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供墨

2024-10-27

连续供墨(共12篇)

连续供墨 篇1

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1,2,3,4],决策主体通过试探与未知环境不断地进行信息交互,利用评价性的反馈信号实现决策的优化。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一方面将其看作一类问题,一方面指解决这类问题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强化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成功应用于机器人、智能交通、生产调度等应用中[5,6,7,8]。

强化学习是解决一类序贯决策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技术、在线学习、动态规划等估计状态值函数或状态-行动值函数,运用行动值函数确定各个状态的最优行动,形成最优控制策略。强化学习方法通常保存一种表格,每个方格用于存储状态-行动值函数(即Q因子),通过样本学习实现值函数更新。因此,该类方法适合解决系统状态空间、行动空间为有限离散的优化控制问题[1]。而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的状态或行动为连续变量甚至混合变量,必然要求将该类方法进行推广。目前,解决连续状态-连续行动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离散化和值函数逼近两大类[9,10,11,12],前者将连续变量转化为离散的[9,11],后者则主要通过参数结构的泛化实现值函数表示[9,10,12]。本文将对连续状态-连续行动强化学习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求解方法或技术进行讨论,并对未来可能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 连续状态-连续行动强化学习

1.1 强化学习理论

强化学习方法结合了动态规划、函数随机逼近等思想[1],包括策略,奖惩反馈、值函数和环境模型四个要素。智能主体基于环境模型的系统状态,按照一定的策略确定执行行动,环境模型根据智能主体行动给予相应的奖惩反馈,奖惩反馈通过长期积累构成值函数,其工作过程如下。在t时刻(t=1,2,3…表示离散的时间步骤),智能主体感知环境模型状态st∈S(S为系统状态集合),选择执行行动at∈A(st)作用于环境模型,其中A(st)为状态st的行动集合。环境模型将针对执行行动给予智能主体奖惩反馈rt+1∈R,并转至下一状态st+1。所有的状态-行动映射就可以构成系统的控制策略π,策略π下系统的状态转移规律可表示为其中s s'∈S,at∈A(st)。通过智能主体和环境模型的反复交互,获得系统长期的奖惩折扣累积公式:

其中γ(0<γ<1)为折扣因子。在策略π下,定义状态s性能值函数为:

定义状态-行动对Q(s,a)性能值函数为:

其中,状态值函数基于TD学习的更新公式为:

V(st)表示状态st下的状态值函数。状态-行动对值函数Q(st,v(st))学习更新公式为:

1.2 连续状态-连续行动泛化问题

标准强化学习算法利用数据样本实现状态值函数或状态-行动值函数的学习逼近,从而实现最优控制策略的求解。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系统变量则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如状态变量为热量、位置或控制变量为温度、距离等,无法直接利用标准强化学习求解。

为了解决强化学习中连续变量问题,改进算法必须满足鲁棒性、完整性及正确性等要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3]。首先,模型无关问题。针对离散问题,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较容易的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利用基于模型的数值算法求解。而连续变量问题,一些模型参数则难以获取或计算过于复杂,如系统转移矩阵等,因此改进的强化学习算法必然要不依赖于模型参数。其次,存储问题。在离散情况下采用表格形式存储状态值函数v(s)或状态行动值函数Q(s,v(s)),大规模问题则需要大量的空间,存在“维数灾”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有限参数来实现连续状态-连续行动值函数的存储及学习更新问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三,连续性问题,最优控制策略的执行行动必须随着状态的变化而平滑变化,不能出现跳跃的情形。第四,状态和行动的泛化问题,即较好地实现近似状态或行动的泛化,减少在状态空间或行动空间的探索。第五,行动的探索和利用问题。对于连续的空间,如何高效的平衡行动的探索和利用,加快学习进程和提高算法效率是一个重要问题[9,14,15,16]。

2 离散化和值函数逼近方法

针对连续状态连续行动强化学习算法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一些有效地解决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离散化和值函数逼近[9]。离散化方法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连续空间分解为有限的离散空间[17,18],通过表格形式一一对应存储状态值函数v(s)或状态-行动对值函数Q(s,v(s))。而值函数方法则利用一些逼近结构(如神经网络、Tile Code、树等)逼近表示状态值函数v(s)或状态-行动对值函数Q(s,v(s)),逼近结构的输入为状态、行动等变量,输出为相应值函数。无论是离散化方法还是值函数逼近方法,都需要考虑的是值函数的学习和存储两大方面问题。

2.1 离散化

离散化方法是解决连续变量值函数问题最为直接的手段,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离散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监督和非监督、动态和静态、全局与局部、直接与递增等。因此,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结构特征等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离散化方法。

对于连续状态空间变量问题,离散化方法基本出发点是实现状态聚类,即以一定的标准或规则把若干连续的状态近似为一个状态,将该状态下的决策控制应用于其近似状态中。因此,离散化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状态性质特征。等间距的均匀离散化方法或非监督离散方法只适应于连续变量状态性质均匀变化的问题,但存在离散粒度难以控制的缺点,粒度过粗造成信息丢失,粒度过细造成状态个数随粒度指数增长“维数灾”问题。因此,产生了一些自适应变间距的离散方法。文献[18]将连续U型树技术应用于连续空间离散,该方法就是一种变间距离散技术,采用回归树实现状态值的存储。文献[19]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生长k-均值聚类算法的自适应离散划分方法,该方法使用聚类算法的聚类中心表示离散状态,随着学习的进行而调整聚类中心或添加新聚类中心。文献[20给出了一种自适应向量量子化方法,不需要预先知道环境信息,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实现连续状态空间的划分修正。文献[21]和[22]则分别提出了基于高斯过程分类器和基于核方法的连续空间的强化学习方法。

对于连续行动问题,离散方法会带来与连续状态空间问题面临的同样难题。另外,连续行动的离散化还存在行动探索和行动利用之间矛盾问题,严重影响着优化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及最终优化结果的精度,甚至导致优化算法收敛到局部最优解。因此,强化学习中的连续行动离散化面临更大难题。文献[23]利用“Adaptive Multistage Sampling”技术实现连续行动的离散化,即根据样本数量确定离散化粒度。而文献[24]在文献[11]基础上,将变分辨率的离散化思想应用于连续空间和连续行动Markov决策过程优化控制问题。针对联合状体-行动空间,给出了随优化过程进行而变化的分割准则。对于行动的探索和利用矛盾问题,大多数文献都采用的Boltzamann方法,文献[14]则提出了自适应行动修正方法,它利用当前状态-行动空间上学习得到的离散、二元决策策略确定增加或减少当前来连续行动值函数。

总之,一般的离散化方法存在泛化能力差、离散粒度难以控制等缺点;而自适应离散化方法固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离散粒度选择和变量泛化问题,但离散化带来的状态和行动存储空间“维数灾”、连续状态中任意状态的控制、连续行动中的行动探索和利用矛盾、每个状态下的精确控制等问题依然难以克服。而一些参数化方法基于非线性学习逼近能力强、泛化能力强、结构简单等特点,可有效克服离散化方法的一些缺点。

2.2 值函数逼近

值函数逼近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3,10],它运用神经网络、多项式逼近器、树、线性回归机等一些参数化结构逼近表示强化学习中的状态-行动Q值函数或状态值函数,替代传统方法中的表格形式。该类技术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线性回归机等结构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强、泛化能力强、结构简单等特点,有效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即大规模系统中表格存储表示带来的“维数灾”、无法表示连续状态或连续行动值函数等难题。

从值函数逼近的基本思想出发,解决连续状态或行动强化学习可以分为两类方法。第一类方法首先将连续状态或行动转化为离散状态或行动,然后利用值函数逼近结构实现状态-行动Q值函数或状态值函数的表示。该类方法利用一些逼近结构比较简单,逼近结构的相关参数远远小于状态-行动或状态的个数,从而克服大规模系统中“维数灾”难题。第二类方法利用逼近结构的输入可以为连续变量,直接实现状态-行动Q值函数或状态值函数的逼近表示,从而可以实现任意状态下的精确控制。强化学习的参数化优化分为Critic、Actor和Critic-Actor三种模式,其中Critic-Actor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综合[1]。Actor-Critic的研究最早源于文献[25和文献[26]等,它是解决强化学习问题最为常见的一种值函数逼近方法,选择一种逼近结构作为Actor用于行动选择,而选择另一结构作为Critic用于值函数的逼近表示。另外,其与动态规划有效结合形成了一种解决该类问题的新方法-神经元动态规划[13]。本文将介绍一些值函数逼近的常用逼近结构及实现,如BP网络、CMAC等。

2.2.1 BP网络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神经网络,它是由Rumelhart、McCelland等科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27]。BP网络在结构上是一种多层感知器或多层前向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含层(一层或多层)、输出层。它采用梯度下降方法试图最小化网络输出值和目标值之间的误差平方,从输出节点开始反向地向第一隐含层(即最接近输入层的隐含层)传播由总误差引起的权值修正。

Actor-Critic模式分别采用两个网络进行行动选择和值函数的逼近[1,28,29]。假设Actor网络的权值参数为θ={θ1,θ2,…,θn},Critic网络权值参数为w=(w1,w2,…,wm),n、m分别为Actor、Critic网络权值个数。Critic网络输出状态-行动值函数记为Qθ,其计算公式为:

