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2024-09-23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共12篇)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1

在我国教育工作体系中,幼儿教育工作因其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在现阶段社会教育工作中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这项教育工作中,除了与其他教育相同的知识和品德教育工作外,对于幼儿的生活教育工作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幼儿课程教育模式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工作是具有挑战,同时存在发展和推广空间的有效工作。

一、通过课程教育实现生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实际幼儿教育工作中, 因为教育模式、理念等问题的影响,在课程教育模式中进行幼儿生活教育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生活教育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

(一 )幼儿对于课程教育模式不适应的问题。在幼儿教育特别是小班幼儿教育工作中,因为幼儿刚刚接受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环境氛围和课程教育模式还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幼儿难以对课程教育内容产生认同感,甚至产生抗拒情绪。这样就会造成幼儿课程教育工作的过程和目标难以实现,进而影响幼儿课堂教育中的生活教育工作。同时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因为幼儿入学时智力发展不均的问题,造成幼儿在课程教育工作中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情况不均, 影响学习质量和效果。这些都是由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 )传统幼儿教育理念的问题。我国传统幼儿教育工作存在重视看管轻视教育的理念, 认为小学才是孩子教育活动的开始期。但是教育专家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这种教育理念是错误的。在孩子幼儿期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进行生活类知识和启蒙知识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及时转换观念, 在幼儿课程教育工作中及时建立重视生活教育工作的理念, 使生活教育工作可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

(三 )幼儿教育课程设置问题。我国幼儿教育工作中往往重视的是游戏教育模式和课堂的知识教育工作, 对于在课堂教育工作中开展生活教育工作方法并不重视。幼儿教育者认为生活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在专业幼儿教育机构中不是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课堂教育中设置生活教育工作, 利用幼儿集体学习模式做好幼儿生活教育的工作是很好的教育工作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幼儿的课堂教育设置工作, 安排好生活教育的内容是幼儿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开展和推广生活教育应采取的工作措施

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开展和推广生活教育工作时, 教育工作者经过研究和实践工作发现实际教育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 )在生活教育中复原幼儿生活状态。在 进行幼儿 生活课堂教育工作中, 为了提高幼儿对课堂教育的适应性及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做好幼儿生活状态的复原工作。这种复原工作包括生活化的语言、动作、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复原。在复原生活状态后, 可以在课程教育工作中提高幼儿对于课堂教育的适应程度。同时生活教育中贴近生活环境的教育模式更容易造成幼儿对于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使得生活教育质量得以提高。

(二 )在生活教育中找到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教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 教育者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观察工作,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教育切入点,做好生活教育工作。这种利用幼儿兴趣点教学的模式在实际幼儿生活教学工作中经常被采用,如在教育工作中利用儿童对小动物的爱好和兴趣,指引幼儿对身边常见的小动物进行介绍。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对生活知识的学习兴趣, 提高幼儿生活知识的学习质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还处于基础试用状态,对其理论性的研究工作还应加强。

(三 )抓住生活中的点滴 ,做好随机的生活教育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 幼教研究工作者发现孩子对于生活知识的学习存在偶然性特点, 有时一些突发细节性问题都会引发幼儿对于生活知识的兴趣。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幼儿的生活活动,利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好幼儿的生活教育工作。如在孩子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中,季节变化引起的室外环境变化会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适时改变教育工作计划, 引导孩子在自然环境变化的状态下学习季节变化中的生活知识, 包括自然环境、幼儿衣物、气候等各种变化。这样的随机教育教育工作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生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 但对于教育者的幼教工作水平要求较高。

(四 )建立幼儿在生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传统教育工作模式,特别是幼儿教育工作模式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幼儿则处于从属地位。但是研究发现,幼儿在学习中存在学习主动性问题。这种学习主动性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导地位引发出来。所以在幼儿教育特别生活教育中, 教育者应逐步建立以幼儿为幼教工作主题地位的教育理念,利用主体地位方式引发幼儿对生活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其主动学习生活知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这种主导地位的建立包括与幼儿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幼儿间的生活知识交流教育,利用课堂中的幼儿对生活中的知识进行课堂教育。

三、结语

在幼儿教育课程中全面开展和推广生活教育工作, 可以很好地提高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质量。所以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实践工作, 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工作水平整体提高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研究和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2

实 施 方 案

根据上级精神及我市教育局、学区关于进一步“实现跨越赶超教育怎么干”大讨论活动文件精神和安排部署,为确保此次活动取得实质性效果,广大教师在思想政治、大局观念、奉献精神、师德师风、组织纪律、责任意识方面得到明显加强和提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心聚力,实现我园学前教育的飞越式发展。经领导班子成员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以“实现跨越赶超教育怎么干”为主题,以学习讨论、调查研究和查找问题为抓手,结合新乐一中个别教师煽动“静音课堂”事件,深刻查找和解决在思想观念、大局意识、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教师的素质有新提高、作风有新改进、工作有新突破、形象有新提升,为我学园幼儿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目标任务

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在“六查六看”的基础上再次深入进行剖析,坚决改正自私自利、自由散漫、漂浮急躁、因循守旧、微米颓废、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吃拿卡要等不正风气,形成勇于创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发展氛围,为加快实现我学区教育的新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是思想观念。努力做到政治上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在行动上认清形势、服从大局,与上级决定保持高度一致,不拉帮结派、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不故意制造事端,影响当前教育良好发展势头。

二是服务态度。坚决纠正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差的问题,及时公开学校工作信息和管理决策,严谨、细致、务实、高效地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服务群众、服务师生,坚决做到人在岗上、心在岗上,全心全力、高标准地做好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组织纪律。能够做到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请销假制度和上下班纪律,不在上班时间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遵守会议纪律,不无故迟到、缺席及会议期间讲闲话、接打电话等不良行为,工作日中午不沾酒,值班期间尽职尽守,不脱岗、不离岗。

