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信息化(共12篇)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1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要求
财务管理信息化指的是通过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 财务人员对单位组织的流程进行再造, 建立起与之相配合的财务组织结构模式, 积极地挖掘财务资源的信息潜力, 充分开发财务信息资源, 不断提高财务活动的效益, 从而更好地进行财务活动, 妥善处理好财务关系, 实现组织权益最大化这一终极财务目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单位组织在财务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为了领导者获取价值信息的主要途径, 它不仅能够增强中小学的竞争能力, 还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地位, 增强会计管理的决策力是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措施。
二、现今中小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况以及存在的不足
1. 中小学校对信息化认识不足, 忽视信息化的建设
在中小学校里, 有部分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信息化有错误的认识, 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提高其劳动效率, 加快信息输出的频率, 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财务管理信息化缺乏制度理论的支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化的重要性。但财务管理信息化还是会计发展的新兴事物, 现代信息技术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是在运用中, 财务管理信息化也有很多问题仍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摸索和改进。从外部环境来说, 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远远不够完善, 缺乏能够确保财务信息工作安全和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
3. 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技术支持和安全环境有待完善
因为学校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让学校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中,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易泄密, 会计信息系统易受到攻击, 这些风险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由于会计数据用电子符号代替了, 磁介质也代替了纸介质, 这些数据的保存相对传统数据对环境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会计档案的安全性方面存在很大风险。
4. 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网络会计基础之上的, 因为网络会计是网络和会计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所以也提高了对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不仅需要他们具备基本的会计业务技能以及管理的能力, 还要求他们精通网络知识、计算机基本的维护应用技能。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是比较匮乏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又将随之提高, 而现实中人才供不应求, 这又将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推进中小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中小学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基础薄弱, 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因此在现实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针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 从理论上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
要正确地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 谁能迅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 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这就要求中小学注重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 加快推进学校的全面管理信息化进程。必须对会计信息化保持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度, 充分发挥当今财务软件的作用, 让会计信息系统给学校管理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学校员工进行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培训, 培养出自己的人才。
2. 确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地位, 健全网络财务
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 因为它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准确性的特点, 因此一直都是管理者进行治理和控制, 配置相关资源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就必须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 建立以控制资金流为重点的相关管理理念。在学校的管理中, 只有切实抓好学校的财务管理, 加强对资金的监控, 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一定要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核心和切入点,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从而强化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 不仅可以加强管理制度的约束, 防范资金的风险, 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 避免了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的失真。
3. 培养学校的信息化人员, 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
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相关培训, 不断地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 提升他们的管理理念。熟练地掌握财务技能是充分发挥系统作用的关键, 从广义上说, 财务人员是集中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他们的操作并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是确保财务管理系统顺利运行, 发挥管理系统作用的重要前提。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使其能尽快地掌握系统的操作技能并主动地适应管理工作方法的改变, 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建立起一套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相配合的工作制度以及激励机制更是迫在眉睫, 只有切实地抓好这几方面的相关工作,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进行。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人才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所以要把人才培养放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位置。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更是每个单位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都要面临的课题,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 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人员和制度上的各种缺陷, 但它的核心地位是无法改变的, 中小学只有更新观念, 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培养, 才能在信息时代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英亮, 谢林海, 等.系统动力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
[2]李心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J].会计研究, 2000 (10) .
[3]陈翔.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发展——业务事件驱动[J].四川会计, 2002 (9) .
[4]姬亮.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13) .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2
平定县中小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网络信息安全,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确保阳泉市教育网绿色、安全、畅通,预防和杜绝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平定县中小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法人担任,为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及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
2、成立学校网络中心,负责校园内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从事校园网络管理的人员要具有相应的法律意识和计算机网络管理水平。
3、各学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原则,认真履行网络信息安全职责。对未能履行职责的责任人,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严禁将校园网接入校外用户,各校要对网络通讯设备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将学校光缆私自接入校外的,要追究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5、学校的每台计算机IP由网络中心统一分配,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由于特殊原因需要改动IP的必须写出书面报告,由学校网管员更改并填写变更记录。网管员必须对每一台入网计算机IP和MAC地址进行备案。各校的网络管理员要定期检查入网计算机IP和MAC地址情况,一经发现私自更改IP,立即上报学校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并做出处理意见。
6、各校的网管员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计算机使用制度,禁止利用校园网发布、访问和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包括色情、反动、邪教、谣言等信息。一经发现,学校的网管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发布信息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的地址相对应的计算机,如有处理不及时者,追究网管员以及当事人的责任。
7、网络管理员负责全校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工作,建立定期汇报及网络事故随时报告制度,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和问题。校园网服务器发生案件、遭到黑客攻击后,网络中心必须及时备案并通过学校领导向公安机关报告。
8、校园网中对外发布信息的网站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ICP备案。发布信息必须经审核程序,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再由信息员发布。
9、所有上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
10、不得利用计算机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敏感信息、政治问题和淫秽色情内容的信息。严禁制造和输入计算机病毒。对利用网络从事违法行为者,应立即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11、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由网络中心统一安装,用户要切实做好防病毒措施,及时在线升级杀毒软件,严禁在校园网内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或文件。对于外来光盘、U盘、软盘上的文件应使用合格的杀毒软件进行检查、消毒。
12、保护校园网的设备和线路。不准擅自打开计算机主机的机箱,不准擅自移动计算机、线路及附属设备,不准擅自把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外借。禁止私自安装、卸载程序,禁止使用盗版软件,禁止任意修改和删除服务器、计算机的系统文件和系统设置。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学校法人或校园网络中心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网络设备。
13、除校园网负责人员外,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登陆进入校园网服务器或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盗窃、破坏网络设施。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14、校园网用户要严格遵守校园网络管理规定和网络用户行为规范,不随意把户名借给他人使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经常更换口令,保护好户名和IP地址。严禁用各种手段破解他人口令、盗用户名和IP地址。不得利用各种网络设备或软件技术从事用户帐户及口令的侦听、盗用活动。
15、使用校园网的全体师生有义务向学校法人、网络中心和有关部门报告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
16、对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学校可根据情节提出警告、停止其上网,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分,或交公安机关处理。
一、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2)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4)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二、破坏、盗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和进行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活动。
