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务业企业

2025-02-01

传统服务业企业(共12篇)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1

一、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从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据统计,201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过半,达到了50.5%,比上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为8.3%,快于工业(规模以上)增加值2.2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经济出现转型,服务业时代已然来临,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从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主要是进入经济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传统行业面临着空前压力,传统企业的传统发展方式、经营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企业经营形势严峻,加快转型是惟一出路。

二、经济新常态

宏观而言,“新常态”概念的提出,建立在对过去30年特别是过去10年经济增长及政策得失分析的基础上。回顾近10年来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增速分别为7.7%、7.7%、7.4%、6.9%,中国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速迎来换挡期,增长阶段出现根本性转换,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具体到经济运行中的微观主体———企业而言,新常态下企业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得“暴利”的时代结束,传统行业、传统商业模式受到的冲击日益凸显,传统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企业通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务、新方式而获得“微利”的时代到来,新常态引领企业发展趋势,给企业带来新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三、新常态下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对策

作为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经济新常态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面临挑战的同时,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态势也给企业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就服务业而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为服务业新业态的产生、新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生产要素。服务业企业谋求发展、制定决策时必须审时度势,积极主动布局,把握发展主动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1.顺应经济新常态,树立发展新思维。新常态是经济发展规律作用下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自然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提供了克服依靠规模扩张谋求发展,通过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实现持续发展的空间。经济新常态中潜藏着巨大增长潜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来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需求的方式进行互联网化的深耕,比如发展个性化、精选化、融合化等,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大力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形成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强化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是否有能力并善于实施资源整合是判断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据,服务业企业因产品的无形性,注重客户的价值体验,其能否提供高品质、便捷化、低成本的服务至关重要,这需要服务业企业具备强大的资源基础和平台优势。从当前服务业企业的竞争情况来看,其竞争战线已经由行业内扩展至行业间,服务业企业的胜出在于能否借助规模优势,以核心资源为中心,打通行业壁垒,汇集平台优势,整合相关资源,做大产业格局,构建闭合的生态圈。对很多传统服务业企业来讲,以此为契机,实现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谋求整体转型和升级换代是顺势而为的最佳选择。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走出企业发展新路子。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当中,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冲击,实体经济中传统的商业模式正受到严峻考验,很多企业面临生死困境。但现代信息新技术的出现,也让服务“站在了最容易找到的地方”,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变的可行,服务业中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国家战略层面为支持企业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快速创新与转型发展,相继制定并发布相关扶持政策,比如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商务部制定发布《“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互联网对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全面渗透开始加速,并逐渐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对传统服务业企业来说,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在新的产业链形成之前,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重构企业管理过程、重构产品或服务以及重构销售渠道的方式,重塑整个产业链条,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探求创新发展之道。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总书记对实施创新驱动的基本要求提出四点意见。一是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二是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三是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四是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企业创新战略的贯彻执行,就是要根据这些基本要求,在创新上有所突破。传统服务业企业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营造创新环境、释放创新能量,提升发展质量。另外,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也为服务业企业拓展了对外发展空间,为服务业企业“大步”走出去提供了绝佳机遇,企业要培育机遇意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创新驱动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

5.优化企业发展格局,统筹推进行业协调发展。新常态下企业国际化和全球化步入新阶段,我国很多大型企业正在进行快速的国际化发展,大企业应该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借鉴成熟跨国公司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结合中国企业的特色和管理优势,创造出适应中国企业发展的全球化运营和管理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小企业应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形成自己的专长,精致化服务,逐步实现规模化、网络化经营,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政府层面积极引导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各自优势,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上升到新的市场竞争层次和高度,形成布局合理、合作共赢的企业发展格局。

四、结束语

新常态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随着我国经济向服务业主导转变,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上升。当前,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商务、养老、健康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是实现了现代化的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企业要超越线性思维,用网络化的思维,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把更多的资源、智慧融合起来,走一条融合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才能实现服务业企业的“新常态”。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两个阶段性特征: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进程加快,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展开,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处于持久的全球结构调整阶段。二是我国经济发展已从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劳动成本、低价土地政策、低价环保成本发展逐渐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转变,这种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未来的经济增速将逐渐趋缓。面对这种国内经济增速换挡,结构深刻变动,改革深入推进等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态势,一些行业、企业,尤其是传统行业、传统企业会经历阵痛,保持稳步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本文对新常态下传统服务业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来应对挑战进行简析,并提出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对策,希望提出的相关建议为服务业企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参考文献

[1]胡舒立主编;吴敬琏等著.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7.

[2]李杨主编.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编著.2015年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

[4]王俞.互联网+[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6.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2

云主机的发展策略已经有所普及,关于云主机与传统idc服务,这里中国信息港有必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其中的关系!云计算产业化加速,国内的云计算经过了近几年的市场沉淀和云计算技术的日益|云主机根据专业第三方的统计建站成主流 云计算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99年ibm提出的通过一个网站向企业提供企业级的应用的概念。将分散的资源聚合调度,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受众,这是云计算的本质。所以大家选择主机要到专职优化、域名注册、网站空间、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vps主机、服务器租用的有资质有权威的网站公司进行参考对比来抉择!

当到来,idc行业的服务商和用户也发酵着一些变化,一些喜欢拥抱新兴事物的用户已经开始使用iaas服务,例如云主机。本文介绍了云主机与传统idc服务,并对云主机行业的几个主要

站长界云主机,中国信息港云主机,速度可比电信联通!是中国领先的虚拟主机服务商,提供稳定的主机服务,1g空间月付19元,支持子目录绑定,免费试用,实时开通,欢迎使用云主机,现在您的域名还没有经过我司的审核 请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qq: 800015119 只有在经过我司审核以后,您企业邮箱代理的网站才能被显示 云主机采用郑州联通线路,是河南地区最有名的!

