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轮岗

2024-07-02

会计轮岗(共9篇)

会计轮岗 篇1

1996年, 我国财政部出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规范第十三条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此后, 根据规范规定, 许多单位在坚持会计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 正确执行规范规定对其所属单位会计岗位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轮换, 起到了着眼于培养锻炼会计人才队伍, 优化会计结构, 加强会计廉政建设, 促进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良好作用。根据笔者调查发现, 自规范颁发17年来, 国有大新企事业单位做的都相当好, 特别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做的相当到位。但是, 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轮岗上做的不够好, 甚至有的院校根本就没有做过, 导致某一会计人员自上岗到退休都自始自终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他们自我解嘲地说:“我们工作了一辈子, 就没有坐过火车, 就更别提火箭了!”由此, 笔者认为:将规范落实到会计实务中去, 不仅是法治社会“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的必然要求, 更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部分高校不实行会计轮岗原因分析

(一) 有关法制的强制力不够

据笔者所知, 当前我国有关会计轮岗的法律法规仅限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三条的规定, 而且该条并不是特别强硬性的规定, 只是使用了“应当”一词。在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根本没有类似规定, 实属一大憾事。

(二) 会计人员敢于向会计部门负责人提出轮岗的勇气不足

现今, 受就业压力所迫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制约, 受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影响, 多数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生涯中, 敢于提不同意见, 勇于提出不同见解者可谓凤毛麟角。鼓足勇气向会计部门负责人提出换岗要求的顾虑较多, 想法较多, 虽几经努力, 最后仍然归向流产。另一种情况是, 部分会计人员得过且过, 缺乏动力, 上进心不强, 安于现状。

(三) 会计部门负责人对于轮岗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打算等零

受干部管理体制的影响, 会计部门负责人的产生,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有明确规定, 但在干部任命中多流于形式。据笔者了解, 众多高校会计部门负责人不具备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和从事会计工作三年的经历, 就不用说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了。

根据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要求, 结合高校工作实际, 多数高校要求中层领导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不超过两届, 所以新任会计部门负责人到任, 首先考虑的是求稳, 不出事为原则。

二、高校实行会计轮岗的诸多利好

(一) 实行会计轮岗, 可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常说,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锻炼而来的, 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 如果我们长期把它放在出纳岗位上, 甚或干上一辈子, 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 甚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出纳, 领导对他的工作会非常放心。但一旦把他放在负责前台会计核算岗位上, 领导可能就有很多顾虑。笔者认为, 工作就是靠压担子, 没压力就没有动力。一个人思想上都在追求上进, 能力上都注重提高, 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 任何人都不会轻易放弃。信任一个人很重要, 相信一个人的能力更重要, 提升一个人的能力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这方面, 战国时“毛遂自荐”的典故留给了今天我们会计人员, 特别是会计部门负责人一笔丰厚的遗产。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就在于给他多个岗位锻炼的机会。接受一个烫手的山芋, 它的味道也是最美的。

(二) 实行会计轮岗, 可以使会计人员成为会计实务领域的多面手

现今开放的社会, 高校会计事务繁多, 涉足领域较为广泛, 以前的仅靠国拨经费一统天下的单一经费来源渠道已显得颇为窄小, 代之而起的是较全面的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如何核算好、管理好、运用好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不仅是会计理论界的研究课题, 更是会计实务界要破解的课题。只有置身其中, 认真地研究它, 探索它, 才能找到打开这个门禁的钥匙。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智慧, 一个前任会计没有解决的难题, 后任不可能永远解决不了, 时间和实践也不允许他这样做。一个多面手的能力的来源靠的是他在多岗位上的锻炼机会和他对工作严谨的态度。我们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相信他就会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 最终成为多面手, 成为解决会计实务的高手。

(三) 实行会计轮岗, 可以使会计人员脱颖而出, 有可能成为领军人物

一个优秀的专家, 虽然在当今知识社会里, 不可能成为一个万能钥匙, 但是他必须是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财政部近年要从会计实务界选拔会计领域的领军人才 (已选拔了两批) , 这给从事会计工作的广大人员创造了机会, 树立了标杆, 点亮了灯塔, 明确了目标, 拨正了追求的方向。小人物就是要解决大问题。只有实行会计轮岗, 人人都能得到多岗位锻炼, 才能缩短与这个目标的距离。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会计人员来说, 一开始就要有一个高起点、严要求, 不遗余力地去探索会计领域的真知。这个目标的实现, 就是要靠领导的严管和督促, 不失时机的提供条件, 提供岗位的锻炼。一个领导, 就是要把能够培养大师级人物、领军人物作己任,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并以此为乐事。

(四) 实行会计轮岗, 可以破除会计人员麻痹思想和惰性心理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 人都有惰性。会计人员也是如此, 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久了, 麻痹观念随之诞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久了, 惰性心理不可避免。每天开门营业, 面对的就是荧屏、键盘、鼠标、打印机和熟悉的不熟悉的面孔, 烦了但又离不开的各种票据, 如果我们工作上不加点担子, 施点压力, 可怕的后果就会产生, 助长在这个领域老哥独大的做派。轮岗, 可以从根本上破除会计人员的麻痹思想和惰性心理。

(五) 实行会计轮岗, 可以使会计人员提高从事会计工作积极性

从熟知到不知抑或知之较少, 迫使他不得不不断的去学习新知识, 适应新环境, 面对新问题, 解决新难题。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解难事, 办实事。环境变了, 条件也变了, 适应性也必须随之改变。轮岗了, 宁静的旧世界打破了, 喧嚣的、纷繁的新世界降临了, 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自然不自然地被激发起来了, 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还有哪些事情解决不了呢?

(六) 实行会计轮岗, 可以使会计人员相互之间消除误解, 彼此尊重

在会计工作中, 会计人员似乎人人都抱怨自己的岗位工作量太重, 总觉得自己承担了会计上过多的事情, 相互之间就工作量大小产生攀比, 发生矛盾。实行会计轮岗, 每个人都有从事不同岗位的经历, 对不同岗位的工作都得到了深刻的体会, 相互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的认识, 不禁消弥了矛盾, 而且得到了相互尊重。工作中相互配合的效率也有了提高。

三、实行会计轮岗的建议与措施

(一) 完善立法, 加强监管

建议把会计轮岗的硬性规定加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去, 由现行的软性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 有了法律的支撑和约束, 会计轮岗就有了钢性约束力, 为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扫清了障碍。

(二) 财务负责人不积极实行会计轮岗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作为会计部门负责人, 是会计人员的首脑, 是指挥者, 同时又是施行者。双重身份的象征要求他必须是一个法律的坚定执行者和身体力行者。负有义务而不积极执行, 责无旁贷地难辞其咎。

(三) 会计人员有义务提出会计轮岗

作为会计人员首先是法律的执行者, 有义务在合适的时间向会计部门负责人提出轮岗, 同时会计人员有义务对一个单位所有会计岗位都熟知和实践的权利。要想成为多面手、全面手, 多岗锻炼必不可少。

(四) 借鉴国有商业银行成熟的轮岗经验

会计轮岗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行了多年, 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高校会计轮岗仿而用之, 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近年来,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行的柜员制也为高校会计轮岗做出了示范。高校在为推进会计轮岗方面也作出了许多有益的积极的探索, 如类似于银行柜员制的无现金报销制度, 公务卡支付制度等等, 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会计轮岗奠定了一定基础, 应当说会计轮岗已不再是难事。

(五) 会计轮岗的年限设计

笔者认为, 在会计工作中, 业务技术的熟练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这项工作重复的次数,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而,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分析, 综合多项因素影响, 高校会计轮岗以3年为宜。

参考文献

[1]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法规汇编[G].

