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精选10篇)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 篇1
一、日本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制度
1947年, 日本公布《学校教育法》, 将幼儿园正式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体系之中。幼儿园的保姆, 被正式纳入到教师行列。1949年, 为了提高和保障教师的素质, 日本公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和《教育职员许可法施行规则》, 规范了教师资格。
根据以上关于教师的法律规定, 日本的幼儿教师资格制度正式建立。于是, 不论是国立、公立还是私立的幼儿园, 取得“幼儿教师许可证”成为幼儿教师任教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前, 幼儿教师许可证主要包括专修许可证、一种许可证和二种许可证3种资格证书。取得幼儿教师许可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1.根据许可证的种类, 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 并且在文部科学大臣认定的大学修完相应种类的许可证所要求的规定学分;2.参加都道府县举办的教育职员检定考试, 并合格。
二、日本幼儿教师的录用与选拔制度
在日本, 具备了幼儿教师许可证, 只表明具备了成为幼儿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想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通过录用和选拔考试。日本《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第11条规定:“公立学校的校长及教师的录用和升职, 全部需要通过‘选拔’的方式。”因此, 日本各都道府县都会举行“幼儿教师候选者选拔考试”, 这是公立幼儿教师的必经之路。至少进行两次选拔考试。第1次考试合格, 才能获得参加第2次选拔考试的资格。通过第2次考试合格者即成为后备教师, 县教育委员会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候选者的通勤等综合情况, 进行派遣。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为1年, 如果1年以内没被录用, 需要重新参加下一次的录用选拔考试。由此可见, 日本幼儿教师的录用采取了先试后选拔再派遣的模式。
三、日本幼儿教师的在职研修制度
(一) 新任教师研修制度
1988年《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的相关规定, 设立了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新任教师的研修, 主要是培养新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以及职业道德和使命感, 同时也是为了开阔视野。新任教师的研修期限为一年, 主要有园内研修和园外研修两种。
园内研修是以指定导师的具体指导为中心, 全体教师参与指导的研修体系。县教委在新任教师所属幼儿园里, 选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导师。被任命的导师, 按照县教委的新任教师研修计划和本幼儿园的研修规定, 为新任教师熟悉幼儿园的各种业务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
但是, 考虑到园内研修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 县教委教育中心适时地对全县的新任教师提供园外研修。园外研修时间一般超过30天。研修内容通常包括各种各样的讲习、义务活动、新任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计算机技术及心理咨询方而的知识讲座等。
(二) 10年经验者研修
这是为了对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所提供的研修。2003年改订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第20条规定, “对工作满10年的教师, 根据其能力及经验状况提供适时的研修”。同时还规定, “县教委必须根据10年经验者的不同能力与特点, 为每人制定不同的研修计划”。
具体而言, 县教委首先制定10年经验教师的评价标准, 把此标准下发给各幼儿园。园长和其他领导对该教师进行详细的评价后, 报告县教委。县教委参考幼儿园的评价, 对该教师的研修和指导作出具体的计划, 下发给所属幼儿园。园长根据县教委的研修计划, 积极指导教师参加研修。研修结束后, 园长再对该教师进行研修后的评价, 报告县教委。县教委将此评价作为今后为该教师再设计研修计划的依据。
(三) 幼儿教师许可证的更新制度
永久性的教师许可证制度自2008年起, 被改订的《教育职员许可法》取消, 建立了教师许可证更新制度。此法案自2009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教育职员许可法》第9条规定, “普通许可证和临时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分别为自取得之日起满10年和3年”。同时, 此法的第9条第3项规定, “许可证更新讲习由文部科学大臣认定的大学承担。讲习的内容由文部科学令规定的关于履行教师职务所必需的最新的知识与技能。申请许可证更新的条件是需要接受30小时以上的许可证更新讲义。讲义的内容由教育时事 (12小时以上) 、学科教育及专业教育等 (18小时以上) 组成”。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 篇2
但是主张进行全国统一高考的呼声始终没停。这里的原因,也在于社会上的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始终觉得应该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才能保证毕业生的基本质量。1975年日本国立大学协会在数年的调查、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国立大学实行统一招生考试的最终报告,主张进行两次大学入学考试:第一次为全国统一考试,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从1979年起至今,这种两次考试就成为了日本高考(指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基本模式。
日本高考的第一次考试,即“全国共同第一次学力考试”,在每年1月下旬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举行。考试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根据日本文部省制定的《高中教学大纲》命题,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的考试并不分文理科。
考试结束10天后,公布全国考试结果,考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决定第二次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第二次考试由各大学自行组织,时间为每年的2月和3月。考试形式也由各大学自行决定,有笔试、面试、小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诸多形式。
除了两次考试以外,日本目前也在部分大学实行推荐入学制度。具体做法是大学留出部分招生名额来招收中学校长推荐的优秀学生,被推荐的学生要参加全国共同第一次学力考试,但可以免去第二次考试。
以上讲的都是国立和公立大学的招生考试。在日本,私立大学的数量远远超过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目前约占大学总数的80%。私立大学的招生办法因校而异,有的自行举行考试,有的选用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详见下面介绍),有的采用中学推荐入学等等。但是,在日本,最好、最名牌的大学几乎都是国立的,私立大学中虽也有早稻田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但总的来说名牌大学寥寥无几。而且,国立和公立的大学收费相对低廉。所以,在日本今天的大学入学考试仍然是竞争激烈,考生们争夺的目标,就是那几所名声赫赫的国立名牌大学。有些考生虽然考上了其他高校,但为考上名牌大学宁可放弃而参加复读,甚至一考就是多年,被日本社会称为高考“浪人”(这个浪人的意思,在日语中与我们理解的有不同,它是指一类为修炼武功多年锲而不舍的人)。
多年来,日本考试制度中的弊病为社会各方批评,他们也在不断进行改革。198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新的大学入学考试方案,并于1990年在全日本实施。这个方案是以“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取代“全国共同第一次学力考试”,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公民和理科六科,具体备选课程有31门。各大学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选用这个方案,和选用的科目数量(即可选“中心考试”中的一科,也可全选),结果到,共有543所国立、公立与私立大学、1542个学部(即大学中的学院)选用了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
日本大学审议会发表《关于大学入学考试的改善》的报告,建议增加一年中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的次数,给考生提供更多的考试机会,避免“一考定终身”。而近来年发展较快的“AO考试”,也越来越多地为日本各大学所采用。这种方式,与一般的中学推荐学生不一样,一般都在考试前一年的11月进行,通过与考生的面谈以及对考生自我推荐书等个人资料的审查,评估考生的能力、素质。它也可以通过考生写的小论文考查考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怎样的实际运用,或是通过面试对考生进行考查,方法可以很灵活,特别是那些总分不高而又有一两门单科特别优秀的考生,会得到一个非常好的破格机会。
从绿丘幼儿园看日本的幼儿教育 篇3
一、教育方针
