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训课

2024-09-05

舞蹈基训课(精选7篇)

舞蹈基训课 篇1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任务, 合理选用教材与曲目, 切实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科学采用有效措施和方法, 才能不断提高舞蹈基训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舞蹈,基训课,钢琴伴奏

舞蹈基训课是舞蹈专业学生最基础的训练课。该课的教学, 音乐伴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一般采用钢琴或民乐伴奏。根据我院的院情和特色, 一般采用钢琴伴奏。笔者认为, 舞蹈基训课采用钢琴音乐伴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优美的钢琴音乐可以调动学生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 赋予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在钢琴伴奏的优美音乐氛围中, 学生会更加热爱舞蹈基训, 更自觉地投入到刻苦训练中, 从而使情感情不自禁地流露, 使舞蹈表演最大限度地升华。

一、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我院该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钢伴教师与舞蹈教师通力合作, 精心教学, 以达到通过舞蹈训练提高艺术素养, 培养合格学生的目的。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灵魂是音乐的回声。”因此, 在该课的教学实践中钢伴教师必须把握舞蹈的性质、结构、节奏和特点, 注重舞蹈的规律和变化, 明确具体的基本功训练意图。无论是单一训练还是组合训练, 音乐与舞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钢伴教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 主要有三点:其一, 运用音乐创设、烘托艺术情境;其二, 运用音乐充实、完善舞蹈艺术;其三, 运用音乐对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审美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合理选用教材与曲目

针对我院舞蹈专业学生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大部分采用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相结合的方法, 所以笔者在钢伴中同样运用民族音乐, 也借鉴了芭蕾舞音乐的节奏形式, 主要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钢琴伴奏曲选》和《芭蕾舞艺术训练钢琴伴奏曲选》。此外, 还适当选用了一些相关器乐曲、歌曲、舞曲等, 增强了课堂音乐的时代气息, 使情感更富有朝气, 更加蓬勃向上。

三、切实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舞蹈基训课的教学过程是从单一的动作、技术、技巧到编排组合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 而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组合的运用也会越来越多。无论是单一的技巧还是组合, 都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这就要求钢伴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适当灵活选曲, 灵活地改编单曲, 灵活地剪接多首乐曲, 灵活地变化和声织体, 灵活地运用呼吸, 给这些动作组合配上节奏、风格等一致的音乐, 尤其是高年级舞姿组合, 不仅要达到训练目的, 还应该有组合形象。因而在钢琴伴奏中有时会用到一些经典电视剧音乐或电影插曲, 笔者认为, 作为钢伴教师在舞蹈基训中不宜一味地“照本宣科”老式地弹奏曲谱, 而应根据舞姿、动作、情感的需要, 在旋律基础上, 适当适时地即兴弹奏乐曲, 更好地诠释舞蹈的神韵。

四、科学采用有效措施和方法

首先, 钢伴教师要深刻理解舞基训练内容和表现手法, 尤其对表达训练内容的旋律要进行精准分析, 确切把握二者结合的奥妙所在。只有这样,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舞者与伴者始终配合默契, 保持统一, 融为一体, 相应生辉。

其次, 要尽可能透彻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和艺术创意。只有如此, 钢伴教师才能在“跟”好、“托”好、“带”好的前提下, 准确把握训练内容的风格处理、内在意境, 切实体会其轻重缓急特点及乐句的呼吸深浅、敏捷、细微的情感变化, 以便作出快速反应, 为舞者展示音乐的烘托, 提供丰富的音乐意境与再创造, 最终达到珠联璧合, 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

第三,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钢伴教师除了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 还应有不断提高理解作品的能力, 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 不断提高与舞蹈教师默契配合能力、创新舞蹈音乐的能力, 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第四, 钢伴教师应牢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古训, 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 在钢伴音乐的演奏方法必须服从舞蹈训练的前提下把握、运用如下方法:

1.在前奏中, 要把动作的基本节奏和性质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2.准确掌握舞蹈动作的规律, 使伴奏音乐与动作在节奏的强弱上取得一致, 用音乐帮助学生分辨动作的重、难点及全过程。

3.舞蹈动作中如有亮相, 钢伴音乐一定要结合它的顿挫。

4.低年级学生往往在动作作完后收手, 钢伴者要给出收手音乐, 使收尾整齐、严格。

5.钢伴教师在音乐、踏板、力度、轻重缓急等艺术表现上都应适应舞蹈动作的要求。如, 小踢腿要轻快, 腰部动作要柔软、舒缓, 控制要求韧性, 弹腿要求脆, 大踢腿要求刚劲有力。诸如此类, 钢伴音乐一定要满足上述要求。

