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技术论文

2024-07-01

综合检测技术论文(精选12篇)

综合检测技术论文 篇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相互之间关联性强, 影响因素多。高速综合检测时空同步技术实现了一整套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提供技术支撑的多系统时间里程同步采集发布系统, 为多专业检测数据融合智能分析奠定基础。通过系统的定位试验, 验证了系统的定位精度, 证明时空同步技术为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时空同步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1 时空同步技术概况

高速铁路现阶段主要采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进行铁路基础设施的综合检测。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有多个专业的检测系统, 分别对轨道几何状态、加速度、轮轨力、接触网、通信、信号等进行动态检测。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系统复杂, 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需要通过综合数据分析, 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数据及基础设施状态变化规律做出评价, 为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估和指导养护维修提供技术支撑。

参与动态检测的所有专业拥有统一、精确的时间里程信息, 是进行线路基础设施检测数据综合分析的前提和基础。高速综合检测时空同步技术即是在综合检测列车上解决里程精确定位问题, 为各个专业提供统一实时里程、时间同步等基础信息的关键技术之一。时空同步技术包括里程定位和时间同步2个技术要点, 国内外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采用的定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里程累加技术

(1) 基于速度编码器的里程累加定位技术。

里程累加计距所需的脉冲信号通过安装在列车轮对轴头的光电编码器提供。列车行驶过程中, 光电编码器和车轮以相同角速率转动, 列车行驶距离可通过采集、累计脉冲信号获得。但是, 利用速度编码器对行车距离进行累加的误差随时间逐渐增大, 并由于存在长短链、车轮空转、滑行、磨损等多种情况, 单纯的速度编码器累加不能对线路里程进行精确定位, 必须辅以其他里程修正技术。

(2) 基于多普勒雷达测速的定位技术。

利用多普勒雷达获得列车行驶速度, 利用陀螺仪获得列车在三维空间中各个方向的加速度, 通过积分合成计算列车行驶距离。基于多普勒雷达测速的定位技术与速度编码器定位技术一样, 存在累加误差, 必须辅以其他里程修正技术。

1.2 里程定位技术

(1) 基于应答器的定位技术。

基于应答器的定位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列车定位方法。应答器按照规定距离安装于轨道中心线上, 列车通过应答器上方时, 车载应答器接收天线获取到应答器信息 (包含位置信息) , 完成对列车的定位。基于应答器的定位技术优点是定位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较低、在恶劣环境下可保证良好的稳定性;缺点是只能获得应答器所在位置的定位信息, 必须辅以速度编码器或多普勒雷达测速定位技术才能完整定位线路里程。新线联调联试过程中, 应答器设备未调试完成, 不能作为检测列车的定位信息源使用。

(2) 基于GPS的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通过卫星对地面目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技术。GPS定位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维护容易等优点。因此, GPS定位技术也是现阶段检测列车广泛采用的定位技术之一。但GPS在山区、隧道、车站等遮挡区段会完全失效, 且定位精度受卫星星况、天气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

(3) 基于RFID的定位技术。

RFID无线射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定位手段, 已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尤其在物流管理领域应用非常广泛。RFID技术在我国铁路货车追踪、货车车号自动识别等方面也早已得到应用, 并趋于成熟。基于RFID的定位技术原理与应答器定位技术相似, 但RFID标签具有尺寸小、安装方便等特点。因此, 更适合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进行精确定位。

除以上所述方法外, 无线测距、惯性导航等其他定位技术在列车的定位系统中也得到应用。

1.3 时间同步技术

时间同步目前最通用的方法是利用GPS时钟授时, 先将网络中一台计算机的时钟与GPS时钟同步, 再将这台计算机作为时间服务器, 网络内的其他设备基于网络时间协议 (Network Time Protocol) 或精密时钟同步协议 (Precision Timing Protocol) 与其进行时间同步。时间服务器输出必须通过网络接口, 数据输出格式必须符合时间同步协议, 局域网内所有PC、服务器和其他设备通过网络与时间服务器保持同步, 时间同步协议自动判断网络延时,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时间补偿, 从而使局域网设备时间保持统一精准。时间同步原理见图1。

2 综合检测时空同步技术

2.1 里程同步实现原理

目前,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采用RFID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做为里程定位手段, 里程累加使用速度编码器定位技术, 三者补充融合是解决里程定位问题的最佳手段。GPS与RFID定位优缺点对比见表1。

由于GPS与RFID定位技术各具优势, 时空校准系统中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备份, 速度编码器信号用于定位点间里程的累加计距和误差修正。

线路上每1~5 km设置一个定位点, 采集GPS经纬度, 并在定位点同一截面线路两侧接触网支柱上安装电子标签 (见图2) 。在每2个相邻定位点间系统利用高分辨率光电编码器进行累加计距, 维持里程定位数据连续性, 编码器信号累加误差随行车距离增加不断增大, 系统在每个定位点处的里程校准值用来修正编码器累加误差。

2.2 时空校准系统

综合检测时空校准系统以时间可控为基本设计理念, 采用精确时钟同步技术做为误差修正手段, 融合高速射频、差分GSP、惯性导航及实时通信等定位手段, 实现检测列车高速检测过程中的里程精确定位、信息发布、状态监控等功能。系统主要分为时间同步和里程同步两部分, 主体结构设计见图3。

图2定位点标签安装方式

(1) 时间同步。

系统采用GPS作为全车时钟同步的基础时钟源。车载检测系统由于涉及多个系统, 为避免GPS时钟在通过隧道、桥梁、车站等GPS信号遮挡区段信息丢失,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时空校准系统配备高精度时间服务器提供连续、精确、守时的时间信息。

(2) 里程同步。

系统采用速度编码器、DGPS定位系统和高速射频电子标签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地理数据信息采集和定位。

为了减少里程同步数据的通信时延, 系统使用专用实时网络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 保证了同步数据网络延时在微秒以内。车内各检测系统PC、服务器等按照“综合检测列车里程同步协议”与时空校准系统进行里程同步, 达到全车检测系统里程的实时统一。

列车运行过程中, 里程同步服务器采集实时GPS经纬度和射频标签信息, 在“GPS–里程”和“RFID–里程”信息数据库中进行信息对比, 当到达某个定位点时, 系统软件自动匹配出经纬度和射频标签对应的线路里程, 同时完成里程误差修正, 获得当前列车瞬时里程值。里程同步服务器通过采集速度编码器脉冲信号, 在这个里程值上进行累加计算, 以维护里程值的准确性, 直到下一个定位点对里程值进行再次修正。时空校准系统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修正→累加→再修正→再累加的循环, 始终维护列车里程定位的准确性。时空校准系统里程同步原理见图4。

时空校准系统软件界面见图5, 安装在里程同步服务器上, 主要功能包括整车时间同步、整车里程同步及行车信息记录。此外, 服务器还具有监控各个系统客户端连接情况和正确接收报文情况等辅助功能。

2.3 系统车内布置

时空校准系统服务器及接口单元在机柜内的布置见图6, 包括里程同步服务器、时空校准接口单元和时间服务器。

射频阅读器通过万向调节装置安装在两侧车窗, 与车窗玻璃贴合, 2个标签阅读器安装位置与车顶的定位GPS天线处于车体同一断面上。射频标签阅读器在车内安装实物见图7。定位GPS天线采用高增益双频航空专用GPS天线, 天线安装在车顶位置 (见图8) 。

3 定位精度验证

2011年3月4日—5月3日, 系统在京沪高速铁路先导段 (徐州东—蚌埠南) 进行了最高速度350km/h定位精度验证试验, 试验在380A-001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完成。试验过程中, 检测车车内轨道检测、动力学检测、接触网检测、信号检测等系统采用里程精确定位系统进行里程同步。

为了验证高速状态下的系统定位精度, 试验采用了激光触发装置。试验在上行线K756+209及K756+004 2处接触网杆上安装射频标签, 作为精度验证A、B 2个试验点, 安装高度为轨面以上2.2m;在2处试验点间, 上行线K756+102处接触网杆上安装激光发生器试验装置, 安装高度为轨面以上2.35m。车内激光接收位置与标签阅读器在同一列车定位截面。经现场实际测量得到:激光发生器与A、B 2个试验点的精确间距分别为109.1m和95.7m, 测量误差≤0.1m。

当列车高速经过A、B 2个试验点及中间激光器基准点时, 标签阅读器和激光发生器信号采集见图9。列车经过A或B两点时系统自动定位出试验点里程, 并在此里程基础上根据光电编码器信号进行里程累加。激光触发装置在接收到激光光束的瞬间发出触发脉冲, 驱动计数器停止里程累加, 从而得到列车从射频标签到激光发生器处的定位距离。整个激光触发过程由硬件板卡完成, 延时误差忽略不计。

列车以不同速度 (50、150、200、250、300、350 km/h) 通过试验点和激光器, 系统定位的行车间距与实际值对比, 从而验证系统的定位精度。试验数据结果见图10。

图10是各速度级下时空校准系统定位的A、B 2个定位点到基准点的“距离-速度”曲线。曲线描述了列车以不同速度级正反向通过K756—K757试验区段数次。从图中可以看出, 列车正反向通过A、B 2个定位点和基准点数次, 每次获得的定位点到基准点距离曲线与实测距离基本吻合, 定位最大误差<0.3 m。

