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选编原则(精选4篇)
习题选编原则 篇1
习题是学生巩固知识、形式技能技巧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高三总复习来说, 有质量的综合训练无疑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选编出科学、可信、新颖、灵活、难度合理且有一定的区分度的理综试题, 对于理化生教师而言是一大难题, 下面就生物综合习题的选编原则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特征是多年高考命题的原则, 难∶中∶易=2∶5∶3, 以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的内容一直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主体.编题时不能热衷于追求新颖性和技巧性强且难度较高的综合习题, 不能出现偏题和怪题.考试就要让学生考好, 考出水平,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果跳得很辛苦却摘不到“桃”,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试题要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例如, 2008年高考理综卷 (Ⅰ) 生物科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相对较多, 突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第3题考查细菌的基础知识;第4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第5题考查细胞工程的基础知识:第30题I考查矿质代谢的基础知识;第31题考查遗传的基础知识.
二、开放性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趋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特别重视对学生生命素养和情感价值的考查.开放性题是体现这一命题趋势的最好形式.开放性题一般是通过提供材料和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出话题, 由学生自由选择主题进行作答.答题时需要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融入自己的思考, 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开放性题在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答题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 开放性题的出现是推进生物创新教育的一种动力, 教师在生物习题选编时, 要注意运用开放性原则.例如, 今捕获一只罕见的白化雄性猕猴 (白化由基因aa控制)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用这只白化猕猴繁育出更多的白化猕猴.此题为实验方案设计的结论开放题.设计的方案有:1.用这只白化雄猕猴和多只正常雌猕猴交配得到子代, 再让子代雌雄猴相互交配, 其后代中约有1/4的猕猴为白化猴.2.用白化雄猕猴和正常雌猕猴交配得到子代, 再让这只白化雄猕猴和子代雌猕猴相交, 其后代中约有1/2的猕猴为白化猕猴.3.利用克隆技术繁育白化猕猴.取出白化猕猴某体细胞中的细胞核, 转移到去除细胞核的正常猕猴的卵细胞中, 再将此细胞“种植”到正常雌猕猴的子宫内进行发育, 即可得到白化猕猴.
三、创新性原则
高考试题贵在创新.高考命题经常把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创造性地融合到试题中, 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知识迁移能力.做这样的题看似简单, 其实入题容易得分难.教师在选编试题时可将典型试题进行改编, 如把条件改变, 把图示改变, 把简答题改为选择题等.针对易错题, 做这方面的创新, 就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 2008年高考生物第30、31题呈现难度降低趋势, 但设问新颖, 由问答题改为填空题, 避免了学生丢掉采分点, 增加了得分率.尤其是第30题II是神经调节题, 设问非常新颖, 通过识图, 考查兴奋传递和兴奋传导的区别.把实验设计题改为填空题, 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令人耳目一新.
四、社会性原则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 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必须要在习题中得到体现.关注身边的“生物现象”, 用生命的观点分析生活, 应成为生物高考复习冲刺阶段的重点, 设计出有较强信息性和社会性的习题, 是生物教师在选编习题时应注意的一个社会性原则.例如下面一道习题:白血病又名血癌, 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病症, 在我国发病率为2.76/10万.在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 白血病居第一位.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 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 还侵犯身体其他器官.目前能根治白血病的唯一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请问:
(1) 造血干细胞的三种来源是、和.
(2) 当前治疗白血病的首选方法是.但在没有亲缘关系的骨髓中其配型相合的仅有万分之一, 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仅有25%的概率, 试简述其原因.
(3) 当来自台湾的骨髓再一次注入江苏泰州白血病少女陈某体内的时候, 不仅标志两岸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同时又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不是在大陆找不到理想的髓源, 而是骨髓库里可供组织配型的骨髓太少了.由此对你的启发有哪些?
此题以白血病为背景材料, 这一材料既是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 又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试题的情境材料超出了教材及大纲.题中的三个问题围绕着干细胞移植进行设置, 考查了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和免疫学应用的有关知识, 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总之, 要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环境等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理综生物习题的选编就要遵循以上四个原则.
精心选编习题 提高学习效率 篇2
一、在“点”上求巩固
所谓“点”即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考试热点、薄弱点等,对重点内容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对热点、薄弱点要进行针对练习.所以选题应带着学生的问题去找习题或自编题目,力求让学生从每一道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从而巩固知识.
二、在“典”上找效率
一道好的典型题是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深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长期记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等实际情况,精选几道典型的习题作为突破口,而不是一味追求习题的数量.
例如,在复习完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后,笔者设计了下面道习题:
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X+6O2=6CO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由碳、氢两元素组成
B.X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X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三、在“新”上下功夫
化学作为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信息融入习题中,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还会创设出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让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在设计习题时,应多选择具有实际科技背景或真实化学现象或具有现代信息的题目,回避那种脱离实际的纯“思辨游戏”式的题目.例如,在复习“燃料及其利用”这一章时,笔者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置了下面一道习题:
化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奥运会对能量的需求很大.北京市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很多尝试,有些街头路灯不用外接电源,只要每天有短时间的光照就能使用,这种路灯使用的新能源是.
