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甘蔗生产机械化

2024-10-12

北海市甘蔗生产机械化(通用7篇)

北海市甘蔗生产机械化 篇1

北海市地处我国南海北部湾东北岸,面积3337km2,总人口150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北海市辖一县三区,分别是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地势多数较为平坦,只有少数丘陵地带和坡地,是一个适宜种甘蔗的地方。蔗糖业是北海市国民经济和财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蔗生产一直是北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北海市现有中型糖厂四个,近几年来,随着食品消费的不断丰富,食糖消费量的快速提高,促使甘蔗生产和甘蔗生产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1 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甘蔗生产状况

近年来北海市甘蔗种植面积3万hm2,糖料蔗总产量203.14万t,产值5.59亿元,占农业产值的21.9%,农民人均从糖料蔗中获得收入约842.1元。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海市辖银海区的福成镇、铁山港区的南康镇、兴港镇、营盘镇,合浦县的沙岗镇、西场镇、乌家镇、白沙镇、公馆镇。从事甘蔗种植的农户约5万户,从业人员约10万人。

1.2 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和实施,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的逐年增加,提高了农民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北海市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到2008年底,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1199台,小型拖拉机拥有量11900台,多项甘蔗机械化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其中蔗地机械深耕深松、机整开行技术已基本成熟,得到普遍应用。中耕机械化技术经过多次试验示范,得到了农民的认同,取得了顺利发展。甘蔗割铺机得到了推广应用。甘蔗整杆式收获机和甘蔗剥叶、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正在引进试验推广。

2 存在问题

2.1 新机具和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发展甘蔗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实施糖料基地建设、吨糖田建设、甘蔗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先进的甘蔗生产工艺和良种;自治区发出的《关于印发优化甘蔗区域布局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总体实施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按照实施方案,优化甘蔗区域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财政、税收、信贷支持推广生产工艺和良种、甘蔗机械化生产、提高单产量,稳定和促进糖业发展;北海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支持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甘蔗生产和机械化的发展。然而,国家和广西区投入甘蔗生产机械研制经费少,大部分靠研制单位负担,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科研人员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研制的水平和速度。地方政府对甘蔗生产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投入少,使得示范面积小,示范基地少,降低了示范的辐射带动效应。

2.2 乡镇农机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基层单位,是农机推广普及的基础,与广大农民有紧密联系,在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乡镇各职能站(所)合并为一——农业服务中心。由于机构设置不科学,分工不明确,职能不细化,没有合理地配置农机推广资源,没能很好地发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所以不能有效地履行公益性职能。

2.3 收获机械的技术难点还没完全突破,严重影响了甘蔗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甘蔗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最辛苦、人工成本最高是甘蔗的收获,约占甘蔗生产过程总用工量的50%以上。目前,我市到甘蔗收获砍运季节,请工砍收蔗难,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每吨甘蔗人工费达70~80元,遇到天气异常时还请不到人工。农民对甘蔗收获机械化呼声越来越高。由于国外甘蔗联合收割机是切断式的收获,与我们现有的制糖企业的制糖工艺和设备不匹配,且机型庞大,价格高,所以与我市单户小规模生产模式以及农民购买力不相适应。国内较适合我区的小型甘蔗割铺机、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尚处在试验完善阶段,没有全面推广。

2.3 国内甘蔗生产机械科研企业较少,研制力量薄弱,研究开发品种不多

甘蔗种植机械体积较大,使用不能与农艺相适应而没得到应用。国外节水设备价格高,技术要求严格,难以推广。国内节水灌溉机械研究不多,品种少,与之配套的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推广很少。甘蔗机械研制需较大投入,改进完善周期长,新机械研究少,使得甘蔗种植、节水机械化发展滞后,出现空白现象。

2.4 农艺和农机不协调,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结合程度不高

农民由于受传统种植模式影响,认为密植才能保证产量。因此,我市多数蔗农仍采用0.7~0.9m行距种植,而推广的机械化技术要求行距在1.1~1.3m之间,窄了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影响了机械化技术推广。

3 发展对策

3.1 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应用农机的自觉性和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科技下乡、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当前国家的农村政策和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进一步认识到要致富靠科技,农业机械是农业科学技术最有效的载体,增强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信心。同时,使农民自愿从单户小规模经营到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甘蔗生产机械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2 深化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搞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精神,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上级领导的要求,认真抓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明确职能、科学设置、理顺体制,把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从农业服务中心机构中分离出来,建立起以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其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元的充满活力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有力地推进甘蔗机械化的发展。

3.3 加强技术创新,突破甘蔗收获机械技术难点

甘蔗收获机械技术难题已成为甘蔗收获机械化的“瓶颈”。要政府大力扶持,增加投入,制定激励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整合科研单位、机械生产企业及技术推广部门成立攻关小组,开展攻关研究试验,争取早日破解技术难题。

当前,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是继续抓紧已有的广西五菱桂花公司生产的4GZ-9型小型甘蔗割铺机和柳州汉森HSM1000型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的完善改进。小型甘蔗割铺机具有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能提高割蔗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价格低等优点。但需要人工进行切梢、清选、汇集打捆等工作,因此,要技术创新,增加功能,达到减少人工,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柳州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把切割、切梢、剥叶、收集打捆合为一体,弥补了割铺机需要人工协作的缺点,但一体化技术可靠性和对收割倒伏甘蔗的适应性仍需提高,也应努力改进。

二是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技术已比较成熟,在产糖发达国家如古巴、巴西、澳大利亚得到广泛应用。该类机型能一次性完成扶倒、切梢、切割、切断、清选、装载碎叶还田等工序。广西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有广西研究所研制的4GZ-140型自走式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实践证明,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功效高效果好、适应性强。但由于甘蔗切断后必须在24小时内开榨,否则糖分下降,出糖率降低,必须改造制糖业现有的制糖工艺,加大开榨规模,配套相应的清洗工艺,所以目前该类机还没在广西推广。尽管如此,待条件成熟时,推广此类型甘蔗收获机械还是很有前途的。

