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

2024-10-27

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共12篇)

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 篇1

一、英语名物化现象

名物化指的是在一个小句中, 任何成分或成分组被用作名词性词组的过程 (Halliday, 1994) 。通过这种机制, 本来由动词等实现的过程和由形容词等实现的特质, 都被隐喻地表达成由名词实现的实体。实体可以被描述、分类和评价, 而过程和特质不能, 这即是名物化的主要优势之一 (Martin和Rose, 2003) 。此外, 名物化还是英语书面语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名物化的习得

名物化是英语当作二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初步了解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名物化习得的情况, 我们查阅了一些学习者的英语作文。发现许多学习者由于未能使用名物化, 在正式文体的写作中使用了大量英语口语, 而使文章的质量大大降低。

刘春燕 (2002) 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名物化习得调查中发现, 学习者的名物化习得发展顺序遵循以下几个阶段:1) 单词层面的名物化;2) “动词+宾语”的名物化;3) “动词+副词”和“施动者+动词”结构;4) “宾语+动词”、“宾语+动词+施动者”的名物化;5) 由除of以外的其他介词与其他补足语构成的名物化。

不难发现, 学生写作中的名物化大多数都是简单形式的:普遍见到的-ing形式和其他单个的名物化形式。相对多样的名物化形式只出现在三年级学生的部分文章中。处于发展顺序最后阶段的名物化只出现在了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作文当中。

三、对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的启示

(一) 需收录的名物化名词范围

Quirk et al. (1985) 将名物化名词区分为去动词化名词和动词性名词 (即-ing形式) 。例如: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和the enemy’s destroying the city。我们认为在高级英语学习词典 (简称高英典) 中只应收录去动词化名词。排除动词性名词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 几乎所有动词都有一个对应的动词性名词, 如:kill→killing、smoke→smoking等, 数量巨大, 词典不可能全部收录;其次, 如上一节所提到, 大部分学习者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和使用-ing形式的名物化, 收录这些动词性名词用处不大。

但不是所有的去动词化名词都需要收录入词典。这类名词中有些的意义经过转喻联想已经固化 (Grefenstette和Teufel, 1995) 。如下例中proposal的用法:

He made his formal proposal to the full committee.

He put the proposal in the drawer.

第二例即是去动词化名词的固化用法。这样的名词已经失去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相应的题元角色, 也应从高英典的名物化名词收录中排除。

另外, 去形容词化名词和与其相关的形容词有相同的语义特征, 应该在收录范围之内。

因此, 在高英典中应收录的名物化名词包括:仍保留动词特征的去动词化名词、去形容词化名词和其他一些不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的名词, 如:access。

(二) 对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的改进

我们提议的改进主要在于对说明性例句及其呈现方式的改善, 以及收录关于名物化名词支撑动词的信息。

就第一个改进方面而言, 名物化名词的至少一个例句应该和派生出名物化名词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至少一个例句建立起对应。这里必须用到互见机制, 方便读者查阅到相同意义的另一个表达形式。见下例所示:

这样改进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习者知道表达同一意思的不同方法, 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熟悉英语书面语中的名物化使用, 在最近中国英语课堂上过多强调口头交流和对话能力的情形下, 这一点被严重忽视了。

就提供名物化名词的支撑动词而言, 因为能满足句法角色的语义为空的动词不可预测, 给英语名物化名词选择恰当的搭配支撑动词, 对于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 所以高英典有必要为其使用者提供这类信息。支撑动词可以以小方框的形式, 设置在相关词条特定义项的最后。例如:

四、结语

本文针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名物化习得中出现的问题, 探讨了高级英语学习词典在对名物化处理方面应做的改进, 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及方法。

参考文献

[1]、Grefenstette, G.and S.Teufel.1995.“Corpus-based method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support verbs fornominalizations”.Proceedings of EACL.

[2]、Halliday, 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

[3]、Liu, Chunyan.2002.L2 Acquisition of EnglishNominalizations by Chinese Learners.http://www.cnke.net/index.htm.

[4]、Martin, J.R.and D.Rose.2003.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Continuum Intl Pub Group.

[5]、Quirk, R., 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English Language.London:Longman.

[6]、黄建华, 1987, 《词典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 篇2

QQ1群:163096097

QQ2群:168912821

-------高级词汇

高级词汇无疑会拉开写作的差距,凸显写作者的英语功底与总体水平。基础扎实,语法稳固的同学也未必就能写出一篇令老师真心感到满意,真心体会到学生实力的文章。并且高考阅卷,是采取网上分类阅卷方式,即:不是一个老师从头批阅到尾,而是多个老师批阅同一道题目或者同一个部分。因此作文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影响,阅卷老师并不会看到你前面题目(也就是听力、基础题、阅读题、改错或者翻译题目)的得分,在他看来每个写作者都是平等的。但是不同得词汇却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同影响,因而得到明显不同的作文高分。

以下开始讲解常见高级词汇运用:(左边为常见词汇,右边为高级词汇)especially = in particular

use = utilize(employ)

puzzle = perplex

difficult = formidable = arduous

dislike = abhor

consist of=be made up of=be composed of

despite = in spite of = notwithstanding

dangerous = perilous

dangerous = perilous

arrive at a conclusion = reach a conclusion = draw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

put off = delay = postpone = procrastinate

in doing sth = in the process of = in the course of

in danger = at stake

dangerous = perilous

satisfy = gratify

change = convert

wrong = erroneous

whole = entire

field = domain

obvious = apparent = manifest = conspicuous

stop = cease

nowadays = currently

expensive = exorbitant

词,重在运用,很大程度上,以上词汇都可以形成互换。那么我们可以在平时写作或者大型考试时候灵活变通地运用这些词汇。平时多练,考试自然手到擒来。

以下介绍部分短语,希望同学们多多使用:

fix one’s eyes on 目光集中于

start from scratch 从头做起,白手起家

in terms of 从…观点看(角度看);就…而言

long for 渴望

put forward 提出(意见、计划之类的)

to my mind 依我看

much as 尽管

be capable of 有…样的能力

depend on the individual 每个人不同(某事物因人而异)

be particular about 对…挑剔

with your bare hands 徒手地

turn up one’s nose at 对…嗤之以鼻;瞧不起

push oneself ahead 出风头

be closely related to 与…密切相关

时间仓促,编辑若有疏漏之处,敬请指出。

消化这些,您的作文必有提升!祝学习每天进步!

通向高级学习者之路 篇3

把一本书的片段知识联系自己的经验,拆解出自己的案例,加工出自己的应用,从而提升相应的能力——你自己阅读一本书,能做到这样把图书内容拆为己用吗?

这需要你具备一些技能,你自己要兼具学习者和拆书家的角色——做自己的拆书家。

当你可以熟练地应用拆书帮的方法促进自己学习之后,如果你能作为拆书家组织和主持拆书帮活动,那你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对自己来说,这能帮助你自己最深刻地把握一本书的知识和应用;对他人而言,你帮助他们用最少的学习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在企业看来,你主持的拆书帮活动带来的价值,超过内部培训师能够带来的价值。

这就是一位学习者的进阶,每个阶段对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要求都不同。那么你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者呢?先来做个小测试吧!

你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者

测试说明:这里一共有三道题目,都是单选题。请选择跟你的情况最接近的选项中分数最高的一项。例如,你发现D、E、F选项都与你的情况接近,而F选项分数最高,那请你选择F。

题目1:请翻出你最近读完(或基本读完)的一本书,在以下选项中选择与你的情况最接近的一项:

A. 最近读完的一本书……呃,两年前的事情了……我找不到了!(0分)

B. 我读完的书基本上跟新的一样。(0分)

C. 我在一些地方划了下划线/我摘抄了书中的重要段落。(1分)

D. 我记了笔记,归纳了书的中心思想/大纲/段落大意。(1分)

E. 我记了笔记,对我有兴趣的知识点,我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了一下。(2分)

F. 我记了笔记,笔记中有联想/回忆自己的经验,我自己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的类似情景。(3分)

G. 从读完这本书到现在,我在工作/生活中用上过其中的技巧/方法。我可以说出我是怎么用的。(4分)

H. 从读完这本书到现在,我曾把书中的一些技巧/方法教给别人。(5分)

题目2:请阅读下面这个图书片段,然后停下来想一下。核对后面罗列的选项,看你的想法更接近哪一项。

R阅读原文片段

大前研一,《即战力》,85页

“三大神器”的最后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具备即战力的表现,所有的企业都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因为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任何时候都缺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我还要重复一遍,在虚拟、无国界和倍率经济模式盘根错节的“新大陆”,只存在于实体经济的“旧大陆”的一切规则都是行不通的。

21世纪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

失业、自由职业者、少子老龄化、年金政策……国家也在不断地遇到各种前所未见的问题,并且对此束手无策。

无数曾经被唤作巨无霸的企业由于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而被市场扫地出门,进而销声匿迹。

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阶层和白领人群已经习惯于解答学校教育中那种具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而对于这个不确定时代的种种问题,却束手无策。

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回答时下的现实问题已然没有任何作用,“主意”这一词汇就凸显出其重要性。无论是有关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还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各种方针政策,都需要依靠独创的“主意”的例子,在这个国家中已经屡见不鲜了。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自己主动去发现“哪里有问题”,分辨“问题是什么”。以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反复探求某一问题的本质,这种“质问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要细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排除对于这些原因的假设。在此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为什么”的问题,以“会不会是这样的原因”给出自己的假设。

而为了使自己的假设成立,下一步就要进行验证。假设就是假设,不能以它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实践验证了最初假设的不正确,那么就马上提出新的假设。这样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征不在于是否能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能否用上述方式解决问题。

A. 这段是说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0分)

B. 我会在解决问题的三步法相应字句下面划线。(1分)

C. 这段的启发是:我们往往以为解决问题最重要是给出解决方案,但更重要的是追问和探究问题的本质,然后提出问题原因的假设,然后验证这个假设对不对。(2分)

D. 唔,第一步是“反复探求问题的本质”,我自己对这一点做的怎么样呢?像昨天,老同学和我聊起她的婚姻,我很快建议她应该怎样怎样,她听了之后说我会错意了……看来这一点我做的不太好。还有一次……(3分)

E. 下周又要开项目会议了,设计部肯定还会提出几个难以解决的困难。这次我就不要直接说可以怎样做了,可以尝试一下这三步法。第一步,先提问,至少要提三个问题……(4分)

F. 对了!我可以拿这几条去培训一下老公。以后再遇到我不高兴,他就可以用解决问题三步法来探究、假设和验证我到底是怎么了……为了让他能听明白,我得先想个案例……(5分)

题目3:这是一个电影的片段。请设想你在电影中看到这样一个片段,然后,看看你的感受更类似于后面的哪个选项。

R阅读原文片段

电影《感谢你吸烟》(Thank You For Smoking)片段

(尼克·内勒是烟草公司的发言人,也是代表烟草集团利益的说客。这天,他读小学的儿子班级里搞一个活动——“你爸爸的工作是什么”。尼克·内勒来到小朋友面前。)

尼克:你们有多少人,长大之后想当律师?