4 结论

综合检测时空同步技术首次实现了400km/h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定位精度达到1m, 极大提升了国内检测列车装备的技术水平。

图图99射射频频标标签签试试验验验验证证示示意意图图

目前, 时空校准系统已经在CRH380A-0150C、CRH380A-001、CRH380B-002、0号、CRH2-061C等多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使用。在京沪高速铁路联调联试及日常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综合检测技术论文 篇2

①.《消防法》于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98年9月1日开始实行。

②.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通过,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7章74条。

③.《消防法》的方针:消防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④.《消防法》的原则: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施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⑤.消防工作的主体:政府,部门,单位,公民。

我国做好消防工作的总结是“施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⑥.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课本第二页。

⑦.公民在消防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课本第二页。

⑧. 《消防法》强调了法律责任追究。共设有6项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产停业,没收法律所得,责令停止执业。

⑨.与消防法有关的7部相关法律:城乡规划法,建筑法,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刑法。

⑩.消防责任事故罪,是指违反了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立案标准:1.死亡受伤2.经济损失3.火灾2公顷4.其他严重后果

农机综合整地技术 篇3

1.综合整地机械的优点

1.1减少机械作业进地次数 可一次完成旋耕、灭茬、起垄、镇压,也可直接施肥;用铧式犁作业则要进行耕翻、耙地、起垄、镇压、施肥等多次进地,压实土壤,不利于作物生长。

1.2节约作业成本 实行轮式拖拉机综合作业每ha作业费400元,分项作业则要550元,每ha节省机耕费150元。

1.3节省油料 综合作业每ha用柴油25kg,分别作业则为耕地25kg、耙地7kg、起垄7kg、镇压及施肥5kg。每ha节省油料19kg,每ha合计节省油料费85元。

1.4 提高作业效率 综合作业24小时单机组可耕地8ha,而机组单项耕地作业24小时可耕地9ha,作业效率提高91%,节省人力,缩短耕地时间,抢农时。

1.5提高作业质量 机械综合作业有较强的碎土能力。综合作业后,土壤疏松、细碎、垄形规整、根茬杂草覆盖严密、增加土壤有机质。

1.6 可与其他机组结合作业 可实现开沟、深施肥、铺膜、播种等,减少作业次数有利保墒。

2.综合整地要求

2.1适时作业 当土壤解冻20cm时即可进行旋耕作业,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同时,力争早动手,抢农时,保证播种时间。

2.2整地要细致 旱田旋耕应土壤细碎、根茬杂草覆盖严密、垄形平整、无大土块。水田应平整、深浅一致。

2.3 耕深符合要求 旱田灭茬10~12cm,无根垡,旋耕20~24cm,垄距均匀平直,镇压保墒,尽量到头到边,不重耕不漏耕。

3.旋耕机的调整与维修

3.1 使用前的准备 检查并紧固全部连接螺栓,直到无一松动,检查刀片安装是否正确;各传动箱加足齿轮油,侧齿箱加至上盖板最下面的螺栓处,链盒内按说明书加油;轴承、万向节等传动部位注足润滑油;空运行2分钟,确保无异常声响,各运行部件转动灵活。

3.2 与拖拉机正确挂接 正确与拖拉机连接;安装传动轴,上好锁销;安装左右悬挂杆,并上好锁销;安装上拉杆及插销。

3.3 整地机使用前的调整

3.3.1整地机降低 使刀尖接近地面,察看左右刀尖离地高度是否一致,调整拖拉机左右提升杆的长度使左右刀尖离地高度一致。

3.3.2整地机前后水平的调整 整地机降至要求耕深时,观察拖拉机第一轴与传动轴是否水平,夹角应保持±10°以内,可利用拖拉机上拉杆调整旋耕机,使传动轴处于有利的工作状态。

3.3.3耕深的调节 整地机工作时应使用位调节,应将力调节手柄置于最高提升位置固定。位调节手柄向前下方移动,旋耕机下降,反之,机器上升。当整地机达到所需的耕深后,用定位手轮将调节手柄定位,以保证整地机每次下降到同样的位置。

3.3.4 整地机提升高度调整 防止传动轴损坏,旋耕机作业时传动轴夹角不大于10°,故一般田间作业只要提升至刀尖离地即可。如遇过沟埂或路上运输,需升得更高时要切断动力。为防止意外,在田间作业时,要求做最高提升位置的限制,即将位调节手轮上的螺丝拧紧限位,并调整拖拉机限位链长度,保证旋耕机在拖拉机上左右横向摆动量在10~20mm之间,否则容易损坏机件。

3.3.5整地作业速度的选择 作业速度的选择是要达到碎土的要求,地表垄形平直,既要保证作业质量,又要充分发挥拖拉机额定功率。

3.3.6齿轮箱内的几项调整 整地机在使用中,由于轴承、齿轮的正常磨损,轴承间隙和齿轮的啮合情况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必要时应加以调整。如果大小锥齿啮合间隙不进行调整,会造成齿体断裂,使整个变速箱损坏,因此,机具工作3~5天后必须调整。

4.主要零件的维修

4.1刀片的磨削或更换 刀片是整地机最易磨损和损坏的零件,它的技术状态对作业质量有很大影响,刀片刃口厚度大于0.5mm时,磨刃后应淬火处理。磨损严重或折断刀片应及时更换,安装刀片时,应按规定扭矩拧紧紧固螺栓。

4.2刀座的修理 刀座根部有裂纹时,应用优质的低碳钢焊条将其与刀轴焊合,焊后应进行正火处理,予以矫直。

4.3万向节及安全销的更换 万向节损坏、折断时不得焊接修复使用,而应更换新件。如换安全销,应按规定材料配备,否则该销将不起安全保护作用。

4.4齿轮的更换 传动箱内齿轮受力较大,容易损坏,更换时应选用同规格同材料硬度的新件。

4.5鏈条的更换 采用链传动的整地机当销轴磨损,销孔磨大,链条拉长时,应调节其紧度,若仍然过松,应拆下一节链条。

住宅建筑节能综合检测技术探讨 篇4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综合检测

前言

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要行业, 其行业发展与工程建设都关乎着我国经济环境、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因此, 在保证住宅建筑舒适性的前提下, 通过利用节能技术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这样的节能建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成为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对此, 我国政府也对其予以了极大重视, 但是为了能够使得节能建筑确保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建筑节能检测技术随之兴起。要注意的是, 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完成后的验收检测都是可以为住宅建筑提供保障的。

1 住宅建筑节能检测的概述与作用

通过提高建筑工程的各项节能技术, 可以有效实现建筑工程的效率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目标, 并使建筑物具有保温性能、制冷性能以及供暖性能等。那么, 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检测就是指在利用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等方式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质量性能的过程中, 检测建筑工程设计、规划、使用、建设以及改造等各环节的节能标准是否达标。

建筑工程的节能效果不一定只能在工程竣工之后才能检验出来, 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是可以有所体现的。因此, 建筑工程的节能技术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同时, 在此期间还要遵守建筑节能技术的有关规定, 选择高效的节能设备以及节能建材, 以达到建筑节能技术的标准。如此, 才能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做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证建筑质量。

对此, 我国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法规来对建筑节能检测技术进行规范, 例如:《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 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等[1]。

2 住宅建筑节能检测的方法

2.1 综合能耗计量法

综合能耗计量法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检测方法, 该计量法可以测得建筑物的总耗能量, 具体方法就是对需检测的住宅建筑物供应热源, 检测稳定后的室内外温度, 然后对热源的供应量进行计量, 最后通过对建筑面积、室内外温差以及能源的实际消耗量推算出一定温差条件下的建筑物单位耗热量。不过这种方法只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整体耗能情况, 它是通过对建筑外墙、屋面以及门窗等外围护结构进行综合耗能检测, 以测出这些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空气渗透以及生活得热等因素对耗能的影响。其缺乏对于建筑物各分部分的节能检测, 并且检测范围及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制。

2.2 局部能耗计量法

局部能耗计量法也可称之为热箱法, 该方法的措施则是人为的创造一个可以进行测量的传热环境后, 将其分为内外两个被测部分, 其中内侧部分利用热箱模拟出与室内温度环境相一致的空间, 外侧部分利用外挂冷箱使之变为与室外温度环境相一致, 那么整个检测环境就是一个室内外温度场。最后, 利用对热箱功耗进行计量, 以此得出被测部分的热阻。但是, 利用这种检测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稳定传热、传冷条件, 不然就会对检测结果的精确度造成较大影响。

2.3 红外热像仪检测法

红外热像仪检测法是利用高科技技术对建筑工程进行节能检测的一种方法, 该检测法是将红外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光电子检测技术以及红外探测仪相集合[3]。其中,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可以不用接触就能够进行探测的高科技仪器。并且, 该仪器能够通过快速分析建筑工程的表面温度, 以此制作成相应的热量图像进行显示。这一检测法精确度能够达到0.01度, 可谓相当之高。并且, 由于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控制整个测量过程, 所以简单易学、应用广泛。

2.4 常功率平热源检测法

常功率平热源检测法是一种非稳态的检测方法, 该检测法是通过对建筑材料以及其他隔热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3]。在常功率平热源检测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需要在建筑墙体设置平面恒定的热源, 然后通过对墙体进行加热处理, 以此来测算出墙体的导热系数。