通过良好的环境培养身心健康并且具有独立个性的儿童是绿丘幼儿园的追求目标。该园的教育理念是: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应对幼儿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就像养花一样对幼儿进行精心照顾,使他们有生命力,能开出漂亮的花,结出坚实的果。让幼儿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美丽,学习处理朋友间的关系,学习对生命的尊重,享受音乐,从游玩中体会到正义和善。他们希望把幼儿塑造成为具有宽广的心胸、健壮的身体、丰富的创造力、自由独立心、热心公益以及丰富国际性的儿童。
二、教育活动
绿丘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主要有年间行事活动和日常的教学活动。
(一)一年的行事安排
作为“幼儿园第一重要内容”的行事活动,在绿丘幼儿园有着丰富的安排(见表1)。在全年的教育计划中,行事活动占有十分重要位置。行事活动虽然不是日常性活动,但它本身是幼儿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作为重要的教育途径和手段与日常保教活动相联系,共同实现预期的教育培养目标。
绿丘幼儿园的年间计划由一系列行事活动贯穿起来,从4月学期初的入园式开始,进行涉及日本民俗活动的社会行事,如盂兰盆会、夏日祭等;进行涉及幼儿生活中重大事件的幼儿园行事活动,如入园式、绿丘节、期末总结会、毕业式等;进行体育行事活动,如远足、运动会等,以及插秧、收割、挖红薯等接触自然的行事活动。
以上各类行事活动的功能有所不同,幼儿在经历一个个行事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各种各样的事件而成长起来。幼儿园在开展行事活动时,都要考虑如何达到教育目标,对幼儿发展产生效果,将行事活动更好地融入日常保育事件中。
(二)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安排
绿丘幼儿园实行半日制保育,自由活动在上午和下午都有安排,有计划的日常教学活动只在上午进行,内容涉及体育锻炼、文字学习(不是上语言课)、音乐教育等。每天的教学活动比较简单,鼓励幼儿自己游戏。
日常的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游戏活动。在宽广的庭园里,幼儿通过与朋友和教师一起玩耍,学习成长需要了解的事情。教师不仅要告诉幼儿有关的词汇,还要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应该具备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好好把握环境和时间,让幼儿在自然、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玩耍。(2)身体运动。为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在宽广的庭园里,幼儿会使用铁棒(类似单杠)、旗帜棒玩耍,或者跳绳、踩高跷、骑三轮车等,还有投球和互相追赶。幼儿园一年实施一次运动能力测试,并且告知家长测试结果,每个月还要进行体检,详细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3)音乐和表演活动。每天早晨在宽广的庭园里,全体人员合着音乐做体操,合着音乐可以使游玩、体育、音乐合为一体。在诞生会和绿丘节,可以看到各个年级的乐器演奏和歌唱活动。(4)知识课程。上午有开展认知活动的时间,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基础。活动内容有:文字指导、唱歌、键盘口琴、英文歌、手工制作、生活中的礼仪、科学常识。
(三)幼儿园家长工作
教师要将下个月的计划和保育内容打印出来发给家长。教师通过“班级来信”来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联络薄是连接家庭与幼儿园的工具,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换幼儿在园和在家中的表现情况。绿丘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有工作手册,家委会成员有明确的组织分工,方便家园联系。
三、环境的设置
绿丘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园内环境的建设,幼儿园不仅在室内场所和户外活动场所有完善的设置配备,还尤其注意园内自然环境的创设。
绿丘幼儿园环境首先以方便幼儿活动为准则。考虑到3岁到5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室内准备着高度不同的桌子和椅子,以方便幼儿的使用。室内的各种布置也都方便幼儿自己取用。室外的各种设施幼儿可自由玩耍,即使在夏季炎热时期,幼儿园也会设置防紫外线的帐篷等设施,尽可能保证幼儿在室外玩耍。
其次是重点关注自然环境的建设。园内动植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庭院正中有大的银杏树,这是绿丘幼儿园的标志性象征。幼儿园不仅有玉兰树、石榴树、苹果树、杏树、柿子树、梅子树以及各种花,还有兔子、乌龟、鹌鹑、鱼和各种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是幼儿园得名的原因。绿丘幼儿园的幼儿,通过与动植物的接触,培养了对生命的尊重,学会与自然共生。
四、对绿丘幼儿园的评析
第一,绿丘幼儿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尽量创造幼儿与自然直接接触的机会。从该园的教育方针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因此,作为幼儿园隐性课程的环境,在绿丘幼儿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生物多样让幼儿能够在城市的喧嚣中得到返璞归真的教育。幼儿通过插秧、收割和米聚会等活动,不仅了解动植物一年的生长变化,同时也享受到收获的幸福以及与朋友分享的快乐,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使幼儿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得到心灵上的熏陶。
第二,幼儿园特别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幼儿园除了进行运动会和身体检查以外,还进行专门的运动体能测试。从运动场所配备的运动器材(铁棒、旗帜棒、跳绳、高跷、三轮车等)可以看出活动对幼儿的体能强度要求比较大,部分活动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平衡技巧,并且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如骑三轮车比赛)。此外,幼儿园通过各种方式(如搭遮阳布、放置帐篷灯),创设一个安全、友好的户外环境,鼓励幼儿在户外活动。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改革探析 篇4
在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和学校教育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化的日本, 教师必须具备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健全的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 才能有效提高教育的质量, 促进青少年成长和社会进步。为此, 近年来日本政府进行了教师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 改革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设立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制度和建立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 力图通过对教师教育制度的革新,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 并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一、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制度
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制度从2008年4月正式实行。它以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士为对象, 以培养学校领导者和高度实践型教师为目标, 以案例教学、行动研究及小规模教学为主要形式, 学制两年。
(一) 背景:围绕教师培养进行的改革
日本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复苏, 经过60年代的腾飞, 70年代已经取得令人瞠目的快速增长。日本在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同时, 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要培养适应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日本政府采取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素养和能力。20世纪末, 为了顺应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日本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教师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从政策、制度和实践等方面为2008年的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1997年7月, 日本教师培养审议会第一次咨询报告《面向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策略》中强调, 职前教师教育阶段不仅要培养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还要培养富有个性和丰富生活性、具备应对各种学校教育问题的能力的教师。另外提出通过弹性化的教师资格制度来促进实施灵活聘用社会人士的政策。
1998年10月, 日本教师培养审议会第二次咨询报告《关于充分利用硕士课程培养教师》中强调硕士课程设置应以培养、进修为中心, 一方面加强硕士课程的推广力度, 另一方面从培养研究者向培养高度专业化的职业者转化。同时提出扩大普通大学硕士课程的培养、进修范围, 提供多种需要的进修内容。