(一位小朋友举起手)

尼克:那多少人想当电影明星呢?

(很多小朋友举手)

nlc202309011019

尼克:那谁想当说客呢?

小朋友们:说客是什么?

尼克:嗯,跟电影明星差不多,主要工作是说话。我就是说客。

小朋友:那都说什么啊?

尼克:我为烟草行业说话。

小朋友:我妈妈以前抽烟,她说,抽烟会死人的。

尼克:是吗?哦,那你妈妈是医生吗?

小朋友:不是。

尼克:是科学家?

小朋友:也不是。

尼克:那这么看来,你妈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小朋友不好意思地低头)

尼克:没事,听妈妈的话是好孩子。我只是想说,总会有人想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想,八成已经有人在这么干了,有吗?

(小朋友们点头称是;老师坐立不安)

尼克:所以,如果再有貌似专家的人跟你说这说那,你可以反问一句——“谁说的?”

小朋友:那吸烟对人有好处了?

尼克: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应该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如果爸爸妈妈对你说,巧克力很危险,他一说你就信吗?

小朋友:不会!

尼克:这就对了!所以遇到香烟是好是坏的问题,你也不要听风就是雨,要自己找出答案!

A.哈哈,这家伙真是巧舌如簧啊。(0分)

B.男主角应用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1)以互动的形式开场,增加兴趣;2)寻找与受众的共同语言(本来想用律师打比方,发现大家兴趣不够,改用电影明星打比方。再后面又借用巧克力的比喻);3)当遇到质疑和挑战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提问;4)在标准的层面思考问题。(3分)

C.咦,他这是狡辩呢,还是真的有道理?烟抽多了会得咽喉炎、肺癌,巧克力吃多了会肥胖、心脏病,那么,为什么禁烟但不禁巧克力呢?值得想想。(3分)

D.上次和同事出去吃饭,她说最健康的饮食方法是不吃米面多吃肉,能生吃就不熟吃,还说什么“狼吃肉,羊吃草,狼瘦羊肥”,头头是道的。我不认同,就跟她争论。现在想来,最好的法子不是争论,而是提问。问她:谁说的?研究的样本量是否足够大?发表在哪本科学期刊上?营养学界对此有没有不同意见……(5分)

F.以后会议中为什么事发生争论的时候,我要提醒大家,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5分)

G.我给新员工做入职培训的时候,可以请他们做一轮自我介绍。然后,播放这段视频片段,提醒他们开场如何引发受众兴趣、如何让人印象深刻,要求他们今后在任何场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要用互动来开场。然后,请他们现场设计……(7分)

最后,请把自己的得分加总,然后参考以下标准,判断自己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的特征:倾向于把书本当作权威,你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所呈现的材料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有这样一些职场工作者,他们发现自己某方面需要提升时,第一反应就是报名学习、参加考试、获得证书。

你还可以参与拆书帮现场学习活动,在拆书家的主持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高级学习者的特征:你已经学会了不对书负责,不对老师负责,只对自己负责。你阅读一本书、参加培训、日常生活中,都能主动有效地学习,你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会联结自己的经验、会加工日后的应用、会应用。

你是自己的拆书家。你的能力增长比其他人快得多,所以你的职场发展路径也更宽广。

高级学习者还有高下之分。有些人遇到明确的知识类内容可以拆为己用,但遇到叙事类内容就做不到;有些人顺着书的思路去加工是没问题的,但做不到超越的思路。

学习促进者的特征:可以指导他人的学习。成为可以帮助其他学习者的拆书家。通过主持拆书帮活动,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

你拥有最高级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这个主题。你是快速变化的社会和高度竞争的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初级学习者

你有没有听说过“中国年”理论?

2007年,彭博新闻社报道了渣打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的一项研究。格林说,每个人都生活在变化中,但其他国家的人的变化速度赶不上此刻中国人的变化速度。格林可能是第一个设法计算中国变化速度的经济学家,根据他的计算,一个“中国年”等于4个“美国年”。换句话说,在中国的生活变化要比在美国快4倍。

这一点,是当代中国最大的背景,却往往被我们忽视。

绝大部分人跟不上这样的变化速度。不信的话,问一下自己的收入有没有赶上每年的GDP增长。而在我看来,大部分人抱怨收入增长慢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自己能力的增长也没有赶上GDP的增长。那么,怎么能在这样的疯狂变化中适者生存?

答案是:你的学习能力要比美国人强4倍。

很多人有这样的危机感,然后也学习,但用的法子是:不会什么,就去考一个证书。这就是初级学习者的典型表现: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考试——去解决变化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我们对职场人士的调研,样本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参加工作超过1年的白领,结果令人震惊:68%是初级学习者。还有近1/5的人,可算是特殊的初级学习者,不妨称为“原始学习者”——他们不读书,更倾向于摸着石头过河,见招拆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可是在信息社会,在当代中国,若还是不能或不愿从人类积累的知识中转化出自己的能力,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初级学习者对学习的理解,更多是对知识的记忆,要么记住,要么归纳大意,中国的教育难逃其咎。如果是学生,囿于经验见识,拿对付考试的法子来对付一切学习,这算情有可原。但如果已经工作了几年,你的学习方式还没有改变,只能说你自己不在乎自己了。

在疯狂变化的社会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把优秀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的能力。

高级学习者

查尔斯·汉迪,《思想者》,36页

知识虽然是基础,但随时可以抛弃。要学会将推理应用于个人生活。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被管理学界赞誉为“管理哲学之父”。

nlc202309011019

1981年,英国开放大学筹了一点钱,尝试开办英国第一个管理课程,这个课程叫做“高效经理人”,委托查尔斯·汉迪做学术统筹顾问。实际上,他也是唯一一名老师,所有的教材都由他一个撰写,其他人都帮不了他的忙,只会质疑他的教材不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他说,这是他干过的最难的事,等于是扛着炸药包冲上了战场。

他决心在这个项目中证实自己“概念必须联系实践”的看法,所以他设计的课程,特别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知识之后,联系和反思自己的经验。课程这样规划了,效果要靠学习者的应用来检验——真能帮助学习者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吗?

汉迪的课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英国开放商学院的奠基石。20多年后,学习该课程的人数,比全欧洲其他商学院的总就学人数还多。如今,查尔斯·汉迪和彼得·德鲁克被分别誉为大西洋两岸的管理大师。

查尔斯·汉迪表现出来的,就是高级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高级学习者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提出质疑——可能是质疑读到的知识,也可能是质疑自己过去的理念。然后,高级学习者会思考这知识与我有什么关系,他会搜索和对照自己过去的经验,他会思考和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他会加工和规划怎样用这些去解决自己实际的问题。

高级学习者就等于自己可以做自己的拆书家,他们仿佛有两个大脑,就像双核CPU,一个提示另一个要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要给出自己的经验,告诉自己这里读得慢一点,这里不妨读快一点;而另一个大脑,接受前者的提醒,加工出自己的案例,把知识拆为己用。

单纯按自己的习惯,可能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但稍加提醒,很容易就可以临时做一次高级学习者。多次提醒后,就能够成为习惯——这就是为什么参与过四五次拆书帮活动后,大部分人都能够在自己阅读时,有意识应用高级学习者的学习套路。

学习促进者

2012年7月16日,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在美国爱达荷州去世。他的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累积至今在全球销售了2500万册。

柯维死后,关于他的书到底是商业经典还是成功学滥调的争论再起。有人说,柯维的著作对自己影响甚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有人说,那不过是拼凑之作,并无哪条是自己的发明,把陈词滥调加了些包装而已。也许,两方都是对的。

柯维列出的七个习惯是: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73页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受限于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个人、家庭、团队、组织,通过创造性的构思来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对于任何项目,无论大小,也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团队的,都下决心完成。他们标识并献身于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人际关系和目标。

要事第一

以要事为先的人总是按照事务重要性的顺序来安排生活并付诸实践。无论情势如何,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自己最珍视的原则。

双赢思维

有双赢思维的人能在交往中寻求双方获利、互相尊重。他们基于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基于“我们”而不是“我”,来进行思考。他们总是通过向感情账户存款来建立与他人的互信关系。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

当我们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的问题去聆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这时再坦述己见、争取理解就很自然,也容易多了。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效能在于这二者的平衡或适当的结合。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人与对方合作,寻求第三变通方案。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第三种更好的解决方案。统合综效的基础是尊重、赞赏甚至庆贺彼此间的差异。它是某种创造性的合作,1+1=3,11,111,或者更多。

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

高效能人士不断在生活的四个方面(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更新自己。这将增加他们实践其他有效习惯的能力。

就这七条。请问,这七条当中,哪一条是你之前从来不知道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七个习惯?都对,都有道理,可是有什么新鲜的呢?老生常谈啊,都知道的,其中有些小学老师就开始念叨了。不够灵活的读者,想不到这个问题。另外一些读者呢,太聪明,想到这个后就把书一扔:“‘七个习惯’盛名之下,不过就是把众所周知的道理强调了一遍嘛!”

