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差异

2024-05-21

东西部差异(精选12篇)

东西部差异 篇1

摘要:21世纪初, 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后,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东西部差距是由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发展战略等原因造成的。人力资源是造成东西部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源需要持续发展, 人力是人力资源最重要的部分。因此, 对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尊严应该加以保护。

关键词:东西部,发展差距,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具有时限性, 具有开发的最佳时期, 需要持续开发, 人力资源既是财富的消耗者, 又是生产者, 具有能动性。人才是人力资源最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发展战略所倚赖的最重要资源。近几个月, 北京的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学毕业生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毕业生的人均年创产值相差100倍之多。由此可以看出,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日益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由此更显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一、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

1.多米诺骨牌效应。2001年, 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总和是18248.4亿元 , 只占全国的17.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158.8亿元, 占全国的19.8%;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仅仅分别占全国的3.3%和4.1%; 西部的知识发展水平与东部知识发展水平差距也很大, 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是5000元, 为4:1。由此形成一系列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人力资本由于体现于人力之中, 以知识、技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其积累越多, 效率和收益越高, 是递增的[2]。任何物质资本都是由人开发、设计、创造和运用的, 离开人力资源的支撑, 再先进的物质资本也很难发挥作用。绝大多数物质资本是不可再生资源, 其本身的存量是一定的, 因而发挥效用的潜力也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本则相反, 它以其可再生资源和潜力的无限性逐步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2. 人力资本通过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体制的完善 , 促进经济增长。高度社会化的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先进的管理和完善的体制, 这些又通过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实现。因为只有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积累, 才能造就大批管理人才, 提高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 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管理水平的提高, 以及体制的健全完善, 最终推动经济发展。

二、人力资源可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东西部差距是由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发展战略等原因造成的。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家安排了大量的重大项目在西部, 西部的确也发展了不少。但是, 改革开放以来, 东西部的差距在逐渐扩大。西部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

赤峰市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但距离实施长期的知识赶超战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1.在人才激励政策上大胆改革创新。实行事业 、待遇、感情“三个留人”策略, 研究制定人才培养、使用、管理、考核、奖励方法, 制定适合各类人才的激励政策, 使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建立人才发展资金, 实行贫困地区人才特殊补贴, 鼓励人才流向贫困地区, 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某些与市场对口较难, 需要量不大的高尖人才, 要加以保护和安置。对某些处在偏远地区或经济效益较差、社会效益又很大的特殊企业的用人也要通过必要的措施, 保证其技术人才的收入不低于同等人才的收入水平, 以留住骨干人才。对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尊严加以保护。

要坚决打破分配上的变相平均主义, 通过实行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课题工资、绩效工资 (奖励) 等方式, 拉开收入差距, 使其收入与所承担的任务和贡献相符。有条件的单位还可通过效益提成、股份、期权等多种形式激励创新和成果转化, 真正使创新贡献大者获得高收入, 鼓励一批创新人才先富起来。

2.加大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投入。人力资源具有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所没有的潜能开发的无限性。 人力资源具有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所没有的社会性。人力资源是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性要素。人力和物力是构成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劳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促进经济增长。

3.建立公平、公开、平等竞争的人才选用机制 。实践证明 , 公平竞争才能促使众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人才管理体制和相应的科技运行机制, 是造就大批创新人才的根本制度保证。

尽管在许多文件中, 对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的重要原则和政策都已明确, 但真正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特别是能够体现公平竞争的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尚未建立。首先是由于社会保障、户籍等项改革与之不配套, 相当多的部门和地方在人才使用中仍然是能上不能下、能进难出, 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是科研、奖励、分配等制度不健全, 不能保证对创新人才的有效支持和激励, 等等。因此, 进一步加快人才管理及相关制度改革的步伐, 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新体制, 已经成为当前我市创新人才工作中的关键。要以此为契机, 建立起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竞争机制, 大幅度提高创新人才的比重。要下大力精减一些已不称职的人员。

4.建设学习化社会 , 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化社会是由学习以达成自我实现、发展人性为目标, 进而改变个人的价值观念, 使所有制度均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化社会是人人学习, 人尽其才、恢宏人生的社会,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世界教育发展潮流为参照背景, 不断更新观念, 开拓进取。认识到建设学习化社会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 而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全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 它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及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投资;从政治学角度看, 它为成人参与政治活动、成为民主政治的公民拓宽基础;从教育本身看, 它保障每个公民的教育和学习权利, 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

学习化城市的三个保障, 分别为:重视政府参与, 保证必要投入, 进行长远规划和有效管理;学习化社会的基础是在学习化社区、学习化社区的基础, 在学习型组织上的建设。学习型组织包括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团体、学习型家庭, 也包括学习型街道、学习型居委会等。

学习化社会正逐渐成熟并为世人所接受, 而且将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原动力, 也将是教育发展的目标。西部地区要逐步建立适合本土文化与技术现实的具有创新性、发展性的知识, 将这种模式的培训与学习扩展到企业及社会的各个层面, 建设学会学的学习化社会。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2]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东西部差异 篇2

关键词:主要问题,合理解决文化差异,提到东西方文化的问题,让我们想起很多的问题的,在各个方面。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然而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很多的事情都关系到我们的生活,以及以后的一些文化差异,如何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上和文化交流上能更好的交流。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方式和建议。

由于东西方政治、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正确处理好这种文化间的差异。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交流、创新和创作的源泉,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动力之一。离开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我们将面对一个思想日益枯竭、创意日益平庸、生活日益单调的世界。文化多

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产生稳定性;单一性导致极端性,多样性产生包容性。因为并不是所有先进的文化或文明成果都集中在一种社会形态或一个国家或民族之中,所以有时必须相互学习、引进先进文化,来促进本国家或本民族的发展。这就需要认识到,引进先进文化并不是要消灭或代替民族文化,而是要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使之本土化、民族化,使异域的东西取得民族的形式和风格,打上民族的烙印。每个民族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必然要对自己文化进行筛选、扬弃,使民族文化发生转型。通过借鉴、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使之本土化、民族化,通过分析、筛选和扬弃民族文化,使之转型。民族文化正是在通过这两条途径实现整合创新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生命。

东西方文化差异主要差异

及解决方式

学院、班级:机电学院、B0901

学号:0612090108

岁月留痕的东西差异 篇3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审美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又是如何作用在东西方的女性身上的呢?为此,香奈儿研究与科技实验室首次采用“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在对美和吸引力进行全面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融汇来自生物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尝试为这种巨大的差异提供科学及数据上的解释。9月14日,香奈儿研究与科技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这项跨域20年的、关于东西方女性审美以及肌肤特点的研究报告。

亚洲看脸蛋。欧洲看气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郑立华教授对比了东西方文化中关于女性美的标准和变化,得出一个结论:“欧洲和亚洲对美的标准是截然不同的……对中国人而言,美集中体现在脸上,尤其是脸部的肌肤,但在欧洲,美则和优雅的气质(女性的言行举止)相关”。原来,我们常说的“一白遮百丑”是有理论依据的。在亚洲,白皙的皮肤就是漂亮,每年各种化妆品品牌针对亚洲市场推出的美白系列的火热旺销,更是显而易见的证据。

当然,同为亚洲女性,在护肤方式上也存在着文化的差异。就中、目、韩三国而言,日本和韩国女性的美容产品使用比中国要广泛些。从日本遍地的化妆品店以及层出不穷的美容新产品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对于美容产品的痴狂。日本的女孩子在5分钟内就可以给自己卷出一头漂亮的卷发,10分钟就可以化一个精致的妆容。韩国的女性可谓“不化妆就不出门”,但在中国,“化妆”还不是女性的必修课。

