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对比(精选9篇)
中韩对比 篇1
一、中韩旅游业发展历程与趋势对比
1962年韩国全国旅游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韩国旅游业已开始称为韩国的一种重要产业,当年韩国的国际旅游收入为463.2万美元[;根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最新一份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赴韩国旅游的游客突破1200万人,旅游总收入为129亿美元,韩国旅游业已发展到了新阶段。
而我国的旅游业真正起步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国内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逐渐增加,我国国内旅游得到空前发展。
比较中韩两国的旅游业发展史可以发现,韩国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早,成熟度也相对较高;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且与世界旅游强国的差距还很大,但发展速度和成长势头却快于韩国,表现出很强的后劲和动力。
二、中韩旅游制度对比分析
中韩两国均采用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应该说在旅游业的总体发展制度上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但从操作层面与具体做法方面却存在很多的差异。正确认识两国在旅游制度方面的异同,借鉴韩国旅游业在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合理举措,能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中韩两国旅游业的合作共赢。
1.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
中韩两国在旅游业的发展制度方面,均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在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的前提下,由政府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加快旅游业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它往往以旅游业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追求目标,通过政府计划、规制、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措施来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韩国采取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其传统价值观(如重视集体主义、重视权威)影响的结果。这种模式也比较适应当代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潮流,在实践上也比较成功。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经验;形成这一战略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发展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具有公共品的特征,而且旅游产品开发依赖于形象宣传。除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之外,某国或某地区采用政府主导型战略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市场经济成长规模、成熟程度以及当地的文化传统。即使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和发达的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旅游业的发展也会采取政府主导型战略。韩国近30年的旅游业发展经验,比较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
2. 韩国旅游制度的独特性
韩国旅游制度以政府主导型为基本模式,但其在具体措施和操作层面却具有许多独创性。韩国政府制定的旅游资源长期开发计划是其采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重要表现,而且旅游开发计划被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1)旅游制度决策制订者和实施者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公共品的特点,政府部门或其代理人出面来协调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韩国的文化观光部和准政府组织观光公社在这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在韩国,负责旅游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是文化观光部;它是政府主导型战略的主要的决策主体。韩国文化观光部的工作重点是: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兴建观光基础设施;在吸引国外游客的同时,不断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营造良好的旅游产业环境,使国民享受到更多的旅游观光福利。
韩国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重要实施者是韩国观光公社。它于1962年成立的政府投资机关,成立宗旨是振兴韩国旅游事业,开发旅游资源,教育培养旅游人才。韩国观光公社的主要业务包括:韩国旅游的海外宣传;成立海外组织;加入国际旅游机构以及促进国际交流;申办国际会议,支持在韩国国内举办国际会议;提高国民旅游意识,创造健康的旅游时尚;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方便和信息咨询;支持企业或地方自治团体的旅游振兴活动;开创附属事业,为振兴旅游提供资金等等。
(2)旅游产业法制化
韩国政府制定的旅游资源长期开发计划是其采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重要表现,而且旅游开发计划被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上个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各行业百废待兴。韩国的旅游法律体系也是随着旅游产业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在韩国发展旅游业初期,韩国政府专门为了筹措发展资金,特别制定了《观光振兴开发基金法》;为了旅游业能够顺了发展,分别于1961和1975年制定了《观光振兴法》和《基本观光法》,并且于1986年和1999年两次修订《观光振兴法》,以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随着会展旅游的不断发展,韩国政府根据又现实发展需特别制定了《关于扶植国际会议产业的法律》。对于近些年所兴起的医美旅游,韩国政府也在着手立法。由此可见,韩国政府在旅游立法上是与时俱进的。
(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
韩国政府一直倡导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和有机关联,从而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观光文化部的综合性职能设置说明,韩国是把旅游业放在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中来规划和开发的。
近年来被称为“韩流”的韩国流行文化热,促进了韩国旅游业的发展。韩国官方统计表明,2011年来韩参观韩国电视剧与电影拍摄场地或希望会见韩国明星的人数达到了56万。他们在韩国的消费为72000万美元,大约为国家旅游总收入的8%。每一位“韩流”游客平均消费大约3000美元,大约为外国人平均消费额的两倍。
对于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韩国旅游来说,巧借韩剧的广告宣传作用,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海外客源市场,促进本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做法,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4)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海外宣传
根据韩国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文化观光部的预算为4兆3384亿韩元,比2013年增长5.7%。韩国政府还高度重视海外旅游营销设施的建设。韩国有关媒体报道称,为了提高旅游竞争力,政府决定增建高水准的海外基础设施,在中国和美国、欧洲等地将设立“综合观光中心”。在来韩游客比较集中的客源市场设立韩国中心是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宣传效果,让海外潜在的旅游消费者容易得到韩国旅游信息、政策和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3. 我国旅游体制分析
我国国家旅游局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无论是规模上、质量上还是社会经济贡献上,都有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高效地发展旅游业,还需要从体制政策上加以分析确定。
我国现行的旅游体制虽然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发展目标,但还存在着众多问题。
(1)政企不分,难以实现有效管理
