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设计

2025-01-06

《回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回声》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板块的一篇科学童话, 讲述了小青蛙在桥洞下游玩时发现回声的现象, 青蛙妈妈以水波纹实验为例告诉小青蛙回声形成的原因。文章围绕回声这一线索, 以小青蛙与青蛙妈妈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 通篇语句简短, 用词恰当, 并且运用了设问、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读起来浅显易懂, 妙趣横生。另外, 文中配有一幅形象生动的插图, 形成了图文结合的趣味阅读环境。

第六板块的主题突出了“爱科学”。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科学,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和培养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意识。本文采用对话形式, 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易于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 (2013版) 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力求做到以读为主, 在识字中阅读。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 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获得情感熏陶, 激发兴趣, 体验回声带来的奇妙和快乐。

二、文本的教学价值

这篇文章中青蛙妈妈和小青蛙的对话形式, 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 学生容易产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 文章在对话中运用了“哪、吧、哩、啦、啊”等语气词, 使童话作品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增强了表达效果。此外, 在语句的表达上, 多处使用“?”、“!”, 有利于学生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 体验到不同语气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目标

回声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 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将本课分为二课时教学, 第一课以识字为主, 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进行阅读教学, 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本文涉及的是第二课时, 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点。

(1) 通过指名读、自由读等形式, 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并能将课文读流利。

(2) 以“与小青蛙一起学习”的形式, 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以达到有感情地读文, 培养学生朗读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3) 利用课件和课文插图, 精细讲解第四、五自然段, 使学生明白回声产生的原因。

(4) 利用网络寻找关于回声的相关知识, 借助回声现象, 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达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能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对话, 让学生明白回声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环境

本课的教学活动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 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词, 为读文做铺垫

师:小青蛙在每片荷叶下都藏了宝物, 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本课中生词, 先指名读, 再“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出示本课生词, 在认读过程中, 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 又能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 从而迅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二) 创设情境, 进入本文学习

1.整体读文, 感知大意

师:同学们已经顺利地帮小青蛙找到了每片荷叶下宝物。那么, 就让我们与小青蛙一起走进《回声》, 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吧!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5页, 自己读一遍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师:谁愿意为我们大家读一读?其它同学认真听, 说出他读文时的优点与不足。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既让学生全篇感知课文, 也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指出优点和不足的过程中明确怎样读好课文。)

2.逐段学文, 体会文意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小青蛙的脚步, 看看他到了哪里, 看到了什么?同桌之间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里有一个比喻句, 谁能找到并读出来?

课件出示小桥。出示问题:看一看句子中都写了什么事物, 将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看到了这些以后, 能写一句这样的话吗?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出示小桥的图片, 使学生直观、清晰地了解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并学着运用这个修辞方法造句。)

师:好美丽、好奇特的景色啊, 小青蛙看到这样的景色后做了些什么, 又发生了什么事啊?快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话和自己的回声, 指导朗读。

师:小青蛙遇到了什么事情 (有人在学小青蛙说话) ?

师:这是怎么回事啊, 让我们看看小青蛙是怎么做的?自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小青蛙的话。

师:快让我们一起跟着青蛙妈妈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同桌之间分角色读一读。

找两名学生分角色读。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找出动词。

再出示水波的录像。教师跟着录像范读青蛙妈妈的话。

师:通过青蛙妈妈的动作和讲解, 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课件出示, 完成填空。

师:快看, 小青蛙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 ?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设计是为了生动地让学生理解回声现象, 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梯度变低。)

(三) 知识扩展, 深度理解回声现象

(1) 谜语小诗。

(2)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回声。教师出示回声的定义和回声产生的条件。

(3) 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听过回声?知道哪些跟回声有关的事情?教师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回声建筑、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利用回声的现象, 以及如何避免回声的产生。

(设计意图:在学生了解了回声现象之后, 利用多媒体课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拓展, 深度理解回声现象的产生。)

板书设计 (如图1) :

七、教学策略

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 采用了如下教学策略。

(一) 利用PPT课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展课外知识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将多媒体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

1.激发学生兴趣, 使教学更直观

如:在第一自然段利用课件出示石桥和倒影的卡通图案, 既直观又渲染了气氛, 使学生更快地走进课文。另一方面, 也使学生可以清楚第一自然段中的本体是桥洞和水里的倒影。

2.利用网络资源, 对知识进行扩展

利用网络搜集到更多关于回声的知识,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 以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

(二) 以小青蛙作为文章的主线, 使学生轻松学习

上课伊始, 就将本堂课的基调定为与小青蛙一同做游戏, 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后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小青蛙的变化带动学生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理解回声, 让学生乐于读文、轻松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达到情感和知识上的双赢。

《回声》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1无伴奏合唱《回声》

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的运用了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的表现了回声在空旷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置身于群山幽谷中的感觉。

歌曲的歌词表现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赋予歌曲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也使人们领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乐和乐趣。

2管弦乐《羊肠小道》

美国亚利桑那洲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长达数百公里,深约千余米。宽长数十千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异景。大峡谷以其另人心惊的突岩峭壁,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奔腾的汹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变幻,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美国作曲家格罗非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雄伟壮观,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色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他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决定以音乐来表达大峡谷蕴涵的变化无穷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10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大峡谷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

乐章开始,整个乐队以响亮的全奏滑音,模仿出了驴叫声。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华彩乐断,这里,旅游者主题的音调与驴的叫声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这是乐曲的引子。

引子之后,乐曲进入主题,第一部分,在打击乐器模仿驴蹄声的节奏中,双簧管奏出了一支断断续续的,带有爵士味的诙谐曲调

音乐形象的描绘了旅游者妻驴悠然行进的神情。忽然音乐变的急促起来,双簧管与低音单簧管相继奏出全部由三度跳进构成的下行旋律,仿佛驴子步伐踉跄的跑下山去。

当驴子的嘶鸣声重又响起时,在驴蹄声和诙谐的曲调上,圆号奏出了旅游者的主题。这支气息宽广,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格,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 这一主题在不同乐器,不同背景上反复三次,然后气氛变的热烈起来,前面出现过的各种音乐素材通过乐队全奏进行展开。在一声驴子的长鸣中,音乐突然停顿。乐曲进入中间段落,给人们带来梦幻般的宁静。钢片琴奏出清泉般的音响,使人们疑为仙乐飘飘。随后是再现段落,弦乐的明快拨奏迎来了管弦乐队全奏的高潮,有如游客驱驴在山麓上疾跑,乐曲在乐队奏出的响亮的驴叫声中结束。

3歌曲〈友谊的回声〉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在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4歌曲〈山谷里静悄悄〉

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林起竟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身故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丁冬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有同样的旋律(第四段旋律稍做变化),但是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二 教学目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大自然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2在音乐时间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三 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 教学安排:欣赏〈回声〉表演〈友谊的回声〉为一课时。〈山谷里静悄悄〉为一课时

第三课时〈羊肠小道〉创编加总复习。

五、教案设计意图: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全过程潜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我们在本节课的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大草原贯穿全课,努力实现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蒙古风情,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

2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所以本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为主要通过“听、说、唱、动、做、想、编、演”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并完成简单的创造性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音乐的表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

3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从而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和表现。

4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音乐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5、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反复的感知音乐,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6、给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7、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艺术融合原则,艺术参与原则及艺术愉悦原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目标:一,通过一个“回声”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回声。

二,有感情的演唱〈友谊的回声〉

三,掌握力度记号“f, p”

教学重,难点:唱好〈友谊的回声〉并通过回声游戏掌握力度记号的运用

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为2/4拍,旋律清新优美,非常动听,学生一定很喜欢。可能对于学习这首歌曲来讲,难度最大的就在于休止符的处理上,这是学生掌握不好的一个地方。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想一想

1,师播放山谷的幻灯〈导入教学〉

2,师:今天啊老师带大家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山谷,哇,这个山谷真是好美啊~~~老师忍不住想对着山谷大喊一声:喂~~你好吗?〈回声〉喂,你好吗?诶,小朋友扪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请小朋友来回答〉

3,师:小朋友很聪明,山谷里传来了老师说话的回声,那么小朋友能不能说一说回声有什么特点呢?〈要求说出轻,弱〉

4,师:那小朋友咱们跟老师一起来玩一玩这个回声游戏吧,请小朋友来做老师的回声,咱们来试一试。(师生共玩回声游戏)

二,听一听

听拉索的《回声》

1、你有什么感觉?歌曲创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

2、自然界中怎样的环境下会产生回声效果?

3、你能制造回声吗?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愿望。]

三、以小组为单位,用所给的教具制造回声,鼓励用其他方法制造回声(各种打击乐器、或其它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

1、小组实践活动、讨论。

2、分小组表演。

3、结论: 回声可以通过强弱的对比以及旋律的完全重复来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四,学习歌曲

1、揭题听范唱。

问:歌曲的哪一句用了回声的效果?

2、老师唱人声,学生模仿回声。

3、学习和声部分歌谱。(出示歌谱)

*视唱整句歌谱。

4、第二遍听歌曲,学生轻声哼唱。要求人声部分用“a”回声部分用“o” [设计意图:运用元音进行声音的练习,并利用两个音发声时嘴形的大小不同来形象表现人声和回声的强弱区别,化难为易,便于学生寻找强弱感。]

5、完整演唱全曲。

*强弱的对比。

*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位置。

*每句人声的最后一个音的时值要唱满。

问:想让回声清楚点,一般我们会怎么喊?引导学生感悟每句人声的最后一个音的时值要唱满。

6、注意节拍特点,分角色演唱,更好的用歌声表现人声与回声交相辉映,美妙生动的艺术效果。

“一代故人”的回声 篇3

左蒂从她处女作《柳琦》(1942)到《不屈的人民》(1946),暴露了那个时代的殖民地压迫。《不屈的人民》描述当时的“残酷而罪恶的巨手”追赶着作家群体与其他东北人民,作家的责任是暴露真实,那个流血的手隐喻的是当时的伪政府。

朱写的《大黑龙江的忧郁》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对土地、家乡亲热的爱,特别是在《度渤海》(1944)中,一位妇女在满洲受到了那样残酷的严刑,并且被不公正地判有罪,然而,正是在被流放到农田劳动时,她使自己的精神得到了解放。土地的情况,人民和乡土的关系决定着老百姓的存在。

杨絮用散文、诗来反抗那个时代的日本所谓的“贤妻良母”。在《我的日记》(1944)里边,她写过这样的问题和回答:“作贤妻良母型的女性,不赞成吗?”“我这野马似的性格,怕一时作不来。”她愤怒的言词证明东北人民不会被日本驯化,仍然在争取自由。

吴瑛写的《浮沉的心语》(1942)描绘她因“袭击”而烦恼;那个时代的艰难使她心碎。作为评论家来分析东北妇女作家们的社会觉悟,她1944写的《满洲女性文学的人与作品》,表示了作家关怀群众的福利,吴瑛真正代表了作家进步的思想。

但娣写得特别好,在《戒》(1942)中这样写道:“真理总会有的,什么也不要怕,拿出生命反抗一切损害我们的仇敌。坚强,自信……胜利一定是我们的。”这是对妇女压迫的反抗,当然也是热爱中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声音,反映了东北人民受尽折磨,仍然不屈的性格。

梅娘的《第二代》(1940)和《蟹》(1941)揭露了殖民主义社会的黑暗,殖民社会毁坏了东北,给以它罪恶,尤其是关于金钱和贪婪。在一个平衡的中国,《蟹》里的小翠就不会遭遇那样悲惨的将来,“落在早就张好的网里”。沦陷时期的乱世完全破坏了社会、家庭、个人。

蓝苓也许在《夜航》(1942)里写得最好:“被生活摈弃的,是那些摈弃了生活的人们,艰辛的夜航者呵,紧握着生命之桨,你该坚强的划向前面,毗连着黑夜的,是那白昼的边缘”。在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快被打败了,中国人民要重建自己的政权,互相帮助克服所有的困难。

东北富饶的土地,滔滔的江水,冬天凛冽的风暴,养育了“不屈的人民”,这些女作家热爱自己的祖国,在那个黑暗时代,虽然身处险境,特别是1941年3月文艺“纲要”出版以后(禁止作家触及揭露“黑暗”的题材),她们继续用“笔当刀枪”,大都经过日本人的批判,受到查问,还有几位入狱。她们思想并不一样,但是“同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矛盾,她们在困难之前能维持公民道德;这七位作家坚守描写和守望东北人民的责任,她们的作品反映了黑暗社会中人民的力量和坚贞不屈的精神。现在中国很强了,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以上在三十和四十年代的妇女作家们,和她们的作品,至今还有重要意义。

(此文是作者直接用中文写成,有些文字不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我们作了必要的修改,以便使读者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原意。)

《回声》教学设计 篇4

1、自适应滤波器的原理[3]

自适应滤波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部分是可以调节参数的数字滤波器, 另一个部分是自适应算法。由于IIR滤波器在自适应的同时包含反馈所带来的稳定性问题很难处理, 虽然理论上稳定性问题可以控制。所以我们用FIR滤波器做自适应滤波器。在如下为原理图。

1.1 自适应滤波算法[4]

FIR滤波器由图中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单位延迟单元, 乘法器, 加法器。w (n) 为滤波器系数。

标准L M S算法的运算步骤如下:

(1) 初始化设置抽头输入向量x (n) (n=1, 2, …, N-1) 为任意值 (一般均值为零) , 然后对每一次采样作以下各步的循环运算;

(2) 计算经过滤波器的抽头权向量wN (n) 输出;y (n) =wN (n) x (n) ; (1)

(3) 计算估计误差:e (n) =d (n) -y (n) , (2) 其中, d (n) 为期望响应;

(4) 更新N个滤波器权系数w (n) =w (n-1) +μx (n) e (n) , n=1, 2, …, N-1, (3) 其中步长因子μ可以控制稳定性和收敛速度;