用科技量化审美差距

香奈儿研究与科技实验室在过去的20年内。为了研究不同地区女性对于美的不同认知,以及肌肤老化的异同点,搜集了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法国和美国女性的超过12000张脸部数码照片,并保留了她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信息。以这些照片和信息为材料,香奈儿研究与科技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试验,得出了许多很有趣的结果。

比如,他们邀请了同一年龄段的中法女性作为观察员,给她们看同一组中国和法国女性的照片,要求对照片上人像的魅力值进行打分。与此同时,有一个计算机系统捕捉这些观察员的眼神,追踪她们的目光首先落在照片何处,在照片的哪些部位停留过,叉在哪个部位停留时间最长。他们发现中法观察员最为关注的都是眼部区域,但中国观察员对面部的观察更为广泛一些,她们除了眼部之外还比较关注鼻子/嘴巴部分,显示出她们在进行脸部审美时更具有全局战略。这还没完,这些观察员又被要求通过照片判断女性年龄,这时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两国的观察员都认为,眼睛和嘴巴、鼻子是判断年龄最重要的部位。但是欧洲观察员主要关注的依然是眼部,而中国观察员则侧重眼睛和面部的中央区域。

还有一个试验是,研究者把年龄55~65岁间的女性的脸部照片用电脑软件进行磨皮、提拉、祛斑等操作,再把这些照片拿给中法两国观察员评判。结果显示,在对法国女性的面部进行了“提拉紧致”后,对于法国观察员在年龄上的判断产生的影响最大,而对中国女性面部的“祛斑”则对中国观察员的影响最大。有趣的是,对中国观察员而言,法国女人在面部磨皮祛皱和提拉之后更具魅力,而中国女性则在修改掉色斑之后更有吸引力。

岁月痕迹的不同足迹

香奈儿研究与科技实验室利用摄影比例尺的方式,对113g位来自中、日、韩、法,年龄在20—80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研究发现,诸多同年龄相关的面部特征的出现比率和严重程度存在着巨大差别。

最显著的差别就是,亚洲女性,尤其是日本女性的脸颊会更早出现色斑并且表现较明显,比如,在35~49岁之间,只有17%的法国女性和13%的韩国女性会出现严重程度的色斑。相比之下,此时已经有33%的中国女性和46%的日本女性出现同等严重程度的色斑。

可是,上帝总是公平的,在给法国女性打开了一扇门,同时也为她们关上了一扇窗。虽然法国女性相对于亚洲女性较晚产生色斑,但是却会最更早出现面部皱纹。而在亚洲女性中,中国女性则更容易比日本和韩国女性早出现眼部和额头的皱纹,并且皱纹现象更明显。但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女性的上嘴唇的皱纹要比法国女性的少很多。

除此之外,法国女性出现衰老的年龄更早,也更明显,肌肤变得越来越粗糙,皱纹分布越来越均匀并且方向一致,脸部轮廓变形的情况也最严重。而韩国女性服皮下垂的情况最明显。与法国和韩国女性相比,中国和日本女性唇部扁平的程度不是那么严重。

差异与统一

总而言之,欧洲女性更容易衰老,而亚洲女性更容易长色斑。但国与国和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原因有遗传上的差异,地理位置的差异,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的差异等,所有这些差异造成了东西方女性对美的欣赏以及需求上的不同。不过随着全球越来越一体化,东西方女性对美的要求也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比如东方女性变得更看重气质上的培养,而西方女性也越来越注意到防晒的重要性。

东西部差异 篇4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市1985~2008年的面板数据, 按东西部划分区域、以中国入世为时间分界, 进行分阶段分区域实证研究。利用Eviews6.0软件工具可得到面板数据处理结果。

(一) 全国整体上出口促进就业作用减弱, 进口则显著抑制就业。

出口导向对就业的作用整体是积极的,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总体上以劳动密集的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 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有限, 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并不明显, 因此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就业增长;然而近期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已不显著, 表明了我国近期出口贸易结构升级的现实, 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比重逐渐增加, 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增加使得出口的就业效应不再显著。从 1985~2008年以及入世后的检验结果看, 进口渗透率的就业弹性均显著为负, 总体上它对就业的作用是消极的。进口产品一方面替代了国内生产, 另一方面进口的资本品或技术又可以促进国内生产效率提高, 从而不利于初级就业。

(二) 东部地区出口促进就业作用已不显著, 进口则显著抑制就业增长。

东部出口导向率的就业弹性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明近年来东部出口对就业的正向作用已经逐渐消失, 这与东部产业结构升级, 以及生产集约程度的逐渐提高有关。东部进口替代率对就业的负效应在入世前也体现出来, 这说明此时东部在“先富”的过程中率先利用进口品提高了技术效率, 或是东部居民较强的进口品消费能力部分地抑制了本地同类企业的生产扩大和就业需求。

(三) 西部地区出口显著促进就业, 进口不再显著抑制就业。

西部地区出口对就业的影响与全国的结果大体上一致, 出口仍在显著促进就业增长, 只是系数略有下降, 这说明西部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率低于东部, 甚至低于全国出口企业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年来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的现实。进口渗透率对就业的影响也略显不同, 进口对就业的影响总体上为负, 其就业弹性为正, 虽未通过检验, 但已接近10%的显著水平。

二、针对东西部进出口贸易对就业影响差异性的政策启示

(一) 促进东部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西迁。

总体上, 出口促进了就业的增加, 但其作用正在减弱。全国、东部的数据都表明这一拉动作用已不显著, 而西部的出口在这一时期仍显著促进就业增长, 这就引出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启示:由于东部经济结构调整迅速, 出口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已经不显著, 而西部出口仍能显著促进就业, 因此应促进东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并将有关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而中西部也应抓住机遇积极制定吸引企业西迁的政策。

(二) 适当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以促进就业。

全国整体和东部在入世前后的数据都表明进口显著抑制了就业增长, 但中、西部地区入世后的进口不再显著抑制就业。由于进口可以改善国内的生产与生活条件, 平衡中国贸易顺差, 减小贸易摩擦, 并可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减少进口来达到就业目标。在巨大就业压力下, 可根据国内实际情况, 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对于中西部地区, 可以考虑适当扩大一些急需的中间产品及原材料的进口, 从而扩大生产、促进就业。

(三) 经济增长显著促进就业增加。

投资方面, 东部可以维持其资本的较高技术含量, 从而保持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应提高投资的效益, 加强投资的科学论证, 同时其投资应更多地考虑充分利用本地的大量初级劳动者;西部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继续扩大投资, 而这些投资也应以较低技术含量的投资为主, 如各类基础设施的投资。

参考文献

[1].蔡兴, 莫骄, 冯志坚.中国出口、FDI与就业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J].经济地理, 2009

[2].梁平, 梁彭勇, 黄金.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 2008

[3].潘圆圆, 海闻.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改革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东西部差异 篇5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越来越多,各国各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体现着民族性格、社会精神、国家作风,有着影响发展的巨大力量。有人讲了一个故事:一家旅店里住着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旅店着火了,美国人立刻打开窗户往外跳,英国人从楼梯往下跑,中国人先去救父母,日本人则招呼同伴走。这说明了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和各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有关。文化背景差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处世方式的差别。