3.4 创建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

创建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引进耕、种、收和节水灌溉机械进行试验示范,树立适合北海实际情况的机械化生产样板。引导农民取消窄行种植模式,消除农民使用机械后怕甘蔗产量低的疑虑,认可适宜的机械化模式,以此带动北海地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机械的技术水平,使机械技术在甘蔗生产中在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减轻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5 落实好农机补贴购置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是刺激农民购买农机具欲望最直接的动力,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农民的补贴资金调动农民购置农机具(包括甘蔗机械)的积极性,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

蔗糖业是北海农业经济的支柱之一。甘蔗生产机械化是甘蔗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综合工程。当前,中国—东盟市场一体化和0关税已启动,蔗糖业的国内外竞争愈来愈激烈,这种形势迫切要求甘蔗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依靠各级农机部门和广大蔗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投入,把甘蔗糖业尽快做大做强,为北海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摘要:蔗糖业是北海市国民经济和财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蔗生产是北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几年来,随着食品消费的不断丰富,食糖消费量的快速提高,使甘蔗生产和甘蔗生产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关键词:甘蔗产业,机械化,发展对策,北海

北海市甘蔗生产机械化 篇2

一、加强领导, 确保甘蔗生产机械化顺利推进

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是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措施, 对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推进北海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 该市加强了对甘蔗生产机械化工作的领导, 市农机局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层层落实责任制, 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 注意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按照技术标准完成好各项试验、测试和论证工作。切实做到“五个落实”和“五个明确”。即:落实方案、落实机收主体、落实区域面积、落实工作联系员、落实作业区域和明确试验方案、明确试验员和测试员、明确测试内容、明确编写试验总结材料责任人、明确经费使用。重点抓好田地规划、技术攻关、技术指导及推广、试验示范探索数据收集、整理归档、总结汇报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把加快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为农机系统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

二、加强宣传, 扩大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力

加强对甘蔗生产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是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措施。北海市农机局通过组织机具展示会、作业演示现场会等形式, 加强宣传, 扩大影响, 提高广大干部和农户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宣传资料、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甘蔗种植户组建了甘蔗机械化专业合作服务组织, 指导合作组织与种植户签订机械化作业服务协议, 提供机种、机收服务。近年组织甘蔗机械生产厂家到北海市举办现场会, 2012年上半年, 参加现场会的有:钦州力顺公司生产的2CZX-2型甘蔗种植机、山东澳星生产的4ZL150型甘蔗联合收获机、贵港动力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耕培土机。同时举办了2场甘蔗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会, 重点示范推广甘蔗种植、中耕施肥培土、收获等机具及技术。下半年, 组织钦州力顺、南宁五菱桂花甘蔗种植机、美国凯斯7000型甘蔗联合收割机、10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小型中耕培土机到示范区及周边乡镇开展示范推广, 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截至目前, 全市已拥有甘蔗种植机8台, 填补了全市无甘蔗种植机的空白。同时, 宣传甘蔗生产机械化的优惠扶持政策, 增强农户使用机械进行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 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机械化作业面积不断扩大。

三、加强扶持, 大力发展甘蔗机械化种植大户

优先发展甘蔗机械化种植大户是全市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之一, 是加快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抓好此项工作, 北海市农机局深入调查摸底, 充分了解掌握全市甘蔗种植大户的数量、面积、土地条件、机械化程度及急需引进的机械等情况;安排技术人员指导种植大户科学选择、优先配置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 对种植大户进行农业机械操作、维修和管理知识培训等, 提高种植大户的管理水平;帮助种植大户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化作业规范, 完善机械化工作机制, 探索机械化新方法、新途径, 提高种植大户机械化水平。

四、加强服务, 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

扶绥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 篇3

今年以来,该县以实施中央购机补贴政策为契机,出台优惠政策,重点引导农户或服务组织购买90马力以上拖拉机、甘蔗种植机、中耕培土机、破垄履膜机、甘蔗联合收割机、甘蔗装载机等甘蔗生产机械。利用项目资 金,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机棚机库,组建农机作业服务队。同时,该县财政对购置小型甘蔗覆土盖膜种植机给予每台2000元的累加补贴,仅此项政策就兑现购机补贴205台,补贴总金额41万元。

该县注重组织代耕服务队, 深入全县11个乡镇开展甘蔗中耕培土工作;还通过建立甘蔗生产“三高”示范片,深入推广应用甘蔗中耕机械化,引导大户带动小户,大力推广甘蔗生产耕作、种植、管护全程机械化,扩大深耕深松、种植、中耕培土施肥等机械化覆盖面。

甘蔗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篇4

本标准规定了甘蔗生产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中耕施肥培土、机械灌溉、机械植保、机械收获六个主要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要求、机具检查与调整、田间作业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甘蔗的机械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10395.1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 10395.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6部分:植保机械

GB 10395.7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7部分:联合收割机、饲料和棉花收获机

GB 10395.8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8部分:排灌泵和泵机组

NY/T 1646 甘蔗深耕机械作业质量

JB/T 6275 甘蔗收获机械试验方法

JB/T 9782 植保机械通用试验方法

JB/T 10593 喷雾器试验方法

3 甘蔗生产机械的总体要求

3.1 机械的选择

根据蔗地的地形、田块大小、农艺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甘蔗整地、种植、中耕培土、植保、灌溉、收获等机械。

3.2 对机手和辅助人员的要求

3.2.1 机手应经过农机驾驶操作培训, 持有驾驶证, 熟悉甘蔗机械的性能特点。操作平稳, 不应快起步急刹车。驾驶员在作业时应着装适宜, 避免影响作业。应戴好防护口罩。上下机械应在停止状态。

3.2.2 机械操作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按照使用说明书执行。机械使用前、后应严格检查, 发现机件损坏和紧固件松动、脱落, 应及时调整或更换。维修、调整机械应在机器熄火停放平稳后进行。辅助人员需经业务培训及安全教育后方能上岗。

