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商务英语

2024-08-10

高级商务英语(精选12篇)

高级商务英语 篇1

高级商务英语的学习是英语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由于对外商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进行对外贸易的企业也在企业内部进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训。在商务英语学习中, 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对学生进行实际能力的培训、研究商务英语学习的技巧, 成为一线教师们的工作重点。

一、高级商务英语写作概述

1.学习高级商务英语写作的实际意义

在商务英语能力的实际应用中, 口语是交流的最直接方式, 听力是沟通的必要能力, 而大多数时候, 涉外贸易需要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双方的需求, 求职、入职及调换工作等也需求要书面报告, 因此, 写作的应用范围是最广的。

2.商务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对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调查和涉外贸易工作人员对商务英语写作的态度调查, 我们发现, 大多数学生在高级商务英语学习阶段存在“可以写, 但写不出好文章”的问题, 涉外贸易工作人员也认为写作需要技巧。下面就高级商务英语写作技巧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二、高级商务英语写作技巧

1.明确写作目的

在高级商务英语写作中, 写作的内容比初级、中级更为复杂, 电子邮件、信函等体裁仍是应该熟悉掌握的写作内容, 除此之外, 拟定合同、撰写商务报告和工作报告, 也是高级商务英语写作的重要内容。因此, 高级商务英语的写作在内容上呈现出文体更复杂、涵义更具体、目的更广泛的特点, 需要写作者在行文之前对写作目的进行合理的剖析, 作为写作的基础。

很多学生在进行商务英语写作时经常出现“词穷”、“能写, 但是写不好”的问题, 包括已经参加工作的涉外商务贸易的员工, 在撰写商务信函和商务报告时, 也为词不达意的问题而苦恼, 这是由于对写作目的分析的不明确造成的。一般BEC考试中都将写作的目的以中文的形式呈现在考卷上, 实际工作中所接到的任务也是“撰写一份合同”、“出具本年度对外贸易报告”、“给某公司工作人员发送一份邀请函”等, 看似写作的目的一目了然, 但只有对写作目的进行深刻的分析, 才能够使行文更加准确, 语言更加丰富。这里的对写作目的的分析, 不仅是对写给谁, 写什么内容的确定, 还包括写作的态度和希望达到的目的确定。以商务洽谈中关于合同意见的交流信函为例, 同样是写一封信函表达公司对合同的意见, 存在着“我公司处于主导地位, 合同谈成与否由我公司决定”和“我公司在尽力谈成这一合同”两种态度, 在写作过程中, 就合同可能存在的分歧, 因为洽谈态度的不同, 存在两种表达方式:“Let us imagine a hypothetical case where we disagree.”所表达的字面意思是“让我们假设一个我们不同意的状况。”这种表达实际的涵义是表示我方可能存在不同意某个合同条款, 而你方需要接受我们的“不同意”的态度, 这是我公司处于主导地位时可以使用的表达方式;“Just for arguments sake, suppose wedisagree.”所表达的字面意思是“为了讨论各种情形, 让我们假设我方不同意时的处理方法。”而在用词“Just”的时候, 实际上表示了态度上的更加诚恳和谨慎, 这种表达方式适合我公司在尽力谈成合同的情况, 能够明确地传达态度。通过对写作目的的深入分析, 能够更加准确地使用词汇和短语, 从而避免“词不达意”、“写出来的文章感觉不对”的问题。

2.熟悉商务文化

在高级商务英语写作中, 另外一个严重影响文章水平的原因是中外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不仅存在于日常用语的表达当中, 也存在于对某件事情的行为和态度上。文化差异的产生是由中外政治、经济环境差异决定的,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 可能导致写作中不能确切表达写作的初衷的问题, 这些问题体现在文章给读者的感觉上, 落到实处, 就是作者对写作内容的灵活性的掌控不足, 导致行文生涩的问题。

学习高级商务英语的人一般目的在于进外企工作或者在涉外贸易方面发挥自己的能力, 与外企接触, 有效地进行商务沟通是商务英语“学以致用”的最好表现。然而商务写作能力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很多由于商务文化不同造成的沟通不良的情况浮出水面。在中国企业里, 商务文化与社会文化相通, 企业制度与国家公共管理制度类似, 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和基于集体利益的“公利性”。而在外企当中, 由于个人主义大背景的熏陶, 除了员工必要的职业道德、责任心和忠诚度外, 更重视员工个人的生活态度、自我实现和自由意志的表达。因此, 在撰写商务信函的时候, 应注意表达的内容符合外企的企业文化氛围, 使阅读者印象深刻, 务必避免中国式的刻板的表达方式造成的行文死板、内容枯燥的问题。以求职信函为例, 如BEC考试中出题是撰写一封求职信函, 表达想要入职某企业的产品策划部门的意愿。那么在信函的行文不仅应该符合求职信的基本规范, 在内容的阐述中, 除了以简洁、明确的语句阐述自己的来历、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之外, 在工作能力方面可以列举以往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适当地用“It's my proud” (这是我所自豪的) 、“I can prove” (我能够证明) 等表达, 加强个人对工作的自我肯定方面的表述;或者可以介绍自己在业余爱好中的成果, 使用“Allow me to share my...” (请允许我分享……) 等比较开放、活泼的表达, 或对情绪的描述。这种内容是与外企商务文化相符合的, 能够使信函的阅读者对来信者的状况有更为具体的理解而且更容易接受。这些基于对商务文化的理解使用的技巧, 不仅能够丰富文章内容, 还能够使文章阅读者耳目一新, 印象深刻。

3.巧用行文手法

在高级商务英语写作中, 行文手法是能够区别写作能力的要点。高级商务英语写作训练不同于初级、中级商务英语的写作训练, 不仅在写作内容上更为复杂, 而且要求学生对词语的灵活运用、句子结构的掌握和语言表达的态度的分析能力上更上一层楼。学生在写作中存在“词不达意”、“越写越乱”的问题和因为单词不能拼写导致意思不能表达的问题, 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行文手法解决。

行文手法包括文章的结构安排、每段的句子逻辑关系、句法的使用、词语的使用等。在撰写商务文章当中, 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态度, 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在确定写作目的的情况下, 根据两种基本写作态度, 灵活的使用行文手法, 能够为文章增色。正式的商务文章一般有固定的写作模式, 要求句子逻辑严密、因果关系明确、条理清晰, 句法多以复句使用为上, 词语的运用也力求准确、专业;而非正式的商务文章则可以灵活调整文章的结构, 句子的逻辑表达方式更轻松, 可以多使用短句子, 如果出现不能准确表达的词语, 可以用其他短语替代。如在正式的商务文章中, 某几个因果关系应并列阐述, 以“因———果、因———果、因———果, 总结”逻辑体现, 而在非正式的商务文章中, 因果关系也许并不是所要表达的重点内容, 可以“因1、因2、因3———总结”的逻辑简略体现。在词语使用上, 由于文章态度主导着不同的语言风格, 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是提高文章水平必要的技巧, 如“关于产品质量的问题, 可以咨询售后服务部门, 我们将尽快找到问题的原因, 并提供帮助”, 是正式的商务文章中的内容, 其中“关于”、“咨询”、“找到”、“帮助”应使用“approximately”, “inquire”, “ascertain”, “assist”来表达;而“关于您来参观的机票问题, 可以询问行政部门, 他们会找到最快的解决方法并帮您买到机票”, 是非正式的商务文章中的内容, 其中“关于”、“询问”、“找到”、“帮助”可以使用“about”, “ask”, “find out”, “help”来表达。

三、高级商务英语写作的注意事项

1.遵循“6C”原则

6C原则是商务英语写作的基本原则, 即准确 (Correctness) 、清楚 (Clarity) 、简明 (Conciseness) 、具体 (Concreteness) 、完整 (Completeness) 和礼貌 (Courtesy) 。在写作中时刻注意6C原则, 写出的文章就能够保证最基本的质量。

2.重视细节

细节是商务英语写作能力高低的指标之一。细节包括词语的使用、句法的排列和行文的逻辑性以及在写作目的基础上的文章润色。同样一封邮件, 高级商务英语学习者写出来的与初级、中级学习者体现在行文的流畅性、语词的丰富性上的差别, 就是重视细节之后的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 高级商务英语的写作是高级商务英语学习中最常使用到的技能之一, 是每个学习高级商务英语并希望在涉外贸易方面和外企工作的学生必须并且应该熟练掌握的一门知识。高级商务英语写作看似简单, 实际是学生词汇掌握量、英语文化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行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明确写作目的、灵活运用自己的商务文化知识, 重视行为手法的练习是出色完成高级商务英语写作的基本技巧。同时, 应时刻牢记“6C”原则, 从细节方面检查和反思写作的结果, 将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刘惠华.电子邮件语言的性质和文体[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 (2) :22-24.

[2]李俊儒.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体裁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7) :37-38.

[3]何光明.商务英语电子邮件的写作[J].英语自学, 2006 (5) :55-57.

[4]李超力.商务英语电子邮件写作[J].商场现代化, 2008年8月:71.

[5]王少凡, 陈文.浅析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写作技巧[J].创新教育, 2008 (12) :40-41.

