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知识

2024-06-22

自我知识(精选11篇)

自我知识 篇1

一、知识型员工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一)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1. 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特长。

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大学毕业, 接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 比较知书达理, 有法律意识, 接受新生事物较快, 创新性也较强, 不墨守成规。在企业里从事专业性工作, 对本专业的知识领域, 大部分都经历了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的认识过程, 这种经历使他们更具有专业优势。

2. 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很强烈。

知识型员工大部分有参与确定目标、制定决策的欲望, 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追求来自工作本身的满足感以及成就感, 并强烈期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对专业的全身心投入意味着他们很少把工作时间定义为每天8小时和每周5天, 这种上进心如果能和企业的目标相结合起来, 将会形成巨大的力量。

3. 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知识创新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员工最主要的特点。知识型员工之所以重要, 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 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有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面对的是多变的、不确定的环境, 因此他们的工作不具有常规性, 也没有太多可以参照的模本。与体力劳动者或一般事务人员相比, 知识型员工更可能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 如何解决崭新的问题或突发性问题要求知识型员工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 乐于学习和更新知识。

终身学习是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之一。从客观环境看, 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保证知识型员工获得良好职业和发展机会的重要前提, 随着专业领域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为避免知识陈旧而被时代淘汰, 他们存在更新知识的外在压力。从主观意愿看, 知识型员工对知识的认同和尊重、对专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追求, 都是他们主动学习、更新知识的动力。

(二) 知识型员工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市场竞争的激烈, 工作压力的加大, 心理的失控和身体的失调, 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每位员工都要加强自我管理。知识型员工的自我管理, 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 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扬长避短, 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 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活动, 知识员工, 将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虽然传统管理模式提倡知识员工的自我管理,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激发知识员工自主管理的潜力, 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有效健全的激励机制, 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二是知识型企业中, 知识型员工掌握知识, 一旦这些员工离职, 他们就把相应的知识带走, 当涉及核心知识时, 会威胁公司的生存发展, 对企业造成损失, 即使不是核心知识, 新员工的培训也是费时费力的, 使公司成本增加。为了使公司的核心知识不被泄露或不造成企业的成本负担, 实现良好的员工自我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知识型员工管理难点剖析

(一) 自主性高。

知识型员工比较清高散漫和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与流水线的操作员工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正好相反, 他们更倾向于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作环境, 强调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不易被说服, 也不愿受制于刻板的规章制度。但从企业来说, 没有统一的指挥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不形成合力, 企业的任务难以完成。目前相当多的企业还未达到民主化的管理层次, 领导习惯于下命令, 要求下属绝对服从, 不喜欢听不同意见, 在这样的环境下, 知识型员工被认为“不懂事”或“书生气”。这里先不论谁是谁非, 就单从适者生存的角度来说, 知识型员工的这种“自视清高”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也不利于自我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 对专业的忠诚度高于对企业的忠诚度。

他们更看中自己在专业方向的发展, 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自觉积极地做, 而与专业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工作采取消极、应付甚至拒绝的态度, 认为做那些事情在浪费自己时间。但从公司的角度来说, 希望自己的员工服从于公司, 不但能从事专职工作, 还能接受其他的工作安排, 以满足人尽其用、成本降至最低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三) 比较封闭。

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往往容易过分坚持己见, 既不容易让人了解, 也不是很愿意了解他人。有问题容易在他人身上找原因, 不太愿意从主观或自身找原因, 对企业和他人的要求的期望过高, 他们面子薄、心理承受能力差, 有时不能很畅顺地与同事合作沟通, 即所谓智商高情商低。

(四) 具有较强的流动意愿。

对知识型员工而言, 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适应竞争的需要。寻求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和学习提高的环境, 是保证其知识资本不贬值的必然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知识型员工不属于某一个特定企业, 而属于那些能够最大满足他们需要的企业。

三、实现知识型员工自我管理的方法

(一) 从企业角度分析。

1. 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念。

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方式, 应以灌输理念为主, 实施文化管理, 由“管”变为“引导”。企业的领导者应该从领导“思想”出发, 通过沟通、影响、引导、推广“价值观”, 使员工接受企业的价值观, 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与领导者一起确立目标, 并朝着这一目标去奋斗, 此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让员工感到企业的发展就是自己的发展, 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奉献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一个领导人的作用, 就是利用组织的社会力量塑造出一定的价值观并加以引导。当员工的内在精神被某种理念吸引后, 他会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2. 对员工价值的承认与尊重。

建立尊重人性、积极发挥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体制和制度, 强调双向沟通。由员工围着企业制度转, 转变为企业和制度围着员工转, 体现出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完善企业的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 体现出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使员工有工作上的成就感, 存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使员工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其潜在能力, 愿意为之献身—“士为知己者死”。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 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员工价值的承认和尊重。

3. 充分授权, 委以重任。

根据知识型员工从事创造性工作, 注重独立性、自主性的特点, 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 允许员工自主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 而不宜进行过细的指导和监督, 更切忌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发布指令;另一方面, 要为知识型员工独立承担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持, 保证其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授权, 公司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得到更高的效率。此外, 委以重任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途径。教育心理学中有翁格玛效应之说, 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够学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 挖掘潜能, 增强信心。在管理知识型员工方面企业也可以利用翁格玛利效应, 对员工委以重任, 激发其内在潜力, 使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性。知识型员工出于高度自信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通常具有挑战环境、挑战自我的强烈欲望。翁格玛利效应可以促使受激励者压力为动力, 快速适应岗位需要。

4. 让员工具备成功者的素养。

员工达到了一定的素养, 才能具备自我管理的条件, 通过经常性的培训, 可以让员工具备成功者的素养, 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开发。这里的“培训”, 是个“大培训的概念, 除了岗位培训以外, 还包括互相培训和自我培训。一个想把工作做出色的员工,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培训。他必须有向师傅、同事、领导、老师和书本学习的强烈愿望, 并要把这种愿望渗透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当中。当然, 作为企业领导, 也要尽可能为员工创造各种培训的条件, 建立互动的学习型组织, 使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成为员工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的基础是员工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 培训的目的就是为员工具备成功者的素养, 从而与企业一起迈向成功。对于员工而言, 培训恰如由铁到钢的冶炼过程, 是提升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

5. 构建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 (W.James) 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研究中发现, 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 如果受到充分激励, 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 绩效与激励效果正态相关。如果把激励制度对员工创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愿的影响考虑进去的话, 激励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更加大了。

6. 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 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

知识型员工要求获得尊重的需求非常强烈, 管理者应经常深入下属, 平等对话, 并经常组织集体活动, 加强人际沟通, 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 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 把企业建成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 使得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 而不是成为组织的边缘人。如丰田公司就定期为员工举办各种宴会、联欢会、生日庆祝会, 还为员工兴建各种活动设施, 举办各种活动, 既丰富了员工的生活, 强健他们的体魄, 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 增进了员工对公司以及领导的感情。

7. 实行弹性工作制, 增强工作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知识型员工主要从事思维性工作, 这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对他们没有实际的意义, 不同的知识型员工有自己独自的工作安排, 因此, 企业的工作设计应体现知识型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特性, 避免僵硬的工作规则, 实行可伸缩的工作时间和灵活多变的工作地点。可酌情对知识型员工实施弹性工作制。包括弹性工作时间、在家办公等多种方式。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弹性工作制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网络终端在家办公, 不仅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性, 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办公场地, 降低费用开支。

(二) 从员工自身角度分析。

1. 自我目标管理。

在服从企业大目标的前提下, 也应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认请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为自己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在有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前进。把你的目标分成两大块, 即大目标和小目标, 你想成就什么事, 这是你的大目标, 要让你个目标变成现实, 你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 这就是小目标, 也称近期目标。

2. 自我角色认知管理。

正确认识个人在企业中的角色, 做好本职工作。知识型员工的价值与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属性是相辅相承的, 他们要摆正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 善于把自己的知识特长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 从而用自己所长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不同的企业中,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性质有所区别。有的是纯专业性的, 如大企业的研发职位;有的专业性不那么强, 如市场营销职位。但不管是什么企业什么职位, 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才可能成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3. 自我学习管理。

知识型员工的资本是知识。在当今职场上, 企业与员工双向选择, 在激烈甚至残酷的职场竞争中, 不进则退、新人取代旧人是一条不变的规则。所以, 作为知识性员工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以求自己不被时代的列车丢下。在外资和民营企业中, 常可见到这种情况:某位员工由于工作出色, 一下子就被提拔到核心员工的位置;同样, 一位不思上进的核心员工突然有一天被降到普通的位置。在企业中, 谁有能力谁上, 谁失去了竞争力谁下, 哪怕你曾为企业立过功劳。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 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 位置和收入只是知识的副产品。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 只埋头工作或满足于现状是没有发展的, 惟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守住自己的看家本领,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 自我人际关系管理。

知识型员工往往专注于专业, 认为人际关系不重要, 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人们常说,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这句话不无道理, 在社会生活中, 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 它往往靠的情商。常常有这样一种人:专业水平很高, 但由于人际关系没处理好, 缺少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配合, 在工作中就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专业水平。由此看来, 知识型员工要想成功, 就应该加强自我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5. 自我激励管理。

自我激励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推动力, 有了它, 你将又多了一件成功的法宝。在我们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 影响最大的摸过于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我们思想上的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 也有可能阻止我们前进。自己激励自己。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追求, 有保持有关个人价值和生活的意义的需要, 如按个人目标追求自我成长与成就的需要, 对地位、赏识、认可、权力的需要, 承担有意义的、重要的或富有挑战性工作, 以表明自我能力与价值的需要等等。组织一旦具备了以上述4个子系统为代表的、满足员工个人需要的条件和环境, 员工就能自觉地积极投入组织的工作中, 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很好地结合, 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达到个人需要的满足, 并实施有效的自我监督、自我鞭策、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

实现自我管理和人人管理后, 形成一种自律精神, 就可以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改变过去“人管人”的被动局面。员工的境界和素质提高以后, 能够自发地按照组织的规范与要求活动, 通过员工的内在来控制和激发其工作热情, 发挥每一位成员的最大能量, 维护组织的最大利益, 保持组织运作的高度和谐。在这种情形下, 管理便成为“多余”, 达到管理的高级境界—“没有管理的管理”。这种在价值引导下的自我管理, 具有持久性、广泛性和有力性。

参考文献

[1].蒋春燕, 赵曙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 2001, 2

[2].余振华, 胡旻.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初探[J].企业经济, 2006

[3].陈仁彬.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5

[4].段玉厂.浅谈高校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 2005

[5].吴晋丽.浅谈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太原大学学报, 2005

[6].王庆宇.知识型员工的弹性化管理探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3, 8

[7].刘向红, 葛中锋.知识型员工的柔性激励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3

[8].陈长里, 陈莉好.知识型员工的思维特点与柔性激励[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