云主机: 云主机租用是一种类似vps主机的虚拟化技术,vps是采用虚拟软件,vz或vm在一台主机上虚拟 出多个类似独立主机的部分,每个部分都可以做单独的操作系统,管理方法同主机一样。优点:1)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3

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贷款一直是个难题。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大大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它们以客户为中心的适应型新战略,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传统金融如果不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将失去这一部分客户。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一直在稳中求变。尤其是近年来,中信银行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在互联网金融、网点转型、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新布局,打造具有中信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小微金融领域,中信银行正在积极探索,从流程、产品、服务上进行创新,努力做成长型小企业的合作伙伴、金融管家和发展顾问,为优质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在最新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中信银行一级资本全球排名第37位,居全国商业银行前列。

2014年10月16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中信银行将为园区内企业及园区基础建设提供融资服务,为园区内小微企业提供产品、机制和模式等创新型科技金融服务,现金管理、资金保值增值等资金结算服务,以及零售金融、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等个人业务服务。

此次中信银行与中关村管委会战略合作有三大亮点:一是信贷规模倾斜。中信银行向中关村科技企业园区首次提供300亿元意向性授信额度,体现了该行在小微金融、现代服务业、网点转型等领域重新布局的战略意图,是一次金融与科技的联姻。二是创新合作模式。中信银行除提供传统金融服务外,还将创新与中关村管委会的合作模式,利用信用增级、保证保险等方式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缺乏抵押物的难题。另外,中信银行还将加入中关村创新云,利用云服务的大数据优势,为平台企业提供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三是搭建网络化全渠道服务。中信银行将以中关村园区为核心,通过整合“专属服务支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的渠道资源,建立网络化金融服务模式。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中关村拥有大量的优质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而且每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6000多家,上市公司总数245家,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362家,符合创业板上市财务指标要求的企业近千家。

“中信银行一直高度重视与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周边共有34家支行,占北京地区网点数量的一半以上,通过小微企业贷款、园区建设贷款、基建配套贷款等产品,中信银行为中关村园区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多种金融服务。”中信银行行长李庆萍说,“这不仅仅是一次金融和科技的联姻,更是银行服务现代科技企业新模式、新机制的积极探索。未来,中信银行将在项目融资、小微金融、资金结算等服务上给予中关村示范区更多的资源倾斜,并依托中信集团强大的品牌和综合实力,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4

惠普、戴尔和思科等这样的计算机行业巨头每年会销售1000亿美元的硬件, 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产品等。如果把安全服务、数据分析系统和相关软件的销售额计算在内, 那这个数字远不止这个, 而互联网企业服务器定制化的趋势使得这些公司感受到最直接的威胁。

互联网大鳄自制芯片及定制服务器

大约在3年前, Facebook这家坐拥全球10亿用户的企业史无前例地针对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推出了一个名为“开源计算” (Open Compute Project, 简称OCP) 的全开源项目。该项目旨在为面向运行互联网服务的高效节能计算机提供技术参数和设计信息, 并将其进行共享, 从而通过共享设计参数来促进专业服务器的有效性和需求。这也就意味着, 此前几乎掌管了全球1500亿数据中心市场的戴尔、惠普和思科这些服务器厂商将无法再继续完全掌控服务器产品的设计流程, 而是将这一决定权交到了诸如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等互联网企业的手中。

现如今, Facebook硬件团队成员已从2010年的7位成员, 发展到170人。该团队的工作, 便是设计、制造并提供处理巨大互联网流量的功能强劲服务器。这一团队已经交付了成百上千台服务器, 与之呼应的是, Facebook去年用于数据中心建设支出已达到13.6亿美元。据称, 通过使用Open Compute为基础的设备 (主要是服务器) , 而不再采用现有服务器厂商的服务器产品, Facebook已经节省了12亿美元开支。

业内清楚, 移动设备及互联网应用的高速发展, 催生了以数据中心为基础设施的云计算的发展。而在云计算市场, Facebook、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互联网企业巨头打得也是不可开交, 而最为常见的竞争方式就是价格战和不断扩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相关统计显示, 在今年第一季度, 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共计资本支出 (如建造数据中心的服务器) 46亿美元, 同比上涨约65%。相比之下, 三家公司的合计营收同比仅增长12%。其中亚马逊第一季度资本支出为11亿美元, 同比增长约61%, 而这些增长主要因为包括AWS云服务、加大支持仓储运营在内的技术基础设施的投资;谷歌成本的增长主要源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微软则为了支持云和设备战略 (与亚马逊AWS竞争的Azure云服务增设数据中心) , 预计未来几年资本开支将会呈现增长;Facebook预计今年资本支出预计将在20亿美元至25亿美元之间, 同比增长47%至84%, 而资本支出的增长主要针对服务器、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

除了自己定制化服务器外, 近期, 亚马逊计划兴建自己的芯片设计中心以满足AWS云计算服务的需求, 而亚马逊自主设计的服务器芯片可能会采用ARM架构。亚马逊已经雇佣了曾经就职于去年关闭的ARM服务器初创企业Calxeda的数名芯片工程师, 其中包括原Calxeda首席技术官。此外, 亚马逊也列出了几则为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硅优化” (Silicon Optimization) 团队招募人才的信息, 要求应聘者具有微处理器设计经验, 其中包括“CPU架构/微架构”人才。

市场研究机构Moor Insights and Strategy的总裁兼首席分析师帕特里克·摩尔海德 (Patrick Moorhead) 也认为亚马逊很可能准备以定制芯片取代与现有芯片供应商的合作, 他还认为亚马逊很可能会采用ARM架构来设计自己的服务器芯片。

