆藏中医药文物和艺术品, 而且能学习药酒知识和正确的健康养生方法。

京万红药业充分利用这个教育基地, 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如:新员工入厂的第一课就是参观“药酒工坊”, 进行企业传统教育;“五四”青年节要在“药酒工坊”对全体团员青年进行传统教育;“七一”在“药酒工坊”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每年的“培训日”在“药酒工坊”对全体员工进行专题教育;新员工的拜师礼也在“药酒工坊”举行。通过持续教育, 企业传统深深地印在了员工的脑子里。

从2008年开始, 京万红药业开始对产品进行系统化改造和升级, 员工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提出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各种建议。2009年9月30日, 企业召开了药品质量升级的誓师大会, 发出了《崛起之路——京万红药业药品升级宣言》, 向社会郑重承诺“不欺祖, 谨遵遗训;不欺人, 以诚以敬;不欺心, 襟怀磊落”。此外, 企业还注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倡导最佳操作法。近五年, 员工们提炼总结了“膏药滩涂操作法”、“风油精混配及包装”等10个最佳操作法, 企业以能工巧匠的姓名命名这些操作法, 体现了对员工创新精神的珍惜与尊重。

经过八年的打造, 企业初步形成了较具特色和较为成功的品牌文化格局, 并拥有了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建成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职工书屋”示范点, 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被命名为“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京万红软膏组方与制作技艺》和《乐家老铺沽上药酒传统制作技艺》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药业企业 篇2

《突围》:制药业需要企业领袖

。”――IBM前总裁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企业领袖:成功企业以为起点

如果看看西方商业史,看看当今财富排行榜上的大佬,或者到报摊浏览财经类杂志的封面,我们就知道比秃子头上的虱子还清晰的道理:“成功”的企业,首先必须有一个强人型老板,甚至是猛人和狂人。

这些名字耳熟能详: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联想的柳传志,娃哈哈的宗庆后,海尔的张瑞敏,阿里巴巴的马云,国美的黄光裕,蒙牛的牛根生,腾讯的马化腾,巨人的史玉柱,TCL的 ……这个名单还可以开列的很长。当然还有三株的吴炳新,三九的赵新先等《大败局》中的人物。

这些人在骨子里有些共同的特征,比如不服输、不甘人后的强人性格,高超的铁腕政策化险为夷,深谋远虑的洞察力,具有魄力和大胆企业的营销策略,竞争往往是最大的搅局者,在企业决策和管理上也比较强势。曾经或现在仍然是行业或商业领域高高在上、一骑绝尘的教父式人物。

他们的悲喜故事,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在此就不嗦了!

透过这些企业和企业家,我们总结一句话:做企业,有企业领袖不一定能成功,但没有企业领袖就一定不成功!

正如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国企业多数是改革开放后,起事于政策未见明朗时,白手起家打江山,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都有限,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秉性,勇者无惧的气势,是经不起商场波诡云谲的冲击,难以顽强生存,化解大量非市场因素的阻挠,在混沌的局面中把握方向、拓展生存空间,担当得起做大做强企业“大任”的,

只有这样的强人,才能带领企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经营业绩和行业地位同步上升,成为行业标杆企业,并让企业逐渐摆脱自己的“阴影”,制定出引领行业的战略,走向新的商业境界。

制药业急需企业领袖

我们在提出核心力营销时,考量了中国文化特征和众多企业案例后,提出这样一个判断:中国制药企业,要想构建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个必需的强大引擎是――企业领袖。

正如科斯在《企业的性质》所言:企业家是企业的中枢神经,核心竞争力正是出色的企业家所缔造。

为什么在市场精神兴盛、产权结构公众化的当代中国,我们强调企业家的强势作用?原因如下。

从产业环境角度看,当前制药业已经处于行业拐点,企业内部面对岔路心存茫然,企业领袖前瞻性的商业思想能为企业指明方向,走正确的道路,同时依靠其号召力和凝聚力,整合资源,带领企业突出重围;

从企业发展看,制药业竞争激烈,机会稀缺,只有以企业领袖建成领导核心,明确权力结构,才能保持企业高层的稳定,高效配置资源,实现对机会的占有,避免内耗,快速决策,精简流程,快速反应,高效执行;

从企业内部看,多数药企企业家带领部下,艰难创业,为企业创建和发展做出决定性贡献,其领导思想、经营理念、人格魅力,已经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和运作模式打下烙印,人心所向,是能把团队拧到一起去的精神领袖,在构建和提升核心力过程中,组织改革、流程优化、资源调配等,都会产生“阵痛”,没有一个强势企业家是不行的。

药业企业 篇3

科伦制药厂是四川民营企业科伦药业联合香港公司和哈萨克斯坦自然人创办的合资企业。该厂总经理张前程介绍,10多年前,四川科伦药业生产的输液制剂就进入哈萨克斯坦并逐渐占据当地市场,成为哈最大的输液专业供应商。经过多年经营,科伦制药厂已成为当地知名品牌。

哈萨克斯坦轻工业较落后,包括输液制剂在内的药品几乎全靠进口,制药业是当地政府扶持的朝阳产业。正是瞄准制药业在当地的发展潜力,四川科伦药业决定投资建厂,并于2014年7月建成制药厂。

科伦制药厂目前有中方员工30多人,当地员工200多人。药厂拥有两条生产线。张前程说:“我们不是来打酱油的。我们必须深深扎根这里。”

科伦药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药厂建立前,哈萨克斯坦缺少对输液制剂进行专业检测的能力,科伦药厂的检测设备填补了该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科伦制药厂销售经理叶尔麦克是制药领域专家,也是药厂哈方合伙人。他说,科伦制药厂汇聚了当地制药行业优秀人才,药厂的建立为发展当地制药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当地制药行业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科伦制药厂是中国在当地的大型投资项目,对推动中哈产能合作具有示范作用。

科伦制药厂产品注册部负责人贾娜尔性格开朗,快人快语。她说,科伦制药厂已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完成产品注册,正积极推进在俄罗斯等国家的产品注册。贾娜尔说,亲朋好友很羡慕她能在这样现代化的药厂工作。

药业企业 篇4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就是要通过系统中的一些主要角色或者是利益的各相关方来进行评价在整个系统之中的各个兴趣、需求、能力以及影响等, 从而来确定各个利益方来在整个系统之中进行设计以及实施的一种协调机制 (Laws等, 2003) 。斯坦福研究所在1963年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以后, 其研究与应用也将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最为代表性为中弗里曼与克拉克森。弗里曼 (1984) 对利益相关者概念做出解释, 其认为就是要能够影响到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 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而卡拉克森 (1994) 则是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因企业经营活动而需要承受的相关风险, 其主要是强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营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而国内学者较具代表性的为贾生华、陈宏辉, 其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指那些在企业当中进行了一些一定的专用性投资, 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的个体以及群体, 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 或者受到该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践中应用较广, 例如, 陈昆玉 (2006) 、孙涛 (2005) 等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王运转 (2005) 、韩东平 (2006) 等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吕常影 (2006) 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绩效评估中的应用;也有一些学者在企业理论管理、以及企业价值经营战略等方面也具有应用。