[2]于立娟.浅谈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 (03) .

[3]缪慧.会计人员轮岗的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 2010 (44) .

[4]常其琴.会计定期轮岗制度好[J].中国卫生经济, 1997 (03) .

会计轮岗 篇2

遵照省联社的督办要求,经市联社党委研究,各单位主管会计轮岗工作今天开始启动。

先说一个题外话。在x山半年工作大会上,我对信用社主任,也就是目前农商行基层支行行长说过这样的话:信用社正职、副职管理人员,这些年因违规问题处理了一批,因能力问题免掉了一批,因年龄问题替换了一批。从业务能力角度、工作作风角度进行考核任免的情况却很少有。主管会计这个群体,也只存在提任补缺和调动调整,也没有从业务能力角度、工作作风角度进行考核任免的情况。是不是大家都做的足够好,让

联社挑不出刺,我看未必尽然!今天,先跟大家吹一个风:我们有大批的年轻人在觊觎这个岗位,他们能力强,干劲足,已经具备了取而代之的能力和现实机遇。农商行成立,新系统上线,从业务把握角度来讲,在座的各位和他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曾经拥有的一点老本现在看来,不是你们的优势,倒成了你们进行业务升级、素质提升的累赘。今天,借这个机会,从人事工作角度,我谈几点想法。

一、工作作风

人事教育科和财会统计科将现有主管会计群体分为了四类:一是基础素质高,恪尽职守。这一类目前凤毛麟角,难于一求;二是基础素质较高,敬业精神有缺憾。这一类占比较高;三是基础素质稍差,但态度勤勉;四是两种品质都差强人意,这一类还不少。据我的了解,主管会计这个行当必须勤勉敬业,这是一个底线,基础素质固然重要,但勤能补拙。所以,我较为欣赏第三类情况。

极个别同志在平时工作中,不到设定的最后工作完成期限,是鱼不动水不跳,不求质量不求精,得过且过,涉险过关即可,一言概之: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二、业务素质 表率作用不明显。主管会计不是管理人员,但这个岗位本身兼具一定的管理职责。出任主管会计的,必须是一定范围内的业务精英。据我们了解,很多主管会计却不能代表业务群体内的先进性。部分同志的业务素质,可能还不如所在单位的普通员工!从综合能力来讲,你是否能成为所在单位主管会计岗位的最佳人选,不二人选,在座的都可以认真衡量一下? 同志们,我们在座的各位同时还承担所在单位整体业务水平培训提升的责任和职能。但部分同志无论是工作的勤勉敬业还是本职工作的完成质量上,在主管科室的黑榜上长期挂号。就仙桃联社来说,信用社经营业绩排名后三位的,负责人都要进行诫免谈话,连续三次排名

靠后,是要免职的。按照这个规定来套用,我们部分主管会计都下课了好几次。说句心里话,对于几个存贷规模、业务量都比较大的信用社,联社领导想在现任的主管会计里面,物色几个业务熟练,作风扎实一点的来出任主管会计,还确实难以找出合适人选。我曾经对新招员工说过,尽管现在进入计算机时代,但基本业务技能不能放松,包括珠算、点钞、阿拉伯数字书写。我跟他们说了一句笑话,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到时候点钞没有私营老板数得快,几个数字写的像村里书记一样金戈铁马,张牙舞爪,你们有何颜面。同样的基本素质问题,也出现在我们部分主管会计身上。举个例子,往联社呈报的资料中,做的文档和表格,在字体设置,页面布局,整体美化等基本操作上,还只是初级水平!还有,作为正式报告的正文中,有的排出了二号甚至是一号字体,有的通篇还是粗黑体、魏碑体。

是联社督促大家自我提升素质的压力偏小,还是大家自我满足的心态导致这样的结果?我心里总在内疚和反思!今后,主管会计的提任必须注意考核两个基本东西:计算机操作和文字功底。

三、谈一点心里话

主管会计责任重大。按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部分同志在履职问题上让人不敢苟同。什么叫履职,顾名思义,就是履行职责,前提是必须弄清市联社赋予我们这个群体的工作职责,包括一般性工作任务,受托工作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受托监督管理职责。

再座的各位,有多少人能系统性地说出我们作为主管会计的工作职责,大家都可以扪心自问一下?

有很多同志将一般性工作任务当作自己的全部工作职责,认为领用存重空,汇总报表,费用报批,整理一下档案即可,事实上,上面所说的这一些是主管会计是最为表象化的工作,就像在考试

前,你必须准备好纸和笔一样,关键还是看你如何答卷。

1、统计和分析:有很多同志还不知道统计和分析是怎么回事,它是财会工作者的基本工作手段。目前我们采用的是一级核算模式,基层单位所有的营业费用都在市联社,财务分析观念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比较淡漠。但是,主管会计对综合业务数据的分析必须进行把握,无论是信贷数据还是存款数据,必须有实时的清晰而一目了然的分析报告,包括基期数据、目标任务、完成比率、任务尾欠、因素分析等等,不知大家是否曾经做过类似的工作?

2、财务费用:全盘掌握,分期使用,确保关口,避免寅吃卯粮(千万不要因单位负责人个人意志而妥协,拿原则性作交易)。同时注重费用列支事实的合理性,报账发票的合规性,要素的完整性。

3、合规性管理:在信贷营销环节上,主管会计可能搭不上手,但是,在出口环节上可以予以控制。例如郭河案件。

当然,主管会计还有很多工作职责,我就不一一列举。

在具体业务操作合规管理上,听说有管理人员和主管会计借用柜员号或者是要求柜员违规操作,为了一己之私,一社之利,特别出现了“盗划”客户存款的现象,大额资金进出出现了时点失控情形。大家应该知道,在案防工作中,十种不良行为的第9条明确指出,超越授权范围直接办理应由他人办理的业务,属于要处理的行为范畴。

主管会计这个岗位,所涉及到的工作职责,你说难,它确实有麻烦,工作量大,责任界定很明晰。信用社发生的案件,我个人认为与所在单位主管会计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但相信一条,尽职免责,大家认为员工不可控的行为,你在职能范围内为其作出行为风险预期,作出控制安排,逐级上报,我想联社不会把你怎么样。要说工作简单也真简单,在目前的环境下,你只要熟悉工作职责,稍微过点细,提升自身素质,完成规定动作,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条线梳理清楚,你会比任何人都轻松。

特别是新系统上线后,主管会计的角色定位又会有所转化,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保持一个心态,从一而终。很多主管会计刚开始时,尽心尽职,时间一长就出现了敷衍塞责的现象,最后是放任自流。从生理和心理学上讲这好像正常,什么东西都有审美疲劳,但从我们职责要求上讲,这种心态必须避免和摒弃,心中有明镜,工作自有干劲。

我们的主管会计应该也必须具备这样的特质: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服从安排,思维理性;作风扎实,素质强势;还有就是工作切入点要把握精准,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让大家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一句话,对大家的能力要求就是:能顺利向高一级岗位譬如信用社正副职无缝过渡。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多说了几句。部分话可能比较刺耳,我说的这些话起点低,没有高度和深度,有的只是对各位的关注。说过火的地方,请在座的各位见谅、包涵。总之,我本人对大家无成见,我说的是现象,我也做过会计,我知道,尽职尽责是主管会计岗位人员的天职。从狭隘的观点来说,抛开我们所承载的主管会计职责,作为内部员工股东,我们只有将仙桃农信社或者是以后的仙桃农村商业银行做大做强,才有现实意义上的收益率,要知道,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有农商行的股票。有一句很势利的话,我想和大家共勉:为自己做事,何乐而不为!

