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能型

2024-07-31

实用技能型(精选10篇)

实用技能型 篇1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剂专业技能型人才不足, 部分药学从业人员或不具备正规学历与执业资格, 或知识结构不合理, 表现为实用技能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比如, 部分药品营销人员不能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不能为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避免药物滥用提供有足够价值的咨询服务;处方审核和药品的核对、发放、合理用药等知识储备不足, 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其主要原因是, 他们在校学习时形成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材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性与系统性, 学术性过强, 而必要的技能型知识则明显不够, 与行业、产业岗位对接不紧密, 学非所用与用非所学等问题较突出, 学校教学没有体现职业教育应有的特点。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 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我校在职业教育实践中, 注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以下为我校药剂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方式转变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态度、知识与技能等方面, 应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既要转变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也应改变“填鸭式”授课方式, 要把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作为核心目标。

药剂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探索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力争生产性实习占实践性教学时间的50%以上;探索工学交替与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即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 一边参加生产实习;推行双证书制度, 即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来说, 采用“1+1+1”的培养模式, 即专业基础课与文化课学习1年;专业课学习1年, 并结合药企、药房、医院药剂科的实习实训进行;顶岗实习1年。通过校企结合, 逐步形成“四个一体化”, 即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一体化、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职业教育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与授课方式, 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首先, 要扩大实验与实训场所, 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 比如将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课时比例调整为1∶1, 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调整为1∶1.5。要改变重视校内实习、轻企业顶岗实习的做法, 实现企业顶岗实习质量的全面提升。其次, 要改变传统单一讲授式教学法, 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综合应用的现代教学法, 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多媒体学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广告模拟教学法等。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还要求改变重理论知识考试、轻实践技能考核的观念, 应树立以企业岗位群的技能需要和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的观念;要改变以结果考试作为唯一指标的评价方式, 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应建立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评价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

2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与省内外“三甲”、“二甲”医院的药剂科及区域内的大药房、制药企业与医药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些单位作为我校药剂专业学生的实训和顶岗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了较优质的实训设备与场地。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实习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还让学生把学校获得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与毕业后就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有助于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时, 基地可以根据学生实训期间的表现, 择优录用工作勤奋、实践操作技能过硬、理论根底扎实、人品好的优秀毕业生, 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在与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应找准学校、实训基地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契合点, 努力争取基地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好的名师巧匠亲临一线带教, 为学生的实训操作把关, 他们在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的同时, 还能结合理论知识予以解释,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因此, 学校拟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 每年给予亲临一线且认真负责的实训基地教师一定的津贴。对德艺双馨的优秀实训基地教师还应加强宣传, 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只有与实训基地建立互惠关系, 才能巩固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扩大实训基地。

3开发工学结合实训教材

根据药物制剂、制药工艺、药物分析检验、药品营销、用药咨询服务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学校组织教师与制药企业、医院药房、药品超市等单位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专家研讨, 制订不同岗位群的工作态度、知识与技能要求, 联合开发实训教材。在教学内容上, 实训教材应体现学生在态度、知识与操作技能方面必须达成的目标与要求, 其中理论知识内容应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 摒弃传统教材中学术性过强的、抽象的理论内容, 突出实用性与针对性, 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内容呈现方式上, 实训教材应多结合实际案例与项目设计进行编写,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总之, 实训教材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应达到理论与实践对接, 学校与企业对接, 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 学校学习、企业实习与职业标准对接, 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使课堂学习、实训实习与就业岗位的职业标准合一, 形成特色教材。

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与实训基地的教师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 又能在生产与服务岗位上传授实用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包括:第一, 选派事业心强、有志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定向培训或参加药企、药房的各类技能培训与交流活动。第二, 聘请专家定期为教师举办关于新技能、新知识的各类专题讲座, 如药剂制备、药物质检、设备操作与维护、中药饮片制作等知识的讲座。第三, 要求药剂专业课教师定期到生产与服务企业轮岗, 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技能。第四, 学校聘请制药企业、医院药剂科、药房、药检、药监部门实习带教教师参加教学计划与实训教材的编写, 为学生讲授理论课, 提高实习带教教师的理论水平, 增强他们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的带教责任。通过多种培训形式, 使“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力争把专业课教师全部培训成“双师型”教师。学校对“双师型”教师实行聘任制, 对于不及时去药企与服务一线岗位更新知识与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予以解聘, 并对“双师型”教师的学识、技能、业绩等进行定期考核, 评选“双师”标兵, 并与年终评先评优、职务职称晋升挂钩。

总之, 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要把“双师型”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通过进修学习、定向培训、项目开发、人才引进、聘任企业一线岗位能手任教等措施, 全面提升教学队伍整体水平, 逐步将担任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与在实训实习岗位带教的师傅全部培训为“双师型”教师, 并培养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5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按照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原则, 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建立理论教学、校内实习、见习、顶岗实习督导制度, 健全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质量监管、保证与评价机制。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一”的实习管理与过程管理制度, 利用教学信息管理平台, 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 创新评价方法, 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有企业参与的教学管理组织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可以概括为“一套制度、六方监控、五位一体”。“一套制度”即建立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实施细则, 内容涵盖教师研讨制度、学科带头人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教师资格审查与教师聘任制度、日常教学工作督察制度等。“六方监控”是建立药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室、教务科、教研室、学科带头人、学生六方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重点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履行职责情况、教学计划制订与执行情况。“五位一体”是指建立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校管理部门、学科带头人、学生、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对教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要及时反馈信息并予以纠正, 确保教学质量。要强调的是, 在教学管理组织与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中, 应重视企业专家在专业建设委员会中的作用。通过以上措施, 使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确保教学质量。

在培养药剂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的探索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包括:第一, 实践教学体系中场景式教学场所的建设经费不足。第二, 生产性实习与实训过程中, 学校与企业在责任主体方面没有明确规范, 企业对于培训学生的责任心有待加强。第三, 教学内容与行业对接、符合行业要求的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和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工作的完善需要时间。第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更多投入。

综上所述, 我校在药剂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过程中,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还需投入大量财力与人力, 且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善。

摘要:医药行业基层单位技能型人才不足, 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授课方式、改革教学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实训教材、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基层单位培养药剂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实用技能型 篇2