三、盗用他人帐号或私自转借、转让用户帐号造成危害者;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者。
五、上网信息审查不严,造成严重后果者。
六、使用任何工具破坏网络正常运行或窃取他人信息者。
七、有盗用IP地址、盗用帐号和口令、破解用户口令等危及网络安全运行与管理的恶劣行径者。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工作机制,提高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防范并及时、高效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预案。
二、原则
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及时预警、协作配合、快速处理、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恢复的原则。
三、各校应急处置工作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有害信息内容:
1、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
2、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3、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4、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5、捏造或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恶意攻击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严重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6、宣传邪教、色情、暴力、凶杀,教唆犯罪;
7、歪曲报道我县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
8、其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信息。
(二)严重违法犯罪活动:
1、利用互联网、教育信息网大规模进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活动。
2、利用互联网组党结社,进行反动勾联、邪教活动。
3、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大规模破坏社会稳定,扰乱金融秩序的活动。
4、利用互联网大规模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重大损失的活动。
四、组织领导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各校要设立校园网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组长由学校法人亲自担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学校网络中心人员及学校政教处人员组成。
五、应急处置基本程序及处置方法
1、校园网络安全办公室在接到案情报告后,应立即向校园网安全领导小组报告,立即保存相关网络日志,断开事故信息点的网络连接,保护事故现场,制止有害信息的再传播扩散。立即和有关学校或科室信息责任人,共同处置事故。必要时向公安局有关部门汇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安全机关开展侦察案件线索、查找信息源头工作。
2、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应在开通校园网时间内,由网管人员实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和有害信息,应在1小时内报平定县校园网安全办公室。
六、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和纪律
1、各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案情报告或通知后,应立即行动,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2、在处置工作中,参加处置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
3、严格信息上报制度,及时上报情况。
4、严格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落实、行动迟缓、措施不力以及清查处理后,网站上仍有相关有害信息出现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信息化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信息化设备由管理员统一管理和维护,所有器材要作到帐物相符,器材的保管要符合防晒、防潮、防尘、防腐、防雷、防高温等要求。
二、使用信息化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禁止非正常关机,禁止随意插拔各种连接线。
三、管理人员要随时升级防病毒软件,保证每周进行日常病毒检测,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任何程序、数据要经过病毒检查,同时作好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四、相关人员不得传播、复制、编写病毒程序、严禁利用教育网络发布、浏览、下载、传送反动、淫秽及暴力的信息。
五、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学校教育网络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六、完善安全保卫措施,注意防火、防盗,教室内应按防火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灭火。
七、加强教室内用电管理,定期对供电线路配电设备和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造成事故;按综合布线设计进行用电线路铺设,不得私拉乱接;计算机教室用电不得超负荷;每天下班前,须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关闭总电源,最后关好门窗。
八、管理人员要熟悉设备电源,照明电及其他电器设备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
九、定期检查、保养信息化设备,保证运行安全可靠。妥善保管硬件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和重要随机文件。
十、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外请人员对信息化设备进行维修时,学校相关人员应自始至终协同。
十一、教育信息化场所应列为单位重点防火、防盗部位,下班前管理人员要进行安全检查。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教师办公用计算机
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教师用计算机的管理,确保计算机正常、有序的使用,让计算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办公用计算机属于学校固定资产,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其所有权归学校。教师只具有使用权,因退休、调出(或借出)本校及长期病假(半年以上)的,由学校将其使用的计算机收回。
2、学校要成立管理维护机构,每学期对计算机进行集中检查和保养,使用者不得拒绝。如有正常使用故障,保修期内应由学校主管领导确认后,由学校管理维护机构维修或通知公司售后部门进行维修,如产生维修费用,由学校承担。
3、教师办公用计算机采用“借用保管”方式,实行教师本人专管专用,借用教师必须填写“使用承诺书”,确保计算机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4、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拆装计算机、更换计算机设备,不得私自外借、搬离办公室。未经允许不得擅自重装计算机操作系统、修改系统配置、IP地址、安装软件和删除软件,确因教学需要,需提出申请后管理机构负责给予安装。
5、因借用教师保管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设备遗失或人为损坏,由其按市场价赔偿或承担全部维修费用,教师不得以节省维修费为理由私自进行维修。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6、为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作,确保校园网络的通畅,请教师对杀毒软件经常更新,不使用有病毒源的光盘,对移动存储设备应杀毒后使用,不私自安装有害系统运行和校园网络安全的软件,上班时间不要打开占用网络资源带宽较多的窗口(如大容量文件下载等),以免引起网络堵塞。
7、对计算机及其设备应经常进行保养清洁,使之干净整洁。不要在计算机设备上放置茶杯等盛有液体的危险物品,以免因液体渗透而损坏计算机设备。
8、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上网,禁止浏览色情、反动的网站。工作时间严禁聊天、游戏及其他与教学工作无关的各种网上活动。如有违反本规定,师德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9、下班离校或长时间不使用计算机,请务必及时按照正常的方法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不得强行关机。坚决杜绝通宵开机的现象,以防火灾隐患。
10、每学期结束前学校组织检查每台计算机的情况,并据实登记。如果有设备丢失或非正常损坏的情况,使用人将负全部责任,照价赔偿。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要求
一、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配备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专(兼)职管理员,能胜任学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并承担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应用技能的培训工作。
二、所有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精通office办公软件,熟悉山西基础教育网、阳泉教育城域网及平定教育信息网的教育教学资源,能从网络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独立制作电子教案,组织和整合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合格率达到100%。
三、严格按照课时要求和电教馆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任务,信息技术纳入全县统考。积极参与每年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参赛作品要求学校覆盖率达到100%,且参赛作品质量逐年提高。
四、所有教师必须在平定县网络教研平台上实名注册自己的工作室,将自己每堂课的导学案和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全部上传到自己的工作室中,丰富和完善校本资源库。要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平台的互动交流,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和课后反思,每人每学期上传数量不少于10篇。
五、全面推行网络环境下电子备课模式,每学期电子备课数量必须达到新授课的100%。要注重学校备课组或同行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积极推行“一人主备、多人研讨、反复研磨、最终定稿”的集体备课形式,使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得到全面共享。
六、要努力探索 “创设环境,激励兴趣,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和环节流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向信息化设备和资源要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每学期不少于新授课的80%,学科覆盖率达到100%。
七、全面建立班级博客交流平台,班主任老师负责班级博客的建立和管理,把班级博客建成展示班级文化、发挥学生个性、增进师生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网络平台,使班级博客成为班级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利用班级博客交互性强的特点,开展作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全面推行“网络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八、各校根据应用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情况列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与绩效工作挂钩,并做为教师评优、评模的重要依据,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电子备课室管理使用制度
一、电子备课室是学校教师了解教育信息、整合本地网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自学培训、网络教研、电子备课、制作教学课件、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用、研场所,要切实加强管理,教师要倍加珍爱学校提供的办学条件,保护好设备,自觉服从管理员管理。
二、电子备课室必须做到防雷、防火、防盗、防潮。为确保电脑的正常运转,防止病毒感染及造成电脑瘫痪,管理人员负有管理、监督和维护之职,进入电子备课室的教师应自觉听从管理员的安排和指导。
三、教师进入电子备课室不准带食物、饮料等,严禁在室内吸烟,保持室内桌面整洁,保证电脑外壳无尘土。室内要安静,不得闲谈影响他人工作。
四、电子备课室除备课及制作课件,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外,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浏览与教学无关信息,严禁在电子备课室内进行聊天、游戏等娱乐活动。
五、遵守教师道德,不进入商业性网站进行猜奖、传销之类活动,严禁进入不健康网站,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六、爱护室内一切设备,不得擅自更改设备配置,不得私自在计算机中安装应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删除重要文件。确实需要,须经管理人员许可。
七、开机、关机等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让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使用结束后,应切断电源,整理桌椅,并登记好设备使用情况。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电子备课室管理人员职责
一、负责电子备课室相关设备的验收、入账和管理。
二、熟悉计算机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规程,并能进行基本的装配、调试、维修和保养,单机故障和网络故障管理员无法排除时,要及时上报教务处,确保教师备课顺利进行。
三、管理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开放和关闭备课室,做好设备维修、维护记录,协助备课教师做好教学辅助工作,提供正确操作咨询。
四、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室内整洁。
五、保管好电子备课室教学设备,切实做好防潮、防尘、防盗、防火工作,离开电子备课室前应切断所有电源开关。
六、教师电子备课室设备不得私自借用,外借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计算机设备若有损坏,应立即查明原因,和追究责任,按原价赔偿,并及时上报学校领导,提出有关处理意见。
七、有权拒绝非教学人员使用电子备课室设备的要求。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计算机教室管理使用制度