自主设计的芯片的确能在软硬件配套等方面带来种种好处, 但是投资这一领域也堪称一场豪赌, 需要投入数以亿美元计的巨额资金。摩尔海德认为自主设计芯片“风险很高”, 并且表示他也不知道这些互联网巨头们自主设计的芯片在性能上能否与英特尔匹敌, 但是他也指出:如果亚马逊准备采用性能较低、大量分布的芯片使用模式, 那么推出自主设计芯片可能还是有助于削减硬件运营成本的划算做法。

去年11月, 亚马逊AWS副总裁詹姆斯·汉密尔顿 (James Hamilton) 解释了公司对自主打造服务器和硬件基础设施的思路, 指出这样做可以节省30%的成本。而AMD服务器芯片业务总经理安德鲁·费尔德曼 (Andrew Feldman) 表示, 自主设计芯片的成本可以降到数千万美元。他还认为, 互联网巨头们推出自己的芯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们可能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看到这样的定制芯片。

由此可见, 未来这些互联网巨头在兴建数据中心时, 如何降低数据中心的采购和兴建成本是它们选择服务器, 或者说采购影响服务器成本的芯片的关键。

传统服务器厂商创新应对

在上述情形下, 业内无疑将希望寄托在了目前仍是全球服务器市场老大 (市场份额和营收) 惠普身上。毕竟惠普是惟一可以提供清晰、明确产品路线图, 且具备在全球以及中国服务能力的厂商。

其实, 早在Facebook启动OCP项目时, 惠普就已洞悉到OCP项目给传统服务器产业带来的变化, 并推出了Moonshot (登月计划) , 旨在提供OCP项目最为注重的低功耗服务器的创新。另外, 惠普还有针对标准工业服务器创新的旅行者计划和把未来关键业务的应用拓展到X86服务器平台上的奥德赛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 作为奥德赛计划新近发布的DL580 Gen8服务器所体现的30倍的交易处理速度提高、30%的内存和处理器可靠性提高、45%的总体拥有成本降低、5倍的问题分析速度提高、66%的问题解决速度提高、10000倍的数据保护安全性提高以及95%的首次修复成功率等再次提振了传统服务器产业创新及迎接挑战的信心。

此外, 为了应对互联网企业对于低成本服务器的需求, 惠普近期还和富士康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 共同开发专供云计算服务使用的服务器。据记者了解, 双方将联合设计针对云计算进行优化的服务器, 由富士康负责生产、推广、销售, 由惠普提供支持。这些服务器最初将使用惠普品牌, 第一批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除惠普之外, 据市场调查公司IDC日前公布中国X86服务器市场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中国厂商以61%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三年超过国外厂商。由此可见, 中国服务器厂商已经成为服务器产业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众所周知, 云计算和大数据需要更为灵活和经济的计算资源支持, 传统的机架和刀片服务器在性能密度比、性能功耗比和性价比等方面都难以满足需求, 整机柜服务器应运而生, 打破了传统服务器固有设计架构, 摒弃传统服务器单机电源、风扇、管理独享的设计思想, 将供电、散热和管理单元统一集中。看到这里, 我们不难发现, 这种形态的服务器就是Facebook等国外互联网巨头OCP理念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应用。

实际上, 几乎与Facebook提出OCP理念同期的2011年, 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电信等联合发起的“天蝎”计划, 就是希望共同开发中国整机柜服务器的技术标准, 而中国服务器厂商浪潮作为重要成员参与了其中, 并发布了Smart Rack整机柜服务器。

该产品是以机柜为单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属于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服务器创新形态, 采用共享架构设计, 可实现数十台服务器节点一体化设计与同时部署, 浪潮与百度因此实现了单日近3000台服务器节点的交付, 共同创造了业内服务器部署速度的新纪录, 这也是此类创新形态的国产服务器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

对此, 浪潮集团副总裁张海涛告诉记者:“依靠敏捷的供应链管理, 定制化产品实现, 浪潮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长, 今年一季度浪潮在百度、奇虎、阿里等大型互联网运营商中获得大规模定单, 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到40%。”

芯片厂商变阵开放与定制并行

众所周知, 作为服务器产业支撑的芯片, 在未来服务器产业创新及应对新的产业形态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上述互联网企业自制芯片及服务器的挑战, 传统服务器芯片市场的老大, 此前一直以提供单一形式的计算机芯片而闻名的英特尔公司, 如今也开始调整战略。在新战略的指导之下, 英特尔公司正在努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芯片。即将其标准处理器与针对客户服务器推出的不同类型定制化芯片进行整合, 这些定制化芯片能够被用来处理一些特殊的计算功能。英特尔表示, 最新的战略计划能够让网络公司和其他客户在执行某些任务时获得更好的表现。

按照新计划, 英特尔将提供Xeon产品线相关的其他的定制化服务, 包括按照客户自身的设计来打造特殊的处理器等, 但是, 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

英特尔为何在积极推动新措施呢?“英特尔控制了服务器芯片行业内约97%的出货量。有一点需要重点指出的是, 包括谷歌和Facebook等在内的网络公司都已经宣称将尝试一些芯片新技术, 包括来源于IBM和ARM等公司的新芯片技术。所以英特尔必须改变策略以此适应服务器行业变化的需求。”某业内分析师告诉记者。

与英特尔服务器芯片定制化不同, IBM为了增强其Power芯片在服务器市场的竞争力, 决定向外部开发者开放Power芯片架构, 允许第三方企业对这一产品进行改进。

这种方式与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做法类似, 后者将核心芯片设计授权给高通、Applied Micro和苹果等第三方企业进行定制。但IBM是通过去年设立的一个名为“Open Power基金会”的开源实体部署这一计划的。借助这一模式, 任何拥有技术能力的企业都可以设计和生产基于Power架构的芯片, 并对其进行改进。