自我知识 篇2

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我保护。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侵害,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我们就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B.用智慧保护自己(1)面对不法侵害,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2)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3)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女生自我防护意识本身就很薄弱,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第一:女生很喜欢与一些同龄男生出去玩,但在玩的同时不仅仅是一些认识的人,而一些不认识的人说不定心里谋划着什么阴谋~例如哪个女孩漂亮,哪个是处女呢~哪个比较弱呢?第二:女生有时也经不起诱惑,例如有哪个网友啦,不是很熟的朋友啦叫某某去玩,好--开始是讲这边有很多人啊,还有你认识的某某某啊,你赶快过来吧!于是叮咚叮咚两步过去了,结果只有一人在等着你,等你反应过来时也是你后悔的时候了,人家好不容易钩到一只送上门的绵羊怎么会轻易放过呢,你就等着“被烤吧”„„

案例找不着,因为女生一旦碰到这种事只知道后悔啦,埋怨啦,甚至无所谓,反正我不讲谁也不知道。但等你以后想起来的时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阴影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最好首先要想到报案,不要想什么丢人啦,被人歧视了。当法律知道你这种情况时它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甚至不会让事情暴光!找不到案例不是说没人上告,是因为这类案件为秘密文件不得暴光。

二、具体防护

(一)女同学怎样防止别人的非礼

青少年在社会上往往会成为坏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对象,女同学更容易被一些非法之徒侵害。因此,更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有效地保护自己。遇到有人试图非礼的时候,千万不能胆怯、畏惧,要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斥责他们,在气势上把他们镇住、吓跑;或者摆脱他们,返回学校求助老师。对个别动手动脚的非礼行为,要大声喊叫,求助路人,借助群众的力量,制止坏人继续作恶。

易不要去下列这些地方:

(1)住人较少的学生宿舍;

(2)狭窄幽静,灯光昏暗的胡同和地下通道;

(3)无人管理的公共厕所,高楼内的电梯,无人使用的空屋;

(4)夜晚的电影院、歌厅、舞厅、游戏厅、台球厅等;

(5)公共交通车辆上,在人多拥挤、起步、停车,急刹车的时;

(6)在搭乘的陌生的车辆上。

了解作案方式,方法提高警惕:①伪装身份。冒充警察、某部门人员、水电气暖的修理人员、推销人员等,使你放松警惕,便于他们下手;②编造事由。有时坏人谎称他有什么困难,需要你帮助解决,利用你的同情心,使你放松戒备; ③利益引诱。有时坏人利用你的虚荣、贪财心理,送你礼品和钱物,用小恩小惠使你渐渐地钻入他的圈套;遇到这些情况,脑子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老师和家长的教导,脑子清醒些,以免上当,受到不法行为侵害。(二)女同学怎样摆脱坏人跟踪 作为女同学,当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偶然间无意回头,发现有人时隐时现总跟在后边,而当你注意他时,他却不自然地躲开;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这表明你被坏人跟踪了。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怎样做呢?(1)不能惊慌失措,要镇静。

(2)迅速观察环境,看清道路情况,哪儿畅通,哪儿不通;哪儿人多,哪儿是单位。

(3)立即甩开坏人。方法就是跑开。向附近的单位跑,向有行人、有人群的地方跑。如果是夜晚,哪处灯光明亮,就往哪跑。如果附近有居民家,往居民家里跑求救也可以。(4)可以正面相视,厉声喝问:“你要干什么?”用自己的正气把对方吓倒、吓跑;如果对方不逃,可大声呼喊,引来行人。如果坏人不跑,那么你就要立即作出反应,自己跑开。

(5)如果被坏人动手缠住,除了高声喊,要奋起反抗击打其要害部位,或抓打面部;你身上或身边有什么东西可用,你就用什么东西,制止坏人接触自己身体、侵害自己。平时,有这样几方面要加以注意。①放学回家出外活动时,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结伴而行,减少单人行走机会。②不在行人稀少或照明差的地方走、游玩。如果时间晚了,要想法通知家人去接你。③尽可能不向外人宣传自己家庭情况,以防坏人听到后,了解了你的行动规律。④切忌不可冒险,不可存有侥幸心理。不要老用“没事儿”来安慰自己。另外,女同学穿着打扮要落落大方,不要穿过于“露”、“透”的衣服,不要让坏人以为你是轻浮之人。(三)女孩保护的十条忠告

1、晚上女孩外出时,应结伴而行。衣着不可过露,不要过于打扮,切忌轻浮张扬。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家长一定要接送。

2、女孩外出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叮梢或纠缠,尽快向大庭广众之处靠近,必要时可呼叫。

3、女孩外出,随时与家长联系,未得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夜宿。

4、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的家里去。在外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谨防有麻醉药物;拒绝男士提供的色情影视录像和书刊图片,预防其图谋不轨。

5、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对自称是服务维修的人员,也告知他等家长回来再说。

6、晚上单独在家睡觉,如果觉得屋里有响声,发觉有陌生人进入室内,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要钻到被窝里蒙着头,应果断开灯尖叫求救。

7、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诉家长或报警,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

(四)未成年少女的自我保护

保护女生免遭残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是家庭防范。许多奸幼性犯罪,绝大多数是女孩子丧失警惕和自护能力,家庭对幼女缺乏教育和保护而发生的。

女孩子的防卫能力应具备以下几点:

1、超前的防范意识。未成年少女如含苞欲放的花蕾,最容易成为“色狼”攻击的对象,所以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防卫意识。未成年少女体力有限,社会经验较少,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许诺。对熟悉的男性也应保持交往距离,掌握活动的合适地点和方式。

2、冷静的分析能力。

3、灵敏的反应能力。

4、顽强的忍耐能力。要想达到自我保护和防卫成功的目的,必须具备顽强的忍耐能力,绝不能由于肉体、精神受到伤害而失去反抗的信心。如果女孩子具有极强的忍受严重伤害和痛苦的能力,就会给犯罪人精神上造成巨大压力,行为上造成诸多障碍,使犯罪目的难以得逞。万一遇到坏人,应立即报案。

5、顽强的防卫能力。呼救,这是所有女孩子都会做的。放开喉咙尖叫,一是表示反抗,二是呼吁救助。万一陷入困境时,应竭尽全力还击歹徒。自己的头、肩、肘、手、胯、膝、脚都可以成为攻击的武器。要设法击中歹徒的身体要害,如踢他小腹,会使其疼痛难忍,放弃自己罪恶的行径。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咬他。

中学生消防安全常识

一、基本知识

1、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助燃物、有着火源。

2、常见的火源有:明火、高温物体、火星、电火花、强光等。

3、生活中的因素引起的火灾主要包括:用火不慎、用电不慎、用油、用气不慎、吸烟不慎、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4、家庭易燃物品有:木制家具、被褥窗帘、衣物、沙发、书籍、煤气罐等。

二、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

1、禁止携带烟花爆竹和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

2、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门库房存放,随用随领,不要在现场存放。

3、注意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用完后要切断电源。

4、不带火种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洒精等)去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山林防火

1、教师和家长带孩子外出野游、打猎、放牧、采药时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准在山林地区吸烟。

2、学校组织学生到山林地区旅游时,严禁组织野炊、篝火晚会等活动。

四、防火措施 形成火灾的,应及时报警。对突然发生的比较轻微的火情,同学们也应掌握简便易行的,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法。

(1)水是最常用的,木头、纸张、棉布等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扑灭。(2)用土、沙子、浸湿的棉被或毛毯等迅速覆盖在起火处可以有效灭火。

(3)油类、酒精等起火,不可用水去扑救,可用沙土或浸湿的棉被迅速覆盖。(4)煤气起火,可用湿毛巾盖住火点,迅速切断气源。

(6)电器起火,不可以用潮湿的物品捂盖。水是导体,这样做会发生触电。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

五、报警

引导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几点作法 篇3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书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措施。在这方面主要有如下两点做法:

1.设立学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每个初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而往往收效不大。这是由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所影响的。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对整个教材陌生,每一章节的重点不容易把握,这就需要教师作启发性的指导,而这种指导多半是通过阅读提纲来进行。根据教材内容,先拟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中的问题去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相互印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讲解。如我在教“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一课时,就先理出五条提纲:

(1)什么叫做字母系数?什么叫做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字母系数各是什么?ax=b(a≠0);3a+4x=7x-5b;x/a-b=x/b-a(a≠b)。

(3)下列方程各是关于谁的方程?m2(x-n)=n2(x-m)(m2≠n2);ax-by=0(b≠0,y为未知数);在S=vt中,若v、S已知,求t。

(4)解字母系数方程与解数字系数方程有何异同?

(5)在ax=b(a≠0)中,为什么要限制a≠0?若无这一限制,它的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去思考,课堂上逐一回答订正。结果表明收效甚佳。这就说明,只要我们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理出恰当的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学生是有能力读懂教材的。这种指导采用的是求同思维法,开始学习新概念时,这样的求同思维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它还能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2.先阅读,后归纳整理学习提纲。

有的章节适合于让学生先阅读整理,就应鼓励学生先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整理出自学提纲,归纳教材内容,捉摸教材重点。这一节讲什么?重点问题是什么?关键在哪里?如何运用?让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自己归纳,自己找答案。教师只是对一些要点或漏点给予强调和补充。如我上“分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自学,然后课堂上交流提纲,最后归纳出本节学习提纲:①什么叫做分式?②整式与分式的主要区别?③什么叫做有理式?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⑤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逐一回答清楚后,再去看例题,完成练习。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分式有意义和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的认识,补充如下几例让学生讨论:

例1,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例2,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例3,当x 时,分式 的值为零。

例4,分式 的值能为零吗?为什么?