3 住宅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控制要点

建筑节能检测其重要性无需过多赘述, 但是在建筑节能检测实施过程中, 检测技术存在很多关键点, 而对这些要点进行有效控制, 可以保证建筑节能检测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 下文就来对节能检测技术的几要点进行简述。

3.1 控制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节能检测时, 建筑工程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该系数必须要参考设计规范标准条件以及导热系数进行设计[3]。但是, 因为环境温度对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检测具有较大的影响, 并且建筑外围护结构系数一般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 所以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有效控制, 可以确保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参数的精确性。

3.2 控制建筑热桥检测

建筑热桥指的是建筑外墙和屋面等这些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金属梁、金属柱以及金属肋等部位。之所以称之为热桥, 是因为这些部位具有很强的传热能力, 热流较为密集, 且内表面温度低。但是, 由于建筑热桥检测温度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的节能检测中, 常常会有因为设计不合格而出现建筑节能检测结果不正确的现象出现。因此, 建筑热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控制要点。

3.3 控制建筑外墙结构检测

如今, 我国建筑工程的外墙结构大多采用薄抹灰等方式来建设[3]。因此, 对于夹心墙体进行节能检测的时候, 其检测所需要的样品获取是要进入到建筑夹心墙体结构层中去的, 而这样就会对建筑墙体造成较大的破坏。建筑外墙结构是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部位, 对其的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鉴于上述情况, 在进行建筑外墙结构检测时, 检测人员要格外小心, 尽量避免造成建筑物整体布局的破坏。

3.4 控制建筑人为检测

建筑节能检测的实施最终还是由检测人员来进行, 如果人为控制的部分没有调控好, 那么建筑节能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将会大打折扣。其中, 对建筑工程需检测的位置, 不同的选择会影响到检测参数或者检测结果各有不同的表现。因此, 检测人员要注意到, 在建筑节能检测过程中, 需要对不同情况的墙面分别进行节能检测, 由此来确保各项建筑热能指标的准确性。最后, 对检测人员的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选派专业的检测人员来进行建筑节能检测, 才能保证节能检测的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住宅建筑节能综合检测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个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环境话题所充斥的现代社会环境中, 只有将节能技术实实在在的应用到建筑工程的建设中去, 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实现利国利民这一宏伟目标。所以, 我们要在建筑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做到积极采用节能材料以及节能设备, 同时也要提高对建筑节能检测的意识, 并且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检测实行实时监控检测。

参考文献

[1]宋波, 杨玉忠, 柳松, 等.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技术发展现状[J].建筑科学, 2013 (10) :90-96+113.

[2]梁建都.关于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若干思考[J].江西建材, 2015 (01) :287.

[3]张恩钊.关于建筑工程节能检测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1) :51-52.

综合检测3 篇5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湛江月考)“(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A.商周 C.唐末宋初

B.春秋战国 D.元末明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题干中的材料描写的是火药应用的情况,我国在唐末宋初将火药用于军事,所以选C项。A、B、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C 2.(2013·大连高二检测)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 B.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时期 C.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 D.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解析】 天文观测与“礼”相结合的做法体现了天文研究带有政治色彩。【答案】 A 3.某同学在阅读右图所示的数学专著时作了如下批

注,其中不正确的是()①成书于西汉初期的著作,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②书中有关十进位制的记述 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④书中详细记载了“算筹”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③

【解析】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排除①,《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应用数学,主要内容是古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可能记载“算筹”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排除④。

【答案】 D 4.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兴起 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答案】 C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片段,该作品属于()A.先秦时期的民歌

C.词藻华丽的汉赋

B.战国时期的楚辞 D.讲求规范的唐诗

【解析】 该文字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出自《诗经》。【答案】 A 6.《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A.西周至春秋中期

C.西汉至隋唐

B.夏朝至隋唐 D.秦朝至明清

【解析】 《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答案】 A 7.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和体现。下列文学形式不能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是()A.《诗经》中的“风”

C.明清小说

B.汉赋 D.元杂剧

【解析】 A、C、D三项均能反映下层人民生活,B项不能,因为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属于宫廷文学。

【答案】 B 8.郭沫若先生为山东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A.苏东坡

C.辛弃疾

B.李清照 D.陆游

【解析】 从“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可知是继苏东坡之后的豪放派词人,从“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可知他生活在南宋却又对北方故土沦丧非常伤感。

【答案】 C

9.2011年4月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代书法》邮票中有一枚邮票的内容为陆机的《平复帖》(右图)。《平复帖》的字体是()A.楷书

C.草书

B.行书 D.隶书

【解析】 根据图中书法字体分析应是草书。《平复帖》为晋代陆机书法作品。【答案】 C 10.“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从这些对国画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国画的艺术特点是()①追求对自然景物的逼真描写 ②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 ③局限于时空的限制 ④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国画的特点是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神韵意趣,并不局限于对自然景物的逼真描写和时空限制。

【答案】 D 11.(2012·浙江会考)有学者评价唐代某书法名家的字“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确乎达到美的某种极致,却仍通俗易学,人人都可模仿练习”。下列各项,属于该书法名家作品的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

C.图三

B.图二

D.图四

【解析】 从题干中“刚中含柔,方中有圆,直中有曲”“却仍通俗易学,人人都可模仿练习”的信息可以判断,此种字体应该是楷书。四幅作品的字体分别是篆书、楷书、草书、行书。

【答案】 B 12.(2013·大连月考)中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解析】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文同《墨竹图》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6分)(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4分)(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三,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4)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6分)

【解析】 第(1)问结合图片信息分别得出三大发明的地位。第(2)问观察绘画内容得出其风格。第(3)问根据《清明上河图》反映的经济繁荣等信息回答。第(4)问“原因”依据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来分析,“认识”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角度分析。

【答案】(1)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最终完成于宋元时期。

(2)风俗画,文人画。

(3)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

(4)原因: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4.(2013·泉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李白

图二 杜甫

材料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各写出图一和图二的两首代表作品。(4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辛弃疾作品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图

三、图

四、图

五、图六各反映了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依据四大名著出现的社会背景和图七所反映的现象,简要叙述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10分)【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写出他们的代表作。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可判断,该词属于豪放派风格,第二小问结合词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展示的主题判断它们是哪一部名著,第二小问从商品经济的繁荣、政治的黑暗、印刷业的进步等方面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1)图一是李白,其代表作有《朝发白帝城》和《蜀道难》等;图二是杜甫,其代表作有《登高》和《春望》等。

(2)以豪放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而广大人民渴望早日结束分裂的局面。

水稻稻田综合管理技术 篇6

关键词:施肥;灌溉;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56-1

1 稻田施肥

水稻正常生长必须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稻田施肥氮、磷、钾是施肥的主要元素,其次是硅和锌肥,还有硼、铜、锰、铁等。

1.1 肥效及用量

氮:在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中,氮素对水稻影响最大,土壤中也往往最缺。因此,氮肥的施用是否科学合理,常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水稻茎叶含氮1%~4%,穗中含量1%~2%,是构成稻体最重要的营养因素。据试验单产500~550kg/mu稻谷,需施氮素12.5~15kg/mu。

磷:土壤中有效磷的临界值为15mg/kg(15ppm),磷在稻体中含量0.4%~1.0%。因为磷在植物体内有再度分配和重复利用的特点,水稻生育初期供磷丰富,后期不施磷肥,一般也不会发生缺磷现象,因此磷肥应以供应苗期为重点,一般做底肥一次施入。施用量一般为6kg/mu,与氮的比例为1:0.4~0.5。

钾:参与生理代谢,提高氮肥吸收和利用率。缺钾时,根系发育不良,易腐根,叶色变黄,叶片变短,先是叶尖产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土壤含钾临界值为130mg/kg,稻体含量为2%~2.5%,穗部含量0.5%~1.0%以下,施用量一般为氯化钾5~15kg/mu,做基肥为宜或返青后至孕穗始期施用。

锌:土壤含锌临界值为130mg/kg,稻体内含量15~30ppm。锌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缺锌时植株矮小、叶片中脉变白、分蘖受阻,出叶速度慢,严重影响产量。一般PH>6.5的盐碱地和新开垦的稻田發病重。施用量硫酸锌2kg/mu做基肥或返青后用1%~3%的硫酸锌溶液喷施。

硅:水稻是代表性的喜硅作物,茎叶含硅量为10%~20%。硅主要存在于茎叶表皮角质层中,充分吸收硅的水稻叶片角度小,直立,受光态势好,蒸腾率降低。硅能增强根系氧化能力,减少有毒物对根系的毒害,并促进磷向穗转移。缺硅时,稻体内可溶性氮或糖增加,抗病性减弱,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严重时变为白穗。日本科学家认为稻体内含硅量在11%以下时硅肥效果显著。可施用硅肥、粉煤灰、稻草或土杂肥。

1.2 施肥技术

1.2.1 基肥 移栽水稻插秧前施入本田的肥料。基肥多以肥效长而营养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并配合一定数量的无机肥料。施用方法三种。浅层施肥:泡田前把肥料撒于田间,然后泡田耙地或泡田后耙地前撒施。最好是泡田前结合旋耕,把肥料混入耕层7~10cm,然后泡田;铺肥,又称面肥:在水耙地后将肥料撒于田间然后拉板整平,使肥料混合于表层中;翻前深施:翻地前撒肥扣于深层。

