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工资对比研究(通用6篇)
中韩工资对比研究 篇1
一、中韩旅游业发展历程与趋势对比
1962年韩国全国旅游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韩国旅游业已开始称为韩国的一种重要产业,当年韩国的国际旅游收入为463.2万美元[;根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最新一份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赴韩国旅游的游客突破1200万人,旅游总收入为129亿美元,韩国旅游业已发展到了新阶段。
而我国的旅游业真正起步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国内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逐渐增加,我国国内旅游得到空前发展。
比较中韩两国的旅游业发展史可以发现,韩国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早,成熟度也相对较高;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且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差距还很大,但发展速度和成长势头却快于韩国,表现出很强的后劲和动力。
二、中韩旅游制度对比分析
中韩两国均采用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应该说在旅游业的总体发展制度上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但从操作层面与具体做法方面却存在很多的差异。正确认识两国在旅游制度方面的异同,借鉴韩国旅游业在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合理举措,能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中韩两国旅游业的合作共赢。
1.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
中韩两国在旅游业的发展制度方面,均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在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的前提下,由政府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加快旅游业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它往往以旅游业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追求目标,通过政府计划、规制、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措施来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韩国采取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其传统价值观(如重视集体主义、重视权威)影响的结果。这种模式也比较适应当代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潮流,在实践上也比较成功。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经验;形成这一战略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发展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而且旅游产品开发依赖于形象宣传。除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之外,某国或某地区采用政府主导型战略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市场经济成长规模、成熟程度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即使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和发达的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旅游业的发展也会采取政府主导型战略。韩国近30年的旅游业发展经验,比较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2. 韩国旅游制度的独特性
韩国旅游制度以政府主导型为基本模式,但其在具体措施和操作层面却具有许多独创性。韩国政府制定的旅游资源长期开发计划是其采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重要表现,而且旅游开发计划被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1)旅游制度决策制订者和实施者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公共品的特点,政府部门或其代理人出面来协调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韩国的文化观光部和准政府组织观光公社在这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在韩国,负责旅游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是文化观光部;它是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主要的决策主体。韩国文化观光部的工作重点是: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兴建观光基础设施;在吸引国外游客的同时,不断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营造良好的旅游产业环境,使国民享受到更多的旅游观光福利。
韩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重要实施者是韩国观光公社。它于1962年成立的政府投资机关,成立宗旨是振兴韩国旅游事业,开发旅游资源,教育培养旅游人才。韩国观光公社的主要业务包括:韩国旅游的海外宣传;成立海外组织;加入国际旅游机构以及促进国际交流;申办国际会议,支持在韩国国内举办国际会议;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创造健康的旅游时尚;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方便和信息咨询;支持企业或地方自治团体的旅游振兴活动;开创附属事业,为振兴旅游提供资金等等。
(2)旅游产业法制化
韩国政府制定的旅游资源长期开发计划是其采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重要表现,而且旅游开发计划被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上个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各行业百废待兴。韩国的旅游法律体系也是随着旅游产业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在韩国发展旅游业初期,韩国政府专门为了筹措发展资金,特别制定了《观光振兴开发基金法》;为了旅游业能够顺了发展,分别于1961和1975年制定了《观光振兴法》和《基本观光法》,并且于1986年和1999年两次修订《观光振兴法》,以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随着会展旅游的不断发展,韩国政府根据又现实发展需特别制定了《关于扶植国际会议产业的法律》。对于近些年所兴起的医美旅游,韩国政府也在着手立法。由此可见,韩国政府在旅游立法上是与时俱进的。
(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
韩国政府一直倡导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和有机关联,从而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观光文化部的综合性职能设置说明,韩国是把旅游业放在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中来规划和开发的。
