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建筑

2024-10-23

托幼建筑(共7篇)

托幼建筑 篇1

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已从小学、中学蔓延至幼儿园, 各大网络媒体的报道更是对这一现象推波助澜, 一时间, 优质幼儿园一位难求。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相关部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建设, 扶持民办幼儿园。因此, 托幼建筑的建设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在这波托幼建筑建设的大潮中, 北方的托幼建筑设计对建筑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克服严寒气候地区冬季日照短, 气温低, 温差大等种种不利因素, 为幼儿营造出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是建筑师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笔者近年来从事了大量幼儿园新建和改建的设计项目, 经过实际工作中的摸索与总结, 形成了一些个人的观点。

对于新建的托幼建筑, 虽然投资和地形条件各异, 但在目前旺盛的幼儿教育消费大环境下, 现行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在建设标准上略显不足。当今社会, 人们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家长的共识。托幼建筑应充分考虑家长的需求, 必须以发展的眼光, 立足现在, 放眼未来, 能在功能设计上提供足够的空间, 以体现现代启蒙教育多样化的特点, 并促进多种启蒙教育形式的开展。在许多建设项目中, 建设方均提出针对幼儿心理特点的社会活动模拟教学空间。在这里, 幼儿可以在各种小尺度的医院、银行、公园等模拟空间内游戏, 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该项内容已成为当今幼教机构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这就要求托幼建筑内需一处具备共享功能的空间, 以期满足不同教学单元内幼儿, 甚至是主题活动时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需求。而传统托幼建筑内的唱游教室显然从功能到面积均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笔者在多次设计实践中, 认为将这一空间与北方建筑特有的门厅结合起来, 是较为实用的设计方法。将门厅功能由传统的交通及室内外过渡功能拓展, 形成集展示与交流功能的共享大厅, 给使用者宽敞明亮的良好心理感受。在具体设计中, 可将门厅单独引出主体, 增加层高, 采用大面积落地窗或屋顶天窗采光等手法, 力求营造阳光充足, 接近自然的环境。经多个项目的回访, 这种设计方式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现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中第3.2.3条规定:楼层活动室宜设置室外活动的露台或阳台, 但不应遮挡底层生活用房的日照。经实际调研, 北方的冬季 (以采暖日数) 约180天左右 (以东三省平均数计) , 托幼建筑最低室内设计温度为20℃, 室外平均最低温度可达-30℃以下, 这种极端的温差对建筑材料的防水、抗冻性能都是严峻的考验, 室外挑出的露台或阳台室内外交界处的防水保温层节点更是薄弱环节。大量的实际案例证实, 北方地区挑台或露台的防水普遍存在较大隐患, 尤其在经历5年以上的反复冻融作用之后, 大多数需要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检修, 给建筑物的业主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另外, 挑出的阳台在使用功能上形同鸡肋。使用方不能放心地让幼童到与活动室直接连通的室外阳台上活动, 因存在跌落、踩踏等安全隐患。在冬天太阳高度角较低的情况下, 上层的平台会对下层产生遮挡, 这对北方地区争取最大日照条件的托幼建筑, 是不利的。所以笔者认为, 北方托幼建筑中活动室不宜设置与其连通的室外阳台。可将屋顶上人屋面做好防护措施, 作为室外活动场所, 并能兼作晾晒场地。

托幼建筑因其特殊的使用群体, 其立面设计及内部空间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为建筑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当前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 过多的形体变化, 自由的平面布局都是节能设计的不利因素。因此, 建筑新型材料的运用, 建筑细部设计的创新以及建筑立面设计手法的变化才是创造令人耳目一新建筑作品的关键。如选用各种自然纹理及鲜艳色泽的爱特板, 以干挂施工的方式, 局部使用, 与墙面主体的涂料或面砖产生强烈的质感或色彩对比, 赋予建筑物强烈的时代烙印。

托幼建筑的特点使其可以实现许多其他类型公共建筑难以企及的创作思想, 各种造型、色彩都可以大胆运用。近年来, 建筑壁画大量运用在实际项目中, 托幼建筑首当其冲。建筑壁画具有效果突出、造价低廉、施工方便、便于翻新等优点, 尤其在改造的托幼建筑中, 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前基础教育资源面临分流整合的新形势, 许多薄弱的中小学因生源减少不得不撤并, 由此产生部分闲置的教学楼和场地, 因此许多改造幼儿园的项目应运而生。在这些改造幼儿园的项目中, 因结构布局受限, 许多幼教所需的功能面临设计难题, 更需要建筑师的智慧。比如中小学固有的教室改造为活动室, 虽面积达标, 却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教的教学需求。设计时不仅要使其功能全面合理, 还要在空间的间隔上做文章, 使其活泼, 富于童趣, 有条件时还要将外窗立口降低, 满足幼儿的视线要求。改造项目给设计带来许多困难, 但也给空间再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在某实验幼儿园改造项目中, 原建筑内有大量大跨度、大层高的空间, 经改造设计后, 这些大层高的空间被改为一层活动室, 夹层寝室的复式空间, 形成了全新的空间模式, 使教学单元有别于传统的模式, 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总之, 托幼建筑可以圆建筑师一个自由创作的美梦, 在这类建筑中, 追求童真和童趣才是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 所以各种矛盾也更加错综复杂, 北方的建筑师更加感同身受。在这个目标的驱使下, 建筑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把各种现实的矛盾整合处理, 在冰雪覆盖的北方大地上描绘出一个个形式涵盖功能的“梦幻城堡”, 为下一代营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

英国课后托幼服务 篇2

苏格兰1995年颁布的“儿童法案”中称, 每个地区政府或权威部门都必须为该地区适龄儿童和家长的需要而提供一系列照顾服务, 以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第22条) ;每个服务机构都要满足儿童和家长所需的各项服务。这些援助可以是免费的, 也可以按家长的收入方式来选择支付;同时指出, 地区当局在安排服务活动时, 要尽量考虑到每个儿童的宗教信仰、种族血统和文化、语言等背景的差异, 而有所选择的安排活动, 并为5岁及5岁以下儿童提供所需的日间照顾, 课后托幼和假期托幼。