会计人员轮岗的利弊分析 篇3

企业在整个经济的运行过程中, 会计人员所处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其担当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因此, 作为一个企业的会计人员, 其自身的业务素质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知识的摄取上不管是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应当有一定层次, 但是, 我国现在的会计人员的现状却并不那么完善, 给人感觉比较呆板, 在大局上无法拿捏得当, 把握不好, 而出现问题之后更是表现得死板, 不够灵活, 很多专业的会计知识因为长时间不更新, 已经渐渐老化, 那些身处重要位置的财会人员, 也会因为对会计工作中大流程中的部分不熟悉而影响正常工作, 他们大多无法提出有意义的方针, 更无法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总之, 能够完善的将会计工作做到位的人少之又少, 这样的一个现象根本无法满足整个经济的运行要求, 而会计轮岗制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诞生的, 会计人员轮岗制度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继续深化, 从而从本质上对会计人员的财会工作进行完善。

2 会计人员轮岗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会计工作是一套非常复杂、烦琐的工作, 是由很多的部分组成的, 我们最常见的分工就是主管会计、出纳、流动资金核算、工资核算、固资核算、成本核算、最终利润核算, 最后还有总账报表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不同的岗位, 在人员的处理上也各不相同, 像比较烦琐复杂的岗位, 可能由两个人或三个人组成, 而那些工作量较少的, 可能就两三个岗位让一个人在做, 总之, 会计人员各自都有各自的专属岗位, 因此, 对于自己岗位的工作, 不管是总体流程还是具体的内容, 都非常的熟悉, 工作起来, 都比较稳定, 但是, 一旦实行了会计人员轮岗制度, 那么各个岗位业务的连续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样的发展给业务在前期和后期的对比问题上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这样复杂的一个工作流程, 想要实现真正的全体轮岗, 就必须要保证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同时达标, 所谓的软件设施也就是企业中的会计人员, 它要求参与的会计人员自身有足够的能力, 因为只有自身素质达标, 才能够胜任项目如此之多的会计工作, 而所谓的硬件设施就是公司本身, 倘若这个单位很小, 财务部门根本不健全, 没有完整的财会系统, 更没有足够多的会计人员, 所谓的实行会计人员轮岗制度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就能看出会计人员轮岗制度的一个相当大的弊端, 那就是, 无法适用于全体大众, 其制度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局限性。

3 会计轮岗制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一, 在会计的工作中, 很怕发生的一种情况就是, 因为长期从事某一个部门的工作, 从而利用这个工作环境, 结交了一个关系利益圈, 这种关系利益圈如果能好好的利用, 自然会让工作事半功倍, 但是, 一旦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是很优秀, 不好好地利用这个关系利益圈, 就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 这个关系利益圈中的人互相包庇对方并且为对方提供一些自己所能给予的方便的条件来进行一些损人利己, 或者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作弊行为, 就会非常的麻烦。而定期的进行会计轮岗制度, 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 想要结成一个这样的关系利益圈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 而且, 像这种关系利益圈, 想要维持其稳定性, 就必须要定时定量的给对方有价值的信息, 但是, 一旦实行了会计人员轮岗制度, 那么, 和关系圈中的朋友打交道的时间少了, 另外, 因为自己经常要在别的岗位上工作, 所以, 既不需要对方所给予的条件, 也没有条件可以给予对方, 两者之间就没有了利用的关系, 就完全没有交集了, 这样的关系利益圈自然就不会成形了, 所以, 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此类事件的发生。

第二, 在会计的工作中, 会计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主要是取决于这项工作所重复的次数, 重复的多, 自然就熟练, 重复的少, 自然就不熟练, 除了这一点以外, 它也受到对会计业务分析判断的影响, 只有有了一个敏感的判断力, 才能将操作过程更好的执行, 不采取会计轮岗制度的话, 会计人员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上的业务操作水平自然更加提高, 但是, 总是这样重复一样工作的话, 就没有办法知道整个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 这样也就缺少了更加客观的判断力, 别人很容易利用这种虽然有熟练的业务能力但是没有精准判断力的人, 利用他们来做一些不利于企业的事情。所以说, 我们必须要实行会计人员轮岗制度,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真正的看清楚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 并且亲身参与到每一个组成部件当中, 进而进行亲身体验, 从而将自己的判断能力大大提升, 将不应当发生的操作失误从萌芽处遏制。

第三, 在会计的工作中, 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进行核对工作, 这项内容基本贯穿于整个会计的工作流程中, 如果这项工作做得不到位的话, 就容易产生对那些已经做好了的业务中的错误无法及时发现, 更无法及时地纠正, 这样自然无法杜绝发生在会计工作中的那些徇私舞弊的行为, 自然地更应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我们目前的会计工作中, 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根本无法做到全面到位, 对于核对工作总是如走过场一般, 没有把核对这项工作应有的效应发挥出来, 但是, 倘若能实行会计轮岗制度的话, 工作的责任主体就会发生变化, 在轮岗之时进行交接的时候, 必然会进行审核工作, 因为, 如果因为审核的不到位导致某些结果不明确, 一旦发生了什么问题, 责任的分配就会非常的不明确, 后果就会很严重, 所以, 会计人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就会特别的重视这项工作。

第四, 在会计工作中, 想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 非常大的一个依靠途径就是让会计人员之间进行相互的监督, 只有利用会计人员的集体力量, 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才能让财经法规在单位中顺利的进行, 而实行会计人员轮岗制度就能大大的方便, 在会计人员轮岗制度上, 要渐渐的从定期轮岗制度变为末位淘汰制度, 这样不仅能把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还能让整个流程中的各个岗位之间更加的理解, 从而更加配合, 而且还能大大的提高监督职能, 在内部会计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上, 财产清查制度上都能得到更加完善的进步, 从根本上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

4 如何对会计人员轮岗制度的利弊关系加以协调

会计人员轮岗制度有很多的好处, 但是也有缺点,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只要能够采取一套正确的方法, 对于他们之间的矛盾是肯定可以避免的。我们一定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 让其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从而保证能够适应于更多种类的会计岗位, 对于岗位交接的过程必须要加以规范, 将会计人员轮岗变得更加制度化, 让会计人员产生安定感, 从而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 在会计人员轮岗的人员分配上可以进行分批的轮换, 这样会计人员在交换的过程中, 能够熟悉岗位, 从而保证会计岗位的连续性。

摘要:伴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计职位在单位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如何继续加强企业会计的监督和财务管理职能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会计人员轮岗的方式, 本文将对会计轮岗产生的原因进行综述, 然后分析出会计轮岗制度的实行会对企业产生的利弊影响。