φjθ(s,a)是依赖于Actor网络的Critic网络输入,Critic网络权值更新公式为

βt为学习步长。Actor网络权值更新公式为

ρt为学习步长,Г(wt)标准化因子,Ψθ与Фθ关系参见文献[32]。

2.2.2 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

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Cerebel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CMAC)是由Albus于1975年根据小脑的生物模型提出的一种神经网络[30],是一种基于表格查询式输入输出多维非线性局部逼近神经网络。它具有结构简单、泛化能力强、收敛速度快、容易实现等特点,在函数逼近、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及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31,32]。

CMAC由输入X、虚拟层神经元(AC)、实际层神经元(AP)、输出Y等构成。它的输入可以是多维连续的矢量,每个输入矢量被量化,映射到虚拟层神经元,并激活其中的C个单元(C称为网络的泛化参数),被激活的单元输出为1,未被激活的单元输出为0。对于输入相近的两个点,则激活的单元将会出现部分重叠,输出也将相近。考虑到记忆单元随着输入空间增大而不断增大,因此一般将虚拟层神经元压缩变换再映射到实际层神经元,而实际层神经元则存储着不同网络权值。对应于虚拟层神经元中被激活的C个单元,实际层神经元也将被激活C个单元,该C个单元的网络权值加权和即为网络输出Y。CMAC网络运用Widrow-Hoff规则更新网络权值,其公式为:

其中WX={wX,l,…,wX,c}为输入样本X对应的c个记忆单元的权值向量,c为CMAC的泛化参数,ζ为学习步长,yd为期望输出,y为网络的实际输出。

本文采用CMAC网络实现离散状态-连续行动Q值函数逼近,网络输入为系统状态或行动,网络输出则为Q值函数。每一个系统状态对应一个CMAC网络,网络输入记为行动d,输出为Q(i,d,wi)(wi为状态i对应的网络权值向量),其计算公式为

h为输入变量d所激活存储单元的首地址。参照公式(9),网络权值更新公式为

ζ为学习率,ct为Q值函数的即时差分值。根据Sarsa学习,可以获得ct学习公式为

wst为状态st下采用行动at激活的权值向量。

对于连续状态或连续行动强化学习中的参数化逼近,还包括一些其他不同的结构或方法,如SVM、tile code、self organizing map等,这里就不在一一叙述。

3 总结与展望

随着强化学习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考虑到各类系统存在的连续或混合状态、行动的实际情况,连续状态-连续行动强化学习方法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在该类方法中,主要研究连续状态-行动值函数的参数化逼近和表示问题,以克服传统离散化方法存在的离散粒度有时难以控制或过细离散化带来的“维数灾”难题,同时解决连续行动空间探索和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从而加快算法的学习收敛速度。目前,虽然已经存在了许多连续状态-连续行动强化学习方法,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还存在局部极值、过度拟合、泛化不够等缺点。因此,参数化逼近结构的选择问题、连续行动空间探索和利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依然是强化学习领域未来值得探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连续供墨 篇2

昨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种绿豆。

晚上串完亲戚回到家,我泡上绿豆,等待绿豆发芽。

xx月23日 星期四 晴

早晨,我来到厨房窗台上看我的小绿豆,绿豆似乎是已经商量好全起伙来偷懒,没有一点儿进展。

晚上,从公园回到家,发现绿豆大部分都 炸开了一条白缝,好似是因为早上的事,而开怀大笑了吧?我特别高兴。

xx月24日 星期五 晴

吃过早饭,我到厨房观察绿豆,大部分绿豆从凹进去的地方长出了白里透青绿的小嫩芽,好似一只只可爱的小蝌蚪,这时,它们的衣裳已经像老人的手一样,皱巴巴了,我终于知道人们游过泳后的手指为什么那样皱了,我心中不断闪现出许多说不出的喜悦。

xx月27日 星期一 晴

下午,我又去给绿豆浇水,发现绿豆芽芽已经长了4厘米多高了,芽芽最顶端长出了两个绿宝石,看着非常舒心,又像一对小耳朵和亭亭玉立的小仙女。我特别开心,希望它能长得更茁壮。

xx月2xx日 星期三 晴

非连续性与连续性文本教学大PK 篇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笔者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应该紧扣这一目标,着重提升学生“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近两年来,笔者在各级公开课、家常课上听了近二十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课例,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受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定性思维的影响,还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忽视了“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核心目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如何与连续性文本的定性思维大PK,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朗读指导VS读懂信息

当学生拿到非连续性文本时,我们应该立即为他们指明方向,即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应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给足时间,让学生静静地阅读,激励他们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像阅读连续性文本一样,一开始就是练习朗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一位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读书》的阅读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分发材料一: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公民每日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读报时间看电视时间

15.38分钟19.31分钟99.25分钟

师:当你拿到一份资料时,首先要会读。你会读吗?

生:会。

师:会读的请举手!

(生举手。师指名读,纠正读错的地方)

师:你们自己练习一下,来,抓紧时间。(生自由读)

师:会读了吗? (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完全正确。其他人会读吗?

生:会。

师:好。当我们拿到一份资料时,一定要记住首先要会读,只有会读了,才能了解其中的内容。(师板书:会读)

这是典型的练习朗读的教学片段。教师仍然按照教连续性文本的方法,要求学生拿到资料,第一步就是要会读。通过指名读,自由读,再指名读,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学生是会读了,但是读完后,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应该抓住“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换一种教学方法,变出声朗读为默读。静思默想,有利于学生读懂文本,“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教给“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圈圈画画,标出关键词。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找到“2012年”“18~70周岁的公民”“读书、读报的时间远远低于看电视的时间”等关键信息。

二、说话练习VS交流信息

当学生提取出信息后,我们需要创设平台,让他们尽情地交流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目的不是训练说话能力,而是为了检测学生“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并在交流分享中进一步提高这一能力。

一位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雾霾来袭》的阅读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这是一张“全国雾24小时预报”气象图,你从中看懂了什么?不同的颜色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生纷纷举手)

生:黄色代表轻雾。

(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

师:谁能表述得更完整?

(学生不知所云,无人举手)

师:也就是说黄色代表轻雾,那其他颜色还代表着什么呢?

(学生似乎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生:黄色代表轻雾,橙色代表雾,白色代表没有雾。

师:对了,这样的表述就很完整。还有吗?

生:北京、天津、石家庄有轻雾。还有济南、郑州、合肥有轻雾。西安、贵阳也有轻雾。

师:如果要你用一句话来表述,你会怎样表述呢?

(学生结结巴巴,不知如何说)

师:这些有轻雾的地方是在中国的哪个位置?

生:中部。

生:还有东部。

师:谁能表述得既完整又简练?

(生一片沉默)

师:我们可以说“我国的中东部地区有轻雾”。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关注学生“怎样表述”,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学生本来看到这幅气象图后很感兴趣,能从中捕捉到很多信息,但是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把捕捉到的信息充分地说出来,而是不断地引导他们表述清楚、简练,说话声音响亮等,弄得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其实,从“全国雾24小时预报”气象图中能提取到的信息是很丰富的。当学生跃跃欲试时,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尽情地分享自己的阅读发现,充分地交流自己捕捉到的信息。当第一个学生说出“黄色代表轻雾”时,我们应该及时表扬这个学生能够发现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引导他表述得更完整,打击学生的信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利用表扬第一个学生的“星星之火”,鼓励激发其他学生不断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如“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四川、安徽的部分地区有轻雾”“在太原、成都部分地区有雾”“以上地区的人出行要注意安全”等。即使学生表述得不够清楚、简练,我们也应该先表扬他们能“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再委婉地指出表述上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为了让别人准确地知道你找到的信息,要注意准确地描述信息,而不是仅仅为了语言表述准确。

三、概括训练VS整合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的信息是碎片化的,我们需要通过比较整合,厘清信息之间的关系,例如图表文本标题与横纵轴之间、图画与文字之间、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等,从而“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一位教师在执教非连续性文本《关爱留守儿童》的阅读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大屏幕出示文本:

师:这是一份福建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福建省有抑郁情绪的留守儿童中选择对同学说的方式最多。

生:福建省留守儿童中有时有抑郁情绪的最多,经常有的最少。

生:福建省有抑郁情绪的留守儿童也有35%的人不对别人说。

师:刚才我们从中找到了很多信息,现在谁能看着表格概括一下,我们一共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福建省留守儿童中经常有抑郁情绪的占5.9%,有时有抑郁情绪的占52.9%,很少有抑郁情绪的占35.5%,没有抑郁情绪的占6.7%。

师:你把“抑郁频度”概括得很完整,一个信息都没有遗漏,真棒!谁能把“解决方式”也这样概括一下?