二、中小药业企业营销渠道利益相关者分析

根据Freeman (1984) 的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定义可以知道, 对于医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指那些能影响到营销目标实现的所有影响的个人或者群体。这就强调了医药企业营销渠道与个体或者群体之间存在“双向性”影响, 更加来强调其“自上而下”的利益相关者在整个营销渠道过程中所起到的角色、地位以及作用。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医药企业营销渠道, 以确定其主要利益相关者, 明确其受到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以及潜在影响, 或是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的各利益相关者, 并以此来通过识别以及平衡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诉求, 从而有效致使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目标的实现。

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的开展, 涉及到商贸企业、业务人员、区域经理、企业、政府以及消费者等, 他们都将会对医药企业营销渠道产生相关的影响。中小医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的管理体制的变革, 所涉及到各种权力和利益将获得重新分配、相互之间进行交融, 利益相关者之间就将呈现出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以及实现方式呈现多途径的特征, 这必然就会致使利益相关者之间呈现出利益差异性与矛盾性。通过相互之间的利益博弈、行为选择以及判断与学习等,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一个多方共赢的美好局面, 从而促进中小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的良性、互动发展。

三、中小药业企业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基本上不采用自销形式, 主要还是将产品推销市场, 纵观现行主要营销渠道的基本情况, 则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中小药业企业对营销渠道管理混乱。

多种营销渠道模式并存运作, 从而就造成营销渠道的混乱、药物价格缭乱, 从而致使市场无序。同时在有时在同一个城市出现相同的终端市场, 这种无序的状态对于扰乱药业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无序的市场状态造成企业在市场中的计划、推广、信息搜索与反馈以及监察等方面出现混乱与盲目, 这样就会无形之中造成利润空间缩减, 严重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2、渠道缺乏长期建设。

中小药业企业大多是采用委托第三方代理或者是经销的方式来进行营销, 生产企业主要是负责医药产品的生产或者也对特定小数区域进行销售, 而其他地区则是委托经销商来进行。在开辟市场时, 仅仅来考虑大型医院、市级医院等三甲医院作为重点市场开发的目标, 同时也将其作为考核渠道成员能力的主要指标, 而忽略其他一些影响因素, 这样就造成企业的渠道在长期建设上就缺乏策略性、连贯性以及系统性。

3、医药经销企业忠诚度低。

在经销企业中, 存在一部分商贸企业不顾生产企业的利益, 而只顾及到自己的利益, 而不断的私自串货, 为其代货的商业企业跨区域串货、压价等一些不良现象, 致使各渠道成员之间由于价格波动厉害而导致信心下降。与此同时, 由于商贸企业功利心作祟, 缺乏长期合作的意愿, 开发市场意愿较低, 从而容易致使药业产品销售退化, 为生产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在另一方面, 一些不忠诚的商贸企业还会泄露诸多机密文件, 造成企业的损失。

4、渠道成员之间相互沟通不通畅。

在进行相互沟通与协助, 这是维持销售渠道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中小企业药业企业营销渠道当中, 存在一些信息沟通不准确、及时、沟通方式落伍、信息反馈滞后等等情况, 各个渠道成员都是各自为战, 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从而致使市场资源利用缺乏合理性, 未形成有效利用氛围。

5、现代化的医药物流体系未有效形成。

现代的物流体系是今后药业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医药产品不同一般化的商品产品, 产品的运输中具有特殊保存、储蓄的功能。这种特殊就障碍一般化的物流体系的发展, 这就需要一些特殊化的物流设施, 以便来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之间的资源, 优化医药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与过程, 从而提高订单处理能力, 降低成本。长期以来, 我国都是非常重视生产企业, 而对商贸物流的重视程度缺乏, 尽管近年来也在不断强化物流企业的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程度还是非常落后的, 从而形成医药企业特有的“采购黑洞”与“物流陷阱”, 这样的结果, 不仅促使经营成本增加, 同时也带来药品价格的虚增。

四、中小药业企业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药品市场中, 药业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小, 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集中于渠道之间的竞争, 渠道维持与提升, 这需要优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与平衡。因此, 如何在兼顾利益相关者之间来优化营销渠道, 制定有效合理的策略, 就显得尤为重要。

1、优化营销组织结构。

对组织结构进行有序合理的重组, 是优化与组建新渠道的首要任务, 因此, 对于药业企业营销渠道的调整和发展必须要具有科学性、要具有强有力的组织管理, 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小医药企业自行制定的相关营销策略。我们国家地区比较多, 也比较广阔, 在经济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性,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相关的文化、以及消费习性进行重组, 这样可以打破相互之间行政区域之间的限制。例如, 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贵州的铜仁地区都是属于不同地区, 但是它们都是属于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其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性, 可以将其划分为一个区域。

2、改建药业企业的销售渠道。

对原有不合理、效率不高、引发冲突的营销渠道进行重组, 以此来实现分销的目标内容。营销渠道的重组要在实现充分评估的基础之上, 才能实现, 从而改变现有营销的渠道的过程。药业企业营销渠道的构建要坚持围绕公司的主体目标而开展工作, 以企业的中长远发展规划来进行设计, 以此来提高药业企业在各地进行市场竞争力以及其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这也是有利于提升公司来不断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了要尽量的来减少各个区域之间的冲货, 大区经理就必须将其所辖区域划分若干区域, 并选择好二级经销商, 而其至于一级经销商之间产生业务关系。这样, 公司将与一级经销商发生业务往来, 一方面有利于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管理更加有序, 从而减少渠道之间的冲突;另外一方面可以加速医药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 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3、强化医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的控制。

医药企业要坚持强化自身营销渠道的控制, 营销渠道就是企业本身发展的命脉。因此, 医药企业就必须要坚持对营销渠道的控制, 不能放任自由发展, 要提升渠道运行的效率, 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地解决, 从而来减少市场秩序的混乱所引发问题。可以通过深度分销加强对终端的监控、自建营销渠道、加强经销商的管理、以及加强药品的流向控制等方面的措施来强化控制。

4、改进医药企业的激励考核方式。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人的能力永远是处于不断激发的潜能之中, 只要有适当的激励方式, 其能量会源源不断的引发出来。对于员工考核要引进先进考核制度, 要建立一套KPI—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要将反映营销状况的各项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中, 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底薪+提成”的制度方式, 以更为富裕、更为具有能量的考核体系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企业的营销效率, 改善企业的盈利水平。对于经销商的考核也要改变其单纯考核方式, 除了要考核其销售量以外, 还需要对经销商的终端网点数量来进行考核, 重点考核其综合性指标体系。

5、导入CRM, 提升渠道成员的忠诚度。

医药商业企业的不断壮大、影响力也将不断增强, 这些都是致使其影响渠道的主要原委之一。医药企业就必须要正确地对待它们, 积极改变策略, 以便及时适应现有渠道的改变。针对一些强大的商贸企业, 可以考虑与其结合合作, 结为共同利益体, 从而实现营销渠道的长期稳定化。著名的营销专家科特勒认为营销就是要发现、创造、以及传递顾客的价值。因此, 顾客价值理念成为现代营销的起点, 作为渠道的营销人员就必须要与这一切入点相结合, 创造顾客的价值。医药企业要充分重视顾客的价值, 同时也要明白, 营销渠道也是参与顾客价值创造过程之中, 也是顾客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 要重视营销渠道, 将顾客价值链的理念与营销渠道整合与升级相互结合。

摘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探讨分析中小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的发展策略问题, 将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分别探讨医药企业营销渠道的利益相关方, 并详细阐述了中小医药企业营销渠道所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这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以便促进中小医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的优化与发展。

药业企业 篇5

2010-2015五年时间将世纪草本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届时,世纪草本的市场网络将覆盖全国每一个省市县,用真诚换取信任,用实力彰显水平。世纪草本将继续以人类健康为已任,加大研发力度,勇于开拓创新,为创造现代化中成药品牌企业而不懈努力!