近年来被称为“韩流”的韩国流行文化热,促进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韩国官方统计表明,2011年来韩参观韩国电视剧与电影拍摄场地或希望会见韩国明星的人数达到了56万。他们在韩国的消费为72000万美元,大约为国家旅游总收入的8%。每一位“韩流”游客平均消费大约3000美元,大约为外国人平均消费额的两倍。
对于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韩国旅游来说,巧借韩剧的广告宣传作用,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海外客源市场,促进本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做法,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4)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海外宣传
根据韩国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文化观光部的预算为4兆3384亿韩元,比2013年增长5.7%。韩国政府还高度重视海外旅游营销设施的建设。韩国有关媒体报道称,为了提高旅游竞争力,政府决定增建高水准的海外基础设施,在中国和美国、欧洲等地将设立“综合观光中心”。在来韩游客比较集中的客源市场设立韩国中心是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宣传效果,让海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容易得到韩国旅游信息、政策和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3. 我国旅游体制分析
我国国家旅游局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无论是规模上、质量上还是社会经济贡献上,都有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高效地发展旅游业,还需要从体制政策上加以分析确定。
我国现行的旅游体制虽然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发展目标,但还存在着众多问题。
(1)政企不分,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因我国在旅游立法、决策、执行3个层次的界线模糊,导致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在政企关系、权责划分、保护与开发的协调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立法不完善导致管理权空洞化;二是决策多元化导致管理空间重叠;三是执行无监督导致局部管理垄断。
(2)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除2013年10月1日已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之外,还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旅游业及相关领域的行为,这些法律法规有的只是行业内部条列,有的甚至只是行业规范,并没有上到为国家法律的高度,不但具有时效性和应激性的局限,而且这些法律法规的也由于没有及时的更新及补充,有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旅游市场。
(3)管理机构各自为政
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各类旅游景区资源和文物资源仍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纵向又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上下左右矛盾重重。加上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许多旅游产品或景区被人为分割,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磨擦和冲突加重,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诸多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入、粗包装、低效益的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
四、韩国旅游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1. 健全旅游相关法制体系
虽然从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开始实施,但是各项旅游专业法规仍然不健全。而韩国在旅游体制法制化方面做的比较完善,不仅颁布了基本的“旅游促进法”,还把旅游开发计划和规划方案列入促进法。另外一方面,韩国政府提出的旅游区开发计划,也步入了法制化轨道。韩国健全的旅游法规使得其旅游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领域的合作。
2. 政府机构的高效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仍未建立起来,没有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管理机构来制定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控制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使得我国旅游业长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导致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破坏了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旅游业的整体利益。
韩国的旅游制度决策者和实施者只有两个,文化观光部和准政府组织观光公社,它们在韩国旅游业发展中扮演了积极和重要的角色,主导各种社会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有效避免了权利分散和多头管理的弊端。
3. 旅游产业与文化的结合
作为一个国家,韩国文化背景不如中国深厚,然而韩国发展旅游业却巧妙地结合了传统文化,它没有过分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国别身份和意识形态特征,而是在尊重民族文化自主性的基础上,强调将整个东方文化作为其文化背景与题材资源,这样一下就超越了原本作为民族文化的弱势层面,藉以整个东方文化的背景与资源,走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路线,这样就使得韩国旅游在“韩剧”、“韩星”的推动下受到国际游客特别是亚洲游客的欢迎。
4. 强化对外宣传机制
对外旅游宣传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先导,对国际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对此,韩国几乎采取了一切可行的措施:不失时机地大力宣传。主要措施包括,经常邀请外国记者、旅游团体、旅行社负责人来访,沟通联系、增进了解、扩大影响。增设海外旅游机构,并且所有驻外使、领馆及其他驻外机构,都成为当地旅游宣传中心,有义务招揽游客。加强主要客源地旅游宣传投资。韩国对中国的宣传,就邀请了大陆当红歌星孙悦任形象大使,并拍摄韩国旅游宣传电视广告在中国播放。
五、思索