1.2.2 追肥 移栽水稻插秧后施入的肥料。分蘖肥:插秧后3~15天施用的肥料,一般在插秧后10天左右,秧苗返青后刚开始分蘖时施用。穗肥: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14天施用的肥料。穗分化前6天到穗分化后4天施用的肥料叫促花肥(二次枝梗)。穗分化后7~14天施用的肥料叫保花肥(减数分裂)。北方稻区施用保花肥,一般在抽穗前15~18天施用。粒肥:抽穗至齐穗期施用的肥料。应酌情施用。

1.2.3 目前采用较多的施用方案 以“前促”为主的前重施用法:氮肥分配是基肥占20~30%,分蘖肥70~80%,后期不再追肥。适于施肥和产量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应用。“前促、中控、后保”施肥法:即施足基肥、早施蘖肥,中控,施保花肥。田间氮肥分配:基肥占40%,蘖肥30%,穗肥25%,粒肥5%即重施底肥,稳施蘖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

2 稻田灌溉

能改善稻田环境,促进或控制水稻生长发育,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稻田灌溉:稻田灌溉的关系,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2.1 不同生育时期的灌溉

返青期:插秧后要立即灌深水扶秧,可减少叶片蒸腾,使秧苗水分易于平衡,有利于快生新根、新叶。水深以不淹秧眼为宜(或苗高的三分之二)。分蘖期:始期,为促使早分蘖,宜浅水,缺水或干旱对分蘖不利。盛期仍宜保持浅水层5cm左右,但要等水渗下后田间呈汪泥汪水状态时再灌水,分蘖末期根据长势、土壤肥力状况落干晒田,盐碱地一般不晒,以早晒、轻晒、多次晒为好。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的临界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缺水会造成颖花发育不良,降低结实率。应保持4~6cm水层。结实期:是水稻另一个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应采用小水灌溉、浅湿结合的方式(后水不见前水)。断水应在收获前10~13天为宜,过早会影响灌浆,盐碱地上还会因缺水返盐,导致减产。

2.2 稻田灌溉制度

“浅、深、浅”型:全生育期均保持水层,即分蘖期保持3~5cm浅水层,穗分化期7~10cm深水层,结实期浅水层。适合重盐碱地;“浅、干、深、浅”型:分蘖末期落干晒田,浅水2~3cm,深水6~8cm。我国稻田多采用;“间歇灌溉”型又称浅湿灌溉俗称干干湿湿或前水不见后水。除返青期和孕穗期保持水层外,其他时期均每次灌水3-5cm,待田间呈湿润状态一定时间后在灌下一水。目前提倡推广。注意:盐碱地还应重视拉荒洗碱,以排除土壤有害盐分,使耕层全盐含量小于0.2%~0.3%,氯化钠小于0.1%~0.15%,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第一遍拉荒水要大,淹没坷拉,浸泡1~2天后排水,然后拉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到达上述指标为止。

3 稻田病害防治

3.1 稻瘟病

分叶瘟、穗颈瘟及梗枝瘟(节瘟、粒瘟)。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用氮肥(不要过于集中或过晚),浅水或间歇灌溉(晒田),提高稻体C/N比;化学防治:常用药剂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春雷霉素等。

3.2 纹枯病

防治措施秋耕深翻,深埋菌核,泡田时打捞菌核;宽行稀植,合理施肥,浅水灌溉(晒田);化学防治:井冈霉素、多菌灵。

3.3 白叶枯病

严禁从病区调种、苗、稻草到无病区;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浅灌;化学防治:敌枯双、克菌壮、代森铵。

作者简介:占立国(1976-),男,本科学历,就职于九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网络出版时间:2012-11-6 9:04:40

综合检测技术论文 篇7

某综合楼建筑面积1.9万m2, 框剪结构, 地上19层, 地下1层, 上世纪90年代末动工兴建, 由于多种原因, 动工多年末封顶, 后因建设单位的变更, 业主要求对该楼进行工程质量检验。经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检验, 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箱型基础底板施工时发现渗水, 为保证防水需要, 承建单位进行灌浆止水。二是梁、柱、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过回弹, 钻芯取样检验, 达不到设计要求。对于第二个问题, 经过专家现场分析, 最终认定该工程不是危房, 只要对部分柱、梁、剪力墙进行加固就可满足使用安全。业主委托原设计单位进行加固设计, 原承建单位按照加固方案组织施工。目前, 该工程基本结束, 经检测使用效果很好。

2 技术方案

(1) 箱型基础底板注浆止漏:底板面积1000m2, 砼强度等级C35, 厚1.5m, 砼现场预拌, 用翻斗车运至现场, 配筋为双层双向为Φ30@150mm。施工时由于振捣不实, 部分有渗水现象。为止水采用灌注水泥砂浆办法, 钻孔采用风钻, 孔径为Φ56, 孔距1.5m, 钻孔深1.2m。在孔眼处用环氧胶泥埋没灌浆嘴, 灌浆嘴的进浆孔中心对准孔眼的中心, 后打开灌浆嘴的阀门用压缩空气对孔道内进行清孔。浆液采用PO42.5级1:1水泥砂浆, 灌浆压力0.4MPa, 当地面发现有水泥浆涌出时, 或达到规定压力时, 保持压力稳定5min, 再过1h左右再次压浆, 5min后就可停止注浆。

(2) 柱子加固方案:因每批加固的柱子混凝土龄期不同, 破损情况有所差别, 加固的方法也不相同。首批砼龄期已有3~4年, 经质量监督站、设计单位、业主、施工单位检查, 砼强度等级设计为C20, 实测末满足要求的有65根, 其中高者可达19.6MPa, 最低只达17.5MPa, 但末发现有裂缝存在, 为此原设计院提出了干法外包角钢加固方案, 如图1所示。

3 柱子加固

(1) 施工时用砂轮机把柱角打磨成与角钢内侧圆弧相同的圆角。

(2) 安装角钢前应将砼柱清洗干净并浇水湿润, 然后在柱角处抹1:2的水泥砂浆10mm厚, 宽度大于角钢肢, 砂浆中加水重的20%108胶, 后将角钢靠紧, 用夹具夹牢, 夹具间距不大于500mm, 再将钢箍与加固角铁焊牢, 焊缝全部为6mm。

(3) 加强钢箍的安装:将加强钢箍先制成L型单件, 按设计的位置钻孔Φ26, 按粘钢要求用结构胶将其粘于楼板上, 穿上M25的对拉螺栓, 扭紧螺栓帽, 再将M25的螺栓和加固角钢焊接在加强箍上, 焊缝均不低于6mm。

(4) 角钢、扁钢箍与加强钢箍施工结束并经检查合格后进行抹灰, 在抹灰层内加一层钢丝网, 网眼10 mm×10mm, 钢丝直径0.9mm, 抹灰用1:2.5水泥砂浆加水泥用量10%的膨胀剂, 养护不少于7d。

(5) 当上下两层同一根柱子全部须加固时, 柱子四角的加固角钢要穿过楼板, 使上下柱子形成整体。

4 全包钢加固

在施工中, 检查了以先前末加固的22根柱子, 因长期暴露在外面, 受大气污染、温度变化、钢筋锈蚀的影响, 砼表面风化严重, 个别裂缝较深较长, 经与原设计院、业主商讨后决定采取全包钢灌浆方案。其方案如图2所示, 节点大样图如3所示。

4.1 材料准备

结构胶为WXG型建筑结构胶。电焊条为E43××系列, 有出厂合格证。钢材为Q235型, δ=8mm。螺栓为胀锚螺栓M12, 植筋Φ20。

4.2 操作工艺

(1) 混凝土表面处理:先将柱表面松动部分凿除, 用电动钢丝刷对凿除的砼表面及钢筋表面进行处理, 对锈蚀的钢筋清理后刷一层阻锈剂 (结构胶) 。再对锈蚀钢筋处理完毕后, 用1:2水泥砂浆 (掺UEA膨胀剂10%, 掺水重20%108胶) , 抹平至砼表面。

(2) 钢材清理和打磨:清理干净全包柱钢板 (包钢) 的内表面, 采用电动钢丝刷和直柄砂轮机除锈打磨, 除锈等级St2, 打磨后的钢板应朝下架空放置。

(3) 钢材下料:因柱子断面尺寸各不相同, 所以必须将不同断面尺寸分开下料, 下料时要注意预留切断宽度及焊接收缩量。钢材下料前后要矫正。切割后断口处边缘熔瘤, 飞溅物应清除, 机械剪切下面不得有裂纹及缺楞。螺栓孔根据预留位置施钻。

(4) 锚栓安装: (1) 由专人放线钻锚栓孔, 本工程使用的膨胀锚螺栓为M12, 与梁的植筋Φ20, 相应钻孔直径应等于膨胀螺栓 (植筋) 直径, 最大的膨胀螺栓 (植筋) 与孔壁的间隙不超过1~2mm。膨胀螺栓与起钢板的压紧深度为50mm。植筋锚固埋深为520mm不超过梁高的2/3, 两者取小值, 外露300mm与加固钢板焊接。距梁顶面200mm内不允许施焊, 以防锚固胶降低强度。 (2) 锚栓安装。对于膨胀螺栓锚孔, 应用手动气筒吹净孔内粉屑, 对化学植筋锚孔, 用手动气筒彻底吹净孔内粹渣和排尘, 再用丙酮擦洗孔道, 并保持孔内干燥。对膨胀螺栓锚孔内处理结束后就可将螺栓打入。对植筋锚孔, 待孔内处理完后随即注入部分结构胶, 使结构胶全部将锚固层包裹。