(一)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以希腊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它主要存在于西欧、北美各国。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短期内崛起的世界强国,没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约束;各国移民所带来的文化以个体的方式加入美国社会,经过选择性的继承和相互融合,形成了鲜明而又稳定的民族性格。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流有以下几点:(1)崇尚物质生活。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了过上富裕生活,总是要顽强地去战胜困难,艰苦工作。(2)盛行实用主义。在很多问题上重视实际应用,轻视空虚无用的事物。在哲学上,注重有用的就是真理的工具主义,讨厌抽象的思辩,强调自力更生和功利主义。在政治上,厌恶空洞玄虚的理论和夸夸其谈的人,不受政治理论的束缚。在文化上,不让它妨碍重要行动,而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活动;希望办教育能培养有实际用处的人,毕业生能从事某种工作和职业;科学家的发明也注重于社会实用。(3)富于开拓精神。爱搞试验是美国人的特点。一次又一次的移民,一代又一代的开拓,改变着美国的面貌。容易在新的环境和群体中相处,爱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创造发明登记的专利很多。(4)追求民主与平等。美国经历了两次战争后,在社会上、政治上形成了民主自由的环境。不鼓励特权,不迷信权威。(5)普遍重视法律。为了限制个性发挥中损害他人的行为,有健全、严谨的法律体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较强,做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强调个人奋斗。强调在“个人自由”、“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能力的发挥。注重个人兴趣的满足,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社会承认。

(二)中国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是儒学与道学思想,儒学对政治、伦理的影响较大,而道学则对哲学、文学、科技的影响较大。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有以下特点:(1)浓厚的人情关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实体成员间,无私的爱和奉献,演化出了人情关系。集体主义和群体生存观念较强。有请客送礼的情谊,有互助报恩的良心,有谦让义气的友好,有安慰客套的面子,等等。由此产生了以人治为主、法治为辅的社会管理体制。(2)处事的中庸之道。基本含义是“过犹不及”、“礼之用,和为贵”(引自《论语/学而》),就是做事不走极端,要持久通行,实现中道,发挥人性的平衡,避免冲突和矛盾对立。(3)宽容下的和平稳定。乐天知命,顺从明君,厚德载物,宽容团结;使中国逐渐形成一个多民族融合共处的大家庭,使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地延续了下来。(4)重政务,轻技艺。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解决温饱之后,就是参与国家政治。善于在社会科学方面著书立说,推广思想。自然科学、技术、艺术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5)重义轻利的敬业精神。“存天理,灭人欲”,为了实现理想、成就事业,人们可以克制自己本能的欲望,而积极勤奋地工作,甚至舍生取义。认为物质利益的取得必须合理和有序,要“见利思义”、“义后而利”。社会尊重捐资办公益事业的人,尊重轻视个人利益、而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人,尊重坚持正义、扶助弱者的人。

(三)从美国文化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对照比较,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观点,也就是,其行为取向,以人的生物性本能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可否满足为依据;这种需求满足,是在人的生物性竞争本能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实现的。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以群体观点为依据,认为只有通过人类社会群体协作,才能满足人的生物性本能需求和发展需求;群体协作可以互补其短、互容其长,比个人能力发挥能取得更多的利益。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有利于个人奋斗和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但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和政府管理。东方文化的价值观,有利于管理行为和群体协作奋斗,有利于和谐发展,但只能有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从总体上看,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优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它可以克服物质条件的不足;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例证。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是赢得了抗灾的巨大胜利。这说明,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中国社会大大地优于美国社会。在国家管理中,政府一直在用国策弥补其价值观造成的不足;美国强化法制,中国鼓励民主。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就某一种文化价值观来说,有其先进合理的部分,也有落后陈旧的成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外国文化也逐渐影响着我们,潜移默化,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演变,大家普遍重视物质利益,更加实事求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有注入了先进文化的成份。但是,目前我国文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位在中国和美国先后工作过多年的人,对干事就业的体会是,“在中国身体不累精神累,在美国精神不累身体累”;这是文化背景造就的生存环境所致。我国的文化现状,与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不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与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不适应,与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适应,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式不适应(引自2004年第17期《半月谈》)。传统文化中变异出的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碌碌无为、亲疏关系、形式主义、铺张浪费、心口不

一、以公侵私 等等不良现象;少数人打着“德”、“义”、“公”的旗号,违背客观存在的利益关系,甚至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今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年代,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极其重要。在保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研究实际问题,探索新生事物;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不懒惰盲从,不教条自大;要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缩小领导思想与群众思想之间的距离。思想无禁区,工作有纪律。(2)依法治国,民主平等。法治优于人治,要降低人情关系的弹性造成的弊端,健全法律体系,细化执法操作,高效率地维护社会公正。要切实发展民主,多走群众路线,保障每个人在政治上、社会上的平等人权。(3)分类要求,各显其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区分不同层次来要求价值的实现,用法律法规来调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价值由个人通过奋斗实现,集体价值由集体负责人组织其成员来实现,社会价值由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执行而实现。加入各种组织的人,要按组织章程的要求实现个人与组织的价值,如共产党员。从事各种职业的人,要通过岗位本职工作来实

体育中的东西方差异 篇6

从表面上看,东方和西方都有着相似的体育活动,然而细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在西方人看来,体育不单是为了强身健体、为国争光,更是对感性能力的开掘,是肉体的“沉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攀登绝壁、潜入海底,他们举办异常危险的汽车大赛,他们热衷于有害无益的“赛吃活动”……这一切在我们东方人看来多少有点可笑,甚至讥为“吃饱了撑的”。西方人却进行得一本正经,甚至严肃得像是一种宗教。

事实上,公元前8世纪开始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一个以祭神为主的盛会。男人们赤身在竞技场上比拼,摘得桂冠的人被奉为神的儿子,享有无上荣耀。直到今天,奥运会的宗教意味还可以从其点燃并传递“圣火”这一仪式中体现出来。

酒神崇拜——西方体育的源头

西方人对体育的热情,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意大利,仅是球一项运动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就高于钢铁生产业。为什么西方人如此热衷于体育呢?这里面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从古代的“狄俄尼索斯崇拜”说起。

在古希腊神话中,狄俄尼索斯是酒神、植物之神、欢乐之神。他教会了人类种植葡萄以及酿葡萄酒,在祭祀他的典礼上,饮酒狂欢成了一种神圣的仪式。持续五天的大酒神节每年春天在雅典举行,是古希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此期间,人们通宵达旦地—边跳舞一边狂叫,活动的高潮不仅会出现裸体游行等行为,而且还有生吃鹿、牛等供品的残忍举止。如果有人前来阻止,他的命运将和鹿、牛一样悲惨。

古希腊号称文明的家园,怎么会出现如此野蛮的行为呢?其实,文明和异化是一对孪生兄妹。原始的人们本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他们的精力和欲望随时都能够像山泉一样尽情地流淌。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努力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然而结果事与愿违:社会越文明,人的自然本性就丧失得越多;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权利和保障越多,那么他受到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也就越多。这种现象,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异化。在文明社会里,人们不得不用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压抑自己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酒神崇拜能在平民中广泛流传,便不难理解了——人们借助于这样的仪式,使那些压抑已久的欲望和冲动得以宣泄,以恢复身心平衡。

酒神崇拜有其合理性,更有其破坏性。民众们那些粗野的、狂放的、毫无节制的反文明行为,不能不引起社会统治者的担忧。公元前186年,罗马元老院立法禁止了四处蔓延的酒神崇拜活动。种椭圆式建筑——西方体育的演变