第一课学习了《护理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于XX年8月3日-5日在大连召开,这次会议是继1986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后,又一次专门讨论、研究、部署护理工作的全国性大会。并要求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医院领导、管理人员要认年代学习和积极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XX-XX)》,贯彻会议精神,切实重视和支持护理工作的发展,会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工作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回顾,总结护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护理工作发展面临的形势、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护理工作发展思路,明确了近几年内护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这次会议对于我们护理人员来说,我认为是迟来的春天、迟来的爱。

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合理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

4、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5、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的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不能以执行医嘱为主。

6、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7、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

8、推进护理教育改革和护理发展。

9、发展中医护理。

10、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三、目前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表现:在编人员少,合同护士多,队伍不稳定。

2、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高。护理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没有重点抓护理,没有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没有根据护理工作的内容科学地划分护理工作的层次,没有统一体系、优化组合、充分利用科学、人本原理,没有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4、护理工作存在不主动、不全面到位,注重打针、发药,忽视观察病情,注重执行医嘱,淡化生活照顾、健康心理辅导和康复指导,注重技术、忽视沟通与交流。

5、护理文件书写上没有与临床实际结合,没有突出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形成有护士特色的护理记录,但又耗费了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

6、护理职能没有发挥,评审中级后就没有发展,对临床护理专业的发展认识模糊,认为有医生做就行了,没有研究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如何与社会、医疗发展相适应.7、劳动价值与报酬没有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干好干坏一个样,经济随着医生走,和护理工作的技术和发展没有关系,与护理质量没有结合。

8、追求学历层次提高,忽视临床、忽视基础护理,使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被忽视。

四、护理如何在创新中务实。

1、分层次护理的必要性:

何谓分层次护理?

就是根据护理的现状,采用小组护理的模式,根据护士的学历、资力(职称)、能力(素质水平)把护士分三个层次,即助理护士,执行护士,责任护士,根据工作性质和各层次人员的实际能力分配工作,并确立了各层次护士的任职条件和职责,发挥每层人员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设立专科护士

何谓专科护士?

专科护士为“具有丰富经验和专门的理论基础及技能的护士”,“是在护理专业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在某个专门的临床领域中具有广博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技能,他们对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处理,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专门化的护理服务。”这种建立在经验、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临床护理能力,能使她们具有相应的专业权威性。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挑战和困难;通过学习全国护理会议的精神,使我了解到国家领导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是任重而道远!

我个人认为,护理工作在我们专科医院里和其他综合医院是一样的重要,护理事业要发展和护理质量要提高已是必然的趋势。怎样才能推动本院护理工作的发展呢? 通过这次的理论学习,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我对本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作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下面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1、医院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的发展,给予护理管理者管理上的独立自主权。

2、加强对护理管理层的培训、考核和监督,通过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评价考核管理层的实力。

3、护理管理者要加强与领导沟通的能力,能说服领导听你的需求办事,明确目标管理,有计划、有系统地实施和评价护理工作绩效

4、护理管理者能真正从别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抓好护理管理,把护理工作管到点、管到位。

5、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要为护士创造一个能培训的环境,例如设置护理操作练习室,请高资历的护士讲课。

6、加强护理骨干和专科护士的培养,使护士的期望值得到提高,护士就会自觉地从各方面努力地提升自己。

7、加强与同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别人好的东西,并能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护士学习的兴趣。

8、尽快增加临床一线护士,科学地统筹护士人力资源。

9、重视护士的劳动价值,合理地分配劳动报酬,善于利用激励的技巧,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10、护士在医院服务质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护士对医院形象的影响是直观的、持续的;与病人的可及性强;风险仅次于一线岗位的医生,特别是我们精神科的护理人员。所以我建议尽快增加男护士,以加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增设和培训男护士绝对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发展,在一些综合医院都已开始实行,何况是我们医院呢?

实用技能型 篇3

关键词:运动理论;教师水平;运动技能;个体差异

体育技能是实现体育课程多领域目标的载体,是体育教师主要的业务素养。体育教师自身技能的缺失和退化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许多时候,造成体育课只有体能练习,没有技能教学现象。一位教育系统领导曾批评说:“某些体育老师上的课,学校的保安也能上!”因此,越来越多的地区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运动技能水平了。

我市每两年举行一次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其中运动机能考评占了总分的20%。其中自选项目一项,一般为自己的专长项目,占10%;另一辅项则从田径类、球类、体操类中随机抽取一项,也占10%。这种运动技能考评方案从体育教师“一专多能”的要求出发,考评体育教师“吃饭本领”的高低,至今已经沿用多年。按理说,教育管理部门能做如此周全的考评设计已是难能可贵,但笔者认为:体育教师有别于职业运动员,他们的运动技能的价值并非用来竞赛和表演,而是体现在教学实用中。现有的体育教师的技能考评方案显得单一,不能客观地反映该教师的运动技能素养。基于此,笔者欲从体育教学实用的角度,对我市未来体育教师技能考评改革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要重视体育教师运动理论的掌握情况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体育教师不该是光会动手动脚的体育棒子。教师对技能的掌握,必须对该项技能所属项目有自己的理性认识。如:考评的是篮球行进间反手上篮技能,考生须能阐述篮球项目的相关知识以及该技能技术原理和实际作用。如果能清楚地表达,则说明其对篮球项目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是正确运用和展示技能的前提,也是个人文化底蕴的展示。

二、要创造条件让参评教师发挥正常水平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体育教师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更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因此,技能展示应该在考评中占最大的比重。在实际考评中,往往参评的体育老师想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准,而偏偏会因为过大的精神压力或不熟悉场地器材造成发挥失常,如:足球的脚背正面颠球、体操的分腿腾跃等技能,都容易出现失误。考评方案只给参评老师一次机会,这是不人性化的。倘若能给予两次机会,选其佳者而计,则更有利于参评老师的发挥。

三、要体现运动技能在教学中的传授运用

体育教师主要任务是把技能传授给学生,擅于“言传身教”对于体育教师的尤为重要。如:排球正面垫球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边讲解,边对该技能做慢动作、分解动作示范,讲解是否清楚、示范是否到位、分解是否合理都决定着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技能讲解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技能价值的主要体现,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在体育教师运动技能考评中引入讲解示范为评价要素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四、要根据参评教师的个体差异调整选项方案