(5) 循环返回到 (2) 。

1.2 回声消除系统流程图

2、基于LabVIEW的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

本文采用LabVIEW 8.6提供的自适应滤波器工具包, 利用其中已经设计好的各种算法函数可以很方便设计出具有实际工程价值的自适应滤波器系统[5]。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编程计算, 模块化编程设计, 有利工程技术人员实际快速开发自适应滤波器;同时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操作简单, 使得参数优选、性能比较和仿真显示清晰直观。

2.1 前面板的设计

LabVIEW的前控制面板可以替代传统的仪器的操作功能, 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观察滤波器各方面的变化[6]。自适应滤波器的前面板包含示波器、开关、数值控键、显示控键等, 可以通过键盘获取数据并显示结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改变控制框图就可以改变功能。

定义前面板中对滤波器性能有很大影响的系数, 其中μ为滤波器的步长因子, M为滤波器抽头系数。

2.2 自适应滤波器的程序设计和分析

2.2.1 设计

利用LabVIEW图形编程语言实现了算法框图设计, 可以把它理解成程序的源代码[7]。

自适应回声消除滤波器分为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模块功能是播放一段计算机已经存储的语音信号来模拟远端传输过来的语音信号。远端语音信号通过扬声器播出, 同时把这段存储的语音信号直接转换成可以做自适应算法的数据形式。如图4中的Original Sound信号

第二部分主要功能是对播放的语音的也就是远端信号的实时采集, 采集回来的语音信号也就是已经通过回声通道的回声信号。在没有近端信号的情况下, 回声信号就是参考信号d (n) 。如图5这里需要在前面板设置采样率和缓存以保证d (n) 的字节长度和播放的语音信号的字节长度相等才可以做自适应算法。如图5

第三部分经过L M S算法对远端信号的自适应处理处理。

对图 (6) 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自适应算法n次迭代的计算, 误差信号e (n) 趋近于0。由于e (n) =d (n) -y (n) , 在只有远端语音的情况下, d (n) 也趋近于通过自适应滤波的远端信号y (n) , 说明基本可以滤除掉远端信号产生的回声信号d (n) 。远端几乎收不到语音信号。实现了自适应滤波器消除近端回声信号的功能。

此时如果保持滤波器开启的同时系数不更新, 也就是不更新滤波器的抽头权向量wN (n) , 同时近端也有语音信号输入, 使得近端语音不会再和回声信号混合在一起传输到远端。实现了双端通信时候的自适应回声消除的功能。

2.2.2 分析

根据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端口和系数的设定, 很方便设计出回声消除自适应滤波系统的前面板, 如图5所示。Original Sound语音信号为输入信号。音频信号被读取声音工具读取, 再通过数组转换, 转换出的信号作为远端输入音频信号x (n) , 利用现有的自适应滤波器原理图很方便的设计出音频信号滤波程序框图。通过调节前面板实验参数, 使得实验输出效果最佳。本次实验参数选用为:M=2 5 6、Step Size=0.1如图5显示了输入信号的采样设置和滤波器参数设置实验结果表明, LMS自适应滤波器输出效果良好, 实现了回声消除的功能。

5、结语

实验结果表明, 该滤波器滤波效果良好, 具有很好的实用特性。但在实际的回声消除的测试环境中,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滤波信号的更改,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滤波器的参数达到回声消除的要求。和采用MATLAB、DSP、FPGA等环境下进行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比较, 利用LabVIEW来实现的自适应滤波器操作简单, 结果直观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为工程技术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

摘要:传统的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仿真和研究的自适应滤波器, 不能组建成一个虚拟的应用系统, 无法在实际工程中测试滤波器性能。因此, 本文在LabVIEW工具下设计了一种基于的LMS算法的自适应滤波器。通过实验发现, 这种滤波器效果和性能良好, 而且在回声消除方面效果良好。

关键词:LabVIEW,自适应滤波器,LMS算法,回声消除

参考文献

[1]邝永明.基于LABVIEW多功能虚拟仪器的应用开发[J].广西大学学报, 2006, 31 (4) :340-3430.

[2]周求湛, 钱志鸿.虚拟仪器与LabVIEW7Express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4:1-6;120-134.

[3]何振亚.自适应信号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4]龚耀寰.自适应滤波 (第二版) 时域自适应滤波和智能天线[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5]约翰逊.《LabVIEW图形编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6]WIDROW B, MCCOOL J M, LARMORE M G, et al.Stationary and nostationary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MS adaptive filter[J].Proc IEEE, 1976, 64 (8) :1947-1951.

回声教学设计 篇5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声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回声以及和妈妈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课文优美、生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习目标】

1.认识“呱、圈”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和五自然段,读出亲切,欢快的语气。

3.通过课前体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情朗读课文,重点理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大屏幕,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和回声有关的故事。

3.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回声}

师:同学们请注意“声”字不仅翘舌而且还有后鼻音。{板书:shēng}读“声”。

4.师: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师:恩,有的同学速度很快,已经读好了,坐端正了。

2.检查生字:

呱 哩 圈 纹 碰 返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字?拼读。师:你的三拼音读得很准。师:谁再来试试?师:你的声音很响亮。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下一个,谁来?你来读。师:你的轻声读得很好!师:我们学着他的样一起读读。

师:第三个字有点难读,谁来试试?师:三拼音节读得很准。师:一起读!

师:下个字,请你读!师:前鼻音读得真准。大家一起来试试!

师:谁来读第五个字?师:很好,后鼻音读得很准。师:请大家齐读。师:恩,同学们都读准了!

师:最后一个字!请你读。师:全班跟读。

3.去拼音读字。

师:去掉拼音帽还能读准吗?自由试一试。师: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往哪开?

4.读词语。

师:生字躲到词语里去了。你还会读吗?呱呱叫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

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读这些词,如果你的同桌还读不准的,请你帮帮他!一起读读!

5.了解“返回”

师:最后一个词“返回”有个小秘密,返就是回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有趣的词吧!(齐读)

6.读词、句子(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

师:大家看“一圈圈”和“波纹”碰到一块儿了,你会读吗?你读,你读。师:这就是一圈圈波纹,一起读。师:(电脑屏幕用鼠标点)现在老师把词语放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自己练一练。请你读!师边做动作,边读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请大家带着动作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回声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同学们生字宝宝我们已经掌握了,那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呀?

2.师:是呀!小青蛙跟着妈妈来到桥洞底下,他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呀?

3.师:是呀!特别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呢?

师:你能不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请你来!师:我听到他读得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样读一读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是呀!小青蛙看到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注明:师引读,点击屏幕。

师:这时桥洞里传来了一个声音——(师轻读)“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小青蛙紧接着又问?

师:“你是谁?你在哪儿?”

2.师:(出示这句话:呱呱呱,多好看哪!)仔细看,这句的结尾是什么标点符号呀?

师:说明他心里怎么样?师:那我们一起来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吧!谁再来读读?他读得真高兴呀,我们再来读读!

师:(出示这句话:你是谁?你在哪儿?)这句是什么标点符号呢?师:那该怎么问呢?请你来!(我们在读问句的时候,要稍微地往上扬一点,像老师这样,){范读}我们一起来问问吧!

3.师: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4.师:小青蛙这时听到有一只青蛙在学他说话,他心里会感到怎样?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于是,他就去问?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我听到他读出了那种奇怪的感觉。我们也一起来奇怪地问问吧!

(四)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师: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这时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先读读第四自然段,再来填一填吧。师:谁来填?师:我们一起读。

(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河水是怎样变化的吧?

(3)师:谁来读读这段话?我听到你的碰字字音读得比较重。

师:谁再来读?你的荡字也读得比较重了。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读吧!

(4)师:是呀,石子一扔,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水的波纹{板书:水波}碰{板书:碰}到了?{板书:河岸}又怎么样?(师边做动作演示){板书:荡}

(5)师:我们再来读读这河水的变化吧,会做动作的同学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还有什么波纹也跟河水的波纹一样呢?读读第五自然段,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师:请你说!你找到了什么?(生:声音的波纹)

(2)师:哦,声音的波纹,那声音的波纹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填空: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师:请你来填!师:一起读。

(3)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感受下小青蛙的回声吧!

(4)师: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5)师:是呀,声音的波纹{板书:声波}碰{板书:碰}到了?(生:桥洞的石壁){板书:石壁},也要返回来{板书:返}。(手演示)这样我们的耳朵就听到回声了。(一只手指着耳朵)这就是回声。(手指着板书课题)

(6)师:声音的波纹可真有趣呀,谁来读读这句话?请你读!恩,我听到你的返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再来读读吧!

(7)师:是呀,这就是回声,青蛙妈妈就是想把这个道理告诉小青蛙的,我们把青蛙妈妈说的话读一读吧!

(8)师:小青蛙明白了回声,高兴得一蹦老高,说:“(生: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师:妈妈笑着点点头。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师: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生:呱呱地叫个不停)。桥洞里立刻响起了一片呱呱的回声。小青蛙欢快地说:“(生:多好玩啊!)”

(2)师:小青蛙懂得了道理,多高兴呀!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当成小青蛙,高兴地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四、学写生字

(一)学“影”字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也和小青蛙一样,带着欢快的心情来学写两个生字吧!看到“影”字。师:同学们看看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呀?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呀?这个三撇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部首,我们仔细观察写这三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呀?要注意这三撇起笔在同一条线上。我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还要注意左边要写得比较(生:宽)右边写得比较(生:窄),(师:加上手势)这就叫左宽右窄。

(二)学“游”字

1.看看这个字,游的左边是?(生三点水),中间是?(生方),右边是?(生撇,横,子,)老师有个好方法来记这个字:大人带着孩子到一个方方的池塘里游泳。

2.这就是什么字呀?闭上眼睛记一记,记住了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书空)小手拿出来。预备齐,点(生继续读)。(师生一起写,师注意面对学生书空)同学们注意这三个部件要写得瘦长一些。

3.下面老师把两个字送进田字格!{板书“影和游”}请你们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现在你们也把这两个字送进田字格里吧,描一个,写一个。(师范写“影和游”,生描和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学生作业展示: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某某的影字三撇的起笔在同一条直线上,(用笔指着书上)整个字摆在田字格的正中央,而且写得左边宽右边窄。哎呀,真棒!打钩。

5.这个学生的游字三个部件写得瘦长,而且挨得很紧,像一家人,真不错!打钩。

五、拓展

1.师:同学们,生字我们就学到这,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很有趣的课文《回声》,平时你们听到过回声吗?(生:听到过)你们是在哪听到的呢?

2.师小结:除了回声,其实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着一些自然科学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很多,用你们的眼睛,用你们的心到生活中去发现吧。

3.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读懂了课文,还学写了两个生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剩余的生字,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声教学设计2

【课题】高中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

【目标】学生方面,一回顾和总结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任务,二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教师方面,一表诚意,二明理念,三提要求,四析任务,五点方法,六激信心。

【设想】以师生共同探讨《回声》的启示贯课堂始终。

【步骤】

一、诠释名字,自我介绍

教师导入:李清照有词《渔家傲》云:“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最喜欢这首词,首先是因为这首词所展现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所表达的对理想的执著精神使我引为同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句“天接云涛连晓雾”唤起我亲切的感受,因为这里包含着我的名字。我姓金名晓涛,是你们的语文科任老师。同学们,你能否用文学笔法来诠释自己的名字?

学生活动:用诗句或格言对自己名字做全新的诠释,或描述一个情景来说明自己的名字的内涵。

教师总结: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氛围中彼此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是美丽的。

[解说:语文教学课堂可以是充满诗意美的,通过诗句来进行自我介绍也就使这例行的一环节变得充满情趣;而学生通过有创意和颇具个性的介绍,不仅可让新老师和新同学迅速地记住自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享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师生间的对话虽刚开始,但预示着良好的师生关系顺利地形成。]

二、一谈《回声》的启示--表诚意,提要求

教师点拨:我们已经共享了姓名的乐趣,接下来我们来共享思想。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年里的故事。在一个春暖花开的 日子里,我和小伙伴结伴同游一座深山。小伙伴十分顽皮,跟大山开了一个玩笑。他先问候大山:“你好!”只听得大山也友善的回答:“你好!”他接着又喊:“你是个坏蛋!”只听得大山也生气地说:“你是个坏蛋!”在旁边的我十分不解,山与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对话?今天我与大家一样都明白是“回声”的作用,但对童年的这段趣事,却有着更加丰富深刻的感受。同学们是不是也从中获得启发?

学生活动:谈听故事后的感受。如谈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创作中作家人品与文品的关系等等。

教师点拨:我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也是一对回声关系。台湾女作家、大学教授龙应台在《机器人中学》《幼稚园大学》等文章中叙述了耳闻目睹的令人唏嘘感慨的事情,如学生能阅读而不会分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实,不只是在台湾,我们中国的学校也正在上演这一幕。同学们,出现“机器人中学”,“幼稚园大学”的原因何在?你们会不会成为不会思考不敢思考的一代?

学生活动:讨论原因。有学生提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出现以上的问题显然不能单怪学生。如果刨根想一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求孩子们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情;有不同看法做法的孩子被认为是‘异端’,受到排挤。长大后显然很难不成为‘机器人’”。

教师小结:培养出怎样的受教育者,这当然跟教育者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以教师的观点为绝对权威,认为书本上的定是最标准的说法,那么学生就会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可能具备跨世纪一代所应有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教育者用科学的理念来教育人的话,那就会出现令人振奋的局面。我认为,作为一个瑞中人,他首先要做真正意义上的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是前提,否则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智育上则需要有思考、有判断、有创新,否则也不可能成为出类拔的新一代。

“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绝对的真理”,同学们应习惯于自己读书、思考、做人。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在于倾听多少,而在于自己领悟多少。悟=心+吾,即吾之心,吾之思。今天是你们进入高中的第一堂语文课,老师借这回声的故事,向同学们表达美好的诚意--我愿意做一个爱护、尊重你们的好老师,同时也对同学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思想的学生。这样我们师生之间就形成了理想的“回声”关系。

[解说:设计这一环节,第一个作用是表达我的诚意,沟通师生感情;其次,介绍我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第三也借此初步检测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不仅要读书作文,而且要注意提高人格修养,增强全球意识。]

三、再谈《回声》的启示--回顾与展望

教师点拨:同学们,请回顾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寻寻觅觅,尝试发现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所存在的回声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一致认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回声关系。

教师点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语文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这为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更重要的任务,对同学们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你们认为要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有哪些办法?