一、计算机教室要有专职人员负责,严格管理,充分利用,倍加爱护。管理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要保证计算机软、硬件运行正常,满足教学需要。人为损坏计算机设备,必须照价赔偿。
二、教室内的所有设备,要按统一要求分类编号定位,贴上标签,并逐一登记入账,做到账物相符。上机人员必须服从机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指导管理,必须在管理人员和教师指定的位置上机操作。不得随便更换位置。
三、要建立管理使用册,每次上机需登记上课内容、使用时间、机器情况、上机人数。雨季及多雨天气,每天至少开机2小时。暑假期间切忌长期关闭,常规管理不能中断。
四、师生进入计算机室必须配合机房的卫生保洁工作,必须穿戴鞋套进入机房,不得随地吐痰,不得乱写乱画,不得乱扔纸屑果皮等杂物,严禁携带书包、零食、饮料等入内,保持室内整洁,严禁吸烟。
五、每台计算机要建立保养、维修等情况的技术档案,要严格控制外来磁盘使用,定期做好病毒检测和杀毒工作。
六、机房内的电稳压器、服务器、空调等设备一律由管理员操作,其他人员勿动。机器发生故障,除专业人员外任何人不准打开机盖擅自动计算机的电源和机械接口插件。
七、上机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随意拨弄、拆卸计算机配件(键盘、鼠标等),不得擅自更改设置和私设密码。严禁私自携带光盘、软盘、优盘进入机房,严禁在任何计算机上私自安装、卸载、修改计算机程序,严禁一切人员玩游戏、上网聊天、登录不健康网站,不得在机房内打闹嬉戏。
八、上机期间发现任何异常现象,如机器故障、网络故障、病毒现象等有义务和责任向机房管理人员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九、上课和活动结束,按老师要求对机器作适当整理,关闭机器,将键盘、鼠标、凳子归位复原,有秩序离开,管理人员及时检查机房设备,切断总电源,关好门窗、电灯,关闭机房。
十、加强安全教育,注意防火、防盗、防磁、防雷、防触电、防计算机病毒和黑客侵入,要及时除尘。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职责
一、在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工作。要认真钻研业务,学习与掌握维修、保养技术,保证各室的正常使用。
二、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以及通信设备是网络的关键设备,须放置计算机教室(机房)内,不得自行配置或更换,更不能挪作他用。严禁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三、网络教室计算机要进行编号,学生对号入座。每台学生机都要有上机记录,管理人员要建立工作日志和周志,一机一卡建立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
四、管理人员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入室前要穿拖鞋或鞋套;要督促学生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学生离室时,要检查设备,填写使用记录,学生离室后,要做好设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下班时,要关好门窗,关闭电源,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五、建立机房登记制度,对本地局域网络、广域网的运行,建立档案。未发生故障或故障隐患时不可对光纤、网线及各种设备进行任何调试,对所发生的故障、处理过程和结果等做好详细登记。
六、要放火、发热、防潮、防尘、防磁、防盗等安全工作,定期向教务处汇报校园网管理情况和存在问题。
七、管理人员要做好机房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要严控外来磁盘和光盘的使用,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做好操作系统的补丁修正工作,采用国家许可的正版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软件版本。
八、网管人员统一管理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与教学无关软件,若确为需要安装,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
九、严格按规定管理好校园网及相关设备,严格执行公物外借报告、审批登记制度,逐日填写使用登记表,严禁将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移出挪为它用。
十、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设施,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帐。文件、教学资料、软件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账物相符。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班班通”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班主任为该班“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班通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要经常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管理员,以便及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如发现设备硬件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班级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应协助班主任管理。
2、各班要指定一名班级信息管理员(班主任可指派一名品德优秀、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担任),负责检查班班通设备是否关闭,确保教师上课完毕设备正常关闭。对“班班通”设备进行清洁除尘,切忌用湿抹布清洁,保持多媒体讲台下地面的干燥。不得用手触摸电子白板和投影仪,更不能让硬物触及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等。
3、粉尘、不按程序操作、机器运转时受到震动是损害机器使用寿命的大敌。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教育,未经教师允许学生不得乱动和使用各类设备,以免发生危险和设备损害。要保持教室内卫生,桌面洁净,减少粉尘,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保证多媒体讲台桌面干净、整洁,不乱放书本、杂物等。严禁将水杯、黑板擦等物品摆放在多媒体讲桌上
4、任课教师使用前应先向班主任申请,课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如需拷贝文件的应先进行杀毒处理,授课完毕后将文件删除。不使用外来磁盘、劣质光盘。使用完设备后,及时清理桌面、将电子笔等整理归位,再依次正常关闭投影仪、电脑主机等班班通设备,严禁直接关闭总电源;及时填好教师使用记录,班主任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如果班主任不做检查,出现问题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每月底将教师使用记录交学校教务处检查。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5、授课教师要注意系统的维护保养,发现故障或计算机有病毒应及时清除或向班主任报告处理,确保正常使用。授课教师不要在放置主机的操作台上放置其它杂物,保障主机能够正常通风散热。尽量不要保存资料在教室电脑上,严禁在电脑桌面与C盘上保存资料。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设置,严禁随意拆卸设备,不得擅自在计算机上安装和卸载软件。教学需要的软件,由学校管理员进行安装。
6、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须规范操作,不得在教室计算机中使用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自觉抵制有害信息,不在网上浏览有害信息及网上聊天、玩游戏,严禁利用网络制作、发布、传播各种有害信息。杜绝学生非法操作设备,教师不得擅自允许学生单独使用多媒体设施,严禁学生随意开关总电源、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
7、打雷时和雷雨天气各班禁开电源,严防雷击。
8、“班班通”钥匙不得随意转借他人使用,遇到周五或学校放假,班主任必须认真进行检查,做到电脑关机、电源关闭、多媒体讲桌上锁、教室门窗关紧等,做好设备的防潮、防损、防盗工作。
9、每到新学期开始,新老班主任要对教室内的班班通设备进行交接,新班主任要对照原教室内的班班通设备配置表检查设备是否齐全,是否损坏,有问题由原班主任负责,新班主任不做交接由新班主任负责。
10、班班通的所有设施未经学校领导许可,不得由任何人带出教室。
附件:平定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
平定县中小学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制度
1、各校要成立校园安全视频监控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时对校园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2、校长负责监控工作的领导、管理、检查和考核。
3、各校要设立视频监控室,监控室由专人负责,监控值班人员24小时不得间断。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进入控制室,室内严禁烟火,水杯应放置在远离电器设备的地方。
4、监控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岗,认真记录当天学校的运行情况。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有事、有病不能到岗的,需向当日值班领导提出书面申请,另行安排值班人员。
5、监控值班人员发现影响学校教学秩序、校园安全、管理不善等问题,应及时上报值班领导,及时处理,解决问题。
6、严格按规定步骤和程序操作,任何人不得中断监控,更不得删除监控资料,监控资料必须保存20天以上。
7、监控人员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查看监控录像或调阅有关资料。公务查阅监控录像资料需经校长批准。
8、监控用的计算机不得做与监控工作无关的事情,保持监控室内卫生清洁、干燥,有关物品摆放整齐。
9、确保监控探头的夜视效果,如发现夜视效果模糊不清,应及时更换摄像头,确保夜间监控录像的质量和效果。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3
关键词:中小学教务处;信息化管理;工作进度
我国历经多年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中小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门——教务处,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了解发现,目前一些中小学,由于学生人数不是太多,教务处的很多工作靠手工来完成,或通过电脑一些简单办公软件来完成。比如,学校的各项检查数据都是填写在纸上,没有录入电脑,最终的统计还需人工计算,工作效率极低。每次考试的考试号都需要在Excel表中重新编排、重新排版打印,工作重复性强,效率低。
2.教务数据管理混乱,缺乏规范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学生准备出国留学,需要上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教务工作人员把电脑数据翻遍,也有可能找不到。目前,很多学校教务处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保存在Excel、Word这样的办公软件中,存放位置随意、混乱。如果遇到教务处老师调动,新来的老师很难找到想要的数据,同时还会出现电脑损坏、数据丢失等问题。
3.自己使用、开发的软件问题较多
有些学校会从网上下载一些免费的管理软件来使用,但这些软件可能不适合自己学校,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一些学校也会去开发专门的软件,这些软件使用起来还比较方便,效果也不错,但它们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能适合某一方面工作的需求,没有考虑到与其他系统的关联和数据共享,导致最终的管理更加复杂。比如说,现在中小学都有全国(省)的学籍管理系统、中高考报名系统等,自主开发的软件很难与这些系统产生关联。
4.忽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高
中小学每年都有大批教师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但很少看见教务管理人员去培训学习,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能提高,也没机会和兄弟学校去交流学习,有些工作方式已非常落后,还是根据经验、传统的方式工作。
另外,教务处的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缺乏一些专业知识,工作起来非常吃力,只能找人帮忙处理。本人深有体会,我是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而很多时候都是在干教务处的工作,比如做教务处的一些数据收集和统计、学生学籍管理、文章的排版打印等工作。
5.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大学,学生人数多,工作繁杂,它们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务管理平台,已经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管理。而在中小学,由于管理者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导致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可能只考虑到硬件设备的投入,重硬轻软,相应的软件投入很少,至于培训人员、运用推广则很少考虑。
二、解决的办法
1.学校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应意识到教务信息化管理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制订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要求,促进教务处在新形势下的教务管理工作。
(1)提高教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让他们走出去,参加一些教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学习,多和兄弟学校交流,改变他们经验式传统式的工作方式。
(2)学校要花资金加大对软件的投入,学校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符合本校的教务管理软件,有了系统的软件后,对数据的管理就不会出现混乱、丢失等现象,同时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供给教务处的数据,一般是通过U盘或邮箱传递到教务处,经常U盘带病毒,或者发过来的数据格式有问题,无法使用。这说明需提高所有老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培训老师对办公软件包括教务管理软件的使用,同时增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育和教学能力。提高了老师的信息化水平,也会极大提高教务工作的效率。比如,每年在高考前需要收集统计高考学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学籍系统是没有的,教务处把任务分到每个班主任那儿,由于班主任既要上课,又要管理班级事务,事情繁多,可能会忘记或很长时间后才能把信息收集完成,这影响到教务处的整个工作进度,如果有好的教务管理软件提高班主任老师的信息化水平,直接通过软件发布任务,不在满楼跑去找班主任,同时通过软件及时并不断地提醒班主任,班主任收集完整的数据后直接通过软件发送到教务处,这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得到的数据也会更准确,从而更好地去汇总统计数据。
3.教务管理的规范化
现在教务处的工作非常繁杂,比如有学籍管理、考试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等,每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的教务管理措施,每人都按自己的方法工作,缺少统一的标准,其结果和效率都非常的差。中小学每一个时期所要做的工作都比较固定,统一规范后,工作可提前做好准备,有的放矢,教务工作干起来也就比较轻松。