1999年12月, 日本教师培养审议会第三次咨询报告《关于教师培养、录用、进修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阐述了大学、研究生院和教师录用、进修制度的一体化, 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极为重要。同时强调研究生院的在职教师培训要改变以往的“派遣型”, 向“意识型、自主型”发展, 包括完善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学校领导的在职进修制度等。
以上三次咨询报告[1]在不定程度上都提出了不仅要实行基于组织需要的进修, 还要建立适应个人需要的研修体系及环境条件。
2001年11月, “关于今后教师教育类大学和学部的发展模式座谈会”提出要制定示范性的教师教育课程的意见。按照这一思路, 日本教育大学协会启动了专项研究, 在咨询报告《关于教师教育的“示范性核心课程”的研讨——以“教师教育核心科目为基础的课程编制方案”》中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在该课程体系中, 相当于实习指导的“教育实践体验”和实际教育实习的“课堂教学研究”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 各门课程交叉配置, 递进发展, 并与大学四年级的实习紧密联系。实践性、临床性成为当前日本教师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
2005年6月,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在教师培养中增加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基本设想, 指出在充实、加强本科阶段教师培养的同时, 有必要在制度上重新探讨研究生阶段的教师培养和再教育的问题。2008年4月, 日本已有19所大学单独或联合设置了教师教育研究生院。
2005年10月, 日本教师培养部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改革方向和具体改革方案, 确定引入教师资格更新制度。
(二) 原因:来自社会、高校以及教师教育制度发展的需求
第一, 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变化的需要。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 自然资源匮乏、老龄少子化的日本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必须在人力资源上有所作为;同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日本近年频频出现学校暴力、欺侮、厌学等教育问题, 家长把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寄予教师。
第二, 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经文部科学省批准, 2003年起许多高等院校创办了培养法律、会计等方面的实务型专业人员的研究生院——专业研究生院, 吸引了大批应届毕业生和许多社会在职人员。专业研究生院的兴起和发展给以培养教师为主的高等院校带了压力, 同时也带了机遇。这些新型的研究生院的成功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他们利用日本教育行政学会等一些研究团体向政府施加影响, 多次向政府提出建议和咨询报告, 终于得到政府认可和支持。[2]
第三, 对现有硕士阶段教师培养制度改进的需要。战后日本废除了师范教育, 实行了开放式的教育培养制度, 即所有大学生只需修完国家规定的教师教育课程就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为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能力, 日本创办了三所以硕士研究院为主的新型国力教育大学:兵库教育大学 (1976年建校) 、上越教育大学 (1978年建校) 、鸣门教育大学 (1981年建校) 。但是研究生院的传统功能是培养学术研究人员, 过分地重视理论和学科知识, 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指导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3]为解决这些问题, 日本又创办了教师教育研究生院, 该院以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为主, 无论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还是教育实习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三) 特点:理论结合实际, 注重教育实践经验, 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
早在2006年,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布的咨询报告《关于今后教师培养与资格证书制度的理想模式》就指出, 各种专门职业、行业或学科领域, 都需要研究生院培养出高层次、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但是以往的研究生院在究竟是培养研究者还是高级专门职业人才的功能定位上是不清晰的。因此, 设立专门针对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制度, 就是要通过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来培养具有高度实践能力的教学与管理人员。该制度的运行具有六个特点。
第一, 尽管招生对象范围较广, 包括在职教师、社会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 但许多研究生院专门留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在职教师, 以满足教师的继续学习需要。
第二, 许多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设置构想中都提出“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 更要参加研讨班、行动研究、实地考察等活动性学习”的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往复”“实践性的反思”。可见, 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课程和培养计划是把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关键的着眼点。
第三, 无需撰写毕业论文。日本的研究生培养一般为两年制, 第一年忙于修学分, 第二年着手构思论文。一般入学不久就开始收材料, 准备开题、撰写、修改、答辩、提交等, 论文的好坏是决定能否毕业的主要条件。而教师教育研究生院“无需撰写毕业论文”这一改革不仅纠正了以往过于注重学术研究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也保障了实习的有效时间。
第四, 任课教师中必须有40%以上的实务家教员。实务家教员是指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或教育行政工作经验, 并且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教育大学的专任教师。这一规定是为开设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而制定的。
第五, 根据中央审议委员会的建议, 各大学的教师教育大学 (学院) 专业科目和实习科目的课程设置, 可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 但是必修课须包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学生指导和咨询、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等课程;选修课包括应对教育的现实需要、培育学生心灵的教育、通过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教育网的创建等课程。
第六, 教学形式上注重与地方联合。教学形式采用校内外联合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的发现、开发、运用以及评价这种连贯的研究形式, 教学方法上引入实地考察、角色体验、实例研究、专业指导等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并安排与一线骨干教师共同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因此, 各个大学在申请设置此类研究生院时, 必须有固定的合作学校, 除各大学自己的附属学校外, 还要求有其他的教育机构作为合作伙伴, 用以保证研究生见习、调研等实践活动。
由此可知, 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注重教育实践经验, 重视教师实际能力。它不是本科课程的简单重复, 而是在本科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 特别是利用实习、见习的机会学习, 使以往与中小学教育脱节的课堂变得充实而联系实际。
二、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也是近几年日本教师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构历程
日本教师资格制度始于明治维新时期, 以1872年《学制》的颁布为萌芽, 随着二战后1949年《教育职员资格证书法》的制定而确立, 开放式培养与专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政策为日本基础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师资。《教育职员资格证书法》的确立是日本教师资格制度确立的标志。这里的教育职员是指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中等教育学校和盲聋养护学校的职员。教谕、助教谕、养护教谕、养护助教谕、营养教谕及讲师等, 不同岗位有不同种类的教师资格证书。