其实,老生常谈,说明这几条重要,同时说明知易行难——知道知识是容易的,转化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难的。柯维的贡献不在于发明了这七个习惯,而是他讲述这些知识的内容和方式,相当程度地解决了“知易行难”的问题,他的贡献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大而化之的常识落实到自己身上。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人类的常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我们来说明一下柯维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如果你是管理者,觉得自己的下属不够积极主动,你会怎样做?

你可能会反复强调积极主动的重要性;你可能会讲故事说明某人不积极主动的后果,或者某人积极主动的快乐结局;你可能会把一位比较积极主动的员工树为榜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你可能会列出若干行为准则,做不到的扣奖金……差不多也就这些招数了吧。效果会怎样呢?难说。

而柯维是如何演绎“积极主动”的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108页

1.积极的人使用积极的语言:“我能”、“我要”、“我宁愿”等等。消极的人使用消极的语言:“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

想想过去几周内,自己以消极方式回应的两三件事情。描述一下自己是怎么说的。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想想在同样情况下自己可以采取的集中积极的回应。请写在下面:

nlc202309011019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圈子有多大

每个人关注的事务合起来,称作他的“关注圈”。其中有些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形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更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影响圈”中,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能使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

消极被动的人则盯着那些自己不能影响的事,如他人缺点、外部环境等,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总能为自己找到借口。

请列出你在本周内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注明它是不是你可以直接影响的。如果是,归入“影响圈”,否则归入“关注圈”。

1)_________( 圈)

2)_________( 圈)

3)_________( 圈)

4)_________( 圈)

上述归入“关注圈”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改变其他因素以“间接控制”?

在引文中可以看出,柯维把“积极主动”的概念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做法。并且,他特别强调要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学习者的行为改变。如果按柯维的引导去思考了,就更有可能做到积极主动。

柯维的思路又来自于哪里呢?不是他的发明,多是引自心理学、教育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比如,“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理论:

编译自维基百科“Locus of Control”条目

控制点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主要探讨人们认为自己对影响自己的事情有多大的控制力。1954年,朱利安·洛特(Julian B. Rotter)深入发展了“控制点”这一概念,从那时起这一理论就成为了人格研究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控制“点”可能在内部,也可能在外部。控制点在内部的人认为他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控制点在外部的人则认为他们的人生和所做的决定都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由于他们不能左右这些因素,自然也就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

拥有强大内部控制点的人认为人生中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比方说,如果一个拥有内部控制点的人在考试中发挥不理想,他会把这个问题归咎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如果发挥良好,他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强。同样还是考试,一个拥有外部控制点的人没考好,他可能会说是因为考题太难了;考好了,他会认为是老师教得好,或者是自己运气不错。

柯维用来演绎“积极主动”的“关注圈”与“影响圈”模型,就脱胎于洛特的控制点理论,其实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对知识的拆解。柯维的拆解,使我们对这个人格心理学概念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应用。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所以说关于柯维的争议,两方说的都有道理:柯维不是像彼得·德鲁克那样的发明新思想的理论家,而是非常优秀的学习促进者,是伟大的拆书家。他的著作帮助了数以千万的人,1996年,《时代周刊》将柯维评为最有影响力的25名美国人之一,《福布斯》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称作有史以来十佳商业管理书籍之一。

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柯维这样的学习促进者。他不仅自己学习能力超强,而且帮助他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学习促进者,在管理下属、教育子女、帮人参谋、自我提升等方面有极大的助益。

(编辑:陈展 cz201011@sohu.com)

(本文摘自赵周老师即将出版的职场工作者创新学习方法新著《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标题为编者所加。)

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 篇4

所谓课程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 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它是整个教学系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动态特性和整体综合特性的反应。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依托于现代化的计算机通信技术, 师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永久地分离, 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用于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远程学习者利用INTERNET网络, 以“课程”为单位展开学习。在由“课堂教学”向“课程教学”转化的过程中, 学习支持服务———特别是教学信息与学习资源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高级职业英语》的课程教学中, 学习者一般要把握三个重要环节:第一、课程教学前的准备———对课程的了解。第二、课程教学的实施———对课程的学习。第三、课程教学后的监控———对学习者的考核。三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资源对学习者的支持与服务。

1 课程教学前的支持与服务

这一部分学习支持服务要向学习者提供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文件、学习方法和相关的学习网站等。

教学资源包括本课程所使用的文字教材、文字辅导教材 (要注明书名、主编、出版社等) 、音像教材、CAI课件等。

教学文件包括该课程的课程说明、教学计划、实施方案与考核方法等。

学习方法包括教师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指导, 也包括学习者之间对学习方法的交流与探讨。

《高级职业英语》这门课程总会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一周将上述所有文件传至长春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平台, 即:www.open.ccrtvu.com。学生只要通过注册, 并选中本课程, 就可享受所有的课程教学资源。

此外, 网上学习资源丰富多彩, 但学习者要花大量的时间浏览、选择。同时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之初并不能准确地知道哪些学习资源对他们有直接的帮助, 使他们收益最大。所以在课程教学之前, 向学习者提供相关的学习网站, 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帮助学习者的学习、拓展视野。

2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支持与服务

这一部分的支持服务是整个学习支持服务的主体。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这一部分的资源建设休戚相关。它应包括学习动机支持, 学习资源建设与实时在线服务三个方面的内容。

2.1 学习动机支持。任何学习者的学习都有内

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有些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性很强, 学习动力很大, 这部分学习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强, 自主学习的能力强, 他们很适合做远程教学的学习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是这样。有些学习者由于学习前心理准备不足, 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疲惫, 遇到困难时, 停滞不前甚至放弃。这时教师应给予学习者学习动机上的支持与服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通过BBS、E-mail、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习者沟通, 成为学生在学习上的指导者、支持者、促进者。

2.2 学习资源建设。

由于课程教学主要靠网络及其它一些学习媒介来实现, 所以网络上学习资源的多少以及学习资源的质量就会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

远程学习者中, 学习者之间的差别很大。他们的基础教育、学习方式和方法以及他们目前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语言学习都有很大影响。而学习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 新的学习要与已知的相联系, 学习者才能知道现在该从何处入手, 并提取已有的相关经验来帮助理解当前所学的知识。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学习者的经验、需求、兴趣及意愿。更多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方法及学习步调。建立一个品种齐全、内容丰富的资源超市。

远程教学的学习模式必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除了网络资源的建设, 还有电视的直播、小组的协作学习、集中面授辅导及个别辅导。不同的学习类型, 不同的专业、学科, 需要准备不同的学习资源。

在学习资源的建设过程中, 教师要常常与学生沟通、协调, 了解学习者最需要什么资源, 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与其它教师交流, 了解其它学科, 其它教学资源的长处, 取长补短, 扩大并丰富自己的资源超市。

2.3 实时在线服务。

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虽然是以自主学习为主, 但在他们遇到困难时, 可通过电话、邮件、网上讨论等多种形式, 随时随地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课程责任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Office Hour时间, 这个时间在课程教学之初已经在网上公布。学习者只要在Office Hour时间内, 都可以实时得到教师的服务。除此之外, 也可以给教师留言, 一般情况下, 责任教师都会每天或每两天登陆网站, 查寻留言并回复。

2.4《高级职业英语》的面授辅导课。本课程的面授辅导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2.4.1答疑法:汇集BBS板中、E-mail中、小组讨论中的典型问题, 共性问题, 统一讲解。2.4.2讨论法:运用幻灯, 展示学生的作文 (教材每单元里的作文) , 由学生自己点评。作文的选用基本是两种:较好的和较差的。通过较好的作文, 学生能学习到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 一些较好的语言表达方式等。对于较差的作文, 学生会指出它差在什么地方, 特别是修改一些语言方面的问题。最后师生一起来总结。通过这种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 可以快速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4.3讲授法:运用电子教案, 展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由于学生在接受面授辅导课之前都进行了预习, 所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 提出重点、难点。这一部分, 教师的讲解多一些。学生随时“参与”进来。2.4.4演示法:运用录像带, 让学生了解英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语言、习俗, 接触地地道道的英语, 同时训练听力。2.4.5模拟法:本课程中包括八个不同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模拟每一种工作环境、工作状态, 通过这种实际的模拟, 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语言知识, 哪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学习,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2.4.6练习法:每单元都会有一些Topics供学生练习。都会有不同类型的文章需要学生去写, 面授辅导课不能一一完成所有的内容, 所以需要学生在课后做大量的练习, 以便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充分使用这些方法, 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很好的服务。

3 课程教学后的支持服务

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基本上是靠考核方式加以评价的。远程教学为远程学习者的考核提供了方便。学习者可以通过“机考”的方式, 随时随地参加考试, 并把试卷传递给教师。

这就要求教师把这一部分的题库制作得更完善、更科学、更合理。这一部分的工作投入精力大, 需要时间多, 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总之,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课程教学离不开对学习者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精于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要掌握现代的技术手段, 改变观念, 增加自己对学习者的服务意识。只有这样, 才能建构起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促进课程教学, 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摘要:学习支持服务是指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帮助学生实现自由和个性化学习, 向学生提供的各种形式服务。这种支持服务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依据《高级职业英语》课程的要求, 从课程教学前, 课程教学过程中及课程教学后等三个方面谈《高级职业英语》的课程建设。

关键词:学习支持服务,《高级职业英语》,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伯耶·霍姆伯格.远程教育理论模式的探讨.[1]伯耶·霍姆伯格.远程教育理论模式的探讨.