云服务器和传统IDC的比较优势 篇5

云服务器

传统IDC

自主研发的直流电服务器,绿色机房设计,传统交流电服务器设计,PUE高

PUE低

机房网络

骨干机房,出口带宽大,独享带宽 BGP多线机房,全国访问流畅均衡 内置主流的操作系统,windows正版激活 可在线更换操作系统 WEB在线管理,简单方便 手机验证密码设置,安全方便

每份数据多份副本,单份损坏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

机房质量参差不齐,用户选择困难,以共享带宽为主 以单线和双线为主

需用户自备操作系统,自行安装 无法在线更换操作系统,需要用户自己重装

没有在线管理工具,维护困难 重置密码麻烦,且被破解的风险大 用户自行搭建,使用传统存储设备,价格高昂

数据损坏需用户自己修复

没有提供快照功能,无法做到自动故障恢复

很难阻止MAC欺骗和ARP攻击

清洗和黑洞设备需要另外购买,价格昂贵

操作易用

容灾备份

用户自定义快照 快速自动故障恢复

有效阻止MAC欺骗和ARP攻击

有效防护DDoS攻击,可进行流量清洗和黑洞

端口入侵扫描,挂马扫描,漏洞扫描等附加服务

开通云服务器非常灵活,可以在线升级配置

安全可靠

普遍存在漏洞挂马和端口扫描等问题

服务器交付周期长

带宽一次性购买,无法自由升降 硬件负载均衡,价格昂贵,设置也非常麻烦

灵活扩展

带宽升降自由

在线使用负载均衡,轻松扩展应用

使用成本门槛低 节约成本 使用成本门槛高 一次性投入巨大,闲置浪费情况严重

无法按需购买,必须为业务峰值满配 无需一次性大投入 按需购买,弹性付费,灵活应对业务变化

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智慧转身 篇6

众所周知,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服务”往往更能提升品牌力与客户的满意度。更为重要的是,产品制造常常是整个产业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且易被抄袭仿制,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而以“服务中心”取代“制造中心”,可望为产业链带来较快升值,能够以较少的成本帮助企业及客户实现更多的价值、功能与福利,传统的“多产多销”赢利模式也将由此让位于“少产多效”模式。

实际上,生产并不等于制造。制造包括生产和服务两部分,也就是说,制造=生产+服务。从“产业微笑曲线”来看,服务处于产业链利润的高端,而生产加工环节却处于低端。生产所创造的利润约占整个产业链利润的1/3,而服务所创造的利润约占2/3。在当今跨国企业的产业价值链条中,服务业已经占据了主导位置。IBM曾是一家老牌的纯硬件制造商,但如今已成功转型为“解决方案提供商”。2011年,在IBM的全球营收体系中,大约有55%的收入净利来自IT服务,其每年的利润增长率高达10%以上。苹果则是最新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范例,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苹果公司赢利路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靠卖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二是利用网络商店和ipod组合,靠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该部分利润占比高达58%。

当前在我国,制造服务业仍处于刚起步和较为新兴的发展阶段,但陆续已经有一些企业明确提出从传统制造领域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例如,近几年来,一汽大众、宝钢、武钢等大企业集团原有的信息化部门,逐步发展成为独立运作的专业服务公司,在IT服务、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社会化服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时下,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尝试将制造业服务化,这种介于二产和三产之间的企业被称为“2.5企业”,并走上了由2.0升至2.5的转型新路径。

信息技术成为制造服务化助推器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转型?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信息化技术能够创新研发设计的工具和手段,优化开发流程,加快产品的开发周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优化,提高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成都飞机集团公司为例,利用PLM、ERP等信息化手段,其新型飞机的设计周期已经从原来的46个月缩短为现在的15个月,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支撑我国传统产业改变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得企业物流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紧密结合,能够加速企业内部及企业间所有物流活动和所有商业活动的集成,从而提升产品流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并大大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企业利润。2005年,世界知名的家电制造和销售厂商惠而浦将搅拌器组装业务外包中国,2011年又重新转回了美国工廠。因信息技术和设备革新,美国新生产线所有工序仅需6人,效率却提升了25%,利润骤升了30%。

目前,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已成为当前推动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兴企强邦的催化剂与助推器。“两化融合”为企业制造服务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企业制造服务化的发展也反过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与不断发展。当前,借助于“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服务和产业都得到了快速、深入的发展。比如,CAD/CAM、ERP及ERPII、PDM及PLM、协同制造、网络制造、云计算、电子商务、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及零售业供应链的整合等信息技术被大量广泛应用,而业务外包、系统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制造资源维护、数据管理、呼叫中心、后台服务等得到大量推广,而金融保险业、管理咨询业、信息服务业以及基于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协作等产业也同时兴起,推动着传统产业升级和优化。

加快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

如何让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过程中起到催化剂和增速器的作用?

一是加快关键性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从源头上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掌控制造产业链上的高额利润,主要是转移了传统制造业,不断推动着科技创新、信息化进步,始终掌握着关键性产业的核心技术,并借此推动制造业不断服务化。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关键性技术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必须加快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芯片等关键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实现国产化、产品化、产业化。

二是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丰富加强企业管理软件建设并创新其内容与应用。企业信息化要重点向前端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以及向后端的物流配送、品牌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延伸、推进。首先,需要企业信息化综合系统增加CRM的服务功能,或引进CRM系统,以便能在产品销售出去后进行全过程跟踪,解决诸如服务人员怎么考核、售后怎么维护等问题。同时,为适应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应大力引进ERP管理系统,或将现有ERP功能更好地扩充、引用,能提供相应的设备管理计划和库存管理等功能,以保证产品生产出来后在提供增值服务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计划与运营。另外,企业制造业服务化,还要求IT供应商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或定制系统,这就要求软件的架构要足够灵活、经济、便捷。