英国教育部还拟定标准, 规划多元托幼形态。英国2003年“八岁以下儿童日间照顾与托幼的国家标准”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Under 8s Day Care and Child Minding, 2003a) 共有十四条标准, 涉及到日间托幼服务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师资配置;组织机构;照顾、学习和娱乐;物理环境;设施;安全;健康;食品;平等的机会;特殊需要;儿童行为;同家长的合作;对儿童的保护;文件记录。

二、英国课后托幼服务的设置类型

日前, 英国儿童课外托幼服务共可分为五大类: (1) 居家保姆 (child minding) , (2) 全天托幼服务 (full day care) , (3) 部分时段托幼服务 (sectional day care) , (4) 临时托幼 (crèches) , (5) 课后照顾 (out of school care) 。

托幼服务的组织形式包括由家长自主办理、社区企业办理、当地政府或卫生部门组织办理等。办理地点包括教堂等宗教场所、社区中心、私人场所、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等。其中只有46%的机构将课后托幼服务地点设在公立学校内。除了一小部分 (8%) , 服务机构都将地点安排在了社区中心、村庄和教堂等一些远离学校的地方。

三、英国课后托幼服务的运行模式

(一) 师资配置

英国提供托幼服务的机构中, 所谓的师资包括参与课后托幼活动的所有职员, 包括教师、辅助专职人员的人、志愿者、家长、协调委员会的成员等。从事托幼服务的教师都要求参加过大专课程的学习, 重点研习理论与实务训练, 且必须达到相应职务的资格水平, 并要在当地社会服务委员会Social Services Council (SSSC) 注册通过。

托幼服务机构的师生配置比例也是有标准的, 适合3~7岁儿童的师生比是1:8。其中教师的人员安排可以考虑将合格的志愿者计入正式员工比中, 但是短期工作的学生除外。每个托幼岗位至少安排两个正式员工。托幼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的薪水是每小时7~12英镑不等。普通人员每小时不低于6英镑。

(二) 课程安排

根据2003年英国“八岁以下儿童日间照顾与托育的国家标准”, 托幼服务必须适合儿童个体需要, 提供日常课程计划并加以实施, 为儿童提供所需的环境与机会, 促进其情感、体魄、交往和智力等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具体如下:1.鼓励学生自信、独立和自尊。2.在儿童天性好奇的基础上, 利用直接经验, 发展儿童语言和数学思维;利用想象力, 发展社会交往的技能。3.帮助儿童了解辨别真假、善恶、美丑。4.鼓励儿童与家长建立积极亲密的关系, 以利于更好地了解儿童不同需求。5.倾听儿童说话并给予评价, 与儿童交谈, 积极预测他们的活动结果。6.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根据此记录设计儿童娱乐、学习和成长的下一步计划。7.给他们充足的室内外玩耍和休息时间。8.帮助其设定近期的学习目标。

(三) 活动场所

提供托幼服务的活动场所也是有一定标准的。英国相关法案要求, 托幼活动场地要足够宽敞, 适合儿童自由玩耍, 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场地。每个孩子活动空间的最小值为:2岁以下:3~5平方米;2岁:2~5平方米;3~7岁:2~3平方米。场所要配备适合儿童游戏的玩具, 供儿童放松、休息、睡觉;这些场所可以是普通的操场改造成的, 但要让儿童不受干扰安全地休息, 还要为活动设施安排足够的贮藏空间。

(四) 资金来源

英国政府对开办托幼服务的机构进行拨款补助。但是, 这些资金的数量不大, 流动资金更少, 且不划在“Childcare Strategy Fund”之内。他们通常像企业一样自给自足。这些机构只有依靠其所服务的学生来收取相应的费用。

托幼建筑 篇3

一、大庆油田托幼教育单位成本核算方法

托幼教育单位的成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托幼管理中心;二级成本中心——10个总园, ;三级成本中心——76个小园。通过对三个成本中心的成本进行逐级核算、控制, 从而控制整个托幼教育单位的成本。托幼管理中心的成本项目包括以下方面:人工费、材料费、动力费、折旧费、其他直接费和管理费用。其中, 人工费分为职工人工费和劳务用工费两种, 具体包括:工资及附加费、劳动保险费、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费等。材料费包括园所日常运行材料、厨房材料、卫生保健材料、教育教学材料和基础设施易损材料投入。另外, 特色教育的材料需要单独配备, 特色教育包括:蒙特梭利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奥尔夫音乐教学以及英语教学等。动力费包括水费和电费, 折旧费包括房屋折旧费和设备折旧费等。其他直接费包括五项费用、绿化费、检测费、办公费等等。管理费用包括总园机关及中心机关发生的各项费用。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 首先应根据各成本项目的发生额计算出各个小园的成本。总园作为管理机关, 其成本应计入管理费用分摊到各个小园。如红岗总园发生的成本要作为管理费用分摊到其下属的8个小园中。各个小园先归集直接成本, 再加上总园和中心机关分摊来的管理费用计算出全成本。

二、托幼教育单位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 成本项目构成分析

表1中列示了托幼教育单位的成本费用项目构成, 由表1可知, 对于托幼教育单位来说, 人工成本占了总成本的绝大部分, 比重高达63.99%。其次占比重较大的是其他直接费和管理费用, 分别占到总成本的14.46%和12.70%。动力费和折旧费所占的比例都较小, 两者都低于1%。从成本费用项目构成上看,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首先要重点关注的是人工成本, 如果人工成本得到了合理控制, 那么总成本的控制也变得相对简单了。

(二) 总园成本分析

托幼管理中心下设10个总园, 76个小园。我们先以各园的幼儿人数为工作量, 计算出各个小园的单位成本, 然后以总园为基础对各小园的单位成本进行总体分析, 如图1所示 (单位:元) :