3.2.3 甘蔗生产机械在公路上行驶时, 不可搭乘人员。

3.3 对甘蔗生产机械的要求

3.3.1 机械安装调整后, 需进行试运行。包括发动机无负荷运转, 整机原地空运转或整机负荷试运转。

农闲时机械应及时保养与管理, 清除泥土、锈蚀和杂草。

3.3.2 夜间作业时, 配备照明设备。

4 机械耕整地

4.1 技术要求

4.1.1 根据不同区域甘蔗种植方式、土壤条件、田块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 合理选择机械和作业工艺。

应根据具体情况搭配运用铧式犁耕翻、圆盘耙耙地、深松铲松土、旋耕机旋耕等作业方式。

4.1.2 耕作应适时。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 适时灭茬, 在土壤宜耕期内耕作。

4.1.3 耕地前应结合农田的地形、土壤条件划分耕地地段, 地段的长度与宽度应便于机械操作, 并合理选择耕地方法。

4.1.4 斜坡地耕作方向应与坡向垂直, 尽可能进行水平耕作。

4.1.5 确定作业耕深, 一般在30~40cm。

4.1.6 合理使用耙地方法及耙地次数。先重耙, 破碎垡片, 后轻耙平地。重耙耙深16~20cm, 轻耙耙深10~12cm, 耙地时相邻两行间应有10~20cm的重叠量, 避免漏耙。

4.1.7 深耕深松技术宜2~3年进行一次, 甘蔗深耕机械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1646 的要求。

4.2 机具检查与调整

4.2.1 铧式犁、旋耕机、圆盘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2.2 铧式犁应检查调整犁铧、犁壁、犁侧板等工作部件安装位置。接缝严密, 犁体上埋头螺钉与安装件表面光滑。犁尖、犁刃应保持锐利, 磨损严重应修理或更换。

4.2.3 悬挂犁应进行入土角、耕深、正位、横向水平、纵向水平的调整。正式耕地前进行试耕调整, 对犁架水平、耕深、耕宽、正牵引进行调整, 并按要求进行限位。

4.2.4 安装旋耕刀应顺序进行, 刀口应与刀轴的转向一致。同一回转平面内, 若配置两把以上的弯刀, 应保证每把刀进距相等;调整轴向相邻弯刀的间距, 不应出现漏耕带。

4.2.5 尽量降低刀辊转速, 碎土指标应符合农业技术要求。加大切土进距或尽量减少刀辊半径使之与耕深的两倍接近。浅层旋耕与深层旋耕可采用不同直径的刀辊。

4.2.6 机械安装调整后, 应进行试运转。包括发动机无负荷运转, 整机原地空运转或整机负荷试运转。旋耕机及旋耕联合作业机械装配后, 应在刀辊工作转速范围内进行不少于1h的空运转试验, 运动中传动系统不得有异常响声。

4.2.7 圆盘式耕作机械用调整偏角大小来改变圆盘切土、碎土、翻土性能和耕深。选择适宜偏角, 偏角不够可加配重。

4.3 田间作业操作规程

4.3.1 机械选择应符合3.1.1 的要求。

4.3.2 机手和辅助人员应符合3.2.1和3.2.2 的要求。

4.3.3 甘蔗整地机械应符合3.3.1、3.3.2 和3.3.3 的要求。

4.4 质量要求

4.4.1 地头整齐、田边耕整到位, 实际耕幅与犁耕幅一致, 耕幅误差≤5 cm, 无漏耕重耕现象。

4.4.2 犁耕深浅均匀一致, 与规定耕深误差≤±5%。犁沟平直, 犁底平整, 每50m弯曲度≤10 cm。

4.4.3 翻垡覆盖良好, 埋覆在8cm以下的植被占80 %以上, 立垡、回垡率≤3%。

4 . 4 . 4 开闭垄少, 闭垄高度≤10cm, 开垄宽度≤35cm, 深度≤10 cm。

4.4.5 整地要耙细、整平, 表面无杂物, 少重耙、无漏耙, 不得将耕翻在土壤中的肥料耙出地面。

4.4.6 实际耙深与规定耙深误差≤±1cm。耙后地表平坦, 平整度≤10cm。表土细碎、松软, 符合农艺要求。

4.4.7 旋耕机作业耕深稳定性≥85%, 植被覆盖率≥55%, 碎土率≥50%, 耕后地表平整度≤5cm。

5 机械种植

5.1 技术要求

5.1.1 种植机械的选择应符合3.1.1的要求。

5.1.2 在适播期内播种。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甘蔗优良品种适时播种。以土表10cm内, 土温达到10 ℃时为播种临界温度下限。温度低可通过覆盖地膜提早播种。

5.1.3 应选用蔗芽饱满, 芽麟新鲜、无病虫、无干瘪的健康甘蔗种苗。

5.1.4 确定适宜播种量。行距1~1.4 m时, 每667m2播种量为8000~10000芽。旱地选用3~4芽的种茎苗, 水田选用双芽种茎苗。播种时种苗应摆放均匀, 种苗间首尾相接重叠量不应超过10cm, 不应有3条以上种苗重叠摆放和50cm以上的漏播。

5.1.5 提倡宽行播种, 行距宜控制在1~1.4 m, 同一地块种植行距均匀一致, 行距偏差≤5 %。

5.1.6 播种深度以30~40 cm较为适宜。

5.1.7 施肥应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30%~40%, 基肥配比为每667m2尿素10~15kg、钙镁磷肥 (或普钙) 40kg~60kg、氯化钾 (硫酸钾) 10~20kg。基肥应施于植蔗沟底, 并与土壤充分拌匀, 腐熟有机肥用于盖种。每667m2施有机肥 (农家肥) 1000~2000kg, 施用有机肥 (农家肥) 时无机肥用量酌减。

