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2024-09-30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共12篇)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进入市场的畜禽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观念、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 人们对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 对动物防疫实施检疫监督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畜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规模饲养场 (养殖小区) 的增加, 进入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的猪禽越来越多, 出入境的畜禽及产品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可食性动物产品与其他食品同样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甚至占到人们餐桌的一半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民生质量意识的增强, 尤其是近几年, 畜产品的质量卫生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无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讲, 都是各级政府、质监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和畜牧兽医等部门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好的重大问题。现在全国各地都成立了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导组, 都在千方百计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

1 加强领导, 强化宣传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 把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加强检疫监督执法工作, 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当作一件系关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大事, 要求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宣传, 达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使人民知法, 经营者守法不违法, 不断提高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逐步形成领导重视, 部门支持, 经营者理解, 社会拥护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2 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现状与问题

多年来,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保持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了《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但类似“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和滥用抗生素等质量卫生安全事件屡屡发生, 反映出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法制意识不强, 生产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整体养殖规模分散, 给检疫监督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三是主管部门执法主体不明确, 监管力度不大, 执法不能完全到位。

3 加强动物检疫员的职责

官方兽医制。对辖区内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 出具检疫证明, 并对检疫后果负责, 现在负责的只是领导层, 因为领导说啥就干啥, 为小团体 (本单位) 的利益, 领导指令检疫员违法, 打埋伏, 护人情, 逃避检疫什么都干, 偶尔被上级发现, 惩罚的罚款也变着法地由单位拿。实行官方兽医制, 检疫同时到现场, 可以避免徇私舞弊、检疫不到位和不检疫就收费等许多问题。全面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是一项十分严谨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相关部门多方面、全方位环环紧扣密切配合, 采取得力措施, 才能实现安全事件少发生或不发生的目标。

3.1 整体提高畜牧养殖者的法制意识

本县从事大、中型养殖企业和小规模养殖的人员以及从事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人员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 该从业者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 正在为保障市场供应提供丰富的畜禽等动物产品, 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这些从业者进入养殖领域或从事畜牧相关行业生产经营前, 并没有经过相关法律法规常识的系统培训, 从业后又不注重在干中学, 不知道应该遵守哪些法律法规, 如何依法经营, 违法后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并受到何种处罚。这种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的共性问题。再加上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诱惑、道德的沦陷, 铤而走险势必为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抓住养殖环节这一源头, 养殖企业的责任人只有熟知生产卫生安全的合格畜产品的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才能确保产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因此, 应在继续加大对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经常性宣传教育的同时, 举办企业法人岗前、岗中培训, 并实行严格的专门法培训合格证制度, 将其作为一种从业资质, 以提高其遵守畜牧法规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从根本上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3.2 继续强力推进规模健康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经营模式,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来, 规模健康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经营模式有了较大发展, 但仍然存在数量不多, 生产总量偏少, 传统小规模散养方式的养殖量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这一群体的养殖分散和地理位置偏僻, 给实施有效检疫监管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将建成现代化畜牧业, 实现发展方式、养殖方式、管理方式和综合科学技术应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生产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安全畜产品作为发展目标。实践证明, 规模健康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经营模式, 为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 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提供了健康持续平稳发展的平台, 也为实施监管提供了条件。要继续把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大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养殖的力度, 积极组织广大农户参与。形式上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可以是独资的, 可以是合资股份的, 也可以是以多种生产要素整合合作的 (现在以各种合作社形式的很多) 。总之, 只要有利于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有利于推进规模健康标准化养殖, 有利于确保生产质量合格、卫生安全的畜产品, 都应该给予大力鼓励与支持。

3.3 完善控制指标体系, 强化监测手段

科学严格的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指标, 既是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监测的法定依据, 也是畜产品生产者应当遵守的法律责任和行为准则。规模健康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经营模式, 为实施指标体系控制提供了条件与可能。控制指标体系的制定要坚持体现科学性和生态性。 (1) 要有利于动物自身生长规律的生长需求, 体现其福利性, 不能人为采取非正常的刺激性手段去改变其生态性能。如饲喂“瘦肉精”以提高瘦肉率, 用激素刺激缩短饲喂期等。 (2) 要有利于人的健康生活, 体现其科学性。所有动物产品的可食部分都是供给人类食用, 这些食物中的药物残留量与人体可能累积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 定量与变量分析相结合, 严格界定指标要求, “法严才能众随”。 (3) 要有利于参与世界贸易, 体现其超前性。我国是畜牧大国, 我国的动物产品只有参与国际大流通, 才能显示畜牧强国的地位, 我国的畜牧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控制指标体系只有严于国际通用标准而不能低, 而且国际国内采用同一个标准, 不能内外有别, 要让国民享受真正意义上的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感。 (4) 要强化市、县二级的监测手段, 装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逐步改变检测凭感观, 监测无设备或设备老化落后的现状, 做到监检测重心下移, 及时快捷便利。变事后检测为事前检测, 变事后处罚为事前控制。杜绝有病、有害动物产品流向市场, 危害百姓。

3.4 加强监管, 切实理顺责任机制

实现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 关键是要落实生产者和监管者两方面的法律责任, 构建起长效监管机制, 实行常态化管理。近年来, 制定并实行养殖单位、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单位和市、县2级监管部门责任制以来, 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想做到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 持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应该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1)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地位要强化。《动物防疫法》授予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权, 但是单位性质仍然是事业单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存在着“违法执法”。同时又承担着繁重的检疫具体任务, 由于人力不足, 经常性的监管执法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弱化了执法主体地监管功能, 应重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2) 要加大经费投入。近年来, 国家在改善执法条件上加大了经费投入, 有些地方的县级卫生监督人员工资至今没有按规定列入全额财政预算, 实行自收自支。村级防疫员 (报检员) 全年补贴仅千元左右。这些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得不到落实, 执法条件得不到改善, 必要设备不到位, 将直接影响到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5 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动物产品的生产层次和主管部门监管层次, 都有其法定责任和义务, 只有两方面都坚持依法行事, 安全才有保障, 任何一方责任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果要约束生产者不违法生产, 监管者不失责、不失职, 监管过程不失序、不失范, 必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长效追责问责机制, 并实行严格的问责, 才能减少或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 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3.6 完善法规体系, 制订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法

畜牧业是组成国民经济的一大产业。畜产品生产领域面广人多, 畜产品消费对象涉及到全体国民,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虽然国家先后制定了《畜牧法》、《食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只有用立法的形式来规范,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畜产品安全事件的重复发生, 让国民真正吃的放心, 吃的安全, 民生权利真正得到实现。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2

提升安全监督水平

----大英供电公司安监员垂直管理尝试 629300 四川大英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近几年,随着大英供电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安全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对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也由目标管理朝着过程管理的方向转变。

在此进程中,作为大英供电公司安全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员,理应发挥出应有的安全监督作用,但原有的安全员管理模式却不同程度制约了该项职能的发挥,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监督工作的需求。为此,大英供电公司进行了基层安全监督体制的探索,对基层单位安监员实行垂直管理,人员、工资由公司安监部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同体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安监员充分发挥其安全监督职能,促进了大英供电公司基层生产一线安全过程管理,创造了公司基层安全监督的新模式。

一、深入调查研究,找准症结所在

在基层生产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实际问题复杂,是安全管理的重心和难点,只有基层安全工作抓好了,才能从根本上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此,大英供电安全监察部门,多次深入基层生产班组,对安全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具体情况,发现基层安全监督工作出现末端“梗阻”的现象,处于“三级”安全网和“安全监督体系”最末端的安全员受到薪酬体制、考核模式等各种原因束缚,难以有效开展安全监督,存在以下五个突出问题:

(一)体系不清,界线不明。生产班组的安全员既要负责基层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又要负责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和效果评估,身兼集裁判员和运动员于一体,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职能不明,造成工作中无所适从,往往顾此失彼,安全监督效能大打折扣。

(二)职责不清,管理混淆。大英供电公司下属7个供电所,1个生产运行所,1个检修试验所,共9个生产班组,其中7个班组设有专职安全员,2个为兼职安全员(即由运检班长兼任)。生产单位给安全员安排了许多具体事务性工作,如兼职驾驶员、营销大用户、安全资料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等,造成安全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心力研究安全工作,去深入班组和现场加强安全监督,从而不能很好地行使安全监督职能,难以及时掌握班组的安全状况,更谈不上为所在单位的安全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三)多方受肘,不敢大胆监督。基层安全员受所在单位负责人任命和考核,其收入与所在单位“大盘子”挂钩,安全员出于利益考虑,或者受制于所在单位负责人的行政干预,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内部解决”或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于缺发逗硬的监督,没有敢叫真的人,基层单位安全工作不排除存在走形式的现象。

(四)组织力量薄弱,个人单兵作战。基层安全员人事关系隶属所在单位,其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取决于直接领导的支持。在基层工作中,安全员直接面对工作班成员,监督与被监督的“猫鼠游戏”,使安全员实际是处于一种孤立的状态,而基层单位负责人在任务与进度出现矛盾时,不可避免会打“擦边球”,此时,安全员的处境可想而知。