随后几十年内, 该证书法经历了三次修订, 第一次是在20世纪60年代, 主要针对教师资格的种类、学分要求和鉴定方法进行了改革。20世纪70年代, 日本确立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制度, 随后进一步修改了《教育职员资格证书发实施细则》, 规定了资格认定的考试规程, 对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的类别、范围、方法、实施等都进行严格规定。1987年, 文部科学省发布《关于提高教师能力的措施》的报告, 以此为契机, 对《教育职员资格证书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 把原来的普通资格证由两个等级改为三个等级, 即初级资格证、标准资格证和专修资格证。此外, 还设立特别资格证, 发给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经任用考试合格的人员。1997年, 临时教育审议委员会在《面向新时代的教师培养改革策略》的咨询报告中强调资格证书制度的灵活应用, 提出在今后教师资格认定中应更加注重教师个体的特长领域、个性发挥和实际处理教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进入21世纪, 随着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人口的结构特点突显, 以及教育国际化和分权化等方面的时代性挑战, 这一时期日本对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修改注重加强各种类别的教师新资格证书之间以及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之间的融合。2002年,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题为《今后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方向》的咨询报告, 促进了教师资格制度的弹性化, 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引入任期制, 从而形成了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2007年, 日本公布了新修订的《教职员资格证书法》和《教育公务员特例法》, 并宣布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经过40多年的发展, 日本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经逐步完善。
(二)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
日本一直实施的是开放式教师培养制度。日本大学生在相关高等教育机构获得所需的教师资格学分, 在经过地方教育委员会认定后便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相对便利, 加上日本中小学教师相对优厚的待遇吸引, 有些从教意愿不强烈的大学生也加入考证队伍, 产生了大量并不从事教育工作的“证书教师”, 证书教师更多是将教师资格证看作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备用而已, 以往师范教育所强调的“教师职业的意义、使命”等精神方面的教育被忽视了。
资格证书永久有效, 相当于“免许状”, 这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日本中小学教师是国家或地方公务员, 享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较优厚的待遇。日本“免许状”的有效期对于“普通免许”是永久有效的, 只有达到法令上的失效或撤销规定时, 其免许状才可能失效。“失效”指的是持证者被法院宣告有期徒刑, 或以暴力企图颠覆政府, 或加入暴力企图颠覆日本政府执政党或团体者, 或公立学校的教师受惩戒免职处分时, 其持有的免许状自动失效。“撤销”指的是教师违反法令规定, 或作出不符合教师身份的行为, 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免许状。[4]由于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 长此以往, 教师免许状永久有效成为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三)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
进入21世纪, 日本教育面临各种危机。日本人民对教育、教师的信任发生了动摇, 现行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引发的问题使日本政府不得不思考解决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 2004年8月, 文部科学大臣提议改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并于同年10月向中央教育审议会就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进行了咨询。2005年10月, 日本教师培养部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改革方向和具体改革方案, 确定引入教师资格更新制度。以往的教师资格证书是由大学颁发、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管理, 终身有效。如今,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 日本重新构建保障教师素质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即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 其特点如下。
在适用人群方面, 教师资格更新制度的对象包括现职教师, 以及经教育委员会认可可能成为教师的人。校长、副校长、教谕、助教谕等“指导教师的人员”均不列为适用对象。
在有效期限方面, 更新后的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限为10年, 教师须在更新期限到来前2年, 接受30小时的培训, 考试合格后继续有效。考试不合格, 可在2年内继续接受研习, 如果在更新期内无法获得合格, 资格证书失效。凡是因教学能力差等原因受到免职处分的教师, 其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也同时失效。
在考核与评价方面, 以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社会性与人文性、对学生的理解、教学专业水平、教学的指导能力等作为评定指标。
由此可见, 日本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的策略就是要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化, 并已成为日本政府主导的带有一定法律强制性的规定。更新制使得所有教师, 包括国立、私立学校在职教师以外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 只要掌握适应社会状况、学校教育和孩子变化所需的最新知识技能就可以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这样不仅促进了公共教育的发展, 而且能够切实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 这对增强家长和社会对公共教育的信赖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该制度的实施不但保障了教师正确的职业观, 而且通过设置有效期限改变教师对工作的倦怠态度, 促使教师不断进行学习和进修, 以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 使教龄长的教师更新知识, 同时减少不合格教师人数, 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教师教育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制度的设立和教师资格证书更新制度的建立是日本教师教育改革中最具根本性的变革, 是在顺应本国教育实践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起来的, 为教师素养的提高、专业性的增强提供了保障, 客观上促进了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 由于教师的知识与技能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自发性和创造性, 以适应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需要。但是, 任何一种改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完善。
日本教师教育制度改革也是如此, 例如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制度。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制度作为新兴起的研究生院制度, 其指导方针、实施效果均处于发展中, 因此势必存在诸多问题。在日本, 一般各地录用教师时, 都是在候选人笔试成绩合格情况下组织面试, 然后再决定录用与否。而新型的研究生院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式上都有很大改变, 但是录取方式在目前却是很难改变的, 因此新型研究生院的毕业生们在传统的录取方式下, 竞争教师岗位略显弱势。所以今后如何体现教师选考的公平合理性尚有待研究。另外, 教师教育研究生院必须聘请具有丰富教学和教育行政经验的实务家教员, 而这些教员大多是由历来重视学术研究的研究生院培养出来的高学历、高能力人才, 他们势必会保留着传统教师培养的模式。因此, 以培养具有高度实践能力的教学和管理人员为目的的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发展还需长期的探索。
注释
1[1] (日) 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新たな时代に向けた教员养成の改善方策について (第1次答申) [Z]; (日) 教育职员养成审议会.修士课程を积极的に活用した教员养成の在り方について一现职教员の再教育の推进一 (第2次答申) [Z]; (日) 教育养成审议会.养成と採用·研修との连携の円滑化について (第3次答申) [Z].
2[2][3]牛志奎.日本新型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给我们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2) :17.