公司自成立后,注重人才,推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以脚踏实地、勇于进取、追求卓越为企业理念;以平等、互惠、合作、共赢为经营理念,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纪草本精神:务实

诚信

谦卑

好学

创新

高效

世纪草本文化理念: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基石,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为每位员工创造机遇,使员工在公司实现个人价值和创业理想。诚信做人,实在做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世纪草本人才理念:伙伴、合作、共赢。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坚持以能力、品德为价值核心,给每位员工创造一种广阔发展环境。相信,年龄不等于本领,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好人不等于能人。

完善的培训体系,创造高端的人才。公司一直致力于每位员工的个人成长,因为我们相信,员工发展,公司发展,每一位从公司出来的人都会受到行业内的的追捧。

罗欣药业 造福人类 篇6

罗欣药业拥有一支30多人的研发队伍,包括博士后、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硕士以及主任药师、执业药师和高级工程师等,并建有自己的科研中心,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公司以沈阳药科大学作为坚强的科研后盾进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开发。沈阳药科大学是我国建校历史最长的综合性药科大学之一,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也是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产品开发的长期合作单位、实验基地。

罗欣药业在与科研伙伴合作研发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支技术水平过硬的研发队伍,不断研发成功新的产品并推向市场。如今已有200多个产品研发成功并上市。其中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四年的科研工作,成功开发了头孢吡肟,即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类药物的原料药(溶媒结晶)及粉针剂。商品名是罗欣威,临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妇科等疾病的细菌性感染。

罗欣威作用机制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它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而破坏细菌细胞壁糖肽的合成,使细菌体失去保护屏障,在低渗环境中大量水渗入菌体中,细菌变形、破裂、溶解而死亡。体外试验表明,罗欣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协同作用。其很大的优点表现为:很强的亲合力;抗菌谱更广,尤对耐青酶的肺炎链球菌有更强的杀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

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临床表现出罗欣威具有三大特点: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佳;易于耐受、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减轻患者的病痛。

罗欣威的安全性:罗欣威单次或多次静脉给药,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脑电图、呼吸、血压和心电图无影响,对肌肉无松弛作用,对肠平滑肌及某些平滑肌收缩药引起的平滑肌收缩无影响,对胃酸分泌无影响,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在统计2834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者为3.33%。实验室研究中分别对大鼠进行单次、多次及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对大鼠的生殖能力、分娩及哺乳状态无影响,对仔鼠的存活指数、体重和器官重量也无明显影响。临床中罗欣威肌注后迅速吸收。静脉给药者,在静滴结束后即达最大血药浓度。罗欣威主要由肾小球滤过,85%的药物以原形从尿液中排泄。罗欣威的稳定性: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的罗欣威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罗欣威在强光、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0天,外观色泽变黄,含量稍微降低,在其他条件下无明显改变;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其加速三个月结果表明,样品的各项指标基本不变,即本品在加速条件下质量稳定;在室温条件下,考察36个月,各项指标与0月比较,基本一致,即室温放置36个月质量稳定。

罗欣药业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的战略方针,本着高科技产品“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制一代”的产品策略,不断推出高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

药业企业 篇7

本刊讯2010年7月20日, 由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农业执法支队、锦江区统筹委组成的兽药GSP检查验收专家组及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有关领导、专家对四川省民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兽药GSP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

在检查验收过程中, 公司总经理向检查组的领导、专家们认真汇报了公司实施兽药GSP的详细情况。检查验收专家组对其质量管理文件及其相关配套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阅, 现场检查了营业场所、办公场所及库房, 同时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了有关岗位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方面的现场询问和考核。

检查验收专家组对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兽药GSP) 》、把兽药GSP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公司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给予了充分肯定。最后, 检查验收专家组根据《四川省兽药GS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对本次验收进行逐项打分评定, 专家组组长宣布了评定结果———四川省民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软硬件设施完全符合兽药GSP标准, 顺利通过兽药GSP检查验收, 成为四川省首批兽药GSP认证企业。

药业企业 篇8

一、绩效管理的问题

1. 绩效考核概念模糊。

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一概而论, 纯粹地量化考核及其指标, 单纯将绩效管理定义为考核分析, 将考核概念转化为绩效管理, 这些都是绩效考核概念模糊的现象。事实上,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截然不同。绩效管理是一个由若干环节组成的大系统, 其中包括绩效计划、组织、沟通、考核、反馈控制及领导等。然而, 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组成部分, 是绩效管理的后期手段, 企业通过绩效考核达到改善绩效管理的目的。国有企业需要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工作内容, 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

2. 绩效管理角色定位存在误区。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一部分, 致使众人坚持绩效管理全权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绩效管理领导者仅仅做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指示, 其余工作由人力资源部操作, 尤其认为考核评估的主体是人力资源部。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认识。实际上, 绩效管理执行过程中, 具体执行过程依然是依靠各层级的领导者组织完成, 而人力资源部主要扮演拟定规则和组织实施的角色;绩效管理的实施主体永远都是直接管理者。

3. 绩效管理缺失文化培养。

针对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自身典型的管理理论, 我国国有企业依然处于不断学习、借鉴的阶段。国外经验终究是舶来品, 精华与糟粕并存, 实在当地的文化背景之中提炼出来的, 而我们企业有自身的发展环境, 区别存在是必然的。即使处在相同的过渡, 不同企业的文化环境造就不同的发展未来。因此, 国有企业需要重视自身企业文化, 一味地模仿无法带领企业持续发展。

4. 绩效管理内部关系认知片面。

企业绩效管理是领导者与下属间为实现绩效目标而进行的彼此相互沟通的过程。最初, 管理者确立绩效目标, 从而进行计划与决策, 下属根据领导指示完成绩效相关工作。最后, 绩效考评工作开始, 这不止对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 更加是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的度量。彼此全程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然而, 众多企业领导者过度重视考核, 忽略沟通, 不利于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更增强了部分职工功利心理, 阻碍着药业企业的发展。考核侧重结果, 仅是一个过去的状态, 但是导致结果职工执行任务过程中的缺陷并不能得到及时反馈, 考核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倘若绩效管理一直作为评价职工的单一工具, 长期而言, 弊大于利, 职工的工作满意度极度下降。终究, 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摆设, 没有起到其真正的作用。