因我国在旅游立法、决策、执行3个层次的界线模糊,导致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在政企关系、权责划分、保护与开发的协调等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立法不完善导致管理权空洞化;二是决策多元化导致管理空间重叠;三是执行无监督导致局部管理垄断。
(2)旅游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除2013年10月1日已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之外,还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条例》、《旅游投诉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旅游业及相关领域的行为,这些法律法规有的只是行业内部条列,有的甚至只是行业规范,并没有上到为国家法律的高度,不但具有时效性和应激性的局限,而且这些法律法规的也由于没有及时的更新及补充,有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旅游市场。
(3)管理机构各自为政
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各类旅游景区资源和文物资源仍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纵向又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上下左右矛盾重重。加上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许多旅游产品或景区被人为分割,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磨擦和冲突加重,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诸多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入、粗包装、低效益的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
四、韩国旅游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1. 健全旅游相关法制体系
虽然从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开始实施,但是各项旅游专业法规仍然不健全。而韩国在旅游体制法制化方面做的比较完善,不仅颁布了基本的“旅游促进法”,还把旅游开发计划和规划方案列入促进法。另外一方面,韩国政府提出的旅游区开发计划,也步入了法制化轨道。韩国健全的旅游法规使得其旅游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领域的合作。
2. 政府机构的高效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仍未建立起来,没有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旅游管理机构来制定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控制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使得我国旅游业长期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导致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破坏了市场秩序,严重损害了旅游业的整体利益。
韩国的旅游制度决策者和实施者只有两个,文化观光部和准政府组织观光公社,它们在韩国旅游业发展中扮演了积极和重要的角色,主导各种社会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有效避免了权利分散和多头管理的弊端。
3. 旅游产业与文化的结合
作为一个国家,韩国文化背景不如中国深厚,然而韩国发展旅游业却巧妙地结合了传统文化,它没有过分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国别身份和意识形态特征,而是在尊重民族文化自主性的基础上,强调将整个东方文化作为其文化背景与题材资源,这样一下就超越了原本作为民族文化的弱势层面,藉以整个东方文化的背景与资源,走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路线,这样就使得韩国旅游在“韩剧”、“韩星”的推动下受到国际游客特别是亚洲游客的欢迎。
4. 强化对外宣传机制
对外旅游宣传是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先导,对国际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对此,韩国几乎采取了一切可行的措施:不失时机地大力宣传。主要措施包括,经常邀请外国记者、旅游团体、旅行社负责人来访,沟通联系、增进了解、扩大影响。增设海外旅游机构,并且所有驻外使、领馆及其他驻外机构,都成为当地旅游宣传中心,有义务招揽游客。加强主要客源地旅游宣传投资。韩国对中国的宣传,就邀请了大陆当红歌星孙悦任形象大使,并拍摄韩国旅游宣传电视广告在中国播放。
五、思索
在韩国政府的主导下,在其文化观光部和观光公社的具体指导下,韩国的国际旅游业,特别是中韩旅游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韩国的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不但体现在旅游开发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体现在政府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还发挥了对旅游业投资和消费引导作用、协调了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韩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内旅游节事活动、国际会展活动和海外的旅游营销网络和设施,在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在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期的今天,如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与发展道路的旅游制度模式尤为重要。韩国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制度可以给我国提供众多方面的经验借鉴和重要启示。
中韩对比 篇2
在这里,我说说自己对这两档节目的一些看法,当然重点在于这两档节目的不同点。先来说说共同点。我们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我国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这档节目时从韩国买来的版权引进来的节目,换句话说就是把韩版的那一档节目套用过来的,所以说,这两档节目,虽然细节处理上明显有不同,但是大致框架结构是一样的。另外,选择的爸爸都是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节目重在娱乐放松,教化大众解决问题只是“副作用”,从受众的猎奇心理出发,选择这些名人爸爸才会博得收视率。
接下来是不同点。
首先,在对比两档节目后,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韩版的《爸爸去哪儿》里面的爸爸和孩子给我一种真实的,更贴近人性真实的感受。人性是复杂的,谁说小孩子就是天真无邪,单纯没有小心思的呢?韩版《爸爸去哪儿》在孩子私下、集体出任务时的行为表现上,更大程度的遵循事实,还原事实。对比中国的《爸爸去哪儿》,节目里的孩子,更多时候是表现给我们的是美好乖巧懂事的样子,实际上那些孩子间的争执,别扭很少去直面地描述,偶尔有一些这样的情景之后,马上接着设计好的那种说教式地圆满结局,传递正能量。实际上,韩版的那种呈现不仅更真实,其实我们观众也更为接受,孩子都是会吵闹,甚至孩子之间矛盾也很正常,我们能做的只是通过节目真实地反映事实,并不是给观众表演。说到这,记得我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凡是电视节目,都是假的。”所以,我不否认韩版《爸爸去哪儿》也有表演的成分,但是表演不能脱离实际,况且这档节目就是以真人秀的真实生活状况致胜,如果不做到尽量真实,用什么吸引更多更持久的观众呢?同样的,中国这档节目中的爸爸行为表现中表演成分也比较大,特别是在谈心得时,很明显的在说教,总是摆出一些官方的说辞,这一点,很佩服韩版爸爸的表现,说话走心。有的话虽然不那么好听,但是每个人不同有不同的想法和偏向,或许个人的看法不为大众所认可,但是这就是自己的看法,我没有要求别人同意我的说法,我只是说出自己想说的而已。
其次,节目里孩子平均年龄不同,韩版《爸爸去哪儿》最大的孩子有10岁,最小的6岁,中国的《爸爸去哪儿》里最大的孩子才6岁,而最小的只有4岁不到,这样的年龄差距其实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说年龄太小对于节目设置的那些游戏任务都不太懂,然后节目中总是含混过去了,这样看来这些活动就没什么很大的意义;也有的人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童年3岁到6岁的教育很重要,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重要时期,节目组的各种活动刚好配合这个年龄段的教育。仔细想想,各有道理,但是我还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就对这个节目而言,如果说选择的孩子年龄有10岁12岁了,这个年龄开始懂很多,加上摄像机在面前以及节目组的吩咐,他们就会对着摄像机做出预设好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发乎于心,表演的迹象会更明显,可是年龄都在10岁以下,其实问题不是很大,因为这个阶段普遍的都还不懂得过分的表演修饰,更多的时候会表现出真性情,展现给我们他们最真实的内心,这样对节目的真实度和可观看性都是有益的。
最后,我还有一点想说一下,5个孩子中,韩版里面有4哥男孩一个女孩,中国的是三个男孩两个女孩,这一点我更倾向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的选择,这样的话,女孩能学着如何跟男孩子相处,又是如何跟女孩子相处,男孩子同样的是这个道理。韩版的《爸爸去哪儿》里只有一个女孩,她的玩伴世界只有男孩,这样会不会有一些问题呢?具体哪些问题,我也不知道只是猜测而已,但是像中国《爸爸去哪儿》这样明显就觉得这样的分配很合理,不是吗?