在韩国政府的主导下,在其文化观光部和观光公社的具体指导下,韩国的国际旅游业,特别是中韩旅游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韩国的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不但体现在旅游开发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体现在政府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还发挥了对旅游业投资和消费引导作用、协调了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韩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内旅游节事活动、国际会展活动和海外的旅游营销网络和设施,在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在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如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与发展道路的旅游制度模式尤为重要。韩国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制度可以给我国提供众多方面的经验借鉴和重要启示。
中韩工资对比研究 篇2
摘要:大韩民国历史上受我国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的饮食、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对两国传统文化的保留程度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现代文化
一、中韩语言文字的差异对比
(一)语言属系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2.辅音
(1)韩国语中的清辅音与浊辅音无对立。
(2)韩国语的辅音是由松音、送气音、紧音形成对立。(3)韩国语“r”和“l”不分,而汉语中区别明显。3.音节
(1)都可以由一个元音单独构成。(2)都有“辅音+元音”的组合形式。
(3)汉语无复辅音;韩国语有,以复韵尾的形式出现。(4)韩国语无复合元音;汉语有。如“买” 4.音节构造
(1)韩国语属闭音节语言,汉语属于居于开音节语言和与音节语言之间的语言,二者既有开音节,又有闭音节,音节构造闭日语复杂。(2)汉语和韩语音节可由4个音素组成 6.声调
(1)汉语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内,即所谓四声。
(2)韩国语的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和音节之间。因此,有些词虽然发音相同,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7.语调(1)句法语调
一般表现在句末,用于区别不同的语气意义。
韩语属黏着语,独立词后粘着附着词才能组成句子,而不少附属词可以直接表达各种语气、意义和思想感情,这一特性,相对的削弱了语调的作用。
汉语是孤立语,没有语气和思想感情的附属词,主要靠语调来表达句子的意义。(2)逻辑语调
汉语的逻辑语调的变化比韩语广泛、自由。因此汉语音节的音长变化比较自由,音长没有辨义性,即单词中某一音节加长一些不会产生词义的变化。而韩语语音长短是辨义的。8.敬语
(1)表达方式不同
韩国语的敬语表达都有一套完整、复杂的敬语体系,可分为词汇和语法两部分;而汉语中则不成体系,主要带有敬谦意思的词汇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2)适用对象范围不同
汉语的敬语一般只用于谈话的对方;韩语可以用于话题的第三者,适用范围比汉语广。
9.表达的风格上汉语简洁明了,韩语委婉。
(三)两国文字起源
1.汉语的书写文字是汉字。它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实践中创造的,属自源文字。具体起源时间尚无定论,但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适用最广泛的文字。
2.韩语的书写文字是韩文,是由朝鲜世宗大王借鉴汉语音韵于公元1444年“训名正音”创制的。在此之前,韩国没有文字,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陆续借用中国的汉字,采用直接用韩文记录和利用吏读两种方法记录语言。现代韩国语中仍夹用繁体汉字。综上可见,韩语文字的创制都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汉字是韩文和日文的母体。3.两国文字比较:
2(1)文字性质:①汉字—表意文字。
②韩文—表音文字。
(2)标记方式:①汉语:标记系统单一,稳定。
②韩国语:基本以韩文为主,但一些正式场合使用汉字。
二、中韩历史文化差异
(一)节日差异对比 1.中国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介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法定休假日)
元宵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等(其他节日)2.韩国
韩国民众最重视中秋节。
传统节日:元旦、独立运动纪念日、植树节、释迦摩尼诞生节、儿童节、光复节、中秋节、开天节、韩语节、圣诞节
(二)传统服饰对比
1.中国:汉族(汉服)、藏族(藏袍)、苗族(苗服)、蒙古族(蒙古袍)、满族(旗袍)、中山装等
2.韩国:韩服(女士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士是短褂搭配长裤,并以细带缚住裤脚)。
(三)中韩礼仪文化对比 1.中国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2.韩国礼仪文化
韩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所应具备的礼仪修养。社交场合中,大部分韩国人会讲英语,对讲日语的人没有好感。在社交礼仪上,韩国一般不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的礼节。握手时讲究使用双手,或是单独使用右手。在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手再将自己是左手轻置与后者的右手之上。在韩国,妇女和小孩一般情况下,妇女不和男子握手,以点头或是鞠躬作为常见礼仪。在称呼上多使用敬语和尊称,很少会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要是对方在社会上有地位头衔的,韩国人一定会屡用不止。见面必互致问候,男子见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双手,分手也鞠躬。初次见面,交换名片。韩国人多以软饮料待客,客人必须接受主人提供的茶点。韩国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谈本国政治、经济、妻室等话题,但喜欢询问个人情况。他们自尊心极强,不容公开被人批评或异议。在社交场合,男女必须分开。在公开场合,得让男土先行,各种会议发言者致辞都把“先生们”放在“女士们”之前。
按照传统,韩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关系,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应当建立在一种合作和互相支援的传统基础之上,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爱和责任感十分强烈,是无法割断的。家庭里的一家之长被视为权威所在,全家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愿望行事。严格的命令必须服从,不得有违。儿辈或孙辈违抗长辈的愿望被韩国人视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三、中韩现代文化差异对比
(一)饮食文化 1.中国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菜的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川菜的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粤菜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闽菜的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苏菜的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浙菜的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湘菜的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徽菜的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2.韩国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韩国的食品以辣为一大特色,它的辣和中国四川的麻辣不同,属于只辣不麻的类型,且常多“冷辣”。即使是冬天,饭店里冷面的生意也还是相当好。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