高级商务英语 篇2

assets and liabilities 资产与负债

bonded warehouse 保税仓库

Conglomerate (通过合并若干企业而组建的)大公司,企业集团

consortium 财团;联营企业

contender 竞争者,争夺者,对手

customary commercial practices 商业惯例

decentralize 权利下放;分权

equivalent commitment 对等承诺

flight of capital (also capital flight) 资本外逃

franchise 特许经营权

infant industry 幼稚工业

joint venture 合资企业

labor cost 人工成本

legal capacity 法定资格

legal duty 法定义务

licensing system 许可制度

line of production 生产线,行业范围,生产部门

localization 本地化

market access 市场准入

market disruption 市场破坏,市场扰乱

market prospect 市场前景

market share 市场份额

marketability 适销性

most favored nation 最惠国

outsource 外包

parent company 母公司

partly-owned subsidiary 部分拥有的子公司

patent term 专利期限

price cartel 价格联盟

price comparability 价格可比性

product coverage 产品范围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国际公法

subsidiary 子公司;附属公司

高级商务英语 篇3

上述句式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读者所熟悉的,因此运用起来并不困难,唯独圆周句和松散句可能对读者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在本文中,笔者就以《新概念英语》中的句子为例着重讨论这两种高级句式。

首先,我们来看何为圆周句和松散句,并以《新概念英语》中的句子为例来具体分析这两种句式结构。

在圆周句中,主要信息或实质部分迟迟不出现,形成一种悬念,藉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随着句子一步步展开,一层层深入,整句的关键意思在句末有力地表达出来。

例1 The more expensive kind of antique shop where rare objects are beautifully displayed in glass cases to keep them free from dust is usually a forbidding place.

高档一点的古玩店为了防尘,把文物漂亮地陈列在玻璃柜子里,那里往往令人望而却步。(选自《新概念英语3》第34课)

分析:这句话里相继出现了多个动词,因而会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惑:到底哪个才是谓语动词?我们不妨先把主语找出来。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高档一点的古玩店”(the more expensive kind of antique shop)。句子中间的where从句是修饰主语的定语从句。作者想表述的中心意思是“这些古玩店令人望而却步”,而“令人望而却步”(is usually a forbidding place)这个重点信息却直到句末才出现,读者读到句子末尾才能了解整个句子的中心信息。这样的句子就符合圆周句的特征。

Why people are prepared to tolerate a four-hour journey each day for the dubious privilege of living in the country is beyond me.

人们为什么情愿每天在路上奔波四个小时去换取值得怀疑的乡间的优点,我是无法理解的。(选自《新概念英语3》第41课)

分析:这句话的中心信息(is beyond me)到句尾才出现,前面是why引导的一个主语从句。读者在阅读前面的信息时不能理解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一直看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样的句子也是典型的圆周句。

在松散句中,作者在句子的开头会首先给出中心信息,因而读者看到最初的几个词就能知道这句话的大意,随后句子附加大量的修饰语或细节用于补充说明。松散句有时因为太长,包含的附加信息太多,也会干扰到读者对句子的理解。

例1 Fortunately for them, the Bank of England has a team called Mutilated Ladies which deals with claims from people who fed their money to a machine or to their dog.

对于英国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英国银行有一个残钞鉴别组,负责处理那些把钱塞进机器或塞给狗的人提出的索赔要求。(选自《新概念英语3》第7课)

分析:在这句话中,作者想要传递的中心意思“英国银行有一个组”(the Bank of England has a team)在句首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之后作者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进行追加叙述。作者先用过去分词短语called Mutilated Ladies作第一层定语,告诉读者这个组的名字叫什么。然后作者通过一个定语从句(which deals with claims from people)进一步说明这个组的职能是“处理人们的索赔要求”。在第二层定语中,作者还附加了一个子定语从句(who fed their money to a machine or to their dogs)来表达“是什么样的人(提出了索赔要求)”。这句话中,在中心意思提出后,后面的附加修饰成分可谓一层接一层,给人一种“松松垮垮”的感觉,因此这样的句子被称为松散句。

例2 The modern city consists of monstrous edifices and of dark, narrow streets full of petrol fumes and toxic gases, torn by the noise of the taxicabs, lorries and buses, and thronged ceaselessly by great crowds.

大得吓人的高楼和阴暗狭窄的街道组成了今日现代化的城市。街道上充斥着汽油味和有毒气体,出租汽车、卡车、公共汽车的噪音刺耳难忍,络绎不绝的人群挤来挤去。(选自《新概念英语4》第16课)

分析:这句话的中心信息是句首的“The modern city consists of monstrous edifices and of dark, narrow streets”,随后作者用了三个短语(“full of …”“torn by …”和“thronged ceaselessly by …”)作并列定语,进一步描述streets是怎么样的。读者在读这句话时会感觉越往句子后面读,句子的内容和中心信息就距离越远,这样的句子也属于典型的松散句。

nlc202309040436

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对两种高级句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圆周句就是把最关键的内容置于句末,不读完全句,读者就无法理解句意,而且在句末信息出现之前,句子在语法上也是不完整的。在阅读这类句子的过程中,读者一直有种被吊着胃口的感觉,迫切地想捕捉句尾的重点信息。这就是圆周句的巧妙所在——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读者的兴趣,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整句话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圆周句以重点信息收尾,突出了整个句子的完整性,因此句子结构往往显得严谨有力。这种句式一般在正式的书面文体中出现较多。

松散句的特点则完全相反:句子的主体内容在一开头就呈现,而且在语法上可以形成完整的句子,后面的部分对句子的主体进行补充说明。与圆周句相比,松散句的结构显得不那么紧凑。尽管如此,松散句却是英语表达中更常用的一种句式,因为英语中经常使用定语从句、伴随状语等补充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许多以超长定语从句结尾或者以多重伴随状语结尾的句子都属于松散句。

通常来说,英语更倾向于使用松散句,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圆周句。英语句子具有句首封闭性和句尾开放性的特点,被称为“孔雀式”,即把重要信息置前,然后在后面尽情地补充说明;汉语的句式特点则刚好相反,大都具有句首开放性和句尾封闭性的特点,被称为“狮子式”,即把重要信息置后,如同狮子般有力地收尾,句子的前面则可以放置一些次要信息。换句话说,英语更多的是把重心放在句子前面,直接切入主题,而汉语更倾向于把重心放在句子后面,在点题之前作周密的准备和充分的铺垫。因此,在进行汉英和英汉转换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把一种语言的语序照搬到另一语言,而是要考虑到不同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写作者如果能恰当运用上述两种高级句式,必定会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性。下面我们以一个常见的写作话题为例,来探讨如何将上述两种高级句式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

比如要写一篇关于“网络时代利弊”的作文,你可能想表达这样的内容:“我很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放弃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而整天沉溺于电子产品,迷恋网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平铺直叙,可能会写出下面这段话:“I don’t understand why so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direct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 to indulge in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internet.”这样由I don’t understand引导的句子显得平淡无奇,很难抓住读者的眼球,更难赢取读者的心。如果我们考虑到这句话所强调的信息是why引导的那部分内容,而不是当事人“我”,那也许可以把why引导的部分调到句首,采用圆周句的句式来写,这样就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Why so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direct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 to indulge in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internet is quite inaccessible to me.”仿照前文给出的例2的句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表达:“Why so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direct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 to indulge in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the internet is quite beyond me.”

再比如,作文中可能需要表达这样的内容:“网络是当下沉溺于电子产品的年轻人的主要交流方式,而这却是很多老年人所反感的,他们强调人与人之间直接沟通的重要性。”要表达这个长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解剖成若干短句来写:“The internet has proved to be the leading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These young people are addicted to electronic products. However, senior citizens are strongly opposed to this. The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这样的句子虽然把内容都表达了出来,但是显得支离破碎,埋没了重点信息,而且过多短句或简单句的机械堆砌不能增添文章的美感。考虑到文章的重点是网络在当下的盛行,我们可以试着把“网络是当下年轻人的主要交流方式”这一部分作为焦点信息调到句首,后面可以再层层推进并加以修饰,漂亮的松散句一挥而就:“The internet has proved to be the leading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who are addicted to electronic products, a practice that senior citizens, wh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re strongly opposed to.”