必须知晓的日本教育制度 篇5
很多准备留学日本的同学,并不是很了解日本的教育制度,现在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你可以充分选择你想就读学校的类型。
留学日本的学生可以入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有以下5类。根据其设施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
(1)大学学部:
学习年限为4年,医学、牙医学、兽学为6年。
旁听生:旁听特定的科目,但是听讲资格和允许旁听的科目(学分)数等因大学而异。所修科目的学分不被认定。
科目等履修生:内容和旁听生同样,但所修科目的学分被认定之处和旁听不同。
(2)大学院:
有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有的大学还有研究生,旁听生和科目履修生制度。博士课程:学习年限为5年,分为前期课程(2年,相当于硕士课程)和后期课程(3年)。但是,医学、牙医学以及兽医学的博士课程(完成了医、牙医、兽医学部6年的学习后进入大学院的学习所限4年。有设置5年一贯制博士课程的大学院,也有仅设置后期3年博士课程的大学院。
研究生:根据各大学的学则(学校规则)被许可的大学院的正规学生不同,不是为取得学位,而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期限,从事特定的专门研究的人。
(3)短期大学:
短期大学的学习年限通常为2年,不过也有像护士学科那样的情况。短期大学中,大约60%是女子短期大学,且家政科,文学,语言科以及教育,保健科等学科占半数以上。近年来,社会科学科越来越受欢迎。
(4)专修学校:
其中设置专门课程的学校叫做专门学校,并被承认为高等教育机构。专门学校是进行职业教育和学习实际生活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技术的学校,学习年限从1年到3年不等,不过,一般以2年课程为主。
(5)高等专门学校: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 篇6
开学第一天,家长在前面引路,孩子跟在后面。孩子的头上、肩上、背上、手上都是包包,而且要一路小跑地跟着大人走。有家长想帮孩子拿东西,幼儿园却规定不许帮忙。
幼儿园的服装是统一的,春夏秋冬各不相同。春天穿套头衫,夏天穿短袖衫,秋天穿长筒衫,冬天穿棉衣。到了幼儿园,要把普通衫换下来,穿上一件宽松的、便于玩耍的外衣,然后再换上运动鞋,才能到操场上玩。从操场回来后,上衣要再换回来,还要再换上普通鞋子。这还不算,孩子睡午觉后,醒来还要换一套新衣服。有些家长认为这样太麻烦。幼儿园的老师说:“就是这样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
冬天,幼儿园要求孩子穿短裤上学。有的孩子刚入园时,经常被冻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家长也为此担惊受怕,怕孩子冻坏了。幼儿园的老师就说:“没事的,孩子来幼儿园冻两次就好了。”后来,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确实挺好的,才放下心来。
幼儿园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有运动会、歌舞演出等,以启发幼儿的智力。但是,幼儿园却不注重知识教育,孩子没课本、没作业本,只有一本绘画本。也没有音乐、外语等教育。家长问幼儿园都教什么?老师说:“教孩子眯眯笑,教孩子说‘谢谢’。”
在日本幼儿园,即使夏天燥热,也不开空调。孩子要经常跑步,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能哭叫。春天看樱花,夏天种地瓜,秋天收果实,冬天玩雪花。年复一年,随着孩子一年年长大,孩子们都有了独立的生活能力。
日本对幼儿的教育,除了培养热爱生活、对各种事物感兴趣的态度以外,还特别重视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日本幼儿园中,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孩子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孩子,但一定是最努力向上的孩子。
有关教育专家说:“日本幼儿园这些做法,目的就一个,让孩子有独立生存能力,让孩子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这些做法与其他一些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更与中国一些家长百般溺爱、呵护孩子的做法背道而驰。日本的这种教育方式对中国教育界和家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幼儿教育的启示 篇7
关键词:日本教育,幼儿教育,实践活动
长假结束, 翌日清晨, 在东京的一所普通幼儿园的玄关, 笔者观察到了这样一幅风景并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继而入内造访, 与该园园长也进行了一番畅谈, 园长还引领笔者进入阅览室, 里面有二百多本他珍藏的录像资料。笔者也浏览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更是心生感慨, 由此成文, 以飨读者, 希望广大读者在培育下一代过程中都有所借鉴。
那天首先映入眼帘扑入耳际的是幼儿与其父母亲依依不舍、拥抱缠绕、不愿进园、嚎啕大哭的情景。据园长介绍, 这是长假结束、孩子归来时, 每次都会出现的状况。但如何能够迅速地让幼儿转换情绪调整心境, 进入状态, 却有几套招数。只见有的阿姨拿来了男孩子喜欢的蟋蟀螳螂等昆虫的精美的有机玻璃盒子, 在小男孩的眼皮底下一摆, 他的哭声戛然而止, 立马会跟着阿姨走了进去;对有的女孩子则是拿来她们喜欢的动漫卡通人物造型或玩具等, 逐渐引导他们走进院舍;而有的孩子阿姨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直接一把抱起转身将他们带到游戏室或院子里放有兔子屋、鸡笼子的动物角;还有一种办法, 就是发动先期已经与父母告别熟悉了幼儿园环境的孩子, 与老师们一起劝说那些离不开父母, 尚在哭泣的孩子;最后一种, 则是全凭阿姨的耐心。有一个小女孩, 老师劝说了二十多分钟才与妈妈说再见, 又花了二十多分钟, 才完全止住哭声, 和小朋友玩了起来。据园长介绍, 好的方法, 各有千秋, 但最后一种确是不宜提倡, 因为这样会助长孩子的任性与娇气, 以为老师也同情她纠缠父母的做法, 对她的不合理主张产生共鸣, 让她愈发不可收拾。
另外一件事情, 虽触目惊心, 但也发人深省。就是日本幼儿园的手工课。一种是做料理, 当然非常简单, 不动火, 就是做凉拌菜;另一种是做手工, 有点难度, 是做小桌子和小凳子。前者用的是普通家庭常备的锋利的菜刀, 后者用的是货真价实的钉子、锯、锤子等。作为旁观者, 不免为孩子担心。但只见幼儿园老师讲解了切菜要领之后, 就让孩子们做了起来。当然, 老师们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动作, 孩子们也小心谨慎, 认真细致地完成了任务。而手工课, 却有一些孩子砸了手。但老师们说孩子们的力量不会伤及骨头, 并无大碍。为什么用真刀、真锤?对于我的质问, 园长说这其实更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集中度与注意力。孩子们格外重视, 也特别用心, 反而比塑料刀、塑料锤耍来耍去要更安全。
最后一则, 就是日本幼儿园的户外实践课, 小孩子们去学农, 挖地瓜。可以随意挖, 但有一条:挖多少, 自己背多少, 不能剩下。如果中途想拿出来, 决不允许, 要全部收回。有的孩子想到妈妈会说好吃, 爸爸会表扬自己, 就挖了许多, 几乎都装满了双肩背包。一个体重十九公斤的男孩, 背了十公斤的地瓜。幼儿园还把车停在二十分钟远的地方, 让孩子们负重而行。越走越累, 腰已弯, 腿在抖, 但没有人放弃。个别背的少的女孩会在后面托着帮忙。老师们疼在心里, 但没有露出一丝好脸色。最后一个孩子, 用了四十分钟才艰难到达, 这时老师们则列队鼓掌欢迎。园长说, 这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一旦承诺, 一旦约定, 遂行到底, 决不放弃。但孩子们回家后, 家长们则表现各异。有的家长不动声色的放在储物间, 有的家长则会大快朵颐, 有的家长则提议下周日再去挖地瓜, 由孩子带队指导。园长说, 最后一种最值得称道, 家长配合幼儿园, 将来会教育出具有领袖气质的孩子。
日本是个资源贫乏, 地震、台风灾害频发的国家。能跻身世界经济大国, 靠的是教育, 是人力资本, 而这点, 政府早已从幼儿园开始着手了。
参考文献
[1]周宏.逾七十万在日华人呈现新特点.图们江报, 2007-9-10.