韩国食品的另一特色是少油。韩国人自古以来把米饭当做主食。韩国米饭白而且香软,很有黏性,吃的时候如果包上一张撒盐的紫菜,饭本身的黏性会把紫菜包紧,吃起来又香又糯,十分可口。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烤肉的种类很多,如烤牛肉、烤牛排、烤五花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烤牛肉。吃烤肉时,生菜、芝麻叶、生蒜及小青椒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用芝麻叶包烤肉,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想从烤肉里补补油水是很困难的,因为韩国烤肉是要把油都沥掉的。
韩国人生活崇尚简朴,吃的方面并不讲究,惟独对泡菜情有独钟。饭桌上如果没有泡菜,韩国人是吃不下饭的。泡菜的种类很多,做泡菜的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一种是白菜,红艳、辛香,保持了原有的水分,吃起来辛辣却没有苦涩的感觉。另外也有用萝卜块茎及各种植物叶,比如芝麻叶、豆叶等制作的泡菜。韩国人家一般都有腌菜器皿,自己腌制各种泡菜,随时取用。
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凉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开水焯过后,加上佐料拌成的。还有生拌鱼肉、鱼虾酱等菜肴。生拌鱼肉,是把生肉、生鱼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丝的萝卜、梨等,再浇上加醋的酱或辣酱拌成。
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类、大酱、咸盐、味素等各种原料烹调而成。韩国的汤有两种。一种是汤饭,是将米饭、肉和葱放在一起水煮而成的,味道鲜美。常见的用来下饭的汤有两种。一种是用豆叶、豆芽菜、豆腐、肉末等混合加水制成的,色泽淡褐,吃的时候加一种非常辛辣的粉状调料,也可以把饭泡在里面一起吃。另一种汤称为清酱,和前面一种材料差不多,但是红色的,水很少,介于我们观念中的汤和酱之间。韩国人非常喜欢吃清酱,在韩国古代文献里甚至记载着某官夫人用自制的美味清酱帮丈夫与上司拉拢关系的故事,可见清酱魅力之大。
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韩国人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分别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韩国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碗和汤碗,其他所有的菜则摆在饭桌中间供大家享用。韩国人使用饭碗也很有讲究,分男用、女用和儿童用。韩国人注意节俭,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招待穷 5 人,都尽可能把饭菜吃光用净。
(二)电视剧文化 1.都市化比较
(1)中国:国内都市青春偶像剧对“都市”误解为只要剧中出现林立高楼、豪华轿车、宽阔马路和高档消费场所便具有了“都市气息”,于是许多所谓“都市青春偶像剧”便特别热衷于展示高楼大厦、宽阔马路和富丽堂皇的酒店等场景,试图通过豪门恩怨、西餐爱情来吊起观众胃口。但观众看到这些豪华场景却反而觉得别扭,因为这是一种刻意制造的“虚假都市”,并不符合中国实际。(2)韩国:韩剧中,家庭的装饰、路边咖啡店、城市的广场、街道上的车辆,甚至男女主人公的服饰、发型,甚至在一些不经意之处,譬如女主人公挎包的装饰品都透露出一种浓厚的现代都市情调。当然,有时韩国青春剧中也有乡村场景,但这些乡村景物并没有影响其都市情调,相反,这些乡村风光融入了现代社会中,成为表现其都市性和现代性不可缺少的东西,韩国都市青春偶像剧对于“都市”理解的成熟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都市”简单地等同于高楼大厦、豪华饭店和宽广街道,都市生活方式已经普遍到每一个角落,例如在《浪漫满屋》、《冬季恋歌》、《守护天使》中,一些简单别致的房屋、街道和餐厅,却依然透露出一种特别的都市气息。2.偶像们内在的比较
(1)中国:中国的“青春偶像剧”,似乎并不那么“青春偶像”,青春显得有点残酷、沉闷。青春是残酷的青春,偶像也是残酷的偶像。例如,《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仅从电视剧的题目便能感受到一种灰暗的青春基调。《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大学毕业的主人公们,他们的青春在残酷的现实中无处安放,成长的代价恍惚却又惨痛,这些非但不能引起年轻观众向上的激情,反而容易导致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偶像没有起到偶像的作用。(2)韩国:韩剧中“偶像”并不仅仅靠外在的服饰和美丽。韩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善良单纯,正直热情,并具有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富有现代都市青春气息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实有些韩剧中的“偶像”外表并没有特别出众,譬如《我是金三顺》中的金三顺,相貌一般,但其成为“偶像”是因为她在剧中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坚强自信,具有奋斗精神和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中韩婚礼文化对比 篇3
关键词:中韩;婚礼;习俗;流程
结婚是漫漫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一个成功的婚礼更是完美人生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人们结婚不仅局限于西式婚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传统婚礼。随着这股复古风的兴起,传统婚礼越来越受青睐。下面就介绍一下中、韩古代婚礼的流程习俗。
一、中国传统婚礼流程和习俗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数居多,在此仅介绍汉族传统婚礼的一般流程习俗。
中国的传统婚礼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初的婚礼仪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伏羲时代的订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又经过几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婚礼仪式更加繁缛。但从整个古代社会来说,传统婚礼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和三朝回门几个流程。
1.纳采
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礼品是丝绸、衣服、日常生活用品等。
2.问名
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占卜,合八字。如男女的时辰八字不相冲,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男方派媒人送给女方食物、衣服;女方的父母和叔伯去男方家拜访。
3.纳吉
男方准备好聘书并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通知女方,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
男女双方定聘之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