5.1.8 覆土控制在5~10cm, 覆土后应镇压, 以增加土壤的紧密程度, 使下层水分上升, 利于发芽出苗。5.1.9 覆盖地膜, 冬植蔗和早春植蔗可采用地膜覆盖, 以提高土壤温度, 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 保证全苗壮苗, 在下种、盖土、喷施除草剂后, 用地膜覆盖植蔗沟, 不漏缺口, 避免破口, 膜见光面30% (或根据农艺要求留膜见光面) 。

5.2 机械检查与调整

5.2.1 甘蔗播种作业机械应符合3.3.1、3.3.2 和3.3.3 的要求。

5.2.2 播种作业前, 应对播种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状态检查调整, 确保播种机各装置连接牢固, 转动部件灵活、可靠, 润滑状况良好, 悬挂升降装置灵敏。紧固件不应松动, 机件无损坏、脱落, 甘蔗种苗切刀无崩口、卷刃、磨钝。

5.2.3 机手和辅助人员应符合3.2.1和3.2.2 的要求。

5.3 田间作业操作规程

5.3.1 种植机开动前应鸣喇叭, 警示车上及周围人员注意安全, 播种时机器不应倒退。

5.3.2 种植机开动后, 蔗种喂入应连贯均匀。应密切查看蔗种喂入均匀度, 同时要注意覆土盖膜质量、下肥装置、砍蔗装置的工作是否正常, 确保种植达到农艺要求。若发现断膜、堵膜、堵肥、堵蔗种、喷药堵塞或开沟器碰到石头, 应及时发信号通知机手停止作业。

5.3.3 清理粘土、杂草, 加肥、加种应停车进行。

5.4 质量要求

5.4.1 机械种植应开行直, 行距一致, 行距偏差不超过±4%, 每50m弯曲度≤10cm, 行距合格率≥85 %。

5.4.2 下种、施肥均匀, 不漏播, 不重播, 甘蔗种植要达到漏播率≤5%, 伤芽率≤5%, 覆土厚度为5~10cm, 种植深度合格率≥75%, 盖膜质量合格率≥90%。

6 中耕施肥培土

6.1 技术要求

6.1.1 甘蔗中耕培土机的选择应符合3.1.1 的要求。

6.1.2 中耕培土机械在田间移动作业时, 应有良好的通过性, 减少伤苗、埋苗和对甘蔗根系损伤。

6.1.3 作业土壤的湿度适宜在15%~35 %。

6.1.4 中耕施肥培土时, 要求肥料分布均匀, 覆盖严密, 肥料裸露率不超过5%。

6.2 机械检查与调整

6.2.1 在中耕培土前, 应对培土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技术状态检查调整, 检查应符合3.3 的要求。

6.2.2 机手和辅助人员应符合3.2.1和3.2.2 的要求。

6.2.3 过田埂、沟、渠等障碍时应架跳板。施肥培土前, 应调整导向轮高度, 确定犁刀切入土中的深度 (以培土量适中为宜) 。

6.2.4 中耕施肥培土机应符合3.3.1、3.3.2 和3.3.3 的要求。

6.3 田间作业规程

6.3.1 作业前应检查机械, 确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3.2 遇土质较硬的甘蔗地时, 在初次培土作业或另起一垄培土作业前, 应挂空档接合旋耕机, 在原地调好耕深后, 开始下步作业。

6.4 质量要求

6.4.1 培土高度15~20cm。

6.4.2 中耕深度10~15cm。

6.4.3 碎土率≥80 %。

6.4.4 除草率≥90 %。

6.4.5 植株伤害率控制在5 %以内。

7 机械灌溉

7.1 技术要求

7.1.1 合理选择水泵和动力机的类型、数量, 使之匹配。

7.1.2 电力供应有保证, 优先选用潜水电泵。以井为水源时应考虑对泵的要求。

7.1.3 管路及附件应本着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 合理选用泵的类型、台数、大小、安装地点。

7.1.4 根据甘蔗不同生育时期根系活动层的深度和土壤含水量确定每次灌水定额。灌水定额宜小不宜大, 防止灌后遇雨灌水过量。

每次灌水定额的计算:

式中:

W — 定额灌水量, 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 (m3/hm2) ;

q 1 — 田间最大持水量 (%) ;

q 2 — 灌前的土壤含水量 (%) ;

d — 土壤容重, 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 (g/cm3) ;

h — 计划灌水土层深度, 单位为米 (m) 。

7.1.5 喷灌作业应避免在二级风以上进行, 减少水滴受风吹漂移而造成喷灌不匀或水的浪费;天气炎热时, 宜选择避开太阳直射时段, 避免高温对喷灌带来的过度水分蒸腾。

7.1.6 喷灌强度应小于或等于土壤入渗速度。畦灌要流量适中, 遇土壤干燥 (如地面开裂) , 可适量增大流量。

7.1.7 采用软管移动式灌溉时, 应在出水口加装节雨器, 不应大水量冲浇灌溉。

7.2 机械检查与调整

7.2.1 检查水泵转动是否灵活、均匀, 泵内有无杂物、碰撞。

7.2.2 检查轴承有无杂音或松紧不匀现象, 填料松紧是否适宜, 皮带松紧是否适度。检查轴承中的润滑油是否纯净, 检查并紧固各个部件螺丝。

7.2.3 清除拦污栅和进水池的杂物。检查管道有无堵塞物, 发现堵塞及时清除。

7.2.4 检查各连接处和管道有无破损漏水, 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7.2.5 新安装或检修后重新安装的离心泵, 应开机检查其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如转向相反, 应停机, 调整电动机引入导线的正负极 (两根导线位置换接即可) 。

7.2.6 加强水泵的日常维护工作, 经常擦拭机组设备, 定时更换轴承内的润滑油, 经常检查并紧固各部件螺丝, 按时进行拆卸保养。

7.2.7 水泵机组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0395.1和GB 10395.8中的规定。

7.3 田间作业操作规程

7.3.1 离心泵 (除自吸泵外) 启动前要先向泵内充满水或用真空泵等附属装置抽气、引水, 关闭出水管上的闸阀启动, 关闸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5min。