三是构筑集群式供应链业态,推进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发展,打造支撑制造服务业的坚实环境。现代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但传统供应链从原始供应商端向最终客户端多层传递时,由于难于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并逐级放大(或递减),难于准确反应、掌控整个产业链库存,库存成本、物流成本就以令人难于想象的空间提升。当前,中国服饰企业高库存的困境就是由此造成的。这表明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信息系统虽已得到应用,但这种单核的供应链系统仍难以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效应”。因此,在推进服务型制造时,单核的供应链系统就必须发展为多核的集群式供应链网络。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之间的耦合,从而不但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多条平行、单链式供应链,同时还有跨不同行业企业的关联、竞争和协同。这种供应链网络具有大规模、高效益、节约资源、快速敏捷等优势,是典型的制造服务业所需。

而在发展方向上,制造业信息化也要将重心从面向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面向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发展。产业集群不只有同一产业的一批企业,还有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甚至可能包括多种产业。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模式也表现为从相对单一的信息系统演变为信息化服务综合平台,从强调无缝集成发展到耦合的协同,典型的如早期的ASP模式,近年的SaaS模式,现在最为流行的就是云计算服务平台。基于目前的技术及市场发展水平,服务平台较理想的信息化模式是采用服务总线架构,实现异构OA/CRM/ERP/SCM/CRM等多个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及共享合作。

当然,发展制造服务业,并不是单纯强调要从制造业转向到服务业,更不是要放弃制造环节去只做服务环节,而是要注重制造与服务的相互渗透,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通过服务使制造增值,使制造更有品牌效应。这之中既要防止服务空心化,又要防止闭门造车,力求制造与服务的完美平衡。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7

但在这场变革中,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有线网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水平”的改革上,对“服务”这一立业之本的认识严重不足,服务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造成了广电有线网络“硬件设备实现了数字化,服务却仍处于模拟时代”的现状。

随着有线网络整合、改制的深入推进,及“三网融合”步伐的加快,有线网络运营企业“服务短板”制约发展的影响愈发明显,要将广电有线网络打造为符合“四化”要求的国家信息化重要支撑平台,必须打破传统的桎梏,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服务改革,创造并保持用户的忠诚度。

1 树立积极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广电有线网络运营机构特别是区县级运营机构的服务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简单的“救火”型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服务经济”已成为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服务水平的高低左右着人们购买商品的抉择。

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走产业化道路,必须自上而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必须清醒认识到服务对企业存亡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传统的生产为主的经济模式尽快转变为服务型企业。

有线网络运营机构改制及网络整合工作,不应仅是体制、机构等组织形式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构建符合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和积极的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无处不在”的观念,实现服务前台与后台的统一,多方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和弹性化的服务。

2 确立系统化的服务结构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拥有一个“权责分明、结构清晰、高效运作、内外满意”的服务部门。而目前,部分有线网络运营机构只是为满足有线电视、宽带数据等业务设置了简单的服务岗位,没有专注于用户需求,未对服务方式、内容、质量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未形成专业化、体系化的服务结构。

因此,有线网络运营机构要达到“想于用户未想之先,做于用户未做之前”的服务境界,至少要围绕“客户服务热线、客户业务办理、客户投诉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安装服务、维护服务”这六大基本服务板块(如图1),确立相应的岗位及管理机构,形成职能职责全面、系统的服务组织结构。

3 制定完善的服务制度

有线网络运营机构因过去事企不分的管理体制,服务制度尚未达到“标准化、程序化、系统化、便于操作与监督”的要求。而一个真正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其服务制度必定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原则,统筹兼顾“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的服务需求,可操作性强,能规范客户服务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塑造企业形象。

因此,面向市场后的有线网络运营企业,其服务制度应满足:

(1)与企业的服务理念相适应,既能体现企业的服务文化,又能客观公平的监督评估服务工作;

(2)与用户的服务需求相适应,既能满足用户的基本服务需求,又能准确把握和快速响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与企业的服务组织机构相适应,明确每个服务岗位的职能职责;

(4)与企业开展的实际业务相适应,确定每个业务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标准。

譬如,“客户服务热线”的服务制度至少应包括:客户服务热线部门职责、主管岗位职责、话务员岗位职责、客户服务热线标准工作流程、电话礼仪标准、服务质量评估标准、设备管理制度等。同时,配套相应的表单工具,例如呼入记录表、呼出记录表、电话记录汇总表、设备管理明细表等,更可增强制度的操作性,便于检查和监督工作。

4 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度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有线网络运营企业的服务水平,是否能与有线网络“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关键在于企业员工能否真正贯彻“积极的服务理念”,执行相关的服务制度,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要实现有线网络运营企业服务改革工作的最终目标,必须强化员工的执行力:

(1)纠正“互相埋怨”的传统陋习,从审视自身工作是否保质保量完成做起,自上而下形成“每日一省”的良好工作风气。

(2)强化工作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责任心强的员工组织性强,协调性高,能发挥团队凝聚力,并主动按照工作部署做好份内工作。

以创新服务业支持传统产业升级 篇8

近来国际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表明, OECD传统的对产业部门的高技术和低技术 (传统产业) 的分类, 对于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已经越来越失去了意义。这种传统的高/低技术产业一刀切的划分, 使政府的注意力从整体产业部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偏离到过度集中于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延误了它们的现代化进程。各国发展经验表明, 即使在发达的经济体中, 传统产业事实上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力量, 并且继续扮演重要角色。OECD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高技术和中等高技术产业 (如汽车制造等) 只占到整个附加值的8.4%, 在日本占到9.9%, 在欧盟占到8.3%, 在美国这一数字仅为7.9%。由此可见, 高技术产业对一国GDP的贡献还是很有限的。以产出而论, 在我国传统 (制造) 产业的规模非常巨大, 并在解决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扩大内需、保障国防安全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上, 传统产业并不绝对等同于低利润、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也有高附加值和高利润, 关键取决于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我们不应该把传统低技术产业孤立在主流的科技政策和创新政策之外。近来, 美国奥巴马政府也重提“振兴制造业”, 要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 可见传统制造业并不传统, 并不是悲观主义者眼中的“夕阳产业”。通过把高技术活动扩散到低技术产业部门中, 传统产业依然可以“太阳照常升起”。