(五)安全员队伍整体业务技能不高。在原有体制下,安全员由基层单位负责人在本单位范围内选拔任命,安全员责任重大,但岗级比班组长还低,对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难有吸引力,同时由于其岗位的特殊性和实际的分散性,日常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故造成基层单位安全员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

二、创新模式 建立安监员垂直管理新机制

针对基层安全员工作任务繁琐、不能专一的履行安全监督工作等突出问题,大英供电公司明确了“创新安全监督方法 提升安全监督水平”的工作思路,创新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公司系统安全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安全员的安全监督作用,全面推动安全监督工作。

(一)建立职责清晰,界限明确的管理体系。

大英供电公司安全监察部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当前安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革新思路,创新方法,制定出台了《四川大英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基层单位安全监督员管理办法》。安全员由公司安监部直管,更名为基层安监员,安监部的编制由5人扩大至13人,调整后为:主任1人,副主任1人,线路安全监督专责、变电安全监督专责、信息管理专责各1人,基层安监员8人。安监员常驻基层单位,由安监部统一管理和考核,直接对主任负责,代表公司安监部对派驻单位实施安全监督。工作中,安全监督体系和安全保证体系从上至下完全分离,实现安全工作“凡事有人监督”。

公开竞聘、择优录取。在2011年3月,由大英供电公司安监部全面负责,在全司范围内开展安监员公开竞聘,其岗级与班组长一致,通过层层选拔,共有8名同志被录用。随后,安监部对这8名同志进行了岗前培训和考核,正式派驻到各基层单位,履行安全监督职责。为方便工作开展,公司为安监员统一配臵了录音笔、照相机和电脑等办公设备。

(二)全面落实安全监督责任

实现安全管理的过程监督。从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过程,基层安监员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强化对基层班组贯彻落实公司规程制度、上级安全工作要求的监督;开展生产单位安全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分析、评估、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参与各类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方案论证、竣工验收等各项工作。

强化作业全过程监督。把施工作业作为基层安监员安全监督重要内容,要求安监员从现场勘察、危险点分析、施工会案会审、工作票办理、工艺工序卡编制、安全施工器具准备、班前会、施工作业、班后会等全过程加强监督,确保安全规章制度落实;若施工单位作业点较多,或有大型复杂施工时,安监部则统一召集安监员对该作业现场采取蹲点旁站监督,以强化现场安全。

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实行安监员统一管理后,大英供电公司安监部根据公司工作实际,有计划的组织各种安全监督检查和施工现场安全监督,解决了以前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了安监人员的使用效率,增强了安全监督力量。

配合公司安全生产巡查大队实施安全监督。安监员参与大英供电公司安全生产巡查大队对所驻单位的安全巡查工作,开展问题总结和分析,向所驻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将巡查情况及时向安监部报告,督促实现闭环管理。

(三)大力推行安全监督标准卡,实施科学监督。

为全面准确把握基层单位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大英供电公司安监部强力推行《安全监督标准卡》。一是安监部根据省电力公司要求,制定出《大英公司安全监督标准卡》,利用岗前培训和每周五例会组织开展安全监督标准卡的学习、运用、讨论、完善,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和修改标准卡,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严格要求基层安监员在安全监督工作中必须使用安全监督标准卡,以此作为安监员痕迹管理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施工负责人必须在监督卡上签字确认,对提出的问题的整改落实由安监员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通过安全监督标准卡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安全监督工作质量。

(四)强化安监员队伍作风建设,构建双赢格局。

安全监督与被监督者似乎是一对矛盾体,但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实质是要求两个体系发挥合力,共保安全。为此,大英供电安监部主动加强与各生产单位负责人的沟通,通过定期走访、安全巡查等方式,带领基层安监员帮助该单位查找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服务安全生产,为安监员开展工作引路搭桥。工作中,要求基层安监员办事公正严明,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安全规程制度,遵守安全工作规定,严肃细致,认真分析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向基层单位负责人汇报,当好助手和参谋,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妥善处理与班组成员的关系,注重工作方式方法,避免误解和化解矛盾。

(五)强化安监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工作质量。

为快速提高安监队伍业务技能,大英供电公司安监部实施每周五开展安全学习例会制度,通过这一平台,及时解决安全监督工作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加强理论和实际运用的学习,共同提高工作水平。

制定安监员管理和考核办法,实行周记制度对每日工作写实和每月工作任务完成总结,从安全实绩、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工作考勤、奖励项目等方面全面考查安监员日常工作。考核办法把所驻单位负责人意见作为考核依据之一,避免安监员我行我素,促使其主动为基层单位服务。

基层安监员在周安活动上必须对基层单位和班组上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安全评价,对本周或近期工作,结合实时任务、季节特点等多方因素,进行危险点分析,布臵落实对应安全措施,真正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抽查其到岗到位是否与施工日计划相符,采取电话考勤检查劳动纪律等,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安监员日常管理。

三、创新模式 垂直管理显成效

反违章及隐患排查治理成效明显。基层安监员垂直管理后,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以显现,2011年全年发现违章或纠正不安全行为1124次,同比增长42%;违章处罚金额11260元;发现客户隐患142处,督促整改142处,违章治理和隐患排查成效明显。

安监队伍素质提升迅速。2011年,通过坚持实行周五例行学习,开展24期业务培训,安监员对规程制度更加熟悉,业务技能更加全面,工作协调能力大幅提升,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对工作中危险点的分析更加准确,使大英供电公司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大为增强,现场作业秩序得到明显好转。

各类施工作业现场更加规范。2011年,基层安监督员监督施工作业、倒闸操作、现场勘察260次。通过对作业过程的全程参与,大英供电公司各作业现场秩序井然,更加规范。

班组安全管理得到加强。通过安全标准化卡的执行,2011年,安监部向班组提出安全建议326条,实现了班组安全监督的全覆盖,同时,基层安监员参与所在单位各项安全教育活动、预案演练和安全工作会议,使班组安全教育、学习、应急预演等基础性工作得以实实在在的开展,促进了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安全、生产工器具管理更加规范。过去,部分单位安全工器具日常管理监督不到位,个人工器具的保存和使用随意性大,通过组织安监员进行全公司专项排查、调研,大英供电公司及时制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器具管理的规定》,由基层安监员每周对安全工器具和生产工器具进行抽查,督促落实,公司各生产单位的工器具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强化预警,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大英供电公司安监部的统一布臵下,基层安监员针对所驻单位工作任务、人员结构、近期危险因素、不同时期特点,以月为周期开展安全风险预警,落实预控措施、明确责任,各生产单位和一线班组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安全信息反馈及时,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安监员将上一周安全巡查情况、周安活动开展情况、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缺陷以周报形式上报安监部和基层单位负责人,安监部对存在的问题发放“安全隐患监督通知书”,督促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使基层单位安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2011年安监员上报安全周报240份,安监部发放隐患整改通知书5份。

四、完善垂直管理 塑造过硬队伍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铁路;货运中心;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现阶段,逐渐加大了货运需求。为了保障铁路货运的正常、有序进行,就必须提高铁路货运中心的安全管理水平。故此,加强对铁路货运中心安全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货运中心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偏低

铁路货运中心安全管理的现场管理弱化,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不具备较强的管理意识及较高水平的工作能力,无法从源头上控制与解决关键问题,导致关键问题反复发生。同时没有将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参与安全管理新机制运行的部分人员针对问题的考核片面追求完成任务指标,将现场检查流于形式,安全风险隐患得不到有效控制。

1.2 未有效执行基本作业制度

铁路货运中心货装作业中未有效执行落实基本作业制度主要表现在执行作业标准不严格、装卸车前后作业检查不到位、专用线交接作业混乱等,作业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埋下了安全隐患,降低了货运的安全稳定性。

1.3 未严格把控货运重点作业

目前货运重点作业各种安全问题反复发生,例如货车超偏载、货物装载加固不良、卷钢等重点货物途中位移窜滚等问题,这些问题反复出现对货运的安全、有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究其原因是货运中心基层管理部门针对重点作业缺乏有效的安全控制手段。

1.4 闭环式管理模式落实不到位

首先是货运中心各基层部门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没有全面、系统的分析、跟踪及解决,导致闭环式管理模式落实不到位,对安全风险项点缺乏深入的研判分析,导致整改不到位,无法从根本上遏制现场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其次是缺乏专业部门的有效指导,对于关键问题的跟踪及整改缺乏定期的检查,造成关键问题整改成效不明显治标不治本,甚至重复发生。

1.5 没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货运中心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冗杂,缺乏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大部分货运管理人员是货运组织改革前的装卸、运输管理人员,不熟悉货运业务,无法准确把握重点、关键控制不到位。

2 提升铁路货运中心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2.1 加快安全基础管理的完善

①增强货运规章制度管理的规范性。首先,明确货运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修订完善岗位作业标准,同时实时更新货运汇编电子版和技术规章数据库。货运中规章制度的“立、改、废”工作要严格按照全面、实用、便捷化的原则,进而为作业人员提供明确的工作依据。其次,各经营部要充分利用学习培训会等具体形式组织各班组进行新规定、新要求的学习,保障一线岗位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货运中心颁布的各类制度及办法。同时各经营部要对各类制度及办法进行管理汇编并定期更新维护相关制度办法,确保各项制度及措施的科学合理性。再者,积极推进货装作业标准化建设,结合各岗位工作的实际状况编制符合现场作业流程、内容及要求的岗位作业指导书,为标准化现场作业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经营部与业务部要不断动态调整和完善岗位作业指导书,保障岗位作业指导书的科学合理性。

