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利民

2024-11-06

便民利民(精选12篇)

便民利民 篇1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 一年一次的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大迁徙—中国春运圆满落下帷幕。

40天时间, 2.21亿旅客通过铁路完成了东西南北的大流动, 铁路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发售火车票5085.3万张, 这些都给今年春运组织、管理和保障提出了巨大挑战。

沟通才能理解, 理解才能包容。今年铁路本着“开放办春运”的理念, 在加大与旅客沟通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标准, 通过一系列新措施使“千方百计提高运输能力”、“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千方百计便民利民”切实得以体现。

尽管仍多风雨, 尽管不尽如人意之处无法避免, 但2012年铁路春运比往年进步得不止一点点。

40天来, 200多万铁路职工栉风沐雨, 以自己的辛劳换来旅客一路平安, 实现了“确保安全、平稳有序、便民利民”的春运目标, 展现了铁路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的新变化、新进步。

运力

客流平稳峰高不显

纵观40天春运, 与往年相比, 今年铁路客流呈现客流平稳、峰高不显的整体态势。许多旅客和铁路职工都有一种与以往不一样的感觉:今年的春运, 峰高不见峰, 出行更从容。

如预计的一样, 今年春运的“重头戏”在节前, 客流高峰比去年来得早、来得猛。春运第4天, 铁路客流就超过了550万人, 比去年早了5天。节前春运铁路有3天客流超过600万人, 而去年节前最高为578.3万人。

节前15天, 铁路日均发送旅客556.4万人, 同比增加40.8万人。与去年节前、节后日均旅客发送量相差61万人, 今年节前、节后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基本持平。

按照惯例, 节后春运将在春节黄金周结束时和农历正月十五过后出现两轮客流高峰, 且客流峰值往往出现在农历正月十五后。今年节后客流峰值出现在春节黄金周尾声, 正月初六全国铁路发送旅客665.8万人, 比去年峰值少了近50万人。而正月十五后客流高峰没起来, 多年来铁路节后春运客流高峰一浪高过一浪的景象今年没有出现。

从客流构成来看, 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和旅游流一直是春运客流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前两者以其出行的稳定性成为春运主力军。

今年春运, 铁路总计发送旅客22112.2万人, 与去年基本持平。由于各大高校开学较晚, 学生旅客启动相对滞后, 学生节后第二轮返程高峰在春运结束之后才到来。

对于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完成大迁徙的旅客来说, 春运传递着亲情。然而, 在经济和社会学家眼里, 春运带来的是城乡信息和宏观经济资源的交流。

在几股客流中, 今年变化最大的是务工流。受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 长三角、珠三角等用工热点地区企业减少用工或是延迟开工, 加上“80后”、“90后”新一代务工者选择是否出行以及到哪里务工更加理性, 他们对流传了几十年的“三六九、往外走”等传统观念的摒弃, 也是今年春运客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今年春运, 从客流数据上带给铁路人很多崭新的信息。通过总结新情况有助于铁路进一步把握春运规律, 不断提高在客流预测、运力安排方面的能力, 从而更能掌握春运的主动权, 进一步提高在营销战略制定、市场定位和调度指挥等方面的能力。

科学安排运能

尽管今年春运铁路客流平稳, 但从目前来看, 铁路运能仍难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铁路春运以能力定运量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需求与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缺口, 春运的关键还是运力安排。

今年春运, 铁路努力挖潜提效, 千方百计增加春运总体运能。春运期间, 各铁路局采取席位复用、加挂车辆、硬卧代硬座等措施增加客运能力;充分发挥新增高铁和动车组列车能力, 武广、京沪高铁列车加密或重联运行, 延长高铁运营时间, 以适应春运高峰的应急需要。

今年春运, 全路日均开行图定列车3506列, 同比增加433列。除增加图定客车能力外, 每逢春运铁路还大量开行临客。今年春运铁路共开行临客25678列, 同比增加1241列。其中, 节前开行临客8874列, 节后开行临客16804列。节前、节后运能安排均为历年之最。

比数量更重要的是科学组织。对旅客到发繁忙的地区, 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临时客车, 做到哪里有客流就在哪里开车, 哪里需要车车就开到哪里。客流高峰时段, 铁路每天开行临客800多列, 增加运力160多万人。对于客流饱满、去向相对集中的地区, 铁路及时开行直达专列。节日期间, 铁路日均开行直达专列300对左右。

充足的旅客列车是保证旅客乘车出行的前提。为应对南方地区密集客流, 铁路贯彻“北车南调”战略, 沈阳、北京等铁路局顾全大局, 抽调优质车辆千里驰援, 缓解了南方地区车辆不足的压力。为保证车辆状态良好, 早在春运开始之前, 车辆部门就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车辆整修大会战, 整修客车4万多辆, 实现了春运一线车辆准备充足。

能力安排符合实际, 对铁路春运客流呈现平稳态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春运, 铁路继续发挥中长距离运输的优势, 在总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 各铁路局直通旅客运量实现同比增长。

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春运, 铁路改变了以往“包打天下”的做法, 积极宣传引导广大旅客向其他交通方式分流, 这些都对缓解客流高峰压力、均衡运输起到了积极作用。

数据

北京:四大火车站1100万人次

春运期间北京四大火车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共发送旅客近1100万人次。站点发送旅客数具体情况为:北京西站春运发送旅客523万人次, 到达旅客577万人次, 到发总量1100万人次;北京站发出302万人次, 到达351万人次。其中节前15天, 发送旅客165.4万人次, 同比增加21.5万人次, 增幅15%。

广西:6411万客流往返“春天里”

“寒雪梅中尽, 春风柳上归”。据初步统计, 全区公路、铁路、民航等共运送旅客6411.3万人次。“广西温暖”伴随父老乡亲们度过乍暖还寒的新春。

在今年春运中, 广西公路客流量最大, 运送旅客达5810万人次;铁路其次, 464.8万人次;其后就是民航136.5万人次。今年铁路售票实行重大改革, 推行实名制、网络售票、电话订票等措施。

陕西:发送旅客700万人次

春运40天, 西安铁路局共计发送旅客700余万人, 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春运期间, 西安铁路局加强运输、客运、车辆、机务、调度等部门协调联动, 将有限的运力集中在重点地区和方向。全局共安排开行始发临客1093列, 其中直通临客173列, 管内临客920列。同时, 积极应对突发客流, 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要。

南昌铁路局: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

为期40天的2012年铁路春运圆满谢幕。期间, 南昌铁路局把“便民利民”作为春运目标, 从安全、能力、秩序、服务、售票等关键环节入手, 极力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问题, 最大限度满足出行需求, 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 待旅客如亲人”的全新春运理念。

春运40天, 南铁共发送旅客1506.7万人, 其中江西境内发送旅客893.5万人, 福建境内发送旅客608.6万人。三大客运站的南昌站共发送旅客282.8万人, 福州站发送旅客204.3万人, 厦门站发送旅客116.4万人。

今年春运, 全局开行临客138对, 同比增加11对, 并对昌九城际铁路实行动车“公交化”运行。春运以来, 昌九城际铁路发送旅客50万人, 杭深线发送旅客249万人, 高铁客发同比增加17.7万人、增长6.3%。

新疆:龙年春运发送旅客203.8万人

春运期间, 乌鲁木齐铁路局累计发送旅客203.8万人, 日均发送5.1万人, 同比去年春运增运15.2万人, 增幅8.1%。其中:直通发送75.4万人, 同比去年增幅1%;管内发送128.4万人, 同比去年增幅12.7%。单日发送量高峰出现在1月13日, 当日发送6.4万人。

乌鲁木齐铁路局称, 2012年春运是40年来最早的一个春运, 客流高度叠加, 客流量较往年大幅增长, 同时也是乌鲁木齐铁路局实现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实名制购票等新型售票方式的第一个春运。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 乌铁局6万多名干部职工齐心协力, 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 待旅客如亲人”的理念, 尽力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实现了运输能力释放最大化, 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 学生购票优先便捷, 服务旅客创先争优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受理旅客投诉及时、有效等目标。

山东:铁路发送旅客增10%

山东交通部门数据显示, 春运期间山东公路、水路共完成客运量2.71亿人次, 同比略有增长, 铁路、航空客流同比大幅增长, 其中铁路发送旅客数同比增长10%。铁路旅客同比出现大幅增长。据济南铁路局介绍, 春运40天济南铁路局共发送旅客720.02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加10%;局管内开行始发临客190列, 比去年同期增开29列。

服务

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2012年春运以来, 铁路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切实改进了站车卫生、供暖、供水、餐饮等基本服务, 加强了重点旅客服务, 实现了春运服务质量的较大提升, 获得了社会好评。

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 各铁路局强化卫生保洁, 大力改善站车、沿线特别是直接服务旅客的场所环境卫生质量。沈阳铁路局狠抓客车整备和保洁质量, 春运前制作的价值5000多万元的卧具全部上车, 实行卧具阶梯使用, 满足各等级列车卧具更换需求。南宁铁路局大力整治站车环境, 将实施保洁外包的车站由13个增加到16个。

各铁路局将车站给水、车内供水等工作纳入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检查的重点内容。太原铁路局管内各客运站保证24小时开水供应, 列车卧铺车厢重点时段补灌暖瓶, “绿皮车”保证随时有水。

各铁路局全面强化列车防寒保暖工作, 同时加强供暖措施落实检查, 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哈尔滨铁路局对直供电车进行日写实, 重点整治出库时间不足影响车内温度等突出问题。上海铁路局做好取暖煤储备, 配足列车上煤工作人员, 确保“绿皮车”用煤及时补充。

在强化餐饮质量方面, 北京铁路局狠抓临客餐饮供应保障, 对非乘务单位担当的临客餐料和车上出售的商品实行统一采购。呼和浩特铁路局加强站车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在旅客集中候车区采取长效消毒措施, 统一安装或配备卫生部门推荐的消毒设备。南宁局24对直通列车根据各方向客流特点推出了多层次化的餐饮产品。昆明铁路局按照质价相符原则, 合理确定餐饮价格, 明码标价并向旅客公布, 接受监督。

2012年春运, 铁路还进一步强化对重点旅客的服务工作, 最大限度地方便重点旅客出行。郑州铁路局在往年“贴心售票”“温馨接力”等服务品牌基础上大力开展“三台”特色服务。武汉铁路局设置重点旅客专售窗口和专用候车区域, 增设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成立重点旅客帮扶小分队为旅客提供服务。

春运结束服务未结束

今年春运结束后, 各铁路局电话订票和互联网售票时间变更为每天7时至23时, 预售期仍保持12天 (含购票当日) 不变。

同时, 人工售票窗口预售期为10天, 电话订票办理4日至12日 (含购票当日) 内的车票, 当日12时前预订的车票, 订单保留至当日24时;当日12时以后预订的, 订单保留至次日12时。

据铁路部门消息, 春运结束后, 铁路将继续实行车票实名制, 各火车站按抽验方式查验票、证、人的一致性, 广大旅客购票、乘车时还是不要忘记携带有效身份证件。

便民利民 篇2

——中山街道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为加快行政审批、加强电子政务、规范政务公开、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构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中山街道根据区纪委的有关精神要求,紧紧围绕‚管理、服务、应用‛这一中心,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全面加强行政效能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断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保证了政务信息公开,便民服务高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街道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街道‛、‚全国社区共建共享先进街道‛、‚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集体‛、‚区‘五好’领导班子‛等多项殊荣。