日本教育制度之発展史 篇8
关键词:教育制度,义务教育,Dewey, J理论
一、引言
日本的文化虽然大部分是受到中国的影响, 但是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却受到了美国的巨大影想, 从而在明治维新以来的120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虽然同封建社会存在明显差异, 但是其教育制度成立的基础却仍然是那个年代所积累下来的传统和历史。
二、近代教育的发展
19世纪前半世纪以前日本都是封建时代, 国民教育热情高涨。当时, 武士阶级担任军事领导者同时也是行政领导者。因此, 由于职务的需要, 给武士子弟们传授必要的教养, 道德, 武艺的学校就在各地建立起来了。另外, 为了教农民和市民日常生活所必要的读书, 写字, 算数 (打算盘) , 全国建造了2万个私塾。 (虽然如文字描述是“私的学校”, 但是却不是私人经营的) 。去私塾读书是完全自由的, 没有强制性也没有决定年限。估算大约有40%的农民和市民都会去私塾学习。
近代以来, 日本受美国的影响而进行了两次很大的教育改革。第一次的改革是在明治维新的时候, 第二次改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美军占领期间。
1868年, 与明治维新同时, 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 伴随着日本进入现代化, 为了文化的发展, 政府引进外国文化, 从小学到大学对教育制度彻底进行了整改。1872年, 政府颁布了学制, 此时已有“确保村无不学的户, 家无不学的人”的说法, 在日本初期制定了义务教育制度。这件事被普遍认为是日本教育制度改革历史上最成功的事例。
1900年开始4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成立了。那年的就学率达至90%。1907年变成了6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 就学率高达99%。
从那以后, 日本修建了许多小学, 中学, 高等女子学校, 职业学校, 高等学校, 专业学校, 大学等。但是, 除小学以外, 其他希望被选中入学的人, 升学率并不高。1935年, 中等教育机构 (中学高等女子学校, 职业学校等等) 的升学率为18.5%, 而高等教育机构 (专业学校, 高等学校, 大学) 的升学率仅仅为3%。
近代日本, 能否找到工作的条件首要看的是能力、出身阶级、家庭背景。和父母的财产等等几乎没有关系。能力的衡量尺是在什么学校学到了什么东西。因此, 即便出身贫穷, 只要从学校毕业找到好工作, 就能得到高的社会地位, 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日本民众的愿望。
而且, 早在近代化之前, 日本人就有喜欢读与写的国民性, 社会充满着尊重教育的气氛。正因为如此, 大家竞相升学, 尽可能地去读大学。因此, 升学率不断提高。
三、现代日本的教育制度
现在, 日本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是小学6年, 中学3年, 高中3年, 大学4年 (短期大学2年) 。这种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根据新的学校教育法 (1947年) 建立的。关于学校:国家运营的是国立学校, 都、道、府、县、市、区、镇、村运营的是公立学校。另外, 学校法人运营的是私立学校 (日铁技术情报中心—2002:192) 。
1. 小学:
孩子6岁时入小学。在小学, 学习和社会日常生活有关的必要基础科目。在初级教育阶段, 多数情况是、一个老师教全部学科。
2. 中学:
为了使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一员进而培养他们所必需的资质, 传授给中学学生关于社会上有用职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另外, 根据性格培养学生对未来道路选择的能力。每个学科由不同的老师教学, 风格各异, 避免了“怪胎繁殖”型的传播与延伸。这就是最开始的9年 (小学和中学) 义务教育。这期间的就学率为100%。根据宪法第26条规定, 父母有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因为义务教育制度的存在, 市、町、村必须设立学校。
3. 高中:
中学毕业生入学考试合格后就能进入高中学习。在高中, 学生学习普通教育科目或专业技能科目。这些科目是为了拓展学生竟来具有成为国家和社会有作为人的所需要资质, 进一步培养各种使命感, 是以让学生决定将来的人生道路为目标而设置的。此外, 也有以初中和高中毕业者为主要对象, 传授专业技术和职业的专修学校以及各种学校。专业技能科目有工业, 农业, 商业, 水产等分类。工业又分为机械, 电气, 化学, 土木, 建筑, 情报处理, 冶金等等。大多数的高中都是都、道、府、县、设立或者私立的。
4. 大学:
高中毕业之后想进入大学的学生, 必须通过入学考试。大学的教育学科是由传授丰富知识的“一般教学科目”和深入学习特定领域知识、便于研究的“专业科目”组成。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学习知识, 培养人格和充分开发应用能力。也就是说, 大学不仅是教育机构而且也起到具有学术研究机构的作用。
大学教育一般是4年 (医学, 牙齿学是6年) 。研究生院的硕士课程是2年, 博士课程是3年。 (医学, 牙齿学没有硕士课程, 只有4年的博士课程。) 大部分的大学为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但是, 私立大学的数量较国立大学还要多。
除此以外, 还有短期大学 (2年制) 和高等专业学校 (中学毕业后5年的课程) 。另外, 在读小学之前, 也有较多孩子上的幼儿园 (1年~3年不等) 。
四、日本学校教育的现状
1. 日本的教育福祉
1947年5月3日, 新的日本宪法开始实行。其中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有第25条: (以下简述4条)
第一条 (教育目的)
教育, 以培养人格的完善为目标, 作为和平的国家和社会的促成者, 热爱真理和正义, 尊重个人价值, 重视勤劳和责任, 充满自主精神, 务必培养身心健康的国民。
第二条 (教育的方针)
教育的目的是, 在所有的机会、在所有的场所一定要实现。为了达成这个目的, 要尊重学术自由, 适应现实生活, 培养自发精神, 同他人敬爱合作, 为创造和发展文化而努力贡献。
第三条 (教育机会均等)
应该给予所有的国民平等, 与能力相应的受教育的机会, 不论人种, 信仰, 性别, 社会身份, 经济地位, 门第, 教育, 都无差别。
第四条 (义务教育)
(1) 国民负有保护子女, 使其接受9年普通教育的义务。
(2) 国家或者地方公共团体设置的学校进行义务教育, 不收取学费。
无偿义务教育规定:“国家以及地方公共团体, 不管是否有能力, 对于经济原因而读书困难的人, 一定要采取奖学金的方法”。既然义务教育是国民重要的义务, 也应当是权利, 国家必须充分考虑所实施的政策。 (村上尚三郎, 1996:46)
受到这种教育基本法的宗旨, 学校教育法明确规定“对于由于经济原因而上学困难的学龄儿童的保护人, 市、镇、村必须给予必要的援助”。今天, 就学援助法, 学校给食法, 学校保健法, 日本学校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已经完备, 资助那些需要保护或者准备要保护的儿童、学生的就学。
2001年, 小学和中学的义务教育就学率已经达到100%, 高中入学率为96.9%, 短期大学和大学的入学率为48.6%, 研究生院的入学率为10.3%。小学入学前的幼儿园入园率也达到了61.6%。
2. 现在日本学校教育的课程论
(1) 重视“生活, 经验”的理论基础
二战以后的新教育, 占领军和文部省的指导都有, 以美国的经验主义的教育哲学, 尤其是Dewey, J的理论为基础。
Dewey, J强调“通过生活以及和生活相关的事物来学习”“通过经验来学习”等这样的命题, 将关心集中于此。也就是说, 教育的任务首先以孩子的生活和经验为中心, 由能够获取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相组成, 以此为重点。然后是, 教育是重视生活和经验的, 必须让孩子自身去活动去体验。因此, 学习的指导原则为“以行动来学习”。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是以Dewey, J的理论为背景, 选择与孩子的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的教材和活动, 根据能够带来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来开展学习指导。因此, 孩子要抓住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 在不断反复思考、逐一解决的过程中, 就能期待他们掌握民主主义社会中生存下去的各种能力, 即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行动力。基于这样的想法, 就会注意人格的形成, 这样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教育是根据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生活朝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经营。通常, 生活过得好的人都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3) 日本的教育现状问题