关键词:会计轮岗,弊端,优点

参考文献

实习轮岗总结 篇4

4月10号,离开梅江二期工程,来到了八里台工业园区的加工厂。在来加工厂之前,就听很多同事说过,加工厂是能学到很多东西,能看到整个制作工序。

由于学校的原因,我在加工厂只呆了短短的十天时间,但是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我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自己亲自参与了许多工序的制作。首先学到了最重要得一点:安全。在车间加工第一要务就是保证安全,安全是加工的条件;安全是学到知识能够以后再应用的保障,倘若自己受伤,所学的知识也就可能一无所用啦,对公司做出贡献那就更谈不上啦,反而会给公司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安全是我学到的第一个重要知识。

其次,学到了有关机器和加工制作的知识,加工厂总共俩个车间,东车间和西车间,东车间主要是材料归置库,另外还有俩个仓库,一台打胶机器和一台卷压机。在这个车间,我参加了材料保护膜的粘贴,看似简单的贴膜也是有很多规则要求,如:贴上去的保护膜纸不能有气泡,气泡会影响到保护膜的粘度性和粘贴的牢靠性,如果有气泡,后期切割后保护膜就会脱落,这样对材料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会造成保护膜纸的浪费;同时我也参加了窗户的组装,原来一直想不明白窗户拐角是靠什么来连接,看不到拐角有任何钉子之类的,在做完一个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窗户拐角的链接根本不用钉子,全部用的是拐角连接件,然后打上相应的胶用组压机挤压就完工。自己亲自用全部的力气去拽过组装好的窗户,没有一个我可以拉开。想想这样的做法既安全又保证了窗户外表的平滑性。

西车间是主要加工车间,有四台平台手摇式切割机、一台自动切割机、三台双轮缩头锯床、一台自动脚码机、七台打孔铣机、俩台冲压床、一台铣耳机、一台组压机、一台加工中心机床。在这些机器我操作了平台手摇式切割机、缩头锯床、打孔铣机、组压机。平台切割机主要是对工业大学工程所需要的格栅和金属网罩的切割,格栅的切割是一个比较劳累而又需要精细的活,角度不能有丝毫的误差,在保证加工都正确的情况下同时也要保证机器的安全,大齿轮高速的旋转与格栅的摩擦会发出巨大的噪音,即使我拿东西塞住耳朵还是无法消除噪音,消除噪音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停的给齿轮涂抹机油,机油味,铝屑混杂着随着齿轮高速旋转漫天飞,这样的空间真的不好受,但看看自己加工完的材料,不仅完成了加工还学会了如何定角度来加工带有角度的材料。金属网罩的切割相比格栅的切割就简单轻松多了,轻松是轻松但任然不能有一毫的差错,在切割金属网罩的时候明白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这句话,自己算了一下,假如切割一个少了0.1mm,看似很小没影响,但是十个就会差1mm,一百个就会差1cm.,一千个就会差10cm,将近几千个隔断那将会差就会很大的距离啦,算完了以后自己心里突然有种后怕的感觉,还好是工头在给我把关检验加工完的材料是否合格,要不然就要闯大祸啦。所以通过这俩个材料的加工,自己明白了加工的严谨和精准,也明白了工头为什么会那么严厉的对待我们这些刚来的实习生,现在真的很感谢工头师傅们。在车间还操作了加工中心机床,主要加工了梅江工程所需要的挡雪杆,因为在梅江工程实习过,所以在梅江就认识了挡雪杆,但并不知道它是如何加工,在车间自己亲自用中心加工机床加工,在电脑中载入已经画好的图纸,设定好孔间距,调好钻头的方向输入给机器便能加工出来了,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加工工序;在车间还操作了有窗户、T码的打孔以及窗户的打钉、格栅的铣耳等工序。

加工厂短暂的实习,虽不说学到了有多精的知识,但至少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未曾接触过得知识,也为自己助长了自信,自己也有能力去干好一些加工工艺的,唯一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够看到卷压机的工作程序,去看看它是如何制造出屋面窗户上端所用的屋脊盖和屋面板的!能够有一次在工地和加工厂实习的经历真的是能够对设计起到很大的帮助。

会计轮岗 篇5

这是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的, 一般企业都不愿意有不相关的人接触他们的财务, 他们视学生顶岗实习为不安全行为, 担心会因此而泄露企业秘密;而且中小企业最多能提供出纳跟助理会计两个岗位, 我们会计专业每届学生有400多人, 联系企业以及安排专任教师去进行指导都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有在尝试各种实习方式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希望他们能在正式踏入职场前就能胜任会计工作。就这几年的结果看来不论是单项实训还是跨专业综合实训都有着局限性, 毕业的学生回馈过来的意见是在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没有碰到的情况, 两者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也就证明之前的实训不算成功。经过多方考虑我们还是认为会计分岗轮岗实训的教学模式最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

一、仿真的会计实训环境

以前不管是单项实训还是综合实训, 都是由一位同学完成整个会计核算流程, 从制单到记账再到编制报表。虽然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所用的教材是用了仿真的企业财务资料, 但是由一个同学完成整个月的会计工作, 只是单纯的教会了他们如何按所学的知识机械的做会计分录、登记账簿、编制报表, 并不能使学生们明白整个流程是怎么发生、为何要这么处理账务、会计不同岗位之间有何联系、会计与其他外界有何联系、银行票据背书等等诸多问题。那么在会计分岗实训环境的营造上面我们就应该有有别于传统的做法, 比如我们在实训室格局的安排上就不像做综合实训那样只是一张桌子和一些会计用品, 除了这些之外可以再放置电脑打印机。而外围弄上“银行”、“国税”、“地税”、“社保”、“工商”, 让学生在学校实训期间就知道企业的会计工作跟银行和政府部门是如何打交道的, 不至于在工作之后觉得学校都没教过这些内容, 从而产生学习跟工作完全是两码子事情的误解。

二、设置多岗位轮岗

根据我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所服务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 因此结合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 我们可设置四个岗位:出纳、制单、记账、办税, 每月轮岗, 也就是我们会以四位学生为一个小组, 分别为出纳员、制单员、记账员、办税员, 下个月就为制单员、记账员、办税员、出纳员, 依次类推。出纳员主要负责现金业务、银行转账业务、银行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以及与银行有关的业务等等;制单员主要负责记账凭证的开具、薪酬的核算;记账员主要负责登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办税员主要负责编制财务报表、购进增值税空白发票及清单、增值税发票的开具、相关的社保事宜等。当然所有的岗位除了手工做账, 都得同时进行电算化做账。每个小组的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交接的时候要把已经完成的工作顺利交接下去, 让下一位轮岗到这个岗位的同学能够更快适应新的岗位。

由于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大三就出去实习找工作, 我们会把分岗位实训安排在第四个学期, 正好四个月, 每位学生都能在各个岗位上实训一个月。从而可以熟悉会计核算工作流程, 不同岗位负责不同事项, 那么就可以了解在不同岗位上时的心态、想法, 在以后真正工作时, 能够更好的与同事沟通合作, 提高工作效率、融入企业。