中韩服务贸易的对比分析 篇3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贸易;韩国;韩流
一、中韩服务贸易的现状
1中国服务贸易现状
中国服务贸易近年快速发展,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91.9亿美元,进口额达100亿美元。中国的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5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是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的两倍。但中国的服务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虽然近10多年来发展速度增快,但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韩国服务贸易现状
韩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世界服业经济升温的影响。在服务贸易方面,韩国发展速度很快,1993-2005年间,韩国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为超过10%,高于货物贸易8.42%的增长速度。2006年韩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225.1亿美元,其中,进口518.7亿美元,出口706.4亿美元,逆差187.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4.9%,20.2%和37.4%。
二、中韩两国服务贸易比较
1993-1999年,韩国服务贸易总额略高于中国,但相差不多。1999年以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总额超过韩国,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是韩国的1.54倍。1993-2005年中韩两国在服务贸易上均表现为逆差,但可以看出韩国的贸易逆差远小于中国。1993年韩国服务贸易逆差是中国的3.9倍,而到了2003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却是韩国的1.11倍,2005年韩国逆差明显加大,为中国逆差的1.53倍。1993-2005年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表现为韩国高于中国。1993年韩国为14.08%,中国为10.33%到了2005年韩国为18.6%,中国为11.7%。
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的速度快于韩国,所以中国在服务贸易总量上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要想在未来的世界贸易中取得突破,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提高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
三、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
目前关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的理论分析较为零散。概括起来,这些因素有政府的管理体制即制度安排;自然资源、文化传统;公司策略与服务基础设施等。
1政府管理体制
韩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从韩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韩国政府的扶持政策是成功的。韩国的服务贸易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在于政府制定了积极的服务业政策和规划。
在中国,尽管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中国特色的体制性困境,仍严重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当前中国服务业的问题在于政府监管过多,并且没有独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由于管理机构过多,手续办起来也太麻烦,盖章太多,程序太复杂。这种没有独立统一管理的机制,造成了我国服务领域的管理混乱、不利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通过借鉴韩国的经验能对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2健全法律法规
韩国服务贸易领域,金融服务,国际租赁业务,个人休闲文化服务及信息通信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些领域韩国都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调整。韩国政府1999年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近些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等原法进行修订,被废止或修改程度达70%左右;为保护主要IT基础设施,使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免于网络攻击,10个政府部门的96项设施被确定为核心战略IT基础设施,范围涵盖了金融、通讯、交通、能源及社会保障等部门。
而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近些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出台了《著作权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由于中国建立现代版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在版权保护方面的经验还不丰富,现行的著作权法律制度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各项事业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各种侵权盗版活动普遍存在,严重扰乱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将会阻碍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3人才的培养
为了满足服务业专门人才的需求。韩国决定自2000年至2005年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重点抓好电影、卡通等产业的高级人才培养。同时,加强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扩大文化产业与纯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
4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韩国在加大对服务业研究投入的力度,对服务部门的研发支出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我国服务业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相关投入较低。这直接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资金支持能为服务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奠定基础,增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四、结论
中韩拒绝策略对比研究 篇4
关键词:拒绝策略,性别差异,亲密程度,社会地位
拒绝是对建议、邀请、给予和请求的否定回应, 是威胁对方面子的言语行为。同时拒绝方式又受性别、亲密程度、不同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为了减少威胁的程度, 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人们会采取一定的策略, 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因人而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拒绝策略也会有所差异。
由于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同一情景下, 中韩拒绝语在策略上有许多的相同之处, 也有许多的差异, 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 被拒绝者会感到迷惑甚至被激怒, 从而发生误解, 致使拒绝者和被拒绝者的关系得不到良好的维持。以往的研究和实验对请求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很多, 而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数目有限, 特别是从中韩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甚少。本文旨在对中国人和韩国人进行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譹) 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 通过对比手段来阐述和分析中韩拒绝策略的相同性和差异性。
一、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
拒绝言语行为一般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两种策略
直接拒绝时通过直接和毫无保留的方式来实现, 在词汇和句法上通过说话者第一人称否定句的使用, 说话者否定意愿和否定能力的表达来表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拒绝策略。但是这种策略容易伤及交际双方的面子, 显得不够礼貌, 不够得体。第一人称否定句是“我不……”;否定意愿是“不想……、不愿意……”等等, 表示说话者不愿意的意愿;否定能力是“不能”、“…不了”等等, 表示说话者没有能力接受某一行为。
比如, 当拒绝一个提供行为时, 说话者可能会拒绝道:“不用了, 谢谢你!”这里的“不用了”就是一种直接拒绝的方式, 使用了否定句式。只是很多直接拒绝一般不会单独出现, 总会附带着间接拒绝中的一些策略。
二、结论
本文以汉语和韩国语对请求的拒绝言语行为为中心, 对比分析了中国人和韩国人使用拒绝策略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在传统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中, 人们通常关注学习者在语言能力方面与本族语者的差距, 却忽视了他们在语言使用或社会语言规则方面存在的缺陷。该研究成果对于促进韩国语学习和韩国语教学, 对于增强韩国语学习者的文化差异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使用“语篇补全测试问卷 (DCT) ”的方法调查, 所得语料可能不够自然, 同真实生活中的话语有一定差异。关于汉语和韩国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直接对话研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柯平.对比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M], 2003.
[2]刘森林.语用策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 2007.
中韩俗语中“马”的形象对比 篇5
俗语是语言中历史悠久, 经过长时间筛选和提炼的比较固定的内容, 能够从多个角度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可以说是文化的活化石。