四是廉洁自律。坚决杜绝工作中“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才办事”的现象,不利用职务之便为子女及亲属谋利益,不贪图小便宜,不该要的坚决不要,不该得的坚决不得,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虚心接受监督。

五是师德师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热爱教育事业,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严格要求,不讽刺、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熟悉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通教育教学业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语言规范健康,衣着整洁得体,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拒绝邪教,抵制腐朽文化。

六是教育教学。认真备课、讲课和批发作业,不敷衍塞责,严谨从事教学工作,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扎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有明显提升。

三、方法步骤

从3月20日开始,到4月2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学习提高阶段(3月20日—3月31日)。本阶段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全面部署。健全开展“实现跨越赶超教育怎么干”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全体职工动员会,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第二步,学习提高。认真开好三个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组织单位职工重新学习规定文章篇目,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信访工作条例》、《教育系统七不准、七禁止》等。

第三步,大力宣传。我园通过广播、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讨论活动的任务、目的和意义,让广大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代表教育形象,事事关系教育发展”的观念,切实增强广大职工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二)深入调研,集中讨论阶段(4月1日—4月10日)。第一步,走访调研。深入到工作一线,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做到“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原因上来,带着课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并撰写有分量、有见地的调研报告。

第二步,深入讨论。围绕“实现跨越赶超教育怎么干”这一主题,以一中教师网上发贴煽动“静音授课”事件为警钟,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六查六看”和“六个方面”的内容,深入讨论,认真剖析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组织纪律及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整改总结,巩固提高阶段(4月11日—4月20日)。认真整改。针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制定操作性强的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方案,认真加以整改。对活动中产生的新认识、提出的新目标、制定的新举措,认真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为切实加强对大讨论活动的组织领导,我园成立由刘国芬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实现跨越赶超教育怎么干”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

积极实现小班幼儿生活教育游戏化 篇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到:“应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一日生活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指南》中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幼儿的学习在吃、喝、拉、撒、睡、交往、探究活动中发生着、进行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针对生活环节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随意组织的多,精心准备的少,专门研究的更少,这使各个生活环节蕴含的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不同程度地流失了,幼儿在生活环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幼儿洗手时玩水、玩肥皂,不愿意主动喝水,喝不完的水随手倒掉……当老师面对幼儿的这些“违规”行为时,常常以维持秩序为首要目的,使用的语言多是强制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简单粗放的,其结果是让幼儿在生活中显得消极被动、压抑紧张。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积极探索如何在一日生活环节中融入愉悦、乐观的游戏精神来解决幼儿的生活问题,让幼儿在玩乐中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游戏化情境,使幼儿在饮水、餐点等活动中得以发展

游戏是一种主动性的过程,在领会《指南》精神、领悟游戏精髓的过程中,我在一日生活的很多环节创设了游戏化的情境。如饮水环节我创设了“快乐饮吧”情境,引导幼儿把饮水点想象成一个经营性质的饮吧,里面有果汁、咖啡等饮品。幼儿来到快乐饮吧“消费”时,我会主动热情地说:“欢迎光临!请大家自觉排队,文明喝水,不推、不挤、不加塞,主动给端饮料的顾客让路,剩余的饮料不要往地上倒。本店将为每人提供2~3杯饮料。”此时,幼儿在游戏性的情境中体会到了乐趣,也会在老师的提醒下自觉排队,努力变成彬彬有礼的“小绅士”“小淑女”。幼儿接水时,我会在旁边温馨提示:“先生(或美女),您要喝什么?”对于个别待在一边不站队的幼儿我会主动、热情地招呼他们:“您喝杯果汁吧,您想喝什么果汁呢?”这样,幼儿就会自然地进入游戏情境中,产生“喝一杯”的欲望,喝了一杯“橙汁”,再来一杯“可乐”,还要来一杯“奶茶”。幼儿在喝水时不断思考、想象自己想喝的饮料,有的幼儿还会创造性地提出其他各种各样饮料的名字——果汁奶茶、可乐咖啡、彩虹水、月亮水等。这种游戏化的情境充满礼仪教育的对话,温暖又快乐,不仅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每天的饮水量,也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还获得了一个轻松的语言交流的环境,达到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目标。

吃点心时,我创设了“自助餐厅”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服务的游戏情节。幼儿在“自助餐厅”主动自觉地排队,按秩序取盘子、拿点心。我还把“按数取物”“一一对应”“内化生活常规”“生活礼仪”等内容融入其中,这不仅避免了硬性约束给孩子带来的不快,使他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情,还关注到了点数、按数取物能力发展较慢的孩子。

二、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领幼儿完成对生活技能的掌握

洗手是保证幼儿健康、防止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可是要教会小班幼儿按六步洗手法认真、仔细地洗手却非一件易事。于是我把六步洗手法的动作编成了手指游戏:

指尖向下,冲冲手心,冲湿手背,关上水龙头;

一、二、三,打肥皂,掌心相对搓泡泡;

掌心相对搓指缝,布包空拳揉一揉(两手动作交替进行);

手指交叉搓手背,左右互换搓手背;

指尖并拢手心转,两手互换手心转;

拇指为轴转一转,两手互换转一转;

手心手背冲干净,关上水管甩干手;