专项体能是完成运动技能的基础,特别是不同项目之间是很难跨界的,同时年龄和性别也是影响体能的因素。我市体育教师运动技能考评方案中,对同一项目男、女的要求不同,例如:同样是跳远,男子需要用“挺身式”,而女子只需要“蹲踞式”。但是,并没有考虑对不同年龄层、不同专项(许多体育教师以前是专业运动员)的体能差异。建议取消辅项的随机抽取,列出规定项目菜单,让运动员自由选择,“量力而行”,同时对同一项目制定“年龄分段评分表”,即不同的年龄段采用不同的评分要求。这样可避免“180斤”陪“100斤”玩单杠、“40岁”和“20岁”比跳高的不合理现象出现。

总之,体育教师运动机能考评的出发点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实用才是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归宿。

参考文献:

[1]章莺.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量化评价[J].体育学刊,2002.

[2]常开彬.试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

实用技能型 篇4

1 探索“先顶岗实习, 后学习”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顶岗实习是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自主实习, 在实习中增加教育的价值, 既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 也为其提供将来就业的选择,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加系统和综合的了解, 同时也更加明确如何塑造自己, 规划自己的未来。农学专业传统的实习时间都是在第8 学期的下半年, 实习期为半年, 据实习单位和企业的反馈传统的实习暴露出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实习时间和农业的生长期是脱节的, 农业最集中用人的时间是在5~10 月生长季, 而传统的实习学生一般在6 月份毕业回校, 仅和生长季接触2 个月, 一些植物生产中的问题并没有遇到也没有时间来解决, 而对于企业来说也没有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的自身优势来解决企业的生产实践问题, 所以传统的实习和实践是脱节的。学生在实习中遇到一些生产实践问题, 但是面临毕业季、找工作季等, 没有时间也没有经历把生产中的问题系统的解决和消化掉, 使一些实践教学成为走马观花。

基于此, 可以尝试“先实习, 后学习”的实践模式, 具体操作为大学三年级即第6 学期的4 月份和第7 学期的10 月份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 这样学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妥善安排生产种植计划, 把论文做在田间地头, 突出专业特点是实践教学的核心, 经历了准备种子、整地、施肥、覆土、整畦、铺膜、 节水灌溉, 间苗、锄草、整枝修剪、病虫害防治、 田间调查、产品收获销售等生产全过程, 熟练掌握了各项田间操作技能。实习结束后学生认真总结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带着问题参加课程学习, 这样使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用在了实践中同时实习又升华了理论知识, 使学习和生产实践环环紧扣不脱节。

2 建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体系

传统学生培养模式, 仅靠大学中培养, 仅在课堂不能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 只有校企联合培养才能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理论用于企业实践,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来着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是培养实用农业技能人才的关键和必经之路。

建立全方位, 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涉及的领域很多, 包括信息交流、人才交流、技术交流、课程设置、企业文化、学生培养目标的全方位的合作。为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 召开校企联谊会, 通过联谊会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 扩大交流, 企业进一步加深对学院的了解和认识;也使学院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实践技能的需求, 从而共同研讨制定更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企业人员参与的办学指导委员会, 企业人员根据企业和行业的需求, 不断促进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促进实用技能课程体系的建立, 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有机结合, 使培养的人才进一步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发展需要, 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 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 同时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开展多方位的实习体系, 学生的实习可以分不同的阶段和区段。围绕学生的职业特点和岗位需要, 灵活组织教学, 进行基本素养、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阶段的进行生产实习, 从低年级起 (二年级) 进入企业或公司进行短期课程实习, 一般实习1 个月左右,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阔学生的眼界, 也了解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以便更好的进行理论学习。第6 学期整个学期作为生产实践学期, 组织学生到企业、公司实践锻炼, 在业余时间学生利用MOC、微课等方式进行网络教学, 探索并实践学习和实践交替的教学模式。最后一个学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社会实践和职业素质培养, 进行顶岗实习, 按企业员工对待, 在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 进行独立完成生产实践各个环节。这3 个阶段的划分, 体现了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应用、步步推进的原则, 同时, 通过企业和学生的信息反馈, 修正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实现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陈解放, 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2]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 2011 (7) .

[3]邹晓东, 陈汉聪, 创业型大学:概念内涵, 组织特征与实践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3) .

实用技能型 篇5

事业单位招聘中有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岗位,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Word操作技巧,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多多积累,祝考生顺利通关!

169.为图片加边框:选中图片→可添加边框及调整边框粗细。

170.设置图片的大小:双击剪贴画→“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大小”选项卡→选中“锁定纵横比” →“高度”输入相应数值→“版式”选项→选择版式样式→“高级”按钮→“高级版式”中→设置对齐方式→“确定”按钮→“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确定”按钮。(重设:是恢复原来编辑状态。)

4)、插入自选图形:

①“常用”工具栏→“绘图”按钮绘图” 工具栏→“自选图形”按钮→快捷菜单→选择需要的图形→拖动合适位置。

5)、编辑自选图形:

①选中插入的图形→“绘图”按钮→“编辑顶点”命令(按住Ctrl键单击编辑位置)→拖动点可改变其位置→“绘图”按钮(退出顶点编辑状态)。

②设置图形组合:选中图形→“绘图”按钮→“对齐和分布”子菜单→“水平居中”命令→“绘图”工具栏→“选择对象”按钮(按住Shift可选取不同图形类型)→“绘图”按钮→“组合”命令。

③取消图形组合:“绘图”按钮→“取消组合” 命令或“选中图形→右击→“组合”命令→“取消组合”命令。)

实用技能型 篇6

1 举办乘座式高速插秧机维修服务技术培训班

省农机推广站于3月19日和3月26日分别在东海县和无锡洋马农机 (中国) 有限公司开办了两期培训班。对插秧机的理论知识、操作重点、调整维修要领以及常见故障和修复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来自农机推广一线的省、市、县业务能手近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 学员们均参加了理论考试和技能实践考核。第一期培训班中有15名学员申请参加技能考核鉴定, 经省农机技能鉴定总站考评鉴定, 通过了高级农机修理技能考核, 获得了资格证书。