生:福建省有抑郁情绪的留守儿童中选择对父母说的占23.6%,对同学说的占35.5%,对老师说的占5.9%,不说的占35%。

师:你把“解决方式”的信息概括得非常完整。真不错!把刚才两位同学的概括加起来,我们就能完整而准确地了解这个调查表提供给我们的信息。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逐步找到表格提供的信息,然后准确而完整地概括出这些信息,生怕遗漏一个。然而,准确而完整地概括出这些信息,对于学生“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又有什么作用呢?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找出的信息,是要有价值的,正如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指出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准确而完整地概括信息,除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外,对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丝毫没有帮助。

当学生从中逐步找到信息后,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比较信息,整合信息,从而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从上面这份调查表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抑郁频度的比例,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数留守儿童中有抑郁情绪;引导学生比较解决方式的比例,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数有抑郁情绪的留守儿童比较信任同学,选择对同学倾诉的方式最多;引导学生整合抑郁频度和解决方式所得到的信息,设计一两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如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举办“我与留守生心连心”演讲比赛等。

四、表达实践VS推断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有些比较明显,可以直接提取,有些却比较隐蔽,需要根据表面的信息进行初步的推断,从而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在提取出表面的信息后,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尤其是根据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形成有意义的结论。

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像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一样,非安排一个练笔的环节不可,否则就觉得这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确,练笔对于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很有帮助。但是,练笔对于学生“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究竟有多大帮助?我们应该重点引导学生推理结论,解决问题,而不是表达实践。

一位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小明当保姆》的阅读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舅舅、舅妈不在家,小明要照顾1岁的表弟,给表弟喂感冒药、喂米粉、喂奶。教师引导学生跟小明一起当保姆,通过读懂《优卡丹说明书》《米粉说明书》《味全奶粉说明书》照顾好表弟。之后,教师布置学生当堂写一写“我当小保姆的经历”,足足花了13分钟时间,加上分享习作4分钟,在这个环节上共花了17分钟时间。

本来教师在前半节课上紧紧围绕“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文本选择恰当,情境创设得也很棒,但是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反而把将近半节课的时间用在练习书面表达上,十分可惜。

后来,在大家的建议下,这位教师重新设计了教学,进行了第二次磨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她舍弃了练笔的环节,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读懂三份说明书的环节上。阅读《优卡丹说明书》,教师花了足足15分钟的时间细致地指导学生读懂,总结出抓住“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适应症”“禁忌”“注意事项”“生产企业”等关键信息推断感冒药能不能给小弟弟喝,该怎样给1岁的孩子泡感冒药等。然后把总结出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米粉说明书》《果冻说明书》上,花了12分钟时间,从说明书中提取关键信息推断能不能吃,怎么吃。最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主读懂《味全奶粉说明书》,教师采用“考考你”的方法进行检测,即出示一些测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检测学生是否会进行合理推断,形成正确的结论,花了9分钟时间。

这样的教学紧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断练习抓住关键词推断信息的方法,有提炼,有迁移,有巩固,从扶到放,循序渐进,学生真正习得了方法,学会了阅读食品说明书,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为了“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阅读,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阅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交流分享、比较整合、推理判断等方法,逐步筛选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要进行朗读、说话、概括、表达等训练,那也是为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目的而服务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应该紧扣目标,区分主次,把握轻重,使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一相对薄弱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连续供墨 篇4

1 预制箱梁及连续端构造特点

主桥为分离式双幅桥梁,单幅箱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断面构造见图1。箱梁顶板宽19.65 m,底板宽10.35 m,梁高3.5 m。箱梁两侧悬臂长3.65 m,悬臂端部厚度20 cm,根部厚度50 cm,悬臂下缘在距离悬臂端1.55 m处设有折点,折点位置悬臂厚25 cm。顺桥向跨中顶板厚28 cm,中墩支点两侧附近加厚至60 cm,边墩支点附近局部加厚至70 cm。顺桥向跨中底板厚25 cm,在支点附近局部加厚至65 cm。顶板横坡通过预制箱梁时顶板斜置形成,腹板设计为斜腹板,外侧斜度为1∶2.876 5,内侧斜度为1∶3.123 5,跨中腹板厚40 cm,支点附近增加至70 cm。箱梁断面构造如图1所示。相邻跨的预制梁通过在墩顶设置湿接缝实现结构连续,墩顶湿接缝顶板处宽度为108 cm,底板处宽度为150 cm。

为减轻箱梁吊装重量,在箱梁连续端预制半横隔板,如图2(a)所示,在不过多增加箱梁重量的基础上,预制全横隔板,如图2(b)所示。半横隔板厚度1.35 m,全横隔板厚度0.8 m。

由于箱梁非连续端临时支座横向间距为 5.4 m,因此连续端临时支座间距比较分析8.2 m和5.4 m 2种情况。考虑到预制箱梁处于简支状态时,全横隔板位置底板没有横向预应力束,分析时设置如图3所示的横向预应力2束,型号为12-Φs15.2。

2 有限元模型建立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考虑纵横向预应力作用的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横隔板构造形式、支座布置间距及方式等对整体预制箱梁端部受力性能的影响。混凝土用实体单元模拟,预应力用杆单元模拟。预应力的实现采用独立建模耦合法,其基本思路是实体和预应力筋分别建立几何模型,再分别划分单元,然后采用耦合方程将预力筋单元和实体单元联系起来。图4(a)为跨中梁段混凝土单元,图4(b)为边跨纵横预应力筋单元。

为比较分析各不同条件时预制箱梁连续端受力,分别考虑以下7种组合,见表1。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临时支座位置顶板顶部竖向位移

图5为临时支座位置在不同横隔板构造、不同支座间距及设置预应力与否情况下,顶板顶部竖向位移横桥向变化。由图5可以看出条件(a)下横桥向两支座中间最大竖向位移达到2 mm,存在较大的下挠。条件(b)下两支座中间最大竖向位移减小至1 mm以内。(c)、(d)及(e)为改变支座间距及布置预应力钢束对两支座跨中竖向位移的影响,将支座间距减小至5.4 m或增设预应力后,支座跨中竖向位移减小至约0.5 mm。(f)条件下顶板顶部竖向位移沿横桥向变化,最大竖向位移减小较为明显,约为0.25 mm。(g)在(f)条件的基础上,将临时支座纵桥向位置移至全横隔板中间位置,即距中墩中心线1.35 m处,此时,最大竖向位移减小至0.2 mm。

3.2 临时支座位置底板底部竖向位移

考虑连续端预制横隔板构造、支座间距,设置预应力与否及增设中支撑等不同情况下,临时支座位置底板底部竖向位移沿横桥向变化如图6所示。(a)条件下跨中最大竖向位移约为1.9 mm,存在较为明显的下挠。(b)条件下跨中最大竖向位移减小至约0.8 mm。(c)条件将支座间距调至5.4 m,最大竖向位移减小至约0.6 mm。(d)、(e)在(b)、(c)条件的基础上,增设预应力布置,最大竖向位移分别约为0.7 mm、0.5 mm,即预应力的增加仅使临时支座位置底板底缘最大竖向位移减小约0.1 mm。(f)条件下最大竖向位移减小至约0.23 mm,(g)条件下将临时支座纵向位置移至距中墩中心线1.35m 时,最大竖向位移减小至约0.19 mm。

3.3 连续端预制半横隔板应力分析

整体预制箱梁连续端预制半横隔板时,在半横隔板内侧上部对应的顶板顶、中腹板与顶板连接处倒角位置、半横隔板内侧下部与底板连接处、中腹板对应的底板底4个位置应力较大,在相应位置沿纵桥向分别定义4条路径,得出的主拉应力分布如图7所示。临时支座间距为8.2 m,横向跨度较大,在中腹板较大自重作用下,以上4个位置应力较大,最大主拉应力位于路径3,即半横隔板内侧下部与底板连接处,最大值约为8.5 MPa,在简支状态下易开裂,影响箱梁耐久性。

3.4 连续端预制全横隔板应力分析

连续端预制全横隔板时,支座及预应力等布置引起的人孔下部横向外侧位置处倒角上缘主拉应力变化如图8所示,随着距中墩中心线距离的增加,应力值增大。支座间距为8.2 m时,最大应力值约为5 MPa,支座间距减小至5.4 m时,最大应力值约为6.2 MPa;增加预应力布置后,最大应力值增大,分别增至约6 MPa、7 MPa。在中腹板位置底板下部增设中支座后,最大主拉应力约为1.8 MPa,若将临时支座纵桥向移至横梁厚度中间位置,最大应力值约为1 MPa,增设中支座对混凝土应力改善明显。

4 结语

(1)对于连续端预制半横隔板的单箱双室整体预制箱梁,端部设置两支座时,宜布置在边腹板对应的底板下部,但此时中腹板存在下挠,如图9所示的7个位置出现较大拉应力,容易导致开裂,影响箱梁耐久性,因此预制箱梁连续端应设置全横隔板。

(2)对于连续端预制全横隔板的单箱双室整体预制箱梁,将支座距离从8.2 m减小至5.4 m,支座跨中竖向位移有所减小,但主拉应力略有增大,因此不宜调整支座间距,两支座分别位于边腹板对应的底板下部是有利的。

(3)在全横隔板下部布置横向预应力,对改善横隔板受力性能作用有限,考虑到施工便捷性,不建议布置。

(4)对于单箱双室整体预制箱梁,在条件允许时,宜在边腹板和中腹板对应的底板下部均布竖向支撑,纵桥向位置宜布置在全横隔板厚度中间。若条件不允许,仅布置两支座,宜布置在边腹板对应的底板下部,此时应进行横隔板配筋验算。

参考文献

[1]李国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陈衡治.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计算分析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5.