我在欧洲旅行的时候,曾被三种椭圆式建筑所吸引。第一种椭圆式建筑,是在意大利的罗马看到的“竞技场”,它有着用石块累积起来的多层看台,供观赏竞技比赛的贵族们享用。看过电影《角斗士》的人应该知道,这是济罗马时代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之间角斗的场所。角斗士们大都是从奴隶、罪犯、战俘中挑选出来的,角斗中的胜者被赠予棕榈枝,而失败者则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可以想象,在占罗马时代,当四处蔓延的酒神崇拜仪式像野火一样被官方扑灭之后,人们压抑在心底的精力和欲望急需找到一种替代的方式释放出来。于是,角斗便成为一种容易被接受的选择。由于这项活动保留了酒神崇拜中的暴力和血腥,可以让人们的感性欲望尽情宣泄;又由于这项活动只在椭圆式建筑中举行,不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因而获得了民众和统治阶级的广泛认同。

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使人们渐渐放弃了这种野蛮的比赛形式。公元325年,角斗士制度被明令禁止,第二种椭圆式建筑出现了——这便是我们在两班牙的马德里看到的“斗牛场”。从外观来看,斗牛场与竞技场极为相像;从表演内容来看,斗牛表演只保留了竞技场上人与动物的角斗场面,并将凶猛的野兽替换为公牛。勇敢的斗牛士主动挑逗愤怒的公牛,将利剑一柄柄地刺在公牛的背上。顺便说一句,被杀的公牛会被卖掉,人们争相购买并吃掉这些牛肉,就像当年参加游行队伍的人吃掉供品那样,陷入到狄俄尼索斯式的迷狂之中。

然而,斗牛表演虽然比角斗表演更符合“人道”,却不符合“兽道”。现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已取缔了这项运动,日益兴盛的是第三种椭圆式建筑——足球场。相传,古希腊就有以脚踢球的游戏,但当时没有严格的规则,在比赛中常常出现疯狂的暴力行为,因而遭到了罗马皇帝的取缔。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恢复了足球比赛。1863年,英国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统一了比赛规则,现代足球正式诞生。在我看来,足球这项古老的运动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并获得“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足球是一种最具有生命勃发力、最具有狄俄尼索斯色彩的运动。球员虽然需要高超的技巧,但在竭尽全力、临门一脚的瞬间,他已进入一种癫狂的状态。与此同时,球迷们也陷入了酒神式的狂欢……如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电视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真正的球迷还是要挤到人山人海的球场上“观看”比赛。

和谐高于一切——中国体育传统

如果说,西方体育事业的发达与酒神式的肉体沉醉有着内在的联系,那么中国体育事业的薄弱则和老庄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知道,道家也主张摆脱文明的束缚,恢复原始的人性,然而它所提倡的人性是“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于无为主业”(《庄子·大宗师》)。老子宣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这种拒绝冒险、回避竞争的态度,显然与两方那种竞技性很强的体育精神是相互排斥的。

不可否认,老庄思想中有许多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内容,它们对于气功和武术等中国式健身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强身健体之术与严格意义上的体育是两回事。从积极的方面看,它不以竞争为目的,不去追求超乎常态的体能和叹为观止的对抗,因而不会导致身体机能的片面发展,也不会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和伤害。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既不构成人对自然的挑战,也不构成人与人的抗衡,因而既弱化了竞争的机制,也弱化了冒险的热情。

翻开我们民族的辞典,到处可以看到知足常乐、不耻人后、吃亏是福、逆来顺受等格言。这种蔑视竞争的文化氛围,不仅使民族体育事业难以腾飞,而且给整个民族的发展带来了惰性,使我们缺乏西方民族那种将自我放在自然的对立面上、以人的血肉之躯与整个世界相抗衡的勇气,而沉浸在所谓“宁静以致远”、“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之中。

但并不是说,中国人就没有自己的体育精神了。中国人相信“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因而把和谐看得高于一切。比如,武术包含了健身和格斗的实用日的,然而它“以武会友”的宗旨,与西方人的拳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最能体现道家思想的体育项目大概要算围棋了,虽然它隐含着激烈的较量,却又是充满理解的“手谈”。棋盘上的对手很可能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

在21世纪的今天,东西方的体育观念已经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中国人倡导“拼搏精神”,西方人谈论“平常心”……诚如奥林匹克宪章所指出的那样,“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在这里,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已经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了。

东西部差异 篇7

区域发展的板块式不平衡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因此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以来, 我国逐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等战略, 以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旅游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选取江苏和陕西两省的入境旅游规模进行对比分析。江苏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 毗邻长江三角洲, 经济实力雄厚;陕西省是我国大西北的门户, 交通便利, 无论是工业条件还是科技条件在我国西部省份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江苏省在我国1984年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占两个, 近年来又申请了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等, 经济发展更快。江苏和陕西作为东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 入境旅游在两省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比研究两省的区域旅游规模和位序差异, 对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江苏省与陕西省入境旅游人次为研究指标, 该数据来源于2005—2013年《江苏省统计年鉴》、2005—2013年《陕西统计年鉴》、2005—2013年陕西各城市统计年鉴、2004—2012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12年各城市发展统计公报, 并借鉴相关的研究[1,2,3,4,5,6,7,8], 选取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13个地市和陕西省的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安康、汉中、延安、铜川8个地市作为分析样本。

2.2 研究方法

借鉴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常用方法, 采用标准差 (VOC) 、变异系数 (CV) 、基尼系数 (G) 、赫芬达尔指数 (Hn) 、首位度 (S) 等指标对江苏省与陕西省的旅游规模差异进行分析。

标准差 (VOC) :标准差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是指数据的离差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商的算术平方根, n为数据的个数, 计算公式为:

变异系数 (CV) :变异系数是消除测量尺度和刚量影响后的统计指标, 用来对两组不同纲量数据的差异程度进行比较。变异系数值越大, 说明数据离散程度越大, 计算公式为:

基尼系数 (G) :基尼系数一般是用来考察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 而本文用来反映江苏、陕西两省各地市的相对均衡度, 其取值在0—1之间, 计算公式为:

赫芬达尔指数 (Hn) :赫芬达尔指数是测算行业集中度和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用于反映江苏、陕西两省各地市入境旅游规模的集中程度, 计算公式为:

首位度 (S) :首位度是衡量城市规模分布状况的常用指标, 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叫首位分布。本文用首位度来衡量城市旅游规模分布的集中程度, 计算公式为:

3 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分析

3.1 两省旅游产业规模总体分析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和陕西两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 入境旅游业蓬勃发展 (图1) 。由图1看出, 2004年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次为306.57万人次, 2012年增加到了791.54万人次, 增长了158.19%, 年均增长率17.58%;2004年陕西省入境旅游人次为80万人次, 2012年增加到335.23万人次, 增长了319.04%, 年均增长35.45%, 两省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虽然陕西省历年入境旅游人次远低于江苏省, 但该省近年旅游业发展迅猛, 入境旅游人次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江苏。

注:数据来源于2005—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

3.2 两省旅游产业规模差异分析

由表1、表2与图2可知, 2004—2012年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次标准差除2009年有所下降外, 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9年间增长了136.79%, 说明江苏省旅游规模发展绝对差异扩大显著;2004—2012年陕西省入境旅游人次标准差呈“N”型发展, 但除2008年有大幅度下降之外, 整体呈扩大趋势, 从2004年的23.868上升到2010年的39.1825, 9年间增长了64.16%, 说明陕西省旅游规模发展绝对差异曲折扩大, 但江苏省比陕西省整体扩大趋势明显。由图3、图4可见, 陕西省与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次变异系数均呈下降趋势, 基尼系数的变动与变异系数基本相似, 说明两省旅游规模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整体看, 异陕西省入境旅游人次综合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差异9年间均远低于江苏省, 说明陕西省旅游规模发展与江苏省相比较均衡。