总之,在教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必定会促进教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一中学)
中小学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构建 篇4
一、中小学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从内容上看, 学校基建档案主要是记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 是项目施工整个过程最为完备的信息汇总, 反映基础建设项目的真实具体情况。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期, 中小学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更应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 基本内涵是:在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 结合学校的信息技术平台, 合理使用数据通信和大数据、云存储等先进技术, 对基建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统计分析, 实现存储与调用的信息化、自动化。
二、中小学基建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一) 政策层面的规章制度, 为基建档案信息化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2003年我国颁布了《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2005年提出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 同年又制订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从国家政策层面的这些规章制度中可以看出, 国家是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档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 这就为中小学基建档案信息管理指明了发展的基本方向, 使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 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处理庞杂信息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近些年, 档案信息管理领域逐渐开始应用大数据管理, 这种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 可以对大量的基建档案信息进行快速整理、筛选、分析, 并形成相应的数据库。对于基建档案信息资料中的图形、图表、照片等处理也非常高效, 存储结构不断优化, 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的及时调阅和查询。在未来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 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庞杂的档案信息处理提供有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 档案管理逐渐标准化, 中小学相关软硬件设
施不断完善, 这是实现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随着档案管理日渐朝着更加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学校基建档案的管理标准、统计分析标准、查询调阅标准也不断规范, 这使得档案利用的效率得到很大程度提升。
三、中小学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构建的基本路径
(一) 注重及时收集工程项目的过程性材料。
中小学基建档案的时效性很强, 有些资料具有隐蔽性, 有些资料甚至稍纵即逝, 如质量监督的过程资料等, 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和现场施工人员、监管人员相互配合, 要和相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协商合作, 充分利用他们手中的一线工程资料, 及时采集并保存相关过程性材料, 提高项目资料收集的真实性、有效性。
(二) 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标准平台。
规范的数据标准平台, 可以有效地提高基建档案信息管理效率, 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统计技术的优势。中小学要配备专业、统一的数据管理软件,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 及时做好数据的存储管理工作。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子图形、图像进行合理的编排, 实现分类存储的最优化。对于数据资料的上传工作, 要做到系统对数据资料能进行字符的自动识别和转化、目录的自动编制和排列、基建档案信息的自动检索和下载、文档的一体化管理等。
(三) 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责任制。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 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责任制, 明确责任人, 在施工方和档案管理人员出现流动时, 要做好相关工程资料的交接, 做好资料检查、复查工作;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交接时, 要做好系统及硬件操作的移交工作;在实现数据信息化之后, 严把档案管理权属, 明确修改权限, 同时要做好数据的日常维护和安全工作, 确保数据及时更新, 发现相应资料明显失真的, 要及时寻找原因、尽快纠正。
(四) 保障基建档案信息安全。
中小学在管理基建档案过程中, 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对一些工程招标、施工方案、采购计划等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 这些资料事关重大, 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在当前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中小学基建档案的信息管理要切实按照相关保密原则进行加密, 无论是在基建档案的信息化处理时还是在后期档案的开发利用时都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防护工作。
(五) 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中小学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构建, 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一批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因此, 学校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 无论专职还是兼职, 不仅要了解档案知识和基建知识, 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力, 通过培训提升其使用和创新现代化信息管理工具的水平, 充分发挥一线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谢君.建设大档案, 应用大技术, 实现大服务——大数据时代下的大档案观[J].办公自动化, 2015.2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5
进行教育技术装备基础数据统计的通知
根据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通知精神和市教育局《河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培训会议的具体要求,教育局决定自通知之日起,利用省管理系统平台开展全县小学、中学(含职教中心)教育技术装备基础数据录入统计工作。
数据录入内容为管理软件所列项目:装备用房、教学仪器与器材、功能教室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通用设备、图书与教材、教育技术装备统计。为了保证我县数据统计、上传与省教育厅、教育部数据统计上报时间保持同步,要求各学校务必于 12月8日前完成全部完全小学、中学(含职教中心)基础数据的录入统计工作。上报邮箱为:njxdjz@163.com
此项工作校长要高度重视,安排会计或信息技术人员做好各项统计数据工作,此数据要上报教育部,力求准确,上报时间不得延误。
统计学校名单附后:
初中: 中曹中学、西城区中学、北河庄中学、李家营中学、耿庄桥中学、东汪中学、侯口中学、贾家口中学、北圈里中学、苏家庄中学、高庄合中学、纪昌庄中学、大陆村中学、唐邱中学、换马店中学、东城实验学校、实验初中、高中:一 中、二 中、三 中、五 中
小学:西城区学区、北河庄学区、河渠学区、耿庄桥学区、东汪学区、贾家口学区、苏家庄学区、大路村学区、唐邱学区、实验一小、实验二小
联系人:冯立涛
电 话:5808709
手 机:***
宁晋县教育局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6
摘 要: 传统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的手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教学需求,严重影响实验仪器的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益,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严重阻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飞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近年来,随着学校硬件不断改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已逐渐进入农村中小学校,并且随着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不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提升。为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文章对实验仪器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实验仪器 电子化 信息化 网络化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管理工作模式基本停留在传统手工制作模式上。大量账册如教学仪器总账、教学仪器明细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仪器报损单、借出登记、归还登记、实验预约单、实验通知单、实验记录、实验开出率统计等都是通过手工制作完成的,落后性主要表现在实验仪器管理人员劳动量极大、效率极低、记录容易出错、凌乱不整洁、修改不方便、查询不方便、统计不方便、携带不便、难以保存、易丢失、易毁损等。另外,这种管理模式还普遍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仪器管理人员思想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监管手段。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仪器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监督,透明度不高,导致某些使用者可能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不按操作规程,随意使用仪器,导致仪器设备的性能改变,甚至损坏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疏于检查验收或根本不予查验,长期下去,变得无从查证,管理人员记录的数据可靠性不大,往往只是敷衍塞责。造成仪器设备丢失、毁损和灭失;仪器摆放分散凌乱、不科学,管理代价高,不便领取,使用效率低;仪器使用信息反馈不达,实验教师不便了解仪器使用情况,难以及时合理做出实验安排;管理人员对实验课操作实施掌握不完全,等等。这些致命弱点与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教学明显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实验仪器的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益,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阻碍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淘汰陈旧落后的实验仪器的手工管理模式,运用新型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实验仪器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新型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实验仪器管理模式即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的管理进行各类账册、仪器物品、登记资料、实验预约、实验记录的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淘汰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最大限度与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相结合,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管理的落后现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实验仪器的电子化管理
1.各类账册的电子化管理
具体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随时发生变化,如实验过程中的设备、仪器、药品的借用、归还、消耗、报损等信息不断更新,实验预约、通知、登记、统计、实验教学开展等信息天天变化,靠落后的手工记账,不仅管理人员负担繁重、工作效率低,而且无法及时满足管理需要和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实验仪器的电子化管理意义重大。因为计算机的使用具有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储存数据量大的特点。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账面的变动信息如仪器总账、仪器分类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等做成电子账册及时反映出来,使借出、报损、补充及统计的相关数据变得更为及时、准确、透明、公开。特别是统计,可以避免传统手工管理的大量重复操作,极大地提高实验仪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同时,随着学校硬件不断改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已逐渐进入农村中小学校,并且随着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不断加强,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提升。所有这些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为农村中小学校实验仪器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我校为例,我校实验仪器管理中涉及的账册共有12种:教学仪器总账、教学仪器明细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仪器报损单、仪器借用归还登记表、危险品领用登记表、实验预约单、实验通知单、实验登记表、实验仪器维修登记表、自制教具登记表、实验室对外开放登记表。前几年我校各类账册都是手工登记,查阅及登记非常不方便。在我校课题研究组和校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对新形势下实验仪器管理和应用进行了认真调查、深入研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兄弟学校实验仪器的管理和应用工作中取得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引进,经过两年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实行了各类账册的电子化管理。如教学仪器总账的电子化管理,教学仪器总账共分为:计量仪器、通用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挂图、玻璃仪器、药品、其他实验材料和工具、室内硬件设备。每一类别又有几十种甚至上百个种类,每一种类又有编号、品名、规格、单位、单价(元)、应配数、年度结存数及每年度的报损、增加等信息。这些信息都通过Excel表格进行管理,如要查找天平这种计量仪器的实验室库存信息,只需打开“实验室总账Excel”,再打开编辑菜单,在对话框里输入“天平”二字,计算机就会跳到总账中“计量仪器天平”这一栏,有关总账中的天平的编号、品名、规格、单位、单价(元)、应配数、年度结存数及每年度的增加、报损等所有信息都会显示出来,不仅快捷而且准确翔实。同样,对其他各类账册都用Word、Excel进行电子化管理。这种账册的电子化管理极大地减轻了仪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仪器管理工作效率。