2 举办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培训班

省农机推广站于4月18日和4月19日在灌南县与淮安市淮阴区分别开办了两期水稻机械化集中育秧技术培训班。来自连云港、徐州、盐城、淮安、宿迁、泰州等地的各级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生产企业工人共340人参加了机械化育秧培训。培训班上, 专家讲授了工厂化育秧的基本特点、工厂化育秧的工艺流程、工厂化育秧的装备、工厂化育秧规范 (标准) 、水稻育秧无纺布覆盖等技术知识, 并就水稻机械化育秧播种流水线机组的安装和使用、作业前的准备、故障的判断和排除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3 举办省内星级农机合作社修理人员技术培训班

省农机局于4月下旬分别在洋马农机 (中国) 公司、久保田 (苏州) 公司和常发集团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举办了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维修人员技术业务培训。来自省内星级农机合作社的机具维修护养人员及相关负责人15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培训考核, 提高了合作社农机修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增强了农机合作社市场化的竞争力。

4 举办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

省农机推广站于4月24-28日在山东恒台县举办了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徐州、连云港、盐城3市8县 (市、区) 农机局分管局长和农机推广站长、省玉米专家组部分成员、省局科技处有关负责人共34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培训班上省玉米生产机械化专家组长向学员们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新出台的《江苏省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试行) 》。邀请山东巨明集团和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对玉米收获和种植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技术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学员们参观了山东巨明集团, 观看了麦稻联收机、大豆联收机、玉米青贮收获机、不对行玉米联收机、两行及两行以上玉米联合收获机等多种机型。

5 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实用新技术培训班

省农机局结合全省插秧机推广服务工作会议, 于5月9-10日在常熟市举办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实用新技术培训班。培训班面向省、市、县农机推广部门负责人、科技人员和部分市、县农机主管部门的分管领导。有5名省内外专家为学员们授课, 课上老师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培训重点为机械化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农艺整合技术。培训中还安排溧阳市社渚芳伢农机专业合作社长就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运用实践及成效进行经验介绍。培训班邀请到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两位专家就设施园艺栽培机械化、土壤消毒技术与相关装备等实用新技术进行了专题讲座。该培训班所讲授的内容新颖实用, 学员们学习认真、交流积极。为检验学习效果, 主办方专门组织书面考试, 有102名学员参加了考试, 平均成绩高达80多分, 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6 到基层开展专题培训讲座

徐州睢宁县庆安镇杜巷村是省农机局“三解三促”活动的一个联系点。省农机局领导先后两次进行实地走访和专题调研。针对村里现状, 为满足村民发展农机化的迫切愿望, 省农机局在协调沟通的基础上, 积极牵线搭桥, 联系常发集团等4家农机企业与该村联合成立睢宁常发农机合作社, 并无偿捐助价值50万元的农业机械, 扶持该村发展农机化, 使杜巷村的劳动力得以进一步解放。5月10日上午举行了常发集团赠送农机暨睢宁常发农机合作社成立仪式。仪式结束后, 省农机推广站两位研究员为庆安镇镇村书记、村长、农机 (技) 员、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民、机手等100余人进行了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集成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专题培训讲座。在培训时, 专家们详细讲解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路线, 还田作业机具的应用技巧, 工厂化集中育秧、机插秧集成技术, 玉米生产机械化中收获和播种重点环节技术。由于授课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来自基层一线的同志们深感机会难得, 学有所得。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增强了当地尽快实现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信心和力量。

实用技能型 篇7

在2007年我们参加了全国大赛, 预赛举办了两个轮回, 我校最终囊括了四个项目的全部9个参赛资格。6月份在重庆举办的全国3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的几百名选手的比赛中, 我校以第一名对全国的不利情况下获得2金, 1银, 6铜的可喜成绩, 与广东、宁波并列奖牌总数第一名, 其中徐春庭同学在多媒体比赛中获得全国第一。

从2003年至今, 我们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已有7次, 获奖选手达98人次, 荣获一等奖选手 (包括金奖、第一名) 达32人次。

优异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 我们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教训,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大量的实践, 最终取得了培训比赛的宝贵经验, 下面我谈几点体验与大家共勉。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比赛, 积极督查指导

校长亲自挂帅主持每次比赛的动员工作, 召开专项工作会议, 动员、安排、检查、督导, 使全校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都投入到大赛中来, 上下齐心, 全力以赴。

我校每年都举办“学校技能文化节”。重奖获得好成绩的学生, 以此推动教育教学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组建比赛领导小组, 制定比赛计划

1. 每次接到比赛任务, 学校便召开干部会议, 组建比赛领导小组, 以此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2. 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 每天干什么都要详实、可操作。

3. 实施奖励机制, 分别确定指导教师奖和学生奖励规定。

实施奖励既要有物质奖励也要有精神奖励, 奖励资金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 要适中。

例如学校制定的奖励分6个等级, 最高3000元, 最低500元。

三、加强指导教师培训, 提高比赛指导技能, 在做中教

1. 要为指导教师备好所需的各种设备, 例如电脑、软件、网络设备等。

为指导教师解决好后顾之忧, 把他们的工作、生活安排好。

2. 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在一起, 同吃同学

习, 有条件的最好同住, 全面了解学生的一切, 学生的喜怒哀乐都要掌握于心, 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任何问题。

3. 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参与到比赛中来。

学校的设备和教师都会有局限性, 因此一定要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配合学校, 把与比赛相近的设备提供给学校, 把企业技术娴熟的工作人员派到学校, 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其实, 这也是培养老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一个好时机。

4. 要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走进学

生的心理, 去关心学生的学习、技术、家庭、身体、喜好等, 与学生做朋友。

5. 要经常和家长沟通, 从侧面了解学生

的一切, 让家长帮助一起关爱学生, 让学生在全方位爱的关注下去训练, 这样的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

6. 教师平时组织训练选题内容一定要有

代表性, 将知识点都要蕴涵在实践操作当中, 教师要反复推敲, 仔细研究, 保质保量的让学生练习, 在做中教, 尽最大努力节省学生的训练时间。

7. 不定期举办训练作品展示, 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训练和比赛的信心。

8. 及时掌握信息, 包括技术信息和比赛规则信息。

技术信息一定是最先进的, 是和比赛要求相一致的, 绝不能有半点差错。比赛规则更不能轻视, 要让每名学生熟记于心, 要经常培训。要通过网络和电话多与主办方联系, 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及时更正自己的培训计划。