三、学生需具备的能力

我院之所以会把这个课程安排在第四个学期主要是基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考虑, 在前面三个学期差不多相关的课程都已开设, 比如我们会开设的理论专业课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 实训专业课包括单项实训 (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 综合实训, 基本技能则要求学生们会正确会计书写以及熟练的点钞技术。在这些专业课程的考核上我们也有严格的体系, 如果不合格, 那么第二个学期就一定要求他们通过考核, 所有学生在知识的储备上相差不多的情况下, 那么实训起来才能看出效果。我们专业的学生基本上从第二个学期就开始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 暑假期间专业课老师也会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同时我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到第四个学期时, 学生们应已具备了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操作能力, 这使得我们在设计会计分岗位轮岗实训的课程时, 能够尽量把更全面的经济业务安排到实训内容里, 让我们可以模拟更加真实的企业环境。

四、编写适用的教材

在教材的使用上面, 我们认为我院所开设的分岗位实训课程在市场上还没有现成能适用的。我们专业的任课老师已经针对这一情况在编著合适的教材, 为了做到仿真的效果, 我们专门找了家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取得了他们财务室的资料, 将结合这些资料编著教材。这本教材在内容上分了两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分为四个内容, 依次是关于企业概况、熟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平时的工作要求及操作流程;第二个版块是关于经济业务的处理, 内容的设置是根据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一年的经济业务, 挑选各种不同的业务类型, 经过整理形成四个月的实训量。每个月的实训内容里都包括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编制, 那也就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都会涉及到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理论知识。

这本书有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在内容的设置上所采用的原始凭证, 如果是财务室以外的自制原始凭证, 则是从企业某个部门传递过来的记账联;如果是财务室所开具的原始凭证, 则所有的单据都要印制出来, 由轮到该岗的学生填制以及传递;如果是外单位开具的原始凭证, 则印制需要的凭证即可。而原始凭证在制成书时, 书面都是印制单面的, 方便撕取;有的原始凭证需要印制双面的按实际印制双面, 比如票据。

五、师资的投入

在实训室里配备专门的老师现场指导, 学生有问题可以提问, 不过不提倡不经过讨论商量立即向老师提问。这些指导老师是为实训室的课程所专门配置, 他们都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比起教授理论课程的老师来讲, 更清楚企业在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而在实训室外的“银行”、“国税”、“地税”、“社保”、“工商”的指导老师会由社会上的税务师事务所的专家来担任, 这些专家除了指导学生之外, 还会肩负起所代表银行政府部门的工作, 比如存取款、转账、票据贴现等银行业务, 纳税, 缴纳社保费、报销工伤险、生育险等等相应部门需承接的工作。在这些环节当中, 学生们去“银行”存取款时, “银行工作人员”会为他们办理“业务”, 同时也会出具相应的回单;企业有新员工入职, 要去社保替他们参保;有员工生了孩子, 要替他们办理产假, 同时需要整理相关资料替员工去报销生育费用;每个月的15日之前要去“税务局”办理缴税业务, 增值税发票用完了还需要办理验旧购新等等。当然我们也会邀请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来为学生讲解它们的部门与会计工作的关系。比如请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来开个讲座, 跟大家聊聊现在企业纳税情况, 平时企业是如何纳税, 一般企业纳税会出现什么问题,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 企业一般怎么逃税、逃税被发现怎么处罚等等情况。让学生们能清楚意识到真正的会计工作决不仅仅是坐到办公室里填制单据、登记账簿那么简单, 还需要与社会各界有所接触。

会计分岗位轮岗的实训模式比起以前的实训模式来, 更符合当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不仅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上参加工作时会碰到的“没经验”这个问题, 也考虑到了同学们在实训期间的积极性的问题。学生们在这个实训当中不止可以考核自己前面三个学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 同时由于我们加入了轮岗和模拟社会工作环境, 使得在整个实训过程当中一直都有“新鲜感”, 保持热情。

摘要:近几年, 在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回馈意见里频繁出现关于教学与工作有区别的意见, 秉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们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开始在实训方面不断改革探索, 目前正在尝试会计分岗轮岗实训模式, 本文将对此模式进行介绍。

关键词:会计专业,高职院校,会计分岗轮岗实训

参考文献

[1]吴燕.“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习实训, 2013 (9) :86-88.

[2]夏章霞.基于“全真岗位模拟”的《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改革.财会教育, 2011 (12) :62-64.

[3]陈建春.会计分岗及综合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商业经济, 2013 (1) :120-123.

[4]周海涛.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实验研究.创新教育, 2012:40.

教师轮岗——专家访谈 篇6

《教育教育》:教师轮岗会给教育带来怎样的改变?

朱永新: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因素。师资质量是推进教育公平至关重要的“软件”。全国各地近几年推行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有效地推进了城乡学校在经费投入、硬件资源配置方面的均衡发展;但是, 师资却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城乡均衡配置, 也成为制约农村与边远地区教育质量的“瓶颈”。现在的择校热, 其实本质上是“择师热”, 因为谁站在讲台前, 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国内外的经验表明, 校长和教师的轮岗, 是有效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质量的方法之一, 也是化解择校难题的重要路径。2014年9月,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 (区) 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 对加快推进县 (区) 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具体方法与时间安排等, 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努力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应该说, 这项文件为下一个阶段校长教师交流, 提供了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依据。但是, 应该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目前全国各地县 (区) 域内城乡校长、教师在学历、职级、待遇方面差距, 仍然较大。要真正流动起来, 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与教师交流的政策, 需要我们因地制宜, 制定更加具体、更加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教育教育》:具体操作上应该怎么做?

朱永新:教师与校长的交流要有清晰的制度规定。交流方式上, 可以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或对口结对的一体化等形式, 在集团内部或对口学校之间相对固定交流, 用统一标准评估教育质量。教师和校长流动轮岗, 需要人事制度的保障。可以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 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 委任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教学事务的管理。这样, 可以有效规避与《教师法》十七条中教师与学校聘任关系的冲突, 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 应该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这项工作。教师校长的流动, 必须实行人性化管理。校长教师自觉自愿参与交流, 交流工作才不会流于形式, 才能取得实效。要统筹各类学校发展需要与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 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 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结合, 政策引导为主, 行政手段为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已经是箭在弦上, 蓄势待发。不是想不想做, 要不要做的问题, 而是怎样做好的问题。如何解决教师流动轮岗以后, 校长有长远眼光继续抓紧教师队伍建设?如何解决城市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的周转住房与吃饭问题?如何解决农村校长、教师到城市学校的工作适应问题?等等。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 虽然国内外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是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差异非常之大, 很难简单复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韩立福:教师轮岗面临实际阻力

《教育教育》:教师轮岗意味着什么?

韩立福:意味着当前教育部门在追求教育公平方面又进了一步。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具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 教育公平的第一层次“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是具有法律保证的。而教育公平的第二层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区域上看, 优质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显得很薄弱。从城乡方面看, 城镇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乡村。从城市或区县内部来看, 总是存在某几所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占据了当地的大部分优质资源。而这一点也是现在“择校热”的根本原因。但从实际来看, 这一政策的制定并不是很完善, 有些地方仅止于理论上的可行, 与现实社会的具体情况脱节,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阻力。

《教育教育》:哪些方面会阻碍它的实施?