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1. 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整体配套体系。

国企管理者在定位企业绩效管理前, 明确企业职工绩效管理问题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 具有偶然性, 存在客观规律性, 但可以预知。企业应当树立信心、正确理解绩效管理观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 竞争焦点是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品位、信誉及创新。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 即使在金融危机时, 依然具有核心发展力, 企业重视创新俨然成为重中之重。

2. 建立强调高层管理者为管理角色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转化战略为行动的过程, 每个环节都需要紧密联系。公司高层领导者保障着绩效管理的过程实施, 正因为他们计划目标、制定决策、组织下属工作, 才使得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建立强调高层管理者为管理角色的绩效管理体系, 利于确保绩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 国有企业需要将绩效管理列为高层领导者的主要任务, 使之充分发挥绩效管理者角色, 引导企业走向辉煌。

3. 建立坚持融合企业文化的绩效管理体系。

随着服务业、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客户对企业的要求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应当重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将文化融入绩效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及外部市场的变幻莫测, 同样可以引起战略的动态变化, 使绩效管理方向及实际绩效考核内容也随之而发生巨大变化。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药业生产公司, 坚持药品质量才是硬道理。企业在日常工作中, 秉持鼓励职工对他人生命负责的作风, 重视生产质量, 极力营造一种质量为重的文化环境。结合企业实际状况, 掌握融合企业文化与公司发展的技巧, 才能够使企业屹立于众多竞争中。

4. 建立协调领导与职工关系的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协调领导与职工关系的绩效管理体系, 重视绩效管理考核同时, 关注领导与职工间的关系, 并建立合适的关系协调方案。绩效管理应重视人才开发的重要性, 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过程, 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管理过程中促进职工持续成长, 做好绩效持续改善工作。协调关系, 首先需要在观念上进行突破。职工和管理者的关系由单纯的下属与领导关系转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职工提供更大的民主权利, 彼此之间携手共进, 这是绩效管理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只有被考核者全身心地参与绩效管理过程, 管理目标才能高效地实现。同时, 根据企业文化环境制定绩效培训计划, 加强职工的沟通培训, 调动职员积极性, 保证全员参与。这些方案可以提高绩效管理的实施速度与质量, 帮助企业在急剧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潜力, 顺利实现企业最终奋斗目标。

三、结语

国有企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绩效管理逐渐成为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引起众多企业的重视。本文在研究成都蓉业有限公司的绩效管理问题基础上, 提出新型绩效管理体系, 代表性地探讨我国国有企业的得绩效管理问题。综合上述分析可得, 绩效管理在我国的生根发芽时间不长, 众多企业对绩效管理了解认识颇少, 纵使有相关部门具有初步认识, 运用仍然存在缺陷。结合我国基本国情考虑, 国企发展参差不齐, 定位绩效管理角色存在误区, 文化氛围不浓, 忽视职工等群众的积极性调动。我们针对这些现状, 做出具体详细的阐述, 并且提出适合成都蓉业, 适合国企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本文的全面探讨, 希望相关企业管理者在日后的绩效管理过程中, 可以根据企业环境, 快速做出应对决策。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迅速发展, 人才管理日趋重要。作为国有企业, 需要时刻提高自身实力, 生产过程中保证质量, 管理过程中加强改善绩效工作, 使企业在变动市场中处于稳步发展状态。文章以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研究企业中存在的绩效管理问题, 借鉴相关学者绩效管理理论, 针对提出的问题研究出相应解决方案, 最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力度, 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成都蓉生,绩效管理,绩效体系,绩效文化

参考文献

[1]魏钧.绩效管理难点解决方案之一:提炼有效的岗位绩效指标[J].中国劳动, 2006 (3) .

[2]周林洋.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6 (2) .

[3]朱琪媛.绩效管理实践应用简论[J].科技资讯, 2006 (19)

[4]赵烨.构建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J].中国劳动科技信息, 2009 (05)

[5]胡丹.浅议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J].中国商界, 2009 (4) .

药业企业 篇9

2001年11月10日, 多哈会议如期批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得到了一个满意结果。中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进入世界贸易组织。

根据世贸组织的精神, 成员国之间将开放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在对等的基础上予以市场准入。我国争取的保护期至2015年7月1日结束, 届时其他成员国的商品就以零关税进入我国市场, 国内各产业将面临着价格低廉、设计优良、服务成熟完善的洋品牌的巨大冲击。我国的中药产业在这样的竞争背景下, 将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中药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应该是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中药想真正走出国门, 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中药现代化是其国际化的前提, 而国际化是中药现代化的根本目的, 这两者密不可分。本文从两方面对中药现代化进行了系统阐述:现代化是中药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中药现代化的内容。

1 现代化是中药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加入了世贸组织, 就应适应组织的规则和要求, 并善于学习和运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及加快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这应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加入世贸组织既带来了机遇, 也给中国的医药产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与压力, 中药产业是中国医药产业里目前拥有最多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药产业肩负着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历史重任,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为国家增收节支、为世界人民服务。这种种情况都可以说明是极有利于我国中药业的发展, 特别是有利于中药业的国际化发展。

外部的一些客观条件趋向于对中药的国际化发展有利, 但这并不能够认为中药从此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就畅通无阻, 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 这中间有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探索、解决、完善。中药走向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可以从它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原因来看:

1.1 外部环境

1.1.1 法规限制

从美国FDA修订有关植物药的一些条文来看, 可以发现美国并没有把接受中药的标准放宽, 美国过去一直拒绝中药作为治疗药物, 慢慢发展到现在可以受理临床申请, 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就药品标准而言, 是不可能降低的。美国FDA在《指南 (草案) 》中要求制造商将试验与常规结合起来, 这包括了植物药的光谱或色谱的指纹谱、特征参照物的化学分析和生物学分析, 对植物药原料的严格质量控制以及加工过程的适当监管。

1.1.2 加入世贸带来的影响

随着关税的降低, 以及从事“洋中药”生产、营销等活动的外国医药机构, 将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理念、管理方法运用在中国医药市场上, 不但抢占了中药的市场份额, 还通过跨国公司“本地化”的策略, 大量夺走了中药的研发人才。这影响了中药的改革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使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被削弱。

1.1.3 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冲击

我国中药在国外植物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超过5%, 其中在发达国家的植物药市场所占份额更低, 在英、美约为2%, 在德国约为0.2%。这些国家出口的中药品种其实都是从中国传统药学著作里记载的验方中摘取出来, 经过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研究后, 用西方标准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工艺、质量检测等手段生产出来的汉方药, 再以精美的包装、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营销策略、管理经验成功的进入到国际市场上来, 并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日本在中国的传统药六神丸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救心丹, 年出口量已达1亿美元。

