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使用知识

2024-06-01

医疗器械使用知识(精选3篇)

医疗器械使用知识 篇1

1 引言

野战医疗器械是指用于战时或应付突发事件时抢救、诊断及治疗的专用医疗器械。其具有专用性强,随机应用性大,使用率低的特点。如何管理、使用好这类医疗资源,做到平战两用均不误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我院近2 a来的管理、使用经验,进行简要的总结讨论,旨在不断完善野战医疗器械的管理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优化。

目前,野战医疗器械管理中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上过于教条,认为野战医疗器械是上级专配的应付突发事件的专用医疗器械,必须专项专用,因此平时被放置在专用库房内,成了摆设品或训练工具,如果长期不发生突发事件,必然会造成这部分医疗资源的浪费,部分设备还会因长时间放置而自废。由于缺乏维护及定期的质量检测,一旦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这些器械时,难以保障其正常运行;(2)管理上过于放松,认为突发事件百年不遇,这些器械放置不用有些可惜,因此就将其作为常规设备使用,因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旦急需使用这部分器械时,难以及时集中,集中后的器械也可能存在严重故障,无法使用,这将会使工作十分被动;(3)这些器械如果不投入临床使用,难以发现其缺陷和性能上的不足,无法做到及时调整或更新,满足实战工作的需要。因此,野战医疗设备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使用。

2 管理使用措施

医疗器械分为医疗设备、医疗器材及医疗耗材3大类。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医疗设备电子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使用周期却相对缩短,如:电子产品与机械类产品相比,前者的使用寿命就不如后者,现在绝大多数医疗设备都带有计算机软件,需要定期升级;还有一类设备,一旦使用就会接触到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假如长期放置不用就会导致自废;再如,过去使用的医疗器材、耗材金属类居多,可反复消毒使用,如今使用的医疗器材、耗材,有很大一部分是合金类或非金属类,储存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有效期较短;耗材绝大多数为一次性,有效期更短。医疗器械这些新的特点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集中管理好这类特殊的医疗物资,做到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能及时拿得出、用得上,保证高质量、高性能,又能在长期安定环境的条件下不被废弃,避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1],我们采取了特殊的管理使用措施。

2.1 完善的管理结构是做好野战医疗器械管理的基础

在野战医疗器械的管理结构上,设有主管副院长、医务处副主任、医学工程科主任及2名助理员、1名库管员和1名设备工程师组成的管理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设备的管理、验收、维护及保养。

2.2 周密的管理措施是做好野战医疗器械管理的保障

野战医疗器械有专门的库室存放,分类放置,整齐有序,便于取放、查找。建立有电子账、台账和独立的档案资料室,专人、专账、专职管理。

对适合于平战两用的医用设备,尽可能不要闲置于库房,应尽量发挥其作用,如果科室需要,应尽可能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但要有严格的借用管理制度。首先,使用科室要提出申请,由科主任、护士长签字,同时指定科室使用管理责任人,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出库时,双方要对实物进行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及附件清点,双方认可后要填写一式四联的专用出库登记表,此表设有借用出库状态栏,详细记录借出时的状态。库管员及经手人签字(经手责任人必须是科室指定的使用管理责任人),同时在借用登记本上签字,方可领取实物,并将借用登记表、专用包装箱随实物带回科室,便于使用中的管理及召回时的方便快捷。

设备出库后,库管员要及时将借用登记表送档案资料室归档备案,同时送医学工程科建档,便于维护管理,还要经常下科室巡查,掌握使用管理情况,提出管理使用意见。

相关科室将设备借回科室后,指定责任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负责管理,每天做好使用记录,观察设备的性能,注意清洁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报医学工程科进行检修[2];一旦附件不全,迅速申请补配,时刻保证设备的完整性和性能的良好状态。假如对设备使用不熟练,应及时邀请设备工程师进行培训,以免造成人为故障及损坏。

设备工程师要及时下科室指导相关人员正确使用设备,做好维护、保养,对性能进行定期评估及质量控制管理。对容易丢失和易出故障的配件、附件,要多些备用品,对性能不稳定的设备要及时更新。对库存设备也要定期保养、维护、检测其性能,保证突发性事件出现时设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无论是科室管理责任人,还是器械维护工程师,最好由相关科室参与野战医疗队的队员担任。这样,经过平时的使用、维护或维修,便于他们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熟练的操作、处理故障,可以避免因平时不用,在紧急情况下不会使用或使用不熟练的现象。