7.3.2 轴流泵要避免在偏离设计点的小流量下运行, 不应在零流量下启动和运行。

7.3.3 混流泵无需关阀、充水启动, 只需在橡皮轴承中加注少量润滑水即可。启动时转速应逐步升高, 直到达到额定转速。

7.3.4 水泵运行中, 操作人员要严守岗位, 加强检查, 查看各仪表工作、水泵出水量是否正常, 注意水泵的响声和振动感, 注意水泵进、出水管路是否有进气漏水地方, 随时检查轴承的温升是否正常等, 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停机检查排除。7.3.5 喷灌中发现喷头停摆时, 要迅速排除影响喷头停摆的故障。

7.4 质量要求

7.4.1 畦灌灌水均匀, 无上冲下淤或畦首水过多、畦尾灌不上等现象。

7.4.2 沟灌灌水至蔗沟深的2/3或3/4, 待畦面中间土壤湿润变色时即可排水。

7.4.3 喷灌所形成的水滴应细小、均匀地落在蔗地上。在设计风速下, 喷灌均匀度要求克里斯琴逊均匀系数Cu≥75% (行喷机Cu≥85%) 。

8 机械植保

8.1 技术要求

8.1.1 根据甘蔗不同生长期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并按标准用药量用药。

8.1.2 根据甘蔗病虫草害特点及药剂的剂型、物理性质及用量, 确定喷洒 (撒) 作业方式, 选择植保机械。植保机械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10395.1和GB 10395.6的规定。

8.1.3 植保机械在田间移动喷药时, 应有良好的通过性能, 不损伤作物。

8.1.4 植保作业中的安全防护应严格按照有关行业规定执行。

8.2 机械检查与调整

8.2.1 新机械的安装按说明书上的图示连接顺序, 检查各部分零件是否齐全, 各接头垫圈是否完整无损, 然后连接各部件。旧机械要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 重点检查油路和电路, 使用多年的药液桶应查看药桶的腐蚀情况, 损坏部件要及时更换。

8.2.2 检查发动机各部分零件是否齐全, 安装是否正确、牢固可靠。新机械或封存霎时间较长的机械, 应排除发动机气缸内的机油, 然后将汽油和机油的混合油按规定比例 ( 说明书要求) 配好, 装入油箱。仔细检查药械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 药桶有无渗漏。

8.2.3 喷粉机械使用前, 装好摇柄, 试摇数转, 查看喷粉器工作是否正常, 有无碰撞、敲击声, 风扇转动是否轻快, 风力大小是否合适, 开关盘是否活动自如等, 并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加注润滑剂。

8.2.4 喷细雾机械要加强药液输送系统清洗;要定期检查喷孔尺寸, 超差要及时更换喷片。

8.2.5 喷雾机械应加清水试喷, 察看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漏水。如遇漏气漏水现象, 应重新安装, 调试正常。加水盖上的气孔应畅通, 防止药液桶内形成真空。

8.3 田间作业操作规程

8.3.1 配药时, 配药人员应戴胶皮手套, 应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 不应任意增加用量。禁止不戴手套拌药。

8.3.2 配药地点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和居民点, 药物应有专人看管, 防止农药丢失和被人、畜、家禽误食。

8.3.3 药粉应干燥, 无结块和杂物;装药粉时, 喷粉机开关应处在关的位置, 避免药粉进入风机造成积粉;装入的药粉量不得超过药粉箱直径的3/4, 便于空气流通。

8.3.4 配制药液并将药液装入箱内, 药液不应超过药液箱的安全水位线。配制药液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或在植保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8.3.5 喷药过程中发生堵塞时, 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 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

8.3.6 喷撒农药时, 待机器各部件运行正常后, 操作人员先行走, 再打开输液 (或粉门) 开关, 同时要始终保持步行速度一致;停止喷药时, 应先关闭输液 (或粉门) 开关后再关机。

8.3.7 喷洒时注意风向。应从下风位开始, 喷雾 (粉) 方向要尽量与自然风向一致, 操作者的行走方向与风向夹角不小于45℃, 操作时喷头应置于操作者的下风位。

8.3.8 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应隔行喷。当第一个喷幅结束后, 操作者应逆风向上行走一个喷幅的距离, 再进行下一个喷幅的作业。手动或机动药械不应左右两边同时喷。

8.3.9 田间喷雾应用侧喷技术。喷管喷头距离作物高度通常为0.6m~1m, 喷口不应正对着作物, 保持适当斜角和高度, 角度大小要视自然风速大小调整。按照风速大时高度低、角度小, 风速小时高度大、角度大的原则。

8.3.10 田间施药应在风力较小时进行, 3级以上风速或风向不定时不应施药;高温季节喷撒农药宜选择上午8~10时和下午4~8的早、晚时段进行;粉剂农药应在早晨露水未干前施撒。

8.3.11 作业中发现机械运转不正常或其它故障, 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 正常后继续工作。施用过高毒农药的地方应竖警示标志, 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 以防人、畜中毒。

8.3.12 用药工作结束后, 要及时将药械清洗干净。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 不应随地泼洒。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应集中处理。

8.3.13 植保作业结束, 在收藏保管机械前, 除将油箱、药箱内残余物清除干净外, 还应全面清洗, 金属部件涂抹防锈油, 保存在通风阴凉干燥处;机器上的塑料、橡胶软件应分类保管, 不得挤压和暴晒。