但凡概念或是浅见易懂的应用一般让学生自己阅读,研究讨论,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或补充几个正、反方面的例子,让他们加深理解,这比满堂灌收效更大。

我想长期坚持上述做法,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就能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重分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初中生学数学,模仿能力强,但应变能力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解题规律。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索规律,对提高解题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这方面我采取如下几点做法:

1.解剖例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或解题规律,大多是从一些具体的实例揭示出来的。引导学生剖析例题,从中发现解题规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我讲“x2+(a+b)x+ab型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时,为了揭示常数项分解因数的符号规律就通过分解课本中的例题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

符号差异,从中发现常数项分解因数的规律,再辅以练习加以巩固,然后对比课本揭示的规律与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在叙述上的异同,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这一类型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法。

2.多题一解,循序渐进,诱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习题课或复习课中,把可用同一方法求解的不同形式的习题编织在一起讓学生练习,通过分析比较,总结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我在中考复习方程的解法时,就编了这样一组解方程的题,这些形式不同的题目,其共同的处理方法是换元。

(1)2x(x+8)2-13(x+8)+6=0

(2)2(x2+x)2-13(x2+x)+6=0

(3)

再如: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应用的习题课上,安排如下一组题:

(1)如图1,OE平分∠AOB,DC⊥OE于E,DC分别交OA、OB于D、C。求证:OD=OC;DE=CE。

(2)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AD、AE分别与∠ABC、∠ACB的外角平分线垂直,垂足为D、E。求证:①DE∥BC;

②DE= BC。

第(1)题的结论很重要,可以说是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性质的补充。在第(1)题的提示下,同学们很快就解决了第(2)题。这种“阶梯”式的教法,不但可以突破难点,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证题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类型题的解法规律。

3.一题多解,变换条件,开拓学生思路。

有些题目往往不止一种解法,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路设计解法,然后分析比较,对开拓学生思路,掌握解题技巧颇有益处。而把一道题的条件变换一下,则不但可以巩固某一问题的解法、思路,提高灵活性,而且可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特别在平几中这样的例子更多。

如图3,已知△ABC中,AB=AC,BD=CD,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

思路1:证△BDE≌△CDF。

思路2:连结A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角平分线性质来证。

思路3:连结AD,由BD=CD得S△ABD=S△ACD。利用面积法证。

变换1:已知:△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DE⊥AB于E,DF⊥AC于F,且DE=DF。求证:BD=CD。

变换2:已知:△ABC中,BD=CD,DE⊥AB于E,DF⊥AC于F,且DE=DF。求证:AB=AC。

变换3:已知:△ABC中,AB=AC,BD=CD,DE=DF。是否能得DE⊥AB,DF⊥AC?试说明之。

长期坚持注重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数学就会产生较强的兴趣,解题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有些学生在解题中还有独到的心得,甚至有时比老师的解法更简捷。这说明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注意从各方面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他们是能够学活学好的。

三、恰当应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感性知识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形成。因此,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学的方式,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更完善,从而奠定他们对事物的抽象思维的基础,促使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例如,我在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课时,先演示图4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模型(图中将∠A、∠B与∠ACB拼凑成平角BCD),让学生观察得到命题。接着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模型,并把注意力放在∠ACD的组成上,继而设问:“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作什么样的辅助线,就能使∠A、∠B分别移动到∠ACE、∠ECD的位置,并和∠ACB组成一个平角?”通过这一观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为打开思维之门创造了条件,而发问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两条辅助线的添设水到渠成,定理也一气呵成。

至此,观察思维并没有终止。接着教师又发问:“我们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把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凑成一个平角来证明这个定理呢?”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下,运用模型,又得到了图5、图6的两种证法。

得到上面三种证法后,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三图。通过类比,将表象认识引入更深一层,进而激发学生概括出这三种证法的共同点,都是通过作三角形一边(或两边)的平行线,使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组成一个平角。从而指出一条规律:我们常常可以利用添设平行线的办法,将一个图形的有关元素变换位置集中在一起,以便研究图形的性质。

再如上“勾股定理”一课时,先拿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模型说:“请在1分钟内,用手中四个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不知我们当中有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道题。”一位同学首先拼成了图7的形式,在他拼完之后,另一同学拼出了图8的形式。接着教师问:“若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在图中标注),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很自然地由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得出结论。进而问:“图中外围正方形与内围正方形的面积差与阴影部分的面积有何关系?请把这个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然后与同学们共同化简所列等式,得到a2+b2=c2。再问:“这个等式说明什么?”至此,勾股定理就自然引出。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勾股定理名称的由来,介绍定理的发现史,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自我知识 篇4

高中化学知识是前后联系的, 前边的知识可以引用到后边的知识当中, 进行二次的分析, 同时从两者当中获取新的思路与切入点, 找出新的思路.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要给予重视, 首先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 给予能力的提升与运用.其中的思路就是“知识的回顾———知识的综合———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提升”, 在巩固中获得提升, 在提升中反观知识.

例如, 化学的物质变化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的变化等———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化合物的性质等, 这些都是贯穿整个化学教学的一条主线, 将课本进行贯通,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这种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做到前后的贯通和联系, 进行反复的体会与感悟, 为以后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基础.除此之外, 化学的知识前后具有联系性, 我们需要做到整体性的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去探究其化学性质, 比如, 在一定的条件下, 金属单质与水的反应速率与现象, 以及其剧烈程度等, 都有着不同的结果, 对我们的研究也有不同的启示, 这里面就包含了金属单质的性质学习, 还有不同浓度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能不一样.一般情况下, 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其金属性越强, 这就是知识的前后互联与模块的提取.

二、重视化学知识模块的交汇与前后衔接

部分的知识可以组成整体性的知识, 高中化学的知识具有分散性, 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系统的比较中将相似的知识拿到一起比较学习, 获得系统的认知观.

例如, 在化学当中, 有一种关于化学反应的论述, 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 教师可以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问题有效结合起来, 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知识, 这就研究到了质量平衡的问题, 这就是知识间的交汇点, 通过这种方式将孤立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 像化学反应当中包括的反应形式, 反应能量, 以及化学平衡与放热和吸热反应等, 都是知识的交汇, 需要教师去进行有机的搭配与建构, 我们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能主动地去探索化学知识, 揭开化学世界的奥秘.

三、重视化学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理论解释

我们在学习中强调学以致用, 通过理论的认知与指导实践的工作,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去反观理论知识的获取,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引入相关的实验操作, 课堂就会生动有趣, 学习注意力就会被锁定, 提升其积极主动性, 促进学生的学习.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 怎样防止铁生锈, 这是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 学生也有铁生锈原因的知识.在教学中, 我们可要求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 从而使学生能借助科学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要避免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将实验操作的成分发掘出来, 不仅仅是一种知识, 更是一种能力, 避免单一的理论讲解, 提升两者的双向提升, 加强对科学的探索, 这才符合我们的教育初衷.

四、小组合作探究, 形成讨论交流的竞争氛围

对于现实中的化学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进行解决指导, 同时以实验为基础, 提升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竞争的过程, 比一比谁的设计新颖, 谁的答案更加具有创意性.例如, 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 (C17H35COONa) , 它是一种有机酸的钠盐, 在肥皂水中滴入盐酸会出现白色沉淀, 这沉淀物是________.

此题就是以课本为基础, 通过反应的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这个题超出了考试范围, 但是通过我们现有课本的分析, 酸和盐的反应, 生出另一种酸和盐, 由此可推知, 盐酸和硬脂酸钠反应生成硬脂酸和氯化钠, 又知氯化钠溶解于水, 则此沉淀应为硬脂酸.这个开放性的题目,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和体会, 自己去通过讨论, 获得最终的答案, 形成竞争的气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当中, 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做到循序渐进和共同的协调发展, 在学生初次接触课本的时候, 教师先要提升起学生的兴趣来, 同时引导学生兴趣的共同发展,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兴趣中掌握化学知识,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启新, 王云生.高中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必修)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 .

[2]彭蜀晋.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 .

[3]陈启新, 黄丹青,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9) .

自然:自我知识系统分析1 篇5

我们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从定义可以看出知识是一种经验的固化。知识与直观形成了概念的内容的两个方面。知识是连结概念与概念的重要媒介。通常,知识按内容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而哲学知识是对三者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另外系统的一般定义,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的、处于不断变动中的有机整体,由要素(部分)、结构与功能、过程与状态、环境组成。正如人类的知识总体是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的一样,我们个人的知识也是在我们人生不断的成长历练中慢慢丰富起来的。若对自我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就需要准确把握系统的要义。

我们的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自于社会实践,这是基于社会实践的特性的,它不像整天呆在室内进行理论研究来的轻松,但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是也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话说回来个人知识的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儿童时期,由于学习能力以及环境的受限,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长辈及同龄人,这种方式具有普适性;然后经由我们自己的大脑简单、粗糙的加工、消化、吸收,才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所谓的经验,当然这些都是初级的。但是其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里环境的作用就显得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随着我们受教育机会的加大和程度的加深,我们接触更多的是较为系统化的知识,那是摆在书本上的,我们只需要被动的接收就可以了,当然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稍微深一些的加工也是未尝不可,但这要看我们个人的努力程度。这些所谓的前人的经验的东西在我们初期的科学素养的塑造上具有类似 “灯塔” 的引导作用。这时候我们形成的自我知识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杂而无章,我们并没有针对性的学习,就像我小学要学数学、语文、政治、历史、自然一样,不是依照自己的兴趣而是要什么都要学一点,到了初中也是,反而又多了英语、化学和物理,而高中呢我们学理的就维持了原样。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课程难度成指数级的速度加大了。虽然表面上看来我们似乎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但是我们获得的依然显得有多不成熟和不伦不类。如果说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时学到什么的话,我只会说我学到了一种把知识当“敲门砖”敲开大学的方法。当然,这中说法是我过分菲薄了自己所受到的基础教育的启蒙作用。这时候科学知识和环境双重塑造着我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

运。初中时所看的两本书《拿破仑》《逼尘珠》使懵懂的我第一次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也在无形中塑造了我的好奇心和对更多新奇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之前我总不觉得村子外还有个更大的地方存在,即使后来上了初中去了乡里我仍然也是这么想的,虽然村里某天有了电视可以看新闻了,可那种混沌感依旧。那个所在从不在我的脑海中有个清晰的概念:我们生活需要东西了然后就自然的从外边带了一些回来,出去挣生活了走出去就是了,不多久自然就又会回来了。就像个聚宝盆总是有使不完的金子却不知道怎么来的。如果说那时的我是只亚马逊河流热带雨林里的蝴蝶,那么无意中的一个小插曲引起我的小翅膀扇动的一下下,结果我的人生就刮起了一阵“龙卷风”。