图1中表示的是10个总园下的各个小园单位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和中位数, 其中“总体”表示的是76个小园单位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和中位数。从图中不难发现, 10个总园中单位成本较高的是让胡路总园和八百垧总园, 而红岗总园和东湖总园的单位成本相对较低, 其余各园成本分布较为均匀。另外, 从中还可以看到, 除了龙庆总园单位成本的加权平均数和中位数有一些差距外, 其余各个总园单位成本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相差不大。

(三) 小园单位成本分析

托幼管理中心共有76个小园, 以每个小园的幼儿人数为工作量, 计算出各个小园的单位成本, 如表2所示 (单位:元) :

表2中列示的是托幼管理中心下属的76个小园单位成本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折线图, 如图2所示。由表2、图2可知, 托幼系统76个小园单位成本平均值为16619.24元。在这76个小园中, 单位成本最高的是铁人幼儿园, 其单位成本达到47822.92元, 几乎是平均值的3倍。其次成本较高的还有丰收幼儿园、东光一幼和解放三幼, 它们的单位成本分别是41408.22元、29188.91元和27326.95元。而希望亲子园、解放一幼和小百合音乐艺术幼儿园的成本相对较低。其中单位成本在平均值以上的幼儿园有24所, 在平均值以下的有52所。

三、托幼教育单位成本控制程序与方法

(一) 托幼教育成本控制程序

成本控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 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成本控制。经济控制论认为: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完成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投入、运行、产出。投入是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运行是指各种资源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产出是指结果, 即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与这三个环节关联的三种类型的控制是前馈控制、运行控制和反馈控制。托幼教育的成本控制可以按照这三个程序来进行。成本前馈控制, 也称事前控制。要进行成本控制, 就必须建立成本标准, 然后根据标准进行成本预算, 从源头上强化成本控制。成本预算计划的对象不仅仅是资金, 还应包括人、财、物等诸方面。预算的编制要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支出预算中的很多经费和成本支出项目既要配比合理, 又要考虑效益。

从目前企业成本控制环节来说, 很多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 的事前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这也造成了许多企业预算控制效果不佳。预算与标准成本是相关的, 预算是预定产量水准下的总标准成本。托幼教育的成本与其业务量, 即幼儿人数是相关的。所以当幼儿人数确定时, 我们就可以确定这种状态下的总标准成本, 即编制托幼单位的成本预算, 并通过预算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托幼单位分为三级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托幼管理中心, 二级成本中心——10个总园, 三级成本中心——76个小园。所以托幼单位的预算可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编制程序, 即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自上而下地统领各级责任中心进行预算的编制, 同时各级责任中心自下而上地进行预算的编制、反馈与修正, 直至最终预算结果汇总至预算管理委员会, 形成整个托幼管理中心的最终全面预算结果。

成本运行控制也称事中控制。为确保目标的实现, 在成本管理中我们还得重视教育运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让成本管理渗透到每一个运行过程。不仅要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度, 对每个岗位制定成本预算, 还要对成本要素进行有效控制。前文提到, 在托幼教育成本费用项目中, 人工成本占的比重达到了60%以上, 所以人工成本就成了成本控制的重点对象。在经营过程中, 可以对员工进行定岗定员, 控制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的控制也可以在经营过程中进行, 不仅要选择合理的购货渠道, 降低采购成本, 还要根据幼儿人数进行购买, 避免造成浪费。

成本反馈控制即事后控制。它是通过成本核算, 对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渠道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考核,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并找出其原因, 以便采取有力措施去调整未来行为。首先, 要能够正确地进行成本归集和核算。对于托幼教育来说, 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准确核算成本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其次, 要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及其他有关资料,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托幼教育成本状况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然后还要把成本核算的结果与预算计划进行对比, 检验成本管理水平。托幼单位要把核算出的成本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成本差异。同时, 要能够找出同一期间成本差异的原因, 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贯彻执行。对于托幼教育单位来说, 进行成本控制时, 还要注意优化这三大控制要素的结构, 使其有机结合。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控制成本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支出, 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最终目的。

(二) 托幼教育成本控制方法

由表1中可知, 托幼教育成本项目构成中, 人工成本占到了63.99%, 这充分体现了托幼教育行业的成本构成特点。只有合理控制了人工成本, 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托幼单位的成本。

人工成本的控制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制定人工成本预算;另一方面要优化员工结构, 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人工成本预算要根据工作量进行编制, 对员工实行定岗定员, 尽量避免出现人员过剩的情况。裁减托幼教育单位的冗余人员, 避免人浮于事的情况, 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还要提高员工素质, 增加知识型和全能型员工比例,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竞争上岗, 从而优化员工结构, 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由图1可知, 托幼管理中心下属的10个总园中, 单位成本平均值较高的是八百垧总园和让胡路总园。这两个总园的单位成本均值已经达到或超过20000元,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要重点控制这两个总园的成本。经分析发现, 八百垧总园下属的8个小园单位成本都较高, 其中八百垧四园和碧园幼儿园的成本都远远高于其他小园。让胡路总园下属的6个小园中, 由于西苑幼儿园、研究所幼儿园和小橡树幼儿园成本都较高, 导致该总园单位成本平均值较高。

对于托幼管理中心下属76个幼儿园的单位成本分析表明, 单位成本较高的幼儿园是铁人幼儿园、丰收幼儿园、东光一幼和解放三幼。对这几个幼儿园的成本项目作进一步分析, 并与各个项目的平均值进行对比, 如表3所示:

表3列示了铁人幼儿园、丰收幼儿园、东光一幼和解放三幼的成本明细项目, 表中最后一行为76个小园各个成本项目的均值。对于铁人幼儿园来说, 除了折旧费以外, 其他每项成本都远远高于平均值。其中单位人工成本是平均值的两倍还多, 单位材料费几乎相当于平均值的三倍, 单位动力费是平均值的四倍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首先要分析铁人幼儿园每个成本项目于平均值差距巨大的原因, 然后针对原因制定出控制该园各个成本项目的方法。除了重点控制人工成本外, 材料费的控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选择最优的供货渠道, 购买物美价廉的教学材料和其他材料;另一方面要对员工以及幼儿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他们节约材料以及爱惜公共物品的意识, 减少材料浪费, 避免材料不合理使用。