汉语俗语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 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韩语俗语产生于韩民族的生产生活当中, 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下来, 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蕴含着韩民族的智慧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中韩两国由于地理上的关系, 在历史上交流频繁, 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力被韩半岛所接受, 对韩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韩民族在接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 也结合自己的民族特色, 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韩民族文化。因此, 中韩两国的文化既有相同点, 又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在语言上有所体现。将语言中较为固定并且具有典型性的俗语作为素材, 对比分析两种文化间的联系和差异,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以文化语言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汉语俗语和韩语俗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动物形象—马的对比分析, 研究其象征意义, 考察两种文化反映在语言上的异同和相互关联性, 以及反映在两国文化方面的深层内涵。通过这一研究, 也将对韩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育产生积极地影响。
一、含有“马”的汉语俗语和韩语俗语
1、汉语俗语主要有:
牛高马大一马平川快马加鞭车水马龙香车宝马走马上任走马观花鞍前马后马到成功金戈铁马千军万马厉兵秣马犬马之养伯乐相马天马行空率马以骥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老马恋栈老马识途2、韩语俗语主要有:
가는말에도채찍을치랬다. (走马加鞭)
틈으로흰말지나가듯한다. (白驹过隙)
달리는말위에서꽃구경한다. (走马观花)
말타면경마잡히고싶다. (马欲率奴)
말에실었던짐을벼록등에싣는다. (驷马所在, 难任蚤背)
둔한말도열흘가면천리를간다. (驽马十驾则亦及之)
말가는데소간다. (马去牛亦去)
二、汉语俗语和韩语俗语中“马”的寓意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 具有一系列的象征和寓意。成语“龙马精神”, 是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传说中的龙马是仁马, 它是黄河的精灵, 是炎黄子孙的化身, 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在中华民族的世界观里, 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昌盛、发达的象征。《易经》中说:“乾为马”。马是天的象征, 又具有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等多重象征意义。孔子在《周易乾卦》中说道:“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就是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
在韩国的神话、传奇、传说中, 关于马的故事有很多, 但其中的马都是以帝王、国家的始祖形象出现, 并且是为国家大业做出贡献或繁衍的手段, 在人们面前展现出忠贞义气, 是灵魂的搬运者、天神的使者, 拥有权力和卓越的实力。
马身形高大, 善于奔跑, 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是畜牧的对象、代步的坐骑以及运输、通讯、作战的工具,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由于马自身特点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所以马的象征意义多为正面、褒义的内容。
三、汉语俗语和韩语俗语中“马”的文化要素
在汉语和韩语的俗语中, 马的出现频率都比较高, 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马贴近人类的生产生活, 能够反映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经济的发展水平, 以至社会的面貌。例如, 通过“兵强马壮”、“千军万马”、“汗马功劳”等成语,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战争中, 马是主要的作战军备, 在战争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体现了文化要素中的社会文化要素;从“车水马龙”、“老马识途”、“走马上任”等成语中, 能发现马在古代是重要的代步工具。
从韩国的俗语中, 不难发现, 在古代的韩国, 马主要是用来作为农业生产中的畜力和交通工具, 这又体现了文化要素中的生活文化要素。同样是与“马”相关, 在汉语俗语中, 内容与战争相关的为数不少, 而在韩国俗语中, 几乎找不到与战争有关的例子, 这从另一个角度—历史因素上反映了中韩两国文化间的差异。在古代中国, 战争时常发生, 即便是唐、宋等统一时期, 由于扩展领土、抵御外侵等不同原因, 大小战争也从未停止过;在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分裂时期, 各国之间更是战事不断。包含有战争内容的成语大量出现, 映射出了中国古代战事不断地历史。
“金马玉堂”、“香车宝马”、“肥马轻裘”等是用来形容古时富贵人家排场的成语。拥有良马和华车, 在古代中国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是家门和身份的象征。而在韩国俗语中, 类似的例子几乎没有。由此可以判断, 在多山的韩半岛, 为了出行方便, 马和马车并不被人们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 而华丽的马车也就不会成为权力和富贵的象征, 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
总结
综上所述, 汉语俗语和韩语俗语中出现的马的形象, 能够从生活、社会、人的精神等多个角度反映中韩两国文化的联系和差异。而且, 由于俗语历史悠久, 经过语言的反复提炼, 大部分的俗语在其字面意义之外, 都具有更深层次的比喻意义和教育意义。
摘要:“马”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 在汉语和韩语的俗语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 语言赋予了“马”多层次的含义。本文选取“马”作为研究对象, 考察、比较其象征意义, 找出其象征意义的异同和反映在两国文化方面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中韩对比,俗语,马,寓意
参考文献
[1]#12
[2]#12
[3]马国凡:《成语》,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年。
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对比浅析 篇6
一、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概况
(一) 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电视剧题材并不是历史剧,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主题以历史剧的形式展现在银幕上。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历史演义小说的演绎、《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对历史事件的戏说、《康熙帝国》《孝庄秘史》等对历史的真实传递等等历史电视剧以高收视率出现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上。这些历史电视剧以真实、戏谑、诙谐等以电视剧的形式通过电视实现传播, 让观众欣赏熟悉。其亦被观众评为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总之, 中国历史电视剧所传递的历史故事有农村生活、军事生活、家庭伦理、纯爱等各种形式。例如《三国演义》是对我国四大名著的翻拍, 作为一种历史小说的形式出现, 其中真实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生活、政治情况, 却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进行艺术加工, 增加其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 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部电视剧。而《大明宫词》上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正是我国电视剧发展的鼎盛时期, 加之电视剧本身的精良制作, 收获了大匹忠实观众, 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成绩, 是为我国一部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历史电视剧作品。
(二) 韩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的发展。2003 年, 韩剧《大长今》以雷霆之势打开了韩剧在中国电视剧的市场, 通过一个历史人物讲述了朝鲜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 开启了中国人对韩国饮食的认知, 之后的《仁显王后的男人》《女人天下》《张玉贞, 为爱而生》《拥抱太阳的月亮》等电视剧都是运用爱情伦理的表达形式, 运用富含浓郁生活气息和世俗风格的韩国历史电视剧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球, 韩剧历史电视剧凭借其戏剧性的态度和生活化的描绘, 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温暖的爱情和亲情, 又通过传奇、穿越等新颖的表现手法使中国电视剧观众乐在其中, 得到了中国市场的认同[1]。
二、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对比分析
在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中, 涌现了大量的精品电视剧,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大明宫词》和《大长今》这两部都以女性为题材的宫廷历史剧, 来展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以促进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得到有效发展[2]。