近年, 日本的教育现状是:产生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低下, 老师的指导力不足等问题。老师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指导方法等有必要不断更正提高。反省教育方法, 笔者认为试用新的教材, 设定计划跟目标进行行动研究, 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其次, 借鉴于关于日本的教育课程, 初中、高中教育阶段, 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学科。而非基础的学科要大幅度地削减, 学生才能培养独自思考的能力。但是, 现在的日本教育, 大多数的学科广泛而浅陋, 无视是否适龄, 只知道尽早教育。理论性的教学科目变成了死记硬背, 学生忙于背诵教学的内容, 自己思考、笔记的时间很少。这也就是如今被日本视为“问题”的学习能力低下的首因。
五、结语
2006年10月26日, 中央教育委员会对于义务教育构造改革的方向性问题提出建言。
总结起来就是:从现在起, 要以“培养国际社会中活跃且内心丰富而顽强的人”为目标, 以“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要给予丰富的教育”为理念。今后, 应当重点解决相关政策的实施, 实行“重点行动计划”。沿着这个道路, 不断的推进学习指导要领与重新认识等必要的制度改革和事业。
参考文献
[1]、日铁技术情报中心:2002日本ーその姿と心[M]学生社
[2]、村上尚三郎:1996教育福祉论序说[M]劲草书房
[3]、板坂元:2003日本を知る[M]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 篇9
一、日本校车制度的法律依据及经费来源
(一)校车制度导入的背景及法律依据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基于对战争的反省,在占领军的主导下制定了以“国民主权”、“尊重人权”以及“和平主义”为基本原理的新宪法,并且根据宪法的基本理念制定了《教育基本法》等一整套保障教育公平的法律体系。[2]
1954年,日本政府颁布实施了《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该法案明确规定:“根据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和偏僻地区教育特殊性,应明确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在振兴偏僻地区教育中所必须采取的各项措施,以期提高偏僻地区教育水准。”(第一条)同时该法案第三条非常明确地列举了具体的五项措施:
(1)配备教材、教具、为教师的进修以及教育内容的充实采取具体措施。
(2)提供教师宿舍,提高教师福利。
(3)提供音乐教育、体育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必要设施。
(4)为偏僻地区教师学生的健康采取必要的措施。
(5)为了方便偏远地区儿童上学采取必要的措施。
上述这些项目的费用,除教材、教具、教师宿舍根据其他法律由国家负担补助之外,其余各项国家补助其费用的1/2。(第六条)
(二)校车配备的条件及经费来源
为了方便儿童上下学,日本实施了就近入学的原则,对学生上学的距离做了规定,小学生不超过4公里,中学生不超过6公里。由于以下原因,学生上小学距离超过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根据《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及其《施行令》,对于满足一定购车条件的偏远地区,政府将给予1/2的购车经费补助。具体条件如下:
(1)偏远地区;(2)由于人口稀少、生源稀少而导致的撤点并校地区;(3)因人口稀少导致公交停运的地区;(4)因市町村合并导致的撤点并校地区。
上述规定就是政府为学生提供校车等相应的交通工具以及购入经费的法律依据。《施行令》第二条规定,《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第三条第五项以及第六条规定的补助经费是指为儿童上学提供方便购买车船所需费用。
校车(船)的经费除了购置费以外,还有日常的运营管理费用。上述的法律解决了车船的购置费,而运营管理费用是通过《地方交付税法》(1954年)获得政府的资助和返还。
日本实施的是财政分权制度,为平衡不同地区财政收入的差距,日本主要通过地方交付税制度、地方让与税制度和国库支付金制度来调节和平衡各地的财政收入,而地方交付税制度又是日本财政平衡制度的核心。[3]地方交付税是中央政府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烟税、酒税和消费税五种国家税收的基础上,按照《交付税法》规定的公式,返还给地方政府的税额(第二条)。地方交付税主要是对根据地方政府基本财政需求超出基本财政收入的部分进行的差额拨款。对于基本财政需求本法规定了固定的项目,如医疗卫生、道路、桥梁、义务教育等。校车的经营管理费用的预算包括在义务教育的项目之内,因此,校车的维修、运营、司机等的费用均可通过“义务教育”项目获得返还和资助。
二、日本校车的运营方式
日本的校车可以分为专用校车与非专用校车两种类型。专用校车指的是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上下学的专用交通工具;非专用校车是学生和其他一般乘客共同利用的公交、电车、船只等其他交通工具。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校车的运营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全国有82%的地区采取了专用校车的运营方式。目前,日本大约有4,741辆专用校车,使用人数约为13万人,每年的经费高达29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由于专用校车可以自由安排发车时间及行车路线,本着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全国有50.4%的学校采取了专用校车的运营模式。另有55.1%的地区采取了公交巴士及其他交通工具共用的方式,使用人数约为5万人,政府每年给予的经费补助约为55亿日元。与专用校车相反,由于公交巴士及其他交通工具的时间、路线不能仅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因此很难实现共同使用,所以这类非专用校车的共用率仅为26.5%。此外,全国约有37.5%的地区对以上两种运营方式进行了综合使用。
日本校车的运营管理方式可以整理出以下五种方式,其中前四种为专用校车。
1.直营型
直营型校车是指由各地区直接运营管理的专用校车,这类校车通常只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内使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有些地区也会在空闲时间段把校车用作公交或社会福利等其他用途。运营费用由政府承担,学生可以免费乘车。
2.委托型
委托型校车主要是指各地方政府委托给民营企业运营的专用校车。委托形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向民营企业委托校车的运行业务,另一种是委托包括校车在内的全业务管理。运营费用一般由政府承担,不需要学生缴费。
3.运营支援型
运营支援型校车是指由政府支援,以家长委员会、地方团体为主体来运营管理的专用校车。这类校车通常都是由民营企业委托给各地的民间团体来进行运营管理,当地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多数情况下,乘坐运营支援型校车的学生需要缴付一定费用。
4.独营型
独营型校车通常是指以PTA、地方团体为管理主体,独立经营管理的专用校车。由于这类校车没有政府的经费补助,因此学生乘车需要缴纳相应费用。
5.公交等活用型
在日本,公交巴士、社区巴士、福利巴士等交通工具都可活用为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但与专用校车不同,这类活用型校车是学生与其他乘客一起乘坐的。
具体来说,政府直营的公交巴士,受政府委托运营的公交巴士以及民营企业运营的公交巴士等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活用为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学生只需交付一定的交通费,但大部分地区的学生基本上都能部分或全额地获得政府补助。
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政府对学生交通的补助也不太一样,下面以笔者曾经居住过的新泻县上越市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2010年开始实行的《上越市远途学生交通补助纲要》第二条规定:政府将对上学距离超过3公里的小学生及距离超过5公里的中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交通补助。纲要规定,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向政府申请交通补助。申请购买月票的费用时,需提交月票复印件。对于领取公交补助的学生,政府可以直接发放月票代替现金补助。交通补助的具体标准如下表所示:[3]