[3]周贵平.东海大桥7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技术创新[J].桥梁建设,2005(2):70-73.

[4]张晔芝,欧阳炎.大型单箱双室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8,16(4):4-10.

小狗连续观察日记 篇5

过了一会儿,就敢和它们玩了,玩着玩着,我的汗水已经流了出来,突然,我发现:两只小花狗怎没不出汗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还是请教了姥姥,姥姥告诉我:“狗的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都在舌头上,所以狗的身上不会出汗。我听了姥姥解释后,想,既然狗有这么多的奇特之处,不如来观察小狗,有了这个想法后我马上就开始行动了。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地起床去观察小狗。我发现:小狗吃食物时,总是先用前爪去碰一碰,如果很安全它才肯放心的吃。我为了更深地了解小狗,又给了它们几块骨头,我本以为它们会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可它们却看着我,像是怕我抢他们的食物,我走了之后,它们才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中午,我又开始观察小狗,发现小狗很讲卫生,而且天性好动。小狗大便前,先用爪子挖个小坑,便完后在埋上。小狗每时每刻都动来动去,脖子上的铃铛也不停地响。

晚上,爸爸来接我了,我依依不舍得回去了。回到家后,我又查了一下资料。知道了狗有很多聪明之处。而且,还有一种狗叫导盲狗,专为盲人服务,是受过特殊训练,比一般狗都聪明。

欧元连续三周下挫 篇6

欧元区经济陷入低迷

引发欧元兑美元在创出纪录新高后展开连续深幅调整的内部原因,是欧元区经济出了问题,致使欧元多头翻空。

德国财长史坦布律克预计德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疲软,下半年则将企稳。但德国政府消息人士预测,德国第二季度GDP可能按季萎缩0.75%-1.5%,并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依然疲弱。

最新数据显示,德国7月ZEW经济预期指数大幅下滑至负63.9,7月Ifo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下降为97.5,欧元区7月经济景气指数下降为89.5,均远弱于市场预期;德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为50.9,是2005年8月以来最低,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为47.5,是2003年6月来最低,欧元区7月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为48.3,为2003年6月以来最低。这些经济先行指标确实反映出德国和欧元区经济第三季度开局不利。

而且,目前德国和欧元区的通胀率高企,德国6月CPI年率为增长3.3%,欧元区6月通胀年率为增长4.0%,是记录高位,这表明欧元区经济很可能已出现滞胀的困局。

美国救市举措显成效

反观美国,5月财政部开出的退税支票,刺激了消费者支出,对支撑美国经济二季度加速增长发挥了效用。数据显示,美国5月和6月零售销售连续增长。美国二季度GDP增速将高于一季度1.0%的幅度。

此外,美国国会和白宫迅速、果断地推出楼市法案,遏制了美国两大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的深化。配合美联储继续创新针对美国金融市场一级交易商的融资举措,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紧急出台针对19家一级市场交易商股票的“裸卖空”限制规定,稳定了华尔街金融市场,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更大规模危机。

这些针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救市举措发挥正面效应,不仅直接产生了利好美元的影响,而且,通过提振美股反弹和压迫油价回落,也间接有利于美元。

最新数据反映,美国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6年的低点反弹,或许意味着美国经济和华尔街金融市场已渡过了最坏的时期。这成为提振美元多头力量的理由。

短期仍有调整空间

虽然欧元兑美元的走势忽而走上升波段,忽而走下降波段,显得有些飘忽,但如果把时间周期适当拉长,观察月K线图,则可以清晰看到,自今年3月以来,欧元兑美元是处于1.53至1.60的大箱体内波动。

目前,因欧元兑美元日线MACD指标下穿0轴,周线RSI指标跌穿50中位向下摆动,日线布林轨道处于开口状态,预示欧元短期内仍有进一步调整探底的要求。

连续供墨 篇7

某高速公路放射工程大桥分A、B两线, 两线的结构形式和施下方法基本一致。主桥为位于8号~13号墩的5×50 m, 五跨一联等截面斜腹连续箱梁, 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按顶推法施工, 桥中线处梁高3.15 m, 箱顶宽15 m, 底宽15 m, 悬臂3.5 m, 设2%单问坡、结构调坡, 箱顶截面均非对称结构, 主桥未设竖曲线和平曲线主桥墩基础均为ϕ1.8 m钻孔灌注桩, 墩身为哑铃形截面的双柱墩, 桥面为单向2%横坡, 结构调坡, 8cm等厚沥青混凝土铺装。跨江混凝土C50, 高架桥预应力混凝土C50, 高架桥普通混凝土C40。

2 施工特点

主桥采用连续箱梁结构, 采取连续顶推法施工, 顶推箱梁施上是该工程施工的关键。顶推法施工主要分7个阶段:a) 浇注桥墩, 建临时墩, 拼装预制平台;b) 拼装钢导梁, 浇注第一段梁, 张拉预应力束后, 顶推第一段梁出预制平台;c) 浇注第二段梁, 张拉预应力束, 顶出预制平台;d) 按c阶段循环, 当将B10段梁顶出25 m后, 拆18 m导梁, 然后顶出最后一段梁;e) 顶梁就位后, 拆剩余导梁, 拆临时墩;f) 张拉后期预应力束, 上支座, 落梁;g) 铺筑桥面铺装层, 全桥施工完成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1。

3 施工辅助设施

3.1 预制场及临时墩的修建

A线和B线的预制场设置类似, 基本对称于旧桥布置顶推箱梁预制场平台没置于13号~16号墩之间, 长50 m, 宽比18 m。预制场设钢筋加工场和小型设备材料堆放场, 设置120 t塔吊作为垂直运输工具, 辅以25 t汽车式吊机。14号~15号之间留置15 m宽, 4.5 m净高的交通通道, 以维护原有交通。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人模。

箱梁预制平台采用ϕ60 cm钢管设置支撑系统, 钢管顶面通过Ⅰ 36工字钢连成整体, 直接支撑预制模板, 只承受垂直压力, 顶推前可由千斤顶降下模板, 脱离梁体。平台另一部分为预制平台内的滑道临时墩A、Bl、B2支撑。临时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上设矩形墩身, 纵向用ϕ60 cm, 钢管连成整体, 上部设置滑道, 梁体脱模后承受梁体重力和顶推时的水平力, 整个平台受力分明, 装卸方便, 材料回收率高。

3.2 临时墩建造

在12号~13号墩之间需设置一排钢管临时墩临A, 每排两个。临时墩A由基础、钢管墩身、墩帽组成, 每墩基础为4根ϕ2.0 m的钻孔灌注桩, 嵌人强风化岩4 m, 墩身采用ϕ8 m壁厚12 mm的钢管, 插入基础混凝土2 m, 并在管内浇注2.0 m的混凝土, 混凝土面标高低于现有河床面。钢管从基础垂直伸出水面, 施工水位以上每组两根钢管向中间倾斜, 横向采用中60 cm钢管作联系, 刻管上部lm范围内浇注混凝土, 墩帽头用钢筋单混疑士帽梁.在帽梁上面安装水平千斤顶及渭道。箱梁顶推施工要求及制场纵向布置合理, 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 将箱梁预制场设在13号~16号墩之间长50 m的范围内, 在14号~15号桥墩之间设构造相同的两排临时墩B1、B2, 每排两个。临B1、B2采用1.0 m×0.8 m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墩, 基础为小15 m钻孔灌注桩, 人岩2.5 m。

临时墩A、Bl、B2通过ϕ60 cm钢管和柱墩12号~14号连接横撑, Ⅰ 26工字钢组合纵梁与钢管组成整体, 加强了整体稳定性, 有效地抵抗顶推过程中的水平力, 防止临时墩在箱梁顶推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施工中注意观测ϕ60 cm钢管的纵向弹性变形, 控制在lnm以内。钢管上部横向铺设2Ⅰ 36工字钢, 工字钢底部与钢管顶的法兰盘焊接固定, 侧向辅以三角形钢板支撑, 防止倾覆。上面纵向铺设[10槽钢@30 cm]和木板作为操作平台, 平台两侧架设钢管栏杆, 加强高空作业安全措施。整个操作平台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沉陷, 台座顶面变形小于2 mm, 确保了预制梁支撑体系的稳定。12号墩纵横用ϕ60 cm钢管拉撑连接, 上铺1 cm钢板作为操作平台, 以便工人方便安装钢导梁。

该工程现场, 平台所处地基承载力高, 可在旧混凝土地上浇注混凝土扩大基础作钢管台座。个别地基质量较差的换填了30 cm的石粉和30cln的6%水泥石屑稳定层夯实后作地基。预制平台两侧设排水明沟和沉砂井, 污水经沉淀过滤后排人市政排水系统, 避免预制场地基受水浸泡引起沉陷。