1.2 内部原因

1.2.1 历史的遗误

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 中国国内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 这个时期国际医药市场已显出了中草药发展的苗头, 但这时的中国忙于“阶级斗争”致使“百业俱废”, 中药企业及中药科研机构陷于瘫痪的境地, 科研人员和生产者们自身难保, 哪里还有能力去发展中药的国际市场, 使得这个加快中药发展的大好时机就这样白白丧失了。当时在世界上来看我国“文革”以前的中药研究是世界领先的, 其他国家还没有能力与我方竞争。“文革”时期国外看到了我国各行业陷于停顿这样一个有利的机遇, 开始了对中草药研究开发的起步, 如日本、韩国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其现代草药工业, 经过近20余年的发展现已超过中国。“学如逆水行船, 不进则退”, 世界的发展潮流也是一样的道理, 况且医药的研究开发必须有一个较长的时期来作为基础, 中国当年丧失掉的机会也为现今中药国际化发展不利的局面种下了前因。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1.2.2 科技落后、没有实行标准化, 没有拓展国际市场的意识

长期以来, 中药业对于在国内市场上占到一定的份额已经很满足。中药产业的种植、饮片制作以及中成药的生产都没有严格与国际接轨, GAP、GLP、GCP、GMP等标准规范的管理落后、松散, 药品的质量没有统一的可控性标准, 达不到国外产品的质量要求, 无法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出口到美国的中药, 也只是以食品的身份进入市场, “黄金只能卖个铜价”, 这个现状让人很不甘心。中成药现在普遍存在着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超标以及渗杂有残渣、有害物质等问题影响了产品的出口。2001年6月份, 在美国旧金山地区经营中药材批发业务的“国盛行”公司被控其经营的中药产品中含有铅、砷、汞等超标的重金属。最后法院判决“国盛行”败诉, 使得加州政府进而规定, 从2002年9月1日起, 所有在加州销售的110种中药和中成药产品都必须标明“含毒”。之后不久, 美国政府又规定了进口人参的农药残留不得超过0.005毫克/公斤, 这实际上基本扼杀了人参的进口和销售。还有在美国当地市场上常见的两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和“毛冬青药丸”因为所含的铅量超过美国对西药采用的铅含量的标准线, 也被迫贴上了有毒的警告标签。“国盛行”的张老板事后痛心地说, 他的官司就是输在中药在美国没有专门的标准, 被法庭强行套用美国西药的质检标准, 输得太冤枉, 张老板表示, 希望议会与业内人士合作, 制定专门、明确的中药质检标准, 使中药能有一个在美国立足的“身份证”。这些事例说明中药产业尽快实行、完善各产业环节的标准化建设是中药成功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没有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对国际医药及其他行业的进口规范没有研究, 中成药中常用一些毒副作用大的药材如麻黄、石蚕、山扁豆、木兰等使得出口受阻。国际上已经禁止用虎骨、犀牛角等入药, 而我们的一些中成药中又非要用这些珍稀动物做药引子, 目前在选择替代品的问题上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其他还有包装落后, 药品包装材料低劣和说明书不规范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使中药的产品跟不上国际医药市场的发展, 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

1.2.3 在国际医药市场上, 中国的中药企业没有统一的意志, 形不成强有力的行业协会

中药企业本来就资金少、规模小, 在国际市场上的运作已经举步维艰, 但这些企业却会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利而自相残杀, 斗得两败俱伤, 损害了中药的名誉, 到头来吃亏的还是中药企业自身。所以如果能够把国内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组织起来, 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形成合力到国际市场上就会有较强大的竞争力, 其结果是有利于中药走向国际化的, 组织内的各个企业最终也都是会获利的。

1.2.4 中药材资源优势下降

中国虽然是中药材的资源大国, 但由于长年来的破坏性采集, 加上整个国家工业发展所导致的水土流失、生态失衡。使得近年来中国的大批中药材资源处于濒危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表明其数量大概有2000种之多。甘草这味中药材的资源在中国本来蕴藏量十分丰富, 但在野生甘草数量最多的宁夏地区, 野生甘草繁殖区的植被已经被破坏得很严重, 野生甘草的产量比起十年前下降了近五倍, 现已处于灭绝的边缘。同时, 欧、美、日、韩等国采取了多种途径掠夺我国的中药材资源及其制品, 造成我国药用资源大量流失, 使我国中药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 进而影响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 中药现代化的内容

2.1 中药现代化的定义

现代中药是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产物。“现代中药应具有‘三效’ (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 (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以及‘三便’ (便于储存, 携带和服用) 等特点, ”还应该符合国际主流市场对产品的标准和要求, 从而能在国际市场上通行无阻。中药现代化还包括建立符合现代贸易要求和药品经营规范的国内药品经贸机构以及跨国医药产业集团。

2.2 中药现代化的目的与意义

2.2.1 改造传统产业

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到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我国人民和其他各国人民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药品, 而且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药产业能产生出极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这对我国的GDP增长有较大帮助。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改造我国传统的中药产业, 不仅能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和生产体系, 制造出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优质的现代中药, 实现产品结构的快速调整, 还能进入到国际市场, 增强国家出口创汇的能力, 也为国家节省许多医疗方面的支出。同时, 也为改造其他传统产业树立了榜样。

2.2.2 加强与世界的交流, 增强民族凝聚力

医药不分国界, 中药的现代化可以造福全人类。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也应该为全人类的健康保健作出应有的贡献。中药自身悠久的发展历史、众多的品种与广泛的用途已日益为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所认识和接受, 并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世界主要的药品研发大国, 目前都已面临着新药研发困难的处境, 所以开发出有效、质优价廉, 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现代中药, 并以正式的身份走进国际医药市场, 将会确立起我国传统医药大国的地位, 通过中药的国际化, 会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 同时也宣扬了我国的文化。中药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中国, 更属于世界, 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回归自然的潮流中, 中国的传统医药学一旦有了突破, 那很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的重要新贡献之一。

2.2.3 促进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中药优势之一是有悠久的历史, 这一优势有时会变成劣势, 因为现代人们很难理解和接受它的理论及配药原理。因此需要用现代科技对其科学的内涵加以证明和表述。这样才方便它的运用与推广 (特别是国际市场的推广) 。在进行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 实际需要促使人们必须学习和运用诸多相关的各类技术、方法、学科, 这样既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又根据实际需要达到了创新要求。整个过程不但促进了中药产业自身的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 还对现代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启迪与帮助。

2.3 中药现代化已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 我国根据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及标准, 初步建立了以中医药丰富历史实践经验和巨大资源优势为基础的自主开发新药的研究机制。并把中药新药的开发作为21世纪我国中医药学研究长期优先发展的大课题。“截至2007年6月我国已从传统中药中成功地开发出一批新药 (包括结构改造的新药) , 例如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Artemisinin) 和蒿甲醚 (artemeter) 、治疗肝炎的五味子素 (Schisandrin B) 和联苯双酯 (Bifendate)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颈项强痛的葛根总异黄酮, 以雷公藤甲素 (Triptolide) 为质控标准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雷公藤制剂, 以及已获得新药批准的1000余种各类中药新药。”这些成绩均为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

我国政府较早以前就已提出尽快实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目标, 并从1999年开始, 国家计委连续三年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促进了中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现代化的发展。