知识的高楼架构已经搭建完成,接下来就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修墙添砖瓦了。我们只有在自己兴趣的启示下一路狂奔才可能到达想要的终点,并一路欣赏美丽的风景。很可惜,这么美好的一条途径并不适合我。高中反反复复的枯燥乏味的知识积累的成果终于是我赢得了一张通往人生辉煌的船票,可惜等我拿到时傻了眼—低等仓位。从以前吃各种学科的大锅饭,到大学时代的生物学独灶,一路吃了四年吃的并不太舒服但还是习惯了。不过庆幸的是自己有了更大的选择,大学时代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让我对生物学课本之外的知识了解了许多,包括计算机、数学、文学等学科,另外自己学到的大量的知识更多时候也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与师长、同学以及其他不熟的人的交流,并且伴随自我思考能力的增强,对经验的把握也不再似以前那么盲目了有了批判。还想说的是大二一个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大一时期参加的社团活动及每年都要外出游玩的经历也在塑造我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上起了极大作用,扩展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于此同时我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成熟了自己从儿时就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价值观,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除了通过书本及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的知识或者经验外,还有一种获取的更重要的方式—体育活动。我们总是学习不注意劳逸结合的话思想就容易卡壳不灵通,当然了我们学习还需要一个好的身体条件。小学时经常在家帮父母干些杂活,这对于我智力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后来读初中、高中就很少去操场运动,学业太紧整天死气沉沉的学习效率总不高,待到大学学习环境松了就常去锻炼身体打打球什么的,学习就成了一种幸福的事情也更有精力去学些别的课程,知识的储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来的更快。运动开发了我的智力的同时还增强了我的交往能力,使我的性格更加开朗,这又为我获取其他知识提供了便利。

所处环境不同,自我选择也就会有很大不同,自我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不同,这

自我知识 篇6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使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有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在亲身教学实践基础上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或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和反思,这是小学语文新手教师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的两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手教师;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就教师专业结构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可有专业态度、教育理念、知识、能力等不同侧面。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使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获得有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

一、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类型

教育实践性知识是与教育理论知识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我国教育学者陈向明教授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应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1]

教育实践性知识并不是非要经由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而来,也可由亲身尝试实践和反思获得。因此从教育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可分为经由教育理论而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和直接通过个人亲身经历获得的教育实践性知识。教育实践性知识可以是明言的,但在许多时候却是默会的,表现为可意会却不能言传,甚至有的未能意会,但却在有效地指引着个体的实践。因此根据实践性知识的有意识水平,可以分为明言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和默会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如有些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已在运用,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在起作用,是怎样起作用的,为什么会起作用,这便是一种默会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另外,按照教育实践性知识的不同层级,可以把教育实践性知识分为初级教育实践性知识和高级教育实践性知识。初级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即经验,它是零碎的,不系统的,概括程度比较低,包摄性不够广,因此迁移面是狭窄的。高级教育实践性知识即个人的教育理论,概括程度较高,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能实现更广泛的迁移。

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情境依赖性很强,需要用教育叙事和案例的方式来呈现,而不是条分缕析的理论论述方式。然而并非所有的教育实践性知识都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用的,有些教育实践性知识是错误的,也有些是低效的。错误的教育实践性知识是以偏概全,也有些概括程度较低,包摄性不够广,因此无法实现广泛的迁移,效用较低。作为有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有两个特点:一是概括程度高,迁移广,也可以说是一种个人教育理论;二是易被激活和提取,当教师面临某一情境时,这一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的知识就会被激活而进入工作记忆系统。

二、教育实践性知识的自我探寻

下面用小田老师在入职初期遇到的三个教育事件为例,来说明小学新手语文教师有效教育实践性知识获得的过程。

事件一:《花钟》课堂点滴

入职后上的第一节课是《花钟》(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这是一篇美文,描述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不同样子,文章以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由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组成的花钟形象,十分有趣。我在上课前找了很多资料,做了精美的课件,设计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游戏,希望能带给孩子们一次视听盛宴,并能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到相关知识。于是,那天我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

上课伊始,我先配乐播放各种花的图片,目的是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效果很好,孩子们都很喜欢。接着进入课文的解读。第一自然段,写的是各种花开的不同样子,于是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花开放,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当时,学生反应不是很积极,我有点着急,这样课堂就无法正常地继续下去。情急之中,我又改变了一下问法,再次问了一遍:“不同的花开放,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能从文中找一找吗?”这次学生稍有反应,也有几只手举起来了,我才有点放下心来继续上课。讲完这些花开放的不同样子,为了巩固学生对这些优美的词句的掌握,我设计了游戏环节,目的是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描写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读花的名称,另一人读名称后面对花开放时样子的描写,开小火车比赛读一读(有9种花的名称及开放的形态)。我这样跟学生表述:“同桌二人为一组,这一列同学(这时我用手指着一位学生,意思是他们这一列)读花的名称,另一列说花是怎么开的(也就是名称后面对花开放的样子的描写),第一小组(这时手指第一组)开火车,同桌两人一组合作读一读。”不知是因为我的表达不够清楚还是什么原因,孩子们还是没有很大的反应。第一个说的那一组同桌好像还不懂怎么合作,于是我只得在旁边领着他们读。我读一种花的名称,告诉一位学生读下面一句描写这种花开放的句子,领读了一句后才能继续游戏。

事件二:“生鸡蛋、熟鸡蛋”的故事

上过一堂口语交际课《观察中的发现》(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生活中的观察发现这一个环节。经过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比一比谁的发现最有趣。第一组的代表有了这样一个发现:“我发现,熟鸡蛋容易捏碎,生鸡蛋不容易捏碎,因为熟鸡蛋它的蛋壳烧熟了,容易破,一捏就碎了;而生鸡蛋蛋壳没有受到破坏,所以不容易捏碎。”这是她从课外书上读到的。当时一心想让她说说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于是我心急地说:“你试过吗?”学生说:“我试过了,熟鸡蛋容易捏碎。”我见她说试过,也没什么话好说了,就让她坐下,并继续请其他学生来说说他们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事件三:《赵州桥》的意外精彩

有一天我上了《赵州桥》这篇课文。在具体分析课文前,我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由提问,并一一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其中一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赵州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写下这一问题的关键词。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提的问题也很多。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解决这些问题,当解决到“赵州桥的样子”这个问题时,发生了争议。有一生说:“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这是它的样子。”这时有学生不同意了:“我觉得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才是它的样子。”当时的课堂吵成一片,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于是我先示意他们安静下来,然后让两方派代表说说理由。一生说:“我认为桥的样子就是它的长和宽。”另一生说:“赵州桥的特别之处才能显出它的样子来。”等他们都发表完了自己的意见后,我也来发表我的观点:谁能告诉老师,我的样子是怎么样的?生纷纷说,有长长的头发,高高瘦瘦的身体,一双大大的眼睛……“那你们说的哪一点是老师的样子呢?”我继续追问。“都是啊!”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时我故作恍然大悟地说:“哦,原来要说一个人长什么样子,可以分别说她的各个部位,最后合起来才是他的样子啊!那一座桥呢,怎么来说它的样子呢?”这时,有几个反应快的学生似乎略懂我的意思了,慢慢地举起他们的手。我高兴地让他们来回答,说说他们的观点。果然有点理解了:“我们可以说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特别的地方是哪里。”这样一说,很多同学都理解了。

经历了以上三次教育事件,本人至少获得了以下两方面的教育实践性知识:

(一)提高课堂提问和下达学习要求效果的实践性知识

1.提问须了解学生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词语积累,但语言发展还不够完善,大部分还停留在口头语和简单的书面语上,所以课堂的提问也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堂课中,小田老师问的几个问题,都是一些简单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说“不同的花开放的形态,有什么不同”。“形态”一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有点深奥了。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词语积累的程度,盲目地用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词语进行提问,导致孩子一时无法理解。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基于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特点,选用准确、适当的词进行科学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下达要求要明确,必要时加以示范。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提一些要求,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执行。但在许多时候,学生并不一定理解老师的要求,因此就无从下手。事件一中,小田老师让学生开小火车,两人一组配合着读“花名和花开放的样子”,由于小田老师下达的要求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学生不知游戏该如何进行。这时,教师应在言语表达清楚后进行适当的示范。比如和某位学生一起做个示范,告诉学生应该学着老师这样做。经过示范,即使听不懂要求的学生也能理解怎么做游戏了。

事件一中小田老师遇到的“课堂提问”的问题,在当老师前小田没想过课堂提问还会遇到这么多困难,给学生下达某一学习要求学生居然不理解。在大学课堂里也没专学过,亲身经历过了,才领悟到原来课堂的提问还和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水平有关,所提要求如果学生不理解还需要加以适当的示范。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通过实践小田老师理解并掌握了,牢记在心,下次再遇上这样的情况可以直接拿来运用,这就是通过亲身经历而得到的教育实践性知识。

从实践性知识的分类来看,以上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是通过个人亲身经历获得的、初级的实践性知识,尽管只是一些零碎的教学经验,离形成个人教育理论还相距甚远。但这样的实践性知识对于一个新手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对教学帮助很大。当以后面临提问、下达学习要求等类似情境时就能及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这样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有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亲身实践基础上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这是获得有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有关教育机智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教育机智”就是指教师面临新的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并因势利导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天赋,而是靠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炼和总结经验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小田在大学的课堂中学过有关“教育机智”的理论知识,对于课堂突发事件处理有一定的了解,遇到突发事件时应该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但缺乏实践应用。

1.突发事件处理失败后获得与“教育机智”有关的实践性知识。事件二中提到的“现象”,小田老师以为学生会观察教室内的事物或说说家里看到的现象等等,可是他们说的基本上都是课外书上看到的。经过指导老师的评课,小田才知道这样的课堂生成其实是必然的。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有意识地和有目的地观察,他们观察到的也不会很全面,所以他们肯定会翻阅课外书籍。教师在刚开始发现这个问题时,应该从那位学生入手,引导学生从书本到现实的观察:“哦!你知道了生鸡蛋和熟鸡蛋哪个更容易破。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学生已经亲自试验过了,她会说:“我试过了。”这时,教师完全可以借她发挥:“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知道了结论还懂得自己去证实它。我们应该学习她,从课外书上读到的知识,可以自己去证实,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总是会特别有感触。谁还能说说,你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这样就轻松而且自然地把学生从课外书上找到的发现引导到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了。

2.成功运用与“教育机智”有关的实践性知识。事件三中同样遇到了课堂“意外”,有了上次的教训后,小田老师知道该如何冷静地应对了。当学生围绕“哪里写的是桥的样子”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时,小田老师先引导学生说说“我的样子”是怎么样的,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来理解不熟悉的事物,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无休止的争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课堂上出现一些意外的问题时,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加以引导,让看似“意外”的问题,变得顺其自然,让师生从“意外”回归到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来。

入职前,小田老师对教育机智的内涵和意外事件的处理方法有过理论学习,知道在遇到意外事件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但课堂上真正遇到意外事件,需要教育机智时,却手足无措,无法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取出来加以运用。有了第一次教育机智运用失败的经历和领悟,当第二次遇到类似的课堂突发事件时,小田老师就能较好地加以运用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经验+反思” [2] 的过程。大学课堂所学的教育理论,没有经历“实践、体验、反思”三步曲,是很难转化为具有个人意义的实践性知识的。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反思,这是语文教师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入职初期遇到的一些典型教育事件,使小田老师对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内涵、类型及获得的机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这过程中也不断丰富了自身有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促进了专业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5-111.