一、全面加强行政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建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投资100多万元,于2009年5月正式建成多功能、综合性、一体化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共配备工作人员18名,总服务面积近600平方米,分上下二层,其中一层为办事大厅,二层为多功能厅,办事大厅按照低柜台人性化、开放式零距离的设计风格,内设1个仁爱服务超市、8个电子化操作服务窗口、4个职能部门便民服务室,多功能厅集教育、培训、议事、活动等综合服务于一体。

二是完成社区便民服务室改扩建。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街道补贴一点、社区自筹一点的方式,完成对健康巷、江汉北路、长港路、植物园社区办公用房的升级改造,平安巷、江汉、文化坊、园林东路社区办公楼改扩建项目,不断改善社区便民服务环境,不断更新办公设备、不断健全窗口受理、承办情况、结果反馈等基础台帐,不断升级应用系统、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推动街

道社区民生便捷服务的全覆盖。目前,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室建成率达到70%以上。

三是加大办公办案硬件设施投入。筹资5万余元,按照‚一牌三室一中心‛(悬挂街道纪律检查委员会标牌,配备纪工委办公室、廉政谈话室、信访接待室以及廉政电化教育活动中心)的标准改善办公用房,并配置‚八个一‛(电脑、打印机、照相机、录音笔、录音电话、制度牌、党政纪条规书籍和电教片、文件柜)装备,用于改善街道纪工委办公办案硬件设施,提高办事效率。

二、不断深化行政服务事项公开

一是将所有行政审批项目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决策。按照‚下放管理权限、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审批程序、限定服务时限‛的原则,围绕街道中心工作,突出为广大群众服务,细致筛选出信访接待、民政残联、党团联络、城市管理、计划生育、职工帮扶、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等8个方面49项与群众关联度较高的审批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或社区便民服务窗口统一转接承办,方便群众办理行政审批事务,打造‚阳光政务‛。截止目前,已为58户困难家庭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为31户低保户申请到大病医疗救助款4万余元;将610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了社保范畴,并为其中124名符合条件人员申请了社保补贴。

二是将所有公共服务事项纳入部门办事窗口集中办理。统一按照‚联合办公、一窗受理、阳光操作、限时办结‛的并联办事程序,以街道服务中心为依托,在现有机构、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设立各职能部门集中办事窗口,实行轮流值班或定人定时服务,1名分管领导主管与2名部门领导带班直管的‚双管双带‛专班管理模式,遵循便民‚三相同‛、管理‚四统一‛(即:同一电话对外、同一大厅办事、同一理念为民,统一布局、统一着装、统一标牌、统一责任)的原则,规范窗口设置、标牌标识、服务标准、审批归并、窗口授权、考核评比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以社区便民服务室为主体,按照

咨询、代理、帮办、调处的职能定位,‚一牌一岗一桌‛的工作要求,‚制度完善、办理集中、流程规范、清廉高效‛的服务准则,加强‚一站式‛服务服务窗口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党内基层民主决策制度,形成整体联动、基层推动、齐抓共管、服务群众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绘制平面示意图、设置窗口标识、印制各部门相关服务指南,为前来办事的群众起到了导示作用,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办事,形成了一条上连区、街、社区,下接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党群的办事审批服务链。

三是将所有运行职能机制纳入行风政风评议统一受理。采取门户网站投票、实地察看、座谈访问、问卷调查、民意测评、明察暗访等方式,细心了解群众的需求,用心倾听基层各方面的意见并做好记录,专心梳理归纳问题与意见,及时处理及回复窗口投诉,抽查即办件现场办结率和承诺件按期办结率,定期测评群众满意率,并将广泛收集到的有关意见和问题,通过组织召开‚两代表一委员‛、行风政风评议监督员、服务对象行风政风评议座谈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今年来,行风政风评议工作专班人均下社区40多天,深入街道和所属12个社区,走访257名服务对象,召开30多场座谈会,帮助各地查找问题12个,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了评议活动取得实效。

三、着力规范行政服务运行管理

一是与运行制度建设相结合。对街道领导班子,通过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信访督办制度》、《班子成员包案制度》,坚持《公务招待定额管理制度》,制订《廉洁自律‚十不准‛》,签订《‚八带头‛承诺书》,撰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查报告》,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公信力。对中层干部,采取岗前廉政谈话、出台《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填写《个人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单》、建立廉政电子档案等形式,进

一步健全和规范干部管理和监督,严查他们是否履职尽责到位。对窗口服务干部,在公示服务流程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并联审批制》、《全程代办制》、《效能评估制》、《责任追究制》等长效机制,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办事行为,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与立体监察系统相结合。通过配备纪工委办公室、廉政谈话室、信访接待室,开通街道纪工委24小时专用录音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政务公开触摸屏,安装LED电子显示屏、摄像头,悬挂‚民情留言板‛,建立社区‚勤廉监测站‛等方式,建立‚音、屏、报、网、点‛五项功能于一体的监察体系,从根本上强化了权力运行的基础性、技术性管理,实现了预警监督、实时监督、视频监督和辅助监督的无缝对接。截止目前,街道共受理群众来信16件,电话举报5次,接待群众来访11起,32人次,从中发现案件2起。

三是与‚居民说事‛相结合。以街道班子成员信访接待日制度和社区‚居民说事‛制度为平台,建立街道纪检干事、党风廉政监察员、党内民主监督员、党群信访接待员、社区廉政建设联络员等纪检监察队伍,选聘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义务监督员,开辟‚网上说事论坛‛,定期开展社区‚大接访‛、‚民意圆桌会‛活动,对公务招待费定额管理、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低保动态管理、民政救济物质发放、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关键岗位、案件易发区域和重点环节展开调研,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中共沙市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纪律工作委员会

便民利民 篇3

一、户籍管理

(一)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到工作地区,也可以迁回原籍。

(二)到西部地区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以及西部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可以不迁户口,户口迁入西部地区的,如果今后返回原迁出地工作、生活,也可以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

(三)在大、中城市落户的高中级专门人才到小城镇或者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

(四)考取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五)新出生婴儿的常住户口登记,随父随母自愿选择。

(六)取消出国、出境1年以上的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

(七)取消被判处徒刑、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

二、交通管理

(八)考领小型汽车驾驶证的人员年龄上限由现行的60周岁放宽到70周岁。持有小型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的人员超过70周岁的,每年审验1次驾驶证,并进行身体检查,符合驾驶条件的,可以继续驾驶。

(九)现役军人、武装警察凭军人、武装警察身份证件和团以上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明,可以申请考领地方驾驶证。

(十)增加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允许考领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驾驶证。

(十一)允许左下肢残疾的人员考领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驾驶证。

(十二)取消驾驶证丢失登报声明和30天后补领的规定,对申请补领的,48小时内补发。

(十三)暂住人员申请考领驾驶证的,由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书面发函查询改为网上核对,及时办理。

(十四)驾驶证有效期满换证和审验业务,由地级车管所下放到具备联网条件的县级车管所办理。

(十五)试行县级车管所办理汽车牌证业务;试行交警中队办理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农用运输车、普通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拖拉机等车辆牌证业务。

(十六)车管所在具备条件的车辆交易市场,设置办理车辆牌证业务的窗口。

(十七)从注册登记之日起6年内,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的检验由1年1次改为2年1次。

(十八)凡海关进口的车辆和通过国家汽车生产主管部门审查的国产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在办理新车注册登记时一律免上检测线检测,并不收取上线检测费用。

(十九)缩短进口车数据通报周期,提高国产车公告传递速度,使进口车和新公告的国产车等待办理车辆牌证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减少到48小时。

(二十)所有车辆号牌号码实行电脑公开自动选号,并可以选择2次。

(二十一)申请办理车辆转籍,部分登记事项不够规范的,由转入地车管所负责更正,不得退档;需要核对有关情况的,由两地车管所内部协调。

(二十二)简化车辆注册登记程序,不让群众在检测场和车管所之间多次往返。

(二十三)在互联网上建立交通管理信息主页,方便群众上网查阅办理车辆牌证的有关规定及考试模拟题库,下载、使用有关表格及填写式样。

(二十四)群众可以自愿选择有资质并在车管所备案的中介机构,代办各种车辆牌证业务。开办发牌发证邮寄、速递业务,供群众自愿选择。推行办理车辆牌证“一站式”服务。

三、出入境管理

(二十五)居民凭身份证、户口簿按需申领护照的范围,今年内由上海、南京等25个大中城市扩大到100个大中城市,达到全国大中城市总数的1/3。

(二十六)在实行按需申领护照的大中城市,除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外,居民申请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的,免交工作单位或者公安派出所的意见。

(二十七)自今年7月28日开始,广东省中山、东莞、江门、佛山市居民个人赴香港、澳门旅游的,可以凭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申请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访问签注,签注有效期为3个月,分1次和2次往返有效,每次在港澳地区停留时间不超过7天,申请次数不受限制。申请人领取通行证件后,可自行往来港澳地区。今年9月1日扩大到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市,2004年5月1日广东省扩大到全省。

(二十八)往来港澳商务签注的申请范围,由原来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企业的员工,扩大到内地个体工商户和在港澳地区注册的企业的员工。

(二十九)对外国留学生签发与其在华学习相同期限的居留证,不再逐年办理延期手续。

四、消防管理

(三十)推广在互联网上申报和受理消防行政审批业务。在公安消防部门的受理窗口、互联网站和电话语音咨询系统中公布消防行政审批结果。

便民利民惠民争创群众满意卫生院 篇4

一、优化服务环境, 改善就医条件

一是改善院容院貌。近年来, 卫生院按照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进行了改扩建, 统一了标识、标牌, 对医疗废物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增添便民设施。修建无障碍通道、热水供应系统, 添置轮椅、病区冰箱, 安装有线电视和无线网络。三是优化就医流程。将功能相近、业务有关联的科室就近安排, 减少群众往返时间;公示医生信息, 患者可选择医生并直接就诊;实行“先住院, 后结算”的付费制度。

二、加强能力建设, 保障医疗安全

一是更新医疗设备。近两年, 医院购置DR (数字化X线摄影)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70余件医疗设备, 新建层流手术室和标准化产房, 更换全部床单元配置, 设置中心供氧和床头呼叫系统。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开展校院合作, 近两年共选派38名医务人员返校“回炉”, 更新知识。对新招录的大学毕业生, 实行“师带徒”制度, 带教效果与师傅的收入挂钩。每月组织全院职工轮流讲课提高业务水平, 设置实训室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三是打造特色科室。把群众需求强烈的口腔科、妇科作为特色科室打造, 投入100万元更新设备, 增加技术人员, 通过外出考察、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今年这两个科室门诊量比上年增加41%。

三、落实改革举措, 提高服务效率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均通过重庆市药品交易所集中采购, 切断医生与药品收入的联系, 药品收入不作为考评医生绩效的依据。二是落实人事制度改革。本轮医改以来, 政府为我院重新核编55人, 比过去增加了9人。公共卫生专职人员16人, 占编制总数的30%。在招聘人员时, 优先聘用村卫生室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人员。三是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工作时间、技术含量、劳动强度, 制定各岗位的细化量表, 按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对职工进行综合考核, 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职工工资中, 70%为奖励性绩效工资, 30%为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同时, 卫生院收支节余的60%用于职工再分配, 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2014年, 职工最高收入达8.6万元。