俗称选日子。男方选择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然后请媒人携带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受礼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
6.亲迎
亲迎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隆重的礼节,就是准新郎前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迎亲路上要敲锣打鼓以示喜庆,迎亲花轿一般为双数最好是八抬花轿。在吉时,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并由母亲盖上盖头,然后新娘由大妗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着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到达新郎家时,新娘由男方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详。在良辰吉时举行“拜堂”,“拜堂”,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有趣的是,“拜堂”是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之中的礼仪的。“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
7.三朝回门
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在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
二、韩国传统婚礼的流程和习俗
韩国的传统婚礼分为两大种:一种是韩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婚礼仪式;另一种是高丽末期从中国《朱子家礼》中借鉴的婚礼仪式。具体来说,传统婚礼的流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阶层、各个地方都有所不同。现代社会的婚礼仪式是从“周六礼”和“朱子四礼”发展而来。朝鲜时期,上层阶级大多举行“周六礼”或“朱子四礼”。“周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亲迎,“朱子四礼”是指议婚、纳采、纳币及亲迎。下面介绍韩国古代社会广为采用的婚礼流程。
1.婚谈
在韩国的传统婚礼举办前,男女双方家人都要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如果互相有好感的话,就先要父母们相见。互相同意结婚后,一般男方先把“请婚书”送给女方。女方如果有结婚的想法,就把“许婚书”送给男方,然后议婚成立。
2.纳采
男方家会写上“纳采文”(对许婚的感谢文章和让对方选出结婚日期和时间的问候)和“四柱”(按着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录出生年月和出生时间的信),用红布裹装送给新娘家。
3.纳吉
收到“四柱”的新娘家选择婚礼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在白纸上写出“涓吉”(写着日期和时间,并请男方告诉女方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穿的衣服号码的信),再送给新郎家。
4.纳币
新郎家从新娘家收到“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的“采缎”(在纳币时新郎家送给新娘家的礼物,主要装有蓝色和红色的绸缎)和“婚书”用婚书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缎一般是在婚礼前一个月送。举行婚礼之前把送给新娘的礼物和“婚书”装在一起跟“物品目录”一起送去,这叫做“函”。背上“函”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纪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
5.大礼
纳币活动结束后,举行“大礼”即举行婚礼,在当天要举行醮子礼、奠雁礼、交拜礼、入洞房。这一天,新郎要早起床,郑重地向父母磕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承诺和妻子认真生活。
新郎醮子礼结束后,在家人的指引下前往新娘家举办婚礼仪式。一般是步行前往新娘家,但也会有人让新郎乘马去新娘家。新郎进了大门时要跨越在院子里放着的“火盆”,这意味着赶走恶鬼的意思。新郎把带来的大雁放在桌上,然后磕两次头。这时丈母娘出来端着大雁桌走进屋里。
新郎奠雁礼结束后,在新娘家的大厅或者院子里举行交拜礼,新郎站在已经准备好的大礼桌的婚礼厅东边。在屋里等待的新娘,从新郎进大门后开始在头上戴簇冠,为了不让恶鬼在喜庆的日子接近新娘,新娘的左右脸上还要贴上用红纸做的胭脂,眉心也要贴上一个,然后准备去婚礼厅。新郎和新娘在婚礼厅见面,相见结束后新郎和新娘对拜。按东方哲学宇宙观的阴阳原理,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新郎为阳,新娘为阴,尤其是在“冠婚祭礼”大礼时,要用双倍的数量磕头,因此新娘向新郎拜两次,新郎回拜一次,新娘新郎再重复一次。
交拜礼结束后合卺礼开始。新郎跪下,新娘坐着,旁人在绕青丝、绕红丝的酒盏上斟酒,新娘弯腰揖礼。旁人把酒盏先端到大礼桌左边,再端到右边,然后才端到大礼桌上面给新郎,这时新郎要舔一舔酒再给新娘,最后把酒盏拿开。这时候的酒叫合欢酒,合卺礼结束后,客人们把放在大礼桌上的大枣、栗子都装在新郎的兜里,预示让小夫妻早生贵子。
6.于归
在新娘家的婚姻仪式结束后,要留在新娘家逗留3天,然后新郎跟新娘一起回家,这叫于归或者新行。于归日之前,新娘家准备送给婆家的大枣和肉之类的币帛饮食。新行时新娘要坐上轿子去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后,人们出来撒大豆、小红豆、棉籽、盐等,并在大门里面燃起柴火,让新娘跨过去,这表示赶走杂鬼的意思。
7.币帛礼
到新郎家后要举行币帛礼,将从新娘家带来的饮食放在桌上,新人在公公婆婆面前行礼,并介绍家人和亲戚。这时只有新娘给家人磕头,新郎则站在桌子旁边给新娘介绍家人。如果祖父祖母在的话会给他们另准备一桌,先给父母磕头后再给祖父祖母磕头,再给直系兄弟磕头,然后才会给叔叔及其家人磕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东床礼也是传统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这是女方家中的青年人捉弄新郎的打趣活动。大家向新郎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然后不管新郎怎样回答,都以没有答对为由用绳子把新郎的腿绑上,吊在房梁上,同时用棍棒击打新郎的脚底。
三、中韩婚礼文化异同点
中韩两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婚礼流程和习俗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一般情况下,男女双方在结婚典礼举行前互相没见过面;在女方家中,大家都会向新郎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媒人都起着牵针引线的作用;在婚礼的整个过程中,不但都采用代表吉祥美好的物品或颜色,而且大雁是必不可少的。在结婚典礼举行后,新人都在婚礼举行地待三天再回另一家。
中韩两国婚礼文化虽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韩国,结婚典礼不仅要在新娘家举行,并且新人要在新娘家待三天才回到夫家。韩国也有不同于中国的东床礼、币帛礼。在韩国,婚礼仪式包括醮子礼、奠雁礼、交拜礼及入洞房。而中国则是新娘拜别父母,新娘出门,入门,拜堂,入洞房。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一脉相承,两国婚礼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这种相近的文化传统使两国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启新.实用婚丧喜庆大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2]叶涛.中国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6.