注:根据2005—2013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出。

注:根据2005—2013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和2004—2012年陕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注:根据2005—2013年《江苏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2004—2012年陕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3.3 两省旅游产业规模离散分析

赫芬达尔系数是反映区域旅游规模集中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表1、表2、图5可知, 2004—2012年陕西省与江苏省入境旅游赫芬达尔系数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江苏省的入境旅游赫芬达尔系数由2004年的0.1976下降到2012年的0.1784, 陕西省从2004年的0.6657下降到2012年的0.1398, 入境旅游规模的发展逐渐由集中趋于均衡。

由表1、表2与图6可见, 江苏省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历年均小于1.6, 2005年前首位度扩大上升, 但2005年后首位度整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陕西省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度明显, 历年首位度均大于3.5, 2012年降到最低值, 但仍高达3.5275, 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化仍十分明显。2004—2012年首位度整体呈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 说明陕西省入境旅游的首位分布特征在逐渐减弱, 第一位城市和第二位城市入境旅游规模日趋缩小。陕西省与江苏省相比, 陕西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城市的旅游规模发展差异虽然逐渐缩小, 但仍远大于江苏省。

注:根据2005—2013年《江苏统计》和《陕西统计年鉴》、2004—2012年陕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注:根据2005—2013年《江苏统计》和《陕西统计年鉴》、2004—2012年陕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注:根据2005—2013年《江苏统计》和《陕西统计年鉴》、2004—2012年陕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注:根据2005—2013年《江苏统计》和《陕西统计年鉴》、2004—2012年陕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得出。

4 苏陕入境旅游规模位序分布分析

入境旅游规模差异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规模分布的变化, 规模差异的变化只是规模分布变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因此有必要对两省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和位序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4.1 苏陕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变化

选取2004—2012年共9年的数据对江苏、陕西两省入境旅游规模进行排序, 横坐标代表规模位序, 纵坐标代表每年各地市接待的入境旅游总人次。由图7 (见封四) 可见, 2004—2012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入境旅游规模分布在整体上都呈现增大的趋势, 增幅略有扩大。2004年苏州市入境旅游人次为97.2631万人次, 位居第一;2012年为249.2157万人次, 仍然保持着第一的排名。

由图8 (见封四) 可见, 2004—2012年陕西省入境旅游规模分布整体呈现增大趋势, 但增速相对比较缓慢, 选取的9个时间断面演变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除西安市有所波动外, 其他7个城市入境旅游人次都在逐年增加, 尤其是在2008—2012年曲线变化明显, 说明这8个地市入境旅游规模出现较大的增长。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前四位城市, 8个年份中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入境旅游人次占陕西入境旅游总人次的92.44%。

4.2 苏陕入境旅游规模位序变化

为进一步反映各地市入境旅游发展的位序关系, 绘制江苏与陕西两省入境旅游规模位序变化图 (图9、图10, 见封四) 。由图9可见, 2004—2012年江苏省各地市排名较稳定, 除盐城市和泰州市两个地市的排名发生变化外, 其他11地市排名均未发生变化。在2007年之前盐城市排名第10位, 泰州市排名第11位, 2008年之后两者的位序互换。9年来江苏省一直位居第一, 具有明显的入境旅游竞争优势。由图10可知, 2004—2012年除咸阳市、宝鸡市与渭南省规模位序发生变化外, 其他几个城市规模位序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西安市一直是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的首位城市, 也是入境旅游市场领导城市, 第二位城市出现咸阳市、宝鸡市交替变化, 渭南市一直在第三位与第四位城市中交替变化。2004年后, 延安市一直是第五位城市, 汉中市为第六位, 安康市为第七位。

5 结论

本文选取2004—2012年江苏省13地市与陕西省8地市历年入境旅游人次, 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对苏陕两省入境旅游规模位序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5.1 旅游发展规模陕西较江苏均衡

虽然历年来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次均高于陕西省, 但陕西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 入境旅游人次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江苏省。另外, 江苏省入境旅游标准差呈现出扩大趋势, 虽然变异系数与基尼系数有所下降, 但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仍然主要集中在苏州、南京、无锡、镇江等几个旅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陕西省入境旅游人次标准差差异9年间均远低于江苏省, 这说明陕西省入境旅游发展规模与江苏省相比较呈现出均衡态势。

5.2 首位度陕西较江苏高

陕西省入境旅游首位度虽然整体呈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 首位分布特征在逐渐减弱, 但历年首位度仍高于3.5, 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仍明显, 首位城市稳定, 一直是西安市。江苏省虽然首位城市稳定, 但首位度历年均低于1.6, 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差异较小。与江苏省相比较, 陕西省第一位和第二位城市的旅游规模发展差异虽然逐渐缩小, 但仍远大于江苏省。

5.3 两省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分布稳定

陕西省除第二位城市咸阳与宝鸡交替变化外, 西安一直是陕西省入境旅游的“领军城市”。其他城市虽然每年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都在增加, 但与西安的差距仍很大, 入境旅游的区域不均衡明显。江苏省入境旅游规模位序无明显变化, 入境旅游竞争力强的城市除苏州外, 南京、无锡、镇江、扬州、常州、南通均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

摘要: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东西部的典型省份江苏省和陕西省, 以2004年以来两省入境旅游人次为指标,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首位度等对江苏和陕西两省的旅游规模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省入境旅游发展总体不均衡, 江苏不均衡程度大于陕西;江苏和陕西两省入境旅游首位城市均稳定, 陕西省首位度较高;江苏和陕西两省入境旅游位序规模分布稳定。

关键词: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位序分布,均衡

参考文献

[1]刘军胜, 马耀峰.河南省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位序差异化[J].经济地理, 2012, 32 (6) ∶150-155, 172.

[2]刘百萍.安徽省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规模分布[J].地理研究, 2011, 30 (8) ∶1520-1527.

[3]徐熙侠, 颜醒华.福建省入境旅游规模时空差异及灰色模型预测分析[J].旅游研究, 2012, 4 (1) ∶49-54, 73.

[4]刘军胜, 马耀峰.大关中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体系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2, 25 (5) ∶91-96.

[5]邓晨晖, 吴晋峰, 辛亚平, 等.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J].经济地理, 2010, 30 (9) ∶1557-1662.

[6]史本林, 张宏娜, 孟德友, 等.河南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 (2) ∶128-132, 160.

[7]靳诚, 徐菁.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J].经济地理, 2007, 27 (4) ∶676-680.