四、强化内部管理, 规范服务行为

一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建立以业务副院长、高年资医生、住院医生为主的三级查房制度, 设置“在院病历稽查员”、“出院病历审核员”, 严把医疗质量关。2014年, 我院无一例医疗事故和纠纷。二是强化财务管理。县卫生计生委设立会计核算中心, 对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实行财务集中核算, 我院每月到中心报账, 接受会计监督, 有效遏制了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三是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制定次均费用, 抗生素、激素使用率, 剖宫产率等指标, 严格把握住院指征, 杜绝小病大治, 挂床住院等现象。四是坚持院务公开。每月公示全院业务收支、财务运行、新农合报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度、绩效考核结果、群众满意度以及职工违反规章制度等情况, 自觉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

五、转变服务模式, 履行公益职责

一是指导乡村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组建由临床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及乡村医生组成的团队, 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目前, 全镇乡村医生签约近8千户, 覆盖3.2万人, 覆盖率达93%。二是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在福利院设置卫生室, 由我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组成医疗服务组, 为福利院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三是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负责为住院患者提供出入院手续办理、新农合报销、取药、出入院车辆安排等全程服务。四是减免医药费用。对“五保户”及部分经济困难的患者, 减免新农合报销后自负部分的费用, 做到“不推诿病人, 不转移矛盾”, 切实履行公益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

通过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 全院凝聚力、服务能力、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社会的认可。2014年, 全院门急诊人次达到6.3万, 比上年增长26%, 住院2490人次, 比上年增长7%。群众满意度为89%, 比上年增长9个百分点。

强化便民利民惠民措施 篇5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服务为民,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目标,以实施“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法律援助管理服务质量为重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核心,创新机制,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的高度统一,为建设平安团风、法治团风、和谐团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十月二十五止,全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8件,其中刑事案件2件,民事案件126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1235件,宣传培训农民工10100余人,避免和挽回各类经济损失450万元,占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6%,102.9%,101%,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任务,受援面广,社会效益好,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一、狠抓“三个到位”,开创法律援助新局面

(一)思想认识到位。县委、县政府从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推动社会矛盾化解、依法管理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保障法律正确实施、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的高度,深刻把握法律援助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上的重大意义,克服财政基础薄弱的困难,把“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列为八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从今年起,按照司发通[2004]127号、司发通[2006]69和黄办文(2009)25号规定的要求,我县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按照法律援助工作量,建立了法律援助的最低经费保障机制,并随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二)组织领导到位。为把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项目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分管法律援助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县司法局也成立了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项目领导小组,从上到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体系,为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责任落实到位。我们将省、市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进行分解,根据团风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我县的目标任务,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将责任逐一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县政府出台了《团风县法律援助实施细则》,促进了法律援助制度化建设。同时,每个月县政府把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情况和其他的七件实事一起布置,一起检查督办,县长刘应文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法律援助工作一月一督办,一季一评议,及时总结法律援助好的经验和作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力促进了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还邀请县人大、县政协对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视察,详细地了解为民办实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二、完善“三大网络”,拓展法律援助新领域

(一)完善系统纵向网络。整合司法行政资源,建立了由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司法鉴定、法制宣传与基层法律服务等多个部门参与配合的维权网络;依托基层司法所和法律援助机构建立了13个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同时还在村组设立了法律援助信息联络员,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实现了全县法律援助网络的全覆盖,打造了“一小时法律援助圈”服务,做到了应援尽援。

(二)健全部门横向网络。与工、青、妇、老、残等相关单位联合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5 个。加强了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国土资源、建设、卫生、工青妇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的通知》、《关于开展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等,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建立异地维权协作网络。针对我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拖欠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维权难的实际,县司法局组成“工作团”,先后奔赴深圳、佛山、广州三个市,就如何建立跨省法律援助协作机制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选择了3个我县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依托广东广立信律师事务所,广东卓明律师事务所,广东鹏城律师事务所建立起3个驻外“团风县法律援助工作站”,结束了我县在外省无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历史,为拓展法律援助工作异地协作网络奠定了基础。

三、着力“三个主导”,凸现矛盾化解新威力

(一)全力主导社会矛盾的排查。我县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长年战斗在农村法律战线,知法律、懂政策、明风俗,成了农村群众表达讼求的“贴心人”。他们既是农村普法的“宣讲员”、农民法律的“咨询员”也是收集社会矛盾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消防员”。吸纳法律援助工作者参与基层乡镇政法综治维稳中心工作,不但能及时收集研判社会矛盾信息,做到提前排查予以防范,还可在矛盾发生后直接界入矛盾化解,是社会矛盾预警、排查、调处和应急处置一系列工作的行家里手,已经成为我县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中间力量。今年,全县法律援助工作者排查矛盾纠纷210件,调处205件,调处成功182件。现在我县基层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大都是以基层司法所为主导,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倾力主导社会矛盾的调解。法律援助工作者善于把普法宣传、安置帮教、法律服务渗透到社会矛盾调解过程中,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手段,积极推行程序简单、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非诉讼调解方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当事人的讼求,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实现法律援助效益的最大化,又及早消除了矛盾冲突隐患,已经成为农村解决法律矛盾纠纷的的主要手段。今年办理的126件法律援助民事案件中,通过非诉讼调解的案件就达58件之多,接近总案件的一半。如今年发生的淋山河三死一伤特大交通事故案、但店镇森林纵火自杀案,都是在县法律援助中心及时指派律师开展非诉讼法律援助的方式及时解决了矛盾纠纷的。

(三)合力主导突发事件的处置。突发事件具有偶发性、新奇性、高情感、冲突性、不可控制、社会关注性、背景关联性等七大特点,如果处置不当,往往会演演变成危机。法律援助工作者,特别是法律援助律师因其独特的法律智慧、高超的谈判技巧、巧妙的语言演绎、经典的案例类比,增强了双向沟通的效果,往往为当事人所信任,从而成功地对当事人心理危机进行干预,能较大程度上防止事态的扩大,达到正确引导当事人用法律的手段解决争端和诉求。如黄湖移民承建老板拖欠一百多名农民工的工资案件,阳逻三死十四伤的特大交通事故案,都是通过法律援助律师的辨法析理,让当事人及其亲属按法律程序解决诉求的。成功避免了恶性重大群体事件的发生。

四、创新“三项机制”,促进社会管理新提升

(一)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暂行规定》,制定了来访接待、咨询解答、案件申请、受理、审批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实行流程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全方位向社会公示法律援助的条件、业务范围、服务形式、工作流程,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建立了 “统一受理、统一审查、统一指派、统一监督”的工作体系,健全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管理、档案管理、经费管理等工作制度,将全县法律援助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二)创新完善便民利民机制。今年,我们在创新便民措施上狠下功夫。一是深入全面开展了推行“八零”服务举措,争创优胜服务单位、争当服务明星的活动,要求全县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时实行“八零”服务。即:对特殊当事人实行零审批,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在规定之外零收费;服务结果“零投诉”。二是全面推行便民八大新举措。即: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措施、降低受援经济审查条件、简化援助办理程序、开展异地维权协作、建立受援人联系告知制度、选择有利于受援人的服务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提高服务质量,有效地提高了服务水平。三是全面落实“三个做到”,即凡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都要做到立即受理、及时指派;凡是求助办事的,都要做到来有迎声、坐有请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凡是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都要做到严谨细致、热情服务,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认真开展了对受援人的回访调查,将当事人的满意度作为评审办案人员工作质量的依据。四是出台了《团风县法律援助实施细则》,明确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的相关标准,适当放宽和降低了经济审查条件的要求。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两类案件,一律免除审查经济困难条件,直接给予援助服务。五是扩大了援助范围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通、医疗、产品质量、高危作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重要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六是努力提高办案效率。将申请、审查和受理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及时受理和承办困难群众提出的援助申请。

(三)建立重点案件督办机制。我们一直把服务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当事人的法律援助案件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督办。在受理审批农民工、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当事人的法律援助案件时,畅通渠道,简化程序,做到一般的事快办,特殊的事特办,紧急的事急办。尤其是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两类案件,以及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申请的案件一律免除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做到有问必答、有案必接、应援尽援。据统计,元至十月,全县受理农民工维权案件77件,办结62件;办理老年人案件3件,残疾人案件4件,妇女案件19件,仅农民工一项就已经挽回了经济损失172万元,让当事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法律援助的实惠,有力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如因浠水县某建材建设工程公司项目经理秦旺林拒绝支付工资,107名参与团风县黄湖移民工程建设的农民工到团风县信访局集体上访。我局按县清欠小组的要求,指派鄂东律师事务律师朱志刚、汪林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协助清欠工作。通过县清欠领导小组和法律援助律师的共同努力,2010年4月16日,变卖浠水县某建材建设工程公司在团风县境内的房产所得款项12余万元,解决了湖南籍32名民工的工资欠款。2010年5月6日,又追回了15万元,将外县籍36名农民工的工资全部兑现完毕。余下还有本县39名民工工资未付清,已通过诉讼的程序办理结案,不久将对被告进行强制执行。

五、开辟“三大阵地”,展示法律援助新形象

(一)组织活动开展宣传。一是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进农户”、“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在人口较集中的位置开设法律援助宣传专栏,发放法律援助宣传单35000份。特别是移民喜迁黄湖后,我们及时组织了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深入到黄湖移民家中开展法律援助宣传,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沟通释疑解惑,发放法律援助知识手册800份,免费提供各类法律咨询56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件。二是是利用农民工大型招聘会的时机,加强了法律援助宣传。共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3000册,宣传资料1600份,受宣传的群众多达4000余人,现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128件,接受法律援助申请4件。

(二)借助媒体深化宣传。我们加强了与《黄冈日报》、《鄂东晚报》、《团风创业报》、《团风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今日团风》网站、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构建了协作机制,通过制作每月法律援助动态、拍摄专题片、开辟专栏等形式,重点宣传法律援助工作,增加群众对法律援助的了解和知晓程度,让法律援助做到电视上有影、电台上有声、报纸上有文。

(三)集中培训扩大宣传。县法律援助中心与县劳动就业局合作开办了农民工法律援助课程,以讲授法律援助制度,宣传和解答法律援助知识为重点,以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为正面引导为契入点,让更多的农民工知晓法律援助、学习法律援助、依靠法律援助、利用法律援助,目前已举办农民工法律援助课程18期,培训农民工5000人。

六、严把“三个关口”,打造队伍新气象

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体系,从根本上保证法律援助队伍公正廉洁。

(一)教育警示促公正。通过组织法律援助工作者学习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全省政法会议精神和《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李庄违法违纪案件为反面教材,在全县法律援助队伍中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廉洁从政教育为主的“警示教育”,要求法律援助队伍要以“三个至上”、“三个维护”、“三个统一”的法治理念来履行法律援助使命,让每个干警切实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心灵上受到触动、情操上受到洗礼,始终自觉做到公正廉洁。

(二)制度规范保公平。制定了《团风县法律援助实施细则》、《关于在全县开展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暂行规定》、法律援助工作流程、法律援助范围和咨询接待、案件申请审批等制度,并予以公示,还建立健全了工作奖惩机制,防止审批不规范、办理不严谨的现象出现。