由此可见,圆周句有圆周句的特长,松散句有松散句的妙处。为了达到既简洁有力又严密周详的语言效果,写作者在具体写作时可以用两种句式相互衬托,使文章错落有致。

高级商务英语 篇4

高级英语属于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它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课程也称为“基础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集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的重要课程,着眼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语言应用水平。高级英语除了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之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能力。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大,对社会与人生的理解得以加深,分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升华。换句话说,高级英语的“高级”体现在不仅要使学生语言实践正确,而且要上升到一定的“美感”和“品质”,类似汉语学习的佳作欣赏和评析。

高级英语教学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语法翻译法和语篇分析法。单纯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均有局限性。纯粹的语法翻译法使学生大多停留在字、词、句等表层的语符系统上,缺乏深层结构与含义的挖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语篇分析法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前进了一大步,它要求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以篇章为基本教学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讲解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它虽然将学生的视线从表层的语符引导至语篇的语义连贯及特定的语境上,但是仍然缺乏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文体特征分析与欣赏,也未体现培养学生得体使用语言的艺术力。

从理论上,语言学家们把语言分为三大系统:一是表达语符系统;二是深层语义系统;三是修辞层语用系统[3]。依据上述理论,笔者认为,语法翻译法和语篇分析法仅仅满足了前两大系统的需求,高级阶段则应以修辞层语用为中心。因此,引导学生利用好语用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和语境并且挖掘、发现、领略名家作品之丰富内涵、感受作品的美是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彰显“高级”的关键。

二、语用学的基本内涵

语用学的基本内容就是研究语义与语境的关系。著名语言学家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一个是语境。”具体地说,语用学就是研究一个词、一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交际价值。因此,语用学理论告诉我们:不应该把语言教学看成简单的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也不应仅仅把语言教学限制在单纯的语篇结构中,而应着力通过文体分析,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培养学生美学鉴赏及得体使用语言的艺术力。下面,笔者就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为例,分析如何从语境、语体风格等语用学包括的两方面内容来彰显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

三、语境与高级英语教学

(一)语境的概念

语境即言语环境,王建平(1989)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把语境分为两类,一是语言性语境,一是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涵盖人物、时间、地点以及整个文化背景,又称广义语境或大语境。

(二)语境的涉及

1. 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恰当含义

在上册第十二课“The Loons”有这样一句原文,“When their men were not working at odd jobs or as section hands on the C.P.R.they lived on relief.”“relief”一词有许多意思,如“安慰”、“救济”、“减免”、“浮雕”等等。这时,一定要从上下文语境来引导学生,让他们结合语篇来理解“relief”。由于上文都在介绍坦纳瑞家族以及他们家族的谋生方式,所以我们可以揣摩出这里“relief”和谋生方式有关,应理解为“政府抚恤金”。

2. 重视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

语用学中有一条重要原则,即言语行为原则(Speech Act Theory),即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在分析言语行为时,不但要联系上下文情景环境,还应注重表达言语行为时不同的非语言性语境,这样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理解文学人物。

譬如,《高级英语》上册第六课“Blackmail”欧吉维夸奖公爵夫人住的房间时说,“Pretty neat set-up you folks got.”而公爵夫人则说,“I imagine you did not come here to discuss the decor.”欧吉维的语言显然语法错误百出,“neat”这里表示“fine,pleasant”,为非正式用语,“set-up”实则意为“the arrangement of furniture”。他的措辞是比较粗俗的,显示了他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没受过正规教育。公爵夫人所用的语言是标准英语(Queen’s English),而且法语词“decor”展现了她的皇家气派。她的这个间接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是:“Speak your mind.Don’t waste time!”她间接表达的态度很强硬,在势头上完全盖过了欧吉维以此来达到自己不受其勒索威胁的目的。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言语行为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公爵夫人用词庄严华丽,欧吉维常用不雅之词,他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语言方式试图找出对方的真实想法,进行相互间心理斗争取决于说话人接受的特殊教育、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非语言语境因素。

四、语体风格与高级英语教学

语体风格也称“语体色彩”或“文体色彩”,是指使用语言的人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时必须共同遵循的体式。语体风格产生于语篇信息,然一经产生它就本能地对信息结构起着一种修饰作用,这种修饰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Jonathan Swift早就给“Style”下了这样一个定义:“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the true definition of a style.”(“风格的准确定义就是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当的话”)

从语体角度来看,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囊括了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演讲、小说等各种体裁,语体有不同,风格各相异,在谋篇布局、层次脉络、遣词造句、衔接造应等方面均堪称典范。鉴于高级英语教学早已超越鹦鹉学舌的阶段,为了培养学生在适当场合正确有效得体使用所学语言的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从文体特征上分析并欣赏课文,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层面来讨论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征,从而揭示作者的语用意图,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语音层面

就《高级英语》的语音特征而言,存在一些特殊的现象,即作者使用了非正式英语发音,看似有误,实则达到一种意外的效果。在第一册第十课中将低俗、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法官形象用“The presiding judge was John Raulston,a florid-faced man who announced:‘I’m jist a reg'lar mountaineer jedge.’”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1]。作为主审判官的Raulston在法庭上应该使用正规标准发音才符合他的身份与法庭庄严的气氛,但他却使用了不规范发音的美国南方口音(jist—just,reg’lar—regular,jedge—judge),企图拉拢山民、树立亲和民众形象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另外,一个连标准英语都说不好的法官怎会受到过多好的教育,这必然为后文其荒谬的判决埋下了伏笔。

(二)词汇层面

由于语域、语境和语类不同,作者或说话人选用的词汇差异很大,我们将词汇细分为书面语、口头语、俚语;专业术语与行话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比较各类文章中词语的文体风格,将有助于避免学生用词的“语用失误”。词汇层面的文体色彩主要体现在用词的选择上和词语的变异上。

1. 用词的选择

仍然是第一册的第十课,当案件进入到高潮时,控方律师Bryan“strode to the stand,carrying a palm fan like a sword to repel his enemies”。为什么作者在小说中将控方律师手持的道具写成“palm fan”且重点突出?因为“palm”在英语文化中的隐喻功能赋予了“palm fan”特殊的含义。英语中棕榈枝(palm)象征胜利,尤指军事上的荣誉。英语国家的军功勋章上,往往有棕榈叶状的象征优胜的荣誉标志。这样的特写正好与后面的“sword”和“enemy”呼应,成为Bryan法庭上战斗的有力武器,符合Bryan堂吉诃德式人物飒爽英姿、咄咄逼人的形象:三次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原教旨主义运动领导人。此外,作者选择“palm fan”还有宗教上的用意。在基督教的国家里,复活节前一个星期天是“棕榈主日(Palm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里纷纷把棕榈枝抛在路边,用以纪念耶稣基督胜利进入耶路撒冷。Bryan本人正是信仰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领袖,手持“棕榈扇”,既是对胜利无声的呐喊,也是自己护身的法宝。

2. 词语的变异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很多的黑人生活在美国,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个令人注目的社会阶层,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也由于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享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黑人英语。黑人英语的语音、形态、句法和词汇系统有明显不同于标准英语的特征而形成一定程度的语言变体,它的使用是与经济地位、教育水准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例如,高级英语《外婆的日用家当》一文中多次出现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用词。“But that was before we raised the money,the church and me,to send her to Augusta to school.”“me”有失规范性,正确的写法应为“I”。“…he don’t knowhowpeople shake hands”“don’t”为不规则的口语变体,一般都使用“doesn’t”。母亲这样多处出现词语变异的叙述反映出她没受到过多少教育、贫穷、缺乏自信,是普通美国黑人的典型代表。

(三)句法层面

在句子层面,为了取得截然不同的语言效果,作者会使用“变异”的句法表达手段:修辞方法与句式变换;语法变异[4]。

1. 修辞方法与句式变换

大量使用修辞格是《高级英语》的一大特点。基于修辞格之上的多样化句式在《高级英语》中也较为多见,起到了非常显著的语用效果。

第一册“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中的最后一句“…they vanish from a world where they were of no consequence;where they achieved nothing;where they were a mistake and a failure and a foolishness;where they have left no sign that they had existed a world which will lament them a day and for-get them forever”涵盖了几种修辞格:排比、反复、对偶,作者既增强了语势,将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绝望与愤慨淋漓尽致地表现;又简化句子结构,将极度的讽刺包含其中并有力地抨击了当时美国社会精神缺失的现实。

2. 语法变异

《高级英语》某些作者在使用语言时,还创造性地改变语言,故意使用脱离语法规则的句子,看似错误,实则妙哉。Margaret Laurence所著的“The Loons”Piquette Tonnerre有多处言语出现错句,如“I been around”、“Your dad was the only person in Manawaka that ever done anything good to me”。“been around”和“…that ever done…”正确的表达应为“have been around”和“…that ever did…”。Piquette Tonnerre口吐错句,不足为奇,因为文章在一开头就说道,“The Tonnerres were French half breeds,and among themselves they spoke a patois that was neither Cree nor French.Their English was broken and full of obscenities.”从他们错误百出、支离破碎的口语中便不难知道:这些美国土著的印第安人是多么与世隔绝,教育是多么落后。这也呼应了文章的主题:美国土著印第安人在这个以白人为主的社会逐渐边缘化,也为最后Piquette Tonnerre因找不到自己在这个现代社会中合适的位置而消逝做了铺垫。

(四)篇章层面

篇章层面的文体特征范围很广,即指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语篇是内容和文体的统一。作者常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文体,每种文体均有其突出的语言特征。通过研究篇章的格调、体裁、布局,读者可以在字、词、句更高的层面把握原作的语体风格。

1. 格调

格调是作者个性或独创性的表现,它成于中而形于外。格调是可感的,是运用某种修辞手段、艺术技巧的结果。例如“No Signposts in the Sea”采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拟人手法,如daily doom,lawns of aquamarine、tender of pink and blue、the young moon lies on her back tonight,和一系列柔和富丽的色彩:dark red,olive green,midnight blue,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绚丽辉煌的画面,体现了作者优美流畅叙事的风格,同时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将主人公对劳拉的爱恋与仰慕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陶醉之情跃然纸上。第二册“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在陈述结构上非常松散,作者在描述一天晚上他和一伙人有关于“标准英语”的酒肆闲聊时貌似总是偏离思路,一会儿回顾历史,一会儿谈“标准英语”一词,一会儿说他对字典的热爱,又辅以古文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一会儿文学一会儿市侩,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整篇文章就像一段酒肆闲聊,无拘无束、漂移不定,体现了课文风格与酒肆闲聊风格高度的统一。