2.实验仪器物品的电子化管理
随着农村中小学实验条件不断改善,实验仪器设备越来越多,旧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应用计算机管理这些实验仪器设备或物品取得了良好效果。我校利用Word、Excel给每台实验仪器设备建立了一份档案,记录每台仪器设备的相关数据和使用状况,保存起来,以便查找。另外,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分橱摆放,同时实行电子化管理。我校具体做法是:将实验仪器室里的所有实验橱柜用Word进行编辑,每个橱内再在对应橱号里编辑成三行:上橱、中橱、下橱。再将每一行橱内的仪器信息登记在每一个橱层里,形成一个“实验橱柜Word”信息文件。想领取某种仪器,只要打开实验橱柜Word文件,再输入想领取的仪器名称如“量筒”,就知道该仪器在某个橱的某一层,储存数量有多少,这种实验仪器物品的电子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和应用效益,促进了实验教学开展,取得了理想效果。
3.各类实验记录、登记资料的电子化管理
实验记录是实验仪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教师和实验仪器管理人员的一种借用凭证,而且是实验仪器利用率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的真实反映。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学校实验室的记录仍用一个空白表格,借一次,填一次;还一次,填一次;做一次,记录一次。这种形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无法满足一些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仪器总数、报损数、可用数的统计,每学期某教师借用仪器数据和次数的统计,每年度某种器材的使用率统计,实验室使用情况统计,实验开出率的统计等。我校利用Word、Excel采用电子表格记录,取得了理想效果,更使数据统计问题迎刃而解、一目了然。另外,在实验仪器管理和应用工作中,随时可能有实验预约、实验安排、实验记录等大量登记资料。这些信息非常复杂,又非常庞大,靠原来的手工操作,效率极低,效果极差。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益。如实验通知单的管理,按照旧的管理模式,教师需要提前一周填写学生分组实验通知单,提前三天填写演示实验通知单,及时送到实验仪器管理人员处及早准备。现实中常因教师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填写和送达,无法及时与实验仪器管理人员沟通通知单的具体信息,使实验器材的准备仓促、不充分而影响实验教学正常开展,达不到预期实验效果。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采用电子实验通知单就能避免这些不足。我校具体做法是:实验仪器管理人员每天在8:00之前准时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实验仪器登记表及借用登记表的准确信息和实验室的使用情况等信息发在学校网站上,如总量是多少,已借出多少,损耗多少,可用量是多少,周几第几节课某班某实验室已安排实验,让实验教师随时查看实验所需的器材情况和实验室的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订出确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并通过QQ群或邮件发送电子实验预约单,使实验仪器管理人员及时收到实验预约单,为实验早做准备,并通过QQ群或邮件发送电子实验通知单,使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更充分、更科学,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这种对各类实验记录、登记资料的电子化数字化管理,体现了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增加了实验教师、实验仪器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进行有关实验教学的预约、实验仪器的出借、分组实验的安排、实验开出率的统计等,在电脑中一应俱全、一目了然。实验教师不要再跑到实验室填预约单或打电话预约实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采用了无纸化方式,降低了实验成本,推进了实验教学全面顺利开展。
二、实验仪器的网络化管理
我校从2013年开始建设校园网,并已初步建成,校园实验室网页内容有:实验仪器管理人员信息、实验室器材介绍、实验室建设、实验天地、优秀实验的超级链接等。这种实验室网页的应用可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化。对提高实验仪器的电子化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的网上实验互动。同时对实验仪器管理人员进行校园实验室网页培训,为我校实验仪器的网络化管理奠定了物质和人力资源基础。
三、实验仪器的信息化管理
我校校园网已基本建成,网上邻居的合理应用实现了实验教师之间及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互动。这种互动实现了校内各种教学资源的最大限度合理化使用。如我校在校内网上邻居上建立实验室工作组,实验仪器管理人员根据各年级教材所需的各种实验器材,在网上邻居上进行器材公布。小学各年级科学、初中理、化、生教师根据本班实验所需器材在网上邻居上进行实验预约单申请,实验管理员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网上邻居的器材交互通知。这样既节约了实验仪器管理认员和任课教师的大量时间,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如实验员在网上邻居上公布实验室有200支温度计的库存量,四年级科学教师第一个向实验仪器管理员发出借30支温度计的申请,管理员在网上邻居上通知其来领取,其他班级教师就知道还剩170支可以再借,等四年级科学教师使用结束归还后,管理人员再将该项目数据改成200支,如此循环。这种实验仪器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益。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7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积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确保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要管理数量庞大的学生和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而传统的教学管理只重视学生对学校命令的服从,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实现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质量,而且能够创新管理方法,加强对学生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效管理。因此,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二、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各中小学积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及信息化教学管理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加强重视,并积极探索科学的解决措施。
1. 学校缺乏重视
部分中小学领导缺乏对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视,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管理对学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由于部分中小学领导缺乏系统的计算机教育,导致他们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不高,无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管理,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另外,有些中小学领导虽然能够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重重困难,缺乏对教学管理的投入和研究,导致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2.教学管理软件不合理
目前,中小学教学管理软件复杂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并且,大多数中小学教学管理软件是商业软件,虽然具有很多功能,适应性较强,但是,这些软件的开发周期长,价格高,很多学校没有购买能力,导致教学管理软件使用率不高。同时,多功能、适应性强的教学管理软件的使用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教学管理软件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
3.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受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仍固守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无法接受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有些教学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信息知识,缺乏信息技能,不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另外,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素养,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信息筛选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及信息分析能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
三、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1. 更新管理思想
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不仅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的努力,而且还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应积极更新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为此,学校应积极宣传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全校师生对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认识,获得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支持。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集中教师和学生智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应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管理。为此,学校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指导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信息技能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其次,学校应不断更新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积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最后,应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按照职业道德标准开展教学管理活动。
3.完善教学管理软件
首先,中小学应积极选择适合本校使用的教学管理软件,提高教学管理软件的使用效率,促进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为此,学校在使用教学管理软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本校的消费能力和本校的实际管理状况选择教学管理软件的功能,寻找一款最适合自己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软件;其次,学校应积极重视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积极引进并组织技术人才开发教学管理工作软件,以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现状为技术开发依据,提高教学管理软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步骤。而实现资源共享需要中小学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互联网设备,办理互联网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同时,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购买信息化教学管理配套设施,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载体。另外,学校应做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延长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促进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
四、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学校缺乏重视、教学管理软件不合理、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为解决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中小学应积极更新管理思想,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教学管理软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而且对中小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有效提高了工作质量。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极其复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校的发展,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从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并积极探索了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策略,以提高中小学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李智虎,王杭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2008,(03):68-71.