(三)公开透明守廉洁。我们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的思想,大力推进“阳光审批”。全面公开了法律援助范围、条件、程序、并以宣传单的形式散发。建立了法律援助信息网上录入监督系统,做到审批信息网上公示、办理流程网上管理、结案情况网上监督、案件质量网上考评,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我县法律援助工作虽然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摸索中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领导的要求比、与群众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为全面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便民利民 篇6

进入5月,又到了旅游旺季。如果你在网络社区咨询太原生活旅游问题,太原网友常会“强烈建议去办一张公共自行车租车卡”。

“雨雪天不适宜骑车,我们会关闭公共自行车系统,但关闭没多久就会有很多人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再开。”山西省太原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经理赵永旺说,现在很多太原市民的生活里,已经离不开公共自行车了。

放眼全国,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的不只是太原。“现在国内有100多个城市都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了。”多年来跟踪研究公共自行车的同济大学教授潘海啸介绍说。

北京市交通委日前公布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全市已建成包含1730个网点、5万辆自行车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累计办卡55万多张,日均骑行人数超过15万人次。

但是,普及公共自行车服务在带给市民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三大难题:合理调度难、维修成本高、停车点选址难。甚至有人质疑这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是不是‘面子工程还得看运营管理到不到位。”赵永旺说,“买车、买设备谁都会买,但后面怎么办才是关键。”

“最怕的就是‘先弄一点儿做试点”

在厦门工作的晓莹,去年在街边发现了崭新的公共自行车租车点:“租车点感觉有点儿少,我没见到过几个,也不知道哪里有车,哪里能还车。”晓莹说,她自己从来没骑过厦门的公共自行车,周围的朋友也没见有什么人骑过。

“从我们在国内几个地方考察学习得出的结论来看,公共自行车最怕的就是‘先弄一点儿做个试点,那肯定做不成。要建就得建成让人觉得是‘能用的东西,得形成一个规模化、网络化的东西。”赵永旺说,现在太原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5.84个站点。除了太原市,湖南省株洲市和北京市通州区等地方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同样达到了平均站点间距不超过500米。而国内公共自行车运营历史最为悠久的杭州市,站点间隔甚至达到了300米。

除了站点分布密度是否足够,还有“是否方便还车”的问题。“有一次我从景山东街那边骑公共自行车去北海北地铁站那边,结果在那个站点还车的时候发现那个站点停电了,还不了车。我骑着车在周边转悠了半天也没找到别的租车点儿。得,我又给骑回来了。”北京市民薛先生遇到的情况,在很多拥有公共自行车的城市里都曾发生过。薛先生不知道的是,北京的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可以在微信、易信等手机APP的相应服务公众号中查到,还能显示某个租车点的存车量和空余车位数量。但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15名骑公共自行车的市民,其中9人都表示“不知道有这个功能”。

在太原,同样的站点查询功能则被做成了手机APP“龙城单车”,推广情况也很不错:今年年初的官方统计下载量已经突破了16万次。

面对大城市早晚高峰潮汐式客流,如何调度是难点

站点的规划、布局、查询等,对于公共自行车来说,充其量只能算是刚刚入门的“摸底测验”。而一套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旦正式运转起来,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各种考验才真正开始层出不穷。

所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都绕不开一个“调度”问题:不能让一些服务点“车满为患”,导致别人无法还车,更不能让一些服务点唱“空城计”,无车可租。而单是一个调度运输车的选用问题,就体现了各个运营单位需要因地制宜的不同考量——同样是在北京市,通州区选用了能一次性运送20辆自行车的电动汽车来应对早晚高峰相对集中的人流;东城区则选择了虽然每次只能运送七八辆自行车,但是由于自身车身窄小,使用的是可以在北京老城区相对狭窄的道路上灵活穿梭的电动三轮调度车。

不过,面对大城市早晚高峰潮汐式客流,单纯用调度车运自行车已经不够。“每天早晨,我们会在出行量大的小区服务点旁边派人准备好备用车辆,站点里的车被骑走,我们就得把备用车补上。同时在几个地铁口旁边的服务点也要派人把存满的车取下车架,让后边骑车过来的人能马上还车。比如像通州梨园地铁站边上,这一个站我们就要备500辆左右的自行车。”通州区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主任郭峰说,为应对早晚高峰,整个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150多名员工,除了正常轮休、在热线和调度室的人之外,几乎所有人都要奔赴各个热门站点帮忙调配自行车。经常调配自行车的人,都能“一次推两辆车”来提高效率。

不仅仅是工作时间,公共自行车很多方面都要考虑到客流规律。太原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副经理左萍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太原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全图。其中不少网点都被她用红圆圈、蓝圆圈、红三角等各种不同标志的贴纸标记着一些常年容易满储、空储的站点。如何从最近的地方调配车辆、调度车怎么走才能最省时地把需要调配的站点连接起来、哪些地方可以考虑设立新站点分流客流……“现在有时候开车出去找人,他们告诉我在某某大楼见面,我可能都不知道在哪儿,但是只要一说是某某自行车站点,我一下就清楚了。”

仅北京通州,去年修车费用就花了170多万元

在杭州、太原、株洲、北京等公共自行车出行人口较多的地方,每辆自行车的使用率也是居高不下。每辆自行车一天被六七个人骑过是很常见的,有些地方的车甚至还有被20多人骑行过的纪录。加之作为“公共物品”,人们在骑行时往往不会很爱护,在这种情况下,车辆以及服务站点的设备的损耗也是相当惊人。“去年,我们光修车的费用就花了170多万元。”郭峰说。而一度以“株洲模式”名扬全国的株洲公共自行车,也曾经在2014年因为设备破损严重,遭遇过连续4个月考核不达标。

如何维护好公共自行车?运营者们也在各自想着办法。

北京的首批公共自行车,用的车筐是比较轻便的细钢丝车筐。“但是我见过好多人去超市买东西回来把一大包东西都堆在车筐里,把车筐都压变形了。”郭峰说,每年因为车筐“超载”而损耗维修的车辆不计其数。此后,北京再购进公共自行车时,选用的车筐是不锈钢粗钢条的车筐。在通州区,工作人员还会为两批车筐不同的自行车分别贴上提示——“此筐限载1公斤”和“此筐限载2公斤”。

骑自行车出门,“车胎被扎”恐怕是最常见的烦心事儿。不少城市的公共自行车车胎为此都选择了不用打气补胎的实心车胎。“我们去杭州调研的时候,发现他们每天维修自行车的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就是给车补胎打气,所以我们回来做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用实心胎。”北京市运营东城区公共自行车的燕鸿洲存车管理处经理程颖表示,按照公共自行车用于短途骑行的设定来说,实心车胎对骑车的舒适度影响不大。

饱受补胎之苦的杭州,最近也开始尝试自己的“秘密武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尝试对第一批300多辆公共自行车前后胎加注自动补胎液,轮胎被扎破后可以自动修复。

太原公共自行车由于是当地的公交集团运营,他们把养护公交车的思路运用到了公共自行车身上——所有车辆,每年两次“大保养”一次“小保养”。特别是“大保养”的车辆,无论是否出现故障,到了一定的时间,都会被拉到修理厂,拆解、清洗、上润滑油、更新轴承滚珠、修正车轴……“厂家跟我们说,这些自行车的使用寿命是5年。”太原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车辆维修的副经理薛维军说,“像我们这样保养下来,这些车能骑六七年都没问题。”

“单纯让企业搞,没有政府支持,根本搞不定”

最近,记者看到广西南宁出现一条与公共自行车相关的新闻:“最近,南宁一些沿街商铺店主投诉说,建好的第三期公共自行车点影响了铺面的生意,要求拆除。”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当年我们在果园地铁站边上想设个服务点,好不容易跟人家协调下来弄了块地儿。地面建立服务点之前要先用水泥固定一些螺丝钉做基础。结果有个老太太就拿个小锤儿,咣咣咣挨个儿都给我凿螺丝钉,都给我凿掉了。我想要把这些凿坏了的地基刨了重新做。她又一屁股坐这儿——‘你刨吧,你把我也给刨了。我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郭峰说。

程颖也有过同样的经历:“2011年7月我们做东城区的规划,规划了小半年的时间,后来的落实和规划差了1/3左右——学校周围不让建;市民平时停车的位置不让建;在马路边的服务点路政要求宽度不得少于多少米,超标了不让建;有些地方规划的时候还没问题,结果要施工了发现那边有了别的道路规划、园林改造的计划……”当时的市民对于公共自行车建设也并不感兴趣:2013年,有东城区人大代表提议,在忠实里社区附近广渠门桥东北角建一个自行车服务点。街道居委会看在人大代表的“面子”上勉强同意了,但希望程颖他们只建八九个车位“意思意思”就行。

赵永旺认为,公共自行车的起步,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障。“前些年政府做道路规划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要不要修自行车道,但现在太原新的道路规划里面都会有自行车道。”

“政府不把我们当作公交车、出租车的‘补充,而是当作一个完整的慢速公共交通系统来打造的。这种支持,给我们前期开展工作减少了很多阻力。”

便民利民 篇7

最初上线运行的“掌上119”共有六个功能版块, 分别为:消防资讯、消防学堂、公告通知、隐患快拍、一键逃生、我的SOS。目前推出的最新版本增加了防火监督、网格化管理、竞技乐园三个栏目, 同时将原有的“消防学堂”升级为“安全学堂”宣传面更宽, 范围更广;原有的“一键逃生”升级为“逃生救助”, 把原来的应急逃生辅助功能拓展到“自救”、“求助”、“搜救”、“演习”四个功能。“掌上119”在消防安全宣传方面还有不少既实用又接地气的功能, 比如“消防资讯”、“安全学堂”、“竞技乐园”等。其中, “逃生救助”功能, 是“掌上119”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掌上119”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当群众在商市场、写字楼、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遭遇突发火灾时, “逃生救助”功能可以及时为遇险群众指引逃生路线、帮助人们报警求助。“逃生救助”功能主要利用室内精准定位技术实现。包含自救、求救、搜救、演习四个子功能。

“自救”功能可向用户提供最近的逃生出口位置和逃生路线, 引导受困人员逃离危险区域。“求救”功能用于当用户受困无法依靠自身力量逃出危险区域时, 向附近的消防或安保人员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及自己的位置信息。

“搜救”功能供专业消防救援人员使用, 可获得求救人员的精准室内定位信息, 并通过地图和导航实现快速的室内搜索和救援。“演习”功能可引导用户进行日常逃生路线的模拟演练, 增强员工的安全自救意识和能力。相比传统的消防演习, 简单易行, 生动有趣。

“掌上119”除了逃生救助功能之外, “掌上119”还拥有两大核心功能:网格化管理和防火监督。

“网格化管理”是“掌上119”的核心功能, 功能适用于城市中的“六小单位”, 也就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商户群体。它将帮助消防部门在这个群体中实施“企业自查自纠为主, 消防监督检查为辅”的高效监管模式, 从本质上提升城市消防监管水平, 进一步督促“六小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并通过手机实施各层级网格监管。

消防网格员通过“网格化管理”功能直观查看辖区内众多商户的综合消防安全评估成绩。对于不达标的企业, 图上标注红色或黄色的企业, 可通过系统发送限期整改通知。如逾期仍然没能达标 (绿色) , 则通报辖区消防监督机构。