四、组织学生迎战比赛, 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在做中学

1. 严格考勤, 做好资料积累。

学生已练习过的技术资料一定要保留好, 过一段时间要求学生再做一遍, 前后进行对比, 找出进步所在, 鼓励和增加学生的信心, 这对选手的培训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安排学生练习的每一件作品都要认

真点评, 以鼓励为主, 缺点和问题要说得准, 说得及时。在技术上一定要让学生绝对服气, 感觉接受点评每次都有收获, 促进学生期盼着每天的点评。在给每名学生进行点评时, 要让所有学生在旁边观看, 让他们知道作品的优缺点, 学习别人的长处, 改掉自己的不足。

3. 比赛情景训练。

经常制造比赛氛围, 按比赛规定的时间进行训练, 甚至缩短比赛时间训练, 这种训练会使选手适应比赛气氛, 避免临场紧张。无论技能还是比赛经验都要在做中学, 通过实践去体验, 去学习, 这样学习的知识才能记得住,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用得上。

4. 更换场地和设备训练。

因为在比赛时, 比赛场地是未知的, 设备也不是自己使熟的, 必须提前训练, 熟悉场地和不同的设备, 锻炼选手的适应能力。

5. 要定期召开比赛选手座谈会, 听取学

生的学习体会和今后的打算, 教师不要主观决定, 把自己的所有计划都强压给学生, 这样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训练效果是不好的。

6. 故意制造故障, 锻炼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

比赛现场千变万化, 不一定能遇到什么情况, 必须训练学生在特殊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

7. 团体项目要培训学生的团结、配合、

协商的能力, 要顾全大局, 不要耍个人英雄主义, 不急不躁, 努力发挥出每个人的优点。在展示个人风采的同时, 更加突出职业道德与协作精神。

8. 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去参加比赛, 发扬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原则去参赛。

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考场前, 不要和他们说比赛的事, 尽量避开比赛的话题, 说些轻松愉快的事情, 转移选手的注意力,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心理。

以上这些经验不是独立的, 要相互结合, 互相渗透, 环环相扣, 把握火候。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紧张的氛围中进行训练。

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做事, 用爱去关注每位学生, 就一定能培养出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选手, 也一定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

摘要:计算机比赛的培训只有在做中教才能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学生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真谛,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到真正实用的本领。

实用技能型 篇8

上述所有这些因素, 都说明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依靠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是农业技术普及、农民生产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 农民生产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水平。国外专家舒尔茨 (1960) 在对传统农业的分析过程中, 认为要使农业持续增长, 必须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在农业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建立和健全农村教育、保健和劳动力流动方面的制度, 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也是实现收入均等的途径。发展中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必须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技术和科学知识的投入。因此, 凤城市农机总站立足本职、不断创新, 一些农业新技术的运用、推广和普及, 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为全市“三农”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就农机而言大体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推广使用, 二是服务体系建设。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型机具购置推广使用凤城甚少, 影响了凤城综合机械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2.营机大户没有地、种粮大户没有机, 矛盾突出。

3.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慢, 劳动力转移慢, 土地集约化经营形成慢, 这三慢遏制了机械化发展。

4.服务体系断线、无人管。

二、原因

1.大型机具的使用受地块限制

大型机具推广使用受凤城土地地块小, 大块地少, 个人承包地少的限制, 如:凤城水田近10万亩, 除兰旗镇水田面积4万亩外, 其余6万亩分布在10个镇区。面积分散, 地块不整, 是1亩地三分坝埂, 小四轮拖拉机都无法进入, 更谈不上大型拖拉机的带机作业。我市旱田60多万亩, 除白旗、大堡、草河、边门几个镇 (区) 有零散的大地块外, 其它十六七个镇区也都是小地块多、坡地多的格局, 这些也是影响大型农业机械进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2.农机大户与种粮大户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我们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了培植营机大户上, 这些营机大户为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三产业的兴起, 农村劳力的转移起到了积极作用。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营机大户的市场越变越小, 改变了过去农户主动找营机户、营机户坐等农户的局面, 什么原因使营机户步入这一尴尬局面, 经调查, 有两种原因:一是生产资料上涨, 机耕费用也随着油料上涨而上涨, 农民种地一算账不挣钱, 物价上涨劳动力值钱这就显得种地更不划算, 个别地方出现了弃田务工的情况;二是种田大户手里有田, 但无钱高价雇人种田, 无钱雇用农机耕田, 形成了二户的矛盾。

3.“三慢”遏制了农机的发展

农民种地不挣钱, 出租不挣钱, 外出打工一时无出路不挣钱, 盲目引种经济作物, 赶上行情挣点钱, 行情不稳不挣钱, 掉行赔了钱, 无力购机经农。

4.农机服务体系

农机服务体系, 虽然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改革, 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存在新机具的推广、试验、示范、人员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三、建议

1.加强土地整治

地块小、坡地多, 可通过政府行为, 适当补贴, 进行土地治理, 平整土地、小块变大块、坡地变平地。农机要利用机械化优势积极引进平地机械, 镇 (区) 政府要做好这方面的衔接, 为平整地开绿灯。

2.种田大户与农机大户的矛盾

农机部门在扶持农机大户的同时加大对种田大户的扶持力度, 扶持重点要多投机具, 使种田大户成为农机大户, 农机大户手里有机可多租地成为种田大户, 走一条种田大户成为营机大户, 营机大户也是种田大户的特色山区机械化发展路子。

3.解决“三慢”问题

“三慢”问题实质是“三农”问题, 也是政策性问题, 要通过国家政策对二、三产业企业的发展、监管加大力度, 使之发展壮大, 使二、三产业稳定、持续长久, 形成良性的发展链条, 使农民走出土地, 增加收入。驱使土地逐渐形成集约化管理形式, 机械化得以施展。

4.服务体系

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已经喊了多年, 搞了多次调研, 人大政协多次座谈, 最终是一个大老难。