6.组合音乐在运用自由韵律和速度变化时, 必须与舞蹈动作紧密、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 在舞蹈基训课教学中钢伴音乐不仅是为了配合舞蹈, 合好节奏, 而且要起到渲染氛围作用。钢琴音乐的优美音色, 饱满的和声织体, 丰富的旋律起伏变化, 平稳的节奏、速度与呼吸能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中, 学会听音乐, 继而从感性理解逐渐进入到深刻的理性想象与表演创作中。钢琴与舞蹈的结合可以使舞蹈达到新颖、广阔的艺术表现水平, 形成两者紧密结合, 相依共存的有机整体。为此钢伴教师要用音乐帮助学生明确舞蹈节奏、舞蹈性质和要领, 使动作作得准确、优美;要用音乐帮助学生克服技术困难, 发展动作与增强情感培养。此外, 还要用音乐启发舞蹈的表现力, 充实舞蹈的思想、情感、内容,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张玉林, 张明.和声写作基础知识.沈阳: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9, 10.

[2]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8.

舞蹈基训课 篇2

【关键词】《旦角》 技巧 基训课

《旦角》是展现古典舞技巧的代表性的古典舞剧目,剧中,演员在地面上进行了一连串的跪地旁抬腿变后腿翻身,前腿转二周、后腿转等技巧动作,高难度、多变化技术技巧的涌现在技术动作难度加大、样式变化多、数量质数提升以外,复合型技巧动作也开始融入、运用到作品的各环节之中,表演也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些精湛的技术技巧在节奏上从慢到快、从弱到强;在动作幅度上的一张一弛、一静一动,从单一到复合等等,都促进了演员表现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从而推动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舞蹈演员行云流水的步伐,时而舞蹈是主体,时而舞蹈又成为演员宣泄的对象,从而营造出浓浓京剧的韵味氛围。

在作品中编导通过掰扣步的运动路线,形成、发展出女演员的各种舞姿造型,从而表现出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变化,其中最为鲜明的是两人之间的一段双人舞蹈,大量运用了大刀花、双晃手等古典动作,将身韵元素中的提、沉、沖、靠等元素贯穿于舞蹈动作之中,使动作更具有舒畅、闪凝、蓄发、延续的特点,成为刻画人物内心情绪、描绘故事情节的点睛之笔。根据身韵“拧倾曲”的动作态势以及“欲左先右”的运动路线在古典舞的配合之下,给予观众自然流淌、轻松驾驭、一气呵成的感觉,并将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身韵的发展与融入对清楚的看到无论是在作品创作还是在作品表演方面,技术技能动作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刻画人物、塑造情节、烘托氛围的重要表现手段,技术技能动作已经完全脱胎于戏曲以及武术的套路动作之中,并开始寻求、形成具有古典自身韵律性、风格性、复合性等特性的技能动作。所谓复合性技能动作是指动作本身发生变化,技巧本身相互融合后发展成一个难度系数更高、富有变化的技术动作,将跳跃、旋转、翻身有机结合,连接动作上的灵活转化以及将“拧、倾”等身韵元素融入技巧之中。设计出难、险、绝的技术动作。如:“在激烈、快速的音乐中演员时而扫堂探海变形旋转,时而走丝翻身、左右开弓,时而旋转连接旋子 人物的表达方式,以音乐为情感上的主要宣泄对象,通过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同时,跳转翻技术技能中看,选手的柔韧性、重心、直立等基础动作完成的比较干净、清晰,但在古典舞形态、风格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足,古典舞韵律性、风格性还有待加强。

演员运用舞蹈动作,将角色内心世界外化,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内心世界。整个舞蹈作品承载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内涵,创作手法新颖、独特,在古典舞作品中大量融入现代舞的编舞技法,将身韵的基础元素与现代舞中的地面流动以及空间调度有机整理与融合。在编排上采用了古典与现代相互结合的创作方式,在动作路线、走向的连接上设计的十分合理、连贯,尽管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动作,作品中技术技巧动作的巨大变化,在复合型技巧动作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武术、艺术体操、现代舞技巧等动作,其技术性动作以奇、特、难、险为特点,其难度有向竞技性动作发展的趋势。在整个作品中大量运用复合型的舞姿旋转,在不同的高度和层次将技能动作与古典舞姿完美的结合,常常在一连串高难度动作之后,时而连接一处静止动作,时而又在静止动作后缓缓延伸出另外一个技巧,在技术动作方面有强调技术技巧等难度动作的效果,从而忽略了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情节,古典舞的民族性、韵味性。将韵律性、美感性传播给观众。因此,随着越来越多其他艺术形式、元素的影响与发展,在技术技巧的组合中,四位转连接挥鞭转、踏步翻身也只能是单一进行;跳跃方面也仅仅完成劈叉大跳链接一个紫金冠大跳等;在动作的连接过程中也只有运用圆场和简单的碎步等进行舞蹈调度。在技术层面已经不单纯是只具备基本能力、软开度和单一的跳转翻,而是需要具备更高超、娴熟的技巧及综合的身体素质和文化底蕴。因此在技术技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并在技术的层面,技巧的复合型乃至在连接的过程中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正如,在技术组合中,演员已经能够娴熟的掌握各种舞姿旋转、复合旋转、各种变化姿态的旋转等;在翻身方面,串翻身、点翻等动作在数量与质量提高的基础上,能够上了加入吸翻身、绞腿翻身等动作;完成一字飞腿、倒踢紫金冠等高难度动作,还在跳跃落地的同时进行了空翻、控制类的舞姿为连接动作。展现“独特性”技巧动作的同时,融合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韵味,基训课的教学理念以突出技术技能动作为主要特点。