2. 体裁

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的体裁分析理论是近十年来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秦秀白认为,把体裁分析理论运用于教学中,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应具有的不同的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2]。一般来说,英语文章的体裁有四种:记叙、描写、说明和议论。高级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讲解分析不同体裁的作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所涉及的语篇很难说纯粹属于某种单一体裁,而往往是它们之间的混合交融,即都具有体裁互文性的特征。如“But What’s a Dictionary For?”从题目表面看似说明文,只要往下一读,便发现充足的例证和鲜明的观点,应属于议论文范畴。但为了说明《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三版)在词语意思上的实用性,作者列举了“门”的定义,使用了记叙和说明的表达方法。

3. 布局

布局即作者以何种方式、何种结构表达其思想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时,可参考Michael Hoey的语篇分析理论。Hoey认为英语语篇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篇章模式:(1)总述—分述型;(2)对照—匹配型,通过比较两事物的异同来突出中心思想;(3)问题—解决型,其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也可能没有解决,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5]。如,“中东集市”一课采取了总述—分述型,文章第一句话开门见山,“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 takes you back hundreds-even thousands-of years”。接着作者便按照空间顺序带领读者穿越冷清的布市看买卖双方的价格大战、然后走近丁丁当当的铜器市场、快速掠过地毯市场、香料市场、食品市场、印染市场、陶器市场、木器市场、最后把读者的视线集中到最令人难忘的亚麻籽油作坊。作者笔墨并不均匀,强调了讨价还价的头戴面纱的妇女们、用脚趾拉动巨大皮风箱的幼小的学徒、绕着巨大的石磙不停转动的被蒙住眼睛的壮健庄严的骆驼、在摇摇欲坠吱嘎作响的装置上单人操作的男子等等,通过感官的觉察描绘出了一个古老、原始、神秘的中东集市。

五、结束语

高级英语的“高级”在于它已经从字、词、语篇结构等符号层面升华到了语用层面。语用知识有助于学习者精当地运用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说出切合情境的地道话语。因此,语用能力属于高层次的语言修养,它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涉及到对语境、语体风格等方方面面鉴赏能力的积累。在这方面,高级英语教学应责无旁贷地为学习者提供正确的指引,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学习知识、在欣赏中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士法,东野圣时.高级英语教学的文体学模式[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

[2]秦秀白.体裁教学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3]王德伦.论高级英语教学[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3).

[4]吴玉玲.“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商务英语高级写作高分 篇5

写作案例详

Dear Sirs,

We shall shortly have ready for shipment from Liverpool to Alexandria four cases of crockery.The cases measure 1.5x1.5x1m,each weighing about 70kg.Will you please quote your rate for freight and send us details of your sailings and the time usually taken for the voyage.We understand that S.S.Merchant Prince is due to sail on 25th July,but we should like an earlier sailing if possible.

Yours faithfully,

Matthew Kent

2. 告知已装运 Notification of Ready Shipment and Delivery

写作案例详解

Dear Sirs:

We are now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we have shipped the above goods on boards s.s.“Wuxi”which sails for your port tomorrow.

Enclosed please find one set of shipping documents covering this consignment,which comprises:

1. One non-negotiable copy of B/L

2. Commercial Invoice in duplicate

3. One copy of Certificate of Quality

4. One copy of Certificate of Quantity

5. One copy of Insurance Policy

6. Weight Memo in duplicate

We are glad to have been able to execute your order as contracted and trust that the goods will reach you in good time to meet your urgent need and that they will turn out to your entire satisfaction. We avail ourselves of this opportunity to assure you of our prompt and careful attention in handling your further orders.

Sincerely yours,

Jack Baldwin

3. 货物 Notification of Product Shipment

Sample 1写作案例详解

Dear Mr.Atkinson,

We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credit,the contents of which are satisfactory to us.Arrangements for shipment have been already made,and the details are as follows:

Date of shipment from Yokohama:October 6,.

Vessel: M/V Yokohama Maru.

ETA New York:October 30,2000.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require additional information,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us.

Yours sincerely,

David Parkinson

Sample 2

写作案例详解

Dear Sirs,

Your order No.228 of August 10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the MP3 players have now been shipped to you as specified below.

Packing:in 15 cases,10 players to a case. Marking & Numbering:HTH1-15 in circle,Los Angeles.Particulars of weight and measurement are given in the enclosed sheet.

Shipment:By SS.“Arirang”of KSC Line,which sailed from Pusan on September 5,and is scheduled to arrive at Los Angeles on September 22.

We have given a complete set of Bills of Lading,together with Invoice and Insurance Certificate,both in triplicate,to ABC Bank with a sight draft for US $ 2,000 under the terms of the L/C,and we have received the sum from the said bank.

We should appreciate your information on the arrival of the consignment.

Very truly yours,

4. 货物抵达 Notification of Product Arrival

写作案例详解

Dear Sirs,

We are happy to be able to inform you that the parts you ordered are now in stock and available for pick up at the above address.

Please accept our sincerest apologies for the delay in delivery and we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in this matter.As always,it is our full intent to provide you with dependable and quality service,and in keeping with this goal,we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in waiting.

If we may be of further assistance,please call upon us at any time.

高级商务英语 篇6

[关键词]高级英语教学;主观能动性;落实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实践课程,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写作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的课程。

由张汉熙先生主编的《高级英语》教材的课文全部选自英语原文,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等方面。作者均堪称语言大师,语言或幽默或犀利或活泼生动,充满着丰富的修辞手段如明喻、借代、移就、拟声等等。观察力敏锐,观点独特,品读其作品不仅能享受到文字的魅力,还能启迪人的思维。高级英语学习要让学生扩大词汇量、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赏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落到实处。

一、落实词汇量的扩大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词汇的积累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巩固强化和极大的耐心和不断的运用。问题是很多人忽略了运用这一环节,尽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语言表达没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高级英语课文中有丰富的词汇和词组,学生应把课文中生词的注音、用法、例句等整理出来,灵活运用到写作训练中去。比如在学习完Blackmail之后,有学生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大量词汇,编写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

课文Blackmail讲述的是一探长欧吉维在得知某公爵及其夫人交通肇事逃逸后,跑到他们所住的旅馆来敲诈勒索的故事。文章对欧吉维和公爵夫人之间的心理斗争描述得非常精彩。他们两人都试图用自己的气势压倒对方,公爵夫人竭力想掩盖事实的真相,因为觉得自己的身份高人一等,处处表现得傲慢、强势、专横,目光总是犀利冷酷;而探长因为手里握有他们的把柄,想从他们那里敲诈一笔巨款,表现出来的是粗鲁、无礼、贪婪和没教养。文中运用了很多修辞和大量的肖像和表情描写、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尤其是是心理活动描写,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那位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深深被作者的文字魅力所吸引,非常兴奋,“忍不住要写一点东西”。她用文中所学的词汇和写作技巧,编写了一个“小三”与其情敌之间相互较量的故事,那“小三”强势傲慢的语言、表情被刻画得形象生动,让人读得很有触动。

该生通过巧妙的构思,不着痕迹的将所学的词语灵活地运用到了写作中,这比只是简单的用词造句有意义的多。该生牢实地巩固并掌握了所学的词汇,随之也扩大了词汇量。

二、落实修辞学习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高级英语课文中有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明喻、暗喻、拟声、反讽、矛盾修辞、双关语等等,语句优美,语言表达具艺术性。教学中应让学生对修辞产生兴趣,并渴望使自己的英语语言表达具有艺术性。

例如:在学习“Dudley Field Melone called my conviction a victorious defeat” 这一句时,学生掌握了矛盾修辞。矛盾修饰是将两个互相矛盾、互不调和的词放在同一个短语中,产生特殊的深刻含义的一种修辞手段。有感于文字的魅力,课堂上他们发言非常积极。下面是他们头脑风暴矛盾修辞的结果:walking dead(行尸走肉);事故的年轻人(old young man);young old man(人老心不老);真实的谎言(a true lie)等。

课文Mark Twain- Mirror of America 中有一句典型的头韵。“It was a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头韵是指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简明生动,起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平衡节奏、宣泄感情的作用。 学生在学到这一句时,均感叹马克吐温不亏为语言大师。有同学动手把所学的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修辞手法总结罗列了出来,还有的同学直接去找有关修辞的书来读,并利用课前十分钟分享的时间比较系统地介绍给大家,同学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这种有意识的归类、总结学习,比只是被动地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某一单个修辞有效率的多。

课文中有很多移就。移就就是有意识地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学生刚听到这个名词时感动很陌生,觉得好难学。当他们理解了定义之后,发现生活中他们已经是修辞“大家”了。他们能一口气说出很多的移就修辞来,a happy weekend, a sleepless night, merry Christmas, happy new year, a proud job, 等等。在学习这些优美的文句时,学生们产生了主动去使用相关修辞的冲动,并努力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三、落实翻译技能的训练