好习惯,每天做,细菌、病毒不入口。

在生活中,我带领幼儿反复做洗手游戏,在幼儿对儿歌和动作烂熟于心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实际操作,使洗手过程游戏化,结果幼儿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我还利用幼儿喜欢当老师的心理,开展了“我教爸妈学洗手”活动。家长反映,幼儿教家长洗手时特别认真,对每一个动作要求都很严格。有一位家长洗完手忘了甩三下,就被自己的孩子叫回来说:“你忘甩三下了,地上有水,小朋友会滑倒的。”一位当医生的家长评价说:“孩子教我们的洗手方法比专业医生还细致。”对于个别掌握慢的幼儿,我利用每一个盥洗时间耐心指导他的洗手过程,努力做到让幼儿按自身的速度向着目标前进。

我还采用“说做一体”的模式教幼儿学技能,把生活技能动作进行分解,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编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中学习,轻松愉快地掌握生活技能。如用“关关门、系纽扣,抱抱臂、点点头、弯弯腰”几个动作,引导幼儿系纽扣、叠衣服等。

三、创设游戏化的就餐情境,让幼儿愉快进餐

很多幼儿就餐时喜欢左顾右盼,不是和旁边的幼儿说话,就是用勺子拨拉着饭菜玩,就是不好好吃饭。如果教师用讲道理的方法督促这些吃饭不专心的幼儿,并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就餐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把自己假想成喜欢的小动物,于是我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游戏化进餐情境,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如:一个平时很喜欢恐龙的幼儿吃饭时趴在椅子上玩,我就会说:“小恐龙怎么还不吃饭啊?不吃饭他怎么让自己比其他恐龙长得高、跑得快呢?”这个幼儿冲我一笑,赶紧坐好吃起饭来。

早点时分发小面包有许多幼儿会摇头不接。吃饭时也有不少幼儿看着碗里的鸡蛋面不愿意动小勺,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效果也不理想。这时我想起前段时间带领幼儿种植土豆时的情景,于是我就用“小土豆要长大”作为游戏的主题,点心和饭菜都是“小土豆”快快长大必需的营养,让幼儿们赛赛谁吸收营养时用时短、吃得多。在这种游戏情境下,幼儿很愉快地把饭吃完了。

不断探索生活教育游戏化让我懂得,创设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生活情境,充分表达了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最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愿意创设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富于理解与激励的环境,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4

一、家庭教育功能的再探讨

对于家庭教育的功能性,我们以往存在着各种偏差,对话、交流、关心、说教只是其表面现象,都不足以展示家庭教育的基本属性。我们考察单个家庭的教育,发现绝大多数的家庭都突破不了上述功能,而这也是抑制家庭教育潜能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其基本功能。据此,本文笔者认为“技艺、做人、信仰”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技艺指的是生存的技能,要求家庭教育需传授、教会幼儿未来安身立命所需的各种生活本领;做人指的是做人的道德品质,要求家庭教育需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信仰指的是文化思想信仰,要求家庭教育创造文化熏陶的氛围,使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述功能中,做人品质是根本,生存技能是保障,文化信仰是方向,三者独立且统一,共同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下图所示:

二、“家 + 园”交互教育的两个误区

在探讨“家园”教育误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学内容。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部分中提出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与目标。而详细分解这些部分,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诸多的共同之处,即都希望把幼儿培养成“身体健康、善于交流、善于表达的有责任、有信心、富情感的孩子”。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存有诸多误区,主要有二:一是幼儿园教育的“家庭化”;二是家庭教育的“幼儿园化”。在前一种误区中,不管是幼儿园的管理者,还是一线幼儿教师,他们都将学生当作“襁褓中的孩子”看待,生怕他们“风吹草动”、“生病遭罪”。尤其是在“安全校园”的背景下,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提供卫生的幼儿饮食、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成为了当前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课程教育、课堂活动、课后实践则成了附属工作。从这点来看,教师如同父母,幼儿园生活如同家庭生活,幼儿教育也就越来越“家庭化了”。在后一种误区中,由于父母普遍缺少对幼儿教育相关知识的认识,导致父母教育孩子只是模仿幼师做法或者比照学校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其实就是“幼儿园中的老师”,家庭教育也就成了幼儿园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延续。因此,在创建科学的“家 + 园”教育模式时,我们应尽力还原二者教育的本真,使其相得益彰。

三、“家 + 园”交互教育的新途径

1.技能交互教育。

由上可知,生存技能培养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保障性功能。细究生存技能的基本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综其一点,一为生存,二为发展。生存者,以家庭事务为要;发展者,以手工技能为要。反观《纲要》内容,技能方面的教育要求较少,更别提实践操作了。因此,笔者建议,家庭教育以家庭事务为主,幼儿园教育以手工技能为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应过分溺爱孩子,可采取“任务式”教育方法。例如,父母可借鉴“爸爸去哪”中的相关剧情,为孩子设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孩子去完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所设“任务”以孩子能够完成为限,父母可全程陪同完成,也可由孩子单独完成。所给予的奖励以物质奖励为主,精神奖励辅之。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增加手工操作课程的比例,设置专门的手工实践活动,并耐心指导幼儿完成手工操作。例如,用橡皮泥制作人物形象、生活用具;或者用剪刀、纸张制作剪纸艺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家庭与幼儿园在技能培养上的内容各异,但是二者还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只要依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即可。

2.道德交互教育。

道德教育对于幼儿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虽然《纲要》中有相应的规定、要求,但在实践中做人道德的幼儿园教育还是缺失的,而家庭教育正好可以弥补。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强烈的感知事物的阶段,模仿是其最主要的感知表现手段。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最直接、最适合的被模仿对象。据此,笔者建议家庭道德教育可通过“适当说教 + 现身说法 + 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实现。首先是适当说教,要求父母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引导。此外,父母说教须避免禁止性语言或他人在场的情况。因为禁止性语言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他人在场则可能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在睡觉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说谎是不对的,我们应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说好吗?”其次是现身说法,以现实中的例子来教导孩子,可以让孩子直接感受,参考比照。譬如为了让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你看xx在哪踢球呢,你也去踢吧,可好玩了。”最后是以身作则,以父母自身的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行为。对此,父母应积极树立正面形象,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3.文化交互教育。