实用技能型 篇9

一、校企合作的条件

校企合作对于合作双方来说, 就是发挥双方的各自资源优势,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对于企业来说要具有一定的人员需求, 并且具有适应培养对象阶梯型成长的环境, 包括工作场所, 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师傅, 满足培养者持续学习, 不断成长的要求, 学校能要具备培养技师的基本制度、师资、教学设施等, 同时具有基本实践场所和一定的技能鉴定能力。

二、企业与合作学校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内容方式

企业与合作学校联合培养双方在招生、课程设置、师资、日常管理方面合作的主要方面有:

一是在招生上采取“以校为主、联合招生、分工负责”的方式, 即企业与学校采取联合招生方式, 招生过程以学校为主, 企业进行全程监督为辅。为了确保生源的优质, 利于企业的人才发展培养, 由学校依据招生计划进行招生考试, 企业对招生过程实施全程监督, 严格审查学生的信息, 挖掘生源潜力, 使生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企业未来用人需要。

二是精心组建班级和师资。在班级的组建上, 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 由学校挑选老师担任班主任, 学校邀请企业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师资培训、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 将企业生产知识、技术、工艺方法带到课堂上来, 促进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学校的老师以基础课和理论课为主, 企业的老师以实践应用和操作技能为主, 使双方的人员实现最优化的结合。

三是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培养专业。合作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需求, 充分利用现有办学资源和企业设备、专业技术资源, 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精力选办企业最需要的专业, 如设置化工工艺、化工设备、仪表、电气、化工分析等企业需要的专业, 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

四是共建课程体系。按照“课程围绕企业转”的思路, 由双方合作编写教材, 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学校联合培养的专业除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外, 努力适应企业需求增减有关课程, 教材以化工理论为基础, 以企业现行生产装置的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分析知识为主线, 编著教材, 便于学生较早了解将来供职的生产装置运行特点, 系统地学习企业生产装置运行及设备管理知识, 提高了学生实际效果, 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衔接。

五是建立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为了克服学生在合作培养班就进入了“保险箱”的思想, 在日常管理上, 学校按企业的要求制定学生行为规范, 共同组织操行考核,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并建立学生品行考核档案, 是每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积极向上, 奋发学习。在教学管理上, 建立企业参与评价学生能力制度, 在教育教学中, 学校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设讲座, 将企业管理思想、发展愿景, 以及企业发展历史、生产经营情况、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提前导入。在学生离校后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 采取定期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 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五是将企业的制度与文化及时融入与学校的学校学生的学习中, 在学校将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流程纳入到学生教育中, 努力将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内容, 并贯穿于办学全过程。积极实施校企互动, 开展学生到企业参观、参加企业联欢会等各项活动, 提高学生归属感、使命感,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渭化集团与合作学校联合培养技能型的效果

由于培养目的明确, 培养方式实用, 培养过程严格, 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能力, 敬业的工作精神, 吃苦的工作作风。渭化集团与合作学校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部分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有的税意进取, 不断创新, 表现优秀, 成为企业中层领导人员, 有的埋头工作, 勇于实践成为工作上的劳动模范, 有的钻研业务, 成果显著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其中1人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政府特殊津贴人才、陕西省首席技师, 3人取得高级技师, 100多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 多人次取得全国行业技术比武能手、陕西省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等称号。

四、企业与合作学校联合培养技能型改进方向

总结以往企业与合作学校联合培养经验和成绩, 对于继续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可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邀请学校老师来企业进行专项培训。企业依托学校资源, 在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成果转让孵化等方面成本都将大大降低等, 努力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

二是通过开展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 密切双方的良好合作关系。双方要积极主动地加强联系, 扩大感情交流, 通过校企合作, 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用人成本同时, 学校可以及时积极收集企业信息, 及时适应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

三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 努力构建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积极探索多元形式的校企合作形式, 寻求校企共赢的合作道路, 把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校中有企, 企中有校, 共同投资, 利益共享, 共同发展, 使学校和企业成为利益相关的战略伙伴, 真正把学校办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四是是双方定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逐步培养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准的技师队伍。发挥合作在化工专业设置方面的强项, 为渭化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鉴定提供帮助, 确保企业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实用技能型 篇10

关键词:实用,技能,培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因巫溪县地处大巴山区, 区位处于劣势, 聋哑适龄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均衡性尤其突显,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 劳动力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很多聋哑人因为受到家庭经济情况和周围环境的限制, 没有学习技术的渠道和平台, 面对各个行业缺少技术人员而不能被应聘, 他们感叹具备的聪明才智难以发挥, 身处山区, 就业更难, 无奈去竞争做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粗活, 只能靠体力谋生;因为就业难而使部分聋哑青少年走上不正确的道路, 这些现实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直接影响到当地稳定和治安局面, 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巫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是在2006 年两基攻坚之际成立的, 学生入学年龄偏大。当初校舍简陋, 师资缺乏, 无教材, 无设备, 更谈不上教学科研。“让残疾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和1~2 门实用技术, 今后能够自食其力”是我们老师最大的愿望。现在,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 师资队伍的壮大和专业老师的加盟, 特殊教育学校应该考虑适应市场发展和聋哑人需求, 帮助聋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为他们今后立足社会有尊严地生活奠定基础。因聋哑人是一个特殊群体, 其生理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职业技术培训、就业选择等方面的特殊性, 因此, 学校加强对山区聋生的实用技能培养尤为重要。

作为山区聋哑残疾人, 虽享有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 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但他们也有跟正常健康人一样的生活高品质的梦想。他们只有掌握了一技之长或有了一门实用技术, 才能就业打工或自主创业, 才能自强自立, 才能与正常人群一起实现自己的共同富裕之梦, 这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故此, 加强对山区聋生的实用技能培养, 有利于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 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它不仅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且是特殊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1]阐述了“有教无类”和“施教有类”的辩证思想, 其核心是开发潜能, 促进每个人的和谐发展。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以上的智能, 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 只有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有效。聋哑学生虽有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 但他们心灵手巧, 动手及模仿能力强, 做事认真、静心不受干扰, 这是聋哑孩子的优势, 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聋哑学生的实用技能培养, 效果会更好。相信“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 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2.《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理论[2], 从全新思维、认识自我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是学校和社会教育在时间及职能上的延伸。运用此理论帮助聋哑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念、树立信心、谋求发展、获得成就、走向成功, 实现聋哑残疾的人生价值。