[2]郭航鸣,许兴建.“启发-发现-反馈”教育反思模式——一种专家指导下的幼儿教师反思新模式[J].早期教育,2009,(6):5-6.

自我知识 篇7

关键词:孕产妇,保健知识,培训,效果观察

妊娠分娩是妇女一生的特殊时期, 也是生殖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前检查是保障孕妇与胎儿健康, 实现安全分娩的必要措施。健康教育是孕妇获得保健知识的重要途径, 可有效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及母婴健康, 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1]。如今孕产妇的待产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其对孕产期的保健知识学习也逐渐有了全面的认识, 我院对150例孕产妇进行自我保健知识培训,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50例孕产妇及丈夫和家庭成员进行保健知识培训 (学习组) , 培训内容为胎心音听诊方法, 胎动计数方法, 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和哺乳期母婴卫生保健知识, 母乳喂养知识、方法等, 使其掌握妊娠期的自我监护、分娩期的相关知识及产后护理知识等相关内容。同期抽取150名未进行保健知识培训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具体培训方法

1.2.1 孕期的知识培训

夫妇双方及家庭主要成员参加, 对每名孕妇讲授孕期、产褥期、哺乳期健康教育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 具体到产前检查, 结合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对孕妇进行卫生指导, 使其对妊娠及分娩有正确认识,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增强体质, 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增强家庭护理技能。

1.2.2 新生儿健康护理培训

正确指导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及大小便等, 详细告知如何正确抱小孩、正确给小孩穿衣裤及有关母乳喂养的具体方法并给予示范、指导, 夫妇双方共同参与, 直到基本掌握。

1.2.3 产前的知识培训

胎动监测是观察胎儿在母体宫内安危情况的重要手段。指导孕妇做好母胎的自我监护, 正确指导自测胎动的注意点、胎动计数法;数胎动可以从孕30周开始进行, 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测3次, 每次1 h, 每1 h的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 得出12 h的胎动次数。如12 h胎动在30次以上为胎儿情况良好, 少于20次意味着胎儿有宫内异常, 10次以下者多有严重低氧。胎动一般晚上最多、最强, 孕妇可在临睡前数1次, 正常每小时胎动3~5次, 如有异常立即就诊。

1.2.4 学习效果考核

通过培训学习, 对胎动计数法、遵医行为和母乳喂养掌握三个指标进行效果评价, 胎动可反映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生命情况;遵医行为可促使孕妇孕期正规产前检查、分娩期及产褥期自觉采取康复措施;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婴儿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学习组掌握数胎动方法、母乳喂养方法及分娩时遵医行为等自我保健的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见表1.

3 讨论

保健知识培训是促使孕产妇采取自我保健行为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孕产期保健知识培训工作尚未普及, 有些孕产妇尤其是农村孕产妇还未充分认识到保健的重要性, 缺乏自我保健意识。重视孕产妇健康教育,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妇护理, 是当前护理界一致认同的最佳护理方式[2]。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自我保健护理知识培训, 可以使家庭保健护理更为全面、合理;协助孕产妇进行有效的自我保健, 能够让孕产妇掌握妊娠期检查的一些方法, 认识到自我保健检查的重要性, 在出现异常状况时, 能够及时到医院就医检查, 减少意外的发生, 保证母婴安全。通过保健知识培训, 可以让孕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优越性, 做到积极母乳喂养婴儿, 使其健康成长[3]。

我院对孕产妇进行自我保健护理知识培训后, 孕产妇在掌握数胎动方法、母乳喂养方法、分娩时遵医行为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高, 并且母乳喂养比例明显增加, 充分体现了孕产期自我保健护理培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4]。孕产妇对胎儿宫内自我监护等孕期保健知识的提高, 使学习组无1例出现孕产妇和胎儿意外的不良结局, 而对照组中有1例双胞胎孕妇因不重视胎儿宫内自我监护, 出现了胎死宫内的严重后果。学习组掌握数胎动方法、母乳喂养方法和遵医行为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这充分说明了孕产妇保健知识培训在围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性[5]。

孕产妇保健知识培训对医院的业务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增加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另一方面也密切了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并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大大减少了出生缺陷, 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对于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世芬, 韩玲.250例孕妇孕期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 2001, 8 (4) :22-24.

[2]马春远, 黎宝琦, 黎清婵.孕期健康教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1 (3) :385-386.

[3]黄小林, 刘小燕, 袁小红.孕期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 (6) :1091-1092.

[4]陈月玲.孕期宣教在母乳喂养中作用的配对调查[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7, 5 (5) :56.

自我知识 篇8

误解是认知结果与认知对象事实不相吻合的理解。从理解主体关系看, 误解存在自我误解和相互误解两种方式。自我误解是自我认识、自我功能价值判断与自我事实不相吻合的理解, 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是教师对其授受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认识、评价与该学科知识功能价值本体属性不相吻合的理解。从学科知识空间功能价值属性看, 一方面, 任何学科知识都有职业性、实用性价值, 都需要为确定性或者不确定性职业服务。任何学科也有休闲享受和为了个人自由的价值, 任何学科都需要满足个体情知发展需要。但各学科知识内容不同, 其职业性、实用性和精神价值也不同, 因此, 各学科价值不可替代, 也不可相互否定。另一方面, 所有学科知识都是人赖以谋生的工具, 任何学科知识都具有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实利性功效, 任何学科知识都有职业服务功能, 都需要为特定职业或者各行各业、各项社会事务服务, 都需要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所有学科知识都是人类自身存在方式及其精神家园, 也可以满足人心智发展需要, 具有休闲享受和自由发展功能。但各个学科知识具体的职业功能不同, 它们同时是人类不同的存在方式和精神家园。其功能不可相互替代, 也不可互相否定[1] 。因此, 从学科知识体系本体层面看, 就象任何职业都很重要, 不能相互取代一样, 任何学科都很重要, 不能厚此薄彼。从时间方面看, 由于各学科属性不同, 知识价值功能形成的时间不同。有些学科 (如理工应用性学科) 短时间内可以产生很强个体和社会功能效果, 有些学科 (如人文社会学科) 短时间内释放出来的个体、社会功能小, 工具价值也不大。许多人文社会学科具有迟效性特点, 只有经过漫长时间积累才能形成良好的个体、社会功能效果。但不能因此认为功能产生早的学科其价值也大, 功能产生晚的学科价值小。现实中, 由于社会公众以及许多教师对各学科性质特点认识不清、对各学科功能价值理解不深, 又普遍置身于浮躁社会环境和功利主义思潮下, 急需发现立竿见影的学科知识功能价值。因此, 短时间内他们发现的学科知识要么有用、要么没用, 或有价值、或无意义。这种对学科知识功能价值属性片面化、极端化、纯功利主义解读方式, 违背了学科知识功能价值本体属性和本质特征, 是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的主要方面和根源。

从学科知识某些功利特性出发, 一些教师以为“我的”学科知识价值及其正向的外在功能是绝对必然的:“我的”学科知识具有更大的职业前景;“我的”学科知识将来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我的”学科知识是一切知识基础, “我的”学科知识最重要, 学生需要无条件接受“我”的知识价值、功能判断。尤其对于某些核心学科教师而言, 总以为“我”是学校最重要的学科教师, 国家为本学科安排的课时量多, 并且有自习课程相辅助。“我的”学科知识是学生升学考试的主要知识, “我的”学科知识未来职业前景大, 其社会影响力、社会声誉和社会价值相应大, “我的”学科知识价值随之增大;如果学生不接受或反叛“我”的学科知识, 就是对个人前途命运的放弃[2] 。持这种意义论者因此认为, “我”需要决定学生发展, 学生升迁发展的好坏可能主要是“我”能力和“我”努力的结果。而对另一些受学科知识长效性以及国家不同学科不同发展政策影响的教师而言, 国家给予其学科的课时量少、也没有自习课程相辅助, 又不是升学考试学科, 其职业前景小、社会地位低, 自我学科知识的学生和社会发展价值小、其意义也不大。“我的”学科知识对学生发展的功能价值不大, 可能对学生没有多大用处:“花了那么多时间备课、上课, 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把学生学业成绩上去了又能咋样?学生升学又不考试”;“我的学科是副课, 学校领导、学生都不重视, 混着上就行了, 也不管它的实际用处。”因此, “我”应当放弃“我”的学科知识价值与功能, 实行不干涉教育。这种完全以课时量和学科知识某方面功用界定其全部知识功能价值方式实际上是反文化行为。每门学科知识有认识、情感、修养、工具等多方面价值, 不能以一门学科知识一方面的价值掩盖该学科其他方面知识价值。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升学、就业等实践功能也影响其个体享受及其他功能发挥, 走向了自我授受知识绝对化与无用论道路, 不利于推动知识在实践和教育领域的多样化发展。

二、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的过程

认识自己、反省自我是人之本性, 但人的自我认识永远有局限性, 人最难认识、反省自己。因为人可以感觉自己, 却不能直接观察自己。人只能借助别人“镜像”反观自己, 从他人评价中获得各式各样自我画像。各个人对他人评价不可能完全公允, 每个人对他人评价永远以自我经验、方式进行, 永远具有偏颇。如果完全依赖某些人的认识认识自我, 依照他人标准建构自己, 或者妄自菲薄, 或者自惭形秽, 都会出现自我理解上的困难, 走向自我误解。引起教师自我学科知识误解的原因很多。从误解过程看, 教师自我学科知识误解的进行、完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原因与不同的逻辑顺序和过程。

教师自我授受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开始于教师教育专业之前, 持续到其职业生涯结束。在报考教师专业、选择学科门类过程中, 他们普遍受到家长、任课教师和其他社会公众导向性影响:可就业性、实用性、有自我发展前景性是选择教师教育专业不同学科知识的核心因素。其中有些家长、教师认为中文、外语等人文学科知识价值功能大, 将来择业范围大, “进”可以到政府部门做白领, “退”可以做教师;有的家长、教师引导孩子选择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 认为学习这类学科轻松舒适, 将来通过办辅导班、带家教还可以产生更大经济功能和价值;有的家长、教师帮助学生选择物理、计算机等理工教育类学科, 理由是技术类学科知识比文化知识更有用。所有这些观念导向都影响了教师在教师教育前对未来专业知识价值与学科的态度, 促成教师在教师教育前形成了某一方面或实用或技术性学科知识是最有价值、最有用处知识的理解。

进入教师教育专业、在与特定学科知识对话过程中, 在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学生接触过程中, 受学科知识自在信息和各学科教师、学生学科知识价值功能判断影响, 开始既有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观念的重新认识检讨过程。有的人继续按照教师专业前实用主义知识观念, 认为自己学科知识有实际用处, 并通过师范专业学习实用性学科知识, 甚至主要进行外语、计算机、普通话证书课程学习, 推动了学科功利主义化和技术化发展;一些既有学科基础知识薄弱、在现修学科中看不到学科知识在将来就业、工作中“实用”价值的人认为, 自己所学学科知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开始逐步消解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