《大明宫词》主要讲述了武则天与太平公主这对母女之间的权力和情感的矛盾斗争, 将太平公主的生活舞台作为电视剧的名称, 使剧中所讲述的故事富含传奇色彩和人生力度。剧中选择了的周迅作为少年太平公主的扮演者, 陈红作为成年太平公主的扮演者, 同时归亚蕾武则天, 明星阵容强大, 新老明星其登台。剧中58 个主要角色, 在权力和情感的斗争中换来的是57 人命丧黄泉, 用导演李少红自己的话说, 是一部“血腥的文艺爱情片”。总之, 作为一部历史电视剧, 《大明宫词》遵循唐朝历史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争权为主线, 在副线处理上以太平公主、武则天等人的感情线为主, 丰富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运用多种拍摄手法, 将人物的内心感情、命运悲剧展现在观众面前。《大明宫词》将爱情融入宫斗中, 使女主人公太平在辗转反侧的爱情中痛侧心扉。《大明宫词》作为一部成功的历史电视剧, 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抛弃传统中以历史事实为主, 爱恨情仇为辅的内容选择, 让观众获得耳目一新的感受;二是, 选择一代女帝武则天这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同时选择女皇和女儿争权这一历史辛秘, 在还未播出的时候, 就吸引了多数观众的好奇心;三是, 在演员选择上, 《大明宫词》不仅依托于老牌明星如陈红、归亚蕾等, 还挖掘了如周迅这一新星, 给观众一种新的体验。四是, 在道具、服饰等设计上复制了历史的原状, 同时在细节方面做出了艺术处理, 实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美感的双重结合。总之, 《大明宫词》在中国历史电视剧、爱情伦理剧的历史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大长今》作为一部大型的韩国励志剧, 主要讲述奇女子徐长今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朝鲜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 并被赐予“大长今”称号。浪漫的爱情长期以来都是韩剧的主要标志, 剧中长今与闵政浩的爱情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 但与长今的成长和事业相比, 爱情只不过是起到辅导作用罢了。《大长今》全剧长54 集, 到第6 集长今才与闵政浩初次相遇, 长今因为救治闵政浩被发配到多栽轩, 而闵政浩也没有看清长今的面容, 却保留着长今父亲的遗物三雀妆刀, 两人之间的爱情温情又让人充满期待。后来在替人送信中才算与闵政浩初次相识, 然后凭借借书还书算是偶尔见面。长今在被赶往云岩寺后开始于闵政浩较长时间接触, 两者之间的爱情各自心知肚明, 却都不愿揭穿, 与观众很容易就产生共鸣。随着剧情的发展, 长今与闵政浩的爱情在长今的事业面前变得更加细微, 直到最后, 爱情才转而成为故事的主线, 中宗最后选择成全长今和闵政浩, 这种细水长流的爱情在观众的眼里静静地流淌着, 犹如一潭清澈见底的湖水。
《大明宫词》和《大长今》两剧中的爱情都让人记忆犹新, 两者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共同诠释了故事中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和态度, 前者如波涛汹涌的大海, 后者如涓涓细流的清泉, 发人深省, 回味无穷。《大明宫词》的爱情让人敬畏, 将生活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大长今》的爱情却给予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无限的希冀, 使人们沉醉于这美丽爱情之中[3]。
三、中国电视剧发展策略——扬自身之长, 促自身之发展
(一) 强化管理体制。强化管理体制是促进一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电视剧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相比于韩国, 我国的发展历史与之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以及体制调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还无法将电视剧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目标, 也无法迅速实施相应的总体战略安排, 无法对文化部门的文化性、产业性、事业性以及企业性进行有效定位。中国具有较大的文化产品市场, 还不具备开拓海外市场的动力和目标, 出台电视剧分级制, 是保障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重要途径。
出台电视剧分级制, 为中国电视剧制作提供明确的规章制度, 电视剧制作者能够循规蹈矩地制作, 使其有章可循, 有助于电视剧行业的良性发展。在充分考虑电视剧市场规则的同时, 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电视剧分级制度, 对电视剧的暴力和色情程度进行分级, 并对电视台播放进行规定。
(二) 注重民族文化。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具有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历史资源丰富,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为我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然而, 在我国已播出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 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无法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很好的展现出来, 历史故事过于猎奇, 人物造型夸张, 使我国历史文化内涵流失殆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与其他各国存在明显差异, 电视剧制作者为与国际接轨, 刻意篡改事实, 导致历史题材电视剧缺乏我国自身民族文化。
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 加强本国文化特色, 充分展现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提升我国电视剧的国际影响力。《大长今》就将韩国文化很好的融入到电视剧中, 使年轻人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手法很好的了解传统文化, 进而保障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同时也赋予电视剧全新的生命和使命。
(三) 注重细节刻画。韩剧不仅拥有浪漫的爱情故事和细腻的叙事方式, 同时还具有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 使观众能够很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 与故事发展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粉丝。韩剧在制作上十分精美, 对细节的刻画也十分驻中国。我国在制作电视剧时同样具备优秀的导演和演员, 然而在制作效果上却缺乏韩剧中独有的那种精美。电视剧本身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 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其中, 具有较强的画面感, 通过与观众之间达成情感交流进而产生共鸣。其中, 舞蹈、美术、音乐等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长今》在制作中, 注重细节刻画, 给予演员精美的服装和面妆, 注重服装色彩的搭配, 使任人物能够很好的融入到故事情节和画面中, 很好的将韩国本土特色注入到其中, 增强电视剧的实际效果, 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及韩国当时的历史文化。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跟随剧情发展, 从而达到更好的效益。在外景拍摄过程中, 加强对自然景观的利用, 赋予景观新的生命, 使剧中人物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够感受到电视剧制作团队满满的善意。此一点于我国将来的电视剧发展中实为重要的引进之法[4]。
四、结语
总之, 笔者认为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 对人们的目前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同时以史为鉴, 增加人们对当前生活的归属感, 提高幸福感,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电视剧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文化传播的媒介, 为生活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所以在外来剧种逐渐丰富的今天, 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加强历史题材的艺术处理手段, 提高我国历史电视剧自身质量, 充分发挥我国历史电视剧自身发展优势, 促进我国历史电视剧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佳.中韩历史题材电视剧比较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 2011.
[2]李慧娟.商业化时期的韩中电视剧制作比较[D].上海:复旦大学, 2013.
[3]马婷.电视剧制作的人性化表达——小议中韩两国电视剧的编剧制作技巧[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1, (3) :60-63.
中韩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对比研究 篇7
1.1 更多利用社会资源
众所周知, 在韩国很多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跆拳道, 目前, 在韩国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有跆拳道这项课程, 目前的缺陷主要就是课时比较的少, 不过对于小学生甚至是中学生来说, 在这样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这项运动的兴趣, 使学生喜欢上这项运动, 这样才可以使其进入高校后有更好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跆拳道的发展就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截止目前, 在韩国注册的跆拳道馆已经超过了8000家, 还有接近10000家没有正式注册的跆拳道馆。通过分析目前的跆拳道馆的设施等等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 跆拳道馆相对于学校来说的主要优势就是条件更好, 更加的专业, 对于学员的发展更加的具有专业性。学生在接受了长时间的良好的基础训练之后, 在进行这样专业的训练, 无疑对于队员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教学过程更加的严谨
从始至终, 韩国的跆拳道教学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这样一个整个的教学过称非常的严谨, 对于从事跆拳道教学的教师的从业资格具有较高的标准, 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 跆拳道课程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等等各方面的重要的参考标准。每个学校在期末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 考核的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所以, 每一名学生对该课程都有较高的重视。
其次, 韩国的跆拳道教学无论是那一层次的教学, 特别是高校的教学, 教师在整个的完整的教学中必须与参加上课的全体男女学生一起经过努力完成教师事前准备的所有的教学项目, 这样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跆拳道水平的快速提高。
1.3 奖励措施有效
目前, 韩国对于积极参与跆拳道训练的学生, 政府对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奖励的措施, 不断的鼓励更多的有天赋的适龄学生参与到这项竞争激烈的现代运动项目中来。除此之外, 对于成绩确实优秀的少数运动员专业队会将其选拨进入专业队从事长时间的专业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参加各级的比赛。其中的优秀者更是可以代表祖国走向世界, 这更是一名运动员最高的荣誉, 是运动员值得一生追求的荣誉。
1.4 政府的投入较大, 设备较先进
对于跆拳道这项几乎是全民参与的这样一项运动, 韩国政府同样的是不予余力的大力支持, 每年都对跆拳道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韩国跆拳道的训练与教学特别的重视运用现代的科学仪器检测运动员的各项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指标, 运用科学的数据对运动员的训练的整个的过程进行科学的且是非常有效的检测。这样的检测对于运动员可以将伤病等方面的不理因素减少到最低。