韩立福:教师轮岗制使校园文化难以稳定。一所好的学校需要有其特别的校园文化和氛围, 包括独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这是一所学校凝聚力的体现。但这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实行教师轮岗制之后, 更多的校长、教师往往刚在一所学校稳定下来, 没过几年就又要换一所学校。

教师轮岗制给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带来难度。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 每所学校在招聘新教师时也必然会考虑他们的风格是否与本学校相匹配。在学校管理中也会考虑到老师们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点, 将他们合理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如果实行教师轮岗制之后, 且不谈轮换过来的老师的性格、气质、能力是否符合这个学校的要求, 就单纯地认识这个老师的特点, 再把他能合理地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 就需要很长时间;而很有可能学校与教师双方刚刚适应, 开始配合默契, 教师又要轮换到其他学校去了。这样必将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

《教育教育》:教师轮岗还会给学校带来哪些问题?

韩立福:教师轮岗制将使学校管理层不那么热衷于教师人才的培养。教师的流动性增大使得学校为教师的培养的成本增加。以一个新教师培养为例一般学校聘用一个新教师, 通过培养, 大约花费一年时间正好能使他拿到中级职称;而这时工作刚走上正轨的教师, 恐怕再过几年就要到别的学校去了, 学校对他的投入等于为其他学校做了嫁衣。相信大部分学校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 都不会选择继续投入大量财力和精力, 挖掘培养新教师, 而等着从其他学校轮换优秀教师过来。教师轮岗制不利于学校内的人际关系, 甚至滋生腐败。实行教师轮岗制之后, 每所学校让谁去轮岗必将成为一个难题。这不仅将对管理层的决策造成麻烦, 同时会影响同学校老师之间、老师与管理层之间的人际关系。试想一下如果一所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要轮换到条件不好的地方, 而现实是谁都不愿意去条件不好的学校工作, 那么老师之间必将为不去条件差的学校形成竞争关系更有可能会因某些不正当竞争而滋生腐败。

储朝晖:教师轮岗中的政府责任

《教育教育》:教育部门在教师轮岗中的角色是什么?

储朝晖:教师流动既可以遵循市场规则也可以依照体制内管理制度。对于市场化的教师流动, 政府和学校无权直接干预, 这是教师的个人自由和权利。按照体制内管理制度进行的教师流动, 是政府可以发挥直接作用的流动形式, 教师轮岗当属此类, 教师轮岗政策最重要的推动主体是政府。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 它不是选拔教育, 而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在职责履行与工作方式上类似国家公务员, 所以, 其人事关系的变动权不属于学校, 而属于政府部门。也就是说, 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的改进以及教育生态环境的优化, 政府拥有在整体上调配教师的权力。

《教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怎么做?

储朝晖:就一般的情况来说, 同一区域内的学校之间存在着竞争, 学校管理者不会轻易放弃优质资源, 这导致优秀教师很难流动到其他学校。即使政府强力推动, 也会造成学校管理者、上级部门以及教师之间的多重利益博弈。如果教师流动采取轮岗的方式, 教师资源属于某个地区的整个教育系统, 学校之间的诸侯割据与利益分割问题就会得以解决。轮岗的顺利实施, 不仅需要教师的理解和配合, 还需要政府的协调与保障。在由“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过程中,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尤为重要。教师轮岗涉及多个部门的合作, 不仅涉及一些配套政策的支持。比如, 轮岗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交通食宿等问题, 还涉及社会支持氛围的营造, 比如, 家长与学生的认可, 既得利益者的妥协, 而且需要政府调动一些资金来保障教师轮岗政策的运行。从目前情况看, 发挥政府的综合协调作用, 能够为教师轮岗提供服务与保障。

《教育教育》:教育部门在教师轮岗中的责任是什么?

储朝晖:由于我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对缓慢,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利益固化现象比较严重。当教师轮岗政策与历史形成的教育利益格局相叠加时, 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就凸显了。利益博弈在教师轮岗政策运行中在所难免, 作为具有综合协调和管理调动能力的政府, 需要担当责任。既要面对历史沉疴, 还要着眼教育理想;既要坚持原则, 还要理性妥协。

政府应该主导建立规范的轮岗流程。规范的教师轮岗流程既要限定相关权力的行使范围, 又要制定合理的轮岗实施细则。权力的行使应公开透明, 避免“权力寻租”和“暗箱操作”。从已有经验看, 采用电脑随机派位的办法可以排除人为干扰, 能有效地安排教师轮岗。但是, 完全依照电脑随机派位, 会妨碍教师自主性的发挥, 会漠视薄弱学校的迫切需求。为保证教师轮岗公正性与规范性, 电脑派位之前, 教育行政部门要准确评估区域内各学校状况, 以及轮岗教师的特殊情况和意愿。

法官轮岗交流制度探析 篇7

2013年, 广东佛山中院在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举措中实施了法官轮岗交流这一创新举措。虽然初衷是为提升司法公信力, 但这一举措不仅锻炼了法官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司法智慧, 而且使得法官审理案件时更加慎重, 学会因地灵活处理。对于佛山中院的这些做法, 网友“奥特曼”说:“虽然司法是否公信是一种客观评价, 但在社会舆论混杂的时代, 法院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打造公信、实现公信的做法, 值得称赞。” (1) 这种法官交流的做法,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促使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对于法官轮岗制度的讨论。

二、法官轮岗交流制度的概念以及该制度的作用

目前全国大多数法院均设立了岗位轮换制度, 让法官在各个业务庭之间或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进行交换岗位锻炼。对于法官交流制度, 有的学者认为其是提高法官业务水平的法院系统内部的一种类似培训的自我提高措施;也有学者则认为其是抑制腐败的一种措施, 王栓正 (2) 就持这种观点;更多的学者则认为这两个方面其是兼而有之。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从岗位轮换原因分析, 各地法院轮岗制度的形成和实施, 既有制度层面的考虑, 也有加强廉政建设、优化法院管理的考虑, 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有利于增强法院内部活力

轮岗交流促使法官换思想, 转观念, 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增强法官对不同岗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 长期处于同样环境下工作难免产生麻木烦躁情绪, 法官交流在提高法官业务水平的同时, 变换工作环境, 激发工作热情, 这对于案件的解决, 法官工作情绪的调整, 以及法院内部活力的增强都有明显作用。

(二) 有利于形成复合型法官

法官轮岗制度能够促进法官在法院内部正常流动, 避免法官因长期从事一项审判业务而局限思维, 防止法官因在同一个岗位过久而形成专断。轮岗交流制度能够完善法官的审判业务知识结构, 提高法官处理不同环境、不同情形下案件的能力, 使法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进而培养出业务能力极强的复合型法官。

(三) 促进法官公正廉洁

轮岗交流可以有效地防止个别法官长期在某个部门、某个岗位可能形成的人情网。法官交流使法官在某一地工作时间不会过长, 其更容易相对独立, 保持廉洁公正。这样一来, 法官在处理案件时只要结合案件情况, 谨慎适用法律便可得到让人信服的判决, 不至于因顾虑人情而扭曲法律、损害公正。只是有学者认为其功能是有限的。法官异地交流能够在反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不可能是根本性作用。法官异地交流可谓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3)

三、法官轮岗交流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法官轮岗交流在当今司法体制改革的大潮中能够受重视, 自有其合理之处。我们要对其加以利用就必须要考量其功能、价值, 对于其功能, 大致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助于解决司法地方化, 提高司法公信力

笔者认为法官交流制度的首要功能就体现在其抑制腐败上。法官的异地交流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法官摆脱各种关系网的羁绊, 创造公正的执法环境、抑制腐败, 提高司法公信力。