[2]钟志贤, 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钟志贤, 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

[3]李亦菲.探究性学习:概念辨析与实施要领.[3]李亦菲.探究性学习:概念辨析与实施要领.

[4]章国英等.远程网络教学的网站建设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0.[4]章国英等.远程网络教学的网站建设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0.

英语在用剑桥高级英语语法 篇5

致老师

时态

1 一般现在时(I do)和现在进行时(I am doing)1

2 一般现在时(I do)和现在进行时(I am doing)2

3 现在完成时(I have done)和一般过去时(I did)1

4 现在完成时(I have done)和一般过去时(I did)2

5 现在完成时(I have done)和一般过去时(I did)3:与这些时态连用的副词

6 过去进行时(I was doing)和一般过去时(I did)

7 现在完成进行时(I have been doing)

8 现在完成进行时(I have been doing)和现在完成时(I have done)

9 过去完成时(I had done)和一般过去时(I did)

10 过去完成时(I hadbeen doing)和过去完成时(I haddone)

将来时

11 will和goling to;shall

12 用现在进行时(I am doing)表示将来和going to

13 用一般现在时(I do)表示将来

14 将来进行时(will be doing)

15 不定式(I am to do)将来完成时(I will have done)和将来完成进行时(I will have been doing)

16 过去将来时(was going to等)

情态词

17 should和ought to

18 will和would:愿意、可能性和确定性

19 will和would:习惯;used to

20 may,might can和could:可能性1

21 may,might can和could:可能性2

……

被动语态

疑问句

动词:不定式、形式等

转述

名词及复合词

冠词

限定词和数量词

关系从句和其他类型的从句

代词,词的代用和省略

形容词

副词和连词

介词

短语动词:语序

句子结构

附录1 动词的被形式

附录2 转述人们的想法或说过的话

附录3 不规则动词词表

附录4 典型错误及其正确表达

常用语法术语

补充练习

学习指导

练习答案

补充练习答案

学习指导答案

试论“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 篇6

关键词: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教学手段

21世纪背景下,国家之间竞争的本质为人才竞争。为了使我国能够占据人才优势,促进国家持续发展,应当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明确要求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高校高级英语专业要通过巧妙地、合理地、有效地开展“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增强学生语言技能、创新能力、实践精神等,逐步將学生培养成社会、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本文探索了“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有效落实策略。

一、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研究性教学并没有提出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从学科领域、课程内容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相对来说,此定义的针对性更强。事实上,高等教育中虽然没有统一界定研究性教学,但其研究的内容还是非常明确的,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开展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等。基于此,研究性教学在高校表现为将前沿的科研动态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从目前研究性教学实施实际情况来看,通常采用案例教学法、研讨法、归纳法、文献查询法、课题研究法等来展开研究性教学,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性教学与高级英语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国内外教育界所推崇。研究性教学中融入了创新教育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意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通过创设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整体氛围的影响下,增强自身的兴趣与热情,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可以使学生整体水平逐步提升。基于此,将研究性教学融入高级英语教学之中,则是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知识水平,合理设计高级英语专题,让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新知识,强化自身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由此可以确定,研究性教学是强化高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高级英语教学更具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三、“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的优化措施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可以提高高级英语教学水平。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活动。笔者借鉴国内外研究性教学模式,提出“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步骤: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梳理内容,精讲要点,突破难点;三,确定研究主题,组织讨论;四,汇报成果,正确评价。基于此,笔者以Inaugural Address(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说)一课为例,来阐述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大门的钥匙,巧妙创设情境,有利于顺利展开教学活动。Inaugural Address一课涉及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基于此,教师利用多媒体来营造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情境氛围,用多媒体播放课程内容的视频,让学生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内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某个学生模仿视频来展开情境演绎,让台下学生观察并评价台上学生表演是否真实到位。在学生表演后,教师说明文章重点及难点部分,在此之后指定两个同学表演,相互指点,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梳理内容,精讲要点,突破难点

通过情境演绎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应当梳理内容、精讲要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从头开始,翻译和讲述文章内容,讲解课文的重要词汇、重要语法、课文文体特征、修辞手法,文章核心等,如此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详细地了解课文内容。

3.确定研究主题,组织讨论

为了使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自身研究创新能力,还要设置研究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即设置“不同总统就职演讲异同”“就职演说文体和语篇特征有哪些”等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围绕研究主题,提炼一或两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每个小组选定研究主题之后,指导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从中筛选有用资料,小组成员共同沟通、讨论,如若碰到解答不了的问题,请教教师。最后将研究成果整理形成报告,上交给教师。总之,确定研究主题,组织讨论,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4.汇报成果,正确评价

在每个小组完成研究性课题的任务之后,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汇报,说明问题、研究过程、讨论情况、研究结论等。在此之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汇报情况,公平公正地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及优势,以便更好地弥补缺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整个“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中非常专注、积极,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实践精神等得以提高。

目前,研究性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所推崇的新兴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运用此教学模式来展开高级英语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更加自主地、积极地、专注地开展课题研究,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知识水平,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精神等,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华,韩景峰.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111-113.

[2]朱建斌.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3]殷彩桥.研究性教学在高级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7):132-134.

[4]师艳芳.“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4(4).

[5]杨国华.论高级英语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

[6]丰玉芳.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英语专业《高级英语》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外国语文,2011(6).

[7]廖百秋.“高级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海外英语,2012(12).

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 篇7

多媒体多模态环境下的高级英语教学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 (如视觉、听觉等) , 跟外部环境 (如人、机器、事物、动物等) 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 用两个感官的叫双模态, 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 (参见May-bury, 1993;Hill, 2000) 。几乎同时, Kress & Leeuwen (2001:20) 指出多模态 (multimodality) 就是运用集中符号学模态 (semiotic modes) 或综合使用若干符号学模态来强化同种意义的表达, 或行使补充功能, 或进行有层次排序。O’Halloran (2008:231) 综合各家观点, 将多模态定义为“综合语言、视觉图像、其他符号资源, 构建纸质、数字媒体和日常生活文本、事物、事件的理论分析与实践。”从这些概念看, 人与人之间, 人与多媒体计算机之间, 人与互联网手机之间的互动都是多模态的。1996 年, New London Group将“多媒体多模态教学与学习”模式引入外语教学。他们的研究证明在大学外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选择视听材料, 并根据教学和学生的要求进行编辑处理, 以多模态的方式向学生呈现 (参见曾勇、张景成, 2014) 。多媒体多模态教学的重要性早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认可。胡壮麟 (2007) 在讨论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时指出, 人类进入社会符号学多模态化的新世纪, 对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Stocklmayer, Rennie & Gilbert (2010) 指出多媒体多模态的教学将改变学校学习的原始方式, 同时又可促进学校学习的效果。国内外学者们用研究证明了在外语教学中开展多媒体多模态教学的必然性。尤其是当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已经近乎完全进入了大学生活的今天, wifi在校园内的几乎全面覆盖, 电脑、手机上网的便捷都使得运用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实践迫在眉睫。如何在多媒体多模态的大条件下唤醒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 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掌握高级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 增强学习者学习这门课的动机, 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是此研究的重点。

高级英语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autonomy) 的概念出现于20 世纪60 年代, 但直到1981 年, Holec才把自主学习定义为“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这被认为是自主研究的起点, 至此,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概念阐述。Little (1991) 认为, 自主性“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 即一种超越的、批判性的思考、决策, 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Scharle和Szabo (2000) 两位学者认为, 自主就是管理自身事务的自由和能力, 同时包含自行决定的权力。在国内, 李泽坤 (2007) 认为,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学习, 其核心是学习者应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余祖晨 (2010) 指出, 一个能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应该能管理和调节整个学习过程, 即“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知道怎样对学习进行检测以及评估学习的成败”。束定芳 (2006) 强调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的能力,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这些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参与、创造性地掌控自己学习的过程, 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有着绝对的参与和决定权。然而, 现在的高级英语课堂还是一个以教师介绍课文背景知识, 讲解课文内容, 学习者被动接受, 死记硬背课文中出现的语法和词汇, 教与学近乎脱节的状态。语言的交际性、实用性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外语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和学生死记硬背语法和词汇 (任凤梅, 2010) 。这种脱节状态不仅有碍学习者习得知识, 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是教师盲目地鼓励学习者运用便捷的多媒体资源;另一方面是学习者不能正确运用这些资源。当学习者被完全置于多媒体资源下时, 他们往往无所适从, 最终将时间浪费在浏览网页、聊天、购物上。如何才能使快速发展的多媒体多模态技术真正地应用于课堂, 利用学习者对于这些新型科技的好奇心, 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提升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将是每位教师的心愿。笔者根据自己及同事多年的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的经验, 从高级英语课程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入手, 试图探索出如何高效地运用多媒体多模态技术, 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能力。

高级英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和文化两者相互依赖, 没有文化内涵的支撑, 语言只不过是一系列的符号叠加。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 Lyons曾说过“只有当人们充分了解了文化或文化的作用时, 才能全面理解由语法和词汇表现出来的语言的各种意义” (参见康有金等, 2012) 。只有了解了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知识, 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意义。高级英语通过向学习者提供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化、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 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 提高学习者的名篇赏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终达到强化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 现在的高级英语教学并没有看到这种文化与语言的紧密联系。康有金等 (2012) 在其做的有关高级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调查中发现:40%的学生比较不重视高级英语中的文化知识, 甚至有25%的学习者非常不重视, 比较重视高级英语中文化知识学习的只占20%。从这些百分比数字可以看出学习者不重视课文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看不到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教师不重视。有些高级英语教师只是随口对学生说, 下去看看课后的有关作者、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上课时, 教师既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 也不对这部分进行检查, 所以学生不重视。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全权负责“满堂灌”。教师自己查资料, 自己讲解,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另一方面是考查力度不够。虽然有些教师意识到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这门课的重要性, 课前让学生去查阅有关的资料, 但之后就不管了, 没有课上检查, 没有课后考查, 所以这部分内容得不到学习者的重视。针对以上的情况, 笔者通过与同事讨论, 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后给出如下假设, 如果教师设定具体的题目, 由学习者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查阅, 由学习者完全掌控这个题目的资料查询、筛选, 并以口头讲述的方法将自己整理后的资料介绍给其他学习者, 由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补充评论, 并对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数评定, 计入其平时成绩。这样, 学习者有了对课堂的参与, 自我满足感增强, 其学习动机将得到提升。