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篇8

关键词:东方园林,西方园林,差异

1 东西方园林的首要区别在于主体建筑思想的差异

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代表。法国人在16世纪曾效仿意大利园林, 到了17世纪, 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西方园林注重主从关系, 强调中轴和秩序, 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 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 南边有湖, 湖边有绣花式花坛, 中间部分有水池, 北边有密林。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 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 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 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 是积极进取的。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 前面设林荫道, 后面是园, 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

中国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院园林和自然郊野园林。这四种园林虽然相互交织和影响, 但是总的来说, 其中还是以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的地位最为重要, 艺术造诣也最为突出。皇家园林的地位显赫、规模巨大、气度非凡;私家园林的卜筑自然、诗情画意, 构筑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活丹青。在江南其它地方和北方地区, 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园林, 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就是北方地区最著名的园林。

2 东西方园林的最大区别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形式

东方园林艺术是文人、画家、园丁、工匠们创造自然园林和自然利益的一种追求, 这也是东方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东方园林大多由不规则平面的自然景观为主体景观组成, 建筑装饰和设计则以创建文化品味的不同类型为主要形式, 通过植物景观布局, 道路的回环曲折, 达到自然环境、审美情趣和美丽和谐理想境界的完美结合。

然而, 西方的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在创建经典的法国宫廷园林时, 都遵循了几何形状的美学创建规则, 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 追求一种纯粹的、人工雕琢的艺术美。园林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 有明确的线性对称关系, 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的布局轴顺序等, 往往是起点高容量大的建筑物严格对称。建筑物控制着轴线, 轴线控制着园林, 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园林, 园林从属于建筑。

3 东西方园林的另一个显著区别在于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

在园林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 传统中国建筑的园林工程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园林建筑则以石头为主。在布局上, 多数中国传统建筑进行了平面组的布局, 西方古典建筑则强调挺拔, 突出个体建筑。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突出文化主题, 即促进中西部文化融合的。西方园林建筑的主题则突显神的崇高, 表现对神的崇拜。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调;西方园林建筑艺术风格则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 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东方传统的园林建筑体系主要以木结构系统为主, 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抬梁木框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 还可以组成三角形, 正方形, 五角形, 六角形, 八角形, 圆形, 扇形等其他特殊平面建筑, 甚至可以构成多层建筑的城堡和塔楼。城墙是园林结构非承重构件, 主要起到分散的作用, 由于木材和结构的限制, 形状和内部空间相对简单。各种用途的房间布局, 始终分解成一个单一的积木数量。每一个单体建筑, 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并有一定的“地位”, 以及与其兼容的“身份”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4 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别还可以归结为审美趣味的取向不同

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常常把布局放在追求城市与宫殿、庙宇、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完美统一上, 它不像西方非常流行的对称只是追求在园林本身上。中国园林建筑脱胎于传统园林建筑, 形式灵活、位置多样, 根据使用的需要, 可以独立设置, 也可用于走廊, 墙壁等构成庭院组, 建筑空间变化曲折, 丰富多彩。在建筑风格的处理方面, 突出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倡导儒家所提倡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中国园林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传统的园林建筑, 大多分散, 体积小, 集中处理量大, 中国的园林建筑非常适合园林布局和景观, 通常以景观为基础进行建设, 遵循根据需要适时补充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强调“线型美”, 园林建筑所采取的木质梁、柱, 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要求, 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体建筑, 均讲究具有优美的轮廓线和天际线。西方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 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 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 因此很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 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健.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J].安徽建筑, 2002 (6)

[2]方丰太.论中法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特点的比较[J].福建建材, 2008 (7)

东西方晚会中的语态差异 篇9

奥运会开幕式恐怕是具有可比性的。08北京奥运开幕式着实让世界叹为观止, 也让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他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魅力和大气, 也用一种行为艺术用双脚为未来踏出了一道彩虹, 诠释着中国式的未来畅想——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仅以展示国力为目的显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但多年之后, 那股激情退去以节目形态的角度去看, 他有历史有未来, 唯独没有当下。四年之后的伦敦奥运却用另一种形态上演, 土地是贯穿的一条线, 从“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到由绿变黄的工业革命, 这是在告诉人们自然可以给人类带来财富也能带来灾难, 那美其名曰的“雾都”的浪漫不就是我们当下经常遭遇的雾霾天吗, 英国人用50年摘掉的帽子, 难不成我们要捡起来戴在头上?可见历史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重复上演。从土地的关注转而关注土地上的人, 全民医保是英国利用奥运展示的成就, 前面两项又何尝不是呢, 这种转换是反思之后的改变, 放眼历史关注当下并没有畅想未来, 而是留给观众自己去思考。这又是一个典型的莎士比亚式戏剧结构。

作为艺术作品, 两台开幕式没有好坏高低之分, 并且同时具备了晚会的三个特点, 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彰显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诠释的是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从活字印刷的“和”到千帆竞渡的“和”再到主题歌与运动员踏出的“彩虹”, 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共同托举出“和谐”的理念。伦敦奥运是在讲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和谐就能共享文明进步的果实, 不和谐就会被惩罚, 其表现手段也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种种现实来呈现。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唯一的差异就在语态上, 一个是在讲道理, 另一个是在讲故事。先有一个主题再用各种艺术手段来烘托, 最后再升华推向高潮, 这是中国式晚会通常的思路和做法, 是一个拥有完美结局的行文结构。相对于这种“大气”的语态, 西方的语态却恰恰相反显得很“小”, 他们往往会通过一件小事或小人物的境遇折射出其所要传递的主题。

四年前看过一位BBC导演带来了她的作品——女王庆生晚会。英女王登基六十年, 每年一台庆生晚会似乎也已成为传统, 这台晚会有一条主线, “女王的手提包丢了”, 天哪!这是什么主线, 当时看来简直可思议。整台晚会就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 主持人化身女王身边的随从, 开场通过短篇在白金汉宫找, 坐着直升飞机找, 到了演出现场带领一众舞蹈演员在舞台后面的屋顶找, 最后终于找到了, 原来是女王自己粗心大意顺手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这就是一台英国晚会, 没有人海战术, 没有气势恢宏, 没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只有轻松的氛围和一股英国绅士般的幽默, 除此之外他还继承了一个传统——莎士比亚戏剧, 毕竟那里是莎老的故乡。这种晚会和我们的晚会有可比性吗?从中能得到某种启发吗?

东西文化差异与习语理解 篇10

一、You would have a ball玩个痛快

一天, 美国当地一家儿童游乐园在报纸上登了广告, 标题是You Would Have a Ball.!一位中国内地女士初到美国, 对美国习语和文化背景不熟悉。于是就带孩子前去参加。等她入场后, 根本看不见球的影子。她就问售票员球在那儿, 售票员茫然不解地说“不知道”。最后她找到经理说, 根据报纸登的广告, 你们要给小孩发球, 可球呢?她连忙把报纸递给经理。经理看后, 忙笑着说You would have a ball是习语, 意思是“玩个痛快” (You would have a great time) 。经理的解释让这位女士对自己的英语惭愧不已。

Ball的基本含义是“球”, 此外还有“舞会;非常快乐;愉快”等与“球”的本身特点有关而引申的词义。但ball在词组中一般看不出“球”的意思, 只能意译。如:open the ball带头跳舞、带头干;the ball is with sb该有某人采取行动/作出表态;start the ball rolling开始、继续进行谈话…;put balls on…给…增光添彩;a ball of fortune受命运摆布的人;break one’s balls拼命干;on the ball留心、警惕、注意;keep one’s eyes on the ball一丝不苟、全神贯注;run with the ball尽快完成;play ball with…与…合作。

二、Love all零比零

我们在观看英美国家的球赛时, 当比赛的一方或双方出现零分时, 裁判常说英语单词love。这里有一个典故:由于法语比较高雅, 英国人常从法语中进口单词, 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加工为自己所用。“鸡蛋、零蛋”法语叫loeuf, 其发音与英语单词love相似。由于loeuf拼写不便, 英国人直接用love来代表loeuf;而且love中也有像鸡蛋、零蛋一样的字母O, 所以love除了表示“爱情、爱”之外, 还另外表示“零分、零蛋”意思。用love来表示zero (零) 有几个好处, 一是比较委婉, 比直接说零好听、文雅、顾面子;还有zero发音别扭, 不顺口。从此, 与“爱”无关的单词love开始流行起来, 专指比赛特别是网球赛的“零”分。love game一方得零分的比赛;love set一方得零分的一局;at love没丢一分。