走进教师行列, 根据同行教师、学生, 以及社会民众认识和理解, 根据不同学科知识社会功能与地位, 逐渐完成了自我授受知识绝对化与无用论的功能价值理解。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理解主要取决于各学科的课时量、不同学科社会地位及其未来前景。一般而言, 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课时量多, 并且安排了自习课程, 又是升学考试主课程。升入高校以后, 外语又是公修课, 该类学科知识的升迁功能、发展前景好、社会地位相应高。该类学科课任教师随之获得了较高社会地位、并提升了自我授受学科知识的价值意义, 甚至倾向于自我授受知识的绝对正向功能。而历史、政治、社会等学科的课时量少, 也没有自习课程辅助, 又是升学考试的辅助性课程, 其社会意义与价值小, 其社会地位相应低, 这些学科短期内显现的个体工具性功能价值相应小, 其任课教师自我学科知识价值随之变小, 有人因此开始低估甚至消解自我授受学科知识的个体与社会价值。应该说, 以上理解都是对自我授受学科知识一种功能、一种价值的理解, 以一门学科知识一时、一种价值, 一种功能去分析和对比其他学科知识的同一种价值与功能, 这势必造成对自我学科知识其他功能价值的误解, 也引起对其他学科知识其他功能价值的误解。

三、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的后果

教师自我学科知识误解违背了本学科知识多方面意义价值属性, 也有悖于学科知识各方面功能特征, 是急需消解的一种教育理解。一方面, 教师自我学科知识误解影响本学科知识多方面价值意义的自由发展。精神性是知识内在灵魂和本质属性, 追求和实现“我的”自由性、超越性是知识发展的根本方式。一味追求学科知识某一确定性价值达成, 会阻断本学科知识多方面意义价值的自由联系与发展, 从而影响意义在理论之间、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自由贯通。在自我专业知识学习之前, 对学科知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解读, 体现了学科知识的外在意义与价值, 忽视了学科知识内在意义与本体价值。外在意义是短期性的, 较少能内化为品质, 也极容易随环境变化而消解。在学科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 追求学科理论知识某一确定的内在功能价值, 影响各学科价值之间、各学科功能间自由达通。而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 普遍追求具体学科知识社会功能及其教师个人社会地位影响, 对从事高社会地位的学科教师而言, 学科知识的外在意义远远大于其内在意义。这些教师为了实现个人社会影响和功能价值, 会肆意将自我学科知识某种意义强加在学生身上, 任意剥夺学生对学科知识其他价值意义的自由选择权, 从而影响学科知识意义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 最终影响了学生自由发展, 也导致学科知识意义的相互消解。

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误解的结果是本学科知识无用论或决定论, 两种理解都不合情也不合理。学科知识无用论者以为“我”学科知识对学生发展不起作用,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选择完全是其个人事情。因此, 平常对学生表现从不主动过问, 任其自然发展, 结果导致对该学科知识兴趣差的学生放任自流, 有学科兴趣的学生也不能达到其理想境界。而自我决定论者以为“我的”学科知识决定着学生个人命运, 学生学科知识多少完全是“我”本人事情。因此, 为尽个人职责、为学生负责期间, 要利用一切时机给学生辅导、补课、教化、训练。课堂上集中灌输, 课堂下采用大量习题反复操练学生。如果学生能顺应“我”的知识功能期望, 说明“我”需要更加追求“我”预设的学科知识功能价值, 其必将抑制学生知识其他功能价值发展;如果学生发展与“我”的意愿相反时, 指责惩处在所难免, 从而引起师生矛盾, 恶化师生关系, 干涉学生自主发展的可能性, 也影响教师本人发展。

四、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的消除

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源于学科知识发展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源于学科知识的社会地位及其功能时效的差异性, 更重要的是来自教师对不同学科功能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上。因此, 消除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 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逐一进行。首先, 形成教师正确的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观是消除其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的根本方面。从认识论视角看, 一切误解源于不解或曲解, 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源于对学科知识功能价值的不解或曲解。因此, 通过不同学科知识价值功能特征、方式的系统化学习, 使教师认识各学科知识功能价值的具体性、多样性, 认识各学科知识都有功利价值, 也有精神价值。各学科知识自然特征不同, 其功能价值形成的时效性也不同。因此,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最好的知识意义, 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最好、最有价值的学科知识换一种视角未必有价值;此时此刻感受不到的知识价值, 换一种环境可能很有价值。在知识演进过程中, 各学科知识具备多方面价值意义与功能。教育的意义不是意义赋予, 而是分享和组织引导学生分享知识的不同意义、功能与方式, 并帮助学生从各种知识意义中获取完整的意义认识。同时, 通过对学科知识功能理论的系统学习以及对不同学科知识功能价值的比较分析, 深刻认识和理解任何学科知识都可能产生正向、负向或零功能特性, 而同样的学科教育活动对一些人产生积极、正面性影响, 对另外一些人产生消极、负面性影响, 对有些人可能不产生作用和影响。因此, 并非一切学科知识适合于一切学生, 并非一切学科行为都是好 (坏) 的, 并非一味追求学科知识功利性价值有助于个体发展。过度追求学科功利教育适得其反, 过度功利性、实用性教育可能引起教育负向功能。但如果漠视学科知识功能影响, 实行自由主义教育, 也不是学科知识选择和自我发展的理性方式。学科知识价值功能理性方式以自我学科天赋与兴趣为基础, 排除学科知识非功利即自由, 寻求学科知识功利与自由价值功能统一方式。

其次, 引导家长、学生、社会民众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观。家长、学生、社会民众的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观是影响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理解的外在力量、外在因素和重要方式。

摘要: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是教师对其所从事学科知识功能价值的认识、评价与该学科知识自身功能价值属性不相吻合的理解。教师自我学科知识误解开始于教师专业前教育、形成于教师教育、终结在职业生涯结束, 是一个持续性过程。教师自我学科知识误解不但影响学科知识多方面意义功能的贯通与发挥, 也影响师生知识意义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因此, 应引导和教育社会公众、家长、教师通过实践体察、理论学习等方式, 形成教师正确的自我学科知识观、学科态度, 以及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观, 以增进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理解的方式, 消解教师自我学科知识功能价值的误解。

关键词:教师,学科知识,功能,价值,误解

参考文献

[1]周浩波.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123-140.

自我知识 篇9

一、 强化计算的探究过程,促进算法建构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算法, 更要让学生理解算理。 也就是既要知道该怎样算,又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算, 即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比如教学求1+3+5+…+95+97+99的和是多少时 ,如果用加法计算的确比较麻烦,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用( 首项 + 末项)×项数÷2这个求和公式, 他们也只能机械模仿、复制公式的算法,没有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的算理,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碰撞。 因此,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从简单入手,探究算法。 计算1+2+3+4+5+ 6+7+8+9+10的和是多少, 学生先想到了凑整求和的方法,教师接着启发学生能否转化为乘法计算。 经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学生想到了“ 借”的策略, 即把上面的算式“ 借” 过来写成10+9+8+7+6+ 5+4+3+2+1,这样共有两组算式 ,通过上下配对 , 发现每一对的和都是( 1+10) 的值,共有10对,两组算式的总和是( 1+10) ×10,所以原来一组算式的和是( 1+10)×10÷2,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通过分析、 比较初步概括出计算方法:和 =( 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加数的个数÷2。 其次是列举归纳, 验证算法。 教师问:你能再举出一些算式来验证吗? 所有的算式都能采用这个算法吗? 学生在辨析中获得了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最后是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计算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主动经历了“ 困惑→探寻→验证→应用”的探究过程,促进了算法的建构。 不但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算法, 而且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真正让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不断求索、不断建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历练过程。

二、 强化概念的形成过程,促进定义建构

小学数学概念,有的属于陈述性的,只需要告诉结果,进行简单识记就可以了,有的属于发现学习的范畴,需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 对于发现学习范畴的概念,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逐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并获得概念的确切含义,体验并感受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 “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 一课时 , 笔者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首先是引入平行四边形例证。 出示情境图,学生在图中观察寻找, 让学生充分感受哪些物体的面是平行四边形;初步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平行四边形。 其次是分化出平行四边形例证中的各种特点。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并说说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在画图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抽取出四条边、 四个角、对边、对角、平面图形、图形封闭等各种特点。 再次是概括出平行四边形例证的共同特点,并提出关于它们的共同本质特点的种种猜想。 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特点可以猜想为: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有四个角,对角相等。 最后是检验猜想,完成本质特点的概括,形成概念。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用工具量一量、 用纸片折一折、重叠后比一比,对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检验,确认关键特点;再把本质特点抽象出来,最后用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定义。

这样的探究过程强化了平形四边形概念的生 成、抽象过程:从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学生的观察比较思考、学生的提炼概括中定义,在体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时,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助推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了对概念的定义建构。

三、 强化公式的推导过程,促进空间建构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公式在“ 图形与几何”领域最为常见,应用也最广泛。 教学时,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去熟记计算公式、运用计算公式,而是要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去感知、发现,去亲身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形成相应的空间表象,获得对计算公式意义的理解,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及空间思维。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圆的周长”时,笔者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复习圆周长的概念。 提问圆的周长是什么? 你能指出手中圆片的周长吗? 你能知道手中圆片的周长是多少吗? 学生间小组合作,有的小组用绳子绕着量,有的小组把圆片放到直尺上滚着量。 其次是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适时追问,你能用这些方法量出黑板上圆的周长吗? 你能量出圆形花坛的周长吗? 更大的呢? 学生的量法受到了限制,这样就产生了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 从而再一次把思维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再次是探求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学生在猜测、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中,通过列表填数、分析和比较、实验和验证、抽象和概括、归纳和类比等活动,逐步推导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最后是进行情感体验。 通过介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整个过程,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 强化思辨体悟的过程,促进经验建构

一个数学知识的建立, 一份数学经验的习得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形成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过程, 需要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自主建构并不断完善, 通过思辨、 体验 “ 悟”出结果。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一课,呈现的例题是:把盘子中的6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公开课上第一位执教的教师由情境引入后,出示学习单,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动手分一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分组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的都是“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1/2 ”,没有出现异样的声音。 一节课看似风平浪静,顺顺当当,其实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结果为什么不能是1/6而只能是1/2 。 课后寻问学生才知道,教师只挑结果是1/2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没有发言权,原来是该教师害怕学生说错,担心影响下面环节的教学。 那么,学生不明白的真正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经历分数认识的过程。 而另一位教师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 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畅所欲言,尽情发表组内的见解,有的说是1/2 ,还有的说是1/6 ,教师没有盲目地下结论,而是让小组之间深度思考,跨组辩论,讲明结果是1/2的理由,说出是1/6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在思考、质疑、分析、辩论、提升和建构的过程中,既理解了每只猴子分得这盘桃子1/2的内涵, 又获得了科学探索知识的经验。