当前的幼儿文化教育过于偏狭,衡量标准不甚科学,无法触及孩子的内心深处。而纵观犹太人的幼儿教育中,信仰教育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属于最高阶位的教育内容。对此,笔者有意借鉴犹太人的教育理念,只不过犹太信仰教育指的是“宗教”教育,而本文则指的是文化教育。本文中的文化信仰教育不同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信仰,它是对于社会与自然的基本法则遵守。而对于此种教育,家庭与幼儿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需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譬如对于自然万物的认识,幼儿园可以教授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并借助教材、教具赋予动植物以人类情感,使孩子在心里树立起“与物共生、与物共存”的理念。而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引领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使孩子近距离的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起幼儿“一切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善待它们”的意识。

总之,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主要途径,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要明确自己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家庭和幼儿园要相互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智力、能力、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作用,“技艺、做人、信仰”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实现互补,我们应该重视通过技能交互教育、道德交互教育、文化交互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和呵护。

摘要:“技艺、做人、信仰”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本文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交流互补为视角来详细探究家庭教育的突破口。本文主要探讨了“家园”教育存在的误区,分析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学内容,论述了“家+园”交互教育的新途径。新途径主要有技能交互教育、道德交互教育、文化交互教育。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5

目前,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我国幼儿园缺乏教师的现状。然而转岗教师在职业适应和专业发展方面面临困境。如:因角色转换带来了心理抵触,因教育技能、教学方法变化带来了职业挫败感,因工作制度变化、工作强度加大引发职业倦怠等。那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走出这些困境,实现成功转型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转岗教师要转换观念,角色定位。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幼儿教育面向的是3-6岁的儿童,强调“保教结合”,幼儿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转岗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性,努力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改造自身原有的教育观念,努力克服“小学化”的教育倾向,心底真正接受幼儿园,树立为幼儿服务的意识,为顺利转岗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幼教专业能力。

1、加强幼教理论知识的学习。

加强《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卫生与保育等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以理论为依据,观察孩子,发现孩子,面对孩子。为了更好地按照幼儿的特点去组织活动,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除了掌握基本的音乐、舞蹈、美术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懂得幼儿教育和幼儿发展的理论。就拿绘画活动来说吧,一个幼儿教师即使他自己画的再好,绘画技能再高,而他却不知道幼儿绘画、造型等技能发展的阶段、特点,不懂的幼儿绘画心理,不了解幼儿绘画时的心理状态;不知道怎样通过绘画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培养幼儿的表现美、创造美情趣和信心;不知道怎样把绘画活动与其它的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效应,不知道在一日生活中怎样随机地发展幼儿的美感和技能,不懂得个别差异,不能发现每个幼儿的特殊性而给与有针对性的指导,不知道何时、何种情况下介入指导是适宜的,他怎么可能作为一个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呢?他怎么可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呢?因此,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是进行一切幼儿教育活动的前提。

2、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

所谓的教师专业技能就是教师从事教学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它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前提和基本要求。谈到幼师的专业技能,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她们能唱能跳能画能说,然而这些技能都只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但是专业技能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尤其在今天这种强调交流、合作和理解的背景下,教师专业技能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要学会环境创设。

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课程相匹配的主题墙、活动区,提供区角操作材料。对幼儿教师来讲,要创设环境,让孩子利用环境来学习。孩子来幼儿园绝不仅仅是向我们教师来学习来了,他的教育资源除了我们教师之外,还有环境资源。所以你要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丰富的、平衡的、适宜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能力,而且还要利用好。有的教师创设的能力非常好,但是利用得不充分,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很多幼儿园存在的情况。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讲创设,另一方面要讲利用。

(2)学会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会有不少活动需要全体幼儿一起参加的,然而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守秩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幼儿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因此,活动的组织能力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首先要有效地安排好幼儿合适的活动地点;其次,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都应不厌其烦地重申对幼儿行为上的期望以及活动的规定,而不是在活动进行中,突然给予某些限制或惩罚,这也是体现师幼相处的公平性。

(3)学会组织和引导幼儿游戏。

幼儿有很多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游戏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主要的学习方式,游戏活动是孩子最欢迎的、最快乐的,也是最高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我们没有很好地掌握、组织、引导游戏的这个能力的话,那孩子的快乐学习,符合他天性的学习,就难以保证了。

(4)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在越来越强调沟通,比如你要会和你的上级沟通、会和你的合作伙伴沟通、还有和家长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还有和幼儿的沟通。我们做的是人的工作,教师这个行业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行业,所以就必然有一个沟通的问题。善于沟通的人,就能把这些工作完成得非常好,不善于沟通的人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很好的沟通就很难有很好的合作了。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发挥得更好、专业能力发挥得更好。

当然,这确实只是我个人在幼儿教师如何成功转型问题上的一些实际观察与分析总结,不代表所有园所的园长老师们在实现这一问题的时候都会条条适用,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取舍,况且这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不很全面,幼儿园标准文案网上还有针对这一问题更加全面的归纳、分析和总结,还结合了具体实例。

三、提高幼教专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岗前培训。

认真参加园内的岗前培训。一般园内培训有文本式的、案例式的、实践操作式的,经过这样的系列培训,就会使新教师对幼儿园的工作既有全面的了解又有突破式的深入,在很大程度上对新教师在工作初期可能产生的问题起到“防患于未燃”的作用。

2、教师个人自学基础上与同伴互动学习。

在自学的过程中需要自我体验、自我内化、自我架构,从而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中形成自觉地与同伴学习的良好意识,多观察、多思考,敏锐地发现问题,从同伴身上取长补短,修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和成长。