学生活动:讨论。一致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浓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以上几种能力的良方。

教师点拨: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浓郁的学习兴趣,的确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前提。但是,同学们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认识还只限于初中接触的几种,我再介绍几种语文学习的习惯。如在阅读方面,坚持读名篇名作,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札记;在鉴赏方面,反复涵咏,探究深入语境,体味语言之美;在写作方面,艺术构思框架,反复修改作文;在口语交际方面,要谨慎思考,大胆开口。这些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会有步骤地安排训练。

除此之外,最值得重视的是要有问题意识,要学会在听说读写中思考,在思考中听说读写阅读。

最后,请同学们要一句话概括,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所存在的回声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一致认为语文方法语文学习和问题意识与语文能力之间是回声关系。

教师总结:不想不知道,“回声”原来如此奇妙。同学们是刚跨进高中语文课堂的高一新生,但你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篇高考作文题。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让我们充满自信地同行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

[解说:高中第一节语文课负载着很重要的任务,它在新旧交替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对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任务、方法等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与让高一新生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一样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给《回声》写一篇读后感是199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最后的说明十分必要,可以增加学生信心,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四、三谈《回声》的启示--写《给金老师的一封信》

布置作业:给老师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这堂语文课,或对语文学习的想法。

【反思】

这是堂起始课,我所确定的目标十分明确。但是怎样实施教学,达成目标,我不想重蹈覆辙,一个人唱独角戏,口若悬河地在讲台上说甲乙丙丁,一二三四。我决心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致力于语文教学的创新尝试。经过反复考虑,对比几个方案,最后选择了认为这种设计。由于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在实施教学时比较成功。

一、构思巧妙,一线串珠。以上海高考题的材料《回声》为引子,谈《回声》给我的启示,串起三个内容:一表示对新生的诚意,二表示对新世纪一代的期望,三在语文学习上指导目标与方法。

二、辨证处理开放与限制的关系。由于选择的《回声》故事比较浅显,第一个讨论题目的设计比较开放;但这个故事值得挖掘的东西比较多,而我这堂课有自己的目标,因此第二、三个讨论初中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回声”现象的设计就有明显的限制性。从开放到限制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开放是为了启发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动机;限制是为了纵深思考,探究语文学习的途径。

三、给自己和学生一个合适的位置。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给教师和学生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实现了目标。我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围绕主题,通过广征博引,逐步深入,逐渐具体化,最后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没有把讲台变成自己的舞台,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小结。

其实这堂课不仅体现了我的教学理念,代表了我的教学风格,也为我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寻找到更为良好的环境,更为有效的途径,更为健康的方向。

回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五段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电教平台)

多媒体电教软件(《回声》课件)

幻灯机、盛水的玻璃缸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诱导预习。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听回声的录音。

2、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

3、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

4、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 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

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

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⑶ 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

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学习二、三自然段:

⑴ 小声自由读。

⑵ 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

⑶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___”划出来。

⑷ 检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⑸ 指导读句 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的?

① 指导按标点符号读好句子。

② 分角色朗读:谁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让我们听听“看不见的小青蛙”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提示:学话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声音要小。)

⑹(读小青蛙妈妈的问话。)听到有人在学自己说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书上怎么说。

理解: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示句:“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⑺ 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藏

过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读:

思考: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⑵ 示第四自然段:

默读:把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用“。”把它点出来。

示生字卡读读理解:捡 扔

(用做动作的方法学记这两个生字)

⑶ 再找出写河水变化的句子,用“___”划出来。

⑷ 做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

⑸ 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老师做的实验,跟课文所讲的现象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句子,一边想象刚才的情景。

⑹ 读句“……河水……荡回来”,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波纹 荡

⑺ 演示动画“扔石头”,进行说话训练。

⑻ 齐读这个自然段。

⑼ 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板书:

水的波纹 河岸

过渡: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回声到底是什么回事?看第五自然段,听听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指名读。

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⑵ 示青蛙妈妈的话:

问: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⑶ 示2、3句话,引导比较,理解。

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词,再引导悟出声音的波纹与水的波纹相似之处:碰到挡住它们前进的东西,都会回来。

⑷ 引导学生板书:

声音的波纹 石壁

⑸ 演示动画:青蛙叫的回声。

练习说话: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

⑹填空练习:

① 水的()碰到()又()回来。

② 青蛙叫的声音的(),碰到桥洞的(),也要()回来。

③ 小结板书:明白

④ 分角色朗读这段。理解:一蹦老高

过渡:回声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听那有趣的回声了。

5、情景导学最后一段。

四、小结质疑。(略)

1、按板书小结。

2、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练习,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说回声的形成。

3、完成课后练习题

4、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导田字格的书写,进行扩词,说话的练习。

5、布置作业: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抄写生字词。

6、附板书设计:

回声

水的波纹 河岸

奇怪 明白

声音的波纹 石壁

回声教学设计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四、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分角色朗读,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找一段回声的录音,课堂放给学生听。

2.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

3.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

4.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观看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

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

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3.)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

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

2.)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___”划出来。

4.)检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5.)指导读句 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的?

a.指导按标点符号读好句子。

b.分角色朗读:谁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让我们听听“看不见的小青蛙”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提示:学话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声音要小。)

6.)(读小青蛙妈妈的问话。)听到有人在学自己说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书上怎么说。

理解: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示句:“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7.)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cang 藏

过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2.)示第四自然段

默读:把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用“.”把它点出来。

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jian reng

捡 扔

(用做动作的方法学记这两个生字)

3.)再找出写河水变化的句子,用“___”划出来。

4.)做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

5.)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老师做的实验,跟课文所讲的现象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句子,一边想象刚才的情景。

6.)读句“……河水……荡回来”,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bo dang

波纹 荡

7.)演示动画“扔石头”,进行说话训练。

8.)齐读这个自然段。

9.)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板书:碰

水的波纹 河岸

过渡: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回声到底是什么回事?看第五自然段,听听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2.)示青蛙妈妈的话:

问: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3.)示2、3句话,引导比较,理解。

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词,再引导悟出声音的波纹与水的波纹相似之处:碰到挡住它们前进的东西,都会回来。

4.)引导学生板书: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

5.)演示动画:青蛙叫的回声。

练习说话: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

6.)填空练习:

1.水的()碰到()又()回来。

2.青蛙叫的声音的(),碰到桥洞的(),也要()回来。

7.)小结板书:明白

8.)分角色朗读这段。理解:一蹦老高

过渡:回声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听那有趣的回声了。

5.情景导学最后一段。

四、小结质疑。(略)

1、按板书小结。

2、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节

教学要点:

巩固练习,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说回声的形成。

三、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导田字格的书写,进行扩词,说话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附板书设计:

回声

水的波纹 河岸

奇怪 明白

声音的波纹 石壁

六、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回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初步感受声音的强弱

②会唱《山谷回声真好听》,并唱出歌曲的强弱。

能力目标:

①能区别生活中声音的强弱;

②形成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

③培养初步改编歌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培养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②培养热爱自然,用歌声赞美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

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音乐(课件播放《郊游》歌曲)学生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动物朋友,你们能模仿出他们的叫声吗?试一试(课件出示动物形象:狗、青蛙、小鸡、羊、蜜蜂、虎)。

学生逐一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联系生活,自主感受

1.辨析叫声,感觉强弱。

师:谁能告诉老师,蜜蜂和考虑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

2.打击乐器,感觉强弱。

节奏型 x x│x x│xx xx│xx xx│x x │x—│

f p│f p │ff ff│pp pp│f x │f—││

师:动物朋友们给你们带来了两种礼物,瞧,一个是大鼓,一个是双响筒。你们喜欢这两样礼物吗?谁想上来敲一敲?(点两名同学),其他的同学闭上眼睛,仔细听声音,分辨是哪一个礼物发出的响声。

师:你们是怎么分辨出来的?

3.联想生活,辨别强弱。

师:嗯,声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在音乐课中我们把大的、重的声音叫强音,用字母f表示;把小的、轻的声音虽弱音,用字母p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在平常的生活中,你们听到过什么声音是强的,什么声音是弱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4。敲击节奏,辨别强弱。

小白兔凯丽想请大家来进行一场比赛,大家想不想参加?

a.课件出示比赛规则:每组推选一位选手,这两位选手分别敲大鼓和双响筒,选手听从老师的指挥,奏出一段强弱分明的节奏,看哪一组选手敲得最准确。

b.课件逐一出示节奏,选手按课件提示击节奏。

c.引导学生用嘴或身体发出强音或弱音。

师:大家这么高兴,是不是都想亲自参加比赛呀(是),可是,老师没有这么多大鼓和双响筒呀,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利用嘴或身体发出强音或弱音。如:考虑叫<强>、密蜂叫<弱>、拍肩<弱>、跺脚<强>,用拍手、拍肩表示一。

三、巧设情境,探究学习

1.听回声、析强弱

师:同学们表现棒极了,老师真高兴,心情特别好,孩子们、能和老师一块儿去效游吗?

(课件出示美丽景色,老师解说画面:你们瞧,鲜艳的花朵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清澈的小溪唱着欢快的歌曲,银白的瀑布似一条条白玉带,远处的高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碧绿的河山围着山脚蜿蜒盘旋。啊,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多状观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山连绵起伏,一道道山谷深不见底。我真想大喊一声。)

教师示范大喊:“啊—————”。

课件出示回声,师作聆听状:咦,孩子们,这是什么声音?

生答:回声。

师:老师的喊声和回声有什么不同?

2.练回声,感强弱。

师:小朋友们,你们和山谷一起来表演老师的回声好吗?(同时进行唱歌的发声练习)

师:(强)①你们好?————————— 生:(弱)①你好吗?———————

② 12 3 4 5—— ② 12 3 4 5——、啊 啊

③ i 6 i 6 5 — ③ i 6 i 6 5 —

啊 啊

(小组讨论)师:你们想对山谷说些什么呢?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讨论,为创编歌词的五一节教学打下基础)

讨论结束,师:想对山谷说什么呢?谁先说,对着山谷大声喊出来吧!老师表演你们的回声。

学生轮流说。

3。唱歌曲,练强弱。

①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师:同学们这么热爱山谷,山谷可高兴了。听,它唱起歌来了(课件播放歌曲)

②示范唱,让学生找出喊声部分和回声部分。

③师:你怎么知道这两句是喊声,这两句是回声呢?喊声和回声分别该怎么唱呢?

学生自由回答,师点评:喊声强,回声弱。

④多种形式教学歌曲。

a.按节奏跟读歌词。

b.跟琴模唱。(用la唱)

c.齐唱。

师:瞧,山谷邀请我们一起唱呢?

d.学生分两组轮流练唱回声。

e.表演合唱。

师:同学们喜欢这美丽的山谷吗?那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献给它好吗?(教师指导学生站好合唱表演队伍,程序完整地表演合唱。)

四、拓展延伸,创编歌词

1。激发创作兴趣。

师:当同学们看到美丽神奇的山谷时,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对山谷说,那么大家想不想把我们对山谷说的话唱进歌里去呢?好,让我们都来做小小词作家吧!

2。合作创编歌词。

3。小组汇报演唱。(老师也想做一做,能不能让老师先写一写,出示“你好吗?”发动小歌手,小小作词家开始工作了。

个人展示:学生表演时话筒没响:可以即兴说一句:可以集体表演)

五、课后总结,激情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但学会了听辨强音、弱音,模仿强音、弱音,还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会新编歌词,希望同学们每次学习都有很多的收获,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哦,时候不早了,看,小火车来接我们回去啦!孩子们,跟山谷说再见。

(课件:火车开啦)学生律动出教室。

回声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1课。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本文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现象探索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边读边悟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引导性问题。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呱呱……青蛙宝宝们好!我是你们的青蛙妈妈,今天妈妈就为你们带来好看的动画片,开心吗?

生:开心。

(师播放回声的录音)

师:告诉妈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这就是回声(板书课题)

师:你还在哪儿听到过回声呢?

生:(各抒己见)

师: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妈妈不想直接告诉你们,想让宝宝们利用你们手中的课本自己去探讨,妈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字

师:宝宝们长的真快,连妈妈都快叫不出你们的名字来了,下面妈妈想和你们做一个游戏,首先四个小宝宝在一起先介绍自己,在让别人给自己的名字找一个好朋友。

(学生分组识字)

师:宝宝们,再和妈妈玩游戏吧!妈妈喊你们的名字,喊到谁,谁就要站起来高举自己的名字,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宝宝们真聪明,妈妈想带你们到小河边去玩吧(出示课件1)瞧!小河上有座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宝宝们感觉怎样?

生:多好看呀。

师:妈妈想做个实验考考你们,请认真观察(播放课件)。

师:妈妈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宝宝最棒?(生边说,师边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本)

师:宝宝说的真好,哪个宝宝能读的最好?(指导读,强调动词)

师:宝宝们,你们也像妈妈一样自己做做吧,不过妈妈有要求,组长宝宝做,其他的宝宝认真观察。

(学生做实验)

师:宝宝们请坐好,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石子扔进水里会有一圈一圈的波纹。

生:我看见那一圈一圈的波纹碰到盆壁又回来了。

生:……

师:宝宝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不是想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吗?妈妈告诉你们呀,其实声音和水一样,也要波纹,只是我们看不见,有一个青蛙宝宝想为大家演示一下,可要认真看哟。(播放课件)

师:宝宝们发现了什么?

生:(各述己见)

(师根据生说的出示第五自然段的文本)

师:这就是妈妈要给宝宝们说的。(师范读第五自然段)

师:宝宝们,你们觉得妈妈说的好吗?

生:好!耐心,亲切。

师:哪个宝宝想模仿一下耐心而亲切的妈妈给其他的小宝宝讲讲。下面请宝宝们自由练习一下吧!