1.5 更加注重道德教育
通过比赛以及日常的训练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跆拳道是一项非常重视道德礼仪的而且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烈的运动, 在韩国现有的教学模式下, 所有参加学校跆拳道课程的同学, 必须要求穿着正规的与自己实力水平相当的专业服装,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的重视对学生尊敬师长、礼仪道德等各方面为人处事的教育, 同时注重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国旗、国歌、国徽的尊重,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其他教师以及道馆的馆长的尊重。
由此可见, 跆拳道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体育活动, 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的发展成为了对一个国家礼仪、道德、行为等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社会现象。这项运动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中国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分析
2.1 教学体系不系统
我国传统的教学体系是应试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之下所有的教师, 所有的学生为了升学, 为了在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 几乎是放弃了学习之外的其他所有事情, 这种教育体系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高分低能。学校开展的体育课也是千篇一律, 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基本是一样的, 在小学学什么, 在大学里还是学什么, 对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 逐渐的形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可是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
现在,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入跆拳道这样较有趣味的项目,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 进一步的丰富现有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在高校中开展跆拳道, 可以更好的提高现有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应对社会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2.2 奖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对跆拳道的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待于完善, 对于大学生参加跆拳道项目专业训练的学生的奖励力度不够, 导致学生参加跆拳道项目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部分学生从开始参加项目的训练到大学毕业, 就没有参加过什么正规的比赛, 反而因为参加了这样的训练影响的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这样更加阻碍了跆拳道在我国高校的推广, 导致只有部分专业院校或者专业院系的少数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训练。所以, 为了更好促进我国高校跆拳道事业的大踏步的发展, 必须对现有的奖励机制进行完善。
2.3 专业优秀人才缺少
目前来看, 从事跆拳道事业的专业的人员较少, 很多没有从业资格的人都在办跆拳道的培训班, 严重的扰乱了跆拳道行业的正常的秩序。同样, 高校中许多跆拳道的教师并不是专业的跆拳道教师, 有好多教师只是在兼职教授跆拳道, 这样的情况严重的阻碍我国跆拳道水平的提高。在部分高校还存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代替教师上课的情况, 这样更是严重的影响跆拳道事业的发展, 严重的影响其他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完成。
2.4 考核不严格
目前, 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程的考核标准无法得到一个的执行, 这同样与教学体系的不健全具有很大的关系, 导致了考核标准无法得到严格的执行, 致使日常的教学与训练无法严格的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 导致了现有学生水平始终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是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 必须建立长效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中国与韩国跆拳道教学策略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 为了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更好的促进我国跆拳道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一下方面作出改进:
1.适当的增加经费
经济是基础, 所有的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得到一定经费支持的前提下才会有大的发展, 否则要想使跆拳道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也很难保持高校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2.对现有的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现有的从业人员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 由于从业人数的巨大, 不可能对其全盘的否定, 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 努力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的素质才是可实施之道。再次, 不断的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 使更多的优秀人员进入到这样的行业。
3. 对现有考核标准、教学过程实施严格监督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学校跆拳道教学水平的提高, 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 避免教师不认真的上课, 避免教师的任务有学生代劳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 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的教学水平才会在艰难中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自身的具有特色的道路, 才可以让有关的考核标准得到切实的实施与执行。
摘要:近几年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练习跆拳道的人数越来越多, 由此可见这项运动的受欢迎的程度。但是, 这样一项受欢迎的项目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系统中却没有与之受欢迎程度相对应的位置。为了更好的促进跆拳道在我国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韩国跆拳道在高校中的教学策略, 对于促进该项目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韩,高校,跆拳道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马振水, 刘素静, 谢永广.跆拳道运动风摩世界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64-66.
[2]张继生, 雷军蓉, 吴天佑.韩国学校跆拳道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73-76.
[3]俞冠先.高校跆拳道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必要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1) :97-98.
中韩对比 篇8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韩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对比, 发现我国与韩国在此领域中的差距, 并从教育的角度, 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提出对策措施, 力图对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完善,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对比
在产业竞争力方面, 世界上最权威的研究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团队提出的“竞争力优势理论” (即“钻石模型”) ;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教授将“跨国公司的商务活动”作为外生变量, 对钻石因素作以补充, 形成了更加科学的Porter-Dunning理论。我们借鉴该理论, 从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出发, 主要选取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等三个直接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标因素, 就中韩两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对比。
1.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 是各种生产力要素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电子信息产业中, 科技人力资源 (即R&D人员) 的数量和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R&D科学家工程师在每万劳动力中的比重, 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产业R&D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如表1所示, 我国R&D人员和R&D科学家工程师的数量远远高于韩国, 但其在每万劳动力中所占比重却大大低于韩国。这说明,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存量和未来科技人力投入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科技人力资源的素质与韩国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也说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R&D活动的质量低于韩国。