3、教师之间以教研组为平台的互动学习。

听专家讲座,剖析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的性质,依据相关理论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教师之间以教研组为核心,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参加“手拉手”活动,根据新教师自身的特点,给予具体、针对性的指导。

5、园内外教师互动学习。

积极拓展教师互动学习的平台,定期到其他姐妹幼儿园去学习,观摩学习他们先进的幼教理念、园本教研活动,在借鉴各种教育经验的同时,整合有效教育资源。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教育;学前教育;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人才的培养整体性日益关注,从幼儿时期开始,就进入了个人的教育阶段,其教育质量也越发引人关注。结合我国来说,幼儿园是展开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也是主要的生活教育开展场所。

一、幼儿生活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幼儿生理及心理教育客观需求。生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幼儿教育内容,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即将生活和教育统一起来,以改良传统中“生活”和“教育”的二元化特征。这一行为中,很明显具有幼儿心理、生理的需求。

1.從生理角度来说,儿童的脑神经发育非常迅速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均衡,他们通常表现出对事物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注意力常常随着兴趣的改变而转移,日常生活则是接触最多的领域,生活教育符合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

2.从心理角度来说,儿童此时的心理特征往往表现为思维的感性直观,对具象的、可感知的事物有浓厚兴趣,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

(二) 改善幼儿教育现状的必然途径。就现状来说,中国人对教育具有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性情节,即便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是如此,教师或是家长往往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从幼儿园开始就被繁重的课堂任务困扰,教师也只注重课堂目标实现与否却不考虑儿童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

因此,生活教育地开展对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这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等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他们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又不乏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对他们情感、价值观地培养,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创造力和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幼儿生活教育在幼儿园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思想干扰。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教育史,传统教育思想的干扰并不仅仅表现在应试教育层面,还表现在中国几千年思想观念上。传统育儿观念中,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始阶段,要么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教育必须注重知识的灌输,或是认为小学才是教育开始的阶段,幼儿教育并不重要。但是,这些思想观念都是不对的,幼儿教育必须重视,这是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儿童进行生活教育是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儿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小学化”,过度地加入了小学阶段的学习知识和学习内容,或者只有游戏教育或是纯粹的课堂知识教育,而对日常生活知识很少涉及,而儿童在幼儿阶段刚进入学习时很慢适应学校的学习方式,这与以往自由的生活差异明显,使得他们对课堂氛围和课堂教育模式都很难产生认同感。此外,现有的课堂设置方式并未涉及生活教育的内容,生活教育被归为家庭教育的内容而为纳入学校教育。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幼儿园课程设置方式,将生活教育安排进课堂,让儿童在集体课堂中也能学到生活知识。通过生活知识的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生活教育的应用程度,并逐步改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幼儿生活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途径

幼儿生活教育是一项丰富的教学行为,通过在幼儿园课程中引入生活化内容,拉近教育和生活的距离,密切二者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对新接触的环境不至于产生陌生感和畏惧感。

(一)构建幼儿生活教育形态。生活教育形态的构建,是基于日常中的举止行为内容,而不是课堂化的,如单纯的、枯燥的、抽象化的书本知识的学习等。教师应该围绕儿童的日常生活开展教学,在课堂中还原幼儿的生活状态,为儿童创造一个特近生活环境的氛围。具体来说,展开相应地幼儿生活教育形态构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1.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在互动中学到了生活知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都有看到家里的妈妈爸爸做饭切菜,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切蔬菜课,给孩子们发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所料制造的玩具菜刀、橡皮泥制作的蔬菜等,包括小盘子、玩具锅等等,教孩子们如何切蔬菜,感受家人在做饭时是怎样切菜的,把孩子们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儿童了解生活常识,认识蔬菜、学会使用小刀等,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生活常识的乐趣。

2.让幼儿展开生活教育形式,也可以很好地进行情商教育。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儿童理解父母做饭和照顾他们的辛苦,在教授过程中同时进行母爱教育或是亲情教育,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对他们深深的爱意。将生活环境融课堂有利于增强儿童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发挥生活教育的作用。

(二)寻求幼儿兴趣落脚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幼儿的特点,这一阶段他们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很多新鲜事物有很感兴趣,是培养正确学习观念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将儿童的兴趣点作为生活教育的切入点,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幼儿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幼儿的情感最为真挚纯洁,幼儿往往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因而可以可以通过卡片教学法帮助孩子认识动物,鼓励学生寻找动物的某些特征,模仿动物的叫声,等等,教育他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小动物,培养他们的爱心。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儿歌教学、讲故事等方式将生活自理常识融进去。

(三)集合日常生活进行教育。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对于年纪还小的幼儿更是如此,他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日常生活就是他们做好的课堂,点滴生活中都可以发现常识。幼儿应该是生活教育中的主体,融课堂教育和日常生活于一体有利于更好的对儿童进行生活教育。

总之,将教育内容融入生活场景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幼儿智力、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较之传统的教育观念来说,可以提供一个充满乐趣、丰富多彩的学前时光,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浅析幼儿生活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途径[J].亚太教育,2015,13:11.

[2]周芳芳.论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31+82.