同样的一节课, 得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学生经历思辩体悟的数学活动过程, 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 在愤悱之中深入思考, 促进经验建构,培养数学能力。

五、 强化数学反思的过程,促进知识建构

让学生经历数学反思的过程, 不仅可以检验对所学的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 而且可以在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内驱力。[2]比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圆的面积”时,在学生通过操作、转化、分析、比较的过程,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之后, 教师适时提问:“ 回顾刚才我们学习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后,有的说这里运用了转化的策略, 有的说动手操作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有的说我们学习新知识时大多是把未知转化成已知, 还有的说学习圆的面积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一样,都是转化成长方形, 也有学生说小学数学里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

在学生经历探索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引导反思, 不仅梳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知识间的网络建构。

强化过程教学是学生认知的需要, 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对主动体验、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表达、 主动运用和自主提升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我知识 篇10

一、学习者自我认知力的发展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及对未来学习预期的评价。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是一个隐性概念,学习者倾向于以自身学业分值来评价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通常滞后于学业结果。即,学业结果的产生是学习者产生对自身学习能力评价的先决条件。学习者阶段性的学习结果体现了学习者的相应阶段的学业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未来学习预期的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数值的变化形成了其自我认知力的发展曲线。这一发展曲线应该是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学生构建大学英语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其自我认知力的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学生以往学业评价的结果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决定学生自我评价数值的高低。对以往学业结果评价较低的学生倾向于用较低标准评估未来的学业,其自我认知力滞后于知识框架的预期发展水平,对自身的评价以消极词汇为主;学习者的学习前期准备与后期强化的状态均处于零变化与弱变化之间,在新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较低的大学英语学业评价。与此相反,以往学业水平评价较高的学生则倾向于用较高标准评估未来的学业,其自我认知力的发展先于知识框架预期达到的发展水平,对自身的评价以积极词汇为主,学习过程中前期准备与后期强化的状态均处于较强变化与强变化之间,并由此产生更高一级的大学英语知识框架和较高自我评价数值。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自我认知力的发展方向。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大学英语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同时,也随着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而强化或削弱其对自身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力的发展有正相关。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信息、促进学习者产生自我评价的主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接受英语语言信息,而且获得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信息,由此促进或迟滞自我认知力的发展。

二、学生自我认知力发展的契机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学业评价是影响学习者自我认知力发展的首要因素,也可以成为提升学习者自我认知力的契机之一。积极、客观的学业评价有助于形成和提升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力,科学地运用学业评价机制,可以使学习者产生积极、客观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力。教师要形成对学习者的积极、客观的学业评价,需要对其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检测、评估。学习者的大学英语学业评价周期通常为两个月或四个月,在此期间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力的发展处于相对静止或不显著的渐变状态。旧的学业评价对学习者自我认知力发展的影响会持续到新的学业评价结果出现的时候为止,由此产生了学习者自我认知力发展的“相对静止区间”,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力的发展相对减缓。因此,关注学习者两个学业评价结果之间“相对静止区间”的自我评价力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弥补学习者自我认知发展“相对静止区间”的落差,缩短学习者自我认知力发展的“相对静止区间”是发展学习者自我认知力的关键。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缩短学习者自我认知力的“相对静止区间”,可以使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力高于平均发展水平,其大学英语知识框架的构建也能相应地得到提升。

学习者在构建大学英语学习知识框架的过程中发展自我认知力,其自我认知力数值得到提升。这个提升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显著的渐变过程。同时,在“相对静止区间”也存在着自我认知力发展的“运动、变化”。要发展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力就要积累有助于发展自我认知力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是影响学生自我认知力发展的因素,同样也可以成为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力的契机。在学习者自我认知力发展的“相对静止区间”,教师对学习者评价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这种评价包括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两大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大学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了解每个学习者,努力做到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学习者。了解学习者是评价学习者的前提,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了解学习者的机会。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才能做到对学习者的评价“言之有物,合情合理”,避免对学习者评价的“盲目”或“雷同”,使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其自我认知力发展的契机。

综上所述,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力的发展有利于大学英语知识框架的构建,而大学英语知识框架的提升和发展又反作用于学习者自我认知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习者自我认知力发展的“相对静止区间”,弥补学习者认知力发展的落差,使学习者自我认知力的发展先于知识框架的建立,为大学英语知识框架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支撑。

摘要: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力对其大学英语知识框架的构建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大学英语语言知识, 而且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认知力, 使学习者自我认知力的发展成为构建大学英语知识框架的有力支撑, 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我认知力,学业评价,大学英语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Joy M.Reid.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Research Press.Brooks/Cole/Thomson Asia, 2002.

自我知识 篇11

近年来, 我国的橡胶机械制造业已达到年销售收入90亿元, 出口创汇1.5亿美元。在2012年度全球橡胶机械30强中, 我国共有12家企业榜上有名, 占总席位的40%。在前10强中, 我国企业占据4席, 分别为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排第2位)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排第6位) 、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排第7位) 及桂林橡胶机械厂 (排第10位) 。橡胶机械生产企业由数十家发展到300多家, 其中大型企业7家。我国橡胶机械品种齐全, 越来越多的企业规模与能力向世界一流看齐, 正成为世界橡胶机械的制造中心。

今天, 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 我国的橡胶机械制造业在规模化和国际化的环境下, 橡胶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最后演变为知识产权的竞争。知识产权的竞争中可以得到法律救济, 但是存在局限性。因此, 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对实现企业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向前发展壮大的必需途经和法宝。

在此, 有必要对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作针对性的探讨, 以期有利于提高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水平, 保持橡胶机械制造业的稳步发展, 加速从“国内型”工厂向“国际化”企业的转换,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1 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的种类

根据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 知识产权限定为7种, 即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发明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未披露的信息权 (即商业秘密) [1]。橡胶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涉及到橡胶机械制造工业科技活动和商业活动的许多方面, 包括专利、商标权、商号权、技术著作权、商业秘密和工艺技术权等。

1.1 专利权

在我国, 专利权是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申请, 经依法审查合格后, 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 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在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主要体现为专利的申请, 一些主流的橡胶机械制造企业非常重视专利的保护工作。从申请类型看主要集中在发明和实用新型, 其中又尤其以实用新型居多。从产品分布角度看, 又主要集中在轮胎定型硫化机和成型机这两种产品上。目前国内的橡胶机械向国外申请的专利数相当少, 主要因为需投入巨大的物力和人力。但是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 同时避免贸易摩擦各橡胶机械厂家应积极申请国外专利。

1.2 商标权

商标主要是用来区别一个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品和其他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品的一种标记。它可以促使生产者、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 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1]。它向消费者表明, 带有同一个商标的某种商品, 来源于同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橡胶机械制造业的一些厂家为适应市场的需要, 区分不同的商品或是不同级别的商品, 申请不同的商标。桂林橡胶机械厂在出口产品上用的“GRM”的商标, 在国内销售的产品用的是“力创”的商标。

1.3 商号权

商号权是指对自己已登记的企业名称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种使用权。企业对自己的商号依法享有的独占使用权。我国法律对商号权未有明确规定, 但民法通则中对企业名称权的保护有具体规定。橡胶制品的生产商在长期的生产中对一些橡胶机械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产生了信任和依赖的关系, 认定其中的商号所生产的产品的精度、效率和稳定性, 而排斥别的商号的产品。此时, 用户接受的是商号而不是商标。因此, 橡胶机械制造商注意质量, 提供价廉物美的装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4 商业秘密权

行业竞争的结果导致一些厂家对一些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采取保密措施。这些信息一般不为公众所知悉, 通常为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 即商业秘密。在橡胶机械领域, 技术信息主要指影响企业获益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主要指经营决策、价格和客户名单等信息。商业秘密权外泄会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的, 应采取措施保护商业秘密。

1.5 技术著作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 橡胶机械制造商已经在自己的领域内形成众多的著作、论文、工程设计图及说明等资料, 其作者对此均享有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此外, 在橡胶机械制造业领域还存在一些标准技术文件, 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应归入科技著作权当中。因为从制定的程序和发布的程序, 以及企业在实际当中对标准使用来看, 标准具有技术文件的诸多特征, 所以标准应为企业技术文件的一种。现在众多领先企业已将标准竞争作为一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并通过标准竞争建立其它方式难以获取的核心竞争力。如桂林橡胶机械厂是《GB/T13579-2008轮胎定型硫化机》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

1.6 工艺技术权

橡胶机械制造业生产实践中, 形成了特有的工艺。简单地说, 工艺即是方法。这些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特有的有别于其它装备制造业的工艺技术, 兼具科技著作或商业秘密的特征, 但与二者又不尽相同。与科技著作权的共同点在于属于技术领域, 与商业秘密的共同点在于经保密的企业秘密, 不同点在于工艺技术在企业中自成体系, 由专门工艺部门负责。这些工艺技术是经过多年摸索或是经过攻关努力得到, 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工艺技术包括加工技术、工装装备技术、试验方法或检测方法等一系列工艺技术, 由设计图纸到制造为现实产品的过程技术, 在设计和产品之间起桥梁作用。这些工艺技术是一般都不符合专利申请的要求, 也就是说申请专利时难以获得授权, 很难通过专利方法得到保护, 但可考虑用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2 知识产权在橡胶机械制造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享有一定期限的垄断保护期, 使知识产权优势变成了竞争优势。专利人通过竞争优势获得丰厚的产品订单和利益回报, 从而鼓励更多的发明创造并获得向前发展的资金, 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 我国的橡胶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的总量每年保持稳步增长。在橡胶机械主要制造商中, 桂林橡胶机械厂拥有专利数135项, 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拥有专利数121项,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专利数57项并正在申请国际发明专利6项。

桂林橡胶机械厂实施专利战略,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厂2004年被列为“全国企事业单位专利工作试点单位”。该厂将“轮胎定型硫化机机械手对中装置”等专利应用到产品上后, 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 产生了近1个亿的间接效益。该厂研发的先进液压硫化机, 代表国内最高水平, 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轮胎定型硫化卸胎滚道的挡胎器已成功运用在出口法国米其林的液压硫化机上, 出口创汇近400万美元。2008年, 桂林橡胶机械厂的专利产品,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硫化机——5000 (200") 轮胎定型硫化机的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桂林橡胶机械厂已成为我国轮胎定型硫化机产销量最大的制造企业, 中国最大的硫化机研发、制造及出口基地。