[2]邬小磊,韩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探析--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2):57-63.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8
2011年是我国进入“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第一年, 从“九五”计划开始, 教育信息化就大踏步向前, 经过15年的磨砺, 信息化的正确理念逐步推广, 先进技术的应用推陈出新, 不断推动信息化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教育部陆续颁布和实施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软件规划》《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等文件和政策, 推动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普及, 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开创了从无到有、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先行一步, 把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打好。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目前远远滞后于教学管理信息化, 教育装备管理模式的落后早已成了制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 推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二、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装备管理系统
1.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概念和界定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 就是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中小学教育装备中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教育装备管理系统, 能应用于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的各个方面, 如实验教学管理、图书管理、校产管理、电教器材、音像资料、体育、卫生、音乐、美术、劳技器材管理、专业教室应用管理等。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必须全面贯彻本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精神, 实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装备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 实现教育装备管理信息从学校基层的数据录入、管理、查询、统计、分析、上报 (含网上上报等多种方式) 整个过程的计算机化。系统应将省装备管理中心、县 (市) 教仪站、学校通过城域网、广域网等连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 从而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2.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作用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在学校实现教育装备工作的计算机管理,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提供服务, 通过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畅通的装备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 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教育信息, 为本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 实现教育装备管理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为政府的科学、准确决策 (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宏观决策) 提供依据。
3.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重点包括学校基本信息 (含学生、教职工、开设科目等信息) 子集、仪器装备与实验室信息子集、图书管理信息子集、音体美卫生及劳动技术信息子集、信息电教信息子集、办公管理信息子集、食堂宿舍管理等信息子集。省、市、县教育装备管理中心作为系统的管理端, 学校作为系统的学校端, 管理端和学校端的数据通过网络直接连通, 管理端可以即时查询到学校各种装备数据, 如装备账目配备信息、实验开出情况、图书借阅情况等。学校端也可以同样快捷地得到管理端下发的数据, 如装备管理相关标准、制度及文件规定等, 不再依靠邮件来上报或下发相关数据, 真正实现网络化管理。
4.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教育装备管理软件设计上应该满足:装备管理方向全面, 管理体系标准, 管理流程规范, 管理功能模块操作简单易用, 充分体现出教育装备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同时, 现在不同的学校管理模式不尽相同, 教育装备管理过程本身复杂、烦琐, 装备管理系统应当方方面面考虑周全、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能与其他教育管理软件兼容以方便以后增加数据接口符合国家标准或跨平台使用。
(1) 各个子集均采用无纸化、电子化方式管理所有资产的入库、定位、借用、报损、赔偿、盘点、采购、退货、管制审批等功能, 达到资产账目建立、分类一应俱全, 账账相应, 账物相符, 采购、管理自动化。 (2)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与实验教学活动过程管理相结合。实验计划、实验通知、实验安排、实验确认、仪器设备维护、自制研发实验教具、教改科研等功能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动态化, 实验教学可配置不同教材版本的实验目录, 由不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操作。 (3) 图书管理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轻松实现图书登录、分类、编目、典藏管理、流通控制、期刊管理、馆藏查询等业务。 (4) 装备管理系统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教育装备活动产生的各种记录、数据、资料档案, 实现即时自助查阅、统计、导出、打印, 实时无缝上传等功能, 并完全能与教育部《教育技术装备统计系统》兼容, 让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更客观、更真实、更快捷, 导出数据格式完全与Word, Excel, WPS和PDF等兼容, 方便用户在其他办公或管理软件上直接使用。
装备管理系统同时包括对装备管理队伍培训、考核、评聘、档案等的管理和装备效益情况、教学教研成果的体现。
5.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立和推行
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要集中统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密切配合。省市教育装备中心统一建立软件平台, 组织、宣传、实施。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分管校长总负责, 信息技术教师及管理人员负责业务和技术指导, 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学习和参与, 并将此工作纳入检查评估验收内容。推行时可先选择一些装备条件、信息化基础相对较好, 管理比较规范、标准的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建立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示范区, 通过示范区发挥对其他学校的示范、指导与辐射作用, 再逐步全面推广实施。
三、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 推进装备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科学化管理、促进教育装备管理手段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第一, 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起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基础数据库, 确保基础数据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第二, 强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自动化功能, 让决策更加快捷、准确和科学。强大的采购系统功能, 让采购流程变得更容易;物资采购、管理, 实验教学常规管理与教育技术装备综合统计等工作, 均可采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作为运行平台开展工作。第三, 对各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开设情况及其他教育装备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应以管理系统为准, 信息来源精确、真实、完善, 使评估结论更准确、客观。第四, 海量基础数据与标准代码, 让系统维护更灵活、更容易。
2. 推进装备管理信息化, 大大提高教育装备管理的效率、透明度, 节约资源、突显网络化功能
全面实施管理信息化以后,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查询、统计、入账、资产盘点、数据传输等极为便利, 通过市级管理平台可以查看全市图书、仪器等教育技术装备情况的翔实数据, 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每一个县市区和所属学校的装备情况。管理信息化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落后的统计模式。
3. 推进装备管理信息化也是贯彻落实“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内容要求, 是制定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保障“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目标完成措施里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第四部分第十九章) 。
4. 推进装备管理信息化可以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专业的高素质装备管理队伍
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 系统应用后, 装备管理人员面临新的挑战, 不但要精通装备管理理论、规则、技能、流程等专业知识, 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 为此必须要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进行有针对行的继续教育, 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
通过推广应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 建立与现代教育装备标准适应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将彻底改变目前教育装备管理的落后现状, 教育装备管理事业便如同插上翅膀, 实现质的飞跃, 迅速与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接轨。
摘要:通过推广应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与现代教育装备标准适应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将彻底改变目前教育装备管理的落后现状,教育装备管理事业便如同插上翅膀,实现质的飞跃,迅速与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接轨。
参考文献
[1]竺春阳.中小学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9, 7:47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9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科技水平与日俱增, 家长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迎合中国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 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飞速发展。
由于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低, 资金投入主要分布在培训机构设施和人力资源上, 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相对薄弱, 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机构的快速发展和规范化管理, 应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 提升培训机构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现状分析
根据培训学员数量, 从规模的角度把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分成大、中、小三类。从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四个角度对其进行信息化现状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三、面临的问题
从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四个角度, 分析大、中、小三类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面临的信息化问题。
1.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甚至没有。培训机构资金投入基本以教学设施、运营为主, 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大、中、小三类培训机构信息化资金投入差距很大, 小型培训机构甚至没有资金投入。
2.基础设施和系统软件建设档次低、不规范、不统一。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 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 不能协同办公, 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有些系统不能满足机构发展需要, 机构不持续资金投入系统只能停止使用。
3.信息技术人员不足, 素质低下。培训机构领导缺乏信息化专业知识, 没有专业的IT队伍, 不懂如何去建设培训机构信息化, 严重制约培训机构信息化发展。
4.重建设轻使用, 重硬件轻软件有些大型的培训机构重视信息化建设, 在硬件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不重视信息化应用结果, 在软件使用推广上遇到重重阻力, 应用率低下。中小型培训机构信息化意识薄弱、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信息化。
四、创新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本文对新兴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培训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 主要创新改进措施包括:
1.成立信息化规划部门, 进行顶层设计, 负责组织和规划培训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深入掌握培训机构、家长及学生的用户需求, 量身定制培训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合理采集和利用各类培训数据、学生数据, 并进行深入的信息挖掘, 获取潜在学生目标, 进行培训机构有效用户的定制化信息推送。提高用户命中率, 优化用户体验。
2.采用云计算技术, 构建培训行业管理运营云平台。为各类培训机构提供培训行业管理运营平台的租赁服务。培训机构无需大批资金进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及IT运维人员的购买, 只需按实际需要购买运营平台功能, 减少培训机构资金压力, 提高系统运营效率。
3.系统软件开发商与培训机构同呼吸、共成长, 充分发挥信息化力量, 帮助培训机构快速成长, 提升管理水平, 增加竞争力。
4.通过培训机构管理云平台的构建, 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能够缩小大、中、小三类培训机构的差距。
五、培训管理智慧云服务
培训机构信息化需要走上云服务平台, 这是解决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最佳选择。培训管理智慧云服务, 采用Saa S (软件即服务) 模式, 利用云计算技术深度集成整合各种资源、平台和应用, 按需向培训机构提供租赁服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云服务平台能够消除大、中、小型各类培训机构信息化不平等现象, 达到大家在统一的起跑线上。培训机构在享用云服务过程中, 能够实现系统互联、资源共享以及应用互通, 不用担心硬件性能、软件版本、数据同步、信息安全、存储备份、带宽等各种问题, 只要拥有网络和终端设备, 就能够像使用水和电一样方便、快捷。
六、关于推广培训管理智慧云服务的建议
通过认证梳理培训需求、信息化现状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开展培训管理智慧云服务建设, 势在必行。
1.培训云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化认证的、有前途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2.培训云服务的建设将引入先进的、适合的培训管理理念, 让培训机构认同。
3.在培训云服务享用前、享用中, 帮助培训机构所有者消除业务绑架、信息泄漏、管理变革等各种担忧。
4.通过培训云服务平台, 帮助培训机构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升自有价值。
5.在培训云服务享用前、享用中, 让家长认识到云服务对学生有帮助, 对其更方便, 需要他们遵守新的规章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张澜.英语培训机构管理模式分析及信息系统构建[D].山东大学, 2009.