1.2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更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 国际上通常用R&D经费占GDP比重、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占授权总量比重等三个指标, 来判断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如表2所示, 2002年至2006年, 我国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呈逐年增长态势, 增长比例与韩国基本持平, 年增长率保持在0.1%左右, 但由于基础不同, 韩国始终高于我国1.5个百分点以上。
由表3可见, 2006年至2010年, 我国的授权专利量远远多于韩国, 但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所占比重较大;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总量的比重始终徘徊在12%左右, 与韩国的差距已经达到60%以上, 且仍在逐年拉大。由此得出, 韩国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于我国。
1.3 外商直接投资 (FDI)
FDI的作用是可以在弥补一个国家资金不足的同时, 通过技术外溢促进该国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FDI作为包裹着技术的资本在各产业中稳步增长, 电子信息产业更不例外。
由表4可见, 自1990年以来, 中国吸收FDI规模远高于韩国, 其数额几乎为韩国的10倍。据统计, 流入中国的投资中, 发达国家占绝大部分, 且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 进而又扩大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及研究开发领域上,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关年度《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OECD,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数据来源:相关年度《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
数据来源:金周利《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2 中韩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分析
由以上三方面指标的对比分析看到, 虽然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好于韩国, 由此也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但在科技人力资源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韩国的差距仍十分明显。为什么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却比不上那个被一些人笑称为弹丸之地、资源贫瘠的韩国呢?答案很简单, 除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我国起步早的因素外,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教育。
2.1“出世”的教育观,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
韩国与中国同属一个儒教文化圈, 社会思想领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传统儒家教育观认为, 教育的大义是“治国平天下”, 而对个人来讲, “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才是教育的目标。因此, 自韩国的朝鲜时期直至其沦为日本殖民地前, “生为仕宦”的思想在国民心中根深蒂固。这正如我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不同的是, 从韩国被日本统治时期开始, 人们为了能够获得一点社会地位, 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出世” (即出人头地) 的教育观便逐渐上升为主流, 且延续至今。教育观的变化使韩国人的思想得到解放, 价值追求也从“当官才能扬名”转变为“只要当状元, 行行都光荣”。在此思想下, 当韩国政府将国民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技术集约型产业时, 一批又一批的韩国青年积极参与其中, 并努力通过岗位钻研、专业培训、出国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和深造, 力图成为业界具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他们中有些还成为了有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是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来者, 成为了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殊科技资源,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
2.2“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韩国高校以私立大学为主, 其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较为灵活, 多以“实用主义”为根本宗旨, 且面向市场, 反映迅速。为更好地做到“实用”, 他们会经常主动与企业联系, 了解其人才和技术需求, 并据此调整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 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的同时, 还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解决技术难题。此外, 在企业已成为韩国R&D投入主体的背景下, 高校会积极向企业争取科研合作或与其建立联合实验室, 一些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还设立了独立的法人机构“产学研力团”, 专门负责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 使韩国R&D投入的产出率不断提高, 大量的专利发明也由此产生。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模式, 从本质上促进了韩国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并形成了R&D投入与技术产出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3“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20世纪70年代, 随着韩国产业结构从劳动集约型轻工业向资本集约型重化工业的转变,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需要, 政府开办了实业类高中 (即职业高中) , 将原来的普通劳动力培养成专业的技术工人。80年代, 随着产业结构向技术集约型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变, 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许多实业类高中升格为高等技术学校, 但其性质并未发生变化, 仍然以特色化办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广泛开展实习活动, 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量化考核, 对其技术资格给予评定;学校还经常邀请企业高管或有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作报告、开展交流, 或由教师带队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情况, 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毕业即可进入企业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些人为韩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其中加工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
3 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实践证明, 人是科技创新的首要条件, 是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目前, 我国人力资源特别是科技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这样的成绩应首先归功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高等教育。但人力资源专业素质不高、科技人力资源占人口总量的比例偏低的现实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直接关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水平, 关乎类如电子信息这样的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改变现状,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就必须快速培养一大批符合我国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工人。而实现这一切, 最重要的就是应借鉴韩国的做法, 以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 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
3.1 从改变教育观入手, 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 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正确的教育观应是通过教育, 使人们学会和懂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去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 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用正确的教育观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 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摒弃“学而优则仕”的错误观念和官本位思想, 引导和鼓励学生树立“哪行都能出状元, 干好哪行都光荣”的价值取向, 努力改变目前优秀学子挤争“国考”独木桥的场景, 让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学以致用, 各尽其能, 为国民经济发展出力。
3.2 创新教育模式, 推动高端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
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 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社会。因此, 高校应以服务社会为最终目标, 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一方面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 特别是企业需求, 科学进行学科设置, 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大力培养具有实用价值的高层次人才, 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输送人力;另一方面, 积极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 争取产学研合作, 努力将企业的市场信息优势和高校的科研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进行整合, 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具针对性、更有实用性, 真正做到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帮助产业提升整体竞争力, 并以此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3 创新教学方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实用性劳动力