3.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第22 条指出:“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需要, 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残疾儿童少年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尽可能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要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在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特别是聋哑学生的职业教育, 教会聋生掌握1~2 门实用技术。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们平等地进入社会求职、谋生、创业, 残而不废, 有障有为, 提高生活质量。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当培养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 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使之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特教中的“生存能力”即为解决特殊学生 (当然也包括聋哑学生) 在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培养特殊学生具备生存能力和生存意识而开展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系统教育。

三、核心概念界定

“山区聋生”:山区农村的聋哑学生。

“技能”: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只表示“会做”某件事, 而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如果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 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 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

“实用技能”:学生将来就业、谋生所需的实用技术和能力。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对聋哑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让其回归社会, 融入社会, 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为实现这一目标, 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特别是像厦门特校、密云聋校等的研究起步较早, 效果较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如, 学用脱节、技能不实用, 特别是山区农村特校, 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类似课题的实用性研究。而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是:

1.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义务教育中、高年级阶段开展了《聋生劳动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研究》[3], 结果表明:准备式就业教育模式不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并对聋生毕业后的就业产生了积极的有益的影响。

2.北京市密云县聋人学校《农村聋校学生劳动技能向职业技能过渡的研究》[4], 在实验中根据农村特点设置实验项目, 通过实验学生获得必要的生存能力, 为农村聋校劳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 研究目标

探索山区聋生实用技能培养模式, 构建聋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对聋生进行实用技能培养, 学生初中毕业后能会1~2 种实用技能, 为其适应社会、自食其力打基础。

(二) 研究内容

1.调查摸底, 分析现状, 确立实用技能项目。课题组制定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现状及愿景调查表》《巫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发展调查表》和《学生家庭发展和学生现状汇总表》。先向学生调查:我们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现状及愿景调查表》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 统计了学生兴趣爱好, 了解希望就业的方向;向家长调查:我们通过电话采访和《巫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发展调查表》问卷, 了解家长对孩子就业方向的想法, 以及家庭中从事哪些副业的现状。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筛查整理, 确立了美容美发、工艺美术、摄影、食品加工、养殖和种植等培养项目。课程设置除语文、数学、体育、律动以外, 要增设技能课和实践课。

在访问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家庭发展和学生现状汇总表》汇总分析了学生家庭发展和学生现状, 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进行数据统计, 形成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并进行比较、总结, 为确定培训项目、学生分组、课程设置做参考。

经过对50 名聋哑学生和家长的调查、了解, 统计如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了解其个性, 以求健康发展, 每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

2.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上, 将学生分成中低段和高段, 办班形式打破原行政教学班设置。在中低年级采取兴趣小组的形式, 开展多项劳动活动, 进行初步的劳动技术、简单手工等教育, 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专业技术打好基础。高年级的职业技术教材, 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 分项目, 分小组, 全校统一职业教学时段, “以学定教”, 实行“走班制”, 或班级或小组或到实习基地或跟师傅等等, 进行分段学习, 力求让每个学生学到自己想学的技术。

3.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 兴趣特长和实用技能组做到了定项目、定老师、定学生、定时间、有计划、有教材 (校本) 、有场地、有活动、有效果等“四定五有”, 并把项目的实施与课辅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1) 兴趣特长培养:主要项目有十字绣、立体绣、丝网花、剪纸、粘贴画等。

(2) 实用技能培养:主要项目有美容美发、工艺美术 (蛋壳画、刺绣、串珠、钻石画) 、食品加工 (烹饪家常菜、蛋糕) 、洗车、种植 (果树管护) 、推拿按摩 (骨脊康复) 等。

注重技能实训。利用学校建起的实用技能培训基地, 如, 美容美发实训室、烹饪实训室、手工制作室、洗车场、果园 (现有枇杷园、血橙园、蜜橘园) 等, 对学生实时实地地开展技能培训。课题组还与新城骨脊康中心联系, 由专业培训师主讲, 手语老师陪同翻译, 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骨脊康复培训, 其中包含理论基础知识和临场实践操作培训, 随后, 我校聋生学员还分期分批分时段 (主要是下午2:30 放学后到第二天早上9:00) 到中心实习了三个月;课题组还利用校企联姻的企业让学生去见习实习, 如, 文峰法拉丽理发店、县城名匠理发、重庆连茂食品有限公司等, 让学生有更多实习见习的机会, 也为毕业聋生拓宽就业渠道夯实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暑寒假、星期天到这些企业打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树立谋职信心。

(3) 课程设置探究:重点对聋哑七至九年级课程进行逐步调整, 除语文、数学、体育、律动等课外, 增设了职业技能、社会实践, 随年级增高逐渐增加职教课时节数和时间。

4.课题组成员按计划, 加强了中期评估, 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同时请县教研室专家加强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 确保了本课题的顺利实施。

六、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 研究对象

本校聋哑学生。

(二) 研究范围

本校聋哑中高年级的兴趣特长、实用技能、课程设置。

七、研究方法及运用

(一) 调查法

运用调查法, 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形式, 统计学生兴趣爱好, 了解希望就业的方向, 通过对学生、家长调查摸底, 分析现状, 确立对学生进行实用技能培训的项目。

(二) 文献法

查阅有关教育理论书籍, 搜集关于实用技能培养方面的书籍参考和借鉴文献资料。主要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 吸取了“有教无类”和“施教有类”的辩证思想, 开发聋生潜能, 促进和谐发展;还有《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理论, 培养学生的认识自我、建立信念、树立信心;同时, 还查阅了相似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 如,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市密云县聋人学校等的聋生劳动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报告, 进行比较分析, 为本课题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找到文献依据。

(三) 行动研究法

运用此研究方法, 不断加强和完善、解决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实践问题。为此, 我们对聋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主要采取分段、分项目培训学习, 注重实训。