②提升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性。货运站的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应按照定期覆盖、均衡检查的原则进行,针对关键作业及岗位的针对性检查要进一步深化,提高关键作业及岗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定期分析与整理安全风险项点,有效落实安全风险责任制,将具体的岗位职责及权限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并且要采用动态化检查模式,将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及跟踪检查等多种监督检查方式相结合,实现有目标、有针对性及全面化的安全监督检查。此外,要综合考核安全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将检查发现的问题、上级部门的考核结果及通报作为考核依据并按照货运中心安全质量考核办法来组织考核经营部的安全责任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奖惩,提高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性。

③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完善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应全面开展安全专项检查、隐患监督检查、领导干部专业检查等多种形式分析查找货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超偏载、危险运输等重点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安全风险管控要紧抓关键作业及岗位的安全风险隐患,加强现场作业把控,有效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保障安全管理的有序可控性。

④深化落实安全管理新机制。安全管理新机制应将领导干部及作业人员履行安全管理新机制的评估情况作为规范安全管理新机制的重要指标。为了有效传达安全管理新机制,各经营部应根据各岗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深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安全风险管理新机制。

⑤加强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包括货物装载加固、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安全生产及专用线管理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专项整治强化领导干部及职工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及作业标准。

⑥建设全面的应急体系。全面的应急体系主要是由3个层级组成的,及货运中心、经营部及各班组,进而强化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应急响应及指挥等全过程控制。同时还要健全防灾体系,有效预防安全风险,例如暴风雪、雷击、坠落物等,补强装卸特种设备、货场的基础设施设备及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隐患,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2.2 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卡控措施

①加强对货运关键作业点的安全控制。严格落实按照铁路局专业处室的要求制定的货装作业工作标准,合理规划安全卡控重点,例如货车装载加固、超偏载治理、散堆装货物作业、专用线作业、危险货物运输等关键作业,对安全卡控关键点进行精细化管理,进而制定系统性的安全重点卡控措施。细化安全关键作业卡控措施并安排专人盯控期落实程度,及时整改存在安全隐患的作业。另外,对照排查铁路局通报的相关事故及案例,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货运关键作业的安全控制水平。

②增强货物装载加固水平。按照相关要求制定统一的货物装载加固作业标准,不断完善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的利用管理,提高钢材类、散装类、木材类、工业机械类等易窜动、坠落、旋转等货物的装载质量,严禁无方案装车、不按方案装车、作业流程不规范等,严格把控专用线装载加固质量,强化监督检查路企交接车辆,增强车辆的安全管理。另外,开展经营部装车资质、人员培训、设备配备管理等方面的定期排查工作,保障其安全有序进行,提高货装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业务技能水平。

③严格把控危险货物运输。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经营部分管主任、专业管理人员的分层次宣传培训及学习。同时,强化危险货物运输的应急救援演练及作业人员对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意识与安全意识,自觉提高危险货物管理标准。重点做好季节性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督查夏季危险货物运输。

④专用线采取规范化管理。专用线规范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规范路企交接制度落实、运输货物种类及共同管理,积极结合科学技术建设专用线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准确掌握专用线的作业情况,尤其是专用线危险货物作业管理,有效控制专用线的安全风险。对于企业自备的车辆要对其车体状况、使用规范等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提高自备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⑤加强对混装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混装货物现场装车作业的检查力度,根据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措施检斤验货、查危,明确货运员安全岗位风险控制点并严格落实,货运员应根据托运人提供的装载清单,在班列装车前做好现场核货工作,并且及时核对装车完毕后的货区存货,防止出现错装、多装、漏装等问题,全方位、全面监控混装货物的运输安全。

⑥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及劳动管理水平。首先,消防安全管理。在经营部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切实提高生产一线职工应对突发消防安全事件的能力。同时对消防器材的状态及分布情况进行核查统计,建立台账,及时更换性能不好的消防器材,保障其良好性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其次,劳动安全管理。劳动安全管理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防暑、防寒及电化等劳动安全的培训和考核,加大对作业人员劳动安全教育培训力度,防范劳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季节性劳动安全控制,根据季节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工作要求。另外,整治现场作业环境隐患也是劳动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整改现场作业环境,改善作业条件,加强安全联控,提高劳动安全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铁路货运中心安全管理存在现场管理弱化、基本作业制度执行不到位、货运关键作业把控不严、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落实等问题,需要货运中心安全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安全基础管理,强化安全卡控成效,进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铁路货运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逸力.铁路货运中心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探讨[J].铁道货运,2015(9):51-55.

[2]张逸力.铁路集装箱特需班列运输安全管理的思考[J].铁道货运,2015(11):7-10.

[3]张权军.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主要问题与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9):494-495.

[4]齐乐乐.探析铁路货运安全管理对策[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0-13.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4

关键词:流动性,安全沟通,安全参与,安全水平

0 引言

建筑行业具有工作区域分散化和工人流动性的两大典型特征,分散化指的是建筑工人的操作规范和工作计划是适合的,但是被工作区域隔开,面对特殊问题时需要独自做决定;流动性指的是建筑业工人相比于其他传统行业的工人在企业、区域和工种之间的流动更为频繁[1]。我国的建筑业作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行业,其流动性特征尤为明显,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据住建部统计,2013年仅房屋市政工程就发生安全事故500起,死亡644人[2]。参考国外安全事故统计,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人的因素事故占到了80% 以上。因此,在建筑工程领域,应当更加重视人的作用,从而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建筑工人的高流动性为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所独有,国内对建筑工人流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的建筑工人区域和产业流动,而对微观层面建筑工人流动性如何影响施工安全水平则研究较少。本文将针对建筑行业的工人高流动性特点,探究流动性对施工安全水平的影响机理。

1 建筑工人流动性与施工安全水平的理论关系

李山汀认为提高作业者的从业经验,减少员工内部流动性,对于组织安全绩效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郑虎认为团队稳定性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管理绩效,改善项目团队稳定性,对项目管理绩效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4]。陈婉梅认为降低企业人员流动率可以提高工作团队的活力和员工的满意度,带来无形收益[5]。由于建筑业分散化的特征,建筑工人在独立完成所分配任务的同时也需要和队伍内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协作。本文推测建筑工人的流动性对施工安全水平有消极影响。

Roney Turner,Ralf Muller认为沟通频率、沟通内容和沟通媒介等沟通行为对工作绩效有正向作用;Hargie,Tourish & Wilson研究表明沟通特别是内部沟通对组织的成功和效率有积极影响[6]。建筑工人的安全沟通分为正式安全沟通和非正式安全沟通,正式安全沟通包括安全会议、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培训等有组织有规律的有针对性安全活动;非正式安全沟通是指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劳务作业工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队之间关于安全的非正式沟通。建筑工人的流动性对安全沟通的开展产生了多方面的阻碍作用,会降低施工安全水平。

A. Neal,M A. Griffin认为安全参与行为与安全结果虽然不直接相关,但是有助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进而强化员工安全行为,提高作业安全水平[7]。T. Aksorn,B H W. Hadikusumo证实鼓励员工多参与安全活动可以提高其安全动机,能够达到更好的安全目标[8]。安全参与行为属于组织公民行为,不仅强调员工对自身的保护行为,还包括主动帮助组织建立安全环境的行为,比如自愿参与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会议、应急演练活动等)、帮助同事解决一些安全事务、主动排除组织的安全隐患等。建筑工人的流动性会降低工人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工人安全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会降低施工安全水平。

由以上分析,建筑工人队伍成员的流动性可以直接降低施工作业安全水平,也可以间接地通过影响队伍内成员间的安全沟通和安全参与来影响施工作业安全水平。据此,本文建立了建筑工人流动性对施工安全水平影响的初步理论模型,同时考虑到问卷数据收集的便利性,将流动性水平反向记录为稳定性水平,以施工队的作业安全水平来代表施工安全水平。模型如图1所示,并提出如下假设:

H1a:建筑工人队伍成员稳定对安全沟通有正向影响;

H1b:安全沟通对建筑工人作业安全水平有正向影响;

H2a:建筑工人队伍成员稳定对安全参与有正向影响;

H2b:安全参与对建筑工人队伍作业安全水平有正向影响;

H3: 建筑工人队伍成员稳定对其作业安全水平有正向影响。

2 研究方法

为了对上文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需要收集建筑工人的流动性相关的定量数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来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2. 1 潜变量说明和问卷设计

本问卷包括四个方面分别用于衡量潜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以下进行简单说明:1建筑工人流动性,分为感知流动水平和估计流动水平;2安全沟通,分为安全活动的规范性、安全信息传达和工人私下安全经验交流;3安全参与,分为安全隐患排除、安全活动参与意愿和工友之间互助;4施工安全水平,拟采用毕默设计的安全行为量表[9],从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不安全行为频率三个方面对施工安全水平进行衡量。