二、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呼唤政府加快创新环境建设

当前我国传统制造产业升级改造的步履维艰, 本质上还是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核心问题密切相关。这些问题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和市场的自发力量无法解决, 而需要依靠政府力量。这里本质上蕴含着两个问题:一是政府角色缺位的问题;二是政府通过谁来扮演这个角色的问题。政府的职能在于选择市场, 创造环境, 为企业创新不断提供动力和支持, 而不是直接介入到企业具体的经济活动中。所谓“创新服务业”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围绕着增强创新能力, 服务于创新全过程, 贯彻到创新活动整个产业链中去的相关支持性的新兴的服务产业。创新服务业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几个要点:第一, 创新服务业服务于创新的全过程。从关于一个新产品 (或新服务) 的新概念的产生, 到产品 (或服务) 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 乃至最终在终端消费者手中完成消费过程所有价值环节上都有创新服务业发挥作用的空间;第二, 创新服务业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仅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特别对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有更大的支撑作用。本质上, 创新服务不是存在于某个“部门”或“集群”, 而是一种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的功能。特别对于传统产业而言, 由于制造和服务的日益交融, 通过向产品中融入服务, 企业也就开创了新的解决方案, 改变了价值链的层级, 实现了收入增长和产业升级;第三, 市场化的性质。以市场化的需求为导向, 以用户的需要为驱动, 贴近企业的创新活动, 以市场机制来协调并实现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加快创新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9

一、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图书管理员与读者只能在固定开放时间, 进行有限地面对面的参考咨询和图书借阅服务。而且受图书馆固定开放时间和地点的局限, 不能满足读者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服务需求, 且受经济条件限制, 图书更新的速度也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而在当今高科技快速发展阶段, 读者的阅读需求向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这就为传统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图书馆典藏按不同性质分类管理, 按照图书性质分成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的书库, 虽然有利于管理和查找图书, 但这种人为的分割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使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往往只考虑如何将原有工作做得更好, 而忽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传统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 藏书量越来越多, 在按不同图书种类进行倒库、库位调整和架位调整的时候, 就要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进行手工搬运工作, 为了便于图书管理, 图书是按分类所索号进行排架, 如果某一位置的图书过挤或放不下, 就得把其后所有的图书按顺序依次往后搬放, 新编目出来的新购图书不断地往书库放以供读者阅读, 就得不断地重复调整图书的位置, 这是一个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在搬运期间还影响了读者借阅, 同一本书在搬运前后很可能就在不同位置, 这影响了读者在不同时间借阅相同图书时的查找, 一个读者要在不同书库之间查找自己所需主题的图书, 这样既浪费了读者的许多时间, 也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3) 不能统一地按某一标准为读者提供服务, 由于人为因素, 在相同情况下, 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方式的服务, 服务标准很难统一, 有时还造成读者的疑惑。服务内容也很单一, 不能满足读者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获得的统一便捷服务的需求。

4) 不到图书馆固定的地点, 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就能获得所需的资料, 使得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阅览的人数、次数不断减少, 使图书资源利用率不断降低。有些图书馆藏书量虽然相当多, 但新购图书数量有限, 并且在编目室的编目过程中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不能尽快提供给读者阅读,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更新得太快, 所以有些图书还没来得及提供给读者阅览, 就有可能丧失新购图书的最佳利用时间。

二、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挑战与改革的机遇同在

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各种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 把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图书馆中。将为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与发展锲机, 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投入, 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 还能扩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 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 使用彩信、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 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和观点, 大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可以各抒己见, 相互学习, 这种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满足自己所需信息需求的方式。让读者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PC这些移动设备, 利用它们自身具有的随身携带性和随时、随地使用的便捷性, 接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信息服务, 满足广大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在移动通信技术深入到生活各个方面的时代, 更需利用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新颖的服务模式。

2) 互联网上有丰富多彩的共享资源, 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库, 它几乎包括各方面所有不同类型的信息知识, 有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各种资料, 利用声音和图像等, 人们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 如果把传统高校图书馆与这些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就能使图书馆资源不仅只服务于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 就能把服务扩展到社会成员和不同学校, 就能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领域得到扩展和创新, 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 更能体现图书馆以服务为宗旨的目的。

3) 利用二维码技术, 使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更好地融合, 方便图书的借阅, 二维码这种即使在没有电的情况下, 同样能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 解决了在没有电的情况下的技术问题, 这种技术的运用能使图书馆资源运用的范围更广, 应该使它在图书馆领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当今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 高科技对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既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种机遇, 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契机,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 利用信息手段使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充分发挥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作用, 同时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使高校图书馆得到更好地发展, 使其在开创高校发展新局面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书馆的发展不能与现代信息技术分开, 移动图书馆这一新的信息服务模式必将在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传统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使丰富的图书馆馆藏能更加迅速和广泛地被读者利用。开拓图书馆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充分发挥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 为了一切读者, 为了读者的一切的服务宗旨。

摘要:信息技术给传统图书馆产生了巨大冲击力, 也给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要在信息技术激烈竞争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紧追信息技术的新发展, 加强对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和加大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投入, 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效率。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10

1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

Over Drive公司1986年成立于美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发行商之一。目前, Over Drive提供超过80万种电子书和有声书, 为世界范围内的1.8万余家图书馆、学校和零售商服务。据悉, Over Drive公司将在年内推出Over Drive Read电子书阅读平台。Over Drive Read采用开放的HTML5技术标准和EPUB电子书格式。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和激活电子书阅读器, 通过标准浏览器, 读者就可以使用该平台阅读大量的电子书。平台在线与离线状态下均可以使用。