自主学习模式

1.课前准备

在新课开始前, 由老师将提前设计好的预习材料发给学习者。笔者设计的预习材料一般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课文的背景知识查阅点;第二部分是文章内容考查;第三部分是有关文章的思考题。这里笔者主要介绍第一部分, 这部分会将具体的课文背景知识题目列出来, 而不是给出笼统的概念, 这样学习者才能有的放矢, 明确自己上网需要查阅的题目。比如在马丁·路德·金的名篇“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中, 学习者要查阅的题目有作者, 包括他的生平、他的作品、他的主体思想、他的影响以及评论家或后人对他的评价。而对于美国的民权运动的介绍应该包括运动中主要的活动、人物、事件、结果和影响等。事实上, 学习小组在拿到题目后, 他们会合作完成资料查询的任务。由于多媒体技术发展给学习带来的便捷, 学习小组会利用网络进行资料查询, 他们在搜索引擎里看到的相关知识包罗万象, 同时, 学习者在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中, 要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甚至自己的感觉等。资料收集完毕后, 由学习者个体对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讲解, 其他成员评定所讲解材料的有用程度, 并对讲解者就讲解材料进行提问, 最终讨论哪些材料可以用作演示文稿, 且由谁来操作上课时演示文稿的讲解。讲解者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 制作上课需要的ppt, 整个过程完全由学习者自己掌控。事实上, 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 因为任务具体, 自我参与度高, 他们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 往往找的材料比教师预计的要多, 质量要高。

2.课中演示

课中的ppt演示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由先前决定的讲解者将制作好的ppt进行演示讲解, 讲解结束后教师进行知识补充, 并对讲解者的表现进行评定, 给出相应的分数记作为其平时成绩。例如在“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中, 当讲解者介绍美国民权运动时, 用了大量的图片, 如Rosa Park在公交车上的照片、sit-in的学生照、运动中主要人物的照片, 以及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的著名演讲等视觉、听觉材料, 声情并茂地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分享他们小组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的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心中的自豪感得到了满足, 进而激发了其学习动机。笔者观察到这样的ppt演示有两方面的益处。一方面, 讲解者总能花很大的心思尽可能完整地、逻辑顺畅地、多模态地将自己小组的题目讲解给其他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会对所做的ppt以及整个演说进行评价, 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这些激励了学习者的学习, 所以他们的演示文稿和演说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是越来越好。另一方面, 课堂中其他学习者因为多模态地接触所演示的题目, 他们可以更立体地全面理解所解说的题目, 并在演说结束后, 就自己不明白的或感兴趣的相关题目向讲解者提问。例如有个学生就问到了林肯、美国内战和美国民权运动的联系, 这个话题一下子引起了整个班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不仅补充了解说的题目, 也让学习者更全面地了解了美国民权运动的起因经过等。这种多媒体多模态下的解说讨论不仅提高了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 提升了学习动机, 也更全面立体地让学习者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 自主学习的乐趣也因知识的获得进一步提升。

3.课后考查

课后考查主要是对课堂演说题目内容以及课文理解的测试。笔者准备的课前预习材料的第三个部分就是考查题。比如前面说到的马丁·路德·金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的考查题目就是“为什么马丁·路德·金坚持黑人走非暴力的民主运动形式”。 学习者要想回答这个题目, 必须理解课堂中所解说的内容, 知道马丁·路德·金的生平, 尤其是他的信仰、他的印度行等相关内容, 还要了解民权运动的特点以及课文中的相关段落。这道考查题就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认真地参与到前面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查阅和讲解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多模态的学习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自下而上地归纳知识点, 发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最终内化整篇文章的语言文化内涵, 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

结论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还存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还存在不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现象, 这些都有碍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这门课, 提升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笔者通过观察实践, 发现在多媒体多模态下开展学习者自主学习高级英语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文化知识。学习者通过分享自己查找的背景知识, 不仅能激发他们自主式探究和个性化的学习, 而且能培养他们阅读大量文本资料, 倾听、观看视频资料, 分析资料的重点和难点的能力。同时,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 学习者通过回想已经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 理解课文中的文化知识点, 易化了高级英语教学。因此, 笔者建议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推广多媒体多模态式自主学习模式, 优化高级英语教学。

摘要:当今多媒体多模态的大环境下, 在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有益于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前准备、课中的ppt演示、课后回顾, 以课文文化背景知识为起点, 本文将探讨从点到面的全面语言习得模式。

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 篇8

关键词:口译学习,演讲技巧,上海中高级口译,大学生英语演讲

1 引言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上海英语中高级口译证书考试 (以下也称中高口) 一直深受广大学员青睐。英语学习中, 书面表达十分重要, 但口译能力和演讲技巧亦是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者应有的素养, 否则英语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本文从语音语调、即兴话题/即兴演讲、记忆训练、体态语言四个方面出发, 并结合实践经验与具体例子, 来探讨口译与演讲的共通之处。

2 口译与演讲的共通之处

(1) 口译与演讲中的语音语调 (Voice and Intonation)

讲好英语的第一要素是语音语调准确。只有准确, 才能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董爱国, 2008) 。中高级口译的难点在口试阶段, 良好的语音语调十分关键。此考试中, 中、高级的笔试通过率分别是50%、25%左右, 而口试则分别只有20%、10%左右。从数据看, 口译的难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也规定, 演讲者应发音标准, 语速适中, 语调节奏富于变化。从语音角度讲, 若出现/s//θ/混淆, /l//n/不分, /r//l/不清, 则为大忌。口语能力与听力水平息息相关, 听力中的信息来源于对单词的熟知度。如单词subtle音标为/'sʌtl/字母“b”不发音, 若仅凭字面发音为'sʌbtl/, 那么, 在之后的听力中出现该单词时, 听到的“l”是/'sʌtl/, 脑中的词库无法受到信息刺激, 视之为陌生单词。此类情况越多, 对听力水平影响越大。同样, 英语演讲时, 外教会现场提问, 语音知识的不足导致无法正确听懂提问内容, 这种情况是再多的“Pardon, Excuse me”都无法弥补的。

(2) .口译与演讲中的即兴话题/即兴演讲 (Impromptu Topic/Speech)

中高口的口试第一部分是即兴发言。如, 2012年的话题是“如何看待‘四个法定节假日不收七座以下机动车过路费’的规定”。再如, “如何看待中国式过马路”等。回答即兴问题, 笔者提出“总述—分述—总述”的概念。例如, 中高口口试中一题口语题“On Developing Tourism” (邱政政、汪海涛, 2009) 。根据“总述—分述—总述”的逻辑顺序, 可先概括旅游业的现状;再讨论旅游业带来的利与弊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 阐述其如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又如何破坏生态和谐;最后可稍作总结。在2012年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某省决赛中的一个即兴演讲话题是“你认为大学里还需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吗”。此处, “总述—分述—总述”的逻辑顺序依旧适用。

3 口译与演讲中的记忆训练 (Memory Training)

中高口的口试第二部分要求听一段话, 结束后根据“始译信号”翻译, 并在“止译信号”前结束翻译。这是对考生听力、笔记和译文输出能力的全面考核。做接续性口译时, 笔记显得十分重要。“好记性不如赖笔头” (The palest ink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memory.) , 就是这个道理 (梅德明, 2011) 。良好的口译笔记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译员的短时记忆能力, 帮助其及时回顾信息, 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江晓梅, 2010) 。成功的口译笔记是简而精的、纵向记录的 (vertical) 、逐行嵌入式的 (indented) 。例如:广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早在一千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与世界各地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往来。口译笔记如下 (仲伟合, 2007) :

口译笔记训练适用于英语即兴演讲环节。即兴演讲准备时间很短, 不可能像写作文一样把要表达的语句一一写下。此刻, 口译笔记发挥了关键作用, “纵向”罗列出演讲大纲十分重要。

4 口译与演讲中的体态语言 (Body Language)

让·艾赫贝尔 (Jean Herbert) 说过, 口译员应避免语调呆板、平淡、毫无生气 (黄建凤、李雪, 2007) 。中高口口试和英语演讲, 虽不像外交场合一样正式, 但就体态语言而言, 应注意以下几点:眼神交流 (eye contact) 、手势动作 (gesture) 、站姿 (standing posture) 、面部表情 (facial expression) 和着装 (dressing) 。为了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要让每位观众都感觉到译员在与他们每一个人进行交流, 这时就要借助眼神的力量 (仲伟合, 2007) , 而眼神的游离 (eye floating) 则为大忌。中高口口试与演讲过程中, 即便稍稍紧张或怯场, 也应保持端正和大方, 尽量放轻松;微笑则是战胜舞台恐惧症 (stage fright) 的最佳表情。

5 结语

中高级口译的学习与大学生英语演讲技巧掌握密不可分, 两者互相联系与影响, 良好的口译素养对演讲有很大的帮助。正确理解与掌握这两者的共通之处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以及英语综合素养。以上所述的四点共通之处是口译学习与演讲技巧掌握的基础, 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能为英语口语学习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董爱国.实用英语语音教程[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建凤, 李雪.口译与演讲艺术[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4) .

[3]江晓梅.口译笔记策略认知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

[4]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 (第四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5]汪海涛, 邱政政.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M].群言出版社, 2009.