舞蹈基训课中实施赏识教育的途径 篇3

一、赏识教育的概述

在舞蹈基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想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若能够准确理解并准确的应用赏识教育,将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源上而言,赏识教育其实就是教育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依据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 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效果。实施赏识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身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赏识教育特点主要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的状态。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实行自我教育。

二、舞蹈基训课的概述

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基训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训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接受系统、严格、科学的规范性舞动训练,有助于学生柔韧性、软开度以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学生通过基训课就能够达舞蹈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从这就可以看出,舞蹈基训课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形态与优雅的气质具有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在后期的舞蹈学习中更好地学习。舞蹈基训课的开展主要是在教学与训练中训练学生的体态。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用身体语言,实施教学活动。舞蹈基训课的开展无论是在学生舞蹈素养方面还是在教师教学质量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质。

三、舞蹈基训课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我到基训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教育方法的选择不仅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得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对学生舞蹈的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有效的途径将赏识教育应用到舞蹈基训课,能够凸显课程教学的真正含义。

(一)增强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教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对象通常是一种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关爱的心理。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信任、宽容以及激励等。认识和赏识学生, 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具有重一定的促进效果。教师的素质将会对教学效果的取得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全新模式。教师在实施舞蹈基训课的过程中,要想实施赏识教育,教师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各不相同。教师在具备高素质的前提下,才能够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赏识性评价

舞蹈基训课程的开展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普遍将舞蹈学习作为一门副科性质的课程来对待,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散漫性。与此同时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都受到严重的挫伤。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开展舞蹈基训课的过程中应当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光点。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使用赞美性的语言和动作。通过教学实践就可以发现,赞扬对学生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其促进学生实施有益的学习行为。 教师通过赞扬,将其在教学中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同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美丑管,促使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积极的期待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各学校办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舞蹈基训课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法,教师就应当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赏识教育观念。教师赏识教育观念的形成就会促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期待。给予学生相应的期待, 将能够促使舞蹈初学者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在最开始阶段,舞蹈学习是一项较为艰苦和酷造性的课程。学生在开始的阶段由于碰到各种难题会逐渐丧失自信心。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鼓励,以赏识的眼光来观察学生的学习,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羞涩感,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在舞蹈基训课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如果不实行赏识教育,将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不会发现学生的优点,实行赏识教育,将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积极形态的健全人格。

摘要:舞蹈基训课从本质而言属于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实践课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在舞蹈基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够高效率的开展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获得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赏识教育方式随之产生。本文就舞蹈基训课的赏识教育途径进行简单的分析。

舞蹈基训课 篇4

“Plie”是舞蹈训练中最基本的动作之一,也是要求舞蹈专业学生最先要理解和娴熟掌握的基础动作。在基训课堂中,“Plie”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作为第一个动作出现,它的规范性、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为各种动作性、技巧性动作奠定基础,起到了辅助练习的作用。并贯穿于舞蹈中每一个动作技巧中,使舞蹈动态更为连贯、流畅、富有韵律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说道:“不能用未受过训练的身体,来表达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最细致的过程,正如不能用一些走调的乐器来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一样”[1],正确的“plie”基础训练,对于每一个舞者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准确的用肢体表达内心的情感世界,而且预防了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甚至能够大大的防治舞者受伤的情况出现。

1、Demi plie(双脚半蹲)

主要是训练膝关节的运动,可以锻炼膝关节的柔韧性和腿部肌肉力量,为其他带有plie性质的动作以及跳跃动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并做好能力与方法上的准备,使人跳跃腾空时既有力量又富有弹性。

2、Grand plie(双脚全蹲)

主要训练腿部肌肉的能力和后背的控制能力,区别于dimi plie是更侧重训练跟腱、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的最大弯曲幅度,催进整个身体平衡与各部位能力的增长,为更好的完成跳跃动作的落地加深缓冲打下良好的基础。

3、Battement fondu(单腿蹲)

