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书刊

2024-10-08

物理书刊(精选4篇)

物理书刊 篇1

摘要:1860年之后, 清政府陆续开办了一些学习“西文”与“西艺”的学校, 物理学也被正式地引进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之中, 中国近代物理教育开始萌芽。随着清政府对西方知识采取宽松政策, 近代物理学书刊开始引入中国。

关键词:明清,“西学东渐”,物理书刊

1860年之后, 清政府陆续开办了一些学习“西文”与“西艺”的学校, 物理学也被正式地引进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之中, 中国近代物理教育开始萌芽。同时由于“洋务运动”以来, 中国陆续兴办了不少与军事工业有关的工厂与企业, 这种社会环境产生了对科技人才的需要, 也为近代物理的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随着清政府对西方知识采取较宽松政策之后, 西方科学成就不仅大批地进入中国, 并且开始从士大夫阶层向着普通知识分子阶层下移。近代物理学书刊的引入, 就是这种“西学东渐”的学术形势的具体表现。本文将择其要者, 介绍一批清代传入中国的物理学著作。

一、汤若望的《远镜说》

《远镜说》为1626年日耳曼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和中国钦天监官员李祖白合译的关于望远镜及几何光学原理的著作。此时国际上正是伽利略关于落体的研究到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 的动力学创建的时期, 因此西方科学人士将其视为自然科学最前沿的成果, 来华的传教士也以介绍力学和光学方面的知识为多。《远镜说》的翻译者汤若望来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 是继利玛窦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汤若望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颇有造诣, 并对望远镜有深厚的兴趣。16岁的汤若望在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时第一次接触到伽利略的望远镜, 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年后的汤若望加入了由著名科学家F.切西亲王等于1603年在罗马创立著名的灵采研究院, 对天文学的研究更加专业。1619年7月15日, 汤若望抵达澳门, 于1623年1月25日到达北京, 将他从欧洲带来的数理天算书籍呈送朝廷, 又将带来的科学仪器在住所内一一陈列。汤若望预测出了10月8日出现的月食, 又准确地预测了第二年 (1624) 9月的月食, 逐渐受到清朝官员的信赖和重视。

《远镜说》的翻译者李祖白, 是明末清初的天文学家, 李祖白早年即受教于西方传教士汤若望, 供职于钦天监。明朝天启六年 (1626) , 李祖白协助汤若望写出《远镜说》一书。《远镜说》是用中文撰写的第一本介绍伽利略望远镜的学术专著, 该书前面有汤若望的自序, 正文分四个部分:望远镜的利用, 按仰观和平视分述;构成望远镜的各透镜的分别利用, 如解决近视和远视患者的苦恼;光学原理;望远镜的制造方法、使用说明和保养说明。《远镜说》从原理、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上详细介绍了伽利略式望远镜, 全书浅显易懂又图文并茂, 成为传播光学和望远镜制造技术的奠基性著作。

二、邓玉函的《远西奇器图说》

《远西奇器图说》是1627年德国耶稣会士邓玉函口述、王徵笔录和绘图的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力学和有关机械的科技书籍。邓玉函是天主教耶稣会德国传教士, 也是著名的天文学与机械学家。青年时代就读于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时, 邓玉函在那里与伽利略相识并产生了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1611年, 由于邓玉函在医学、天文学、植物学等领域学识卓著, 被由贵族费特里考·欠席创建的猞猁科学院吸收为第七位院士, 被誉为“当时第一流科学家方能获得的殊荣”。1619年7月22日邓玉函随金尼阁、汤若望等人携带7000余部欧洲图书和科学器具抵达澳门, 他是明末来华传教士中学识最渊博的。

《远西奇器图说》的翻译者王徵 (1571—1644) 是明代科学家, 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王徵从政期间留心经世致用之学, 热心于传授西方学术, 被誉为“南徐 (光启) 北王”。王徵在入京赴试期间, 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相遇, 他与教士金尼阁、汤若望、龙华尼、邓玉函交往甚密, 并向传教士们学习拉丁文和测量、计算、比例等数学知识。1627年邓玉函口授, 王徵笔译, 合著完成了《远西奇器图说》的编写和绘图工作。正如王徵在此书序言中所云:“先生 (指邓玉函) 为余指陈, 余习之数日, 颇亦晓其梗概。于是取诸器图说全帙分类而口授焉。余辄信笔疾书不次不文, 总期简明易晓, 以便人人览阅。”