在国际上,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我国应借鉴韩国做法, 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为导向,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应严格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员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情况, 帮助其了解行业现状, 体验生产实践, 从而树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促进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学校应经常邀请相关专业或邻近专业的资深人士 (如企业管理者或技术人员) , 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 为学员授课或与其开展座谈, 让学员们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 从而鼓励和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早日成为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实用型技术工人。
摘要:针对教育视角下中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竞争力对比进行了论述。
中韩对比 篇9
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于六月十日在韩国仁川落下帷幕。为了让主力队员能够跟世界强队有更多学习机会,篮管中心首次派出了二队队员参加亚洲女篮锦标赛。二队队员在孙凤武教练指导下,表现的十分出色,闯进决赛,在决赛中败给韩国女篮,失去了六年来冠军宝座。回顾本场比赛,中国女篮也有获胜的机会,但由于队员缺少大赛经验,韩国女篮最终以6分的优势战胜中国女篮。本文试图通过对决赛中韩两国女篮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导致中国女篮失利的原因,希望能为中国女篮在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中提供借鉴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韩女篮决赛技术数据和视频录像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有关中韩女篮比赛的媒体资料和过去相关论文资料
2.2.2 录像观察法
对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韩女篮决赛视频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2.2.3 比较分析法
对22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中韩女篮决赛比赛技术统计进行对比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韩女篮基本情况对比分析
本次比赛中国二队基本情况好于韩国女篮。在身高方面,中国女篮二队平均身高高于韩国女篮0.04米;在平均体重方面,中国女篮重韩国女篮3千克;在年龄方面,由于韩国女篮在上次亚锦赛和亚运会的失利,为了争取明年奥运会参赛名额,韩国篮协非常重视这次在比赛,招回了34岁老将郑先珉、29岁的金桂玲和30岁的朴正恩,在平均年龄方面大于中国女篮1.6岁(表1)。
3.2 中韩女篮双方队员比赛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从表2表3可知双方对本次比赛都很重视,双方都有8名队员上场。中国二队表现最突出是马增玉、张晗兰、张帆,得分都在两位数;马增玉上场23分钟,9投7中得19分,其中三分球3投3中、2个篮板、1次封盖。张帆上场40分钟,13投7中得15分,4个篮板。张晗兰上场37分钟,8个篮板、5个助攻、一个抢断,9投5中,其中三分球3投2中,得17分,表现最为突出。韩国女篮表现最突出的是34岁的郑先珉,上场35分钟,8个篮板、4次助攻、6个抢断,20投8中,得18分,她的稳定发挥是韩国女篮取胜的关键。边延河是韩国女篮的另一功臣,上场37分钟,抢6个篮板、6次助攻、1次抢断,13投6中,其中三分球5投2中得15分。河恩珠上场12分钟,抢3个篮板,她的上场增加了内线的威力,8投5中,罚球5罚4中,得14分。金慧荣上场33分钟,10投5中,得12分、1个助攻、1个封盖。韩国共有4个人得分在两位数,而中国女篮仅有三位得分在两为数。总之,韩国女篮整体技术水平略在中国女篮之上。
3.3 中韩女篮四节得分情况分析
从表4可知中国女篮整场比赛发挥的不稳定,起伏比较大,韩国始终控制着比赛。第一节,中国女篮仅落后两分,第二、三节落后于对手7分和3分,第四节中国女篮追回了6分。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女篮在开局和第四节表现的不错,中间两节发挥的不尽人意。开局,马增玉的突破频频得分,随着马增玉三次犯规下场休息,中国女篮进攻受阻。第二节,韩国女篮在老将郑先珉带动下,通过娴熟基本技术和内外结合战术使中国女篮的防守顾此失彼,再加上中国女篮进攻点不稳定、不明确,队员配合少,几乎都是靠个人技术完成进攻。上半时以33:42结束比赛,中国队落后9分。第三节,韩国还是通过老将郑先珉、边延河和河恩珠等耐心的寻找进攻机会,牢牢控制了比赛节奏,以12分的优势进入第四节。第四节,随着老将郑先珉下场休息,韩国的进攻和防守出现了混乱,中国队曾经将比分从17分缩小到5分,但随着郑先珉再度上场,依靠她个人技术和场上领袖作用再次控制了比赛节奏,最终以79:73获胜。
3.4 中韩女篮进攻指标对比分析
从表5可知,在进攻指标上中国女篮与对手只有在投篮命中率和三分球方面好于对手。中国女篮虽然命中率比对手高6.6%,但投篮和命中次数分别比对手少17次和4次。在中投方面,中国姑娘两分球36投18中,命中率50%;韩国队59投28中,命中率为47.5%,命中率高于对手2.5%,但是投篮次数和命中太少(两分球投篮和命中比对手少23次和10个),这项指标差异是导致中国女篮失利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远投方面,中国女篮三分球17投9中,命中率高达53%,超过了中投的50%命中率。同时,中国二队有效地抑制了韩国队的外线三分球,整场比赛仅11投3中,命中率仅为27%。中国女篮外线超水平发挥是韩国女篮没有把比分拉开的一个原因。在罚球方面,无论是罚球、罚中和命中率韩国都高于中国,分别高于4次、3次和10.6%。
在前场篮板方面,虽然,中国女篮平均身高也高于对手,但在前场篮板方面不尽人意。中国队员不是积极挡抢,而是原地等球,多次看到边延河、郑先珉等队员抢到前场篮板。本场比赛中国队抢到6个前场篮板,比对手少6个,意味着失去6次进攻机会,而对方增加了6次二次进攻机会。失误是影响中国女篮失利的一个主要因素,本场比赛中国女篮失误19次,比对手多12次,意味着自己失去12次进攻,韩国女篮利用中国女篮失误得17分,而中国队利用对方失误仅得6分。助攻,是体现一个球队协调配合的能力,又是体现了一个队的集体主义精神,是球队取胜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比赛录像,看到韩国女篮队员娴熟的传球和快速的跑动技术,队员之间配合默契,使他们进攻非常流畅。前24分钟,韩国队10次助攻,而中国队仅有1次,全场助攻16次,而中国队几乎都是单打独助,仅为8次,是中国女篮的两倍。
总之,中投、前场篮板、助攻次数少和失误多是本次中国女篮失利的主要原因。
3.5 中韩女篮防守指标对比分析
3.5.1 中韩女篮后场篮板、抢断、封盖指标对比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中国女篮在防守指标和韩国女篮存在明显差距。后场篮板球是比赛进攻和防守转化的关键,也是一个球队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在后场篮板这一指标方面,中国队23个,对手18个,超过对手5个。抢断是积极防守战术的基础,果断、准确的抢断,可以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进攻,为自己创造反攻的时机。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可以看到韩国女篮那种拼命的奔跑,对有球队员的两人和多人夹击,其他队员轮转换位、补防,在她们快速凶狠的防守下,中国女篮队员传球、投篮迟疑,从而使韩国女篮获得12次抢断和4次封盖,利用抢断得13分;反观中国女篮,虽然身高高于对手,但拼抢不积极,队员移动慢,对有球队员控制不好,防守强度小,中国女篮仅获得4次抢断和2次盖帽,利用抢断球仅得4分。
3.5.2 中韩女篮上场队员犯规情况对比分析
犯规的多少是衡量一个队整体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影响各队取胜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表7可以看出双方都是有8人上场,中国队上场时间较多的是张帆40分钟、张晗兰37分钟;全队共有7名队员犯规,犯规最多的是马增玉和莫莉,各4次,全队犯规共计18次;韩国队队员上场时间分别为边延河37分钟、郑先珉35分钟、金桂玲36分钟、金慧荣33分钟、陈美贞27分钟;韩国队也有7名队员犯规,犯规最多的是郑先珉、金桂玲、陈美贞,各3次,全队共计犯规15次。通过比赛录像可以看到,在犯规方面,韩国队员的犯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要破坏中国队进攻,破坏中国队快攻和投篮,不让中国队得分。反观中国队犯规,多是因为反应判断慢、脚步移动慢而失去有利防守位置时的手部犯规,并没有破坏对方的进攻得分,许多次是韩国女篮利用战术引诱中国主力队员犯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中国女篮二队在平均身高方面高于韩国女篮;在队员年龄方面,韩国女篮平均年龄大于中国女篮。
2.中国女篮起伏较大,发挥不稳定。在第一节和第四节发挥得较好,中间两节没有发挥自己技战术特点,没有有效控制郑先珉、边延河、河恩珠,导致比赛最终的失利。
3.在进攻指标上,中国女篮在投篮和罚球命中率都高于对手,但在投篮和命中次数都少于对手;在前场篮板、助攻指标上明显落后于对手;失误过多。
4.中国女篮在防守之标方面,只有后场篮板超过对手;中国女篮队员防守跑动不积极,导致封盖和抢断明显少于对手。
5.在犯规方面,韩国队的犯规是有效的和致命杀伤力的犯规,而中国队的犯规多是无效的手部犯规,没有给对方进攻造成致命的打击。
4.2 建议
1.中国女篮在今后组队要在注重身高、体重外部形态,同时还要注重对队员速度、力量等素质,是队员既高又快、高而不笨。要注重对队员攻防能力的训练。
2.中国女篮要在今后训练和比赛中要解决好相持战,避免过多的失误和发挥不稳定的毛病而引起比赛起伏。对比赛中大起大落现象,要深入分析,寻找导致发挥不稳定的真正原因。
3.中国女篮要在保持投篮和罚球命中率的前提下,鼓励队员大胆投篮,通过队员之间配合来提高投篮和投中次数。在今后训练中要加强队员篮板球的拼抢意识,尤其要加强前场蓝板球预判、冲抢能力,提高队员抢篮板球能力。中国女篮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篮球基本功训练,提高队员配合意识,减少过多的失误。
4.中国女篮在今后的训练中要加强篮球基本功训练,要加强队员快速反应、身体快速移动能力,来提高队员抢断、封盖能力。
5.中国女篮在今后训练中要加强正确的防守动作练习,通过灵活的脚步动作来合理地利用身体防守,规范手部动作,减少不必要的手部犯规。同时,要提高犯规的价值,该犯规时要果断、要彻底破坏对方有效进攻。
参考文献
[1]韩新功,刘宝军.第21届女篮亚锦赛中韩两队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2-104.
[2]杨飞,王凤琴,罗立.21届女篮亚锦赛中韩各位置技术指标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66-69.
[3]韩媒体.韩国女篮重回亚洲之巅北京奥运有望夺牌[EB/OL].新浪体育,200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