翻译技能是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培养的主要能力之一,高级英语课文中不乏长句子和难以理解的句子,都是训练学生翻译能力的良好素材,在训练过程中还应告诫他们要尽量忠实原文的文采。如课文中有一段话马克吐温对加利福利亚人的评价, “It was a splendid 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brained sloths stayed at home. It was that population that gave to California a name for getting up astounding enterprises and rushing them through with a magnificent dash and daring and a recklessness of cost or consequences.” 第一句话有参考书是这样翻译的:这是一群了不起的人—因为所有那些迟钝、懒散、思想僵化的懒汉们都待在了家里。这句翻译意思没有错,但没有把原文中头韵的修辞翻译出来,失去了原文中的美。还有一版本的翻译是:出来的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懒汉都呆在了家里。应该说这一句翻译出了原文的修辞特色,但有一学生提出可否改为:出来的人个个出类拔萃,因为凡是呆板、呆滞、呆头呆脑的呆子都呆在了家里。因为原文的sloth 也属于头韵之列,笔者认为他改为“呆子”并不会造成误解,且更能体现马克吐温的语言表现了和幽默。 第二句有一参考书译为:正是那些人为加利福利亚赢得了这样的声誉:当他们开创一番事业的时候,他们会不计后果、代价以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坚持到底。同学们讨论后,提出了以下译文:正是那些人为加利福利亚赢得了这样的声誉:当他们开创一番事业的时候,他们会以极大的锐气和勇气,不计代价、不计后果雷厉风行、贯彻执行。该译文较之前者运用了尾韵和重复修辞手法,且rush sth through含有快速贯彻之意。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像这样仔细推敲、字斟句酌,假以时日,相信提高的不仅是翻译能力,中、英文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四、落实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

一部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不会只因为其笔法而大放异彩,更重要的是里面蕴含的深刻思想。高级英语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由名作家撰写的,他们善于观察、思考,见解独到。品读他们的杰作能启迪读者的思维、提高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同学学习高级英语后变得“有思想”和“能说会道”了,而这正是高级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

总之,高级英语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让他们自觉自愿的去探讨、研究,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真正把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三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夏纪梅.面向21世纪高校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及对策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文集(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谢静华.关于农业院校经贸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2000.

作者简介:余明兰(1964-),女,湖北荆州人,副教授,从事英语教学。

谈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篇7

一、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概念, 它可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所指的概念可以是抽象的, 如思想、宗教等;也可以是具体的, 如历史人物。高级英语教材涉及到英美国家地理、历史、宗教、文学、价值观等多个文化领域。为了便于讨论, 本文依据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1]对文化类型的划分, 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

(一) 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由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自然条件和环境所形成的文化,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属性亦会有区别”[1]。地理属性的差别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会给不同的语言群体带来不同的情感色彩, 从而产生特定的语言形式。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生态文化教学涉及了解英语国家的环境特点、气候特点等地理知识对语言的影响。例如, 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四课“Profession for Women”中, 有这样一句话, “……if there was a draught she sat in it”。[4]这句话隐含了英国的生态文化, 英国四面环海, 以潮湿、阴凉天气为主, 坐在“过堂风”处一点儿都不舒服, 对英国人来说, 壁炉旁才是最舒服的地方。只有了解英国的气候特点, 才能理解当时妇女的地位和为家庭而牺牲自我的精神。

(二)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包括动物、植物等自然存在物, 以及交通工具、服饰、食品、建筑、音乐、舞蹈、绘画等。[5]衣食住行是所有人类都避不开的话题, 各个民族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习惯。在高级英语中, 物质文化比比皆是, 例如, 在“Profession for Women”一文中, 还有一句话, “If there was chicken, she took the leg”。[4]这句话蕴含了中西方在饮食上的差异, 中国人可能认为鸡腿鲜美多汁, 而英国人喜欢吃鸡胸脯肉, 不吃鸡头和鸡脚。因此, 只有了解了英国人饮食特点, 才能体会这句话蕴含的意义。

(三) 意识形态文化

意识形态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主要涉及人们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模式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机制, 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 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基督教对西方人思想和生活的影响。在高级英语中, 一些句子蕴含着来自《圣经》中的典故, 如果缺乏对这些典故的了解, 就无法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二课“Two Kinds”为例, 小说描写了受“美国梦”影响的华人母亲, 试图想把女儿打造成天才的故事。小说中女儿在开始时和母亲一样, 对成为天才充满憧憬, 于是作者写道:“I was like the Christ child lifted out of the straw manger, crying with holy indignity”。[4]作者巧妙地借助‘耶稣诞生’的故事进行类比, 女儿梦想自己注定会成为天才, 如同Jesus Christ是上帝的儿子一样。

(四)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通常指反应人际关系, 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 并对社会群体有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 包括人们的行为模式、风俗习惯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等。英美国家在节日、习俗、禁忌等都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这些文化差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十一课“An Iowa Christmas”描述了传统圣诞节的情景。作者以细腻的文笔, 让我们感受到传统的西方圣诞节文化。

(五) 语言文化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和修辞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在修辞方面, 英语有alliteration (首韵) , 如在“Two Kinds”中有“Chinatown’s Littlest Chinese Chess Champion” (唐人街上最小的中国象棋冠军) , [4]而汉语中没有。英语喜欢开门见山, 直接切入主题, 而汉语喜欢绕弯子。因此解释这些特有的语言文化也是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任务之一。

二、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通过不断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 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能否有效地进行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关系到这门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讨论法[3]等进行文化教学, 但任何文化教学方法都有原则可依。笔者将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探讨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将遵循哪些原则, 以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适合性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首先要遵循适合性原则, 即教师应选择适度的教学内容和适合的教学方法。首先, 文化的内容很广泛, 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将所有的文化内容传授给学生, 要求教师传授文化内容和课文中语言内容密切相关, 文化教学和语言实践紧密结合。其次, 教师在文化教学中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了解文章中的文化,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若文章中涉及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模式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意识形态文化内容, 可采用课堂讨论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设文化议题,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还以“Two Kinds”为例, 教师预先布置学生查询“中美在价值观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 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母女关系的理解, 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对于热点话题, 如9·11事件, 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 可采用大众媒介法, 即通过观看电影来传授文化。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十课“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为例, 通过观看电影“Flight 93” (93号航班) , 为学生提供最新、最生动的文化信息,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9·11事件美国在政治、经济以及反恐等政策, 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 对比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英语国家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发现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通过对比, 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认识, 了解不同国家在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 避免形成种族中心主义, 即以自己的标准衡量要求他人, 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包括动物和植物等。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中西方在物质文化差异以及由此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 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七课“Invisible Man”中, 有一句话“Live with your head in the lion’s mouth” (你要虎口求生) 。[4]在英语的寓言和民间传说中, 狮子被称作百兽之王, 而在中国文化中, 老虎是最勇猛的动物, 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带“虎”字的成语, 如“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等。教师可以抛砖引玉, 引导学生课后搜集资料, 了解中西方在物质文化上的差异, 有助于积累文化知识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三) 认知原则

高级英语许多词汇、语句、典故来自圣经、神话、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如果学生对这些词语、语句、典故所蕴含的西方文化不了解, 就无法理解这些语言表达的内涵意义。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的认知原则, 首先强调学生对目标文化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例如, 在“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中, 有一句话“Overnight, the United States perceived a sword of Damocles suspended over the head…” (一夜之间, 美国感觉到达摩克利斯剑正悬在头上) 。[4]“sword of Damocles”这个典故出于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故事, 人们现在用“达摩克利斯之剑”借比安逸祥和背后所存在的杀机和危险。教师对这个典故稍加阐释, 学生就会理解9·11事件后美国人不再相信美国坚不可摧, 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担心恐怖主义袭击再次发生。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目标文化进行挖掘、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从而掌握中西方在价值观、生活习俗等特点和区别。达到文化教学的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资料, 撰写诸如“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思维模式差异”等方面的小论文, 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

(四) 吸收原则

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吸收原则就是“批判地吸收语言中的文化”[2], 即吸收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使其逐渐变成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在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英美国家的文化。还以“Two Kinds”为例, 课文强调了美国价值观一个重要方面, 即个人主义 (American Individualism) 。美国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提倡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很强, 靠竞争来取得自己的利益, 实现自己的价值。他们不习惯帮助他人, 也不接受别人的帮助, 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是无能的表现, 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教师在文化教学中, 应鼓励学生竞争, 因为竞争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 因为在我们的价值观中, 个人竞争意识、拼搏意识不强, 存在着一种依赖性, 同时还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字里行间中承载着文化信息, 因此文化教学对于高级英语教学非常重要。在高级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对比, 发现两种文化存在的差异, 同时批判地接受语言中的文化,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 而不是从语言角度教文化”[3]。文化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 贯穿于高级英语教学的始终, 在文化教学中, 恰当地贯彻这些教学原则, 不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字里行间中承载着文化信息,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教学。本文依据彼得?纽马克对文化类型的分类, 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内容划分为生态文化、物质文化、意识形态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 论述了高级英语文化教学中适应性原则、对比原则、认知原则和吸收原则, 强调文化教学原则贯彻高级英语教学始终, 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级英语,文化教学原则,对比原则,吸收原则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程蕊东.谈高级英语的文化教学[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5, 3 (1) :27-29.

[3]丁念亮.谈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实践[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10 (4) :88-89.