例如:The Chinese player leads 15-love.中国运动员以15比零领先 (不是:中国运动员带领15名情人) ;He won 3 games at love他未失一分地赢了三局 (不是:他谈恋爱时赢了三局) ;Jack lost the first set love-6.杰克第一局0比6输了;The score was15-love比分是15比0。

三、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真相大白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是“真相大白;露出马脚;无意泄密”。据说在古代英国, 盛兴吃乳猪, 英格兰农村集贸市场小猪卖得很贵。有些不法猪商为了牟取暴利, 常把猫装在袋子里冒充小猪卖给别人。一些老实、粗心的买主, 看不见袋子里的东西, 也不打开袋子看看, 便把袋里的猫当成小猪买回去。但是狡诈的猪商也有粗心的时候, 不小心让猫从袋子里钻了出来, 骗人把戏立即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从此,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专指“不慎泄密或露馅”。例如:They wanted to surprise Tom with a wedding gift, however Jonne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by asking him what he would like.他们打算送给汤姆结婚礼物让他感到吃惊, 可是琼尼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泄了密。类似的还有, murder will out纸里包不住火;spill the beans不慎泄密;show the cloven foot路出马脚、现出原形;reveal one’s evil nature路出本性、现出原形。

四、Greek gift存心害人的礼物

传说希腊斯巴达国王为争夺海伦王后向特洛伊宣战。到第十年, 希腊人决定造一个巨大的空心木马, 把精兵藏在里面并运到特洛伊城下假装是撤退时丢弃的。特洛伊人便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拖进城里。藏在木马里面的伏兵趁黑夜钻出来, 打开城门, 希腊大军冲进城里并占领了特洛伊城。从此“特洛伊木马” (Trojan Horse) 专指“内部破坏分子, 内部隐患祸根”。同时, Greek Gift也变成了“阴谋害人的礼物, 故意害人的礼物”。因此, 在东西方交往中, 不要望文生义, 例如:give sb.rope to hang oneself让某人自作自受;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令人毛骨悚然;after clouds, then sun否极泰来;as you make your bed, so you must lie on it自作自受;like for like一报还一报;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可见, 文化差异对于习语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在习语理解中千万不要照字翻译, 否则牛头不对马嘴。我们要谦虚好学, 不耻下问, 避免带来习语理解的差异, 从而, 可以有效促进东西文化交流, 提高和充实本民族文化。

摘要:一味追求字面理解不能准确传达原语的信息。本文列举了原文与译语不等的原因, 提出应正确理解文化差异带来的习语理解的差异, 不要断章取义。

关键词:习语,理解

参考文献

[1]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Z].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在美国感受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篇11

在纽约期间,周围的美国朋友,不管是有自己的家庭,还是在学校住公寓的,都是差不多的习惯。他们开车去超市买一次食物,存放到冰箱里,放一周或者两周。这些食物包括牛奶、酸奶、黄油等奶制品,生鸡蛋、蔬菜、水果、肉类、鱼虾类、果汁等等。一般来说,美国人都是很放心食用放了两周甚至两周以上的食物,比如说,有一点点发蔫的蔬菜。

关于喝茶的习惯,我的室友经常晚上“煮茶”。美国人几乎没见过茶叶,没有见过绿色的茶水——只有深棕色的。他们喝茶,就是泡茶包,而且几乎都是红茶包。再说我的室友,所谓“煮茶”,就是把茶包放在冷水里,然后把这盛有冷水和茶包的挺大的一个容器放到微波炉里加热几分钟,等水热了,水也就变深棕色,茶就“煮”好了。然后把茶放到冰箱里,慢慢喝,喝个两三天,这一点也和中国人理念中的“不喝隔夜茶”严重相悖。

美国人的食物大多是冰冷的,或者是加冰的。比如说,喝牛奶就喝冰箱里拿出来的,加入麦片,可以作早饭,吃起来嘎吱嘎吱响。再比如说,一般美国人没有喝热水的,都放到冰箱里冷藏或者放入半杯子的冰块。这一点,据我所知,欧美的国家都是这样的习惯,喝什么都加冰,只有咖啡喝热的。而中国人认为,冰的食物对胃不好,鼓励喝温热的。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很不适应,后来冻着冻着,倒也习惯了。

高温处理过的东西美国人也放置比较长。美国人喜欢烘烤,烤面包、烤蛋糕、烤派、烤肉等等,因为一做就一大屉,所以没吃完的也存在冰箱里,一吃就是几天。我认识的在美国的中国人里,有一位嫁给了美国人十几年,也习惯了做中餐一次做很多,然后把中餐没吃完的大量的米饭、包子、肉菜、素菜收藏到冰箱里,慢慢吃,放置三到四天。

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这种饮食理念上的差异。记得《北京日报》曾刊登了一篇题为《15国今年禁止邮寄月饼》的文章,具体内容大概是:法国、德国、泰国、瑞典、哥伦比亚等15个国家明确规定禁止收寄中国月饼。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则不能邮寄带肉类或蛋黄成分的月饼。还有3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海关对收寄月饼有特别规定。一些国家颁布禁止邮寄月饼的原因或许多样,但有一种可能,是和中西方健康的饮食理念不同有关。

我就这则新闻内容咨询了几个美国朋友,问他们认为是什么原因,他们大都提到了可能是由于这些国家担心猪肉、蛋黄等变质,换句话说,有可能是,受西方理念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不相信常温下,月饼、月饼里的猪肉、月饼里的蛋黄,可以保存那么长时间,甚至有长达几个月的。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金华火腿、腊肉等等,如果西方人知道了这些美食的制作周期,恐怕会大跌眼镜吧。

东西部差异 篇12

我国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发展的同时, 各地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逐渐拉大, 表现为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更为明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为严重, 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差距则更为扩大。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东西部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如果在不可控制的范围内时, 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方面将整个中国和区域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做出的成果已经很多, 但是, 具体到各区域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关系的差异性分析, 用以解释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却较少。因此, 在我国面临金融全面开放和产业全面升级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 辩明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因果关系, 分析二者内在的作用机制, 对于丰富金融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分析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政策选择等方面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 模型的建立

1.1 相关指标的选取

在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中, 经济增长变量大多采用实际GDP或其对数值, 在本研究中我们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值代表经济增长变量Y。金融服务业发展指标采用东西部地区的保险集中度和贷款集中度作为其衡量指标。各指标的取值按如下公式计算:

(3) 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对数值

由于金融业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 考虑到计算贷款集中度、保险集中度所采用的经济指标是金融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 不适宜分析贷款集中度、保险集中度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影响, 所以在实证分析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将剔除掉金融业增加值。

1.2 模型的建立

综合King和Levine (1993) 、Darrat (1999) 、Dimitris K.Chistopoul os和Efthymioso.Tsionas (2004) 等人的实证模型, 结合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 建立以下实证模型:

式中Yit为经济增长变量, 本文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因变量指标。bxit和dkit为自变量, 本文采用保险集中度和贷款集中度作为自变量指标。εit协整方程常数项。t和i分别代表时间和省别。

1.3 数据来源

本论文的样本数据包括:1995~2009年各个年份中国东西部地区工、农、中、建等银行的贷款余额之和、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之和、财产保费收入、全部保费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全部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1995~2009) , 并按指标取值公式经过整理后得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12省市区。由于重庆市在1997年才成立, 其统计资料不全, 重庆市和四川的资料合并处理。本文在东部地区的选择上剔除了辽宁、河北和海南三省, 在西部地区的选择上剔除了贵州、甘肃、宁夏、陕西等四个省份。