(5) 钢板安装:将钢板用膨胀螺栓紧固在砼表面上, 为保持钢板与砼表面有一定的空隙可垫1~2mm垫圈。

(6) 钢材焊接:组装钢板接缝要施焊, 根据现行规范采用坡口焊缝。钢材焊接时应有一定数量注胶孔, 间距为1000mm, 一般按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7) 包钢与楼板等缝隙及螺栓孔周边用结构胶密封, 并预埋注浆管及排气管。

(8) 灌注结构胶: (1) 使用的结构胶WXG型号为双组份, 甲:乙为3:1, 抗剪强度22MPa。为保证质量, 现场由专人配胶, 专人灌注结构胶, 配置好的结构胶应在4h内使用完毕。 (2) 采用低压低速注浆法, 注浆压力0.3MPa, 第一次注浆后约过20min再次注浆, 以浆液不再下沉为止。注浆时要有人跟踪检查, 如有漏浆立即封补。 (3) 注浆后72h内不得振动钢板。注浆饱满度必须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可用敲击法检查。 (4) 先用环氧树脂刷涂在钢板表面, 撒上干净粗砂, 待3d后再在其上抹1:2.5水泥砂浆20mm厚进行表面抹灰。

5 梁加固

梁采用粘钢方法加固。根据当地质量监督站、设计院、业主和施工单位检查发现有65根的梁要加固。经查实原设计资料, 梁支座负弯矩最大, 可达164.1kN·m, 最大剪力达136.8kN, 跨中弯矩一般只在40~75kN·m, 超过90kN·m的有5根, 按强剪弱弯加固原则, 最后经原设计院复核, 采取粘钢加固方案, 如图4所示。

(1) 砼表面处理和钢材清理与打磨与4.2操作工艺中的 (1) (2) 相同。

(2) 粘结剂配合好后, 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砼表面和钢表面, 厚度1~3mm, 中间厚边缘薄, 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 粘好钢板后, 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击钢板, 若无空声表明已粘贴密实。否则应剥下钢板重贴。

(3) 钢板粘好后立即用工具夹紧, 梁底水平钢板用Φ48×3.5钢管配合千斤顶顶紧, 间距为600mm。竖向钢板用预先埋设好的膨胀螺栓扭紧, 间距300mm。如温度低于5℃时可用红外线灯加热。

(4) 粘板3d以后, 梁面包一层钢丝网, 网眼10mm×10mm, 钢丝直径0.9mm, 再抹一层1:2水泥砂浆, 加水泥用量10%的UEA膨胀剂和水用量20%108胶, 养护7d即可。

6 剪力墙加固

经质量监督站、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联合检查的剪力墙不合格有25处, 其中设计要求C20, 经检查只有C16~C19, 经研究采取墙双面喷射砼方案。

(1) 墙表面清理:用钢丝刷将墙表面清除干净, 并在喷射混凝土前浇水湿润。

(2) 钢筋网采用Φ8@150mm, 纵竖向双向布置, 结点用22#绑线扎紧。

(3) 钢筋网与墙体用M8@600mm×600mm膨胀螺栓锚固, 在墙上有对拉螺栓孔眼的, 可用Φ10普通钢筋穿透与钢丝网焊接。

(4) 钢丝网端部与纵墙楼板、梁或柱子的生根做法:先将L30×3角钢用M8膨胀螺栓与钢筋混凝土纵墙、楼板、梁或柱子锚固, 膨胀螺栓间距@500, 再将钢筋网端部与角钢焊牢。

(5) 钢筋网安装完后, 对剪力墙进行喷水湿润, 并涂刷一遍界面剂, 然后可喷射C30细石混凝土, 喷射厚度50mm, 喷射混凝土按常规做法, 养护7d。

摘要:详细介绍了通过灌浆对箱基底板止漏, 通过干法外包钢和全包钢灌浆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柱加固, 通过粘钢对钢筋砼梁加固, 通过钢丝网喷射砼对剪力墙加固可保证存在质量问题工程既满足安全使用, 又能保证室内装饰, 基本上不影响用户的使用面积和空间, 达到用户满意。

关键词:灌浆上水,全包钢灌浆,粘钢,喷射混凝土

参考文献

[1]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山羊养殖综合技术 篇8

1.1 分群

1.1.1 规模养殖场应把羊按年龄和生产目的分群饲料管理。一般应分为能繁母羊群、种公羊群、羔羊群后备母羊群、育成羊群、育肥羊群等, 每群羊数量以50~100只为宜。各群应分开饲养管理。

1.1.2 一般养殖户把羊分为母羊群、公羊群, 有条件的应分出羔羊群, 各群应分开饲养管理。

1.2 整群

1.2.1 各羊群及时整群, 以便于管理和提高羊群的整体生产性能和水平。

1.2.2 各羊群中没有治疗价值的病羊应及时淘汰处理。

1.2.3 能繁母羊群和种公羊群中年龄超过5岁的羊交配不孕或经常流产的母羊, 精液质量差或性欲不强的种公羊应及时淘汰育肥作肉羊出栏。

1.2.4 后备母羊 (育成) 群在6~8月龄进行初步鉴定, 12月龄再次进行鉴定后, 体况发育达到本品种要求, 并且系谱清楚、健康的育成羊分别转入能繁母羊群和种公羊群饲养管理, 不合格的转入育肥羊群育肥出栏。

1.2.5 体况发育达到本品种要求并且系谱清楚的育成羊中, 应尽量选出生双羔或多羔母羊的后代作后备母羊和后备公羊。

2 公羊的选择和饲养

2.1 种公羊的选择

种公羊可以在本群选育或者从外地引入, 本地选育或者从外地引入的种公羊必须符合当地发展方向, 繁殖和选育目标, 应当选择健康状况良好, 体型健壮, 雄性特征强的种公羊, 其要求为脖子粗大, 背腰宽平, 胸宽而深, 四肢端正、粗大, 腹大而不重, 尻部发育良好, 睾丸对称, 不垂不吊, 大而有弹性, 雄性特征明显, 性欲旺盛, 按品种标准评价为特一级的公羊。

2.2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应单独组群与其他羊群分开饲养, 在计划的配种季节才把种公羊放入能繁母羊群进行本交, 每月20~30只能繁母羊配备一只种公羊, 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 配种季节每只每天补饲200~300 g的混合精料或者100~200 g肉羊浓缩料, 饲喂一定量的红萝卜, 公羊在青绿饲料多的非配种季节除补饲食盐外, 可以不补饲精料, 舍饲的种公羊每天在运动场运动不少于8h, 配种前1个月有进行采精训练, 逐渐增加采精次数, 检查精液品质,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为了防止近交, 羊群间要定期调换种公羊。

2.3 种公羊的调教

将种公羊放到有公羊进行交配的母羊群里, 但要控制好不让其交配, 每月早晚按摩睾丸一次, 每次10~15min, 用发情母羊阴道分泌物抹到公羊鼻子上刺激性欲, 调整饲料日粮, 加强运动。

2.4 试情公羊的管理

试情公羊用手术将公羊的输精管切除结扎, 保持其公羊的雄性特征和旺盛的性欲, 放入繁殖母羊群中。

试情公羊饲养标准与配种公羊相同, 试情公羊与母羊群的比例应为130, 最多不超过40只, 防止因公羊疲劳而影响试情准确性。要保证试情时间和试情次数, 一般情况下每群头号应早晚各试情一次, 每次试情时间在30 min。发现试情公羊爬跨母羊, 应将母羊立即挑出圈外进行选配。

3 能繁母羊的选择和饲养管理

3.1 母羊的选择

母羊要求体型大, 体格紧凑丰满, 背腰平直, 后腹部稍大, 四肢端正, 乳房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

3.2 配种前母羊的饲养管理

要保持母羊环境相对稳定, 避免应激反应, 饲喂时要定人、定量、 (饲料量) 定圈, 要做好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等疫病的防疫, 以防传染病发生, 配种后做好适繁母羊返情记录, 对不发情者初步定为怀孕, 未配上的要及时复配。

3.2 母羊发情鉴定方法

3.2.1 外部观察法:

母羊发情时表现不安, 不断摆尾, 咩叫, 目光滞钝, 食欲减退, 频频举尾排尿, 外阴潮红, 并有粘液流出, 愿意接近公羊, 表现出亲呢的举动, 母羊互相爬跨, 并接受公羊爬跨, 反应敏感。

3.2.2 试情法:

在羊群中挑选出2~3岁体格健壮和性欲旺盛, 不用来配种和公羊做试情公羊, 方法将试情公羊在腹部系上布带, 将公羊阴茎遮住, 使其无法直接交配。然后放入母羊群中, 如果发现母羊站立不动, 接受爬跨, 则该母羊被认为发情, 发情母羊要准确抓出, 及时送配。

3.2.3 阴道检查法:

先将母羊保定好, 外阴冲洗干净, 开膣器清洗消毒后, 涂上灭菌润滑剂, 或用生理盐水浸湿, 将开膣器前端闭合, 慢慢插入阴道, 轻轻打开膣器, 通过反光镜或手电筒光线检查阴道变化, 发情母羊阴道黏膜充血, 表面光亮湿润有透明黏液流出, 子宫颈口充血、松驰、开张、有黏液流出。