2.3 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器械时刻保持良好状态

在接到参与突发事件救治的命令后,库管员应按照执行任务的需要迅速发出通知,召回设备,相关使用责任人应按照出库登记表进行清点、装箱,送往指定地点,同时库管员对送回的设备应进行检查、清点,填写好借用返还状态登记表,由双方认可并签字。对回收的设备,器械工程师要对其性能进行测定、质控,合格后方可装箱待用,对于检查不合格的设备,可用备用品代替,无备用品的可紧急调用非野战医疗设备进行补充,绝不允许将不合格的器械出库并执行任务。

完成任务返回后,医疗队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如数将器械交回库室,对丢失或损坏的器械、附件应有详细的书面报告。库管员要按出库时的配置清单逐台、逐件点验入库,器械工程师要进行维护、保养、质控,对损坏严重、修复困难或修复后只能堪用的医疗器械要及时报告更新,对丢失的器械应及时补缺,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3]。

2.4 区别对待,便于管理

器材类因体积小、件数多、型号复杂、容易丢失、不易管理,不宜平时借用,以免急需时回收不全,造成很大麻烦。还有些器材,长期放置容易锈蚀,因此需要经常查验,一旦发现上述情况要及时处理更新。

2.5 通过更新优化,不断提升野战医疗器械的品质

年度应有更新计划。任何医疗器械都有使用时段及使用寿命。有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技术落后,需要淘汰;有的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导致磨损、老化,故障率升高,性能不稳定,技术指标不准确;有的是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机动。每年的医院年度医疗设备购置计划都应将野战医疗装备的更新换代列入首要位置。对在实际应用中携带不方便的器械,应尽量更换成体积小、质量轻、结构合理、坚固耐用、便于携带的机型;对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的设备要进行更新;对性能达不到实用要求,技术落后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换代。通过不断的更新换代,使之优化为携带方便、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性能稳定、故障率低的高端野战医疗卫生装备。

2.6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强化使用者的责任心

对管理及负责使用的单位及个人要根据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测评,对管理使用好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管理、维护不善或造成损坏的单位、个人按情节轻重进行处罚。其目的是强化管理使用者的责任心,更好的管好、用好设备。

3 结论

总之,野战医疗器械虽属专用医疗物资,但只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不但能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还能保持设备性能的先进性,更好地完成突发事件的抢救、治疗任务,防止因长期放置不用导致的医疗资源的浪费或报废。

摘要:从完善管理机构、制定管理措施、严格质量控制、区别管理、更新优化、建立奖惩制度等6个方面对野战医疗器械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讨论。目的在于通过加强管理,不断完善野战医疗器械的管理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在实用中更新优化,不断提升野战医疗器械的品质,以更加适应战时及应付突发事件时抢救、诊疗的需要。

关键词:野战医疗器械,管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郑福友.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药事,2006,20(1):16-17.

[2]段国方.野战医疗队卫勤装备的管理与使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2):228-229.

[3]黎宝全.浅谈做好医疗卫生装备管理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1):51-52.

医疗器械使用知识 篇2

一、医疗器械养护工作的主要职责:

1、指导保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储存;

2、检查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配合保管人员进行仓库温湿度等管理。

3、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4、对医疗器械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避光、冷藏等方法养护;

5、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和在库时间较长的医疗器械,应抽样送检;

6、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质量管理机构复查处理;

7、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间储存的医疗器械等质量信息。

8、负责养护用仪器设备、温湿度监测和监控仪器、仓库在用仪器及器具等的管理工作;

9、建立医疗器械养护档案。

二、医疗器械应根据流转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检查,并作好记录。检查中,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医疗器械、易变质医疗器械、已发现质量问题医疗器械的相同批号医疗器械、储存时间较长的医疗器械,应进行抽样送检。

医疗器械使用中风险管理分析 篇3

1 加强各方面统一协调领导, 增强监管力度

医疗器械的监管包括在用医疗器械和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的监管, 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对于此块的制度不健全, 导致监管中相关部分不能统一协调, 积极配合。监管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是在卫生部系统下设统一主要监管部门。而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存在一定的体制问题:按照《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中的规定, 对医疗器械的监管, 包括从研发、生产、销售到上市后在用医疗器械的使用, 都应该是由SFDA来负责。然而, 由于我国医院和卫生机构是归属卫生部管理, 而独立其外的SFDA在具体执行特别是上市后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过程中, 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参考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体制上加强统一协调领导。