[3]但菲,靳美玲.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现状及分析[J].教育科学,2012,03:43-47.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7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激发儿童主动探究意识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前提, 是确保师生互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因此,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 用生动的情境打动儿童, 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意识与兴趣。 和谐的教学情境应当是具体形象、生动可见的, 既能吸引儿童的有意注意, 又能激发儿童探究的兴趣, 从而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应当注重其合理性, 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所谓合理性, 是指不应当为了情境而进行情境化教学, 不应当牵强附会, 而是应当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及学习内容特点而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 一课时, 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小朋友们, 你们喜不喜欢爸爸妈妈啊, 可是当有一天你找不到爸爸妈妈你会怎么样呢? 老师想你们一定会很难过、伤心吧, 不幸的是, 我们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 咱们一起帮帮它好不好? ”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灵进行互动与沟通的最基本的一种交流, 只有人们相互相信与尊重, 才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与倾诉, 才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幼儿与教师之间也是如此。 如果教师一直扮演的是严师角色, 那么幼儿怎么会对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 怎么会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 因此,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 教师应当在儿童碰到问题与困难时, 对儿童进行鼓励, 让儿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我一定行。 在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 给予儿童表扬, 促使儿童继续努力学习。 例如:在组织儿童进行户外滑梯活动时, 为了激发儿童活动兴趣, 教师可以在儿童下滑至底端时在每一位儿童身上轻拍一下, 结果, 儿童自然就引出了“猫和老鼠”游戏, 接着想到了“黑猫警长”游戏, 慢慢地, 在游戏活动中, 儿童喜欢上了《黑猫警长 》故事, 继而爱上了 《黑猫警长 》的动画片, 最后能扮演“黑猫警长”这一角色, 在这一个小小的拍手游戏中, 儿童生成了许多活动内容。 这就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情感交流过程中, 哪怕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丝赞许都会增强儿童的信心, 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实现师生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三、科学开展合作学习, 加强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方式, 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活动, 也是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 有效的师生交流互动策略是正确处理好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则是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与发现者, 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师生双方是活动中的积极因素。 因此,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教师节到来之际, 儿童们为教师带来了节日贺卡, 教师可以乘此机会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制作贺卡”的合作探究学习, 让儿童分小组进行动手实践与合作学习。 在这种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 不仅加强了儿童与儿童之家的交流与互动, 而且加强了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最重要的是儿童在自我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感悟到了课堂学习的魅力, 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建立友好的师生情谊, 进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儿童的优秀社会主义品德与审美情趣。

总而言之, 师生互动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最基础的教学活动。因此,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充分调动儿童主观能动性, 使每位儿童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实现师生交流与互动, 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与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毅.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现师生有效交流互动策略[J].考试周刊, 2015, 99:175.

[2]李晓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田兴江.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8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方法,途径

为了更好地度过学前教育阶段,我们首先应该对学前教育进行了解,掌握其特点和意义,这是成功开展学前教育的必要过程。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也更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度过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身体力行走进幼儿的课堂,感受幼儿的感受和心理,还可以模拟小学教学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开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学前教育对幼儿起到重要的诱导作用。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性格,在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了帮助幼儿在接受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能帮助幼儿做到最大限度的调节和适应,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通过运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开展有效学前教育。在传统教学中,家长们往往是等到幼儿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便把孩子送进小学,往往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更不用说做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幼儿在小学阶段之前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在直接进入小学阶段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忽视导致对学前教学的认知不足,不能再幼儿的小学阶段正确引导孩子了解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其次,学前教育具有调节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认知,对事情有简单的了解即可,并不需要进行过度的探究和学习。在学前阶段,幼儿的心理和能力会得到有效调节,为幼儿升入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课程具有规范化,在知识内容上也会逐渐加深,幼儿在接触的开端会很难适应,而有效的学前教育能够有效的缓解这种状况甚至是避免,让幼儿更好地进入小学阶段,扮演好小学生的角色。

二、开展学前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 开展幼儿走进小学的活动

幼儿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是不知道如何去适应小学学习,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有效进入小学阶段,我们可以模拟小学课堂,让幼儿提前感受小学学习。作为幼儿教育从事者,我们可以跟当地的小学进行联系,组织幼儿走进小学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的氛围,让幼儿自己观察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当幼儿在对小学进行了初步认知后会对小学充满了向往,而不是初步入小学便不适应。我们还可以请小学生在课下跟幼儿交流,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小学学习和生活,让幼儿提前进入教学环境。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前教育需要学习和玩的同时进行,在玩中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意识,便于幼儿更加顺利进步小学并适应小学的学习。

2. 开展模拟小学课堂活动

幼儿对小学阶段的了解可以在了解小学环境和氛围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的学习课堂,对于马上就要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开展小学课堂活动,每天安排一节课按照小学课堂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我们以数学计算为例子,在学前阶段,幼儿教师对幼儿展开计算的时候,往往借助工具进行练习,常用到的教具有带颜色的小木棒或者是积木,在这教具的使用能够带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保证数学计算的顺利进行;而在小学阶段则是完全不同的,数学计算的教学需要借助立体展开,教师应该首先对幼儿讲解两者的区别,小学课堂的教学速度相对学前教育是比较快的,因此很多幼儿是跟不上这种课堂节奏的,再加上学前阶段教师基本上是手把手教学的,而小学阶段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如若教师没有处理好这两点,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受到打击,学习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展开这种活动之初,我们可以设定每天进行一节课让幼儿适应,但在一周或者是两周之后教师应该增加小学课堂的次数,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除了教学课堂外,我们还可以把小学阶段的课外活动展示给幼儿,不仅仅让幼儿感受到小学阶段的压力,也能感受到课外活动的乐趣,充分的了解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3. 开展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交流活动

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不尽相同的,为了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应该多多交流,让两个学习阶段的教师进行经验和方法上的交流,对学校阶段的上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幼儿教师可以把学习到的经验和方式在学前大班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给幼儿,学校教师可以从幼儿教师那里获得的收获运用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有意识地放慢教学和课堂进度,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双方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探讨和研究,分享彼此的经验,促进共同成长,提高专业素养。

幼儿教育是孩子发展的基础,更是未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奠基石,学前教育的有效开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在学前教育阶段能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幼儿在心理上健康成长,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学前教育是重要的阶段,需要家长和学习、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幼儿创建更好的环境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杨蓓.幼儿学前教育的具体方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4):13-14.