《远西奇器图说》全书3卷, 1627年在北京刊行。《远西奇器图说》卷一“远西奇器图说录丛之力解”, 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形状物体重心的计算方法, 稳定与重心的关系, 比重的概念及各种物质的比重, 浮力原理及其巧妙的比例关系。卷二“远西奇器图说录丛之器解”, 叙述各种简单机械的原理与计算, 包括:天平、秤、杠杆、滑轮、轮盘、藤线的原理;卷三“远西奇器图说录丛之诸器图说”, 是各种机械的综合使用部分, 包括起重说、引重说、转重说、取水说、转轮说等十二种力学原理, 绘有五十四幅图。《远西奇器图说》是中国在物理学的主体学科———力学方面最早的、有系统的、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一部专著, 被誉为“我国第一部物理学及机械工程学”。

三、南怀仁的《新制灵台仪象志》

《新制灵台仪象志》是1674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编著的物理学著作。南怀仁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南怀仁1658年来华, 曾任康熙皇帝的科学启蒙老师, 是当时国家天文台 (钦天监) 的最高负责人, 也是为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者。南怀仁在天文台上任后大力改造观象台, 重造适用于西洋新法的天文仪器, 于康熙十二年 (1673) 用铜铸成六件大型天文仪器, 用这些仪器取代了深仪和简仪等传统仪器, 安装在北京观象台上。在制造和安装观象台新仪器的同时, 南怀仁撰写出《新制灵台仪象志》共十六卷。书中记录了北京天文台中新设计的各种仪器的制造原理、安装和使用方法等, 并配有多种绘图。

南怀仁在《新制灵台仪象志》的序中指出:“历必有理与象之数, 而仪器即所在首重也。夫仪也者, 历之理由此得精焉, 历之法由此得密焉。”“稽历者必以仪为依据, 明历者必以仪为记事录, 失推者必以仪而改下, 算合者必以仪而参互, 较历者非仪无由而信, 从历者非仪无由而启悟。良法得之以见其长, 敞法对之而形其短。甚哉, 仪象之为用大也。”《新制灵台仪象志》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卷一至卷四) 是关于仪器的制作、安装和使用的论述, 介绍新制成的六种仪器的制造原理、安装和使用方法, 其中包含了西方近代早期的许多物理学知识。第二部分 (卷五至卷十四) 是各种天文表格, 为天文测量数据, 即全天星表。书中将星表分为1366颗星, 内容包括星的黄道坐标、赤道坐标和星等。第三部分 (卷十五、十六) 共有117幅图, 都是与仪器有关的各种示意图, 这部分又被称《新制仪象图》或《仪象图》。乾隆年间, 该书被收入《钦定仪象考成》, 后又被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仪象部》。该书中述及较多的力学与光学知识, 包括材料的强度, 物质的比重, 重心与稳度, 简单机械, 光学方面包括光的折射和色散等知识。

四、艾约瑟的《重学》

英国传教士艾约瑟的《重学》是中国最早介绍牛顿学说的物理学专著, “重学”是19世纪下半叶“力学”在中国的名称, 如清代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有云:“化学、光学、重学、医学、植物之学, 皆有专门名家。”严复在《救亡决论》中亦云:“不讲载力, 重学, 又乌识桥梁营造?”从明末清初中国科学书籍绝大多数把“力学”称为“重学”, 如静重学、动重学、水重学、流质重学、天重学就是现在的静力学、动力学、水力学、流体力学、天体力学等。1858年, 英国的W·胡威立所写的《初等力学教程》由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口述、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执笔译成中文, 书名《重学》, 于1859年出版。

艾约瑟为著名汉学家, 是19世纪西学东渐中的重要人物。艾约瑟1848年到上海, 先协助墨海书馆麦都思的工作, 后主持该馆编辑出版工作。艾约瑟与数学家张南坪要好, 通过他结识李善兰。1852至1860年期间, 艾约瑟和李善兰、伟烈亚力、韦廉臣合译《谈天》、《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圆锥曲线说》、《奈瑞数理》、《重学》、《植物学》等书, 都由墨海书馆出版。又与李善兰等合译《格致西学提要》、《光论》、《重学》等书。1880年, 艾约瑟被中国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翻译。