2. 2 问卷收集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南京市青奥村二标段、幸福万象项目和雨花台软件谷项目的施工工地作为调查现场,以包工头、班组长和施工工人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2份,测量条目为11个。根据Bentler的建议,样本数与测量条目之比应大于5,72 /11 = 6. 54 > 5,样本数量满足要求。

3 数据分析

3. 1 量表信度、效度检验

在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后,本文利用SPSS16. 0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1) 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反应测验结果受到随机误差影响程度的指标。利用SPSS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量表各维度一致性量表信度见表1。潜变量稳定水平、安全沟通和作业安全水平的Cronbach’s信度系数都大于0. 7,属于高信度;潜变量安全参与的信度系数为0. 662,属于信度尚可;量表整体信度系数为0. 839,可以判断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 效度分析

效度即有效性,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本文拟采用结构效度进行效度分析,在进行结构效度的因子分析法之前,要进行KMO和Blartlett球形检验,以检验量表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

由量表数据的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可知,其KMO值为0. 830,大于0. 8,同时显著性概率为0. 000,小于0. 01,适宜做因子分析。通过lisrel8.7软件的固定方差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测量条目的标准因子负荷及其T检验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条目的标准因子负荷都大于0. 5,T检验值也大于0. 0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96,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能够比较好的代表被测对象的特征,效度检验通过。

3. 2 理论模型检验

本文利用lisrel8. 7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与拟合,得到建筑工人流动性对施工安全水平影响的实证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WDSP1、WDSP2分别代表劳务队伍稳 定水平的 两个策略 指标,AQGT1、AQGT2、AQGT3分别代表安全沟通的三个测量指标,AQCY1、AQCY2、AQCY3分别代表安全参与的三个测量指标,ZYAQSP1、ZYAQSP2、ZYAQSP3分别代表作业安全水平的三个测量指标。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专家侯杰泰[10]的推荐,本文选取χ2/ df( χ2与自由度的比值)、NNFI(非范拟合指数)、CFI(相对拟合指数)、RMSEA(近似误差指数)这四个指标对理论模型估计结果进行评价。由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实证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基本满足要求,只有CFI和NNFI指标略低。但是根据McDonald[11]的研究,CFI和NNFI指标大于0. 80可认为观测数据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初始模型适配性在可接受范围内对模型进行修正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故不再对模型进行修正。进一步运行软件,得到各个路径影响系数以及对应的T值如表5所示。

4 模型结果分析

1) 假设H1a通过,建筑工人队伍稳定对安全沟通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路径系数为0. 39,T值为3. 65,大于临界值1. 96。说明建筑工人队伍成员流动性对安全沟通有显著负向影响,建筑工人队伍成员流动性会影响队伍内部安全活动(安全会议、安全技术交底等) 等举行的频率和规律,也会影响内务内部成员的熟悉度及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广泛性。

2) 假设H2a通过,建筑工人队伍稳定对安全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路径系数为0. 43,T值为4. 33,大于临界值1. 96。说明建筑工人队伍成员流动性对安全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建筑工人队伍成员流动性越高,队伍成员越不会主动排除安全隐患、安全活动参与不足、工友之间配合不默契。

3) 假设H1b通过,安全沟通对施工作业安全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路径系数为0. 42,T值为3. 32,大于临界值1. 96。说明安全沟通对施工安全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良好的安全沟通有利于提高建筑工人队伍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有利于减少队伍成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频率。

4) 假设H2b通过,安全参与对施工安全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路径系数为0. 18,T值为1. 98,大于临界值1. 96。说明安全参与对施工安全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参与表现越好,队伍成员会受到更多潜意识的影响,对提高建筑工人队伍整体安全意识水平、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和减少不安全行为都是有利的。

5) 假设H3通过,建筑工人队伍稳定对施工作业安全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路径系数为0.38,T值为2. 81,大于临界值1. 96。说明建筑工人队伍成员流动性对其整体表现出的施工安全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流动性高的队伍会表现出更低的施工安全水平和能力。

5 结论

本文构建并利用SEM验证了建筑工人流动性对施工安全水平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得到“流动性→安全参与→施工安全水平”、“流动性→安全沟通→施工安全水平”和“流动性→施工安全水平”三条影响路径,表明建筑工人流动性越高,施工安全水平越低,这也与常识相符。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5

(一)健全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班组长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逐个岗位、逐个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奖惩。

(二)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班组安全信息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完善岗位操作规程,使每个员工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

(三)加强班组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班前会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推行作业现场精细化管理、文明生产;制定各岗位、各工种安全工作程序和标准,实行风险超前预控,实现安全操作标准化;抓好隐患排查,落实治理责任;加强现场监督检查,防止“三违”现象,落实班组安全生产权益。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6

【关键词】水平井;潜油电泵机组;安全性能;建立模型

前言

石油开发是每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点,各大油田的发展目标无一不是朝着增加石油开采量、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的方向努力。以前的油藏储量高,新油井钻成投产后能量巨大,通常可以自喷,随着长时间的开采,地下油藏越来越少,含水率不断增加,使得开采原油时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将原油举升到地面,常用的方法有杆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和螺杆泵采油、潜油电泵采油、气举等几种机械采油方式。相比较这些方法,潜油电泵采油的排量大、扬程高、使用寿命较长,在二次采油、三次采油过程中发挥出一定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

1、潜油电泵在水平井的应用情况

当前石油资源逐年减少,推动采油技术不断发展提高,水平井技术被开发应用后,在提高油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方面发挥出一定作用。水平井的最大井斜角保持在90°左右,不仅增加了井眼在产层的长度,而且提高了产层的泄油面积。潜油电泵是一种多级离心泵,特别适合在水平井中应用,国内外学者不断分析潜油电泵在水平井内的受力,改进设计,解决油井弯曲井段内对潜油电泵机组的挤压变形问题,防止电缆部分受到挤压发生损坏,设计增加保护装置,增强潜油电泵机组的抗弯曲变形能力。不管是稠油油藏、稀油油藏、厚油藏还是低渗透油藏、薄层油藏的水平井,均可以使用潜油电泵来工作。

2、为何评价水平井潜油电泵机组的安全性能

水平井因轨迹差异可分为三种:短曲率半径、长曲率半径和中曲率半径,每一口水平井均由水平段、垂直段和弯曲井段组成。在水平井中正确安放潜油电泵取决于井底压力。当井底压力低时,应加深泵挂,将潜油电泵机组安放在水平井段或造斜段;当井底压力高时,应将潜油电泵机组安装在垂直井段。对于长曲率半径,标准电泵能顺利通过弯曲井段,但是中曲率半径和短曲率半径,电泵机组要想通过弯曲井段难度非常大。另外受到油井套管内径的限制,潜油电泵机组通过水平井较大狗腿度时容易发生弯曲变形,且容易损坏,从而影响电泵机组的正常运行。考虑到水平井中大井斜和高曲率的影响因素,要想确保潜油电泵机组安全下放到水平井中的合适位置,并能正常运行,就必须对潜油电泵机组在水平井中的通过能力进行分析,并对其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直井用电泵机组进行改进研究。

3、正确评价水平井潜油电泵机组安全性能的方法

3.1对潜油电泵机组的力学分析

潜油电泵机组的电机、保护器、分离器及潜油电泵四大部件共同在井下工作,是机组的四个重要部分。机组通常使用二级、三级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来提供动力。根据油井产量、扬程、温度、井液粘度及不同规格的套管,可选用不同功率、直径的潜油电机。整个潜油电泵机组的结构细长,由于各段的截面外径有差异,基本属于细长管,用螺钉将两端与接头相连接,因此建立潜油电泵机组模型便于研究其受力情况。

3.1.1建立潜油电泵机组力学分析模型

综合考虑潜油电泵机组的结构特点,将各部件分离为不同内外径的单元,以空间粱结构来分析机组处于弯曲井段时,下方过程中所承受的重力、机械阻力和碰撞接触力、摩擦力等。建立机组弯曲井段和非线性瞬态动力学模型,分析机组所承受的载荷,包括机组在生产井段工作时套管内壁与机组的摩擦力、重力、机械阻力、套管支撑力等载荷相互作用的结果。

3.1.2评价机组弯曲井段的通过能力

根据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机组弯曲井段通过能力评价的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和摩阻力条件,综合分析机组在水平井弯曲井段通过能力评价,并为计算最大井眼曲率提供评价和计算的参考。

3.1.3在生产井段安装扶正器

潜油电泵机组在众多载荷作用下承受巨大压力,很容易弯曲变形,严重时导致机组损坏无法正常工作,维修费用昂贵,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可以考虑在机组上安装扶正器,使机组部件刚度增强,满足生产需要。扶正器的安放数量和位置对机组的通过能力影响较大,应选择合适的扶正器外径,并确定最优化的安放位置,同时遵循尽量选择外径尺寸相同且小巧便于施工的扶正器,为降低生产成本,选择数量不宜多,要有利于提高机组的通过能力。

3.2对潜油电泵机组主要部件的刚度进行测试分析

潜油电泵机组部件结构由很多零件组配而成且大都属于细长壳体,在进行机组力学分析时很难确定其弯曲刚度和计算精度。为了便于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机组部件在弯曲条件下的等效刚度,计算出合理的当量内径,我们采用粱弯曲理论来分析。考虑到现场应用时的测试条件,设计将潜油电泵机组中较长部件应用简支梁或外伸梁模型进行分析,对于保护器、分离器采用与测试过的电机或潜油泵组合后进行测试分析。

3.3应用水平井安全分析软件评价潜油电泵机组的安全性能

基于ANSYS分析平台进行二次开发,有针对性的编制了“潜油电泵机组水平井安全工作分析”软件,通过综合相关分析信息,实现了对潜油电泵机组弯曲井段通过能力评价、机组通过的最大井眼曲率计算、生产井段评价和扶正器安放位置设计情况的分析,有效帮助设计者用科学计算的方法评价潜油电泵机组的安全性能,实现工程应用。

4、结语

潜油电泵机组在水平井中运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应用问题,为了保障其安全可靠的工作,通过研究机组在生产井段的变形问题,建立各种分析模型,采用理论和软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潜油电泵机组在水平井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行的计算手段和正确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吴瑞坤,刘启智,张鸣宇等.潜油电泵优化设计及功效分析[J].中外能源,2006.11(2):39-42.