橡胶机械制造业的在国内外市场上可以和日本三菱重工、日本神户制钢、德国克虏伯等世界几大硫化机制造商相抗衡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都是我国橡胶机械制商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具体表现, 也是知识产权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成果。

3 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侵害现状

由前面所述可知, 在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研发难复制易, 橡胶机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并不理想。

3.1 侵犯技术著作权

图纸是技术著作权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在橡胶机械制造业内普遍存在的图纸侵权现象, 更有甚者直接利用外厂的图纸进行加工, 图纸常被传到全国各地多家制造厂商。经分析, 造成侵犯产品图纸著作权现象非常普遍的原因有:

3.1.1 研发人员流动

有些企业为省去高额科研投入, 以最低成本获取最高利润, 不惜以重金招聘有关人员, 将外单位的产品图纸据为已有或是将掌握关键技术的人员挖走。目前通过电脑等高科技手段, 一套产品图纸用U盘就可带走, 而以前, 产品图纸用纸质介质记录时, 带走一份上百页A0图纸的相当不容易。

3.1.2 外协过程监控不严

相当多的橡胶装备制造业企业, 因订单饱满, 自身制造的能力有限时会将部分制造工作交给别的厂家制造, 这种情况即是外协。外协的方式多种多样, 如成套外协、单件外协或工序外协。成套外协时, 橡胶机械制造商需要向外协方提供一份成套图纸, 最终此套图纸就极有可能外流造成泄密。此时, 真正自主创新的厂家的知识产权将会受到严重的侵害。更有甚者, 有的外协厂家利用所获得的图纸去承揽合同。

3.1.3 技术协议欠严谨

橡胶机械制造商在和一些用户在合作开发时, 由于客户处于优势地位, 没有明确产品图纸的著作权的归属。在产品研发完成之后, 客户要求橡胶机械制造厂家提供了全套的产品图纸。在现实商业活动也存这样的情况, 一些客户利用自己的强势而制定一些不平等的规定导致机械制造商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不平等条款。当客户因为成本等原因, 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 转而将图纸提供给第三方制造, 对原来开发整套产品图纸的制造商而言造成的损失就不言而喻了。

3.2 侵犯商业秘密

目前, 商业秘密在市场竞争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些企业人员为了获取优厚待遇, 将自己掌握的原单位商业秘密作为个人资本提供给新单位。这些不法企业和个人通过不正当竞争, 给商业秘密权益人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特别是一些人员将多年来在一个单位积累下来的产品成本、客户资源、价格和市场决策带到新企业, 在源头上沉重打击了原企业。

3.3 侵犯专利权

图纸外泄时, 同时也会造成专利技术的侵犯。因为橡胶机械制造业有一特点, 很多的专利都是在图纸中体现的, 或是可以说很多的产品图纸都是专利图纸。当一种橡胶机械的专利在用户发挥巨大作用时, 一些厂家可通过到现场进行实物测绘或观摩拍照, 掌握并利用此专利技术, 从而对专利权造成侵犯。因为在橡胶机械制造业有一个特点, 在结构设计方面, 通过观摩等手段就可以进行模仿而发生实质性的知识产权的侵害。往往一种专利产品研发投入使用, 没过多久就发现其它的厂家也在竞相生产。此外, 对一些知识产权人未来得急注册的专利, 别的厂商就去抢注专利。

在橡胶机械制造业遭到侵害的知识产权不限于上述罗列的情况, 如工艺技术权的侵害也比较普遍。因为工艺技术权在产品结构和制造成本等方面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知识产权人的损害更加严重。

4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局限性和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4.1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局限性

橡胶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受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调整。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主要有《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2]。民法和刑法对于调整知识产权法的法律关系同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几乎兜底条款都是体现在民法和刑法中。法律责任也主要体现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因此可以认为民法和刑法都属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橡胶机械属于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基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现有法体系对于知识产权的救济措施有临时救济措施和司法审查制度[2]。法律保护存在难点主要是知识产权人的取证难。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易容性。在由于橡胶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图纸表达的灵活性, 隐蔽性更强。橡胶机械完成同样功能的可选择方法存在多样化, 侵犯者只要稍作易容, 知识产权人就很难发现, 但此时已对知识产权造成实质性的侵害。由于举证困难, 知识产权人很难得到法律的临时救济。

知识产权的法律责任救济通常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存在现实损害时采取的救济手段, 具有滞后性。法律救济中, 知识产权人受到的损失包括时间上、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由于无法正确计算或是根本无法计算损失, 最终得到的补偿也只是实质损害中的一部分, 对知识产权的损失的弥补是有限的, 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可见, 法律的保护并非是万能的,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2 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必要性

知识产权所具有的无形性、专有性和蕴含的巨大价值等特点, 知识产权极易受到侵害。

橡胶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一方面是侵权现象严重, 另一方面是现有法律制度存在局限性。因此, 知识产权人不能坐等法律的事后救济, 变被动为主动, 应当把知识产权侵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橡胶机械制造业较其它行业更加容易发生专利分割、商标被冒用、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权被无偿占有等侵害。

以上各种侵害行为说明, 在橡胶机械知识产权被侵权的情况较为严重, 亟待给予高度重视, 并且非常有必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自我保护。

5 橡胶机械制造业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是企业通过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安全。普通物权可由权利人直接占有, 容易保护。基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 则需要一些特殊的自我保护措施。

5.1 加强知识产权意识, 提高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水平

知识产权意识, 就是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 是对知识产权在激励科技创新和鼓励科技运用所具有的巨大作用的认识[3]。随着科技的发展, 知识产权在橡胶机械制造业提供的服务中其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一些企业的研发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 加之专利保护程序上的繁琐, 在工作上没能配合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的保护工作。

在橡胶机械制造业中也有做得相当出色的企业, 如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具有相当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保护工作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目前该公司已成为上市公司。该公司的专利产品“轮胎胎面复合挤出联动生产线”和“两鼓式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5.2 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橡胶机械制造业的产品被侵害严重的原因有产品自身的原因, 即产品技术容易仿制。因此, 橡胶机械制造业的企业注意提高产品的创新性, 提高产品的含金量, 一则是企业本身提升的需要, 二则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的需要。通过测绘等简单手段就很难侵害到含金量高的产品的知识产权。创新不一定是仅是产品结构上的创新而是系统的创新, 如包括工艺技术在内的整体技术开发, 如此, 得到图纸没有得到工艺技术时也是不可能制造出同等质量的产品。

在产品研发时应考虑如何防止别人仿制。如前面提到的, 一般橡胶机械产品都是很容易被仿制。最好的做法是在研发时增加如何防止别人仿制的机制, 事先预防, 将专利申报工作前移至研发阶段, 防止别人抢注。当然, 对于行业内的全新研发的产品, 越是原始创新性并具一定的含金量的产品别人是不容易仿制的。从橡胶机械的产品本身来讲, 只要是全新的产品对销售的帮助都是很大的。此时, 产品卖点也是产品预防仿制的据点。

同时, 橡胶机械企业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在竞争中学习, 主动出击, 提高创新体系的能力, 防止知识牵制企业的发展。

5.3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业机构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从内部流程层面保护知识产权的安全。随着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规模和影响力的加大,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频繁, 迫切需要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构、配备专业管理队伍, 也迫切需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构的条件。如桂林橡胶机械厂成立了专利工作部门, 对企业专利申报程序、奖励、处罚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此规定在企业专利申请、专利维护、专利维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效的保护了本企业的知识产权。设立的内部知识产权机构对推动企业产品的研发、保护企业创新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事后救济到事前主动防护。

5.4 培养和留住关键人才

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以人为本, 人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动力。企业只有自身具备了知识产权的人才, 方可能加强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

目前我国的企业的研发的体制都是为营销和生产服务, 一些研发人员会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 往往这些研发人员掌握的核心技术是所研发产品的全线技术, 从设计、制造到最后的售后服务, 并且这种技术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等。一旦, 这些研发人员离开, 整套技术会随之带走。这样对于企业而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甚至有可能因此带来运营的危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 加在留人力度, 用事业、待遇和情感留住人才。

5.5 利用专业加密软件加密技术文件

橡胶机械制造业在产品研发完成后都会形成一定量的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只要保证了这些集中体现企业技术成果的图纸及工艺的安全, 就可以保证企业产品的知识产权。前面提到, 现在用一个U盘完全可以装载一个企业的所有的产品图纸, 所以关键是防止产品技术文件的流失。企业可使用加密软件等措施, 经加密软件加密的产品技术文件即使拷贝出去也不能使用。使用这种方法需注意对目前各种办公软件都必须加密, 防止技术人员更换别的软件作为记录产品技术文件的行为。

5.6 完善有关知识产权的管理流程

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的创新。橡胶机械制造业属装备制造业, 生产过程中需要图纸和工艺。在生产实际中, 一般是将图纸晒发到生产车间, 有外协的零部件时则将图纸晒发到外协厂家。此时图纸是向外派发的, 这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图纸的泄密。因此, 企业必须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如加强图纸发放和回收的制度。如下发到生产车间的图纸和外协生产厂家的图纸生产任务完成后必须按原下发的清单回收。

5.7 避免外协关键的专利产品

专利产品具有重大价值, 企业应避免外协。因为一旦外协将有可能将专利的整套技术公布给别的厂家。当无法避免时, 应在外协合同中注明图纸的回收和保密的条款。

5.8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橡胶机械制造企业应注意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 涉及商业秘密和产品技术的文件不张榜和不发表。

5.9 关注售后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

相当多的橡胶机械制造企业疏忽产品的售后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问题。前面提到, 橡胶机械产品在客户现场使用后, 知识产权有可能存在被侵害的现象。因此, 必须在产品销售合同中注明其有保护产品的知识产权不受侵害的义务, 如保证产品不被测绘、不提供随机的技术文件和不介绍相关细节等义务。对于出口的橡胶机械产品, 企业可根据需要向国外申请专利, 以保护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

6 结语

世界的橡胶机械制造中心正向中国转移, 橡胶机械制造业形成注重知识产权的局面。但是我们也看到知识产权侵害现象的存在, 在法律救济方面虽然规定有临时措施, 但临时措施的实质作用还是事后的救济。因此要根据橡胶机械制造业的一些特点, 主动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促进我国整个橡胶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全面的分析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的现状和特点, 有针对性地探讨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方法, 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提高我国橡胶机械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关键词:橡胶机械,知识产权现状,自我保护

参考文献

[1]施晓琳.加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 :218-220, 256.

[2]邓社民, 张明霞.企业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9) :112-113.

上一篇: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下一篇:应急蔬菜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