8.4 质量要求

8.4.1 喷洒 (撒) 覆盖均匀, 无漏喷、重喷现象, 覆盖密度适中。

8.4.2 雾化性能良好, 雾滴直径大小适宜, 穿透、附着性能好, 药剂应能很好地粘附在作物茎叶上。

8.4.3 靶标的药剂沉积量高, 雾量分布均匀, 漂移少。

8.4.4 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无中毒事件发生。

8.4.5 植保作业质量的评定参照JB/T 10593 和JB/T 9782 中田间生产试验的规定进行。

9 机械收获

9.1 技术要求

9.1.1 收割机械作业人员应符合3.2.1 的要求。

9.1.2 新机或大修后的联合收割机, 应按说明书的要求, 加满相应牌号的燃油、机油、液压油、齿轮油和冷却水。机器未加油和水之前, 禁止启动发动机。

9.1.3 新机或大修后的联合收割机应进行试运转, 保持各运动件磨合正常。新机试运转按以下四个程序进行:发动机空运转不少于15min, 原地空载试运转20~25h, 行走空载试运转20~25h, 带负荷试运转15 h。

9.1.5 收割机 (含大修后的收割机) 检查调整后, 应进行发动机无负荷运转、整机原地空运转、整机负荷试运转, 使其达到良好的技术状态。

9.1.6 机械试运转后, 正式收获前, 应在甘蔗生长较好的地块中试割, 检验机械质量。进一步调整好机械, 使其适应大面积收获的要求。

9.1.7 提倡实行蔗叶还田, 直接粉碎还田翻埋前应补施氮肥。禁止田间焚烧蔗叶。

9.2 机械检查与调整

9.2.1 检查燃油管是否有渗漏油现象, 油箱盖是否盖紧。如遇油管破损, 应及时更换;渗油现象应及时排除, 机体表面残留的燃油和润滑油应擦拭干净。

9.2.2 在检查蓄电池时, 应严禁烟火。蓄电池装卸应按正确顺序操作:装蓄电池时, 先装正极, 再装负极;拆卸时, 先拆负极, 再拆正极。更换蓄电池时, 应更换使用说明书中指定容量的蓄电池。

9.2.3 检查电线的连接和绝缘情况, 电瓶线的搭铁线不应有松动或出现虚接触, 电路导线上不得粘有油污, 以免短路引起火灾。

9.2.4 清除发动机、消声器和皮带传动部分附近的灰尘、草屑和油污。空气滤清器保持较强的滤清、去尘能力。

9.2.5 发动机排气管应安装火星收集器, 清理积炭。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9.2.6 检查收割机的各个部分是否处在正常的技术状态, 如不符合要求, 应按说明书规范进行调整。作业前后, 注意检查各操纵手柄、制动器、行走机构、转向机构等的技术状态。

9.2.7 检查保养割刀、切割器时, 禁止用手触摸, 以免造成伤害。

9.2.8 检查保养时拆下的面板、罩盖等, 应在检查调整结束后, 按规定重新装好。

9.2.9 收割机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10395.7 的要求。

9.2.10 甘蔗剥叶机应符合3.3.1、3.3.2 和3.3.3 的要求。

9.3 田间作业操作规程

9.3.1 驾驶员应确认收割机周围无人靠近时, 并在发出警示信号后才能启动收割机。

9.3.2 收割机下田宜选择从田块的右角进入, 正确开好割道。机械作业时的行走路线应考虑卸载方便。

9.3.3 应在收割台得到安全可靠的支承 (用安全锁定部件固定或用升降锁止手柄固定后, 再垫上木块) 后, 才能在收割台下面工作。应在发动机熄火后排除故障。

9.3.4 联合收割机作业时, 发动机油门应保持额定转速位置, 注意观察仪表和信号装置, 禁止非司乘人员搭乘和攀援机械。

9.3.5 在作业中转向、倒车时, 应注意周围情况, 确保安全。

9.3.6 收割机工作时, 地面允许最大坡度随机型不同而异 (详见各类型使用说明书) 。上下坡不宜停车或停车换档。在斜坡作业必须停车时, 应先踩离合器踏板, 后踩刹车踏板, 后用斜木或可靠的石块等物体支撑 (亦可不摘档熄火) 。

9.3.7 收割机切割器堵塞时, 应在停机切断动力后进行清理, 禁止用金属工具或手直接清理。

9.3.8 收割机作业区严禁烟火, 夜间作业禁止用明火照明。

9.4 质量要求

9.4.1 适时收获, 做到先熟先收的原则。

9.4.2 整杆式和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 应达到切割高度合格率≥90%, 宿根破头率≤20%, 含杂率≤5%, 损失率≤4.0%, 蔗茎合格率≥85%, 使用可靠性90%。

9.4.3 简单式甘蔗收割机, 应达到切割高度合格率≥90%, 宿根破头率≤20%, 损失率≤4.0%, 使用可靠性90%。

如何破解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难题 篇5

兴宾区地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常年甘蔗种植面积保有量在10万hm2左右,蔗区分布于区域内20个乡镇、7个农林场,种蔗户数近13万户,是全国最大的县级原料蔗生产基地之一,产糖量占全广西糖量的10% 左右。2012 / 2013年榨季进厂原料蔗达700万t,按照目前进厂蔗价460元 / t计算,科学种蔗将使兴宾区的农民增收7亿多元。

近年来,兴宾区把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做为推进甘蔗产业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积极争取甘蔗生产机械化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帮助蔗农引进先进设备,使甘蔗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机械化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而且,区域内的6家制糖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最先进的机械化生产线,使日榨能力达到4.35万t。

兴宾区紧紧围绕甘蔗种植、 加工,建立和推广“公司+基地+ 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新模式,拉长产业链,实施将甘蔗“吃干榨尽”的新举措,即:推广实施甘蔗制糖,蔗叶作畜牧饲料,蔗渣用于造纸,废糖蜜用于生产酒精,制糖生产的滤泥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肥又用于甘蔗种植这一循环经济产业链,从而大大提高了甘蔗生产的综合效益。