[2]王亞华,朱丹,张树人.水平井开发油气田的主要特征[J].国外油田工程,2003.19(12):19-22.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7

为摸清各罐区安全水平, 明确罐区安全管理的“短板”所在, 合理安排隐患整改资金, 有必要确定罐区的安全等级和储罐区间安全等级排序, 有针对性地对罐区进行管理。

储罐区安全水平指标系统具有多层次性和指标众多的特点, 本文从影响罐区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出发, 利用层次分析法与鱼刺图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罐区综合安全水平评估体系并评估各要素的权重, 并利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基本要素进行赋分, 提出一种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估的新方法, 实现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估。

1 评估指标的选择

根据罐区事故统计分析和储罐区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2,3,4,5,6,7], 将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划分为5个二级指标, 分别是设备设施及工艺可靠性、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周边和平面布局合理性和作业环境。鱼刺图分析结果如图1, 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 评估方法选择及方法简介

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形式对罐区综合安全水平进行评价, 将现场操作与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相结合, 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的综合评价效果, 并容易被作业人员和决策者理解和接受, 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简便方法。该方法是将评价对象或问题视为一个系统,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欲达到的目标, 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要素, 并按照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度及隶属关系, 将要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 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系统, 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 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

在层次分析法中, 为了使判断定量化, 关键在于设法使任意两个方案对于某一准则的相对优越程度得到定量描述。一般对单一准则来说, 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总能判断出优劣, 层次分析法采用1~9标度方法, 对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数量标度, 如表2所示。

安全检查表方法是风险评价中最基本、最直观的一种评价方法。其要求检查人员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制定检查表, 然后根据检查表所涉及的内容, 对分析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 分析是否满足标准、规范以及安全的要求。

3 评估步骤

(1) 收集资料, 分析研究评估对象。

(2) 使用鱼刺图构建层次模型, 确定各层评估指标。

(3)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权重系数, 层次分析法见参阅文献[8]。

(4) 依据法规、规范、事故案例等编制三级评估指标安全检查表并确定各项检查内容的分值。

(5) 确定罐区综合安全水平等级划分标准。

(6) 实施评估, 得出罐区安全水平等级。

4 应用实例

该方法通过在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乙烯厂原料车间储罐区的应用, 对评估对象进行了安全等级评判和安全等级排序, 为隐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4.1 罐区概况

乙烯厂原料车间主要生产任务是接收上游来的油品, 并按生产的需要输送到指定下游装置, 储存介质主要有石脑油、汽油、柴油等, 储罐25座, 油品总储存量达6.86×104m3, 现场分为石脑油罐区、汽油罐区和柴油罐区3个储罐区。

4.2 综合安全水平指标权重计算

罐区综合安全水平指标判断矩阵如表4。

经过计算, λmax=5.19, CR=CI/RI=0.0425<0.1, 满足一致性检验。归一化后, 权重向量A= (0.07, 0.46, 0.24, 0.18, 0.04) 。

4.3 周边及平面布局合理性指标权重计算

周边及平面布局合理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5。

经过计算,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4.147;CR=CI/RI=0.0551<0.1, 满足一致性检验。归一化后, 权重向量A= (0.06, 0.56, 0.26, 0.12) 。

4.4 工艺及设备设施可靠性指标权重计算

工艺及设备设施可靠性的指标判断矩阵如表6。

经过计算,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4.132;CR=CI RI=0.0439<0.1, 满足一致性检验。归一化后, 权重向量A= (0.12, 0.51, 0.27, 0.10) 。

4.5 安全设施的完善性及可靠性指标权重计算

安全设施的完善性及可靠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7。

经过计算,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7.445;CR=CI/RI=0.0546<0.1, 满足一致性检验。归一化后, 权重向量A= (0.16, 0.27, 0.13, 0.32, 0.06, 0.04, 0.03) 。

4.6 安全管理指标权重计算

安全管理指标判断矩阵如表8。

经过计算,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8.57;CR=CI/RI=0.0578<0.1, 满足一致性检验。归一化后, 权重向量A= (0.04, 0.08, 0.19, 0.34, 0.07, 0.11, 0.05, 0.12) 。

4.7 作业环境指标权重计算

作业安全指标判断矩阵如表9。

经过计算,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3.018;CR=CI/RI=0.0018<0.1, 满足一致性检验。归一化后, 权重向量A= (0.56, 0.12, 0.32) 。

4.8 评估指标权重汇总

罐区综合安全水平评估指标权重如表10。

4.9 三级指标检查表评分结果

利用编制的检查表对三级指标逐项进行打分, 结果如表11。

由安全检查表得出的分值, 结合权重, 得出各罐区的安全水平评估分值, 结果如表12。

5 结论

(1)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检查表评分法对罐区安全水平进行评估, 使用鱼刺图建立的层次结构模型, 提出了一种新的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估方法。

(2) 通过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估方法在中国石油某石化公司原料车间的应用, 得出了各罐区的安全水平等级。通过该方法, 可综合评估罐区安全水平, 为企业合理安排隐患整改资金和隐患管理提供参考。

摘要:从影响罐区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出发, 确定了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用鱼刺图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确定了各要素的权重, 并利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基本要素进行赋分, 提出一种罐区安全水平综合评估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该方法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储罐区,安全等级,综合评估,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张明广, 蒋军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大危险源模糊综合评价[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8 (2) :31-34.

[2]于志鹏, 陆愈实.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在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6, 2 (3) :119-121.

[3]张景林, 崔国璋.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18-19.

[4]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 2007, 9 (5) :46-49.

[5]陈宝智.危险源辨识、控制及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7-19.

[6]董茹英, 陈刚.化工厂储罐区事故分析与危险控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06, 17 (2) :150-154.

[7]杨奥源, 陈葵阳, 包晓海.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全过程方法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2005 (6) :32-37.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8

由于地域条件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也不相同。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提高各地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对各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势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为各地区公安消防部门认清本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势、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1.1 评价指标的选取

最能反映一个地区消防安全状况的指标就是火灾事故数据。以前,我国在火灾事故统计方面只关注绝对指标,但是绝对指标并不能客观的反应一个地区的消防安全状况,因此,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近几年我国在火灾事故统计方面采用的指标,即反映一个地区的消防安全状况的指标主要有5项,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口火灾发生率,这里分别记为X1、X2、X3、X4、X5。这5项指标中,人口火灾发生率是相对指标。

1.2 数据处理

对于具有不同量级或不同单位的数据,在进行数据分析、数理统计前要进行处理,使数据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笔者采用标准化处理消除可能由量纲的不同带来的不合理影响。

笔者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具体数据见表1。由于篇幅有限,标准化后的数据不再列出。下文将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2 地区消防安全水平的因子分析

2.1 因子分析原理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几个能控制原始变量的主因子,选取主因子的原则是尽可能包含更多的原始变量信息,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利用主因子再现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达到简化变量、降低变量维数和对原始变量再解释及命名的目的。因子分析模型表达式为:

undefined

式中:Xi为第i个标准化变量;Fi为变量X的主因子;aij为因子载荷,是连接观测变量和主因子的纽带。

假使主因子之间是正交的,即不相关的,很容易证明因子载荷aij等于第i个变量Xi和第j个主因子Fj之间的相关系数,它反映了变量Xi与主因子Fj间的密切程度,aij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们之间关系越密切。

2.2 具体分析

借助SPSS 13.0统计软件将原始数据标准化,标准化后的指标也用X1、X2、X3、X4、X5表示。从计算所得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中可以看出各样本之间相关系数普遍大于0.3,而且测试得出KMO值为0.581,大于0.5,说明该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进一步得到旋转后的总方差解释表(见表3)和共同度(见表4)。这里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旋转方法使用加入Kaiser标准化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varimax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

要求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从表3可看到,前三个主成份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2.958%,说明前三个因子已经反映了原始变量92.958%的信息,具有显著代表性;从表4的共同度中可以看出,主因子方差的初始值均为1,每个变量的共同度都大于0.9,说明由三个主因子提供的信息量是很多的,变量都能被主因子解释,因此应选取3个主因子进一步分析。

经由SPSS分析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

由因子得分矩阵求因子得分函数为:

根据表3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地区消防安全水平的评估函数为:

根据式(2)和式(3)计算各地区的消防安全水平得分值,从而确定各地区的消防安全水平排名(见表6)。

由于选取的评价指标都为负指标,因此因子综合得分越高的地区,消防安全水平越低。

3 地区消防安全水平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统计学中研究“物以类聚”问题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统计分析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

聚类分析有许多种不同的聚类方法,其中应用得最多、最成熟的方法为系统聚类法,也是本文将采用的方法。其思路为:首先将每个数据对象各视为一类,根据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程度将最相似的类加以合并,再计算新类与其它类之间的相似程度,选择最相似的类加以合并,这样每合并一次减少一类,不断继续这一过程,直到所有数据对象合并为一类为止。

笔者选用Q型聚类分析对各地区的消防安全水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哪些地区的消防安全处于同一水平。可以把31个地区的消防安全水平划分为四类:

北京、吉林、宁夏属于一类;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是属于一类;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四川属于一类;广东单独一类。

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火灾伤亡损失越严重,火灾事故越多。这一结论似乎不合常理,实际上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可以得到人均GDP在1 000~3 000美元时是生产事故的高发期,也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因此,火灾发生率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出现增加的趋势。

以上分析说明:影响一个地区消防安全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人民生活方式多样化、生产企业多,这些都是对消防安全不利的;但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在处理火灾事故能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又明显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从根本讲,地区消防安全水平的提高,还要依赖于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尽快提高我国的社会消防安全水平。

摘要:建立了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统计分析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我国各地区消防安全的形势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以火灾事故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该模型对2007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消防安全水平做了测度与分析。为比较、提高各地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制订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杜兰萍,沈友弟,厉剑.我国消防安全形势、差距和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1(5):3-4.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9

1 4M1E分析法简介

人、机、料、法、环是指安全生产管理学理论中的五个决定安全或事故的主要因素,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 所以简称为4M1E[1], 钨制品公司在安全管理中运用4M1E, 对五个因素的定义与和理解如下。

人 (Man) :操作者对安全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机器 (Machine) :机器设备的安全程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材料 (Material) :生产中涉及的原材料及化工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方法 (Method) :这里指安全防护方法及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环境 (Environment) :特指公司的安全管理的大环境。

2 4M1E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2.1 人

据统计, 在众多事故中天灾仅占2%, 即98%的事故在人的能力范围内是可以预防的。而在可以预防的全部事故中,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事故又占88%, 与不安全行为天灾的事故只占12%。可见人在事故原因中占主导作用[2]。

2.1.1 与不安全行为有关的人的因素

由人导致的不安全行为里, 人的因素又分为无意性及故意性两种。前者是操作者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危害没有清醒意识导致的, 而后者是出于某种目的或不良的习惯性行为导致的。人的因素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 见图1。

2.1.2 控制措施

1) 缺乏知识和经验重要根源之一是操作者安全意识不足, 安全技术培训不够, 不善学习或缺乏经验, 这在新工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1) 强化三级安全教育。员工上岗、转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各级培训、考核内容各有侧重点, 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变化, 重点是更新新发生的安全事故, 使员工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念。

(2) 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完善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悬挂在生产现场, 有效的指导员工, 避免错误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此外, 公司的班组长都是经验丰富的生产骨干, 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尤为重要。2013年公司重点岗位氨分解补充新人后, 公司要求班长陪同倒班3个月, 指导新人完全掌握氨分解的日常操作、设备维护及应急处理方案。通过班组长的悉心“传帮带”, 新人能很快熟悉各工种的安全操作事项。

2) 注意力分散是指不能稳定持久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当时所应注意事物上, 注意分散是操作失误并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未及时进入工作状态。从以往经验看, 注意力分散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多发生在法定节日前后的几天里, 长假前注意力过早转移到节日安排的的事务上, 长假后又不易及时地转移到工作状态, 所以危害性较大。对此, 钨制品公司采取的方法一是节前节后开展各级安全专题会, 多次强调以防操作人员疏忽;二是节前一直保持着安全大检查的传统, 公司领导带队, 所有部门参加逐点检查。

(2) 注意力分散。由于情绪波动引起的注意力分散对安全行为作业的影响也很大, 据研究表明, 高达50%的事故与情绪波动有关[3,4]。钨制品公司曾发生过因为家庭原因, 工作时心神不宁导致的工伤事故, 操作者被压机压断一节指头, 因此, 我们也应注意员工的情绪波动, 对有情绪的员工进行耐心地沟通疏解。

3) 疲劳或其他特殊状态下的失误是指由于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或睡眠不足状态下造成疲劳导致的劳动效率下降、工伤事故增多等现象, 疲劳已成为工业事故中的重要因素之一[5]。

(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钨制品公司军民品生产中压制、机加是两个瓶颈工序,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加班情况。压制属于重体力劳动, 生产安排特意制订为减少单次劳动时间、增加工作天数的方案;机加以倒班为主, 夜班人数多时安排管理人员跟班提醒。

(2) 特殊时段的特别提醒。以今年世界杯开始为例, 公司要求各班组长召开安全特别会议, 重点提醒员工世界杯期间适量饮酒、注意休息。此外, 在天气炎热时不仅会做重点提醒而且会印发一些防暑知识宣传册, 2011年公司共有7人中暑, 但采取措施后员工至今再未在岗位出现中暑现象。

4) 重生产轻安全违章操作以及冒险行为、麻痹心理都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员工为赶进度而忽视安全措施、违反安全规程以危险的方式进行作业, 更有甚者出现管理人员违章指挥。这种故意性的不安全行为也导致了多数的安全事故。

(1) 狠抓管理层。钨制品公司认为故意性的不安全行为其源头在于高层或中层管理人员的不作为甚至纵容, 所以要加强高层或中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培训, 在各级管理人员安全承诺书中明确规定其安全职责, 对故意性不安全行为纠察不力的或不作为的予以降薪、降职处理。

(2) 狠抓三种人的安全教育。班组长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指挥员, 是班组管理的领头羊。班组长敢于狠抓落实, 就能带动一批人, 管好一个班。特种作业人员都在关键岗位或者从事危险性较大的职业和作业, 随时有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可能, 是事故多发之源。青年职工往往安全意识较差, 技术素质较低, 好奇心、好胜心强, 在这个群体中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

2.2 机

2.2.1 设备不安全状态的因素分析

由设备有关原因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中, 设备设计缺陷导致设备不满足安全要求的属于客观因素, 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属于主观因素。设备的因素与不安全因素的关系, 见图2。

2.2.2 控制措施

1) 因为错误操作、维护保养不当等主观因素导致的与设备相关的不安全因素, 究其根本, 与设备的管理有关, 统计分析因设备管理不善导致的伤害占设备伤人事故的绝大多数。

(1) 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规避设备引发的不安全因素至关重要, 钨制品公司成立之初就编制了较为细致的设备管理制度, 在公司的运行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制度进行修改, 使其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队伍建设。钨制品公司在生产部设立副部长主抓设备管理及维修, 自2013年将设备管理维修从机电技安员的职责中分离出来后, 又增加一名机电专业的技术员以加强设备管理的技术力量。日常设备维护实行二级管理, 班组一级对重要设备根据维护基准书每日检查维保, 普通设备按要求每周做一次维保并填写维保卡, 由于要求具体, 操作员在不断熟悉基本维护的基础上, 慢慢成为设备维护保养的中坚力量。钨制品公司200余台设备, 在只有两名专业钳工的情况下, 设备故障率逐年降低与一线员工的参与及专职设备管理人员的努力息息相关。

(3) 提高员工操作水平。为防止误操作等造成的安全隐患, 钨制品公司要求设备由专人操作。此外要求班组长及技术骨干进行设备操作培训, 部长、主管负责抽查受训员工的认知程度, 如不能很好掌握, 证明授课人员未能传授到位, 必须重新讲课, 此方法自2014年实施以来, 受训员工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4) 按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要求建线。2012年钨制品公司对机加生产线进行布局调整, 期间先后咨询安全环保、技术、精益生产等部门, 力求建线的方案在符合生产要求的同时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保障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 由于设计缺陷或设备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一旦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停用设备。此外, 由于技术进步或产能扩大导致设备因超出设计能力而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也必须引起警惕。

改造、停用隐患设备满足安全要求。设备自身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 因为出现概率小, 出现时间短暂, 往往易被疏忽, 但其一旦导致事故, 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应马上停止设备使用, 采取补救措施。钨制品公司有6台中频通氢烧结炉, 本身设计为氢气出口端点燃, 但实际使用中发现突然停电时, 炉内气体因突然降温体积减小, 导致出口端回火, 如不及时加大气流量, 倒灌的空气与炉内氢气混合会引发爆炸。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们设计了水箱防回火装置, 从根本上杜绝了回火爆炸的可能性。公司成立之初使用的50m3氨分解设备也存在重大隐患, 装触媒的U形管为单层耐热钢制作, 不耐液氨腐蚀, 出现漏点后炉子顶部起火, 在氢气制取间熊熊燃烧, 氢气管道一旦有泄漏后果不堪设想。此设备现已淘汰, 新装设备触媒管内层为耐腐蚀材料, 外层耐热材料设计, 排除原来的安全隐患。原残氨处理装置为原二车间建线时期安装, 钨制品公司成立后氨分解扩能, 虽然原设备未立即引发安全事故, 但其残氨处理能力的下降造成了安全隐患, 经考察论证后, 公司淘汰了原先5kg残氨处理设备, 购置了新的15kg残氨处理设备。