“防火监督”功能则适用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它将传统基于纸笔记录的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检查环节在APP中实现, 通过APP全面监控相关过程并上报记录。可有效帮助企业对内部消防安全巡查检查职责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帮助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企业内部消防安全巡查检查职责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大利器。长久以来,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难以对基于纸质记录的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检查环节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控。而“防火监督”功能基于室内精准定位技术, 以及智能手机的拍照、录音等多媒体处理能力, 将传统纸质的消防例行巡查任务电子化、标准化。防火监督还可实现与消防管理部门的后台管理系统对接, 这将非常有利于消防管理部门对重点单位的消防例行巡查工作的监管。

“掌上119”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版块是“隐患快拍”。“隐患快拍”的理念, 是利用广大普通手机用户的力量, 在最大限度上发现和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实现“人人都是安全员”。“掌上119”是北京消防主动适应新形势, 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 以理念、方式手段创新为动力, 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真正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信息化、科技化带来的便捷。

清华池便民修脚进万家 篇8

2011年,清华池继续扩大店外居家养老服务,坚持服务社区便民化,为更多的市民提供清华池传承百年的修脚专业服务,推出系列新举措:

社区服务——提前3天告知老人服务时间;服务当天准时到达服务地点;主动热情耐心细致修脚。

经营电子便民缴费购物机 篇9

本机器包含了话费自动充值、自助彩票销售、水电等公用设施缴费、网络游戏充值、电子票务以及电子购物等业务。

产品特色

1.方便快捷。因为便民缴费购物机具备多种功能, 方便了人们缴费、购票等需求。

2.盈利点多。一是服务项目的返点提成, 如彩票销售的利润提成;二是机体广告收入。

市场分析

据该项目的开发公司介绍, 目前国内约有近千台便民缴费购物机投入使用, 经营者反响不错, 主要体现在盈利方面。如南京市的白下区便民服务机, 日均彩票销售额约8000元, 投资者约可获毛利500多元;网络游戏充值业务日均收费约3000元, 投资者约可获毛利200多元。再如深圳罗湖区某超市的便民服务机, 每月可为超市增加毛利润约5万元。

另据了解, 一二线城市每方圆1公里处就适合投放一台该设备, 三线城市每方圆2.5公里适合投放一台设备, 四线城市每方圆3公里适合投放一台该设备, 从已投放量计算, 市场空间巨大。

经营方式

一、“店中店”模式。即便利店、超市、烟酒店等店主将便民服务机作为增值项目放于店中。

其最低投资额约2万元 (可购置一台设备) , 另外经营环境要具备局域网服务器、220V电源等。另外, 经营者所处的社区人口不能少于5000人, 且周边1公里处没有银行 (专指开展缴纳水电费业务的银行) 。

二、合作模式。即投资者购买便民服务机, 然后选取合适的场所放置。

其最低投资额约15万元, 其中设备购置费约12万元 (可购置6台设备) , 其余为流动资金 (含场地租赁费) 。

投资者最佳选择投放区域为商场、写字楼、地铁、高校生活区等。

三、代理模式。即投资者为代理商, 向所属区域的终端店推销便民服务机。

其最低投资额约35万元, 其中设备购置费约30万元 (可购置30台设备) , 其余为流动资金 (含仓储费用) 。因其主要利润来源为设备销售, 因此进货价格为市场售价的50%。

效益估算

“店中店”模式:便民服务机的运营成本约150元/天, 主要包括电费、人工管理费。以深圳地区为例, 各类终端店铺共投放了40台设备, 每台设备平均每月可获毛利润约3.6万元。

合作模式:便民服务机的运营成本约380元/天, 主要包括电费、人工管理费、场地租赁费。以南京为例, 约有十几名投资者选择合作模式, 共投放了20多台设备, 每台设备平均每月可获毛利润约1.9万元。

代理模式:若投资者可在一年内将30台设备全部销售, 可获毛利30万元。如天津市代理商2010年下半年已销售了26台设备;无锡市代理商2010年下半年已销售了28台设备。

投资提示

1. 本文介绍合作模式中的投资额按销售周期为75天进行测算的, 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销售资源对流动资金自行调整。

2. 据抽样调查, 目前一线城市中便民服务机投放率在60%以上, 建议投资者到二三线城市投资, 因为目前二三线城市投放率较低, 不足10%。

消灭猪囊虫,利民又利国 篇10

1 猪囊虫病的历史状况及危害

本病历史悠久, 是一种古老的病种之一。本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故称全球性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与科学文化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 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消灭了本病。但还有一些经济落后、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不发达国家中仍有本病流行。

我国解放前就有本病发生, 在20世纪60~80年代初期, 在北方十几个省和边远山区本病流行比较严重。据赵辉元编著的《家畜寄生虫病学》记载, 1973~1976年对某省部分县、乡调查的不完全统计, 囊虫病检出率在10%~20%的地区, 猪肉绦虫病的人数约占农村人口0.5%~1%, 囊虫病的人数约占1.5‰。

我国过去是本病流行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中东北三省为重灾区, 而吉林省白城地区镇赉县为重中之重。据《镇赉县家畜家禽疫病志》记载, 从1979年至1988年连续十年, 全县17个乡、镇, 143个村均有本病发生。猪囊虫病病猪检出率最低5.14%, 最高17.35%, 平均11.14%, 详见表1。

该县1977年食品公司屠宰场, 屠宰猪中, 猪囊虫病检出率高达22.8%;某猪场, 由于养猪粗放, 养猪没圈, 人无厕所, 卫生条件差。据兽医调查统计, 1971~1972年, 两年中, 每年杀年猪, 都有13~14户宰杀出“痘猪”;同年猪场公养猪中淘汰母猪和育肥猪, 共120头, 检出了34头猪囊虫病猪, 阳性率28.3%。通过调查, 全场发现患有绦虫病7人 (其中女3人, 男4人) , 患猪囊虫病6人 (脑囊虫病1人, 皮肤肌肉囊虫病男4人, 女1人) 。

综上所述, 可见镇赉县过去的猪囊虫病是多么严重, 可称为是中国第一、世界之最。

众所周知, 猪囊虫病, 不仅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还造成大量饲料、人工的浪费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若按表1, 每头猪平均按100 kg计算, 废弃猪肉为1 343.3 t, 每公斤猪肉按现价25元计算, 损失人民币3 358.25万元。

实践证明:凡有大量猪囊虫病病猪的地方, 就会有病人存在。病人中除有绦虫病人外, 还会有囊虫病病人存在, 病人按寄生部位不同, 可分为皮肤、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人的囊虫病可使人四肢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发生癫痫, 眼花、眼失明, 失去劳动能力。严重者造成死亡。20世纪70~80年代, 长春市就成立了多个专门治人囊虫病的专门医院, 可见当时的囊虫病人之多。囊虫病给人造成的危害, 就不像给畜牧业造成的损失那么容易用金钱来计算了。人是无价之宝, 囊虫病给人造成的精神痛苦和死亡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由此可见, 消灭猪囊虫病不仅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还有更大的政治意义, 尤其是在提倡“以人为本”和“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年代, 我们更要早日消灭猪囊虫病, 这不仅利民, 还利国。

2 猪囊虫病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2.1 猪囊虫病的防治概况

猪囊虫病由于危害严重, 又是人畜共患病, 我国早在1956年党中央提出的《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第八条要求在7年或12年内消灭的危害牲畜严重疾病之一。可是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 消灭本病没有达到目的。

镇赉县是1958年开始抓驱绦灭囊工作的, 但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本病不但没有得到控制, 而且发病率逐年增高, 到1977年县食品公司屠宰猪, 猪囊虫检出率达22.8%。1980年由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本病的防治工作, 成立了县驱绦灭囊领导小组, 县长任小组组长, 由畜牧、卫生、商业部门, 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县驱绦灭囊办公室”。各乡、镇、场主要领导和畜牧兽医站组成专业队伍抓此项工作。1982年同地区驱绦办公室联合进行应用“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试点, 1983年在全县全面开展了猪囊虫病治疗工作, 到1988年累计治疗囊虫病猪6 920头, 有效率达95%以上。

1992年3月由国科委、科技成果司和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在吉林省长春市, 共同召开了猪囊虫病诊断治疗技术全国推广会议。会上主推了由吉林农业大学韩宇教授 (博导) 研发的应用“丙硫咪唑”防治猪囊虫病的方法和经验。同年7月镇赉县驱绦灭囊办公室与镇赉县家畜防治站共同召开了全县驱绦灭囊工作会议。主要贯彻学习长春市会议精神, 会期出动了宣传车, 印发了《驱绦灭囊简报》和宣传单, 会后, 全县由畜牧、卫生、商业联合开展了“驱除人绦虫、治疗猪囊虫病的大会战”, 取得了可喜成绩。1998年建立了专治猪囊虫病的“余晖动物医院”。以后每年在杀年猪后都要坚持用“查、驱、检、管、治”的综合防治办法, 进行一次防治猪囊虫病工作, 全县从2006年至2011年8月, 据县动物检疫站统计:全县3个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单位, 共检疫屠宰猪94 243头, 没有检出囊虫病猪。另据:镇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 没有发现新的绦虫病人、囊虫病人和猪囊虫病病猪。上述事实证明了:镇赉县全县实现了消灭猪囊虫病的奋斗目标。

2.2 防治猪囊虫病的工作原则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病方针, 积极贯彻落实“群防群控群治”的防治政策。必须采用畜牧、卫生、商业等部门联合作战, 共同防治猪囊虫病。必须落实“查、驱、检、管、治”防治猪囊虫病的综合措施。必须坚持进行预防性驱虫。“丙硫咪唑”应为首选药。

2.3 防治猪囊虫病的方法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县 (市) 、乡 (镇) 、村各级行政机构, 首先组成临时性的联合小组或办公室, 做到层层有人抓, 统一抓2~3年就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做好宣传, 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发挥报刊、宣传画、宣传车、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作用。向广大公民、养猪户、养猪专业户宣传:本病的严重性、危害性、可防性、可治性和消灭本病的意义;宣传消灭本病是保障养猪业发展和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有益工作;宣传消灭本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宣传消灭本病是服务于“三农”的具体措施之一。宣传北方农村人不建厕所 (男场院、女房山) , 猪散养放牧;南方养猪用“连茅圈”, 人吃“痘猪肉”、人有绦虫病不治疗是不讲科学、愚昧无知的表现。

积极开展落实“查、驱、检、管、治”综合防治办法。搞好疫情普查, 摸清疫原。畜牧兽医和卫生工作者共同搞好此项工作。发现囊虫病猪, 查找绦虫病人。消灭传染原:驱除人体内绦虫, 治疗中间宿主-猪囊虫病病猪。切断传染途径:随着农村小康社会和新农村的建设, 农村农民的居住条件的改善, 北方户户有厕所;实行科学养猪, 取消“连茅圈”, 处理好人粪便, 防止猪吃到人粪便等做法, 切断感染途径。积极开展本病的防治工作。在开展普查的基础上, 对查出患有绦虫病的人, 要尽早进行驱虫和治疗。养猪要定期应用“丙硫咪唑”, 进行预防性驱虫, 从仔猪断乳后开始, 每个季度驱虫一次。成年猪每半年驱虫一次。查出的囊虫病猪, 要尽早进行治疗, 减少经济损失, 无治疗价值的进行扑杀, 高温处理;人绦虫病应用南瓜子、槟榔、硫酸镁驱除绦虫。这样做不仅可以切断本病传染途径, 又可以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和提高人类的健康素质。