中韩拒绝策略对比研究 篇4
关键词:拒绝策略,性别差异,亲密程度,社会地位
拒绝是对建议、邀请、给予和请求的否定回应, 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言语行为。同时拒绝方式又受性别、亲密程度、不同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为了减少威胁的程度, 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人们会采取一定的策略,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因人而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拒绝策略也会有所差异。
由于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同一情景下, 中韩拒绝语在策略上有许多的相同之处, 也有许多的差异, 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 被拒绝者会感到迷惑甚至被激怒, 从而发生误解, 致使拒绝者和被拒绝者的关系得不到良好的维持。以往的研究和实验对请求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很多, 而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数目有限, 特别是从中韩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甚少。本文旨在对中国人和韩国人进行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譹) 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 通过对比手段来阐述和分析中韩拒绝策略的相同性和差异性。
一、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
拒绝言语行为一般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两种策略
直接拒绝时通过直接和毫无保留的方式来实现, 在词汇和句法上通过说话者第一人称否定句的使用, 说话者否定意愿和否定能力的表达来表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拒绝策略。但是这种策略容易伤及交际双方的面子, 显得不够礼貌, 不够得体。第一人称否定句是“我不……”;否定意愿是“不想……、不愿意……”等等, 表示说话者不愿意的意愿;否定能力是“不能”、“…不了”等等, 表示说话者没有能力接受某一行为。
比如, 当拒绝一个提供行为时, 说话者可能会拒绝道:“不用了, 谢谢你!”这里的“不用了”就是一种直接拒绝的方式, 使用了否定句式。只是很多直接拒绝一般不会单独出现, 总会附带着间接拒绝中的一些策略。
二、结论
本文以汉语和韩国语对请求的拒绝言语行为为中心, 对比分析了中国人和韩国人使用拒绝策略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在传统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中, 人们通常关注学习者在语言能力方面与本族语者的差距, 却忽视了他们在语言使用或社会语言规则方面存在的缺陷。该研究成果对于促进韩国语学习和韩国语教学, 对于增强韩国语学习者的文化差异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使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 (DCT) ”的方法调查, 所得语料可能不够自然, 同真实生活中的话语有一定差异。关于汉语和韩国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直接对话研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柯平.对比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M], 2003.
[2]刘森林.语用策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 2007.
中韩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对比研究 篇5
1.1 更多利用社会资源
众所周知, 在韩国很多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跆拳道, 目前, 在韩国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有跆拳道这项课程, 目前的缺陷主要就是课时比较的少, 不过对于小学生甚至是中学生来说, 在这样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 使学生喜欢上这项运动, 这样才可以使其进入高校后有更好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跆拳道的发展就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截止目前, 在韩国注册的跆拳道馆已经超过了8000家, 还有接近10000家没有正式注册的跆拳道馆。通过分析目前的跆拳道馆的设施等等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 跆拳道馆相对于学校来说的主要优势就是条件更好, 更加的专业, 对于学员的发展更加的具有专业性。学生在接受了长时间的良好的基础训练之后, 在进行这样专业的训练, 无疑对于队员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教学过程更加的严谨
从始至终, 韩国的跆拳道教学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这样一个整个的教学过称非常的严谨, 对于从事跆拳道教学的教师的从业资格具有较高的标准, 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 跆拳道课程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等等各方面的重要的参考标准。每个学校在期末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 考核的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所以, 每一名学生对该课程都有较高的重视。
其次, 韩国的跆拳道教学无论是那一层次的教学, 特别是高校的教学, 教师在整个的完整的教学中必须与参加上课的全体男女学生一起经过努力完成教师事前准备的所有的教学项目, 这样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跆拳道水平的快速提高。
1.3 奖励措施有效
目前, 韩国对于积极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 政府对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奖励的措施, 不断的鼓励更多的有天赋的适龄学生参与到这项竞争激烈的现代运动项目中来。除此之外, 对于成绩确实优秀的少数运动员专业队会将其选拨进入专业队从事长时间的专业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参加各级的比赛。其中的优秀者更是可以代表祖国走向世界, 这更是一名运动员最高的荣誉, 是运动员值得一生追求的荣誉。
1.4 政府的投入较大, 设备较先进
对于跆拳道这项几乎是全民参与的这样一项运动, 韩国政府同样的是不予余力的大力支持, 每年都对跆拳道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韩国跆拳道的训练与教学特别的重视运用现代的科学仪器检测运动员的各项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指标, 运用科学的数据对运动员的训练的整个的过程进行科学的且是非常有效的检测。这样的检测对于运动员可以将伤病等方面的不理因素减少到最低。
1.5 更加注重道德教育
通过比赛以及日常的训练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跆拳道是一项非常重视道德礼仪的而且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烈的运动, 在韩国现有的教学模式下, 所有参加学校跆拳道课程的同学, 必须要求穿着正规的与自己实力水平相当的专业服装,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视对学生尊敬师长、礼仪道德等各方面为人处事的教育, 同时注重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国旗、国歌、国徽的尊重,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其他教师以及道馆的馆长的尊重。