3.3 滑道与滑板安装

滑道设置8号~13号墩顶和临时墩A、B1、B2上。为配合连续千斤顶的施工需要, 采用LD型履带式滑板和空腹式连续滑道, 见图2。滑道底座锚固在混凝土垫石上, 垫石厚度满足落梁时安放竖向千斤顶的净空要求, 见图3。连续的滑块在前后承托轮的承托下, 随着梁体的向前移动, 将反复沿滑道顶面的不锈钢板和腹腔内的导向板运行, 由于设置了自动导向板, 每当从进口滑进滑道开始承受梁体压力时.滑块都能自动地处于正确位置.解除工作状态的滑块能相对发不一定量的位移。

该工程的施工实践证明, 这样做能使滑块每次偏移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而重新进人一l作状态的滑块总能处于正确位置。连续滑块由一定长度的普通四氟像胶板滑块和连接件构成“履带”状, 滑道由不锈钢板、铸钢承压板、腹板、底板、前后承托轮及自动导向装置等构成。

滑道与滑板技术要求:滑道应进行预压试验, 其预压力应是设计反力的2倍;履带滑板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要求, 出厂前应抽样做拉力试验;相邻滑板之间的自由横移量不小于2 cm;滑道、滑块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应小于0.05静摩擦系数应小于0.10。

3.4 导梁拼装

预制场平台建好后, 便可以进行导梁的拼装, 见图4

该工程使用的导梁采用Ⅰ字型实腹式钢板梁结构, 材料为16 m钢。为便于运输及安装, 异梁磺向分两片变截面的不形梁, 端头梁高1.2 m, 纵向分成3段连接, 第1段长6 m, 第2、3段各长12 m。两片工形梁间设水平联系杆连成整体, 在现场采用高强度螺栓拼装。导梁间的连接, 在设计中考虑了顶推时导梁内力变化, 使导梁在连接面上有足够的抗剪、抗弯能力。

安装前先用钢管搭设拼装平台, 导梁在工厂分节拼装后, 用平板车运至现场, 由塔吊吊上平台分节拼装, 调整导梁至准确位置后与第一段箱梁前端用直径32 mm精轧螺纹钢预应力筋连接并埋入, 待箱梁成形后, 固接成整体, 全联顶推就位后全部拆除连接预应力粗钢筋。

1、钢导梁;2、第一节钢箱梁;3、第二节钢箱梁:4、第三节钢箱梁

3.5 连续顶推设备及牵引装置

自动连续顶推采用专用的ZLD-100型连续千斤顶 (由2台行程20 cm的穿心式千斤顶串联而成) , 每墩一台没置在顶推工作线上进行工作前后设有自动工具锚和行程开关, 并设有双回路的ZLDB自动连续顶推油泵。21-D自动连续于斤顶通过6个行程开关指挥联体千斤顶交替工作, 可利用自动Ⅰ具锚夹紧钢绞线牵引梁体在滑道上均匀连续地前移。在多点连续顶推施工中, 必须保证各组动力装置同步运行, 并按实测偏差, 及时调节各千斤顶的速度和行程, 为此, 在梁体顶部设置集中控制台, 并将HNW一l型液压站进行改装后即可适用于控制ZLD型连续顶推千斤顶, 连续顶推千斤顶安装在两蹲之间的中线上, 设置于梁纵轴线底板下, 拉锚器直插入梁体, 底板横向中线位置上预留孔, 构造简单, 操作方便, 克服了两侧由于出勺不均造成梁横向偏离或两侧运行不同步对桥墩的冲击和扭曲。

采用钢绞线和自动工具锚作牵引装置, 见图5。一台千斤顶内的多根钢绞线左右旋向搭配使用, 工具锚在千斤顶推进时, 能通过每一孔中的夹片自动夹紧每一段钢绞线, 从而带动箱梁前移。当千斤顶回顶时, 夹片能自动放松钢绞线。锚具带有限位板, 夹片不会松动。水平千斤顶与拉锚器的施力点在直线上并与梁轴平行钢绞线拉索拉紧.使多根钢绞线受力均匀。

4 顶推与落梁施工要点

4.1 顶推

连续顶推千斤顶采用HVM品牌的ZLD-100连续千斤顶临时墩A、Bl、B2及8号~14号墩均需每墩设置一套, 在墩顶位置预埋钢支架作千斤顶的底座。顶推过程中千斤顶总推力应与摩擦力平衡, 保证临时墩不受大的水平力。所有千斤顶的顶推方向均需在同一条直线上。

1-箱梁;2-底板加固;3-锚具;4-钢垫板;5-拉索钢绞线;6-4号墩;7-ZLB150连续顶推千斤顶;

在墩顶箱梁两侧用混凝土支撑腿和螺旋千斤顶固定于滑道两侧构成限位装置, 对箱梁施加侧向力纠偏。此时, 千斤顶和梁体之间要垫上2块四氟板滑块, 防止箱梁在顶推过程中横向移动, 保证梁的轴线位置准确。箱梁预制时已在底板预留有拉锚器安装孔和预制了混凝土加厚层拉锚器固定在箱梁底板的活动牛腿上.顶推前先将其安装固定于箱梁上, 前端用ϕ15钢铰线与千斤顶连接, 后端固定在拉锚器的锚具上, 最后安装在穿心式连续千斤顶前的自动工具锚。

为保证各组动力装置同步运行, 并根据实测偏差, 及时调节各千斤顶的速度和行程。在正式顶推前对液压站和千斤顶进行试运转, 运转正常后才进人正常顶推阶段。

4.2 落梁

落梁工艺流程:准备工作→千斤顶落梁→抽出滑道拆除附属物→安装支座→落梁。

先计算桥墩反力和竖向千斤顶在墩顶所占的位置和最小高度, 以确定落梁千斤顶的位置和最小高度, 若千斤顶位置不够可分段分批落梁。在8号~13号墩及A临时墩上各设置两个YD500-160竖直千斤顶, 共14个。顶梁时各千斤顶按要求均匀施力;当各墩千斤顶达到设计反力而梁尚未顶起时, 各墩油泵应稳压3 mm, 并按稳压数值决定是否加载, 直至梁体脱空3 mm~5 mm即稳压。在确认箱梁均已脱离各个滑道后, 即可拆除所有滑块、滑道和附属物, 安装永久盆式橡胶支座。

由干落梁时箱梁变形有滞后现象, 应控制千斤顶速度, 匀速下降。当箱梁整体落在支座后, 复核梁底标高确认无误, 整个落梁工作完成。

4.3 施工注意事项

1) 在每段箱梁中线作标志, 顶推时在观测塔上架设经纬仪对梁体中线进行观测, 使箱梁首尾中线偏差控制在4 mm范围内, 最后就位时箱梁首尾中线偏差控制在2 mm以内。

2) 每阶段顶推就位前, 在箱梁的顶板上作标志, 并设专人观察, 控制箱梁中线的偏差情况, 控制箱梁纵向准确就位。

3) 自动控制系统使用前应进行校验, 确保精度, 所有的千斤顶、油泵、油表等应按施工规范规定定期标定、保养, 以保证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4) 水平千斤顶的底座锚固螺栓应有足够的抗剪和抗拔性能。

5) 箱梁底面, 尤其是与滑道相关的部分, 平整度必须符合要求。

6) 滑道标高应严格控制, 满足规范要求, 使用前应作超载试验, 滑道顶面应始终保持清洁。

7) 滑块的承压总面积按承压8 MPa进行设计, 连接销应做抗剪和抗弯试验, 既应保证相邻滑块的连接强度, 又应有一定的横移量, 才能使滑块协调运行并便于纠偏。

5 该工程的施工体会

在该工程中, 在总长250 m的主桥区采用多点连续顶推施工工艺, 保证了桥下通航。由于连续箱梁各梁段边建造边架设, 节省了劳动力及机械设备。

采用连续顶推法克服了梁体在顶推过程中在桥墩顶的反复双向位移问题, 避免对墩体反复交变的水平力冲击。当梁体第一次被推动之后, 便持续平稳运行, 加快了施工进度。通过该工程的施工实践, 总结了连续顶推法的成功技术措施有:

1) 多点顶推要求对全桥的水平千斤顶集中控制, 并且通过对各墩油泵分级调压, 同步运行, 每个墩上水平千斤顶克服该墩上的摩擦力。

2) 采用钢绞线和自动工具锚牵引体系, 在回程过程中千斤顶使前后锚具交替夹紧和放松, 阻止钢绞线问缩。

3) 根据各个墩上的反丈摩挥力系数和容许的最大水平推力, 通过液压站上的调压阀分级控制水平千斤顶的施力。

4) 全桥设置总控制台, 控制各墩上的液压站, 使各千斤顶同步顶推施力及回程复位。

5) 每一台千斤顶均设有行程开关, 只要某一台水平千斤顶行程达到了限制位置, 马上反馈到总控制台, 此时各水平千斤顶立即停止前进, 使活塞回程复位。

6) 每个墩上配有联络器具, 随时可以互相通话, 发布操作指令及反映顶推情况, 每台液压站上设有急停按扭和信号灯, 如有特殊情况, 各墩都可控制全联停止顶推。

摘要:某高速公路放射线工程主桥采用连续箱梁结构、连续顶推法安装施工技术。该工程由于连续箱梁各梁段边建造边架设, 节省了劳动力及机械设备。同时使用连续顶推法克服了梁体在顶推过程中对墩体产生反复交变水平力冲击与造成在桥墩顶反复双向位移的现象。