主要训练两腿的柔韧性、外开度与互相间协调配合的能力,增强中段控制力、重心的稳定性及背部力量。单腿蹲的动作,更好的训练主力腿膝关节肌群(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为跳跃中单脚起跳、单脚落地类动作奠定基础有利条件。

二、舞蹈基训中的跳跃

1、跳跃的定义

跳跃,即双脚用力离开地面向上或向前跳。在运动学里解释为“是运用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高度。”而我理解的舞蹈中的跳跃,首先是个空中的动作,并且把地面上的姿态放在空中完成,是地面动作的一种扩展。其次是有美感的,讲究空中的姿态形成,和可以让人欣赏它过程的美。

2、跳跃的形式和特点

舞蹈中的跳跃动作分为小跳、中跳、大跳三种形式。这三种跳跃形式互相发展,小跳和中跳作为大跳的基础,在小跳、中跳的基础上综合发展大跳。

小跳,动作局限于膝关节以下,靠踝关节绷脚推地离开地面,在半蹲状态下完成。高度在脚推地以后,两公分即可。主要训练脚腕的能力和灵活性,强调脚的位置、动作的准确。

中跳,区别于小跳,加深半蹲,幅度加大,包括胯部都要参与动作。尤其强调深蹲,及膝盖的韧性,胯和腰要向上提,中段收紧,身体保持垂直线。

大跳,是小跳和中跳的综合。充分运用大腿的幅度,配合上身、手臂的力量,在空中形成一个舒展的完整的舞姿动作。

三、Plie在跳跃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舞讲究“欲上先下”、“欲扬先抑”,而在基训课堂中也有相当的表现——“欲跳先蹲”。想要完成跳跃的动作,首先必需完成plie。沈阳音乐学院芭蕾舞教授杜继红在《探索芭蕾舞中的跳》一文中说“Plie是实现跳跃空中高度的关键,是完成跳跃的落地的技术动作,是跳跃前力量的积蓄和落地时力量缓冲。一切跳跃都是从Plie开始、由Plie结束的,它是所有跳跃动作起跳和落地的唯一方法。”[2]从杜老师的话中我们足以看出Plie在跳跃中的重要性。

1、跳跃爆发力的形成

前文阐述了很多关于跳跃的内容,这里就主要说说爆发力。爆发力用公式来表明应是:爆发力=力量×速度,而根据动力学原理,形成爆发力的前提是蹲,包括了蹲的速度和力量,可见蹲的关键性所在。舞蹈中跳跃爆发力的产生,在于膝、胯、踝等关节的协调运动,快速plie担任落地缓冲和推地爆发的重则,必须在脚接触地面的瞬间,有意识的压力地面,肌肉迅速收缩发力,使之造成压力反作用于人腾空跃起,产生更大的爆发力,形成跳跃。

2、plie对爆发力的影响

老师在舞蹈跳跃的教学中常说“跳得高,要蹲的深”、“没有好的蹲就没有好的跳”等等诸如此意的话语,因为plie本身就是有效训练下肢关节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一种方法。其发挥了两个重要的作用:充分的落地缓冲和腾空爆发力的积蓄。

缓冲作用。当人体完成腾空动作后,无论是单腿落地还是双腿落地,接触地面的瞬间,利用plie和膝关节肌肉群来减缓由于身体重力造成的对锐腿部各关节的冲击。通过plie的缓冲过程,做到“有控制”的落地,使落地动作更轻松,也形成保护身体的作用,减少舞者的受伤。

爆发作用。力度来源于积累,在积累中形成,在积累中爆发。积累需要时间,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变化,这是自然规律。从舞蹈跳跃爆发力来说,跳起需要弹力,下蹲时后脚成为了身体的支撑,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都在一定的位置得到了固定,由于自身重力的关系,大腿和小腿上的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拉伸,这样就是肌肉具备了跳跃所需的张力,一般来说张力越大,当其收缩时所能够产生的收缩力也就越大,当腿部的肌肉收缩时,人的身体也就实现了向上弹起的动作。例如一位中跳,好的plie的会吧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双腿,当下蹲到最深处,力量积累到最大化时,迅速推地腾空,在空中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形态,呈现出美的造型;如果不能好的掌握plie的方法和要领,则会影响爆发力的形成,也就影响了跳跃腾空的速度和高度,直接决定动作的完成情况。所以,Plie是跳跃动作的有力积蓄,爆发力在plie的作用下形成了跳跃,是完成好腾空性姿态的关键。

摘要:舞蹈跳跃技术一直是专业院校在教学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跳跃中,无论是原地的跳跃还是行进中的跳跃动作,首先要满足具备有力的爆发条件,让身体离开地面实现腾空而完成不同的舞蹈跳跃动作。根据动力学原理,plie(蹲)——爆发力形成的前提条件,包括plie的角度、速度和力量,这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与长期的细心磨练。老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技术知识,在课堂练习中不断发现和纠正问题。本文主要想通过相应的理论研究,让学生更清晰的明白跳跃的原理和要领,避免不必要的受伤,提高训练效率和跳跃水平。