丰收幼儿园与铁人幼儿园情况类似, 除了折旧费以外, 其余每项成本都远远高于平均值。因此, 对于该园的每项成本都要进行控制, 使其达到合理水平。

东光一幼的单位人工成本和单位动力费较高, 而单位材料费与平均值相差不大。另外, 该园的其他直接费和管理费用都高于平均值较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除了重点控制人工成本和动力费外, 还要关注其他直接费和管理费用的明细项目, 尽量减少不合理开支, 减少这两项费用的发生。

解放三幼在控制人工成本和材料费的同时也要重点控制其他直接费。另外, 该园的动力费较高, 几乎达到平均值的4倍。对于水费和电费的控制, 一方面要制定定额标准, 确定每个幼儿和每个班级的定额用水量和用电量;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宣传教育, 提高员工和幼儿的节约意识, 节约用水用电,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 篇4

一、研究动力的转换

回顾美国多年来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历程,公平(equity)、效果(effects)、效率(efficacy)始终是推动其发展的三大动力,只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在研究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为回答公平、效果、效率问题提供了依据,而对公平、效果、效率的追求又大大促进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的发展。

对公平的渴望催生了美国最早研究托幼机构教育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公平与平等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始终是美国民众坚持的社会理念。但是,只要有贫穷,就会有歧视,就会衍生出种种不平等的现象。儿童在生命早期经历贫穷,便可能在未来遭受学业、生活和工作的失败,从而复制上一代的社会经济地位,出现社会阶层的再生产和贫穷在代际之间的传递。为战胜贫穷,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美国政府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战胜贫穷”的口号,推行公平施政,在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领域颁布一系列保障贫困群体利益的政策,如“食品券”、残疾人法案等。“提前开始”(Head Start)和“追随到底”(Follow Through)等面向低收入家庭和儿童早期教育的干预项目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自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不断有学者对“提前开始”和“追随到底”等早期教育干预项目进行评估,对这些项目的评估也成为美国最早的关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研究。目前,这类研究已经成为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的一大类型,并为美国政府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效果的关注推动美国学者着重探讨了不同质量水平的托幼机构教育对儿童和社会的作用结果。20世纪80年代,受一系列教育进步评价和国际学业成就比较结果的影响,美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学校教育,指出美国教育处于危机之中,强调应当提高所有儿童的学习标准,加强评估与问责,改善所有儿童的学校,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学校学习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的学习标准与教育效果也受到格外关注。如《2000年目标》第一条就提出,“所有儿童在参加学校教育之前,做好学习的准备”。有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研究,从对面向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干预项目的评估,转向对面向普通儿童的托幼机构教育的效果考察,从关注某项干预性项目所产生的影响,转向发生在班级中的日常教育活动及其取得的实际效果。这类研究包括早期有关课程效果的比较研究,如米勒[1]等对不同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模式对儿童学习结果的影响的比较研究;以及后期有关托幼机构教育效果的比较研究,如有关班级规模、师幼比例、师幼互动等对儿童学习结果的影响的研究,等等。

对效率的追求促使有关研究重点分析了在托幼机构教育上的投入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随着政府在学前教育上公共投入的增加,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资金的效益和效率的监控也在日益增强,不仅要求提供确切的数据,说明到底需要为托幼机构教育项目投入多少资金才能确保其质量,而且要求评估这些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说明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能够获得怎样的回报。学前教育的投资效益与效率问题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最早的学前教育投资效益和效率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如佩里幼儿学校研究(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study)和启蒙项目(Abecedarian Project)等进行了投资效益分析。最近的两项大型研究“费用、质量与儿童结果”(Cost,Quality,and Child Outcomes in Child Care Centers Study)和“家庭托儿服务的经济学分析”(Economics of Family Child Care Study)也描述了托幼机构和家庭提供的儿童照料项目的费用与质量的关系。虽然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学前教育投入的效益与效率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研究问题的变化

综观40余年的发展历程,美国有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研究逐渐深入具体,从一般性的“托幼机构教育是否利于儿童发展”转化到“什么样的托幼机构教育对儿童有利”和“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为人们认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信息。

1. 托幼机构教育是否有利于儿童发展

最早有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研究,主要致力于考察托幼机构教育是有利于儿童发展还是阻碍儿童的发展。早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将家庭、学校和社区看作是相互分离,甚至是对立的。所以,当时人们热衷于讨论究竟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儿童的发展更为重要,并倾向于认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来说家庭更重要。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母亲外出工作,越来越多的婴幼儿进入各种集体教养机构由家庭之外的成人看护照顾时,人们开始不得不正视这种社会需要,探讨这种非母亲的看护和照料是否必然会对婴幼儿的发展造成损害。许多研究考察了托幼机构教育对婴幼儿发展,尤其是对婴幼儿情感和依恋的影响。[2]20多年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儿童照料机构不会对儿童产生危害,事实上,低收入家庭的儿童的认知发展还会得到改善”。[3]

2. 什么样的托幼机构教育对儿童有益

在确认了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对于婴幼儿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后,人们开始追问?到底什么样的托幼机构教育是高质量的、可能有益于婴幼儿发展的。但是,以往的研究存在两大缺陷:第一,没有区分托幼机构教育的特征,只是笼统地考察了托幼机构教育对儿童的影响;第二,仅仅用测验来说明干预效果的影响。因此,已有研究仍然无法详细说明什么样的托幼机构教育将如何影响婴幼儿的发展,不能充分解释托幼机构教育影响婴幼儿发展的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不同特征的托幼机构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他们进入托幼机构的班级进行观察,研究托幼机构保育和教育实践与婴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