1.4 研究方法

在本项研究中, 我们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来考察金融服务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增长的因果及主次关系。Engle和Granger (1987) 指出, 变量间协整的前提是各变量同阶单整。因此, 在进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前首先要进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然后, 运用kao检验验证面板数据存在协整关系, 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用LR检验证明模型所选择的固定效应是否合适, 最后再根据估计模型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协整方程的各个指标变量的系数, 根据指标的系数可以对东西部地区的差异进行分析。

2 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6.0, 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过程如下:

2.1 单位根检验

通过检验, 可以发现东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贷款集中度、保险集中度3个变量的水平值均存在单位根。在对这3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值进行检验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存在单位根, 因此, 东西部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贷款集中度、保险集中度3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这几个指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性。

2.2 面板数据ka o检验

kao检验结果如下所示, 可知,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东西部地区的ADF统计量检验均显著, 即kao检验认为东西部地区的变量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东部地区kao检验结果:

西部地区kao检验结果:

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于格兰杰检验的结果表格数据太多, 在此仅给出结论。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 滞后一期的保险集中度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格兰杰原因, 滞后一期的贷款集中度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格兰杰原因, 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是滞后一期的保险集中度和滞后一期的贷款集中度的格兰杰原因。

2.4 回归模型

通过各种检验后, 由软件回归得出东、西部地区变量间的协整方程如下:

东部地区协整方程:abc=10.203-1.711bx1-3.168dk1

西部地区协整方程:abc=8.261-2.656bx1-1.727dk1

其中, abc=log (第三产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 , bx1、dk1分别为滞后一期的保险集中度和贷款集中度。

3 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

从估计模型得到的协整方程来看, 保险集中度和贷款集中度的系数符号均为负, 说明了保险集中度与贷款集中度的下降即行业竞争程度的增加均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集中度的上升即行业竞争程度的削弱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

从协整方程各个变量系数的大小来看, 东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就贷款集中度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可以看到, 东部地区贷款集中度系数的绝对值为3.168, 远大于西部地区贷款集中度系数绝对值1.727。这说明,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 更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廖格平等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在当地企业中大型企业所占比重较高的地区, 银行越集中, 越能满足大企业的信贷要求, 从而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比重高的地区, 银行越是分散, 中小银行越能发挥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功能, 从而越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大型工业企业产值占总工业产业的比重以及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不高的, 尤其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这些地区以中小企业甚至是民营企业为主。与此相反, 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 国企和其他大型企业所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

就保险集中度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 可以看到, 东部地区保险集中度系数的绝对值为1.711, 小于西部地区保险集中度系数的绝对值2.656。系数符号均为负数, 这和谢利人等人的观点一致。谢利人认为, 财产险保险市场的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 这是因为人们将财产险费用的支出看做是对收益的扣减。而第三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所以保险集中度的下降, 即财产险保费收入占总的保费收入的比例下降, 是会引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但是, 秦建文、黄蕤认为东部地区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比西部地区大, 这似乎与他们的结论相反。这可能是由于指标选取的不同, 秦建文、黄蕤选取的指标是保费收入, 是绝对数指标, 而本文选取的是财产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收入, 是相对数指标。可以验证, 当财产险保费收入变化幅度一样时, 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动幅度比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动幅度大。无论选取什么指标来衡量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东部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水平都是高于西部地区的, 西部地区的保险业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有待开发, 所以, 保险集中度下降一个百分点, 对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之东部地区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4 政策与建议

4.1 对银行业的建议

第一, 放松利率管制, 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扭曲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利于动员储蓄, 不利于提高储蓄转为投资的效率, 不利于投资的产出效率。特别是对东西部无差别的利率政策, 吸引资金从西部流向东部, 进一步使西部的建设资金短缺。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应当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 使利率能够反映资金的真实价格, 起到调节资金的作用。首先, 由于目前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的主体较少, 同业拆借利率不能真实地体现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所以应当完善同业拆借市场, 使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加入同业拆借市场, 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 使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市场的基准利率。其次, 放松利率管制, 一方面使银行能够根据企业的资信状况和项目的风险状况自行决定贷款利率, 另一方面允许存款利率适当浮动, 另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推出不同的存款品种和存款利率, 满足居民与非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 加强政策性银行对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就银行集中度这方面而言,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商业性银行遵循利益最优的原则, 对落后地区的支持随着市场化程度的益加深入而越弱化, 因而必须借助政策性银行来促进落后地区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有了发展, 可以为商业性银行进入落后地区投资创造机会和环境, 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 对于西部地区, 为政策性银行提供优惠贷款、优惠利率、良好的融资环境等政策, 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的快速发展。

4.2 对保险业的建议

第一, 规范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业不仅具有风险控制、社会管理、损失补偿等功能, 而且通过对外投资保险业还具有资金融通、配置资源的功能。从长期来看, 保险业的规范发展是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的。但是目前行业人员的进入门槛较低, 导致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不少保险代理人员为了赚取佣金, 而采取不正当手段诱导客户购买保险产品, 由此诚信危机不断爆发。而且, 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行业影响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保险行业的监管力度, 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等手段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 并引导各保险公司从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转向高水平的服务竞争, 由此来规范保险业的发展。

第二, 结合地区特点, 因地制宜发展地区保险产品。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而且保险产品易于模仿, 由此导致了各保险公司采取了低水平的价格竞争。特别是在政府直接定价的约束, 保险市场突出表现为以手续费竞争为手段的变相价格竞争。通过不计成本的降价以获取足够多的市场份额会增加保险业的整体风险, 最终会造成保险公司的偿付危机, 损坏社会公众福利。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风险状况、需求结构来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产品, 提供有别于其他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和附加服务, 采取高水平的服务竞争来获得市场份额。

4.3 总体的建议与政策

第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可以优化金融产业结构以满足市场经济运行中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鼓励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信用社、租赁、典当等多种中小型地方性金融组织, 形成资金的合理分配和银行业的正常竞争, 鼓励和发展紧贴市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 以促进竞争, 改善银行服务。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具有较之大型金融机构更低的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 所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能够使金融市场体系的构成更符合实体经济的要求, 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第二, 实施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国家在制定相关的金融政策时, 应当注意到东西部的差异, 做到差别对待。一方面, 给予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金融调控方面一定的自主权, 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在遵守国家基本政策的前提下,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弥补本地区在金融效率方面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 由于西部远落后于东部, 所以在政策的制定上应当给予西部地区更多的优惠, 如给予西部地区更多的政策性贷款、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 或者加大中央财政贷款的贴息力度, 减轻西部地区的利息支出, 降低开发成本。而且, 还应当制定配套的措施, 引导资金流向西部, 缓解西部的建设资金不足, 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东、西部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服务业集中度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 发现东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业集中度的下降均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集中度的上升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 且集中度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集中度,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

参考文献

[1]Arestis, P.and Demetriades, P.“.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ssessing the evidence”, Economic Journal, Vol.107, May, pp.783-779.

[2]Bencivenga, V.R.and Smith, B.D..1991“,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ndogenous Growth,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58, Apr.pp.195-209.

[3]Bencivenga, V.R.and Smith, B.D.and Starr, R.M., 1995“, Transaction Costs, Technological Choice, and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Vol.67, Oct, pp153-177.

[4]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5]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6]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赵旭, 凌亢.中国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J].武汉金融, 2001 (01) .

[8]谈儒勇, 叶海景, 范坤祥.我国各地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 2006 (12) .

[9]周好文, 钟永红.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分析[J].金融研究, 2004 (6) .

[10]姚凤阁, 张磊.金融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研究.

上一篇:春晚流行语下一篇:档案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