关键词:Plie(蹲),跳跃,爆发力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古典芭蕾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

舞蹈基训课 篇5

钢琴, 源于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于它音域宽广, 音色优美, 被称为“乐器之王”并与小提琴、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它的音域范围广到几乎包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 所以被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表演。正因为它拥有宽阔的音域, 优美的音色, 强大的音响效果, 丰富的表现力, 使得它成为舞蹈基训课上必不可少的音乐伴奏乐器, 舞蹈课上必备的教学辅助工具。舞蹈钢琴伴奏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各大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训练课堂, 成为舞蹈基训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有人说, 舞蹈基训课没有钢琴伴奏也同样可以正常教学, 放碟、网络下载现成音乐等都可以教学, 也有人把钢琴伴奏当作数节奏的机器, 钢琴只是充当节拍器、鼓点的角色。但笔者认为钢琴伴奏在舞蹈基训课中的地位是不能被那些刻板的音响制品所代替的, 更不是数节奏的机器。钢琴伴奏在舞蹈训练中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即兴性、创造性、启发性、独特性等很多特点, 它是具有生命力的最能表达舞蹈神韵体现舞蹈意境、内涵的艺术。

首先, 钢琴伴奏是现场演奏, 可以根据动作的需要来调整音乐节奏的强弱对比、速度快慢、风格、调式调性、和声织体、伴奏音型等, 所以它具有灵活多变性。比如中专一年级新生在各方面都还处于萌芽阶段, 对动作的认知、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节奏的融合都了解甚浅, 那么钢琴伴奏则可以根据动作需要调节音乐的速度、强调节奏的强弱对比等来引导学生配合音乐做动作, 循序渐进, 最终达到训练目的。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舞蹈老师在训练过程中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 钢琴伴奏在音乐素材、调式调性的变化等方面都需要更加灵活的运用、变通, 力求通过音乐激发学生身体的动力和内心的情感, 把握舞蹈与音乐共同的韵律、呼吸, 将动作做到极致。又如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讲究“韵”, 在控制、腰的训练等组合中, 常常要求把握动作点与线的结合, 延伸、停顿、呼吸都将与伴奏音乐融为一体, 怎样才能使得舞蹈动作的延伸在音乐中得以体现呢?灵动的音乐可以赋予它足够美感, 随着动作的延伸适当调节音符的延长, 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给个断音的停顿, 这是现成的音乐所做不到的。舞蹈钢琴伴奏的灵活多变性还表现在同一段旋律在好的钢琴伴奏手下可以被编辑成多种形态, 通过变奏、变化伴奏音型、丰富或改造和声织体等使同一段旋律呈现多种性格、表现手法, 以配合不同动作的变化。总之,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训练目的来搭配相应的适合的钢琴伴奏音乐, 充分体现了钢琴伴奏在基训课堂中的灵活性、多变性。这是音响、电脑这些机器所做不到的。

其次, 舞蹈钢琴伴奏在课堂中具有即兴性和创造性。好的舞蹈钢琴伴奏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对舞蹈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具有较强的艺术综合素质。在舞蹈基训课中, 他们通常需要对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动作特点有深刻的认识, 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并与舞蹈老师之间默契配合, 对舞蹈动作、组合的理解与舞蹈老师形成共鸣, 根据训练动作设计创作适合的音乐。比如舞蹈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一个特制的动作组合, 专为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创作, 所需要的伴奏音乐必须要突出组合的特点、风格, 这时, 钢琴伴奏就得充分发挥其创作想象力, 编配适合舞蹈组合的音乐, 以达到“乐舞合一”, 准确表达舞蹈的意境和舞蹈老师想传递给学生把握的重点要点。这样的创作同时也具有即兴性。比如有的老师为了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反应、灵敏度、动作记忆或为了加强某一动作的训练强度, 会在课堂上连续将同一个训练动作编成几个不同节奏的小组合变换训练, 或者以很快的速度即教即练, 如小踢腿, 这时钢琴伴奏在短时间内必须根据动作的需要即兴创作适合的音乐, 即兴弹奏, 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 达到训练目的。对于课堂上一些综合训练组合, 更需要发挥舞蹈钢琴伴奏的即兴创作能力, 现成的音乐是刻板的, 只有量身打造的音乐才能将舞蹈组合的神韵准确刻画, 甚至有的好的伴奏会在舞蹈组合表演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人说过,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音乐表现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具有创造性的钢琴伴奏音乐可以激发舞蹈老师对动作创作的灵感, 激发学生完成动作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在音乐中寻找舞蹈动作的延伸、停顿、呼吸、韵律, 通过伴奏音乐与肢体动作完全融合, 达到训练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另外, 创新的钢琴伴奏音乐也可以造就独特的舞蹈训练组合, 音乐的呼吸和韵律与舞蹈中的钢柔、点线水乳交融, “对的音乐搭配对的动作”两者合二为一, 共同形成组合特有的风格和神韵, 这一点无疑体现了舞蹈钢琴伴奏在基训课教学中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 没有钢琴伴奏的舞蹈基训课堂缺乏生气, 没有生机, 就像没有音乐的舞蹈, 黯然失色。钢琴伴奏同舞蹈动作之间就好比绿叶红花, 只有通过绿叶的衬托, 才更加凸现红花的艳丽。钢琴伴奏存在于舞蹈训练课堂之中, 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来取代的, 是与舞蹈课堂相互依存, 共同具有教学意义的。