许多研究考察了结构变量(班级规模、师幼比、物质环境等)与过程变量(如师幼互动等)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对婴幼儿发展结果的影响。拉夫(J.Love)等人的实验研究比较了幼儿与教师比例在8∶1、9∶1和10∶1时的托幼机构的保教质量,发现随着幼儿-教师比例的升高,托幼机构的保教质量也随之下降。[4]麦卡特尼和克拉克·史都华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倾听、友好适宜的回应、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等都与儿童发展呈正相关。[5]师幼互动等过程变量直接影响儿童获得的经验和他们的发展,结构变量则要通过过程变量作用于儿童发展。[6]总之,众多研究表明,较低的幼儿-教师比例、稳定的教师队伍、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教师、成人更多的适宜行为与婴幼儿较好的社会性发展、语言和认知发展结果之间存在相关。

3. 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

为更好地改善托幼机构教育,保证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许多研究考察了提供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所需的条件,其中教师条件、成本与费用是关注较多的两个方面。

全国儿童照料机构师资研究(National Child Care Staffing Study)考察了教师、工作条件与儿童照料质量之间的关系,其在1988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接受正规教育的年数、接受大学水平的学前教育培训、较高的工资与福利、较好的成人工作环境、较低的教师流动率能带来教师更多的敏感、适宜的照料行为。其中,教师工资是最重要的质量预测指标。其他一些研究发现,正规的学校教育与专业化的师资培训与教师的关注、敏感、友好、支持的教学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7]但是,已有研究仍然无法证明是否看护者的学历越高,托幼机构的质量就越高;也无法说明为保证托幼机构质量,对看护者的最低的学历要求应该达到什么水平;也无法解释到底哪种类型、内容和强度的培训更有利于托幼机构质量的改善。

“费用、质量与儿童结果研究”考察了费用、质量与儿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发现成本与质量之间存在积极联系。中等质量的托幼机构在每名儿童身上每小时的成本支出要高于质量低的托幼机构,在人事方面的支出也较高。[8]这可能是由于高质量的托幼机构中,教师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和幼儿与教师比例较低,从而导致了成本的上升。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在一些情况下,高质量的儿童保育反而成本比较低,此时低报酬的教师实际上为高质量的保育提供了经济上的补助”。[9]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研究对成本、费用的界定有所差异,评价的内容有所不同,从而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同样也无法说明保证质量的最低成本和费用标准是多少。

综合上述分析,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研究内容是在不断深化的,从笼统地探讨托幼机构教育是否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一般性问题,发展到更为具体地分析托幼机构特征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两点不足:

首先,还没有充分的数据回答哪种类型的托幼机构教育,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对哪些家庭、哪些儿童发生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家庭和儿童看护照料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都不是独立的,托幼机构的作用依赖于托幼机构的质量和类型、儿童在机构中的经验以及儿童的家庭背景,因此,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研究,必须考虑儿童及家庭特征与托幼机构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有关学前教育项目对儿童发展是否产生影响这个一般性的问题已经探讨了很久。这个一般性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进行研究。现在的研究重点是更重要的问题,即针对拥有不同机会的家庭和儿童应该提供怎样类型的干预”。[10]

其次,还不能详细地解释什么样的托幼机构教育能更有效地促进婴幼儿在特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在学前教育领域,有关儿童在读写、数学、科学、社会性和创造性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研究资料非常丰富,但是对具体课程的有效性研究还非常有限,尤其是课程对婴幼儿在具体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影响还知之甚少。因此,将来的研究有必要具体地分析幼儿园各课程领域教育的“适宜有效性”特征。[11]

三、研究方法的改进

1. 研究范式

多数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采用的是条件-结果模式(参见图1),即在教师、费用等因素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之间,以及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儿童发展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直接考察单个因素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或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只要提供接受过教育与培训的教师就有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有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就会有较好的儿童发展结果,从而将支持因素与质量之间以及质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简化为简单的线性关系,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以及儿童发展结果的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之中。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教师变量(如教师年龄、学历、培训、工资等)是嵌套在班级变量(班级规模、师幼比例等)之中,而班级变量又是嵌套在机构变量(收费、成本、资金来源等)之中的。在影响儿童发展结果的因素中,除了托幼机构教育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因此,简单地分析单个因素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及儿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哪些变量,在怎样的条件下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或儿童发展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由此,美国最近的一些研究开始采用生态模式(参见图2),综合考察多个变量对托幼机构教育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托幼机构特征与家庭特征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影响。例如菲利普斯等人综合考察了教师工资、班级规模、师幼比例、教师教育与培训、收费等因素对过程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班级规模和师幼比等因素与过程质量也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众多结构变量中,教师工资的贡献量最大。[12]

2. 研究设计

现有的研究大多直接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托幼机构,通过一定的工具和方法获取托幼机构特征和儿童发展结果的数据信息,然后评估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对儿童发展结果的短期影响效果。这种研究设计势必导致样本的代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这种研究设计的评价对象是现实中既定的托幼机构和班级,托幼机构、班级、教师、儿童及其家庭等的特征是无法改变的。研究表明,家庭对于托幼机构选择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儿童更可能进入教育质量高的托幼机构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更可能进入教育质量低的托幼机构。儿童及其家庭特征在不同特征的托幼机构之间的分布必然出现偏态。因此,这种研究设计的样本本身可能缺乏代表性,由样本数据做出有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推论时,可能发生区位谬误,而且无法剥离其他变量的影响,突出托幼机构在儿童发展结果中的贡献。

其次,这种研究设计一般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变化不进行追踪研究。由于这种研究缺陷的存在,托幼机构教育所产生的效果是否具有持续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一些研究指出早期干预项目只有短期效益。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效益就会消逝。也有研究者认为,迄今为止关于早期干预效果的最可靠的发现是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非认知技能,即社会性、情感和行为技能等,而非与儿童的“聪明”程度相关的认知能力。正是这些非认知技能为儿童在未来生活中取得成功奠定基础。[13]

第三,现有研究在评估托幼机构质量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对托幼机构质量的影响时,多采用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从统计学意义上讲,这些统计方法不能很好地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