2 完善相关法规, 为医疗器械安全监督提供依据

目前, 我国由于相关法规的不完善和不健全, 不能很好地对医疗器械实行一系列的安全监督管理, 要加强医疗器材的安全性, 实用性以及法律方面的建设。必须要加强在对于医疗器械从出厂到整个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流程, 严防因医疗器材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多数专家认为, 解决我国在用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监督的执行力度。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为例, 这种产品是国家局实施重点监测的品种之一, 为了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 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 国家药监局颁布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 (局24号令) 。根据第25条规定, 医疗机构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 应在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给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于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 不按规定报告的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 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责令改正, 给与警告 (40条) 。作为惩罚, 仅仅是提出警告恐其警戒作用还不够有力, 如果能适当加大处罚力度, 增其违规成本, 将有助于迫使上述违规机构重视事前防范。因此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 法规的健全和执行的力度一定要跟上现实发展的需要。

3 加快制定器械不良事件处理标准程序, 规范器械使用文档

我国目前对于医疗器械事件的处理程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文档管理体系, 因此要加快制定器械不良事件处理程序, 规范化关于器械文档的管理。建议通过收集不良事件监测资料, 进行整理、分析, 在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进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 逐步制定实际可行的器械不良事件处理程序, 使得医院有法可依。由于我国器械不良事件的处理尚无规范化的程序, 相关法律也尚未健全, 这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当发生不良事件时, 医院只能尽力避免事故曝光, 希图通过经济赔偿防止事态扩大。显然, 这不利于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工作。而且容易引起潜在的隐患, 通过制定实际可行的器械不良事件处理程序, 既能监督医务人员依规处理不良事件, 又能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 促使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同时积极地引起现代信息化的使用程序, 加快建设医疗器械的信息化建设, 这样对于器械的使用和管理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规范记录文档, 由器械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录入各类日常器械维护, 以及器械失效事件;器械管理人员定时查看记录并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定时向上级提交分析报告, 必要时随时递交报告, 从而有助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有效运行。

4 建立不良事件监测第三方监督机制, 增强上市后调查

目前, 我国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尚处于建设阶段, 根据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对于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工作的评价由执行不良事件监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来负责。笔者认为, 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对于监测系统的有效性、数据质量、投入经费进行研究, 实现监测工作的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从而能够加强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工作的监督作用。对于上市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调查, 是建立在用医疗器械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上市后安全调查可通过信息反馈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此点己经得到广泛证实。近几年来, 国内各省市针对在用医疗器械问题虽己开展了一些调查研究, 但仍然缺乏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如果能在各省市工作的基础上, 开展全国性调研, 充分利用调查数据, 并对研究结论加以重视, 相信能为改进在用医疗器械管理提供珍贵的客观依据。

5 加强检测机构建设, 保障器械安全运行

针对存在的器械质量检测问题, 建议国家加强现有检测机构的建设, 包括检测人力配备和检测设备的配备。还可以通过对少数第三方营利性检测机构进行资格认证, 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实施对医疗器械的检测, 并接受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国家通过对检测机构需要配备的人员资格和检测设施等进行认定, 保证检测机构符合国家规定, 具备实施检测的实力。无论采用何种方案, 目的都是建设真正具备检测实力的检测机构, 为实现设备过程检测, 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综上所述, 如何加强医疗器械使用中风险管理, 除了对不良事件进行监管外, 还应从涉及医疗器械使用的每个环节进行整体性分析。具体说来, 可以从加强协调领导和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医疗器械规范处理程序、建立第三方监督以及加强检测机构的建设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使用的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随着医学器械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被医护们使用在对患者的使用和治疗上, 它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效率和加快了患者病情的恢复, 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器械在医院中使用和风险的问题, 因此, 伴随医疗器械出现的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以往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重点主要就是对于不良事件的检测方面, 但是随着使用领域的扩大和医疗事件的加大, 覆盖到对于不良事件的生产、检测、使用以及维修等整体性的分析上, 文章试图从加强监管、完善法规以及建立健全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分析

参考文献

[1]阮吉敏.中美医疗器械监管的比较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7) .

[2]王兰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风险管理浅议[J].中国药房, 2003 (9) .

上一篇:装饰理念下一篇:分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