钢琴伴奏不仅是舞蹈教学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发挥着他的强大功能和作用, 推动舞蹈教学的进程, 影响舞蹈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 熟悉的旋律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好听的旋律会激发学生做动作的动力, 欢快的旋律赋予学生节奏感, 抒情的旋律会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传递情感。好的钢琴伴奏不仅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乐感,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动作要领, 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提高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好的钢琴伴奏可以激发舞蹈教师的创作灵感, 使之创编更多更好的组合供学生训练;好的钢琴伴奏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动作、音乐等全方位的融合到一起, 根据舞蹈老师对动作、组合的要求, 更加完整地诠释和展现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效果。

钢琴伴奏是一门复杂高深的艺术, 它与舞蹈训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舞蹈训练过程中, 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姐妹, 相互融合, 相互影响。有好的钢琴伴奏的舞蹈课堂, 能全方位的促进教学, 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应正确认识钢琴伴奏在舞蹈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发挥钢琴伴奏赋予舞蹈的灵感, 享受舞蹈展现出的音乐的内涵, 将钢琴伴奏合理的运用到舞蹈训练中, 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进舞蹈教学取得更佳的成绩, 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舞蹈新星。

参考文献

[1]张康明.芭蕾基训钢琴小品[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0.

[2]刘聪韩.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

[3]董焰.古典舞蹈基训钢琴伴奏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3.

舞蹈基训课 篇6

一、专科院校芭蕾舞基训课钢琴伴奏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伴奏教师相关芭蕾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由于专科院校专业舞蹈钢琴伴奏教师较少或几乎没有,所以芭蕾舞钢琴伴奏往往是钢琴教师或钢琴伴奏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钢琴即兴能力、演奏技巧上大都没有问题,但却因为缺少对芭蕾舞基础知识和相关音乐知识的了解,导致选出来的伴奏曲目与舞蹈不相符,舞蹈教师发出的指令也不能及时地理解,从而影响到了教学进度和计划。

(二)钢琴伴奏教师、舞蹈教师与学生的配合问题。首先是钢琴伴奏教师与舞蹈教师的默契问题。钢琴伴奏教师和舞蹈教师在课前对上课内容及课中的沟通不够,所以在课堂的配合上并不默契;其次是钢琴伴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问题。因为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使得钢琴伴奏教师无法融入到舞蹈中去,学生更融入不到音乐中,舞蹈与钢琴伴奏音乐在一起,看似合拍实则神散,这样的课程一堂下来大家都感觉不顺畅。

(三)芭蕾舞钢琴伴奏选曲稀缺的问题。当今芭蕾舞基训课的钢琴伴奏教材很少,使得课堂内使用的伴奏曲目终日重复,学生很容易就听腻了,本来专科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就不高,这样就更容易使学生提不起兴趣来。

为了解决芭蕾舞基训课钢琴伴奏存在的问题,芭蕾舞钢琴伴奏教师除了要具备钢琴即兴演奏能力和技巧外,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有适应芭蕾舞教学的能力。只有与舞蹈教师多沟通,不断调整教学思路,钢琴伴奏与舞蹈才能相互融合,课堂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二、专科院校芭蕾舞基训课钢琴伴奏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钢琴伴奏教师相关芭蕾专业知识的学习。钢琴伴奏不是简单地弹钢琴就好,只会弹琴而不懂芭蕾舞知识是当不好芭蕾舞钢琴伴奏教师的。所以钢琴伴奏教师应该要了解芭蕾舞基础知识,加强对芭蕾舞相关音乐知识的学习,明白芭蕾舞的由来,牢记芭蕾舞的术语,才能够更深层地挖掘到符合芭蕾舞风格的钢琴伴奏曲目,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改编原有的曲目、创作一些符合芭蕾舞风格的曲目。