2.3 料

2.3.1 与材料有关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因材料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与材料的存放、使用密切相关。钨制品公司涉及金属粉末的使用, 液氨的存放和使用, 生产所需易燃易爆品的使用存放、各类化工品及有毒有害品的存放和使用等。

2.3.2 控制措施

由于对金属粉末导致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依靠使用劳动保护护具来避免 (其措施在后续章节中有描述) , 而上述其他几种材料的不当使用及存放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1) 借东风

钨制品公司成立之初, 所有的油料等都自行采购, 购回后都放置在105#工房润滑点内, 润滑点内油品严重超量存放, 安全检查时想方设法不让安监人员检查。公司认为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安全事故, 在集团领导的关怀下, 与子集团物资采购中心达成协议, 从其下辖的油品库根据需要随用随领, 同时在远离工房处设立危废库定期处理危废品, 有效杜绝了这个安全隐患。

2) 加保护

液氨的危害随着2013年两次大的安全事故已被全国人民熟知, 钨制品公司年使用液氨500t, 所以对液氨存放和使用的防护是公司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起, 公司对液氨存放间进行了改造, 墙壁加装轮胎防撞, 配备木楔放滚动, 在存放间及使用间加装喷淋系统作为泄露的应急措施, 改造使用间内液氨管道, 加装双路供气管道等, 有效的保证了液氨的存放使用安全。对化工品等专人管理, 用多少领多少, 保证了化工品的存放、使用安全。

2.4 法

2.4.1 与方法有关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方法的因素与不安全因素的关系, 见图3。

2.4.2 措施

1) 因劳保护具选用及使用的方法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频发, 究其原因, 除了安全管理失位外, 危害因素辨识不清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1) 杜绝劳保护具无效使用的思想。操作工怕麻烦不穿戴或不会使用劳保护具根本原因是管理者未要求或要求不到位, 将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与此结合, 能有效地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钨制品公司这种情况下首先批评的是班组长, 在处罚当事人时, 班组长也承担连带责任。

(2) 加强危害因素辨识。钨制品公司成立以来技安人员更换过于频繁, 导致安全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危害因素辨识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之一。近年来在子集团技安环保部的帮助下, 我们一直在努力改善, 除从专业角度去分析外, 我们也通过员工意见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例如, 公司原来混料、压制、烧结等工种按惯例都配备的是布制工作鞋, 在听取员工建议通过风险分析后全部更换为防砸鞋。烧结班配备的手套、从线手套更换为带胶皮的手套。

2)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应急预案不完善、未能通过危险辨识制定预案或应急能力低下、措施不力会导致事故损失不断扩大[6]。

(1) 完善应急预案编制。钨制品公司成立以来, 根据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反馈的问题、隐患查处整改情况、对氨分解等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 分析安全事故可能的类型及危害程度, 不断完善旧的应急预案。

(2) 多种预设场景下的演练。钨制品公司多年来一直将应急预案的演练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考虑到事故的发生有一定偶然性, 所以预设场景也具有不确定性。以液氨泄露事故应急救援为例, 分别在节假日、夜间、正常上班期间等多个预设场景中进行过演练。参加演练的操作人员每年都不一样, 保证每个班次在遇到紧急情况下都知道如何处理。现场指挥员也分别由副总、部长、安全员、班长及氨分解值班人员担任过, 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人能正确指挥。

2.5 环

2.5.1 与环境有关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企业安全管理的大环境如果出了问题, 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将会大大提高, 无数个血淋淋事实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大环境的不断改善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息息相关。安全文化侧重点是营造安全氛围, 而安全管理制度则提出具体的要求。

2.5.2 措施

1)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 而安全文化则是生命线中供给的血液。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 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 因此需要用安全文化手段予以补充。在这方面, 钨制品公司在子集团的引领下也处于摸索阶段, 一是从精神方面, 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引领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二是加强安全制度的建设, 有了健全、完善、合理的安全制度, 员工生产行为就有了安全的活动范围;三是加大经费的投入, 通过改造、升级等手段提高机器设备本质化安全水平。

2)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人的行为养成一靠教育, 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钨制品公司自成立以来, 至今形成的与安全相关的各种制度、办法共有54个, 相关的各类指导书23份, 涵盖公司的各个方面。但我们深知制度的好坏关键看的是执行, 所以制度的多少不代表公司安全水平的高低, 但公司会一直致力于更加完善的制度建设、更加完美的执行能力。

3 结语

通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4M1E分析法后, 钨制品公司能系统对公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逐一进行分析,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从而提升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汤为.基于4M1E方法的大批量生产型企业生产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0.

[2]张江平, 李毅.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对农民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建筑科技与管理, 2010, 23 (12) :79-80.

[3]石玉泉, 李树民, 王长安.浅谈人的因素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山西焦煤科技, 2003, 20 (3) :26-28.

[4]田水承, 李英芹, 邹涛, 等.浅析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J].陕西煤炭, 2010, 36 (2) :11-15.

[5]党晶.制造业中疲劳因素对作业效能影响的测评研究[D].山西:中北大学, 2013.

提高油田安全教育培训水平的研究 篇10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 是有效避免因人为原因而造成事故的最有效手段和方式。油田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经历了从简单到完善, 从单一安全培训到“大培训”系统的建立, 总结积累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培训经验。“大培训”系统的运行对提高员工技术素质、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和提升员工安全素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保障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分析了油田安全教育培训现状之后, 发现有非常成功的优秀运行模式, 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与日益发展的生产安全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 研究探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及操作技能途径, 不仅夯实了安全管理的工作基础, 而且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

1 优秀运行模式

1.1 培训体制健全

油田不断深化安全培训体制改革, 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 形成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培训一体化格局。组织人事部门是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主管部门, 劳资部门是技能操作人员培训主管部门。教育培训处是职工培训监督评价部门, 负责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审查、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价工作。安全环保处加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研究解决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协助油田培训主管部门共同做好本系统的职工培训工作。

1.2 生产同安全培训相结合

构建适应油田职工生产和安全技能培训需求, 体现时代特色的生产和安全教育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体系, 整合形成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培训网络。

1.3 培训原则统一一是教育与培训相统一。把教育

的教化育人功能与培训的培养训练功能结合起来, 通过传授、引导, 以及双向互动、强化参与、针对性训练、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 实现受训者业务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有形培训与无形培训相统一。既注重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培训师, 主要以课堂授课形式开展的有形培训, 也注重以一对一工作指导、现场交流、会议沟通等各种形式进行的无形培训。三是立足现实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四是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统一。

1.4 培训资源丰富

对油田内部培训机构, 在培训对象和专业范围上进行整合定位, 统筹优化培训资源。高培党校, 建设一流的高、中级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胜利职业学院, 建设一流的技能人员和中初级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六个专业培训中心结合油田生产需要重点办好特色专业培训;二级单位利用单位场地、兼职师资等资源, 通过现场教学、桌面演练、视频教学、导师带徒、轮岗锻炼、技术竞赛等多种有效形式, 积极开展应知应会知识、基本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1.5 师资队伍雄厚

坚持“培训者先培训”, 大力培育培训名师、团队, 对油田骨干培训师进行系统提升培训, 选送部分师资外出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 提高综合授课能力, 形成培训师资源共享体系。针对性地做好高质量培训教材开发工作, 强化视频教程的编录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胜利学习网、胜利技能人才网建设, 组建网络学院, 开展网上远程培训, 建立网络学习制度。推进培训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升级扩容培训信息库, 实现各类基础培训信息的完整、准确、及时录入, 逐步实现培训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

2 存在的不足

2.1 缺乏培养训练职工健康安全心理行为的培训

通常的培训中只注重职工的知识、技能培养, 往往忽略职工的安全心理教育。隐患的存在, 事故的发生,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职工安全意识淡漠, 没有摆正安全与生产的位置, 怀着投机取巧、图方便、图省事、怕麻烦的侥幸心理, 麻痹大意, 不用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不按安全规程作业, 冒险蛮干等行为, 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培养训练健康的安全心理行为培训, 因此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

2.2“分级差异化培训”存在不足

参加安全培训的一线的职工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等存在较大差异, 给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往往会造成不同理论知识、不同操作技能的职工安全培训“一锅烩”的局面, 按职工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实际的应知应会能力进行分级差异安全培训存在不足。

2.3 重视职工实际安全技能的培训不足

现在推行的安全培训方式大多是课堂培训, 理论多于实际, 受职工接受能力及时间、内容、授课能力的影响, 其培训效果因人而异, 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效果也难尽入人意, 重视职工实际安全技能的培训不足。

2.4 对管理层的培训存在不足

大多数认为, 管理层人员文化程度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无需刻意培训, 忽略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而这些管理人员肩负着油田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基层工作的指导等责任, 放松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很容易出现管理人员变成经营水平合格安全管理能力不达标现象。