(二) 有利于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水平

中国的司法文化存在地域性, 风俗、习惯、司法环境都是法官处理案件必然面对的因素。这在客观上要求法官要关注司法的适用环境, 提高自己在不同环境下适用法律的能力。在不同的地区任职, 面对不同的环境、风俗等因素, 对不同地区的问题具体分析, 审判工作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对问题有其特殊的解决办法。这对于法官来说, 无异于是一个不断摸索、学习的过程, 这样一来, 经过不断学习, 其业务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三) 有利于不同法院间协助工作的展开和管辖冲突问题的解决

法院间的协助工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 各法院由于本身工作压力, 再加之不愿牵涉无关案件的心理, 往往在收到协助请求后借故推托。这不利于案件及时解决, 造成案件讼累以及审判迟缓。法官交流制度于法官来说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不同地区的状况, 体会到某些地区存在的不便, 如交通落后等问题, 其更能理解协助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大减少对协助要求的推诿现象。

四、法官交流制度可能引发的问题

事实上, 现今法院自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设立轮岗制度以来, 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 但是, 各项法律法规, 都对法院轮岗制度规定得不详细。制度上的缺失, 导致了各法院在具体措施落实上的极大差异,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由领导个人意志左右。频繁且无规律的轮岗, 严重损害了法官经验累积的延续性, 与法官职业化、精英化的要求极不适应, 由此造成各种弊端:

(一) 致使法官专业化建设进程受阻

随着法律法规的系统化、条理化、细则化日益增强, 要求法院的审判工作分工更加精细和专业。虽然整个法律体系是相通的, 但各个审判领域仍有区别。将优秀法官在各个业务庭之间或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频繁进行岗位轮换, 不熟悉相关领域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从而造成审判资源浪费, 也不利于形成专攻专研的职业氛围, 致使法官专业化、精英化建设进程受阻。

(二) 影响法官职业的稳定性

无论是从任职资格、专业素养, 还是职业道德方面来看, 法官都是一个专业性的职业群体, 稳定的群体。 (4) 如果交流制度设置不合理, 交流过于频繁、周期过短, 对于法官来说, 其心理上会感觉不稳定, 随时都可能“被交流”, 势必影响法官职业的稳定性。

(三) 与公正与效率原则相悖

作为一名法官, 除品行端正以外, 还必须熟知法律、精通业务, 才能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 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完美结合。而频繁轮岗, 审判工作始终处于摸索适应状态, 以致知识生疏, 业务不熟, 结果效率难以提高, 质量难以保证, 公正与效率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五、法官轮岗交流制度完善的设想

对于法官轮岗制度笔者有几点建议:

(一) 严格限制轮岗的范围

严格限制轮岗, 法官除具有法律法规所列举的情形外, 不得进行岗位轮换, 以保证绝法官岗位的延续性。首先, 法院轮岗制度设计需把握适度和审慎原则, 尽量减低轮岗的人数和范围, 不得随意进行轮岗, 尤其是跨审判领域流动和审判部门与非审判部门的流动;其次, 比较不同法官因轮岗可能带来的积极效果和负面效应, 力争达到成本最小、正面效应最大化;最后是个人意愿原则, 在轮岗决策时必须将法官个人意愿作为重要因素考量。轮岗时, 应明确交流轮岗的方式、范围和条件, 严格按照既定程序进行, 以保证法官的相对稳定。

(二) 在保持法官稳定的前提下, 规范有序地展开法官轮岗交流

在保证绝大部分法官工作稳定性和延续性前提下, 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有限范围内的岗位轮换。

1. 地域上:以省为单位

首先, 法官的交流不论是从该制度实际的落实可行性方面考虑还是从该制度实施的效益性方面考虑, 省内交流都是合理的。这样有利于合理安排法官交流的实施措施, 使法官更易接受安排。因为, 其一,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那么法官的待遇水平也有所不同。 (5) 省内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相差不会很大, 有利于营造法官异地交流的和谐氛围。其二, 省内交流, 对于法官来说与家人距离不会太远, 对于法官的假日探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不会大幅度增加法官探亲费用。所以, 在法官交流制度的探索时期, 以省为单位的块状布局具有可行性。

2. 级别上:平级轮岗交流

所谓的交流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合理程度之内, 这样才可以真正发挥法官交流制度的作用。不同级别法院的法官, 其业务能力与法律知识水平有一定差异, 高级别法院法官的审判能力和对法律的掌握程度较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来说, 都是相对较熟练和灵活的。所以, 一般的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只有较为复杂、重大疑难的案件和基层法院处理过后有争议的案件才由高级别的法院来进行审判。如果法官交流没有级别的限制, 基层人民法院的法官到了更高级别的法院任职, 对于接手的案件难免会因审判能力不足而无法及时进行审判, 甚至无法得出公正合理的结论, 这样非但没有提高业务水平, 反倒影响了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 违背法官交流制度的初衷。

3. 时间上:3-5年

法官交流制度抑制腐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周期性异地交流而防止“关系网”、“人情网”来实现。那么, 合理的交流周期便至关重要。如果交流周期过长, 交流法官便可能在交流地区形成自己新的熟人圈, 这样, 法官审理案件一样会受到影响, 根本无法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相反, 如果周期过短, 法官的工作状态经常性地处于不稳定状态, 对于提高法官工作的积极性来说很不利, 法官会感觉自己接手的案件随时可能被交流来的别的法官接手而不积极地去办案, 甚至拖延案件, 这只会降低司法效率。

4. 业务上:同类法官交流

所谓同类法官交流便是民行庭的法官与民行庭的法官进行交流, 刑庭的法官与刑庭的法官进行交流。不同法庭的法官审理的案件不一样, 那么其审判能力与知识储备也不一样。如果不这样进行限制和区分, 那么法官面对自己知识储备不够充分, 业务能力不够强的别类案件只会感到不知所措。虽然都是法官, 但相互之间“隔庭如隔山”。对于大多数从象牙塔中走出的年轻的预备法官而言, 最缺乏的不在于法律知识的多少, 而在于法官职业所要求的社会经验和诉讼经验。 (6) 民行庭的法官去处理刑事案件, 很有可能会对罪犯处罚过轻, 相反, 刑庭的法官去处理民事案件则很有可能会对民事违法者给予过重的处罚结果。然后这样的又会导致案件上诉率的提高, 增加了上一级法院的工作负担。所以, 我们必须对法官交流中法官种类予以考虑, 意识到同类法官交流才可以使法官交流制度发挥作用。

5. 监督制约上: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任何一个机构都需要监督, 有了监督, 才能有更好地实现公正。法官交流制度如果不够完善, 很有可能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而成为报复法官的工具;如果有了监督, 不能说完全避免问题的出现, 但不可否认, 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问题的发生机率 (7) 。

六、结语

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浪潮下, 法官轮岗交流制度是司法体制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应看到其对于抑制腐败, 提高法官业务水平, 提高司法公信力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注释

11 吴岚岚.法官交流挂职也挂责——佛山中院创新举措提升司法公信力[N].佛山日报, 2013.6.

22 王栓正.铲除腐败的有效途径——领导干部异地交流[EB/OL].人民网, 2000.

33 舒瑶芝.法官异地交流制度之探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 (4) .