[2]陆婷.试论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J].才智,2012(2):10-11.

[3]冯梅.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群文天地,2011(8):9.

[4]陈颖.我国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5]罗津.我国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6]刘晶波.我国学前教育研究年发展状况分析[J].教育研究,2011,08:39-44.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9

一、健全社会艺术教育规章制度, 层层分工贯彻落实

国家文化部、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出, 要把建立健全社会艺术教育规章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每年应给地方政府拨款从经济上给以支持, 推动社会艺术教育的发展。各省、市、县 (区) 、乡镇农村也应成立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执行上级相关法规、制度, 还应制订相应的细则和配套规章, 把艺术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范围, 完善艺术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上下级互相衔接管理, 工作落到实处, 有利于促进社会艺术教育整体发展, 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二、全社会关注艺术教育, 遵循“艺术生活化、 生活艺术化”原则

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 从幼儿抓起, 全体国民不分性别、年龄、学历等条件的限制, 共同参与各项社会艺术教育活动, 利用当地资源定期开展有特色的各类演艺活动, 以增进国民艺术修养, 实现社会康乐、和谐的发展, 注重大众审美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艺术融入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部分, 人们的言行和公共场所及地域整体的氛围均可成为艺术教育的途径, 达到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目的。

三、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社会艺术教育, 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艺术教育中, 自始至终要抓住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根。 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以及广播电视等部门, 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 以对社会负责、对全民负责的态度, 多出好作品, 源源不断地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利用大众媒体的权威导向作用, 将传统民间艺术与新闻媒介结合, 它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四、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 创设良好的社区文化艺术环境

无论大专院校、以及省市中小学、幼儿园都应尽量利用校园场地、设施、师资、经费等学校资源, 给予社区居民从事体育、休闲、学术、文艺以及社区服务等活动提供方便。 教育部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一批区县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 提高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为创设良好的社区文化艺术环境尽力。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应扩大视野, 在文化下乡方面尽量拓展活动空间, 充分利用当地传统节日、庙会与基层文艺团体联合实施文艺联动, 以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主要内容, 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现代文艺的先进成果。这种文化互动, 对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 团结群众的凝聚力, 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 稳定农村基层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搭建良好的社会艺术教育平台

各级政府应结合社区实际, 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一些乡土艺术内容, 将社区艺术资源带入学校艺术教育, 如开发利用编艺、乐舞、曲艺等艺术资源。充分调集社区各种艺术资源, 为市区县、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校外教育机构聘任专业的艺术人员、老艺术家兼任学校艺术教育的辅导员或艺术活动的顾问, 指导学生开展艺术活动, 有计划地开展面向社会的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艺术活动。学校艺术活动要和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 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观摩、演出、展览等活动。学校与社区加强联动, 形成社会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会艺术教育大环境。优化艺术教育环境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广泛利用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一切文化艺术资源, 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 在全社会普及和推广艺术教育, 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只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 从幼儿抓起, 才能共建协调一致的社会艺术教育环境, 使国民艺术教育取得好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东风.艺术课程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10

近几年来, 我园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以示范园为核心, 尝试将各种教学资源组合、重构, 运用联合教研等形式,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影响及作用

(一) 优化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活动中, 幼儿往往会被多媒体色彩鲜艳的画面、动静交替的物体、有趣或紧张的情节所吸引, 从而进入到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例如, 在科学活动《大自然的菌类》中, 为了让幼儿了解的知识更广泛, 我们借助植物世界等教学软件, 利用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等强大技术手段, 形象而直观地向幼儿展示了各种菌类。这样, 幼儿不仅认识了多种菌类, 而且了解了这些菌类的生活习性、作用, 以及如何区别有毒菌和无毒菌, 对菌类有了一个较全面的、感性的认识。

(二) 提高学习效率, 化解教学重难点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动画、图片、音视频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形式, 生动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 把静态知识动态化, 抽象知识形象化, 从而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数积木》中, 由于部分积木被前面或上面的积木遮挡住, 让幼儿凭空进行想象统计积木的数量有一定的难度。于是, 我制作了电子白板课件。当数到被遮挡住的积木时, 我可以将遮挡的积木全部移开, 使幼儿一目了然, 从而很好地化解了教学重难点,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增强学习主动性, 培养创新意识

3-6岁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 幼儿的想象力极其丰富, 具有很强的创造潜能。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顺应了幼儿成长的需要, 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交互式环境, 增强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拓展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 培养创新精神,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二、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整合

(一) 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内容方面的整合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 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于幼儿年龄小, 生活经验匮乏,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内容不能简简单单地靠教师的说教来完成, 必须给幼儿呈现更加丰富的直观形象, 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多媒体课件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 将教育内容形象、鲜明、直观地表现出来, 增强了集体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引发了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质量。例如,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的传播》, 以种子及其不同的传播方式的认识作为幼儿认识秋季的契入口, 使幼儿能有机会观察到不同种类种子的传播方式, 了解种子与自然现象的相互联系及作用。

(二) 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日常活动方面的整合

在新《纲要》精神的引领和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我们逐渐认识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 而应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有利契机, 随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动植物的特性及生长过程,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提升对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我园每个班都增设了自然角,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季节特征投放相应的动植物、农作物、自然物等, 并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种植、饲养、和观察。但由于受时间和动植物生长持续性的限制, 幼儿获得的知识多是零碎的、松散的, 这对幼儿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影响。为此, 我们除了可以引导幼儿用记录表把观察到的现象随时记录下来,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 如用照相机等拍摄下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显著变化。当某一动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时, 我们可以把它生长变化的照片制作成Power Point展示给幼儿看, 帮助幼儿回忆其生长过程, 帮助他们建立完整、正确的认知结构。