由此可见, 跆拳道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体育活动, 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的发展成为了对一个国家礼仪、道德、行为等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社会现象。这项运动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中国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分析
2.1 教学体系不系统
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是应试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之下所有的教师, 所有的学生为了升学, 为了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 几乎是放弃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所有事情, 这种教育体系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学校开展的体育课也是千篇一律, 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基本是一样的, 在小学学什么, 在大学里还是学什么, 对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 逐渐的形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可是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
现在,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入跆拳道这样较有趣味的项目,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 进一步的丰富现有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在高校中开展跆拳道, 可以更好的提高现有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应对社会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2.2 奖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对跆拳道的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待于完善, 对于大学生参加跆拳道项目专业训练的学生的奖励力度不够, 导致学生参加跆拳道项目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部分学生从开始参加项目的训练到大学毕业, 就没有参加过什么正规的比赛, 反而因为参加了这样的训练影响的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这样更加阻碍了跆拳道在我国高校的推广, 导致只有部分专业院校或者专业院系的少数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训练。所以, 为了更好促进我国高校跆拳道事业的大踏步的发展, 必须对现有的奖励机制进行完善。
2.3 专业优秀人才缺少
目前来看, 从事跆拳道事业的专业的人员较少, 很多没有从业资格的人都在办跆拳道的培训班, 严重的扰乱了跆拳道行业的正常的秩序。同样, 高校中许多跆拳道的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跆拳道教师, 有好多教师只是在兼职教授跆拳道, 这样的情况严重的阻碍我国跆拳道水平的提高。在部分高校还存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代替教师上课的情况, 这样更是严重的影响跆拳道事业的发展, 严重的影响其他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
2.4 考核不严格
目前, 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程的考核标准无法得到一个的执行, 这同样与教学体系的不健全具有很大的关系, 导致了考核标准无法得到严格的执行, 致使日常的教学与训练无法严格的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 导致了现有学生水平始终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是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 必须建立长效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中国与韩国跆拳道教学策略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为了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更好的促进我国跆拳道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一下方面作出改进:
1.适当的增加经费
经济是基础, 所有的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得到一定经费支持的前提下才会有大的发展, 否则要想使跆拳道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也很难保持高校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2.对现有的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现有的从业人员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 由于从业人数的巨大, 不可能对其全盘的否定, 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 努力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的素质才是可实施之道。再次, 不断的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 使更多的优秀人员进入到这样的行业。
3. 对现有考核标准、教学过程实施严格监督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学校跆拳道教学水平的提高, 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 避免教师不认真的上课, 避免教师的任务有学生代劳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 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的教学水平才会在艰难中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自身的具有特色的道路, 才可以让有关的考核标准得到切实的实施与执行。
摘要:近几年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练习跆拳道的人数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这项运动的受欢迎的程度。但是, 这样一项受欢迎的项目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系统中却没有与之受欢迎程度相对应的位置。为了更好的促进跆拳道在我国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韩国跆拳道在高校中的教学策略, 对于促进该项目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韩,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马振水, 刘素静, 谢永广.跆拳道运动风摩世界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64-66.
[2]张继生, 雷军蓉, 吴天佑.韩国学校跆拳道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73-76.
[3]俞冠先.高校跆拳道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1) :97-98.