二、问题与不足

(一) 甘蔗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兴宾区甘蔗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零散,更有一些种植在丘陵地上,虽然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有多年,但目前问题最突出,实施难度最大的仍然是机械化收割,每年数百万吨甘蔗基本都是人工一根一根砍收的。目前兴宾区甘蔗机械收获率仅为0.1%左右,由此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根据多年来观测,甘蔗收割环节用工量约占甘蔗生产过程的50%左右,支出占甘蔗生产总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二) 农机与农艺未能完全融合。表现在:(1) 传统种植习惯,兴宾区甘蔗种植行距大多在0.9~1m,许多蔗农在甘蔗管护过程中,仅注重施肥不重视培土,导致兴宾区每年因有台风过境造成甘蔗大面积倒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2) 甘蔗收割机收获的甘蔗含杂率高,特别是倒伏的甘蔗含杂率达到10%以上,而切段式甘蔗收割机须具有自卸功能的专用车辆才能将甘蔗卸入糖厂压榨输送带上,而制糖企业对建造相关配套处理设备需要一定资金投入,因此对推广机械收割甘蔗积极性不高。(3) 由于履带式甘蔗收割机自重在7t左右,并有自卸功能专用车在采收甘蔗时来回穿行于蔗地,压坏不少甘蔗根头,影响宿根蔗的发芽,造成来年甘蔗减产,蔗农不满,因此也限制了甘蔗收割机只能在不留宿根蔗的地块上使用。

三、对策建议

(一) 出台扶持政策,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首先,扩大农机补贴范围,对未进入广西农机补贴目录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可探索“先使用后补贴”的办法, 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其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扶持制糖企业,例如金融部门优先贷款,财政部门予以贴息,使制糖企业有充裕资金及时兑现蔗农蔗款,激发蔗农种蔗热情;三是扩大示范规模,在有条件的乡镇、 农林场建立甘蔗生产机械化专业户或专业服务公司,并通过对甘蔗生产机械购置补贴,提高蔗农购买甘蔗生产机械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甘蔗生产系列成套机械化技术,使甘蔗生产实现机械化、 系列化、标准化、规模化。

(二) 狠抓基地建设,提高产出率。一是根据兴宾区气候条件、土壤地质条件,积极选育推广高产高糖甘蔗脱毒健康种苗, 建设高标准优质“吨糖田”;二是利用桂中土地整治契机,鼓励引导蔗农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三是进行品种改良,以新台糖22号、桂糖29号、桂糖31号、桂糖32号、桂糖03-2287等甘蔗优良品种为核心,对低产、老蔸蔗地进行改造,提高蔗地产出率。

(三)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一是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并积极扶持规模型、带动型糖料蔗专业农机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及种植大户,促进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指导服务职能, 协助有实力的糖料蔗专业农机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申请项目,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增加装备。

北海市甘蔗生产机械化 篇6

一增强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甘蔗是上思的支柱产业,是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甘蔗面积保持在3.46万hm2,总产量达280万t。目前,我县甘蔗生产主要环节仍是依靠人工作业,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而农村劳动力短缺日趋严重,特别是种植、收获请工难,成本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广大农民群众对甘蔗生产机械化的要求迫切,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势在必行。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指挥下,农机部门深刻认识到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自治区下达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高度重视,多次主动向县政府汇报,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落实,做到科学谋划,精心实施。

二切实加强对示范项目的领导。为保障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由县政府牵头,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机局、糖业局、财政局、在妙镇政府、昌菱制糖公司的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农场生产科科长、县农机推广站站长、项目示范片的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农场生产科、县农机推广站相关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资金的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具体组织机具作业,现场演示,宣传培训,资料收集,项目验收等工作,对甘蔗生产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检查和管理。

三建好项目示范基地。落实项目示范点基地是项目实施的第一个环节。项目下达后,县农机局领导带领推广站技术人员深入昌菱农场、在妙镇会同农场领导、村委领导研究落实项目示范片基地问题,深入项目示范片的甘蔗地进行实地考察连片情况、坡度、机耕道等,决定在昌菱农场一、二、十一队和在妙镇佛子村、更所村、屯隆村等6个点建立示范基 地每片 (点) 面积33.33hm2以上,6个示范点 (片)面积200hm2。

四抓好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培训。认真做好示范村、户群众和农场职工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重要意义,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机具作业演示,促进广大群众参加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内举办甘蔗机械化深耕深松、机械种植、中耕培土、田间管理和防病虫害等技术培训 班12期 , 参加人员15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份,树立项目示范片宣传牌3处(片)。用宣传培训的手段保障项目的有效推进,带动和辐射周边村、屯,开展甘蔗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北海市甘蔗生产机械化 篇7

1 存在的问题

1.1 种蔗工难招, 工价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及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农村 (场) 的年轻人千方百计地想脱离农业, 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下降, 再加上各行业劳动用工竞争激烈, 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如2005—2006年榨季, 湛江农垦丰收公司招收砍蔗工约4 000人, 在榨季开榨前就已经招满, 而且大多数工人都是主动前来, 当时砍蔗的人工费为25元/t。而到了2010—2011年榨季, 开榨后一个月招到的砍蔗工人还不到2 000人, 砍蔗工费提高到了60元/t。榨季后期, 大量外省砍蔗工返乡过年未归, 公司只能高价雇佣附近农村工人, 砍蔗工费升至80~90元/t。按照目前情况来看, 人工投入折算费用占整个成本比例较大, 达到了甘蔗种植费用的60%。

1.2 农资价格偏高, 成本提高, 收益减少

近几年来, 农资价格增长过快, 这让种蔗职工吃不消。2011年与2010年同期相比, 主要农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磷肥从680元/t上升为780元/t, 尿素从2 040元/t上升为2 300元/t, 复合肥从2 500元/t上升为3 000多元/t, 农膜、农用柴油也均不同程度地上涨。另一方面, 甘蔗是相对比较稳产的作物, 在保证肥料与水分的条件下, 要想在产量上出现大的突破来增加经济效益是很困难的。农资不断地涨价, 大大增加了种蔗成本, 虽然甘蔗价格也有所增加, 但是相比之下还是作用不大, 种蔗职工的总体收益呈减少趋势。