[4]杨立民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第五册)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高级商务英语 篇8

关键词:书面表达,高级词汇,高级句型

笔者曾经和自己所教过的高一年级几个英语成绩不错的学生探讨有关英语作文的问题, 其中谈到最多的是:“什么样的英语作文算是好作文?”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大部分学生一致认为, 一篇好的书面表达应该符合以下三个要求:第一, 能够按照书面表达的要求, 完整地把意思表达出来;第二, 表达正确、流畅, 并且很少有语法错误;第三, 无错别字, 即没有单词的拼写错误。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 通过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已经对英语作文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他们看来, 如果自己的英语作文能够达到以上三个要求, 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了。

但是, 如果你向高三年级的学生问同样的问题, 他们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几乎所有的高三学生都会告诉你:只是达到这三个要求, 书面表达是得不到高分的。

同一个问题, 不同年级的学生其答案是不一样的, 这是因为, 随着高中阶段对英语学习的深入, 如果只是把意思表达出来, 没有词汇拼写和语法错误, 已经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了。因为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第五档 (很好) 中有这样一段话:“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这就是说, 学生仅仅运用基础词汇和基本句型, 不能体现出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即使表达无语法错误, 也不能得高分;相反, 有些错误是由于有意识地使用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 故也不扣分, 仍属于最高档次。高考把写作要求提到了这样一个高度, 有利于反映学生的水平层次, 有利于指导教学, 原来那种“要点完整、语言无误、行文连贯、表达清楚”的标准早已落后了。

有人说, “翻译是戴着镣铐跳舞”, 那么高考英语写作更是如此, 但考生不仅仅要“戴着镣铐跳舞”, 而且还要跳得优美才好。之所以这样来形容, 是因为高考英语写作的内容通过文字、表格、图片这三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做了一种限定, 考生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已给的要点和内容进行“包装和提升”, 使其鲜亮和饱满起来。如果只是简单地翻译并堆砌在一起, 显然无法吸引阅卷教师, 这也就是英语写作不同于语文作文的地方。如果说语文作文是一个自由发挥的舞蹈, 那么英语写作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就像穿衣服一样, 不要老去穿毫无变化的“校服” (简单句) , 而要穿一些不一样的“衣服”, 让它显得不那么单调, 也让阅卷教师能够看到与众不同的亮点, 而这些“衣服”也就是多变句型与词汇。

那么, 在平时的训练和写作中应该怎样使用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呢?

一、学会使用高级词汇

(一) 多练习、多实践、多动手

遣词造句, 实践是金。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 要有意识地强化“复杂、高级”这两个概念, 使自己的作文能区别于普通学生的作文, 站在一个比别人高的位置上, 充分显示自己的实力。“处处留心皆学问”。同时, 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积累精彩的词句和表达, 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语言库”, 这样, 在高考临场时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高考中的英文单词可以分为活的词汇和休眠词汇, 休眠词汇是指你认识它, 却没有主动使用它的意识。学生要培养一种主动使用高级词汇的意识, 摇醒在自己脑中休眠的漂亮高级词汇, 停止使用good, very good, very very very good这样的表达, 转而投向wonderful, excellent, outstanding, super, terrific这些宛如衣服上的珍珠一样的词汇, 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同样表示“著名的”, famous是一个初一学生的专利, 而高中学生就要求能写出remarkable, distinguished, celebrated等词汇。所以, 想得高分, 一定要使用高级词汇。有的学生说:“distinguished我也认识, 但是我自己写的时候怎么就想不起来呢?”原因很简单, 就是你只是认识而已, 没有实践。大家记住, 每次写作文时脑海中最先闪现的词汇就是要考虑换掉的词汇。当写作中需要表达一个人漂亮的时候, 你写下去的beautiful, 想想是不是能够升级成attractive, good-looking, charming, fair;每当想要表达“许多、大量”时, 是不是马上落笔many/much?先不要!想想是不是可以修改成substantial, abundant或者amount, 甚至使用词组a large quantity of等。

(二) 做一个勤快人、有心人

学生在平常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一些高级词汇, 学习这些词汇的时候, 一定要多想一想这些词汇的同义词有哪些, 在这些同义词中, 哪些属于高级词汇。如下面的这些词, 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想一想, 能不能用其它的同义词来代替。

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得分都处在17~18分左右, 因为写作满分30分, 因此, 17~18分也就是个及格分。到底17~18分的作文差在哪儿?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这样的作文中规中矩, 该对的都对, 内容要点完整, 语法与词形也正确, 但全都是很简单的句子的堆砌, 没有任何亮点;而20多分的作文在句型、词汇方面就做了很好的包装, 它的句子穿的“衣服”已经不是校服, 而是耐克或者是阿迪达斯, 所以让人觉得很“拽”, 而高考英语写作要的就是这种很“拽”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 在阅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 要过渡到写译训练上来, 即从输入过渡到输出上来。只有一定量的输入, 才能产生一定质的输出。中国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多读和能写之间的密切联系, 多读是能写和会写的基础。汉语如此, 英语亦然。通过阅读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词汇的认识, 才能学会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使用, 在写作时头脑中才能反映出这些词汇, 进而使用这些词汇。

虽然高考书面表达提倡和鼓励考生使用高级词汇, 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要去选择一些偏、怪、难的词汇。使用高级词汇, 不是片面追求花哨文字, 或拼凑一些错误百出的英语词句, 而是要确保在没有错误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地发挥。

二、学会使用高级句型

学生在平常造句时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句式多变, 语法活用。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 所以, 造句能力在英语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英语句子能够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内容, 要想写出漂亮的书面表达, 必须从写好句子开始。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 学生必须练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除了掌握好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学会去应用之外, 学生还要学会使用复合句、长句;力求变换各种句式, 如强调句、倒装句、各种从句和固定句型等, 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等等。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词多义的现象, 写作时同样的意思, 考生应该尽可能用多种方法翻译, 然后找出一个最佳表达。比如下面这个句子的翻译:

这本书是如此的有趣, 以至于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翻译1:This book was so interesting that I read it again and again.

翻译2:This was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 that Iread it again and again.

翻译3:This was so interesting a book that Iread it again and again.

翻译4:So interesting was this book that I read it again and again.

这四句译文当中, 评卷教师最欣赏的是第四句, 因为它用了倒装句型。

具体来说可学着使用下面这些句型:

(一) 学会使用复合句

复合句可以把结构松散的句子连接起来, 从而使表达显得更加高级。高考写作中用到的复合句包括下面三种:

1. 名词性从句

Who has cheated in this math exam?It is clear.

→It is not clear who has cheated in this math exam.

This is my advice.We should speed up the work.

→My advice is that we should speed up the work

When will you return?I shall be glad to know it.

→I shall be glad to know when you will return.

I made a promise.I’d join the club.

→I made a promise that I’d join the club.

2. 定语从句

The book is mine.He has taken it away.

→The book he has taken away is mine.

3. 状语从句

They were very happy.They worked out the results.

→When they worked out the results, they were very happy.

(二) 学会使用非谓语动词

When he heard the exciting news, the boy jumped for joy.

→Hearing the exciting news, the boy jumped for joy.

When he asked about his family, he made no answer.

→Asked about his family, he made no answer.

He got up early in order to catch the bus.

→He got up early so that he could catch the bus.

(三) 学会使用某些惯用句型

学生在写作中如果能恰当运用英语中某些常见的惯用句型, 可以使文章显得富有“洋味”。

1.It happened (chanced) that+clause.=sb.happened/chanced sth.=sb.did sth.by chance.

当我到那儿时, 碰巧他不在。

→It happened that he was out when I got there.

→He happened to be out when I got there.

→It chanced that he was out when I got there.

→He was out by chance when I got there.

2. It is/was+被强调的部分+that (who) +剩余的部分.

直到他回来我才睡觉。

→It wasn’t until he came back that I went to bed.

只因为他有病了今天没有来上学。

→It was because he was ill that he didn’t come to school today.

3. It is+段时间+since+主语+did.

他已经离开这儿五年了。

→It is five years since he left here.

4. It+谓语+段时间+before+主语+谓语.

没有多久那个国家的人民就起义了。

→It wasn’t long before the people in that country rose up.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 句子是作文最大的单位, 有了漂亮的句子, 用好的连词将其连句成段, 再加上亮点词汇的点缀, 一篇好的高考英语作文就有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考书面表达提出的鼓励学生使用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 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只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 学会使用平常见到的、积累的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 并学会应用它们, 就一定能把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包天仁.2005.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英语测试新探究[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篇9

教育部职成教司黄尧司长接见学校领导

美丽的校园

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商业职工中专学校是一所集高级技校、中专为一体的国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 由重庆市商委、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委直接领导和管理。学校位于南岸区学府大道41号, 占地面积90亩, 座落在江南大学城之中, 交通十分便捷, 校园环境幽静, 校风良好, 管理规范。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学校;是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首批确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人事局指定的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师培训考核单位。学校与重庆教育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联合开办了中高职直通教育。近几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上线率达90%以上, 在全市名列前茅。学校以就业服务为导向, 长期以来与市内外上百家企业密切协作, 学生就业率98%以上, 就业稳定率90%以上, 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切实保证了毕业生升学有望, 就业有路, 为国家输送了2万多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办学效果显著, 被誉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全国中等职业院校就业质量百强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培训考核基地