中韩工资对比研究 篇6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韩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对比, 发现我国与韩国在此领域中的差距, 并从教育的角度, 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对策措施, 力图对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完善,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对比
在产业竞争力方面, 世界上最权威的研究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团队提出的“竞争力优势理论” (即“钻石模型”) ;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教授将“跨国公司的商务活动”作为外生变量, 对钻石因素作以补充, 形成了更加科学的Porter-Dunning理论。我们借鉴该理论,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出发, 主要选取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等三个直接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标因素, 就中韩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
1.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 是各种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子信息产业中, 科技人力资源 (即R&D人员) 的数量和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R&D科学家工程师在每万劳动力中的比重, 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产业R&D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如表1所示, 我国R&D人员和R&D科学家工程师的数量远远高于韩国, 但其在每万劳动力中所占比重却大大低于韩国。这说明,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存量和未来科技人力投入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科技人力资源的素质与韩国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说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R&D活动的质量低于韩国。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更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 国际上通常用R&D经费占GDP比重、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占授权总量比重等三个指标, 来判断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如表2所示, 2002年至2006年, 我国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呈逐年增长态势, 增长比例与韩国基本持平, 年增长率保持在0.1%左右, 但由于基础不同, 韩国始终高于我国1.5个百分点以上。
由表3可见, 2006年至2010年, 我国的授权专利量远远多于韩国, 但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所占比重较大;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总量的比重始终徘徊在12%左右, 与韩国的差距已经达到60%以上, 且仍在逐年拉大。由此得出, 韩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于我国。
1.3 外商直接投资 (FDI)
FDI的作用是可以在弥补一个国家资金不足的同时, 通过技术外溢促进该国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FDI作为包裹着技术的资本在各产业中稳步增长, 电子信息产业更不例外。
由表4可见, 自1990年以来, 中国吸收FDI规模远高于韩国, 其数额几乎为韩国的10倍。据统计, 流入中国的投资中, 发达国家占绝大部分, 且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 进而又扩大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研究开发领域上,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关年度《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OECD,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数据来源:相关年度《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数据来源:金周利《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 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三方面指标的对比分析看到, 虽然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好于韩国, 由此也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但在科技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韩国的差距仍十分明显。为什么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却比不上那个被一些人笑称为弹丸之地、资源贫瘠的韩国呢?答案很简单, 除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我国起步早的因素外,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教育。
2.1“出世”的教育观,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
韩国与中国同属一个儒教文化圈, 社会思想领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传统儒家教育观认为, 教育的大义是“治国平天下”, 而对个人来讲, “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才是教育的目标。因此, 自韩国的朝鲜时期直至其沦为日本殖民地前, “生为仕宦”的思想在国民心中根深蒂固。这正如我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不同的是, 从韩国被日本统治时期开始, 人们为了能够获得一点社会地位, 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出世” (即出人头地) 的教育观便逐渐上升为主流, 且延续至今。教育观的变化使韩国人的思想得到解放, 价值追求也从“当官才能扬名”转变为“只要当状元, 行行都光荣”。在此思想下, 当韩国政府将国民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技术集约型产业时, 一批又一批的韩国青年积极参与其中, 并努力通过岗位钻研、专业培训、出国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深造, 力图成为业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他们中有些还成为了有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来者, 成为了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殊科技资源,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
2.2“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韩国高校以私立大学为主, 其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较为灵活, 多以“实用主义”为根本宗旨, 且面向市场, 反映迅速。为更好地做到“实用”, 他们会经常主动与企业联系, 了解其人才和技术需求, 并据此调整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 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的同时, 还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解决技术难题。此外, 在企业已成为韩国R&D投入主体的背景下, 高校会积极向企业争取科研合作或与其建立联合实验室, 一些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还设立了独立的法人机构“产学研力团”, 专门负责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使韩国R&D投入的产出率不断提高, 大量的专利发明也由此产生。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 从本质上促进了韩国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并形成了R&D投入与技术产出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3“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20世纪70年代, 随着韩国产业结构从劳动集约型轻工业向资本集约型重化工业的转变,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需要, 政府开办了实业类高中 (即职业高中) , 将原来的普通劳动力培养成专业的技术工人。80年代, 随着产业结构向技术集约型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变,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许多实业类高中升格为高等技术学校, 但其性质并未发生变化, 仍然以特色化办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广泛开展实习活动, 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量化考核, 对其技术资格给予评定;学校还经常邀请企业高管或有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作报告、开展交流, 或由教师带队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情况, 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毕业即可进入企业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人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其中加工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3 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实践证明, 人是科技创新的首要条件, 是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目前, 我国人力资源特别是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这样的成绩应首先归功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但人力资源专业素质不高、科技人力资源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偏低的现实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直接关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水平, 关乎类如电子信息这样的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改变现状,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就必须快速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国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工人。而实现这一切, 最重要的就是应借鉴韩国的做法, 以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 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
3.1 从改变教育观入手, 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 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正确的教育观应是通过教育, 使人们学会和懂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去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 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用正确的教育观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 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学而优则仕”的错误观念和官本位思想, 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哪行都能出状元, 干好哪行都光荣”的价值取向, 努力改变目前优秀学子挤争“国考”独木桥的场景, 让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学以致用, 各尽其能, 为国民经济发展出力。
3.2 创新教育模式, 推动高端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
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 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因此, 高校应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 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一方面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 特别是企业需求, 科学进行学科设置, 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大力培养具有实用价值的高层次人才, 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输送人力;另一方面, 积极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 争取产学研合作, 努力将企业的市场信息优势和高校的科研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进行整合, 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具针对性、更有实用性, 真正做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帮助产业提升整体竞争力, 并以此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3 创新教学方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实用性劳动力
在国际上,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我国应借鉴韩国做法, 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为导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应严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员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情况, 帮助其了解行业现状, 体验生产实践, 从而树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学校应经常邀请相关专业或邻近专业的资深人士 (如企业管理者或技术人员) , 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 为学员授课或与其开展座谈, 让学员们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 从而鼓励和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早日成为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实用型技术工人。
摘要:针对教育视角下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对比进行了论述。
【中韩工资对比研究】推荐阅读:
人均工资情况对比表10-04
中韩对比08-29
中韩学生教育对比之感想05-12
文化对比研究05-18
英汉对比研究07-07
对比分析研究09-15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10-24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10-06
中日温泉文化对比研究07-10
基坑支护方法对比研究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