1.3 蔗农队伍减少, 承包能力过载

湛江农垦丰收公司种植甘蔗约5 333.3 hm2, 岗位职工约1 300人, 按理论计算, 平均每户的承包面积为8 hm2多, 但其收获分公司的户均承包面积达10 hm2。垦区其他农场也存在这种现象, 种蔗职工队伍逐年减少, 造成了承包过载。职工少, 土地多, 连队干部也很无奈, 只能尽量做职工的思想工作, 扩大职工的承包能力, 从原来岗位的2 hm2/人增加到4 hm2/人, 还有剩余的地留给连队干部或大包户承包。这样, 每户职工平均每年得承包8 hm2甘蔗, 外加1 hm2菠萝;而连队干部除了上班外, 还得承包好几百亩甘蔗, 职工或干部承包能力过载。如果没有机械化, 只能是粗放经营、广种薄收, 影响垦区蔗糖业的长远发展。

2 现状

2.1 缓解了用工荒

近几年, 湛江农垦区各农场针对承包职工少、职工难留和雇工难等用工荒的情况, 很多农场逐渐引进了甘蔗生产机械。如丰收公司东湖队种植甘蔗266.7多hm2, 职工19户, 而劳动力48人, 平均每户职工承包9.3 hm2, 其中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80多hm2。目前, 垦区的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包括整地→种植→中耕管理→收获→运输。由广垦农机公司统一服务并按标准收费, 大包户只负责落实地块和种苗。这样, 通过机械化生产, 每个大包户可以轻松承包几百亩地,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用工荒的问题。

2.2 赢得了农时

甘蔗机械化作业工效高, 尤其是榨季时期的砍蔗作业。据统计, 甘蔗生产中砍蔗用工量占总用工的55%, 需要的人力较多。而目前普遍存在的劳动力缺乏, 严重地影响了砍蔗进度。但开展甘蔗机械化收割作业后, 每天每台收割机可收割甘蔗6.67 hm2, 8台收割机同时作业, 每天相当于4 000个劳动力, 整体推进了垦区甘蔗收获步伐。机械化收割不仅可以做到集中连片作业, 而且作业效率高, 赢得了农时。

2.3 承包户技术不高

甘蔗全程机械化大包户很多是周边农村或外地人, 他们精通甘蔗人工种植技术, 而机械化种植甘蔗对他们来说却是新概念。因此, 在生产中, 出现了很多问题

(1) 种苗差、剥叶选种不符合技术要求。健康种苗准备不足, 造成品种不统一;剥叶选种留蔗头与蔗尾过长, 蔗头老芽难于萌芽, 蔗尾易影响切种、排种质量。

(2) 管理不到位。按照规程, 机械化种植后必须进行机械封闭、中耕松土除草、喷施叶面肥和中耕施肥培土等工序, 但有的承包户为了节省成本而没有封闭, 该除草时而没有及时除草, 肥料又没有下到位, 严重影响甘蔗生长及产量。另外, 甘蔗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着种植盖土深度不好控制、种苗萌芽不够整齐以及倒伏程度大、机械收获甘蔗损失率较高等问题。

2.4 农机人才缺乏, 农机管理难

垦区的高素质农机管理人员和机具维修人员比较缺乏, 现有的农机手年龄偏老, 操作技能、维修保养技术水平较低, 达不到大规模先进设备管护的要求。

3 转变观念, 大力发展

甘蔗是我国少数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全程机械化的大宗热带作物之一, 加快推进湛江农垦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要从提高认识、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入手, 最终达到提升甘蔗生产机械化效益的目的。

(1) 要实现机艺融合。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农机与农艺不是简单地谁服从谁, 谁适合谁的关系, 而应该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彼此离不开的关系。若脱离农艺去搞农机, 是无的放矢, 那么必然导致农机具“英雄无用武之地”;若是脱离农机来搞农艺, 再好的农艺措施也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推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主体, 机艺结合关键是考虑操控人员的实际需要。湛江农垦农机公司应该从农艺方面考虑机具的研制创新、技改等。农业公司应该多从农机方面考虑土地规划、品种及种植行距配套等。

(2) 依靠激励政策推动。垦区为了提高对机械化的认识, 加快机械化发展, 采取了研讨会、现场会和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在垦区各农场宣传。垦区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丰收公司对甘蔗生产机械化地块进行清理整治, 规划的承包户补贴1 800元/hm2;对承包面积≥3.3 hm2机械收获对的, 实行机械化作业的土地使用费按121 t/hm2的优惠政策执行, 比人工种植地块优惠5.1 t/t/hm2;核定进厂甘蔗统一扣杂率为7%, 糖分按当天同品种的平均糖分计, 全力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3) 大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通过专业机械化队伍承包土地来示范带动。二是为职工减免机耕费, 提供优质服务, 以点带面。垦区通过这几年的示范作业, 组织职工干部参观考察学习, 全程机械化普遍得到了职工肯定, 同时传授了先进机械化种植技术。2012年, 丰收公司许多生产连队主动承包好几百亩甘蔗, 实行全程机械化操作, 如东湖队承包80多hm2、南田队40 hm2, 甘蔗普遍长势喜人。

(4) 要重视技术创新。要建立农机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 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种植、中耕管理和收获推广的重要指标,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整合农业机械化科研资源, 以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 对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装备联合攻关, 研究创新适合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齐备的农机具, 整体提高甘蔗产业机械化技术水平。

(5) 要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农机队伍, 坚持开展以提高机务人员素质、农业作业质量标准、保养维护和操作为主要内容, 人、机、场为主要对象的农机标准化管理, 提高农业机械化队伍的整体水平, 加快建设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的3支保障有力的甘蔗全程机械化人才队伍。

甘蔗种植的出路在于全程机械化。只有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才能解决垦区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才能提高职工承包能力, 降低劳动强度, 提高工效, 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文清.发挥国有农场优势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J].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1 (2) .

[2]张秀隆.加快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J].广西农业机械化, 2002 (2) .

上一篇:农药多残留论文下一篇:产权结构