有一些研究采取了长期追踪研究设计,即追踪被试在托幼机构教育结束后1~2年的表现,评估托幼机构对儿童发展所具有的长期影响效果。个别研究如佩里幼儿学校研究还设置了对照组和控制组,对被试特征加以控制,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目前该研究已获得被试40岁左右时的数据,证实托幼机构教育对儿童具有持续的积极影响。最新的艾波特幼儿园教育长期效果研究(Abbott preschoo program longitudinal effects study,APPLES),综合使用了间断回归设计和纵向横断设计来比较参加和没有参加学前班(pre-kindergarten)项目的儿童,从而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以及长期追踪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已有的长期追踪研究大多只是比较了两个不连续的时间点上儿童发展结果之间的差异。前后不同时期的托幼机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割裂的、相互独立的,而是连续的、累积的。儿童在后一时期的发展结果包含了前一时期的影响。采用这种统计方法仍然不能很好地揭示托幼机构教育对儿童发展结果的累积影响效果。

托幼建筑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抽取本市3家托幼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患儿年龄6个月~5岁, 平均 (4.2±0.3) 岁, 其中男55例, 女51例, 患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口臀部疱疹、咳嗽及口腔溃疡, 其中既往感染史者5例 (4.7%) , 手足臀部疱疹伴发热者96例 (90.6%) , 口腔溃疡者93例 (87.7%) , 咳嗽者6例 (5.7%) 。

1.2 方法

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 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 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

1.2.1 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 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患儿被褥要清洁, 衣着应柔软, 宽大; (2) 让患儿多喝水, 用温水定时冲漱口腔, 口服复合型营养素补充剂, 对口腔溃疡者外涂锡类剂, 剪短患儿指甲, 必要时应包裹其双手, 以防抓破皮疹, 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 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 随时清理臀部皮疹患儿的大小便, 疱疹破裂者, 局部可涂擦抗生素软膏; (3) 患儿禁食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 饮食以低盐为主, 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 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 如鸡蛋汤、牛奶等, 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 保持病室安静, 使患儿充分休息, 定时测量患儿体温, 睡前使用温水洗浴; (5) 给予患儿关怀, 多陪患儿玩耍, 安抚患儿家长, 减轻其心理负担, 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 争取早日康复。

1.2.2 防治对策

托幼机构需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发现手足口病疑似患儿应及时隔离, 到医疗机构就诊, 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卫生和教育部门, 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为防止交叉感染, 轻症患儿要隔离在家中治疗、休息。保健人员在发现发热、皮疹的幼儿后, 应即刻对其使用的被褥、玩具及桌椅等进行消毒, 对与患儿有接触者予以板蓝根、大青叶冲剂预防, 除此之外还应对寝室、教室、食堂及厕所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消毒, 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 保持教室和寝室通风良好。除此之外, 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 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 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 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 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 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将婴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环节中来, 对婴幼儿家长宣讲防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婴幼儿家长相关预防措施, 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 提高其预防意识, 使其督促孩子共同协助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06例患儿, 88例轻症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 18例重症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死亡2例 (11.1%) , 重症组患儿康复率明显低于轻症组 (P<0.05)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幼托机构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 因而在各类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责任。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因而只需对症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便可痊愈[4]。本组研究抽取本市3家幼托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对手足口病护理及托幼机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本组研究中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 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 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急丙种球蛋白治疗, 对106例患儿均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等多种针对性干预措施, 护理的过程中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 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患儿被褥清洁, 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饮水量, 剪短患儿指甲, 以防抓破皮疹, 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 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 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元素, 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禁止患儿食用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 饮食以低盐为主, 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 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 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给予患儿关怀, 多陪患儿玩耍, 安抚患儿家长, 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本研究结果显示, 重症组死亡2例, 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提示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恢复率, 只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患儿的预后情况较为理想。此外, 也可说明预防婴儿儿手足口病应从卫生、饮食等方面着手。

幼托机构应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的严重性[5], 在发现手足口疑似患儿时应及时做好隔离工作, 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传染风险, 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 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 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 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 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 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幼托机构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 在预防方面应该具有严格的预案和实施细则[7]。在预防方面, 幼托机构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应把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工作中来, 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防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讲具有重要意义[8,9,10]。再次鼓励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在幼儿园、托儿所等托幼机构多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 提高幼儿家长和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幼托机构自身也应加强自身的防患措施, 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11,12], 以减少手足口病流行。

综上所述, 日常护理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托幼机构应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采取防护手足口病的相关措施, 最大限度控制幼托机构内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除此之外, 还应针对家长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 确保双管齐下, 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摘要:目的: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抽取本市3家托幼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患儿治疗效果, 总结护理经验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本组106例患儿, 死亡2例, 其余均康复出院, 重症组患儿康复率明显低于轻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日常护理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托幼机构应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采取防护手足口病的相关措施, 最大限度控制幼托机构内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

托幼建筑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煤矿企业所属辖区内18所幼儿园进行调查, 其中太原市区域11所, 古交市区域7所。

1.2 方法

填写调查表与现场检查相结合。根据《太原市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评审细则》, 结合煤矿企业托幼园所实际设计统一调查表。

2 结果

2.1 幼儿园基本情况

18所幼儿园地域分布:太原市11所, 古交市7所;属于企业机关直属管理4所, 属于二级单位煤矿幼儿园14所;五星级幼儿园1所, 四星级幼儿园4所, 三星级幼儿园7所, 二星级幼儿园6所。62%幼儿园的班级编制和每班幼儿人数符合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38%幼儿园儿童数严重超编, 有些甚至达到每班40或50余人, 以大班超编较为显著。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例均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最高的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为1:12, 最低的只有1:3。

2.2 卫生保健人员

各幼儿园均设有保健医生。所有幼儿园共有专职保健医17人, 兼职保健医2人, 但有7所 (38%) 幼儿园保健医配备不足。中等以上卫生学校毕业的保健医有15人 (占78%) , 大专学历3人, 中专学历12人;高中学历3人, 初中学历1人。具有医士和护士以上职称15人 (占78%) , 其中中级职称2人, 初级职称13人, 幼教高级1人, 无职称3人;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培训, 具有卫生保健人员任职资格证书有17人 (占89%) 。