(生自由练读。)

师:现在我们邀请一位青蛙妈妈上场,谁第一个挑战?

生:我来试一试。

师:他读的像吗?

生:我认为他读的还可以,但语气还是不够耐心,亲切。

回声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6/8 2、学唱《亲爱的回声》

教学目标:

1、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的旋律。

2、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学生爽朗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力度对比表现回声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6/8拍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是想坐在这教室里上课,还是想走出去,与大自然拥抱呢? 我也想,可是……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来感受自然。你听:(范唱)

二、发声练习

1、模仿回声 师:你们了解回声吗?谁来介绍一下回声的。能把回声表现出来吗? 其实这里就有了音乐,很具有表现力,也就是力度上的变化。

2、节奏、视唱 师:喂 — — | 喂 — — ||我们来合作一下,模仿亲爱的回声。你 好 — | 你 好 — || 哈 罗 — | 哈 罗 — || 回声是……那么可听好了哦。6 5 || 5 1 || 1 6 || 1 5 || 演唱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为旋律划分小节线 2、听音选择填空 教学目标: 通过做一做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对6/8拍的认识,接触并记住世界名曲的主题音调,继续进行旋律音程的听记。教学重点难点: 6/8拍的巩固和听记 教学过程: 一、寻找精灵(听音选择填空)师:在一个美丽的小镇上(弹奏完整的旋律),住着快乐的人们,因为这里有着三个可爱的小精灵。他们唱着欢乐的歌。分别是—— 弹奏 5 6 5 || 3 4 3 || 4 5 4 ||有一天,这三个小精灵到森林里去玩,可是却一直没有回来。小镇上也失去了原来的快乐。只有找到那三个小精灵才能恢复小镇原来的欢乐。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吧。再来好好听一听这三个小精灵的声音。(弹奏)那么,究竟他们在哪里呢?1=C 4/4

第三课时

一、教学安排

八孔竖笛《四季歌》

二、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四季歌》。

1、教材分析:

《四季歌》原为一首日本歌曲。全曲共四个乐句,旋律反复时为节奏同步的二声部。该曲的旋律基本处于竖笛的中、高音区,演奏的技术难度不大,比较宜于表现。合奏部分为平行三、四、五度的进行,其和声效果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有所区别,请学生自己感受、体会其和声效果。

2、演奏要求:

(1)要奏得连贯、流利,四拍的长音一定要奏足时值。

(2)保持二声部的和谐,吐音不要过于用力。

3、学习过程:

(1)出示旋律

听范奏,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

(2)视唱旋律,熟悉该乐曲。

(3)练习吹奏,明确要求。

四、作业:

练习吹奏八孔竖笛《四季歌》。

回声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在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学习这一课让学生掌握体会力度记号,是一个有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音乐发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在欣赏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等方面有了认识,并能准确的回答出来,课外知识面也宽一些。本课歌曲优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美好的向往。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与歌曲产生情感共鸣,共同感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音乐情景及游戏中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2、有情感的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并能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

二、过程与方法

在聆听、探究回声的特点,掌握力度记号,通过合作进行模仿,将所获得的经验在歌曲中得以体现,并有情感的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

三、情感态度

1、通过探究与实践,感受充满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通过歌曲的演唱,在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同时,对真挚的友谊充满了向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力度记号;学会歌曲《友谊的回声》,歌曲的旋律及力度记号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呼唤友谊

1、故事导入:在大山深处,有一只小兔叫淘淘。一天,它和小伙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小伙伴们都不理它,于是,它来到了湖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是谁在和淘淘说话呢?(回声)

进行游戏:引导学生体验回声。

小结,力度记号:用f表示强,用p表示弱;用ff表示很强,用pp表示很弱。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知道力度记号fp,从自然的声音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二、寻找友谊

导入:哪里有回声?让我们一起来找找。

1、初听歌曲,随音乐划拍。

提问:你看到歌谱中有那些认识的音乐记号?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为后面情感的引导做铺垫。

2、再听歌曲,用母音随音乐哼唱旋律。

3、教唱第一段歌曲。

注意唱准八分休止符、及切分节奏。

4、听琴跟唱第二段歌词。

5、学唱第二乐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视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掌握带休止符的切分音的节奏型,并且完成歌曲的表演。

三、赞美友谊

设疑:后来小兔淘淘又怎么样了?(播放课件)

小结:心相映,心相通,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让我们带着对友谊的赞美来歌唱人间最美好的回声吧!

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并用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珍惜友谊

聆听:音乐家拉索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回声》。总结全课。

回声教学设计9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意图:

本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大多数二年级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另外,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演示,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预设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探索科学的兴趣。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引发兴趣

1、师:“声”想请同学们帮它找朋友,谁愿意?“声”有一个词语朋友叫“回声”(板书)。

2、师:关于“回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就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读音,读生字卡。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自主识字,短文复现

1、师:这课的生字朋友不多,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怎么认识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呱、哩、圈、纹、返”都可以启发学生自学,让学生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认记时要注意“里”读第三声,而“哩”读轻声。)

2、出示词语,同桌互查,用星号评价对方。

四、图文结合,学习第一段

1、出示多媒体画面。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优美)

2、出示课文第一段: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3、图文结合,读一读,说一说:美在哪里?

4、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

五、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短文复现,巩固识字:

一天,聪聪来到鱼塘边,看见青蛙游来游去,就“呱呱呱”地学青蛙叫,还捡起石头扔过去。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

2、出示“纹、影、倒、洞、游”描红后观察。

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

3、示范指导。

(1)范写“纹、洞、影、倒、游”四个字,让学生仔细看,一笔一画都要认认真真写好。

(2)讲解要点:“纹”的纹丝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倒、游”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

4、学生临写。

(1)古筝响起,让学生在幽静的音乐声中进入潜心写字状态,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脚稳”。

(2)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3)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六、注意事项

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回声的资料,没有上网条件的同学向家人请教有关回声现象。

第二课时

一、引读第一自然段

二、导入新课,学习二、三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

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

2、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那只看不见的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下来。

3、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回声的话,体会两次话的语速、语调都一样,理解回声的特点。

4、青蛙自己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应该怎么读?谁来读?((从标点:问号、感叹号等来体会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

5、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

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

6、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7、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三、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1、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 标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演示解疑。(或者板画)

(1)实验演示:(下面的实验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观察水波的荡漾。)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后,先让学生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

(2)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引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3)结合词语比较,复习“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3、朗读感悟第五段

(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思考: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

(2)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3)通过朗读与第二段的“高兴”进行比较。

四、分角色朗读,总结全文

1、分“青蛙妈妈、小青蛙、回声”等朗读全文。

2、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填空:回声就是_______碰到_______返回来的自然现象。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产生回声?

3、小结: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比青蛙聪明。

五、指导书写--岸、园、围

六、读读抄抄(课后题)

七、弹性作业,拓展延伸

一星级:积累本课中的优美词句。

二星级: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三星级:同学间合作,自编自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31、回声

碰 遇

水波))))河岸 声波))))障碍物

荡回来 返回来

回声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指导书写“倒”“影”两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课文,读出奇怪、亲切、欢快的语气。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声”(学生读一读)。

师:平时大家都听到过什么声音?(学生自由说)

2、(1)板书“回”。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回声,那什么才是回声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师问生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它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习课文生字生词(课件出示)。

a、学生齐读,抽读。

b、学生认读生字卡。

c、示范会写的生字:洞和游

d、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读。(出示对话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结合图片理解“倒影’)(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链接起来像什么啊?)

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美吗?(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2、学习2、3自然段

(1)师:小青蛙看到美丽的景色,很高兴,他叫了起来(学生画一画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读出欢乐的语气)板书:高兴

(3)这时,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画一画句子)

a、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

你能读出小青蛙的高兴劲吗?学生练读,指2生读。

引读:感叹号谁能读出来?问号谁又能读出来?你爱读吗?

b、分角色朗读。谁当真的小青蛙?谁当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老师读旁白。

多奇怪呀,小青蛙也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什么?他来向妈妈寻求答案了,找出小青蛙问妈妈的话。那你就用非常奇怪,奇怪极了的语气读读青蛙问妈妈的这句话。(出示青蛙问妈妈的话)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板书:惊讶

1、妈妈又是怎样告诉他的,是不是直接回答的啊?(找出有关的句子)

2、妈妈是怎样说的?(找一找,读一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1)请大家快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随学生的朗读,屏幕出示句子:你能填空吗?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到(),又一圈圈地()回来。

指名填空。

(学生自由读,表演体会:捡、扔、碰、荡)

a、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水的波纹)

大家一起表演一下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的动作。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再看屏幕课件(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有趣不?谁能再来读一读?(指2名读这一段)。

那么声音的波纹和水的波纹是一样的。(出示妈妈说的话再读一读。)

谁愿意读青蛙妈妈的话?指名读。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水的波纹碰到桥洞要荡回来,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板书:(略,见附页)

b、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同学们想一想,荡回来的“荡”是什么意思?

你荡过秋千吗?我们说水波那种一起一伏,慢悠悠地回来的样子,就是荡。大家再想想返回来的“返”是什么意思?“返”就是回来的意思。(师示范加上动作说这句话)

瞧,为了让小青蛙明白回声,青蛙妈妈是多么耐心,多么亲切,多么形象的打比方!老师特别想把青蛙妈妈的话读一读。你们想听吗?师范读。

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把青蛙妈妈的话再完整地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妈妈亲切的语气,对孩子深情的爱!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这下子谜底揭开了。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一蹦老高、、、)

师:你能读出它高兴的心情吗?快来读一读这句话!

所以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i不停,他现在心情怎样呢?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板书:欢快

你看,小青蛙多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且发现问题就去问,他多可爱啊!

“欢快”是什么意思?:非常兴奋。特别高兴。他为什么特别高兴?

我们就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

3.指名分角色读课文。(出示小青蛙与青蛙妈妈对话的句子)

四、总结拓展。

师:好,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

生:在山谷里能听到。

生:在新家里没放东西的时候,一叫能听见回声。

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以后同学们得留心观察哦。

出示小青蛙的话:大自然还有很多像回声一样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衷心祝愿小朋友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到更多知识。

五、小结。

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生自由说)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践,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空房子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3、抄写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

1、回声

回声教学设计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看科学。本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解释了回声这一物理现象,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原理。本文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的重要凭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低年级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理解青蛙妈妈言行的语句,懂得水的波纹与声音的波纹相似点,从而明白“回声”原理。

难点: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生产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4.教学准备:字卡、课件。让学生搜集回声的资料。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讲读课文,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忌把它上成自然课。教学时应主要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及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产生回声的原因。在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力求遵循“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原则,紧扣教材重点。

学习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这一段时,先让学生轻声自渎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用填空的方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使语言文字训练与认识事物统一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投影演示,明白河水是怎样激起波纹,又是怎样荡回来的这一现象,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段话,并想象句子的内容。这样,把朗读的训练和字、词、句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大家知道会发生什么吗?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谈)(板题:回声)

(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指名读,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哩”的轻声读音。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A、呱:“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有描写小青蛙叫声的句子。(“呱呱呱,多好看哪!”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

B、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指名读,齐读。(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学生造句。出示句子: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指名读,齐读。)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两个字左窄右宽,哪个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写字就要注意观察字的结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2、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播放课件)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

(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声音的波纹……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板书设计:

返回

声波---------石壁

回声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同时回声这一现象,学生也有感受。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声的原理,即青蛙妈妈说的一段话。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突破难点,理解回声现象。

这节课的设计,我定位于学生,以学定教。让学生通过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然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通过读文、感悟、动画、游戏、体验等形式理解课文,突破难点。这个学期,我着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展示,已经显示了成效。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价值的问题率较高。有的学生一下就提出了整篇课文的问题所在,如“回声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意思?“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说明学生用心去读文了。

上课开始,我以故事的方式导入,这时学生只能笼统地说出是回声想象。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通过小明妈妈的角色转换,告诉小明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明白其中的原理。在他们口述时,有学生把 “石壁”一词换成“大山”,说明学生真正地了解了回声,达到了落实的目的。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当学生把较为重要的两三个问题提完后,我应该再问一问,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没有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处理会更好些。另外,在朗读的环节上,还是要再进行加强。朗读的时间少了,形式也不够多样。

回声教学设计12

名师简介

方敏,女,1965年出生,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先后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教师、省教改之星、金华市劳动模范、教坛新秀、首届名师等。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教改实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同时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展“生活作文”和“情趣作文”研究,引导学生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以疑导学、层层质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本案采用“问题”探究法研读重点句段,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辨与探索。

[设计特色]

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句段,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引趣。

1.师板书“声”,请学生说说平时听过什么样的声音?

2.板书“回”组成课题,学生齐读,思考: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学习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顺情引导。

(1)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2)选一句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请大家再读读,或者选自己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进一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目的。)

4.通读课文,思考:你初步读懂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

(简单问题当场请学生尝试解决,较难问题或中心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探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实物投影或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并理解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请学生根据插图说说什么像大月亮?明确多音字“倒”的读音。

(3)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表达这美丽的景色。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1.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并讨论:这些声音小青蛙是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2.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从问号、感叹号等分析理解。)

3.这时候,小青蛙听到有人在学它,会怎么想呢?找出课文中写小青蛙心情的句子,并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妈妈怎么说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妈妈去看一看。

五、生字书写指导:

“岸、洞、倒、影”,重点分析“岸、影”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声》,小青蛙妈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以疑导学,深入理解课文。)

二、研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用词语替换法理解这些动词的近义词。

2.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同时播放课件录像,理解词语“激”“荡”。

3.师生共同板画,再次理解“激”“荡”的意思。

水波)))))))))))河岸

荡回来

4.齐读,学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青蛙妈妈为什么要投石击水呢?

三、合作探究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合作小组学习讨论。出示自学要求:

(1)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用序号标出句序。

(2)试着画出回声原理图。

(3)相互说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2.实物投影学生图画(或请学生板画),说说为什么这样画,是根据青蛙妈妈哪句话画的。

3.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播放课件录像,想象声波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现象。

声波石壁(障碍物)

返回来

4.讨论:声波与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结合看到的现象与课文相关语句进行理解。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返”。

5.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想想: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是为了说明什么?