国家“九五”工作计划实施的后期至“十一五”期间, 为了进一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部非常重视中药现代化的工作, 组织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 主要完成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开展了中药材及中药标准规范研究, 制定中药标准与规范。支持了71种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 建立了宁夏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计划今后将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至百万亩的规模, 自治区将搞特色医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之一来培育, 使中药材现代化研究和深度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个基础上, 为了实现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自治区今年又作出决定, 重点围绕枸杞系列、甘草系列、葫芦巴、麻黄草和苦豆子植物提取药系列等19个特色新药品种的开发, 通过扶持农户种植、围栏养护、建立植物园和吸引制药企业兴办原料基地等多种形式, 争取到2010年实现自治区计划的建成15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目标。并形成总产值50亿元以上的中药产业化开发群。宁夏中药材品种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南部地区, 自治区政府自觉地把中药材基地建设纳入了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在这一地区大面积人工种植中草药, 对集中连片的中药材天然生长地进行围栏管护, 合理利用, 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还起到了防风固沙, 恢复植被, 治理水土流失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 实为发展经济与维持生态平衡两者兼顾的典范之举。

完成了20种中药饮片泡制规范研究, 研制出150种中药的化学对照品, 建立了1个中药化学对照品研究中心。

研制开发出的新药中三类新药17种, 二类新药5种, 其中天津天士力集团开发的复方丹参滴丸、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银杏灵”产品及浙江康莱特药业的康莱特注射液等3个品种, 通过了美国FDA的临床预审, 进入了后期的临床试验阶段。加强了中药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了3个中药安全性评价 (GLP) 中心、4个中药临床研究 (GCP) 中心、3个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

针对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病毒性疾病、老年期重大疾病等疑难疾病开展了综合防治研究, 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 提高了中医药的诊断治疗水平。

筹建了四川、云南、吉林、贵州四个“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推动了全国中药产业发展, 四川、云南、湖北、宁夏等诸省已经把中药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4 入世贸后中药现代化的实施重点

为了促使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原国家计委与原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历时二年半的深入研究, 并结合国务院“十五”计划中中药方面内容的实施, 于2001年正式提出了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 作为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药现代化的实施要点。

“专项实施方案着重体现出现代化、高科技和示范性, 以培育我国中药产业的“大品种”、“大企业”、“大市场”为宗旨, 重点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化示范工程、现代制药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产业化, 提升中药产业内在竞争力。”

这个专项涉及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以大品种为核心, 延伸中药产业链。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现代中药产品的产业化。以企业为纽带, 扩大中药产业的关联度。带动中药农业、新型机械的发展和产业化。

二是以“大企业”为龙头, 促进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与具有科研优势的科研院所、大学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 形成现代中药的技术支撑体系。

三是以“大市场”为依托, 加强市场急需品种的开发, 使我国的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通过市场的竞争促使中药产业进行自身的现代化升级更新。

2.5 继承与创新是中药现代化的推动力

2.5.1 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应防止两种倾向

中医药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与渗透下创造、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的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时至今日依然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对世界医药科学的发展也持续产生着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由于国际天然药物、植物药消费需求热潮的兴起, 带动了一些西方国家采用多种新学科、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天然药物和植物药的研究, 并早已在药物制剂和药物质量可控与稳定等的标准化方面走在我国的前面, 使中药产业面临着急需变革的局面, 只有通过走中药现代化之路, 才能保持我国在该领域里的传统优势地位。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世纪的开端, 中国已于2002年1月1日正式进入世贸组织, 成为该组织的一个成员国。面对着由此而来的方方面面的机遇与挑战, 中药业必须肩负起振兴传统产业, 带动相关产业, 实现产值持续稳定增长, 并大量出口创汇的历史性责任。因此, 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就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

2.5.2 继承与创新是中药事业向前发展的主题

近年来中药工作者们在继承与创新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既有继承不足, 也有创新不够。我们要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继承是创新的源泉、基础和前提,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突破、超越和完善。创新与继承两者不可分割, 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在实际的工作中, 必须认真继承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涵, 认真继承千百年来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一切行之有效的独具特色的方式方法, 并加以应用使之不失传。同时也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更新观念、开拓视野, 结合新的工作实践和社会时代的要求,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要为出发点, 充分吸收一切可用的科学经验、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 这样才能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成果。

创新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中药复方制剂中主要的有效物质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制定出复方制剂定性、定量的质量标准, 这是一条重要的中药现代化途径。总之我们应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 也应时时注意接受当代先进的研究方法、思想、成果和科学技术手段, 创造出条件对一部分中成药按天然药物的理论和标准进行改进, 以加快和完善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上海:华夏出版社, 1997:24.

[2]迈克尔·科特, 加里·哈默.未来的战略[M].徐振东, 张志武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84.

[3]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25.

南阳普康药业笑傲“绿色风暴” 篇10

在新标准实施之际, 记者采访了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 这家有着50年历史的制药企业的发展脉络是我国大多数药企发展的缩影, 也是行业保持先进的典范。这场“绿色冲击波”没有像专业人士预测的那样, 影响它的发展步伐, 反而因为获得河南省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授权, 而显得欣然蓬勃。普康人说, 这都要归功于:绿色制药!

倾心绿色事业

南阳是个多山环水的豫西南古城, 医药事业发达, 还有“药圣张仲景”为其代言, 我们的采访对象, 普康药业有限公司正是坐落在这里。普康药业是河南省节能减排先进企业, 它的主要产品盐酸林可霉素年产量3000吨, 世界规模最大, 占国内总量的7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 达国际先进水平;盐酸林可霉素衍生物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和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原料药等产品, 年生产能力国内规模最大;麦白霉素、庆大霉素年生产能力各300吨, 占国内总量的30%。产品享誉全国, 出口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 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全国化学工业品原料药行业创新型企业、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河南省管理示范企业、河南省优秀企业等称号, 被誉为医药行业界的“药业红旗”。

近些年, 医药行业频繁进行调整和改革。何况, 普康也经历了几次变革:始建于1958年, 前身是南阳化学制药厂;1996年11月, 更名南阳普康集团化学制药厂, 成立普康集团;2003年实行动态股权制改革, 更名为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2008年2月, 由国有控股企业整合为外商独资企业。那么, 新普康是个什么样子?有多少发展潜力?