3.4 妊娠诊断方法

3.4.1 时间推算法:

发情母羊配种后, 经营18~24 d发情周期后不再发情后即可大致认为已妊娠, 但对于发情周期不正常的母羊不能用此方法推断。3.4.2外部观察法:母羊妊娠后, 被毛发亮, 行动迟缓, 食欲旺盛, 膘水好, 性情温顺, 妊娠2个月后, 外阴开始出现水肿, 乳房变得充实。妊娠3个月时, 在乳房前腹部可摸到胎儿, 母羊妊娠, 有时也出现假发情症状, 应结合其它妊娠诊断法进行鉴别。

3.4.3 阴道检查法:

(1) 观察阴道黏膜:母羊怀孕后, 阴道黏膜由空怀时的淡粉色变为苍白色, 用开膣器打开阴道后在很短时间内即由白色变为粉红色, 而空怀母羊的阴道黏膜始终都是粉红色; (2) 检查阴道黏液:怀孕母羊阴道粘液为透明状, 量少而粘稠, 可手牵成线, 而空怀母羊的阴道黏液量多, 稀薄, 呈灰白色。

3.4.4 观察子宫颈口:

怀孕母羊子宫颈口紧闭, 色泽苍白, 并有浆糊状的粘块堵塞子宫颈口, 形成子宫栓。

3.5 母羊接产及羔羊护理

3.5.1 接产:

母羊怀孕后期要加强饲养管理, 每天每只补饲200~300 g精料, 临产前7 d进入产房, 产房提前一周彻底清扫消毒, 铺上垫草, 在母羊产羔过程中顺产的主其自行娩出, 如遇胎儿在或胎位不正常要人工助产。羔羊产出后要用碘酒涂擦拭脐带头, 防感染, 要用一块干净柔软的布将羔羊口腔, 或鼻腔中的黏液擦掉, 如遇假死及时救治。

3.5.2 羔羊的护理:

擦干黏液。将口腔、鼻腔里的粘液掏出擦净后, 让母羊舐净羔羊身上的粘液。让其吃到初乳羔羊产出后出后1~2 h, 要吃足初乳, 7~10 d开始诱食。人工辅乳弱羊要加强母羊护理, 奶水不足可找单羊或死羔的母羊代哺或换哺, 无奶母羊或找不到代哺母羊的羔羊实行人工哺乳。羔羊3月龄应断奶, 羔羊断奶前要加强补饲, 一般在18 d后, 诱食饲料, 饲草, 逐渐加大补饲量, 对人哺乳或代哺的羔羊在7 d后诱食饲料、饲草提前断奶。

4 肉羊育肥饲养

4.1 育肥肥源

4.1.1 育肥羊的来源从两个方面获得, 一是自繁自养的育成羊和淘汰羊直接育肥, 二是购买成年羊或育成羊育肥。

4.1.2 外销育肥羊育肥应购买体重在20 kg以上的本地品种育成羊或体重在30 kg以上的杂交肉羊进行育肥。

4.1.3 外购羊不应到疫区购买, 应在本地区或者气候条件与本地相似的地区购入。

4.2 育肥方式

包括直接育肥和短期育肥。

4.1.1育成羊直接育肥:

育成羊采用直线育肥, 即在羔羊断奶后直接转入生长育肥阶段, 使用营养水平比较高的饲料喂, 以保持较快的日增重。当山羊体重达到30 kg以上, 杂交山羊和绵羊达到45 kg以上后出栏。直线育肥时间8~12个月, 平均日增重本地山羊应达80 g以上, 杂交羊应达100 g以上。

采用直线育肥必须具备有充足的精饲料和优质的人工牧草或者天然草地面积大且草质好的条件。

4.1.2短期育肥:

肉羊采用短期育肥, 即在出栏前采取高营养水平的饲养育肥, 使肉羊在短期内改善肉质快速增重。短期育肥多采取舍饲或半舍饲为主的方式, 每天给予以优质的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自由采食, 并补饲混合精料。育肥时间在2~4个月, 日增重本地羊应达100 g以上, 杂交羊达120 g以上。本地山羊体重达30 kg, 杂交羊和绵羊达到45 kg后即可出栏。

4.3 育肥方法

4.3.1 放牧育肥:

在草地面积极多, 且草质好的地区, 夏秋季节育成羊和淘汰羊可以采取放牧育肥, 到秋末根据育肥羊体重出栏或转入半放牧半舍饲育肥。放牧育肥期除补饲食盐外, 可以不补饲精饲料, 每天放牧时间应在9h以上, 平均日增重达到60 g以上。

4.3.2 舍饲育肥:

肉羊规模养殖场实施肉羊舍饲育肥, 一般肉羊养殖户100只以内) 建议推广舍饲育肥。肉羊的短期育肥宜采用舍饲育肥达到出栏体重后及时出栏。从长期放牧饲养的育肥羊转为舍饲育肥应有15~20 d的适应期, 在适应期间, 白天把羊赶到运动场上自由运动采食, 晚上赶回羊舍, 使丰逐步适应饲环境。舍饲的羊在羊舍内可以密集自由运动, 但每天应放在运动场自由运动l~2 h。舍饲育肥日粮中粗饲料以优质青绿饲草、青贮饲料和粉碎秸秤, 其中优质青饲草或青贮饲料饲喂量每天不少于2 kg, 再加秸轩糠。粗饲料应由羊自由采食。精饲料用混合精料每天每只羊150~250 g, 或肉羊浓缩饲料每天每只羊加精饲料100~150 g, 精饲料喂量由少到多, 逐月增加, 饲喂糟渣的可适当减少精饲料量。饲喂方法为日喂3次, 先粗后精。日增重达到100~120 g。

4.3.3 半放牧半舍饲育肥:

综合检测技术论文 篇9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客流检测,视频检测,红外检测,定位检测

1 引言

综合交通枢纽, 顾名思义是各种交通方式的集散地, 是各种交通方式换乘之地。从客观上说, 综合交通枢纽能很好的将车流、客流进行集中管理与疏散, 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组织以及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 但是由于现今没有成熟的适合于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检测技术, 使得客流管理中心对于枢纽内的客流的信息把握较为困难, 严重地影响了对客流的集散与诱导。

2 综合交通枢纽客流检测技术研究

2.1 综合交通枢纽客流特征分析

综合交通枢纽是多种交通方式的集合地, 而多方式、大流量交通的汇聚必然导致客流的大量汇聚, 如南京南站枢纽每天几乎要处理上万人次的客流量, 由此可见客流在枢纽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南京南站综合枢纽以及其他一些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得到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特征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a) 全天候的庞大客流量;b) 复杂的客流形式;c) 检测区域较大;d) 客流组成复杂等。

2.2 技术方案研究

通过对枢纽客流特征的分析可知, 其客流情况较为复杂, 仅靠一种客流检测技术将难以胜任对枢纽内的客流准确检测的任务。这就需要融合多种客流检测技术优点, 将多种客流检测系统进行一个系统性地整合, 建立一种能适应枢纽各种情况下的客流检测大系统。

2.3 客流检测系统的搭建

2.3.1 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对系统的调查研究可得, 对该系统有需求者有政府、区域管理者、相关商业经营者以及行人等。但由于各方所处的地位不同, 他们对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2.3.2 系统功能分析

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得到系统须满足以下功能:1) 等级权限划分与信息的分配; 2) 多方式数据采集;3) 数据分析与转换;4) 数据处理、融合与统计;5) 全方位多时段数据调用;6) 决策支持;7) 信息显示与发布;8) 系统安全。

2.3.3 系统总体框架搭建

为了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 实现系统的功能, 在此对系统框架进行了适应性设计, 总体的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图1) 。从下面的系统框架图可知, 整个系统是由上层信息用户, 中间的系统管理中心平台以及下层的各检测子系统组成, 其中各检测子系统是基础, 是数据的来源, 是系统信息流的起点;系统管理中心平台是系统的核心, 它负责完成对各检测子系统上传的信息地处理与统计, 得到满足要求的信息格式, 并通过软硬件完成与上层信息用户之间的连接与权限的分配;上层用户是系统的终点, 也是系统建立的最终目的, 通过用户对于客流信息的不同需求, 实现系统的价值。

3 检测子系统研究

3.1 红外客流检测子系统研究

3.1.1系统架构设计

由于传统红外客流检测系统自身存在缺陷, 此处在系统的设计、硬件的配置以及安装等方面就需要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一定的优化处理。在系统架构的设计上, 采用的是分层分布式设计理念, 这样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系统从下至上分为采集层、数据处理层与服务层三层 (如图2所示) 。各层分工明确, 不但可以使系统的准确性提高, 还可以使其适用性得到增强, 适应综合交通枢纽的客流检测要求。

3.1.2 运行方案设计

本研究采取的是前台DSP与后台服务器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的客流信号进行处理的, 即保证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信息的实时性, 又保证了数据处理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具体的系统的运行方案如下图 (图3) 所示。

3.2 视频客流检测子系统研究

3.2.1系统设计

视频客流检测系统包括感测部分、信息部分、通信部分与控制部分四大基元组成。结合系统框架图 (图4) , 从系统的总体上来说, 该子系统是一种三层管理、二级控制布局格局。

3.2.2 运行方案设计

系统操作流程参照客流识别方案图如图5所示。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完成视频图像对客流的识别与统计, 此处虽只选取了一些特定的环境与算法, 但在其他环境下的客流识别过程可参照此步骤进行识别。