说说:回声就是声音的______碰到______返回来的声音。

7.小青蛙明白了这个道理,非常高兴,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时的高兴与刚来桥洞时一样吗?引导读出小青蛙兴奋、欣喜的感情。

四、学习第六段。

1.自由读这一段,理解小青蛙现在的“欢快”心情。

2.指名一个同学扮演小青蛙,其余同学读回声,体验欢快的心情。

3.放课件录像,欣赏小青蛙的回声。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2.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3.小结: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参与实践,就一定会比小青蛙聪明。

六、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作业“读读抄抄”。

[评点]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熟读的同时主张精思。小学生学语文思什么?如何思?它不是逻辑性极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主体感悟。本案以“对回声,青蛙妈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主问题展开,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正是这种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主体感悟。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可谓至理矣。(周一贯)

回声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读懂课文.初步了

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理解青蛙妈妈言行的语句,懂得水的波纹

与声音的波纹相似点,从而明白“回声”原理。

难点: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生产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让学生搜集回声的资料。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及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

及产生回声的原因。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31 回声)

2、(板书:声)你们看这个字读什么?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

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读: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

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识字: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呱呱叫、说话哩、圆圈、波纹、碰到、返回”指明学生认读。

3、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

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

岸又返回来。)

4、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呢?

文中关键的句段: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

返回来。

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想知道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吗?让我们逐段学习课文,找到答案。指名读第一段,其余学生

边听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读后回答:什么像个大月亮?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2、请同学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在这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奇怪极了,是什么事这么奇怪呢?同学们读第二、三自

然段。

读后回答:它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这只小青蛙都学它说什么话了?

2、默读第二段,并把话画出来。

3、分角色朗读小青蛙和学说话的小青蛙。

4、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语气一样吗?为什么?

5、再读:注意语气不同。

6、小青蛙很奇怪,它是怎么做的?读一下小青蛙妈妈的话。

我们也跟着小青蛙妈妈去看看吧。

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小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我们找一找描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到了“跳”,大家找还有

表示动作的词吗?拿起笔,把这三个字涂上黑点。

3、表演捡起石子扔进河里。问题: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波纹在什么情况下荡回来?如果离着河岸

很远,波纹还会荡回来吗?

青蛙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

2、指名读青蛙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3、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叫声像波纹?读第二、三句找到答案。

4、填空:水的()碰到河岸又()回来。你在()里叫,声音的()碰到桥洞的(),也要()回来。

5、解释:“荡”:(水波一上一下,一起一伏地动)和“返”

6、学生加上动作说一说。

7、指名读第四句话。回答: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叫什么?

8、朗读青蛙妈妈的四句话。回答:什么是回声?

9、小青蛙明白了什么是回声,做了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指名读。

学习最后一段

1、小青蛙的心情现在怎么样?为什么高兴?

2、我们也学到了知识,让我们高兴地读第六段吧。

四、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

“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回声教学设计14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只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一个声音,好像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他明白那声音是自己的声音。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以童话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了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帮助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产生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课文插图,结合实际演示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槽、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带后鼻韵母的生字,如“藏”、“扔”、“荡”的读音及“哪儿”、“哩”等语气词的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分清自然段,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行词句、朗读等训练,懂得什么是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和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回声》这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什么是回声以及回声是怎么形成的?童话中的小青蛙和老师也想知道呢!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弄明白这些问题吧。

二、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板画半圆的桥洞)

(过渡:这个地方怎么样呢?)

⑵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地方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的?

⑶ 理解第二句。第二句是什么句?为什么觉得这句美?把什么比作什么?

⑷ 出示课件,教师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以渲染美景。

⑸ 学生以自读、指名读、评议后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体会其美景。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引读第二自然段(教师读叙述语,学生读小青蛙的话和它的回声)相机引导激发学生读书的情感。

⑵ 课件播放小青蛙的叫声和它的回声,问: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觉得怎样?指导朗读小青蛙奇怪极了的语气。(引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河岸上以后是怎么做的?

⑵ 画出表示妈妈动作的词(捡、扔)

画出河水变化的有关动作的词(激、碰、荡)

⑶ 用找出来的动词连起来说说妈妈是怎么做的?河面有什么变化?

⑷ 课件出示课后填空题叫生填空:青蛙妈妈()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回来。

⑸ 做实验:(出示水槽)

第一次认识“水的波纹”。

第二次观察“水的波纹的变化”。

第三次观察“水的波纹荡回来的样子”。

(相机板画水波)

⑹ 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青蛙妈妈这样做是想干什么呢?咱们看看青蛙妈妈是怎么给小青蛙讲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勾出妈妈说的话,想想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从中你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

⑵ 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情况。

⑶ 出示课件结合二、三句讲解声波和水波的相似之处及回声形成的原因及什么是回声,相机引导学生弄懂不明白的问题。

⑷(课件出示填空):青蛙叫的声音的(),碰到桥洞的(),也要()回来。

⑸ 课件播放有关回声的录像。

⑹ 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生再齐读。

⑺ 你们明白了回声是怎么形成的,高兴吗?小青蛙也和你们一样呢,看,他高兴得怎样?(让生做动作体会小青蛙的高兴心情并朗读小青蛙的话。)

5、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 课件出示小青蛙又游回桥洞的画面,问:小青蛙干什么去了?生齐读课文最后第六自然段。

⑵ 问:小青蛙为什么要回到桥洞底下叫个不停?体会小青蛙这次高兴与前一段中高兴的不同原因,并用课件来渲染小青蛙高兴的气氛,朗读好小青蛙的话。

三、总结激趣

1、结合板书总结。

2、激趣:孩子们,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到?(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一人汇报。)

3、总结:孩子们,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回声这样看似神奇但并不神奇的科学知识,还等着我们去探究呢!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究,就一定能弄明白的。

附板书:回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通过课后练习和分角色朗读,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略)

回声教学设计15

【教学思路】

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1、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

2、演示解疑。(课件或投影)

⑴观察水的变化。

⑵口述水的变化。

⑶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⑷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3、朗读感悟第五段:

⑴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⑵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精彩回眸 读者回声 篇6

From长沙——IT小白

我是个典型的IT男,平时经常关注时尚资讯。很多时尚报纸我都会关注,但自从《三湘都市报》有了《魔镜时尚》,可把我美得不轻。大部分的时尚类刊物太厚,实话说,那么多内容没几次是看完的,扔了可惜,也不环保。《魔镜时尚》的“召闻天下”版块真的不错,版式大气时尚,内容新鲜充实,阅读量也恰到好处。

From哈尔滨——万宝全书想补个角

我是个杂家,对什么东西都有好奇心。《魔镜时尚》怎么还没来我们这儿,我可是翘首期盼呢!《魔镜时尚》的很多栏目,我都是网站上看到的,如果能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就更好了。你们的生活版块中的数码、汽车、钟表都是我的最爱。我是“苹果迷”,喜欢收集跟“苹果”相关的一切,还会剪贴成册呢,乔老爷子太伟大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走得早啊,扼腕痛哭!

From上海——野玫瑰也要盛开

范爷的气场无人能比,她的言行,我是绝对力挺的!咱们女儿当自强,不靠男人靠自己,男人能做的,我们女人照样办得到。真实而精彩的过着每一天,我就是风头浪尖的那号人!诽谤、谣言统统靠边站,我们范爷不在乎,清者自清,多说无益。范爷集美貌、智慧、气场为一身,这样一个“奇女子”,中国演艺界前无古人,后也很难有来者吧!我就是佩服她,崇拜她,希望《魔镜时尚》能对范爷的动向多花点笔墨!

From南京——小栗子

我是《魔镜时尚》的Fans,从它第一次在地铁中出现,我的视线就没想离开过。为了在地铁早高蜂时段保证每次都拿到《魔镜时尚》,我会在周五提早30分钟出门。我特别喜欢你们的封面人物,尤其是唐嫣郡期。我可是糖糖的粉丝哦,当我晒在“围脖”上时,招惹了不少羡慕、嫉妒、恨呢!我会一直关注你们的,加油!

From成都——拥有魔力棒的小仙女

《魔镜时尚》太棒了,是为我们仙女们量身定制的吗?一手的美容资讯在魔镜,最新的潮品也在魔镜。有模特出镜的大片简直美死了,我也是个美人胚子,有机会你们也来让我出出镜呀,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还有达人老师的指点,成为我在购买新品时的最佳参谋,快来我们这里做读者见面会吧,我们这些小仙女可都在等你们哈!

From杭州——历历在目的国王

看了你们情人节这朗的新富风尚版,觉得你们挑的三对佳人超给力,每对都是羡煞旁人的。我是地道的80后,《暮色》中的那对,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楷模,我和男友都很爱看这期内容。好美的单品,看得我们决定努力工作,发疯狂购去,好希望我们每每出双入对时,也能得到旁人的羡慕眼光!

From温州——才女看过来

我是个地道的温州人,在网站上看到你们的内容,很喜欢。由于家族是做建材生意的,所以我非常关注你们的艺术空间栏目,它的内容非常新颖。“筑梦之家”就是我的理想,看了各位大师的作品很感动,让我领悟到跨界的无限可能。不少景观设计的大家们在小型的家居设计中,融入了无限的“大”理念。设计就应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想不到变成做得到。创意无限,生活幸福无限,希望你们越办越好,我会一直关注你们的!

From广州——想当专业经纪人

质监回声 篇7

2009年12月14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 要求各级质检部门进一步加强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及节日热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执法打假工作。

通知要求, 各级质检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监管, 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一是把以往发现问题的企业作为监管重点, 监督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对整改不彻底的企业依法采取严格措施, 整改不合格的不允许生产, 责令停产。二是把集中生产节日热销食品的地区、园区作为重点, 监督企业保证基本生产条件和环境卫生, 防止因节日期间市场供不应求而降低生产加工条件及质量安全要求。三是督促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重点监督企业落实原料进厂查验、产品出厂检验及记录制度等主体责任。

通知指出, 各级质检部门要加大食品及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一要结合节日食品生产和消费特点, 组织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重点监督抽查节日期间消费量大面广、质量安全风险高的食品, 以及以往监督抽查中质量不稳定的生产企业, 重点监督检查食品中的卫生指标和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二要加强烟花爆竹产品的质量监督, 加大对近年监督检查不合格企业的跟踪检查力度, 结合当地实际, 突出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安全项目, 开展专项检查。三要及时发布监督抽查结果, 公布监督抽查合格产品, 曝光发现质量问题的产品, 引导节日消费。

通知强调, 各级质检部门要加强食品及节日热销产品的执法打假工作。以白酒等高危食品及节日热销产品为重点, 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假工作力度, 严厉查处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标实不符等违法行为。

世界贸易组织:设专家组调查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指控

世界贸易组织2009年12月21日决定设立一个专家组, 调查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

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当天召开的会议上, 中国代表团指出, 中方已就相关原材料出口管理措施作出明确解释, 并愿意继续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 然而美欧墨三方却执意要求就此案设立专家组, 中方对此感到失望。但既然专家组的成立已成必然, 中方期待着在专家组面前捍卫自身的权利和利益。

2009年6月, 美国和欧盟就中国限制部分工业原材料出口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 要求与中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展开磋商。墨西哥在2009年8月也提出磋商请求。三方指责中国对用于钢铁、铝和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进行出口限制, 从而推高了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 并使得中国相关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了“不公平优势”。

按照相关程序, 中国与美欧墨三方分别于2009年7月份和9月份就原材料出口问题举行了两轮建设性磋商, 中方在磋商中就相关出口管理措施进行了澄清, 并指明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但鉴于通过磋商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 美欧墨三方于2009年11月19日首次提出设立世贸组织专家组的要求, 不过这一要求被中方依相关程序予以拒绝。王勇:促进机关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009年12月21日,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动员暨宣传贯彻大会在京召开。总局局长王勇作动员讲话, 副局长支树平主持会议, 副局长蒲长城、魏传忠, 党组成员王炜、孙大伟、纪正昆、张沁荣出席。

王勇指出,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促进总局机关的规范化管理, 提高总局机关的行政效能, 实现提升质检水平、服务科学发展的目标, 党组决定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总局和认监委、标准委机关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自2009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 总局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已初步完成。通过体系建设, 取得了5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以履行职责, 依法行政为核心, 以提高机关执行能力为重点, 建立了一整套职责清晰、相互衔接的机关运行管理规范。二是确立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总局的质量方针是: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振兴质量, 保障安全;廉洁高效, 优质服务;提升水平, 科学发展。三是加强了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管, 在体系建设过程中, 以预防权力腐败为核心, 通过对行政权力梳理定位、规范运行流程、明确监管责任, 建立了行政权力运行监管体系, 切实加强权力运行中廉政风险的防控, 保证各项行政权力的规范、有效行使。四是初步建立了全新的信息化应用平台, 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监控。平台于2010年1月试运行, 第二季度全面应用。五是在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质量主管部门开展的体系建设, 编制出一套既遵循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 又符合总局工作特点的高质量的体系文件。

王勇强调, 建设的目的在于运行, 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促进机关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他提出了6个要求: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全力以赴、扎实推进的共识, 探索质检工作与质量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要通过学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 熟悉工作要求, 明确岗位职责,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三是要坚决执行好体系文件的规定。高质量的体系文件要靠执行好, 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局干部职工要认真执行程序文件和工作指导书的程序要求, 真正做到各项工作职责明确、规范有序、衔接合理、运行高效。四是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机制。总局已成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办公室, 各司局要根据体系管理的要求, 建立相应的体系管理工作机制。五是要认真做好评审和监督检查。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要通过内部审核等要求, 对体系文件的适应性进行对照检查, 如有必要, 还要作出相应的修改, 使之更符合总局的实际需要, 更符合质量管理的要求。六是要加快完善信息化应用平台, 使之真正成为体系文件管理、公文办理、公共事务管理和综合业务管理的应用平台和机关无纸化办公的应用平台。