1.1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结构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主要提供数字化内容的管理服务。它在出版商、图书馆、终端用户之间起了一个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 如图1。对出版商来说, Over Drive的电子平台托管了其电子书内容并为其提供服务功能强化和版权方面等保护;对图书馆来说, 则是其电子书的采访和管理平台, 也不用关心电子书来源和版权等方面的问题;而对最终用户, 比如图书馆的读者, 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 通过该平台, 方便地下载、阅读。

1.2 Over Drive电子书与图书馆的托管关系

在Over Drive电子书平台的业务流程里也可以看出, 所有的电子书都存储在Over Drive的服务器上。图书馆向Over Drive购买电子书, 其实仅是获得电子书的外借权。根据阅读器的不同, 读者借电子书时, 可以在图书馆的网页上选择e Pub或Kindle格式, 后台的技术支持均来自Over Drive, 例如读者的借阅记录, 电子书的复本数量等。如果图书馆只买了一本电子书的外借权, 那么, Over Drive平台一次只允许一个读者借阅。按照HarperCollins的新政策, 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在借出26次后就自动失效。图书馆需要重新购买这本电子书才能把它继续提供给读者。

2 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合作推出的“市民数字阅读网”

连载中的网络小说也能“借阅”?上图与盛大文学的合作或将破解模式之困。2012年5月28日, 盛大文学云中书城与上海图书馆交换签署了双方的合作协议文本, 共同宣布上海市民数字阅读推广计划网站———“市民数字阅读网”正式开通。随着“市民数字阅读”网站的启用, 上图订阅的盛大文学资源通过整合进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内容服务体系, 从而解决了网络小说采购问题。读者使用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卡号和密码登陆市民数字阅读网免费阅读。

网络小说, 作为一个“新兴的阅读资源是其它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过的, 恰恰又是读者的兴趣所在”。目前形成的模式是:整合盛大文学云中书城在排行榜上点击率排前40的网络小说, 图书馆预测读者的使用情况, 与盛大文学谈好一个价格, “批发”购买每一篇小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权限。

3 能建立图书馆自己的电子书平台和电子书市场吗?

在当前, 图书馆若要提供电子书服务, 有三个环节, 即平台、内容和终端, 这也是电子书产业发展的三大环节。没有内容和终端, 平台也是空谈。只有内容和终端得到发展, 平台才能建立并得到发展。目前电子书服务基本上是以技术服务商或代理商为主导, 各电子书厂商间平台封闭, 彼此间电子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读者不得不下载各电子书厂商提供的阅读软件在终端设备上。若要提供电子书服务, 无论在平台还是内容, 图书馆都显得话语权不高。也许, 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 构建自己的电子书平台和电子书市场?

3.1 构建自己的电子书平台。

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 其宗旨是从读者利益出发, 并按图书馆的专业伦理服务读者。在Over Drive电子书平台, 图书馆使用公共资源来购买这些电子书的许可证, 可是这些电子书内容仍然被锁在一个托管的系统里, 图书馆并不拥有它。如果图书馆想要更换系统, 那么这些内容就会丢失。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的很多, 但基本上都是由企业主导的。国外如此, 国内亦如此。也许, 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 无论是自建还是和厂商合作开发, 建立一个由图书馆主导的电子图书平台系统, 可以为图书馆使用。同时还可以在自建平台上另行提供接口, 将图书馆的自建资源和图书馆系统等进行整合。

3.2 建立一个电子书市场。

随着图书馆电子书外借的激增, 出版商越来越担心图书馆的借阅可能会影响到它们畅销书的销售, 因而已经开始限制借阅的次数。比如说, HarperCollins的畅销书被限定在只能借阅26次。.阿歇特高级副总裁梅加·托马斯 (Maja Thomas) 说:“对于我们而言, 销售一本可以无限借阅, 并且没有任何限制的电子书, 并不是一项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这句话反映了目前出版商对于电子书发展的忧虑。在国内这个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如果能建立一个电子书市场, 由出版商或其代理商向图书馆直接销售电子书许可证。在这个市场, 可以让图书馆直接买到许可证, 并且进行定价、使用条件和许可时间上的实验, 这会产生更加有效率的制度, 并且让电子书的价格向实体图书靠拢。并非所有的图书馆电子书许可证都应该是永久有效的, 不是所有的许可证都需要被限制在只能供一个用户同时使用, 不是所有的价格都需要在某个时间点上相等, 不是所有的价格都需要被出版商提前决定。比如, 像HarperCollins那种限定在只能借阅26次的事就不会发生, 可以提升到不限次的使用, 然后通过偏向于可变的定价———起初电子书能够借出更多次, 但是价格更高;随之可借阅次数减少但是价格降低。这样, 借阅次数的限制就不再是问题, 相反, 它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有意义的。

随着电子书产业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Over Drive、Amazon's Kindle还是国内的新浪读书、盛大文学等, 各电子书厂商和网络文学提供优质的电子书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付费订阅, 若干年后, 图书馆外借是否还会存在?也许会正如一位美国网民说的:忘记图书馆吧!图书馆若不想有所作为的话, 图书馆不仅将失去这一空间, 也将失去自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恺.图书馆在电子书时代的前景——以HarperCollins的新政策为例.

[2]图书馆电子书借阅的算术题:花20亿美元买10亿美元的书.2012-03-14.http://libspace.org/2012/03/14/tushuguandianzishu-jieyuedesuanshutihua20yimeiyuanmai10yimeiyuandeshu/

[3]李霄.瞭望2012年后的电子图书市场走向.