(2)为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用丙烷(C3H8)作火炬燃料.丙烷燃烧时发出亮黄色火焰,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北京奥运会将有数以万计的观众.针对观看比赛时产生的垃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应随身带出赛场,分类回收
B.这些垃圾可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C.这些垃圾中的塑料制品不要随意丢弃,避免“白色污染”
四、在“巧”上求探索
化学练习要讲究技巧,习题的巧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进行对比练习,使其进一步掌握答题技巧.例如下面一道题:
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C.分子可以化分成原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像这类似是而非、易混淆的问题在化学中还有很多,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与单质之间的区别等,都可以用类似上述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五、在“特”上求突破
推断题是化学中考题中的传统试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中考能力题考核重点要放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放在对知识的整体联系上.物质推断题能综合考查学生所学的知识,考查学生逻辑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而解决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往往就是物质的特性,因而必须让学生牢牢掌握.
六、在“评”上做文章
习题讲评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首先在习题讲评中一定要分清主次,要求教师在批改学生习题时及时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其次,习题讲评要进行类比、发散,要进行知识链接,不能仅仅就题论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这样才能扩展思路,提升应变能力.
七、在“错”上不放过
教师评完试卷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做错的题全部摘抄在纠错本上,然后在每题后写上正确答案及其错误原因.让学生经常打开纠错本进行自我反思,如此就能大大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化学二轮复习中的试题选编原则 篇3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作业改革还跟不上步伐, 市场上现成作业是“多”“繁”“杂”, 但绝不够“新”“优”“精”, 可谓良莠不齐, 很难说适合我们的学生。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 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对作业进行“选”、“编”, 把“选”和“编”结合起来, 更容易适合学生, 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利于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实现自身的发展。习题的“选”、“编”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次推进,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建立了“选题练习——纠错强化——变式拓展”的模式, 强化了“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换。本文就习题选编原则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难求全面, 权作引玉之砖。
一、查漏阶段:有针对性的选题练习
通过第一轮基础性、全方位的复习, 正确地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习题是关键。“选”是指选择别人或现成的优秀的、合适的作业, 但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套用, 而是有所选择。试题内容的范围, 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定, 那么, 选题的标准是什么呢?《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是命题工作的法律文件, 不能超越。不能仅凭教师的好恶而超过规定范围选题, 这无形中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与我们提倡的减负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 笔者建议把选题的主要精力放在近年高考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上, 从中选出符合当年高考要求的试题或试题的部分内容。同时要照顾到基础性习题 (包含特定教学单元内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以起到稳定情绪、激发兴趣、深入浅出的作用) , 开放性习题 (包含过程开放型和结论开放型, 主要训练发散和求异的思维能力, 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索、充分调动潜能的习惯) 和实践性习题 (包括类似科学探究过程的简约程序, 主要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间接地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 的结合, 从而达到对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更好地把握。
高三复习中有一部分时间是用来考试的, 通过考试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清楚自己知识的薄弱点, 从而来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 是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不清, 还是审题粗心大意;是化学术语书写错误还是表达能力欠缺;是解题格式不规范还是心理紧张, 等等[2]。只要这样不断反思与总结,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化学学习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观点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 而且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指明方向。
二、补缺阶段:有目的性的纠错强化
经过第一步的练习, 学生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出来, 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在本模块中对于知识的运用情况。这个阶段, 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症下药”, 必须进行分层教学, 让后进生“吃得着”、“吃得了”, 让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因此, 教师在选编试题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 选编基本巩固性试题、拓展性试题、综合性试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而对于群体性的易错问题、“盲点”问题要重点讲, 并在讲解的基础上继续选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难点。
另外还要说明两点, 第一应该引导学生把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 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 标出该点纠错题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第二要注意控制题量, 保证学生在30min左右完成练习, 维持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和效率, 这样的题量也保证了教师能完成每份作业的批改, 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
三、提升阶段:有指向性的变式拓展
通过错点强化, 学生需要进一步对相关知识进行运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试题, 为了更好地挖掘化学知识的潜在功能, 恰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 并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 要从“点”出发, 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2]。我们鼓励教师在分析学生综合情况的基础上, 对题目加以改编或创新, 对涉及的知识点向多侧面、广角度进行合理变换, 即进行变式训练。这样可以保持原命题的本质不变, 不断变换原命题的条件、或结论、或形式、或空间、或内容、或图形等, 产生新的情境,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思维去探究问题, 从而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问题的变式, 解决一类问题的变化, 让学生逐步养成深入反思化学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善于抓住化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探索相关化学问题间的内涵联系以及外延关系, 进而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