2.3 卫生保健设施

18所幼儿园均设有专用保健室;2所 (11%) 幼儿园有独立隔离室;4所 (22%) 幼儿园隔离室与保健室合用, 中间用隔断分开;12所 (66%) 幼儿园没有隔离室。18所幼儿园均没有独立的晨检室, 大多与幼儿园门房、财务室合用。

保健室一般设备:桌椅、药品柜、资料柜、观察床、电冰箱、流动水设施、污物筒拥有率分别达100%、94%、88%、94%、55%、44%、100%。保健室体检、消毒设备:体重计 (杠杆式) 、灯光对数视力表、身高坐高计、高压消毒锅、紫外线灯、常用消毒液拥有率分别达94%、94%、55%、66%、100%、100%。保健室医疗用品、药品: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压舌板、软皮尺、体温表、敷料、中成药、外用药分别达72%、72%、66%、77%、66%、100%、83%、88%、94%。

2.4 幼儿园设施与安全

66%幼儿园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72%幼儿园具有3套以上大型玩具;77%幼儿园活动室与卧室分隔;88%幼儿园厕所设有一层台阶, 铺设防滑地面;72%幼儿园男女厕所分隔。100%幼儿园热水瓶、成人剪刀、消毒剂、电灯电灯开关方置在安全地方;83%伙房、食堂有防止儿童进入的安全措施;100%幼儿园内有消防设施。

2.5 卫生保健工作

10项卫生保健制度:2家 (11%) 未建立膳食管理制度, 5家 (27%) 未建立预防疾病制度, 1家 (5%) 未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6家 (33%) 未建立登记统计制度。

8家 (44%) 不能完全掌握儿童计免情况, 儿童入园时未查儿童预防接种证或未采取计免补种措施;6家 (33%) 未进行儿童事故登记;5家 (27%) 无传染病登记;2家 (11%) 未进行体弱儿管理登记。

2.6 健康检查

18所幼儿园均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保健合格证。每年儿童和保教人员身体健康检查率达100%, 对健康检查不合格人员及时调离。但是, 对离园3个月以上的儿童未进行复检, 新招收保教人员未及时进行检查达62.8%。

2.7 卫生消毒

4所机关直属幼儿园每年有卫生部门人员到园抽检卫生消毒情况, 细菌培养基本上能达到要求。大多数幼儿园能做到儿童1人1巾1杯、被褥及床单专人专用、使用流动水洗手, 但有个别幼儿园存在孩子不能正确指认出自己的毛巾或杯子的现象, 有一个幼儿园下水道堵塞, 致使孩子不能使用流动水洗手。

2.8 膳食营养

所有幼儿园均有卫生部门颁发食品卫生许可证, 采购食品均进行索证, 但有部分幼儿园存在食品合格证过期的现象。食品能够按要求进行分类、分架、隔墙、离地放置, 其中有1所幼儿园存在生、熟食品不分, 1所幼儿园有过期食品, 1所幼儿园无带量食谱、未开展营养计算。

3 讨论

3.1 企业幼儿园的特点

(1) 各幼儿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总体来说比较规范, 尤其是儿童年度健康体检和保教人员健康体检做得比较好。 (2) 随着近几年煤炭行业形势好转, 企业对幼儿园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是幼儿园对于企业来说终归不属于主业, 大多数幼儿园都隶属煤矿的后勤公司管理, 每年用于改善环境, 增加大型设备资金都十分有限。 (3) 企业幼儿园收费往往偏低。企业幼儿园大多招收自己职工的孩子, 即使幼儿园星级级别比较高, 也很少能按照相应级别进行收费。只1所五星级与1所四星级幼儿园收费符合自己相应星级标准, 61%幼儿园属于一星级幼儿园收费标准。 (4) 教职工与幼儿比例在国家规定范围, 但有个别幼儿园儿童数严重超编[1]。太原市区域11所幼儿园生源呈两极分化状态, 人们大多选择规模较大、环境较好、接送方便的4所机关直属幼儿园。其他7所矿级幼儿园生源较少, 呈萎缩状态。

3.2 重教育轻保健现象存在

儿童是需要保护的弱势人群。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以保为主, 保教并重”是托幼机构的办园方针。虽然大部分托幼机构能够按照卫生部门要求进行管理, 但是幼儿园园长多为幼师、师范毕业, 大多未经过卫生保健岗位培训, 卫生保健意识淡薄, 对卫生保健知识了解较少, 存在着重教育轻保健的现象。

3.3 保教人员队伍

有7所幼儿园保健医配备不足, 保健医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职称学历偏低, 几乎没有医学院校大专以上学历者, 10名保健医有初级护理职称, 1名有中级护理职称, 4名有初级医师职称。而保健医在园内地位不高, 被人误认为“可有可无”的闲人, 常常身兼数职, 哪里忙就往哪里调配, 到检查时再突击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 影响了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3.4 保健室设施

18所幼儿园均设有专用保健室。隔离室与晨检室设置大多不太理想, 一些幼儿园保健室常用设备缺乏, 如:50%~60%的幼儿园保健室没有电冰箱、流动水设施、身高坐高计、高压消毒锅, 30%~40%的幼儿园没有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等常用工具, 甚至有幼儿园没有体重计和视力表常用体检工具, 严重影响卫生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3.5 环境设施

幼儿园的规模大小、环境设施、园舍建设等方面发展极不均衡, 尤其是50、60年代老煤矿的幼儿园, 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 存在很多不合理设置, 如:起居室与活动室共用, 全园共用厕所, 厕所与盥洗室不分开, 厕所台阶过多, 户外活动场地小, 无绿化面积, 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又无法改造, 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 造成幼儿园规模大小不一, 规模小的只有几十名儿童, 规模大的二三百名儿童。

3.6 卫生保健工作

大部分幼儿园注重一日生活制度、儿童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安全制度等方面, 而在儿童体弱儿管理、传染病管理、营养膳食管理、卫生保健登记统计等方面比较薄弱。

今后, 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在国家原有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制定出更切合工作实际, 操作性更强, 更具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坚持正确的办园方针,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保健队伍。应规定所有的保健医均要具备医学学历, 并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 制定相关的继续教育措施, 提高业务水平[2]。加强园舍建设, 改善办园条件。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强化卫生保健工作。针对薄弱环节, 强化内部管理, 扎扎实实地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确保儿童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曲红明.浅谈托幼机构相关的卫生法规及其落实的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5, 20 (1) :9.