八、研究成果

(一) 探索出了山区聋生实用技能培养模式

一是“走班制”的班级管理模式, 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界限, 按专业项目编班, 以学定教, 学生按学习项目“走班”学习;二是“四定五有三结合”培养模式, 即定项目、定老师、定学生、定时间、有计划、有教材 (校本) 、有场地、有活动、有效果, 让学生掌握的实用技能与家庭增收项目相结合、与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相结合、与学生今后自谋职业相结合;三是激发聋生职业技能学习兴趣“八法”, 即个案对比激趣法、生涯规划激趣法、以学定教激趣法、榜样引导激趣法、赏识肯定激趣法、成果展示激趣法、学工结合激趣法、就业指导激趣法, 挖掘潜能,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高对职业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扎扎实实地学好技术。

(二) 构建了聋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 既注重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课程, 又注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低中年级以培养兴趣特长为主, 为职业技术学习打基础, 在中高年级以学习职业技术为主, 其职业技能课逐步增加课时和实践时间, 统一培训实践的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技能, 学有所长。有利于学生掌握1~2 种实用技术, 为今后的聋哑中高年级课程设置积累了经验。实践证明, 聋哑学生对技能课更感兴趣, 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 编辑了校本教材, 解决了聋生职业技能教育无教材的实际问题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 收录编辑了美容美发、烹饪加工、手工制作等实用技能校本教材, 为我校今后的职业教育打下了基础, 也得到了其他特校同行的认可。

(四)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快速成长

在研究中, 课题组成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形成了一批有质量的经验论文。有1 篇课题论文公开发表, 2 篇课题论文获市教育学会三等奖, 2 篇课题论文获县一等奖, 11 篇课题论文获县二等奖, 4 篇课题论文获县三等奖;有3 名指导老师获重庆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手工类“优秀指导教师奖”。

(五) 学生成果显著

聋哑九年级学生都学会了洗发、洗车、串珠、十字绣、钻石贴画等, 能做蛋糕、炒家常菜, 掌握了一至二门实用技能, 为今后毕业就业、创业增强了信心。以前有的学生因年龄大了, 中途辍学想打工挣钱, 由于没有一门实用技能, 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事来做。通过加强实用技能的培训, 现在已有10 多名高年级聋哑学生实现了就业 (其中7 人从事食品糕点, 2 人美容美发、1 人厨师、1 人自开理发店) , 工资达到了2300 元, 最高的达3500元, 岗位比较稳定, 打工也安心了。参加重庆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有5 名学生的蛋壳画《奔驰》《闹鹊》和《争艳》分获艺术作品类手工类二、三等奖。参加重庆市第二届科技节的四类手工作品, 蛋壳贴画《腾龙》获县级一等奖, 《风车纸巾盒》获二等奖, 丝袜花《桃花朵朵开》获三等奖。代表县教委参加县科委组织的“科普日”手工制作展, 学生作品得到了领导、家长、社会的好评。

九、研究影响与效果

1.通过课题研究, 科研兴校, 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因建校较晚, 在教育科研起步上比其他特校慢,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填补了学校无市县级教研课题成果的空白, 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树立了学校形象。

2.通过展示研究成果, 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家长、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等的肯定与赞赏, 得到了市县主流媒体的采访, 并在网络、电视、报纸上给予了专题报道, 让人们重新认识残疾孩子, 也引起了不少爱心企业对聋生初中毕业后就业的关注。聋哑学生的手工作品被放到巫溪网上进行拍卖;万州连茂食品有限公司为学校课题组捐赠蛋糕制作设备, 为聋生今后进入该公司务工做职前培训;名匠理发、骨脊康复中心等企业也愿接纳学生今后的就业。

3.通过课题研究, 培养了聋生的就业意识, 增强了聋生的生存本领, 让高年级学生在校留得住、学有成, 培养了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 聋哑学生为培智学生树立了好榜样。家长对学校放心了, 对学生今后自食其力也充满了信心。

4.学生兴趣特长得到了培养, 学生的动手、动脑、审美等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促进了学生、教师综合素质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5.教师的教学观、质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关注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

十、问题与讨论

1. 在实用技能培养上, 学生虽然在学校得到了训练, 但还需要多到工厂、企业去实习见习, 这样才能更好地加以熟练掌握。因学校联系的相关企业、工厂等离校较远, 学生实习机会相对较少, 这样也相对制约着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在今后, 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现就近实习、就业。

2.因本课题研究时间短, 范围有限, 对学生今后的就业还需加强就业前的培训, 如, 守法、维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 强化常用手语培训等。

3.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课题结题, 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结束。结题后, 还要根据市场、社会发展等, 拓宽项目, 如, 开设汽车美容、家政服务等, 继续加强技能培养。

4.切忌“急功近利”, 特长教育应该和聋生的人生规划结合起来, 把特长培养引导到个人求职谋生的范畴中去。这一点对于聋生而言尤为重要。他们由于知识面狭窄、交际面不广泛导致接受的信息相对滞后, 对于未来生活设想过于简单, 学校教育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更专业、更长远的特长指导。

十一、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开展“山区聋生的实用技能培养探究”, 有利于学生兴趣特长和实用技能的早期形成, 为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及今后融入社会、自食其力奠定了基础, 有力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通过课题组老师三年的共同努力, 进一步印证了课题假设, 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了山区特教特点, 完成了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出了山区聋生实用技能培养模式。

2.构建了聋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3.学生学会了一技之长, 掌握了1~2 种实用技能。

(二) 建议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加以解决。如:

1.职业教育师资不足, 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特长和实用技能, 开展好这样的活动关键是教师。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而且要有熟练的特殊技能。由于教师的特长和爱好不够广泛, 在研究活动中, 我们还得边教边学。这显然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 建议今后学校应同师资培训部门配合, 搞一些专项技术培训, 让每一位教师都具备一、二项特殊技能, 以适应全面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在特校职业教育板块无教材, 可组织专家针对城市与农村特校特点分别编写职业技术教材, 系统的职业教育教材可以让职业技能教育有的放矢, 效果更好。

3.本课题虽然是对聋哑学生的技能培养, 在今后, 可以拓展延伸到对培智高年级学生进行选择性的技能培训, 如, 手工、烹饪、家政服务等, 培养培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 1993.

[2]黄河浪.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思维[M].海南出版社, 2001.

[3]张庆玲, 陈军, 黄观颖.聋生劳动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 2000 (1) .

上一篇: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权下一篇: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