44 张文显.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55 肖扬.当代司法体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66 朱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 2000 (3) :258.

增加投入是交流轮岗前提 篇8

有人认为,优质校的校长教师就“优秀”,薄弱校的校长教师就“薄弱”,并以此来作为交流轮岗的依据。在我看来,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只要对他所教的学生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他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单纯是由校长的管理水平或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决定的,学校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前,教育的不均衡主要还是更多表现为经费投入上的不均衡,政府对薄弱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薄弱校发展受限条件太多。如果投入上的不均衡不能彻底扭转,只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只能从一个侧面凸显教育部门对均衡教育的无力感。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人事、职称、薪酬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实质问题上,确实缺乏足够的发声权。如果在没有实质性保障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最后的结果可能与均衡的初衷恰恰相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从县域率先开展,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城市师生与家长反弹的回避?

具体来说,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化,还需要面对许多细节问题。首先,学校内部班级之间教师的调换都会引起学生与家长的反弹, 当一位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校长或教师, 与另外一所学校不熟悉的校长或教师进行交流轮换时, 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其次, 还要考虑校长和教师的愿意度。校长教师从优质校到薄弱校交流,其心理落差是巨大的;从薄弱学校到优质学校交流,其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且牵涉到家庭、工作、生活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巨大变化,这些都需要谨慎应对。

破解轮岗教师的打工心态 篇9

一、打工心态的存在事实

1.有收入无归属

作为教师到哪儿都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考试, 收入上有些许校际间的不平衡, 只要在一线工作差距不会很大。关键在于要有归属感。学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很多教师记忆深刻的“关键事件”都与学校有关, 专业成长上的自不必说, 第一次上公开课、第一次论文获奖、第一篇文章发表、第一次拿到荣誉……甚至生活、社会经验的许多第一次也是与某所具体的学校相联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三个层级“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正是当下轮岗教师最为迫 切的心理需求, 没有归属的满足即便有稳定的收入也不能达成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

2.有工作无事业

每个人都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但是变动不居的环境会将这种雄心壮志消磨殆尽———干得再好也还是要流动的。急功近利可能会变成时尚, 而做教师恰恰需要心境平和, 需要“长线投资”, 最怕的就是不管明天只问现在, 教师的事业心和事业感都会受到巨大冲击。

3.有同行无同事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之间的关系又是构成学校文化的关键。现行体制下教师变动太快,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轻浅起来———没有必要刻意维护和谐友好的关系, 大家明天在哪儿还说不准呢。而没有协作的教师关系, 学校的工作推进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各自为战会导致整体协调失灵, 校长会像扑火队员一样忙个不停, 加上校长也是流动对象, 如果业务再不过硬问题就更多。

二、打工心态的形成原因

1.行政政策设计不够

文化准备不够充分。部分教育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文化认同的问题, 没有循序渐进地进行文化的设计与改造。

制度思考不够周延。制度设计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是对于改革的承受者必须要有相当的预设。也就是说一定要研究这一项政策实施以后教师的想法是什么, 而我们预设的跟进手段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走群众路线, 没有一线教师的声音, 思维必然局限, 思考必然有缺陷。

保障措施不够有力。要让教师有安全感, 首先要在后勤保障上下功夫, 比如教师宿舍建设、上下班车辆考虑、教师子女家庭因素的综合评估等, 只有将细节考虑到、解决好, 教师才能有归属感;其次是教学上的保障, 要有更好的教学条件,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再次还要有制度性保障, 对交流的教师一定要有精神、物质上的倾斜政策。

2.学校文化创生不强

固凝状态。多年来学校在改革, 但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 具体到学校人事改革处于静止的状态。这样的状态由来已久, 教师身在其中也就见怪不怪了。

固稳结构。许多学校的教师队伍基本是处于停滞、凝固的状态, 就连工作分工等也是这样。学校“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相同”, 多年来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状态。

固步心理。许多学校每年的进步变化不大, 整体是处在比较低的重复水平上运行。剔除上级的推动, 学校的进步基本是空白。平面发展、应付上级是学校的常态, 这样的发展状态下固步自封就在所难免了。

3.教师个体准备不足

思想不够解放。部分教师见识比较窄、现实工作的开放性要求不高、与外界接触较少, 呈现出一定的保守性。保守性表现出的不光是见识的问题, 还有思维比较僵化, 更有爱钻牛角尖的通病。

发展不够明晰。现在教师群体中职业倦怠广泛存在, 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与教育评价体制有关系, 也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不明有直接关系。特别是评上了高级职称的教师已经在专业发展上无路可寻, 于是“混”成为常态。这就需要为不同层次、年龄、身份的教师制定出相应的专业发展的路径, 让他们有奔头。

尝试不够多岗。许多教师在当今社会大变动、大调整、大发展的背景下显然是太过于保守与落后了。尝试让老师适应不同的岗位, 进行多岗锻炼可能会给流动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

三、打工心态的破解可能

1.优化制度设计

制度设计是教师流动工作的主要凭借, 要将这项工作做好首先就要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将制度设定得更加科学合理。

发掘优秀文化。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是也具有创新性, 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是社会文化, “北漂”虽然有艰辛, 但正是因为跨出了“北漂”的步伐才有了成功的可能。二是教育文化, 教育中不乏变动的事例, 孔夫子三千年前带着得意弟子周游列国, 除了宣传其政治主张, 也在进行着教育的事业;三是发展文化, 在岗位变动中获得更为重要的发展机会, 能激发起教师主体的发展意识。

进行周密思考。运用系统思维将教师流动工作进行周密思考, 特别是要走群众路线, 广泛发动教师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 发挥教师在这项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运用整体思维统筹好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教师, 将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置于整体之中。运用长远思维, 指向于长久机制的确立。运用人本思维, 以人为本, 关心人、照顾人、发展人、成就人, 这样才能消解抵触、应付思想, 真正达成流动、均衡的目的。

提供有力保障。恰当地建立好后勤保障体系, 激励保障体系, 专业保障体系, 支撑保障体系, 为破除打工心态提供源头活水。

2.创生学校文化

打破固凝状态。从学校的目标管理开始将学校的发展纳入到正常的轨道, 每学期、每学年都要有新的目标和追求, 这样学校就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和执行上找寻变动的可能, 实现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 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 变动的校园会成为教师流动的发生器。要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上有新的突破, 倡导创新的课程文化, 从而为打破学校的僵化状态奠定日常的基础。

打破固稳结构。对于人员的管理是最重要的, 要逐步将管理的层级整合, 实现扁平化管理, 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使人员的校内流动成为常态。对于教师和职工的考核评价要更为科学, 将不适合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调整到后勤岗位上去, 凸显一线教师的地位。

打破固步心理。用足用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工具, 科学制定、明确目标、清晰路径、严格考核, 将教师推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破解“高原现象”。对于专业发展不合格的老师要有强有力的问责手段, 不能听之任之。

3.做好个体准备

解放思想。要创造机会让教师解放思想, 站在全局、形势发展和个体成长角度看待问题, 摒弃从一而终的传统思想, 求新求变, 在变动中展望、追寻、成长, 人生的价值会在这些大事件中提升。

明晰发展。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分析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用好专业发展的良机, 从而激发起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打造发展需要载体, 通过公告公示、组织留档、定期对照等方式将发展的目标明确下来。

上一篇:激发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下一篇:新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