《重学》的另一位翻译者李善兰, 是近代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家, 李善兰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 各种三角函数, 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1852年李善兰在上海结识伟烈亚力、艾约瑟, 开始了与西方传教士共同翻译西方自然科学著作的生涯。李善兰与伟烈亚力合译英国天文学家J.F.赫歇耳所著《天文学纲要》一书, 中文书名《谈天》。又与艾约瑟合译了《重学》二十卷。1868年, 李善兰出任同文馆天文算馆总教习。

《重学》中所介绍的物理学知识很全面, 从静力学、动力学, 到刚体力学、流体力学都有, 基本上包括了现代大学本科基础力学教科书的全部内容。静力学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力矩, 重心求解, 摩擦力、摩擦系数等物理量的计算。还有包括物体的运动等动力学方面的功能及原理等。

除上述重要物理书刊之外, 明清“西学东渐”时期引入到中国的物理书刊还有英国艾约瑟的《光论》 (1853) 、英国伟烈亚力的《谈天》 (1859) 、美国丁韪良的《格物入门》 (1866) 、英国合信的《博物新编》 (1855) 、英国傅兰雅的《热学图学》 (1890) 、美国潘慎文的《格物质学》 (1894) 等。

参考文献

[1]骆炳贤.物理教育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2]戴念祖.古代物理学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春恒.中国古代物理学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4]厚宇德.物理文化与物理学史[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一路有你——书刊 篇2

一、专业书刊——战友

走上体育教师的岗位后, 跟随师傅修炼是条捷径, 但更多的时候, 需要自我揣摩、自我消化, 所谓“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而对于“修行”, 笔者以为, 应该依赖于大量的、持续的, 甚至是系统的阅读, 并从精确的术语中寻找专业的脉络、把握专业的走向。在日常教学中, 对于《中国学校体育》、《田径》等专业杂志, 笔者自费订阅了多年, 看着一期期列在办公室书架上的杂志, 笔者知道, 它们早已成为了自己亲密的战友。

杂志是新鲜、生动且值得学习的, 但仅有杂志还不够, 因为杂志内容相对较为零散, 因此, 阅读专著就成为了必然。如, 《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工具类书籍, 应该常被于案头;而对于反映学校体育发展动态、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课程标准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评价》等书籍, 也应该经常学习, 尤其是在课程改革之初。

二、教育书刊——司令

在各种书刊中, 如果说专业书刊是笔者的双脚, 能使笔者站立行走。那么, 教育书刊, 便是笔者的双臂。正如在跑步时, 手臂犹如司

成长在评优课的起跑线上

石冰冰 (江苏省铜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221116)

笔者是一名来自基层农村的体育教师, 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县级教研员, 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 感受最深的就是评优课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刚参加工作时, 我对评优课的了解还很朦胧、肤浅, 直到一位老教师给我看了一些省级评优课的资料, 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有这样一个能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 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课离“优”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 我当时就下定决心, 一定要对优质课进行深入研究、学习, 要以优秀教师为榜样, 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直到有一天也可以站在评优课的讲台上。

在日常工作中, 我一方面刻苦钻研理论, 向老教师请教;一方面时刻关注着评优课的信息, 一有机会就报名参加。2004年, 经过县、市层层选拔, 我有幸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三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的参赛选手。那时, 才真正领略到省级评优课给予的考验——比赛包括现场上课、说课、演讲和才艺展示四个环节的角逐。由于没有现成资料可借鉴, 也没有“权威”理论可依靠, 只能自己动手动脑, 搜集、整理、归纳,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于是, 我立足新的教学理念、目标制订、重难点的确定、课的导入等各个方面, 先分门别类地查阅、学习、理解、摘抄资料, 而后逐一整理、筛选、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方法。然后, 通过系统地学习、消化吸收和整合提升, 逐渐对各个参赛环节有了清晰的认识, 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我选择的上课内容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令, 而手臂的其摆动幅度、速度, 则决定着前进步幅与速度。