连续供墨 篇8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作为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会计核算的理论探讨变得日益活跃。现行的会计核算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1],主要是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提供商品的会计信息,但由于商品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某一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一般只能提供商品某阶段的会计信息,很难提供商品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由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若以商品主体假设进行会计核算,则可以获得商品全面完整的会计核算信息。

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包括设备材料采购、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出售、使用、报废等,是价值转移、价值增值和价值耗费的过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自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都应进行会计核算,因此针对商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都应进行会计核算[2]。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完整过程,针对商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完整过程,因此针对商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核算也是连续完整的。因此,针对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会计核算在时间序列上是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只是在会计主体假设下,大家更注重以会计主体为中心的会计核算,而忽视了以商品主体为中心的会计核算,从而也就看不到其会计核算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一、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及现行会计核算方式

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环节。商品生产前期涉及产品研发设计、设备购置、原材料采购、原材料保管储存等环节。商品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领用、原材料加工、设备折旧摊销,设备修理维护、人工费用摊销等环节。商品生产后期涉及产品检验、产品验收入库、产品保管储存等环节[3]。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价值转移或价值增值。商品流通涉及产品储备或商品采购、商品推介、商品销售、商品运输储存、售后服务等环节。商品消费主要涉及商品折旧摊销、维护保养、报废处理等环节。商品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也会涉及到价值转移或价值变化。现行的会计核算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前提下,在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生交易或事项时对商品价值进行的会计核算,主要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来进行会计反映,其目的是核算会计主体生产、销售商品发生的成本费用,获得的收入,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当商品在生命周期的某一时段属于某一会计主体时,对商品该时段的会计核算是连续的;当商品在生命周期中归属于不同会计主体时,不同会计主体对该商品的会计核算是相互不关联的。

二、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价值变化分析

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撇开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具体形式,可用时间和价值两个因素来描述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时间序列,在时间序列中不同时点上都有对应的商品价值,构成一个时间价值序列。在某个时点上商品的价值与前面时点上商品的价值相比,可能没发生变化或发生了变化。在某个时点上,导致商品价值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一个因素,也可能是多个因素。若Tj表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中的某个时点,Aj表示Tj时点商品价值的变化(商品价值增加时Aj为正数,商品价值没有发生变化时Aj为0,商品价值减少时Aj为负数),Pn表示Tj时点的商品价值,则商品价值Pn可表示为:

由于在Tj时点引起Aj变化的因素至少有一个以上,假设这些因素分别为a1j、a2j、…、amj,则Aj可表示为:

这样,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引起商品价值变化的各环节和各因素可用矩阵表示为:

其中,aij为不全为0的实数(引起商品价值增加的因素用正数表示,不引起商品价值变化的因素用0表示,引起商品价值减少的因素用负数表示);i=1,2,3,…,m;j=1,2,3,…,n。商品生产、流通、消费中价值变化的过程可通过矩阵及其运算规则表示出来:

=(a11+a21+…+am1,a12+a22+…+am2,…,a1n+a2n+…+amn)

=(A1,A2,…,An)

A1,A2,…,An正是商品在不同时点的价值变化值。

=A1+A2+…+An==Pn,正好是Tj时点的商品价值。

从前面的分析可看出,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商品价值变化会经历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引起商品价值变化的因素有一个或多个,每个环节都对应一个时点,每一个时点都对应一个价值变化值(价值没发生变化时,价值变化值可视为0),以商品为主体就可把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商品价值变化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前后逻辑相连的连续完整整体。

三、商品生产、流通、消费会计核算连续性分析

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通常都不会在一个会计主体的范围内完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按商品所属主体可分为在同一会计主体内和在不同会计主体之间两个阶段,商品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可从在同一会计主体内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和在不同会计主体间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来分析其会计核算的整体连续性。

商品在某一会计主体内的会计核算是连续的,因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主体应当及时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对交易或事项的核算不得提前也不得延后。而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前后逻辑相关且连续的。因此,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按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连续及时地进行核算,对每一交易或事项都要按会计的相关规则毫无遗漏地进行核算,不能任意取舍,做到连续、全面、完整。所以,商品在某一会计主体内的会计核算是连续的。

看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会计核算是否具有连续性,除了商品在某一会计主体内的会计核算是连续的外,还要看商品在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其会计核算是否具有连续性。同一商品在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各会计主体之间针对该同一商品的会计核算以该商品为纽带而连接起来。如A公司销售一台自产设备给B公司,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8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 600元,设备已发出,款项已收到。该设备的生产成本为60 000元。B公司购进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已验收并投入使用。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由上面的账务处理可看出,A公司做销售商品的会计核算是因为A公司销售了设备给B公司,B公司做购进固定资产或购进商品的会计核算是因为B公司购进了A公司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或作为库存商品。而且,A公司账务处理借方的“银行存款”与B公司账务处理贷方的“银行存款”相对应且金额相等;在B公司购进设备作固定资产的情况下,A公司账务处理贷方的“主营业务收入”与B公司账务处理借方的“固定资产”相对应且金额相等,A公司账务处理贷方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与B公司账务处理借方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对应且金额相等;在B公司购进设备作为商品还要继续对外销售的情况下,A公司账务处理贷方的“主营业务收入”与B公司账务处理借方的“库存商品”相对应且金额相等,A公司账务处理贷方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与B公司账务处理借方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对应且金额相等。不同会计主体之间针对同一交易或事项进行的会计核算都有与此类似的一一对应的逻辑关联关系。因此,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同一商品在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核算以商品为纽带而相互一一对应关联,且按时间先后顺序逻辑相连,其会计核算是具有连续性的。

由此可见,若以商品为主体来分析对商品的会计核算,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商品不论在同一会计主体内还是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针对同一商品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核算以该商品为纽带相互关联,是连续的,完整的,并按时间先后顺序反映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商品价值的变化及原因,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有机整体。

以商品为主体的会计核算并不是要求会计主体要对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都要进行会计核算,不论其是否属于该会计主体应当核算的交易或事项,而是以商品为主体将各会计主体对该商品的会计核算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前后逻辑相关的连续、完整的有机整体,并使得各会计主体对该商品的会计核算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相互制约、相互印证[4]。

以商品为主体来分析对商品的会计核算并不是对以会计主体为主体的会计核算方式的否定,二者之间也不矛盾,只是两种方式立足点不同。以商品为主体的会计核算是不论商品属于哪个会计主体,主要从商品的角度分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的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为主体的会计核算是从会计主体的角度分析商品属于该会计主体时的会计核算,是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会计核算的一部分,是构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会计核算的基础。通过具体的例子能更清楚地说明两种会计核算的关系。

假设A公司2008年8月10日开始生产一台XL型号的车床,2008年8月10日为生产该车床领用价值80 000元的原材料。2008年8月25日计提该车床生产工人的工资12 000元,应分担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 000元和机修车间工人工资1 200元。2008年8月27日领用价值16 000元的原材料。2008年8月31日计提该车床应分担的加工设备折旧费20 000元和车间厂房折旧费8 000元。2008年9月1日该车床生产完工并验收入库。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8年8月10日领用原材料

(2)2008年8月25日计提生产工人、机修车间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3)2008年8月27日领用原材料

(4)2008年8月31计提加工设备和车间厂房折旧费

(5)2008年8月31日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月末结转

(6)2008年9月1日产品完工验收入库

2008年10月16日A公司将生产的XL车床销售给B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200 000元,增值税为34 000元。A公司货已发出,货款已收到。B公司已收到货物,并作为商品验收入库。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B公司的账务处理分别如下:

(7)A公司的账务处理

(8)B公司的账务处理

2009年1月2日B公司将购进的XL车床销售给C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250 000元,增值税为42 500元。B公司已发货,货款已收到。C公司已收到货物,另支付B公司所属货运公司运费5 000元并取得了合法有效的运输发票。C公司购进XL车床作为固定资产,购入当月已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8 65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B、C公司的账务处理分别如下:

(9)B公司的账务处理

(10)C公司账务处理

(11)C公司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每月XL车床折旧的账务处理

假设2014年2月6日C公司对XL车床进行报废清理,发生清理费用3 000元,取得残料变价等收入18 0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C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2)C公司XL车床报废清理账务处理

上面的例子中,账务处理(1)至(12)是商品XL车床生产、流通、消费整个完整过程的会计核算。其中,账务处理(1)至(7)是会计主体A公司对XL车床的会计核算部分,账务处理(8)至(9)是会计主体B公司对XL车床的会计核算部分,账务处理(10)至(12)是会计主体C公司对XL车床的会计核算部分。

在XL车床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中,用矩阵能描述其价值转移、变化的完整过程。根据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和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价值变化(价值没发生变化时,可认为变化为0),可构建XL车床如下价值变化矩阵:

(在上面的矩阵中,2009年2月至2014年1月每月XL车床折旧费均为4100,为表达方便中间部分用“…”表示。-8650是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清理结转,视同其价值减少。)

四、以商品为主体的会计核算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以商品为主体的会计核算应促进会计信息质量在可靠性和相关性方面的改善,并促进会计信息由会计主体下的部分信息向商品主体下的全面信息转变。

以商品为主体进行会计核算,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整个过程的会计核算形成一个前后逻辑相关的连续、完整的有机整体,能提供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可获得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其更正确地决策,提高决策的水平和科学性。此外,各会计主体对该商品的会计核算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相互制约、相互印证,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极大地改进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摘要:在会计主体假设下,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会计核算一般不具有连续性。而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是前后逻辑相关的连续过程,若以商品为主体来分析,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会计核算在逻辑上也具有连续性,并可全面完整反映商品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相关、全面。

关键词:商品,会计主体,商品主体,会计核算,连续性

参考文献

[1]徐晓音.会计学基础理论(第一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1-15.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6.