3 消灭猪囊虫病已具备的条件和展望

猪囊虫病虽然是一个古老病种, 长期没有被消灭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去科学技术水平落后, 没有特异的诊断方法和特效的治疗药物;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和文明健康觉悟较低;不科学的养猪方式:北方不圈养, 夏季拢群放牧, 冬季散放;南方养猪用“连茅圈”等不良的养猪方式和习惯。

改革开放后, 在短期内消灭猪囊虫病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对猪囊虫病的生活史, 猪囊虫病和人感染绦虫、囊虫病的途径, 形成恶性循环的因素和切断恶性循环的方法的研究, 已经很透彻、很清楚。只要打破一个传染环节, 就可防止本病的恶性循环、消灭本病。

有了“查、驱、检、管、治”的综合防治的好方法:查:查找病原。查出病猪, 病人要进行治疗;驱:驱除人体内绦虫, 猪进行预防性驱虫和治疗性驱虫;检:宰前检出病猪, 要进行治疗, 宰后检出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管:管理好人粪便, 搞好圈养猪, 建沼气池, 修厕所;治:用特效药, 治疗病猪, 病人用“南瓜籽、槟榔、硫酸镁”驱除人绦虫;用“吡喹酮”、“丙硫咪唑”治疗囊虫病猪。“丙硫咪唑”, 该药除用于治疗外, 还可用于预防, 用法简单, 养猪户可以自己进行预防和治疗。

现在农村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文化水平、饮食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 促进了消灭本病的进程。今后随着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 农村农民居住环境不断的改善,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不良的养猪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的杜绝, 人有厕所, 修沼气池, 人的粪便得到了科学的处理, 这就切断了本病的感染途径。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 科学养猪的技术水平的提高, 养猪大户、养殖专业户、规模养殖场逐年增多, 实行圈养猪, 养猪的科技含量的增加, 猪吃不到人粪便。养猪户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的意识提高了, 每年都定期进行驱虫。这些都是消灭传染原的好做法。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文明意识提高, 自我保健理念的增加, 不吃“痘猪肉”, 有绦虫病的人积极主动治疗, 消灭了传染原, 这也是防治本病好办法之一。

综上所述, 我们知道:猪囊虫病和人绦虫病的发病史;病原感染途径清楚;有了好的切断感染途径的方法;有了好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猪囊虫病及驱除人绦虫特效药;人们的生活水平, 文化水平和自我保健觉悟有了极大提高;猪囊虫病、人囊虫病和人绦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 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有时还威胁人的生命等等。这些我们都比较清楚了。条件具备了, 认识提高了, 可以说是消灭猪囊虫病、人囊虫病和人绦虫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个东风是什么呢?这个东风就是我们各级疫病防治部门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的开展本病的防治工作和战斗在防病治病战线上的各级工作人员 (包括领导) 继续提高对消灭猪囊病深远意义的认识。

消灭猪囊虫病, 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消灭本病是服务于“三农”的具体措施之一;消灭本病不是一件小事, 而是一件造福于人类的大事;是一件消除中国人吃“痘猪肉”的耻辱, 更是一件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造福子孙后代、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文明、最伟大民族的大事。

创新体制 便民高效 篇11

一、精心谋划,科学构建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框架

常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体制设计主要以“管办分离、创新机制、便民利民”为导向,提倡“登记+交易”一体化模式,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动产登记运行机制体现合理化

常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筹备时间仅25天,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打破了行政区划权限,涉改人员数量多、结构复杂。为了保证各项整合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不动产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下,迅速建立了市、区土地、房产、农林、水域等涉改职能机构以及编办、人事、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现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高效互动,确保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

为了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的组建工作,中心成立后勤保障、组织人事、资产财务、信息建设、业务整合、测绘管理、档案资料、宣传培训8个工作小组,建立每周工作推进会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推进速度,力保在改革整合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确保做到了各类登记业务与不动产登记过渡的无缝对接。

(二)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体现最大化

登记职能整合是本次制度改革的核心。我市对涉改单位职能、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内设机构设置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摸底,制定了科学、高效、规范的业务职能整合方案,力争最大程度整合职能,最大程度实现简政的目的。一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要求,整合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等不动产登记职责。二是全国首创“登记+交易”一体化模式,除按照国家部署,将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外,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无缝衔接,将房产交易、测绘的职能也一并整合到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还邀请地税、房屋安全鉴定、物业管理等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大大简化了办证环节、方便群众办事。土地二级市场的交易职能于9月初归入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进一步推进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一体化。三是将房产测绘职责纳入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范围,凡涉及不动产登记相关测绘事务做到一次进场、一次测绘、一次收费。

(三)不动产登记机构组建体现便利化

按照改革方向、依法依规、便民利民、节支高效的要求,整合归并分散机构,再造优化工作流程,方便企业群众办理,构建市、区同城通办的“一站式”登记交易服务机构。一是撤销市级土地登记、房产登记“两个中心”,重新组建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作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二是鉴于财政体制相对独立,金坛、武进两区撤并现有涉及不动产登记相关机构,分别组建分中心,作为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的分支机构;三是新北、天宁、钟楼三个城区统一由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统一派驻若干个固定和流动的办理点,并推进偏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代办点。

(四)不动产登记平台建设体现统一化

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交易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把房产、土地数据库合二为一,建立以宗地加丘幢的楼盘表为表达方式的全市统一的不动产图文数据库。主要采取“一申请、一提取”的方式,重点完成房产信息与土地信息的图文关联和融合。截至今年8月底,完成钟楼、天宁、新北三个区房屋、土地登记信息数据的对接、分析和整理工作,同步接受240万余卷实物档案资料,实现了全市房产电子信息和实物档案统一管理,基本完成房产信息与土地信息图文关联和融合。第二步,国土、房管、农林等部门指导不动产登记交易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与本行业业务系统相互兼容、数据互通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

(五)不动产登记人员划转突出平稳化

干部和职工思想稳定,是确保改革有序推进的重中之重。我市对涉改人员职务情况、年龄结构、岗位技能等进行了摸底调研,并依此确定如下的人员划转方式:市房产登记中心和市土地登记中心工作人员统一划转,其他涉及职能的相关人员按照人随事走和本人自愿的原则进行划转。通过分期分批接收和先谈话再上岗的方式,确保所有涉改人员全部平稳到岗。整合到位后,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开展了全员业务培训和实务操作培训。目前,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共有职工282人,其中事业单位在编人员155人;武进分中心共有员工70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30人;金坛分中心共有员工80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40人。

二、便民高效,全力打造不动产统一登记“常州模式”

(一)整合职能,交易登记“一体化”

我市从便民高效的角度考虑,不仅将原来分别由国土、房管、农委、农工办等部门承担的土地、房屋、林地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职责统一交由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承担,而且立足“保障交易安全、提高管理效率”,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的无缝衔接,将房产交易、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测绘的职能也一并整合到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大大简化了办证环节、方便群众办事,真正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与不动产交易的“一体化”。

(二)积极探索,农房抵押“先试点”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5号),常州市武进区列入首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2015年12月28日,我们为武进区嘉泽镇满墩村农民吕某办理农房(宅基地)抵押登记,并发出全国第一份农房(宅基地)抵押不动产登记证明。这是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后,全国第一笔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

三、落实“四全”模式,服务举措再升级

(一)加强信息共享

在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和应用方面,我们积极与市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在满足信息需求和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信息共享应用水平。基于我市已经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同一平台操作,同一数据库管理,有较好的基础,比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接入国家级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的工作。

(二)统一服务标准

中心通过出台业务办理操作规范,统一各办理点和代办点的收件要求、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并将所有业务的审核工作全部移至后台由中心本部统一办理,实现接办分离,消除区域限制和业务壁垒,确保业务办理标准化、统一化、信息化和科学化。中心非常重视服务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在所有窗口配置统一的标识、服务指南和硬件配置,所有工作人员实现亮牌上岗、统一服装、仪容仪表和服务规范。

(三)拓展服务品牌

在特色服务方面,中心延续了涉改单位运行较为成熟的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午间值班服务、大宗业务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十大特色服务品牌。今年5月,又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周六业务咨询”义务服务,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带头值班,现场解答不动产登记交易咨询问题,为群众办事提供前瞻性指导,提升办事效率。

同时,中心还积极邀请土地勘测、公证处、银行等进驻市场办公,进一步拓展了不动产登记相关的服务部门范围,形成了一站式登记交易服务链,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又提高了百姓的满意度。

(四)升级服务措施

自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我市业务量激增,电话咨询也增长迅速。5月份,中心对968897服务热线进行全面升级,推行“席位工作制”,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时间专人接听、专人处理,人工接听并设定服务满意度评分机制。升级后每月可接通咨询电话2400个,极大提升了接通率。

自3月份起,因受税收政策调整、商品房住宅小区集中交付和办理入学手续等影响,中心受理的不动产转移登记、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业务、不动产登记查询证明申请量激增,房地产市场每天接待的人流量达3000-5000人次,成为公共安全方面新的重点区域。中心积极与公安部门联动合作,在市场内以共建的方式设立警卫站,加强巡逻,进一步保护市场内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延伸服务平台

便民利民 篇12

2010年,是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启动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商务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创新、砥砺奋进,继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注重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市场品牌丰富度、特色企业集中度、总部经济聚集度、商务服务完善度和国际排名美誉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商务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取得新进展,商业服务惠民生

民生商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商业连锁企业新增门店143个,累计突破9000个,连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发展规范化菜市场36家,累计达298家。发布《北京市早餐经营示范店规范(试行)》,首批评定早餐示范店999个。扶持发展清真食品网点140个。建设开通“家政服务网”,推出18家星级家政服务组织。开通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回收站点社区覆盖率达70%。郊区流通网络联合采购金额达10亿元,采购品牌商品近3000种。完成36家农村集贸市场改造,“一乡一集市”覆盖率达80%,门头沟、密云等7个远郊区县有64个山区乡镇完成集贸市场改造。房山、丰台等区积极参与、组织实施“知名零售企业区县行”系列活动,引导大型品牌商业到新城和郊区发展,10个郊区县共引进18家大型商贸企业。

惠民措施成效明显。大兴、延庆等区县积极组织“农超对接”。北京市6家大型连锁超市企业与全国110多家农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采购额占比45%,降低果蔬流通成本10—15%。探索“农餐对接”,采购价低于市场价15—20%。启动“场店对接”,东城、石景山等10个区积极推进,建立社区菜市场自营“保本菜摊”100个,大白菜等5种蔬菜平均进价降低约20%。

商业无障碍水平持续提升。2010年,完成61家商业设施无障碍改造,全市大中型商场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81%。新改造23家大型商业设施停车场,二环路以内具备改造条件的商场改造率达93%,购物消费停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1.8万户,累计达18万户,刷卡消费额464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以上,刷卡消费更加便利。