3.3 定位客流检测子系统研究

3.3.1系统架构设计

通过分析, 将该检测子系统分为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三大过程模块来设计, 但在应用中它们又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完成系统的所有功能, 具体的系统框架图如下图 (如图6) 所示。通过这样的设计, 将有助于该子系统利用其他客流子检测技术检测精度高的优点来评价系统本身, 形成闭路反馈, 使系统的鲁捧性与适用性增强, 同时系统本身又相对独立, 能够独立完成客流检测的任务, 减少对其它客流检测子系统的依赖。

3.3.2 运行方案设计

其运行方案参照设计的系统运行流程图, 如图7所示。

4 系统技术实现

4.1 通信设计

系统的通信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系统的主平台与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 另一方面是各子系统内部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组网的原则是既要保证网络通信的顺畅性与可行性, 还要保证网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4.2 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设备从工作环境分可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 从系统架构来分可分为系统平台设备、子系统设备以及辅助设备三种。不同种类的设备由于工作环境与实现的功能要求不同, 所以选用的原则也不同。对于室内的设备, 其环境的适应性方面的指标要明显低于室外。同样, 系统平台设备由于其功能是为了数据处理与信息传输与显示, 所以其设备要高速、高效、高清晰、高兼容以及高度的可控性等;对于子系统设备由于其主要负责数据采集与传输, 而且有大量终端在室外工作, 这就要求其设备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以及高的环境适用性;而对于辅助设备由于在系统中起到连接等其它功能, 它要求具有高的兼容性与可靠性等。

4.3 软件实现

4.3.1 软件功能要求

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 不光需要相关的硬件, 也需要相对应的软件与之配合。通过对系统的功能与硬件环境的分析得到, 软件平台需要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 数据处理功能;2) 显示功能;3) 权限管理功能;4) 系统兼容处理与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5) 信息管理功能;6) 信息查询功能;7) 其他辅助功能等。

4.3.2 软件介绍

本系统平台软件应包含以下几大模块:文件管理与存储模块、数据统计分析与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发布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5 总结

随着我国各地综合交通枢纽的不断建设, 综合交通枢纽内的客流检测也必将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枢纽内客流特征的客流检测系统必将是研究的重点, 而基于多方式的客流检测系统也将是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王晓.基于视频图像处理与跟踪的公交客流检测技术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中国海洋大学, 2005.

[2]樊培培.径向基神经网络及其在红外客流采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工业大学, 2007.

[3]史忠科, 曹力著.交通图像检测与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梁英宏, 王知衍, 曹晓叶.视频图像理解在客流统计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8, vol.29 (5) :1203-1206.

果园生态养鸡综合技术 篇10

放养果园附近最好有清洁的水源, 若没有可在果园中每隔一定的距离放一个饮水器, 使鸡有充足的饮水。果园内用丝网等围栏限定鸡群放养范围, 以防鸡只乱窜。在果园内搭临时避雨 (暑) 棚, 供鸡防风避雨、烈日暴晒。鸡的品种以抗逆性 (适应性) 强、抗病力强、耐粗饲的地方优质土鸡为宜, 如三黄鸡、麻黄鸡、肖山鸡等。放养规模以每群1 500只, 每亩果园200~300只为宜。

2、加强饲养管理

果园养鸡一般分为育雏和放养两个阶段, 育雏阶段一般在室内, 饲养4~6周, 雏鸡脱温后进入放养阶段。

1) 育雏阶段

先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制定育雏计划。准备30℃左右的温开水, 水中加入0.05%氟哌酸或0.01%的环丙沙星或其他抗菌药、葡萄糖和电解多维等, 在雏鸡入舍前2~3h放入鸡舍;第一周应坚持让鸡饮用5%浓度的糖凉开水, 以后可换成自来水或井水。雏鸡入舍饮水后2h左右, 在塑料布或料盘上撒雏鸡专用全价料, 每2h撒1次, 每1次喂量以基本吃完为准。3d后每天喂6~7次, 8~21日龄减为5次, 22~56日龄为4次, 每次喂料应在20~30min内吃完, 每天早晨6∶00~6∶30第1次饲喂, 最后1次在夜间10∶00~10∶30饲喂。白天每次喂八成饱。

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 必须通过人工加温来保持适宜的室温, 育雏期开始时室温应控制在32℃, 以后每周下降2~3℃, 直至降到自然温度。在良好的保温基础上,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及时换气, 使人进入鸡舍闻不到氨臭味。

2) 放养阶段

放养前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饲槽及饮水器、饲料等。

过好脱温关。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放养。开始几天, 每天放养2~4h, 以后逐渐增加放养时间。放养的最初几天, 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等, 以防应激。放养期的喂食应遵循“早宜少, 晚适量”的原则。放养宜选择无风的天气, 不要在大雨、大风、气候寒冷的天气放养。遇有天气突变, 及时将鸡赶回鸡舍, 防止鸡只受风寒感冒。热天放养应早晚多放, 中午在树下休息或赶回鸡舍, 不可在烈日下长久放养, 防止中暑。

放养驯导。放养过程中要进行放养驯导, 以建立起鸡只回舍等的条件反射, 以便在紧急情况能使每只鸡及时回舍。

3、严防兽害

综合检测技术论文 篇11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安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TM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1-0115-02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表标准装置是检定电能表的重要设备,而高等级电能表装置,是省级最高级别的电能检定设备,其数据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全省电能表的数据计量都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国内大部分电能表标准装置的检测,依然需要运用人工操作来改变电能负荷量,运用手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整个电能表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检验工作非常繁重,繁重的工作不利于电能的测量。基于这种特点,我们必须实现高等级电能表标准装置综合误差检测的自动化,主要是为了提高电能计量的质量。

1 高等级电能表标准装置综合误差的检测方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计量的工作人员首先会将被测标准表,送到相应的国家计量部门来进行测量,然后,我们按照下面所讲述的两种方法,来对高等级电能表标准装置的综合误差进行测试。

1.1 第一种测试方法

首先,将高等级电能表标准装置当中的测试标准表的电压、电流端,和电能表标准装置的电压、电流端连接在一起。然后,将电能表装置当中电能表的脉冲信号输入到测试标准表的脉冲信号接口内,以改变电能负荷量。然后按照Y=(m01-m1)/m1x 100%这种计算方式来检测电能表装置综合误差的数据。其中y表示综合误差,m01表示预算电能表的高频脉冲数,m1表示实测电能表的高频脉冲数。这种检定方法来检测电能表是非常便捷与简单的,电能表计量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测试标准表上读取装置的综合误差值。

1.2 第二种测试方法

我们计量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先检测的电能表标准装置,测试标准表的电压、电流端和电能表标准装置上的电压、电流输出端口相连,然后,将测试标准表的脉冲信号输入到电能表的脉冲信号输入口内,以改变电能负荷量。

再后来,根据Y=(m02-m2)/m2x100%,来检测综合误差的数据。

其中Y表示综合误差,m02表示电能表实测的高频脉冲数,m2表示预算的电能表高频脉冲数。

这种检定方法所得数据,加上一个负号,便是应得的测试数据。这种检测方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用的比较频繁,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2 当前电能表标准装置综合误差测试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电能表标准装置综合误差的测试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上述所讲的两种测试方法来对电能表标准装置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根据《交流电能表标准装置》的相关规定,对三相电能表标准装置来进行检测,进而得到相关误差数据。但是,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①目前在我国电力企业中,所使用到的测试标准表,其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科技含量也不高,自动化程度也不普及,没有办法自动记录相关数据信息。

其中包括:打印报表、对负载点的误差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打印测试证书等等,在实际的测试工作中,依然需要人工来完成这个工作。在这一方面,加大了电力企业计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电能表误差的检测,另一方面,手工操作也容易出现差错,这也影响了电能表综合误差的测试效果。

②在实际的电能计量误差测试的过程中,省级计量机构设置的高等级电能表,测试标准分为0.01级、0.02级、0.03级别这三个级别。

但是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计量工作人员使用的误差测试标准并不统一,有的计量工作人员在标准表的测试精确度低于被检测标准表装置等级的1/3时,依然直接读取相关数据,这就影响了误差数据的准确性。

另外,计量工作人员在采用传递比较法对误差进行判断的时候,加大了工作量,往往不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读取误差数据。这些现状,都严重影响了电能表综合误差的测试效果。

所谓的传递比较法,指的是计量工作人员将被测标准表送到国家计量部门,对综合误差进行检测,在检测结束之后,被检装置的综合误差才算合格。

3 高等级标准装置综合误差测试的自动化改进策略

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将检测误差的装置安装在高等级电能表标准装置的电能表自动检测系统中,利用文章所述的第二种检测方法,对电能表标准装置进行检验。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系统通过自动从电能表装置上读取相关数据,再在数据前添加负号,所得数据便是被检测电能表装置的综合误差。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

3.1 设计检验方案

在高等级标准装置综合误差测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交流电能表检验》流程的规定,设置相关的负载点、“常数”等要素。

3.2 设置各负载点的误差值

计量人员要根据电能表检验标准,设置相应的误差上限、误差下限、系统误差值(系统误差值是测试标准表的上级检定误差值Y0,而误差上限和误差下限值为的值)。系统误差指的是,测试标准表上的综合误差。而误差上限或下限,是误差的限制范围。