张纲:质量工作必须持之以恒长期抓

2009年12月17日, 国家质检总局召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总结座谈会。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纲指出,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年来, 在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 活动不断向深层次发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促进了我国质量提升工程的开展, 创造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 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到2009年12月底,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虽然告一段落, 但质量工作是永恒的, 必须持之以恒地长期抓下去, 毫不动摇地将质量工作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张纲要求, 今后的质量工作要继续坚持大质量观, 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继续巩固完善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活动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要继续坚持下去;要继续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 政府要在质量安全上负总责, 企业要在质量安全上负主体责任;要继续推进长效机制的构建, 要重基础建设, 重制度建设。

据悉, 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开展了质量兴省工作, 2 024个市 (区、县) 开展了质量兴市工作, 超过了全国县级行政区域建制的72%。

蒲长城: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性基础工作

当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引发全球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高度关注的时候, 全国质监系统日前在浙江绍兴召开了能源计量工作现场会。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会上指出, 能源计量是搞好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技术性基础工作, 可以提高计量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

蒲长城说,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发展低碳经济, 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调整机构、转变增长方式决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质监系统而言, 落好这项工作, 除了加强质量管理外, 计量工作、尤其是能源计量工作可以发挥重要的基础性技术支持作用。蒲长城要求, 质监系统要做好两个服务、加强三个建设。

两个服务就是面向全体企业、面向社会提供能源计量服务。要把此前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的节能降耗服务推向所有企业, 要认真总结此前全国1 000多支计量服务队工作的成功经验, 积极主动帮助企业配齐计量器具、做好数据记录, 帮助解读分析数据, 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要利用中央正在实施的能源审计、节能监察等政策, 推动地方政府把能源计量工作纳入节能减排考核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考核, 使各地能真正把能源计量当作做好节能降耗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基础工作来抓。

三个建设就是抓好硬件建设、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蒲长城说, 计量要准确, 硬件建设不可少。质监系统一方面要全力推动企业配齐计量器具, 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计量检测能力。要建立能源计量数据测试、监测、统计体系和平台, 形成能源计量信息管理应用制度。要通过能源计量对各地节能降耗工作实际成效进行量化和分析, 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纪正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2009年12月16日,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主办的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暨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纪正昆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纪正昆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暨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 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成, 具有自主创新的属性,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 彰显了标准化工作对于重大工程建设的支撑作用。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批准1 000千伏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成为我国首个“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 这是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的又一次机制创新, 对于探索标准化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创新模式、推动标准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有着重要意义。

纪正昆强调,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自主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产业化, 必须继续做好示范的组织、实施和宣传工作, 进一步完善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为探索标准化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的新模式, 推动标准与自主创新技术相结合, 2006年10月, 批准成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技术工作委员会。2009年11月30日, 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1 000千伏交流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等15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国家标准将于2010年5月正式实施。2009年12月1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1 000千伏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 示范的内容为“工程实践与标准化的有效结合, 科研、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的同步发展”, 示范期限为3年。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继开展农业、高新技术、循环经济、服务业等标准化示范工作后的又一个机制创新。

国家标准委:2009年12月1日起多项相关食品的标准正式实施

2009年12月1日起, 多项与食品质量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 其中有《运动饮料》等涉及具体食品的产品标准, 有《婴幼儿配方粉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等涉及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生产标准, 有《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测标准, 有《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这样的包装标准和《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这样的通用标准, 它们将一起进入我国食品安全规范的大家庭, 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更新后的《运动饮料》将运动饮料定义为:“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 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 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 首次强调运动饮料被机体迅速吸收的特点。同时, 新国标还取消了产品分类、对净含量的要求和“国际奥委会禁用物质”的附录。在理化指标上, 放宽了钠和钾含量的范围, 删除了抗坏血酸、硫胺素及其衍生物、核黄素及其衍生物、钙、镁等指标。同时, 细化了卫生指标, 要求铅含量≤0.3毫克/升;砷≤0.2毫克/升;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菌落总数≤30 000;不得检出致病菌。

此前, 我国尚未有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国家标准, 而是由每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一次性塑料饭盒等不可降解餐具长期无标准可依, 虽未明文禁止, 却始终没有合法身份。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国标《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将结束这一现状。长期不被认可的一次性塑料饭盒等不可降解餐具将有合法地位。除此之外, 标准还对一次性餐饮具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 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 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 如生鲜食品托盘、酸奶杯、果冻杯等。同时, 对餐饮具的耐热水性能、耐热油性能、漏水性能、负重性能以及微波炉耐温性能等, 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标《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增加了对原料的技术要求, 对于使用的树脂要求必须为“食品级”原料。而且, 可用于包装食品的保鲜膜将标示“食品用”字样, 并将标示出“不能接触带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炉加热”、“不得高温使用”等警示性语言。

对于我国的广大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来说, 从200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婴幼儿配方粉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为其如何生产质量安全可靠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设定了“规矩”。该标准规定了婴幼儿配方生产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包装及贮运等过程中, 有关人员、建筑、设施、设备的设置, 以及卫生、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等管理应达到的条件和要求, 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健康的产品。

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豆浆机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2009年12月15日,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豆浆机》国家标准通过审定。

从2000年开始, 我国豆浆机的市场需求增长较快, 不少企业踏入豆浆机行业。目前, 国内生产豆浆机的企业有800多家, 其中具有自主品牌的就有100多家,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个别豆浆机制作的豆浆只是简单把豆子和水一起煮熟的豆渣水。一直以来, 豆浆机生产采用的安全标准是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的相关标准, 在产品性能方面没有国家标准甚至行业标准可以依据。

2008年9月, 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托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担任豆浆机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组长单位, 负责组织标准的制定。据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标准认证部总监彭仁堂介绍, 这项标准对豆浆机噪声、安全、粉碎度、浓度、蛋白含量及出渣率等硬性指标均作出了明确界定, 规定了豆浆机打出好豆浆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条件, 还将豆浆营养含量多少作为衡量豆浆机品质的重要依据。其中, 粉碎装置、粉碎度、出渣率等指标关系到豆浆的品质, 是最核心的性能要求。标准对豆浆机制成的豆浆的煮熟度、营养浓度 (固形物含量) 等也提出了要求。标准首次提出了豆浆机标准负载物———东北标准大豆的概念, 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也为广大消费者选择最佳的豆浆原料指明了方向。标准还设定了豆浆机安全、噪声、洗净性、卫生要求、制浆时间、耗电量、豆浆机使用寿命等指标。

据介绍, 达到标准要求的豆浆机可以使大豆中富含的各类营养得到充分释放。根据制成豆浆的营养以及制浆过程中的能耗对豆浆机进行的分级, 可以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福建:标准贡献奖正式出炉

2009年12月8日, 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公布了“福建省标准贡献奖”评选结果, 由福建省政府批准授予《拉链标准金属拉链注塑拉链尼龙拉链》等27项标准2009年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称号, 授予2006~2008年已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等14项标准“2009年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特别奖”荣誉称号。

福建省质监局局长黄序和指出, 首届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的诞生经过了严格而科学的评审过程, 其获奖项目呈现出4个特点:一是创新性强, 有8项标准与98项专利紧密结合。二是技术先进, 有多项标准填补了省内和国内标准的空白, 甚至达到了国际水平。三是涉及范围广, 获奖项目涵盖了国家、地方、行业、企业4级标准。四是经济效益好, 高标准为企业提供了生产依据, 拓宽了市场, 赢得了效益。

江苏宜兴:召开全国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座谈会

2009年12月8日~10日, 国家质检总局在江苏宜兴召开全国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座谈会。

总局蒲长城副局长要求, 要认真考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两个方面的大问题。一是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 解决好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有为”;二是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如何进一步发挥, 有效性的进一步发挥, 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有位”。蒲长城强调, 2010年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必须和2009年的工作保持连续性, 要突出重点、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江苏省质监局张亚青局长在交流中指出, 2009年以来江苏省食品监管工作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的领导下, 实现了全省食品生产监管未出现重特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工作目标, 同时, 不断创新监管新思路。一是创新监管方法, 试行分类分级分等监管。通过出台制度规定、召开现场会、加强试点监督提高监管的针对性。二是创新监管途径, 开展食品风险分析。通过搭建与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信息交流平台、组织质检机构对已知的风险因素进行检验分析, 认真作好后处理, 提高监管的主动性。三是创新监管手段, 开展食品快速检测。

陕西宝鸡:全面推行“全程说理和谐执法”新理念

日前, 陕西省宝鸡市质监局制定出台了《宝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在全系统行政执法中推行“全程说理, 和谐执法”新举措的实施意见》和《宝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全程说理, 和谐执法”实施细则 (试行) 》。

“说理式”执法, 是宝鸡市质监局顺应新形势下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要求, 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和申辩权, 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推行的一种新的行政执法模式。

“全程说理, 和谐执法”的特点在于说法理 (运用法学理论, 对案件的事实、情节、定性处罚等方面进行透彻的说明) , 说情理 (对案件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要符合事件发生的客观情况以及社情民意, 从而使行政处罚更合情理) , 说事理 (要把整个案件从发案, 到依法调查、证据收集、违法事实的认定、行为性质的认定, 法律的适用说透、说充分, 使当事人知法、知情、知理) , 体现了执法行为的文明与和谐。

“全程说理, 和谐执法”理念, 提出了行政执法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做到“六个说清”:说清违法案件处理程序;说清当事人可以享有的法定权利;说清行政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和社会危害性;说清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依据、种类及时效;说清自由裁量权运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说清法律义务和不配合执法检查或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山西省质监局:开办质量立省专题培训班

2009年12月7日至12月25日, 山西省质监局在太原举办了全省质监系统质量立省专题培训班, 全省质监系统处级干部和业务骨干300余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为全面推进质量立省进程, 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进一步全面提高全省质监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质量立省战略是在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 各部门各行业共同参与, 通过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提升全社会的质量总体水平, 进而形成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区域发展竞争力, 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模式。它是当前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 更是实现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三个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此次培训分三期进行, 山西省委党校、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西财经大学的专家教授就“质量形势与质量立省”、“品牌建设”、“山西省情与发展”、“质量竞争与质量评估”、“宏观质量管理”等专题进行了系统地授课。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张复明主任、省委党校刘树信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卫虎林教授等专家结合当前的形势和大量的案例, 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提问等不同的方式和学员互动沟通, 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及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使学员获益匪浅。

参加培训的学员认为, 此次培训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摆脱了以往单一的传统学习模式, 课程涉及创新思维、团队建设、领导艺术等诸多方面。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启发了学员们的思维、开拓了眼界, 增强了学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提高了学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质量立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力平)

长治:对重大产品质量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近日, 长治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台文件, 要求对重大产品质量不合格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根据省质监局和长治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 长治市质监局对国家、省、市监督抽查, 国家、省、市定期监督检验, 举报或日常监督检查等发现的涉案金额较大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实行挂牌督办制度。要求对挂牌督办案件进行深入调查, 查明案件原因, 深入分析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 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加大处理力度, 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要查明产品的流向, 实施召回。同时, 落实监管责任, 依法严肃处理, 对督办不力、监管不严、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形为, 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大同:召开迎接人大评议工作自评大会

近日, 大同市质监局召开迎接人大评议自评大会, 开展自查自评自纠。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美率领第三评议工作组参加了大会。

会上, 张晶齐局长做了工作汇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美对该局三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并要求该局要将这次评议作为接受人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检阅”的一次机会, 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创新工作、规范行为。 (张景鹏)

阳泉:开展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检查

近日, 阳泉市质监局为了保障“两节”期间的交通安全, 组织安检机构的技术专家,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机动车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检查。

质监回声 篇8

2011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善始善终、一抓到底。

重点突出6个方面的工作:抓好两节期间食品消费品的专项整治;抓好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的重新审查;抓好出口食品农产品,特别是供港澳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抓好食品安全整顿的考评工作;抓好《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准备;抓好基层监管机构的整顿建设。

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1年认证认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质检工作总体目标,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基础体系建设、行业建设和组织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制度的优势,努力实现认证认可工作的创新发展。

认证认可工作必须进一步找准定位,创新发展。从国际环境的坐标系看,要围绕密切跟踪国际认证认可发展趋势、推动我国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全面接轨、提升我国在国际认证认可界的话语权这3个国际化战略目标来推进创新发展。从国家发展的坐标系看,要对照国家发展新要求,认真查找认证认可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寻找提升的空间,加快制度创新步伐,进一步发挥认证认可制度的优势。认证认可发展规划要更具前瞻性,认证认可工作布局要更具全局性,认证认可制度设计要更具科学性。从质检工作的坐标系看,要在完善质检工作体系上找支点,要在强化质检监管手段上找支点,要在提升质检技术支撑能力上找支点。

中国跻身全球国际专利申请四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在日内瓦表示,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去年显著增长,目前已跃居世界第四大国际专利申请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由2009年的7 900件猛增至去年的12 339件,增幅达56.2%。

有2家中国企业此次进入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榜前10位。其中,中兴通讯凭借1 863件国际专利申请总量,排名由2009年的第20位跃居第二位,另一家中国企业华为公司则以1 528件专利申请排名第四位。

但在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50的大学中,没有中国大学入围。共有30所美国大学进入排名前50,年度国际专利申请数量由306件到30件不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指出,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专利申请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正成为领域内引领全球增长的动力。除中国外,日本和韩国去年的国际专利申请分别增长7.9%和20.5%。

受金融危机和研发投入下降等因素影响,欧美国家在专利申请方面表现不佳。美国和英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甚至出现连续3年下降的局面。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四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44 855件)、日本(32 156件)、德国(17 171件)和中国。

五一起面粉禁“增白”

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公告称,自今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也即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也不得生产、销售面粉增白剂。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面粉增白剂的面粉及其制品,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面粉增白剂已经没有技术上的必要性了。”卫生部监督局局长苏志说,食品工艺必要性和安全性审查,是决定某一添加剂是否使用的标准。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即使有些添加剂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食品工业已经不需要了,工艺技术没有必要再使用这种添加剂了,有关部门就可以通过征求意见后予以撤销。

热点事件

去年12月,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就是否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俗称“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拟从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增白剂。投票结果显示,超九成网友赞同取消面粉增白剂的使用,但对“一年缓冲期”存在争议。

过渡期缩短为两个月

对于面粉增白剂过渡期的问题,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副司长王红表示,确实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它没有必要加,为什么还要给过渡期?如果添加剂有毒有害,相关部门今天晚上不过夜都会制止它,但有时候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不是这么特别紧密的时候,我们会给它一个延伸期,让企业来转轨。”

此次禁令提前至今年五一,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副局长陈锐表示,前段时间卫生部门两次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全社会高度关注。根据这个情况,卫生部门与方方面面进行了反复研究磋商,确定了调整的时间和程序,最终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留出了两个月的过渡期。

食品添加物质鉴定将有标准

卫生部监督局局长苏志介绍,为配合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的需要,卫生部正在抓紧制定《关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及食品中有毒、有害非食用物质鉴定暂行办法》。今后,在公安部门进行刑事审查的时候,判定一些物质是不是属于有毒有害、是不是涉嫌刑事犯罪,都会有一套技术上的标准和鉴定办法。

“《办法》出台的最大意义是,将加大对违法添加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苏志说,这样卫生部门就加强了与公安、司法和技术之间的衔接,使公安部门在立案阶段就能及时提供立案依据,便于公安部门开展刑事侦查和司法处理。

卫生部、公安部等6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的通知》。今后,对于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将一律依法给予法定范围的最高限处罚,涉嫌犯罪的将一律移送公安机关从严处理。

“苹果”有毒?