商业流通安全进一步强化。完善储备制度,实现对政府储备商品的实时监控,灵活调整蔬菜储备品种和时限,确保北京市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安全可靠。圆满完成武搏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供应保障工作。牵头制定蔬菜保供稳价措施,2010年12月,蔬菜日均上市量达2615万公斤,同比增加240万公斤,为稳定蔬菜市场做出贡献。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稳步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试点建设;新增酒类流通备案登记1万户,新增随附单使用112万份;全年推广销售低钠盐7000吨,完成为民办实事任务。建立完善市区、多部门联动监管工作机制,规范和加强典当行业管理。全面落实零售、餐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和促销活动管理规定,市、区商务部门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7万人次,检查经营单位7684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问题和隐患3526个,实现规模以上商业零售和餐饮经营单位检查全覆盖,问题整改率达100%。

(二)推出新举措,多点带动促升级

培育本地品牌,带动产业升级。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和展会资源等向“双自主”企业倾斜,2010年支持118家企业海外注册商标227项。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市39个百分点,中关村自主创新型企业出口增幅高于全市60个百分点。参加广交会的“双自主”企业超过200家,占比超过70%。组织消费电子、医疗器械、动漫软件等北京自主品牌企业216家次参加境外专业展20场,参展企业出口增幅高于全市69个百分点。成功举办首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举办“老字号”非遗进校园活动,支持企业参与分享世博商机,组织“老字号”企业“走出去”。16家连锁经营“老字号”企业新开店铺170个,累计达2364个。

吸引国内外品牌,丰富首都市场。为国内知名品牌进入北京市场搭建桥梁,仅“各地商品大集”活动就吸引了289个国内“名、特、优”品牌落户北京。全年新批各类外资零售店铺480家,增长40.4%,累计达3245家。东城、西城、朝阳等区积极推动品牌引进,美国盖璞、日本山田电机、瑞士历峰等品牌企业首次进入北京,法国卡地亚等国际品牌也加快在京开店步伐。全球知名品牌中已有90%进入北京;在国际知名的294家零售商中有41%已入驻北京,位列世界第六。

强化商贸特色,推动集聚发展。启动石景山区北京台湾街、东城区鲜鱼口民俗餐饮街等6条特色商业街改造升级,全市共建设改造20条市级重点特色商业街,怀柔、密“北京市电子商务聚集区”,吸引23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促进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建立量化考评机制,推进海淀、昌平等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服务外包全国领军城市地位继续巩固。2010年,全市离岸外包执行额15.4亿美元,增长46.7%。文思创新、软通动力两家企业规模在国内率先跨过万人门槛,并在纽交所挂牌交易。

落实总部政策,推动高端发展。推进服务方式机制化、服务内容全程化、服务部门集成化,强化政策效应,总部经济聚集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4家,历年累计达82家,其中62家为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新设立投资性公司9家,累计达183家。新设立以研发功能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28家,累计353家。新引进1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2个,其中5家首次来京投资。已有25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北京市投资累计598个项目。

多方联动,促进外向发展。一是对中小企业初次投保的保费支持比例,从50%提高到70%。出口信用保险投保企业新增64家,累计384家。二是保单融资缓解企业“融资难”。利用保单融资额达到71.3亿美元,同比增长42%。三是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3 3 8家企业全年完成经常项目结算1000亿元,居四个直辖市首位;资本项目结算取得重大进展,结算86.2亿元;4681家北京企业获得出口可收入人民币资格,有效降低汇率风险和成本。四是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支持240家次企业参加文化创意、高新技术、新能源等七个领域的21个国际展会,开拓国际市场。

(三)搭建新平台,统筹内外促增长

搭建促消费活动平台,营造消费氛围。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增加下乡家电品种。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4.4万台,5.6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1.4倍和1.6倍;通过“以旧换新”政策销售新家电176.1万台,销售金额69.6亿元。组织开展购物季、特色街消夏节、国际美食盛典等全市性主题促销活动。成功举办18期“各地商品大集”,1169家企业参展,现场销售1.2亿元;5300家次企业进行洽谈,签约金额16.3亿元。举办“2010北京拍买季”,参与企业数、拍卖场次、成交金额三项指标创下新高。

搭建政策功能区平台,增创发展优势。天竺综合保税区与机场口岸实现港区联动无缝对接,2010年完成进出口9.5亿美元,增长3.3倍;同时拓展了国际租赁、分拨、分销等新功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批准,为我市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创造了更好条件。平谷马坊国际陆港投入运营,集装箱月通过量超过1000个,月增长20%以上,为外向型企业增加了一条新的入海通道。

搭建区域合作平台,促进互利共赢。组织北京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赴新疆和田、内蒙赤峰、四川什邡等地开展市场对接工作,签署商务合作协议,实现市场渠道和产品资源的优势互补,互利发展。

(四)拓展新领域,构建商务新格局

协调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发布实施《北京市商务服务业振兴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朝阳、顺义等区也出台专项政策促进会展业发展。2010年新引进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商务服务企业11家。全年举办国际展览154个,增长18.5%;21个展览通过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占全国26.6%,北京是国内唯一跻身国际会议目的地前10名的城市。

加快发展物流业。牵头实施《北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增强物流基地集聚效应,2010年,新入驻企业达114家。组织实施食品冷链物流科技示范项目,支持新建、改扩建冷库10万立方米。专业化物流进一步发展,新增11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34家。北京市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研究制定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传统商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全市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1.2倍。组织近50家北京市网络零售企业,开展“点击消费”促销活动,累计销售17.4亿元,增长110%。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组织推荐24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北京市荣获中国电子商务最具创新活力城市奖。

推动绿色流通体系建设。2010年完成15家商场超市30个门店的节能改造,年节电量1271万度,节电率达26.5%。加强商场温控监管,继续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和超市商场“限塑令”工作,商场超市塑料购物袋销售量递减75—85%。新建成2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339个回收站点。2010年再生资源回收量超过467万吨,回收拆解报废汽车3.5万辆,487家服装干洗店完成开启式干洗机更新改造。

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对首都商务发展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组织开展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商业服务业、外经贸、物流等市级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关于加快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全市商务发展的战略方向。

(五)树立新风貌,作风建设提效能

2010年,全市商务部门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积极推动“创先争优”和“三进两促”活动,全面构建“一岗三责”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体系。加强廉洁自律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年初把投向中关村核心区的1亿美元以下非限制类外资项目审批权下放到海淀区,11月份又进一步推广到全市各区县;市商务委行政审批事项从91项压缩到79项。认真落实领导班子“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公开,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全年共受理行政办事事项16.06万项,均已全部办结,保障了全市商务高效、安全运行。

(六)做出新贡献,服务大局促发展

优化首都经济的资源配置。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多年领先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比重,2010年达88.5%,高出13.5个百分点,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境外投资对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国际资源、转移过剩产能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拓展首都经济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全市一、二产业增加值对北京市货源出口的依存度高达56.2%,超过一半的增加值要靠国际市场实现;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服务贸易输出收入的依存度达23.6%,约四分之一的增加值要靠国际市场实现。

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北京市最终消费率逐年攀升,自2006年起连续四年超过投资率,2009年达到55.6%,超过投资率12.4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

服务全国的枢纽型格局日益凸显。2010年,在社会购销总额中,从市外购进占76.4%,向市外销售占66.9%。在全市进、出口额中,为全国配置资源的进口占69.2%,带动全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占47.3%,直接服务外省市的进出口额高达1964亿美元,居全国第一。

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贡献更突出。涵盖批发零售、餐饮、居民服务、商务服务、物流等行业的商贸领域增加值、纳税额、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市的27.9%、23.8%、36.4%,均居全市第一。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均较大幅度低于全市产业平均值。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过去5年,是全市商务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商务领域经受住一系列严峻考验,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市场规模、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口岸流量等方面大都成倍增长,充分说明过去5年是商务领域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品质提升最显著、市民得到实惠最多、对全市经济贡献程度最高的时期之一,5年的发展成果铸就了首都商务的历史性新跨越。

——2010年全市社会商品购销总额近7.4万亿元,是“十五”末年的2.9倍,商贸流通能力大幅提升,稳居国内城市前列。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6229.3亿元,是“十五”末年的2.1倍;五年中接连跨过3000、4000、5000、6000亿元台阶;连续三年成为国内最大城市消费市场。

——2010年货物进出口达3014.1亿美元,是“十五”末年的2.4倍,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服务贸易收支752.8亿美元,同比增长41.2%,是“十五”末年的2.5倍,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63.6亿美元,是“十五”末年的1.8倍,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共281.8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额的一半以上。

——2010年核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66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7.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6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末年的5.2倍、8.9倍、3.6倍。

——2010年北京口岸进出境旅客1711.9万人次,海关监管货物137.8万吨,征收关税及代征税402.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年的1.6倍、1.5倍和2.0倍,口岸流量持续扩大。首都机场客运吞吐量达7394.8万人次,位列全球第二。

尽管首都商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要求相比,我们在加快消费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满足居民在新形势下对商业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在加快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助力企业创新、促进发展;在壮大首都商贸流通产业,在更高水准上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

二、2011年商务工作思路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商务工作要更加主动地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更加全面地体现首都发展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在内外两大需求中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在内外两种资源中集成新的发展优势,在内外两个市场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便民利民、促进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为商务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继续扩大内需,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商贸流通“规范化、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以完善商贸交易市场、提升商贸品牌特色、壮大商贸交易主体、拓展商贸交易领域和优化商贸发展环境等“五项工程”为抓手,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拉动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发挥更大作用。到“十二五”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实现商品流通规模翻番,市场聚集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强化国内全球采购中心的地位;

——货物、服务贸易占全球比重均突破1%,提升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枢纽地位;

——国际时尚消费功能更加完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达到世界城市消费规模;

——高能级商贸主体加速聚集,总部经济聚集程度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

——商贸配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商务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会展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国际会展之都。

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既要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坚持扩大内需,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创新发展;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外向型经济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我市治理交通拥堵政策的出台对汽车消费带来的变化,对持续扩大消费市场规模造成较大压力。加快消费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兴消费支撑点变得尤为迫切。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勇于担当,创新工作,推动全市商务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全市商务领域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商务工作会、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推动首都商务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综合考虑国内外多种因素和首都消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2011年商务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左右,保持对外贸易规模平稳发展,努力实现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力争增长10%。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1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升品质,便民利民

便民利民,服务百姓,始终是商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居民创造更加便利的消费环境,是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大力推进便民商业体系建设

完善提高社区商业。按照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社区商业中心,更好地满足和激发居民日常消费需求。推动社区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配套商业终端建设,提供宅送、订购、商务、刷卡支付等连带服务,增加代收代缴服务功能。以网上销售与实体网点结合的形式,发展社区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围绕600家示范社区,推动区县商务部门与街道联合开展社区商业改造,加快低端业态提升。促进洗染、美容美发等居民服务业规范发展,推动连锁经营;继续组织评定早餐经营示范店。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首批扶持4家企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研究制订“十二五”时期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培育2家龙头企业,增加社区回收站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进一步完善郊区现代流通网络,方便农村消费。引导“万村千乡”主体企业向郊区偏远村发展,完善郊区流通网络的综合服务功能,做到“一网多用”。提高主要商品的联合配送率,规范企业进货渠道,保障食品安全。增加连锁店铺信息管理功能,形成店铺网络和电子网络的“双覆盖”。在较大的乡镇,继续改造提升集贸市场。继续开展“知名零售企业区县行”系列活动,郊区新开业的知名零售企业要达10家以上。加大与北京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的力度,扩大超市直采果蔬农产品规模和生鲜经营面积,促进“农超对接”基地建设,让京郊农民获得更多收益。新增抽油烟机等作为家电下乡品种,组织开展“大篷车”下乡等促销活动,做好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管理,方便农民购买和兑付补贴。