(二)培养钢琴伴奏教师、舞蹈教师与学生的默契。在芭蕾舞集训课中,钢琴伴奏教师肩负着同时与舞蹈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艰巨任务。首先是与舞蹈教师的沟通。课前要先了解这节课的内容,需要准备什么节拍什么类型的伴奏曲目做到心中有数,面对不同的舞蹈教师上课的不同的风格而选择合适的伴奏曲目。通过看和听,配合舞蹈老师的训练指令,并能对临时更改的教学内容进行曲目的及时调整。当然,这也需要舞蹈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需要的曲风同钢琴伴奏老师讲清楚,二者之间能够互相明白对方的教学安排。其次是钢琴伴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不能简单地将钢琴伴奏作为芭蕾基训课的陪练工具,钢琴伴奏确实属于辅助教学,但实际上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专科院校的学生舞蹈基础相对薄弱,节奏节拍不太稳,不能只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这样很容易忽快忽慢,而应该主动融入钢琴伴奏教师弹奏的舞蹈音乐中,钢琴伴奏教师也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基训动态,并做出灵活应变,使得音乐和舞蹈相互融合,确保教学的完成。

(三)运用改编、创编曲目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由于芭蕾舞钢琴伴奏教材的稀缺,使得课堂音乐陈旧又没有新意,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教师多花一些心思在曲目上,比如在课堂中带入改编与创编后的符合芭蕾舞古典风格的世界名曲。随着芭蕾舞本身的不断发展,爵士、流行、布鲁斯等音乐风格都可以尝试改编与创编。这样灵活多变的音乐风格,能够把学生的学习舞蹈兴趣调动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芭蕾舞钢琴伴奏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根据舞蹈教师的要求及时调整曲目,无论是长短、速度、节奏等都可以,这是设备播放曲目所不能够给予的。所以,在专科院校的芭蕾基训课上既有舞蹈教师,也有钢琴伴奏教师,虽然在实践教学中,二者之间的合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面对、去解决,但这个过程也恰恰证明了一门艺术的发展和蜕变,是它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思.舞蹈基训课中钢琴伴奏的选取探讨[J].通俗歌曲,2013(05).

[2]张宇.芭蕾舞基训课中钢琴伴奏音乐的改编与创编[J].艺术教育,2013(02).

舞蹈基训课 篇7

一、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意义

基本功训练是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学生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中国古典舞来说,其基本功训练系统已经初步形成,并且烙上了鲜明的民族印记,它具备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并拥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力,是其他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基训课的内容包括把上练习、中间地面练习、进行练习、软度练习、控制练习和跳转翻等能力的练习。通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原有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较宽泛的舞蹈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尤其是对跳转翻能力的训练,更为重要,能为学习好身韵和成品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当舞者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舞蹈动作,舞蹈才能表现其最美好的意义。

二、音乐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重要作用

1、帮助完成基训课中具体的训练动作

对于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老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中的各项动作,达到训练目标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与技能训练相匹配的音乐是非常关键的。在做动作之前,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组合成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伴奏教师在弹奏之前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目的及训练方法,选择合适风格的音乐,做好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气息等各方面的处理。因此,音乐在舞蹈专业技能训练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蹲、单腿蹲,中跳用四三拍的音乐;小踢腿、小弹腿、小跳、平转及串翻身等节奏鲜明的动作,一般采用四二拍的音乐,左手的伴奏型应是以跳音为主,轻盈欢快,节奏活泼;如大踢腿、大跳等有力的动作,应多选用柱式和弦类型,速度较快,力点突出,气息较短;在配合优美抒情的动作时,一般就要选择四四或八六拍的曲子,速度悠缓,气息绵长。如风火轮,其音乐重拍点要有韧劲,四四拍的第一重拍落指要饱满而有控制,左右手和声织体丰满,气息延绵,气口明显,动作刚中带柔,柔中有力,音乐以体现其宽广气魄为主;又如蹲这个动作,它是训练学生腿部肌肉韧度、开度、伸缩扩展及耐力的训练,动作感觉上较平静,为了避免训练中的枯燥性,在音乐选材方面,选用旋律宽广、优美抒情的音乐,并多运用音区的变换、移调及变奏等手法,使旋律与动作配合更为协调,赋予动作更深的意义。让学生在优美的琴声中学会听音乐,在音乐的启迪下全身心投入训练,学会动作的要领,达到训练的目的,把动作的内涵在音乐的衬托下演绎出来。如果选择的音乐与所进行的动作不匹配,动作完成的质量将会下降,教学目的也无法顺利达到。

此外,由于基本功训练课中的许多动作都是单调重复的,对于不少学生来说,略显枯燥,随着练习次数的累积,学生可能会失去刚接触动作时的新鲜感,在某种程度上学习的激情也会慢慢减少,这种情况下的训练效果是很欠佳的。为此,教师可以在音乐的选择上多一些变化,通过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每次的动作都有新的感觉,当学生疲劳时,也可选择一些节奏更为鲜明的音乐,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耳目一新的音乐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多变的音乐启迪下,通过同一动作的反复练习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