重庆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重庆市技工教育先进单位

重庆市招生就业先进集体

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金奖

高级商务英语 篇10

根据我们多年的《高级英语》的教学经验, 造成学习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的知识面较为狭窄, 语篇分析、文章鉴赏、个体思辨能力远远达不到高级的要求。二是很多词汇或短语无法转化成长期记忆, 不会使用, 导致写作内容空洞, 表达不地道等问题。很多学生误以为:这些高级词汇或者短语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常用, 因此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导致高级词汇量匮乏, 演讲、辩论或者写作中几乎没有高级词汇。三是中英文互译能力差, 翻译的语言不地道、语法错误频出等。

鉴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在《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中, 首先, 要强调学生练好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功, 打好语言功底, 才能很好地分析、欣赏不同体裁, 不同风格的文章;其次, 在掌握五项技能的基础上, 要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英文原文阅读, 内容应包括语言、文学、教育、社会、文化、地理、科普、金融、外贸等多个方面, 扩大知识面, 保证学生综合技能的提高。最后, 注重讲练结合, 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在内容上, 除了背景知识介绍、词汇、精彩段落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修辞的使用及效果分析之外, 增加了文体分析、语篇分析的比重, 补充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使得学生的体裁分析、语篇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要求学生阅读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背景知识的同时, 还要求开展网上阅读和利用校图书馆浏览英文报刊杂志等。教学内容的纵向与横向延伸,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的演讲、辩论、写作等方面的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

教学中, 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强化文化教学,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年级精读课的文化教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背景知识、语言中的文化知识、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想变迁等较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制度文化等。根据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较为系统的文化内容, 消除文化障碍、甚至文化冲击。

第二, 开展语篇教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与语言运用能力。高年级精读课中的语篇教学, 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篇章能力及交际能力。在课文教学中, 师生应把重点放在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理解上。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 弄清文章的体裁、语篇段落结构、衔接手段、连贯方式等,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三, 引入文体教学, 提高学生运用得体的英语的能力。不同文体在遣词造句、修辞甚至语篇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在精读课的课文中都有所体现:如从运用情景看, 既有大量的书面语体, 又不乏口语语体;既有正式语体, 又有非正式语体。文体教学一般包括: (1) 词汇的辨析与选择; (2) 修辞格的运用与分析; (3) 句法结构的安排; (4) 各种文体变体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5) 各种体裁文章的风格以及个人的写作风格等。

第四, 渗入百科知识, 尤其是科技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与翻译技能

在进行内容教学时, 可以适当扩展,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各抒己见, 对涉及知识较多的课文, 重点自然是百科知识。在重点突出的前提下, 适度地调整教学的侧重点。同时, 课下可布置一些科普翻译作业, 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等。

2. 微观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英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用新的理论视角解读教学内容;从低年级那种机械性的“词汇-语法-练习为主”转移至高年级“创造性的分析和评价文章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为主”;“从逐段讲解为主”转移至“课文讲解分析后综合解释为主”;“从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段落为主”转移至高年级的“积极地讨论、辩论为主”。

3. 宏观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年级英语教学应该从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主从关系演变成相互合作的关系。合作式模式强调外语教学应由教师创造环境, 由学生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变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才能, 人际交流的能力和协作能力。教学中兼顾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注重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4.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级英语》教学过程, 能够使学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 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 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方式, 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 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思维特征, 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高级英语》的课文内容都很有深度, 作者们提出的观点, 耐人寻味。具体来说, 对于教师和学生们不是很熟悉的政治、军事、社会教育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师学生共同去寻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 有助于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观点、写作意图等。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编辑、录制视频短片, 进行节目策划与编排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级英语》精读课的教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 微观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宏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高年级的学生, 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 教师应该开展启发、开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同时, 在以后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 应更加侧重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以便教学理论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 通过文献阅读、电影赏析等, 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 提高了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信息获得和筛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淑华.英语修辞与翻译, 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1990.

[2]Black, M.Models and metaphors[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2.

高级商务英语 篇11

关键词:《高级英语》 思辨能力 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思辨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外语教育界的关注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确立了高等教育的使命,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科学知识的简单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分析技能”。这一宣示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既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具体要求。200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明确提出: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在思辨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学界的共识。

学术界对思辨能力的内涵和界定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思辨能力是通过反思,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是非真伪利弊做出评判,从而形成独特见解的能力。国内学者黄源深(1998)提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强调“思辨的缺席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综合素质发展,影响人的素质”。文秋芳(2006)指出:“外语专业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孙有中(2011)认为英语专业要摆脱目前在学科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就必须以思辨能力为导向,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行动研究的内涵与方法

“行动研究”这一概念始于二战时期,20世纪50年代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70年代,国外行动研究进入了炽热化的发展阶段。90年代,陆续有学者将行动研究引入我国英语教学研究中,并对构建高等外语师资培养的新模式进行了初探(王蔷,1992;吴宗杰,1995;庞继贤,1998;黄景,1999)。行动研究的定义层出不穷。Dave Ebbutt(1983)指出:“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转引自王蔷,2002)王蔷(2002)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中列出数十种定义,纵观种种,可以归纳为:行动研究是一种为了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通过一系列步骤而完成的系统的反思性活动。

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行动”,有目的、有理据、有监控、有反思的行为。即: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简要概括为“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行动研究的特征:身份双重性、结果应用性、环境真实性、研究反思性、流程系统性和模式动态性。

Kemmis和McTaggart(1982)提出的行动研究基本操作流程被视为经典。他们认为,行动研究是由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组成的一个螺旋式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本研究我们按照发现问题——确认问题——计划方案——实施方案——反思调整的五个环节来开展。

三、如何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赏析名家名篇,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巩固和夯实学生语言技能。笔者所在学校,《高级英语》教学历时三个学期,总学分为18,总学时为288学时,不论从其所占课时比例,学分比例,还是从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度来看,它都是英语专业教学的“半壁江山”。

(一)發现问题

笔者自2013年9月开始承担2011级英语专业(1)(2)班的《高级英语》教学工作,所使用的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发行、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五册。经过4个星期的彼此熟悉和适应,笔者发现以下问题:1.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过多,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对所学内容似懂非懂,无法自己提出问题,亦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2.课堂讨论和课后作文中表达的观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视角单一。

问题出在了哪里?笔者苦思,最后得出如下猜测:1.教材太陈旧;2.内容太晦涩;3.模式太单一。逐一分析,笔者所在学校《高级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为《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该套教材荣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第三届优秀教材二等奖,是众多院校选择的英语专业教材,并且在根据使用情况不断地作出修订;一大部分文章虽然是几十年前写的,但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都是今日中国发展进程中凸现的问题,这样的时代背景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至于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适当提问和讨论。

(二)确认问题

笔者邀请两个班级共51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对已完成的一个月的《高级英语》教学进行回顾反思,然后通过匿名纸条的方式告知教师自己的感受和存在的问题。经过整理,得出以下信息:《高级英语》课程内容庞杂,难度略有增加,但还是在可以理解的范畴。学生被淹没在预习复习做练习题之中,但课堂上仍无法和教师一起“激情澎湃”。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吞噬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原地踏步的成效消弱了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费克米兰(1995)曾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取决于老师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刺激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环境”,英国学者杰克兰特(1954)指出,如果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改善。(转引自范连颖,2013)意识到学习者思维的水平影响着其语言水平,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笔者决定对2011级英语专业的两个授课班级展开行动研究,对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作出一些调整,以改善教学环境,干预语篇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三)制定计划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决定作出以下干预:时事新闻分享,让手机进入课堂,作者观点评析,辩论写作相結合,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多样化。

(四)实施方案

1.时事新闻分享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活动,教师决定引入“sharing time”(分享)环节。按照学号先后顺序,每次正式上课前由一名同学利用3到5分钟时间来分享自己近期读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文章、言论、故事或新闻,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总结和评价。四个星期之后,半数学生已经有了上台分享的经历,课堂内容多了一些大家熟悉的话题,氛围轻松不少,但偶尔提到某位同学课堂上分享的内容时,大部分学生记忆模糊。另外,个别同学准备得特别不充分,或者话题略显无趣,有点浪费大家的时间。部分同学抱怨按照学号顺序压力很大,很焦虑。

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笔者对接下来8个星期的实施方案做了新的调整:1)由原来的学号顺序变成自愿报名。每周最后一次课提前安排第二周要分享的三名志愿者,要求他们至少提前两天在班级QQ群里公布他们要分享的话题和内容,这样其他同学就可以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特定话题的理解;2)听众需要认真倾听,除了和教师一道完成总结外,还需要给分享者提出至少三个问题。这就会让其他学生的参与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学生走上讲台,教师走下讲台的方式拉近了师生距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但也为新的问题埋下了种子。部分同学在选材时,读到的是汉语故事或者新闻,转述成英文时出现了一些不地道的表达,以至于影响到听众的理解。

面对新的问题,教师将分享话题缩小到时事新闻范畴,且必须是最近一个星期的新闻。分享者还需要将原报道中的词汇做一些处理,难度太大的书面语直接替换为大家较熟悉的口语词汇,并且提前在黑板上写下新闻的关键词和可能会影响理解的词语。经过一学期的分享,“sharing time”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堂活动之一。