一份于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苹果公司美好的外表背后,还有着“污染、侵犯和毒害”的另一面。

这份名为《苹果的另一面》的报告,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文自然求知社、自然之友3家环保组织(NGO)联合发布。报告指出,分布在苏州、东莞、深圳等地的多家为苹果公司提供各种配件的供应商存在“违背职业安全承诺、违背环境污染承诺、违背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的承诺”的事件。

在2009年发生的中毒事件中,49名联建科技员工被送往医院,诊断出化学清洁剂正己烷中毒。

据了解,胜华科技是苹果触摸屏的重要供应商,而苏州联建科技是苹果在大陆代工触摸屏的主要厂商。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原本使用酒精擦拭显示屏,但是2008年8月联建公司突然要求员工用正己烷取代酒精擦拭手机显示屏。据专家介绍,比起酒精,“正己烷”的挥发速度要快得多,这样一来,工人擦拭每一个手机显示屏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另外,“正己烷”的清洁效果也明显比酒精好很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然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忽略了“正己烷”对人体的有害性。“正己烷”替代酒精,这意味着生产工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在这个工程立项实施之前,就应该进行职业病危害的评估。

表面上看,多起事件的发生与上游企业———苹果公司关系甚远,但在绿色产业链已成国际潮流的背景下,事件的背后是对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疑。

报告透露,苏州联建科技部分中毒员工曾致信苹果CEO,痛斥苹果代工厂对其健康造成的伤害,并希望苹果严格监管代工厂,为中毒工人争取应有的赔偿,但苹果高层并未重视此事。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指出,i Phone4在美国发布,但它却是在中国加工生产的。作为世界IT产品加工业的中心,中国的生态环境正在付出代价,特别是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刷电路板)和电池电源生产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损害尤其严重。

事件追踪

苹果发布供应商责任报告首度回应中毒事件

2月15日,苹果发布了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公开承认此前发生正己烷中毒事件的联建科技是其供货商,承认137名中国供应商员工因工作环境致病,对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36家环保组织指出的供应链问题给予回应。

名词解释

正己烷———一种清洁剂,也被称作“去渍油”。正己烷挥发速度明显快于酒精,但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丰田召回引发质疑:汽车召回,为何国人抱怨多

农历兔年春节前夕,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因存在发动机漏油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近170万辆汽车。此后,国内媒体和网民对于这次召回不涉及中国市场的质疑声四起。

作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的消费者,中国消费者一直对汽车召回消息非常“过敏”。不光是丰田品牌,媒体一有报道说哪个品牌的汽车在美国或者其他海外市场主动召回了,消费者心里会立刻起“鸡皮疙瘩”:如果召回因零部件采购渠道差异不包括中国市场,消费者会怀疑其中有猫腻;如果召回包括中国市场,消费者会密切关注召回的时效、数量和待遇,看看有没有被怠慢。

在汽车召回问题上,绝不能怪中国消费者太敏感,他们的“易过敏性”是国内疏松的监管环境和厂家长期以来的诚信缺失和店大欺客的态度造成的,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过来的。

举例来说,在中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的时候,对比两国汽车销量和年召回数量与次数,显然不成正比。根据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有关领导提供的数据,2009年美国新车销量1 043万辆,召回1 784万辆、571次;日本新车销售460万辆,召回311万辆、291次;英国新车销量213万辆,召回76万辆、199次;而中国新车销量虽然高达1364万辆、居全球第一,召回却仅136万辆、56次。这意味着,在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汽车召回管理,国外汽车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产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企业的责任意识仍有待加强,我国汽车市场的召回次数与数量还达不到世界平均正常水平,我国汽车召回制度急需完善。

值得担忧的一个问题是,近些年,随着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本地化生产程度的提高,零部件本土化采购规模越来越大。而纵观国际车坛的召回趋势,因为汽车大量使用电子系统,各大汽车巨头竞相采用平台战略,为压缩采购成本进行规模越来越大的集中采购等,造成大规模召回接连不断。这意味着中国市场的零部件采购体系越来越“自成一家”,也自然越来越远离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召回或缺陷调查引发的“惠及”。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强硬和强大的召回调查能力和法规威慑力,对国内消费者的保护将软弱乏力,消费者对待海外召回消息的“过敏反应”恐怕也会越来越严重。

另外一个阻碍汽车召回制度深入实施的因素是在中国市场,即使是主动召回,也往往会被披上一层妖魔化的外衣。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因为长期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弱势消费者对强势厂家的极度不信任,以及一些媒体对待真正的主动召回的误读。

汽车“三包”规定有望出台

近日,困扰汽车“三包”(包修、包换和包退)规定出台的两大难题已基本破解,期待多年的“三包”规定已经进入深入研讨并着手制定可操作细则规范阶段,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消费者呼声高涨

有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消协接到汽车投诉案件1.3001万件,其中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占69.8%,包括发动机漏油、变速箱故障、气囊失灵、刹车失灵等。汽车质量问题是近年来汽车投诉的主要问题。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中“谁投诉、谁举证”的原则,在维权路上,消费者的地位是处于劣势的。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邱建国介绍,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和汽车“三包”的投诉主要涉及厂家利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夸大产品性能,过度承诺售后服务,介绍最低价格,展示最高配置误导消费者;销售合同文本不规范,存在不平等条款;把旧车、故障车当新车卖;汽车搭售、捆绑销售问题严重,对于畅销车型,消费者被迫强制接受厂家搭配的配置等,这些现象在销售过程中都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厂家往往把“三包”变为“一包”,再严重的问题也是只管修,个别厂家隐瞒故障实际情况,多次修不好仍不予退、换。

随着汽车走进百姓家庭,“三包”规定出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从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获悉,自2004年信息系统开通至2010年9月30日,投诉总数已经达到19 253例,其中2010年前三季度投诉5 607例,同比增长71%。用户普遍呼吁汽车“三包”规定尽快推出,规范汽车修、退、换行为。

两大难题已经破解

众所周知,2004年末,国家公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时过6年,“三包”法规始终未正式出台,这主要受“合法性”和“操作性”两大难题困扰。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有关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汽车售后服务与服务标准化研讨会上介绍说,当时汽车“三包”规定出台主要面临着两个难题,即“合法性”和“操作性”。这位负责人说,汽车“三包”与召回不同,它涉及违约责任、合同契约等民事责任问题,此外还涉及法规出台后的执行力度问题,在解决投诉纠纷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专家团队作为执行保证。汽车“三包”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李涵博士认为,汽车售后服务不能没有标准,保证汽车售后服务质量需要标准。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提出了汽车质量担保服务规范、汽车维修配件供应规范、汽车维修技能鉴定标准等8大重点标准制定的工作思路。其中,汽车质量担保服务规范规定汽车总成(系统)损耗件及其他零部件的“三包”目录和“三包”有效期,可供汽车“三包”规定引用,配合相关政策出台和实施。汽车维修服务规程及质量规范规定汽车维修工作准备、车辆预检接受、车辆修理、质量检查、车辆交付、服务跟踪等通用及重要环节及质量要求,要规范维修服务行为,降低返修率。现在看来,当时困扰汽车“三包”执行的这两个难题伴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和变化都已经不再是问题。

专家指出,“三包”规定的主要功能并非完全在于保护消费者,而是在于建立产品责任的法律制度。它将明确生产商、销售商、维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制度化、规范化汽车产品的权责关系。明确汽车产生质量问题后,质量问题举证、鉴定机构选择以及索赔流程等一系列在现行制度下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山西省质监局局长王正喜视察太原市政务大厅质监窗口

2011年2月9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山西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正喜带领省质监局领导班子深入太原市政务大厅慰问太原质监局在政务大厅一线工作的代码科工作人员。

王正喜局长充分肯定了2010年太原质监局政务窗口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在新办换证窗口, 王正喜局长详细询问了全市代码工作情况, 从办证企业类型到办证工作中具体遇到的问题都一一进行详细了解。王正喜局长要求, 在新的一年里, 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早谋划, 早实施, 为推动代码事业2011年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悉, 太原市政务大厅质监窗口是太原市质监局派驻太原市政务大厅的基层工作科室, 肩负着全市6万余家企业、事业、机关、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的新办、换证、年检工作, 连续5年被评为“太原市政务大厅星级服务窗口”。

山西省质监局纪检组长张亥生到信息所检查指导工作

2月25日,山西省质监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亥生,纪检组副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齐炳新一行到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所检查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张亥生组长一行来到信息所,仔细查看了代码业务大厅、条码业务大厅、标准文献服务大厅、标准文献库、网络管理室、《大众标准化》编辑部等业务科室的制度上墙、公示及监督栏建设和精神风貌,亲切询问了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信息所武忠生所长介绍了近年来所里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情况,张亥生组长对信息所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和认可,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张亥生组长指出,要把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提升质监部门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切实履行好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能力,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服务。

山西以循环化推进煤炭能源产业全面转型

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通过循环经济实施煤炭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将成为山西省煤炭能源产业全面转型的基本路径。全省20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正在加紧建设。

2009年6月建成的大同煤矿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园区是我国煤炭行业建成的第一个产业链条最完整的循环经济园区。这个循环园区“两矿十厂一条路”13个项目实现了煤炭从开采、洗选到加工的闭路循环,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就地消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废水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基本上做到“零排放”。园区热电联供项目取代了矿区240台分散燃煤锅炉,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 000 t和烟尘排放量6 900 t。

“煤矸石、高岭岩、粉煤灰、污水同样是宝贵的资源, 要加以利用, 实现价值最大化。”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吴永平说, “大同煤矿集团以对地质环境扰动最少、对矿产资源开发最优、综合利用效果最好、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原则, 正在建设朔南、东周窑等4个循环经济园区, ‘十二五’期间将陆续建成。”

山西省大容量计量站成功研制了高精度电子测量尺

山西省大容量计量站成功研制了量程为2.0 m和2.8 m两支高精度电子测量尺,顺利完成了中国航天六院北京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大推力新型号火箭发动机实验装置的“四号台液氢液氧容器容积测量”项目, 容器横截面积测量不确定度优于2/10 000, 目前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合格验收。

山西省质监局公布4起制售假冒伪劣案件

生产不合格电工套管案

太原市质监局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对太原市小店区金保利塑料制品厂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厂生产并存放有PVC-V冷弯阻燃绝缘电工套管产品,货值金额15万元,执法人员现场对该产品进行抽样,后经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验,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此案正在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中。

涉嫌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电线案

接群众举报, 太原市质监局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对停放在太原黄陵村南液化气站旁的一辆货车进行执法检查, 现场发现该货车内装有涉嫌冒用17个厂家的电线, 查获电线3 348盘, 违法产品货值金额约60万元。

冒用“山花牌”电缆案

接到离石电缆有限公司举报,太原市质监局稽查分局执法人员会同公司打假人员对停靠于太原丈子头高速路交费口停车位内一货车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车内装载有标识山西离石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花牌”电缆,货值金额227 348元。经山西离石电缆有限公司鉴定,该产品确系为冒用其公司厂名、商标产品。

销售、安装假冒起重机及伪造监检证书案

回声问句研究文献综述 篇9

在日常口语交流中, 人们提出的大部分疑问句属于四种问句之一, 即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问句但是, 有一种特殊的问句不属于上述四种问句中的任何一种。

(1) A:Oh, Jean! Are your hands clean?

B:My hands?I just washed them in the stream, but you should see your own face.

(2) A:Dad, I saw a beautiful laptop in a store.I really love it 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I’m thinking that maybe you can buy it for me as my birthday gift?

B:Birthday gift?It’s three months away.Besides, you are only in high school.