这里的“编”就是自己编写、设计、创制作业, 意味着量身定做和创新发展。这不仅锻炼了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也有的放矢地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新编试题重点要体现一个“新”字, 即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 试题设问要新颖, 思维性要强。从国内外重大事件中挖掘化学试题素材, 从生产生活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挖掘化学试题的素材, 寻找它们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的契合点, 命制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区分度高、能力立意的高质量试题。
例如:今有 (1) CH3COOH; (2) HCl; (3) H2SO4三种溶液, 选择填空:
(1) 当它们p H相同时, 其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是_________。
(2) 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 其p H的关系是_________。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于电离平衡概念、不同溶液中p H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在讲评例题后, 再让学生完成下列6个变式训练, 意图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变式1:当它们p H相同、体积相同时, 分别加入足量锌, 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体积关系为_________。
变式2:当它们p H相同、体积相同时, 同时加入锌, 则开始时反应速率_________, 若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 (相同状况) , 所需时间_________。
变式3: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 需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为_________。
变式4: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1) 、 (2) 、 (3) 三种溶液, 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反应, 要使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关系为_________。
变式5:将p H相同的三种酸均稀释10倍后, p H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变式6:将p H=5的H2SO4溶液稀释1000倍后, C (H+) ∶C (SO42-) =_________。
通过以上发散训练, 学生知识得到有效整合 (如下图) , 认知结构得到重组, 达到有效建构知识的目的。
溶和p液H的值酸碱性{…弱…酸p、…H水弱电值碱…离及的平其电衡计离算平衡}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强调一点, 作业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越少越好, 合适的量才是最好;作业不是越难越好, 也不是越简单越好,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选编方法探讨 篇4
一、习题选编的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布置数学习题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 习题的选编必须以真实性为原则, 最大限度地选择贴近社会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 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 公平性原则
数学习题背景的选编要以公平性为原则, 不能因学生个体等方面的差别而影响学生对习题的理解.尤其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选编习题时应更加注意这点.根据本班同学学习情况的普遍特性, 有针对性地选编一些富有实效的习题, 才能达到习题教学的目的.
(三) 简洁性原则
习题的编制语言应该力求简洁易懂, 避免因内容晦涩难懂而误导学生的理解.同时, 还要保证叙述文字准确无误.因此, 教师在选编习题的时候, 既要确保编制语言的准确, 还要使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语言.
(四) 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主要是指选编习题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因素, 适当地选取和编制习题.做到难度适中, 难易结合, 满足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同学的需求.
二、数学习题的选编方法
相关学者讨论习题选编的有效策略, 通常是以如何编制习题集为主要讨论内容, 很少有人从课后习题编制的角度来考虑习题选编问题.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 简单谈谈在初中教学中数学习题的选编策略.
(一) 探究式习题选编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布置的习题内容大多是以往习题模式下的老题目, 很少布置一些能够让学生体现科学研究过程, 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题, 导致学生缺失了探究的情境, 就谈不上形成科学探究素质.我们布置作业习题的目的, 不止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巧, 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素质, 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的基础上, 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全的科学精神, 以探究数学的真谛.
我认为, 我们在选编习题时, 可以将教材中的习题进行重组和再创新, 设计一些探究式习题.当然, 习题背景和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公平性、真实性、简洁性等原则.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 并将其联系到现实生活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探究式习题的开放性特性, 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最大限度地拓展思维空间和激发学习潜能.同时, 也起到对数学知识和理论巩固加深的效果.
(二) 引导式习题选编策略
引导式习题选编策略, 是一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形成的方法.教师以量力性为出发点, 根据不同层次同学的知识水平, 选择或重新编制一些形式逐层推进变化的习题, 使同学在循序渐进的数学推理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掌握数学知识点和理论, 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的各种能力.同时, 在编制习题时还要掌握好习题的纵深度, 依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适当地延伸习题涉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让同学学会联系前后知识, 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 训练式习题编制策略
数学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熟练的数学技能基础上, 只有熟练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才能将其内化并运用自如因此, 教师选编的习题不能脱离训练的目的.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 为了达到习题训练的目的, 可以选择一些最有代表性和知识面涉及较广的习题, 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在课后习题的训练中, 培养出较强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 查漏补缺的习题编制策略
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内容不可能符合不同学校中每一名同学的学习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了解教材内容, 观察其中涉及较少的习题类型和重点考试题型.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目的地编制课后习题, 达到训练数学技巧的效果.
数学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学生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错误.此时, 教师就可以依据学习生活中得到的反馈信息, 整理与总结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题型, 有针对性地布置习题, 全方位地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的选编, 需要在符合真实性、公平性、简洁性和量力性编制原则的基础上, 采取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 才能使选编出来的习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达到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洪良.探究式习题编制策略[J].数理化学习, 2009 (11) .
【习题选编原则】推荐阅读:
选编策略07-16
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编07-12
读书音乐类佳作选编07-23
生物学微格教学资料选编论文08-24
2004-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选编-默写08-22
「心得体会」优秀《中国家规》读后感选编09-24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材选编也要与时俱进09-14
就近原则 感叹句习题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