[3]马占成,褚文凤.成本会计(第一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3-81.

连续供墨 篇9

沙坪特大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大砂坪街道区境内, 桥全长1324.49米, 为了避让规划后的连霍高速公路, 其中主跨采用 (64+112+64)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施工方案的制定上,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以及确保施工质量, 对于连续梁桥的0#段采用托架施工, 1#~13#段采用挂篮施工, 中跨合拢段采用挂篮施工, 14#~16#边跨直线段在中跨合拢后采用挂篮施工。施工顺序为首先施工托架施工, 然后完成0#段施工, 之后进行拼装挂篮以及挂篮预压的施工作业, 再然后悬臂浇筑一般梁段直至中跨合拢。

2 托架施工

1) 托架施工准备工作。在托架施工作业之前, 应该完成预埋件的加工、墩身高度测定等一系列的施工准备工作, 以便于下一步模板桁架的拼装。需要注意的是在托架工程施工之前, 应该对托架的各力学指标进行计算, 明确所有受力杆件采用的型钢材质。

2) 托架施工。在安装预埋件时, 确保预埋件安装的定位稳固, 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在浇筑前要对穿过模板的预埋件的模板孔洞及缝隙进行堵塞, 防止漏浆造成预埋件周围混凝土不密实。模板拆除后, 开始焊接上下两层预埋工字钢的斜撑, 此处焊缝必须保证质量。

3 0#段施工

1) 支座安装。现浇箱梁主墩顶支座采用球型橡胶支座, 在支座安装前先复核垫石位置、标高, 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支座安装。在连续梁悬臂现浇施工过程中, 由于永久支座不能够承受施工中产生的不平衡力矩, 因此应该在0#段安装临时支座, 用以临时锁定梁体。2) 0#段底模系统安装。在测量托架施工后的实际标高后, 按照实测标高安装0#段底模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支座和临时支座处的底模铺设, 要保证底模支撑稳固, 接缝平整严密, 防止漏浆污染支座。3) 模板安装。在侧模桁架焊接固定好后, 即可吊装模板, 要确保各模板间的接缝严密, 无错台缝隙, 在完成拉杆加固后要检查模板整体平整度。4) 钢筋施工。钢筋的施工应该按照底板底层———腹板———隔板——底板———腹板———隔板的顺序进行施工作业, 在底板底层预埋钢筋焊接前, 将腹板框形钢筋套上。5) 预应力施工。0#段设计为三向预应力, 即横向、竖向、纵向, 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 在张拉开始前先根据千斤顶及油表的标定线性方程计算好每束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油表读数及伸长量, 张拉时纵向预应力钢筋必须进行左右侧对称束及大小里程对称同时张拉。6) 混凝土浇注施工。混凝土浇注按分层浇注, 每层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 先浇筑悬臂端再浇注跨中。为了保证砼密实度, 施工作业人员应当进入模板内部, 逐层振捣。箱梁顶板在混凝土初凝后, 可以采用用土工布覆盖养生, 洒水保持砼面湿润, 箱梁梁内洒水保持砼湿润。

4 挂篮安装施工作业

1) 挂篮的拼装。对于挂篮的拼装应该严格按照轨道系统、主桁架后三角、横联、对后三角进行锚固、前三角、前顶横梁、前吊带、底模、后吊带、外滑梁、外滑梁吊杆、外模板及桁架、内滑梁、内模桁架及模板这一顺序进行拼装。需要注意的是挂篮拼装应该一次到位, 完成主构件、内外模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以及养生系统等一次安装完成, 在任何一个挂篮前移前, 必须经过项目部验收小组的检验。2) 挂篮的预压荷载试验。在完成挂蓝拼装施工之后, 应该及时检查挂蓝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并消除挂蓝主桁各构件之间非弹性变形, 观测挂蓝的弹性变形值, 为后续的悬臂箱梁挂蓝施工模板调整提供可靠数据依据。预压荷载试验的预压方式一般采用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施加荷载按最大块段砼重量确定。预压荷载试验首先应该安装挂篮底板预压横梁, 挂篮底模绗架拼装、加固好后, 先不铺底模。然后安装钢绞线及千斤顶。为观测挂篮的受力过程中的变形, 故预压时采取分级施加荷载的方法, 按照30%—50%—70%—90%—100%分级加载。每次张拉持荷1小时, 满载后持荷12小时之后开始卸载, 卸载按施加荷载的10%—30%—50%—70%—100%分级卸载。应该按照挂篮变形观测数据绘制图像, 分析非弹性、弹性变形值的大小, 为预测施工立模标高提供参考。

5 悬浇施工

悬浇施工的施工作业顺序为:挂篮前移、挂篮定位、模板调整、模板清理、模板涂油、钢筋安装、管道安装定位、报检 (高程、平面位置检查) 砼浇注、砼养生、预应力力张拉、管道压浆。

1) 挂篮前移以及定位。挂篮的前移采用导链拉动挂篮前支点移动, 移动时注意控制两边同步移动。挂拉定位则可以根据中线调整挂篮姿态和前支点距混凝土端头距离需,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确保前支点下支撑垫物强度, 以控制下沉量不得大于5毫米。2) 钢筋以及预应力管道的安装。在完成模板修正、涂油、加固之后, 应该及时的进行绑扎钢筋以及预埋波纹管道的施工。钢筋应该先绑扎底板、腹板钢筋, 并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及波纹管道, 待内模前移到位后绑扎顶板底层钢筋, 安装顶板预应力管道, 绑扎顶板上层钢筋、安装顶板预埋件。3) 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浇筑应当坚持“对称、平衡、同步进行”的原则, 沿梁高方向先浇注底板, 再浇注腹板, 最后浇注顶板。为了使后浇筑的混凝土不引起先浇筑混凝土的开裂, 箱梁梁段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 并在底板混凝土凝固以前全部浇筑完毕, 应当在挂篮的变形全部发生在混凝土初凝前, 以免裂纹产生。在施工时应当特别注意锚垫板下、横梁及腹板位置的振捣, 保证混凝土捣固密实, 无蜂窝麻面。4) 预应力施工。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强度时开始张拉, 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张拉作业。张拉利用真空压浆工艺, 在一端锚垫板压浆孔上用丝扣连接压浆管, 在另一端出将口上用丝扣两连接真空吸气管, 开动真空泵吸气, 当压力表指针达到0.07MPa时打开进浆阀门, 开始压浆, 同时吸气。浆液在“前拉后推”力的作用下快速注满管道。同时浆液中的残留气体在负压作用迅速排出, 保证了浆液的密实度。当出口浆液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关闭出将口阀门, 继续压浆, 当压力表读数达到0.3~0.5MPa时关闭进浆阀门, 压浆结束。

6 结语

挂篮施工技术作为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的主流技术, 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作业效率高以及施工作业技术成熟可靠地特点, 因而在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发的应用。连续梁桥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合理的制定施工方案, 强化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同时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以确保连续梁桥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苟炜玮.铁路桥梁连续梁挂篮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2.