[2]彭白水.卖产品、卖服务、卖理念、卖标准——品读国际工程机械巨头融资租赁[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6 (09) .
[3]焦建利, 贾义敏, 任改梅.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4 (01) .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10
我国学生管理信息化现状
随着我国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中小学教育信息量成倍增长,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与管理复杂度日益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部署了各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简化了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了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系统已基本涵盖中小学学生管理业务,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更新。这些信息化应用系统以校务核心管理业务为主,包括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应用、教务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科研管理系统应用、后勤管理信息应用等。
相比过去,我国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积累了大量教务数据和学生信息数据。但随着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发展瓶颈,主要有几方面表现和原因。
1.缺乏大数据管理理念
大数据概念还很新,很多中小学学生管理部门尚未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管理理念是以事务为中心,以各项事务或活动为主线展开,有大量繁杂琐碎的事务,但数据利用率较低,工作效率低下。学生管理大多围绕学校管理工作的需求出发,重管理,轻服务,较少从学生角度来考虑问题,忽视学生这一管理主体的作用,尚未形成大数据管理理念。
2.信息传递渠道不够通畅,数据质量堪忧
中小学大数据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大数据管理体系。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开发或购买了面向特定领域,基于不同技术和应用模式的业务管理系统,但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数据交换通用性较差,难以实现现有系统数据信息的集成共享,数据利用率较低。[1]数据管理较为混乱,各个部门之间有各自不同数据管理体系,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制度。对于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处理尚处在初级阶段,积累和收集的数据度低下是主要原因。[2]这导致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数据质量较差,存在数据不一致、异构、缺失、重复等问题,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大量信息孤岛。
3.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大数据素养缺乏
目前,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事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缺乏大数据思维,通常重视大数据技术而非大数据本身。由于数据存储和挖掘量的日益增长,大大超过了传统数据的技术要求,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的数据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学生管理大数据的内容及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施乐公司(Xerox)的计算机科学家马克·韦泽(Mark Weiser)提出了“普适计算”理论。即通过在日常环境中广泛部署微小的计算设备,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并处理信息,计算将最终和环境融为一体,是人类第三波计算浪潮。[3]在普适计算的时代,所有的机械或电子设备都会留下数据痕迹,这些痕迹通过互联网形成了大数据。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4]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伴随大数据产生数据密集型科学,有人将它称为是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研究模式。[5]
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除了具有更大的容量外,还具有速度快、结构丰富、蕴含丰富价值的特点,需要根据伴随式的实时数据及时提出分析,找出有用信息。[6]在国外,大数据应用于学生管理早有先例。2012年4月10日,美国联邦教育部技术办公室发布《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改进教与学:问题简介》,如美国学校能够以85%的精确度去预测学生的升学率,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辍学风险比较大的学生身上等。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学生数据积累的增多,可以做的分析和对比也越来越多。中小学学生管理面临着信息量越来越大,精细化处理要求越来越高的困境,所以改革传统学生管理手段,运用大数据优化中小学学生管理势在必行。
1.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的政策支持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反应学校面貌,为校园内部、学校与社会之间搭建沟通桥梁,提供面向不同受众的服务。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规定要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全国互通共享。推动形成覆盖全国、协同服务、全网互通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
2.大数据转变中小学学生管理思维方式
已故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提出的数据密集型科研“第四范式”,将大数据科研从第三范式(计算科学)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种科研范式,使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从过去寻找因果关系中解脱,转而关注事务的相关关系。大数据作为中小学学生管理的手段,将极大提升中小学学生管理数据分析能力,为有效处理学生管理问题提供新的手段,促进中小学学生管理科学化、高效化。
3.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中小学管理精细化
在如今的中小学学生管理中,我们需要分析海量数据,甚至有时候需处理某个特殊现象的所有数据。大数据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能够透过大数据微观、全面、动态、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情况,有助于转变中小学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为扁平化管理模式,综合利用各类资源,变革多层管理体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4.大数据促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掌握全部学生的信息,避免了过去部分样本数据的片面性。运用大数据方法收集并分析学生产生的伴随式数据,实时观测分析学生的有价值信息。大数据还可以实现受教育者、教育者的双向沟通,体现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受教育者通过大数据收集信息,管理自身考试成绩、阅读习惯与生活方式相结合,方便受教育者进行量化自我。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的路径
1.顶层设计建立大数据管理机制
一方面,中小学学生管理部门必须有一定的数据意识,建立大数据生态环境、数据收集和应用机制,提升服务信息化。另一方面,亟待建立大数据使用制度。首先是大数据存储制度:准备数据采集统一模板;其次,建立大数据使用许可制度:对大数据进行分级管理,规定级别;最后,完善大数据管理制度:确定管理大数据的部门,进行日常数据维护、共享,协调口径,发布大数据报告,提高中小学各管理部门数据使用率,消除数据鸿沟。
2.建立大数据数字管理,精准管理
建立大数据数字管理量化学生的行为,例如,建立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大数据库,中小学借助大数据可以快速、高效地掌握全部受教育者从入学前报名、入学、在校表现等学校各个部门都产生了许多数据,这些数据繁杂量大,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从传统数据挖掘中解脱出来,“提纯”出有用的信息,还可以将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数据共享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为各职能部门提供精准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展示服务,帮助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统计了解学生的出勤、成绩情况。数据共享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为各职能部门提供精准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展示服务。
3.运用大数据预测分析,提高决策科学化
美国教育部早在1968年成立了全美教育数据统计中心,并在2002年通过了《教育科学改革法》,明确数据在教育决策中的决定性地位:所有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由实证数据进行支持。目前高等教育领域最著名的大规模分析项目就是“预测分析报告框架”(Predictive Analytics Reporting Framework,PAR),这是由西部洲际高等教育委员会负责监管,教育界公立、私立、传统和革新等16个不同类型的中小学,收集超过1,700,000个学生数据,从而了解学生流失以及学生发展的缺失。[7]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临界值,提示预警数据学生信息,及时发现异常,防止事件恶化。提高决策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决策,促进中小学学生管理现代化。中小学在学生管理方面需要做出大量决策,这些决策往往存在很多改善空间,中小学内部管理组织中因为数据鸿沟等问题有着大量重复、低效行为,在人力资源、时间成本上造成巨大浪费。预测分析使得人们在做决策时越来越依据客观大数据统计、分析,而不是人的主观“判断”。
4.通过大数据实现中小学个性化学习、管理
个性化学习,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而言,可以利用大数据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表现,通过横向和纵向数据,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多方面信息,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监控搜索词,掌握教育对象思想舆论的变化。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指导,定位困难学生人群,对有学习危机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提供个性化管理服务,使得中小学学生管理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并可以对学生行为进行跟踪研究,开展个性化教育管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按照年龄编成的固定班级的授课模式却越来越无法满足教育个体日益活跃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大数据可以追踪对比学生校内外学习生活数据,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及特长选择不同课程;根据个体学习生活习惯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度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围绕不同的个体学习方式塑造个性化学习方法,合成不同主题需求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数据模块,让孩子有效地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越来越聚焦的教育管理方式和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培养方式,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数据应用于中小学学生管理的局限与建议
大数据给中小学学生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要以更加理性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大数据。大数据是对分散信息的二次挖掘,对大量信息进行提纯,找出有关联的有用信息,常常涉及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更好地使用大数据,亟需大数据使用规则、管理规范等。优化中小学学生管理,应建立并完善大数据使用规章制度。
中小学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帮助教师、受教育者树立学习新技术和运用大数据的信心,作为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大数据媒介素养,还需要转变传统中小学学生管理思维,运用大数据优化中小学学生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先晓兵,陈凤,王继元,王加年.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6-10.