肢体动作, 遵循韵律操编排特点而创编的。在书写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时, 我努力将前期归纳出的各种教学方法渗透其中, 使教材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儿童化、趣味化、韵律化, 并将运动技术融入其中。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 开始反复试课、修改、提升, 当思路逐渐清晰化、条理化后, 又邀请同事、校领导、市 (县) 教研员分别试听, 请他们对讲解、示范乃至上课时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口令、一个教学环节转化的过渡语等细节提出修改意见。最终, 上课的内容经过无数次的锤炼, 达到了教学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教学步骤循序渐进、思路清晰;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较明确, 指向性强;使学生学有方略、练有路径的目的。

说课的内容是室内活动“识别几种交通标志和交通指挥操”。由于平时对交通知识不十分了解, 我找到驾驶知识方面的书, 仔细学习;到市区有环岛的交通路口现场观察车辆、行人通行情况;向驾驶员请教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作用;向交警咨询交通指挥手势的含义等, 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我很快充实、丰富了自己的交通常识。此外, 还用照相机、摄像机到乡村公路寻找交通标志将这些逐一拍摄记录并融入课件中。在素材收集完毕后, 我从说课的各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雕细琢。

最后是演讲和才艺展示环节的比赛准备。比赛要求两者合二为一, 先演讲后才艺展示, 总用时不能超过5分钟。我演讲的题目是根据自己对课改初期的种种困惑及实践中遇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 开拓自己的视野;同时, 自己也一直坚守“先当好一名教师, 再当好一名体育教师”的信念。如此一来, 教育书刊走进体育教师的教学生活, 也应该是一种必然。

到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准备的;为了取得好的演讲效果, 我深入地钻研了演讲技巧方面的书籍, 学习百家之长, 尽最大努力地学练、消化、吸收。最终, 通过反复地在镜子、家人、同事、学生面前演练, 演讲水平不断提高, 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场发挥。才艺展示的内容是一套傣族舞蹈, 从音乐的选择到动作的编排, 再到情感、音乐、肢体动作的完美融合, 都是自己每天在汗水中对着镜子在对逐个动作的控、品、悟中磨练出来的。最终, 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是最佳的感觉, 也是最优美的舞姿。

参赛时, 面对各市选出的佼佼者, 我克服了过去上台时的紧张心理, 努力将每一个环节的预设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在赛场上。由于出色的表现, 我赢得了本届教学能手比赛农村组一等奖的第一名。虽然比赛已过去多年, 但那一段时间的学习、磨练和蜕变的过程却是刻骨铭心, 也铸造了我顽强、自信的心理品质, 激发了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业务的自觉性, 同时也鞭策着我不断进步, 并从一名普通的小学体育教师成长为一名体育教研员。回首这段成长的经历, 评优课成为了我进步的起跑线。

在评优课画出的这条起跑线上, 让我看到了一名基层体育教师面前进步、发展的笔直大道, 让我懂得了“只要给自己设立目标, 让目标引领自己执着追求、不断成长, 就一定能跑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好成绩”的道理, 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有了更美好的规划和把握。

教师心声

对于笔者来讲, 阅读教育书刊也是从杂志开始的, 如, 《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后来, 笔者书架上的教育书刊逐渐丰富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大教学论》、《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都成为了指引自己发展的“司令”。虽然, 这些书刊看起来与体育教学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笔者认为, 这些书籍是教育智慧的结晶, 可以

三、杂文书刊——氧吧

不可否认, 体育教学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彷徨会使人疲惫不堪。但是, 路又必须继续, 而“怎样走”就成为了重点。今年暑假, 为了备战市运会, 整个假期笔者都在集训, 脑海里每天都充斥着训练和比赛, 而且每天都将专业的书籍翻了一次又一次。一天终了, 在书房或卧室, 读几段喜爱的文字, 总是能够让自己心情舒畅并安然入睡。

此外, 各种杂文书刊也不断丰富着笔者的人生智慧, 促进着笔者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近5年来, 笔者已经有三十多篇论文、案例、随笔发表或获奖。