[4]OverDrive将推出电子书阅读平台.2012-05-31.http://www.dajianet.com/world/2012/0531/188052.shtml.

[5]OverDrive about.OverDrive.http://www.overdrive.com/About/

[6]蹇瑞卿.从OverDrive电子书平台建设看图书馆应用电子书重要环节之把握.

[7]建中读书.电子书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2012-03-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0yjb8.html.

[8]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网.http://e.library.sh.cn/help0.htm.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11

“想顾客之所想,做顾客之所求”是段总从业22年坚持不变的宗旨。随着顾客消费观念的转变,天姿美容养生会所也一步步的随之成长,为大荔拥有美丽梦想的女性带来了集休闲、养生、美容、舒压于一体的美容新方式。正因为这样,22年来段总结识了许多深深信赖她和天姿的朋友。

段总非常注重员工的满意度,她认为员工是现代美容院发展的原动力。采访中,段总谈到,“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传统意识下人们都很重视‘感情’,只要给予爱和关怀,员工就会热爱美容院。”她除了会给员工提供优异的生活保障,还与员工非常亲密,无话不谈,甚至每逢春节,会去探望员工的父母,送去新年礼物。段总对服务有着严苛的要求,当顾客进入美容院,她会要求员工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去关注顾客的一切需求,一视同仁的精心呵护所有顾客。

除了提供贴心的服务,天姿还时常举办一些联谊活动,给顾客提供更多美容新信息。在段总心中,能用真情铸就一条感情的桥梁,帮助来到美容院的找回自信,找回自我就是她最大的愿望。

传统服务业企业 篇12

一、当前家政服务的发展趋势

2014 年3 月, 手机淘宝推出了“互联网家政”服务平台———生活家, 阿里巴巴正式进军家政市场, “互联网+家政服务”这个词汇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家政服务这个人们眼中最为传统的行业, 如今正刮起一股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资源整合的营销风潮, O2O这种时兴的商业模式已快速登陆家政服务市场, 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受。“95081 家庭服务中心”、“保姆基地”、“爱侬家政”、“阿姨来了”等大型家庭服务类企业都纷纷采用这种方式, 传统的家政行业从此迎来了电子商务新时代。

二、传统家政服务的特点

传统家政服务的公司大多属于中介公司, 是在供求双方之间提供牵线搭桥的服务的, 每达成一笔业务, 从客户方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务费作为收入来源。这种家政服务的商业模式具有以下缺点: 首先, 传统家政服务模式无法化解服务风险, 服务纠纷众多。由于客户对家政服务质量的认可度不同, 且在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 客户逐渐对传统家政服务失去信心。其次, 传统家政服务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 无法锁定客户和服务员, 无法形成规模。由于传统家政公司。再次, 盈利模式单一, 利润空间较小。中介服务的水平日益降低, 大多数家政公司利润很薄, 部分公司难以持续经营下去。

传统家政服务的主要经营范围有日常家庭清洁、家庭餐的制作、照顾老人、婴儿护理、病人看护、孕产妇的护理、搬家、管道疏通、房产中介、婚姻介绍等服务。虽然企业经营的项目繁多, 但却很难形成规模和特色, 城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较多, 家政服务企业也不可能一一的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家政服务需求。一旦有需求满足不了, 客户就很可能找其他的家政服务企业来为自己服务, 这样就会导致家政服务企业很难与客户形成粘合度, 限制家政服务企业的发展。如果长期这样, 就会导致家政服务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所以, 家政服务要想规模化发展, 必须走精细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互联网+家政服务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互联网创业也伴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2014 年底以来, 阳光大姐又相继推出阳光大姐APP、微信、微博、“阳光大姐全家服”手机服务平台。今后每个企业都将会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也将成为为企业服务的工具, 纯粹的互联网企业也只有与实体企业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互联网+家政服务与传统家政服务的对比研究

目前互联网支付领域业务已经对银行构成了挑战, 传统金融业仍在未来一段时间占据主导地位, 互联网作为一种金融溢出, 弥补了现有金融体系不足和满足了大众金融需求, 对中国金融业而言是一次跳跃式发展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解决了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空白, 激发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潜力,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整合规范民间金融, 因此, 互联网金融业的创新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2014 年3 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最高决策层的视野。家政服务业正在被互联网思维颠覆, 传统家政开始逐步向“互联网+”迈进, 互联网+家政服务与传统家政服务相比更具优势: 一是跨界融合, 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就是跨界, 就是变革, 就是开放, 就是重塑融合。互联网+家政服务, 使得互联网与家政服务相结合, 避免了传统家政服务信息闭塞, 服务质量不高等风险, 使人们能够接受家政服务行业, 为传统家政服务行业带来了春天。二是更加准确的融入现代社会。随着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伴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种智能终端用户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 新媒体的应用逐渐趋向移动智能化。传统的家政行业服务管理无法满足人们对家政行业服务工作人员不同的需求, 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公民生活节奏加快, 对于家政服务需求大大增加, 目前市场上的家政服务行业还是停留在传统家政服务行业的范畴之列, 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不便, 更制约着整个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 互联网+家政服务能够更有效, 更快捷的为人们提供服务。

家政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模式作为我国近几年新兴的服务模式, 是促进家政行业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它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和新鲜的发展活力, 将家政服务企业的扶持与家政服务与互联网相平台的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 以家政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平台为核心, 企业为家政服务与互联网相平台提供生源和就业安置渠道, 提供更多的家政服务服务人员, 平台和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进而推进整个家政服务市场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升高, 人们在家政行业服务方面的需求增加, 然而传统家政行业管理体制落后, 服务供不应求。考虑到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互联网应用与家政服务行业相结合是未来家政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与传统家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运营模式的探索, 通过实际走访调研, 得出互联网与家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运营模式是现在家政服务行业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衔接对策下一篇:实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