在普康的楼宇、厂房之间, 我们常会看到“关爱生命健康”标语, 起初并没有引起关注, 所谓“本分”是也, 但普康人给出的新注释, 却让它夺目起来:制药为百姓除内疾, 绿色生产为百姓防外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一下子鲜艳了普康这面旗帜。可是, 工业污染毕竟是个大问题, 之前全国最大的青霉素工业盐生产厂家河南华星的停产整顿, 让记者不敢轻易言信。

“做药就是做良心, 环保就是生命!”普康人简要介绍着企业的发展理念普康人认为, 做药不但要严把质量关, 而且也要严把环保关。如果因为制药而污染了环境, 危害了群众生活, 那么制药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可是一个天经地义的道理,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今天, 却常常会引来嘲弄。

环保除了建设费用的投入外, 还有运行费用, 如1000吨青霉素污水治理设施投资为3000万元, 每年的运行费用需要150万元。所有这些都是生产成本, 而终端产品价格却一降再降。这么高昂的治污费用, 让企业拿什么盈利?做环保, 哪里有钱扩大再生产?这柄悬在制药行业头上的环保利剑, 让很多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 以静制动, 能瞒多久就多久, 直到有关部门查出整顿为止。

可是, 普康人对这笔短期内毫无利润可言的环保投入, 并没有犹豫、徘徊。他们在对企业自身存在价值进行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之后, 决定跟随主流社会的行进步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施创新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 以生态理念发展绿色药业, 倾力打造“绿色新普康”。普康就是这样一个同行眼中的“傻子”, 投入大量资金, 倾心环保。可普康又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傻子”, 绿色风暴来袭, 制药业动荡变革, 他却可以大力投入资金搞创新、搞科研!

“我们宁可企业停产, 也不制造污染!”普康人的情怀感染着记者。普康人明白, 重视环境保护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更是企业最终取信市场、赢得发展的根本。他们有条不紊地, 把工业时代的灰蒙天空、刺鼻烟尘、污浊废水全都转换成纯净自然色。如果说站在普康盎然的院落厂房里, 会有一种踏青吟诗的冲动, 我想那是毫不夸张的事情。

醉心绿色生产

“在节能减排上下工夫, 从源头上治理污染”。走一条高效率、低消耗、少污染的企业发展新路。普康人认为, 清洁生产,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他们特设了环保工作委员会, 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监管;成立了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针对清洁生产, 开发新的生产模式和新产品。

提起环保委, 普康人说, 这是一个绝对举足轻重的“权威部门”, 普康从上到下都受它约束, 环保工作责任制和环保工作目标管理制都是它下发的。环保委还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 举行环保知识的培训, 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希望以此来提高企业全员环保意识, 倡导把节能减排贯穿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环保委严格环保例会制度, 定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 查找公司环保工作问题, 认真落实整改, 安排下一步环保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在废水处理上, 环保委在线监测, 每班进行抽样检测, 不达标不允许排放。

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用水降温, 普康全面落实节水制度, 强化节水管理, 狠抓节水技改。从2005年以来, 累计投入资金1800多万元, 引进新型节水设备。通过更新改造, 生产用水利用率大大提高, 国家新规定每吨洁霉素耗水指标6000吨, 普康药业公司现在已经达到2500吨以下, 年均节水获益300多万元, 成为“南阳市节水型企业”, 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普康人在踏踏实实搞绿色生产。

为贯彻节能减排, 实现企业清洁生产, 普康药业公司以工艺技术创新为突破口, 大力进行增产增效, 节能减排。随着对返回式航天卫星上天进行诱变菌种与成熟工艺的有效嫁接, 普康药业公司的生产技术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原材料用量减少30%, 发酵单位提高2000u/ml, 收率提高5%。在原辅料投入减少、成品产出增多的情况下, 污水排放总量减少30%, 是国家新标准的1/3。与此同时, 普康改进工艺, 用树酯提取代替丁醇、丙酮提取, 以达到根治丁醇、丙酮污染源的目的, 取得了重大突破。

面对洁霉素的污染世界性难题, 多年来, 普康在环保投入上, 不惜重金投入, 不断引进先进治污技术。先后投资2300余万元, 完成了噪音、废水、废渣的治理及循环水再利用等四大环保工程。2006年, 为了环保, 企业拆除一栋职工宿舍楼和三台锅炉;同时, 引进国内先进的IC厌氧发酵技术。该项目投资6000万元, 日处理污水4400吨, 经处理后的废水COD含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新环保治理项目的投入运营, 使普康的环保治理跨入一个新天地。

成就绿色事业

现代世界格局促使企业竞争向高新技术领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方面转变, 要想在世界市场中立足, 企业变革必须紧随世界步伐。提高资源和生产的可持续性, 发展循环经济, 世界所关注的方面, 正是企业要努力的方向。普康药业在多年的节能减排、环保治理生产实践中, 不断探索, 改进技术, 在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 将废物逐步“吃”干“榨”净, 形成了一套自己特色的环保产业。

目前, 生产中产生的 (三废) 废水、废渣、废气, 均得以循环利用。废水经IC厌氧物发酵技术处理, 有害成分COD被分解, 产生大量沼气, 沼气可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发电。每天可回收优质能源沼气10000立方米, 每天发电10000度。废气, 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废热蒸汽, 企业通过技术改造, 统一回收, 合理调配, 有效利用其中的热能。

除了这些, 普康还在尝试更多的外延环保产业, 来促进经济循环发展。

比如以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为依托, 开发玉米复合培养基及相关农业深加工项目。通过建立专用玉米基地, 带动农民推广玉米适用品种25万亩, 年可转化玉米15万吨, 增加农民收入900万元, 同时带动了玉米深加工产业化发展, 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植税源,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比如, 无害化处理林可霉素废菌渣、废水, 实现清洁生产、经济循环。废水排放量减少30%, COD减排50%, 优于国家COD150mg/L排放标准;创新废水生产沼气技术, 废菌渣技术处理后加入废水厌氧发酵提高沼气产量和发电量、蒸汽产量30%;创新废菌渣的综合利用处理技术, 以酒精酵母等益生菌接种后, 厌氧发酵完全降解菌渣中的残留林可霉素, 加酸性蛋白酶酶解后的菌渣部分取代豆饼粉, 用作发酵培养基氮源、高品质的酵母饲料和生物有机肥料。带动养殖业、农林花卉肥料产业发展。

科伦药业整合加速 篇11

医药股受青睐,科伦业绩优异

在经济转型和增速放缓的双重作用下,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日趋明显,新兴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令投资者担忧。而医药、消费板块在内需拉动下,确定性的增长预期和抗跌性成为机构热衷之物。

申银万国发布的2011年三季度基金季报分析称,截止三季度末,基金仓位在配置比例上,提升较大的主要为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和电子。作为输液领域里的龙头企业,科伦药业三季报披露,7家机构增持770万股,前三季度净利润6.87亿元,同比增长52.15%,每股收益1.43元,业绩大幅上涨主要得益于公司输液包装材料的更新换代,有效规避了价格竞争,并在产品升级换代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与其他同类企业产品竞争的优势。

在国家加快医药产业整合的导向下,医药行业正在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今年9月底,河北省对24个品规的大输液进行了统一定价,随后由21家企业对价格进行了确认。统一定价使得基本药物市场逐步走出残酷而混乱的价格竞争时代。目前的价格战可能是行业寡头垄断新格局最后一次大洗牌,而届时行业龙头将会享受整合后的利好。

天相投顾彭晓认为,科伦药业上市之后扩张速度加快,通过收购地区性医药企业和成立分公司,已基本实现全国性布局,并提高了市场份额。此外,科伦药业还以产品创新和结构升级来规避成本上升和传统玻璃瓶毛利润较低的问题。随着软塑产品比重的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盈利能力会不断增强。