连续 篇10

连续, 带给人的是安稳和从容, 是一种值得信赖、可以托付之感。不变的事物最让人感觉安全。父母是不变的, 兄弟姐妹是不变的。一日三餐是不变的。家的大门, 总是敞开在同一个地方, 等候着孩子放学归来。放眼四望, 青山依旧, 绿水长流, 祖父的祖父曾经在那棵老榕树下嬉戏追逐。一代代人的脚步, 把那条石板小径踩薄磨亮。也正因为如此, 对恒久和有常也即连续性的认同, 已然深深贮存于人性的基因中。

连续, 也体现了自然界最为本质的节奏和韵律。季节的递嬗是连续的, 春天后面是夏天, 冬天后面是春天, 年年岁岁, 莫不如此。设想一个乱了次序的季节, 六月飞雪, 寒冬惊雷, 反常和悖逆往往兆示着不幸, 是灾难片驰骋想象力的领域。

大量的美的事物, 正是通过连续性而诞生、而达成的, 仿佛强力胶将木和铁牢牢粘合在一起一样。它们体现在皖南徽州古民居中, 那些马头墙和美人靠, 那些木雕和砖雕上的人和动物、花卉和叶片, 处处荡漾着浓郁的明清情韵。体现在被称为永恒之都的罗马古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座雕塑上, 那里几百年一个模样, 仿佛时光凝固了。坐在当年拜伦流连的西班牙广场环形的盘绕台阶上, 仿佛诗人刚刚走开不久, 耳畔还回荡着他的吟诵声。正是凭依时间的累积, 这些事物永恒的价值才得以凝聚和显现。

人情、人性之美, 常常也是经由连续性的通道而抵达。翻看一本家庭的旧相册, 在页码的翻动中, 年华悄然流逝。先是新婚的照片, 目光明亮, 笑容灿烂, 青春的余音尚自缭绕;然后是中年的平静内敛, 神态中, 飞扬和淡定此消彼长;最后是相濡以沫的白发暮年, 温熙而疲惫的眼神, 阐释着什么叫做相濡以沫。仅仅是连续看下来, 就足以让人感动。因为时间的绵密而悠长的存在, 爱情的深长便显得无须置疑。

需要把连续作为内心的一座神祇, 加以供奉, 至少是怀有一份尊重。这样能够使自己变得更有定力, 更丰富, 更能够接近那些永恒、坚固的事物。佑护之后, 必有提升。

趣味连续和等式 篇11

“阿尚,1加2等于几?”“5啦。拜托——人家开学就3年级了。”“好吧,那4加5加6等于多少?”“很简单,等于15。”“为什么不说等于7加8呢?”“哦,真的是噢。”“阿尚,那你说9加10加11加12等于多少?”“那就等于13加14加15喽。”

在去瑞士的大巴上与小侄子的这段对话,引出的是如下一系列有趣的等式:

1+2=3

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

這个系列可以一直写下去,它有以下两大特点:①每个等式里的数都是连续自然数;②左边比右边多1个数。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这系列等式恰好用尽所有的自然数,而第n个等式右边有刀个数,左边则比右边多1个。还有,等式中左右两串数的分界数有一个简单的公式:n(n+1)。

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我们还有如下的系列等式

0+1+2=3

4+5+…+8=9+10+11

12+13+…+18=19+20+…+23

24+25+…+31+32=33+34+…+38+39

……=……

这系列等式从0开始,恰好用尽所有非负整数。与上一个系列不同,这系列等式左边总是比右边多2个数,其第n个等式左边有(n+2)个数,右边是n个,而这两串数的分界为2n2

如此有趣,我们自然会想:如果左边比右边多出u个数,会不会有系列等式?如果有的话,又会是什么样子?于是,我们开启探索模式。

设等式中参与加法的数从左到右是连续自然数,右边有m个数,左边多了u个,有m+u个数。记左边开始的数为后,则左边最后一个数是k+m+u-1。相应地,等式右边开始于k+m+u而终结于k+2m+u-1。于是,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我们得到:

于是,第一个等式的左边是从2到43,右边是从44到61。暗藏的一个趣味点是:这系列等式虽然不是从1开始,但后一个等式的数也恰好是接着上一个等式的。换句话说,这系列等式恰好用尽除了1之外的所有自然数。

我们略去繁琐的公式推导,仅在这里指出:当u为奇数,或者u的因数中恰有奇数个2,即u=22s-1(2t-1)时,我们都可以得到相似的系列和式,每个系列中的自然数前后相接,都用尽起始数之后的所有自然数。而当u是偶数且其因数中恰有偶数个2时,不存在类似的等式系列。

有一个“大名垂宇宙”的定理叫勾股定理,与之相应的最著名的等式是:32+42=52

这让我们好奇,会不会对平方和也有与上述相似的系列等式呢?于是,我们也马上展开探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相似”的意思,从最直接的想法出发,我们对相似提出两点要求。

(1)左边、右边都是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并且右边的第一个恰好比左边的最后一个大1;

(2)右边平方和的个数比左边少1个。

根据这种相似的意思,我们设等式的左边开始于石2,终止于(k+m)2。也就是说,左边的自然数从后开始,总共有(m+1)个。这样,右边的自然数必须从(k+m+1)开始,并终止于(k+2m)。因此,根据左右相等的条件,我们得到等式:k2+…+(k+m)2=(k+m+1)2+…+(k+2m)2

应用自然数连续平方和的求和公式,有:

生命不止,好奇不息,我们继续考虑相似的问题:存在不存在左边比右边多2个数的平方和系列等式?左边比右边多u个的一般情况又如何?仔细推导发现:应用相等关系所得到的关于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它除了u=1之外看不到解出整数后值的可能性。因此,这回的好奇心只好转而寻找新的兴奋点。

平方和相等的系列等式没有什么新的希望,那么考虑平方和之间有倍数关系会怎么样?确实,我们能够有所发

这,是不是非常有趣?

这有些难以置信?那我们就来做一做推导证明——这一点都不复杂。首先,很容易计算出:

然后,然后就不需要然后了。

使用代数方法推导,我们可以找到无穷多个这种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倍数关系式。例如,对从1到11的平方和也有无穷多串11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是它的整数倍。最小的一个从47开始到57,倍数关系是59倍。

应用计算机计算,我们可以发现不少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等式,但系列等式似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对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着重点也是寻找相似的倍数关系式,而我们也很快就找到好玩的实例:

连续施工分段试压工艺 篇12

一、工程概况

哈尔滨市磨盘山输水管线工程第五标段, 南起五常市半截合子 (桩号69+000处) , 北至前卫家 (桩号88+800处) , 管线全长19800米。该标段管线管材采用DN2200PCCP管19728米 (双胶圈柔性连接) 、D2200PS钢管72米 (焊接连接) ;全段共设置有26座排气井、2座排泥井及2座套管检修井。

因施工现场距离市区较远, 管线附近也没有河流通过, 本全段除半截合子长度为4公里地段 (桩号69+000-73+000段) 地下水水源丰富外, 其余地段地下水位较深, 施工现场取水十分困难;并且管线是从田地间穿越, 试压占地不易协调, 农田环保难度较大。经综合考虑, 准备采用连续施工分段试压工艺。

二、施工方法

1. 试压分段安排。根据施工现场情况, 项目部对五标段试压段作分配见表1 (经过设计单位、监理及甲方同意) 。

2. 试压用水选择。

水源采用地下水与自来水相结合的取水办法, 计划用水量为75266立方米, 其中地下水取自半截河子打井取水, 自来水铺设临时取水管道取自五常市自来水公司尚五路DN200自来水管道。

3. 试压条件和环境。

管线水压试验前管内应无杂物。管道水压试验前, 必须将试压段管道两侧至管顶以上500mm的土方回填分层夯实, 管线的镇墩与锚固结构等均应完成并达强度后才能进行水压实验。

现场排泥阀打开并用法兰盲板堵死。甲供排气阀安装完毕, 能够正常使用;若甲供排气阀未安装, 则在排气三通用法兰堵板封堵, 法兰堵板上设有DN100自动排气阀装置。

4. 试压后背计算。

(1) 后背承受的总推力 (P推) 和千斤顶的选用。由于试压管段两端第一接口应使用柔性接口, 其接口阻力PVS可视为近似为0, 每处试压后背用10台100吨螺旋千斤顶, 在选择千斤顶时, 其所能提供的最小推力 (T) 应不小于1.2倍P推, 所以试压后背承受的总推力P推按下式计算:

(2) 砼管套式支墩设计。管道试压时的止推墩面积的大小是根据管材的直径、试压时的压力及土质的抗推力计算出来。

一是设计资料。本工程采用DN2200钢套筒混凝土管道, 管道内径 (D0) 为2.2m, 管壁厚度 (h) 为0.18m, 管道外径为 (D0+2h) 为2.56m, 土壤内摩擦角ψ为13.38°, 原状土粘聚力C为0, 支墩与后背土接触面长度 (L) 22m, 支墩高度 (H) 为3.6m, 支墩处管顶填土高度 (H1) 为0m, 管底支墩底高度 (H2) 为0.5m, 支墩宽度 (B) 为9.2m, 支墩底脚上的土壤重度 (γ′s) 为18kN/m3, 混凝土容重 (γt) 为24kN/m3, 管道试水状态下的压力1.5MPa, 土对混凝土支墩底部摩擦系数 (f) 为0.4。支墩顶在设计地面以下深度 (h1) 为0m, 支墩底在设计地面以下深度 (h2) 3.6m。

二是支墩设计。支墩水平总阻力:

支墩及其上部覆土的重量:

整个支墩的体积:

上部覆土的体积:V2=h2*[ (L0+L) *B1/2+0.2L+0.1L0]-V1=0m3,

支墩上的推力计算:Fh=R=5699.1KN,

截面外推力:P=0.785*10002D02Pw/1000=5699.1KN,

主动土压力:N= (tg2 (450-ψ/2) γ′s (h22-h12) /2-2Ctg (450-ψ/2) (h2-h1) +2C2/γ′s) L=1601.64KN。

支墩总阻力与推力的比值及结论:T/Fh=1.15, 经计算能够满足试压要求。

上一篇:国际经济冲突下一篇:含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