2.5 存在“受训的常受训, 不训的常不训”的问题

由于油田的基层队伍精干、工作任务较重, 给脱产培训造成严重的工学矛盾。于是, 就出现一些非重要岗位的职工经常出去参加培训, 甚至代替重要岗位人员参加培训的现象, 结果成了“受训的常受训, 不训的常不训”, 没有达到计划培训的效果。

2.6 培训管理存在不足

油田培训机构主动与二级单位进行结合培训需求的总结分析不够, “需要什么、培训什么”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规范安全培训流程存在不足, 使整个培训流程责任明晰、目标具体、科学规范、衔接有序, 推进培训过程控制的规范化、精细化不够;对培训机构监管不够, 影响安全教育培训水平提高。

3 提高水平的途径

3.1 培养训练职工健康的安全心理行为

针对缺乏培养训练职工健康的安全心理行为培训问题, 结合油田“心田工程”建设, 开展心理干预和全员健康促进活动, 在培训中帮助职工认清自己的心理特征, 明确不安全心理存在的危害, 熟悉情绪调节、心理适应等技巧的应用, 使职工能够“安全体面地工作, 健康舒适地生活”。

3.2 实施“分级差异化培训”

(1) 立足安全生产实际和职工的具体情况, 建立干部职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档案, 在整体上对培训的人员的安全素质作必要的跟踪和综合评估。然后采取按级培训, 制定不同的安全技能“达标培训”教案, 培训考核合格后, 再参与升级考评。

(2) 针对培训对象不同, 拟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安全培训的对象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的监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岗位职工等。制定培训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某一群体所涉及的管理内容、操作内容,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充分重视培训对象的素质及实际需求, 即要有所创新, 又要切实可行。

3.3 重视职工实际技能的培训

认真重视职工实际技能的培训, 依托职工技能大赛等平台, 在进行适当课堂理论培训的同时, 将部分培训改为现场实际操作的培训, 按岗位不同、能力差异等开展有针对培训, 对照实物、实际操作讲理论, 使理论贴近现场、贴近实际, 尽快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 方能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

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 在抓好基层操作员工培训的同时, 更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他们既要有抓好生产管理的能力, 又要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 不断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3.5 杜绝“受训的常受训, 不训的常不训”的问题

解决好“受训的常受训, 不训的常不训”的问题, 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意识, 合理调派生产骨干, 及时安排重要岗位的职工按计划参加培训, 杜绝安排代替重要岗位人员参加培训的现象产生, 提高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3.6 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水平

(1) 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培训运行管理, 推广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体系, 细化培训运行实施体系, 配合油田培训监督评价部门狠抓培训运行管理, 实现培训全过程质量控制。完善需求调查分析体系, 主动与各二级单位进行结合, 加强培训需求的总结分析, 建立规范的需求调查分析制度, 坚持“需要什么、培训什么”, 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规范安全培训流程。参考系统节点管理经验, 把整个安全培训流程划分为需求统计、任务分解、方案对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施情况报备等八个环节, 每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使整个培训流程责任明晰、目标具体、科学规范、衔接有序, 推进培训过程控制的规范化、精细化。

(3) 加强培训机构监管。坚持经营培训的理念, 发挥各部门职能, 主动加强与各培训机构的结合, 督促各培训机构按照安全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 不断更新培训理念, 丰富培训内容, 拓展培训形式, 创新培训方法, 追求一流水平, 着力培养一支过硬培训师队伍、打造一批特色培训课程, 确保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 为安全培训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4 结束语

安全教育培训是做好安全工作重要基础, 从建立一套符合职工安全心理需求和生产实际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并辅之于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形式, 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管理, 不仅是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 也是治本之举。实践证明:只有搞好安全教育培训, 形成全体职工“为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而工作”的安全心理行为准则, 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和谐安康!

摘要:分析油田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不足, 探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及操作技能途径。建立一套符合职工安全心理需求和生产实际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并辅之于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形式, 对于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管理, 不仅是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 也是治本之举。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培养安全心理

参考文献

[1]徐德蜀, 邱成著.安全文化通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

[2]王志安编著.石油生产干部安全教育教材教程[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2.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11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本质安全生水平

国务院2004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全国所有工矿、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企业生产流程各环节、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质量责任制。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国务院2010年2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近几年,各企业在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纷纷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简单地说,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生产作业的标准化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我在近两年从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认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应着重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程序,通俗地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在它的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值。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企业目前的安全管理水平处何等状态,都适合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而安全质量标准化则不同,它是标准,是一种尺度、一种标杆。它对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构件、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个工艺动作的安全属性都有明确的量值来规定,用这个标准尺度、标杆来衡量、来评判某个特定的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

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应当把两者揉和在一起,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17个要素要求纳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搭建一个先进的、规范的、系统的管理架構和平台,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各项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各种要求进行了具体化、数据化和考评化,使管理体系有骨有肉,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执行具体标准尺度。简明地表述,就是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程序和方法,达到安全标准化的规定和要求。这样,使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是独立的两张皮,而是形式与内容有关系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现动态循环,推行全程沟通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由若干个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又划分为若干子要素,是根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引用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PDCA循环进行动态的循环管理。动态循环管理的理念使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蕴涵着不竭的动力。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既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整个企业及内部科室、工段、班组和个人。安全标准化各子要素按照策划、执行、符合、绩效四个方面,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又套更小的环。各子元素的小环都围绕着上层要素的要求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和促进。根据海因里希法则(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PDCA循环,全角度、多方位按照各子要素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沟通贯穿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且形成闭环,出问题能够有条理、按程序地解决。该机制传达信息及时,有效落实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信息的及时传达和管理高效、通畅,使生产过程各种风险得到有效的掌控。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沟通系统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们能主动参与管理,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能第一时间发现隐患问题所在,并及时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全员参与,实现全面提升目标

安全标准化全员参与的要求,体现了该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员工素质提升是跨越式的,安全绩效是显著的。安全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在安全标准化运行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要长期不懈努力。从安全目标和方针的建立,到生产工艺环节;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员工,都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在控对象。方针和目标的变化、生产工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制度的变化、规程的变化等,需要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有效的检索出薄弱环节,发现问题,能及时修正,保证全体员工能力的有效提升。安全标准化的良好运行,能确保企业员工每天每人做好每一件事,能真正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要求,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管理状态。全面参与也是实施岗位安全标准化,实现岗位达标的具体体现。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化水平。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不断细化过程中,企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安全标准化工作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

安全水平的分析论文 篇12

一、达县蔬菜质量安全现状

1. 高毒高残留农药得到了有效遏制

全县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发生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大为下降。县质检部门通过对蔬菜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的抽检来看, 全县近三年来的抽检蔬菜合格率分别为98.5%、98.8%和95.9%, 质量安全现状有了明显改观。

2. 业主和大户蔬菜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蔬菜生产涉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 达县蔬菜技术推广部门充分了利用一切资源, 大力宣传培训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 大多数业主和种植大户认识到了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无公害生产意识正逐步提高。

3. 安全标准生产体系逐步建立

目前, 初步建立了产地追溯、水旱轮作、嫁接防病、网膜隔离、趋性诱杀、生物农药、农残速测等等在内的蔬菜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大大减少了化学杀虫除菌制剂的使用量, 提高了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同时, 还制定了茄果类、十字花科类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4. 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面推进

截止2009年, 经过严格的环境评价和产品检测, 全县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13万余亩, 获得蔬菜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 大大促进了我县蔬菜向无公害、标准化方向发展。

二、达县蔬菜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

1. 部分蔬菜基地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向农村不断扩散, 使得部分蔬菜基地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向无公害、绿色化方向发展。

2. 无公害产品不能优质优价

目前, 我县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塔沱农贸市场, 只是起到了产品集散和交易的作用, 无公害产品在批发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市场准入、批发、零售各个环节不能有机结合, 大大挫伤了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3. 病虫统一防治难度大, 质量追溯难

一些基地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经营, 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低, 随意性的种植制度、种植模式、管理措施以及不确定的品种因素等等, 都无法形成产品质量的信誉, 产地质量管理监控和质量追溯难度加大。

三、提高达县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1. 加强培训, 提高生产者的整体素质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 我县各蔬菜基地从业人员年龄偏大, 文化水平较低, 各级政府、各级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 提高农民质量安全意识, 把生产“安全、营养、卫生”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变成自觉行为。

2.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化管理进程

市、县级相关部门要真抓实干, 尽快组织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配套的政策措施, 而不是停留在口头宣传上, 真正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化管理, 同时加大对农药、肥料以及其它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力度, 做到质量安全监管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3. 加强产地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不能走过去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先开发、后治理, 我们要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生活污水的治理和排放, 切实从源头保护好蔬菜产地环境。

4. 完善技术体系, 实行蔬菜标准化

生产针对蔬菜品种多, 技术复杂多样的特点, 督促农业等相关部门, 完善相关标准生产技术体系, 提升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和标准化实施水平, 实现包括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包装、储运、加工等全过程的标准化。

5. 完善蔬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实

现品牌销售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能实现, 就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必须严格市场准入, 对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要给予大力宣传, 并根据质量进行分级, 根据不同质量实行不同标识, 逐步改变蔬菜产品无标识、无包装的传统农产品形态, 做到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价格有差别。

上一篇:农产品成本下一篇:长距离纵向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