2、有利于培养学生乐感,提升其音乐素养

(1)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最首要的音乐素养。“节奏是给音乐以生命的源泉。它是音乐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和最结实的建筑材料,好像是音乐的水泥。节奏起源与我们的呼吸,情绪的高涨和消沉,紧张和放松……使我们能在声音的河流中辨认出支点、组成部分及音量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元素”。同样的,舞蹈也是一门具有节奏性及律动感的艺术形式,同一节拍内动作速度长短不同的搭配就形成了舞蹈的节奏型。在舞蹈基训课堂中,钢琴伴奏老师通过准确生动的音乐节奏来诱发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可使之较准确地掌握相应舞蹈动作的节律。因此在基训课堂上,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的节奏感。

(2)终止式听觉的培养

终止式即相当于文学中的句号与逗号。句与句之间用半终止式来断开,段与段之间则用终止式来结束。文字要细嚼慢咽仔细品味,音乐也如此,需要逐句逐段分析蕴含其中的音乐性格。对于舞蹈学习者来说,更应该斟酌舞蹈音乐的每段每句,分清每段音乐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够使音乐性真正贯穿于舞蹈之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具备辨别终止式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基训课的课堂上,可以通过音乐的聆听及其与动作的结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教师在必要时,也可以结合舞蹈动作对其进行讲解。

(3)捕捉音乐速度、力度变化能力的培养

音乐表演的力度色彩和快慢变化与动作特点的统一性,有助于加强舞蹈的表现力。学会与音乐乐句一同呼吸,则是为舞蹈注入灵魂。呼吸是舞蹈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呼吸的舞蹈就不能称之为舞蹈,而只是机械的肌肉运动。在音乐速度、力度的变化过程中,学会跟随音乐调整气息,也是对舞者的基本要求。

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即便所有的舞蹈动作都能完成,若不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舞蹈就不能和音乐有机结合,也会因此失去了舞蹈的感染力与美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基础动作的学习中,将音乐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从基础动作开始,将动作和音乐有效结合,以便日后更复杂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舞蹈动作时能够对音乐自如运用。

3、好的音乐伴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课堂训练中,不能把舞蹈的训练看做是单纯的技术技巧,也不能把音乐当成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这种做法失去了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灵魂。有的学生在做舞蹈动作、完成各种跳转等技术技巧时,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情绪,这一点与学生自身较强的音乐美感是分不开的;相反,有的学生做同样的动作,虽然舞蹈技巧完成得不错,可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机械、僵硬、呆板,缺乏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舞蹈教师承担着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任务,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古典舞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之外,必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意识和情感意识。让学生熟练掌握舞蹈的基本要求,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音乐美感,通过把音乐美感融入到舞蹈动作中,将舞蹈美感和音乐美感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舞蹈人才。

音乐美感的培养,是通过课堂上的音乐达到的,好的音乐给人以美的感觉。而学生对古典舞美的感受,一方面要从所做的舞蹈动作中获得,另一方面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对舞蹈美的感受与体会。发现舞蹈动作中的美感,感受音乐中的美感,才能在今后的表演中,表现美,进而将更多的美传递给观众,美好的音乐对舞蹈学习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结:

音乐自古以来被看做舞蹈最亲密的伙伴,有了音乐的衬托,舞蹈这朵红花才会开的更艳丽,才能为更多的观众欣赏和喜爱。对于进行中国古典舞学习的学生来说,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掌握良好的舞蹈技巧还远远不够。一个舞者,最重要的是通过肢体的表现将舞蹈的内涵、舞蹈的美呈现出来,而这种呈现离不开音乐的烘托。基训课上老师更应该重视训练中音乐的选择,通过采用适合的音乐,可以巩固学生基训课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乐感,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也会让原本略显枯燥的基训课变得更有趣味性,使舞蹈基训不会是枯燥单调机械的动作模仿,而会成为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舞蹈语汇,令舞者和观众都得到如痴如醉的享受。在这种音乐美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更热爱基训课,更自觉地刻苦训练。对参与古典舞基训课的老师和同学来说,利用好音乐这把利器,教学和学习都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为习舞者将来精湛的舞蹈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珍,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M], 白山出版社, 2001

[2]、张蓄, 《谈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教育》, 沈阳省教委出版社[M], 1997

[3]、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曹楠, 《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认识》[J], 大众文艺, 2011 (12)

[5]、肖婧, 《舞蹈基训课的伴奏音乐设置及其意义》[J], 音乐生活, 2006.11

[6]、秀明娥, 《舞蹈美散笔—兼及高校舞蹈教学论》[J], 舞蹈, 2005 (7)

上一篇:选址优化下一篇:不合格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