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 篇9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G. Gordon Willard Allport) 提出:“态度是一种精神和神经准备就绪的状态, 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 并对个人对所有客观对象和与之有关的情境的反应, 产生一种指导作用的或能动的影响” (马向真2007)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人的举止神情;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态度是心理学概念, 《社会心理学》 (第五版, [美]Elliot Aronson、Timothy D.Wilson、Robin M.Akert著) 把态度界定为:是对人、事、物、观念等的评价 (J.L.弗里德曼等1986) 。教育心理学家加涅 (R.M. Gagne) 认为,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他认为态度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 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但又会影响行为发生的潜在因子 (李祖华等2009) 。因此, 态度主要影响个体对行为的选择倾向, 表现为是否愿意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一种心理反映倾向。Gardner (1985) 则认为, 态度与学习目的、学习努力程度、达到目的的愿望一起构成二语学习动机 (戴运财、何琼2003)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认为: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 态度端正、动机强烈被认为是外语学习成功的基石。近年来, 我国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学生英语学习态度进行了探讨与总结。教育硕士申俊丽做过《高中生英语学习态度对其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者韩宝成、许宏晨发表了论文《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动机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等等。尽管研究者们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态度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但其宗旨都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理论依据

(一) 符合Kran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美国语言学家Kran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认为: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过滤得越少, 就越有利于语言习得的发生。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态度、动机、兴趣等。学习者的情感过滤强度因人而异, 消极的外语学习态度以及焦虑的学习情绪对语言输入有很强的过滤作用。带有消极情感因素的学习者不仅不会主动地获取输入, 即使能够获得语言输入, 也不可能习得它们 (包天仁、崔刚2012) 。因此, 对于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 才能够较好地习得语言。

(二) 符合《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求: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育部2003) 。在中学阶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 乐于与他人合作, 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起示范作用, 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学习态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目的、课程、学习方式等的定向性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 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 他们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自觉地学习, 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Delina 2012) 。

(一) 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态度现状

笔者分别对本校高二年级两个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80 份, 收回问卷265 份, 有效问卷100%。本问卷共设11 道单项选择题和1 道多项选择题, 以百分比来统计。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在学习外语时, 学习者对目的语的学习态度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更重要。因为学习外语涉及外国语言文化的摄入, 学习态度正确与否与语言输入的吸收程度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是否有必要学英语的问题, 其中有52.0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他们认为, 因为高考英语是必考科目, 所以不得不学, 或认为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 只是学校要求学, 才不得已而为之。以上现象表明, 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研究表明, 动机强烈的学生往往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毅力顽强。因此, 对于这部分学生, 需要英语教师加强引导, 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 虽然有32.45%的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很满意, 表示满意的也有20.75%, 但仍然有46.7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这不得不使英语教师多加反思, 多从实际出发, 多研究农村高中学生的特点,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由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太满意, 对自己所设定的英语学习目标无信心 (54.72%) , 因此, 上课不认真听 (38.86%) , 课堂上不认真做笔记 (47.54%) , 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47.16%) , 出现上课睡觉、开小差、搞小动作等现象。64.1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英语词典, 只有少数学生有英汉词典 (9.43%) 或英语小词典 (26.41%) 。由于没有英语字典, 学生遇到不懂的单词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这也是英语学习的障碍之一。针对这些问题, 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资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调查显示, 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不满意的占48.3%。这表明, 这部分学生已经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此时, 英语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鼓励, 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激励学生, 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劣势, 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

从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的心理认同角度上看, 有72.07%的学生很佩服英语学习比自己好的同学, 认为别人的英语学习成绩好坏与自己没关系的占22.26%, 嫉妒别人学习成绩好的占5.66%。就学生对英语学习心理认同感而言, 无论是“很佩服”, 还是“嫉妒”, 或多或少都有积极的一面。佩服, 就是钦佩、信服、认可和羡慕别人的长处。英语教师要时刻以“优秀”为榜样, 多给学生树立典范, 鼓励学生学习“优秀人物”, 争取让别人也佩服自己。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 对他人怀有一种贬低、排斥的心理状态。但嫉妒也有一定的益处, 即推动维护公平秩序。因此, 英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当别人落后时, 不打击, 不讥讽;当别人进步时, 不嫉妒, 培养学生心胸开阔、豁达的人生态度,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 化嫉妒为动力。

良好的学习态度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同时还可以增强其抗挫力。那些喜欢学习、认为学习很有意义的学生, 上课注意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学习成绩就优良。相反, 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 认为学习无用的学生, 课堂行为问题多, 学习成绩也差 (廖嗣德1994) 。调查显示, 学生平时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太少, 85.28%的学生存在这种情况。每天课外投入英语学习时间在两小时以上的仅占6.79%, 50.18%的学生每天课外投入英语学习的时间不到一小时。因此, 英语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英语, 鼓励学生做到每天至少记住5 个单词、3 个短语和1 个常用句型, 每天至少熟读一篇课文, 每周至少背诵一个有用的段落;在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点, 以此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就学生英语学习方法而言, 只有21.88%的学生课前认真预习, 36.22%的学生课后认真复习, 还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43.39%) , 经常背单词和好词好句的仅占35.84%。由于条件所限, 农村高中普遍存在缺乏学习英语的氛围等问题, 因此,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使学生乐学和会学;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多种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懂也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82.65%) , 只有少数学生遇到难题时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17.35%) 。这需要英语教师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让他们克服害羞感, 增加荣誉感, 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好在当播放听力时, 大部分学生听得比较投入 (76.60%) ,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优点, 适时鼓励学生, 利用榜样示范法拉动学生全面进步。

结束语

研究表明, 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是相互作用的, 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外语水平的提高。

要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 首先, 要端正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态度。态度是处事之源, 态度是处事的基石, 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差异。一般来说, 积极的教学态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 消极的教学态度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其次, 英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开设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再次, 英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主线,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学习英语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包天仁, 崔刚.2012.英语教师知识与技能手册[M].沈阳:沈阳出版社.

戴运财, 何琼.2003.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 (2) :8-12.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廖嗣德.1994.学习态度浅析[J].锦州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4) .

李祖华, 邹立.2009.英语学习态度的几个基本概念[J].教育与教学研究, (8) .

马向真.2007.道德态度及其转变[J].学术研究, (8) .

Delina.2012.英语学习态度的几个基本概念[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9d397301012ugr.html.

高级英语学习者论文 篇10

高级英语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它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也称为“基础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的重要课程,着眼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语言应用水平。高级英语除了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之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能力。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大,对社会与人生的理解得以加深,分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升华。换句话说,高级英语的“高级”体现在不仅要使学生语言实践正确,而且要上升到一定的“美感”和“品质”,类似汉语学习的佳作欣赏和评析。

高级英语教学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语篇分析法。单纯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均有局限性。纯粹的语法翻译法使学生大多停留在字、词、句等表层的语符系统上,缺乏深层结构与含义的挖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语篇分析法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前进了一大步,它要求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讲解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它虽然将学生的视线从表层的语符引导至语篇的语义连贯及特定的语境上,但是仍然缺乏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文体特征分析与欣赏,也未体现培养学生得体使用语言的艺术力。

从理论上,语言学家们把语言分为三大系统:一是表达语符系统;二是深层语义系统;三是修辞层语用系统[3]。依据上述理论,笔者认为,语法翻译法和语篇分析法仅仅满足了前两大系统的需求,高级阶段则应以修辞层语用为中心。因此,引导学生利用好语用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语境并且挖掘、发现、领略名家作品之丰富内涵、感受作品的美是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彰显“高级”的关键。

二、语用学的基本内涵

语用学的基本内容就是研究语义与语境的关系。著名语言学家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一个是语境。”具体地说,语用学就是研究一个词、一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交际价值。因此,语用学理论告诉我们:不应该把语言教学看成简单的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也不应仅仅把语言教学限制在单纯的语篇结构中,而应着力通过文体分析,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培养学生美学鉴赏及得体使用语言的艺术力。下面,笔者就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例,分析如何从语境、语体风格等语用学包括的两方面内容来彰显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

三、语境与高级英语教学

(一)语境的概念

语境即言语环境,王建平(1989)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把语境分为两类,一是语言性语境,一是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涵盖人物、时间、地点以及整个文化背景,又称广义语境或大语境。

(二)语境的涉及

1. 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恰当含义

在上册第十二课“The Loons”有这样一句原文,“When their men were not working at odd jobs or as section hands on the C.P.R.they lived on relief.”“relief”一词有许多意思,如“安慰”、“救济”、“减免”、“浮雕”等等。这时,一定要从上下文语境来引导学生,让他们结合语篇来理解“relief”。由于上文都在介绍坦纳瑞家族以及他们家族的谋生方式,所以我们可以揣摩出这里“relief”和谋生方式有关,应理解为“政府抚恤金”。

2. 重视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语用学中有一条重要原则,即言语行为原则(Speech Act Theory),即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在分析言语行为时,不但要联系上下文情景环境,还应注重表达言语行为时不同的非语言性语境,这样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理解文学人物。

譬如,《高级英语》上册第六课“Blackmail”欧吉维夸奖公爵夫人住的房间时说,“Pretty neat set-up you folks got.”而公爵夫人则说,“I imagine you did not come here to discuss the decor.”欧吉维的语言显然语法错误百出,“neat”这里表示“fine,pleasant”,为非正式用语,“set-up”实则意为“the arrangement of furniture”。他的措辞是比较粗俗的,显示了他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没受过正规教育。公爵夫人所用的语言是标准英语(Queen’s English),而且法语词“decor”展现了她的皇家气派。她的这个间接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是:“Speak your mind.Don’t waste time!”她间接表达的态度很强硬,在势头上完全盖过了欧吉维以此来达到自己不受其勒索威胁的目的。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言语行为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公爵夫人用词庄严华丽,欧吉维常用不雅之词,他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语言方式试图找出对方的真实想法,进行相互间心理斗争取决于说话人接受的特殊教育、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非语言语境因素。