显然, 以上例子中的问句并没有严格遵守语法规则, 句法结构十分灵活, 同前述话语有一定的相似性, 却以问号收尾除去字面意义, 它们的语用含义似乎在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对象———回声问句。

2.国外回声问句研究综述

Randolph Quirk et al (1985) 最早对回声问句展 开了相对细致而系统的研究。 其将回声问句分为两类:重复性回声问句 (recapitulatory echo questions) 和解释性回声问句 (explicator echo questions) 。重复性回声问句是指对前述话语寻求重复或证实, 包括一般回声问句 (yes-no questions) 和特殊回声问句 (wh-echo questions) 。解释性回声分句则是对前述话语给出进一步解释说明。Quirk认为, 既然回声问句回问的前述话语可以是任何种类的, 那么其中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对疑问句的回问 , 所以重复 性回声问 句还包括 对疑问句 的回声问 句 (questions about questions) 。

Banfield (1982) 探讨了回声问句和非回声问句的区别。他认为回声问句是作为对前述话语的回应而发生在对话中的而且只有借助前述话语才能理解回声问句。其他普通问句可能是语篇中独立出现或唯一出现的问句。 同时他表明回声问句问的是原话语的风格, 而不是原话语的所指, 也就是说, 回声问句可使用一些适当的同义近义词, 而不一定要重复原话语的每一个字。

Carlson (1983) 认为回声问句为对话者提供了证实刚才对话进行到哪一步的方法。他发现, 作为对回声问句的回答的前述话语是回声问句存在的前提, 回声问句可回问疑问句, 也可回问陈述句。

Huddleson (1984) 将回声问句分为重复性回声问句 (recapitulatory echo questions) 和解释性回声问句 (explicatory echo questions) 。他认为任何句子都可成为回声问句的对象, 且回声问句不应当被归为普通疑问句; 回声问句执行的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 而且这种间接性在理解回声问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Horn (1989) 认为回声问句在一定程度上同元否定有相似之处, 因为两者都属于元语言的用法。他更倾向于将回声问句作为元问句。回声问句通常需要一个可以追溯至前述话语 (可以使陈述句、祈使句或疑问句) 的限定性的语境。

Eun-Ju Noh (1998) 利用关联理论 , 从元表征和语用充实的角度解读回声问句。在他看来, 没有必要把回声问句和普通疑问句进行区分。回声问句和普通疑问句相似, 只是回声问句具有元表征的用法。前述话语的任何方面都可用来回问, 包括命题内容和句法结构, 可以是直接表达出来的, 也可以是暗含在内的, 甚至连说话者内心的想法也可对其进行回问。这就使得其对回声问句的界定比其他语言学家要宽泛得多。

(3) A:The prince proposed to Cinderella.

B:And her step -mother couldn’t maltreat her any more? (Noh, 2000)

以上例子中的问句并不是对A的话语的直接回问, 而是对A的话语引发的想法的回问。

Victoria Escandell-Vidal (1998) 区分了标准疑问句 (S-interrogatives) 和元句法疑问句 (MS-interrogatives) 。她认为元句法疑问句既是疑问句, 又是一种元表征, 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特殊的句法结构。她从关联理论角度研究元句法疑问句的句法, 认为元句法疑问句可表征任何事物, 如实际的话语、大脑中的思想或其他任何事物。元句法疑问句的区别性特点是它们经过理解后的意义, 而非如何进行重复。

Sperber和Wilson (2001) 认为回声话语回声的可以是别人的话语, 也可以是没有明确表达却有迹可循的思想, 通过让听话人知晓问话人已理解其想要表达的意义并表达相应的态度, 则回声问句便在对话中具备了相关性。

Leech和Short (2001) 认为当人们误听或误解了先述话语中的相关部分时, 便会用回声问句寻求进一步的解释。他们将Grice的合作原则作为指导理论, 认为在使用回声问句时, 人们为了不违反质量原则, 而不得不违反礼貌原则和数量原则。

Seizi Iwata (2003) 认为回声问句不应当被视为普通疑问句, 尽管两者有相似之处, 因为回声问句并没有对已经明确表达的话语的任何部分提出疑问, 只是对其进行元表征。此外, Iwata还用Noh的元表征理论 ,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回声问句, 提出三个颇有建设性的论断: (1) 回声问句因其上升的语调而具有元表征性, 仅仅这种语调就决定了其作为问句的特点; (2) 回声问句问的是经过语用充实后的归属性; (3) 回声问句的元表征性体现在即便问句重新组织, 但其所表征的意义也未发生改变。

3.国内回声问句研究综述

相对而言, 中国学者对回声问句所做的研究比国外学者少得多。

吕叔湘 (1944) 在著作《中 国文法要 略》中首次 提到“复问”一 词 , 即我们探 讨的回声 问句。他 认为复问 表示“你是说……吗? ”, 不应当被视作疑问句。

丁声树 (1961) 提出以“吗”而不是“呢”结尾的疑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 叫做“回问”, 即我们所说的回声问句。回问通常表示“这就是你所说的意思吗? ”, 不属于普通疑问句。以下是他给出的典型例子:

(4) 甲:他上哪去了 ?

乙:他上哪去了吗? 上图书馆去了。

王志 (1990) 从三个视角探讨了回声问句: (1) 回声问句是如何回问它的先述话语的, 我们又是如何理解回声问句的 (2) 回声问句有什么特点 , 它们具有什么语言功能 ; (3) 回声问句和其他以“什么”、“是吗”等结尾的语言现象之间有什么区别。

邵敬敏 (1996) 着力于探究回声问句的语义和语用性质回声问句的语用性质主要有两个, 即基本语用特点和除此以外的非基本语用特点。

陈治安和文旭 (2001) 采用了Quirk et al的分类方法, 认为回声问句应当被分为重复性回声问句和解释性回声问句。除了寻求对先述话语的重复或解释外, 回声问句还具有各种语用功能。例如表达说话人的困惑、讽刺、不满、犹豫等。

王福祯 (2002) 根据先述话语的句子汇种类———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 对回声问句进行了分类, 同时还吸收了Quirk的重复性回声问句作为第四类。

谢爱喜 (2003) 认为提问和感叹是所有回声话语的两大功能, 无论其属于什么句子类型。她尤其注意从语音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侯国金 (2005) 将回声问句视为一种回应, 主要专注于研究这种回应是如何产生的。此外, 他也对回声问句和非回声问句进行了区分。

潘桂娟 (2008) 对回声问句和普通疑问句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两者的区别在于回声问句具有限定性语境。先述话语或是某些未明确表述的想法必须先于回声问句的出现而出现。也就是说, 回声问句可追根溯源, 而普通问句可能是在某次对话中独立出现, 无先述话语做铺垫。

4.结语

从“回声定律”到“规则教育” 篇10

在中国,对规则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现象一:

在中小学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铃声响了,老师置若罔闻,继续讲下去,直到教师认为已经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了,这才“下令”:下课!上课铃响一两分钟后,有学生在外面喊报告,老师没理睬。等课程到一段落,这位老师才打开门:这是对迟到的惩罚。

现象二:

在学校,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当办公室门被关上,教师就可以肆无忌惮讲各种黄段子,开各种各样的玩笑。学生的手机、MP3等电子设备在学校明令禁止使用,一旦发现,则会受到批评教育甚至没收或当场毁掉,而有的教师在上课或值班时,却停下工作(上课)接电话。

作为规则,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在规则范围内,没有例外”。从执行规则的角度来说,规则所涉及到的任何需要执行规则的人,都是平等的。就像下象棋,无论谁和谁下,都要遵守象棋游戏规则。而“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是对学校作息规则的“违反”,便都理所应当受到“处罚”,这样,才符合“执行规则的规则”。

“礼貌有加、举止文明”已成为44岁以下的德国年轻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期望。柏林弗莱蒙小学校长凯梅尔博士说,行为文明比法律更重要。缺乏行为文明应该被看作一个严重的国家问题。在谈到怎样养成孩子的行为文明习惯时,凯梅尔博士说了“五个词语”:“榜样”,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解释”,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解答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劝诫”,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规劝;“环境”,教师要创造一个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彼此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体验”,有计划的安排校内外活动,有机会体验并且逐渐内化各种道德观念,比如带孩子乘车,先买票,然后排队上车,主动让位等。

出于好的目的而随意地“违反”规则,这是“中国规则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误区———由于“目的”“角色”“地位”“年龄”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这不单单是一件事情的处理问题,而是直接破坏了“规则范围内没有例外”的本质特性,也直接造成了“执行规则成员的不平等”,更“恶劣”的后果是:我违反了规则,我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出于好的目的的理由。于是,我们的很多规则便不再成为规则。

深层次来分析,这是我们的“规则执行文化”的问题。在“规则执行”中,我们把执行规则的群体分成了“强势与弱势”,在执行规则的成员中人与人是不平等的。有少数人是处于强势层面的,他们既是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同时也是评判者,“违规”是否需要处罚,由“强势”来决定而不是依据规则来决定。这样的“强弱不平等”,跟“民主平等”的“规则执行文化”是相悖的。这是“中国规则教育”最本质的弊病。

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文化,强调要“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法制”便不再是“人治”。法制的前提是“平等”,尤其表现在“执行规则过程中”人与人的平等,无论是谁。规则同样约束老师的行为时,学生才会真正形成“民主与法制”的意识,也才会自觉地遵守。

德国人的名言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生活得疲惫不堪。德国人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或许一些人会认为这是“刻板”和“固执”,甚至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正因为他们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他们才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洁净美丽,才能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

暖暖的回声 篇11

“怎么不负责了?”我莫名其妙地问。

“看,我的字这么难看,都没管我……”小文赌气地回答。

“那你上高中后,会不会说初中老师不负责任呢?”我笑着问。

“不能的啦……”小文不好意思地看着我。

小文是在八年级下学期才意识到要抓紧学习的学生,是我们班里耐看、天真型的美男,常给同学们带来笑声。无论是班会上的魔术、课堂上傻乎乎的提问,还是午睡时非上课铃不能叫醒,其他人叫醒他,他便会“拳打脚踢”,与清醒时判若两人,让我这个班主任也束手无策的小伙子!想到这,已毕业的小文不禁又浮现在我眼前……

我开始关注小文还是因为他喝醉的父亲打来的一通电话。电话里,他说了些家庭琐事,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我放下电话,就去找小文以前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因为我们现在的班级是八年重新组合的班级,我还不太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后我才知道:他是个留守学生,有着别的孩子没有的现状。父母的婚姻名存实亡,父亲嗜酒,很少往家拿钱,贫困的家只能靠出租家里仅有的几亩地生活,小文的学习及生活费用多数由母亲承担,孩子多在70多岁的外婆家生活,只有过节时才到奶奶那边走走……

小文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生活,而我在他的脸上从没看到过悲伤,只是一天天做着自己的事。我也不动声色地在一旁适时鼓励他:无论面对任何情况,只有能拯救自己的人,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帮助他。一晃儿九年级上学期了,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名次由从前的班级40名,到现在的年组30名,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作为他的老师,我为他的坚持和内心的强大而鼓掌!

很快寒假来临,在QQ上我们聊了起来。他发了个“害羞”的表情,说:“老师,你说我能考上一中吗?”我回复了个“奋斗”的表情,说:“只要努力,就无怨无悔,即使考不上重点,我们也是普通高中的优等生。”(我不想给他太多的压力,因为他的底子太薄,能走到今天,他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说,他在补课,希望补课能为他助跑。同时,他又发了个“难过”的表情。因为他住在村里,早上坐客车7点就到了乡里,但是补课教室没开门,天寒地冻的又无处可去,所以,他只能去网吧,等时间到了再去补课的地点。我发了个“微笑”的表情,“小文,来我家吧,顺便教你练字,也希望能帮助你!”

其实,我一直在找机会帮助他,因为他的字写得实在“惨不忍睹”。就这样我们早上一个半小时的语文补习有序地进行着:练字、做中考复习题、适时进行作文训练……

一晃20天就要过去了,有一天,他问我:“老师,补语文多少钱?”

“不要钱,如果要钱,我不会让你来的,其实老师就是想帮帮你!”我微笑着说。

“那怎么行?您也很辛苦,还为我早起,怎么能不要钱呢?”他不开心地说。

“等你长大了,挣工资了,再给我,好不好?”我轻松地说。

“好吧,老师,我一定给你买好多好吃的!”他美滋滋地说,脸上顿时有了光彩。

快过年了,窗外赶集的声音熙熙攘攘,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我开门一看,原来是小文,他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方便袋,交到我手里说:“老师,这是我妈新烙的韭菜盒子,可好吃了,您尝尝,我先走了!”说完就急忙转身下楼了。

我打开方便袋,“哇,还有温度呢!”我赶紧拿出来尝尝,果然,真的很好吃!

寒假很快过去,开学后,在一次作文里,他工工整整地写道:“我的老师真好!给我补课,还不要钱,我从没遇到过这么好的老师……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看着他进步的字迹,读着他朴实的话语,那好吃的韭菜盒子似乎又在我口中飘香。

中考的成绩下来了,他虽然没有收到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却也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我仍然为他高兴,因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知道奔跑的孩子!

分别后的日子里,只要是春节和教师节,我就能收到他的祝福!又是一晃儿,快高考了,忙碌之余的他也会偶尔到我的QQ空间里点个赞,发个“调皮”的QQ表情!

我知道,金钱的交易会随风而去,只有情感的累积才是我想要的回忆。正因为那一个个暖暖的回声,才让我阳光地走在师者生涯,忘了一路的艰辛。因为我还懂得,我们在善待他人时,也是在善待自己;世上除了金钱,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助力,这份助力感动了他人,收获了自己,也温暖了我们心中的那一角寒冬!

《回声》教学设计 篇12

中新网消息,前不久,席慕蓉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作 《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流动的月光》 在首都图书馆举行“草原的回声:席慕蓉诗文道路”主题活动。在《流动的月光》里,作者用一颗澄澈的诗心,来体认生命中幽微辽远的感动与牵挂;用温润入心的文字,讲述时光长河里绵长的喜悦与哀愁:童年动荡年月里的辗转与彷徨,初踏蒙古原乡的悸动与澎湃,与灵魂相契的友人的倾心与交流……《写给海日汗的21 封信》 是席慕蓉的最新作品集。在这本书里,她预先设定了一个生长在内蒙古的蒙古少年作为自己的诉说对象,她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海日汗”,意为山神所居之山岳。席慕蓉解释,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来写作,使她更能畅所欲言。而这21封信,作者整整写了六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古学文献大系总主编贺希格陶克陶认为,《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所谈的内容很丰富,涵盖蒙古族及蒙古高原其他游牧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诸多问题。席慕蓉却把这些枯燥的历史文化话题从只有极少数人阅读的学术著作中解放出来,以散文语言和书信形式,以故事化、情绪化的叙述方式呈献给读者。深入浅出,又亲切感人”。

上一篇:等级考试下一篇:精品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