持续高增长可期,股东回报给力

2011年4月29日,上市不到一年的科伦药业以10股转增10股派发5元现金回馈投资者。而2011年前三季度业绩的大幅提升,是科伦药业继续回报股东的基石。在发达国家,大输液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如在美国,百特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输液市场,贝朗公司和雅培公司占2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欧洲,大输液市场基本被费森尤斯卡比、贝朗、百特三大公司占领;在日本,大冢公司占有50%左右的市场份额。国外的大型输液企业可以生产大约200个品种,产品以非玻瓶输液为主。

但在国内,目前情况相反,我国有300多家可以生产大输液产品的公司,2006年大输液行业前10企业的产品市场集中度为23%左右,到2009年也仅提升到48%,与国外大输液市场集中度仍存在很大差距。2003年,科伦药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7.3%,居全行业第二。仅仅数年间,科伦药业通过不断的并购,公司不仅成为输液行业的龙头,预计其市场占有率也已超过30%。

国金证券认为,未来3年国内输液行业跨省并购的加速期逐步来临,这主要源于三大“加速器”。首先,新医改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执行以省为单位的集中招标制度,这将提高市场参与门槛;其次,新版GMP的正式实施将加速行业整合,加快大输液行业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的集中;最后,由于输液产品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将促使国家倾向于扶持大型的输液企业,以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医药行业分析师黄挺认为,科伦药业的未来成长具备很高的确定性,虽然医药的招标会导致塑瓶的整体价格下降,但科伦药业通过科学手段努力提升毛利率,且在包材升级和内容升级的路线已非常明确的情况下,科伦药业未来两年维持40%以上的业绩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技术创新发展中医药业 篇12

我国中医药业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逐渐走上稳定发展道路, 目前已经具备基础的产业体系及规模, 在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10年中, 我国中医药业每年增加值幅度基本都保持在20%左右, 在中药材和中成药加工业方面, 其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与此相当。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却发现我国中医药业的发展步伐还是比较缓慢的, 尤其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显得更为落后, 一直以模仿为主, 缺乏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临床中使用的中医药品仿制成分大约为50%, 10%为缺乏原创新及根本性。虽然采取仿制手段能够减少资本投入, 填补临床治疗空缺, 但是却无法契合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入WTO后, 知识产权保护的制约与国外企业的市场争夺, 使我国的中医药行业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和挑战, 再加上我国中药的出口一直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的中药材为主, 导致国际竞争力在持续下降, 资源的比较优势也在不断丧失。此外, 很多发达国家不断借鉴、吸收我国原有中医药技术, 并生产“仿制中成药”占领国内市场。

2 我国中医药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没有构建集成式发展格局

我国中医药业发展中企业不仅无法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而且各个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 经营环境非常差强人意, 国家主管机构、地方主管机构、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得到正确梳理。企业很难成为中医药业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利益分配主体和风险主体, 在政企混合的环境下, 中医药企业不仅需要承担来自市场的风险, 还要受到政府强制性要求的束缚, 一些政策干预程度较大, 导致出现大量雷同产品。从整体上赖建安我国中医药业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 规模经营程度有限, 基本上处于粗放发展和分散竞争的状态。

2.2 缺乏充足的技术创新空间

缺乏监督管理体系及产权激励制度是导致我国中医药业技术创新空间有限的根本原因, 由于监管力度欠缺, 很多企业采用产品仿冒形式进入市场, 而又在短期内退出市场, 这样不仅增重了改领域市场的混乱程度, 也进一步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的管理主要侧重项目管理, 而在软硬环境构造、创新激励政策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得不够。中医药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持续长久, 大量仿冒产品的存在扭曲了市场的原有形态, 不仅导致了国内市场过度竞争, 而且还使真正的技术创新者利益没有保障, 缺乏创新的动力。

2.3 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我国中医药业呈现行政化研究格局, 大部分技术创新项目都划分给高校、科研机构, 而高校、科研机构将该项目的数量、级别作为工作人员酬劳的评判标准, 进一步加剧了中医药业行政化程度。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转让者及受让者都具备双重利益性质, 投资风险、利益分配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矛盾。政、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各方对技术的价值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各方都存在风险, 科研机构和高校不具备资金转化能力, 企业则无力承担市场高风险。

3 若干种优化我国中医药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我国政府是中医药业的主要投资者,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扭转观念, 逐渐抽离直接投资身份, 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机构应该结合中医药业现阶段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政策, 并且为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 创新引入各种高科技网络化管理模式, 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该领域。另外政府机构还应该时刻掌握国外中医药业发展情况, 适当借鉴其合理的技术创新经验, 并酌情调整运用, 确保我国中医药业能够与国际发展保持同步。

3.2 构建市场经营体系

中医药业市场化是保证其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目标, 市场是大量交易活动进行中最能降低费用、最有效率的体制组织, 中医药业只有与企业建立联系, 并且推进市场化进程, 才能转变成真正的企业, 并在市场中占据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央机构应该改变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中医药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格局, 让企业逐渐参与到技术创新的实际工作中来, 这样企业在掌握创新技术基础上充分运用市场环境来不断刺激中医药业的发展, 而且也能够合理规避市场带来的各种风险, 促进该领域获得更快更健康发展。

3.3 完善资金流通渠道

完善资金流通渠道是增强我国中医药业发展动力的重要措施, 可以构建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中医药业投融资体系, 确保相关领域企业具备充足的发展资金, 另外还要加强与其存在密切联系得中介、创业投融资体系的构建力度。发展或引入适宜中医药企业的中介服务机构, 如投资咨询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技术交易市场等。中医药企业还应该积极和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银行、金融机构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丰富中医药业的资金进出渠道, 为资本提供良性循环空间。

4 结束语

技术创新是制约我国中医药业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我国中医药业管理者、工作者及科研者都应该给予该问题的足够的重视, 并且在政府的引导下, 积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才能促进该领域迅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中医药业是带有我国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 同时也是占据独特国际优势的产业, 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加大中医药研究力度的背景下, 严重削弱了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文章认为技术创新是改善中医药业发展格局, 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在阐述我国中医药业创新发展现状基础上, 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中医药业,技术创新发展,存在问题,优化对策,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苍宁.以需求引领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09:1468.

[2]熊新忠.中医药产业集群式技术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朱皆笑, 施海燕, 孙国君, 等.国内外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及研究方法综述[J].现代物业 (中旬刊) , 2010, 08:9-13.

[4]施海燕, 朱皆笑, 孙国君, 等.国内外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及研究方法综述[A].中国药学会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天津市人民政府.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中国药学会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天津市人民政府:2010:12.

[5]秦芳.我国中医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08:12-20.

[6]邹鲜红.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7]曹湘博.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8]蓝毓营.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J].大众科技, 2008, 11:167-168.

[9]杨广毅, 王丽君.我国中医药业的国际竞争战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01:98-100.

[10]曲龙.浅谈我国中医药学的困境与创新发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08, 02:14-15.

上一篇:隔震工程下一篇:超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