四、语体风格与高级英语教学

语体风格也称“语体色彩”或“文体色彩”,是指使用语言的人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时必须共同遵循的体式。语体风格产生于语篇信息,然一经产生它就本能地对信息结构起着一种修饰作用,这种修饰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Jonathan Swift早就给“Style”下了这样一个定义:“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the true definition of a style.”(“风格的准确定义就是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当的话”)

从语体角度来看,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囊括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演讲、小说等各种体裁,语体有不同,风格各相异,在谋篇布局、层次脉络、遣词造句、衔接造应等方面均堪称典范。鉴于高级英语教学早已超越鹦鹉学舌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在适当场合正确有效得体使用所学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从文体特征上分析并欣赏课文,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层面来讨论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征,从而揭示作者的语用意图,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语音层面

就《高级英语》的语音特征而言,存在一些特殊的现象,即作者使用了非正式英语发音,看似有误,实则达到一种意外的效果。在第一册第十课中将低俗、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法官形象用“The presiding judge was John Raulston,a florid-faced man who announced:‘I’m jist a reg'lar mountaineer jedge.’”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1]。作为主审判官的Raulston在法庭上应该使用正规标准发音才符合他的身份与法庭庄严的气氛,但他却使用了不规范发音的美国南方口音(jist—just,reg’lar—regular,jedge—judge),企图拉拢山民、树立亲和民众形象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另外,一个连标准英语都说不好的法官怎会受到过多好的教育,这必然为后文其荒谬的判决埋下了伏笔。

(二)词汇层面

由于语域、语境和语类不同,作者或说话人选用的词汇差异很大,我们将词汇细分为书面语、口头语、俚语;专业术语与行话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比较各类文章中词语的文体风格,将有助于避免学生用词的“语用失误”。词汇层面的文体色彩主要体现在用词的选择上和词语的变异上。

1. 用词的选择

仍然是第一册的第十课,当案件进入到高潮时,控方律师Bryan“strode to the stand,carrying a palm fan like a sword to repel his enemies”。为什么作者在小说中将控方律师手持的道具写成“palm fan”且重点突出?因为“palm”在英语文化中的隐喻功能赋予了“palm fan”特殊的含义。英语中棕榈枝(palm)象征胜利,尤指军事上的荣誉。英语国家的军功勋章上,往往有棕榈叶状的象征优胜的荣誉标志。这样的特写正好与后面的“sword”和“enemy”呼应,成为Bryan法庭上战斗的有力武器,符合Bryan堂吉诃德式人物飒爽英姿、咄咄逼人的形象:三次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原教旨主义运动领导人。此外,作者选择“palm fan”还有宗教上的用意。在基督教的国家里,复活节前一个星期天是“棕榈主日(Palm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里纷纷把棕榈枝抛在路边,用以纪念耶稣基督胜利进入耶路撒冷。Bryan本人正是信仰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领袖,手持“棕榈扇”,既是对胜利无声的呐喊,也是自己护身的法宝。

2. 词语的变异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很多的黑人生活在美国,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个令人注目的社会阶层,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也由于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享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黑人英语。黑人英语的语音、形态、句法和词汇系统有明显不同于标准英语的特征而形成一定程度的语言变体,它的使用是与经济地位、教育水准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例如,高级英语《外婆的日用家当》一文中多次出现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用词。“But that was before we raised the money,the church and me,to send her to Augusta to school.”“me”有失规范性,正确的写法应为“I”。“…he don’t knowhowpeople shake hands”“don’t”为不规则的口语变体,一般都使用“doesn’t”。母亲这样多处出现词语变异的叙述反映出她没受到过多少教育、贫穷、缺乏自信,是普通美国黑人的典型代表。

(三)句法层面

在句子层面,为了取得截然不同的语言效果,作者会使用“变异”的句法表达手段:修辞方法与句式变换;语法变异[4]。

1. 修辞方法与句式变换

大量使用修辞格是《高级英语》的一大特点。基于修辞格之上的多样化句式在《高级英语》中也较为多见,起到了非常显著的语用效果。

第一册“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中的最后一句“…they vanish from a world where they were of no consequence;where they achieved nothing;where they were a mistake and a failure and a foolishness;where they have left no sign that they had existed a world which will lament them a day and for-get them forever”涵盖了几种修辞格:排比、反复、对偶,作者既增强了语势,将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绝望与愤慨淋漓尽致地表现;又简化句子结构,将极度的讽刺包含其中并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美国社会精神缺失的现实。

2. 语法变异

《高级英语》某些作者在使用语言时,还创造性地改变语言,故意使用脱离语法规则的句子,看似错误,实则妙哉。Margaret Laurence所著的“The Loons”Piquette Tonnerre有多处言语出现错句,如“I been around”、“Your dad was the only person in Manawaka that ever done anything good to me”。“been around”和“…that ever done…”正确的表达应为“have been around”和“…that ever did…”。Piquette Tonnerre口吐错句,不足为奇,因为文章在一开头就说道,“The Tonnerres were French half breeds,and among themselves they spoke a patois that was neither Cree nor French.Their English was broken and full of obscenities.”从他们错误百出、支离破碎的口语中便不难知道:这些美国土著的印第安人是多么与世隔绝,教育是多么落后。这也呼应了文章的主题:美国土著印第安人在这个以白人为主的社会逐渐边缘化,也为最后Piquette Tonnerre因找不到自己在这个现代社会中合适的位置而消逝做了铺垫。

(四)篇章层面

篇章层面的文体特征范围很广,即指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语篇是内容和文体的统一。作者常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文体,每种文体均有其突出的语言特征。通过研究篇章的格调、体裁、布局,读者可以在字、词、句更高的层面把握原作的语体风格。

1. 格调

格调是作者个性或独创性的表现,它成于中而形于外。格调是可感的,是运用某种修辞手段、艺术技巧的结果。例如“No Signposts in the Sea”采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拟人手法,如daily doom,lawns of aquamarine、tender of pink and blue、the young moon lies on her back tonight,和一系列柔和富丽的色彩:dark red,olive green,midnight blue,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绚丽辉煌的画面,体现了作者优美流畅叙事的风格,同时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将主人公对劳拉的爱恋与仰慕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陶醉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册“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在陈述结构上非常松散,作者在描述一天晚上他和一伙人有关于“标准英语”的酒肆闲聊时貌似总是偏离思路,一会儿回顾历史,一会儿谈“标准英语”一词,一会儿说他对字典的热爱,又辅以古文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一会儿文学一会儿市侩,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整篇文章就像一段酒肆闲聊,无拘无束、漂移不定,体现了课文风格与酒肆闲聊风格高度的统一。

2. 体裁

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体裁分析理论是近十年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秦秀白认为,把体裁分析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应具有的不同的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一般来说,英语文章的体裁有四种:记叙、描写、说明和议论。高级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讲解分析不同体裁的作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所涉及的语篇很难说纯粹属于某种单一体裁,而往往是它们之间的混合交融,即都具有体裁互文性的特征。如“But What’s a Dictionary For?”从题目表面看似说明文,只要往下一读,便发现充足的例证和鲜明的观点,应属于议论文范畴。但为了说明《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在词语意思上的实用性,作者列举了“门”的定义,使用了记叙和说明的表达方法。

3. 布局

布局即作者以何种方式、何种结构表达其思想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时,可参考Michael Hoey的语篇分析理论。Hoey认为英语语篇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篇章模式:(1)总述—分述型;(2)对照—匹配型,通过比较两事物的异同来突出中心思想;(3)问题—解决型,其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也可能没有解决,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5]。如,“中东集市”一课采取了总述—分述型,文章第一句话开门见山,“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 takes you back hundreds-even thousands-of years”。接着作者便按照空间顺序带领读者穿越冷清的布市看买卖双方的价格大战、然后走近丁丁当当的铜器市场、快速掠过地毯市场、香料市场、食品市场、印染市场、陶器市场、木器市场、最后把读者的视线集中到最令人难忘的亚麻籽油作坊。作者笔墨并不均匀,强调了讨价还价的头戴面纱的妇女们、用脚趾拉动巨大皮风箱的幼小的学徒、绕着巨大的石磙不停转动的被蒙住眼睛的壮健庄严的骆驼、在摇摇欲坠吱嘎作响的装置上单人操作的男子等等,通过感官的觉察描绘出了一个古老、原始、神秘的中东集市。

五、结束语

高级英语的“高级”在于它已经从字、词、语篇结构等符号层面升华到了语用层面。语用知识有助于学习者精当地运用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说出切合情境的地道话语。因此,语用能力属于高层次的语言修养,它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涉及到对语境、语体风格等方方面面鉴赏能力的积累。在这方面,高级英语教学应责无旁贷地为学习者提供正确的指引,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学习知识、在欣赏中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士法,东野圣时.高级英语教学的文体学模式[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

[2]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3]王德伦.论高级英语教学[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3).