2.让手机进入课堂

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大学课堂上的“低头族”都表示无奈。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时代,引导正确使用移动设备的效果应该好过坚决制止。尤其对于在传统教室开展的教学活动,手机就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在手机上安装必备Apps:BBC新闻、金山词霸、微信、QQ。因为没有多媒体环境,遇到比较抽象的内容时,教师就将相关直观信息发布到QQ群,这就避免了难以理解的问题。笔者重点分享BBC新闻使用情况。英语专业学生深谙读原版报纸杂志的重要性,但阻力重重:要么是无法轻易免费得到国外的新闻资源;要么假想《经济学人》《国家地理》根本无法读懂。手机App BBC News恰好可以完美解决这两大难题。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刷新,教室里即便断网也可以正常阅读。这里的新闻囊括社会的方方面面,学习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去随意添加或者选择新闻话题,然后得到最新的推送。读不懂考验欧盟承受力的难民问题,可以去读中国大力庆祝9.3胜利日,读不懂科技报道,可以去读最新关于睡眠不足的健康报道。教师要求所有同学写下新闻中的难单词,鼓励其先猜后查。同一话题,不同报道,不同视角,这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提供了训练机会。

3.作者观点评析

师生共同学习完课文后,教师挑出文中作者的部分观点,征询学生的看法,对观点予以完全支持赞同或部分支持或完全反对。因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并不意味着是“怀疑论者”,对所有论断全盘否定,也不是过于开放,轻易接受所有观点。比如,在“Two Words to Avoid, Two Words to Remember”(Book 6 Unit 1)中,作者指出应该记住的词为 “next time”, 需要避免的词为“if only”,当笔者问及是否所有学生都赞同这一观点时,有学生表达了不同意见,如:不是所有人的生活中总有“next time”的机会的,也有人认为“next time”只不过是找到了逃避责任的一个借口而已。她们的回答引发了大家又一轮的思考。又如在 “The Science of Custom” (Book 5 Unit 12) 中,作者写道“Every child that is born into his group will share them with him, and no child born into one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globe can ever achieve the thousandth part.”该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或互联网问世之前应该是合理的,但却不符合如今的真实情况。中国人也像西方人一样庆祝圣诞节情人节,共享西方文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学习者逐渐地意识到作者的观点并不是绝对真理,也可以质疑可以挑战。这种和作者的对话会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4.辩论写作相结合

在本次行动研究中,改变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举措是将辩论和写作有机糅合在一起。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遇到的大部分作文是议论文,即:选择立场,支撑观点。这和辩论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学习完一些较有争议的话题后,教师布置学生在已有作者观点的基础上通过辩论加深理解。如:以“Appetite”(Book 6 Unit 8)为例,作者告诉读者欲望不应该得到满足,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对某种东西的强烈渴望。作者发现并非所有同学同意这一观点,就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以“Desires should be satisfied”和 “Desires should not be satisfied”为题展开辩论。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强调辩论的要求和原则:不盲目攻击,不盲目信服。所有发言者必须独立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不同意见不偏激,不狭隘。辩论前,学生需要搜集大量资料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辩论中,要能敏锐地发现对方反驳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辩论后,再对双方观点进行梳理评析。这不仅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句酷批改网上完成以“Desires should (not) be gratified?”为题的作文。这时,写作练习成为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点。

(五)观察反思

在整个研究进行中,笔者邀请学生建立学习历程档案,包括书写学习日志,描述主要学习内容,活动过程,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参加的每次活动根据自己的努力程度和收获进行评价。此外,项目团队教师一起对30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和提出的建议。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匿名评价。经过一年的行动研究后,通过以上三种手段的混合使用,加上教师的观察日志,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

从学生层面来讲:1.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提高了。87%的同学认为《高级英语》课程并不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民主又和谐。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讨论和活动,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2.7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从以前的“没有想法”,到“相信作者的权威”,再到“质疑作者、挑战作者,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意识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愿意倾注时间精力去培养它。对于部分基础比较薄弱、将来不打算从事和英语相关的工作的同学而言,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开阔了视野,其价值远远超过技能的培养。3.语篇赏析能力得到了提升。83%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一年的训练,语篇分析能力增强,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作者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

从教师层面来看:1.促进了外语教师的课堂创新。让分享、阅读、辩论和写作走进语言技能课程课堂,丰富活跃了单一的精读教学。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积极学习,主动反思,增强了专业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思辨能力是当今大学生竞争的软实力。语言学习者很容易沉浸在语言技能的锻造上,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learning-centered”和“idea-centered”的教学理念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来讲是不错的选择。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教师的思辨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技能与能力之间的有效平衡;对正常教学任务的干扰,等等。这是在下一轮行动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学和课程改革研究的重心已经由对目标和方法的研究转移到以教师为研究者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架起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桥梁。它不仅增强了教师的专业敏感性,提高了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nne Burns. 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 Guide for Praction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2]陈向明.行动研究对一线教师意味着什么[J].教育发展研究,2014,(4):3.

[3]范连颖.课堂教学方法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150-152.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黄景. 行动研究与在职外语教师[J]. 外语教学,1999,(3):13-16.

[6]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19.

[7]庞继贤. 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106-110.

[8]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8):49-58.

[9]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0]文秋芳,周燕.評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 外语学刊,2006 ,(5):76-80.

[11]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1995,(2):48-53.

[12]詹姆斯·H·麦克米兰,时长江. 提高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此类研究的评论[J]. 呼兰师专学报,1995,(4):77-80.

高级商务英语 篇12

名物化指的是在一个小句中, 任何成分或成分组被用作名词性词组的过程 (Halliday, 1994) 。通过这种机制, 本来由动词等实现的过程和由形容词等实现的特质, 都被隐喻地表达成由名词实现的实体。实体可以被描述、分类和评价, 而过程和特质不能, 这即是名物化的主要优势之一 (Martin和Rose, 2003) 。此外, 名物化还是英语书面语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名物化的习得

名物化是英语当作二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初步了解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名物化习得的情况, 我们查阅了一些学习者的英语作文。发现许多学习者由于未能使用名物化, 在正式文体的写作中使用了大量英语口语, 而使文章的质量大大降低。

刘春燕 (2002) 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名物化习得调查中发现, 学习者的名物化习得发展顺序遵循以下几个阶段:1) 单词层面的名物化;2) “动词+宾语”的名物化;3) “动词+副词”和“施动者+动词”结构;4) “宾语+动词”、“宾语+动词+施动者”的名物化;5) 由除of以外的其他介词与其他补足语构成的名物化。

不难发现, 学生写作中的名物化大多数都是简单形式的:普遍见到的-ing形式和其他单个的名物化形式。相对多样的名物化形式只出现在三年级学生的部分文章中。处于发展顺序最后阶段的名物化只出现在了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作文当中。

三、对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的启示

(一) 需收录的名物化名词范围

Quirk et al. (1985) 将名物化名词区分为去动词化名词和动词性名词 (即-ing形式) 。例如:the enemy’s destruction of the city和the enemy’s destroying the city。我们认为在高级英语学习词典 (简称高英典) 中只应收录去动词化名词。排除动词性名词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 几乎所有动词都有一个对应的动词性名词, 如:kill→killing、smoke→smoking等, 数量巨大, 词典不可能全部收录;其次, 如上一节所提到, 大部分学习者都能够很好地理解和使用-ing形式的名物化, 收录这些动词性名词用处不大。

但不是所有的去动词化名词都需要收录入词典。这类名词中有些的意义经过转喻联想已经固化 (Grefenstette和Teufel, 1995) 。如下例中proposal的用法:

He made his formal proposal to the full committee.

He put the proposal in the drawer.

第二例即是去动词化名词的固化用法。这样的名词已经失去动词的语义特征及相应的题元角色, 也应从高英典的名物化名词收录中排除。

另外, 去形容词化名词和与其相关的形容词有相同的语义特征, 应该在收录范围之内。

因此, 在高英典中应收录的名物化名词包括:仍保留动词特征的去动词化名词、去形容词化名词和其他一些不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的名词, 如:access。

(二) 对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的改进

我们提议的改进主要在于对说明性例句及其呈现方式的改善, 以及收录关于名物化名词支撑动词的信息。

就第一个改进方面而言, 名物化名词的至少一个例句应该和派生出名物化名词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至少一个例句建立起对应。这里必须用到互见机制, 方便读者查阅到相同意义的另一个表达形式。见下例所示:

这样改进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习者知道表达同一意思的不同方法, 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熟悉英语书面语中的名物化使用, 在最近中国英语课堂上过多强调口头交流和对话能力的情形下, 这一点被严重忽视了。

就提供名物化名词的支撑动词而言, 因为能满足句法角色的语义为空的动词不可预测, 给英语名物化名词选择恰当的搭配支撑动词, 对于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 所以高英典有必要为其使用者提供这类信息。支撑动词可以以小方框的形式, 设置在相关词条特定义项的最后。例如:

四、结语

本文针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名物化习得中出现的问题, 探讨了高级英语学习词典在对名物化处理方面应做的改进, 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及方法。

参考文献

[1]、Grefenstette, G.and S.Teufel.1995.“Corpus-based method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support verbs fornominalizations”.Proceedings of EACL.

[2]、Halliday, 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

[3]、Liu, Chunyan.2002.L2 Acquisition of EnglishNominalizations by Chinese Learners.http://www.cnke.net/index.htm.

[4]、Martin, J.R.and D.Rose.2003.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Continuum Intl Pub Group.

[5]、Quirk, R., 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English Language.London:Longman.

上一篇:色散补偿下一篇:教师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