——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升级

创新机制,按照“市抓批发、区抓零售”的原则,加快推动全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通过入股、参股等形式,加大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投入。鼓励北京市批发市场与周边地区生产基地建立合作机制,增强首都市场的货源保障。培育发展农产品配送企业,支持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统一配送率。支持建设农产品冷藏冷冻、加工配送等设施,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大型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配送企业与社区共建便民菜店,鼓励发展生鲜连锁超市。各区县要进一步完善蔬菜零售网络,新建改造20家规范化社区菜市场,提高社区菜市场组织化程度。

——继续提升商业服务品质

提高商业设施无障碍水平。继续推动大中型商业和餐饮企业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大中型商场无障碍设施改造率达到83%。二环路内具备条件的大型商业设施基本完成停车引导系统改造,其他区域也要加大升级改造力度。

强化流通环节消费安全。加强生猪屠宰监管,完成“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强食盐市场管理,倡导科学用盐。推广使用酒类流通机打随附单,尝试电子技术手段开展酒类流通溯源。加强药品流通行业情况调研,发展医药物流企业,促进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开展“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完善促销活动监管信息平台,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

提升商业服务水平。开展商业企业服务、设施、景观等方面的服务品质提升测试活动,举办商业街橱窗和餐饮企业店堂、专业店和专卖店店堂大赛,培育先进典型,带动服务品质提升;组织一线员工培训、技艺能手选拔等活动,加强梯次型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新认定中华传统技艺高技能大师20名。

——强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能力

继续完善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样本企业,全面、及时地掌握市场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政府储备、应急投放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储备工作机制,优化储备结构,灵活调整政府储备商品品种、数量、时限,做好政府储备蔬菜轮储和投放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大储备商品检查、检测力度,确保储备商品安全可靠。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好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

(二)谋划升级,促进发展

创新工作思路,促进商务领域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商务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继续加大消费促进工作力度

发展新型消费,培育消费热点。针对保障性住房规模扩大带来的消费需求,促进家电、家居等住房关联商品消费。针对新兴消费群体,促进网络消费、刷卡消费、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针对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保健养老、体育健身、美容美发等服务消费发展,带动相关商品消费。针对北京市消费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促进食品饮料、日用品、化妆品、五金电料等商品消费。积极促进汽车装饰、用品、配件等汽车售后消费;促进自驾出行消费、外卖消费、媒体定购消费等新型消费;促进开展家庭消费主题团购。

加强对内对外合作,联动促消费。加强商旅互动,推出旅游美食线路、“老字号”旅游线路,鼓励企业拓展北京周边市场,扩大外来消费。加大汽车外销力度。继续举办“各地商品大集”,组织山东、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名特优商品进入北京市场。充分利用会展资源,推动相关消费联动发展。加强与首都国际机场合作,促进免税商品消费。

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与工商部门合作,强化消费权益“直通车”作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推进信贷消费,发展信用销售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抓住村庄社区化机遇,逐步建设集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完善促消费工作长效机制。要加强任务分解和考核,落实责任制,充分发挥区县在促消费工作中的能动性,形成全市共同促进消费增长的合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整合资源,举办以“2011消费在北京”为主题的5大系列12项促消费活动,开展“2011年购物季”、“特色商业消夏节”等全市性大型主题促销活动;举办菜品展、食材和餐饮供应商博览会等餐饮系列促消费活动,促进餐饮消费;围绕各种节庆,举办“幸福家庭消费季”等活动;围绕电子产品消费,举办“数字娱乐消费季”;继续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开展第四批家电“以旧换新”参与企业招标,扩大家电回收和销售网点。

——推动国际商贸中心新型载体发展

推进现代商业设施建设。促进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金融街西单广场等商业设施建设,带动市级商业中心区整体水平升级,打造国际购物消费核心区。引导中关村、大红门、马连道、菜市口等现有商业的转型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系列主题商务区。对现有特色商业街进行二次升级,深化商旅结合,打造什刹海、宣南等文化休闲体验消费街区;支持利用城区四合院等资源,引进国际品牌,打造精品特色街区;加强与轨道交通衔接,发展地铁、城铁商业。促进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等功能区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朝阳东坝国际商务区、通州国际新城等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现代商业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商业品质。

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促进实体商业企业开拓线上市场,巩固北京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国内领先地位。加快推进通州电子商务园等电子商务聚集区发展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办好第一届“电子商务人”大会。引导电子商务企业规范经营。

——加快商贸主体高端化发展

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聚集发展。充分发挥总部政策效应,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跨国公司、投资性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做实做强总部实体经济。推动一批央企和民企返程投资设立地区总部。联合相关部门,促进总部企业认定,服务总部企业发展。2011年新增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各区县也要发挥区域优势,吸引各类总部型企业集聚发展。

推动在京内资企业总部快速发展。加强为中央企业服务,依托国家部委和在京中央企业,设立、发展各类大宗商品市场企业总部和进出口企业地区总部。促进国内百强商贸企业与北京市商业地产商对接,吸引国内有实力的民营商贸企业来京投资和设立地区总部。鼓励本地大型商贸集团兼并重组,探索与金融部门合作,加快推动我市大型零售连锁企业与金融资本进一步结合,上市融资,实现扩张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推动北京市商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在餐饮、商场超市、沐浴、洗染等行业实施节能改造;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商场超市节能降耗监测,推动流通企业绿色运营。选择10家以上沐浴企业开展节能试点工作。引导企业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增加绿色节能产品的销售。

——加快培育引进知名品牌

加大北京品牌培育和推广力度。发挥商贸流通的先导带动作用,深化与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关联产业的融合互动,创新推出商贸企业品牌。助力“北京创造”的价值实现,支持本地商贸企业加大对电子消费、医疗器械、动漫软件等优势产业“双自主”产品的营销力度。充分利用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资源,优先向“双自主”产品倾斜。组织北京侨商洽谈会,推动北京品牌企业与世界各地侨商合作。制定鼓励“双自主”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海外推介自主品牌,重点开拓新兴市场,力争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到5%以上。举办“北京老字号—文化国门”展示、开展“老字号”创新成果大比武等系列活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字号”发展,引导“老字号”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加快国内外品牌引进步伐。加强与国内品牌企业对接,让“各地商品大集”的更多品牌商品落地北京市场。举办“台湾名品博览会”,推进“台湾名品城”建设。依托中心商业区和多功能购物中心,举办国外品牌引进活动。以在京举办的国际展会为依托,打造“进口商品展览季”。培育专业化品牌代理商,带动国际知名品牌引进。鼓励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来京设立代理总部和地区总部。

(三)服务全国,辐射世界

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塑造“北京服务”品牌,在服务全国中不断壮大和发展首都商贸产业,进一步提高辐射力和影响力。

——强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优势地位

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保持棉花、化工、钢铁、木材等市场在国内优势地位,规范、发展千亿元规模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增强大宗商品定价权和交易规则制定话语权。推进拍卖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培育2—3家国际知名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强化拍卖季服务平台,进一步确立北京作为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地位。

——增强首都对外经贸的辐射功能

进一步强化北京中枢型贸易的优势地位。加快推进天竺综合保税区航空维修、医疗器械配送等业务的开展,打造以跨国公司国际分拨中心为特征的贸易型基地。支持电子产品加工贸易、汽车、新能源、乐器等出口基地建设,推动石景山动漫产业区、广播电视设备产业等出口基地认定。落实国家鼓励建设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相关工作,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新增100家企业列入支持范围。利用国际性专业展会平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推介北京“双自主”品牌出口百强企业和出口潜力百强企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努力为企业争取公平贸易环境。落实国家进口促进政策,引导企业积极进口高新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新能源材料。2011年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15%左右, 进出口总额接近1200亿美元。加强口岸建设,推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和平谷国际陆港发展,加快朝阳口岸平移至马驹桥物流基地进程,推进北京西客站口岸正式开放,继续提升通关便利水平。

巩固服务贸易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完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利用北京产业发展优势,吸引国外高端客户在北京落户、交付;重点促进设计产业、电影产业、演艺产业和动漫游戏产业等增长潜力较大的行业出口,保持技术贸易稳步增长。做好2011年度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推荐工作,办好第三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充分利用大连软交会、生物技术大会、软件高峰会等各类展会平台,加强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国内合作。推动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按照“规模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思路,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推进业务流程服务外包的开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规模力争增长2 5%,培训服务外包人才5000人。

加快外资增量结构调整和存量质量提升。继续采取小规模、专业化、定向海外招商、利用中介和国际展会招商等方式,优化引资结构,重点围绕国际知名品牌、商务服务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等开展引资工作,扩大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利用外资,推进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及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继续鼓励外资更多投向非绿地、附加值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利用科博会、京港洽谈会、京台科技论坛等国内知名展会平台,做好投资促进工作。落实与澳门的经贸合作备忘录,积极开展对澳门经贸合作。引进创新平台和高端人才,为外资内涵式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支持优势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合作,鼓励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多种方式增加境外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市场范围,加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业务拓展力度;利用巴西筹办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机会,积极开拓巴西建筑市场,并向南美其他地区拓展。组织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场巡查和境外投资促进,推动北京市“走出去”工作平稳较快增长。力促境外投资企业数量增长5%,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27亿美元。

——推动商务领域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协调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加强商务服务业行业发展运行监测;支持组建商务服务业产业联盟;市区联动,打造主题商务楼宇,引导商务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推动建立北京商务指数体系,发挥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作用。

促进会展业发展。建立会展业发展协调促进机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申办国内外高端大型会议和知名品牌展览,培育一批体现北京人文特色的品牌展会,鼓励在京举办的展览申请“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吸引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及会展服务类企业在京办展办会,实施会展业发展的“国际推广行动”,推动北京市会展业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通州马驹桥、顺义空港等物流基地建设, 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 推动开展共同配送, 提高城市运行的物流保障能力。选择电子、医药等行业, 继续实施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联动工程, 促进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结成供应链合作伙伴。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在京开展资金结算、营运控制、信息管理等高端物流业务, 积极发展物流总部经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物流咨询等服务模式。

——深化与兄弟省市的区域商务合作

落实区域商务合作机制, 巩固、扩大与四川什邡合作成果, 深化与新疆和田、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的对接, 推动两地企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拓宽区域间商务合作领域, 在推动外省市农产品进京的基础上, 鼓励北京市商贸企业向兄弟省市发展, 在全方位合作中实现共赢。

打造国际商贸中心, 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标准、严谨的作风加强自身建设。商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 增加工作透明度,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总投资3亿美元以下的非限制类外资项目和17类服务业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其变更事项审批权的下放;启动外资审批和许可事项的格式化和电子化工作。继续推进“三进两促”活动, 不断优化商务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深化“一岗三责”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 弘扬诚信经营的行风。加强商务领域共青团的建设, 发挥青年志愿者队伍活力;商务领域广大干部职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中锐意进取, 奋发有为。

上一篇:楼顶防水工艺施工技术下一篇:价值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