通常情况下,测试标准表等级低于或等于被检电能表装置等级的1/3的时候,假如采用0.01级电能表检测装置,那么整个装置的拓展范围度为U=0.01%,倘若测试标准表的等级,高于电能表标准装置等级的1/3时,整个装置的拓展范围度为U=0.03%,由于不需要更正系统综合误差值,此时系统的整个综合误差值可以默认为0。

3.3 编号录入

在编号录入这一个环节当中,计量工作人员要首先在计算上点击编号录入,之后选择装置的校检,接着再输入装置的编号以及受检单位等等。

3.4 自动检测过程

计量工作人员点击“开始”按钮,通过检测软件完成相关负载点的误差检测,然后计量工作人员再点击保存,整个电能表自动检测基本过程就已完成。同时,计算机电能表装置上的数据,以及对应的误差数据,均已经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

另外,计算机还能够将计算出来的误差平均值,呈现在“更正值”这一栏中。

3.5 查询打印

我们在进行查询打印这一检测环节的时候,计量工作人员一定要注重根据检验日期、检验型号等要素,来查询到检验记录,然后,选择已经设定好的电能表装置记录,按刷新按钮,将相关监测数据自动存储在“基本误差”文档内,再点击保存,这就完成了误差数据的保存工作。

4 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技术

4.1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前期

电能计量装置在安装之前,一定要签订合同,在合同中一定要写明安装什么样的计量装置,在哪里安装,怎样安装。并且还要明确计量管理责任与计量装置出现误差该如何处理。

4.2 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技术

电能计量装置在安装的过程中,接线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一般来说,高供低计的用户我们采用的是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与互感器联合接线来代替传统的接线方法。高供低计的用户,在电流回路当中,每相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一定要用二线制,电压回路要接在相对应的铜或者铝排上,当然零线要接在零母线之上。如图1所示。

4.3 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工序

①选择适合的电能计量装置,在安装之前,一定要根据用户的用电等级来选择适合的电能计量装置。

②选择适合的导线截面积,要根据电能计量电流的大小来选择适合的导线截面积,保证电能计量装置可以可靠稳定的运行下去。

③电能计量装置在安装的时候,一定要认准相线与中性线,互感器极性也要注意。

④三相电能表一定要正相序接入。

⑤一定要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电气单元的接线,在进行接线的时候,要区分开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正负极性也要区分开。接线完成后用电笔与万能表进行检测,保证接线正确。

⑥电能计量装置在接线完成后,要检查电气螺丝有没有拧紧,一定要根据施工图纸来仔细的检查一遍,要保证流变二次回路不能开路,压变二次回路不能短路。

⑦在接线盒、电能表与计量箱上加装封印,保障电能计量装置安全。

5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工作中,缩小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可以让电力企业有更加准确的数据统计,可以让电力企业减少在计量方面的成本投入,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得电能计量装置安全稳定的运行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春红.大用户电能计量装置改造的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36).

[2] 王玉红.用户电能计量装置改造浅探[J].科技资讯,2014,(11).

市政道路无损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篇12

1.1 概述

质量检测在市政道路中十分常见, 通常可为道路质检工作提供有力参考。可是随着市政道路建设规模的扩展, 检测要求的提高, 传统检测技术的弊端日益暴露, 在此背景下, 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市政道路中所涉及的无损检测技术一般是指在不影响构件性能或物体结构的基础上, 借助合理的物理量对构件性能或物体结构进行检查和判断的方法。与市政道路传统检测技术相比, 其既不会损坏路面或结构, 可便捷、直观显示道路内部状态, 而且检测快速, 精确高, 范围广, 故得到了广泛应用[1]。

1.2 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无疑为无损检测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中在市政道路中应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激光检测, 由于激光分辨率好, 亮度高, 当加大其光强时光电流会随之增强, 故衍射性、相干性、方向性特点突出, 多见于路面和路基中的平整度、弯沉、车辙深度、纹理深度等的检测;频率分析, 利用的是表面波在不同介质中有着不同的传播频率, 有着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 常被用于检测路面介质的均匀性、厚度以及层间接触质量等;图像技术, 其中红外成像利用的是介质材料间不同的导热性, 可通过获取高精度的热传导规律和温度场情况实现图像化, 进而直观显现结构内部状况, 而激光全息则是基于全息摄影分析获取的图像, 然后将力学计算得到所需数据, 其不仅直观可靠, 而且覆盖面广、精细度高[2];超声波技术, 主要利用波速与介质参数关系来分析结构内部情况, 因其操作便捷、容易激发、检测高效、经济合理, 故常用于检测路基弹性模量和压实度、路面孔隙和厚度以及混凝土抗折、抗压性能等;探地雷达, 即根据不同介质对雷达脉冲的反应时间和反射波幅完成检测, 一般速度快、精度高、操作简便、覆盖面广, 在基层厚度、密实性以及道路湿度、材质、裂缝等检测中效用显著。

2 市政道路中无损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由上可知, 市政道路无损检测技术丰富多样, 各有优势, 但在具体实践中, 往往选择多种技术予以综合利用, 以便获取更为理想而可靠的检测结果。为使市政道路无损检测更直观、更具说服力, 在此结合实例加以探讨。

2.1 市政道路概况

已知该市政道路为水泥路面, 宽30m, 长475m, 属于该城市的一条主干路, 其中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分别为5.0×2m和3.75m×4, 具体见图1。为彰显无损检测技术的综合效用, 在此分别对市政道路路面的平整度、抗滑能力、构造深度、存在缺陷等进行检测, 以期能够快速获取直观、精准的检测数据。

2.2 无损检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首先, 由于试验数据表明, 八轮平整度检测虽操作方便, 价格合理, 但易受杂物干扰, 即使借助三米直尺进行控制, 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测试速度和精准度, 故在此选用了激光断面仪用于检测路面平整度, 即在激光、加速度以及距离传感器的作用下对激光达到断面的垂向距离、加速度、纵向距离加以分别测量, 然后根据公式RQI=4.98-0.34×IRI计算数据, 其中取值为0-5, 代表平整度指数, RQI代表行使质量指数, 在该过程中要求连续检测平整度, 并保证每100m均能输出一个IRI。

其次, 用于检测路面抗滑能力的指标是横向力系数, 采用的工具是JGMC-2S路面自动摩擦系数测试仪, 即让车辆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行驶于正常的行车轨迹中, 使其旋转与固定测试轮在工作位置形成合成拉力, 然后经传感器测量后计算测试轮作用于地面上的垂直荷载比, 进而得到横向力摩擦系数[3]。但在测试期间, 要求每隔20m便在每个车道中选择一个测试点, 并为测试位置喷洒适量的清洁水, 以获取更为吻合的测试状态。

再者, 用于检测路面构造深度的也是激光断面仪, 只是其需要借助非接触类探头连续测量路面, 所得的SMTD (纹理深度) 便是宏观纹理, 而且在处理数据时, 要求以25cm为段间距, 并设25个试点, 随后根据公式计算每段纹理深度值 (ye=cx2+bx+c是由二次最小平方回归计算得到的) , 最后经标准偏差处理后得到不同长度道路宏观纹深的平均值, 但在该检测环节中, 每隔5m就要输出一个TD参数。

最后, 用于检测路面是否存在缺陷的指标是路面密实度, 而采用的检测工具则是SIR-20型号的探地雷达, 即通过将符合强度要求的高频电磁脉冲发射至地下介质中, 然后分析所采集的时域波形信息, 包括传播时间、波形、幅度等判断介质结构、位置等情况, 若介质密实度不够, 或者存在积水或空隙, 雷达剖面相位及其幅度便会有所变化[4]。在此结合该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 选用了400MHz频率的雷达天线, 然后如图2所示对其检测点作了部署。

2.3 市政道路无损检测结果的分析

基于无损检测技术及其仪器装置完成上述操作后, 分别对数据结果作了收集、计算与分析, 其中该市政道路路面平整度涉及6个检测点, 所得IRI为2.08m/km, 远小于规定值5.4 m/km, 而RQI和σ分别为4.27和0.29;在抗滑能力检测中共涉及28个检测点, 其中横向力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值分别为0.55和0.05;在构造深度检测中, 其检测点数量、平均值、标准差和代表值分别为118、1.14、0.21和1.11;而在路面缺陷检测中, 虽然并不存在明显病害, 但在局部人行道位置发现了轻微的不密实问题, 具体数据见图3。最后根据公式PQI=T×ω1×RQI+PCI×ω2对该市政道路路面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T=20, ω1和ω2分别为0.6和0.4 (代表一般主干路中RQI和PCI的权重) , 最后得出RQI=91.24, 等级为A。显而易见, 上述无损检测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综合应用在道路质量评价中彰显了直观、全面、高精度、速度快的优势, 因此值得推广。

3 结束语

总之, 质量问题是市政道路投运后难以规避的一种现象, 而关键在于如何降低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故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其带来了契机。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应用无损检测技术, 以期快速、全面、准确定位质量隐患, 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有效治理, 进而提高市政道路使用效益和寿命。

参考文献

[1]梁昌华.浅议路面雷达在路面无损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 2012, (03) :15-16.

[2]接洪林, 张国梁.沥青混合料离析状态的无损检测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 (02) :21-23.

[3]乔烈艳.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J].建材世界, 2011, (04) :09-10.

上一篇:突发疾病死亡论文下一篇:国际商务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