纲要对于交通工具的选择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只有在无法骑车上下学的情况下,才可以乘坐私家车;只有在自行车、私家车都不能乘坐的情况下,才可以乘坐公交车。此外,每月上学天数按21天计算,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虽然国家规定小学生上学距离超过4公里、中学生超过6公里的情况下必须提供校车或交通补助,但是考虑到当地的地理、气候和安全状况等,对低于这一标准的学生仍然给予不住校的地方或者使用专用校车的也有。比如位于日本东北部寒冷多雪的青森市,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对于离学校2公里的小学生、3公里的中学生也给予交通补助。
三、日本校车制度的发展方向及启示
1.多方合作,融入综合性交通体系
撤点并校是日本导入校车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市町村合并的过程中,各地区原有的交通体系被全部重新规划,在减少地方公共团体的综合成本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政府服务,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值得注意的是,校车制度的导入,并不是由文部省单方做出的决定,而是与交通、道路等部门协作完成的。在校车制度正式实施后,各部门仍保持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探讨安全管理、运营方式等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运营成本,完善了校车制度。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仍要把校车问题放在综合交通体系中考虑,只有各部门协同一致,才能确保校车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专用校车作为日本校车的主要运营方式,具有可自由决定运行时间及路线的优势。然而,由于路线覆盖范围广,多校共用等原因,导致校车运行时间延长,加重了学生的路途疲劳程度。公交巴士的活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专用校车的运行压力。目前,日本活用公交巴士的地区约占全国的30%。地方各部门共同协调公交巴士的发车时间与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将校车制度导入各地区的公交体系中,就可以较好地处理时间冲突这一问题。大力扶持和发展公共交通,是有效解决校车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日本的地方铁路也比较发达,而且有专为学生设计的车厢,由于乘客特别少,乘车比较方便,中学生可以把自行车轻易地带上车。公共汽车、列车等公共交通手段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上下学的交通问题。
2.运营方式多样,培养“地区支持”的意识
日本校车运营方式多样、灵活。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既节约了社会资源,又减少了财政支出。该方式对我国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各地经济、教育水平发展差异较大,各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各自的校车运营方式,以满足政府、学校及学生的多种需求,并可在日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更符合我国国情的运营方式,使校车制度真正融入我国的教育安全体系之中。
日本为确保学生的安全、放心,不仅落实校车制度,还设法调动起各地政府的积极性,培养“地区支持”的意识,采取志愿者接送学生上下学等措施。2010年,日本某幼儿园曾发生过一起因教师疏忽而导致的校车事故。当校车到达学校时,教师没有清点人数,误以为所有孩子都已经下车。等到教师发现人数不对时,被关在车里的孩子已闷在车内不幸身亡。针对这一事件,日本政府明确规定,每辆校车要配有两位随行教师,教师不仅要认真核对学生人数,还要负责学生上下车及途中的安全。
那么,如何培养“地区支持”的意识呢?日本的经验是,关键在于不要把校车定位为“学生专用交通工具”,而是将其作为各地的公共交通工具来考虑。在此意义上,社区巴士、公交巴士的活用校车,也可以理解为是当地居民所共同拥有的。此外,根据地区贡献政策,将民营企业的班车活用为校车也是十分值得提倡的。
3.以学生的安全、放心为主
日本校车制度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优先考虑学生,保障学生的安全。在此方面,日本政府进行了大量富有创新性及实用性的尝试及改革,获得了民众的普遍欢迎与支持。例如,日本的校车以其可爱的卡通造型闻名世界。一方面,卡通造型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备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卡通造型行驶在街上十分醒目,其他汽车会主动避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再如,为了避免学生横穿马路时遇到危险,设定运行线路时,不惜绕个大弯设置停车地点。这么做虽然会增加运营成本,但却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安全。
同时,在加大对校车运营的监管力度下,还采取了包括各类应急措施在内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在上下学途中设置安全候车站点,制定了详细的灾难、车祸应对措施等。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警察厅、国土交通省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多部门协作探讨,共同完成。
总体而言,日本校车制度是建立在保障教育公平和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形成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其经费主要根据义务教育以及财税法律给予保障和支持。国家在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的同时,对各地校车的经营管理又给予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保障了因地制宜,避免了一刀切的政策,这一点对于今后我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和完善有很大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文部科学省.国内校车利用情况调查报告(国内におけるスクールバス活用状况等调査报告)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2008.本文引用的有关日本小车的数据,除特殊标注外,均来自此调查报告,下文不再一一标注。
[2]牛志奎.日本义务教育公平的保障机制[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8,327~341
日本将设中小学教师特别选考制度 篇10
近日, 日本京都市教委发布了该市明年录用中小学教师考试相关细则。京都市教委考虑到因少子化导致学生人数减少, 故拟定明年该市录用中小学教师200余人, 与去年相比, 减少110人。
为吸引理科、数学与工科专业毕业生参与中小学教师遴选, 该市教委将实施一项专门针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特别选教制度。同时, 对那些曾参与国际活动或做出突出贡献者和具备国家级水平的运动员, 继续实施特别遴选制度。
根据京都市教委明年将实施的特别选考制度, 对于拥有理数工科背景的申请者, 无论他们是否已取得教师资格证, 只要是博士学位获得者、研究所工作人员以及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者, 对他们将免除笔试, 可用小论文的形式替代。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论文】推荐阅读:
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11-06
日本现行教育制度11-24
日本高考制度07-14
日本的农地制度10-23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09-08
日本公务员制度12-24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07-08
日本动画产业论文07-17
日本核疑云论文11-15
日本日语教育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