三、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整合的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手段之一, 有其优点也有缺点,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及其与教育活动整合的方法和技能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 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 但有些教师由于自身观念或对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得不够, 还不能很好地成为整合的主体。比如, 有的教师因为怕麻烦不愿意使用信息技术, 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信息技术能力不够, 导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流畅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 教师应成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者、自觉应用者和主动适应者, 积极学习、自觉应用信息技术。在使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熟悉每一个教学软件的内容、功用, 比较、选择或制作适合本班幼儿使用的教学课件, 以便更好地帮助幼儿们达到教学目标。其次,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要,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有伸缩练习空间的教学软件。再次, 教师在选择信息技术教育活动软件时要注意筛选, 避免那些有暴力倾向的内容充斥幼儿幼小的心灵。

(二) 保持教育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传统教育活动之间的均衡关系

再好的信息技术设备、再好的教育软件, 也只能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手段与辅助工具, 决不能用它来取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效度原则告诉我们: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选择, 不能唯“电”是从, 媒体现代化固然有它的优势, 但不一定就会带来教学高效度。教育信息技术手段, 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教育手段, 而应与其他多种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试图以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尤其是那些符合幼儿成长需要的、经典的、优秀的活动, 比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筑游戏、玩沙、玩水等活动, 不能因为有了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就把它们通通废弃了。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 中职幼儿教育 新课改理念 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

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新课改理念指出,学校教育要教给中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面向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互动教学策略,让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实现教师和中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依据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知识和行为的互相交流和互动。教学实践再一次证明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教学互动和教学交流就不存在教学高效性。所以,在中职幼儿教育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在要求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交流互动教学策略的开展和实施效果直接决定新课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成为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性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分析传统幼儿教育教学过程,发现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弱化互动、轻视互动的教学现象,体现出互动形式往往是单一化的被动性,可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中职幼儿教育教学如何实施交流互动策略,实现中职学生高效性学习,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中职幼儿教育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课堂交流互动。

传统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限制和制约,课堂教学过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中职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规律,缺少课堂上中职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教师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最终目的,于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采用灌输方式强迫中职学生对所教知识被动接受。主要体现在:

1.过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将幼儿教育教学定位在形成知识和技能上,唯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忽视中职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课程要求的“统一性”掩盖了中职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不同中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难以获得良好发展。

2.传统教学过分关注中职学生的专业成绩。学习成了“背书”、“死记”和“考试”的代名词,中职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机会。将课程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一切为了过关”成为现实教学“主旋律”。轻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只关注学习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导致中职学生成为重复演练的学习机器,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中职学生学习思想压力大,缺乏学习主动性,部分中职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

二、更新观念,实施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交流互动,实现高效教育教学。

新课改教学模式一定是建立在新教学理念基础之上的。所以,要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交流互动教学策略,必须在教学思想和中职学生意识中建立突破传统教学观束缚的新型互动教学观。为此,加强教师教学理念学习和教学方式方法培训,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全面落实和理解新课改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才是当务之急。我们依据新的教学理论知道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人际关系协作活动实现的。正是基于这样正确的认识,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发挥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以中职幼儿教育教学新课标作为精神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策略引导,建立新型课堂交流互动策略,实现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这三个因素以知识信息为载体的互动交流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全方位相互交流。

三、加强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交流互动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中职幼儿教育教学课堂中实施交流互动策略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加以衬托,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交流互动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中职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需要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怎样才能在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打造出这样的教学环境呢?

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把自己融入中职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师生关系不是从中职学生开始的,而是从教师转变开始的。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把中职学生当做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中职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中职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开发中职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其次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中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职学生的学习是中职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措施实现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实现中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交流互动的前提,更是中职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交流互动策略的必要条件。自主学习是中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教学问题设计、结果讨论等角度组织学习全过程。中职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中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主动探求未知问题的解决。

这一过程中中职学生根据教学问题未必会直接得到答案,但在探究过程中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主动提出教学问题开展学习研究,并与学生和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经过交流互动获得统一认识,建立有效的知识结构。自主学习强调让中职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会研究性学习,形成研究性学习行为和习惯。这种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性互动教学不但体现了师生互动,更体现了生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实现互教互学,补长取短,共同提高,不但有助于中职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而且能增强集体凝聚力,使中职学生感到集体的友爱,满足自己归属的需要。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 篇12

丰台区教委主任冯晓光说, “教育集群”简单说来, 就是一个地区内各种教育资源汇集在一起的教育群体。丰台区由教委主导, 集群中优质学校牵头, 集群内各学校资源共享, 既充分调动学校个体, 又形成了多个个体联动发展。

据了解, 方庄地区现有20多所学校, 包括10所幼儿园、5所小学、2所中学、1所职业学校、1所校外教育机构, 还有一些社会办教育机构等, 构成一个规模很大的“教育集群”。集群内的北京18中是示范高中, 芳古园小学等5所小学教育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 同时还有特色鲜明的丰台劳技中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等。

冯晓光说, 受原有学校规划布局影响, 方庄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办学空间有限的难题, 在课程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受到很大制约。“教育集群”发展模式能有效破解当前方庄地区教育面临的问题, 促进各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此外, 集群发展还打破了原来纵向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联合交流不健全的壁垒, 构建起各阶段教育衔接的纵向管理新机制。

芳古园小学校长申瑞芝告诉记者, “教育集群”式发展有助于学校间软硬件资源共享。日前, 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的校本教研项目, 就吸引了芳星园小学等集群内学校的参与。

上一篇:智能开关控制器下一篇:现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