慈溪市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2011年对慈溪市人数在200名幼儿以上的175家托幼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教职员工及幼儿手、紫外线灯管、使用中消毒液和餐饮具等进行抽样检测。2008年检测39家, 2009年检测42家, 2010年检测45家, 2011年检测49家。

1.2 方法 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教职员工及幼儿手、使用中消毒液按照《浙江省托幼机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及实验室检测, 餐饮具按照卫生部颁布的《食 (饮) 具消毒卫生标准》 (GB 14934-1994) 进行采样和检测。

1.3 标准 依据《浙江省托幼机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1 000 cfu/m3, 未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物体表面、教职员工及幼儿手细菌总数≤10 cfu/m2, 未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为合格;餐具纸片呈均匀紫蓝色为阴性, 纸片变黄且在黄色背景上出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为阳性;紫外线杀菌灯照射强度≥0.7 W/m2的要求;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100 cfu/m2为合格。

2 结果

2.1 消毒质量合格率 2008-2011年对175家托幼机构进行监测, 共采样6 322份, 合格5 179份, 总合格率为81.92%;2008-2011年各年度合格率依次为77.08% (1 039/1 348) , 79.80% (1 193/1 495) , 81.93% (1 342/1 638) 和87.18% (1 605/1 841) , 呈逐年上升趋势。

2.2 不同项目合格率 2008-2011年不同项目检测中, 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教职员工及幼儿手、餐饮具表面、紫外线灯强度、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依次为74.72% (736/985) , 73.02% (1 034/1 416) , 80.41% (1 145/1 424) , 88.84% (1 441/1 622) , 90.08% (472/524) , 100.00% (351/351) , 其中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最低, 均小于75.00%, 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最高为100.00% 。

2.3 不同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比较 2008-2011年对城区托幼机构共采样3 980份, 合格率为87.09% (3 466/3 980) ;对乡村托幼机构共采样2 342份, 合格率为 73.14% (1 713/2 34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3.52, P<0.01) 。公立托幼机构采样4 317份, 合格率为84.25% (3 637/4 317) ;私营托幼机构采样2 005份, 合格率为76.91% (1 542/2 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81, P<0.01) 。

3 讨论

4 a的监测结果显示, 慈溪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011年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已达87.18%, 这与卫生行政部门近年加大了对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的监测、监督和指导有关。各项目监测中, 空气、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最低, 主要原因是托幼机构不规范消毒, 卫生清理不全面, 桌面、地面等有积尘, 消毒时间不足, 导致物体表面细菌较多;其次, 大多数托幼机构依靠紫外线辐照消毒, 而紫外线灯安装不合理、安装数量和高度不符合标准, 照射的时间不足而影响空气消毒效果;另外, 各地判定标准不一, 浙江省是以≤1 000 cfu/m3为合格, 其他省是<2 500 cfu/m3为合格[2,3,4,5]。检测发现, 托幼机构教职员工及幼儿手合格率偏低, 主要是由于部分教职员工和幼儿卫生意识差、卫生习惯不良、洗手方法不正确、水龙头污染等。调查还发现, 部分托幼机构忽略消毒柜的清洁, 消毒柜内餐饮具乱放, 灰尘明显, 造成消毒后餐饮具表面和物品的再污染, 说明托幼机构在卫生消毒和保洁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慈溪市托幼机构数量众多、规模不等、经营类别多样, 卫生设施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监测显示, 城区和乡村托幼机构、公立和私营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差异显著[6,7,8], 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区和公立托幼机构配备专职校医, 人员固定, 保健知识丰富, 同时卫生设施齐全, 消毒管理制度严格。而乡村和私营托幼机构大多只有兼职校医, 人员更换频繁, 缺乏保健知识, 卫生设施不全, 消毒管理流于形式。今后应加大对乡村和私营托幼机构的监督力度, 敦促其改善卫生条件。

托幼机构是幼儿集中的特殊公共场所, 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6,7], 卫生状况会对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9,10]。建议托幼机构加大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 不断改善卫生条件, 加强对消毒工作的日常管理, 建立健全消毒工作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 落实专人负责日常消毒工作。卫生部门要适应幼托机构消毒工作新要求, 加强幼托机构消毒工作业务培训, 提高幼托机构专业人员知识水平, 完善幼托机构消毒公共卫生组织体系建设, 使幼托机构消毒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

参考文献

[1]陈美芬, 徐奋奋.宁波市江北区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 17 (2) :359.

[2]顾健, 梁涛, 孙俊, 等.江苏省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6, 13 (3) :179.

[3]严卓琳, 张英英, 蒋斌, 等.桐乡市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16 (10) :1237, 1242.

[4]徐菊英, 陈国华, 陈立群.慈溪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4, 21 (2) :125.

[5]靳凯歌, 甄翠玲.海淀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管理现状与质量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19 (12) :34.

[6]于春霞.泰州市海陵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1) :73.

[7]薛志强, 刘开钳, 李奕才, 等.托幼机构消毒效果与判定标准使用评价[J].中国卫生监督, 2005, 12 (5) :361.

[8]王富良, 俞庆儿.杭州市萧山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检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 26 (5) :599.

[9]翁永夫, 章金阳.浙江省定海区城乡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检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4) :511.

上一篇:成因与管理论文下一篇:环境报告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