书刊杂志架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篇3

关键词:书刊杂志,收纳,任意移动,情感化设计

书刊杂志就像是我们忠实的朋友, 有人云:“活到老, 学到老。”这自然少不了书刊杂志对我们的支持, 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 知识储备的丰富和增加使得我们需要阅读和购买许多不同种类的书刊杂志, 收纳问题自然而然成了人们最头疼的问题。由于书的重量和大小的差别, 使得收纳起来的限制增加了许多。虽然, 当今电子读物风靡全球, 但是有许多历史和时尚书刊读物, 还是以纸质的为主, 这样复杂的收纳, 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日益变得复杂起来。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使消费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书的存储而言, 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满足人们摆放大量图书为目的了。而现今, 消费者追求的是:审美性、舒适性、易用性、方便性、情趣化的设计。在人们使用书架的过程中, 书架可以向消费者传达某些情感因素, 甚至将多种功能融合为一体。

1 现有期刊杂志的调研分析

1.1 书刊杂志的收纳原则

按书刊的类别分类, 分门别类不仅有利于使用者对书的保养, 同时也方便使用者查找。合理的收纳, 由于书的种类的大小大多数不一致, 合理的收纳可以美化家居环境, 使整体空间合理整洁。一种合理的收纳方式是讲究美学原则的, 合理的收纳也要与家居的装饰整体相和谐统一。

1.2 使用者行为和需求的分析

1.2.1 使用者的行为分析

从大学生的使用行为为出发点, 书要分为不同的种类划分隔开, 但整个书架的布局就显得很是混乱, 并且整个书架的负担很重, 同类书刊的空间不够, 书架板也已经变了形。宿舍每周要进行大检查, 凌乱的书架给整体的视觉效果添了不少麻烦, 由于书刊的大小不一, 薄厚不等, 如果只限定在这样的一个小空间, 整理起来很难达到整齐的效果 (如图1) 。

1.2.2 使用者的需求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 单调的储物书架已经不能得到大众的喜爱, 他们认为, 和环境相匹配, 有能给自身带来愉悦感的产品才是真正想要拥有的。特别针对期刊杂志的特殊性, 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希望能够清晰快速地看见是何种杂志, 整体效果要整洁, 配合家居环境, 减轻书架的负担, 在有限的小范围内可以自由移动等功能。

1.3 书刊杂志收纳产品的分类

1.3.1 按期刊杂志产品的空间划分

空间摆放一般分为桌面、地面和立体空间 (如图2) 。依靠桌面的空间做支撑, 能够将简单的文件纸质类稿件进行分类, 简单大方, 条理性强, 减少人们上下查找文件的时间。但是存放重量大的纸质书刊等支撑力度不够, 造成视觉和空间的堵塞;地面摆放报刊架的设计依靠地面作支撑, 承重好, 底部为轮毂结构, 移动方便, 自由性较强。但是空间分类较松散, 不能存放太充实的书刊杂志, 只能用作少部分书刊简介等。冰冷的铁架子给人以距离感, 缺少了一些与人沟通的情感。只适合放在公司等公众场合使用, 使用领域片面;空间书架的设计创意感十足, 打破了传统的依平面而建的造型, 整个书架被赋予了活动的生命力。给人视觉上书架不再是死板的东西, 围绕着人们而存在, 和人形成了一种情感交互的感觉, 也可以成为一种装饰的物品。

1.3.2 按期刊杂志产品的使用材质划分

现有的产品材质大致分为布、金属、木质、塑料等材质 (如图3) 。布艺材料展示出一种柔软的感觉, 具有轻盈的视觉效果, 为家居生活添加温暖的感觉。但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滋进去灰尘, 清洗起来很不方便, 并接布料的承重效果不强;金属材质的设计给人以严谨的视觉效果, 冰冷感十足。具有警示作用, 可以用来存放公司简介等;木材质设计具有一种温馨的厚重感, 无论是原有的表面机理材质还是被刷过漆的材质。大方结石的厚重感给人带来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但是木质的重量较重, 移动起来不够灵活;塑料材质的可塑性是最高的, 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出大胆的造型, 塑料材质的上色性能也很强, 同时可以呈现出半透明甚至是全透明的效果。韧性较强的塑料的材质可以承载较大的压力。这种材质被广泛的用在家居产品设计当中, 可以通过造型和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1.3.3 按期刊杂志产品的功能划分

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分为存放报刊杂志类、沙发边桌、折叠等 (如图4) 。新式书架的设计越来越迎合人们的情感需求, 增加了趣味性和亲近感, 为生活空间添加了乐趣, 产生了一种新式的使用方式。它们更加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更加贴近生活。同时, 更加节省空间。使用者在使用类似这种书架时会感到十分富有情感的设计, 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使用感受。