[2]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27-29.
[3]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Big data[EB/OL].http://www.gartner.com/itglossary/big-data.
[5]于永昌,刘宇,王冠乔.大数据时代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李学龙,龚海刚.大数据系统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1):1-44.
谈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 篇11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素养信息是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在教育领域,信息不仅仅被当作教学资源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信息素养还作为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素养是指人们行之有效的合法地搜索、筛选、管理、使用并创造信息的一种能力。信息素养是由四大要素构成的,即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以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极其重要的。教师作为信息素养提升的主体,各要素的相应标准也体现了教育的职业特性。但在现实中,尤其对于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信息素养还没有被广大教学管理人员所接受,也尚未形成常态化的应用模式。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现状
在今天,信息素养成为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技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意识是指教师获取有效信息的主观意识,包括从哪些渠道搜集、筛选信息,分析不同信息的内在联系,与教学的内在关系等。目前,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普遍信息意识淡薄,甚至绝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的过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对信息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甚了解,尤其在我国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师们仍然采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而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对陌生,甚至一些教师根本没有在教学中应用过多媒体技术。
(二)信息知识匮乏
信息知识是指教师所获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知识。中小学教师对信息知识的了解相对匮乏,在日常工作中对信息技术专业术语、计算机相关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等信息知识的接触较少,虽然对WORD、EXCEL、PowerPiont等日常应用软件并不陌生,但还达不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而对于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三)信息能力偏弱
信息能力则是指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的一种能力,是对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技能整合能力的考察。由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匮乏,导致其信息能力也相对偏弱。主要体现在与教学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上,如通过网络、教育专业数据库获取信息的教师并不多,而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通过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与同事交流等传统渠道来获取信息;在课件的制作方面,很多教师选择直接应用教材配套光盘中提供的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下载现成课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件进行二次开发的情况较为少见,尝试自己制作课件的教师更在少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并不了解,除应用现成课件教学外,在教学过程中极少用到多媒体技术。而虽然很多教师利用业务时间浏览网络,也搜集到一些教学相关知识,但真正应用到教学中却极其少见。
(四)缺乏信息伦理
信息伦理是基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尤其对负面信息的筛选是否到位的考验。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引用参考文献的机会不多,但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很多教师并没有及时注明引用出处的习惯,尤其对于学生来讲,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养成了引用文献而不加注明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网络上一起负面信息,绝大多数教师采取了不问不答的策略,学生受负面信息影响,只要不向教师提问,教师便不主动作答,也不主动提示学生,没有想到负面信息筛选过滤的作用。
二、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首先,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到位,这是导致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不足的主要原因。由于信息技术并不直接与教学效果相关,很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流于形式,而对培训效果的回访也不及时,其结果就是只在不断重复培训,而没有实际效果。加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自己日常工作相距甚远,很可能造成学非所用的结果,因而没有足够重视这门技术的学习,导致信息技术培训成为名副其实的“软肋”。
其次,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考核“重形式、轻内容”,这是导致当前很多中小学教师对自身信息素养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学校往往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软件等硬性指标作为考察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必备条件,但却忽略了多媒体课件的二次开发、信息技术软件在搜集、筛选信息中的作用等软件性指标,以及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等问题。
第三,教师对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良性发展等问题的认识不够,绝大多数教师只是机械地将粉笔与黑板呈现出的板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而并没有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更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直正用途为教学活动增辉。
三、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的优化
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存在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匮乏、信息能力偏弱、缺乏信息伦理等现状。究其根源是由于信息培养培训不到位、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都要只重形式轻视内容、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等原因造成的。要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提升的路径,还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解决。
(一)注重引导,强化培训
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还需要依靠培训和政策引导。加大对中小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质培训,在扩大培训面的同时,加强集中培训的频次和深度,旨在引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其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强化信息的处理能力。
(二)校本研修,营造氛围
任何一项制度要形成长效机制,都需要营造相应的氛围。对于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提升也需要营造相应的氛围。在这方面,学校应当承担主导作用。一方面,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安排一位信息素养高的教师,通过教师交流带动整组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同时组织校内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竞赛形式,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另一方面,通过校本研修的形式,鼓励教师进行课件开发、学术研究,对有研修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营造信息素养提升的氛围。
(三)提高认识,自我管理
要提升信息素養还需要教学管理人员主动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从自我管理入手。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尤其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而不仅仅是将教学活动换一种表现形式,而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学校通过政策引导,营造信息素养提升的氛围,使教师切实认识到信息素养对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作用,以及信息技术在未来教学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趋势,使教师从思想意识的高度认识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一项必备技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广泛存在于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技术领域,并且逐渐向生活化、常态化发展。无论从中小学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角度,还是从中小学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都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徐斌.“电子书包”挑战教师信息素养\[J\].上海教育科研,2014,(06):52-53.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 篇12
在党和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之下, 欠发达地区同其他地方一样, 迎来了教育信息化革命的高潮。
一、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 教学管理以学籍管理、排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为核心, 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涉及到全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一套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信息平台能有效提升教学服务的质量, 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综上所述, 本平台应具有系统维护、学籍管理、排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模块。
1.1系统维护功能模块。系统维护功能模块可以由系统管理员根据需要分配各角色的权限, 即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按角色的不同来分配操作权限。系统维护模块功能需求如图2所示。
1.2学籍管理功能模块。学籍管理功能模块需要具有学籍管理基本设置、新生管理、学生报到注册、学生信息维护与信息修改审核、学生密码维护、学生学籍异动、学生分流、学生奖惩、统计查询打印报表等功能。
1.3考试管理功能模块。考试管理功能模块需要具有包括与考试有关的基本设置、数据准备 (包括数据维护、课程设定等) , 时间、地点、监考的协调统一安排, 以及等级考试的管理, 考试信息查询、统计、打印、发布等功能。
1.4成绩管理功能模块。本功能模块是记录学生学业成绩的, 是为学生学业评价服务的。需要具有与成绩管理有关的基本设置、导入、网上录入控制、网上查询控制、统计分析、点名册与成绩登记表维护、学生免修 (缓考、弃考) 维护、查询、统计与打印等功能。
二、系统安全性能分析
网络安全是指基于软硬件技术及网络环境阻挡恶意攻击, 为本系统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针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园网规模一般较小的特点, 可暂不设置虚拟局域网 (VLAN) , 在内外网络的接口处安装防火墙, 合理进行设置, 以抵挡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
在数据安全方面, 采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设计基于角色的访问权限限制的策略, 选择混合身份验证模式, 利用MD5算法对密码保存进行加密处理, 通过这些安全措施构建一个安全防范体系, 以增强系统安全性。在日常使用中, 要做好数据的备份 (包括本地和异地) 与恢复的管理维护工作。
在应用安全方面, 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学习发达地方的先进经验, 制定详尽的管理规定, 加强访问系统和应用功能模块的控制授权管理。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 力求使系统的建设能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办公和信息交流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 管理人员能快捷有效的开展管理工作;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动态, 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及时的查看本人成绩, 参与教学活动, 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但本文中也有许多未分析到位的地方, 如教材管理、在线考试、实验室管理、第二课堂管理等, 这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以作出更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原晓林.基于B/S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7 (2) :91-93.
【中小学管理信息化】推荐阅读: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09-21
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管理制度08-12
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责任书)08-14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状况分析05-12
中小学信息化09-29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09-14
中小学信息化资料09-05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10-19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06-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