[4]吴玉玲.“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独立学院高级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级英语;教学改革

一、现状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必修课,教师在教学阶段,须增加大量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输入。鉴于独立学院学生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欠有效,学习效率不佳的普遍现状,教授该课程的老师更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思考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改革探索与实践

1.教学内容的改革

张汉熙教授主编的《高级英语》是大多高校选用的经典教材,我们在选择授课内容时,从易到难,从学生较喜爱的故事、小说开始;与学生讨论,确保他们对每个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课外阅读资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准备,初步分级难度;作业布置清晰;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分阶段分重点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级英语》选材均为原汁原味的目标语国家的作品, 语言地道,文体迥异,背景信息大。学生们要充分掌握语言基础,综合各种背景信息,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进而欣赏作品的语言魅力,并对作品、作家进行评价,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采取灵活授课模式,除了常规的课堂操作模式,综合利用实物、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元载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其换位思考,身临其境。同时以“小组自主合作项目”为核心,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和特长,选择每单元合作项目,每一次加入不同小组,进行小组交流学习,让学生特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还能照顾到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心理,鼓励其从简单项目开始,逐步挑战。我们设计的项目分基础、提高、进步三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主动参加项目,按照项目的不同要求完成作业和评价。《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一课 “The Middle Eastern Bazzar”,我们这样设计:

A:(基础—8人组) 听课文朗读音频,模仿发音,分段朗读,录成音频;两两合作,纠正发音,并记录有待改进的词句。组长汇整所有纠音记录,上传录音材料,由其他学生打分评价。

B:(基础—4人组)总结并梳理课文提到的有关中东国家文化;通过网络搜索,了解中东地区(或者具体某一个国家)的文化、禁忌、宗教、历史和现代中东国家近况;对比近代和现代中东的文化特色、差异以及原因。最后制作PPT进行全班汇报,由其他学生提问、打分、评价。

C:(提高—4人/组)第一:阅读课文最后两段,画出榨油作坊的图示:明确提到的工具、人、骆驼的方位关系和运作原理。第二:阅读课文,画出中东集市的概况:突出中东哥特式建筑风格、迷宫状市场结构、市场入口的热闹和拥堵情形。组员拿图示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由其他学生打分评价。

D:(进步—6人/组)分成两队就“‘女性带面纱’引发的一场文化思考”辩论,其他学生自愿参与,并打分评价。最后,各队整理思路,按照各方观点写作一篇议论文,由教师评价并反馈。这样,大家能很好的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在竞争中调动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此活动积极性很高,感觉收获很多,部分内向后进学生从画图、搜索资料、制作PPT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成就感,也激发了学习动力。我们也会根据学习目的和教学重点,探索第二课堂的改革,比如第一册第三课的“Ships in the Desert”是一篇环保主题课文,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社会活动,开展环保主题宣传海报比赛/宣传口号征集等。再如第六课“Blackmail”是一篇小说体裁文章,小说结束在高潮部分。在鉴赏小说的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续写小说结局和改写故事,并组织他们进行戏剧表演并进行现场拍摄,并选送部分优秀剧本和优秀演员参加更高层级的比赛。

3.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我们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着眼于学生各种真实的学习活动,注重实际过程及单个学习行为,将形成性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动态描述学生进步情况,巩固学习效果,帮助教师真正因材施教,动态评价,随时反思,及时反馈。我们采用的评估方式由几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学习档案10%,小组自主合作项目20%,阶段性测验10%,学习进步10%)。其中“学生档案”期中和期末检查一次,包括学生随堂笔记、学习总结、小组交流心得、课外阅读作业等;“小组自主合作项目”评分点包括参与的次数、完成项目的质量、参与互评和自评的表现等;“学习进步”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作业完成质量等。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们看到:学生开始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主动性更强,开始自觉坚持良好学习习惯,自信心也慢慢增强了。而一旦学生拥有这些积极情感,他们吸收和内化语言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学习效果越好,对自身学习积极性正面作用越大,从而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中。

三、结语

《高级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延续,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重要课程。在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改革是至关重要的。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群策群力,英语教学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3]Bloom B S,Hastings J T,Madaus G F.( Eds .).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ng on of Student Learning[M].New York: McGraw-Hill,1971

谈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篇12

一、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概念, 它可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所指的概念可以是抽象的, 如思想、宗教等;也可以是具体的, 如历史人物。高级英语教材涉及到英美国家地理、历史、宗教、文学、价值观等多个文化领域。为了便于讨论, 本文依据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1]对文化类型的划分, 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

(一) 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由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自然条件和环境所形成的文化,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属性亦会有区别”[1]。地理属性的差别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会给不同的语言群体带来不同的情感色彩, 从而产生特定的语言形式。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生态文化教学涉及了解英语国家的环境特点、气候特点等地理知识对语言的影响。例如, 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四课“Profession for Women”中, 有这样一句话, “……if there was a draught she sat in it”。[4]这句话隐含了英国的生态文化, 英国四面环海, 以潮湿、阴凉天气为主, 坐在“过堂风”处一点儿都不舒服, 对英国人来说, 壁炉旁才是最舒服的地方。只有了解英国的气候特点, 才能理解当时妇女的地位和为家庭而牺牲自我的精神。

(二)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包括动物、植物等自然存在物, 以及交通工具、服饰、食品、建筑、音乐、舞蹈、绘画等。[5]衣食住行是所有人类都避不开的话题, 各个民族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习惯。在高级英语中, 物质文化比比皆是, 例如, 在“Profession for Women”一文中, 还有一句话, “If there was chicken, she took the leg”。[4]这句话蕴含了中西方在饮食上的差异, 中国人可能认为鸡腿鲜美多汁, 而英国人喜欢吃鸡胸脯肉, 不吃鸡头和鸡脚。因此, 只有了解了英国人饮食特点, 才能体会这句话蕴含的意义。

(三) 意识形态文化

意识形态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主要涉及人们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模式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机制, 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 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基督教对西方人思想和生活的影响。在高级英语中, 一些句子蕴含着来自《圣经》中的典故, 如果缺乏对这些典故的了解, 就无法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二课“Two Kinds”为例, 小说描写了受“美国梦”影响的华人母亲, 试图想把女儿打造成天才的故事。小说中女儿在开始时和母亲一样, 对成为天才充满憧憬, 于是作者写道:“I was like the Christ child lifted out of the straw manger, crying with holy indignity”。[4]作者巧妙地借助‘耶稣诞生’的故事进行类比, 女儿梦想自己注定会成为天才, 如同Jesus Christ是上帝的儿子一样。

(四)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通常指反应人际关系, 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 并对社会群体有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 包括人们的行为模式、风俗习惯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等。英美国家在节日、习俗、禁忌等都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这些文化差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十一课“An Iowa Christmas”描述了传统圣诞节的情景。作者以细腻的文笔, 让我们感受到传统的西方圣诞节文化。

(五) 语言文化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修辞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在修辞方面, 英语有alliteration (首韵) , 如在“Two Kinds”中有“Chinatown’s Littlest Chinese Chess Champion” (唐人街上最小的中国象棋冠军) , [4]而汉语中没有。英语喜欢开门见山, 直接切入主题, 而汉语喜欢绕弯子。因此解释这些特有的语言文化也是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任务之一。

二、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通过不断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 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能否有效地进行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关系到这门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讨论法[3]等进行文化教学, 但任何文化教学方法都有原则可依。笔者将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探讨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将遵循哪些原则, 以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适合性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首先要遵循适合性原则, 即教师应选择适度的教学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法。首先, 文化的内容很广泛, 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将所有的文化内容传授给学生, 要求教师传授文化内容和课文中语言内容密切相关, 文化教学和语言实践紧密结合。其次, 教师在文化教学中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了解文章中的文化,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若文章中涉及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模式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意识形态文化内容, 可采用课堂讨论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设文化议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还以“Two Kinds”为例, 教师预先布置学生查询“中美在价值观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 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母女关系的理解, 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对于热点话题, 如9·11事件, 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 可采用大众媒介法, 即通过观看电影来传授文化。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十课“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为例, 通过观看电影“Flight 93” (93号航班) , 为学生提供最新、最生动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9·11事件美国在政治、经济以及反恐等政策, 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 对比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英语国家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发现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通过对比, 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认识, 了解不同国家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 避免形成种族中心主义, 即以自己的标准衡量要求他人, 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包括动物和植物等。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中西方在物质文化差异以及由此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 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七课“Invisible Man”中, 有一句话“Live with your head in the lion’s mouth” (你要虎口求生) 。[4]在英语的寓言和民间传说中, 狮子被称作百兽之王, 而在中国文化中, 老虎是最勇猛的动物, 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带“虎”字的成语, 如“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等。教师可以抛砖引玉, 引导学生课后搜集资料, 了解中西方在物质文化上的差异, 有助于积累文化知识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三) 认知原则

高级英语许多词汇、语句、典故来自圣经、神话、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如果学生对这些词语、语句、典故所蕴含的西方文化不了解, 就无法理解这些语言表达的内涵意义。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的认知原则, 首先强调学生对目标文化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例如, 在“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中, 有一句话“Overnight, the United States perceived a sword of Damocles suspended over the head…” (一夜之间, 美国感觉到达摩克利斯剑正悬在头上) 。[4]“sword of Damocles”这个典故出于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故事, 人们现在用“达摩克利斯之剑”借比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教师对这个典故稍加阐释, 学生就会理解9·11事件后美国人不再相信美国坚不可摧, 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担心恐怖主义袭击再次发生。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目标文化进行挖掘、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从而掌握中西方在价值观、生活习俗等特点和区别。达到文化教学的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资料, 撰写诸如“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思维模式差异”等方面的小论文, 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四) 吸收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吸收原则就是“批判地吸收语言中的文化”[2], 即吸收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使其逐渐变成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英美国家的文化。还以“Two Kinds”为例, 课文强调了美国价值观一个重要方面, 即个人主义 (American Individualism) 。美国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提倡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很强, 靠竞争来取得自己的利益, 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不习惯帮助他人, 也不接受别人的帮助, 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无能的表现, 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教师在文化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竞争, 因为竞争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 因为在我们的价值观中, 个人竞争意识、拼搏意识不强, 存在着一种依赖性, 同时还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字里行间中承载着文化信息, 因此文化教学对于高级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对比, 发现两种文化存在的差异, 同时批判地接受语言中的文化,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 而不是从语言角度教文化”[3]。文化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 贯穿于高级英语教学的始终, 在文化教学中, 恰当地贯彻这些教学原则, 不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字里行间中承载着文化信息,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教学。本文依据彼得?纽马克对文化类型的分类, 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内容划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 论述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适应性原则、对比原则、认知原则和吸收原则, 强调文化教学原则贯彻高级英语教学始终, 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对比原则,吸收原则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程蕊东.谈高级英语的文化教学[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5, 3 (1) :27-29.

[3]丁念亮.谈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实践[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10 (4) :88-89.

[4]杨立民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第五册)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农业基建下一篇:模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