2 当代产品设计的趋势研究

2.1 当代产品的功能性和情感化趋势

设计产品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求, 功能构成家具的中心环节。现代人对家具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广, 要求越来越高, 主要体现在实用性和舒适性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代产品设计活动除了在满足产品本身的功能前提下, 对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诸要素进行综合处理外, 同时, 设计师要从更深的层次上探索设计与人类的关系。情感设计理念的提出, 标志着当代的设计探索和发展已经延伸到精神、心理和人文社会关系的层面。使被设计的对象从一个产品上升至拟人的境界, 给设计对象注入了灵魂, 赋予了生命。

2.2 当代产品的使用结构和色彩趋势

家居设计界越来越认同并接受一种新的设计观念, 那就是:设计新家具就是设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方式、娱乐方式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 也是精神的”这一理念有更多、更深的理解。现代家具正朝着实用、多功能、舒适、保健、情感衬托等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奉行“清除生活中的无序和混乱”的理念来选择家具, 在当今快节奏发展的社会, 懒人产品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伴随着房价的飙升, 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注重空间与结构的相互转换。

2012年的色彩流行趋势为艳丽醒目的彩色, 呈现半透明的色调。跟随流行趋势的步伐, 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调查显示, 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并不热忱于高贵而繁琐的装饰。为了给紧张疲惫的都市生活营造更加轻松和谐的居家环境, 消费者更倾向于情感化的简约家具。

3 期刊书架产品的情感化创新设计

此次的创新设计更多的是将情感因素融入到期刊杂志的设计中, 营造一种家的温馨。产品同时可以随时移动和单体防尘, 这样在使用阅读的时候比较方便, 同时板架上面还可以储物盒支撑。就如赋予产品一种情感的生命力, 表面处理中让人们可以随着家居的整体环境变换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彩、俏皮的造型和可移动的设计, 为家庭生活添加愉悦感 (如图5) 。

4 结论

市场上虽然有很多关于书架产品的设计, 此次是将可爱元素和新的阅读存储方式运用到生活中, 弥补市场的空白, 满足更加便利的随时随地地阅读和收纳。情感化设计的关键在于:理解用户是如何在使用过程中看待、体验和感受产品、环境与服务的。想要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用户体验过程和情感的需求, 设计师将情感注入产品, 受用者在与产品进行情感的表达和交互过程中, 激发联想, 产生共鸣, 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情感满足。未来的产品设计要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 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芬兰) Koskinen等著, 孙远波等译.移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 (美) 唐纳德.A.诺曼著, 付秋芳译.情感化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M].2005.

物理书刊 篇4

一、书刊装帧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

书刊装帧的艺术设计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字、图案和色彩三部分。下文将主要论述书刊装帧中文字和图案的基本使用情况。

书刊装帧中的文字要素包括书刊名、作者名、出版社名、目录、提要等。基于对一本书的总体概括和重要辨识度, 书刊名是这些部分当中最重要的一项。通常来讲, 作者名、出版社名、目录、提要等部分的字体都可以选择印刷体。书刊名最常用的字体有三种:书法体、美术体和印刷体。其中, 书法体最能体现一本书的文化底蕴, 书法体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文化特色, 最能吸引读者眼球。因此, 一个优秀的书刊装帧设计者要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 美术体是规整和统一的代名词, 独具个性, 独有神韵, 在书刊名方面的影响也非常大;而印刷体则是基于美术体的规整和统一, 再借助现代化数字设备的帮助演变而来, 是现阶段最具有发展力的一种字体。

书刊装帧艺术中的色彩应用主要体现在明确书刊主旨、表达思想感情、烘托美妙意境和激发读者阅读感受等方面。书刊装帧色彩的具体应用一定要与书刊整体设计的风格相协调, 不能割裂与书刊整体的关联, 独树一帜。也就是说, 书刊装帧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具有从属性, 不同性质的书刊要搭配不同样式的色彩, 这是书刊装帧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定律。例如理论性的书刊色彩要显得庄重大气, 青少年书刊上的色彩要明快靓丽, 儿童读物色彩则要活泼绚丽, 文史哲类书刊的颜色应用要体现出含蓄和深刻的内涵等。

二、书刊装帧艺术设计的整体性实现路径

(一)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书刊装帧艺术作为书籍的外在表现形式, 应遵循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即书刊装帧设计师对书稿里边的内容研究得越深入, 其设计出来的书刊外在表现样式将越好, 书籍本身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内涵也就越直观。组成书刊装帧艺术设计的三元素是封面、插图和版式编排, 想要达到书刊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 就要确保这三大元素能够充分服务于内容。

首先, 要设计出简洁直观有质感的封面。一本书刊的封面在书刊整体设计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封面是读者接触一本书的先入印象, 封面做得好, 读者就愿意为这本书买单。因此, 书刊封面设计一定要体现出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表现力, 将内容以形式的模式巧妙地表现出来。

其次, 要搭配精致又有画面感的插图。进入“读图时代”, 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都与美术相结合, 插画成了一本书中必要的部分。制作精美的插画是对书籍内容的二次创作, 能够帮助读者构建脑海中的画面和视觉形象, 同时补充文字所无法描述的部分, 使书中的内容更具感染力, 由此激发出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在这方面, 设计者要加强美术方面的修养, 封面与插图的设计精美直接体现一本书的美。

第三, 要编排灵活巧妙的版式。书刊版式是书刊装帧艺术中的重要一环。版式的编排要基于书刊的内容和原稿, 优秀的版式设计能够增强书刊内容的关联性和逻辑性, 让读者能够更加喜爱阅读书籍, 享受读书的快乐, 也能更好地将作者创作书籍的内涵充分传达给读者。

(二) 形式的设计元素与设计技巧

书刊装帧要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必须借助设计元素与必要的设计技巧。

摄影组合法——就是将不同的照片或图画采用某种手段融合为另一种图片的设计技巧。这种设计技巧能够表现出复杂的构图和独特的空间构成。

摩擦法——即在封面上粘贴纸张, 再进行涂擦的一种设计技巧。这种技法借鉴于中国古代的石碑拓印, 即在有凹凸质感的纹理表面用铅笔或蜡笔等进行摩擦。

物体构成法——就是将自然界的景物或者认为构建的物体转换空间, 并放置于新的环境当中, 使读者在看到这种景象时能够生发出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和幻想。

誊印法——誊印法属于近代绘画中的一种技法, 即将一张纸折为两半, 一半涂色, 在经过开合后就能在未涂色的一边印出抽象图画, 这种抽象图画的形成完全由纸张材质、颜料和开合压力的不同而变化万千。

(三) 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因此, 书刊装帧设计不但要满足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风格, 也要符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 即要体现出时代性与民族性的共融、统一。

首先, 书刊装帧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 书刊装帧也逐步进入国际化的舞台, 这就要求书刊装帧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充满鲜活的时代感。同时, 数字化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 书刊装帧也开始使用现代化的设计元素, 用电脑技术拓展设计思路, 也为今后书刊装帧艺术设计道路增加了无限可能性。

其次, 书刊装帧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只要是民族的, 就是世界的。一本书只有具备了民族文化的底蕴, 才能在世界文化史上保持经久不衰的热度和地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严谨含蓄, 内蕴深远, 这些都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书刊装帧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其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己任。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想要一本书刊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就需要书刊装帧设计师们牢牢把握住书刊装帧设计的整体性, 这种整体性既包含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包括传统和现代的契合, 同时还应展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相容。因此, 书刊装帧设计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 提高自身创造力和表现力, 灵活运用书刊装帧的技法和技巧, 以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书刊。

摘要:书刊装帧艺术设计总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其设计形式多种多样, 或大气或婉约, 或冷艳或温暖, 变化万千, 形态各异, 是书刊整体当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别是身处“读图时代”的今天, 对书刊装帧艺术设计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一本书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成为了书刊装帧成功与否的关键。对此, 本文首先介绍了书刊装帧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 并从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书刊装帧艺术设计的整体性实现路径, 以期能为书刊装帧实现整体性的艺术设计提供有用信息参考。

关键词:书刊装帧,艺术设计,整体性

参考文献

[1]陆广雄.论书刊装帧艺术设计的整体性[J].出版广角, 2011 (9) .

[2]朱大发.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追求[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5) .

[3]郝怀如.期刊装帧的视觉审美和文化传播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6) .

上一篇:残疾人现状分析下一篇:格栅除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